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舉可以抵消惡行嗎?
起源:有朋友提到小時候不懂事禍害過不少蛇,內心一直不安。我說沒事多做善事即可抵消。但另一位朋友說,那是不可能的,做多少善事都不可以抵消。
附加問題:
一、如果不可以,1. 那豈非意味著「贖罪」是無法完成的事兒?2. 「罪人」豈非沒有做善事的動力?3. 即使對來生有意義,但不相信來生的人怎麼辦?
二、如果可以,1. 善惡值如何確定,如何換算?2 . 零存善是否可以抵整惡?3. 殺人必須償命;殺蛇是否可以用救蛇(例如放生)相抵?佛教之外的思考同樣歡迎。
一、
佛法問題,先問師父,其實這樣的老問題,高僧大德們早有開示。
下面,謹摘錄聖嚴法師的文字:
因果的定律還有兩個要點:
一是因果不會消滅。
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不論好惡,種子永留識中,不會壞滅,遇緣便起現行,招受果報;如果做了惡因,要想不受惡報,那是沒有辦法的;要想有辦法,唯有修習佛法,斷盡三界煩惱,獲得出世聖果,方可免除輪迴受報的痛苦。
二是善惡不相抵銷。
已種惡因,分受其報,不可以為再做點好事,就可把這應得之罪抵銷去。須知佛、天理無私,不受賄賂,不過多做善事,多增善緣,使惡報由重轉輕,所謂「重報輕受」,這是有可能的;同時由於善緣增多,惡緣漸減,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辦法。
可見欲從好的因緣得到好的果報,人生在世,多做善事,還是極為需要的。
二、下面這個視頻極好,講「因果」二字,可以一看:
因緣果報的觀念(聖嚴法師-大法鼓 0923)視頻三、
我學佛極糟,但多受大果幫助,只能硬著頭皮說說淺見。
我認為佛教核心是「因果論」無誤,但也不能離棄「三世論」的認識,只知因果,不知三世,就會陷入「善惡能不能抵銷」一類的爭論。
所以,下面再轉印順大師開示。
不直接說因果,由理解「三世」入手,我認為反而能更簡單地回答問題。
論三世因果的殊勝
印順法師講述
這個時代,大家都明白:人類正受到毀滅的威脅,到處是恐怖與迫害。人類的自由呼吸,幾乎要被窒塞了!人間惡化到如此,到底為了什麼?依佛法說,這主要是人類喪失了人生的意義,否定了自己的價值;大家都在空虛的、幻滅的心情中生活。這不是腐化,便是惡化;不是沉醉在金粉的愛欲里,便是瘋狂在虐殺的仇恨里。物慾的貪愛,人情的嫉恨,把我們這個世界,帶向陰森森的死亡邊緣。
我說:「人類喪失了人生的意義,否定了自己的價值」,這話是什麼意思?這點,我想作一番簡單的解說。
人類對於自己,有三種不同的看法,這就是一世論,二世論,三世論。現在,唯物主義的一世論,普遍的侵襲人心。人類大都著眼於物質界,以物質世界為唯一的真實。他們覺得:人生不過是這麼一回事。生,不過是父母和合而生,純為生理髮育與交合的結果。死,只是生理組織的瓦解,從此等於沒有。人生在這個宇宙里,不過如此;但認現在,否認生前,抹煞死後。一死就完結的人生觀,再也無從安身立命,陷入了極端空虛,無限的倀惘。人生碌碌,到底所為何事?為自己,自己不過如此;死了完了,有何意義?為家庭,為國家,為世界,到底與自己有何關係?這樣,惟有專為現在著想,一切為自己利益著想。越有知識,越是欺詐,越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盡。年長一輩的,走向頹喪、功利的私慾。
想像豐富而生命力旺盛的年青一輩,受著誘惑而走向瘋狂;走向重全體而輕個人;求目的而不擇手段;苛刻殘酷的世界。死了完了,抹煞個人的真意義,那是一世論的,唯物主義者的人生觀。當前的世界,正是傳染著這種毒疫,弄得全世界都在瘋狂化。有些自以為是反唯物論的,□□產主義的,而不知自己的人生觀,與唯物論者一模一樣,都是死了完了的一世論。
說到二世論,那是多神教、一神教的一般看法。他們認為:死了以後,還有未來。照中國舊有的思想說:人死為鬼。有德有功的,升入神界;如作惡多端,或者子孫絕嗣,那就成為『遊魂』了。但從宋明以來,非宗教的精神昂揚,知識界已十九變成庸俗的一世論。
這種二世論,無論是不是迷信,在過去甚至現在,著實堅定了鼓舞了人類的內心,使人類充滿遠景的光明,忍受當前的困難,而終於克服他。對於人格的、道德的進展,更有過非常的貢獻!不過,神教的二世論,現在是一天天的沒落了!因為,二世論者,大抵相信有一獨立的個靈,從生前到死後,像從甲室而進入乙室那樣。這種離開肉體的,離開身心的個靈或自我,是不能為近代思想所接受的。如西方的一神教,只說從現在到未來——落地獄或生天國,而現有生命的來源,始終不能有完滿的說明。
如說這是神的創造,依著神的意旨而來人間,這顯然與神的慈愛,完全矛盾。因為千千萬萬的人類,時刻不斷的在出生,而真能上天國的,究有多少?神如果是全知的,對於這種大量的走向地獄,不應該不知道!
假使說:神給人以自由意志,神歡喜人類,依自由意志來服從神。然而人類充滿了愚痴,真是小孩一樣。使無知的小孩們,處在非常危險中,而歡喜能有一個兩個,衝出險境,這是怎樣的殘酷!神是歡喜這樣的嗎?□□黨驅使千千萬萬的青年,使他們以人海來對付火海。透過火海而回來的,被獎勵而誇耀為英雄,這也是慈愛嗎?如果有神,神明知千千萬萬人的落入苦境,而依舊不斷的創造出來;如不是神的痴狂,便是殘酷!
