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中國合伙人》?
有劇透。又寫多了,抱歉。
先說點題外話:
成東青-俞敏洪,王陽-王強(教美語思維),孟曉駿-徐小平(負責留學諮詢、簽證)。
雖然原型是這三人,其實還是改編了不少的,比如徐小平在北大應該不是學生,王強和徐小平都出過國,而王強在美國混得應該還不錯。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談不了電影製作等專業問題,我只能說說我的感受,這個電影前前後後一共看了三遍,所以我每看過一遍這個答案就會有增加內容。
1.《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向中國民營企業家致敬的電影,並且拍得不錯。
2.電影里的無數情節,包括"too young, too naive", 孟曉俊的那句「我們這代人最需要的改變」,蘇梅在美國街頭蒼涼地說「是世界改變的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世界」,王陽在婚禮結束後呼喊「現在我們變成了什麼」,以及最後「光陰的故事」,都在強調的同一個主題,就是年輕人不斷的在和冷酷的世界搏鬥,最後被現實打磨,或者保持自我。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是怎樣的一群人,我想馮侖(本人)在電影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
這幫人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什麼艱辛,干過什麼灰色的事情,最後獲得了現在財富與地位,我想大家不說非常清楚,至少也略知一二。電影里其實也提到了成東青最初違法辦學,當然電影里沒提到的是老俞本人和海淀區的警察局長應該關係也不錯(估計這個段子很多新東方的老師都講過)。
所以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個本來應該跟「中國夢」有關的電影,差點兒拍成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灰色發家史;本來是向民營企業家致敬的電影差點兒成了給他們著書立傳並且把灰歷史洗白的電影;本來應該以「青春、夢想」為主題的電影,差點成了以「Money Talks"為主題的電影。
還好,都是差點。
說電影傳遞著不正確的三觀,不如說這些人當年幹得就是這樣三觀不正的事兒。
被逼無奈,非法辦學,造星運動,侵犯版權,這些都是新東方曾經干過,甚至現在還在乾的事兒。讓新東方與眾不同的是新東方現在做大了,在美國上市了,創始人都去干天使了;而小打小鬧干違法生意的人(比如在新東方總部門口賣盜版新東方教材和盜版新東方老師視頻的人)一輩子賺的錢可能都不及昨天晚上新東方股價上漲1.63%讓老俞增加的財富多。
以前《灌籃》雜誌評價喬丹說:邁克爾·喬丹是最好的球員,也是最壞的球員。而新東方,是中國最好的民辦學校,也是中國最壞的民辦學校。
所以你說《中國合伙人》拍得不好嗎?我認為也許是陳可辛拍得太好了,讓我們覺得成功就應該是像新東方這樣,像成東青一樣,是土鱉的逆襲。很多現在成功的民營企業家,當年又比成東青好到哪裡去呢?
《中國合伙人》與《社交網路》像嗎?像,太像了。說陳可辛故意模仿《社交網路》,也許因為二者的故事本來就很像。成東青和Mark都是大學裡的土鱉,孟曉俊和Eduardo 都是校園內外的成功人士,兩個創始人對於企業發展方向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最后土鱉都把成功人士架空了。再加上侵權的情節,不得不說俞敏洪和Mark的故事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作為俞敏洪的直系師弟(我操這種說法太裝逼了),也作為老俞曾經的一名兼職員工,對《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還是有非常複雜的情感的。
一方面,我知道很多老俞當年創業前後非常艱辛的故事,並且在畢業季看到以母校為背景的電影還是有不少感慨的;
另一方面,雖然這可以看做一部半虛構半紀實的電影,但確實有點功利了,說三觀不正,並不誇張。這部電影在「青春、夢想」的主題下卻隱藏著功利的三觀。
但這就是老俞的故事,也可以看做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故事。
最後加一句話吧,我們可以看看當初跟著老俞打天下的元老,現在都在幹什麼。或許我們真的應該記住王陽在自己婚禮上說的那句話,「別跟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親兄弟合夥都有反目的時候,別說好朋友了。今天下午和女朋友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隨便說說我的感受吧。
作為一個在紐約蹉跎大半年剛回國工作的海歸,我更喜歡鄧超演的角色。記得去美國前在家裡女朋友陪我錄一天Boston College的面試視頻最後還是收到一紙拒信,在梅龍鎮廣場陪我苦等了5個小時的簽證;記得在機場一個一個擁抱朋友最後是女友,然後頭也不回的走進去安檢的畫面;記得誤打誤撞的申請到一份助教工作;記得畢業一個人去紐約找工作那會兒有次等了1個小時面試官,結果進去之後被一句我們不發H1B草草打發的鬱悶;記得每周會一個人去timesquare,坐在中心的那個台階上啃著麥當勞等天黑看那些亮如白晝般的廣告牌和來來往往的遊客。我每次都在想:這片刻繁華過後,我們還剩下什麼?不是矯情。所以看到電影里鄧超在時代廣場看新浪上市的那個鏡頭的時候整個人都在顫抖。就沖著帶給我的這些美好的,心酸的回憶,我喜歡這部電影。
關於他是不是抄襲了社交網路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我沒有在社交網路里產生過這樣強烈的共鳴。一部好的電影我認為能給普通人帶來歡樂,感動,共鳴,積極樂觀的東西這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太過較真兒了。多年之後成東青滿身榮光重逢初戀,對坐,他雙目流情,蘇梅眼中只有幼子。
「成東青說他的夢想始於愛情,他無數次的幻想過這次久別重逢,他以為她會說我為你驕傲。」
現實是無聲的「I don"t care」
成東青哭了,導演沒給蘇梅鏡頭。我也哭了。
我認為這是華語電影描述久別重逢最好的鏡頭。
