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和禪有什麼關係?


.
此乃『禪』式的回答,意為:『沒啥關係,不多說了』

!=
此乃『極簡主義』式回答,意為:『不等於』

禪:以自身感悟來解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極簡主義:將事物最本質的一面展示出來,讓觀眾自主參與作品的構建的藝術流派。


ref

極簡主義
方法學


在建築跟藝術理論的角度,Pier Vittorio Aureli的著作《Less is Enough》(我是中文版譯者)中的觀點能夠對大家的回答進行補充。

「少即是多」一直是極簡主義設計的信條。這種設計風格與德國建築師密斯·凡·德·羅極端克制的設計手法密切相關,密斯從羅伯特·勃朗寧(Robert Browning)的詩中借用了這句格言,「少即是多」,它讚美了一種設計師為節約而自願克制所產生的道德和美學價值。儘管密斯簡潔的建築設計初衷是為了利用預製工業鑄件來簡化構造工序,但它還反映出只有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矯飾,美才會誕生。

極簡主義的風靡,可以說是在現代主義時期製造業對裝飾和象形的鄙夷所驅動的,人們當時奉承著兩種觀點,一類建築師想要將這種簡樸主義的潮流表述為正式的專業術語,而另外一類則試圖跨越傳統建築學的邊界,基於對社會的考慮提出解決方法。「少即是多」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美學原則,而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核心,這種意識形態意味著對經濟的考慮不僅僅是一種設計策略,而是被經濟形勢所迫切需求的。

在資本主義的歷史長河中,「少即是多」指的是減少生產成本的優點。資本家常常想要用少獲取更多。資本主義並不是是資本積累過程,而是在持續不斷地尋求用更少的資本投資獲取更大的資本積累的帕累托最優。技術的革新往往是由對生產成本以及對僱傭勞動者的需求不斷的減少所驅動的。「工業」這個概念正是基於這個原理:工業化意味著用更少的方法獲得最佳收益。因此,我們能看到創造力之所以是工業根基的原因。工業與創造力在兩方面相關:當資本家決定減少生產成本的時候,工人的創造力就不可避免地變得十分關鍵。事實上,創造力作為人類生活最普遍的特徵之一,也是資本家想要當作勞動力來榨取的資源。在經濟危機的年代,對資本家來說,「禁欲主義」就意味著用少獲得多:用更少的成本獲取更多的成果,用更低的社會保障獲取工人更多的創造力。在這個語境下,「少即是多」的原則有著成為簡樸的社會風氣下犬儒式的幸災樂禍的風險,以及削減社會活動預算開支的借口。

在西方修行中,相較極簡主義,禁欲主義與禪則更為相似,兩者都極具宗教性。然而禁欲主義被認為是節制和自律,一種寧願犧牲現在來獲取未來收益的願望,它已經超越了宗教意味,進而跟資本家的創業精神相關。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定義了兩種性質的禁欲主義:「入世」和「出世」。在第一個例子中,韋伯用隱士和僧侶的例子表明禁欲主義是對世俗的逃避;在第二個例子中,禁欲主義變得更加世俗,是一個人從世俗的紛擾中解放,然後兢兢業業地投身於工作和生產的道德規範之中,以尋求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韋伯認為出世式的禁欲主義是資本主義道理的重要源泉:他寫到,隨著加爾文主義的到來,禁欲主義不再僅局限於修道士之間,而擴散到城市之中。禁欲主義需要對直覺的壓制,並嚴格地遵循合理的道德規範。韋伯認為這種合理的道德規範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根基,也是後來被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提出的經濟上的功利主義所提出的資本主義的精神支柱。這種功利主義不僅提倡對財富取之有道,而其本身即是一種先驗性的道德目標。

「禁欲主義(ascetic)」來源於希臘詞根「askein」,意味著運動和自我修鍊。「自我」,在禁慾生活中成為人類活動的主體。因此,禁欲主義的實踐沒有必要與宗教結合。事實上,早期的禁欲主義者很有可能是哲學家。古代的哲學家最基本的使命就是瞭解自身:生存不再被簡單地理解為是一種既定的現實,而是藝術,一種生活的藝術。在禁欲主義的生活中,生命變成了一種可能被賦予某種特定形態的「生活的藝術(ars vivendi)」。對古代哲學家而言,這意味著言行如一——沒有理論和實踐、「所說(logos)」和「所做(bíos)」的區別,不可避免地向既定的習慣和社會狀況發起挑戰。因此,禁欲主義不僅是一種沉思的狀態,或是被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出世」的狀態。而是,綜上所述,通過對另外一種生存方式的追尋來向既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提出徹底質疑的方式。正因如此,早期的基督教徒吸取了禁欲主義,並將其轉化為修道制度。然而禁欲主義在此過程中延伸出了全然不同的含義,它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改變現存的社會秩序,而是為迎接基督的二次降臨作準備:禁欲主義演變成了救贖的先決條件。

