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洗頭髮的?
題主頭髮易油,每天都得洗,不洗就變油頭教授,每天洗頭都在想這個問題,如果我在古時候怎麼辦,還請知乎上大神們解答。
咦居然翻到這麼個題。。
頭當然還是要洗的~洗髮水這個必須有。題主親不要害怕,即使沒有潘婷飄柔海飛絲你也可以活下去!
無論何時何地,個人衛生都是人類文明中的一個重要項目。中國漢字中,「沐」即為洗頭之意,在東漢年間的《說文解字》中已有明確解釋:
沐,濯發也。
而早在商周時期,定時沐浴已經成為重要的儀式或風俗。公元前約6世紀的《詩經·小雅·采綠》中也曾提及: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老娘頭髮都打卷了,我要回去洗個頭!)
——所以掐指頭算下,老祖宗們洗頭都洗這麼多年了,沒道理不折騰出一些類似洗髮水的東西吧。。
而洗髮水的主要作用無非是(1)去除油脂(脂肪酸);(2)去除灰塵;(3)去頭屑,防脫髮,保持烏黑順澤。。。
這裡面(3)屬於延伸性功能,一般來說只要滿足前兩條,就可以被認為是值得發揚光大的洗髮用品了。所以英雄不問出處啊,雖說古人對化工成分所知甚少,但自然界本身已經有足夠豐富的原料;憑著大膽嘗試和努力積累,還是開發出了很多洗髮路線的。
1. 皂莢
植物里最常用的應該就是它了。前兩位同學也都提到。
皂莢亦稱皂角,豆科植物,直至如今《中國植物志》里仍記載它「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我覺得頭髮也是類似了。。只不過絲毛織物是動物毛,頭髮是人的毛- -)。之所以這麼好用,是因為其中含有的多種大量皂苷類物質:
皂苷的化學結構中,由於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親脂性,糖鏈具有較強的親水性,使皂苷成為一種表面活性劑,水溶液振搖後能產生持久性的肥皂樣泡沫。一些富含皂苷的植物提取物被用於製造乳化劑、洗潔劑和發泡劑等。(皂苷_百度百科)
除了洗髮,皂莢一個更常見的用途就是洗滌衣物。據說柔順而不易褪色。另查了一些資料,說秦漢年間即始有皂莢洗髮的文字記載;但使勁兒搜了半天沒搜到原文獻,如果有同學知道的話煩請告訴一聲:)
值得一提的是,皂莢分布有限,這倒是個不小的硬傷。而其他許多豆科、無患子科植物的果實中都含有皂苷類成分,也可以起到類似的洗髮效果,只是使用體驗就不好一概而論了~
2. 草木灰
這個恐怕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之一了。
稻草、秸稈燒成灰,即可用於洗髮。一方面其中含有碳酸鉀——溶於水後呈鹼性,可與油脂類反應;另一方面類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污物的功效。但草木灰似乎更多被作為輔材,配合皂莢、木槿葉等一起使用;不知道是不是用量大容易嗆鼻子。。
(另根據評論區李賽同學補充:草木灰的使用乃是通過過濾所得的溶液,並不用直接加在水裡。)
3. 土鹼類
說穿了其實就是土法製得的純鹼(碳酸鈉),因為溶於水後呈鹼性,所以可以起到去除油脂的效果,功能和草木灰有重合之處。
植物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往往都是因為土壤含鹼度過高;這樣一來反倒物盡其用,將製得的鹼類用以替代動植物材料作為洗髮用品。據說如今部分北方、西部地區仍有以土鹼洗頭的。不知屬實否。
4. 木槿葉
這個我個人挺喜歡。。貌似現在江浙一帶還有老人家這麼用。
作為錦葵科植物,木槿和它的姐姐妹妹一樣含有豐富的粘液質和皂苷。原理上和皂莢近似。但皂莢為人不喜的一點是其氣味刺鼻,而木槿葉卻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見可愛。
對了,小時候也被外婆這麼洗過一次。如今老人家已逝,我也記不得這麼洗頭的效果究竟如何了。sigh。
以前畫過一個DIY步驟圖,那時候畫風還是渣。。湊合看。
5. 淘米水類
這個也是很久以前就有人用了。。真心實在又容易獲得。包括但不僅限於大米,麩皮、糟糠、豆類之流似乎都是可用之材;亦可發酵、煮沸後再行使用,各自叫法也很多。不知是否種類與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也有關?