PS:杜鵑極美,配樂好棒。
若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別重逢,那所有的久別都無言以對。
作者:腹黑電影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合伙人》
豆瓣評分7.6(322545人評價)。
本片講述的就是三個朋友一起創業的故事,阿布當初在看完的時候也會熱血沸騰一下。
但是等冷靜下來,我還是會想到,在人前顯貴的背後,不要忘記人後的受罪。
片中的三個主人公成東青(黃曉明飾)、孟曉俊(鄧超飾)、王陽(佟大為飾)是在大學中認識的好朋友。
三人的結識那才真的是十分戲劇化。
成東青出生在農村,多次高考落榜之後,他仍然堅持復讀。
終於,他成功的考入了燕京大學,代價就是家裡傾家蕩產四處是饑荒。
入學第一天,成東青心中充滿了幸福,路過男生宿舍的時候,他看到了在窗前正在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的王陽,還有被打擾之後暴怒的孟曉俊。
兩人因此大打出手,結果誤傷了傻站在樓下的成東青。
三人因此就成為了朋友。
時光飛快,轉眼間三人已經畢業。
孟曉俊帶著他的夢想去了美國,王陽整天吃喝玩樂混日子,沒錢了就找成東青,而成東青留在了燕京大學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
當時開辦英語補習班成為了一陣熱潮,很多想要考托福的學生在課餘時間都會參加補習。
成東青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為學校某領導的孩子補習英語。
但是燕京大學的任教老師是不允許私自辦學的,成東青很倒霉的被校方發現了。
於是,他成了第一個被燕京大學公開出名的老師。
就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一個他教過的學生追了出來告訴他:「我想要找您補課」。
成東青心裡閃過了一絲亮光,反正自己已經被開除了,那就辦補習班吧。
於是,他的人生轉折點開始了。
隨著學生的越來越多,他開始鼓動王陽和他一起教課。
兩人把補習班辦的越來越大。
而此時的孟曉俊,帶著憧憬和夢想去了美國卻發現一切都不是他想像中的那樣。
他在美國只能得到在學校實驗室喂小白鼠和在餐廳端盤子的工作。
終於,被生活折磨的身心俱疲的孟曉俊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神情落寞的他走出機場,卻發現當初那兩個和他一起歡笑的兄弟現在已經手拿大哥大開著奧迪混的風生水起了。
看到兩人的事業之後,孟曉俊成功的加入,並且把事業的進度條快速的拖動了起來。
我想,當初這部片子一上映肯定會激發很多年輕人的創業激情。
但是,人就是這樣,對於所嚮往的東西總是只能看到它的美,卻忽略了美麗背後的心酸。
片中對於三人創業的心酸描述的不算少,但是電影終究是電影,理想化的成分還是會佔有一定比例的。
成東青被校方公開除名,他是迫不得已才選擇走上開辦補習班的這條路的。
因為家裡為了供他上大學欠了好多錢,如果他不努力賺錢的話,他只能滾回老家,靠著種水稻過日子。
坦白的說,成東青最開始開辦補習班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他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四處去貼小廣告。
而且由於補習班剛起步,他連一間教室都沒有。
只能靠著買份雞塊在肯德基里無比雞賊的講課。
後來,隨著王陽的加入和學生的增多。
他開始轉移戰地,找到了一間廢棄工廠。
在殘破的工廠里開辦補習班。
之後,就是孟曉俊回來了,三人一起創造他們的教育王國。
當教育王國建立到一定地步的時候,便是個人發展觀念的不統一,導致三人的事業面臨著最大的一次危機。
孟曉俊想要把公司上市,而成東青想要把速度降下來,先穩定一下在說,而王陽則是抱著一種似乎無所謂的態度在面對二人。
其實片中的三個主人公,我最喜歡的就是王陽。
這個整天看似弔兒郎當的傢伙實際上為他們的事業付出的一點都不比其他兩人少。
孟曉俊回來的時候,一直是王陽在不停的打電話聯繫朋友為他接風。
還有其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王陽不單參與教學工作,還負責對外的一切事物。
公司在最開始起步的階段,王陽功不可沒。
他還是成東青和孟曉俊兩人之間的調和劑。
兩人多次出現爭執,都是王陽在中間調和,如果沒有他的話,很多次談話都已經談崩了。
而且最後公司被起訴的時候,也是王陽找回了孟曉俊,三人一起克服困難。
如果一個創業者身邊有一個王陽這樣的人,那麼他成功的幾率肯定增加很多。
而且還不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出現。
最後,在讓我們回到創業這個話題上。
創業是一件極其艱苦的事情。
我們總是說,你看某某某多麼的成功。
但是很少有人會講,他在成功之前受了多少罪,遭了多少人的白眼。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得到了。
馬雲年輕的時候去肯德基應聘,他落選了,馬雲跟大老闆們講了講什麼叫電子商務,大老闆們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個騙子。
俞敏洪連續考了三年大學,不幹農活不打工賺錢,村裡人誰見了都笑話,並且最關鍵的是,他在第三次努力的時候,仍然不知道自己能否考得上。
余華把小說投遍了全國各個大小刊物,緊接著,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退稿信。但他沒有放棄,他繼續寫,繼續投,緊接著,他接二連三地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退稿信。
······
(上述三段摘自網路)
或許當我們了解到成功背後的艱難與辛酸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整天把創業掛在嘴邊逢人便說了。
前兩年在聽到朋友提創業的時候,阿布還會認真的提醒他關於創業要考慮的種種不確定因素。
但是得到的,總是一副「你懂個屁,你都沒有勇氣創業還來教育我」的眼神。
現在,每當我再次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總是微微一笑。
