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難以攻破的堡壘?

rt,請最好附帶一下圖片,包括地形圖,結構圖,防禦設施等。


我要說的,並非一座牢不可破的堅城,在歷史上也未曾以堅固而著稱,但卻因為守城將士堅韌不拔的意志,成就了一段難以攻破的堡壘傳奇。

東漢永平十八年六月,匈奴率兩萬大軍圍攻疏勒城,耿恭帶領幾百將士拒城死守,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匈奴人死戰不下,於是將疏勒城死死圍困,並將上游水源截斷,逼耿恭投降。守軍開始缺水,一度「笮馬糞汁而飲之」。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十五丈深,仍不見水。耿恭下拜祈禱,奇蹟出現,「飛泉奔出,眾皆稱萬歲」。耿恭在城上揚水示威,匈奴大驚,只得退去。

然而形勢並沒有好轉,圍城仍在繼續,天山以南勢力焉耆、龜茲合力攻破西域都護,陳睦戰死,友軍關寵被困柳中城,不久後全軍覆沒,而漢明帝劉庄駕崩,朝廷顧不上發救兵,車師國卻反水和匈奴一起圍攻疏勒城。

幾個月過去了,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戰士們一個個死去,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倖存者寧死不降,漢軍大旗高高飄揚。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許諾讓耿恭當他們的白屋王,給他找美女當老婆。耿恭說:好啊,叫你們的使者來。匈奴使者來了,耿恭把他抓到城頭,一刀殺了,然後用火烤其肉吃。匈奴人見了,跪倒在地,一片哭聲。

岳飛《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

耿恭在西域激戰的時候,萬里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皇帝與大臣,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派救兵?

反對派救兵的一幫人說,咱們接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已被匈奴重重圍困,等到咱們援兵趕到的時候,他們估計早已屍骨無存了。此時司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他面對皇帝和文武百官,說出了在歷史上有名的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迴腸: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漢章帝於是下令:啟動救援計劃!公元76年,大軍7000人,從酒泉、張掖出發馳援西域。援軍中,就有耿恭部將范羌在內。

漢軍援兵到達柳中城時,關寵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了,在這麼嚴寒的天氣下,救援軍認為更加艱難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於是統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將領都決定返回。但是,范羌泣血要求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雖然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但還是分給他兩千部隊。

范羌帶領著這兩千人翻越天山,」遇大雪丈余,軍僅能至「。歷盡艱辛穿越封鎖線勉強到達疏勒城下。城中漢軍只有二十六人了!已經沒有什麼戰鬥能力的守城將士,半夜察覺有軍隊開來,還以為是匈奴軍趁雪來打,大驚絕望。羌乃遙呼曰:「我范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那一天,疏勒城淚如雨下。

在回去的路途上,受到了匈奴騎兵的追擊,且戰且走,到了三月份,軍隊退至玉門,耿恭部最終十三人生入玉門關。這十三人已是「衣屨穿決,形容枯槁」。

史載,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重,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

他們是最偉大的勝利者,他們是真正難以攻破的堡壘。


馬奇諾防線。

一個從未被從真正意義上攻克的防線。

了解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德法邊境有一道著名的防線,叫馬奇諾防線。其得名來自當時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在二戰前不久,法國迫於形勢,不得不在德法邊境修建了一條令後世驚嘆的馬奇諾防線。

(一戰後德國人口6900萬人,法國只剩下4000萬不到。你猜為什麼剛打完就建?)

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到1940年建成,防線主體長700公里,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澆注,當時共耗資50億法郎,相當於當時法國好幾年的財政預算。防線內部擁有各式機槍大炮、壕溝、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可是,德軍一次從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發起進攻,讓馬奇諾防線成為了世人的笑柄。

「我們花的50億法郎都幹了什麼?」這是當時一份法國報紙的標題。

可即使是成為一個笑柄,馬奇諾防線也從未被從真正意義上攻克過。

你在地面上看馬奇諾防線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是這樣的:

馬奇諾防線僅僅在初始設計時,就包含了約100公里長的隧道,需要用到約1200萬平方米的土方、約15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約15萬噸鋼材。還有配套建設的約450千米的公路和鐵路。

馬奇諾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3~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

要注意,這裡所謂的「工事」可不是一個機槍碉堡那麼簡單,表面上看就是一個碉堡,而下面卻擁有完備的軍事設施,包括作戰指揮室、彈藥庫和通訊中心等。

防線內有大型工事50餘座,每一座大型工事和相鄰的大型地下工事相互呼應,彼此都在己方的加農炮射程之內。這種設計實現了火力的完全覆蓋,一個方向的敵人要面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要塞的供給。因此,具有獨立體系的馬奇諾防線根本不怕敵軍從背後突擊,這種無死角的設計考慮到了任何一點意外。

這條防線截止到1940年,總共耗費了50億法郎。

為了進攻法國,吃下這塊大蛋糕,德軍曾開了無數次會議,可後來德軍突然靈光一閃,它們發現馬奇諾防線有一個弱點——不夠長。

那這條防線為什麼會這麼短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國外的豬隊友盧森堡和比利時,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堅決抗議,因此在這兩個國家與法國的邊境並沒有嚴密布防,導致這成為了馬奇諾防線的一大弱點。

