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是什麼意思?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知道,時間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最短的時間是多久?1秒?1毫秒?0.0001毫秒?
假如一切都沒有變化,如何感知時間的流逝?
你,沒有動,周圍的環境,沒有一絲一毫變化,風沒有吹,鳥沒有鳴叫,乃至,你的念頭也沒有閃過。
其實,讓我們覺知到時間流逝的,最根本的緣故,是念頭的閃過。假如風吹了,你沒有留意,鳥叫了,你沒有留意,牆上的掛鐘的指針走動了,你也沒有留意,有什麼依據分辨時間正在流逝呢?
時間,是主觀的。佛教這麼認為。
佛教的時間觀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呢?
因果的基礎上。
起先的東西,叫做因。後來的東西,叫做果。
如果,因果都已經受用,叫過去。
展開的話,包含很多方面:「自相已生滅故,因果已受用故,染凈功用已謝故,攝因已壞故,果及自相有非有故,憶念分別相故,戀為雜染相故,舍為清凈相故。」
不展開了。
通俗點講,只有變化,能讓你感知到時間的存在。哪怕是心行上的一丁點微小波動。如果心不動,你根本無法察覺是一秒還是十年。而這種變化,就是自相的生滅。比如,秒針動了一格。先前指到6,這個相,滅了。現在,指到7,新的相生起。
秒針動一格,有沒有原因?有原因。源於發條和電池的動力。在這個因的推動下,秒針不能駐留在原地,於是,往前邁一格。一邁,果就產生。因謝滅,果產生,這叫做——自相已生滅。變成過去。
什麼是現在?
因,已經受用了。果,尚未受用。
在電池的動力下,秒針正要往前邁。但還沒有邁。——因,已經受用;果,尚未受用。
不是一秒才叫現在。「我現在在讀大學」,這個現在,就可以包含四年的時間。如果你畢業論文寫不出來,可能還得五年。
什麼是未來?
因,尚未受用。果,也尚未受用。
「我未來比馬雲有錢。」
嗯,因尚未受用,果,也尚未受用。這個就是未來。啥時候來?不知道。
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
因果的基礎上。
我們剛才講了,「自相生滅」,如何觀察生滅呢?通過「相」。
相有幾種?五種:色聲香味觸。
比如,看見秒針動,這就是色相生滅。聽見風聲,聲相生滅。
過去、現在、未來,叫「三世」。
世,是什麼意思?「行」的意思。
諸行無常的行,行緣識的行。
三世以何為「自性」?
以一切有為法。而一切有為法,是沒有自性的。
心,意思是種子的依止集起。得,意思是成就。
過去心不可得,意思是,過去的種子不可成就。因為過去的因相已經受用,果相也已經受用。因果都已經謝滅了,不能再成就。
未來心不可得,因為未來的種子還沒有生起。
現在心不可得,因為「得」字本身,就意味著現在變成過去。「現在心」假如能得,就不再是現在心。
不悔,不爭,不猜。
謝邀
金剛經主要講的就是空,但是空絕不等於沒有,空指的是沒有自性,因為沒有自性,所以才能增長,才有變化。
所以這裡的空也就是說,不要執著心在哪裡,心也是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是剎那生滅,並沒有一個生,一個滅,沒有一個暫住,連一個暫時都沒有,你上過去現在未來找一個心,能找到嗎?也就是說【,本身就沒有一個真實的心,你為啥要去找呢?你找也找不到。】
另外,斷章取義,很容易曲解佛法的本意。這樣單獨一句話出來,就容易落入【有一個我去找一個心】這種錯誤的見解。心已經是剎那生滅沒有自性的,又哪裡來一個【你】去找一個沒有自性的心?
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過去和未來不是說多少年以前,多少年以後,不可得,而是現在的上一個剎那,下一個剎那。而現在的一剎那本身就是才生即滅沒有暫住的。所以,現在都沒有,哪來過去和未來?
也就是說,心是不真實的,所以任何時候都不可得。
【我】也是不真實的,也沒有一個真實的人來能緣起一個心。
也就是說,我是假的,心是假的,用一個假我追求一個假心。這必然也是不可得。
最後:初學佛不要先學空,要先能分別善惡罪福。也不要斷章取義,很容易落入邊見。
過去心已滅。
未來心未至。
現在心無往。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白話:
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呢,恆河中所有的沙子,佛說是沙子嗎?
須菩提回答說,是的,世尊。您說的是沙子。
須菩提,你是怎麼想的呢,像一條恆河中所有的沙子,有這麼多沙子數量的恆河,這麼多恆河中所有沙子相同數量的諸佛世界,你認為多嗎?