神教徒的二世論,越來越不能為人類所信仰,內心陷於空虛,精神沒有寄託,這才落入唯物主義一世論的魔王境界。這便是近百年來世界文明沒落的重要因素!
三世論者,是印度宗教的特色,而佛教最為究竟。人類與一切眾生,是無限生命的延續:不是神造的,也不是突然而有的,也不是一死完事的。這如流水一樣,激起層層波浪;生與死,只是某一階段、某一活動的現起與消散。
依據這種三世論的信念,便擺脫了神權的賞罰,而成為自作自受的人生觀,肯定了人生的真意義。我們在前生,思想與行為,如向於自利利人的、善良而非邪惡的,今生才能感到褔樂的善果。這樣,如今生而不再勉力向善,一死便會陷入黑暗的悲慘境遇。
有了這三世因果的信念,想起從前,能夠安命,決不怨天尤人;為了未來,能夠奮發向上,決不懶惰放逸。安命而又能創命的人生觀,是三世因果論的唯一優點。還有,從無限延續去看,受苦與受樂,都是行善與作惡的結果。善行與惡行的因力,是有限的,所以受苦與受樂,並不永久如此,而只是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階段。任何悲慘的境遇,就是地獄,也不要失望,因為惡業力盡,地獄眾生是要脫苦的。
反之,任何福樂的境遇,那怕是天國那樣,也不能自滿。因為善業力消盡,還有墮落的一天。所以,真正的三世論者,在一切境遇中,是充滿了希望,而又不斷的向上精進著。從自作自受而看到共作共受,每一家庭,每一國家,在歷史的延續中,也從來就符合這因果升沉的規律。
二世論的缺點,在三世論中完全消除了。所以,惟有大家來接受三世論的因果信念,成為堅定的、共同的信念,才能從庸俗的、唯物論的、一世論的禍害中解脫出來!
-
這是個深奧的問題,值得回答。
我在佛教理論在邏輯上是不是有很多矛盾之處?這個問題的回答里提到了「善惡可以抵消」。在我看來,只有「善惡抵消」這個條件成立,輪迴的運行才能得到完美的解釋,不然輪迴的機制會出現各種bug。例如,如果善惡不能抵消,我們從無始以來積下的身意口惡業就會無量多(依據佛經,隨便弄斷佛像一根頭髮都夠我們受的了),那麼我們豈不早就在無間地獄而不得超生了?事實是,我們誰都沒落在地獄。由是反推,善惡是可以抵消的,這是輪迴能夠運行的必要條件。
但是,我知道那些「正見」的佛教徒一定會跳出來罵我了,他們會說凈空法師、李炳南居士等大德都開示說「善惡不能抵消」,你怎麼能信口雌黃,你就不怕下地獄嗎?(你看,下地獄的門檻是很低的,沒有善來抵消,我們早就在地獄裡各種刀剮湯熬了)在此,我想請各位仁者君子稍安勿躁,容我解釋個中緣由。
我必須聲明:凈空法師沒有錯,善惡並不能抵消;但是我要同時聲明:我也沒有錯,善惡確實能抵消。
為什麼這兩個相反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善惡兩種業力具有著「波粒二象性」。
在業力的粒子層面里,善惡兩業不能抵消;在善惡的波動層面里,善惡兩業能抵消。凈空法師等人講述的是業力的粒子層面,而我講述的是業力的波動層面;故兩者皆對,兩者皆真,合二為一,即通大道。
一、業力的粒子層面
我先解釋業力的粒子層面。經過對佛經的研究,我發現善惡兩業是可以通過設定一個基本單位來計量出來,這個單位沒有被前人命名。因此,我不謙虛地用了自己名字去命名它,即:一個「順超」。
一個順超等於一念間產生的業力(K)的總和,可表達為,其中 K 為業力(Karma)的縮寫; i 為時間長度「一剎那」的簡稱。根據《俱舍論》1(剎那)=13.33(毫秒),根據《仁王經》1(念)=90 (剎那),算得1(念)=1199.7(毫秒)。也就是說,一念約一秒多點,一個順超就是一秒多一點時間內產生的所以業力之和。
為什麼時間單位取「一念」而不取「一剎那」呢?因為一念所起的發心是完整的、全能的、不可分割的;而一剎那沒有,一剎那只有生滅性,生滅性是天然殘缺的。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很早就發現了這一點,因此他說:「一念三千,三千諸法,同時具足。」只有具足一念的發心(全能、完整、不可分割)才能帶來果報,就像只有完整的種子才能發芽。補充說明一點,我所說的「全能」並非指無所不能,乃是說這顆「種子」能幻化萬物(三千諸法),就像一顆種子能長成參天大樹。
一個順超就是我說的粒子層面的一個業力粒子,它具足了帶來純善和純惡業報的所有條件。這樣的善惡粒子並不能被抵消。因為若是被抵消了,就相當於種子被破壞,要想長成參天大樹(果報)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業力的波動層面
雖說種子能長成大樹,但是種子不能長成森林。一個業力粒子(順超)能帶來純善和純惡的果報,但不能帶來混合型果報。什麼是混合型的果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在SM、暗戀、拔罐、泰式按摩等的時候會產生「痛並快樂著」的感覺,這時疼痛和快樂會相互交織,相互依賴。如果說惡報帶來了疼痛,善報帶來了快樂,那麼又是什麼帶來了「痛並快樂著」?答案只有一個,混合型果報。
作用在人身上的果報是不可能純善或純惡的,人所受之報皆是混合型果報。如果作用於人的果報是純善純惡,那麼果報的受用便不會隨著時間產生變化。如此,果報則失去了其無常的特性,直接違背了「三法印」的佛法綱領。
所以我在此立論,混合型果報才是我們所能感知到的果報,而它的展現形式是波動的。混合型果報的波動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隨時間軸延伸的波動形式;第二種是隨空間軸延伸的波動形式。
所謂隨時間軸延伸的波動,簡而言之,即「念念相續」,前念後念,後念後後念,念念不同,念所產生的受用(果報)隨著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推移而變化不定,如波濤洶湧,起伏不定。
所謂隨空間軸延伸的波動,即多個業力粒子(順超)在同一個時間點作用於同一個受體所帶來的複合式波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剛剛提到的「痛並快樂著」。因為受報對象(人)的三維空間性,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同一時間內在身體上出現多種不同感覺的情況。
