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看了其他答主,有些實在是太複雜了。

跟大家分享Happify上的一個視頻,叫《冥想101》,我們漢化了一下,簡單粗暴教大家如何進行冥想入門。

原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oxYKtEWEc


6月更新:

1) @陳長青 鎖屏自動停止播放的問題,你試試改這個設置,我剛試過,鎖屏照常播放哈:

2)Calm的收費項目好貴怎麼辦?

解答:只用免費部分啊。我現在就是。哈哈哈哈哈。

3)全英文怎麼辦

這個只能涼拌了。語音都蠻標準蠻慢的,熟悉一下英文也沒什麼不好啊。

----------------------------更新分割線-----------------------------------------------------------------

這個問題好像我提的!哈哈

先簡單總結一下答案:

如果你只是想開始冥想,試試看冥想對生活有多大幫助,不需要看大部頭理論著作,也不需要讀佛經、了解禪宗,更不需要參加動輒上千元的工作坊。

和我一樣,你只需要:

1. 在家裡設計一個安靜獨立的角落

2. 下載一個免費App:Calm

這個app唯一的問題是目前還沒有中文版(好像?)。

3. 每天起床後或睡覺前,去你的角落坐下,打開Calm,跟Calm的冥想session做5~10分鐘,就可以。

----------------------我是詳細解釋的分割線--------------------------------------------------

  • 普通人需要嘗試冥想嗎?

作為一個接受過嚴格邏輯訓練,不相信任何有組織宗教的死理性派,我對特別玄學或者禪宗的解釋冥想的理論並不太感冒。

但是,前段時間確實切身體會到了如 @Sabrina Lee 所說,信息過載給大腦和情緒帶來的負擔。個人在生命的河流面前,不由自主地被裹挾。很容易陷入一種「「越忙越忙,越焦慮越焦慮,焦慮到起身運動的動力都沒有」的惡性循環。

當時剛好在翻譯廚子與大廚:伊隆·馬斯克的獨家配方 - 董老師在矽谷 - 知乎專欄,讓我受啟發最大的觀點是:馬斯克認為,人腦(在某種程度上)和電腦類似,而提升我們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不斷地升級我們自己的操作系統。

如果人腦像電腦,那麼,當大腦連續運轉時間太久、輸入信息過多的時候,過濾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開始降低,情緒越來越焦慮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需要給大腦清理垃圾,關機重啟呢?

嘗試冥想2個月後,我的體會是:冥想就是給我們大腦關機重啟,以保證高效運轉的方式。

冥想不是矽谷企業家、500強高管,和出世高僧的專利。

普通人完全可以通過冥想改善生活質量。

  • 普通人怎樣開始冥想?

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花大量時間讀系統的學術著作,變成「冥想」專家,也沒有預算和時間去參加動輒上萬的冥想工作坊,更沒有精力和興趣去拜訪「高僧大師」...

換句話說,我不想把「方式」,變成「目的」,就像不想因為健身把自己變成健身教練一樣。

我只想儘快上手冥想,改善自己的狀態。

以下是我嘗試後目前在執行的方式,非常適合希望用較低的學習成本、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嘗試冥想的人:

  • 在家裡打造一個獨立角落:

獨立角落可以是一個房間,也可以只是一個飄窗:

拉上窗帘,這裡就是你的天地,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讀書、思考人生、放鬆...

    • 下載一個免費App

強烈安利這個叫Calm的免費App。唯一的缺點是沒有漢化版。

我最喜歡的是右下角的「Scenes「,可以選擇多種背景聲音,戴上耳機,在鬧市區也可以想像自己處於幽深海底或是夏日草原:

我個人最喜歡用的是"Mountain Lake", 「Summer Meadow」, "Under the Surface" 和「Open Ocean」這3個(嗯我很喜歡水流聲...話說游泳的時候在水裡也感覺很平靜)

這個App對完全不懂冥想的人(比如我)最友好的是有設計好的2分鐘到30分鐘不等的冥想語音,嘗試聽一下2分鐘或者5分鐘就可以,時間和學習成本都很低。

最近更新的版本增加了「Daily Calm」這個功能,每天更新一段不同主題、10分鐘左右的冥想語音。我每天在用的就是這個。

    • 每天起床或睡覺前,花5~10分鐘,在這個角落冥想。

找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起床後、午飯後或者睡覺前,在這個角落,找個舒適的姿勢坐下,也不用刻意糾結蓮花座還是什麼座的,調整身體舒服的姿態就可以,然後打開Calm,選個你喜歡的背景音,聽5分鐘。

  • 每天冥想是不是就能像喬布斯一樣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

冥想不能解決你人生中的問題。。。(咳咳)

我切身感受到的效果是:

    • 思路更清晰
    • 情緒更穩定
    • 直覺更敏銳
    • 睡眠質量更高

周末和朋友總結,規律鍛煉、飲食清淡健康、定期冥想,可以幫你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態,面對人生種種問題。

以每天10分鐘以及不到500塊錢的花費,有這樣的效果,冥想是非常值得嘗試的。

首發於公眾號fitnessforu。

謝謝閱讀(感激臉)喜歡請點贊(感激臉x2)。

利益相關:無。只是個人經驗分享。


冥想是進入一種「無我」的狀態,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實踐理論。就拿我曾經在印度參加過的「Vipasanna」十天的禪修經歷來說吧。
十天的課程裡面,完全的禁語,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聯繫,男女隔離,我參加的時候就我一個亞洲面孔,其他都是印度人和老外,地點在一個很安靜漂亮的上山的寺廟裡面,有野生的猴子和孔雀跑來跑去。報到的時候就被沒收了手機,電腦,相機,錢包,書本,甚至於筆記本,筆之類的可以用來記錄的東西,只需保留日常洗漱用的東西。寺廟會安排每個人的一個房間,吃的很素,基本上就是各種咖喱蔬菜大雜燴,晚上只提供簡單的稀飯,其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打坐冥想。
每天早上起床的時間是4:30,會有專門的寺廟經理拿著小鬧鐘到處敲,如果懶著不去,會被人親子上門敲門,冥想的地方在地下,要經過一條不長的通道,空間很大,有陽光通過窗戶照進來,男女分區,每個人可以領一個普通的蒲團,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可以坐在椅子上冥想(其實坐姿完全是形式,只不過盤腿打坐的姿勢更有助於你專註於呼吸),在前面教授的老師是一男一女,每天的練習之後,你就會被叫到上面向他們提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就在他們面前打坐5分鐘。實際授課的是葛印卡老師(Goenka),現場會放他老人家的錄音,全英文教學,然後根據他在錄音裡面教授的呼吸方法來練習。
葛印卡老師的聲音很和藹,溫柔,有著穿透人心靈的直接力量,但印度英語真的很難完全聽懂啊,但基本方法還是掌握了的。
前幾天的課,他只是讓專註於呼吸,完全放入感情的去感受呼吸,情緒的波動會帶來呼吸的平緩或者急促,緊張,焦慮,不安,失落,甚至是憤怒,這些都是過程中正常會出現的,不用刻意去控制呼吸在同一個頻率上面,只是自然的去感受,不去作反應,在固定的行為模式下,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察覺這些七情六慾,放在日常生活,它們指導你去做出回應,而那時那刻,你更明白即便一個人什麼也不做,它們也會調皮的蹦出來,這幾天,我認為是「領悟期」。
後面的幾天,葛印卡老師會教授一套更高級的呼吸方法,建立在前幾天的修行基礎上,他會讓你更細緻的去觀察身體的變化,同樣對於情緒不做反應,到時注意力集中的點變化了,他會讓你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的去細微的體會每一寸皮膚的變化,每一點能量的流動,你能清楚的感覺到能量在流動,你全部的注意力在哪,你就能感受到那寸皮膚細胞的變化,或者是輕微的,或者是劇烈的,並且在你跟著你的注意力轉移,這種感覺是很奇妙的,也是我不曾有過的體驗,但是過程會很難,因為你不時的會被憑空跳出來的情緒或者畫面所帶走,但你要很努力的拉回來,從剛開始的無意識到後面的下意識,這需要意志力,在後面幾天的練習中,我看見了死去的爺爺,聽見他和我說話,看見了或許是我潛意識層面的一些似曾相識的畫面,並且最讓我感動的是,我突如其來的感受到了極樂世界,毫不誇張,我放佛是被人生猛的灌入了巨大的幸福感,然後我就一直傻樂了幾分鐘,臉上停不住的在笑,而我,完全不知道這快樂從哪來,到哪去,就是純粹的快樂,雖然只有幾分鐘,但至今難忘。
之後的幾天,這樣的感覺再沒有出現,而我也可以驕傲的完全坐著不動一個小時,只是靜靜的冥想,十天在剛去的時候,我覺得很長,甚至一度懷疑我做不到,一定會半途而廢,但是到了第十天要走的時候,回到這個現實的世界,我又不舍起來,那樣完全「自私自利」的,和自己對話的時間,帶給我的變化,不能付諸語言,但我已然變得強大。

說句題外話,每天晚上都會安排去一個小教室去聽葛印卡老師的專題電視講座,當時有對歐洲的情侶,雖然不能說話,但是每當男孩用腳趾生掰出一個聲響,女孩就會對應的發出兩個聲響,然後三個,四個,並且望著對方微笑,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但是這是我見過的最浪漫的事情。


直接上圖。初級美工水平,請原諒: P

http://weixin.qq.com/r/uUz07N-ETIIzrZuP9xm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冥想
1、只是一种放松技巧
2、要進入恍惚、如夢幻之境的狀態(Trance)
3、是深奧難懂的神秘修鍊
4、目的是要變成具神通的超人
5、是危險的
6、是聖賢的事,常人是做不到的
7、是逃避現實
8、是一種令人像酒醉般興奮、情緒高漲、飄飄欲仙的蠻好方法
9、是自私的行徑
10、你要一邊坐著,一邊思維崇高的想法
11、只須幾個星期,我的一切問題就會消失

以上全部為錯誤觀點!!!

止觀、打坐、冥想、禪修、內觀、靜修、meditation, mindful, sati,不管叫什麽,都是旨在提高專注以便清楚的認識自己。這裡有一段我的錄音,希望可以幫助題主用半小時體驗禪修。喜馬拉雅,重新發明電台

如果得益,不妨學習一下指出以上錯誤觀念的德寶法師,佛教禪修直解 (繁) (Translated from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教理修持 : 佛門淘寶 : 佛門網 看書當然好,聖嚴法師教禪修有很多書,從入門到深入。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肯定是我自己最受用的。

但是,無論如何,共修團體的力量非常大,有機會的話,一定參加共修團裡,特別是有名師指導的。衷心祝願各位冥想開心!

20160731我的值乎

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29722827841761280?qrcode=1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你坐在公園的椅子上,面前有一條狗走過,你看見了狗,但是不去追狗。

這裡「狗」用來比喻你腦子裡的念頭。放狗過去,不追狗,就冥想時的做法。

初學冥想的朋友,最開始越少條條框框越好,也不要去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狀態或者境界。興之所致時,坐下來體驗體驗就好。冥想是一個「反努力」的過程。

不經意間,你可能會突然體驗到冥想的甜頭,你就這樣「上癮」了,於是再不讓你冥想都不可能了。對冥想「上癮」並沒有任何負作用。

如果你試了卻不得其門而入,可以先從聽「引導式冥想」的錄音開始。我們的大腦已經太習慣於聚焦和高速運轉了,一旦讓它不再聚焦和靜下來,它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候聽一個有經驗的冥想者的聲音引導,給你的大腦一個可以依託的憑藉,可能會幫你比較快地找到感覺,習慣了之後就不用錄音了。我9月12號開始帶領在線的引導式冥想,有興趣的可以加我的微信公號:wuyuefm,獲得詳細信息。

我有八年左右的冥想經驗,修行過不少派別的冥想方法,萬變不離其宗,以下說下最基本的做法:

1、找一個比較安靜的房間,把門關上。如果沒有,告訴你身邊的人XX分鐘內不要跟你說話。

2、坐下來,盤腿,或坐椅子上都行。重要的是坐舒服咯。背不好的,可以有椅背支撐。瘦人可以加靠墊支撐。

3、感知當下正在發生的,比如呼吸,身體某部分的感覺(舒服或不舒服的都是感覺),皮膚的溫度,聽正在發生的聲音,覺察腦子裡升起的念頭。假如你第一次擁有這具身體,對正在發生的各種感覺都很好奇吧?以一個好奇的態度來感知,就是這樣。

4、感知到了就放手,讓它過去。翻譯成語言是這樣:「我的後背是這樣的感覺,啊,好的」,「我腦子裡正起來這樣的一個念頭,啊,好的」,「念頭起來時我大腦的這個部分有(稍稍繃緊的)感覺,啊,好的」,「我的腳接觸地面是這樣的感覺,啊,好的」,當然你在冥想時不用特意在腦子裡說這樣的話,注意到了就可以了。要點是不盯在一個點上,不去追念頭,不去評判或者壓抑感覺。

就是這樣了!