而與禁欲主義相比,「禪」則是一種「入世」的態度,這與早期的禁欲主義者非常相似。「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乃是通過對自身的行修來追求無上的智慧,所以它並沒有像禁欲主義一樣回到生活之中,而是逾越了情趣。

這張喬布斯在加州洛斯加托斯的客廳的照片很好地詮釋了禁欲主義對極簡主義設計表達的不滿。在這張黛安娜·沃克(Diana Walker)攝於1983年的照片中看到,當時身價身價百萬的喬布斯一手握著茶杯,坐在一間異常空曠的屋子的中央,房間唯一的傢具就是一盞檯燈和錄像機。這張照片的美妙之處在於它看上去並不像有意為之,而透露出一種日常生活的氣息。

這不是一個偶然的瞬間。喬布斯坐在照片的中央看著觀眾,彷彿他是想要宣布希么的主角。談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他說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狀態:「我當時單身,所需要的無非一杯茶、一盞燈和一套音箱,如你所知,這就是我的全副身家。」——喬布斯的苦行生活顯得更加真實,也更加誠懇,你不得不承認在此,極簡主義設計達到了它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跟漢斯·梅耶的Co-op Zimmer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喬布斯似乎不知道這個項目。實際上,喬布斯的房間在縮減生活附屬品這方面更加極致,基本上家徒四壁。與梅耶的房間相比,喬布斯式的極端極簡主義並沒有去除掉錄像機——這種簡樸的娛樂方式和那些通常認為是更有必要存在的小配飾(如電話和電視)相比更加重要。這張照片證實了喬布斯是一個禁慾者,並且說明他的「權力意志」只能通過自我約束來加強。但是喬布斯的禁欲主義觀念不僅停留在洛斯加托斯的客廳中,而是鑄就了有自資產主義以來最成功的蘋果機器。

喬布斯就像是修道院中的方丈一樣,苛刻地要求他的合作者們,不僅要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還要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這反映在他希望所有的蘋果員工都穿著統一的制服。而喬布斯本人就像苦行僧一樣,永遠穿著相同款式的衣服——牛仔褲和黑色高領絨衣——他的僧侶習慣的獨特象徵。當他身患重病的時候,奉行的禁欲主義則變本加厲。疾病並沒有擾亂他獨立思考和關注重點的形象,反而讓這部分能力變得更加強大。在沃克的照片中,這些方面被關注並予以放大,這給予喬布斯的生命一種高度特殊的形式,這種形式正是設計界和建築界在過去三十年間最強音。


極簡主義和禪沒什麼關係。至少目前從流派產生上來看,極簡主義的產生不是受禪宗的影響。

西方當代藝術中受禪影響的是以杜尚凱奇等為代表的美國當代藝術。

在20世紀初日本禪師鈴木大拙到了美國並帶去了禪宗哲學,受其影響的是美國音樂家凱奇(他的作品4分33秒)和杜尚。但這個禪意在杜尚以後被後來的美國藝術家曲解了,他們始終無法理解中國思想中的有和無的辯證關係,他們力求通過做到無來體現無,而這恰恰是與禪宗「自覺,自由,自然」的哲學思維相反的。後來美國藝術再次「回到繪畫」也表示禪宗這個哲學影響在美國藝術中嘗試的終止。【杜尚訪談錄】

極簡主義了為了「對抗」抽象表現主義而產生的。抽象表現主義大家知道,密密麻麻的各種「元素」,用極其「看不懂」的「塗鴉」去造型。極簡就是為了「對抗」它,提出並非要那麼複雜才能做表現,所謂的「少即是多」就是這麼來的。

關於日本藝術,日本藝術是禪宗美學下的宅寂美學。MUJI是返璞歸真,不是極簡,返璞歸真和極簡是兩碼事。不要看到空靈素雅的東西就貫之以「極簡主義」二字,他們之間的美學思想本源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


謝邀

極簡主義之「簡」,不是簡單,不是簡便,更不是簡潔,是不能多一分,不能少一毫的恰到好處。

極簡主義有著最返璞歸真的思維。例如,白紙畫了一個圈,圈內無物,圈外無物,除了那個圈,余者空白。你對這個圈怎麼看?你為了想明白,努力攀緣妄想:這到底要表達什麼呢?

