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舍利子到底是什麼?

還有金剛經中佛祖總是先肯定再否定。這是讓我們明白本真是不存在差別的,還是告訴我們真正的佛性是不能言說的


1.「心經中,舍利子三字,是佛祖在對弟子「舍利子(亦翻作舍利弗)」說話。佛祖最早的僧團中, 有一名弟子,名為「舍利子」,心經中,主要是對他所開示。」
yolfilm已經說得非常清楚。

2.「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說的是第八識 - 如來藏。 什麼是第八識?

  • 祂是我們除植物外的每條生命(有情眾生)的造物主;

(注意,是大家各有一個,不是共有一個)

祂是一切的根本,萬物的究竟。

  • 也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我」;

也就是「三界唯心」的「心」,「萬法唯識」的「識」;
也就是「色即是空」的「空」。
如來藏,真心,本心,阿賴耶識,所知依,清凈心,法身,法身佛,菩提,般若,禪(注意,不是禪定),涅槃 - 等等名稱,都是第八識的不同叫法。

  •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是前五識,意識是第六識,意根也叫末那是第七識。前七識都是第八識借緣而出生。都是生滅法,有為法,都「有生有滅有垢有凈」。

3.「這是讓我們明白本真是不存在差別的,還是告訴我們真正的佛性是不能言說的」
您說得非常正確。本真,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大家各有一個,本體沒有差別,究竟清凈。但為什麼大家都不一樣?因為如來藏裡面包含大家無始以來各自無數無量的染污程度不同的種子。
真正的佛性不能言說,是說關於明心的密意不能明說,可以靠真悟者(也叫真善知識)通過公案通過機鋒等方式點撥,幫助。

希望能夠幫到您。

恭祝菩薩身心安泰,福慧增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世尊
南無十方一切常住三寶


人名,釋迦摩尼的弟子。相當於孔子身邊的顏回、子路。


就是"舍利弗"這個人


下面是鳩摩羅什版心經與玄奘版心經對比,
可以看到玄奘版心經的"舍利子"就是鳩摩羅什版心經的"舍利弗"


以下內容引自《易經雜說》:

《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
所謂變易:是指世界上的事、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
簡易:是指宇宙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但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不易:是指萬事萬物隋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個東西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宗教家叫它是「上帝」、「神」、「主宰」等。
不是不能說,而是語言這個工具的適用範圍有限,達不到那個要求

佛性就是 沒有,知道也沒用,就像騎車游泳的感覺說出來準確度大打折扣,所以只能引導你自己想,他提問題,讓你自己想,自己去證。


舍利子是佛祖的弟子,心經里是佛祖在教他佛法,喊他名字,他的地位類似佛祖的左右護法。舍利是一種鳥,舍利子他媽出生時的叫聲很像舍利鳥,所以估計是他外公就給他媽起名叫舍利。估計佛祖跟舍利子他媽比較熟,所以就喊他舍利的兒子。至於為啥高僧燒剩的叫舍利子,不太清楚,我推測是這樣。首先呢,佛祖很喜歡舍利子,看佛經就能發現,佛祖老是在教他,估計是想讓他當接班人。但是很可惜,舍利子死在佛祖之前了,佛祖估計挺傷心,就像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死在他之前,孔子就很傷心。我估計,佛祖把舍利子火化之後剩下的結晶讓別人供起來紀念(畢竟是晚輩,應該不會自己供),從此佛門高僧火化的結晶就都叫舍利子了。


心經中的舍利子是指自覺的靈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子,梵文Sariputra 的音譯,在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美譽。他出身婆羅門家庭,父親是當時很有名的論師,母親懷胎時就有異於常人的智慧,據說這是受胎兒的影響。舍利弗八歲的時候便升上論師寶座,語驚四座,受到諸大論師的佩服及國王的讚歎歡喜。他最初從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舍利弗因為受到阿說示威儀的感化,從聽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起道理,間接知道了佛陀,因此與好友、另一個自覺的靈目犍連相約,共同率領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由於他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講佛法,因此很快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舍利弗是最受佛陀信任的首座弟子,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回到祖國迦毘羅衛城的時候,羅睺羅要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為親教師,受沙彌戒。舍利弗並受佛陀的囑託,經常關照僧團中年少的比丘和沙彌。舍利弗更負起僧團和合的重責大任,有一次,僧團弟子中有少數信仰不堅定的人,因為受提婆達多的威脅利誘而動搖心志,變節離開僧團。舍利弗挺身而出,教誡這些變節的人,令他們心生懺悔,重新回到僧團中。因此,舍利弗在僧團中備受尊敬。

