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靜坐?


如何靜坐 http://www.56.com/u55/v_Nzc4NTY2MzY.html
南懷瑾先生在美國東部華盛頓近郊蘭溪行館拍攝南師示範"如何靜坐"錄影帶時,當場參加學生的問答錄音謄錄。特錄如下,以供初學靜坐者之參考。

《如何靜坐問答錄》
一、一般問題

一、沒有師父指導,可不可以自己修學靜坐?會不會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沒有什麼不可以。現代人最流行講走火入魔,其實沒有什麼火,也沒有什麼魔。只是靜坐的理論、靜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識里有些神秘觀念,以發精神、思想不純凈,自己造成幻境,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學家們大都講究靜坐,從來沒有走火入魔過。因為他們靜坐的要旨重在養心,講究的是思想純凈,所以沒有什麼走火入魔這些鬼話。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靜坐?靜坐是否一定要燒香、穿法衣再入座?

答:不一定,隨便哪裡都可以坐,無處不可坐。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禪堂靜坐。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裡都可以坐,什麼衣服都可以,什麼形式都可以,靜坐是共法,是佛法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們的共法。

三、有家庭兒女、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啊。靜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體殘障可不可以學靜坐?姿勢不能完全達到標準有沒有問題?

答:靜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靜,並不一定在乎姿勢。心靜了就是靜坐,所以當然可以。

五、靜坐可不可以使身體恢復健康?

答:可以。

六、過度疲勞、愛睏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

答:疲倦想睡的時候靜坐是休息。假使要做功夫的話,最好是精神好的時候,睡醒以後再靜坐。

七、靜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葷可不可以靜坐?

答:都可以。

八、什麼時候靜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時間靜坐?

答:什麼時間都可以。道家喜歡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陰陽家(不是易經)的物理自然法則,注重時辰靜坐,是做道家煉丹功夫用的,平常沒有時間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時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感冒生病會好得快些。

十、很嘈雜的工作環境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靜",不一定要靜坐,在嘈雜的環境里擺出靜坐盤腿的姿勢,人家看你是怪相。其實心靜在哪裡都可以。

十一、有便秘、痔瘡或者駝背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心靜對一切病都有利。

十二、懷孕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可是沒有練過盤腿的孕婦最好不要盤腿靜坐。懷孕以前有盤腿習慣的人,當然可以盤腿,這都沒有關係。

十三、有精神病的人(包括先天及後天受環境影響)可不可以靜坐?靜坐後對他有沒有幫助?

答:這個要看情形,也需要有人輔導。理論上靜坐對精神病者絕對有好處。但是沒有適當的人照顧輔導,有時候反而引起他更多的幻想,不太好。

十四、靜坐的人可不可以常喝冰水?

答:看習慣而定。依照養生之道,最好是少喝為妙。

十五、靜坐後可否立即洗澡?

答:這個沒有問題。

十六、吃飽後可否立即靜坐?

答:初學靜坐的人,剛剛吃飽了不能靜坐,因為腸胃正在忙著消化,不適合靜坐。對靜坐已經有心得的人來講,吃飽了馬上去靜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學的人最好吃飽以後休息半個鐘頭到四十分鐘以後再上座。至於肚子餓的時候可不可以靜坐?初學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飽也不要太餓。

十七、房事過後可不可以靜坐?

答:可以。不過對初學的人來講不太適合,最好是房事過後、休息好,精神足了再來靜坐。

十八、靜坐以後是不是有助於房事?

答:現在我們學的是靜坐,不是學房事。如果把靜坐積蓄起來的能量用來行房,拚命的動,同靜坐的原則相反,損失更大。

十九、不洗臉、不漱口可以靜坐嗎?

答:靜坐同這些瑣事關係不大,暫不討論,免得浪費時間。

二十、小孩子可不可以靜坐?

答:也可以啊!靜坐是養心,靜下來就對了,如果是好奇,想求神通,那當然不好,就不要他靜坐。

廿一、應酬喝酒後可不可以靜坐?

答:應酬喝酒醉了,你要他靜坐,他也不幹。要等他酒精消耗完了,消化好一點,安靜一點的時候再靜坐,靜坐為的是養心。

廿二、初學靜坐有那些正確的參考書?或讀哪些佛家、道家的經典?

答:現在有關靜坐的書很多,正確的有摩訶(大)止觀,小止觀。學佛的最好走這個路線,或者是"佛法要領",其次是老古公司出版的這幾本。學道家的最好看"性命主旨"、"悟真篇",不過註解不要亂看,各家注的不同。其餘的道書丹經很多,最好要審慎選擇。

廿三、靜坐以後可不可以參加喜慶宴會等俗務應酬?或看無關修道的雜誌文章和電視電影?

答:這些都沒有關係,靜坐並不妨礙普通生活。靜坐以後去打滾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著。

廿四、為什麼要靜坐?

答:這就要反問你自己了。

二、生理部分

一、靜坐時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

答:這要憑個人自己的感覺。從外在來講,最好每個人對生理學、解剖學、醫學都有點了解,甚至看看醫學上標準的人體骨骼圖片。內在方面,自己對不對要憑感覺。假定一個人對自己身體感覺都不靈敏,當然有問題。可是世界上對自己身體內部感覺很靈敏的並不多。這要經過靜坐訓練、相當有功夫的人,才會對自己內部身體感覺很清楚。這樣可以養生、健康、長壽,所以主要的關鍵還是看自己。

二、靜坐時身體會顫動、發冷、發熱、發汗?

答:假使是因為靜坐的影響而有這種現象,這是病態的發露,因為內部本來有病,因靜坐而引發宿疾,就使你感覺清楚。如果病很輕微,因靜坐發冷、發熱、顫抖(動),身體就會自然好轉。如果病比較嚴重,自己有醫學知識的就曉得治療,不然的話,要找醫生研究。這是靜坐的自然現象,不是靜坐引起的毛病。這是好現象,自己就知道怎麼樣去保養治療。

三、靜坐後體重增加或減輕怎麼辦?

答:不要太注意體重的變化。體重是受情緒、心理、生理、氣候和飲食的影響,隨時在變化。靜坐不要注意這個,否則就是太注重身體,偏向唯物思想了。靜坐是養心。

四、靜坐後精神奕奕,晚上睡不著怎麼辦?

答:靜坐坐得好,本來可以斷除睡眠。不要太重視這個問題。晝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樣,都是習慣問題所養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學佛的人,視睡眠是魔障,是蓋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當兩天用,豈不更好。

五、靜坐中,有時不由自主的氣動,身體搖擺不已,會跳動,或打神拳,該讓它繼續或停止?

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知覺(思想),一個是感覺。氣動帶來的現象屬於感覺狀態。身體里的氣機發動,可以說是好現象,也可以說不是好現象。身體里哪裡有障礙,氣血流通時,它就自然反應發生這種現象。至於要讓他發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來判斷了。有的人頭腦很清醒、很正常,為了他的身體,可以讓他繼續、鼓勵他動,等於是最好的內在運動,使他身體恢復健康。如果是精神有問題,或是思想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變下去變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變成病態,不應該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壞都看人的運用。

六、為什麼靜坐後反而感覺腰酸、背痛、腳麻、覺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風寒感冒?

答:那是本來就有那麼多病。和前面的問題一樣,因靜坐而反應出內在的病,並不是靜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問題,如果自己不懂的話,趕快去看醫生。

七、靜坐後會打呃、放屁,是否有問題?在佛堂靜坐時可不可以放屁?

答:靜坐的時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宮的胃氣要通了。普通人飲食過度,食道和胃腸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過多的問題。靜坐坐得好,胃氣通了,身體健康,上行是打呃,下行到腸子,腸子不健康的話,有很多廢氣在裡頭,自然要放屁。道家有許多觀念,認為放屁是元氣漏了,不管哪一種屁,拚命夾著肛門,不讓屁漏出來,這是很危險的事。有些廢氣必須把它排泄掉,如果腸胃有問題,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現象。可是對完全辟穀的人而言,不吃東西,腸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極點的時候,有一種屁是很難得的,不能放,放了會有漏精現象。究竟哪種屁是元氣,哪種屁是精氣,哪種屁是廢氣,要靠自己的智慧去體會,最好有廢氣就把它排掉。至於在佛堂里打呃放屁,這是生理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不敬的問題。所謂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應,佛難道不慈悲嗎?一個病人到佛堂,說這個病人很臭,應該趕出去,或者讓他忍屁而死,那還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嗎?

八、靜坐後可不可以有性關係,是否必須戒絕房事?

答: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一般人學靜坐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健康、長壽、修道、求神通、學佛、練功夫,不管是什麼目的,基本上,靜坐是要守戒的不能漏精、射精,這是基本原理。但是有許多人學靜坐就是為了性行為。尤其是男性,希望藉著靜坐把性工具練得堅強牢固,征服女性,以此為神通、快樂。如果是為了這種目的,則是自求早死,這是絕對不好的事。至於普通人靜坐以後能不能有性行為,就看你自己靜坐的目的是為什麼?一般來講,正常的性行為是可以的,不過要節制才是,不要隨時隨地去"做人",太縱慾是有害的。

九、靜坐後,生理機能旺盛,性慾勃起,如何調服?是否有徹底解決的辦法?

答:這是最難的問題了,也是靜坐第一關。大家學靜坐,不管是為了健康長壽,或是修道、學佛,碰到這一關幾乎都過不了,就自然會去做性行為。《楞嚴經》上也講到這一關很重要。所謂性慾勃起,就是淫根勃起,佛經上把男女性器叫做身根、也叫做外淫根。實際上真正的淫根不是這個工具,而是心念。最好的調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如果能空掉心念,這個不是問題。許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辦法練氣功、練各種調服,是很難達到效果的。當然也有各種特殊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場來講,最好的方法是減少飲食,腸胃空一點就很容易調服。念頭一空就迴轉了。迴轉來就變成身體最好的營養。

十、女性月經期間,可不可以靜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對一般初學的人來講,最好是休息幾天。如果是學佛的人,走心地法門,念佛參禪,看空了身體的,那麼,月經期間靜坐,一點妨礙也沒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至於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謂練氣血的,就是要考慮一下,在這個時候故意鍛鍊氣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氣血不順暢,反而變成病態,至於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經驗了。只能說到這裡,高深一層,以後再說。

十一、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靜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項?

答: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門,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一他的宗教信仰為主,這樣靜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十二、為什麼靜坐後,有事會聞到檀香味?

