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為什麼將統治中心移到江戶?

信長將本據放在安土 利用琵琶湖水運和商路之便控制全領。豐臣本據大阪亦是著名的商業都市。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靠近京畿,天下之中,商旅通暢。德川氏不需要這些嘛


前段時間在別處已經回答了與此差不多的問題,但並沒有展開說。後因朋友的指引查閱了一些資料,現在此再詳說一下:
從江戶時代的史觀來說,將家康入國前的江戶描述成一個小鄉村,因家康卓越的眼光和行動力,再加上後來將軍們的不斷營造,逐漸發展成甚至在世界上也有名大城市,當然這也會讓人覺得是為了突出家康的先見之明而已。但在江戶幕府所謂的正史《德川實記》中,家康曾想選擇小田原城為居城,但秀吉認為小田原乃樞要之地,遣一家臣鎮守即可,建議家康應該選擇所謂的「形勝之地」,即江戶。之所以沒有選擇天下堅城小田原及幕府起源地鎌倉而選擇江戶,學界又分成了幾種不同看法。關於優待說,秀吉認為小田原及鎌倉周邊沒有良港,而江戶雖然當時尚未形成規模,但可以建造良港,為水運和海運之要衝,將來很有發展潛力;關於謀略說,由於小田原的堅固,秀吉也怕家康像北條氏那樣據城圖謀不軌,因此建議家康以當時相對荒僻的江戶作為本據;第三種就是敬而遠之說,因家康有在小牧長久手時與秀吉對陣和敵對的前科,但作為當時實力最強的大名,秀吉為了天下大計又無法一口將其吃掉,因此首先迫家康上洛臣從,後又將其轉封至關東,以直臣堵住東海道一線,雖然給予家康高位,但對其行動進行暗中封鎖。以上述幾種說法為基,後來的學者又提出了新的認知,比如江戶史著名研究者北島正元指出,在進行了家臣分配後,為了更好地控制武藏、相模、伊豆等地,從地理位置上,江戶似乎比小田原更加有利。後來江戶都市史研究學者鈴木理生還是從江戶的水運著眼,江戶在北條氏時代從物流流通及海運、水運方面並未受到北條氏的足夠重視,但對於東海道環伊勢灣沿岸出身的家康來說,充分認識到江戶與東海道一線保持密切聯繫的重要性(筆者不懂戰國在翻的一篇關於武田水軍的文章里,提到了環伊勢海的水運對於駿遠三一帶的巨大影響力,而江戶和駿府又同是家康居城之地,因此家康對於海運的重要性有著高度認識),所以現在的說法基本都從江戶所擁有的強大水運能力來切入。近幾年來,關東戰國史研究的第一人黑田基樹指出,從天正十一年起(1583),北條氏就已經開始關注江戶一帶,以周邊的武藏岩付、下總關宿和佐倉為江戶周邊的支城,拱衛著關東水上交通大動脈。可見在北條氏的最末期也已經開始認識到江戶周邊的重要性及其潛力。
除了從以上經濟方面著眼,學者川田貞夫又從政治上著眼,家康被轉封東國,與豐臣氏的東國支配構想有一定關係。從後來秀吉委家康以東國,委毛利輝元和小早川隆景以西國編可窺一斑。而且家康入主東國,對於局勢尚未完全穩定的關東和奧羽諸勢力,也是個相當的震懾(家康取代上杉景勝為豐臣政權在東國的取次)。
此外,江戶還是從京都沿東海道、經南關東、北關東至奧羽的主幹道的主要據點,如奧羽有變,大軍可沿著這一主幹道北上。
綜上所述,家康選擇江戶要說完全排除豐臣秀吉的構想恐怕並不可能,但從豐臣政權對東國支配的願景及江戶自身的立地條件來看,江戶由家康進行統治,確實是個合適之地。


謝邀。

家康將幕府的根據地放在江戶,其實沒有太多經濟上的考量。最主要的還是政治上的因素。

在小田原征伐後,家康就被轉封到關東(所謂的關八州),在江戶築城。在秀吉死後,經過關原之戰家康取得政權,但大阪城裡秀吉的兒子老婆還在裡面。這時家康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在豐臣家內部他其實只是個家老,但事實上掌握了天下大權。為了和豐臣家內部的地位區隔,他向朝廷要了征夷大將軍來做,開幕府進行統治。當然,為了要和「豐臣家家老」這個地位訣別,幕府的地點絕對不能離大阪太近,放在自己的大本營江戶是最好選擇。

和豐臣家的糾葛,是家康和信長、秀吉相比不能自由選擇根據地的最大原因。

在滅掉豐臣家之前的十幾年,由於幕府要求各大名來江戶居住,江戶突然湧進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資金(蓋房子、買食物、消費)以及大名的隨從,讓江戶城開始爆發性的成長,奠定了今日東京的基礎。
(就這點而言,我不贊同「江戶初期德川幕府的政治中心在駿府」的說法。雖然家康常駐駿府遙控政治大方向,但幕府官僚、各國大名還是集中在江戶的)