然後舉起酒杯說一句:「來,喝一個!讓我為你的創業夢乾杯!」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先表明身份,身為上過英語培訓班(老羅的),聽過俞敏洪講座買過徐小平的書,考過托福雅思 GRE,出國後分手的女留學生,前半部哭到不能自已。 為這些眼淚,打五星。
從陳可辛的《如果·愛》開始看他北上拍的電影,直到《武俠》雷的我半死不活,老片只看過《金枝玉葉》系列。以前印象中是個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的導演,過於精明,看畢《中國合伙人》後,我相信他是真誠的,技術之外還有情懷。片中三個人物均有陳自身的影子,成冬青「中國式英雄可以跪著」的雞賊式妥協,王陽的髮型,孟曉駿的才華、留美經歷、算計和野心,加之波瀾起伏的故事使電影表現的很滿。印象最深的幾個段落是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後成冬青怒斥暴民「我不是漢奸賣國賊!美國炸大使館你們不針對美國人卻圍攻我。尊嚴是要自己給的,不要中國人打中國人!」;王陽唱《海闊天空》,婚禮上名言「千萬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將。千萬不要和想法比你多的姑娘上床。千萬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孟曉駿在餐館當 busboy 遇到好心老太太鼓勵「她(餐館老闆)一輩子可能只待會在這裡,但你的人生還長。」;大學裡老教授說「too young,too naive」 ,馮侖那句「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還有蘇梅出現的一切片段。
場景美工服裝很牛,細節絕對到位。80年代初的大學氣氛生猛熱辣、銳意進取,恢復高考後的一代人堅信自己是牛逼的有才的,能改變世界有理想有使命的,最好的院系是文史哲而不是經管金融,文藝得很。流行的是顧城北島《朦朧詩選》 Robert Frost 鄧麗君崔健。認定了姑娘就死命追,不撞南牆不回頭。(音樂:《國際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一樣的月光》《花房姑娘》)80年代末,大學畢業,社會變革,青春散場,愛情破滅,現實開始壓倒一切。哭一場後,不是出國,就是下海。(音樂《Leaving On A Jet Plane》《瀟洒走一回》《海闊天空》)此時的中國無比失意,渴求得到世界認同(「給中國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蹟」)。後來的成功翻回頭去看,往往是被逼的,趕上時機就轉運,新東方的俞敏洪如此,海爾的張瑞敏也如此。
剪輯很明確,沒有廢鏡頭,節奏也很適合大眾觀賞,講愛情就慢慢的營造氣氛,講商戰則凌厲快速,講笑話吐槽都安排的恰到好處。王陽和孟曉駿幫成冬青追蘇梅真是好有愛。
演技,除了個別扮演學生的,基本沒讓我齣戲。不表揚我一向喜歡的鄧超,也沒覺得黃曉明演的驚天地泣鬼神(無非不那麼做作而已)佟大為,太好了!王陽這個角色應該是觀眾最為欣賞的。詩人,長發,淡泊溫和,敢於和美國妞談戀愛,重情義,家庭幸福。「我從小就在追求和別人不一樣。後來發現大多數人選擇的生活才是值得的。」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只有他真正成功了,成冬青死於愛情,孟曉駿死於美國。
美國,突然變成今年影片的熱門詞。(韓三平難道是卧底= =?)《北京遇見西雅圖》《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它,《中國合伙人》也有它。中國這三十年的變化實在太快,老毛一死,再無人能全面佔領全國人民的文化思想陣地。國人拋棄了傳統的中庸之道和幾十年前的極左路線,開始全面向右。孟曉駿這種有留學傳統的人不用說,就連普通學生也感覺到了美帝的優越,削尖腦袋備足錢袋出發,幻想那裡機會平等,遠離中國現實,永不再回來。可惜的是這基本為意淫,美國也是很講資歷和 title 的。除了特別有志於學術的和甘於享受別墅洋車幾個孩子的,大多人在美國都有失落感。畢業於燕大絕對有能力的孟曉駿,先是被同胞背後捅刀,又在餐館打雜,諷刺不諷刺?最後不甘心的人,懷有美國夢的人還是得回國才能成功,但國內的成功意味著必須忍耐各種噁心和無尊嚴,空子鑽多了,也便可以用錢權說話而不去計較「夢想」到底是什麼。
個人觀後感:
1.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Timing 很重要,能嗅到的人有福了。
3.傳記片時代來臨?
槽點:
片頭的田朴珺
KFC
最後的企業家PPT看著怪,老乾媽至少該加標本名陶華碧
孟曉駿希望開掉新夢想元老張冀,本劇編劇就叫張冀
陳可辛身高165,偏偏愛找手長腳長個子高的女主,比如張曼玉、袁詠儀、湯唯、杜鵑(都沒一格鏡頭是和教主一起站著的)
不談三觀,倒有一處情節令人唏噓。
成冬青在女友去美國後,每次在電話亭打電話,手裡都拿著一份草稿,竭力地表現。
最後換來淡淡一句,「我累了,先這樣吧。」
裡面有個小bug,佟大為在第一次party買酒的時候掏出來的是新版百元大鈔,紅色的毛爺爺~
《中國合伙人》在我看來,這完全是男版的致青春。
讓我驚訝的是遠未老去的他她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追憶似水年華。是了,他們必須追憶,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然流逝的青春是殘酷而美好的,但未來將會如何他們一無所知,而且無法把握,一如握住指縫中的水和滴答作響的時間,所以他們必須記錄下來,這當下的感受;否則,事情的發展將會快到讓他們馬上遺忘這些他們認為值得記錄的東西;他們認為自己的青春是值得歌唱的,但絕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來一次,所以必須馬上記錄下來,改變一下未來的主人翁將要面對的這個世界。是了,近百年的中國人每一代都經歷了不可思議的青春,(00代:國民革命一代,10代:抗戰主力一代;20代:內戰主力一代;30代:抗戰內戰童年目擊者;40代:長在紅旗下的理想主義失敗者;50代:共和國悲催一代;60代:80年代的理想主義64一代;70代:外資進入犬儒一代;80代:獨生子女第一代悲催者的下一代;90代:不可知異次元空間一代)每一代也都無法理解下一代的青春,因為時空背景的變化實在太大,大到正常人匪夷所思,大到大多數人全部搞錯。同時他們也邁向他們以及他們的先輩都完全無法確定的未來,而這,似乎是這百年來的宿命。
