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弓時,扳指究竟如何使用,起什麼作用?

即在「中國式拉弓法」或稱「蒙古式拉弦法(Mongolian Release)」中的使用方法。

同時歡迎添加地中海反曲弓的撒放方法:-D


所謂蒙古式射法,即傳統射法搭箭是在弓右側(都以左手持弓為例),箭搭在拇指上,這樣拇指和食指在扣弦的時候,手微微以逆時針方向擰弦(食指壓緊弦和箭的用力方向),箭就會被穩穩壓在弓把上,顛簸也不會掉落。借弓友圖兩張

所謂蒙古式射法,即傳統射法搭箭是在弓右側(都以左手持弓為例),箭搭在拇指上,這樣拇指和食指在扣弦的時候,手微微以逆時針方向擰弦(食指壓緊弦和箭的用力方向),箭就會被穩穩壓在弓把上,顛簸也不會掉落。借弓友圖兩張

所謂蒙古式射法,即傳統射法搭箭是在弓右側(都以左手持弓為例),箭搭在拇指上,這樣拇指和食指在扣弦的時候,手微微以逆時針方向擰弦(食指壓緊弦和箭的用力方向),箭就會被穩穩壓在弓把上,顛簸也不會掉落。借弓友圖兩張

紫光閣「滿綽爾」圖扳指射法

紫光閣「滿綽爾」圖扳指射法

紫光閣「滿綽爾」圖扳指射法


扳指是比較晚的名詞,中國最早對這一裝備的稱呼是韘(音射),
商代晚期婦好墓中就出土了不少製作精良的韘,這一裝備一直是和弓一起出現和使用的。

韘的作用,是用來控弦的,用法是套在大拇指上,用弓時勾取弓弦和撒放都依靠這東西。我國採用的射法是蒙古式撒放和原始撒放,所以控弦都是用大拇指,和歐洲地中海式三指勾取控弦不同,因此需要這個裝備來保護手指,不然手指會被高速運動的弓弦切拉損傷。

韘的形式一般有兩種,坡形和筒形,清代多見的那種扳指實際就是筒形韘,之前中原地區及蒙古多使用坡形韘,筒形韘運用比較少。婦好墓出土的也基本都是坡形韘。



回復後回來又看了下,發現知友德芙也給了回答,並上了些圖,看起來很直觀,我乾脆再補充一下,以更完善。

知友德芙上的圖,在我國傳統弓運動中稱呼為「握拳式」撒放,是蒙古撒放的一種。還有一種叫「鳳眼式」撒放,使用也是很普遍的,蒙古式撒放主要是這兩種。


下邊的圖,前兩張弓具是我攝自故宮的清弓藏品,下圖是借用網路上一位弓友的圖。圖中可以清晰地看見韘的用法,其功用與用握拳式時是一樣的。關於弓的各種問題,其實我在我的微博上專門講過多次,其中就包括韘的用法和功用。

而歐洲通行的地中海式撒放,因為使用食、中、無名指三個手指勾取弓弦,這種方式在撒放時對手指的衝擊相對比較小,並且其扣箭的方式也不太適合在三個手指上戴護具,因此很少會用這類裝備。

再補充歐洲地中海式撒放的姿勢,圖片來自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除控弦手法的差異外,和蒙古式及東方地區撒放不同的是,如果左手持弓,地中海式撒放的箭是在弓的左側,而蒙古及其他東方撒放都在右側(有極個別的射手會例外,但這屬於射手習慣的個人差異,並非普遍現象),這也是因控弦手法不同而使瞄準和控制箭矢軌跡等等方法都出現了差異之故。


幫 @汗青和 @德芙兩位老師補充一下。

這是古代弓箭傳統的三種射箭方法;分別是地中海式射法、捏弦法、蒙古射法三種。古代弓箭由於沒有弦卡,控線手法主要起到捏住箭,拉弦兩個作用。現代弓箭由於弦卡的廣泛應用,控弦手法僅僅是起到拉弦的作用;這是古代和現代的區別。

這是古代弓箭傳統的三種射箭方法;分別是地中海式射法、捏弦法、蒙古射法三種。古代弓箭由於沒有弦卡,控線手法主要起到捏住箭,拉弦兩個作用。現代弓箭由於弦卡的廣泛應用,控弦手法僅僅是起到拉弦的作用;這是古代和現代的區別。