想不到。因為你有時覺得它可以是世間一切:太陽、大地、洞口、輪迴、繩子……有時又覺得它不過虛無,那紙上的線條像是在對你的智商不斷施放嘲諷。

你越想越笑自己,於是你最終不想了,你丟下了所有念頭。過了片刻,你再抬頭看那個圈,你發現圈還是圈,空白處不多一分不小一毫,於是你略有所悟。

就是這一下「略有所悟」,感覺恰到好處,極簡主義大功告成。

禪之為禪,亦復如此。面對求禪法的徒弟,我殺貓,我燒佛,我棒喝,我剁手指,我說髒話,我罵佛祖死禿驢……徒弟百思不得其解,鬱悶地問師父:「師父,你這是腫么了?」師父慈祥地摸了摸徒弟的頭,說:「想不明白就別想吧。」徒弟瞬間放下所有念頭,跟射了精似的,頭腦空白一片。

這就是「略有所悟」,感覺恰到好處。

什麼?說到這你還問我兩者到底什麼關係?

吃茶去。


禪是極簡主義的情懷。


如果能排除刻板偏見,那麼,極簡主義本身就是禪。
什麼是禪?禪就是吃飯睡覺。換句話說,禪就是生活,可以是複雜的,可以是簡單的,但是也都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在該去做的時間做那件你真正要去做的事。
這既是智慧,也是實際行動。
這絕不是動動嘴皮子念句阿彌陀佛,或者引用一些自己都不懂的高大上的理論。

舉個栗子吧
很多人在臨終前的遺憾都是後悔當時沒有勇敢的站出來,沒有說出那句我愛你,沒有珍惜朋友、健康……正常人不會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錢買那款限量的包包(伐開心,要包包么)……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漲500塊錢工資……
人之將死,很多事情就看開了。看開了,也就是極簡了,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所以,禪學一直說的明心見性,就是這麼個道理。
道家講的返璞歸真,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有人說,禪學哪是那麼膚淺啊,要明白四聖諦、八正道,要清凈平等覺,更是要知般若三昧……那你就著文字相、著法相複雜一輩子吧。
極簡生活的簡單不是無知和淺顯,只是一種態度,或者說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的智慧。
這也正是禪的智慧。


禪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認為人性中和世界上的真、善、美是本來就存在的,
你沒有感覺到是因為被太多紛擾蒙蔽了。
追名逐利隨波逐流,而忘了自己的初衷。
如同一葉障目,那麼把葉子拿開就好了。

複習一下改編前的青年問禪師:
一個年輕人對和尚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 他說:「可我就偏偏放不下。」 和尚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後就往裡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年輕人被燙到馬上鬆開。 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再講一則故事。
「千利休曾經很受幕府將軍豐臣秀吉的賞識。一日,豐臣秀吉聽說千利休家的牽牛花開了,開得十分燦爛動人,遂派人讓千利休為他準備一次早茶,他要親臨千府喝茶賞花。
一大早,當豐臣秀吉駕到千府,不禁勃然大怒:「你是存心不讓我看!」因為,所有的牽牛花被剪得一枝不剩。
可是,當他來到千利休的茶室,不由地驚呆了:晨曦中尚且幽暗的茶室里插著一枝潔白的牽牛花,這是千利休剛剛從花園中采來的,還帶著晶瑩的露珠。
茶道大師讓幕府將軍看到了世上最美的「朝顏」---從此,日本沒有人再敢用牽牛花做插花素材。」

(沒有原圖,大概是這個意思)

極少,才能專註,才能看到真相。

極少主義正是主張用極少的色彩和極少的形象去簡化畫面,摒棄一切干擾主體的不必要的東西。
這一點和禪不約而同。

極少主義大師密斯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蘋果也深受極少主義的影響。

「This was a very typical time. I was single. All you needed was a cup of tea, a light, and your stereo, you know, and that』s what I had.」..... Steve Jobs最後再來幾張圖。