第二個原因是在修建這座工事的時候,法國國內的報紙都是這麼報道的:「拿錢去建馬奇諾防線,還不如去改善民生。」,我知道你們這時候又要說公知傻逼了,可是歷史不能這麼看,從後人的視角看過去,歷史上的每一個英雄都是傻逼,我們都會說:「你他媽這都不懂?」

可如果,你在那個時代,你絕對無法超越過這個英雄。

當時一戰結束後,受益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法國成為了歐洲大陸的老大,也是這個體系下的最大受益者,可是實際上法國是雖勝尤敗的。

一戰打了四年,法國戰死139萬人,傷殘150萬,近2萬家工廠、5千公里的鐵路、5萬6千公里的公路遭到毀壞,煤炭產量由4000萬噸下降到2500萬噸,內外債務達到340億金法郎。這個時候還連續10年每年花費一半的國防預算去修建一條防線,公知這麼說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馬奇諾防線還有另一大弱點:它本身是一個未完成工事。防線內原本預計的18個機動師,實際上只有預計的一半。同樣由於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反對,預計700公里長的馬奇諾防線實際上只有390公里長。

你說要是德國能夠集中優勢兵力純A過去,那還繞路幹嘛?就是因為德國能夠預計他們幾乎不可能攻破馬奇諾防線,他們才選擇了暗度陳倉。

再來說阿登進攻,從阿登進攻是德國深謀遠慮後的一個謀劃。

攻不破馬奇諾防線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比利時。一戰「普法戰爭」時德國的史利芬計劃便是取到比利時從而進攻法國,但是在二戰的時候如果再這麼做,它的戰略就正中法國的下懷,因為莫里斯將軍都說了:「如果德國從比利時進攻,我們最為有利,這增加了巴黎的邊界距離。」

這自然是有利的,因為這幾乎就相當於把戰場挪到了比利時,法國的工業區和邊境幾乎不會受到什麼影響,而且比利時也不得不這麼做,除非它想亡國。

而且一旦從比利時進攻,英國必定會參戰。大家都知道英國是歐洲大陸的「攪屎棍」,那麼一旦比利時和荷蘭接連淪陷,那麼歐洲大陸的幾個主要港口便成為了進攻英國的橋頭堡(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即使不進攻,英國對歐洲的貿易幾乎也被卡住了脖子。

對此1938年春英國在對帝國防禦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中是這麼說的:

這是一個精心誘使英國干涉大陸事務,以保護幾個世紀以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地區。

英法比三國面對德國總共出了三個計劃:「P計劃」、A計劃、D計劃。(三個計劃目的和戰略都不同,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英國遠征軍共有135個師、3000多輛坦克、1300多架飛機,並可利用英倫三島上的1000多架飛機支援戰鬥。

荷蘭的10個師,比利時的22個師都部署在本國東部國境線上。法國和英軍共103個師,編為3個集團軍群:

第一集團軍群共51個師,配置在法、比邊境和法國北方各省;

第二集團軍群共25個師,配置在從瑞士到盧森堡的馬奇諾防線上;

第三集團軍群共18個師,配置在瑞士邊境的馬奇諾防線之後,法軍的戰略預備隊為9個師。

這條防線上唯一的漏洞就是阿登山區,阿登山區由於其崎嶇的地勢被法國忽略了,英法都認為這是「十分容易防禦的」,因此這條防線的級別被放到了第三位,可他們遠遠沒有意識到機械化裝甲部隊也會在這種地形中保持機動優勢。

當然法國境內的「裝甲部隊、坦克部隊無用論」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戴高樂寫的售價15法郎的《建立職業軍》卻被曼施坦因買了去,接著德國便用產生於法國的理論擊敗了法國,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

德國A集團軍總共有47個師,在進攻阿登省的時候,法軍在敵人還未進入射程內便開始射擊。防守的法軍堅持認為德軍坦克抵擋得住47毫米火炮的轟擊,隨即潮水般地退了下來,把火炮丟給了敵人。

而那些堅持進攻的法國士兵,即使損失慘重,但也抵擋住了德國的進攻(那時候德國的坦克擊不穿英法坦克的裝甲。),可惜的是,這些人沒有被投放在阿登防線上。

那德國是怎麼打馬奇諾防線的呢?

1940年5月,希特勒採用了「曼施坦因計劃」,以正面C集團軍17個師的兵力牽制馬奇諾防線的法軍,B集團軍28個師進攻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並吸引英法聯軍注意,正面利用A集團軍強大的裝甲部隊穿越阿登山區後長驅直入,將法國一分為二,並將英法聯軍包圍在靠近比利時的敦刻爾克地區,英法聯軍被迫從海上撤退。

你看看,只是用來牽制不完全版的馬奇諾防線,德國就投入了正17個步兵師的兵力。

可問題來了,巴黎宣布投降後,馬奇諾防線卻並沒有接到這個通知,每一個想要向馬奇諾防線中的法軍宣布法國已經投降的德國人,都遭到了猛烈的反擊。

在馬奇諾的舍南堡要塞,在二戰中曾發生過激烈的戰鬥。停戰協定生效六日後,要塞的守軍並未收到消息,面對強大的德軍,要塞的法國士兵奮起抵抗,它也因而成為馬其諾防線上被炸得最為慘烈的工事。

1940年5月14日起,德軍炮兵開始炮轟舍南堡要塞,他們動用了一種420毫米口徑的巨型榴彈炮,並向要塞射出了56枚超過一噸重的炮彈。自6月20日起,德國空軍又出動轟炸機,對舍南堡要塞反覆轟炸了7次,在堡壘和要塞入口處投下了160噸炸彈,共計3000多枚炸彈和各種口徑的炮彈擊中了舍南堡要塞。

儘管受到了如此轟炸,要塞的防禦能力並未受到影響,守軍共發射出17000發炮彈,對德軍予以了有力還擊。直到收到法軍最高司令部下達的正式命令,放下武器,舍南堡要塞才結束了不敗的記錄。

也就是說,如果不投降,德軍完全就沒法攻破這道防線。

你說這個堡壘難不難攻破?