《禮記》里就有秦漢時期貴族士大夫洗漱的相關描述:
日五盥,沐稷而靧梁,櫛用椫櫛,發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
——別的且不理他。前面已提到「沐」為洗髮,「稷」則被認為是「取稷粱之潘汁用」,即洗滌穀米、高粱後留下的水。據說《史記》中亦有類似的細節記載。
(另外據說麵糊、澱粉類,加以食醋也可用於洗髮。但私以為對於古人來說會不會有點太浪費。。。)
6. 茶籽類
油茶、茶樹種實榨油後留下的殘渣。
這個古籍中似乎未見太多記載?總之我是沒怎麼查到,怕是和茶樹原生分布的地理限制有關,但民間老人家也多有口碑相傳的。
茶籽油的運作機理也類似皂莢皂苷,但更勝在護髮養發。如今有些洗髮水還以它們為明星成分宣傳。。。但獲取起來便不太容易,畢竟是二次加工產物,恐怕古人也是本著物盡其用的心態拿來使用的吧:)
本尊長這樣。。
7. 芝麻葉
關於芝麻葉的記載並不多。所能找到的,是來自明朝郭晟的《家塾事親》:
脂麻葉,湯浸涎出,婦人用梳頭沐發去虱。
脂麻即芝麻,據稱部分中醫典籍里也有記載可以使頭髮烏黑潤澤之效。我個人懷疑芝麻葉洗頭更偏重於保養而非清潔,因為實在不太能想到其中含有什麼去油脂灰塵的有效成分。。。
8. 桑白皮
即桑樹的乾燥根皮。和芝麻葉類似,多見於中醫藥記載,保養性甚於清潔性。據稱對脫髮、頭屑有一定功效。總之煎成湯水後搭配著用吧~
長得略抽象。。。
9. 柏葉/桃枝
源自湖南地區的《攸縣誌》:
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
桃樹倒罷了,柏葉只知道是當時本土的柏科植物,卻並不知道具體物種。柏科植物普遍含芳香油,可作殺菌之用;作為洗髮材料,想來也多半是源自這方面的功效。
——其他一些類似蛋清、首烏、生薑之類,廣為人知,且更像是護髮素(養護功能>清潔功能)的,便不贅述了。
最後,其實肥皂之類的東西我們也挺早就有了。唐朝孫思邈《千金翼方》中已有關於「澡豆」的記載,即是以豆科植物種子研磨粉末,搭配各色香料製成的原始版肥皂。不過用來洗臉洗身體比較多。。。賣點在於白裡透紅香氣撲鼻什麼的。
及至清朝的紅樓夢,洗髮用品已經很全面了——襲人道:「我要照看他那裡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幾個錢才照看他?沒的討人罵去了。」說著,便起身至那屋裡取了一瓶花露油並些雞卵、香皂、頭繩之類,叫一個婆子來送給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洗,不要吵鬧了。
順便說一句,回到頭髮出油的問題,光是從酸鹼中和的角度來說,或許尿液洗頭也是可以達成一定效果的吧。。。
P.S. 感謝評論區各位同學的補充與指正。之前文中出現了兩處基礎性的錯誤,實在過意不去,真是抱歉。各位見笑:)古人如何洗頭不知,但小時候有見過奶奶洗頭。
夏天,午後,我從鄰村的皂角樹上摘來皂角,然後再爬到房前的槡樹上,採下很多槡葉。奶奶先用皂角煮完水,晾在那兒,然後,把槡葉放在盆中的清水裡,用手慢慢的揉搓,槡葉的汁液被擠出,盆中的水慢慢變的細滑細滑,用手捧起,水如絲液般從指縫間滑下,用東西篦出碎葉,只留下槡葉水。奶奶先用晾好的皂角水,溫溫的、澀澀的,洗了頭,然後用槡葉水,濃濃的、滑滑的浸泡頭髮。等洗好,頭髮晾乾後,不用梳子梳理,長長的頭髮自然的垂順在肩上。我很喜歡用手撫摸奶奶剛洗完的頭髮,光滑柔順,好舒服,揉搓半天,才肯讓奶奶給挽起盤上。。
那記憶有三十來年了,總覺得那洗頭的景象好美好。那時的夏日沒有焦灼煩躁急匆,樹蔭下的日光是柔和的,樹蔭下的人們是悠閑的,奶奶坐在樹蔭下,慢慢緩緩的製作著洗髮的物品,慢慢緩緩的鬆開髮髻,慢慢緩緩的洗著,慢慢緩緩的梳理著,所有的動作都是慢慢的緩緩的,時光也是慢慢又緩緩的,不匆不慌著。印象里奶奶並不是六十多的老人,而是一個梳洗著的美人兒,悠然而又嫻靜,端坐在那安靜的時光中。