在軍事上來說,江戶的優點在於可以利用箱根山脈的天險防備來自西方(大阪方向)的威脅。從家康築名古屋城,分封自己的兒子到紀州、尾張,自己住駿府就可以知道,在家康的心理,對德川家最大的威脅還是大阪方向的。(不過在幕末的戊辰戦爭,天險和御三家都沒發生作用就是了……)


謝邀~

雖然存在一些質疑的觀點,但根據《德川實紀》中的《東照宮御實紀》記錄,「關東轉封」是秀吉壓制家康勢力的陰謀(節選)。

吉田に池田。濵松に堀尾。岡崎に田中。掛川に山內。駿府に中村を置。是等は皆秀吉服心の者共を要地にすえ置て。關八州の咽喉を押へて。少しも身を動し手を出 さしめじと謀りしのみならず。又關東は年久しく北條に歸服せし地なれば。新に主をかへば必一揆蜂起すべし。其敗に乘じてはからひざまあるべしとの秀吉が胸中。

關東原本是北條家的領地,1590年小田原攻陷之後秀吉就匆匆決定了對家康的轉封(在當時轉封領地以削弱大名實力是一種慣用的政治手段,也有說轉封家康的領地是為了制衡東國大名),同年8月家康移居江戶——當時的江戶歷經戰亂,破舊荒蕪(因此有說法是移城是秀吉的強迫,意圖讓家康修城再度削弱其實力),但江戶作為支城,相較於領地內的其他城市(小田原,鎌倉等)一方面沒有過多的舊氏殘部,另一方面也確實擁有一些地理優勢與歷史因素(風水,港口,要塞,道灌築城的基礎等),再加上家康本人對源賴朝的極度崇拜(實際上家康當時的處境與源賴朝類似)——所以儘管遭到了家臣的反對(一說),他最終還是把江戶當做了居城。

江戶成為德川家居城之後,實際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是德川家的政治(統治)中心,1605年德川家康讓位德川秀忠後成為大御所,借「天下普請」修繕江戶之故,隱居駿府,理政伏見,開創長達十餘年(至1616年)的「大御所政治」(也就是駿府政權),讓駿府成為了實際上的政治中心(目前二元幕政研究領域的學者中也有人提出:幕府初期江戶的支配權僅在關東以內,而駿府的支配權則可以拓展到全國)——所以事實上江戶成為名副其實的幕府政治中心是在1616年家康死後,秀忠取得實權之後的事情。

關於幕府初期的「二元政治」局面(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深究~),下面的圖可以作為參考:

---------------------------------(好像跑題了)總結起來,我認為江戶最終成為德川家的統治中心,在當時情況下考慮有以下幾種原因:

  • 受到秀吉強許可權制,轉封關東後,家康當時可選的城市不多,江戶是備選城市中大環境較好較有發展潛力的一個(太田道灌也曾經把江戶作為關東的要塞)。
  • 家康在1590年還是一個250萬石的有力大名,且轉封根基未穩,他未必料到了之後發生的戰爭自己會取得完全勝利,因此服從秀吉(佯裝築城,減弱實力)是一種較為符合時勢的做法。
  • 源賴朝作為武家政權的開創者,受到家康的極度崇拜,在當時二人情境類似的情況下,家康根據關東,效仿鎌倉(鎌倉同處關東並且臨海)自建都市,也不難理解。
  • 到1603年,江戶成為德川家居城已經有10多年,城市建設已經小有成效。並且此時其他地方尚有舊部殘餘,遷都更是會導致民心不穩——實際上明治初期,天皇遷都東京也因考慮到民心與穩定,幾經返折,甚至還提出過遷都名古屋的妥協措施。另外,考慮到早期江戶城建設多為防禦工事,1606年左右才開始大規模擴建——推測家康早期對江戶的規劃應為:能作為本城的軍事要塞,而後期則為:名副其實的武家政治中心。