當然也不要小瞧這個看似無用的防線,建設馬奇諾防線所展現出來的工業實力讓法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聽說剛三打馬奇諾沒核彈上去多少死多少.......)

微信公號:Mask的小酒館。

微博:八月朔風亂長安。

可以在這裡找我玩哦~

知乎私信也可以~

.


奧地利薩爾茨堡,號稱1000年來沒被攻陷(題目可沒說怎麼避免)過。

堡壘是很堅固的,但成就也和守軍識時務有關係。在不可抗拒的強敵到面前,他們不會被攻陷,只會……開城投降。一千三百年來,守軍只歡迎過一次拿破崙炮隊,一次美軍裝甲師,成績相當不錯了。(當然也沒想硬抗希特勒的俯衝轟炸機,整個國家都被接管了嘛)

薩爾茨為鹽,鹽堡,即鹽城之意,山下的薩爾茨河就是鹽河。這裡有歐洲內陸不太多的鹽礦,還有水路可供外運,因此早早成了富裕的城鎮,有錢也有必要在沿河高地上修要塞。

過去的1000多年,從羅馬時代的尾聲到19世紀,大多數時間這這個要塞是薩爾茨堡(大)主教領地的核心,對巴伐利亞乃至德國的統治者保持獨立地位。山上的城堡既說是城市的衛城,也可以說是城市的寄生剝削者。

從地圖可以看到,近代的薩爾茨堡也不能指望高聳的城牆了,防禦工事必須適應火器時代,必須棱堡化。對拿破崙和美帝投降,也是情理之中:

相關回答:

馬前卒:中國古代高台式的宮殿建築為什麼(唐朝以後?)就消失了?

中國有哪些現存的宏偉至極的古建築?


補充一下 @陳磊 的答案,順便求關注和贊 (*≧▽≦)

整個中國難以攻破的堡壘要排座次,前三甲一定有劍門關的席位。

度娘百科是這樣介紹劍門關的:

劍門關是川北重要門戶。四川與北方主要通過三條棧道相連(金牛、米倉、陰平),其中金牛道建成最早,相對好走,再加上金牛道直通四川盆地中心——成都,由金牛道進攻成都最為便捷,故在川北防禦中金牛道尤為重要。而劍門關,正是扼守金牛道的門戶。
歷代經營四川的人都會尤為注重劍門關,當局的重視再加上地勢的險要,使得在冷兵器時期,劍門關是中國少有的不曾被從正面完全攻破的關口。

劍門關從三國時建立以來至今1700多年,被攻破的次數兩隻手可以數完。其中比較多人知道的有兩次:一次是上面提到的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滅蜀,另一次是1935年長征途中紅四方面軍在火炮支援下繞過劍門關從背後攻克關隘。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這兩次劍門關被攻破,進攻方都沒有正面平A過去,原因無他,平A送人頭耳。

借一張 @馬伯庸 親王的圖,大家直觀感受一下劍門關的位置:

可以看到,劍門關在山谷里,兩邊是近乎光禿禿像劍一樣插在地上的高山,中間留一條小路供人通行。這就意味著,走金牛道南下攻打成都,你的幾萬幾十萬大軍走到這裡,無路可選只能擠在一起。哦對了,這條路我走過,全程山路和台階,所以你的機械化部隊在這兒並沒有什麼卵用XD

而劍門關關口長這樣(2014年遊玩時攝):

關樓右手邊河裡的碎石頭是常凱申修川陝公路時炸碎的,打仗的時候關樓兩邊都會被巨石死死塞住,只留關樓一條路。

同志們,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就算你有百萬大軍,在這裡你也沒法展開隊形打陣地戰,只能一批批地派人上去啃關樓,而與此同時關樓上的士兵則可以輕輕鬆鬆往下射箭,扔石頭,倒開水,撒尿。於是劇本變成了 @脫苦海 寫的釣魚城之戰第二季,以你收兵敗走告終。

除非,你有這個:

@馬伯庸 親王2014年路過劍門關,引一段他的文字,大家感受一下打起仗來這裡有多難過:

來,你告訴我,當你帶著幾萬幾十萬的軍隊走到這裡,面前是夾在山中間的兩個巨大的直角梯形,直角邊沖著你,敵人在斜邊和頂上,中間一條羊腸小道,還特么蓋了一座關樓。雲梯翻不過去,光溜溜的岩壁連個抓手都沒有,頭頂上是敵人射來的箭,扔下來的大石頭,倒下來的開水和撒下來的屎尿。

