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津濱海圖書館?

天津濱海圖書館 / MVRDV


謝邀。

宇宙(另有人把它叫做圖書館)是由不定的,也許是無限數目的六角形藝術館組成的,在中心有巨大的通風管,周圍用低矮的柵欄相圍。從任何一個六角形看,我們可以看到無止境的上面或下面的書架層。二十個書架排放在周圍,四條邊上各有五個長書架——只有兩邊沒有,書架的高度也就是樓層的高度,很少超過一個普通的圖書管理員的身高。沒有書架擺放的兩邊中的其中一邊有個狹窄的過道,通向另外一個藝術館。所有的藝術館都是相似的,在過道的左右兩邊是兩間小房間,一間供睡覺所用,只有站立位置那麼大。另一間是作為廁所使用。經過這部分,就是一架螺旋型的樓梯,樓梯一頭扎進無底洞又升至最高處。在過道處掛著一面鏡子,鏡子真實無誤地照出你的面容,人們習慣於從這面鏡子中推斷出:圖書館不是無限的,(如果宇宙真不是無限的,為什麼照出這個夢幻般的面容?)我寧願希望這張精心修飾的臉孔是虛偽的,並且是無窮盡的……

光線從一些天體水果中發出。這些天體水果是按照照亮天空的天體的名字而稱呼的。天體水果有兩個,並在每個六角形中橫著飛行,他們所發出的光是連續不斷但又相當微弱的。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巴別圖書館》

天津濱海圖書館算是一個現象級的建築,至少在眼下的媒體環境中,它博得了足夠多的關注和轉發量。其實如果仔細分析MVRDV一貫的的設計思路的話,就能發現其中的邏輯,也不難理解像BIG和MVRDV在眼下爆紅的原因。

上圖是MVRDV關於濱海圖書館最初的設想——一隻眼。這個邏輯再簡單不過了:

「濱海之眼」宛如一隻「眼睛」觀察著我們所在的城市,既為圖書館公共空間塑造了具有強烈視覺衝擊的空間焦點,同時也表現出天津濱海新區世界級的文化抱負。正像「眼睛」的功能一樣,圖書館成為人們探究世界,世界認知濱海的新窗口。

在原來的方案中,球體位於建築角部。後來的深化設計中,眼球被移到了建築的中間,從室外移到了室內。

眼球的變化既有觀念的因素,也有其他各種考量,這都不重要。因為MVRDV 作品的符號化本質一直是它的一大特點,同時,事務所還具有用最少的材料去創造形式的能力——符號將信息凝練為視覺和形式上的實體。符號是抽象的,但是以一種濃縮的方式展現。這樣一來,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同的受眾就會對它有不同的解讀,同時具有很強的辨識性。單看符號本身,會覺得它們是個謎,但是當它們一旦被投入使用,它們的功用和意義就被釋放。

mvrdv:「大紅沙發」 — IJburg網球俱樂部會所

我們已經習慣了計算機符號,這也是所有符號之中功能性最強的,但是我們也使用一些公司符號諸如徽標和商標(蘋果公司的「蘋果」和耐克公司的「對勾」),還有日常生活中的「牛仔褲」這類符號。我們也會嚮往流行文化推崇的「某種汽車」或是「偶像」這類符號化的事物。好的符號不會因使用而被耗盡,而是會凝聚更多的意義和參考價值。

因建築的複雜性和持久性,建築物本身就是現成的符號,你可以說建築學很大一部分都(過度地)聚焦於製造與此關聯的紀念碑式建築。有時,建築師成功地創造了類似洛克菲勒中心、聯合國大廈或者流水別墅這樣的作品。但是通常符號化的建築是偶然出現的,比如艾菲爾鐵塔。事實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追求一個偉大的建築形象變得越來越難。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倫敦瑞士再保險大樓或者哈里發塔這樣的結構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狀態,但它們是造價極其昂貴,而且能耗效率並不高的特例。