至於「入定」啊、「身體融入環境」、「身體變大「、身體消失」、」無我「、「狂喜」、「接通宇宙智慧」、「靈感博發」、「突然明了人生大方向」等等體驗,某種身體不適漸漸好起來的經驗,都是冥想的副產品。注意是「副產品」,不是「目標」。

冥想時要放掉目標,扔掉概念,放棄努力。接納正在發生的一切!

有興趣試試「引導式冥想」的,來我的微信公號找我。什麼都不用準備,什麼也都不用學,因為冥想是純體驗。我用聲音帶著你來體驗一回:)


感覺有些答案確實不在點子上,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対初學者而言甚好,望採用~
專心呼吸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訓練大腦,還能增強意志力。它能減輕你的壓力,指導大腦處理內在的干擾(比如衝動、擔憂、慾望)和外在的誘惑(比如聲音、畫面、氣味)。新研究表明,定期的思維訓練能幫人戒煙、減肥、戒毒、保持清醒。無論你「要做」和「不要」的是什麼,這種5分鐘冥想都有助於你增強意志力。
讓我們開始吧。
1.原地不動,安靜坐好。 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在地上,或盤腿坐在墊子上。背挺直,雙手放在膝蓋上。冥想時一定不能煩躁,這是自控力的基本保證。如果你想撓癢的話,可以調整一下胳膊的位置,腿交叉或伸直,看自己是否有衝動但能剋制。簡單的靜坐對於意志力的冥想訓練至關重要。你將學會,不再屈服於大腦和身體產生的衝動。
2.注意你的呼吸。 閉上眼睛。要是怕睡著,你可以盯著某處看,比如盯著一面白牆,但請不要盯著你的手機視頻?。注意你的呼吸。吸氣時在腦海中默念「吸」,呼氣時在腦海中默念「呼」。當你發現自己有點走神的時候,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這種反覆的注意力訓練,能讓前額皮質開啟高速模式,讓大腦中處理壓力和衝動的區域更加穩定。
3.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麼走神的。 幾分鐘後,你就可以不再默念「呼」、「吸」了。試著專註於呼吸本身。你會注意到空氣從鼻子和嘴巴進入和呼出的感覺,感覺到吸氣時胸腹部的擴張和呼氣時胸腹部的收縮。不再默念「呼」、「吸」後,你可能更容易走神。像之前一樣,當你發現自己在想別的事情時,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你覺得很難重新集中注意力,就在心裡多默念幾遍「呼」和「吸」。這部分的訓練能鍛煉你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
剛開始的時候,你每天鍛煉5分鐘就行。習慣成自然之後,請試著每天做10~15分鐘。如果你覺得有負擔,那就減少到5分鐘。每天做比較短的訓練,也比把比較長的訓練拖到明天好。這樣,你每天都會有一段固定的時間冥想,比如早晨洗澡之前。如果你做不到,可以對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

————————分割線——————————
最近發現一款app,叫潮汐
很適合冥想的時候使用,幽美的聲音,給人以空靈的感覺。
強烈推薦配合使用。
好用記得回來點贊~讓更多的人看到冥想的樂趣。
————————又是分割線———————
為避免引起侵權,在此說明,上文的冥想技巧源自於《自控力》一書,也推薦諸位看一看。


以前我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每天需要閱讀大量的行業信息,大到各種報告,小到一條 changelog。那時候的我,Mac 開著好多個窗口,chrome 總是不少於 20 個 tabs。在這些軟體、網頁中切來切去,加上各種社交網路、通訊工具無處不在的通知,我總是很容易在做事情的時候被打斷,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再被另一個消息干擾,三四個小時之後才反應過來原來最早要做的事情還沒搞定。參加完一個月幾乎與世隔絕的瑜伽培訓之後(每天有一個小時的冥想課程),再回到工作時,我發現,一旦我在做事情時被打斷,大概半分鐘內我一定會回過神來,繼續做完最初的事情,然後繼續到下一個任務。


可惜這種狀態最近又丟失了,我用著同樣的 GTD 工具,做著同樣的項目,卻總是有些力不從心。也不能 100% 肯定地說,這就是冥想與不冥想的差別,但我會願意繼續嘗試。最近看到許多關於冥想的 app、硬體設備的出現,科技圈似乎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冥想。我整理了一些關於冥想的內容,分享給想要嘗試的盆友們~

冥想不是什麼都不想

經常會有人說,「冥想就是什麼都不想吧」。這大概是冥想最常見的誤區。而其真正的含義與之完全相反,冥想的時候,我們是有覺知的在「想」。


冥想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大腦中不斷冒出的想法。記得年少無知的高中時代,買過一本郭敬明的「隨筆」,裡面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上帝給人類最大的懲罰,就是讓人類學會了思考」。當時的我正經歷一場自認為刻骨銘心的戀愛,一邊看一邊跟閨蜜哭著說,為什麼我不能停止思考…


越長大,我們越發現大腦好像無法停止下來,總是莫名其妙的冒出各種奇怪的念頭,在內心自言自語說著一些神經質的話,心情不好的時候,這越發讓自己精疲力竭。冥想的目的,就是把我們從永無止境的念頭中拯救出來。


我們大腦里「念頭」,或者說「內心的自言自語」,會讓我們停留在相對膚淺的經驗層次。我們對大腦里這些思緒如此的全神貫注,以至於我們不會真的去關注我們的內心、身體或者外面的世界。冥想時,我們試著減少這些「念頭」,讓心平靜下來,不再執著於自己的小宇宙,不再一遍一遍的強化那些無用的情緒,不再沉浸到自己的「推測」想法里。而是去感受身體和心靈真實的狀態,比如呼吸隨著身體的起伏,比如有時大腦中會浮現一些生動的、象徵性的畫面,我們可以很認真的觀想它們,而不是思考它們出現的意義。允許思緒飄過,而不被它們帶走。


所以說,冥想幫我們減少大腦里的碎碎念,但並不是讓頭腦空白。相反,冥想培養我們的關注力,或者說充滿覺知的內心。

冥想沒有好壞之分

是的,並沒有一些像瑜伽體式的標準來評判冥想的好壞。每一次冥想,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內外,不論是睡著還是躺著,不論是 5 分鐘還是 3 小時,每一次冥想都是有意義的,每一次它都有幫助我們提高「有覺知的生活在當下」的技能點


很有可能,會有某一次冥想讓你覺得特別恐懼或愉悅。我感受過好像身體在瘋狂的向下墜,心跳突然加快,我不得不像掙脫噩夢一般馬上睜開眼睛;也感受過彷彿身處一片廣闊的平底,所有的周圍的事物、聲音都彷彿離我越來越遠。每一個初學冥想的人,都犯過一個共同的錯誤——去刻意尋找自己覺得「狀態很好」的冥想體驗。拋開「冥想不分好壞」不說,如果抱著一個目的去冥想,已經破壞了冥想的意義。像上一段中提到的,冥想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在當下,而不是朝著某個目標去努力,更不是因為達不到這個目標而開始陷入自責、煩躁不安甚至厭惡的情緒里。


好消息是,在冥想里,每一次當你意識到你的思緒在遊離,並將它帶回到身體或呼吸(當下)上時,這已經是一個進步了。就好像,工作時被打斷,能有意識地回到最初的任務中。久而久之,你就不會再被大腦無盡的思緒所左右和打擾,畢竟,我們才是大腦的主人。

冥想適合每一個人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不適合冥想, 我總是在想事情,腦子停不下來」。這就好像在說「我不適合去健身房,因為我太胖了」。


大家都能理解健身的目的——我們想把現在的身體變得更強壯或更纖細,這是一個過程。冥想也是如此。剛開始冥想時,總是非常容易分心,被周圍的聲音、溫度、身體的感覺所打擾以至焦慮,但這就是開始冥想時非常正常的狀況。如同你不可能一天瘦 20 斤一樣,也給自己的大腦一些時間,讓它慢慢安靜下來。

我非常喜歡上面這兩幅漫畫。關於 geek 的各種「梗」,總是能戳到我的笑點,大概也是工作在互聯網圈的原因。生活在一個信息爆棚、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互聯網圈子的人都有一些特點,比如我們接收的信息非常碎片化,我們支配的時間也是如此。剛註冊這個公眾號時,我翻譯了一篇文章「Medium 長文」為什麼我們不再閱讀了?,被各大公眾號轉載,裡面提到科技對我們的一些影響:

[......]


各方面來說這(信息過載)都不是一件好事:它讓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變得沒效率。就是說,要麼我們完成的工作變少,要麼做其它事情的時間變少,或者兩者都變少。


在你想要聚精會神做一件事情、卻有一封未讀郵件在收件箱里的時候,你的有效 IQ 會減少 10 分。——Daniel J Levitin《有條不紊的思路》

但事實比這更糟糕,因為持續地在各種事情之間轉移注意力,也是非常消耗精力的。

有一段日子,我把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在各種項目、郵件、twitter 或亂七八糟的事情中切換,它不僅是我效率最低、也是最累的日子。我曾經以為,疲憊是導致我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但看起來結果卻恰恰相反。

將注意力從一份工作轉移到另一份會消耗更多的精力。專註,則會消耗更少的精力。也就是說,那些能通過管理時間讓自己更專註的人,會完成更多的工作,但不會更疲勞,也不會在完成工作後影響神經系統。——Daniel J Levitin《有條不紊的思路》

如開頭寫到,我在經歷過看似繁忙、實質是無法聚精會神的狀態之後,冥想幫助我更有效率的投入工作。所以我總是提議身邊的互聯網朋友嘗試冥想。大多數時候,他們會翻一個白眼,因為冥想聽起來是一件神神叨叨、毫無「科技感」的事情。現在越來越的科技公司開始做冥想相關的服務,身邊朋友的接受度明顯變高。一方面我很開心冥想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也害怕通過科技接觸到冥想的人,會一定程度的再被科技「綁架」。但不論如何,還是推薦大家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著,閉上眼睛,從五分鐘開始試著冥想, 畢竟:

haha~

haha~

haha~

原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4EhEXETEERlurQA-9x3y (二維碼自動識別)


感恩!