不過,那時,我們都希望能用上洗髮膏,覺得那是好珍貴的物品。那時,我們還不知道什麼叫護髮素。
報告!
看了熱門回答之後我決定把裡面提到的所有「古法洗頭」全部試一次,已經完成兩項:茶籽枯和木槿葉。
茶籽枯:洗起來很方便,買那種磨好的茶籽粉,用包中藥那種網袋裝好,接一臉盆水,把整個網袋丟進去,揉搓到水變成褐色就可以洗頭了。去油去污能力超強,洗完頭髮特別澀,千萬不要梳頭,吹乾之後會好很多。我已經屯了兩斤。就是記得洗頭的時候不要睜眼睛,不然疼死你。
使用感三星,價格五星,使用效果四星,回購率四星。
木槿葉:熱門評論里的唯美描述害死人!洗頭的時候一點都不唯美!我買的新鮮葉子,要先用剪刀剪碎再放進網袋,可是葉子里好多蟲!剪的時候各種擔心以及噁心。剪完了還要在水裡不斷揉搓,這個時間至少要15分鐘,還必須持續用力,直到水變成深綠色的粘液狀。並且!木槿葉更類似於護髮素,不是洗髮水,去油能力幾乎為零,第一次洗完了還要再用洗髮水再洗乾淨,但配合茶籽枯使用效果很驚艷,頭髮會柔順得不要不要的,就是太麻煩。
使用感兩星,價格四星,使用效果三星,回購率一星。
其他的等我慢慢試。
看了一下絕大多數人回答都是聚焦在我國古代人如何洗頭,在此補充一下世界範圍內,其他地區的人是如何在擁有Shampoo之前清洗頭髮。
首先大家可以想像古代人洗頭髮的頻率遠沒有我們現代這麼頻繁。現在有人一天可能洗三四次,但在過去可能一年的quota也就差不多。
其實洗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洗凈附著頭皮和頭髮上的油脂皮脂以及汗垢灰塵等等,而Shampoo里最重要的成分---表面活性劑則提供了良好的去污能力。而古代的人雖然沒有各種化工合成的洗髮水,但是他們沒有浪費大自然給予的財富,用各種蘊含天然表面活性劑的皂苷(saponins)的植物作為洗髮的利器。而且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秘方:
像大家所知道的,我國古代有大量記載人民用皂莢,草木灰,淘米水等等來清洗頭髮;
與中國相近,南美人會用一種含有天然皂苷的藜麥水(quinoa water)洗頭;
粘粘的蘆薈膠(aloe vera gel )會被加勒比地區的人從蘆薈里榨取出來用以清潔頭髮頭皮;
摩洛哥人會使用一種叫哈娑土(rhassoul clay)的粘土;
印第安人則會用植物絲蘭根(yucca root)潔發。
以上。
好吧,已經有人回復了古人洗髮的方法,我也來補充一下古人洗護髮的一些方法:
1、捲髮伸直法
用麻葉、難能可貴葉各一半,用水煎後洗頭,堅持一個段時間,捲髮自然變直。
2、白髮變黑法
煎桐木水經常洗頭,白髮自然會轉黑,簡便可行。
3、拔毛不痛法
將糖放在陶器中,再將炭灰混合研成細末塗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髮自然脫落,沒有痛感。
4、白髮染黑法
少年白頭,最不雅觀。用反桐木帶皮燒成灰,再將胡桃燒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黃蠟溶化,攪拌成膏狀,每天傍晚塗擦到頭上,白髮自然會變成黑髮。
5、治少年白髮方
何首烏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萬年表2片,白果30個,桔梗15克,共研細末,每日早飯後服10克,連服一個月,可長出黑髮。
原文:古代美髮秘笈
古人洗髮,稱為沐。因為古人頭髮長,又要盤各種髮髻,所以沐起來很麻煩。