從這個角度來看,天津濱海圖書館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範例。在接近三十年的時間裡 MVRDV 一直在追問,這種追問似乎主要是無意識的:在一個準標準化生產的時代里,什麼造就了達到建築尺度和特性的符號?由於經濟的需求,所有的意義和特質持續從建造中過濾出去,是什麼導致這種狀態?他們的答案總是從信息集合中發現符號的本質。搜尋信息、貨物,甚至是人,並將其彙集為不穩定的臨時性的集合,創造代表我們想要的拼貼,這是他們的建築符號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我們的計算機桌面正是這樣的集合,我們穿著的服裝也是。如今的大多數流行音樂也是這樣的已有元素的拼貼。即使我們一直在變化(或者變形,如果要使用一個新詞來定義這個過程的話)的公司和機構,或多或少也是人力和服務的臨時集合。

mvrdv:鹿特丹拱形市場

堆疊

堆疊這個詞形容的是圖書館的內部空間,這裡也是圖書館爆紅的關鍵。

MVRDV來自荷蘭鹿特丹,那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港口,而集裝箱代表了我們現代性核心的靈活性特質。

mvrdv:巴提克大廈

mvrdv:濱海圖書館設計概念

隨著這些結構生長、變異,或是遠離了建立於理性上的起始點,它們也獲得了形式。如果這些形式在堆疊中是不穩定的,那是因為他們試著將結構打開,引入大部分住宅與辦公樓中不具有的東西:公共空間。引入共享庭院或陽台,或借用另一個單元的屋頂作為陽台,不僅創造了實實在在的開放空間,也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單元提供了多種可能性,雖然這些單元在它們的組合中已經越來越被簡化。通過這種方式,MVRDV 在創造一種反叛的意象:與私有開發的那些封閉的紀念碑相反,他們在創造不穩定的符號,倡導公共與私有、城市與物體之間的流動性。

濱海圖書館叫「書山」,mvrdv以前也造過一個書山。位於鹿特丹附近一個舊時小漁村斯派克尼瑟的一座圖書館。

在當地,文盲率超過10%,書山在這裡是一種知識的自覺象徵,在這個意義上它有點懷舊,但是天津的「書山」意義已經完全不同。

鹿特丹的書山仍然基於留存的殘餘廢墟基礎上,看起來如此根植於那些仍然浮現在集體回憶中的圖像中。真正消失的是當代性的幻想和它在共享、繼承和獲取之間的折衷,不論是市民還是服務市民的組織,他們的身份都被這種折衷徹底擊碎了。

圖像

在維尼 · 馬斯(MVRDV創始人)的家鄉小鎮斯海恩德爾,他們曾經造過一個玻璃農舍(2013),這個位於田野中的村莊沒有性格或者典型特徵,圍繞一個大而無用的中央公共空間(廣場)。建築師們提出在廣場的邊緣建造一個小型商業建築,面對經過廣場的主要街道,這樣有助於定義幹道,並為辦公樓提供底層商業空間。當他們提出這一設想時,當地的反對來自於市政當局和居民們都想要一點兒「傳統」的東西(就像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要面臨的一樣):一座看上去彷彿一直在那裡的建築。

馬斯的回應是設計一個簡單的、由玻璃覆蓋的鋼結構,它的形狀再現了當地的穀倉(事實上是以120% 的比例仿製了)。 然後他採用當代的技術,用藝術家弗蘭克·凡· 德 · 薩爾姆的一幅攝影作品包裹了這個簡單的結構。凡· 德 · 薩爾姆記錄該地區的所有現存的農場建築檔案,並將它們拼貼在一起而成為一種理想化或者緊湊型的農場建築的複製。結果最終結合了很多不同建築的形象,但也借用了其他地區的其他元素的照片。

這想必可以理解天津濱海圖書館上那一圈圈假的書脊的裝飾物——既是建築的一張圖像也是建築本身,它的超現實主義啃噬著你定位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Photoshop 建築的案例。

之前在建築學專業過氣了嗎?一文(原載於城鄉結合社(Urban_Village),作者王子熠。不代表elcroquis 的觀點)中說過

建築學的邊界在TED talk和Instagram的催化劑下發生了劇烈的自燃反應,媒體是新的建築表現........建築學的邊界在不斷擴張的同時也在損失著信息量,在數字化和扁平化的過程中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沒...........後社交媒體時代的建築學的信息深度遭受了降維打擊,新的建築學是普世且大眾化的,過度簡化的建築語言是與公眾溝通的主要前提.