答:這有兩種情況,大部分是自己體內的變化,譬如說,靜坐坐得好,效果達到脾胃凈化,就會產生檀香味或其他香味。如果肝臟有了好的效果,就會產生一種清香的味道,本來人體內部是香的,都是自己心念不好,生理不健康,所以搞得很臭。另外一種情況是外力的加持,如佛菩薩感應所帶來的檀香味,這是宗教上的現象,不要搞不清楚。

十三、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靜坐?

答:當然可以靜坐。不過,要走心地法門,注意思想念頭,只管心念,好好養心,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如果想做各種功夫,就需要有專門內行的人指導。

十四、靜坐坐得好,會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對靜坐坐得好的人來講,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氣脈走通了,在清理腸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後像水瀉一樣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靜坐的效果到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不要病態的腹瀉當作好現象,那是不多的,要求醫藥才好。

十五、靜坐坐得好,會經常漏丹,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漏丹原來是道家的名稱,後來佛家也通用這個"丹"字,就是普通所謂的"精"。漏丹就是遺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兩性的精蟲卵子,還包括各種氣的作用。遺精的途徑很多,包括夢遺、醒著遺、性交中早泄、遺精、陽不舉陽痿,都是性荷爾蒙(內分泌),乃至整個身體荷爾蒙(內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爾蒙,包括腦下垂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腎上腺荷爾蒙、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通通有關。丹漏了就是病態、不太好。最好靜坐坐到不漏丹。不漏丹身體絕對健康,可是不論男女,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不漏丹。道家的理論和現在生理學不同,精是氣華的,這個氣不是空氣,也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元氣,也就是生命能所變化出來的產生的。想要煉精化氣、使身體健康、長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項條件就是戒淫,斷除性行為。道家所謂"百日築基"起碼一百天,將近四個月時間,完全不漏丹。心理上還要完全不動淫慾之念,這個才是初基打好。不過,初基打好並不算成功,還要"十月懷胎",等於一個女人,胎兒在肚子里要好好保養。百日築基加上十月懷胎,是一年兩個月,生理上要沒有遺精,或性行為的射精,心理上也要很平靜,像嬰兒一樣沒有淫慾。"十月懷胎"以外還要"三年哺乳",至少三年,要這樣不漏丹,這個是四年兩個月了。然後等嬰兒長大,這中間當然也不能漏精,如果漏掉了,嬰兒就長不大。四年兩個月以後是"九年面壁",所以總共要十幾年不漏丹,以後還要不要漏呢?問神仙去。總之,修成功了,起碼也要十幾年,所以不漏丹這個問題講起來有那麼嚴重。不漏丹是初步,一般人學打坐,據我所知,大部分的人不坐還好,越坐越漏,漏得厲害,甚至還故意去漏,那就免談了。

十六、有時特別煩躁,無法靜坐,怎麼辦?

答:那是心理問題,或是心臟、肝臟有毛病,總是身體內部有不健康的地方,就要注意。

十七、有時靜坐會不想起來,也不想辦事,怎麼辦?

答:那要看什麼情形。有一種人是身體完全沒有感覺,那是病態,要治療。不過病態到這樣的人比較少。普通靜坐有一點點效果也會這樣,這要能夠自由作主才對,有意能夠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靜坐中發生心理生理的舒暢喜樂才是對的。

十八、瑜伽術、氣功與靜坐入定有沒有關係?

答:都有好處。

十九、有口水來時怎麼辦?

答:緩緩咽下去。

二十、後腦有聲音不停怎麼辦?

答:不要注意它,越注意越厲害,那是氣向腦部走,頭部氣脈快要打通以前的現象。不理它,氣自然就走通了,真正走通以後,還有更美妙的境界。

三、心理部分

一、靜坐時聽到特別的聲音(幻聲)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麼辦?

答: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響。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內部變化所引起的。這要記住金剛經上的一句話:"若見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這些幻聲幻相併不是壞事,那是靜坐進步當中的一種現象。如果當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靜坐。

二、靜坐時看到鬼怎麼辦?

答:也同前面的問題一樣,一切都是自己下意識的幻想,就唯識的道理來講,都是獨影境或帶質境。換句話說,都是下意識的精神狀態,不是真實的。只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一點都用不著害怕。

三、靜坐時胡思亂想不已,怎麼辦?

答:那很難辦。要走心地法門,那要多研究佛學啰。我也沒辦法幫助你,只能夠叫你空。佛也只能說:"住一切皆空",怎麼空?佛、神仙都沒有辦法幫你空。

四、靜坐時容易昏沉睡著,怎麼辦?

答:昏沉睡著有兩種問題。一種是心理問題,心情沮喪、精神不好,會容易昏沉。一個是生理問題、身體、頭腦不健康也有這種情形。最好是睡夠了再起來靜坐。

五、靜坐時覺得心灰意懶,人生無望,想自殺,怎麼辦?

答:這個、佛都沒有辦法救你,要自己看空。至於說為了灰心去靜坐,已經不對了。既然灰心,就不會靜坐,既然靜坐,又要灰心,那不曉得為了什麼?這都是心理問題,必須自求解脫。不過,要想一想,自殺以後,到另外一個世界,那邊使你更灰心怎麼辦?

六、靜坐中突然想笑,有時又想哭,不知為什麼?

答:這是心理狀況引起的,第六意識不能作主,就會跟著這個現象亂跑。少部分也是生理狀況引起的。肺和心臟的氣走動了,就會喜歡笑。腎臟同肝臟的氣走動了,會有悲觀流淚的現象。但大部分還是心理因素,這要檢查自己的心理。

七、靜坐如何觀想光明點?觀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答:這個問題已經超過靜坐的範圍,完全是密宗與道家所注重的問題,屬於佛法修持和修道的範圍。修道學佛的人,不一定要觀想光明點,可以觀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現在道家錯誤的解釋,肚臍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實下丹田的位置依每個人的體型、手指長短而有不同。正確的量法是以每個人中指中間一截的背面為標準長度,從肚臍往下量這個長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間腦這裡。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三個丹田,所以觀想的時候,把這個光明點定在哪一個丹田,要看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而且真正的明點不是觀想出來的,而是修道學佛的人功夫到達某一境界,光明出現,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點。觀想的明點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擺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萬不要這樣,否則對身體不好。這是學佛修道的專門問題,要專門研究。

八、為什麼要數息、數兩下就忘了,觀想佛、想不起來?作白骨觀也作不起來?做這些功夫有什麼用?

答:那是學佛的專門問題,至於為什麼做不起來?因為心念不能止,不能專一。學佛能夠訓練到心念專一,也不昏沉、也不散亂,這是已經有了相當基礎,談何容易啊!至於說做這些功夫有什麼用?這太專門了,各有專書,不能籠統的講。

九、學習靜坐的人在日常生活、辦公時,應如何聯繫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靜坐可以說有關聯,也可以說沒有關聯。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學靜坐,也可以日理萬機,事情雖然多,頭腦還是很冷靜,心情也很平靜。至於說,靜坐做得好,練出定力,用來做事,那要相當的功夫了。怎麼樣去練習?方法太多了,要現場做,不是空談理論的事。

十、為什麼靜坐後,親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更覺濃厚、更難割捨?該如何派遣?

答:這是智慧問題,不是靜坐的問題。不過因靜坐,頭腦清楚了,自己發現情重,並不是靜坐使你多情。這是心理同生理狀態,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學再講。

十一、靜坐有了某種定力,可以把他人、世界和事件分隔開來,與我自己的內在漠不相關,得到一種逃開的寧靜。可不可以用這種方法?用壞了會不會精神分裂?

答:大體上這是很好的事情,不會有精神分裂的問題。但是細微的思想很多的話,就等於雙重精神狀態了,那要注意。

十二、什麼是健康的心理狀態?

答:這個很難講了,正常的人心理狀態就是健康的。(一笑)怎麼叫正常的,很難下定論。以佛眼看來,這個世界,便是病態的變相,人生,也多是變態的。

十三、如何克服恐懼感?

答: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經、念咒,實際上這還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檢查自己的心理,為什麼恐懼?

十四、脾氣大、嗔心重怎麼辦?

答:這也要道理搞清楚,檢查自己的心理狀態。這個不是靜坐可以解決的。

十五、怕死怎麼辦?

答:最好死了以後再研究。(大笑)

四、修行部分

一、如何煉化精氣神?

答: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經、道家的書籍和印度瑜伽術都在這個問題上轉,這個問題太大了,大哉問。

二、何謂奇經八脈?

答:普通的經脈屬於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奇經不是屬於血管系統,也不是普通的神經,是另闢一路的,有八個脈,就是八條氣化之路。奇經八脈不完全屬於肉體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結合的部分。

三、在睡眠中怎麼用功?

答:既然睡眠,就不會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會睡眠了。

四、入定與睡眠有何不同?

答:這兩個名稱就不同。入定有各種定境,各種現象。定這個字很簡單,一個念頭,等於一個珠子一樣,把它定住在那裡,永遠是這顆珠子,那個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顆,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定有各種各樣的境界。千萬注意,不要把靜坐當作入定,那就錯了。靜坐是初步練習,將來功夫高了,可以因靜坐或學佛修道,進入你要的境界,那個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當然不是靜坐的定境。

五、靜坐如何入定?入定後應如何?

答:靜坐是靜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專有名稱,看你要修哪一禪定,百千法門,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東西定住,念頭像一顆釘子釘住,像一顆珠子放在那裡,珠子是活動的,把它定住,擺在一個中心點,專一不動。釘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譯,是百千種方法,是你達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體跟著定,奇脈也跟著定了,這個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所以佛教的念佛參禪、其他宗教轉移的做禮拜、禱告,沒有雜念妄想,定到一個念頭上,乃至道家做各種功夫,密宗的各種觀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嗎?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別,靜坐得定是一般宗教、哲學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證得菩提、大徹大悟、悟道成佛,那個大智慧的解脫――"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佛法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脫。我們普通學靜坐同入定還沒有關係,坐個幾天幾夜都不動,只能說靜坐做得好,是不是達到入定的境界是另一個問題;而且達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脫了沒有,又是另一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六、三際托空以後該如何?