你怎麼辦?你也很絕望啊。


《神鵰俠侶》里的襄陽城下楊過飛石殺蒙哥,其原型是重慶釣魚城。

釣魚城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城區東面5公里的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因南宋與蒙古大軍發生釣魚城之戰而聞名天下,蒙哥便在這裡戰死。這裡是南宋四川置制司抗蒙山城之一。

釣魚山處於合川城區以東嘉陵江與渠江合流迂迴而成的半島之上,釣魚山面積約2.5平方公里。山項靠南面上有一塊巨石俯瞰嘉陵江,地質上屬丹霞地貌。當地傳說有一巨神在此釣嘉陵江中之魚,解救因天災而遭受饑饉的合州百姓,因此被稱作釣魚山。

釣魚山位置依山又臨江,易守難攻。釣魚城分內丶外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系條石壘成。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釣魚城有八座城門,分別是護國門丶青華門丶正西門丶東新門丶出奇門丶奇勝門丶小東門。

釣魚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或稱合州之戰是指南宋與蒙古帝國發生於1259年的戰爭,蒙哥在此戰中陣亡,該戰使南宋暫時解除了亡國危機,國祚一度延續。

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築釣魚城,其後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採納播州人冉璡丶冉璞兄弟的建議,於1243年復築釣魚城,屯兵積糧,抗擊南侵的蒙古大軍,並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

當時蒙古帝國正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進攻鄂州丶塔察爾進攻兩淮及兀良哈台進攻雲南大理國,自己則領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合州知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軍因此被迫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

=====分割線=====

為甚麼釣魚城可以堅守多,而蒙哥因何而敗?可以作如下解釋:

孫子兵法:「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意思是: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製造大盾牌和四輪車,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月。堆築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月。如果將領難以擬制焦躁情緒,命令士兵向爬牆攻城,儘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又:「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意思是:用兵的法則是,我軍的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包圍它,逼使敵軍屈服;我軍的兵力五倍於敵人,就出兵攻取它;我軍的兵力若是敵軍的一倍,就設法分散敵人的力量;如果與對方勢均力敵,就要努力作戰;如果兵力比敵人少,就要知道逃避、擺脫的方法;如果兵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正面交鋒。

簡單的了解是,在人際的鬥爭之中,要以力服人,是吃力不討好的,而且要在力量大於對方很多的時候才有把握,但同時要持有優勢兵力,是要耗損極大的資源,難以持久。

就舉中印和中越兩戰為例,中印之戰,在打倒對手前鋒,後力未繼之時,後退到有險可守之地而停,是運用了最少的資源得到最大利益,中國不需要長期用大量軍兵錢糧,去守不毛之地,反而印度要在其後數十年不斷派兵駐守直到今天,是無利也。

至於中越之戰,中國在打倒越南的鋒銳之後,對方後力未繼之時,後退到有險可守之地而停,臨走前還要大肆破越北的基礎設施、房屋、廠房、鐵路,使對方不單出現重大損失,還要輸血到前線。其後中國以老山輪戰與越南死耗多年,基本上將越南打到山窮水盡。

鈞魚城之成敗在於,當時四川在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險峻的山隘築城結寨,星羅棋佈,互為聲援,構成一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釣魚城即是這一山城防禦體系的核心和最為堅固的堡壘,城內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另一方面,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所以釣魚城本身是無需要外界補給的。

儘管蒙軍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備,奈何釣魚城地勢險峻,致使其不能發揮作用。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一日,南宋守軍將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餘張拋給城外蒙軍,並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

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很糟了。蒙軍久屯於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據《元史》記載,蒙哥汗於六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確説是得了痢疫。另《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曆《合州志》等書則稱蒙哥汗是負了傷。無論如何,蒙哥不能再堅持攻城了。七月,蒙軍自釣魚城撤退,行至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溫泉),蒙哥死亡。據《元史》本傳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不少隨蒙哥出征的將領戰死於釣魚城下,由此可以想見釣魚城之戰之酷烈及蒙軍損失之嚴重。

戰爭,說到底就是資源損耗和補給,這些損失能否透過打勝使而彌補?如若不能還打下去幹甚麼?此所以今翻印度在邊境賴死不走,沒有實利可言,數月後進下寒冬,亦不得不撤了!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歷史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歷史】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歷史上印度從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問未來是否有可能,或者說在什麼情況下印度會被肢解?

脫苦海:為什麼陸慷說了一句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這個大實話後,各路牛鬼蛇神都跳出來說國藥丸?

脫苦海:沿海省份有沒有哪個省的省會是沿海城市,如果沒有或者很少,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脫苦海:為什麼整條黃河就叫黃河,長江上游卻分金沙江、通天河及沱沱河?

脫苦海:在中國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病態地愛國?


唐朝時,唐吐邊界有個維州城,在現在的四川吧,一直在唐朝的控制下,這座城地勢險要,孤立險峰之上,三面環江,僅一路可通,那是相當的易守難攻,就算到了安史亂後唐朝衰弱了,一時半會吐蕃也攻不下來……

然而就是這麼堅固的城,最終還是被吐蕃人攻佔了,所用的辦法真是出神入化,在世界戰爭史上堪稱絕響,怎麼做到的呢?說出來簡直會讓田單樂毅白起李牧韓信項羽衛青去病諸葛司馬等人齊刷刷跪一圈唱「就這樣被你征服~」的……

不瞎扯了,別再把兵聖們氣活了……說正題,吐蕃人是怎麼做的呢?