北方憍薩羅國舍衛城中的須達長者,到南方親睹佛陀聖顏,受感召而皈依佛陀,並發心率先在北方建立精舍,奉獻給佛陀,普灑甘露法水。這時,舍利弗奉派前往監督工程的進行,並降伏外道,順利完成只園精舍的建築。佛陀在祗園精舍的時候,因憐憫眾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輪迴在六道中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歸宿,佛陀悟出得救的法門,又怕小根小機的人不能信受,最後決定以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極樂國土的莊嚴和清凈,一定能接受阿彌陀佛的信仰,而做為當機眾,宣講極樂佛國的凈土法門。這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的講說因緣。

佛陀在毘舍離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說法後,告訴大家一個驚人的消息,就是佛陀三個月後要進入涅槃。當舍利弗聽說佛陀即將入滅,特地來到毘舍離,向佛陀請求先佛進入涅盤,並得到允許,向大眾做最後的贈言,隨後回到自己的故鄉迦羅臂拏迦村莊,告別老母,安住禪定,右脅而卧,進入涅盤。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他對佛陀的教示,從來沒有生過不不恭。


這裡有其他的譯法:《心經》(七種版本)--學佛網
玄奘的譯法太簡略,會有歧義。看其他譯法就比較明白了。是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子說話。
「爾時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肯定的是 勝義諦的內容
否定的是 世俗諦層面的
諸佛說法皆依二諦~你需要先了解二諦的內容
簡單來說,勝義諦是世界的真相
世俗諦則是在凡夫未證誤者眼裡的假象。
《金剛經》和《心經》是佛陀二轉法輪的內容,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了達這個世界的究竟真相。
在中觀應成派的見解中,究竟實相就是不生不滅的,沒有任何戲論。所以就有了破斥,目的是在勝義中沒有任何承認~

用中觀的「離一多因」來分析,就能夠知道佛陀所講的,眾生執著的只是世界的合相。
比如 身體拆分成四肢,身體的這個名詞的概念就只是四肢的合相,事實上並不存在,四肢再拆分成部分,四肢的概念也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部分。部分再分拆成了細胞。四肢成了合相,細胞成了合相, 乃至類推,元素、分子……最終將發現,一切都只是名詞的概念,事實上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深入了解
建議閱讀 慈城羅珠堪布的《心經》講解
以及 宗薩欽哲仁波切的 《金剛經》釋


人名字。說經的那個人習慣在說重要的話之前喊一聲聽經的人,引起他注意。
金剛經那個是說在不同的層面上同一個事物會有相反的屬性。
僅僅個人觀點,不要在意。


我認為在這裡,玄奘大師以舍利佛代指智慧。


就是你自己呀,笨蛋!

理由如下: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真心,心地,菩提,法界,如來,涅槃,如如,法身,真如,佛性,總持,圓覺,如來藏。。。


佛祖徒弟名字


有位老人給了我一本他寫的《感悟心經》 讓我多看看 他裡面對舍利子有兩個解釋:
1. 古印度人名,即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
舍利子的媽媽天性聰明 眼睛敏銳 跟鶖鷺鳥很像 所以他媽媽就給自己起名鶖鷺 然後印度稱鶖鷺為舍利(梵文音譯)那麼作為鶖鷺之子 那就是舍利子 然後梵文里 子又可以音譯為弗 所以舍利子又可以叫做舍利弗。

2. 梵文譯音,靈骨。
高僧往生之後,火化出的透明結晶體,被稱為舍利子或舍利。顏色形狀各不相同,不過大多類似瑪瑙或玻璃。火化時溫度越高,火化出的舍利越硬。傳說是高僧大德通過修鍊,集聚於體內的靈氣和靈光。

他好像偏向於第一個解釋。
然後作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八歲就能聞佛講經,悟性很高,所以觀音菩薩在講到關鍵要點的時候,會故意直呼智慧第一的舍利子,以鄭重告誡眾人注意聽講,引起大家注意。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主要指的是精神守恆定律。


四象皆空 思想皆空 心空空的彷彿失去了什麼 而你又不知道是什麼 藝術家在畫作時 全憑放空思想 用心去感受的東西 而又有句古話叫做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空相即為舍利子 不增不減 不垢不凈 大概就是 虛無縹緲的思想境界吧


舍利子 是 諸法 (的)空相


自性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明不滅


這種種離苦得樂的方法與虛空一樣本不存在,心裡不生煩惱則不用去滅,心裡沒有污垢則不必去凈,心裡不增痛苦則不需去減。


推薦閱讀: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為什麼季羨林說禪宗走到了佛教的對立面?
佛教到底是什麼?
你對密宗中男女雙修有什麼看法?
什麼是歡喜佛?歡喜禪?是正統佛教嗎?

TAG:佛教 | 金剛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