答:三際托空是佛學禪學的名稱,太專門了,超出靜坐的範疇。那是把心分作三段處理,前一個念頭讓它過去,後面的念頭未來,中間的這個念頭當下就空靈了,這個叫三際托空,並不是佛法的究競,而是最初步的空念頭的練習。實際上,中間這個念頭的空靈還是意識境界的空靈,這裡頭還要起慧觀,就是智慧的觀察。所謂一切方法,皆如夢如幻,這是假觀――一切方法即假即有,這是幻觀、也是假觀。然後一切方法的本體即有即空,即幻即空,這是空觀,還屬於三際的前後兩頭;然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至性本來能生萬法,亦能空萬法這就進入中觀,中觀以後,中字還要舍掉,即是達到畢竟空,空還要畢竟舍掉,這些都屬於佛學的範圍。

七、什麼是出陰神、出陽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關係?

答:出陰神、出陽神是道家的觀念;其實懂了唯識的道理,有時陰神、陽神還是屬於獨影意識的境界。拿道家來講,普通能夠出神,都屬於獨影意識的晶界,都是陰神,真正出陽神,那要到達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賴耶識整個轉了。這種獨影意識跟化身、意生身當然有關係,修成功了,獨影意識也變成化身,意識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這個也是學佛修道專門的問題。

八、坐中見佛、夢中見佛與實相見佛有何不同?

答:靜坐中見佛、睡夢中見佛、實相見佛當然不同啊,這個問題本身已經是答案,不要問我了。

九、靜坐是看到影相,有先知的能力,但時真時假怎麼辦?如何鑒別?

答:靜坐有時有先知,小事蠻靈,大事反而不靈,都是第六意識、獨影意識境界。至於說靈不靈、對不對,這個問題是專門的,慢慢去參究,暫時不告訴你。如果把這個當成神通,認為很靈,久了以後就進入神通二號――神經境界,要特別小心。

十、開悟與靜坐有何關係?是否要開悟非靜坐不可?

答:開悟和靜坐可以說有關係,也可以說沒有多大關係。真正的開悟不一定要靜坐,但是如果為了開悟而學靜坐,這也是應該。

十一、什麼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答:三花是"精、氣、神",氣脈到頭頂上通開了就是"三花聚頂"。五氣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心、肝、脾、胃、腎,這些內臟都絕對健康了叫作"五氣朝元",這兩句話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奇經八脈、氣脈都通了。

十二、如何鑒定一個人有道無道?

答:這個很難講,這個問題不答。有道的人一定慈悲喜舍、戒定慧俱足,很明顯的。

十三、悟了道有什麼用?悟了道以後如何?

答:悟了道以後好吃飯、好睡覺。(大笑)

十四、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如何修鍊?程度差別如何?

答:其實人都通的嘛。吃了飯會拉屎、耳朵聽得到、眼睛看得見;這都通啊。至於說那些神通,有專門的修法,修成功了,還不算真神通,要大徹大悟以後,自性本來俱備神通,那又屬於佛法範圍,以後專門再講。

十五、有了神通可不可以表演?

答:有神通的人都不表演。表演的叫魔術。

十六、悟道的人是否一定具足神通?

答:那有兩種情形。有些人悟道了,不要神通。有些人悟道了,有神通。至於一般人想學道、修神通的,已經是不通,表演神通更是魔道,那叫做耍魔術。

十七、報化身成就,是否非雙修不可?

答:不一定,不應作如此說。這是佛法專門的問題,不在此討論。

十八、禪宗三關在功夫境界上怎麼講?在菩薩果位上如何說?

答:這些在"禪海蠡測"(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的)書中都有,這裡不談。

以上是入門級別的問題,欲深入學習,請參考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與《習禪錄影》等書。

氣走督脈,過玉枕關是感覺很噁心怎麼辦?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502972/answer/76697386


—————————————————

可能是史上最好最活潑的青年佛教微博,沒有之一:向上吧佛子!

http://weibo.cn/qr/userinfo?uid=558845618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後呈給點贊的你。

http://weixin.qq.com/r/vzjn-3jEPiVBrTyc922t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全世界只有不到百分之一關注的獨立設計,你真的很特別。


恩,以上回答都不錯呢。

只是沒看到有人提共修的力量。

================

想要身體好,就去做運動。

想要身心清明、專注,就靜坐啊。

不管是在佛陀的時代,還是今天,禪修在各種人群、各種環境下都廣泛存在,只是國內。。。認為禪修

1、只是一种放松技巧
2、要進入恍惚、如夢幻之境的狀態(Trance)
3、是深奧難懂的神秘修鍊
4、目的是要變成具神通的超人
5、是危險的
6、是聖賢的事,常人是做不到的
7、是逃避現實
8、是一種令人像酒醉般興奮、情緒高漲、飄飄欲仙的蠻好方法
9、是自私的行徑
10、你要一邊坐著,一邊思維崇高的想法
11、只須幾個星期,我的一切問題就會消失

以上全部為錯誤觀點!!!


冥想、禪修、內觀、靜修、meditation, mindful, sati,不管叫什麽,都只是旨在提高專注以便更清楚的認識自己。這裡有一段我自己的錄音,希望可以幫助題主用半小時體驗冥想。喜馬拉雅,重新發明電台

如果得益,不妨學習一下指出以上錯誤觀念的德寶法師,佛教禪修直解 (繁) (Translated from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教理修持 : 佛門淘寶 : 佛門網


看到樓主的話題,想起我以前也是喜歡冥想,但不知怎麼樣冥想,後來聽網上說有個專業冥想瑜伽,當時就高興地參加了,這不,到今天為止都七年了。真的達到了無思慮靜坐的禪定狀態。呵呵,樓主可以去試試。它叫霎哈嘉瑜伽。


為什麼要靜坐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89051?group_id=853601787490471936

初學禪修者必須掌握的一個技巧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991

靜坐首先就是要學會放鬆,放下。

在靜坐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比如身體一些部位的疼痛、不適感等,以及身體上部出現的氣感反應:胸悶、胸疼、頭脹、頭疼、眉頭緊 、氣機走竄、穴位跳動等等,主要原因是作意重,心裡太用力去觀想,引起身體氣機整體上浮,放鬆到位氣機自然會下沉,不要刻意去引導,做好放鬆就能解決這些常見問題。

在這裡提供一條可以去操作的靜坐路徑,一是從觀身體覺受入手:觀手或觀呼吸,培養起專註,心穩定了,再觀心或觀慢動作等入定。二是從心入手:直接觀心(觀心是佛教特有法門,隨時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在想什麼,直接觀心由於初學心散亂很難觀得住,身空後有一定的定力,再通過觀心證悟

第一步:放鬆入靜,打坐的放鬆是用柔軟心專註的放鬆,帶有覺知和專註
靜的狀態它由兩個條件構成,一是身體完全的放鬆,一定要達到放鬆,二是心不要對任何事物形成專註,只有滿足了這兩個條件你才能夠達到靜中,沒有滿足這兩個條件是不可能的。
你要真正形成靜,那就完全放鬆,或者你什麼都不要觀,一切都不要觀,等著身體的覺受升起,甚至身體的這些覺受升起了,你還是不觀它,任其自然發展。雖然你不觀它,但事實上心的潛意識它還在悄悄地觀,僅僅只是不作意,而正是這個不作意是最關鍵的。

禪修打坐坐姿的問題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686


第二步:入門方法:觀手或觀呼吸,選一個進行單項練習,因為大家對自己的身體覺受比較敏感,能快速培養和形成專註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4d160102vv3h.html 觀手的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4d160102vpve.html 專題講座-觀呼吸

觀吸法如何關注呼吸間兩個短暫的停頓?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975702/answer/177266005

第三步:提起專註,培養專註,破靜入定。

第四步:通過觀心住于思維本體(如來藏思維和我執構成),外緣破我執開悟
開悟是怎樣一種體驗?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50444/answer/166875858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感覺如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53668/answer/173334230
開悟,一定要究竟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7692

-----------------------------------------------------------------------------------------------


歡迎對修行充滿興趣的師兄們加入思維本體學禪修原理析要群341628566,以後會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解疑。


打坐前和後,有一個相同的動作需要做的,打坐前如是,打坐後亦如是,那就是提升中脈及做靈身保護

1、提升中脈:依短片前節,右手掌繞左手掌(左手掌不用繞,只往上引升),一共做三次,每次都在頭頂打結,第一次打一個結,第二次打兩個結,第三次打三個結。

2、靈身保護:依短片後節,把能量從左邊帶到右邊,然後再從右邊回到左邊,這來回為之一次,來回一共做七次。

靈量得到升起的外在表徵是;頭頂中央有絲絲涼風透出,這也是證明一個人真正獲得天人合一的惟一表徵。....
http://www.leungjingyuen.com/forum/viewtopic.php?f=1t=1309p=6194highlight=%E9%9D%88%E6%80%A7%E7%A8%AE%E5%AD%90%E5%8D%87%E8%B5%B7#6194


靜坐並不神秘,不過是訓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的一種方法。這種意識的專註能力,和跑步或打球一樣可通過訓練提高。隨著專註能力提高,對自己及身邊的一切會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認識(覺知)。對當下的現實保持有意識的覺知就是正念,所以正念並非遙不可及的概念。了解靜坐是訓練什麼才能更有效的靜坐。最常見也是最入門級的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這一最為平常無奇的行為上,從而注意力有一個合適的聚焦的目標。
注意力其實包含兩個層次,注意力本身和對注意力的洞察力。靜坐有時會產生雜念,你意識到走神並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過程,就是注意力洞察力在起作用。每一次走神然後又再集中注意力,都是一次會產生效果的鍛煉,完全不必懊惱。明白這點,靜坐訓練才有辦法繼續下去。
另外,和所有的學習或訓練項目一樣,一開始不必定太高的目標而導致難以堅持,甚至每次三五分鐘、十分鐘都行,重要的是每天靜坐一兩次而不是一次非要多久不可。
以上主要來自《矽谷最受歡迎的情商課》並結合自己的理解。


你若靜,又何必介意怎麼坐?