他們第一次有幸有了成功,不是依靠組織的幫助;第一次能夠去正常地追求自己的愛情,不被戰爭、革命、意識形態的窠臼所束縛;第一次能夠大規模地和世界接觸,不是通過刀槍;第一次能夠體面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於是,不可阻擋地,他們也有了前輩所沒有面對過的,關於成功的焦慮和對於可能失去的困惑以及無法改變世界(男人)的無力感。
對比男版和女版,不同的只是視角。女版焦慮的對象是男人和愛情,無論她們是多麼的美麗和成功,她們身邊的男人總讓她們感覺到若有所缺,以至於導演和編劇將這種焦慮在每一個男性身上刻畫出深深的烙印:脆弱(阮莞的男友跪在她面前的那場戲是令人髮指的,我上一次體會到這種殘酷的nausea是在北村《瑪卓的愛情》中,劉仁給瑪卓描述他打掉的那個孩子從垃圾桶里爬出來的場面)、逃避(韓庚扮演的角色從頭到尾一直在逃避,他事實上也許都搞不清楚自己在逃避什麼!他只是不願面對,不願面對自己父親的偷情,不願面對父親偷情對象的女兒——自己的戀人、不願面對別人對自己的痴情....)、懦弱(趙又廷)她們都曾經成功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男人和愛情,但,是這種焦慮讓她們失去了這些還是因為失去使得她們變得無比焦慮?電影本身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鄭薇貌似堅定的內心對白是空洞的。只是朱小北反而作出一個隱約的回答:中性、獨立、事業有成。並以此來拒絕性別帶給女人的痛苦和焦慮。
男版焦慮的對象是兄弟、別人或者說整個世界對他們的看法、認同,焦慮的是如何贏得所謂的尊嚴。在這種尊嚴的背後,你可以讀到強烈的政治訴求。尤其是片尾致敬的那些人物(出現楊瀾的時候我還是很倒了一下胃口),無論是柳傳志還是馬雲或是俞敏洪,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得到了西方世界的認可,他們上市了,而且是在美國,他們感覺在一個全球的範圍里,他們是可以和別人平等對話了。那麼在中國呢?他們感覺到尊嚴了嗎?而這,正是他們的焦慮所在。他們甚至沒法和一個片警正常交流,也躲不過民粹的鼓噪。他們焦慮的是:他們無法改變的其實只有中國!與這種政治性的焦慮相比,愛情,不過是黃曉明留下的那一行清淚,如此而已。和這種政治性的焦慮相比,事業,不過是鄧超手中的那二十美金,如此而已。總有一種用力過度的感覺 有點生硬 前期的情緒堆砌不夠 演員進入煽情狀態了 觀眾還進不了 所以感覺怪怪的 最後那段與老外談判的長台詞 也不怎麼感動人吶(本人感覺)
還有就是 對於影片所宣傳的這種成功的定義 讓人覺得太過於世俗 陳可辛應該可以拍出更棒的解讀吧我覺得 難道在中國 成功就是有成功的事業和金錢么 這樣的成功未免太過狹隘 雖然可以說這只是影片所反應出的當下中國人認為成功的某一種形式 但仍然叫人有點心寒
電影是給人類造夢的。
拉康提出的鏡像階段是指一個人在6至18個月之間,發現了有關於自身軀體的鏡像,從而形成認同,使本我開始建構。在拉康的思想中,他提出了主體的三個層次:實在界、符號界和想像界。實在界相當於本我,是本能與慾望的聚集之處,也是無意識的主體。符號界先於主體存在,其建立意味著一個人被接納進象徵與語言符號的世界。想像界在個體歷史的基礎上形成,處於符號界和實在界之間,包含著俄狄浦斯情節等,家史、故事、童年精力也能構成想像的內容。
拉康的實在界被表述為不可能之物,是現實生命之匱乏。因為人只有憑自己的符號功能才能把握人,主體一開始就是語言的產物或者結果。換句話說,我們存於這個世界之前,世界就充滿了語言符號,我們是找不到主體,找不到自我的。
所以拉康的意思是,只能到外在語言中去尋找人的主體實質。至此,在拉康的結構中,無意識的主體依舊無法接近,被描述成某個自我的徹底異化,彷彿永遠處於分裂的狀態,它本質上是生命的匱乏,永遠存於他鄉。
所以人要為自己建立第二個故鄉,那就是想像界。但是想像界仍然用著象徵界的符號,具有實在的傾向,是現實符號體系的剩餘。
而博得里將銀幕與鏡子的關聯,將拉康鏡像階段引入電影的放映與觀看狀態中。
麥茨的《想像的能指》是電影第二符號學的經典著作:電影銀幕就像一面鏡子恢復和重複著拉康的鏡像階段的效用,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電影是一個精神替代物。
所以說,觀影就是一個主體自我建構的過程。主體通過視覺的看,加入了想像的投射,來對銀幕中的幻想產生夢境一般的認同,進行主體的再次自我建構。主體在銀幕上,渴望看到的,應該是本我的無意識,觀影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精神儀式。
扯了一大堆理論,我想說的其實是。既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找不到自己的主體了,因為處處都是語言符號的先我存在。那麼在觀影中,人們無意識中渴望看到的,就不再是實在界的東西。而更希望得到想像界的東西。想像界的東西,應該是脫離現實符號語言體系的存在。
比如說成功,電影中我們真的渴望看到這樣的成功么,這樣的成功依然是世俗的,是功利的,是符號界和實在界的成功。
那麼在想像界,我們通過這個電影得到了什麼呢?無意識的慾望並沒有得到滿足。
給幾個想法來說,比起這樣光鮮亮麗的成功,我寧可看到另一種方式,比如說他逃離了現實之類的……
就是 我在觀影的過程中 渴望看到的 不是一個符號化語言化的成功 而是對這個社會的另一種對應方式 而不是為什麼那麼沒有新意 財大氣粗事業紅火就是成功了呢 這跟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成功人士 有什麼不同 我們還有看電影的必要麼
我覺得像陳可辛這樣的導演 應該可以做的到這是一部很搖滾的電影。
電影拋棄了通常的敘事規則,直接、反覆、強烈的擊打故事本質,是主人公一次又一次迸發出的力量感,打得很震撼。前兩天,參加了一次校友聚會。
昨天看了《中國合伙人》。
發現了很多相似之處。
~~~~~~~~~~~~~~~~~~~~
我願意給四星,聽了很多負面評價,看電影還覺得不錯。
孟曉旭所代表的是同年齡段里的精英,有想法,有主見,能折騰。但是他到美國後沉了。
所以,他是一個從精英到屌絲的過程。在強大的異族文化下,他就是個螻蟻,這讓他沒有自信,也是之後想證明自己的原因。
1、屌絲和精英心態。
成冬青是典型的老實孩子,我們都見過的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一些人(起碼在我的大學裡)讀到博士然後留校,成為一個科研人員或者高校教師成為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這些人沒有想法,但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沒有孟曉旭的精神胚胎好,就是出身不好,就是高度和深度不夠,就是土鱉慢半拍,但是,認準了一件事就做到底。