所以建築師們在成功的路上不但需要自身的奮鬥,還要考慮時代的進程啦~~

要加油成名喲~~

*部分文字來自elcroquis173 亞倫·貝斯基《走向兩毫米符號》

*項目圖片由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田園提供


入口階梯式的「書的海洋」,是個作秀的、博眼球的空間,各位看官無需太過糾結它的使用不人性,濱海圖書館不是光這個大廳,它還是提供了很多正兒八經的圖書館空間的。
---------------------------
沒去過,archdaily和gooood的資料出來了,可以說兩句。

從大想法上講,這是一個在矩形體塊中掏出一個中庭空間的直接設計,我們目前所見的全部照片都來自於這個主要的入口大堂空間,其它的部分則鮮有曝光。不要忘了,這個矩形體除去入口中庭,還提供了大量常規、均質的功能空間,這些空間,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像下圖這樣,常規圖書館的存書倉儲、學習、辦公、會議、服務等空間。

此圖僅為參考例圖,並非天津濱海圖書館

而有層級帶波浪感的中庭則成為了整個建築的英雄空間,在外立面和第一次接觸時帶給人們強烈的衝擊,也承接著人們的驚呼讚歎和批評疑惑。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來看這個空間呢?

MVRDV是深諳西方建築傳統的歐洲建築師,繼承了OMA功能思考與創新的他們,在此處設計的階梯式、環抱式、聚合式的公共空間,其源頭是古希臘建在山坡上,融入山體的amphitheatre圓形劇場,而他們將這個原型創造性的用到了圖書館。

位於希臘delphi的圓形劇場/廣場,古時用於集會、演講、演出、社交交流、研討政治、選舉等公眾活動

有諸多建築師對amphitheatre和auditorium這種劇場、集會式的建築原型感興趣,比如阿爾瓦·阿爾托、庫哈斯等,因為它在西方建築文化語境中代表了一種最公共的、最民主、最關於人民的空間形態,是希臘先哲智慧與民主意識形態的承載體,是民眾受啟蒙而覺智成為有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公民citizen的象徵。

這種開放而聚集的空間形態,會最大限度打破隔閡,鼓勵人與人的互動,進而促進知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二十一世紀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的角色,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藏書閱書功能外,也必會引入多媒體和網路知識傳播,而更重要的則是對人與人面對面、相互互動學習的知識傳播形式,這種形式下產生的人與人友誼、合作關係的建立,會更易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的產品、資本或服務。

這種開放而聚集的空間形態,會最大限度打破隔閡,鼓勵人與人的互動,進而促進知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二十一世紀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的角色,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藏書閱書功能外,也必會引入多媒體和網路知識傳播,而更重要的則是對人與人面對面、相互互動學習的知識傳播形式,這種形式下產生的人與人友誼、合作關係的建立,會更易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的產品、資本或服務。

這種開放而聚集的空間形態,會最大限度打破隔閡,鼓勵人與人的互動,進而促進知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二十一世紀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的角色,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藏書閱書功能外,也必會引入多媒體和網路知識傳播,而更重要的則是對人與人面對面、相互互動學習的知識傳播形式,這種形式下產生的人與人友誼、合作關係的建立,會更易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的產品、資本或服務。

------------------------

不過,天津濱海圖書館終歸還只是一個現階段中國審美的建築,或者說是適合現階段中國審美的建築(雖然全世界都有這個趨勢),因為它太過直白,太過直白、純粹而強烈地闡明著自己的意圖,也太過單調,缺少再解讀的層次與複雜性,也就使得它能像網紅風潮一樣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卻也讓人在驚呼感嘆了第一聲以後,會要漸漸退去興趣,隨後被新的熱點頭條蓋過風頭,沒有了關注。


二十年前Frampton說建築作為一種反抗,然而仍然無法阻止其變成圖像主義和資本的附庸。


謝邀,

演員演了好的作品才去上綜藝,發現上綜藝比演戲來的快多了。

於是就只上綜藝不演戲了。

圖書館好用,才受到關注,和圖書館好看直接受到關注相比,後者來的快多了。

上一個五年各地方新修文化設施場所此起彼伏。

怎樣在這樣大家同做一件事的時候脫穎而出?