可以用下國際上簡單的三步法體驗入門:
1、右手放在左邊心臟位置,在心裡用心默說:「請讓我得到寧靜與喜樂」(三遍);
2、右手按額頭說:「我原諒所有事、所有人,包括我自己」(二遍);
3、右手按頭頂順時針轉七次,每次說:「請讓我得到自覺(或請讓我得到瑜伽)」。然後抬高右手離開頭頂,閉上雙眼,用心去感覺手心與頭頂的感應。之後,可再換左手感應下,雙手放下,手心向上,靜坐一會。
雙手有熱麻,是狀態有待提高。雙手感應不一,是左右脈不平衡。

這有國內市場上買不到的22.8萬次播放的美妙霎哈嘉冥想主播音樂:http://www.ximalaya.com/#/4315840/album/223028。
官方認證人氣最活躍內容最豐富的公益霎哈嘉瑜伽平台,為冥想愛好者提供詳盡冥想知識、視頻、音樂和最新資訊:http://dou.bz/30jXBL。
冥想音樂6千人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sahajayoga/。


百度搜索張至順道長關於打坐的說法,莫搞得太神秘,在什麼層次就做什麼層次的事,靜不了就練動的。
專訪: 張至順道長專訪下篇


1.問:靜功和氣功是一是二? 答:靜功著重在一個「靜」字,不必要在氣上做什麼工夫;氣功著重在一個「氣」字,那些功夫都是動的,不是靜的。世間各處所傳授的氣功,有深呼吸法、逆呼吸法、數呼吸法、調息法、閉息法、運氣法、前升後降法、後升前降法、左右輪轉法、中宮直透法等等,法門雖多,總不外乎氣的動作;靜功完全是靜,在氣上只是順其自然,並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支配氣的動作,若有意使它動作,就失了「靜」字的真義。

2.問:靜功比較氣功,利弊如何? 答:氣功做得對的,能夠把各種病症治好;做得不對,非但舊病不愈,反而增加新病。靜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夠治好醫藥所不能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體上也多少得點益處,退一步說,縱然沒有效驗,決不會又做出新的病來。可知氣功是有利有弊,靜功是有利無弊。


3.問:何種人可以做氣功? 答:凡是心思細巧,善於靈活運用,自己覺得有少許不對,就立刻停止不做,或者變換一個方式以應付之,像這種人可以傲氣功;若是心思粗笨,只曉得一味的蠻幹,做到身中發生特別的現象時,又不會應付,一定要做出毛病。


4.問:何種人可以做靜功? 答:無論男性女性、年齡老少、心思靈活或不靈活。都可以做。只有性情浮躁,好動不好靜的人,不喜歡做這種工夫;假使他願意做的話,也能夠做出相當的效驗來,但比較那些性情安定的人,得效要慢一些。


5.問:何種病症宜於用氣功治療? 答:今就中醫的學理而論,凡是肺氣虛弱,經常患傷風咳嗽者;胃氣虛弱,食慾欠缺,消化不良者;三焦濕阻,痰飲停蓄,變生諸症者;中氣虛弱,腸不攝水,大便常患溏泄者;腎氣虛弱,小便數量過多,時清時濁者;肝氣虛弱,筋力懈惰,萎靡不振者;還有西醫學理上所謂新陳代謝機能發生障礙者,這些病症,可以用藥物治療,也可以用氣功治療。


6.問:何種病症宜於用靜功療養? 答:凡一切本元虧損之病,如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心跳、膽怯、失眠、惡夢、煩燥、驚悸、易怒、易悲、多憂、多慮、情緒紛亂、遇事善忘、上重下輕、肌肉瘦削、少食不夠營養、多食不能消化、工作不耐疲勞、生活不感興趣,這些癥狀,服藥難見功效,檢驗身體,又不知病在何處,唯一的方法,只有靠病人自己用靜功療養,可望痊癒。如果能配合太極拳或柔軟體操,靜功和動功相輔而行,則見效更快。


7.問:普通靜坐法和氣功是分不開的,現在把靜功和氣功分為兩件事,根據什麼理由?答:靜功是靜的一方面事,氣功是動的一方面事,二者性質不同。普通靜坐法,不合靜功的原則。你看他們身體外表雖然坐在那裡不動,但是他們的思想還在身中運用,沒有休息,雖名為靜坐法,實際上仍屬於動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靜功。


8.問:如何才算得真靜? 答:第一步,身體不動;第二步,念頭不動;第三步.把自己身體忘記,。不知道有「我」。


9.問:做到這樣境界,有什麼好處? 答:人們身體上原有天然抗病的力量,但因身體衰弱或遇到其它障礙,致使抗病的力量發揮不出。靜功即是幫助他消除障礙、恢復自己本能,把原有的力量發揮出來,病就可望逐漸向愈。


10.問:這三步工夫如何做法? 答:起首做工夫時候,不論是坐是卧,總要周身放鬆,不使它有局部的緊張,不讓它有絲毫的拘束,自己感覺非常的適意,做得恰到好處時,時間雖然經過長久,心中並不厭煩,身上也沒有痠疼、麻木各種難以忍受的情況,這樣就是肉體已經得到安靜了,但思想上的纏縛尚未解除;再進一步,做到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憶,眼前事情不牽掛,未來事情不預計,腦筋完全休息,這樣就是精神得到安靜了,但心中尚知道有一個「我相」存在;更進一步,就入於渾渾沌沌的境界,似乎睡著了一樣,什麼也不知道,並且不做夢,此時當然不知有我。假使睡著了還要做夢,夢境中仍然有一個「我」在那裡活動,喜、怒、悲、恐、飲食、男女,見景生情,醒時有把握,夢中無把握,這樣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


11.問:正當靜坐時候,身體忽然不由自主的動起來了,各人表現的姿式又不相同,即使同是某一個人,而動的姿式亦常有變換,都不是由自己的意思所主動,這是很奇怪的現象,究竟是何理由? 答:這是人身本有的生命力所發揮的另一種作用,若把這件事認為奇怪,那麼,人身上奇怪事情就多了。請看肺部的呼吸、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食物的消化、內腺的分泌、細胞新陳的代謝、鬚髮指甲的生長、精子卵珠的結合、母腹胎兒的形成,哪一件事能由自己意思做主?人們對於身體內部難以理解的狀態並不覺得奇怪,為什麼對於身體外部不由自主的動作,大家都認為是奇怪呢?


12.問:身內各部的活動,從有生以來就不由自己做主,人人如此,所以不覺得奇怪,但身體外部的動作,一向是受自己意識所支配,今日忽然不聽命令,自由動作,恐怕長久下去,弄得不可收拾,終日的手舞足蹈,搖頭擺尾,那像個什麼樣子!不知可有方法能夠控制否? 答:只要你工夫做得合法,肺部呼吸順其自然,身體運動聽其自然,等於做柔軟體操一樣,那就沒有妨害,動的時間過長,自然會停止。你若不耐煩,要它半途停止,也可以辦得到,工夫不做,精神不集中,再加少許抑制的意思,身體就不動了。但靜坐法總以不動為原則,其動是例外,不可誤認為凡是學靜坐法的人,身體必定要動的。


13.問:自從第一次動機開始,將來是否每坐必動,永久如此? 答: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四肢百節氣脈通暢以後,那時靜坐,身體即可安穩不動。但是,外面雖然安穩,腹內臍下之氣將來或不免要衝動,應當預先知道,免得自己臨時發生恐慌、不善於應付,以致誤事。


14.問:用靜坐法到了身體外部自然發動,對於療養有什麼關係? 答:人身上病症,有些是明顯的,有些是隱藏的。明顯的病症,自己和醫生都能夠知道;隱藏的病症,就不容易覺察,甚至用種種方法檢驗也看不出。工夫做到相當的程度,身中氣機發動,遇著病的障礙,不能順利通過,就要和它鬥爭。因此四肢百節不由自主的運動起來;經過幾次運動之後,一部分障礙已被打通,若其它部分尚有障礙時,身體動作,自然又變換一種姿式;等到各處所有障礙逐漸排斥乾淨,此後雖仍舊用靜功,身體也不會再動了。


15.問:身體外部表現的姿式若很柔和,聽其自然發動、自然停止,那也無妨。倘或表現過於強硬,竟至拳打腳踢、橫衝直撞,一時又不肯停止,如何是好? 答:這件事和病人體質有關。凡是宜於用靜功療養的體質,大概都屬於衰弱的類型,決不會有這樣強硬的動作。假使是健壯身體,偶然患病,自有對症的醫藥,不在靜功療養範圍之內,也可不必擔憂。萬一遇著病人體質本不適宜,而下手工夫又有錯誤,因此發生這個現象,當由指導員隨機應變,設法停止他的動作,再酌量病人體質,選擇別種合適的法門教他去做,就能免除妄動的流弊。


16.問:凡做靜功的,是否人人都要經過「身體自動」這一階段? 答:並非人人如此。身體動的是少數,不動的是多數。


17.問:大眾同做一樣的工夫,為什麼有動有不動? 答:因為各人體質不同的緣故。比如用同樣的藥品,治同樣的病症,彼此所得效果,卻不盡相同,也是這個緣故。


18.問:專就靜功原理而論,身體是動好,還是不動好? 答:在古代許多專門修鍊的書籍上,只講靜坐時身體內部震動,未曾提到身體外部不由自主的運動。當時一般學靜功者,自始至終,都以身體安穩不動為原則,假使中間有動手動腳的現象,其師必定說他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理應糾正。但據我數十年來耳聞目見,靜功做到身體運動不由自主者,頗有其人,結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難一概而論。依我的看法,今日學靜功,目的本在治病,病癒就是好,病不愈就是不好;動得身體舒暢就是好,動得身體難受就是不好,不能單看動與不動作為好與不好的標準。


19.問:靜功做到腹內臍下有氣衝動,是否在外部自然運動這一個階段經過以後,腹內才會發生衝動的現象? 答:不能一定。(一)有少數做工夫的人,在外部自然運動將要結束的時期,腹內即開始有氣發動;(二)又有些人,外部自動時期雖已經過,而內部並無影響,中間再經過一段完全安靜時期,才慢慢的覺得腹內有氣發動;(三)更有些人,始終未曾經過外部自動這一階段,工夫到了相當的程度,他們腹內也會有熱氣衝動,力量甚大;(四)尚有多數人,長年累月的工夫做下去,身體內外並未發現什麼特異的狀態,但是他們的衰弱身體,自己不知不覺的在無形中已恢復健康。所以做靜功的人們,外部內部動與不動、先動、後動、早動、遲動、這些變化,實際上沒有一定的規律。


20.問:靜功到了相當的程度.身體外部不動,而內部有氣衝動,臨時如何應付? 答:此時身體仍要照舊靜坐不動,讓那股氣自動,只許用輕微的意思照顧它,切不可過分的用意思去幫助它或引導它,也不可強迫的壓制它,漸漸的,緩緩的,等侯那股動氣自然蒸發、自然收斂、自然停止、回復平常狀態,再靜坐三十分鐘,然後下座。動氣在半路上未到完全停止的時候,不可由自己意思作主將靜坐工夫罷休,更不可受驚駭、被煩擾、起妄念、動惱怒,否則難免要出亂子。