這類人未必有清晰的自我價值判斷和定位,即使達到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很難消除骨子裡的自卑感。
這是最讓我感慨的點,關於校園精英和校園屌絲的心態差異,出了社會之後,能調試這種心情和自我認知的也仍然是少數。中國人一直都難以面對自己,總是不能透著坦蕩。比如我是農村小孩兒,我應該多讀點書,多和人相處相處。我是城市小孩,我有挺多想法,但是要腳踏實地的做事兒。
在中國遇到什麼問題和挫折都能打破脆弱的自尊,這真是讓我瞧不起屌絲和成功人士。
2、創業心酸
還有的就是馮侖的一句: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
作為一個創業者,深知其中心酸。
關於創業,是真心累,不說了,誰做誰知道。
關於合伙人,以及知乎上大把尋找合伙人的提問。
呵呵。
那他媽有那麼容易尋找的合伙人,人和人的衝突,最終都是三觀上的衝突。
圍繞著錢的做不久,圍繞著理想的克服現實阻力的能量不夠,平衡好對錢,對事對人的態度其實非常非常難,世間萬事萬物也就是個度的問題。
君不見,有多少人混了多少年,積攢了好的口碑人脈資源,才有人願意跟你合夥,而這,也不代表成功,王子和公主剛剛在一起生活,鬼知道後面會怎麼樣。
所謂夢想,權利,金錢,累心,哪一個都會讓脆弱的合夥關係灰飛煙滅。
就個人觀影感受來說,成功地把所有的淚點都笑過去了。急性雞血打得都是濫俗的模式。說是中國版《社交網路》,但是一比發現缺在反思,而且缺得太多了。
社交網路講的也是逆襲,手段也不都是光明正大的。但全片讓人印象最深的應該馬克落寞著猶豫著要不要加EX的非死不可的場景。
而《中國合伙人》則全然不同了。它也有同伴反目有社會環境之下的個人苦澀,但這些都被一把青春奮進的心頭火燒滅了。它的重點還是在成功學苦逼勵志思想的灌輸。簡直就是以夢想的名義,受辱的不甘為自己的投機洗白。看看中國優秀又成功的商人在美利堅伸張的歪理吧。承認自己侵權後,挺直腰桿、大言不慚地發表著夢想、崛起的演說。這種不義的熱血燃到你們的時候,最好還是趕快反思一下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吧。
三觀不正
可惜自己吐槽不夠犀利,援引點點某位仁兄的話吧
引用來源:窩有一個中國夢
既然大丈夫當然能屈能伸,於是成東青跪著出場了,不但跪著,他還說了,跪著算什麼,胯下也可以的。不知銀幕前有沒有人恍然,原來我沒混成人上人是「兒媳婦懷孕了」這事兒做的還不夠呀!傳統不問來路,越是屈辱越傳奇,要飯的當皇帝,圖書管理員討薪未遂奪江山,中國版的勵志故事的關鍵詞不是自我實現,重點是一箭之仇,就像不管事實怎樣,人們心裡韓信拜將之後,踢爆了當年惡少的蛋,或者發動群眾運動把那些臭老九批倒搞臭再才上一萬之腳,這才是成功的滋味,與時俱進的說法是——中國夢。
這就是我在《中國合伙人》里看到的濃濃的中國夢的味道,酸酸的,嗆人。
說起來有點嘲諷,這三個人的中國夢,其實是過不去的美國劫——成東青的被拒簽和女友分手、孟曉駿淪落他鄉的辛酸、王明最慘也最可愛,被騙了個色而已。中間的奮鬥也許很感人,雖然真正咬牙流汗的過程都被飄忽略去,但腦補一下還是能勾畫出創業的艱辛……但恕我直言:所有的勵志最後被一場睚眥必報的耀武揚威破壞了,儘管加了個背法律條文讓老外肅然起敬的片段,但大部分還是錢錢錢老紙有錢牛逼嗎你怕了吧,只有買了別人的卑躬屈膝才能挺起自個兒的腰桿,就像看到一個童年陰影的土大款拍出一沓鈔票來上了個正常的姑娘,我總覺得他爽過之後要掉入無盡的空虛和悲涼。不過中國的成功人士好像都不這麼想,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更不會這麼想,我真是急太監之所急了。
我老是想起大學一年級聽到時任P大團委書記的某人的講座,他動情地說起自己來自農村,強大的自尊心讓他事事不肯輸人,但當他意識到自己怎麼找補,也無法像同宿舍大城市來的少年那樣優雅地拉小提琴後,一度絕望難耐。當然他沒有投毒或者自暴自棄,而是在失望中尋找失望,在絕望中尋求希望,說到這裡,他淡淡一笑,「現在我是P大的團委書記,而他呢,不過還是只會拉小提琴而已。」(此處應有掌聲),此處也確實有掌聲,熱烈到讓人後脊樑發冷。
這種東西,我不喜歡,更別說感動了。
影片特喜歡說loser,不厭其煩,不難理解,這本是一部winner的故事,充滿了宣講的味道,姿態高到讓人看不出它是想說「我的成功可以複製」還是「我的成功無法複製」(另插播吐槽一下,片尾出來成功人士群像太像奧斯卡上「向逝者致敬」環節,不喪氣么)。總之最形象的莫過於王明婚宴上喝醉的那一場決裂戲,那才是故事的靈魂,因為整部影片給我的就是那樣一種感覺——在北方隨便一個小飯館,夜稍微深一點,旁邊的幾個大老爺兒們就已經高了,互相拍著肩膀,豪情萬丈,激情澎湃,口舌不清地說著諸如「我他媽的是一個牛逼的人」、「你他媽的是我最好的兄弟」、「他媽的把我崔虎當成一個傻逼了吧」……酒酣耳熱帶來會當凌絕頂的膨脹感,和有錢多麼相似,不吧嗒著周轉不靈的大舌頭把車軲轆話多說幾遍,或者乾脆不投資請大導演當紅演員拍出一部「來來給你們講講我多牛逼」的電影來,估計會爆炸。
但要承認畢竟是大導演的作品,所以至少在成東青和初戀女友的重逢處理得很婉約,有點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美感。若和影片總體的思維模式保持一直的話,女主難道不是該淚眼婆娑說些「我每一天都在後悔」或者"I AM SOOOOOOO SORRY」之類的,這樣才讓夢更完美嗎?——瞧不起我的都來跪舔,不看好我的都去打臉,傷害過我的都灰飛煙滅下輩子見。
在今天之前,除了一兩個人無奈表示「但我不喜歡」外,目光所及的人都說好看,熱淚盈眶也不在少數,據說電影院里唏噓和掌聲都有。本來作為一個燃點過高,笑點過低,槽點過密的觀影人,我想盡量保持沉默,或者說一些拍攝還是很精良的、畫面還是蠻優美的、女神還是很漂亮的……但是那種扭曲的價值觀讓我憋得喘不過氣來,你可以舉一萬個例證說明這就是現實是大眾喜歡的東西——不用你舉例,我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每天要不出現兩次馬雲的名字都怪了——但電影難道不是造夢的工具,這難道不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嗎,我們內心的堅持原來就是這麼狹隘嗎,我把現實都拋開了你就給我看這個?怒摔!