這是古代弓箭傳統的三種射箭方法;分別是地中海式射法、捏弦法、蒙古射法三種。古代弓箭由於沒有弦卡,控線手法主要起到捏住箭,拉弦兩個作用。現代弓箭由於弦卡的廣泛應用,控弦手法僅僅是起到拉弦的作用;這是古代和現代的區別。

在古代控弦手法中,捏住箭尾比拉弓要難學,初學者如果沒有捏住,會導致掉箭,或者弓弦空放,後者對弓的傷害極大。故而有了第二種控弦方法,也就是捏弦法。這種手法,依靠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箭尾,然後用箭尾去拉弦;人的手不和弦發生直接關係。這種手法能夠有效地規避掉箭的問題,能夠保證每次都能射出箭,而不是射掉在地上;缺點是這樣手部不好發力,無法拉開大磅數的弓。

接著就是地中海式和蒙古式;這兩種是捏弦法的後期改進型。弓箭的進步是向著大磅數弓、大殺傷力前進的。這就有了拉開更大磅數弓箭的需求。地中海式射法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在上述三種射法中,地中海式能夠更有效地用力。在有了弦卡的現代弓箭界,地中海式更是成為標準的射箭手法。

蒙古射法是是另外一個改進型,他是騎兵專用的射箭方法。地中海式更多的被用於步兵;在地中海式用於騎兵的時候,由於馬匹的顛簸,食指和中指夾住的箭會掉,或者會偏轉;故而發明了蒙古式,這種控線手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根部(魚際)夾住弓箭,拉弦的時候由大拇指拉弦;蒙古射法在提供穩定性的同時也能提供比捏弦法更為強有力的拉弦力。

此外,蒙古射法還能在馬上提供更為有快速的射速。
我們比較下兩種射法的動作。

這是網上隨便找的射箭姿勢,這個應該是和式弓道;有中華傳統式的影子;其中的控線手法是蒙古式的。圖示中式是六個動作,其實就是三個,將箭夾住放在弓的右側---拉弦---撒放。

這是網上隨便找的射箭姿勢,這個應該是和式弓道;有中華傳統式的影子;其中的控線手法是蒙古式的。圖示中式是六個動作,其實就是三個,將箭夾住放在弓的右側---拉弦---撒放。

這是網上隨便找的射箭姿勢,這個應該是和式弓道;有中華傳統式的影子;其中的控線手法是蒙古式的。圖示中式是六個動作,其實就是三個,將箭夾住放在弓的右側---拉弦---撒放。

而地中海式就不一樣了。由於地中海式捏住箭的是食指和中指,且這兩指還需要承擔拉弦任務,對箭的控制並不好,故而必須放在弓的左邊,且需要手適當彎曲,用弓和持弓手形成放箭頭的箭台。

借用汗青老師的圖,可以看到,地中海式射法的箭的前端,是放在傾斜的弓和手組成的箭台中的;這事為什麼現在用地中海式射傳統弓,箭羽會刮手的緣故。

借用汗青老師的圖,可以看到,地中海式射法的箭的前端,是放在傾斜的弓和手組成的箭台中的;這事為什麼現在用地中海式射傳統弓,箭羽會刮手的緣故。

借用汗青老師的圖,可以看到,地中海式射法的箭的前端,是放在傾斜的弓和手組成的箭台中的;這事為什麼現在用地中海式射傳統弓,箭羽會刮手的緣故。

只有這樣放箭,地中海式才有穩定性。故而地中海式比蒙古史要多一個動作,即首先要把弓放平(左手翻轉),將箭搭在弓的左邊,然後左手翻正,才開始做拉弦準備動作。

搭箭;就是這麼個動作,請無視小美女的玩具弓和玩具弦,也請無視小美女漂亮的臉蛋。

搭箭;就是這麼個動作,請無視小美女的玩具弓和玩具弦,也請無視小美女漂亮的臉蛋。

搭箭;就是這麼個動作,請無視小美女的玩具弓和玩具弦,也請無視小美女漂亮的臉蛋。

如果細說,地中海式的動作還不止多一個,橫弓搭箭--立弓--捏箭尾--拉弓瞄準---撒放;蒙古式在在從箭囊中抽出箭的同時就完成了捏箭的動作,直接搭箭--拉弓瞄準---撒放。動作的減少帶來的是射速的提高,這種提高對於弓騎兵來講非常有用。