就是挑一個長相還行的吐蕃美女,趁著和平時期不打仗的時候,混入城去,想辦法嫁給維州城守門的軍士,生下二子,過了二十年,二子皆壯,母親教唆二子深夜偷開城門,城外大軍一哄而入,遂陷維州……

能想到這妙計的真不是一般人,我都想不出詞來評論,可氣的是這種計策竟然成功了……維州孤懸邊徼,子承父業,守軍幾十年不換倒也正常,可按說父系社會,兩個兒子應當自認漢人的啊,可見母親的洗腦對孩子是多麼強大吧……

蒙古人就是沒有吐蕃人的這種智慧,困兵襄陽城下幾十年,忽必烈你要早把華箏姑媽打扮打扮送進城內,趁著還能生給郭大俠生幾個兒子,二十年後等你表弟們把城門一開,哪用得著死那麼多的人啊……


看了這麼多,國外的比較多,但是我要提一個: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正門門牌號為光復路1號,它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這座倉庫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它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聯合倉庫,即緊靠西藏北路的大陸銀行倉庫與緊靠現晉元路的北四行倉庫兩部分組成的,但一般均統稱為「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這次保衛戰的成功,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事件經過:

接守四行

謝晉元接守了四行倉庫後,立即指揮官兵用倉庫內儲存的物資與沙包,將底樓的門窗全部封死,2樓以上的門窗堵塞一半,以利於投彈、射擊。為了警戒並最大限度地消滅日軍,謝晉元親自把握了一支敢死隊,沿蘇州河倉庫兩側構築起沙袋工事,以阻擊日軍偷襲。

首次攻擊

27日早晨,天色還灰濛濛時,日軍大搖大擺地在重炮與坦克的掩護下,向四行倉庫進行了首次進攻。日軍雖然全面包圍了四行倉庫,卻也明白了這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面對這座六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日軍的坦克沖不垮堅固的工事,雖然有飛機,但是不敢胡亂投彈轟炸,惟恐誤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國際爭端,甚至連遠程大炮都不敢施放,這裡東、南面都是租界地盤,日軍只好用輕型炮火亂轟了。四行倉庫內的中國守軍任憑日軍的炮火亂轟亂炸,該修工事的修工事,該睡覺的就睡覺,全然沒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裡面。

二小時後日軍無奈地結束了第一次的攻擊。

再次攻擊

下午二點,日軍派來了大批援軍,直抵蘇州河邊。謝晉元在在樓上窗口觀察敵情,當日軍接近到四、五十米時,謝晉元當即下令開火,在倉庫外面的敢死隊也忽然投彈、掃射,與樓上形式交叉火力,頓時撂倒了一片日軍。激戰二小時時,敢死隊撤回了倉庫,幾十名日軍企圖偷偷跟進,倉庫內的守軍放過了自己人後,立即用機槍,集索手榴彈朝日軍狂打了一頓,這幾十個日軍大部留屍當場。

第一天的戰鬥,日軍死亡200多人,大敗而歸。我軍無一陣亡,只有幾個輕傷,可說是大獲全勝了。

拚死堅守

28日,惱羞成怒的日軍這天豁出老本,非要撥掉四行倉庫這顆眼中釘,戰鬥的激烈巳無法述說,當日軍突破四行倉庫外圍陣地後,有一小隊十幾個日軍,潛至倉庫底層,企圖用成包的烈性炸藥,炸毀底層牆體,藉以打開一個突破口。這裡恰是一個射擊死角,這要是讓日軍炸開一個大口子出來,四行倉庫就算是完了。

在這緊急關頭,忽然一名叫陳樹生的敢死隊員,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了這一小隊日軍是中,一聲巨響後,敢死隊員陳樹生與十幾個日軍同歸而盡,後面的日軍全驚呆了。

謝晉元看著樓下的濃濃煙火,他流淚了,他為手下有這樣的勇士流淚,他為勇士的捨生取義之英雄氣概流淚。他相信,有這樣的勇士在,陣地不會丟,國家不會亡。

這一天的殘酷戰鬥中,謝晉元親手擊斃日軍官佐兩名。

四行守衛戰,真正是一場空前絕後戰場奇景,一場有成千上萬人親眼觀戰的敵我廝殺。每當日軍要進攻時,蘇州河對岸的「觀眾」,就舉起大黑板,告訴中國守軍敵軍的主攻方向,並集合起來高唱《八百壯士之歌》(*注),於以聲援。

四行倉庫隔著蘇州河的英租界里的一位武官,也深為中國軍人堅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託人婉勸孤軍放下武裝,特許他們退入英租界內,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謝晉元婉拒了英國軍人的好意說;「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死地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危難時刻

28日夜,一名14歲的童子軍楊惠敏(女),她在目睹了中國守軍與日軍的浴血奮戰後發現,四行倉庫四面被重疊的『太陽旗』,『米字旗』包圍著,她突發奇想,假如在四行倉庫頂上插上一面中國的國旗,這該是多麼地鼓舞人心,而表現出我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不可侵犯。於是,在這天夜色深濃之時,楊惠敏在內衣上包裹著一面大大的國旗,穿上童子軍制服後,便靜靜地各四行倉庫爬去。

半路上忽然槍炮聲大響,她以為是敵人發現了她,於是急忙趴在地上,稍後仔細一看,原來是日軍在向四行倉庫進行夜間攻擊。過了一些時間,炮火聲慢慢地停了下來,於是,她又開始爬行,終於爬到了四行倉庫東側的樓下。

謝晉元團長(中坐者)與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一營四位連長

謝晉元與營長楊瑞符白天巳從河對面的大黑板上知道了有人要來送國旗,但是萬萬想不到的是由一個14歲的女孩子送過來的,面對著楊惠敏遞上來的一面被汗水浸透了的國旗,四行倉庫內的勇士們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29日拂曉,曙色微明之中,四行倉庫的頂樓平台上,站著二十來人,莊重地舉手向緩緩上升的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敬禮。

這也是當時全上海唯一升起的中國國旗!