業報之所以最終表現在波動層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所謂的果報歸根結底都是感覺。諸位可以思考一下,獲得財富是善報嗎?未必,你有好幾箱美金,但你生活在北朝鮮。贏得美女是善報嗎?未必,你取了幾十個林志玲級別的美女,但是你是個gay的。成為帝王是善報嗎?未必,李煜表示呵呵。看得透徹點,財富、權位、美色等外在的客觀事物都不能衡量業報的善惡,只有受報人自己切身感受才能作為衡量。正因為所有的果報都落在感覺上,而感覺又是時時刻刻都在波動的,所以果報便隨著人的感覺而表現出一種波動的形式。
綜上可知,善惡業報的粒子不能被抵消,但這些粒子匯成的業報之流則在波動層面相互作用而產生出抵消效應。大德高僧們深入到業力的本質(粒子層面),所以說善惡不能抵消;我著眼於業力的最終展現(波動層面),所以說善惡能抵消。按照佛教的觀點,是可以抵消的。但未必是一般理解的那樣抵消。
請看 @yolfilm叔引用的文字:
二是善惡不相抵銷。
已種惡因,分受其報,不可以為再做點好事,就可把這應得之罪抵銷去。須知佛、天理無私,不受賄賂,不過多做善事,多增善緣,使惡報由重轉輕,所謂「重報輕受」,這是有可能的;同時由於善緣增多,惡緣漸減,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辦法。
有沒有覺得兩處粗體字存在矛盾?既然可以「輕受」,那到底可以有多輕呢?如果輕到只是自己打了個噴嚏就完事了,那是不是和抵消也就差不多了?
實際上,二者並不矛盾,法師說「不抵消」針對的是大眾腦海里的「抵消」,即所謂「今天我殺了一條蛇,改天我再救一條蛇」或者「今天我罵了父親一句,改天我道個歉,也讓父親罵一句」等等。這類想法只是自己大概估計二者可以相抵,實際上未必。為什麼呢?一個世間的例子就能說明問題:今天我種了一棵小樹苗,如果第二天不想要它了,可以用一把小刀把它砍了,倘若是100年後我不想要它了,還能用小刀去砍嗎?
關於因果,佛教中比較究竟的觀點,也就是唯識的觀點,認為: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到成佛之間,都有一個心的相續,此心相續有時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識,有時候沒有,但無論它有怎樣不同的分別,總有一個恆時不滅的存在,就叫阿賴耶識。造了業以後,就會在阿賴耶識里播下一個種子(摘自《慧燈之光-淺談因果關係》)。從種子這個比喻可以看出,先前造的業(因),是先前種下的種子,後來造的業,是後來的種子。兩個種子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抵消的。
既然是種子,在沒有阻礙其生長的因緣時,它就會發芽結果,乃至長成參天大樹。換言之,今天殺了一隻蛇,很可能過一會兒就不僅僅是殺一隻蛇的過失了,業果會不斷增長下去,如果持續一輩子,最後也許就因此墮入三惡趣。為什麼佛經記載地獄那麼可怕,而實際上我們似乎並沒有干那麼壞的事情呀?那是因為業果會不斷增長的。這是普通人所沒有觀察到的規律,佛陀了知這一點。
同理,如果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時間長了,也許就會成熟很大的善果。古人說:「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這實在是真知灼見,暗中契合佛教的道理。
這樣來看就會很清楚,如今感受安樂不代表未來也會,等到福報耗盡,惡果還是會降落在自己身上;反之亦然。也就是善惡不相抵消的道理。
那有沒有讓種子暫時不發芽、乃至把它徹底摧毀的辦法呢?是有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善惡是可以抵消的,因為壓制、摧毀惡業的因緣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是善。
業有定業和不定業之分。有些論典中說,所謂的定業是指自己故意去造的業,而無意中所造的稱為不定業。也就是說,不管是善業惡業,如果自己故意去造,來世一定會成熟果報(《入行論廣解(一)》)。而對於不定業,慈誠羅珠堪布說:它的能力很微弱,當它遇到強大的對治力時,它的果就不一定發生。
而所謂「定業不能改」的說法,是指如果沒有好好地懺悔,在沒有對治的情況下,定業確實不能改,一旦遇到了對治,定業也是可以改變的。
《大乘阿毗達摩》中講,無始以來所造惡業都有辦法讓它變成不定業,這個辦法就是對它生起後悔,並發誓以後再也不造。後悔和發誓不造惡,是轉定業為不定業的兩個關鍵條件(《慧燈之光-淺談因果關係》)。
同樣的,善業如果遇到對治,也有可能不成熟。導致善業被摧毀的因緣包括後悔、嗔恨、炫耀、顛倒迴向等。(顛倒迴向就是類似「我要以今天造的善業來讓他得到痛苦」的願望)。其實這幾種因緣是很容易出現的,比如今天去放生,回來就廣而告之「我今天去放生了,厲害吧」,或者,今天布施了乞丐100元錢,回來之後想「唉呀,他估計是個騙子吧,好後悔啊」。這樣的話,善根也被摧毀了。
影響善惡業大小的因素還有時間(長時間殺生和偶爾殺生,放生一次和長期放生)、意樂(懷著強烈嗔恨心殺生和不小心殺生,利他發心和無記發心)、對境(殺父母和殺蛇,供養可憐人和供養普通人)等。
我們當然希望使善業變為定業,並且徹底摧毀惡業。那麼如何使善業變成定業呢?《慧燈之光》里也講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迴向,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通達空性,知道行善是如夢如幻的。後者稍微困難一些,對於沒有學過佛的人來講,迴向是更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在做完任何一個善法之後,發願將自己的善根用於一切眾生的暫時和究竟的安樂。當然,最好念誦幾句佛經中的迴向文(如《普賢行願品》中的八句)。如果做不到迴向給一切眾生,也盡量不要只想著自己,更不能顛倒迴向(如前所述)。
如何摧毀惡業呢?《慧燈之光-犯失密乘戒的界線與懺悔清凈的方法》也講了。這裡雖然是針對密乘戒的,但是需知密乘戒比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更難懺悔清凈,所以用來懺悔殺蛇的罪業是肯定可以了。裡面說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以證悟空性的智慧來清凈;