對佛教徒來說,禪修大的分:佛陀教的四禪,及原來在佛之前印度就有的四禪八定。在佛教將在佛之前印度就有的四禪八定稱做外道禪,心外求法,跟智慧沒關悉。

若只想學定,任何專註,都可能幫忙達到定,禪悅法喜,身心舒暢,由於有定力,會幫忙日常生活中不那麼衝動,而"好像"解脫了,但若只是定,再如何強大的定力,都是相對的,不究竟,不若智慧的沒相對性,所以您不會看到智慧去強調大小、高低等等。

佛陀教的四禪,由一開始練習,就開始練習覺觀五蘊,覺觀五蘊熟練後,開始練習覺觀四聖諦(苦集滅道),當覺觀四聖諦熟練後,經驗的累積,就可能開智慧,見緣起,而知道如何開始修行。

禪修,這篇可參考(第二帖):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83
"
禪修就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念頭流動著(心),我們有正常的覺受(受),所有的六根也正常運作(身及六根),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觀察我們所能觀察得到的所緣。
若覺得環境太吵雜,無法安住在所緣上,可暫時將所緣念住在最吵雜的根觸上,如:聲音太大,將所緣念住在耳觸;很強的香味,將所緣念住在鼻觸,等等,等到自己平靜下來再回到原來的所緣。
身體會抖動、繞動等,若不影響自己念住的所緣,知道就好,讓他去,莫管他。若跟身體健康有關,請看醫師檢查。若不能念住所緣,可將所緣暫時念住在這些動作上,等到自己平靜下來再回到原來的所緣。
幻覺,影像,聲音,等等,也是同樣的道理,讓他去,莫管他。當所有外在影響我們時,我們不是將所緣放在此現象上,而是將所緣放在觀察與這現象相關的五蘊上,如身觸、耳觸、受、想或思等,所有的所緣都是五蘊六入處。
當自己在妄想到或遇到可怕的現象或念頭時,就將所緣放在當時的受,想或思上,原本被可怕的念頭帶著跑,改變為觀察可怕念頭的變化,這一切都在訓練與教育我們。
當自己產生憂悲腦苦時,就將所緣放在當時的受,想或思上,原本被憂悲腦苦的念頭帶著跑,改變為觀察憂悲腦苦念頭的變化,這一切也都在訓練與教育我們。
有人在禪修看到自己的缺點而不舒服,有人懼怕傳說的在禪修會有魔入侵,等等,都是不知五蘊無常非我非我所,而執著於五受蘊不自知。
"

禪修的次第,上面那篇的第五帖可參考,按次第實修,是最老實、最重要的。

有興趣的師兄,可看這篇回答,及這篇所說的連結:
求教一個關於入靜的技術問題?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在一般人群中,冥想對大腦有著深遠的效果。它可以鎮靜情緒,提高認知功能, 也可以幫助治療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冥想的本質是訓練一個人盡量覺醒, 盡量心無雜念。和大腦訓練不同,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結果冥想對思維、情緒和大腦有著深遠的積極效果。長期冥想者的大腦杏仁核會縮小,而這一區域與焦慮和恐懼有關。他們還有著增大的前額葉皮層,這一區域負責我們最高級的認知加工和智力。通過冥想,前額葉皮層的活動也會變得更加高效,完成一件指定的任務就只需要較少的腦活動。此外, 長期冥想還可以提高一系列腦功能,包括注意、工作記憶和空間加工任務的表現。冥想還可以改變知覺。有經驗的冥想者可以察覺微小的刺激,也不容易出現某些視錯覺。冥想甚至可以減少睡眠需求。由於可以降低壓力,冥想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用來緩解慢性疼痛、抑鬱、焦慮、精神分裂以及其他的精神癥狀。

一個人並不需要花幾年的時間來接受密集的冥想訓練才能從中獲益。有研究發現,只需要短短的4節冥想課,就可以明顯提高工作記憶容量。另有研究表明,5節冥想課可以提高在與解決衝突相關的注意任務中的表現。而3到6個月的冥想訓練,可以明顯提高專註能力。

一個最簡單易行的冥想方法是呼吸冥想。日本東邦大學的研究人員讓一群健康的參與者嘗試腹式呼吸,把空氣深深地吸到腹腔里,再吐出來。就這樣,這些參與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20分鐘後,他們的消極情緒變得比較少,血液中提升情緒的血清素也上升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的大腦前額葉氧合血紅蛋白變多了,這個區域和注意力、和高級認知功能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平時只要嘗試時不時地練習簡單的呼吸冥想,就可以逐漸改善我們的注意能力。

呼吸冥想的方法很簡單。首先找個舒適的姿勢坐著,自然地呼吸。把你的注意力都關注在呼吸上,關注呼吸的每一個細節,在鼻腔的感覺,在胸腔的感覺,然後在腹腔的感覺。如果你感覺到自己開始胡思亂想了,嘗試把你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呼吸上。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是,不要批判自己的胡思亂想,而是任由這些念頭來來去去,意識到注意力分散了,轉移回來就好。在練習的一開始,可能很難一直集中注意力,會經常走神,過幾分鐘就開始胡思亂想。但是每天反覆練習,逐漸你就可以做到每次堅持呼吸冥想20分鐘不走神,並且達到剛才說的情緒、注意力提升的效果。

想看更多文章,還可以在公眾號:「酷炫腦」 搜索關鍵詞:

記憶,抑鬱,強迫症,上癮,睡眠,衰老,意識,專註力,發育,冥想,精神病,迷幻藥,智商,情商

冥想課程:https://live.tinfinite.com/live-detail.html?liveshowId=59240f642069dd0b40db5040


就是靜坐法

下手很簡單,提高很複雜。不過,一般人的水平,終生達不到「複雜」的高度。

當靜坐時,毋須守竅,毋須運氣,毋須止念,毋須迴光返照,毋須存想丹田,毋須舌搭天橋,手扣合同,毋須眼觀鼻,鼻觀心,毋須其他一切花樣。只要身體端正,不動不搖,象一尊泥塑木雕的菩薩樣子,即為合法。兩腿或盤或垂,眼睛或開或閉,那些都可以隨便。至於兩手,或安放在中間,或分置於左右,更不成問題。惟周身衣服不宜束縛太緊,褲帶要解松,坐墊要柔軟而厚富於彈性,勿使身體有絲毫不舒適之處。蚊蟲、臭蟲、跳蚤等類,皆要驅除乾淨。坐長久了,能把自己身體忘記最好。
若嫌雜念太多,用數息法亦可。其實雜念與靜坐是兩件事,雜念並不妨礙靜坐。只要身體靜坐不動,雜念聽其自然亦無妨
(最好是身、口、意三不動,但意不動甚難,先求身、口不動,再漸漸調伏意識可也)。

推薦比較穩健的方法。
陳攖寧先生的《靜功總說》:

1.問:靜功和氣功是一是二? 答:靜功著重在一個「靜」字,不必要在氣上做什麼工夫;氣功著重在一個「氣」字,那些功夫都是動的,不是靜的。世間各處所傳授的氣功,有深呼吸法、逆呼吸法、數呼吸法、調息法、閉息法、運氣法、前升後降法、後升前降法、左右輪轉法、中宮直透法等等,法門雖多,總不外乎氣的動作;靜功完全是靜,在氣上只是順其自然,並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支配氣的動作,若有意使它動作,就失了「靜」字的真義。


2.問:靜功比較氣功,利弊如何? 答:氣功做得對的,能夠把各種病症治好;做得不對,非但舊病不愈,反而增加新病。靜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夠治好醫藥所不能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體上也多少得點益處,退一步說,縱然沒有效驗,決不會又做出新的病來。可知氣功是有利有弊,靜功是有利無弊。


3.問:何種人可以做氣功? 答:凡是心思細巧,善於靈活運用,自己覺得有少許不對,就立刻停止不做,或者變換一個方式以應付之,像這種人可以傲氣功;若是心思粗笨,只曉得一味的蠻幹,做到身中發生特別的現象時,又不會應付,一定要做出毛病。


4.問:何種人可以做靜功? 答:無論男性女性、年齡老少、心思靈活或不靈活。都可以做。只有性情浮躁,好動不好靜的人,不喜歡做這種工夫;假使他願意做的話,也能夠做出相當的效驗來,但比較那些性情安定的人,得效要慢一些。


5.問:何種病症宜於用氣功治療? 答:今就中醫的學理而論,凡是肺氣虛弱,經常患傷風咳嗽者;胃氣虛弱,食慾欠缺,消化不良者;三焦濕阻,痰飲停蓄,變生諸症者;中氣虛弱,腸不攝水,大便常患溏泄者;腎氣虛弱,小便數量過多,時清時濁者;肝氣虛弱,筋力懈惰,萎靡不振者;還有西醫學理上所謂新陳代謝機能發生障礙者,這些病症,可以用藥物治療,也可以用氣功治療。


6.問:何種病症宜於用靜功療養? 答:凡一切本元虧損之病,如頭暈、腦脹、眼花、耳鳴、心跳、膽怯、失眠、惡夢、煩燥、驚悸、易怒、易悲、多憂、多慮、情緒紛亂、遇事善忘、上重下輕、肌肉瘦削、少食不夠營養、多食不能消化、工作不耐疲勞、生活不感興趣,這些癥狀,服藥難見功效,檢驗身體,又不知病在何處,唯一的方法,只有靠病人自己用靜功療養,可望痊癒。如果能配合太極拳或柔軟體操,靜功和動功相輔而行,則見效更快。


7.問:普通靜坐法和氣功是分不開的,現在把靜功和氣功分為兩件事,根據什麼理由?答:靜功是靜的一方面事,氣功是動的一方面事,二者性質不同。普通靜坐法,不合靜功的原則。你看他們身體外表雖然坐在那裡不動,但是他們的思想還在身中運用,沒有休息,雖名為靜坐法,實際上仍屬於動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靜功。


8.問:如何才算得真靜? 答:第一步,身體不動;第二步,念頭不動;第三步.把自己身體忘記,。不知道有「我」。


9.問:做到這樣境界,有什麼好處? 答:人們身體上原有天然抗病的力量,但因身體衰弱或遇到其它障礙,致使抗病的力量發揮不出。靜功即是幫助他消除障礙、恢復自己本能,把原有的力量發揮出來,病就可望逐漸向愈。


10.問:這三步工夫如何做法? 答:起首做工夫時候,不論是坐是卧,總要周身放鬆,不使它有局部的緊張,不讓它有絲毫的拘束,自己感覺非常的適意,做得恰到好處時,時間雖然經過長久,心中並不厭煩,身上也沒有痠疼、麻木各種難以忍受的情況,這樣就是肉體已經得到安靜了,但思想上的纏縛尚未解除;再進一步,做到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憶,眼前事情不牽掛,未來事情不預計,腦筋完全休息,這樣就是精神得到安靜了,但心中尚知道有一個「我相」存在;更進一步,就入於渾渾沌沌的境界,似乎睡著了一樣,什麼也不知道,並且不做夢,此時當然不知有我。假使睡著了還要做夢,夢境中仍然有一個「我」在那裡活動,喜、怒、悲、恐、飲食、男女,見景生情,醒時有把握,夢中無把握,這樣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


11.問:正當靜坐時候,身體忽然不由自主的動起來了,各人表現的姿式又不相同,即使同是某一個人,而動的姿式亦常有變換,都不是由自己的意思所主動,這是很奇怪的現象,究竟是何理由? 答:這是人身本有的生命力所發揮的另一種作用,若把這件事認為奇怪,那麼,人身上奇怪事情就多了。請看肺部的呼吸、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食物的消化、內腺的分泌、細胞新陳的代謝、鬚髮指甲的生長、精子卵珠的結合、母腹胎兒的形成,哪一件事能由自己意思做主?人們對於身體內部難以理解的狀態並不覺得奇怪,為什麼對於身體外部不由自主的動作,大家都認為是奇怪呢?