21.問:靜功的療效,是否能用近代醫學上理論加以解釋?答:靜功這一法門,在我國秦漢以前早有此說,它的來源是道家,不是醫家,而且歷代醫家並不用靜功療病;隋代名醫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雖專用各種導引法以治百病,然導引法只能算動功,不能算靜功,所以在中醫書上找不出理論根據。若在西醫書上去探索,更為困難。惟自巴甫洛夫(蘇聯的生理學家,生於1849年,歿於1936年)學說出世以後,關於靜功療病的理由,大部分都能夠解釋,扼要言之,無非使高級神經中樞免除一切障礙,恢復其本能而已。但全部靜功修養歷程上所顯出的特殊現象,仍有難以理解之處。我們今日的任務,只求善於運用古人的成法,幫助近代醫家治療神經衰弱的病症,那些特殊現象,可以暫時置之不論,留待將來再作專門研究。


22.問:今日所謂靜功,在古代修養書上可有同樣的名稱?答:唐人書上名為坐忘,宋人書上名為止念,他們的理論有些和我所說的靜功相似,惟目的不同;我們以治病為目的,他們以修養為目的。但《古今圖書集成》中靜功部所輯錄諸家歌訣,複雜異常,不是純粹的靜功,學者切勿被他兩個字的名稱弄糊塗了。(《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靜功部,在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百九十三卷至三百零二卷。)


23.問:今日所謂氣功,在古代書上叫做什麼? 答:今日各處流傳的氣功,並非一個簡單的法門,是把古代所謂吐納、閉息、調息、存神、導引等等作用都包括在內:吐納者,就是由口中呵出肺部的濁氣,由鼻孔吸入外界的清氣;閉息者,就是由鼻孔吸入新鮮空氣之後,使它在肺中停留些時,不要立刻放它出來;調息者,就是呼吸要做到由粗而細、由剛而柔、由急而緩、由淺而深的境界,但要自然漸進,不可勉強;存神者,就是暫時抱精神集中在身上某一固定的地點,不想別的念頭;導引者,就是工夫做到下丹田有熱氣發動時,自己用意思引導這股熱氣通行身內各處,有病即可去病,無病亦可健身,但和武術家運氣之法不同,又和煉內丹的性質各別,學者須要認識清楚,勿混為一談;又如華陀五禽戲、八段景、十二段景、易筋經內外功及隋代醫家所撰《諸病源候論》上許多運動肢體的方法,已往都可以稱它為導引法。(武術家的運氣法、仙學家的內丹法、佛教中的觀想法,今日一概叫作氣功,因此就把氣功這個名詞弄得複雜極了。)


24.問:氣功既然包括這許多種類,對於療病上必各有所宜。今日離開氣功,專講靜功,豈非使作用偏向一邊,立法尚欠完備嗎? 答:這件事也經過幾番考慮,不是沒有理由。

(一)別種療病的方法,無論葯療、理療(即物理療法的簡稱),雖是千頭萬緒,但皆由醫師和護士們包辦,不需要病人自己費事;惟獨講到氣功,卻要病人自己去做,他人不能代勞。有些病人嫌麻煩,不願意做;有些病人雖然肯做,又難得做好。必須在各種方法中選擇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使病人容易接受,因此就舍難取易,專講靜功。

(二)即如太極拳一類的動作,有刊物圖畫的說明可以參考,有教師表演的姿式可以模仿,尚且未必人人都能夠煉好;何況氣功是身體內部之事,書本上不能畫出圖樣,指導員不能演出姿式,全靠病人自己善於領會其中的作用.所以有做得好的也有做不好的。今日為求穩妥無弊起見,因此專講靜功,不講氣功。

(三)各種病症,都需要靜功和氣功相輔而行,才可以收效果。即如胃潰瘍症,若廢除靜功,單靠氣功,很難保證有確實的效驗;假使不用氣功,專做靜功,潰瘍也能夠痊癒,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並且經驗不止一次。近來各處以氣功療病著名的。實際上總兼幾分靜功在內,於無形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一般療養員病癒之後,大家都認為是氣功的效果,不知靜功在暗地裡恢復健康之力甚大,氣功只有輔助作用,因此專講靜功。

(四)普通療養方法,其輕重緩急之間,皆由醫師掌握,病人一切聽醫師安排,對與不對,當然歸醫師負責;惟獨氣功這件事,是病人自己主動,醫師僅負指導之責。設若工夫做出偏差,影響療效,醫師說病人做法不對,病人又說醫師指導乖方,錯誤責任竟不知誰負。靜功比較氣功容易入門,即使難求速效,也不會弄出岔子;指導員把靜功做法對住院病人講說明白以後,即可讓他們自己去做,指導者每日視察病人兩次已足,無須時刻注意他們的動作。指導氣功和指導靜功,事實上顯然有難易之分、繁簡之異,因此專講靜功。

(五)現在所常見的慢性病,大概屬於衰弱一類的居多。有些衰弱病症,經過確實診斷,自可對症用藥,如消化機能衰弱,則用健胃藥;生殖機能衰弱,則用激性葯;造血器官機能衰弱,則用補血藥;新陳代謝機能衰弱,則用補氣葯,皆有顯著的效果。惟高級神經疲勞過度,並其他各種原因,而致逐漸衰弱者,中西醫皆無特效藥可用,只有使它在一個相當時期之內,完全休息,處於絕對的安靜狀態,才是本症唯一的療法,各種氣功都不合這個原則,因此專講靜功。

(六)人們日常生活條件所缺少的就是「靜」,晝夜二十四小時中,肢體雖有時休息,思想沒有片刻能夠安定,非但醒的時候腦筋運用不停,就是睡著了也要做夢,睡夢裡所感覺疲勞的程度,和醒時所感覺者無異,長年累月,精神消耗太多,神經衰弱病症遂由此而起。假使一般無病之人,每天於忙裡偷閒做兩次靜功,如能行持有恆,非但可以預防神經衰弱,並且能夠延長壽命。因此專講靜功。

(七)何種氣功宜施於何種病症,何種病症不宜用何種氣功,這些問題並非簡單,必須結合學理與經驗,始能做出決定,做指導員頗不容易;縱使指導沒有錯誤,而病人自己的工夫是否恰到好處、不過限度,亦復難言,所以氣功弄出偏差,可認為意料中事。靜功適用的範圍極其廣泛,無論什麼人、什麼病,都可以做,並無所謂相宜或不相宜,指導員自不至於犯錯誤;做靜功的本人只怕不及,不怕太過,出偏差之事很少有所聞,因此不講氣功,專講靜功。

(八)以上所說雖重在靜功,但不是將所有的氣功一概抹煞,若指導員深悉各種氣功利弊,再認清病人的體質和性格,臨時可選擇一種氣功教他去做,對於神經衰弱者所兼患的複雜病症,也容易增加療效。惟主要作用仍在靜功,氣功僅居輔助地位而已。


25.問:指導員應具備那幾種資格?答:已往老師傳授工夫,並不困難,只要把一套呆板的口訣教給學人,就算完事,將來做的對與不對,讓他們自己去摸索,教者既不負保證成功的責任,學者亦無刻期見效的要求,因為他們心中別存一種希望,本非以治病為目的,而且學者未必都是人人有病。今天住療養院的人,皆希望愈病,指導員實際上兼有醫師的任務,事情就不像已往傳授工夫那樣簡單。所以做指導員者應具備下列幾種資格:(一)要有醫學知識:(二)要有臨床經驗;(三)要性情溫和,不嫌病人的麻煩;(四)要虛心博訪,不執自己的成見;(五)要能預防做氣功的病人將來弄出偏差,及時予以矯正;(六)要能辨別做靜功的病人身中發生特殊的現象是好是壞,臨時教以應付。

內功(包括佛道兩家的靜功和一切氣功的總稱)各種法門,在往昔原是極少數人互相授受,從來沒有像今日各處療養院把它公開的作為普遍醫療之用,這算是新創立的事業。今日做內功指導員者,若不懂老一套方法,根本就無從說起;若只曉得老一套;沒有其它學識幫助,也不能滿足新事業的要求;如果具備以上所列幾種條件,再不斷的加以學習和研究,務期方法貫通、理解透徹、經驗豐富,運用靈活,才可以稱為有資格的指導員。


26.問:開始準備做靜功,應當注意那幾件事項?答:為求工夫在一定時間內速獲效果起見,療養院負責人和療養員本人皆應當注意後列的十件事項:

(一)環境的喧寂 凡做靜功首要選擇環境,最好是山林泉石之間,其次是郊外曠野之處,若市場里弄有聲音喧嘩吵鬧的地方,皆不相宜,人聲、車聲、機器聲、音樂聲、戲曲歌唱聲,小兒哭叫聲,要一概避免。這樣就是使耳根清凈,聽神經不受刺激。

(二)空氣的穢潔 四圍空氣要十分新鮮清潔,無灰塵、無煤、煙、無其它一切穢濁氣味,如汽油氣、廚房氣,油漆氣,蚊蟲香氣、消毒藥水氣,皆有妨礙。室內傢具越簡單越好。陳列品太多,也容易發出不好的氣味。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氣更於人有益。這樣就是使鼻根清凈,嗅神經不受刺激。

(三)光線的明暗 關於室內光線一事,古代修養家貴在陰陽調和,勿使偏勝,所以說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適。我們今日宗旨專在療病,要使神經絕對的安靜,不受絲毫刺激,只怕太明,不嫌太暗。因此室中油漆、粉刷、窗帘等,皆宜用淺藍色,或淡綠色,不宜用大紅色及純白色,電燈光亦不宜太亮。室中陳列品不要有礙眼的東西,窗外望過去不要有討厭的印象。這樣就是使眼根清凈,視神經不受刺激。

(四)口味的濃淡 飲食調味,不宜過於濃厚,甜、酸、咸、辣,皆要比平常所吃慣的口味稍為淡薄,白煮清蒸宜多,紅燒煎炸宜少,十分鮮味也不相宜。煙酒最好能夠戒絕。這樣就是使舌根清凈,味神經不受刺激。