蒙古射法的缺點是拉弓的力量不如地中海式;但騎兵弓本身磅數就小於步兵弓,這點缺點並不是問題。這種東西方的差異,讓兩地軍事文化有了重大的區別。東方沒有英格蘭長弓手這種超大磅數弓箭手,轉而發展弩機;西方沒有弓騎兵這種快速機動部隊,轉而發展重甲騎士。

地中海式的這種特點,還有個副作用;就是歐洲人的箭囊都是背在背上;概因地中海式的箭必須放在弓的左側,也就是箭必須要高於左手。這樣如果右手從後背抽箭,天然就高於左手了。蒙古射法下,箭在下部更便於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箭;故而東方人的箭囊都別再腰上或者放在馬背上。手法上也慢慢產生了,地中海式大多從上往下引弓;蒙古式從下向上引弓的技術特點。(上面那個和弓就是從上往下的引弓,是比較地中海的。而騎兵用蒙古射法,從下引弓就直接射了,不用再舉起。)


槽點太多,簡單說說,以作交流。
一、這位先生應該有知友還不認識的——匈牙利卡薩校長,相關他的騎射速射視頻網上很多。
1.「且這兩指還需要承擔拉弦任務,對箭的控制並不好,故而必須放在弓的左邊」
地中海箭搭左側只是為了減少撒放時手指對弓弦的干擾而已,並不是因為手指要捏箭的原因。另外,上箭後其實不需要捏箭。
2.「可以看到,地中海式射法的箭的前端,是放在傾斜的弓和手組成的箭台中的「
圖中,紅線部分是作者所標,是速射持弓手握箭的箭桿與手的夾角,不是上弓臂與手的夾角。
然而卡薩校長地中海射法向來用的是直弓,還有仰身射,可搜索視頻驗證。
3.「這事為什麼現在用地中海式射傳統弓,箭羽會刮手的緣故」
箭羽刮手的原因,普遍是因為搭箭點過低。合適的搭箭點應該比前手高半英寸左右,也就是說,箭尾是應該略高於箭頭的。

二、「故而地中海式比蒙古史要多一個動作,即首先要把弓放平(左手翻轉),將箭搭在弓的左邊,然後左手翻正,才開始做拉弦準備動作」
這個純粹就是臆想了,美獵斜弓打法背囊抽箭需要這一步驟。如果是傳統弓速射,左囊抽箭或者前手帶箭根本不需要。需要驗證還是搜索卡薩校長的視頻。三、蒙古射法的缺點是拉弓的力量不如地中海式;但騎兵弓本身磅數就小於步兵弓,這點缺點並不是問題。這種東西方的差異,讓兩地軍事文化有了重大的區別。東方沒有英格蘭長弓手這種超大磅數弓箭手,轉而發展弩機;西方沒有弓騎兵這種快速機動部隊,轉而發展重甲騎士。
①這部分猜測成分太多,樓上弓友說了「蒙古式撒放一樣適用於大磅數弓,清代八旗兵的清弓里超過百磅的非常多。」深以為然,不再贅述。
②弓箭手和弩手主要是訓練周期和訓練的難易度不同,並不是因為磅數原因。
③「西方沒有弓騎兵這種快速機動部隊,轉而發展重甲騎士」,一個兵種的存在,與所在地區的文化、作戰方式、使用的武器等都有關係,這個話題太大,不展開說。


清角鎮樓。
磅數不大,拉到90的時候40多磅。

………………………………蒙古式撒放一樣適用於大磅數弓,清代八旗兵的清弓里超過百磅的非常多。以至於雍正皇帝非常自豪:我朝弓馬遠超前朝。


正確的稱法應該是『拇指勾弦式』,這種勾弦方式是原始捏箭撒放的直接演化。
再有扳指這個詞不能隨便亂用,僅特指入清以後的筒形勾弦器,而且扳指這個詞是在滿語fergetun基礎上的再漢化,明代指代勾弦器的是『指機』這個詞。
想了解先秦勾弦器的基本概況,請參考我友潛志先生
參考:http://archerysalo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107extra=page%3D1
當然在此之前大媽darkmoon也做過不少考據工作,
參考:小鉤扳指做撒放器,《玉演變》一文中周代扳指的另一演繹
關於筒形扳指的用法,也有網友做過總結
參考:對桶扳指使用的個人見解
關於鄙人對於扳指的論述,因為我只是練習者,不是專業論述者,內容多散見射箭沙龍和中國聯合弓會兩個論壇。
建議初學者多去國內三個射箭專業論壇學習,定有收穫。