12.問:身內各部的活動,從有生以來就不由自己做主,人人如此,所以不覺得奇怪,但身體外部的動作,一向是受自己意識所支配,今日忽然不聽命令,自由動作,恐怕長久下去,弄得不可收拾,終日的手舞足蹈,搖頭擺尾,那像個什麼樣子!不知可有方法能夠控制否? 答:只要你工夫做得合法,肺部呼吸順其自然,身體運動聽其自然,等於做柔軟體操一樣,那就沒有妨害,動的時間過長,自然會停止。你若不耐煩,要它半途停止,也可以辦得到,工夫不做,精神不集中,再加少許抑制的意思,身體就不動了。但靜坐法總以不動為原則,其動是例外,不可誤認為凡是學靜坐法的人,身體必定要動的。


13.問:自從第一次動機開始,將來是否每坐必動,永久如此? 答: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四肢百節氣脈通暢以後,那時靜坐,身體即可安穩不動。但是,外面雖然安穩,腹內臍下之氣將來或不免要衝動,應當預先知道,免得自己臨時發生恐慌、不善於應付,以致誤事。


14.問:用靜坐法到了身體外部自然發動,對於療養有什麼關係? 答:人身上病症,有些是明顯的,有些是隱藏的。明顯的病症,自己和醫生都能夠知道;隱藏的病症,就不容易覺察,甚至用種種方法檢驗也看不出。工夫做到相當的程度,身中氣機發動,遇著病的障礙,不能順利通過,就要和它鬥爭。因此四肢百節不由自主的運動起來;經過幾次運動之後,一部分障礙已被打通,若其它部分尚有障礙時,身體動作,自然又變換一種姿式;等到各處所有障礙逐漸排斥乾淨,此後雖仍舊用靜功,身體也不會再動了。


15.問:身體外部表現的姿式若很柔和,聽其自然發動、自然停止,那也無妨。倘或表現過於強硬,竟至拳打腳踢、橫衝直撞,一時又不肯停止,如何是好? 答:這件事和病人體質有關。凡是宜於用靜功療養的體質,大概都屬於衰弱的類型,決不會有這樣強硬的動作。假使是健壯身體,偶然患病,自有對症的醫藥,不在靜功療養範圍之內,也可不必擔憂。萬一遇著病人體質本不適宜,而下手工夫又有錯誤,因此發生這個現象,當由指導員隨機應變,設法停止他的動作,再酌量病人體質,選擇別種合適的法門教他去做,就能免除妄動的流弊。


16.問:凡做靜功的,是否人人都要經過「身體自動」這一階段? 答:並非人人如此。身體動的是少數,不動的是多數。


17.問:大眾同做一樣的工夫,為什麼有動有不動? 答:因為各人體質不同的緣故。比如用同樣的藥品,治同樣的病症,彼此所得效果,卻不盡相同,也是這個緣故。


18.問:專就靜功原理而論,身體是動好,還是不動好? 答:在古代許多專門修鍊的書籍上,只講靜坐時身體內部震動,未曾提到身體外部不由自主的運動。當時一般學靜功者,自始至終,都以身體安穩不動為原則,假使中間有動手動腳的現象,其師必定說他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理應糾正。但據我數十年來耳聞目見,靜功做到身體運動不由自主者,頗有其人,結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難一概而論。依我的看法,今日學靜功,目的本在治病,病癒就是好,病不愈就是不好;動得身體舒暢就是好,動得身體難受就是不好,不能單看動與不動作為好與不好的標準。


19.問:靜功做到腹內臍下有氣衝動,是否在外部自然運動這一個階段經過以後,腹內才會發生衝動的現象? 答:不能一定。(一)有少數做工夫的人,在外部自然運動將要結束的時期,腹內即開始有氣發動;(二)又有些人,外部自動時期雖已經過,而內部並無影響,中間再經過一段完全安靜時期,才慢慢的覺得腹內有氣發動;(三)更有些人,始終未曾經過外部自動這一階段,工夫到了相當的程度,他們腹內也會有熱氣衝動,力量甚大;(四)尚有多數人,長年累月的工夫做下去,身體內外並未發現什麼特異的狀態,但是他們的衰弱身體,自己不知不覺的在無形中已恢復健康。所以做靜功的人們,外部內部動與不動、先動、後動、早動、遲動、這些變化,實際上沒有一定的規律。


20.問:靜功到了相當的程度.身體外部不動,而內部有氣衝動,臨時如何應付? 答:此時身體仍要照舊靜坐不動,讓那股氣自動,只許用輕微的意思照顧它,切不可過分的用意思去幫助它或引導它,也不可強迫的壓制它,漸漸的,緩緩的,等侯那股動氣自然蒸發、自然收斂、自然停止、回復平常狀態,再靜坐三十分鐘,然後下座。動氣在半路上未到完全停止的時候,不可由自己意思作主將靜坐工夫罷休,更不可受驚駭、被煩擾、起妄念、動惱怒,否則難免要出亂子。


21.問:靜功的療效,是否能用近代醫學上理論加以解釋?答:靜功這一法門,在我國秦漢以前早有此說,它的來源是道家,不是醫家,而且歷代醫家並不用靜功療病;隋代名醫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雖專用各種導引法以治百病,然導引法只能算動功,不能算靜功,所以在中醫書上找不出理論根據。若在西醫書上去探索,更為困難。惟自巴甫洛夫(蘇聯的生理學家,生於1849年,歿於1936年)學說出世以後,關於靜功療病的理由,大部分都能夠解釋,扼要言之,無非使高級神經中樞免除一切障礙,恢復其本能而已。但全部靜功修養歷程上所顯出的特殊現象,仍有難以理解之處。我們今日的任務,只求善於運用古人的成法,幫助近代醫家治療神經衰弱的病症,那些特殊現象,可以暫時置之不論,留待將來再作專門研究。


22.問:今日所謂靜功,在古代修養書上可有同樣的名稱?答:唐人書上名為坐忘,宋人書上名為止念,他們的理論有些和我所說的靜功相似,惟目的不同;我們以治病為目的,他們以修養為目的。但《古今圖書集成》中靜功部所輯錄諸家歌訣,複雜異常,不是純粹的靜功,學者切勿被他兩個字的名稱弄糊塗了。(《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靜功部,在博物彙編神異典第二百九十三卷至三百零二卷。)


23.問:今日所謂氣功,在古代書上叫做什麼? 答:今日各處流傳的氣功,並非一個簡單的法門,是把古代所謂吐納、閉息、調息、存神、導引等等作用都包括在內:吐納者,就是由口中呵出肺部的濁氣,由鼻孔吸入外界的清氣;閉息者,就是由鼻孔吸入新鮮空氣之後,使它在肺中停留些時,不要立刻放它出來;調息者,就是呼吸要做到由粗而細、由剛而柔、由急而緩、由淺而深的境界,但要自然漸進,不可勉強;存神者,就是暫時抱精神集中在身上某一固定的地點,不想別的念頭;導引者,就是工夫做到下丹田有熱氣發動時,自己用意思引導這股熱氣通行身內各處,有病即可去病,無病亦可健身,但和武術家運氣之法不同,又和煉內丹的性質各別,學者須要認識清楚,勿混為一談;又如華陀五禽戲、八段景、十二段景、易筋經內外功及隋代醫家所撰《諸病源候論》上許多運動肢體的方法,已往都可以稱它為導引法。(武術家的運氣法、仙學家的內丹法、佛教中的觀想法,今日一概叫作氣功,因此就把氣功這個名詞弄得複雜極了。)


24.問:氣功既然包括這許多種類,對於療病上必各有所宜。今日離開氣功,專講靜功,豈非使作用偏向一邊,立法尚欠完備嗎? 答:這件事也經過幾番考慮,不是沒有理由。

(一)別種療病的方法,無論葯療、理療(即物理療法的簡稱),雖是千頭萬緒,但皆由醫師和護士們包辦,不需要病人自己費事;惟獨講到氣功,卻要病人自己去做,他人不能代勞。有些病人嫌麻煩,不願意做;有些病人雖然肯做,又難得做好。必須在各種方法中選擇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使病人容易接受,因此就舍難取易,專講靜功。

(二)即如太極拳一類的動作,有刊物圖畫的說明可以參考,有教師表演的姿式可以模仿,尚且未必人人都能夠煉好;何況氣功是身體內部之事,書本上不能畫出圖樣,指導員不能演出姿式,全靠病人自己善於領會其中的作用.所以有做得好的也有做不好的。今日為求穩妥無弊起見,因此專講靜功,不講氣功。

(三)各種病症,都需要靜功和氣功相輔而行,才可以收效果。即如胃潰瘍症,若廢除靜功,單靠氣功,很難保證有確實的效驗;假使不用氣功,專做靜功,潰瘍也能夠痊癒,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並且經驗不止一次。近來各處以氣功療病著名的。實際上總兼幾分靜功在內,於無形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一般療養員病癒之後,大家都認為是氣功的效果,不知靜功在暗地裡恢復健康之力甚大,氣功只有輔助作用,因此專講靜功。

(四)普通療養方法,其輕重緩急之間,皆由醫師掌握,病人一切聽醫師安排,對與不對,當然歸醫師負責;惟獨氣功這件事,是病人自己主動,醫師僅負指導之責。設若工夫做出偏差,影響療效,醫師說病人做法不對,病人又說醫師指導乖方,錯誤責任竟不知誰負。靜功比較氣功容易入門,即使難求速效,也不會弄出岔子;指導員把靜功做法對住院病人講說明白以後,即可讓他們自己去做,指導者每日視察病人兩次已足,無須時刻注意他們的動作。指導氣功和指導靜功,事實上顯然有難易之分、繁簡之異,因此專講靜功。

(五)現在所常見的慢性病,大概屬於衰弱一類的居多。有些衰弱病症,經過確實診斷,自可對症用藥,如消化機能衰弱,則用健胃藥;生殖機能衰弱,則用激性葯;造血器官機能衰弱,則用補血藥;新陳代謝機能衰弱,則用補氣葯,皆有顯著的效果。惟高級神經疲勞過度,並其他各種原因,而致逐漸衰弱者,中西醫皆無特效藥可用,只有使它在一個相當時期之內,完全休息,處於絕對的安靜狀態,才是本症唯一的療法,各種氣功都不合這個原則,因此專講靜功。

(六)人們日常生活條件所缺少的就是「靜」,晝夜二十四小時中,肢體雖有時休息,思想沒有片刻能夠安定,非但醒的時候腦筋運用不停,就是睡著了也要做夢,睡夢裡所感覺疲勞的程度,和醒時所感覺者無異,長年累月,精神消耗太多,神經衰弱病症遂由此而起。假使一般無病之人,每天於忙裡偷閒做兩次靜功,如能行持有恆,非但可以預防神經衰弱,並且能夠延長壽命。因此專講靜功。

(七)何種氣功宜施於何種病症,何種病症不宜用何種氣功,這些問題並非簡單,必須結合學理與經驗,始能做出決定,做指導員頗不容易;縱使指導沒有錯誤,而病人自己的工夫是否恰到好處、不過限度,亦復難言,所以氣功弄出偏差,可認為意料中事。靜功適用的範圍極其廣泛,無論什麼人、什麼病,都可以做,並無所謂相宜或不相宜,指導員自不至於犯錯誤;做靜功的本人只怕不及,不怕太過,出偏差之事很少有所聞,因此不講氣功,專講靜功。

(八)以上所說雖重在靜功,但不是將所有的氣功一概抹煞,若指導員深悉各種氣功利弊,再認清病人的體質和性格,臨時可選擇一種氣功教他去做,對於神經衰弱者所兼患的複雜病症,也容易增加療效。惟主要作用仍在靜功,氣功僅居輔助地位而已。


25.問:指導員應具備那幾種資格?答:已往老師傳授工夫,並不困難,只要把一套呆板的口訣教給學人,就算完事,將來做的對與不對,讓他們自己去摸索,教者既不負保證成功的責任,學者亦無刻期見效的要求,因為他們心中別存一種希望,本非以治病為目的,而且學者未必都是人人有病。今天住療養院的人,皆希望愈病,指導員實際上兼有醫師的任務,事情就不像已往傳授工夫那樣簡單。所以做指導員者應具備下列幾種資格:(一)要有醫學知識:(二)要有臨床經驗;(三)要性情溫和,不嫌病人的麻煩;(四)要虛心博訪,不執自己的成見;(五)要能預防做氣功的病人將來弄出偏差,及時予以矯正;(六)要能辨別做靜功的病人身中發生特殊的現象是好是壞,臨時教以應付。

內功(包括佛道兩家的靜功和一切氣功的總稱)各種法門,在往昔原是極少數人互相授受,從來沒有像今日各處療養院把它公開的作為普遍醫療之用,這算是新創立的事業。今日做內功指導員者,若不懂老一套方法,根本就無從說起;若只曉得老一套;沒有其它學識幫助,也不能滿足新事業的要求;如果具備以上所列幾種條件,再不斷的加以學習和研究,務期方法貫通、理解透徹、經驗豐富,運用靈活,才可以稱為有資格的指導員。