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
佛陀跟須菩提說:這些所有世界的國土中,所有的眾生,不可數種種心念,如來都完全了知無遺。為什麼呢?因為以如來的智慧觀察,眾生的種種心念,並非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方便的稱名為心念。
為什麼這樣說呢?須菩提,過去的心念已成為過去,了不可得;現在的心念剎那生滅不可停留,了不可得;未來的心念尚未到來,了不可得。
大概很多人都跟自己玩過一些聯想性的遊戲,譬如在萬里無雲的天空用眼神畫上一條狗般的男人,他其實不是一個狗,而是一條男人。那背影孤獨得只能晾在天上。
或者從電腦面前幻想伸出一隻手來,雪白的指頭沒有指甲,然後我們靈敏的邏輯可以推斷這是一隻單身的女鬼。
怎麼樣,就算天是黑的屏幕還亮著,我們還可以想像自己現在漂浮在月亮的頭頂上。身體赤裸,一塵不染。有風,像思想流過——啊,這就是意識流呀。
其實這是扯淡。雖然很多人堅信想像力是成為有趣的人或作家的天賦。但又有幾個人知道這何嘗不是束縛他們沉淪表象世間的牢籠呢。
不論有趣沒趣。我們都很難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在想什麼?並且從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己的想法與念頭。
各位客官,現在的你在想些什麼呢?
在想昨天的電影不好看嗎?這是過去心,你在回憶懷念過去,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你活在過去當中。
在想現在我寫的這段話說的好像蠻有道理嗎?這是現在心,你在專註於文字,對當前的境界留戀執著,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你活在你所專註的對象裡面。
在想明天應該幾點起床幹些什麼有意思的事嗎?這是未來心,你的心思完全遊離於未來的預想之中,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你絲毫未曾覺察到自己的存在,只是在憧憬不切實際的幻想。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我們自己的心念,其實更有意思。
來,念幾次:有意思、有意思、有意思、有意思。
有…………………意………………思。
當我們在自己的心中默念出「有」這個字,這是過去的心念;
當我們正在心中默念「意」這個字時,這是現在的心念;
「思」這個字還沒有念出來時,這是未來的心念。
是不是很簡單很有意思?一切思維念頭其實都不是我們本身,一切思維念頭其實跟我們的手腳一般,只是我們的一部分。
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心念都只是思維表現的形式,也僅僅是我們活在世上的工具之一,當然,可以包括這個身體。
工具怎麼可以成為我們本身呢?
觀察它試試。
對此有興趣也可以參考觀心的方法:現代人如何修心?
《金剛經》說「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我們在無量劫以來執以為「我」的心,其實是虛幻無常而不可得的妄心,眼耳鼻舌身意心都是妄心,特別是許多名師大德錯解誤解最多的是以見聞覺知的意識心為真心、不滅心,而大師口中所謂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有念或無念靈知心…再怎麼細再怎麼靈也都是意識心,所以統統都是妄心,意識心不能貫通過去、現在、未來世,有生有滅而了不可得。所以者何?因每一世的意識心五蘊我都是全新再生的。
當你死後再去投胎時,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就會永遠消失,不能到未來世,所以來世是另一個全新意識心的你,張三變成了李四,人變成貓狗豬羊。想想看,生生世世曾有無數個「你」來到這個世上數十年然後又匆匆離去,屍骨堆積如須彌山,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這個不停出生又不停消失的意識心能說是真實的你嗎?
《入楞伽經》佛告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凈。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
《楞嚴經》雲;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圓覺經》曰;「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故知,能貫通三世的心、自性清凈的心、能現諸法的心,不滅的心是什麼?正是第八識如來藏心,此八識心才是正真的金剛心。明心見性即是親自證得此心,眼見此心自在佛性。
學人要尋找的那個生生世世與你同在的真心如來藏才是真實的你,不生不滅的你,未來能下地獄也能成佛的你。
如來藏乃宇宙萬物的源頭,也是佛法的核心所在,若離於此亦無三界萬法,哪有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若離於此心,人死之後一切皆空歸於斷滅的話,六道輪迴如何運轉?因果報應怎樣承載?菩薩怎麼乘願再來?…
《心經》說,從觀見自己的自在心為基礎,而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的緣起性空乃依於第八識自在心而說。如若離了真心而學習佛法猶如「煮沙成飯」終不可得,因此《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一體同觀的「體」就是如來藏,依此「體」觀,才能同觀。對《金剛經》的解讀,不依唯一法界實相如來藏本體,就不可能"一體同觀",而是"異體多觀"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大師註解此經,若不依如來藏為主體,定會以意識境界為體,想當然勢必錯解,學人看多錯多,枉行彎路。每一位開悟者都一定是同樣以如來藏為體來觀,才可能所觀的實相都同樣,也才可能所觀的實相都是同一種法界體,才可能是『』一體同觀『』。
老婆婆問德山師:「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你想點哪個心?」
參考資料:
.藏傳密宗何以存在這麼多年?
《金剛經宗通》摘要
破除對主觀我的執著
《金剛經》通篇都是對各種相的破除,但其中破除得最多的是不同層次的「主觀我」之相。比如「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等等。
諸心非心
一般人經常把社會性的「我的」當作「我」,比如我的姓名、財產、工作、社會地位等等,但丟了工作或錢包之後,「我」還是完好無損;當人們生病之後,才深刻感受到,「我的身體」才更是「我」,但摘掉膽囊或鋸掉一條腿之後,「我」還是「我」;有一些性情中人,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他們會經常強調「心」,認為「我的心」才真是「我」。但是,佛陀看來,「心」是真實的嗎? 「心」就是「我」嗎?
