標籤:

西漢初年怎麼沒被匈奴滅掉?

西漢初年國力很弱 民生凋敝 大量士兵去種田
那這個時候匈奴怎麼沒有乘機把西漢滅了?


漢初的弱和匈奴的強並不是同等標準……漢朝繼承秦體制後,重建的國家體制領先於周邊任何文明。匈奴卻仍還是部落形式的帝國,其軍事力量之強大沒法改變游牧民族的局限性。

冒頓身為漠北盟主,可以動員數十萬大軍作戰,不等於每一次大戰都能應有的利益,賴以掠奪為生的民族始終會因分贓問題而不和。

先說西漢的軍事力量根本一點也不弱,儘管不能打贏匈奴,可真要打到魚死網破的地步,匈奴也絕沒法全身而退,白登之圍只是戰術失誤,劉邦能等來周勃的部隊繼續作戰,仍舊能持續再戰。

文帝時老上單于深入漢地,直逼彭陽,距離長安只有二百里。文帝湊集十萬大軍反擊,但老上選擇撤退,雙方沒有發生大戰,很顯然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並不遠。

漢初選擇和親是出於國策,先是諸呂和劉氏的政治矛盾,內部洗牌。再就是西漢的東邊全是封國,皇帝的實際疆土只有西邊。經歷戰國和楚漢諸多戰爭對經濟的破壞,漢初將恢復經濟放在首位是明智之舉,而發展經濟需要穩定局勢,所以漢初外交的懦弱並不是真像宋朝那樣,不和談就要被打殘。西漢政治方針傾向於加固中央集權,匈奴則是連這樣的問題都沒去面對,只能眼看著西漢崛起。

漢初大量士兵去種田,也不等於軍事力量弱於匈奴,只是將軍事體制正規化,之前大量農民被征去打仗了。匈奴號稱三十萬能射之士,但在楚漢相爭時動不動就五六十萬軍隊,這還不算全國兵力。劉濞舉兵時動員封國就有三十萬人馬,周亞夫則統領三十萬六萬軍反擊,加上其餘封國兵力,匈奴那四十萬極限的兵力真敢把西漢逼急了……


題主你太高估匈奴了,就是高祖的白登之圍,也只是個和局而已,因為雙方是麻桿打狼,兩頭怕。真要是正面硬剛的話,怕會應了樊噲的那句話,十萬兵縱橫匈奴了。

你看看匈奴的神兵徑路刀,就這水平,除了騷擾怎麼硬剛中原軍隊

你看看匈奴的神兵徑路刀,就這水平,除了騷擾怎麼硬剛中原軍隊

你看看匈奴的神兵徑路刀,就這水平,除了騷擾怎麼硬剛中原軍隊


民生凋敝還搶個屁?沒錢沒糧沒女人,哪個人跟著單于爬長城去。


研究者推測秦末漢初匈奴人口在100萬到120萬之間,而內地人口呢,雖秦末大亂,從3000萬降到2000萬,仍是匈奴的20倍。雙方人口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對比一下,抗戰時日本有人口7000多萬,當時中國是4.5億,是日本的6倍多。挾現代工業化的威力,日軍自稱在中國想打到哪兒就打到哪兒,但仍無力征服全中國。更何況匈奴的軍事技術與漢還有差距。


是時,漢初定,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陽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騂馬。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單于終非能居之。且漢主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信將王黃、趙利期,而兵久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開圍一角。於是高皇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得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去。漢亦引兵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匈奴缺乏守住領土的能力,或者說是與數量不少於自己的漢軍正面剛的能力

如果打持久戰的話,兵農(牧)不分離,人口佔少數的匈奴也經不起長期戰爭導致對生產力的損害。而且匈奴也把東胡、月氏得罪了一遍,自身損耗太大的話它們也會趁虛而入

漢景帝時晁錯說到匈奴長技有三,漢長技有五

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
險道傾仄 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
風雨疲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
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
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 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
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
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 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