(二)以禪定的能力來清凈;
(三)以世俗菩提心的能力來清凈;
(四)以偉大的行為來清凈。
其中2,3,4相比1要容易一些。這四者的內涵文中有廣述,建議閱讀。同時文中還說:
所有清凈罪障的修法,都必須具備四對治力:
第一為依止力,所謂依止力,是指懺悔罪業所依止的對境。修金剛薩埵的時候,金剛薩埵是依止力;修菩提心時,菩提心是依止力;修空性時,空性就是依止力;
第二為破惡力,即後悔心,也就是必須要對以前所犯的罪業生起強烈的追悔之意,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後悔心,念誦百字明雖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罪業,但卻很難使其徹底清凈;
第三為恢復力,也即要有發誓從今以後改過自新、絕不再犯的決心,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所言所行依然如故,就只能減輕罪業,而不能徹底消除罪業,這也是十分關鍵的;
第四為對治力,為了清凈罪業所做的任何一種善事,包括念金剛薩埵咒、磕頭、放生等等,都統稱為對治力。
如果對照這裡的四力和上面《大乘阿毗達磨》中的文字,不難發現:如果自己有強烈的追悔之心,並且發誓從今以後絕不再做,那麼定業將轉為不定業,然後再加上依止力、對治力,就可以徹底清凈罪業。
由於有時候自己的追悔之心未必那麼強,也未必能發誓不再做惡業(發誓不再殺蛇應該可以做到吧),所以罪業不是那麼容易懺悔清凈。這時候就應該在行為上更加重視,比如多念金剛薩埵百字明或者心咒,多放生,等等。同時,如果能生起菩提心,在菩提心的攝持下修金剛薩埵等懺悔的修法,或者做偉大的行為,那清凈罪業會容易許多。
具體還是建議看一看這兩篇文章,前面已經放上鏈接了。
關於佛教業因果的道理,可以學習《俱舍論》第四品。佛陀對因果的分析真的很超勝,因果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一般人只能很有限的了知。
一般來說,不回答佛教的問題,因為不懂。但是善惡的問題並非佛教獨有,而且提問時也真誠歡迎佛教之外的討論。我寫這個回答,有兩個目的,一是探討 @yolfilm的答案中關於基督教的部分是否合理(合理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所批判的是否是基督教所表達的,其二是基督教對此批判是如何回應的);二是從基督教的角度嘗試對提問進行一些思考。
一、如西方的一神教,只說從現在到未來——落地獄或生天國,而現有生命的來源,始終不能有完滿的說明。
如說這是神的創造,依著神的意旨而來人間,這顯然與神的慈愛,完全矛盾。因為千千萬萬的人類,時刻不斷的在出生,而真能上天國的,究有多少?神如果是全知的,對於這種大量的走向地獄,不應該不知道!
假使說:神給人以自由意志,神歡喜人類,依自由意志來服從神。然而人類充滿了愚痴,真是小孩一樣。使無知的小孩們,處在非常危險中,而歡喜能有一個兩個,衝出險境,這是怎樣的殘酷!神是歡喜這樣的嗎?□□黨驅使千千萬萬的青年,使他們以人海來對付火海。透過火海而回來的,被獎勵而誇耀為英雄,這也是慈愛嗎?如果有神,神明知千千萬萬人的落入苦境,而依舊不斷的創造出來;如不是神的痴狂,便是殘酷!
以上是游叔引自印順法師的一段關於基督教的論述(沒說是基督教,但是「西方的一神教」所指應該是基督教),這段論述涉及的是「神義論」,是討論善惡的基礎。與東方宗教不同,基督教是自上而下的啟示宗教。因此,神的「義」是啟示出來的,是自有的,是論說的基礎,不是論說的對象。那麼在神義的基礎上,能否理解人間的苦難呢?換句話說,神是否要對人間的罪惡和悲慘的處境負責呢?
人是有限的,只能在有限的框架內思考(不論這框架是大是小,總是有的)。人被造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也就是說,神有什麼樣的屬性,神也將其放在人的裡面,只是都從無限的變成有限的。神是自由的,因此人也是自由的;神會選擇,因此人也會選擇;神有節制,因此人也有節制。只是神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就能用他的節制去行出完全的善。但人不能。神就像葡萄樹,人就像葡萄枝子,枝子只有呆在樹上才能結果子,人只有依靠神這活水的泉源才能行出善來。神造萬物都說「甚好」,唯獨造亞當時說「這人獨居不好,因此我要造一個配偶幫助他」,這說明一個獨立的人是不完全的,人只有在關係當中彼此配搭,才能夠成為完全。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被造的時候顯然不是小孩子,而是成年人,是能夠明白上帝話語的含義的。而且上帝「園中各樣的果子都可以吃,只是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不可摸不可吃,吃的日子就必定死」的命令所指向的並非只是關於吃喝,而是道德性的。那麼一個可以明白上帝意思的成年人,違反了上帝的律法,犯了罪,不論其中的原因如何,顯然亞當和夏娃應該為此負全責。上帝出於他的憐憫沒有讓他們直接死掉,而是趕出伊甸園,進入一個被咒詛的世界。
那為什麼還要有這麼多人不斷地出生在罪惡世界當中呢?一般來說,一對夫妻生了孩子都會覺得這是個寶貝。這難道不是出於上帝的祝福嗎?如果非要問,他們中的許多人可是要入地獄的啊,那麼我的回答是:上帝給每一個人悔改的機會。印順法師舉的那個**黨的例子是不合適的。不是上帝像**黨一樣,真正的問題是,**黨要模仿上帝的義,結果卻是「弄巧成拙」,被罪玷污的義只能是惡。殘忍的不是上帝,而是罪人。我認為,共產主義是這個世界上對基督教模仿得最徹底的一次——形式上(包括共產黨宣言對於創世紀的模仿,共產主義小組對於基督教聚會形式的模仿,共產主義思想彙報對於認罪悔改的模仿,共產主義的解放運動對於上帝赦免罪的模仿。這也是為什麼共產主義誕生在基督教傳統的國家,歐洲之外的國家對共產主義的模仿都是「×國特色」的,帶有×國傳統的共產主義。實際上,共產主義成為這世界的上帝。)。奧古斯丁認為,惡並非實有的存在,而是善的缺失。亞當想通過違反上帝的命令來分別善惡,然而結果卻是人類不能分別善惡,人類拋棄了上帝,也就是拋棄了善,卻想在這樣的境況中尋找善,豈不是妄想?