都是公務員考出來的,還不是輕車熟路,最容易犧牲唯一可犧牲的——實用性。

沒有人在乎真正去圖書館看書的體驗有多差。

進去拍照發朋友圈的人,擠走吵走了真正看書的人。

而表現上,新館建成後,來圖書館的人數確實有了質的飛躍。

或許等熱度下降了,熱點會把圖書館還給真正需要讀書環境的那些人吧。


嚴肅地說,如果圖像時代視覺優先幹掉了空間材料結構工藝,建築學真的只能淪為市場的玩具。具體到這個案例,哪怕那些書的貼畫用馬賽克點彩做出來,我都會讚美,因為至少那還是關於建築的思考。
以下是原答案

約瑟夫科蘇斯在1965年創作了《一把和三把椅子》,直白地表達了對可視的型的輕視和對內在信息、觀念和意蘊的重視。椅子可以被攝影或者繪畫再現,成為幻想,但無論是實物的椅子還是藝術手段再現出來的椅子,都導向同一個最終的概念——觀念的椅子,即文字呈現出的椅子。(摘自藝術中國)

顯然,本圖書館是向科蘇斯的作品致敬,更加直白地表達出了對信息的重視。書的海洋不僅僅是書的客觀實體本身組成的海洋,更是書架上貼圖再現出的書的海洋。這件作品比科蘇斯的思辨更進一步在於,既然再現與本體都能導向同一個概念,那麼我們並不需要將書的海洋這些字實際地寫出來,而可以自然地呈現在人們的腦海中,抽象與移情可以在這一步完美平衡。所以,並未直接將書的海洋這個概念及觀念具體成文字,而是將它放在建築分析圖中、效果圖中、壁畫表達的圖像中以及書籍自身的文字里,最終可以在人的腦海中將其清晰而具體地呈現。

為了表達如此純凈的概念,使其更直接,更有力量,設計者必須選擇隱匿一切節點,消除一切顏色,甚至回歸原始,幹掉空間的概念。這時,一個純白的書的萬神廟,更準確地講是書的洞窟,便誕生了。

洞窟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它與壁畫一樣原始,正如拉斯科洞窟與壁畫般,二者渾然天成,也告訴我們,越是古老,便越是現代。

邊沁與福柯所設想的圓形監獄,討論的既是看與被看的關係問題,這裡看既可以是一聲,看守,也可以是四聲,觀看。
圖書館作為存書機構與閱讀場所,看書一詞同樣發生了歧義:到底是指閱讀者觀看書籍,還是保管員看守書籍呢?到此我們明白,立面上的眼睛和中庭的眼珠所指是什麼了 :不僅僅在看書,也在看守大家看書。比邊沁更推進一步在於,用了一個意指上帝的球,作為監督機構的抽象,比起一個哨塔,它更純粹,也更紳士。

如樓上某個答主所說,建築並非一定要討論什麼四要素五原則空間構造材料;

回歸原始,討論討論洞窟,討論討論壁畫,不也很好么?

編不動了……


謝謝周先生邀請,竟然在知乎上這麼快就出現了提問,一下是我的一點點看法。

最近幾天媒體在爆炸性的宣傳這個「球——讀書館」,在各類主流媒體的宣傳下全民一片狂歡,一時間「最美圖書館」、「最具創新圖書館」、「濱海新名片」等等滿載讚譽。我深知這樣一個項目從設計到全部落地,一定充滿著艱辛和不容易。自己做為奮鬥在一線的建築設計師深表敬意,在此對所有該項目的參與人員以及荷蘭建築設計事務所MVRDV+天津規劃院道一聲辛苦,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預期反響應該能讓你們欣慰。

但是。。。。。。我想對這個反人類的設計說點什麼。對、一定要說點什麼!