日軍炸斷了倉庫的水源,但守軍忍著乾渴,干吃生米生豆子,極其艱苦。

蘇州河對岸的英租界的一位武官,也深為中國軍人堅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託人婉勸孤軍放下武裝,特許他們退入英租界內,並承諾保障其生命安全。謝晉元婉拒了英國軍人的好意;「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死地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就這樣,謝晉元帶領中國守軍的勇士們,孤軍據守,先後打退了日軍六次大規模的瘋狂攻擊,以微弱的代價,堅守住了陣地,擊斃日軍官兵的數量,超過了守軍的人數。11月1日,謝晉元接到最高統帥部的撤退命令,雖已抱定必死之決心,萬般不願撤出陣地,但軍令如山,無奈之下,率部退過蘇州河,進入英租界。原本一向瞧不起中國軍隊的英國軍人,在目睹了這場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四行保衛戰後,對中國軍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與友好。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邊,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撤退。

謝晉元率部退出後,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所有參加四行倉庫守衛戰的官佐、士兵一律晉陞一級。

謝晉元從中校團副上升為上校團長,並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這就是「淞滬會戰」中的最後一仗 ,是打出了中國軍人壯烈、英勇、血性的一仗,也是中國抗戰真正的首勝之戰。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才是中國抗戰真正的鐵血軍魂,一直鼓舞著全國的抗戰,直到日本投降。


EVE裡面已經滅燈的聯盟FDK的北方三星域碉堡群——簡稱eve版本的馬奇諾防線。

堡壘群計劃表面上堅不可摧,如同歷史上的各種堅固防線一樣,都是堅固得你想啃下來牙齒都得崩掉。

FDK堡壘群有兩個關鍵節點,一是VFK,另外一個是DO6H。雖然說佔領VFK,FDK則上身不遂。佔DO6H,FDK則下身不遂。因為這兩個點是位於fdk中央高速公路的重要交界處——好比我國的抗戰的武漢和洛陽。

這兩點都在附近NPC主權星系的投送範圍之內。

但問題是,這兩地方都在FDk核心區,FDK的高層一早就在這兩地方部署了大量的泡泡,重攔還有一支直屬於聯盟的常規作戰部隊和超旗部隊。

這支超旗隊由每家軍團根據自身實力的大小,向聯盟租借1-2條超旗,超期賬號和密碼一併借出,這些超旗將會集中併入一家軍團統一管理,此外,FDK聯盟購買和建造超旗,擴充數量。最終經過測算,這支部隊人員在100超旗左右

注意,這100條聯盟超旗分駐紮VFK,DO6H,沒有停靠POS,全部處於空間下線,可以隨時進場的狀態。

也就是說,整個fdk碉堡群計劃,就是用歐陸風雲八級的堡壘圍住整個國家所有地盤。更重要的是金角銀邊。FDK的領土全在地圖的左上角——你沒辦法繞過去。

每個星系都是滿級的空間站,pos,各種生產線,燃料,鍶包,船全部都堆在裡面。

你啃任何一個都是密密麻麻的填油戰——更別說FDK裡面四通八達的跳橋高速公路。

你要想打這個地方,你就必須超旗直接跳VFK和DO6H——然後你就被中心開花了。

而且就算你抗得過,後面無限的填油支援,也會讓你的部隊無力動彈,最後全軍覆沒。

那為什麼fdk滅燈呢?

這防線又如何攻破的呢?

當時我很傻逼地在貼吧發了這個帖子。

當時很快就發生了南北戰爭。

49戰役結束以後,饅頭本著「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的原則,決定把所有部隊全部拉去南方,與牆頭草TGA(王師前幾天也滅燈了,可悲)對南共進行最後的打擊。

畢竟他老人家說過:「幽靈老妖可以輸無數次,但我們輸一次,我們就滅燈了。」

所以為了防止幽靈老妖第三次來給PIBC來一場滅燈之戰,饅頭決定斬草除根。

然而跟官渡之戰後的袁紹一樣,南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要滅它,必須動員PIBC幾乎所有兵力。

那麼,在北方剛剛吞併七月聯盟的fdk,還有那200-300的fdk超旗艦隊,外加生猛活潑的雲環之虎,特步納之鷹,斐德之龍,德克廉之鵝,黑淵之熊等一系列強大軍團。fdk的軍隊始終是對PIBC北方的一個極大的威脅。