二、
那麼善惡是否相抵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只不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善惡相抵。
寬恕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有人偷了你的錢,你可以選擇一定要把錢追回來並且把小偷繩之以法,你也可以選擇從心裡寬恕他。如果你選擇了後者,你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損失金錢,以及妻子的抱怨。
那麼一個人作惡以後,如果他有罪惡感,一般我們會聽到他說要積德行善來贖罪。這樣的做法矛盾的地方在於,只有那個被傷害的人心甘情願承受虧損說「我原諒你了」,他的「罪」在某種程度上才被赦免。換一種說法,不論他行多少善,他的「罪」還在。在這種意義上,善惡是不能相抵的。大概與 @yolfilm援引自佛教的說法相似。
那麼在基督教中,善惡又如何相抵呢?在上面的段落中,我們只涉及到了人的行善作惡的層面。而根據第一個大的回應中說的神義論,把神的義拋開談善惡都是失去了標準的。所以真正的赦罪也只能在神那裡得以完成。換句話說,掌管善惡標準的神赦免了他,他的罪就沒有了,神不赦免他,他就還在罪中。
在基督信仰中,一切作惡最終的受害者都是上帝自己。如果一個人殺了人,除了那個被殺的人受害之外,因為殺人者犯了「不可殺人」的誡命,所以他還冒犯了上帝。人一切的自我贖罪都是不能完成的,贖罪只能通過沒有罪的第三方來代贖。在舊約中,無瑕疵的牛羊承擔了這項功能。但是牛羊的代贖是有限的。真正聖潔無瑕疵的上帝自己成為肉身作為代贖的祭死了,有罪的人藉此就得以免罪,藉此就完成了以善抵惡的工作,不過是以上帝的善來抵人的惡。
不能。
但是人們都傾向於這樣安慰自己。
美國有一個發現,在社會心理學中被多次提起,&<怪誕行為學&>中也有提及,心理學家發現,一個託兒所對家長傍晚來接孩子總是遲到很是煩惱,因為他們的員工不得不多留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來照看一兩個孩子,不僅要付出更多的薪水,還會得到員工的抱怨,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那些每遲到半個小時的家長,會被收費五美金,此舉一出台,不僅沒有讓遲到的人數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了遲到的數量。因為這個學校錯誤的把社會責任和金錢聯繫在一起,當人們可以用金錢來免去社會責任的約束的時候,他們會樂意為之的。
說的更明白一點,原先家長會準時來,因為不想讓孩子等,也不想被託兒所的人翻白眼,可是現在,這不同了,他們可以堂皇的告訴孩子他們可以在託兒所里待久一點,反正可以付錢,父母工作很忙有時候不能及時來接,至於託兒所,反正我給你們錢了,你們還敢翻我白眼?
回到這個問題,其實人們的心理機制和那些遲到的父母是一樣的,我們都以為,只要做出彌補或者善舉,那麼過失和惡行就可以被抹去,可是實際上呢?孩子還是多等了很久,很無聊,員工們還是拿著同樣的加班薪水和抱怨,錯誤還是錯誤,只是人們覺得更好了。
你確實可以做一些好的事情讓你覺得沒那麼有負罪感,可是,惡行仍然是惡行,社會也更不會推崇讓善舉來彌補惡行,因為如果善舉可以買來惡行的赦免,那麼惡行將會瘋狂的增加。(但這不代表不要做好事,因為,做好事,可以讓自己覺得更好呀~~~)
善惡本來就沒有嚴格的界定 殺生就一定是惡嗎 恐怕也不見得 如果仔細研究起來 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那麼吃素不也是殺生嗎 所以動物沒有善惡之分 善惡都是按照人的利益標準來的 或者說按照大多數人的利益標準來的 為了填飽肚子而去獵殺 這不過分 也不是惡事 但是沒有目的的濫殺 以殺戮取樂便是惡事 照這樣的觀點來看的話 善是把自己與他人、天地萬物放在同一立場來的 惡行便是把自己的行為目的都放在與他人、天地萬物對立的角度來的 算了吧 照這樣下去 說到明天也說不完 我的觀點是善舉不能抵消惡行 但是善舉卻可以彌補惡行 惡行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 誰都不能讓時間倒流 你可以悔過 懺悔 並且從今以後不再做類似事件 卻不可以抵消 讓惡行還原成不能發生 卻可以彌補 很多人做了惡行以後自覺羞愧 這之後的一切善舉 如果是發自內心的話 恐怕也不是為了抵消 而是為了彌補
不可以互相抵消。佛法認為業分善業、惡業、無記業。三種業各受各的果報,互相不摻的。即行善受福報,做惡受惡報,無記業則受無記報。
1. 那豈非意味著「贖罪」是無法完成的事兒?
不是。不造新惡,舊的惡報受完了,所謂的罪也就償完、贖完了。
2. 「罪人」豈非沒有做善事的動力?