在平原地形漢軍的車騎結合部隊對匈奴更有優勢,反倒是複雜地形匈奴騎兵更靈活,可以放風箏射漢軍


匈奴一直採取的是偷襲和游擊戰,而且主要目的是掠奪財物,牲口和人口。並非侵佔土地。
匈奴認為對漢關係就如同狼與羊的關係,狼吃羊天經地義。而題主的問法就好比「狼為什麼不自己做牧羊人?」這是羊的思維,是農耕民族的思維。並不是土地越肥沃越適合放牧,只有稀樹高草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才是適合放牧的絕佳地點。
劉邦有驚無險的「白登之圍」,匈奴也並不想侵佔土地,只是想來一次大搶劫。
作為戰力來說,單兵能力,漢不如匈奴,但是團隊作戰,則匈奴不如漢。具體可見。。。論戰。如果正面作戰,或者打陣地戰,我漢分分鐘滅了它。

匈奴強在於機動性,總是打你個措手不及,等你反應過來,匈奴已經望風而遁,逃之夭夭,你追也追不上。另外匈奴屬於全民皆兵,全民皆匪,匈奴大單于組織大型劫掠活動,匈奴人民也會自發的組織小型劫掠活動,不需要匈奴政府批准。空間機動性和時間機動性都非常強。
最後,多代人持續嘗試和研究,在武帝一朝發揚光大的方法就是提升漢朝軍隊的機動性,並主動出擊,到匈奴老家打它,經常能夠把它堵在被窩裡一頓胖揍。另外就是趁匈奴馬懷小馬駒的時候出擊。幾個回合下來,匈奴已經疲憊不堪。當然漢朝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衛青和霍去病的戰功高過昆崙山,尤其霍去病還向西開闢了絲綢之路,造福華夏千年。
可以說,把匈奴打的它媽媽都不認識它了。


私以為有幾方面原因:
1.【匈奴內因】西漢時期,匈奴就在冒頓時期比較強,因為冒頓軍事能力確實非常強;冒頓父頭曼也是屢戰屢敗的貨色,除此之外還因為喜歡女人兒殺兒子(因為冒頓此前為大月氏質子)(話外:這點做法感覺根春秋晉獻公一樣可惡),也就是說匈奴是在冒頓時期才基本同意其他部落的
2.【匈奴內因】冒頓孫子軍臣,軍事能力簡直爛的一踏糊塗,被漢打敗不說,還導致了漢朝有空子可鑽(以至於到了稀罕末期匈奴單于位竟成了燙手山芋,寧可自殺也不當單于),這點非常重要(話外:鐵板一塊的敵人才是最難對付的)
3.【部隊比對】匈奴部隊的特點是騎兵為主,騎兵的特點是機動性強,缺點是非常不擅長攻防戰;而漢軍特點是步兵為主,對於攻城守城遠強於匈奴,缺點是步兵機動性不足(所以後來武帝打西域大宛也是充分意識到了騎兵在對抗匈奴的重要性)。而匈奴要滅西漢攻防戰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想滅漢,除非軍事遠超西漢,否則不可能。
4.【漢朝方面】雖然漢初不斷有王反叛,但其實投靠匈奴的韓王信戰鬥力並不是很強;而且劉邦的政策是堅決消滅各反叛王;另有張良、蕭何、陳平、劉敬等人輔佐,想滅漢談何容易。

所以綜合下來結果就是和親,畢竟匈漢雙方都需要發展。


為什麼流氓只敢偷摸女生不能娶她為妻


馬鐙


匈奴在雙方交戰中比漢軍的戰鬥力要強。但是在用兵和謀略以及眼光上不如漢軍。源於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和漢朝不一樣。草原的游牧生活相比中原農耕生活要簡單的多,漢朝的大臣官員們熟讀兵書,善用計謀,知道乘勝追擊,不留後患,這是匈奴比不的。


題主可以打電話問一下匈奴單于。——————喵,我先賣個萌。。。
PS:征服的慾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
匈奴人只想做草原上騎馬游牧的快樂野蠻人時,懶得鳥中原的漢人。


推薦閱讀:

TAG:匈奴 | 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