第一:圖書館作為「人」使用的建築,在一個巨大的中庭白色空間的包裹下,徹底失去了尺度感!我們絲毫感受不到人和書之間的交流與溫度。一層層退台的弧形台階模糊了層高概念,是一種被包裹的感覺。看到的是一個模糊不清而又無法定義的似洞穴般的獵奇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大廳中間坐落著一個巨大的「蛋」,據說建成以後是一個多功能廳(後文會初略講講其不好的影響)。——這是被「概念」左右的一個模型。

第二:書籍像等高線地形一般一層層的被堆疊在不斷增高的台階里,而人手不能接觸到的多層書籍台階上都是用假書填充——猛然發現原來這是一個假設計,是一種非常低級的處理手法。而如果圖書階梯里填上真書以一個成年人的伸手範圍,超過4——5層拿到上層圖書將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和很多朋友探討,提到了升降機(試問一個下面是台階沒有操作面,立面是不規則的非線性曲面,如何使用機械?即使經歷萬難研製出來這台機器,那我們為什麼要人為給自己製造這麼大的一個麻煩???)。我想要等到單兵平民飛行器成熟以後才能被真正使用起來。到時候會在讀書館內出現這樣的一副光景,一個個飛行在空中的讀者在挑選圖書或者閱讀!

第三:中廳一個圓球造型的裝置直徑21米,由40萬個LED燈珠拼裝而成,當燈光點亮時就會徹底實現設計師口中所說的「眼」。這樣一個巨大的影像裝置在點亮時會給讀者造成何種干擾和體驗?

第四:閱讀是一項古老的人類行為,任何人與書的交流需要情景和場所。當人閱讀時我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光照適度的環境、舒適的環境、乾淨的環境甚至更高的要求是閱讀之書和人、空間一致。這是人類與書的至高境界!

安靜——當然這個佔據圖書館絕大面積的讀書區肯定也永遠不可能安靜。因為在設計之初這裡就被定義為一個巨大的交互空間。我無法找到準確的詞語來解釋這個交互包含了多少層意思。總之唯一的辦法就是退居到大廳後隱藏的常規的圖書教室了。

以上照片來自網路,侵刪

安全——一個個巨大的台階,沒有欄杆,沒有防護(當然從物理安全形度而言,每一級書階都保持在安全距離,這點不用質疑設計機構的素養),但是在心理層面我無法想像坐在最高層書階讀書看著下層的這個視覺高差會是一種怎樣的驚恐。一定不那麼好受!而象徵書山中路徑的樓梯除了中間的分隔欄杆外沒有扶手,這樣的位置人口稍微集中時會隨時有踩空的危險或者至少是心理層面上的各種不安全感必然存在!

光照——如此凈高的廳不可能實現微集中光源來特殊調試書本和人眼的照度關係,就算撇開這點相信高明的照明設計能完美解決問題。當中廳的LED「蛋」點亮,當她溫柔的轉動起來後活脫脫應該就是一個D廳的效果。哎呀,別再和我談什麼光環境、閱讀合適照度了。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非常給力的「搖吧」

舒適——上面第一張圖可以非常清晰的反應作為一位讀者,當我們坐在一個沒有任何依靠的台階上閱讀,前面的書本沒有檯面可以放置而只能放在自己大腿上的這種閱讀方式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肯定的說我能堅持30分鐘?第二張圖反應是一位讀者在彎腰挑選書籍正好第三張圖反應了看中自己挑選的書籍後讀者會呈現的拿書姿態!先不說這個姿勢是否高雅,重要的是這個姿勢真心太累太累了。實在 我還想在找到一張照片,如果我雙腳下垂做在一個台階上翻閱書籍,當另一位讀者需要尋找雙腳遮擋的一格書籍時候是不是要先招呼讀者起立?如果女性讀者在穿短裙的季節,在這個碩大的大廳里一定會呈現另外一種風景。

乾淨——上圖反應了兩位讀者一位在挑選書籍、一位在下蹲閱讀書籍。一個小細節就是二位穿著鞋子。按常理來說穿著鞋子進圖書館本身沒錯,可是在這裡會有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產生。這讀者腳下的台階也是其他讀者的座位,我不能想像在一個眼光明媚的日子穿一身乾淨的衣服來到圖書館,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屁股上一堆灰是什麼樣的體驗。如果要保持台階的乾淨想來想去只有兩種辦法——1、建立強大的保潔隊伍,可以跟蹤每一位讀者並且將讀者踩過的地方清理乾淨。2、每一個進館閱讀的讀者都在入口處將自己的鞋子套上鞋套,這樣一來鞋套的設計肯定要做的高大上了,不然會破壞這個偉大的圖書館。