(五)氣候的寒溫 氣候對於做靜功的人影響很大,氣候好,可以幫助工夫的進步;氣候不好,就要使工夫發生障礙。熱到穿單薄衣尚要出汗時,冷到穿厚棉衣尚不覺暖時,霉天潮濕氣重時,做工夫皆難見效驗。狂風暴雨震雷閃電時,工夫亦須停止勿做。正在做工夫時,若氣候熱,不宜開電扇;若氣候冷,不宜燒火爐(熱汽管子沒有關係)。有人說,裝了煙囪的火爐就無妨害;這句話不合於衛生學理。煙囪的好處,固然可以排除爐中燃料所發出的炭酸氣,同時,火爐的不好處,也能消耗室內空氣中所含的氧氣。普通無病之人,缺少氧氣,尚且有害健康,何況有病衰弱之身體。如果一定要生火爐,切不可把門窗關得嚴緊,必須讓外面空氣能夠進來才好。但有一層要注意,室內空氣雖要流通,又不宜讓冷風直接吹到病人身上,恐怕受感冒病。總計一年之中,沒有半年的好天氣,今日好,明日未必好,從事於靜功療養者,若遇著天氣相宜,就應該及時下功,不可放過。

(六)食物的營養 含蛋白質的各種食物,雖於身體有益,但也要能夠消化,否則,多吃反而有害。凡是患神經衰弱的人,消化力都不見佳,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宜勿過量。其它一切營養品,也要配合適宜,不衛生的零碎食物,皆要禁絕,勿縱口腹之慾,致誤恢復健康的大事。

(七)世緣的隔離 在正式住院用靜功療養期間,當然不能再擔任各種工作,但家庭老幼生活和自己經手事件,也要預先有個安排,免得臨時顧慮。住院以後,親屬朋友要少會晤,外面情況要少接觸,不宜多通電話、多看報紙、多寫信件,這樣,就能夠使情緒安定,就能夠使神經常處於靜的狀態,做工夫也容易入門,對於病體有利。

(八)思想的寄託 要費腦力的書,最好不看;帶有複雜算式及許多數目字的科學書,更不宜入目。若把看書作為消遣之用者,可隨意閱覽前人的遊記、筆記,或近人的旅行雜誌等類。正當做靜功時,思想就寄托在「心息相依」的工夫上(即聽呼吸法);出外散步時,思想就寄托在花草樹木,山水風景上;每次進餐時,思想就寄托在食物的色、香、味上(療養院供給病人的食物時,對於色香味三種條件,也應該研究);做柔軟體操時或練太極拳時,思想就貫注在肢體運動上。

(九)用功的時間 每日早晨天剛明時,做靜功最好,其餘時間也隨意可做。若用坐功,最少要坐三十分鐘,最多不宜超過一小時半。若用睡功,即不拘時間長短,能睡幾時就是幾時。夜間能一直睡到天明最好,若睡到半夜,翻來複去不欲再睡時,可起身坐在床上用功;若坐到有濃厚的睡意發生,身體不能支持,然後再卧下,如此沒有睡不著的。惟飽餐之後尚未消化時,不可就靜坐,亦不可就睡眠,宜使身體稍為活動。

(十)身體的姿式 靜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為原則,姿式不關重要;或盤腿坐,或垂腿坐,或仰卧,或側卧,兩眼或全閉或半閉(道書上叫作垂簾),兩手或交互相握,或左右分開,手掌或向上,或向下,皆可隨意安排。惟坐式:自腰以上,身體要正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使勁地硬挺著;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卧式:自腳至頭,要逐漸高起,不要如水平,但又不宜僅用高枕放於水平線的床上,這樣辦法,只能使頭高,而全身不能順著斜起之勢逐漸地向上增高。此法宜用硬性的床,將頭部下面的兩隻床腳墊高六七寸,足部下面的兩隻床腳不墊,令這張床一頭高、一頭低,就合用了。但遇腦貧血的病人,則不用此法。無論坐式或卧式,都需要身體全部盡量的放鬆,凡是束縛身體之物皆不宜用,皮鞋要脫去,褲帶要解除,勿使身上有一部分受壓迫。這樣才能夠達到完全安靜的境界。再者,蚊蟲、臭虱、跳蚤也要消滅乾淨,若有一兩個在擾亂,工夫就做不好。其它一切飲食起居事項,尚有未能詳言者,可按照普通醫院規則辦理。

27.問:靜功是在廣室中多人共做好,還是在小房中單人獨做好?答:這兩種辦法各有利弊,不能說那一種最好,集體做,在彼此互相觀摩之下,易收奮勉之功,也易起矜持之態;單獨做,在個人行動自由之下,易獲幽閑之感,也易生懈惰之情。佛家住叢林禪堂用功的,就是集體辦法;住深山茅棚用功的,就是單獨辦法。雖然他們宗教家別有企圖,不合我們療養的宗旨,但其中的辦法也可以作為參考。今日辦療養院者,最好是兩種設備皆有,或集體做,或單獨做,按實際情況所需要,隨時酌定。


靜坐的方法
1、靜坐前的準備
(1)、靜坐最好能另覓靜室,假使條件不許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門宜開,使空氣流通,但有風處不宜坐,門能關閉更好,以免別人的騷擾。
(2)、坐時或另備坐凳或就在床上,但總以平坦為宜,座位上需鋪被褥或墊子,務使軟厚,以便於久坐。
(3)、在入坐之前,應寬鬆衣帶,使筋肉不受拘束,氣機不致阻滯,但在秋冬等寒冷時,兩腿必須蓋好,以免膝蓋受風。

2、靜坐時的姿勢——調身
(1)、靜坐時的兩腿
(a)、靜坐時的兩腿必須盤起來。先將左脛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將右脛扳上來加到左股的上面,這種坐法普通叫做雙盤膝,也叫做雙跏趺;因為這樣的姿勢,可使兩膝蓋的外側,都緊靠著褥墊,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張,坐時自然端直,不至於左右前後的倚斜。不過這種坐法,假使初學和年齡較高的,覺得難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強,可改用下列第二種方法。
(b)、盤時可隨各人的習慣,或將左脛加到右股之上,或將右脛加到左股之上,這種坐法普通叫做單盤膝,也叫單跏趺,比較雙盤膝有些缺點,因為假使將左脛加於右股之上,那末左膝蓋外側必落空,不能緊靠著褥墊,身子易向右傾斜,假使將右脛加於左股之上,那末右膝蓋外側必落空,不能緊靠著褥墊,身子易向左傾斜、初學的人,不能雙盤,自以單盤膝為宜,但須注意姿勢端直,能使身體不傾斜,那末功效還是一樣的。
(c)、初學盤腿的時候,必將發生麻木或酸痛,必須忍耐。練習久後,自然漸進於自然。當麻木到不能忍受時,可將兩腿上下交換,假使再不能忍受,那末可暫時松下,等麻木消失後再放上去。假使能十分忍耐,聽其極端麻木,漸至失去感覺,此後它能反應,自然恢復原狀,經過這樣階段,幾次之後,盤坐時便不會再麻木了。

(2)、靜坐時的胸部、臀部和腹部
(a)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窩降下,所謂心窩降下,就是使橫膈膜松馳。胸內肺與胃之間有橫膈膜,恰在胸部兩脅間凹下的地方,叫做心窩。我們初學靜坐時,常覺胸膈閉塞不舒,這是說明心窩沒有下降,這時可用下面所說的調心一節、繫心臍間或臍下的辦法使橫膈膜松馳,心窩處輕浮而不著力,久後自能降下,而得調適。
(b)臀部宜向後稍稍凸出,使脊骨不曲。脊骨的形狀,本來三折如弓,在臀部處,略向外彎,所以坐時臀部宜向後稍稍凸出;但不必有意用力外凸,可依循自然的姿勢。
(c)腹的下部宜寬放鎮定,鎮定下腹的目的,是在使全身的重心安定。

(3)、靜坐時的兩手
(a)、兩手仰掌,以左掌安放在右掌上面,兩拇指頭相拄,安放在臍下跏跌之上。
(b)、假使單跏趺,是右脛加在左股上,那末應將右掌安放在左掌上。
(c)、兩手這樣安放,既自然,安適,且最能助長定力。

(4)、其他
(a)、頭頸正直,但須自然不可故意挺直。
(a)、兩耳宜如不聞。
(a)、眼宜輕閉。也有主張兩眼微開的,這叫做垂簾,大抵坐時易於昏睡的,宜用這個方法。
(d)、口宜噤閉,舌抵上顎,也是使筋骨團結的意思。
(e)、呼吸宜用鼻,不可用口。
(f)、坐時臀部也可墊高一二寸,以各人的舒適為度,並須使腎囊不受壓迫。
(g)、身宜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穩地端正而坐,因為身正則氣正,氣正則心也正。
(h)、坐畢將起,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否則以後坐時,可能會感到煩躁不安)。然後漸漸動身及舒放兩臂,並將兩手搓熱,撫摩面目,然後放足,用手按摩足部畢,緩緩起身。

3、靜坐時的呼吸——調息
(1)、呼吸方法的研究
呼吸與我們生活機能,關係很大,一般人只知飲食可以維持生命,不飲不食,勢必餓死,實不知呼吸比飲食更為重要。不過由於飲食非金錢不能獲得,所以覺得可貴,而呼吸是攝收大氣中的氧氣,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所以不覺得可貴。但要知我們斷食,雖七日尚不至於死,假使一旦閉塞口鼻,不使呼吸,不久便死,這樣也可見呼吸的重於飲食了。我們學習靜坐,調和氣息,是下手時一項重要的功夫,而要調和氣息,先將呼吸的方法來研究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呼吸肌肉有二個部份,一是肋骨間的肌肉,一是膈(即橫膈膜)的肌肉,呼吸運動也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在大腦下方的延髓中,有一部份神經細胞是管制呼吸的,叫做呼吸中樞,它跟呼吸肌肉發生聯繫。呼吸的機構,外面是鼻,裡面是肺,肺葉的位置,是在兩胸部內。呼吸時,肺部的張縮有天然的規律,我們平時的呼吸,大都不能使肺葉盡量張縮,只用肺的上部,而肺的下部幾乎完全不用,因此不能盡吐碳吸氧的功用,以致血液不潔,百病叢生,這都是呼吸不能合乎規律的緣故。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兩種: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為在呼吸時,一呼一吸,必須都能達到下腹部。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遍,肺底舒張,抑壓橫膈膜,使空氣下降,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氣時,腹部收縮,橫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濁氣,外散無餘。可見呼吸作用,雖與肺葉有密切關係,但它的伸縮,常須依靠下腹和橫膈膜的運動,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環流暢。我們不但在靜坐時,須用此法,實際上,不論行、住、坐、卧,應該隨時使用。關於自然呼吸法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時,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胸部緊窄,肺底濁氣可以擠出。
(b)、吸息時,從鼻中徐徐吸入新鮮空氣,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漸漸細長,達於下腹。
(d)、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反覆練習,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
(e)、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那末沒有呼息,也沒有吸息,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不過初學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這一方法,主張呼吸宜細長,宜達於腹部,以及使橫隔膜上下運動等,都與自然法,沒有兩樣。不過呼吸時腹部的張縮,完全相反。因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關於正呼吸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宜緩而長,臍下氣滿,腹部膨脹,胸部空松,橫膈膜馳緩。
(b)、吸息宜深而長,空氣滿胸,胸部膨脹這時臍下腹部收縮。
(c)、肺部氣滿下壓,腹部收縮上抵,這時橫隔膜上下受壓逼,運動更為靈敏。
(d)、在靜坐時,呼息及吸息,宜極靜細,以自己也不聞其聲合宜。
以上兩種呼吸方法,有主張吸息宜比呼息加長的,也有主張呼息宜比吸息加長的,但根據一般實驗,似以長短相等為宜。此外,無論自然呼吸和正呼吸,目的都在使橫隔膜運動。正呼吸是用人功使腹部的張縮逆乎自然,而加強橫膈膜的馳張和收縮,使更易運動。不過,由於這一方法參用人功,學時有宜有不宜,並不是人人可學,總不如自然呼吸的毫無流弊。