電影海報


極簡主義怕多,禪無所謂多少啦。


又看了一下現在所有的回答,絕大多數答主對禪的理解還處於「雞湯禪」的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日本禪是由中國傳入的,但禪修在西方的廣泛傳播是在近代由日本人完成的,和中國沒什麼關係-_-|||
還有不了解還要評價的也是醉了……拿知乎當知道使么-_-|||

所以首先我認為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是禪。

禪宗,是佛教的主要派別之一,主張修習禪定,故名禪宗。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最早由菩提達摩傳入中國,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形成禪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嶽、青原兩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宗流傳時間最長。濟宗在宋代形成黃龍、楊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

禪有很多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覺知。在一種平靜的、冷靜的視角來看周圍的事情和物品;以一種不加干擾的方式審視自己不斷流動的思想和情感。
人的能量非常強,僅僅是看清現狀,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但問題是,我們並不真的了解這個世界。我們並不真的了解自己。事實上,你捕捉真實的能力,還不如兒童時代的你。活得太久產生的習氣會使人進入一種「自動活著」的狀態,這是所有煩惱的根源。

習氣是什麼?消除習氣是怎麼實現的?
舉一個自己的例子。當我長跑進入某一個節點,由於身體整體的不適感,情緒處於極度厭惡、憤怒、一心只想逃離的狀態。如果沒有相似經歷的知友,可以想像高燒卧病在床的感覺。
然而當我審視全身:
我的呼吸系統怎麼樣?剛才一不注意呼吸就太淺,難怪缺氧
我的腿怎麼樣?還有加力的彈性,有一點緊,但談不上酸痛;
我的全身怎麼樣?好多肌肉綳得過緊,像掛在身上的長筒襪子一樣放鬆它們
我真的累嗎?其實並不;
還能跑么?保守估計再跑一倍距離沒問題;
在「自動行駛」狀態下,注意力散亂,大腦在簡單取得全身感受模糊的快照之後就直接產生厭惡的情感,因為沒有更多的信息,厭惡和逃避除了不斷淤積鬱結沒有任何辦法。集中注意力之後,感受變得清明,了解到身體的每個部分狀態都還不錯,反而產生了繼續跑的信心。

這就是一種簡單的禪修。

「自動活著」所造成淤積的情感沒有任何好處,因為它不是基於真實世界的。除了跑步的例子,這種情感還有很多:揮之不去地想吃某一種東西,想買某一種產品,拖延症、逃避……需要注意的是,將這些情緒都歸為「有害」是不對的。如果它們通過了仔細的審視,那我們就應該相信大腦為我們做出的感情決定,該吃就吃,該買就買,該愛就愛,該恨就恨。但是如果發現這些感情只是大腦死循環的產物,不趕緊點開任務管理器終止進程更待何時?

最後說回極簡主義生活,這是一種處理與物品關係的方法,審視自我真正的需求,是一種將禪修應用在生活的方法。脫離審視自我的極簡主義生活,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扔東西,只會得到主宰物品命運的快感,最終陷入買買買,扔扔扔的循環。

至於極簡主義藝術,也應當是這種誠實審視並且重點聚焦禪修思想的表現形式。元素少是一種方法,但是設計師要是想得少,抓不住核,就只能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

--------------------------------------------------------------------------------------------------
(請忽視開頭的群嘲實驗,聽說未答先噴是知乎用戶在混戰中樹立權威吸引他人點贊的不傳秘寶?笑:)


都跟人體系統性能有關,人體系統處理外界信息(萬物皆信息)能力是有限的,超過人的負荷能力的時候人的行為在靈魂上會迷失,甚至系統崩潰。
禪的本意是對心智內在演算法的優化,保障系統穩定性,屬於形而上學。
相對而言極簡主義明顯是形而下學,旨在通過改善外部世界的信息承載量,使心智系統保持在一種純粹的運行範疇內,同樣可達到禪定的境界。


禪是讓你忘掉了肉體和心靈上的感覺,忘掉了主體的存在。除了打坐,閱讀,包括做飯,吃飯,幹活,都是修鍊的一部分。
極簡主義是摒棄一切干擾主體的不必要東西。
感覺一個像從內在清掃,一個從外在簡化。


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了《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禪看到無盡與質樸,它以「主義」為妄語。