做善事不是為了抵罪,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性存在,為任何他人做善事,其實都是自利利他,自己就是受益人。
3. 即使對來生有意義,但不相信來生的人怎麼辦?
不相信來生的人,果報不因他的不相信而不發生作用。到時候,仍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記有無記報。這是宇宙的運行鐵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誰也逃脫不開。所以不用為別人操心,自己好好做人就是了。
1. 善惡值如何確定,如何換算?
不是這樣機械計算的。是你發出的這類行為,在條件合適(即因緣成熟)時,將返回到你的身上。舉例來說,假設你正當防衛過度,失手殺了A先生,那麼未來某世,並非A先生轉世來殺死你。而是,你會被某人失手殺害,但他不是故意的,而這個人可以不是A先生的轉世。
因果的計算極其複雜,我們凡夫是沒有能力弄明白的,除非證悟。所以乖乖接受果報就完了。善報來了,不要高興,因為這個善報結束了,不來了;惡報來了,不要難過,因為這個惡報受過之後就沒有了。不喜不憂,淡定、清醒地活著比任何胡思亂想和抗拒抵觸都來得好。
這取決於你是唯物論者還是唯心論者,從唯物的角度來講,無論惡行還是善行,是既定的事實,惡行無法再消除,善行也無法抹去惡行,從唯心角度來講,他們首先取決於你的主觀意向,從內心反應事物,如果內心的事物不存在那麼就不會映射到這個世界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善行可以消除惡行。
不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能互相抵消。
我的理解是:不可以。
我們只能通過誠心的悔改來祈求原諒和獲得內心的慰籍。
若你虔誠,慰籍也許是有的。
但原諒不可以強求,別人就是不能原諒你,你能怎麼辦呢?
類似的問題:道歉可以抵消傷害嗎?
很多情侶吵架會陷入循環:
男:「我已經道歉了!你還要我怎麼辦?!」
女:沉默…
男:「你說啊!我都道歉了,你還想怎麼辦啊!」
女:「對啊,怎麼辦呢。」
……
你錯了就是錯了,別人不原諒你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你只能事後彌補來祈求她還在乎你了。
同樣,惡行就是惡行,善舉是彌補而不能抵消。
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秧。能不造新秧已經很不錯了哈,懺悔也是認識以前的錯誤以後不會再犯,說不落因果墮了五百年狐身,不昧因果,就讓它來吧來了就消了,學佛學的是更好的面對處理,跟凡夫處理的當然不一樣,不造新秧已經很殊勝了,很殊勝了,很殊勝了,重要的話說三遍,你今生都能享受到不造新秧的美好。
「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創世紀3章22節
在基督教的教義之中,原罪救贖說流傳已久。
耶和華創造出亞當和夏娃,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內生活,可是夏娃受了蛇的誘惑,違背了神的旨意,摘下了能分辨善惡的果子,並與亞當一同吃了。自那以後,亞當和夏娃便在神的眼中成了惡人,又因他們是眾生之父母,於是這種罪世世代代的流傳下去,是整個人類的原始罪,即使是嬰兒也是帶罪出生。
這種罪是無法通過人自己所作來消除的,唯一能夠拯救靈魂的方法便是懺悔,然後信靠主耶穌,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審判日的時候不下地獄,而上天堂。
所以,在基督教的思想之中並不存在「善舉可以抵消惡行」。
當然,這並不是說明基督教不教人從善,而是強調人要想獲得永恆的生命,必須要行神的道。而神,便是基督教中所謂的「善」。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馬可福音十章17-19節
從這段中可以看出,基督教也講求讓人去做善事,做好人,具體可以翻看聖經中的使徒行傳那一部分。總之,善不是你覺得做了正確的,不違法的,不違反道德的,幫助他人的事情就是善事,而是神讓你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善。
」所以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馬太福音12章31節
所以在基督教的世界裡,任何罪是可以被赦免的,而且只能由神赦免。而不能赦免的是不信主,褻瀆主。
耶穌在骷髏地被釘在十字架上,與他同釘的還有兩個強盜,一個嘲諷,另一個在最後悔改信靠主耶穌。最後,悔改的那個上了天堂,另一個則在地獄之中。因信得救。
善舉是抵消不了罪行的,做再多的善舉都不會改變罪人的身份。但是,只要信靠主耶穌,無論是人生來便有的罪,還是在世間違背律法和道德的罪,最後都能夠被赦免。
這大抵就是因信稱義吧。
是不是走題了啊喂
是不是走題了啊喂
是不是走題了啊喂
個人理解是不能抵消的。你殺了人殺了動物,如果動物有意識有感情,子女或是同類就會來報復你。即使你對他們做再多善事補救,他們不原諒你就是不原諒你,如果他們原諒你了,那算是補救了吧。個人覺得,因果報應就是生活中的常理。 做多善事,幫助過的人感激你,看到你做善事的人覺得你人好也願意幫助你。做多惡事,傷害過的人報復你,看到你做壞事的人覺得你人渣也就為難你。
不能。但是可以改變你。
一、因果相應:因果的性質必然相同。
善因所感的必然是善果,惡因所感的必然是惡果,不會錯亂。
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說:「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基督教《箴言13:21和合本》:「禍患追趕惡人;義人必得善報。」
猶太教《聖經.箴言12:21》:「義人不遭災害;惡人滿受禍患。」
印度教《摩訶婆羅多5.46》:「沒有誰行善反得惡果的。」
回教《古蘭經45:15》:「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惡者自受其害。」
二、歷時而熟:從因到果必須經歷一段時間。
就像種子種下之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才會開花結果,不能馬上得到果實;同樣的道理,作惡或作善之後,不會馬上得到惡報或善報,必須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會顯示報應。