(2)、呼吸的練習
為了使呼吸能夠正常而熟練,自宜加以練習,且由於我們平時的呼吸,每次只能吸入約350立方厘米的空氣,這樣氣體的交換,並不是經常夠用的。如果能加強呼吸的深度,那末每次便能吸入1500至2000立方厘米的空氣,做到充分交換肺里的氣體。但靜坐時,必須逐步做到無思無慮,假使注意呼吸,心便不能寧靜,而且在靜坐時,決不宜行深呼吸,因此呼吸的練習,宜在靜坐的前後,無論自然呼吸和正呼吸,有共同之點如下;
(a)、盤膝端坐,與靜坐的姿勢相同。
(b)、先用短呼吸練習純熟,漸漸加長,最長時每一呼一吸約能占時一分鐘,但決不可勉強,
務使自然。
(c)、呼吸的氣息,宜緩而細,靜而長,徐徐注入到下腹。
(d)、呼吸時應用鼻而不可用口,因為鼻是專司呼吸的器管,內有毛,可以障蔽塵埃。口並非呼吸器,假使用以呼吸,等於侵奪鼻的功用,漸漸有使鼻孔阻塞的可能,而且塵埃入口,易生疾病,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口宜噤閉,不但在靜坐時應該這樣。
(e)、每日清晨可擇空氣新鮮的地方,練習五分鐘至十分鐘。
(f)、至於靜細的呼吸,每口不論什麼時候.隨時隨地,都可練習。

(3)、靜坐時的調息功夫
上面已經說過,調和氣息,是學習靜坐下手時的一項重要功夫。因為息不調和,心便不能安定。而所謂息,共可分為四種相狀:一、風相,凡氣出入有聲的叫做風相;二、喘相,出入雖然無聲,但結滯而不通利的叫做喘相;三、氣相,出入雖無聲,也不結滯,但不能靜細的叫做氣相,(這三種都是不調和相);四、息相,既無聲音,也不結滯,也不粗浮,雖在極靜的時候,也不覺鼻息出入,氣息若存若亡的,叫做息相,息相方是調和的相。
凡平時能練習靜細的呼吸,以及靜坐已有相當時間,心念安定的人,一入坐,不數分鐘,氣息便得調和,而自己也不覺得有呼吸一回事,這樣原不需要再著意去調,反使心不安定,因為心念安定不動,氣息便自然調和。但初學的人,每每不免有心煩意亂、息不調和的情況,耶末町根據下列兩.種方法來加以調和:
(a)、數息就是在坐定以後,默數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叫一息,或在入息時數一,出息不計數,再入息數二;或在出息時數一,入息不計數,再出息數二。這樣數至十,乃再從一數起,漸漸純熟以後,可數至一百為一個單位。假使沒有數到十或一百,而中途心起雜念,那末重新從第一數起,這樣循環安詳地徐徐而數,久久純熟,便可收心息相依、身體輕安的功效,並可消除初學靜坐最易發生的雜念紛飛和昏昏欲睡的兩種毛病。
(b)、隨息學習上面所述的數息法純熟後,息既虛凝,心念也漸入漸細,這時便可進一步放棄數息,而用隨息的方法,就是不再計數。但一心依隨息的出入,念茲在茲,心不散亂。這一方法純熟後,漸觀漸細,自覺此息彷彿從八萬四千毛孔中出入,好象雲蒸霧散,到這一地步,便能身心空靈,諸病消除。
隨息純熟以後,心念更覺凝靜,便可放棄隨息功夫。更進一步來做好下面的調心功夫。

4、靜坐時的思想——調心
靜坐的目的,不但在於促使身體的健康,而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求妄心的調伏,妄心調伏則智慧明朗,身體的健康,尚是餘事。
前面所說的數息,隨息時,雖是調息的方法,實際上,也正是調心的良好方法,因為專心數息時,心息相依,念頭便無法馳散,所以在佛法上,教多散亂的眾生,用數息觀來對治。這裡為了文字記述的方便,不得不將調身,調息,調心,分別來說明,在實踐時,原是同時進行無法分開的,不過我們的思想,紛紜雜亂,最難控制,數息、隨息等,尚是初步的調心方法,自有進一步由粗入細,加以調伏的必要。關於調心的方法如下:
(1)、繫心一處法我們的意識界,恰像舞台,各個念頭,恰像演員。忽來忽去,時時隱現在舞台中,沒有頃刻的停止。所以欲使妄念不起,極為困難,不過根據心理學的公例,當我們心意所注的一點愈明顯,那末其他的雜念,便愈隱伏。因此我們在靜坐中能注意於某一點,那末妄念便漸漸消除。繫心一處法就是放下一切雜念。而專心存想臍間或鼻端,這樣因心有所緣,漸漸純熟,便不至胡思亂想,正像將猿猴鎖於一處,它便無法跳騰一樣。
學靜坐最易發生二種現象:一、初坐時心中浮散,支持不定,二、靜坐稍久,妄念較少時,心中昏沉,容易磕睡,注意臍間的辦法,不但可以對治散亂浮動,而且根據生理上的定則,我們心念專註在什麼地方,血液也必集中在什麼地方,繫心臍間或臍下,能使血液下降,有治病健身的作用。至於治昏沉的辦法,最好注意鼻端,使心念向上,精神振作,而且有助於調息。一般說來,在晚上靜坐時,由於日間勞倦,容易有昏沉現象,若早晨靜坐,便不會發生。
(2)、返照內觀法上面所說的繫心方法,不過是集無數的妄念歸於一處,使不馳散,還是一種較淺的,對治浮沉的止心辦法。實際上,既有所著,仍不離攀緣妄想,不是究竟的安靜,因此,對治得效之後,必須捨棄,再進一步的由淺入深,用內觀的方法。這種內觀方法,也可叫內視術;就是我們平時的兩目,都注視外物,現在當靜坐時,可先放下身心一切萬緣,將兩目合閉,來向內細細返看自己的念頭。那時一定覺得妄念來來往往,生滅不停。對於這些妄念,我們既不要去攀緣它,也不要去遣除它,只要知道它本來空寂,耐心靜靜觀照,甲念起時一返照,甲念便空,乙念起時,再返照,乙念又空,這樣念念生起,念念返照,便得念念空凈,這實是正本清源的調心方法。
初學靜坐的人,往往有這樣一種感覺,「不學靜坐,妄念尚少,一學靜坐,妄念反多」,這是不正確的。要知道我們的念頭,忽生忽滅,本來很多,不過平時在動亂之中,不易察覺,一旦習靜之後,方能了了看清,比如室內雖有飛塵而不見,假使門窗透入陽光,方見塵埃紛紛飛舞,所以能察覺妄念多的正是自覺的第一步,我們只要一切摒棄勿想,用堅定不移的毅力,精勤地練習觀照功夫,到相當時間,妄念便能自然銷落而達到,心意寂然的境地。這種觀照功夫,假使在靜坐中練習純熟,漸漸能在平時日用之間,刻刻用心,凜然覺照,做到雖不靜坐,也能如靜坐時的心志靜定,自將得更大的受用!

5、調息念佛的坐法
我們平時的心念,頃刻千里,最難降伏,因此修心的人,每每苦於無從下手,以致流而忘返,痛苦浩然。而靜法中凈上宗的念佛法門,實是收攝萬念,最易下手,最為穩妥的一種方法。這一法門,以深信、切願來執持一句彌陀名號為綱要,不但下手簡易,隨時隨地提起就是,便於任何人的學習,而且即淺即深,能圓攝一切法門。若能至誠懇切,驀直念去,不管妄想紛飛,我只全身靠倒,一念提起則一念覺,念念提起則念念覺,久久純熟,自能使煩惱妄想,潛移默化。所以徹悟禪師說:「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假使我們能這樣念得一句彌陀熟,自然生時遠離熱惱,死後徑生安養,不離當念,得大法樂,真是我們生死凡夫,迷途的良導,苦海的明燈!所以大乘經典隨處讚揚,祖師大德苦心提倡。
念佛功夫本來要在一切時一切處,抖擻精神,念茲在茲,假使悠悠忽忽,實難得念佛的實益。為了使念力容易純熟,在坐中調息念佛,實是一個善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在坐時,心中跟隨自己鼻端的呼吸,來默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可在吸時念「阿彌」,呼時念「陀佛」;或呼時念「阿彌」,吸時念「陀佛」。念時的快慢,可隨呼吸的長短,總以不急不緩,聽其自然為宜。這樣在坐中萬緣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規律,佛號也就隨之而念念不斷,心息相依,經過持久練習,心相愈來愈靜,氣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號仍綿綿密密,不散亂,不昏沉,漸漸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禪三昧經」說:「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這樣的靜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現前,同時,因調息之故,又能使氣血流暢,體力輕健。此外,若用數息念佛的方法(即一呼一吸,念佛號一句,隨默數一,這樣連續數至十,再從一數起;或連續數至一百,再從頭數起)也是可以的,可隨各人的情況相宜而行。
凈土宗有十念法門,即連聲念佛,盡一口氣為一念,此是借氣束心的作用。唐飛錫法師在《念佛三昧寶王論》中,對隨息念佛,更有明確的說明。他說「世上之人,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槵為數珠矣,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有大恃怙,安懼於息不還屬後世者哉!余行住坐卧,常用此珠,縱令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之。」這正是調息念佛的寶貴提示。