我理解的極簡主義是需要擁有很多,應該說多就是少,你需要有很多的知識儲備去做最佳選擇,你要有錢去斷舍離,不在需要那些邊際效益低的東西,其實是擁有了極高的安全感,一般人不只是需要修鍊精神力就行的,需要輔助以事業,外界的認可,極簡就好像數學中的求極限一樣只有無限趨近,沒有真正的極簡主義,所以放下那份刻意,不追求這些那些踏踏實實過日子,就是極簡主義。嗯是的,選擇平凡和野心勃勃一樣偉大,知道自己什麼能做和知道自己做不到什麼一樣厲害。


恰恰覺得蘋果產品不是極簡主義,諾基亞才是


互容之處:

極簡主義是一種哲學,生活方式
極致的事物往往是包容簡約的,大道至簡。

禪也是一種哲學,生活修行方式
崇尚回歸本真,質樸無瑕。

差異之處:

極簡: 繁一一簡一一極簡
禪:極極極極……簡一一無極簡一一空靈無物


卡巴斯基和巴基斯坦之間有什麼關係?哈哈哈哈哈


看了以上知友的回答,對「禪」有了些許了解,但沒有全面地學習過「禪」或是「佛」的系統理論;對於極簡主義,我主要了解的是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對極簡主義設計與藝術,未學習過。不請自來,講一講自己的理解,有謬誤之處,還請見諒。

曾經讀過一本書,以佛教用語「正念」為核心。人應當在生活中保持正念。關注當下,做好手頭正在做的事情,體會這件事情帶給自己的快樂與幸福;而不是做著這件事情,心裡卻想著另一件事情帶給自己的快樂,這樣大多只會讓自己不愉快地做當前這件事,在做那件覺得很快樂的事情時,也會因為期待過高而削減快樂。

我理解極簡(沒有主義)的精髓是將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與事情捨棄,把有限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自己認為真正喜歡、真正重要的東西與事情上來。扔掉不必要的物品如此,精簡掉不必要的社交也是如此。

因此,我理解,禪與極簡都是讓人更加關注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通過捨棄一些東西,通過對自己本身需要與喜好的了解與觀察,來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內心世界,體會到源於內在的一種快樂。


任何涉及到主義的話題,讓我們多讀幾本書書再討論吧!


不請自來,隨便地認真說說。
首先,題主提到了「禪」。


「禪」講究的最多的是個人的心得體會,每個人理解的「禪」會有些許不同,雖不同卻也沒有絕對的對錯,這並不影響「禪」的存在。


在禪道里,個人認為始終只有這麼一條宗旨,那就是「萬變不離其宗」。

而這個「宗」也就涉及到了你為什麼要「禪」。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你為什麼要「禪」?

隨便舉個例子。

你費勁心思想爬上某個職位,賺了很多錢,博取了很多人的眼光,但越來越累,你在想,為什麼要這麼累,賺錢是為了生活,不是為了煩惱,然後你看破紅塵,回歸田園。

這就是你的禪。

再隨便舉個例子。

有一個人,無惡不作,奸淫擄掠,後被抓住監禁了多年,在牢中改造後大徹大悟,出獄後為了彌補心中愧疚行善終身。

這就是他的禪。


或者再說一個。

一個男孩一家八口生活在貧民區,父親殘疾,母親患下惡疾,成年後男孩外出打工,途中與同行的競爭,人心的利用,男孩雖累,卻不得不前進,因為他要帶他的家人出來。

而這個,就是男孩的禪。

各位看官,但這或許覺得我扯有些多了,但不要緊,這並不離題。


理解了上面舉例子的「禪」,就可以接下面的另一個問題了。

極簡主義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的答主已有論述,本人就不再說了,很很多說得都挺對的。

不過,題主提到了「禪」不是嗎。

暫且結合下以上個人所說的「禪」,極簡主義應該想表達的是無論外表再多麼華麗多麼有東西看,其本質上的意義都會些許偏離,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地表其宗(展示情懷)。

偏離了本質,那不如不華麗,不如沒太多的東西來擾亂視線。

再舉個例子,這就像一個很簡單的想法,我只想要這個地方有一個窗,在這裡品品茶,能看到外面景色更好,因為外面那棵樹太好看了。

就像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禪」都是極簡主義。例如某些裝修工藝繁瑣的寺廟,那算是另一種「禪」了。本題沒說到也就不做論述了。

以上,題主意會吧。


推薦閱讀:

研究蒙娜麗莎的原型有什麼意義?
未來世界裡電影會不會被遊戲取代?
從書法上說,印刷體(宋體)是好字嗎?
鋼筆用什麼顏色的墨水才炫酷?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水彩畫?

TAG:藝術 | | 極簡主義(Minimal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