很多人不信因果,就因為不了解這個原理。人們往往看到行善的人沒得到善報,作惡的人沒得到惡報;甚至於善人反而得的惡報,惡人反而得的善報,於是就否定因果報應。其實這只是自己太短視,如果把時間範圍拉長到數年或數十年,就會清清楚楚看到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前面所說的,行善之人得到惡報,其實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惡因先成熟,所以先得到惡報。作惡的人得到善報,是因為他從前所做的善因先成熟,所以先得到善報。只要假以時日,這些舊的報應消盡之後,新的報應就會現前,就能看到因果確實相應。
上個世紀初,上海有一位富翁,樂善好施,做了很多善事,但是臨終的時候很痛苦,死後的去處也很不好,人們看見就懷疑因果報應有差錯。後來才發現,這個富翁先前在朝廷為官,曾經私吞朝廷賑濟饑荒的官銀,造成許多災民無辜的餓死。這個惡業非常重大,不是他後來積德行善所能夠減輕的;惡業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了,所以先產生了惡報。
三、業力不壞:因不會失壞,無論經歷多久,直到結成果報為止。
造了善惡業之後,善惡因(種子)會一直留在心田裡,不會中途消亡,善惡因也不能互相抵消,一定到結成各自的善惡果報之後,這個業力才會消失。佛教《大寶積經》上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只要還在生死輪迴當中,絕對逃不掉因果報應。所做的善惡像回力鏢一樣,遲早會回到自己的頭上。
天主教《聖詠集》說:「他的兇惡必反轉到自己頭上,他的橫暴必降落在自己頂上。」
基督教《箴言5:22和合本》:「惡人必被自己的惡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
《羅馬書2:6 和合本》:「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猶太教《聖經.箴言26:27》:「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入其中;滾石頭的,石頭必反滾在他身上。」
佛教《法句經》說:「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又說:「若以清凈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印度教《薄伽梵往世書10.413》:「人人都自食其行為之果。」
四、變易而熟:從因到果,程度上會發生變化。
善惡因不能互相抵消,但能夠互相影響。後來做的善事會助長先前的善因,而抑制先前的惡因,反之亦然。因此,種了惡因之後,如果繼續造惡,這個惡因將來所結的惡果會大大的加重;相反的,如果造惡之後努力行善積德,將來的惡果就會大幅度的減輕。反過來說,種了善因之後,如果繼續修善,善果就增強;如果造惡,善果就減弱。
正因為善惡因之間互相影響,所以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正如道教《太上感應篇》所說:「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了凡四訓》是公元一六OO年左右,袁了凡先生寫的家訓,詳細描述自己改造命運的原理與過程,非常引人入勝!他命里本來沒有功名,也沒有子嗣,經由努力改過修善,最終考上功名,也有了子嗣;甚至壽命也從五十三歲延長到七十四歲。
大約同時期,有另外一位先生叫俞凈意,他很有才華,表面上奉行種種善事,但是口德不好,尤其是邪思邪念很嚴重。結果他的運勢愈來愈差:不僅考不取功名,而且四兒三女都夭折,所剩唯一的一個兒子走失,妻子因痛哭而失明,僅有一個女兒,精神失常,家境也無以為繼。後感得灶神指出其過失,全在於意惡太重,行善不是出於真心。於是他痛改前非,真心修善,三年之間命運大大轉變:考取功名,找回兒子,妻子眼睛復明,全家人安享福壽康寧的生活。於是有一位同鄉記錄這個事情,寫成《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傳世,以警示後人。這個故事也正符合《太上感應篇》所說的:「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五、因小果大:小小的因,可以結成很大的果。
這就好像一顆小小的西瓜種子埋在土裡,將來長成很大的西瓜一樣。
《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古蘭經6:160》:「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十倍的報酬;作一件惡事的人,只受同樣的懲罰。」
佛教中甚至有所謂「舍一得萬報」的說法,都是因小果大的例證。
為什麼會有因小果大的現象?因為造業主要靠意念,而意念產生非常快速。佛教《菩薩處胎經》中說:「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正因為心念的速度如此之快,短時間內就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業因。將來這些業因都要結成果報,所以果報就加重很多,受報的時間也會增長很多。
因小果大的另一種體現,就是因會召感花報、果報和余報三種:所做的善惡如果比較重,當生就會顯示報應,稱為現世報或者是花報。花報還不是最重的,真正強而有力的是果報,通常在來世。除此以外,長遠的未來還有餘報,就像餘波盪漾一樣。而且禍福還會遺留給子孫,如《易經》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屬於余報。
正因為因小果大,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是明白人,知道造惡因之後,未來的果報非常可怕,所以會非常謹慎,不敢造惡因。至於惡報,那是自己過去所造惡業產生的,受過之後就報掉了,並不真正可怕。所以菩薩能安心受報,不會因此而生起煩惱。凡夫則是迷惑顛倒,只知道惡報很可怕,努力想避免惡報,卻不知停止造惡因才能真正避免惡報。當他受到惡報時,內心生起煩惱,繼續造惡業,所以以後他的下場就非常可怕,苦無了時!這就是佛菩薩所說的「可憐憫者」。
以上是粗舉因果法則的概要,提供大家參考。人如果真明白了因果法則,就不敢造惡,而會積極的行善。所以中國清朝初年的名士周安士先生說:「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
摘自上凈下空老法師「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二O一七年威爾士祭祖大典談話」
不能,即使是陳游標那樣做了好多慈善事業的人
如果殺了人
一樣要承擔刑事責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就此題目,給題主推薦一文:
上帝的意志體現在自然的規律和法則中
雪峰