26.問:開始準備做靜功,應當注意那幾件事項?答:為求工夫在一定時間內速獲效果起見,療養院負責人和療養員本人皆應當注意後列的十件事項:

(一)環境的喧寂 凡做靜功首要選擇環境,最好是山林泉石之間,其次是郊外曠野之處,若市場里弄有聲音喧嘩吵鬧的地方,皆不相宜,人聲、車聲、機器聲、音樂聲、戲曲歌唱聲,小兒哭叫聲,要一概避免。這樣就是使耳根清凈,聽神經不受刺激。

(二)空氣的穢潔 四圍空氣要十分新鮮清潔,無灰塵、無煤、煙、無其它一切穢濁氣味,如汽油氣、廚房氣,油漆氣,蚊蟲香氣、消毒藥水氣,皆有妨礙。室內傢具越簡單越好。陳列品太多,也容易發出不好的氣味。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氣更於人有益。這樣就是使鼻根清凈,嗅神經不受刺激。

(三)光線的明暗 關於室內光線一事,古代修養家貴在陰陽調和,勿使偏勝,所以說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適。我們今日宗旨專在療病,要使神經絕對的安靜,不受絲毫刺激,只怕太明,不嫌太暗。因此室中油漆、粉刷、窗帘等,皆宜用淺藍色,或淡綠色,不宜用大紅色及純白色,電燈光亦不宜太亮。室中陳列品不要有礙眼的東西,窗外望過去不要有討厭的印象。這樣就是使眼根清凈,視神經不受刺激。

(四)口味的濃淡 飲食調味,不宜過於濃厚,甜、酸、咸、辣,皆要比平常所吃慣的口味稍為淡薄,白煮清蒸宜多,紅燒煎炸宜少,十分鮮味也不相宜。煙酒最好能夠戒絕。這樣就是使舌根清凈,味神經不受刺激。

(五)氣候的寒溫 氣候對於做靜功的人影響很大,氣候好,可以幫助工夫的進步;氣候不好,就要使工夫發生障礙。熱到穿單薄衣尚要出汗時,冷到穿厚棉衣尚不覺暖時,霉天潮濕氣重時,做工夫皆難見效驗。狂風暴雨震雷閃電時,工夫亦須停止勿做。正在做工夫時,若氣候熱,不宜開電扇;若氣候冷,不宜燒火爐(熱汽管子沒有關係)。有人說,裝了煙囪的火爐就無妨害;這句話不合於衛生學理。煙囪的好處,固然可以排除爐中燃料所發出的炭酸氣,同時,火爐的不好處,也能消耗室內空氣中所含的氧氣。普通無病之人,缺少氧氣,尚且有害健康,何況有病衰弱之身體。如果一定要生火爐,切不可把門窗關得嚴緊,必須讓外面空氣能夠進來才好。但有一層要注意,室內空氣雖要流通,又不宜讓冷風直接吹到病人身上,恐怕受感冒病。總計一年之中,沒有半年的好天氣,今日好,明日未必好,從事於靜功療養者,若遇著天氣相宜,就應該及時下功,不可放過。

(六)食物的營養 含蛋白質的各種食物,雖於身體有益,但也要能夠消化,否則,多吃反而有害。凡是患神經衰弱的人,消化力都不見佳,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宜勿過量。其它一切營養品,也要配合適宜,不衛生的零碎食物,皆要禁絕,勿縱口腹之慾,致誤恢復健康的大事。

(七)世緣的隔離 在正式住院用靜功療養期間,當然不能再擔任各種工作,但家庭老幼生活和自己經手事件,也要預先有個安排,免得臨時顧慮。住院以後,親屬朋友要少會晤,外面情況要少接觸,不宜多通電話、多看報紙、多寫信件,這樣,就能夠使情緒安定,就能夠使神經常處於靜的狀態,做工夫也容易入門,對於病體有利。

(八)思想的寄託 要費腦力的書,最好不看;帶有複雜算式及許多數目字的科學書,更不宜入目。若把看書作為消遣之用者,可隨意閱覽前人的遊記、筆記,或近人的旅行雜誌等類。正當做靜功時,思想就寄托在「心息相依」的工夫上(即聽呼吸法);出外散步時,思想就寄托在花草樹木,山水風景上;每次進餐時,思想就寄托在食物的色、香、味上(療養院供給病人的食物時,對於色香味三種條件,也應該研究);做柔軟體操時或練太極拳時,思想就貫注在肢體運動上。

(九)用功的時間 每日早晨天剛明時,做靜功最好,其餘時間也隨意可做。若用坐功,最少要坐三十分鐘,最多不宜超過一小時半。若用睡功,即不拘時間長短,能睡幾時就是幾時。夜間能一直睡到天明最好,若睡到半夜,翻來複去不欲再睡時,可起身坐在床上用功;若坐到有濃厚的睡意發生,身體不能支持,然後再卧下,如此沒有睡不著的。惟飽餐之後尚未消化時,不可就靜坐,亦不可就睡眠,宜使身體稍為活動。

(十)身體的姿式 靜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為原則,姿式不關重要;或盤腿坐,或垂腿坐,或仰卧,或側卧,兩眼或全閉或半閉(道書上叫作垂簾),兩手或交互相握,或左右分開,手掌或向上,或向下,皆可隨意安排。惟坐式:自腰以上,身體要正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使勁地硬挺著;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卧式:自腳至頭,要逐漸高起,不要如水平,但又不宜僅用高枕放於水平線的床上,這樣辦法,只能使頭高,而全身不能順著斜起之勢逐漸地向上增高。此法宜用硬性的床,將頭部下面的兩隻床腳墊高六七寸,足部下面的兩隻床腳不墊,令這張床一頭高、一頭低,就合用了。但遇腦貧血的病人,則不用此法。無論坐式或卧式,都需要身體全部盡量的放鬆,凡是束縛身體之物皆不宜用,皮鞋要脫去,褲帶要解除,勿使身上有一部分受壓迫。這樣才能夠達到完全安靜的境界。再者,蚊蟲、臭虱、跳蚤也要消滅乾淨,若有一兩個在擾亂,工夫就做不好。其它一切飲食起居事項,尚有未能詳言者,可按照普通醫院規則辦理。

27.問:靜功是在廣室中多人共做好,還是在小房中單人獨做好?答:這兩種辦法各有利弊,不能說那一種最好,集體做,在彼此互相觀摩之下,易收奮勉之功,也易起矜持之態;單獨做,在個人行動自由之下,易獲幽閑之感,也易生懈惰之情。佛家住叢林禪堂用功的,就是集體辦法;住深山茅棚用功的,就是單獨辦法。雖然他們宗教家別有企圖,不合我們療養的宗旨,但其中的辦法也可以作為參考。今日辦療養院者,最好是兩種設備皆有,或集體做,或單獨做,按實際情況所需要,隨時酌定。


冥想是一個過程,你每天坐在那裡幾分鐘,並不代表你就能馬上掌握了解內心。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冥想有兩個基本成分:專心與清晰。專心是指我們要讓內心有集中注意的對象,清晰是指我們要將這種專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做到這兩點時,就能立即改變日常體驗。這意味著我們對思考的過程更有意識,你的內心越是寧靜,你就越能以飽滿的意識體驗每一刻。

聽起來是不是很棒,是不是很想嘗試?給你們安利完冥想的好處後,我來講講具體的做法

每天10分鐘

準備

1.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後背挺直

2.確保你在冥想的過程中不被打擾(關掉手機)

3.設定10分鐘的鬧鐘

停頓

1.深呼吸5次,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然後慢慢閉上眼睛

2.把注意力集中到坐在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上的腳的感覺上

3.掃描全身,留心哪些部分感覺舒服放鬆,哪些部分感覺不適緊繃

4.注意自己的感受——也就是,你當下是什麼心情

關注內心

1.注意你感受到呼吸起伏最強烈的地方

2.注意每次呼吸的感覺,節奏——是長的還是短的,深的還是淺的

3.跟著你注意到的呼吸起伏感覺慢慢數數——1起2落,一直數到10

4.重複以上5到10次,或者只要你還有時間,可以更長

完成

1.忘記所有關注的感覺,讓內心隨意去忙碌或靜止,過大約20s

2.將內心帶回坐在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上的腳的感覺上

3.慢慢睜開眼睛,感覺好了的時候就可以站起來

以上就是只需10分鐘的簡單冥想全過程,時間雖然短,但是每天10分鐘的冥想所帶來的益處卻是你無法想像的。我是一個長期失眠焦慮的人,從高中開始到大學畢業,將近8年吧,我也是偶然在知乎看見冥想的話題,就像溺水的人抓住那根浮萍一樣,我只想試試,經歷過的人會知道,焦慮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足以毀掉你的生活。那種徹夜不眠,焦慮焚心,整個人很累卻沒法停下來的感覺,真的體驗過一次就會知道多麼絕望。直到現在,將近3個月 ,用以上我寫的冥想做法,每天10分鐘,很神奇,我真正的緩解了自己的焦慮,偶爾焦慮也會出現,不過我已經不再害怕了。更棒的是,我終於體會到了那種觸碰心底的滿足感,內心中有了一個始終安詳,始終平和,始終清澈的地方,一個永遠你可以回去的地方,去感覺輕鬆,平靜,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但是我不建議初學者直接開始做這樣的冥想,就像是你知道每個英文單詞的意思,但組合到一起你就都不懂了一樣,你不了解冥想自身的「語法」,直接按方法做,很難找到真正的冥想狀態,結果就是你永遠都只是閉上眼卻沒找到真正體驗冥想的感覺。由於篇幅過多很不方便,我把從0開始學習冥想的方法都寫在了我的公眾號裡面(跡月月書屋),裡面是關於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焦慮,以及使用冥想的具體做法,是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寫的教程,讓你從0開始直到學會真正的冥想。如果你想從0開始學習冥想,可以關注我 ,每天我都會持續更新,能幫到你是我最大的快樂。

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學習冥想,我們鍛煉身體時毫不猶豫,但心理健康卻總是退居其次,事實上,我們整個存在都是通過內心得以體驗的,還有什麼事情不需要用到你的內心嗎?每天只用10分鐘,為什麼不試試呢。

初學者的冥想書籍推薦


推薦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所造的《小止觀》(或《童蒙止觀》,或《修習止觀坐禪法要》,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9/T46n1915.pdf),這是專為在家人修行的體系。之所以用「修行」而非簡單「冥想」來描述是因為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冥想並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要配合一系列的其他手段才能達到其真正目的的。

比如,所有菩薩行者必修的善德,成就究竟菩提一切聖者的根本資糧,即六般若波羅蜜,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般若)。從這個簡單次第來看禪定是為了產生智慧而作的「鋪墊」,即「由定生慧」。而為了得到禪定,我們看到還有前四個步驟,布施、持戒、忍辱和精進,這也契合了我之前的描述,真正禪的狀態並不僅僅是通過冥想這一件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分享大寂法師對此的一份非常好的簡明講義:http://www.muchcalm.com.tw/files/jimmy86/C1.pdf

這篇講義涉及到十個步驟:前五個僅僅都是冥想的準備步驟
1、具緣(首先要持戒、有合適的場地、斷絕不必要的俗務、親近善知識,即有合適的人指導)
2、訶欲(節制色香聲味觸五種慾望)
3、棄蓋(拋棄貪嗔痴悔疑等煩惱)
4、調和(食物、睡眠、身體、呼吸、心識)
5、方便(行五法即行欲、精進、念、巧慧、一心)

至此,我們才有了真正可以修習禪定的必要條件。這也符合達摩祖師在摩訶止觀中所講:「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很多人以為達摩「面壁」僅僅是面對「牆壁」進行冥想的行為,殊不知其真正含義便是要通過這前五個步驟讓「心」達到如「牆壁」一般的堅韌且堅定,方才,才有了「可以入道」的條件(這五個步驟都沒有涉及具體的冥想步驟),這才可以進行真正的冥想訓練。當然,如果只是為了身體上的好處,以強健身心為目的的人們,到這五個步驟便也將身心調和,呼吸通順,會達到非常良好的生理條件,也或可就此打住