你好,原來這就是你們說的牛逼哄哄的夢,再見。』
————————————嚴重劇透 擇入——————————————————————————
每個人從電影里都能看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李安所說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這也是電影的魅力之處,如何解讀的過程,用悟來說,可能有些言重了,但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去分析和體會導演的意圖和思維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中國合伙人是部好電影,就此打住不解釋。
好的電影是值得回味的。這裡的回味是指劇情的重溫,在回顧的過程中,加上結局帶來的觀點和隱喻,會發現導演在這部電影中想表達的內容特別多,人性,愛情,事業等等等
有些細節也都很值得深入挖掘,我把它稱為「線索」,與推理一樣,通過某個原點,去尋找相似或有聯繫的東西,最終完成對導演手法的分析。正如藝術如果直接呈現其想表達的思想就沒有意義了,它學會了隱藏,埋下伏筆
回到中國合伙人,本片導演用一個線索貫穿其整個劇情,那就是交心。用此激出矛盾,增強戲劇性。那什麼是交心呢?交心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兩個人之間坦誠相待,沒有絲毫隱瞞,你知道我的底,我也知道你的底,這些都是靠真實及時的溝通達成的。
影片剛開始,黃曉明用保護兄弟打架逃跑的行為,讓佟大為和鄧超打破普通人的界線做了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鄧超也願意把從不外借的書給了曉明,此時以為兩人的友誼達到了極點,可書中的文字書籤給後面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杜鵑與黃曉明的愛情戲,時刻也利用著交心在做文章。半夜燈上示愛的創意和湖中直接對峙,被女人無視,為什麼?小聰明和言語都在愛情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所以,在醫院,黃曉明用行動告訴了她愛的女人,徹底征服了杜鵑,交出了他的真心。
可惜生活太殘酷,在外打工沒有賺到錢的事,黃曉明沒有與杜鵑坦誠,恰巧影片角色設定她又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整部片子沒有說幾句話,心事都藏在深底。好不容易有一次釋放,卻因為機場的玻璃擋住了聲音,黃曉明永遠沒有聽清她說的話。
黃書掩藏,模擬面試問答的戲,都在給觀眾慢慢飽滿兩個人內向、不善溝通的性格。最終,喜歡美國又文藝范的杜鵑選擇了分手與他人在一起,就連電話中也沒有說出到底為什麼,黃曉明也只能獨自哭泣默默承受著一切。
事業上的轉折,也正是黃曉明衝破自我,用交心的方式與學生交流,他突然發現,學生們更喜歡接受這樣的教學,易懂。機緣巧合下的一次絕望告白,卻讓他找到了希望。
其他兩位主角對於溝通的問題,影片中也在不斷的鋪墊,鄧超在美國與妻子之間互相隱瞞工作的事最後被發現時,妻子按耐不住說出了真實的想法——來美國錯了。佟大為玩世不恭,和做老好人的性格,也是造成後面劇情起伏的原因。
最精彩的莫過於通過三人打乒乓球時的換位剪輯手法,將佟大為作為傳話人,互相傾訴「真實」的觀點,可是老好人為了兄弟情義,替換了各自原話的意圖,讓大家沒有能及時意識到關係已經變得到嚴重。如果此時交了心,興許能將後面最壞的情況扼殺在搖籃里。
當然,造成如此不能只怪佟大為,其他兩人才是劇情中人物關係出現破裂的起點。自從鄧超從美國談判失敗回來後不斷提出上市,黃曉明其實不知道為什麼,在土鱉的他看來,現在的首當其先考慮的是穩定發展,幾次想將內心真實的想法NO說出來時,都停住了,用打哈哈愉快的氣氛掩蓋兩個人在這件事上的看法不一致,他也不希望因為公事而影響大家的友誼;但鄧超卻認為,黃曉明對他的看法不夠認真嚴肅,心存氣憤。最終在說出NO時,他又無法相信自己最好的朋友會拒絕他,留下空廚房離去。
一事不說穿,萬難堆成山。
溝通的重要性,不是用靈牙巧齒去說服他人,而是交換真實心底想法。
在影片婚禮的橋段上,導演精彩的又設了一個局。鄧超交出了書籤真正的寓意,黃曉明也交出了對他只考慮自己的看法,看似酒後吐真言,其實還吐的不夠徹底,各種打架和咒罵,以為此時激動的三人講出的就是實情,卻沒有交心成功,最終離散。陳可辛種下的這個種子,讓觀眾絕望了,從影片高潮狠狠的摔了下來。也正是這顆種子使結局更加完美,交心並非易事這個觀念深深的植入人心中。
最後,在美國的小餐館裡,許久不曾聯繫的三人,在平靜的氣氛下坐著,鄧超也講出了當年為什麼要極力推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原因,也正是這個環境,這個語調,這個已經沒有利益糾纏的關係,交出了最真實誠懇的想法,彷彿幾人又回到了當年的友誼中,黃曉明突然理解了自己最好朋友的苦難,決心上市!