《金剛經》第十八分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 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廣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段經文先是講了佛的五種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第一肉眼,所了別的是比較粗的物質現象。第二天眼,能看到微細色相, 比如諸天、鬼神、佛的凈土,佛、菩薩的報身等;另外,還能超越時間、空間障礙,看到未來、遠處、人的內臟等。第三慧眼,慧眼是一種直觀諸法空性的智慧,是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跟大乘菩薩、佛共同所具有的。第四法眼,是菩薩和佛所具備,法眼所見到的不僅是「諸法空相」或曰 「諸法實相」,而且還能見到諸法的差別相,比如每一種現象的相狀、前因後果、眾生的根性如何等等。第五佛眼,是唯有佛才具備的,佛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這四種眼達到圓滿狀態,能夠無所不見,無所不知。這五種眼,根據大乘如來藏學,是一切眾生本來都具有的,佛通過歷劫的修行,把這本來具有的功德完全開發了,所以佛能夠「五眼齊照」。
用較長的篇幅講佛的「五眼齊照」,其目的是說:佛眼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對「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中所有眾生的種種心都能悉知。為什麼能這樣知呢?因為如來與「諸法實相」完全相應,其中包括與「所有眾生若干種心」的實相完全相應,用禪宗講的話說,就是完全的明心見性,所以能夠了知。因為知道所有眾生的種種心,如來就有權評論了,「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心也是一種假名,眾生心的實相就是非心,沒有一個心念的實體叫做心,僅僅是假名為心罷了。
為什麼說「諸心皆為非心」呢?跟著就解釋:「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三心不可得?因為心念是剎那生滅的,過去的心已經過去,永遠不可復歸,而且它過去以後消滅在什麼裡面呢?也找不見它消滅在哪兒,所以是不可得。現在心剎那滅,馬上就成為過去心,所以不可得。未來心還沒有到,沒有到的時候不可得,等它到了以後就變成現在心,現在心馬上又剎那滅,又變成過去心,所以不可得。
既然諸心皆為非心、三心皆不可得,那麼,我們所認為最真實的代表「我」的「心」也是不存的,「我」也就是「非我」了。「我」消失在諸法實相裡面了。所以《金剛經》中會有這樣的句子:「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本文出自陳兵居士的開示。
心沒有任何相狀,不住於身,不住於外境,也不住於內外的一切法,任何時處都尋找不到實有的心。
過去的心尋找不到。
現在的心,當下的剎那,當你去尋找的時候,當下的剎那已無間地生滅,也尋找不到。
而未來的心呢就更不知曉在何方。
如果此三心其一可得,即住。過去心可得,即住於過去。現在心若可得,即住於現在。未來心可得即住於未來。住過去,即為過去留戀與悔憾。住現在,即為當下眼耳口鼻身五門享樂與苦受。住未來,即為未來期望與擔憂。
諸行無常,住一必失二。住彼必失此。住此必失彼。所以法無所得、亦無所失,是為諸法無我。這句話說的是心是沒有物質形態,無法抓取的。
也就是說,在過去,現在,未來任何一個時間點,你都無法抓到一個有形有相的心。所以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心都是不可得的,因為心本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枉。
但無相併不等於死寂,不等於什麼也沒有,只是無相而已。我的理解,應該是,過去了的事情,若是再去追悔或者遺憾,只會活在過去,「不可得」指的是不可得其真諦,就是說不能得到真理或者幸福之所在。同理,現在心說的是人若是執著於沉溺現在,沉溺在短暫的歡樂或者短暫的痛苦中。未來心說的是對未來的過分臆斷和妄想,如果過分固定對未來的要求的話,會使現在極度地不安和惶恐。佛家講究因緣,有什麼因就會有什麼緣,種了什麼孽就會獲得怎樣的果,沒必要對未來做過多的設定和安排。個人淺見,見笑了。
其實蠻好懂的,看上下文就知道了。我覺得上面大部分分析都是錯的
此句摘自第18小節,小標題是「 一體同觀」,也就是說這一小節都在講這個。(這是牛人後來加的標題,總結得太牛了。)
上下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何以故?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那為什麼橫向縱向心都木得?牛人小標題已經替我們總結了,一體同觀啊。如果做到了一體同觀,自然也不會糾結去什麼「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是什麼意思。
無去亦無來。應作如是觀。
不沉迷過去,不糾結現在,不害怕將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行無常,了不可得
沒有那麼複雜。只是這三心皆是假、是妄、是空,故無所得。
(不過,我也服了一些人,連基本的佛理都不明白就來妄評佛經,還長篇大論,以後你學佛的路還怎麼走的下去?)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心在哪裡!
超出這三者。
六祖講經:過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心,瞥爾已過,追尋無有處所。現在心不可得者,真心無相,憑何得見?未來心不可得者,本無可得,習氣已盡,更不復生。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為佛。
推薦閱讀:
※如何靜坐?
※善舉可以抵消惡行嗎?
※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為什麼季羨林說禪宗走到了佛教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