第五:圖書館除了「人」應該被尊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主體「書」。在這個巨大的異形建築里,我們被吸引的是一圈一圈的弧形,這形成一個視覺特徵非常明顯的符號空間,在這個符號的強大控制力之下書籍本身顯得非常渺小以至於「書」變的可有可無甚至「人」也變的可有可無。這不是為「書」設計的空間亦不是為「人」設計的空間。他完全就是一個為獵奇時代而準備並且與使用者、物品都沒有任何關係的某個主體的意志體現!

第六:從建築學角度談論,中國如此重要的一個建築項目又一次淪落成境外設計機構的實驗品。以上找出了該事務所的一些境外案例。深受庫哈斯城市理論與建築思想的影響。極限理論、數據景象、圖像指征等都庫哈斯思想的延續並在該項目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體現!藉助數據對當代城市和空間的分析用計算機模擬來建造空間並進行城市密度和城市形態的理想模式。

MVRDV通過這一方法進行城市密集度及其他城市理想的研究,探索城市高密度情況下城市與建築的可能形態與變化,並將這種方法應用於區域規劃和全球資源規劃的研究上。「數據景象」是一種量化物質的視覺表現,將抽象的統計轉化為具體的空間形態,其過程是現實——數據——景觀,即把現實生活中的表象通過數據來轉化成虛擬景觀,用計算機來完成其中的轉譯。它通過對於現實信息的精確計算和電腦統計的動畫分析,推導出的「無肌理」、「無材料」、「無構造」的圖示景觀。

該圖書館項目確實完整認證了MVRDV的設計理論以及設計的操作手法。但是很抱歉這次項目忽視了太多重要的因素。或許你有一萬種研究辦法去建立一個圖示、一個模型去俘獲絕大多數人的認可,也完全吻合了政府、媒體與公眾的求奇心理,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無法掩蓋他十足失敗那部分!對於一個讀書者來到這個圖書館將會受到太多太多的折磨。

(至於和中國建築哲學的聯繫、是否考慮到中國人閱讀習慣、是否尊重中國的城市理念之類的探討在這個案子里無須在提起。因為這完全是不同維度里探討的不同問題。此處省略一萬字!!!)

歡迎關注唐大微信公眾號【造鄉村】、頭條號【造鄉村】所有文章都會同步發布!

歡迎添加唐大

微信15907481068一起聊聊建築!


我們單位就在這個圖書館旁邊,我們也是圖書館直接合作的一方,想來可以說一說
整個濱海文化投資中心都是想著做到濱海文化地標的,所以做起來高大上無可厚非,政府資金也有一定的支持~想來濱海已經經濟飛速發展了很多年,文化轉型是必須要走的路,這種快速吸引眼球的圖書館,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批評指正」更多,「欣賞沉浸」太少
因為自己要考試,所以下班之後去圖書館學習過幾次,整個中心合作的店鋪都是偏文化娛樂,場內音樂每一首我都想保存作為刷題的背景音樂~十月份剛開館的時候,六點關門,最近為了便民已經開放到了九點,以後可能更會延長,但是工作人員並沒有增加,都是在加班加點(按加班付費),我想,沒什麼可指摘的吧
周末去參觀的群眾很多,自己沒有周末去過,也是怕吵~希望批評者可以考慮一下,如果沒有這個「造型奇異」的圖書館,有多少人一輩子也不會走進圖書館呢?這些走進去的人,總有幾率下次還去,然後突然開始拿起一本書,開始了知乎精英分子們最日常的看書活動,這一件太好的事情了
平日里的圖書館,真的沒幾個拍照的,學習複習的居多,自我感覺,非常安靜,除了快九點的時候保潔人員會開清潔車過來轟隆一下~學習室都是米色白色北歐風格,布局比較舒適,落地窗通透俯瞰夜景,看書的時候也能看世界~偶爾有學生寫作業或者玩兒王者榮耀也是沒聲音,真的挺好
順便說一句,旁邊的演藝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節目,12.28也有跨年音樂會,正在預定門票
下班的時候開車路過,總覺得這幾個慢慢崛起的場館會給濱海人民帶來些不一樣的東西,總會越來越好的
那些已經高高在上的層級和地區,安靜地給我們這個機會,好么?