而後五個步驟,則是佛教修行的精髓,是要開始從正修直到證果的過程。
6、正修(於坐中修和歷緣對境修,這是正式開始講怎麼禪修,包括行住坐卧和如何在心上修「止觀」開始有次第的進行講授)
7、善發(善根增長,這是正修到位的直接結果)
8、覺魔(修行人必然會碰到的魔事問題)
9、治病(正修到位的又一個必然結果)
10、證果(講述了初地菩薩果位之事宜)

對後五個步驟,我們所應該採取的態度是對此中所述種種境界無需執著,而只當是自己的身心確對其中某些步驟有所感受了之後再對照智者大師開示謹慎對待,按照次第嚴格行進。若有善知識指導,那就更好不過了。

最後,我想指出一點,不管是什麼樣的方法,初學者一開始務必要堅持,堅持,堅持!依據根器不同,堅持至少一個月(最少也要一周)後一般自己的身心上是會有明顯的感覺改變的。

P.S. 民國蔣維喬居士《因是子靜坐法續篇》也是基於天台小止觀,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可作為參考:蔣維喬居士 - 顯密文庫 佛教文集


冥想可以隨時隨地開始,只要你對當下投入關注和覺察,就是在冥想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能夠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進行練習。每次冥想10-20分鐘左右為宜。
- 盡量在固定的地方練習,這樣大腦會將地點和冥想聯繫起來,冥想時會更容易進入狀態。
- 盡量在相同的時間練習,比如清晨起床或晚上入睡前,並形成規律,減少意志力的損耗。

具體的做法也不複雜:
[準備]
1. 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保持脊背挺直
2. 雙眼保持睜開,柔和地看向前方

[停頓]
1. 深呼吸5次,用鼻子吸氣,用嘴巴呼氣,然後慢慢合上眼睛
2. 把注意力集中到坐在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上的雙腳的感覺上
3. 掃描全身,留心哪些部分感覺舒服放鬆,哪些部分感覺到不適緊繃

[關注內心]
1. 注意你感受到呼吸起伏最強烈的地方
2. 注意每次呼吸的感覺,呼吸是長的還是短的,深的還是淺的,粗糙的還是柔順的
3. 跟隨你呼吸起伏感覺慢慢數數,一起二落,一直數到10,重複5到10次或者更長時間
4. 注意過程中腦海中出現的想法和念頭,關注自己的感覺,當下有哪些情緒升起
4. 如果意識遊離了,隨時將注意力帶回到呼吸上面

[完成]
1. 忘記所有關注的感覺,讓內心隨意去忙碌或者靜止
2. 將意識帶回道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面的雙腳的感覺
3. 慢慢睜開眼睛,感覺好了的時候慢慢起身

關於長期練習的一些建議:
- 冥想前確定你冥想的目的和動力,更有利於讓你堅持練習。
- 不要有過高期待,或希望立即見到效果,這會讓你容易中途放棄。
- 平常心面對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困難,只要按方法繼續練習。
- 撰寫冥想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看見變化。
- 如果覺得一個人很難堅持或者一時還難以進入狀態,推薦【輕鬆冥想】最新mp3下載的音頻。

參考資料:
&


節選自wikiHow中文:如何冥想

冥想的目的是為了集中精神、放鬆心靈,最終達到對自我意識更清晰的掌控和內心深處的平靜。你也許還不知道,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冥想,無論周圍多麼喧嘩吵鬧,你都可以獲得自我的平和與寧靜。這篇文章將向你介紹冥想的基礎知識,引你走上這條自我啟迪之路。

方法 1: 準備冥想

1
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冥想應該在某個安靜、平和的地方進行,這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進行冥想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不管你要冥想五分鐘還是半小時,找到一個你在冥想期間不會被打擾的地方。這個地方不用很大,一個衣帽間或者你的辦公室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保證在你冥想期間那是一個完全私密的空間。

  • 對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干擾是尤為重要的一點。關掉電視、手機和其他可能發出噪音的設備。如果你想聽音樂,那麼盡量選擇寧靜、柔和、不斷反覆的音樂,以保證精力集中。還有一種辦法是稍稍擰開一點水龍頭——持續不斷的流水聲能讓你靜下心來。
  • 你要明白的一點是,冥想並不需要完全靜默的環境,因此不必戴上耳塞。外面割草機的轟鳴和隔壁家的狗吠並不會妨礙冥想的有效進行。實際上,意識到這些噪音並學會無視它們、專註冥想,正是成功冥想的重要一環。
  • 對許多人來說,在戶外冥想是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你不坐在繁忙的馬路上或是在其他吵鬧的場所就行。你可以選擇坐在樹下,或是花園裡你最喜歡的一片草坪上。

2
穿著舒適的衣物。冥想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摒絕外物、平靜心靈,緊繃繃的衣服只會讓你渾身難受。最好穿著寬鬆的衣物進行冥想,記得脫掉鞋子。

  • 如果天氣比較冷,記得穿上毛衣或者開衫。如果衣物不夠保暖,光是「好冷啊」這個念頭就能讓你精疲力竭,不得不中斷你的冥想。
  • 如果你身在辦公室或者其他不便更衣的地方,至少要保證自己在可能的限度內越舒適越好。脫下鞋子和正裝外套,解開襯衫領子的紐扣,鬆開皮帶。

3
想好你要冥想多久。在開始冥想之前,你應該計劃好冥想的時間。大多數資深冥想者推薦每天冥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可以從每天五分鐘做起。

  • 你應該在每天固定的時段進行冥想——無論是早上一起床就先冥想15分鐘,還是在午休時冥想5分鐘,無論你選擇什麼時段,都應該讓冥想成為你日常生活固定的一部分。
  • 一旦決定了要按時進行冥想,請堅持下去。不要因為感到沒有效果而放棄,想要成功冥想需要長時間的不斷練習——而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
  • 儘管你很想掐著秒錶完成冥想,但最好不要反覆查看時間。你可以設定一個鈴聲輕柔的鬧鐘來提醒你時間到了,或者根據某個事件來結束冥想,例如你的伴侶起床了,或者太陽的光斑正好落在牆上的某一點上。

4
伸展運動。因為冥想要求在一個地方靜坐一段時間,因此最好在坐下來之前就把身體各部位的緊張和疲勞程度降到最低。花幾分鐘做一些伸展運動有助於你放鬆身體和心靈,準備接下來的冥想。這同樣能幫助你在冥想時放鬆心靈,而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兩個酸痛的關節和肌肉上。

  • 對於那些久坐在電腦前的人來說,記得拉伸脖子、肩膀還有後腰。對於採取蓮花坐進行冥想的人來說,注意放鬆腿部,尤其是大腿內側。

5
選擇舒服的坐姿。正如前文所述,冥想時放鬆身體十分重要,因此你應該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姿勢。傳統的冥想是在地上放一張墊子,然後以蓮花坐或半蓮花坐的姿勢坐在上面。除非你的雙腿、臀部和後腰都十分柔軟,否則保持蓮花坐姿勢時你需要費點勁兒才能挺直腰板、保持端正。選擇一個能讓你重心上移、腰背端正的姿勢。

  • 然而,你同樣可以選擇不需要雙腿交疊的坐姿坐在墊子上、椅子上或者冥想專用椅上。你的骨盆應該稍稍前傾,讓脊柱正好位於兩端大腿骨中央的上方,亦即支撐你身體重量的兩點之間。想要維持正確的骨盆位置,你可以坐在一張厚墊子的前端,或在椅子的兩條後腿下墊入7.6-10.2厘米厚的填充物。所謂的冥想專用椅通常就是這種帶一定角度的椅子。如果你的椅子是水平的,那就往椅子後腿下墊點東西,讓它前傾1.3-2.5厘米。
  • 最重要的是要使你感到舒適、放鬆,軀幹端正,讓你的脊柱支撐起腰部以上的重量。
  • 前傾骨盆。隨後從會陰處開始,逐步向上擺正你的每一節脊椎,直到每一節都正好處在另一節的上部,支撐起你的軀體、脖頸和頭部的重量。你需要多練習幾次才能找到能使你放鬆全身肌肉的姿勢,到那時你就能很輕鬆地保持身體端正了。如果你感到哪裡肌肉緊張,放鬆。如果挺直腰背時感到無法放鬆,那你就需要重新擺正脊椎,端正身體,以便放鬆你感到緊張的那片區域。
  • 傳統的冥想手勢包括將雙手搭在交疊的雙腿上,手掌朝上,右手放在左手上方。然而你也可以讓雙手自然搭在膝蓋上或垂在身側,隨你喜歡。

6
閉上雙眼。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都可以進行冥想,不過作為初學者,最好先試著閉上雙眼。閉上雙眼能阻絕外界的視覺干擾,同時幫助你專註於凝神。

  • 一旦你習慣於冥想之後,你可以試著睜眼冥想。這有助於那些閉著眼容易睡著或太刻意專註而無法達到效果的冥想者,以及某些容易在閉眼時看到令人煩躁畫面(只有極少數人會這樣)的冥想者。
  • 當你睜眼冥想時,要學會「放空」,亦即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特定的東西上。然而你也不需要放空到整個人都恍恍惚惚的地步——冥想的目的是感到放鬆而清醒。

方法 2: 進行冥想

1
跟隨你的呼吸。這是所有冥想中最基礎最通用的內容,因此呼吸冥想非常適合初學者。選擇你肚臍上方的一點,集中注意力,感受它隨著你的呼吸一起一伏的動態。不要刻意去改變你呼吸的節奏,就像平常一樣呼吸就對了。

  • 試圖集中注意力在呼吸本身上。你只需要知道並「意識」到呼吸,不要對它進行任何「思考」或判斷(例如:這次呼吸比上次短)。
  • 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些畫面來幫助冥想,例如:想像肚臍上方有一枚硬幣,正隨著你的一呼一吸起伏;想像大海里的一枚浮標,隨著你呼吸的波濤上下浮動;想像肚子上有一朵蓮花,每次呼吸它都會綻開花瓣。
  • 如果你開始神遊太虛,別怕——畢竟你只是一名初學者,而冥想正如其他事情一樣需要熟能生巧。你只要再度將思緒拉回來,專註於呼吸上,不再思考其他事情就可以了。撇開那些零碎的想法,收斂心神。

繼續閱讀:3種方法來冥想


如果說我們一般都是向外看,觀察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事件的話,那麼,冥想更多的是向內看,去覺察自己的感受、出現的任何想法。

在我看來,不是停止想法,不是SHUT DOWN UR MIND,而是不會有意引導控制自己的想法,隨它來隨它去,跟發獃有點像。

個人不會太注重冥想的形式,是不是盤座,雙手是不是放在膝蓋之上,呈捏花的手勢,等等這些形式對初學者有一定的儀式上的聯結作用,當然也創造了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但,更多的應該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逐漸引向自己內部的過程。


冥想的一字訣就是「全神貫注想一件事」,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什麼是冥想

關於冥想的第一大誤區是 — 冥想就是胡思亂想,只要身體不動,雙目緊閉,隨思緒飛舞就是冥想了。其實不然,這樣的冥想做再久也毫無意義,甚至會讓人更加疲憊,因為在那段時間裡你天性愛動的身體努力地違背天性保持不動,大腦也搭上了飛車,超負荷運轉。

同時,冥想也不是什麼都不想,放空大腦。因為這樣的狀態是瑜伽中講的「三摩地」,佛家中講的「禪定」,道家中講的「入定」,是很難達到的至高境界。

冥想是讓思考變慢,讓思緒集中在一個念頭上,或者說是一個或幾個相似的想法/主意上,專註的想著這個念頭,不被外界打攪,不為其他念頭分心的一種活動,英文定義為Focus on the similar thoughts」。

那想什麼念頭呢?這個並沒有特定的要求,我們可以想最近遇到的難題,也可以想想工作生活的各種疑問,只要保證每次冥想只想一件事就行了。

比如,我曾經冥想過自己未來的先生。

就在那半小時里想著他會是溫柔體貼的男人,

在周末早起,做好早餐叫我起床;