道是宇宙所有規律和法則的綜合,道就是上帝的意識,所以,上帝的意志體現在大自然的規律和法則中,起心動念和言行符合自然規律和法則,就受上帝獎勵;起心動念和言行違背自然規律和法則,就受上帝懲罰。
至道不可以情求,想通過感情獲得上帝的獎勵行不通,不論誰,哪怕你情感上多麼虔誠於上帝,多麼熱愛上帝,只要你違背了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就必然要受到懲罰,比如不管我們到寺廟裡燒了多少香磕了多少頭,只要喝了毒藥,照樣會死,不會因為我們天天燒香磕頭就不會被毒藥毒死。
功過無法相抵,功是功,過是過,有功就獎勵,有過就懲罰,即使有天大之功,只要稍微有過,同樣會遭到懲罰,也就是說,哪怕做了一萬件好事,只要做壞了一件事,同樣因為這一壞事而被懲罰,上帝不會因為我們做了那麼多好事而不計較所做的一件壞事。
所以,不論是教皇、教主、大師、皇帝,還是虔誠的弟子和普通百姓,都會生病,都會遭遇不測,即使是上帝的使者,同樣也不會給予特殊的恩典而免遭應有的懲罰,所以,不要認為自己信仰上帝走上帝之道而免除因自己的錯誤而導致的不良後果。
故,修行修鍊前往生命的高層空間是天下最難的事,難就難在它是嚴謹的,科學的,一絲不苟的,毫無情感可言的,比如一個人要成仙,成仙標準是一百分,當我們達到九十九分的時候,依然成不了仙,缺的一分必須補足,就像唐僧取經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缺一難就不行。因此,當我們遭遇不幸,遭遇不順,遭遇挫折的時候,一定要清晰,這是必須要經歷的,因果報應,種下的惡因必須以吃到惡果才會消解,這裡絕對沒有任何僥倖可言,當然,更不能因此對上帝的公正和仁慈產生任何的懷疑。
絕美的事物只配絕美的生命享受,絕美的事物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當我們想享受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絕美事物的時候,應當把審視的靈眼聚焦在自己這個生命之上,我們要捫心自問,「我是絕美的生命嗎?」如果不是,那麼,修行修鍊的重點應放在完善完美化自己的生命品質上,而不是放在絕美的事物上,只要我們生命的品質達到了絕美的境界,絕美的事物必然到來,它跑不了。
欣喜地承受一切的不幸和挫折及遭遇,堅定不移地朝著生命的完善完美化前行,功過無法相抵,上帝的意志體現在大自然的規律和法則中,讓我們嚴格遵循自然的規律和法則,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向生命的最高境界跋涉攀登。
2015-5-18
轉自生命禪院中文網
只說一句話,道法自然
善惡肯定,絕對不可能抵消的。你發起的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是有問題的。
從科學的精神和角度來說,的確需要證明。但是糾纏於這種哲學,與修行是沒有太大關係的。這簡直是浪費時間和智力。佛陀的教導是一門實踐科學,不是一門純粹的哲學。只要強調他力拯救的那些「神教」才需要繁瑣的哲學。
佛教裡面的贖罪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在佛教裡面,沒有任何手段可以贖罪。首先,贖罪的觀念來源於神教,不是佛教的說法。佛教裡面說,人類的行為,語言,思想都會產生力量,這種力量叫「業」。業有善的,也有邪惡的,善的和邪惡的各自產生自己的力量,不可以抵消,但是總體上說,人的命運取決於力量罪強大的那種力量。
要注意,「業」與「因果」是兩個概念,不是一回事。說這些哲學上的概念,本人覺得很繁瑣和很厭惡。「業」強調的是人類的內心,「因果」說的是外在的世界對於業的反饋,或者說因果是業的後果的一種表現形式。
所以說,如果去過自己造下惡的業,現在絕對不可以「補救」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請求佛陀的指引,自己主動去造下更多善的業。
「業」的結果有的在當下,此刻就會產生結果;有的要過幾十年才會產生結果,有的要過好幾生,也就是死生好幾次才會產生結果。不一定要等到死後的。
當然「業」也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消滅的。因為業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心識」,是「心」。如果你擁有一顆「凈化過的心」,你就不會對自己身體上的感受起習性反映,則,將不會造作「新的業」。人類的這顆心,總是對自己身體上的感受起習性反應,總是對客觀世界,周圍的人和事物起習性反應,所以就會造下種種「業」。
以上所說的善與惡的業,更多的體現為與某一道眾生相應的業。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間道;三、 修羅道;四、 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佛教中的業產生的作用大概的說來,初略的分為「六道」,你自己造作的業,總會與某一道相應,在現在,此時此刻與將來,你造作的業,將會帶領你當下就體驗到,以及你身體死亡後去到某一道,例如天道,例如人道。我們常常說」業「的時候,有時是指」惡業「。
至於「殺人償命」,這種世俗的說法。在佛教的修行裡面,如果你在此生曾經殺過人,你在修行進入一定階段的時候,死亡的那種撕心裂肺猶如煉獄般的痛苦就會反覆在你心識裡面浮現出來,你將非常客觀的體驗到那種痛苦,那種怨念,那種嗔恨與仇恨,那種消極的心念與生理上的痛苦將纏繞著你的心。這就是說,你在修行的那一刻,就在承受著「果報」(這裡有很多的概念,其實並不精確。但是離開了這些概念,就很難把事情說清楚。所以,曾有「開口即錯」的說法。願佛陀原諒我!)。如果你坦然的接受他們,明白這一切都是應該到來的,應該體驗到的,應該承受的。那麼,你的心將得到凈化。當某一種業由於體現出來而消滅之後,你自己庫存的業就會越來越少,你在此生,在當下的某些片刻,或者一段時間,就會體驗到有如天國般美好和愉悅的體驗。如果你的惡業很少或者沒有,你必定在身體死亡之後進入某類高層次的天道。
無需任何神靈(聖靈,神,天主)的救贖,無需任何神靈的拯救,你將自然進入天國。很多神教宣揚的天神都是極度自戀,極度狹隘而自私自大,容易衝動發怒,虛榮心及其強烈的天人,他們希望人類讚美他們為造物主,為創造世界的大神。有的宗教推銷員號稱,如果你不依靠它,就必然會下地獄,你在人間的任何善行都無法拯救你自己,這樣的有害言論欺騙了無數不明真相的人們,使得人們心甘情願的受控於某一種神明,某一種人世間可能存在某種政治目的的組織。
推薦閱讀:
※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為什麼季羨林說禪宗走到了佛教的對立面?
※佛教到底是什麼?
※你對密宗中男女雙修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