補充一句,書海階梯後面是要填充書的,方便隨行隨看,但是因為人員編製還沒有正式劃分批准,所以維護上還做不到那個力度~那些批評實用性什麼的同學,我想問又不敢問,「你們平時去圖書館么?」,至少我是去的……我很喜歡它的風格,喜歡在裡面看書學習,所以,這為什麼「不實用」?


我覺得建築師有個不好的風氣,不提個批評意見好像無法證明自己的特立獨行?
我覺得挺好看啊,簡單粗暴的審美直擊我的內心,讓我欲罷不能。


我想知道這樣符合規定嗎

我想知道這樣符合規定嗎

我想知道這樣符合規定嗎誰來管一管


從圖片上看這個大廳是挺美的,最大的亮點就是好看,但是不實用,恐高的人是不可以去的,就是個反人類的設計,與其說這是圖書館,不如說這是景點或者是個展覽館。


贊同 駱駝祥子的看法 「最大的亮點就是好看,但是不實用……,與其說這是圖書館,不如說這是景點或者是個展覽館。」 而且不是一個公共的展館,只是作者(設計師)本人意念的表達、一個浸入式的體驗館(只是以圖書為題)。雖然建築創作本身就是一種意念(理念)的表達,但是是在為人的某種需要服務的前提下的。設計是商品化的藝術,不是純藝術。這個作品更接近純藝術,不是用來為公眾服務的。與「圖書館」的作用相差甚遠。


建議關注廣州圖書館,外表一般,內部強大。我體驗最好的圖書館。
圖書館好不好主要不是看建築空間,而是看功能。刷身份證自助借書還書,手機app續借繳費,專用停車場,親子閱覽室、大面積帶電源帶wifi自習室才是真愛。
廣州珠江新城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是珠江新城人流最大最成功的公建,旁邊的扎哈設計的歌劇院根本就是面子工程。
圖書館這種功能性建築請務必以實用為先,只考慮表現自己創造意念的建築師,我只能說摸摸自己良心吧。


謝邀!首先,這個作品不錯!

不要去說什麼「建築四要素」「現代建築五原則」

建築並非一定是「實用」為先,政治宣傳需求也很重要!回想下大師們做的很多公建!

看書取書不方便,嘈雜,光線不好?你們就沒有去書店席地而坐看半天書的經驗嗎?真正看書,並不需要正襟危坐的儀式和氛圍!體驗太舒服你不會睡著嗎?

我記得早期老家的新華書店的書架,上面是開敞書架,下面是一排凸出來的儲書櫃;剛好上面取書,就能隨時坐下看;雖然妨礙別人取書,但是那是我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書架;

去年同樣是「最xx圖書館」董功的」三聯海邊圖書館」也曾刷遍行業微信圈,成為一時的話題;現在城市圖書館開始與博物館、美術館一樣成為了展示城市形象的一種符號,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個圖書館很成功;它是建築師個人想像力的體現,是城市現代化態度的體現;

如果是讓評論區的某些「建築師「來做設計,我無法想像一座「對書友好」「對讀者友好」「方便管理」符合諸位審美的圖書館,會是多麼平庸;這個平淡無奇的世界已經充斥了太多他們的「作品」!


評價一個圖書館,除了建築圈而外,就是評價藏書、評價服務、評價管理、評價館員、館舍、設備和功能,其核心就是藏書。即便是對於館舍的評價,也要出於書庫空間是否足夠,閱覽條件是否良好,設計年限和未來何時飽和,擴展潛力怎樣,設計是否合理和經濟。

畢竟,圖書館不是景觀工程,現在的氣氛,明顯有一些喧賓奪主,捨本逐末。

美不美,建築界人士評價;是不是好的圖書館,不看這些。


看著害怕,這要是從上邊掉下來也算是應了博爾赫斯那句 天堂大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