從漢到唐,公務員一直都有個沐浴假,就是5天專門放假1天回家洗頭洗澡。 古人洗髮的過程,在《禮記 玉藻》里有記載: 沐稷而靧粱,櫛用椫櫛,發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
沐就是洗頭,靧(hui)就是洗臉,就是說洗頭用稷,洗臉用粱。稷是一種用粟黍之類煮的水,有鹼性,可以去污垢,要一邊燒熱一邊洗髮才有效果。洗頭的時候,去垢用一種比較硬澀的椫(白理木做的梳子);晾乾的時候(晞),要用象牙做的梳子,可以避免傷發。洗完頭就要洗臉(靧),洗面奶是用高粱之類的湯,滑溜發粘,連同鬍鬚一起沖洗,可以很光潔。 等到頭髮幹了,還要再喝點專門為洗頭洗臉釀的酒(禨),吃點乾果小菜,廳堂上還要響起樂工的琴聲和歌聲。
——以上摘自中華書局出版的《看得見的古人生活》。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
古代人比我們想像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葯」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以上均摘自《中國沐浴文化》
草木灰水(過濾後的),搗碎的皂莢(過濾後),豬油+草木灰(土肥皂),家雀糞~
別的暫時想不起來了,謝邀。樓主是穿越前上知乎應應急嗎~~
古人也很注重護法噠!而且有許多護髮方子~
最近翻了本書,叫《香奩潤色》,收集了歷代醫典、生活用書裡面的成果,我貼一下書的封面跟目錄叭:
題主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翻翻看~
皂角果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
老家有顆皂莢樹。家裡有瓶淘米水。
《紅樓夢》58回:
襲人道:「我要照看他那裡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幾個錢才照看他?沒的討人罵去了。」說著,便起身至那屋裡取了一瓶花露油並些雞卵、香皂、頭繩之類,叫一個婆子來送給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洗,不要吵鬧了。
高中時,我同學就想模仿古人用雞蛋洗頭,雞蛋黏糊糊糊了一頭,當護髮素用,忍了半小時頂了一頭的腥味,用熱水一衝,好了,掛了一頭雞蛋花,摘都摘不掉......這酸爽
就是買晒乾的側伯葉,用紗布縫一個袋子,然後家裡最大的鍋子煮開,水略放涼後,每次洗完頭髮後用來浸泡長發,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堅持1年後,原來頭髮稀少,頭皮油,頭皮屑,發尾乾枯毛躁都有了本質的改善。側伯葉在中醫里是一味運用廣泛的中藥,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其實就是柏樹的葉子,這個偏方是一位民間草醫告訴我的,他收集很多古籍。我用下來覺得不花多少錢,比買市場上那種幾百元的洗髮水護髮素都有用。
頭朝下扎井裡…
古人就沒有研究,說我小時候吧,我見我媽我姐都是用茶枯(也叫茶粕,茶麩,我們當地方言叫茶枯,)網上找了個圖片供參考,現在這貨少了。這個就是榨茶籽油剩下的。
當然我們那裡還有的人用淘米水洗頭髮。
我想我媽的媽,我媽的媽的媽…也就是到古時候了,她們都應該是用這兩種方式洗頭的。
其他的方式我沒有見過了。
皂角這貨只在小學課本上聽說過,到現在我都沒有見過。
洗髮水這貨是我快上初中的時候我們那裡才有賣的,那時候不叫洗髮水叫洗髮精。
竟然沒有人提《紅樓夢》!