導演為什麼要如此傳達交心,因為它太難了,生活在當世的人們,有多少能在朋友、同事、創業夥伴中做到;整部影片設下這麼多隱喻,就是為了表達著一點。有時候,直白的溝通,不如在對的時間地點說出對的話,正如電影一樣,陳可辛沒有直接的交心,而是通過2個小時讓我們悟到,真的是有些諷刺呢《中國雞賊往事》,導演也夠雞賊。
用貶低他人成功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高雅」才是耍流氓
《中國合伙人》是這幾年少有的反映中國現代社會的佳片。從藝術性到價值觀都是如此。前幾樓都是比較正面的評價,我個人也很認可。不過接下來的幾條長篇評論,洋洋自得地吐槽片中價值觀,一些觀點實在不能理解。一個一個說:
「為夢而生「說:為一將功成萬骨枯歌功頌德是反人類行為 。
這個神一樣的命題讓我跪了。
按這一邏輯,以下影片都是反人類影片(國內的就不說了):《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巴頓將軍》《列寧在1918》《指環王》《勇敢的心》《007》(全系列)《第一滴血》乃至新出的《奧林匹斯的陷落》。。。這個名單還可以繼續延長下去。
以上這些影片都描述了主角在無數次鬥爭或戰鬥中不斷踩著同伴和敵人的屍骨成為英雄的故事,而且這些影片中的主角都是正面形象,有些十分歌功頌德。
可是,這些影片或者講述的就是人類歷史,或者反映了人類內心的普遍需求。你要看一部沒有人死,皆大歡喜,又緊張刺激,主人公還是高大全的正面形象的影片,我想了半天,《藍貓淘氣3000問》符合標準。
當然,商戰不同於真正的戰爭,可以共贏。不過,風險是市場的特徵之一,有人贏,就有人輸。不去拍贏家,去拍輸家;拍了贏家不能歌頌,要反思,要打擊,要批判。。。這樣的電影拍出來有人看么?您還嫌這個社會的負能量不夠多麼?那麼多人鼓吹《社交網路》,《社交網路》如果在中國和《中國合伙人》同期上映,各位覺得票房大戰的結果會怎樣呢?真心希望全國老百姓都像幾位批評家一樣偏愛扎克伯格的人性反思、欣賞人家高超的剪輯水平。
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歷史規律,在市場上也適用。不然這世界上應該一大半人都是企業家、億萬富翁了,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是那麼少?
導演宣傳的是什麼?是這個故事本身。導演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不是一個說教的人。這個故事已經不可複製了,那樣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指望能從這部電影中學到什麼創業秘訣么——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如果有什麼秘訣,我個人只看到了一點:超過常人的付出、超過常人的堅忍。而這一點,我認為是任何人學了都不會錯的「價值觀」。
匿名用戶評論「大部分還是錢錢錢老紙有錢牛逼嗎你怕了吧,只有買了別人的卑躬屈膝才能挺起自個兒的腰桿。」
又是過度意淫的評論。「你怕了吧」和「買別人的卑躬屈膝」在此應該指的是美國人怕了,美國人卑躬屈膝了。可是事實如何?兩個可能:第一,美國人確實怕了,卑躬屈膝了。那好,既然美國人都可以這麼干,你憑什麼批評中國人為錢卑躬屈膝?這不是全人類的共同點么?這就像罵「中國人真噁心,竟然每天大便」一樣莫名其妙;第二,美國人沒怕,美國人民脊樑很硬。那好,既然美國人沒怕,你幹嘛說人家怕了?幹嘛說人家卑躬屈膝了?不怕美國人民告你誹謗,損害美國國家形象?
咱可不可以就事論事?銀行接待一個存500塊的大媽和接待一個存5億的土豪,用的窗口就是不一樣,你覺得不公平嗎?土豪進了大戶室就是「用錢買人家卑躬屈膝」了?在商言商,正當得到的財富為人贏得更多的尊敬,有什麼不對?所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國家都是如此。扎克伯格怎麼牛B怎麼有名,是因為他改變世界?他改變個毛世界,說起對世界的貢獻和改變他比得上袁隆平么?比得上蔡倫么?比得上牛頓么?扎克伯格也好,喬布斯也好,說到底不都是因為他們創立的公司賺了大錢么?說到底他們不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創業者么?
別忘了,有錢了就能挺起腰桿這句話,還是改革開放以後美國人教給我們的。以前我們認為有原子彈就能挺起腰桿了。不過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既要有錢,也要有原子彈。什麼?有文化才能贏得尊敬?呵呵,跟能在80年代初考上北大的人談文化,真是找對人了。智力、勤奮都萬里挑一的孟曉駿在美國實驗室被掃地出門的時候,你去跟他談談「不要看重錢,要有文化、有理想」?
我不否認有很多土豪把錢和尊重等同,甚至干出很多不受尊重的事。但是,對於這三個全憑自己的努力奮鬥,失敗,受傷、流淚,最後仍然選擇用知識作為最大的創業資本而收穫財富的人來說,如果他們願意用錢去買美國人的卑躬屈膝,那也是他們的自由。因為當他們沒有錢而有理想的時候,就是美國人毀了他們的理想,讓他們明白了錢的意義。
錢小中評論:承認自己侵權後,挺直腰桿、大言不慚地發表著夢想、崛起的演說。
杜恩顥評論:這裡的潛台詞大概就是"我就是侵犯了你的權了怎麼樣,你來告我啊,你越告我我賺的越多",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這群人不是流氓是什麼!
他們發表的不是演說,只是陳述一個事實。對商人演講是沒有意義的,商人只看重實際收益和損失,尤其演講者還非我族類。最後大家握手言和,只有一個原因:美國人知道,這三個傢伙贏了。沒有威脅,沒有煽動,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告新東方可以讓新東方名聲更大,這是耍流氓?是誰要告的?這是被耍流氓吧?再說了,最後新東方又不是不答應賠錢!
還有很多人吐槽給實驗室命名,呵呵呵呵,美國那麼多富人給實驗室捐錢命名就是高尚、慈善,我們給實驗室命名就是土鱉。我們命名的那個人還是一個80年代的生物學博士!其他那些實驗室命名的人都是幹嘛的?用知識和勤奮沒有換來尊敬,用錢換來了尊敬你們說是價值觀有問題。那你們告訴我,究竟怎麼做,這三個人才會讓你們尊敬?
還有說這部電影不講理想主義而是宣傳現實主義的人,電影的開頭是理想主義的,不過他們的理想都破滅了,為了不餓死,才變得現實。
最後說點我的感受。這部電影是在P大百年講堂看的,當時正好要畢業,回想這些年自己的生活,再看看片中人物的挫折和成功,真的深有同感(當然我目前只是普通人一個)。共鳴的是那種小人物的掙扎和努力,那些錯過的人和過去的青春,幾次都忍不住落淚。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懷著最初的夢想上路,卻一次次因為現實困境和機緣巧合而不斷改變方向。最後走出這麼遠,成功和當初設想的大不一樣,卻也失去了很多曾經最珍視的東西,也依然在縱酒狂歌后要面對各種煩惱的現實壓力。這種感覺描述的非常真實。
我也一樣來自小城市,靠自己的努力考進P大,又靠考試的成績獲得公費留學的機會,漂洋過海。想想自己的人生,自己做過的印象最深的或者最開心的事都與考試無關,但能有今天的生活,能有這麼多讓我感恩的經歷,平心而論,一大半都是靠各種考試給我的機會,雖然我也不喜歡考試。
當停電的工廠教室里,幾十隻手電筒齊刷刷照亮黑板時,我的淚水就忍不住了。什麼是夢想,這就是夢想。這樣的一幕,美國人不會懂。當孟曉駿在談判桌上流利地背誦法條,當他們說出「中國學生的學習能力你們無法想像」時,我也流淚了。那是一種怎樣的自豪與落寞,一種多久的隱忍之後的怒吼?我想,那段話說出了無數留學生的心聲。那些批評他們價值觀有問題的人,那些嘲諷有錢就是大爺的人,請問你們背過單詞么?他們賺的錢,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背出來的,是一節課一節課講出來的,如果這樣的錢,還不能讓他們挺直腰板,那請告訴我,他們到底要怎樣才能挺直腰板?!