見我犯錯也不戳破,引導我找到正確的答案,等等。

而這個冥想主體很容易跑偏,舉個反例,

如果我想到未來先生在周末為我做早餐後,

想到那應該是切蛋三明治+水果+酸奶,

水果最好是西瓜香蕉和藍莓,

那我是不是要拍照發個朋友圈,

現在朋友圈都是秀恩愛,秀寶寶的,還是玩微博吧,

最近微博熱搜……

這樣,我們就在幾分鐘了想了十幾個念頭,從未來先生想到了微博熱點,就是一次不成功的冥想。

而這裡講「幾個相似的念頭」是因為理論上人很難保持長時間只想一個念頭的狀態。還拿我的未來先生舉例,雖然我在冥想過程中想的都是關於他的內容,如若細分的話,就有他的性格,他的品質,他的能力。這樣其實就是三個不同的念頭了,好在他們都是相似的,沒有擾亂我的冥想主題。

知道了定義,如何去做就十分清楚了

那就是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緒,讓它每次只對焦一個念頭。

打個比方,如果人腦是一個超級百貨商店,每個念頭都是一家店鋪,那麼冥想就是每次逛街只進入一家店鋪,不能十幾家的轉,更不能每家店都晃一圈。

至於輔助控制思緒的辦法,則有很多很多,具體方法和各種效果也是因人而異,下面列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冥想輔助辦法:

1. 環境改造法

營造一處適合冥想的場地,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一下房間的布局擺設,讓自己可以在這裡放鬆緊張和壓力。比如:舒適的坐墊靠枕,柔和溫暖的燈光,輕柔的古典音樂或自然音樂,減壓舒緩型精油熏香。

2. 感官關閉法

關上電視、電腦、手機這些信息終端;收起誘人的燒雞,烤串,辣條;如果鄰居家在K歌或者吵架,請關上窗戶,關上我們的延展感官。之後,閉上雙眼、雙耳、口鼻,讓周身更加安靜,讓意識集中在內心。

3. 專註提升法

選擇一樣簡單的,不費心力的,可以重複做的事情,來幫助自己保持覺知。可以是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手持念珠撥動,可以在心裡默念一句經文,可以凝視一點,可以小步慢走。因為每當思緒要飛走時,這一動作都是一次提醒,可以把即將跑偏的思緒拽回來,就像很多人在專註思考或講話時喜歡抖腿是一樣的(但是不推薦抖腿作為輔助動作)。


4. 習慣養成法

盡量保持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樣環境,進行冥想練習,養成固定習慣,這個方法其實對什麼活動都是適用的。

都說每個人最強勁的敵人就是自己,光認識自己已經是一大難題了,要控制自己的思緒... ...

我剛上路,大家一起努力啦~

———————— 更新分割線 ————————

現在有很多冥想引導詞的音頻,入門階段可以藉助語音引導來幫助自己放鬆身體,提升專註,但是不要長期使用,會容易形成依賴。

更重要的是在聽語音指導的時間裡,我們的聽覺、大腦和神經都會分出一部分來做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反應,也就是說這一動作佔用了我們的大腦並讓感官向外關注聲音。而冥想需要我們的感官向內關注的心念,感受內心的平靜,如果一直聽著語音,那麼專註和內觀肯定是打了折扣。

Swami Vishnudevananda 關於冥想的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用,分享給大家~

Feel the silence, hear the silence, touch and taste the silence.
Silence is the music of your soul.

———————— 更新分割線 ———————————

有小夥伴問起,冥想是不是一定要盤坐?

不是必須動作,只是推薦常用坐姿。冥想時只需要一個自己能舒適的長時間保持的姿勢,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整,別在意他人的眼光。

那,為什麼要盤坐呢?盤坐不舒服的時候,該怎麼辦?具體內容戳下面這個答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16261/answer/156285284


修行就像實驗一樣是可以一步一步操作的,而且並不難,不是像一般人眼中必須要像搬磚一樣天天去訓練,冥想修行是可以實現短期突破到一個高的層次,並且在坐上獲得非常大的快樂,實現對生命的突破。

但前提是要懂得修行理論,並進行系統的學習,如果像一般的人一樣強行給自己規定必須要有什麼樣的做法比如要聽輕音樂,必須要放鬆,必須要觀察呼吸,才是修行,就會陷入在相上用功,無法利用生活和自己的各種思維活動,並且很難進步。

因為現代社會的很多觀念和修行中實際體會到的是不一樣的,關於時間、空間、物質等種種的感受和定義都是不同的,如果不改變這些觀念去修行,是非常難以進行這些實驗的,很容易不停的被平常的狀態拖走而無法證入更高級的狀態。回答如下:

為什麼要靜坐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89051?group_id=853601787490471936

初學禪修者必須掌握的一個技巧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991

靜坐首先就是要學會放鬆,放下。

在靜坐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比如身體一些部位的疼痛、不適感等,以及身體上部出現的氣感反應:胸悶、胸疼、頭脹、頭疼、眉頭緊 、氣機走竄、穴位跳動等等,主要原因是作意重,心裡太用力去觀想,引起身體氣機整體上浮,放鬆到位氣機自然會下沉,不要刻意去引導,做好放鬆就能解決這些常見問題。

在這裡提供一條可以去操作的靜坐路徑,一是從觀身體覺受入手:觀手或觀呼吸,培養起專註,心穩定了,再觀心或觀慢動作等入定。二是從心入手:直接觀心(觀心是佛教特有法門,隨時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在想什麼,直接觀心由於初學心散亂很難觀得住,身空後有一定的定力,再通過觀心證悟

第一步:放鬆入靜,打坐的放鬆是用柔軟心專註的放鬆,帶有覺知和專註 靜的狀態它由兩個條件構成,一是身體完全的放鬆,一定要達到放鬆,二是心不要對任何事物形成專註,只有滿足了這兩個條件你才能夠達到靜中,沒有滿足這兩個條件是不可能的。 你要真正形成靜,那就完全放鬆,或者你什麼都不要觀,一切都不要觀,等著身體的覺受升起,甚至身體的這些覺受升起了,你還是不觀它,任其自然發展。雖然你不觀它,但事實上心的潛意識它還在悄悄地觀,僅僅只是不作意,而正是這個不作意是最關鍵的。

禪修打坐坐姿的問題 - 知乎專欄 quot;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686" class="internal">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686quot;>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5686

第二步:入門方法:觀手或觀呼吸,選一個進行單項練習,因為大家對自己的身體覺受比較敏感,能快速培養和形成專註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4d160102vv3h.html 觀手的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964d160102vpve.html 專題講座-觀呼吸

觀吸法如何關注呼吸間兩個短暫的停頓?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975702/answer/177266005

第三步:提起專註,培養專註,破靜入定。

第四步:通過觀心住于思維本體(如來藏思維和我執構成),外緣破我執開悟 開悟是怎樣一種體驗?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50444/answer/166875858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感覺如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53668/answer/173334230 開悟,一定要究竟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67692


我是屬於無(zi)師(ge)自(xia)通(lian)型,初一的時候剛好遇上氣功熱,再加上自己得了近視,所以就想用氣功來治療(當時有這種說法)。嗯,沒錯,我的冥想之路就是從練氣功開始的,當時還沒有聽過冥想這個詞,但後來想想,我那是在練氣功啊,一直都是在練冥想。因為氣功與冥想的差別就是一個是放鬆身體、調整呼吸和止念,另一個除了這些以外,更重要的是聚氣(意守丹田)和運氣,然後打通大小周天(任督二脈)。而我一直都只在練前三者,由於老是聚不起氣來,也就沒有再練聚氣,更別提運氣了。

好吧,經過就先講這麼些,下面說一說我練冥想的具體方法。

一、選擇一個舒服又不至於睡著的姿勢。可以是盤腿而坐,也可以是坐在椅子上,或者是躺著,只要你能保持清醒的大腦就行。有一種冥想叫行走冥想,顧名思義就是一邊走一邊冥想,這種方法常和打坐冥想一起練習,其目的是讓你一直保持清醒,另一個就是讓發麻的腿腳放鬆一下。但對於初學者我覺得沒必要,除非你在一天之內長時間地練習。因為放鬆對於冥想來說很重要,而初學的人很難在走路的時候做到全身放鬆。

讓身體放鬆最好的姿式是躺著,沒有之一!但是躺著很容易昏昧或是睡著,那如何才能避免尼?

我的經驗是:

1、在每天早上睡醒之後練,這時身體已經得到了充分休息,當然,前提條件是要睡夠7~8個小時。然後再洗漱一下,上個廁所,喝杯溫開水,這樣折騰一下,在練習時就很不容易睡著了。

2、躺著練的時間如果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其實是可以保持大腦清醒的,超過半個小時就很容易入睡了。當然如果只練20分鐘,或者更短的話,就更不會睡著。而且對於初學者,我建議在15-20分鐘之間。太長,浪費時間,因為還找不著門道在那裡,練再長時間也沒用;太短,又沒什麼效果,剛剛有點感覺就不練了,這樣很難獲得進步。

3、把手腳露出來,只蓋住小腹和膝蓋部份。這樣身體的整體溫度不會太高,從而也就不至於很快入睡,並且也不會著涼。

躺著練的姿勢最好是仰卧,側卧也不是說不行,只不過相對而言,仰卧更容易放鬆和保持長久。雙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上向下都可以,雙腿自然分開,最好與肩同寬,這個寬度最舒適。頭頸向上,眼睛微閉。找個合適的枕頭,選擇舒適的床或瑜伽墊,軟硬適中,太軟,容易睡著;太硬,又不利於放鬆。

坐姿首選盤腿而坐,開始用散盤或自然盤,以後為追求長時間而坐(幾個小時或幾天),可以採用經典的雙盤(蓮花坐),然後其它要求請參考「七支坐法」。 所謂「七支」是指冥想姿勢的七個要點(標準):(一)雙盤足(跏趺坐);(二)脊樑挺直(支撐上肢,不讓肌肉受力);(三)結手印(也可雙手放在膝蓋或大腿上);(四)兩肩平整適度拉開(沉肩舒背);(五)頭部頸椎擺正;(六)雙目微閉;(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初期可不用)。另外提醒一點,剛開始你不必嚴格按照要求來坐,一切以舒適為主,不標準也沒關係,只不過在坐的過程當中,要學會慢慢地調整。比如最常見的,腰不那麼直,不直就不直吧,只要你覺得舒服就行,不過練著練著就會發覺呼吸有些受影響,還是要直一些呼吸才更順暢也更舒服,那就再挺直一些,這樣慢慢地就會向標準靠攏了。還有,初學時可以用墊子把臀部墊高一些,這樣有利於把腰挺直,也可以在腰部放一個小靠墊,有人說這樣會堵塞氣血,我覺得幾乎沒什麼影響。另外坐在椅子或凳子上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這樣坐的,在工作閑暇之餘,可以就這樣坐著練一會兒冥想,也是不錯的。

這裡插上一句,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冥想都要求你坐著練,而且最好是採用雙盤,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原因我想可能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冥想、打坐、氣功,這些東方養生修行的功法起源很早,當時不論中國還是印度大家都是坐在地上,所以坐著練也就不奇怪了,但為什麼一定要用雙盤這麼高難度的姿勢?因為這是讓底盤最穩,上身最不容易搖晃的姿勢啊!可能在一般人的認識中,冥想只不過是坐上一會兒的事,頂多坐上幾個小時不得了了。可是在古代的瑜伽大師、僧侶或其它修行者來說,很多都是要坐上幾乎一整天、幾天或是十幾天的,如果雙腿不這麼扣得死死的,很容易散開,進而影響到冥想修行。但是,我想說的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完全沒必要一開始就用雙盤,只要能坐穩個把小時就Ok,以後道行深了,需要坐更久時,再用單、雙盤也不遲。對於初學者來說,雙盤很痛苦的,冥想的樂趣沒感受到,還要把雙腿弄得這麼痛,有幾個人能堅持得下來。