至於德川家之後的發展得益於江戶的種種(比如軍事,戰略等),其他幾位知友已經說得很好了,就不贅述了。

參考諸多,必有疏漏,敬請指正。
以上。


關東轉封的時候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需要注意,當初選擇江戶作為轉封之後的大本營大體上的理由兩位高票答主都已經說了,但是還有一個隱藏的原因恐怕沒有人注意到,那就是對秀吉政權的顧慮。北條家族在關東的經營基本上是以伊豆和相模為基本盤蔓延到武藏和關東其他地區的,這基本上遵循了歷史上的鎌倉幕府的傳統。但是對德川氏來說,由於這兩國過於靠近過去的舊領東海道三國,難免會讓秀吉產生一旦起事而可發動三國進攻京畿的感覺,也會讓受封東海道三國的豐臣系領主們感到恐懼而瘋狂鎮壓當地的德川舊人而穩固統治,而且從秀吉時代德川氏版圖來說,江戶城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正好處於中心,不會過於靠近任何一個邊界,可以有效的防止任何周邊勢力的突襲,又靠近海邊方便當時關東獨大的德川氏水軍支援,實在是上上之選。
而德川開府之後繼續留在江戶城也是很自然的選擇:以足利為前車之鑒遠離京都,免受公家的文化腐蝕。關東被德川整治多年,根基穩固,德川以農立國和京都商人圈不熟。近畿靠近西國,諸侯強大且多難以控制,遠點安全。一旦西國起事,幕府可借口遙遠讓當地大名就地解決消耗其實力。如果無法控制,至少有關東為基,進可反攻,退可自保。北條被滅後關東土地可大量調整,賜予旗本親信武士拱衛江戶。而且豐臣時代以來德川已經習慣了江戶貿然再建新城在和平時期既無必要也很麻煩。
安土建城,意在和京都保持距離,扼南近江要道指揮四面多線戰事,以織田性格,只算是行在。所以最後是本能寺之變而非安土之變。


猴子本來就是挑了個荒野。料定烏龜建設必定花費巨大,沒有軍費和小猴子打,誰知道烏龜火藥武器抵消了這個問題,東京才發達成為幕府中心


猴子很大的一步棋就是在攻下小田原城後,就用北條家的土地來交換烏龜駿河遠江三河等等的封地。這也是烏龜在伐北條家之後一躍成為坐擁石高人口排行榜第二的原因。但讓烏龜受命在江戶設都,疲於解決民眾戰後的不滿情緒,與根深蒂固的三河儘快脫離干係且滾到江戶白手起家才是猴子大人的真正算計


人算不如天算,開始秀吉的布局無懈可擊,讓家康離開經營多年的領地,花了一個關八州好看卻吃不到的餅(雖然潛力巨大,但當時關東確實殘破不堪),再用佐竹,里見,上衫等大名牽制,領內人心還不穩,然後打算找個機會(辦事不利或者欲加之罪)再做了他或者減封(參考佐佐成政),平心而論這個計劃還是非常縝密的。
問題在於,幼子夭折,秀吉一下子失了心性,要入侵朝鮮(失去兒子的秀吉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思維敏捷的太閣了,行事近乎瘋狂),勞民傷財,引得大名們出人出錢怨聲載道。而家康新到領地,秀吉考慮到民心不穩,也怕關東內亂引發日本內亂,打亂朝鮮戰爭的布置,只好不讓家康出兵。
還是一個兒子的出生改變了這一切,他就是秀賴,因為兒子的出生,秀吉立刻退兵,而當時作為奉行的石田三成在朝鮮戰場上因為軍功評定幾乎把所有將領全都得罪光了,這也為日後關原之戰埋下伏筆。
之後的事就是無奈太閣天數已盡,雖然想看著幼子成人,卻早早死了,留下家康這麼一個巨大的隱患,晚期的秀吉出於對幼子的喜愛,已經近乎失去理智,去秀次的處理,對五大老的再三叮囑又可憐又可笑。無奈天意弄人,讓德川撿了便宜。


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考慮到歷史的行程。我絕對不知道,我作為一個三河小諸侯怎麼把我選到江戶去了


第一,慶長大轉封之後,關八州變成德川大本營,家康在此經營已久,有著牢固的統治基礎。
第二,從歷史原因來看,關西近畿政權多不長久,如平氏、豐臣氏,兩代滅絕。室町幕府雖說維繫較久,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動蕩之中,將軍權勢名存實亡。
第三,關東歷來是武家龍興之地,兩代幕府皆由關東興起。
第四,關八州平原為主,切水道豐富,在農業社會利於發展。


近畿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便於文化傳播而非戰爭,關東烏龜大本營,當然找個有龜殼的地方了


關東一直是武家大本營,歷來武家政權非直接控制此地不可;德川在豐臣時代移封關東八州後,已把它經營為自家的大本營。


關東轉封,秀吉特意把家康的居城定在了江戶這個小漁村。
我記得山岡庄八的《德川家康》是這麼寫的。


老家被人搶了,被封到了民風彪悍的地方,本以為會被搞死,結果卻活出了花樣


在本能寺之變後,德川家康與取代織田信長的豐臣秀吉數次對峙後,雙方以政治婚姻後合談後,豐臣秀吉繼續遠征九州,而家康經營其領國;家康免除鐡匠等徭役、開設驛站、土地測量等基礎建設措施。

1590年,豐臣秀吉強迫德川家康將其領地移往江戶(今東京),反而使德川家康藉機從地方性諸侯轉型成全國性的諸候,並在豐臣秀吉遠征朝鮮時,拒絕出兵。
以上摘自維基百科 - 德川家康


推薦閱讀:

《夏日大作戰》里奶奶的鳥形家紋在日本歷史上是哪一家?
日本學園祭是一種怎樣的活動?
在日本為什麼可以看到很多電線杆,而中國卻不太常見?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新垣結衣演技差?
為什麼有很多中國人恨日本人?

TAG:日本 | 德川家康 | 歷史人物 | 日本歷史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