很湊巧的那個腦抽帖子被饅頭看到了。

然後他讓我帶著我們團去北方拖住FDK。

可憐我們這群根本沒有來到過北方富饒之地的南方泥腿子——一共十幾個人,去打FDK,還說,不去就踢團黑站,當然,饅頭才沒有這麼說,他說的是「改易」。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帶著人去北方。

而且由於我們是南方團的關係,黑老三的北方兵對我們很反感(畢竟很顯然我們是來摻沙子的)。

不過好在當時的情況對我們一片大好。

雖然黑老三暗中做了手腳,我們沒有得到任何補給和船。

我們先把正在被七月餘孽按著打得藍色聯邦,被七月餘孽堵在空間站生活無法自理的月型復國眾,還有老戴那比我們人還少的自由北方叫過來。

湊了70個壯丁,然後雙方撕逼了四天,終於做出一個腦抽到極點的「捷一號作戰」。

然後,七十多人,帶著七十多條各種混搭的船(聯盟標配的ysl,銀鷹一條都沒有,全他媽刷怪船,幼龍就別吐槽了,還有他媽的回盾蛇和龍捲風)。

為了穩妥起見,第一戰我們通知了復活公子,說我們當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舉殲滅fdk。

本來約好我們進入VFK,然後來個中心開花,公子旗艦無畏支援的。

結果還沒到VFK三跳的地方,被紅一師的人看見,然後西北軍政部包了我們後路。。。。。。

然後我們在yy大喊:「敵人超旗上鉤了。」

公子100多無畏跳了進來,發現,對面全他媽是重突。

然後fdk跳超旗,我們全撲街。

這次以後,公子哥也不再跟我們合作了。

不夠好在EVE有個鐵則——兵敗如山倒之日,便是貳伍如潮水之時。

雖然饅軍在南方節節勝利,南共小黃雞,老妖和老楊決裂,石頭出來重建新北盟。

於是fdk裡面開始有不少軍團出來跟我們「合作」了。

頓時有種石橋山之戰慘敗獨自一人逃回關東,卻很快再度聚集部隊的源賴朝的感覺。

於是我們和帶路黨通力合作。

沒有船,帶路黨給。

沒有人,帶路黨給。

沒有地圖,帶路黨給。

很快,我們聚集了一百多人,準備再度進攻VFK的時候。

FDK發生政變了。

泰坦把江森弄下台,然後跟饅頭簽訂了「二十一條」

賠款3萬億,取消fdk的牌子(後來又湊了5萬億的贖牌費。)

總之條約內容大家可以參見日美安保條約。

最終fdk連超旗都幾乎不能擁有。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再堅硬的防線,沒有人來防守。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這才是最厲害的防線都能被攻破的原因。

隨著 bop 紅一師 西北軍政部 等一系列「戰犯」軍團被肅清(其實紅一師和西北軍政部都鴿派,為什麼列為戰犯呢?因為他們能打。)。整個fdk也沒有一個能打的軍團了。於是這道防線很快就被公子攻破。


劍門關:
世界上「唯一」沒被「正面攻陷過」的「著名」關隘。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自隋朝以後,陝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

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

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


評論區大家都在吟詩,配合一下在有的答案里有人誇我:一言不合就煽情,三言不合就吟詩。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說一個對非歷史愛好者比較冷門的答案,西魏大將韋孝寬把守下的玉璧城,作為西魏釘在東魏黃河東岸骨肉中的一枚楔子,一直讓高氏集團如鯁在喉,而玉璧城的築城位置堪稱冷兵器時代的經典,三面皆是懸崖。從戰略上看,玉璧城在東魏北齊進軍西魏北周的必經之路,難以繞過,而這些也只是這座難以攻克城池的肉體,而它靈魂就是將玉璧城連同自己的名字永遠釘在黃河東岸的韋孝寬,人中之龍的一代英雄高歡在這城下智盡能索,將中國古代幾乎所有攻城的辦法在這座城下瘋狂的使用了一番,但最終只是留下七萬具屍體還有那首為了穩定軍心而令斛律金吟唱的千古聞名的敕勒歌望城興嘆,高歡也在失敗回軍之後抑鬱而死。終東魏北齊兩代帝王,也只能對玉璧無可奈何。


抖個機靈,大格陵蘭。
玩過瘟疫公司的都懂吧


當然是第二羅馬我君堡啊! 不廢話,直接上圖。

這其中除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和1261年米海爾八世收復君堡以外(這兩次也都是因為有內應,而非通過攻城手段奪取),君堡在近一千年中從未陷落。這個清單還不包括敵人看到君堡城防之堅固後主動退兵或被拜占庭花錢買走的情況(在這些有自知之明的對手中就包括匈奴王阿提拉,保加利亞沙皇西蒙一世這樣的勁敵)。

這其中除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和1261年米海爾八世收復君堡以外(這兩次也都是因為有內應,而非通過攻城手段奪取),君堡在近一千年中從未陷落。這個清單還不包括敵人看到君堡城防之堅固後主動退兵或被拜占庭花錢買走的情況(在這些有自知之明的對手中就包括匈奴王阿提拉,保加利亞沙皇西蒙一世這樣的勁敵)。

這其中除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和1261年米海爾八世收復君堡以外(這兩次也都是因為有內應,而非通過攻城手段奪取),君堡在近一千年中從未陷落。這個清單還不包括敵人看到君堡城防之堅固後主動退兵或被拜占庭花錢買走的情況(在這些有自知之明的對手中就包括匈奴王阿提拉,保加利亞沙皇西蒙一世這樣的勁敵)。如此來看,如果君堡說自己是世界堅城第二的話,大概沒人敢稱第一吧。