下面說一說兩種姿勢的優缺點,對於初學者,強烈建議兩種都要學,交替著練,你會發現各有妙處,而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仰卧姿勢的優點:1、非常容易進入放鬆的狀態。2、對身體各部位的不適或者損傷為零。3、簡單易懂,不存在姿勢不對或者不到位的情況。4、對場地的要求最低,只需要有一張舒適的床或墊子。5、經過長期的練習,大腦里的神經迴路會自動開啟,在睡覺的時候,只要睡姿和練功時一樣,身體就會自動自發地練起來,真是做到睡覺時也在練的效果。缺點:非常容易進入迷糊狀態或是睡著了。

打坐姿勢的優點:1、頭腦容易保持清醒。2、容易長時間地做冥想訓練(相比較站和卧)。缺點:1、雙腿在練習的初期,由於氣血沒有通,所以容易出現酸麻脹痛。2、腰椎、胸椎、頸椎因為長時間不動,或是姿勢不對、氣脈不通,造成酸痛或病變。

二、全身放鬆。姿勢調整好之後,接下來就到了入門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身體放鬆。很多冥想都忽視了這點,而以我26年的冥想經歷來說,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很多人就是忽視了這點,才一直摸不到冥想的大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放鬆是冥想最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唯一的捷徑。

首先,採用一種叫「身體掃描」的方法來逐步放鬆全身。這種方法現在在西方的冥想人群中非常流行,具體的出處不太清楚,但我想應該是很早就有的了,因為我自己就曾經在沒聽說過的情況下發明了跟它類似的方法。由此可見,很多想放鬆的人大概都會想到。具體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從頭到腳或者從腳到頭,依次放鬆身體的各個部位,在放鬆的時候,意識也停留在這些部位上,觀察放鬆的情況。可以同時在心中默念:腳掌放鬆、腳踝放鬆、小腿放鬆、膝關節放鬆、大腿放鬆、臀部和小腹放鬆、腰部和腹部放鬆、背部和胸部放鬆、肩膀放鬆、肩臂放鬆、肘關節放鬆、肘臂放鬆、手腕放鬆、手掌放鬆、脖子放鬆、後腦放鬆、頭頂放鬆、面部放鬆(或反過來也行)。每個部位放鬆的難易程度都不一樣,比如說四肢就比軀幹更快進入放鬆狀態。

Cut~如何判斷身體的某個部位已經進入到了放鬆的狀態?嗯,這就是我要向你們透露的一個小秘密。那就是:放鬆是有標準的!標準就是這個部位的「消失」。沒錯,就是你感覺不到這個部位的存在了。比如說你是躺在床上練的,如果當手掌真的放鬆了,你的手就感覺不到床的存在,或者說手與床之間的觸覺沒有了,就好象你的手不存在了一樣,又或者說是手與空間融為一體,反正就是這種感覺,你可以用不同的辭彙去描述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神奇的現象呢? 90年代末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紐伯格說,據他的腦部掃瞄資料顯示,一名經驗豐富的冥想者,大腦中負責掌管時空認知的區域「上頂葉區」變黑,意味著這裡的神經細胞沒有活動了。而我們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這一區域更多的解釋:頂葉(Parietal Lobe),功能是響應疼痛、觸摸、品嘗、溫度、壓力的感覺。現在大家明白了吧,就是對於一個長期練習冥想的人來說,大腦神經迴路中與「觸覺」有關的鏈接被暫時性地關閉了,所以就有了我前面所說的身體「消失」。

好了,我們再回到之前的那個話題:放鬆是有先後順序的,首先是手腳放鬆,然後是四肢、軀幹...最後,也是最難放鬆的地方是胸背部,也就是心臟的位置。如果這一部位也放鬆了,那你就將進入一個很美妙的境界,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呢,請參看我之前的回答「冥想狀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樣反覆的來回掃描幾次之後,身體基本上就可以進入一個比較放鬆的程度,但對於初學者而言,並不會發生我上面所說的身體消失,只會感覺觸覺變得模糊,似有似無,沒有平時的那麼明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只要堅持下去,遲早有一天能體驗到神奇的消失現象。

除了身體各個部位的掃描,你還可以對整個身體進行意識控制的放鬆,暫且稱之為「整體放鬆」。具體的方法是在腦海中想像自己的整個身體,意識也停留在身體上,去感知皮膚、肌肉、骨胳、細胞...的放鬆。可以加入一些想像,比如想像自己是躺在一堆十分柔軟的棉花之中,或者舒服的草地上,或是身體慢慢融化,只要是有助於放鬆的想像都可以。

整體+局部的放鬆可交替進行,這樣也就不會太無聊。幾輪之後,如果身體某個部位還不是很放鬆,就把意識停留在該部位,同時引導其放鬆。一般來說,如果是採用坐姿,腰腹部和背胸部是比較難放鬆的。腰腹部放鬆的關鍵是要把腰挺直,這樣肌肉就不會太受力,自然也就放鬆下來。而背胸部放鬆的關鍵是四個字「沉肩舒背」,什麼意思尼?就是讓肩膀連同手臂向下沉,是那種因十分放鬆而自己的垂落,可適當地用意識引導。同時背部的肌肉向四周舒展開來,毫不受力的感覺。這樣幾次之後,基本就能放鬆了。相對來說卧姿是最容易放鬆的,但還是有一個部位比較不容易被放鬆,那就是面部,而且不太容易被察覺。放鬆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就是用意識想像面部肌肉、皮膚和骨胳自然放鬆,幾輪之後就會逐步放鬆。

做放鬆訓練時,大腦只會停留在身體的觀想上,很難產生其它雜念,如果有,把它重新拉回來就是了。順其自然地平緩呼吸,如果能人為地拖長一點就最好,但一切以舒適為準,不能有一絲地刻意或不適。呼吸和意念只是輔助放鬆的配角,主角至始至終都是放鬆,如果那一方影響到了放鬆,就要進行適當地調整。

好了,說了這麼些,你也應該發現原來放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放鬆的最高境界也不是葛優躺,而是觸覺的消失。而對於冥想來說,觸覺的消失僅僅只是個開始,後面,還有更神奇更不可思議的境界在等著你。

三、呼吸放緩。首先,呼吸一定要用腹式呼吸,簡單說就是以小腹的起伏做為牽引力,拉動橫膈膜上下移動,這時肚子會膨脹,而不是胸部在膨脹;其次,每一次呼和吸都要盡量(但不能勉強)延長一些時間,而且要平緩綿長,也就是讓呼吸變得緩慢。

呼吸和放鬆是相通的,當你呼吸平緩時,身體自然也會跟著放鬆下來。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身體需要放鬆時,深呼吸幾次,立刻就會放鬆許多。隨著呼吸練習不斷地深入,你會達到一個「止息」的境界,就是呼吸一下子突然沒了。我第一次到達這個境界時著實被嚇得不輕,以為自己是不是要死了,沒了呼吸可怎麼活啊。其實並不是真的沒有了呼吸,而是呼吸不再需要腹部的收縮,就象一根無阻礙的管子,空氣在裡面自己流動,不再需要任何的助力。如果真到達這一境界,「止覺、止息和止念」會同時達到,身體會非常地舒服,心情也會感到無限地祥和跟喜悅。

四、思想放空(止念)。說放空不太全面,準確地應該是止念,就是把腦海中的念頭(畫面或想法)止住。這一步的要點是不要讓念頭有改變(不生二念),不論你是想像一個物件、畫面還是什麼都沒有(放空)。當然了,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有的人還會覺得平時也沒這麼多雜念啊,怎麼一開始冥想反而雜念增多了,其實並不是它們變多了,而是平時你根本就不會去注意這些念頭,等到練習時真正關注了,才發覺,哇~原來我腦海中的想法這麼多這麼龐雜。

當有其它念頭產生時,不要慌亂,也不要沮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很多修行多年的人都會有雜念。就象你第一次到健身房,動不了幾下就會很累。一切都要循序漸進、順應自然,要知道,你現在練的可是幾千年前從佛祖開始(準確地說佛祖之前就有了),到後來的大德高僧們都在修行的無上妙法。從古到今,修行的人這麼多,有多少開悟的?所以對自己的要求低一些,慢慢來,即使這一生都可能無法成佛得道,起碼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止念,都是在向著這一方向前進了一小步,這一路上的風景也是別樣的美妙。

好了,我們接著再說如何止念。方法很簡單,就是當雜念(二念)出現,並且你已經察覺到的時候,要立即把它拋棄,回歸到正念(也就是你修行初始的念頭)上來。這裡要特別說明的一點就是,隨著你修行道行的增加,察覺到雜念的時間會越來越短,有時念頭剛一生成,就被你發現,並及時地進行了處理,這就是專註力的提升。當然了,最終的標準是「止念」,就是長時間的不生出其它雜念。

如果上面的方法對你來說比較抽象,實際運用起來比較困難,那可以試試下面的傳統止念方法。你可以從數息開始,這個最簡單,當然也可以從隨息開始,這個有點難度,但沒有數息那麼無聊。最好兩種你都試試,看看自己適合那種。冥想就是這樣了,要去嘗試不同的方法,直至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如果找不到,那就自己去創造一個。

初學者往往雜念太多,象脫韁的野馬,所以要找一個拴馬樁,先把馬活動的範圍固定在一定的區域內,這就叫:以一念代萬念。主要的方法有三種:數息、隨息和止息。

數息就是每一呼一吸為一息,一共數到五或者十,然後再重新開始數,這樣思緒就只限制於數數上,而不會東想一下西想一下。數的時候在心中默念就行了,在呼氣的時候念。吸氣以及念完數字之間的時間內,如果什麼都不想當然最好,可是初學者基本上都做不到,那就可以觀想自己的整個身體。但凡有別的念頭或者畫面在腦海中出現,不論你數到幾都要從頭開始數起。

隨息是把感受都放到吸進和呼出的空氣之中,想像著從鼻子吸進來的空氣順著鼻腔、氣管、胸腔一直到小腹,然後再反過來呼出去。呼出去的時候可以加上點意念,想像著身體里的病氣也跟著一起出去。重點是意念要跟隨著氣走,並感受身體的細微變化。

止息就是在吸與呼之間停留的時間,一開始只是一兩秒,然後不斷不斷地增加時間。最終是感覺不到呼吸,或者說是沒有呼吸現象,空氣自己進出,不用你再去吸進呼出。

以上就是我練習冥想的具體方法,歸納為四個字:三放三止,三放是方法,三止是目的(標準)。三放:放鬆、放緩、放空;三止:止覺、止息、止念。另外再加上我前面所講的「坐卧雙修」,這就是我總結出來的核心思想,希望能對想學習冥想的朋友有些幫助,講得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我:)

最後,強調一點,就是這些也僅僅是適合我的方法,肯定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但多少會對你有一些借鑒作用。不要迷信前人的經驗,更不要迷信權威,記住一句話:再牛逼的方法,只要是不適合你,或是你堅持不了的,都要勇敢地拋棄!

另,對冥想體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我之前的一個回答:劉尊元:冥想狀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冥想的入門體驗可以是國際上簡單的三步法:
1、右手放在左邊心臟位置,在心裡用心默說:「請讓我得到寧靜與喜樂」(三遍);
2、右手按額頭說:「我原諒所有事、所有人,包括我自己」(二遍);
3、右手按頭頂順時針轉七次,每次說:「請讓我得到自覺(或請讓我得到瑜伽)」。然後抬高右手離開頭頂,閉上雙眼,用心去感覺手心與頭頂的感應。之後,可再換左手感應下,雙手放下,手心向上,靜坐一會。
如果雙手有熱麻,是狀態有待提高。雙手感應不一,是左右脈不平衡。
送點福利,國內市場上買不到的22.8萬次播放的美妙冥想主播音樂:http://www.ximalaya.com/#/4315840/album/223028。
官方認證人氣最活躍內容最豐富的公益平台,為冥想愛好者提供詳盡冥想知識、視頻、音樂和最新資訊:http://dou.bz/30jXBL。
極具價值的公益冥想音樂6千人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sahajayoga/。


推薦閱讀:

TAG:心理治療 | 佛教 | 禪宗 | 冥想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