6、應該注意的幾點事項
(1)、靜坐的時間靜坐功夫到極深處,本應在日常行、住、坐、卧間,都能寂然凝靜方可,但初學習時,不能不規定時間。靜坐的時間,不論早晨、白晝和晚上,都可以的;不過有工作的人當以早晨起床後和晚上就寢前各坐一次為宜。假使每日只能坐一次的人,那末以早晨靜坐最好。每次的時間,固然越長越好,但也不必有意求長,當根據自己的情況,循序漸進,假使能每次三十分鐘,逐漸延長到四十分鐘乃至一小時,每日繼續不斷,那末收效便已不小。總之,可以晨坐為主,晚坐為副。早起先在床上撫摩上下腹,根據前述練習呼吸的方法,來調整呼吸,其次通大小便,再盥漱,然後靜坐。但假使早晨不能大便,也可隨各人的習慣。
(2)、要調勻飲食我們既有這個身體,飲食的滋養是不可缺少的。飲食入胃,經消化之後,便變成糜粥狀,入到小腸再變成乳狀,經血管吸收後,變成血液滋養全身,可見飲食與生命關係的重大。但若食得過多,胃中不能盡量消化,反必將不消化的東西,排泄到體外,這樣便加重了胃.腸的工作,結果必將氣急身滿,坐時不得安定。假使食得過少,又將發生營養不足、身體衰弱的缺點,對靜坐也是不相宜的。所以飲食必須調勻,我們一般習慣,大概病在多食,所以在進食時,若覺得胃中微有飽感,即宜停止,古人主張「食慾常少」,是有道理的。此外食物不宜濃厚,若能素食最好。靜坐在早晨空腹時,最為相宜,食後約過一小時方可入坐。
(3)、要調和睡眠我們在日間勞力勞心之後,必須休息,來回復體力。睡眠是一種最長時的休息,睡眠以八小時為宜,過多容易使心神昏昧,對於靜坐極為不利。假使過少,那末體力不得回復,心神必將虛恍,也是不相宜的。所以睡眠要有定時,有節制,便可使神氣清明。一般說來,每晚九時至十時間宜入坐,十時以後入睡,六時以後再起坐如果能常常節慾獨宿,這對靜坐的幫助就更大,因為淫慾不但易使身體疲勞和最易造成心識的昏散悶塞,而且是生死苦患的根本,凡習定修慧的人必須注意禁戒。靜坐程度漸深的人,在半夜醒後,便可起坐,坐後能不再睡,固然最好,如果感到不足,再假寐一下,也是可以的。假使靜坐的功候加深,坐時加久,那末睡眠的時間,便可以漸漸減少,所以有終年以坐代睡的人,但這並不是可以勉強學步的,總以調和睡眠,使不過多過少,最為合理。
(4)、要持之以恆初學靜坐時,往往心中反覺苦悶,必須要下定決心,持之以恆,視同穿衣吃飯的不可缺少。無論如何困難,必須加以克服,不可畏難而退;無論如何忙碌,必須繼續行持,不可一曝十寒,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靜坐的大效。
(5)、要不求速效靜坐時不可求速效,一切要掌握「自然」兩字的原則。譬如靜坐本來可以消除疾病增進健康,但這種要求除病和健康的念頭,在靜坐時也宜摒棄勿念,一切聽其自然,不要急於求成;因為靜坐必須日積月累,才能達到身心變化的功效,正和食物的營養相同,一旦過分暴食,反致傷胃,而且心念有所執著,氣血也便不得流暢。所以必須如長途旅行,耐心緩步,終有到達的一日。
(6)、要一切勿理靜坐時要萬緣放下,一心學習,雖雜念紛飛,只不去理會它,也不去厭舍它,一昧做我的調息或調心功夫,雜念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自能逐步定靜。又在靜坐時,兩日合閉,尚可使不見外物,但外界的音響,刺激兩耳,心中便生妄念,最難處置,這時宜收視返聽,不問不聞,只管自己用功,要久久練習,養成「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概才好。
(7)、要痛改習氣學習靜坐的人,應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痛改自己的習氣。當貪慾、?_恚、愚痴、驕慢等煩惱發動時,要和它們奮鬥,逐步克服。只有這樣,才能使靜坐功夫,獲得不斷的進展。至於常常依止善知識,具足佛法的三歸五戒,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知正見,並進一步的做到離欲清凈,更是修正禪定、發實智慧的必要條件。
(8)、可能發生的現象靜坐日久,身上往往會生顫動和發熱的感覺,腦部也常常會有霹靂般的震動象現:心裡方面,有時也可能影現種種幻境。一些現象,因各人的體質和心境而有不同,都出於自然,不可強求,也不可遏抑,也有靜坐多年,身心方面已得利益,而不發生這些現象的,同時,這些現象的發生,並沒有什麼神秘可說,不過是由於靜極而定以後,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反應的緣故。學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一切境界,都如幻如化,了無實性,當不取不舍,一心寂定,切勿執著,否則將會誤入歧途,而障礙正定的修持。


靜坐的重點不在於坐,基本也不在於靜,重要的是能否集中所有心智,按佛所教,善(深)思維、妙觀察這個靜坐的身、心是怎麼一回事,每天深入一點,漸次深入,如圓覺經所說,觀察到身心皆妄,方是入門。與各種感應沒有什麼關係。


靜坐有兩個同時並進的過程:
一個是內觀:注意逐漸冒出的思緒;
另一個是放下:放下對冒出的思緒的掛礙。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維摩詰菩薩是這麼說的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舍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時我,世尊!聞說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詰所說經》


環境清幽、(無干擾、譬如手機彈窗,微信提示等)

硬墊、(硬床、地墊、蒲團均可、注意蒲團不要為了看起來有仙姿,買那種高、軟、圓、離地三尺、刺繡蓮花的。)

盤膝、(蓮花、半蓮花、不規則盤膝,以軀體柔韌舒適為主)

挺直脊椎(呈筆直狀,如一根天線)、肩膀松垂、

雙眼微閉、雙手可合握、可攤於膝上。深吸一口氣緩緩呼出、能感受到兩肋鼓出又癟下、

五分鐘後、鬆開眉心,眼瞼、思維立即靜止、感官移到身體感悟。(注意感受眼瞼及眉心的鬆弛狀態,當你腦中還有不太重要刺激性小的思維續流胡思亂想時,你的眉心及眼瞼會微微收縮。若腦海續流思考相對重要的(未來)時、會中度收緊眉心及眼瞼、當腦中思維續流完全將你帶到過去,各種回憶中、一般都是不好的、尷尬的、痛苦的、當時沒有處理好留下遺憾的。這時重度眉心緊促,眼瞼綳直、懊悔,沮喪,恨自己等、腎上腺素不得不分泌應激多巴胺來平衡、)

以上這三種情況很正常、有的人原生家庭幸福。痛苦之身(過去中不停累計的情緒包袱、及思維包袱)比較小、有的比較不幸、痛苦之身很大。冥想中不能徹底放鬆眼瞼及眉心,進入無思維、就會被思維續流拖入擔憂/憧憬的未來、或者痛苦的過去。


、所以冥想的精華就在時時感受眉心眼瞼的鬆弛程度,以及開啟觀察視角、感受被思維續流拖入以上幾種情況時眉心眼瞼的緊縮、最終達到徹底放鬆靜止思維。

下半身、注意放鬆小腹周圍、這樣基本就能進入全身放鬆的冥想狀態、

當全身放鬆後、開始感悟身體兩個循環、一個循環大概20分鐘、感悟方法為:從頭頂-腳趾、感受每一寸身體其中隱藏的能量(一種高頻震動感,但不是物理上的震動、)、在這個過程中,碰到平時沒有注意到,特別不舒服的地方,就重點感悟它、比如頸椎、


建議一次不超過30分鐘、熟練後。40分鐘正好(因為許多人盤膝會腿麻,盤的多了時間就延長了。)

別問我有什麼好處、

大概是半年後、你會感受到、你不止是湖的表面,還是湖的底部、


靜坐是一個很好的洗滌雜念、澄澈內心的方法。
在初試靜坐時,很多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坐不住、外界的各種聲響動靜吸引著注意力、心跳聲耳鳴聲、層出不窮的念頭等等。這些問題將會在練習靜坐初期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而你要做的就是完完全全不要去管這些東西,哪怕是撐也要撐下來,每天堅持一段時間,滿滿的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無視各種干擾,可以雜念少生甚至一念不生了。在這段時間內一定要堅持下來,只要堅持了下來就能看到回報。實際上一念不生就是修鍊所要求的最基本的狀態。


要論靜坐,誰比烏龜能坐?
高僧禪定可以開悟證果,烏龜能嗎?
烏龜的靜坐和高僧的禪定顯然是不一樣的。
身體一動不動的情況下,有動靜的是心,心靜下來,就是定,就是讓心專註於某個狀態,從而產生作用。
心可以被專註於各種狀態,因此有了各種靜坐,儘管從外邊看都一樣是個人在坐著,內在差別可是大了。
有人把心安住於空性,這是佛教禪宗的禪定,這樣可以除障,消業,生慧。
有人把心安住於欲界天,初禪天,等等,就是佛教修定的基礎,四禪八定。
還有很多外道定,比如有人一坐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自以為很高明,其實可能入了昏沉定,和畜生道相應了。
有人把心安住於氣的運行,這起到健身作用,不過別把氣走岔了。
有人專註於靈魂出竅,不過小心哪天回不來了,鐵拐李比較幸運,這種情況下還找了個臭皮囊臨時用用。
還有人自學靜坐,不小心和鬼魔相應了,出現一些鬼通,但自己不知道,以為無師自通,以為自己成了大師,從此廣招門徒,行走江湖,造業無數,命終墮落。
所以如果要學靜坐,得有個師父,而且這個師傅應該是名門大派的,千萬別跟著那種自學成才有神通的人學靜坐。如果沒有師父,還是小心點。


《因是子靜坐法》


就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


可以在家靜坐。靜心,停住思維,放空。
專業點的訓練,建議去內觀中心,免費的。需要網路報名。
千萬千萬表去霎哈嘉,邪教邪教邪教。身邊有朋友,全家都是忠粉,稱霎哈嘉創始人為母親,現實中卻各種不盡撫養孩子的義務,現已被當地法院判決解除父子關係的。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推薦閱讀:

善舉可以抵消惡行嗎?
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為什麼季羨林說禪宗走到了佛教的對立面?
佛教到底是什麼?

TAG:生活 | | 佛教 | 禪宗 | 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