前段時間去了下位於德法邊境阿爾薩斯地區的馬其諾防線,入口處鐵軌可直接開入

進去後乘坐電梯至地底下三十多米深處,有輕軌連接各功能區

彈藥室

廚房及裝滿罐頭食品倉庫,酒窖

廚房及裝滿罐頭食品倉庫,酒窖

廚房及裝滿罐頭食品倉庫,酒窖

通訊及指揮中心

小型醫院

士兵及軍官寢室

發電機組

控制地面暗堡升降的機械裝置,我選擇的德語解說,聽口音和德國人沒多大區別,阿爾薩斯地區大多數人都掌握法語德語

這就是地面的暗堡了,幾平方公里處分布很多,如今已散佈於法國農場上了

馬奇諾防線距德國,開車大約十幾分鐘路程

然而在我男神曼施坦因計划下…


代爾祖爾


君士坦丁堡,熱那亞人經商的靠背,歐洲文明的大前線。 阿拉伯人虎視眈眈的想要拿下,卻一直被拒在門外,直到火炮技術出現,從東方攻破君堡才成了可能。


明末孫承宗修築的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禦工事,又稱「關錦防線」。

天啟二年,王在晉確定在八里鋪(應該是在現在赤峰)築城抵抗清軍,上報朝廷。卻遭到多人反對。時任內閣首輔葉向高拿不定主意,孫承宗遂前往實地考察,並否定了王在晉的提議後召集將吏如何防守。並採取了袁崇煥主守寧遠(今遼寧興城)的提議。

效果是顯著的,因為關寧防線直接幹掉了努爾哈赤……

也就是著名的「寧遠大捷」,明軍首次打敗後金軍。

(關寧錦防線)

「寧遠大捷」後,袁崇煥專註於修補城牆(後金強拆的)以及擴展防禦軍事。

這就有了折騰了皇太極一輩子的關寧防線升級版——「關錦防線」。其中以錦州為先鋒,寧遠為中堅,山海關為後盾。其間大大小小有無數堡壘作為聯防據點。

記得那是一年的冬天,皇太極想搶點兒東西好回家過個好年,光看明朝吃著餃子唱著歌讓我們後金流鼻涕喝西北風太過分了。

皇太極來到錦州城下,他表示不服,對守將趙率教說你有種下來!

趙率教說你有種上來。

皇太極覺得這樣不行,決定繞過錦州,畢竟東北那麼大,還想去寧遠看看。

袁崇煥覺得這樣很OK ,拉出來了「二營長的義大利炮」。

皇太極覺得這樣有失公允,你們過年放鞭炮,我們過年你放義大利炮。還是撤軍吧……

撤軍路上驚喜的發現錦州守將趙率教突然有種了。叮鈴哐啷對著後金就是錘。

皇太極第一次對關錦防線的嘗試就此畫上句號。

事實上,終其一生,他也未能突破關錦防線。他入關的幾次全部繞道蒙古,第一次入內攻遵化時順帶了結了前來支援的趙率教,算是報了仇。

(皇太極繞過山海關入內)

順便說一句,首次繞過山海關攻入內地,就攻到了北京城下,首都百姓肯定是不好過了,更重要的是,袁崇煥也因此被崇禎處死。

而清軍第一次從山海關入關時,崇禎皇帝已經弔死在歪脖樹上,吳三桂叛變後帶著多爾袞打到了北京城,此時皇太極也已經死了。

看《明朝那些事兒》只記得這麼多了。


她的心


列日十二堡

1888年開始修建,由當時著名的防禦專家主持,並且嚴重超出預算,於是領導就把他請了下來,整個堡壘共十二個,呈錶盤狀環繞列日(屬比利時),配備大量火炮,射擊孔,探照燈等,堡壘間相互支援,整個結構用的當時最新的材料,混凝土。

當一戰爆發時,德軍對無示警告的比利時開戰,比利時軍隊用數十年前的老舊設備應對,德軍步兵集團衝鋒造成了巨大傷亡,即使用105mm的榴彈炮也對堡壘沒有實質的作用,後來德國動用了僅有的幾門305mm的巨炮,焚毀了堡壘,守軍投降,但比利時遲滯了德軍的進軍速度,使法國完成動員來對付德國。

網上找不到圖~

—————————————————————————

感謝@GustavWoo提醒

炮確實是奧匈帝國先造出來的,因為網上關於烈日堡壘與斯柯達重型臼炮的權威資料太少,而且我還是上高中時候看的雜誌,至於是仿造還是借來或其它渠道我不太確定

附上一個重炮的鏈接http://m.yxtvg.com/5500973/20170508A04XDF00.html


關寧防線


釣魚城,從未被攻下,堅守陣地30年,1258年釣魚城守將擊殺蒙古帝國大汗蒙哥,這也阻止了歐洲和非洲文明遭受滅頂之災,被歐洲人稱為「上帝折鞭處」。直到1279年南宋投降才宣布投降


推薦閱讀:

古建築有哪些在通風降溫方面的設計?
大海的燈塔是如何建造的?

TAG:歷史 | 地圖 | 建築 | 建築史 | 歷史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