只練過和弓,所用的手套(日語漢字是牒,不知道是不是@汗青 老師所說的韘)的拇指根處有一道用來卡住弦的弦槽,作用應該與扳指一樣,即在控弦和撒放的時候保護手指。曾經試過不戴手套射箭(其實這很失禮...),輕弓勉強可以,重弓就實在無法忍受了。

P.S. 還偷偷試過同時搭兩支箭射,但是不知道是動作問題還是弓力不夠,完全射不出去...頓時感覺對神箭抗日的女英雄的滔滔敬仰之情又多了幾分~


拉幾次弓,射幾次箭就有體會了。功能有二:一是保護手指。輕弓還好,重弓的話不戴扳指真的很傷手指。好比彈吉他用撥片,不用也行,但用了肯定比不用好。況且是打仗的時候,裝備還是盡量好點,不然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二是裝飾品。大清王朝入關後培養了大批王爺貴族,玩心大過進取心,雖然心裡還想著騎馬射箭的功夫不能丟,奈何子孫們一門心思凈想著把玩玉器古玩了。扳指作為飾品的功能已經大過工具的功能了。再後來,工業革命、熱兵器,扳指徹底成飾品了。不過現在要是練弓箭的話,建議用扳指,養成好習慣,保護好自己


當你連續拉弓10發以後,你就開始想,我的大拇指準備報廢了,應該發明點什麼來救救它


扳指是傳統弓蒙古式射法中使用的器具,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護手指。傳統弓幾十磅上百磅的拉力通過很細的弓弦作用在一根手指(大拇指)上會有多大的壓強,人是無法承受的,需要一個保護手指的器具。扳指就這樣誕生了,扳指通過增加受力面積,減少壓強,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

扳指的第二個作用是減少撒放過程中的摩擦,射的更准。撒開弓弦的一瞬間弓弦離開手指的過程中,弓弦跟手指有一個摩擦的過程,這個摩擦的過程雖然很短,但是這一瞬間的摩擦可能造成弓弦的偏移、抖動。弓弦在這一瞬間由於摩擦的干擾會影響箭飛行的軌跡,影響射箭的準確度。佩戴扳指後,由於扳指的表面很光滑,弓弦離開手指的一瞬間 摩擦力小,弓弦受到的干擾少,射箭的準確度會提高。

至於扳指的種類以及使用方法就複雜了,根據不同的扳指,不同的弓,不同的射箭姿勢,扳指的使用方法太多。我只練習過一種板子一種姿勢下的使用方法,我無法詳細回答。


本想進來裝個X,但前面幾個都把X裝完了。

簡單說吧,扳指就是用來扣弦的,不用扳指的話,大磅弓拇指得掉~得掉~掉~


扳指就是開弓時保護手指和鉤弦用的,是相對於蒙古式開發。比賽中的地中海射法用的護指是三指的護具。用法就是套在大拇指上,用扳指的後部鉤弦開弓。


防止手被劃傷,控制射出時穩定,還有就是被偷襲可以給他一拳,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


傳統弓弓身短拉鋸大夾角小,用地中海的話夾箭夾手指。手套也好,扳指也罷,主要是為了分散壓力和撒放乾淨。話說蒙古式大磅數練久了手指會變形,而且由於效率問題,傳統往往磅數都不小。


傳統弓中應該是保護大拇指關節的作用吧,大大的牛角麽出來的扳指因為爪子比較小帶不上也是蠻拼的的。。
地中海式就不清楚了,記得好像不是大拇指撒弓來著π_π


推薦看《老沈一說》的一期節目,2016-06-02期 文明的陰暗面


推薦閱讀:

TAG:工具 | 冷兵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