中國真成了國外建築師的試驗場 真是一言難盡


看到效果圖以及網紅們發出的圖後,馬上回去了這個圖書館。

總體來說,地理位置很好找,但建築單體卻不理想,打車前往並沒有看到突出的裡面,濱海的「獨眼」,反而是一個巨大的多立面拼接的綜合體,這個綜合體是由六個建築構成,包括屈米的「銅火鍋」探索館,一個巨大的屋頂將六個建築罩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商業?文化綜合體,並且保留了每個建築的立面,可以說,1+1+1+1+1+1=1。

屈米「銅火鍋」

六建築之一

外立面

綜合體支撐柱

進入到圖書館內部,巨大的球形體量讓周邊的空間顯得特別局促,這個球完全只適合站在外面觀賞。而且與mvrdv之前預想的不鏽鋼球體完全不符,變成一個投影球體,並且並不知其功能。我發了張照片到ins,朋友問我,球形周邊的花盆是什麼鬼,建築師看到會氣死!

從圖書館功能來講,完全沒有讀書氛圍,市內極其吵雜,室外眾多排隊,並且到處都是兒童,爆紅後的圖書館更適合一個拍照打卡地點。底層和上層都是沒有圖書的,都是列印貼圖,上層之前設想圖書是從五層六層中庭外部空間拿去圖書,現在也完全沒有實現,也沒有任何圖書分類。巨多的圖書擺放空間卻沒有圖書,真是讓人心寒。並且建造材質極其不好,沒有想像中那麼白那麼純凈,材質泛黃,由於開放有一段時間,白色梯田板上都是灰塵。沒有人力來管理空間衛生。並且梯田禁止14歲以下兒童上,巨大的管理人員浪費,真擔心以後的圖書館還能不能開放。

天津濱海圖書館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嘗試吧,現在的甲方願意接受這樣的空間意想也是難得,總比一個大閘蟹大麻花強很多。但也表明了思想跟得上行為跟不上,材料和建築當初的概念大部分沒有實現,在趕工期出來的作品,也讓人覺得可惜。只希望日後可以有新華書店等入駐其中,改善圖書質量,控制管理,成為真正的圖書館。


以下是來自好奇心日報的報道
用 MVRDV 聯合創始人 Winy Maas 的話說,「建築中心的鏡面球體是圖書館的核心空間,它是一個可以 360 度縱觀全景的窗口,也是一個真正促使人思考的空間。」

而遍布圖書館的書架也不只是承擔書籍存放的角色,它們同樣是貫穿於眾多空間的路徑,創造的是一個可休閑閱讀、可攀爬玩樂的空間,Winy Maas 表示:「這會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空間。」

整個五層建築的功能分區明確,兒童與老年人閱讀區設在了便捷性最高的一樓,二、三樓設有大小不一的閱覽室和休閑區域,四、五層則分布著會議室、辦公室、電腦室和音像室。後勤服務部分、圖書儲存室和檔案室則位於地下一層。


手動分割線........................

我還蠻喜歡中間的圓球,讓我覺得有一種星球的感覺,周邊的弧形可以視作為星軌,有種小王子世界的模樣


特地從上海去的,感覺那邊剛剛開發的樣子,圖書館所在的濱海藝術中心也是剛剛投入使用,所以也沒什麼展書也很少(圖片上的書很多的樣子其實是壁紙),之後應該會慢慢多吧,畢竟建得頗具逼格。
最熱鬧的就是圖書館了,感覺成了市民們觀光休閑的好去處。很多都是來拍照發朋友圈的,答主就在那站了會兒,一直有大媽來問我能不能幫他們 的,我也是有求必應,大媽們也是,看到我給人拍照了來找我的人越來越多,後來實在不行找個機會溜了。
下面是一些照片

最後提醒一下小朋友,在上面蹦噠要注意安全喲^_^


上邊的書 要怎麼拿下來?


推薦閱讀:

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元素常被運用在現代景觀設計或建築形態之中?
從建築師的角度如何評價蘋果公司新總部 Apple Park?
全玻璃透明的蘋果專賣店如何解決強烈的太陽光射入問題?
什麼樣的建築可以稱作「綠色建築」?
建築設計行業有哪些值得向外行推薦的常識?

TAG:圖書館 | 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