芳官洗頭那一回------
(要加前後引號的話要把文中所有的雙引號改成單引號,我就不加了吧……)
不知道算不算古人(我奶奶今年八十歲啦)我前幾年問我奶奶小時候祖宗是怎麼洗頭的,我奶奶說,用茶籽啊。(祖宗說的是我奶奶的媽媽)
具體過程如下:先把茶籽晒乾,然後剝開
(具體的怎麼剝開,在鄉下好像有一種工具,把曬在地上的花生啥類似的把殼敲碎,是在空中翻騰一下,然後旋轉360度敲在果實上,把殼敲碎。但是這個工具只存在我的印象里,因為我只在回祖屋的時候見過一次)經過小可愛啦啦啦的回答,已經知道這個農具是連伽
剝開之後,留下晒乾的茶籽肉,用石磨磨成粉。
再次晒乾(好像有這個步驟,我記不清啦啦啦)
把弄好的粉浸在水裡。兩天或者幾天以後,掠去表層粗糙的或者是什麼髒東西,只留下最下面最細膩的茶籽粉,撈出來,晒乾。
把晒乾的茶籽粉裝在碗里,然後在中午用中國灶大火悶米飯的時候把茶籽粉一起放下去蒸。蒸出來的最後的塊狀物就成啦。據我奶奶說,這個碗里還都是油呢。一次性可以多弄一點兒粉,每次都蒸一碗,可以用很久啦。
頓時感覺好健康,好護髮啊,我也超想親手做親身體驗,但是我到現在連茶籽都沒見過,想想就桑心啊啊啊,用這個洗頭髮一度成為了我的畢生追求,哈哈哈。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秸稈(水稻的稈子應該也叫秸稈吧),早上起來,準備一盆水,放一把把秸稈進去,就一直放在煤爐上煨,然後就可以出去幹活啦,等中午回來就直接用這個秸稈水洗頭。
我奶奶說這個洗頭洗的特別乾淨,我當時特別鄙夷,怎麼可能,秸稈怎麼可能洗頭這麼乾淨,後來我奶奶說是秸稈熬出來的水的鹼水,洗頭很乾凈啦,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道理。
最後介紹一下我奶奶家在哪兒吧,是鄱陽湖旁邊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有一條很大很長水很清的河,打漁捉蝦;有一種很美麗的陽光,會照在鬱鬱蔥蔥的樹上,留下細細碎碎金黃燦燦的影子。
但是現在去那兒已經變成了硬梆梆的水泥路了,不再是長滿了青苔的石板路,村民大概再也不會因為滑溜溜的青苔摔跤了吧。
就像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耗費這麼多精力去做一塊肥皂,大概沒人記得了吧。
也不知是好是壞。
文筆不太好,有的地方說不清楚,希望大家諒解啦,么么噠!還有如果有親愛的知道我描述嗯那個工具是什麼,麻煩賜教呢。筆芯筆芯記得前段時間美國某中產階級做了個實驗 他堅持了很久不洗頭 詳細的內容忘記了
結果讓我們不敢相信 他的頭髮變得很順 很亮 很健康 Duang
以上內容僅憑記憶 如有不實 敬請指出
回歸正題 古時候的人衛生條件並不好 也很少洗頭 在林海音女士的作品中 我偶然看到一段對清理頭髮進行的描述 上面講她小時候是用的篦子(鈿頭銀篦擊節碎中的篦 一種和梳子一起用的清理頭髮的工具 齒比梳子更密 使用時是在齒縫裡塞棉絮的)來清理頭髮 詳見《殉》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崇尚漢唐宋明的人那麽多,特別是明朝,而不是其他朝代呢?
※古代休書,需不需要女方簽字?
※為什麼一百年前的照片里的中國人很多都是苦瓜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