什麼是理想?什麼是夢想?這些曾經的屌絲、失敗者可以昂首闊步走進會議室和美國人談幾千萬元幾億元的糾紛,你們說這不是理想,你們帶著酸味諷刺這樣的「中國夢」,是不是因為吃不到,所以才覺得酸呢?如果這個一群不偷不搶不騙,不貪不腐,不拼爹不認乾爹的屌絲們在無數次失敗上爬起來,忍辱負重成就大業的故事玷污了你們對於理想的美好憧憬,我只想好奇地問一句:你們各位的理想,究竟是什麼??
麻煩各位雅士們將自己的理想描繪一番,讓我這個土鱉也開開眼,然後回家好好悔恨自己前面20多年的三觀不正。
只想談一下許多人說的該片三觀不正的事。
在8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他們的青少年是在文革中度過的,受到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本該正常的學校教育都是嚴重缺失乃至"變態"的。進而在90年代初那股下海大潮里進入社會洪流,他們其實更難理解,更難做到我們現在所說的正常的三觀以及多種多樣的成功道路。也許對他們來說,特別是青少年時期都非常不得志的那三人,公司的成功,以及公司的上市,就是他們在當時所能找到證明自己成功的唯一方式吧。就算放在目前也許不會被那麼多人所接納,但這是最寫實最客觀的選擇了。
僅僅是小弟的一點見解,請站在上帝角度的某些前輩見諒。
致青春是女人片,男人都是負心漢;合伙人反過來,男人都是痴情種,女人都是扭頭走。佟大為那句台詞算是男人們對女人高調宣講「男人都是王八蛋」的反擊:當一個女人要離開你的時候,什麼也不要說扭頭就走,否則她會像扔掉一件行李一樣扔掉你——
其實女人的花心負心會比男人少么?BULLSHIT。
多說幾句,致青春和合伙人兩部片子都帶有年代感,都有學生生活和畢業經歷,但相同的載體承載了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不提價值取向這種招人煩的東西,從敘事手法,拍攝技巧,演員調教,故事剪切編排,後者都超過前者太多。
唯一完全一樣的,就是那句「她把我睡了」,倆片里都有,流行語么……
票房走勢曲線,我相信前者的下墜會明顯,而合伙人會因為好口碑而走出一條堅挺的票房收入線,超過前者的6e問題不大。
轉自@編劇余飛 的微博:
老婆寫的影評: <社交網路>的結構+ &<三個傻瓜&>的人物造型 +&<英雄本色&>的兄弟情誼=&<中國合伙人&>。除掉前三十分鐘的拖沓和齣戲,香港人拍了一部比內地人更接地氣的電影。如果你還有夢想,如果你曾有過夢想,去看吧。
做編輯的都知道有一種文章叫軟文。就是以新聞稿等除廣告之外的一切文體來給企業做廣告。
之前的中國電影有很多植入廣告。但是這一次,陳可辛給新東方做了一個軟影。徹徹底底,痛痛快快地宣傳了一下俞敏洪和他的新東方。
不過即使這樣,我也要給本片五顆星。
一個軟影都拍不好的電影圈,你們好意思說你們會拍電影嗎?至少中國會拍電影的導演。真不多。
恰好之前一個月,致青春熱映,同是關於時代題材的電影,雖然一部事關愛情,一部事關奮鬥,不過就是在「時代背景」這四個字上,趙導敗的不是幾條大街那麼近。前者除了紅白機和白娘子,無他。而本片的時代感,和時代進程感,破窗棱,大茶缸,飛機場,小汽車,大哥大,綠衣警察,四代人民幣,北大,轟炸大使館,新浪上市,這才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進程描寫。加一顆星。
雖然本片是模仿社交網路的中國版本,雖然模仿的結構——兩部電影都是從一場長桌談判開始,並以此結束,運用倒敘和插敘順序以及快速剪輯技巧——但是說的故事確實中國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並在繼續發生的(當然了,每一個細節對不對,這個得俞敏洪自己說,不過,你們覺得他會告訴你嗎?),並且感情也是中國式的:農村出身,執著傻氣的黃曉明,浪漫主義風流心裡看的一清二楚作風不拘小節還稍微有些癲的佟大為,以及出身書香門第,事兒逼一個內心敏感外表裝酷朋友不多還心比天高的鄧超。
鄧超和佟大為的角色,也算是一貫的銀幕本色演出了。在導演的運用下,和劇本竟然毫無違和感。
然後值得一提的便是黃曉明。這是他第一次合格,甚至是出色地完成了一個演員的崗位測試。論演技,前兩個超出他好幾光年
,但是這部電影,誰也不會懷疑,至少是我不會懷疑,黃曉明,黃曉明是主角,沒有之一。最後在談判桌上的英文陳詞,做的非常好,完成了一個四辯的所有的任務。這種好萊塢式的個人表演,和黃曉明地道的中國英語和中國式拿捏,為本片的高潮抹上了一層濃厚的理想主義彩色。加一顆星。
然後為本片的勵志故事和友誼詮釋,加一顆星。
為本片的各種笑點,尤其是教授的圖樣圖森破加一顆星。
最後一顆星,加給本片濃郁的八卦氣質。我相信,看完本片的觀眾,一定會對新東方的三巨頭的八卦新聞和發家史感興趣的。至少我感興趣了。新東方的崛起和發展,已經是MBA的經典CASE了。
最後的最後,我要好好學英語!我要背光一本字典。一本就夠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