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走不出抑鬱怎麼辦?
第一次提問想了很久還是先問這個問題,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是有這個前提的吧,你即便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接納自己blabla,關鍵在於根本無法邁出第一步。知道有差不多的問題,但是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吧,還是想把自己的情況說一下。
為了提問把抑鬱分區下的又看了一遍,都快要忘了這種溫暖的知道你不是孤獨一個人的感覺。
大概是從小在封建嚴格的環境下長大,小時候很內向膽小,一直很聽話乖乖讀書,還接觸過各種才藝,靠成績有一點存在感吧,但是心裡其實一直很自卑壓抑,只是學習尚無大問題沒有引起重視。積累到高中後期這種情緒爆發了,導火索大概是一直以來的執念和期待壓垮了自己,但是開始沒有意識到抑鬱這件事情,當時爸爸媽媽覺得我是叛逆,而我只是想不通而已,那應該是最絕望的時候,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後來慢慢好了點,即便這麼無謂放棄一切的情況下最後結局也不算壞。
但感覺這種狀態一直在持續,到了大學每個學期依舊會出狀況,一方面大學可能一直承載了太多虛假的謊言(指那種上大學就可以隨便做想做的事情的論調)招致的幻想,需要一段時間接受這種落差,另一方面可能自己太脆弱吧稍微有一點壓力就承受不了,會把自己壓垮。其實可能也是自己的選擇和期待壓垮了自己,可能之前壓抑的太多願望都等著實現,而自己並沒有期待中的精力和能力。
雖然還是在985 211大學,但是看著周圍的同學們要麼很學霸,要麼很能幹,要麼很執著於喜歡的事情,要麼至少能夠按部就班,以前為了忘記不愉快的記憶努力讓自己變得隨性一點,發現自己也並沒有人家那種隨性的底氣。或者只是單單看著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來跟情緒做鬥爭,這樣子什麼都做不了,感覺已經在走向毀滅的道路了。
也不是一直都不開心,但是即使有開心的時候比如大家一起聊天也很快就會過去,甚至會盛景之下更覺悲涼或者總會從中看到消極的那些方面,這樣感覺短暫的快樂也只是不斷的刺激感官。心裏面放不下的事情太多,想不通的事情太多,總是有一種想要留住一切記憶的不舍氣勢。從小有些缺愛的環境下,對各種情感的期待會很強烈,即便知道人生會有的很多遺憾,對於比如曾經關係都很好的一幫同學們漸漸淡了或者什麼小團體有些排外都會難以釋懷。
也知道自己不是沒有能力,但是自我認知過於消極吧,覺得什麼都做不好。感覺小時候只會學習而且還沒有特別用心,後來厭學連學習都不會了噗。喜歡各種藝術,接觸過挺多但是又感覺天賦能力都不夠,沒有自信的話總是做起來會有很多挫敗感。現在即使是暑假沒什麼壓力,卻也沒什麼動力做任何事情,做什麼都沒有自信感覺自己會做不好吧。比如我寫了這麼長一段話感覺也沒有表述得很清楚,覺得自己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好沒有邏輯思想不夠深刻什麼的ORZ
很多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有,只是加上一條抑鬱,讓我覺得這些問題更加無解ORZ 我沒有描述的很嚴重,很多時候即便很抑鬱,理智會讓自己在別人面前看起來還是很正常,不要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可是你知道自己是在抑鬱的情緒中,而且無能為力。
爸爸媽媽後來意識到以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慢慢也有些改變,會擔心我不開心,想幫我解決問題,可是感覺影響已經造成了,習慣也很難改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想著學學心理學,買了一些也看了一些書;也找過很多心理醫生,有的時候找不到癥結,有的時候能感覺被開導一點。而我卻依舊是這個樣子。
每次出現這樣狀態不好的情況,就特別想停下來,休學什麼的,停下來調整好再出發,因為覺得繼續下去像行屍走肉一樣沒什麼意義。可是也很擔心這樣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媽媽就擔心這樣不好跟認識的同學們交代又在意人家說什麼會給我造成更大的壓力。而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我就會好起來,只是覺得繼續下去肯定會不好。
《失樂園》中有這樣一句話,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hell, a hell of heaven.(心自有其所在。它本身就能把天堂變成地獄,地獄變成天堂。)
我們來跟題主聊一聊抑鬱情緒吧。
我們曾經從長期抑鬱會對自己產生哪些影響、如何治療以及日常自助建議等方面,回答了這個問題:總是走不出抑鬱怎麼辦? - 知乎(btw,「KY教主」是我們的老號,現已停更並搬家到新號KnowYourself咯)
這次,我們想仔細的梳理那些導致我們抑鬱、不快樂的思維與想法,究竟是什麼樣的?或許只有真的搞清楚我們都在由哪些消極想法所左右,才能知道如何克服他們。
就像題主自己描述的,我們能列舉出來造成抑鬱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基因因素、童年的敵意情緒等等。但不管由什麼原因導致,容易被抑鬱情緒「困住」的人群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自責。
在弗洛伊德看來,自我責備的根源是憤怒——本來這種憤怒是指向他人的,之後卻轉向了內部,指向自己。比如,在童年時期的親子關係中,個人的期望和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成人後一旦遭遇損傷,便會使敵意情緒活躍起來,童年時指向父母的憤怒轉而指向個體自身的自我。
與弗洛伊德著眼於「指向自身的憤怒」不同,認知學派的大牛阿倫·貝克則總結出了抑鬱的「認知三合一」理論,他認為,導致抑鬱的消極認知集中在三個方面:對自己消極的看法,消極的當前體驗,對未來消極的看法。
貝克認為,抑鬱病人傾向於將自己看作在某種程度上是沒有能力、有缺陷的、一無是處的,他們不僅認為當前的體驗是負面的,並且相信將來會繼續給自己帶來痛苦和困難。
這種負性思維模式,會使人生所有的體驗都陰沉暗淡起來,一個總是預期負面後果的人,不太有可能有動機去追求任何目標,這就造成了抑鬱的主導癥狀——意志癱瘓。
順著貝克的「三個消極」展開來,Preston Ni總結出,意志癱瘓的人們往往會有以下8個消極想法:
1. 自我挫敗式(self-defeated)談話
儘管我是個寫字並生產各種內容的人,很長一段時間來,卻總是存有對「露臉」的恐懼,比如在各種作品署上自己的真實姓名。經常在寫完一篇別人看來還不錯的文章後,不敢自己回頭通讀一遍,看的時候還會想:怎麼寫得這麼差?
到後來,抑鬱情緒使我的寫作能力持續受損,我真的寫得越來越差,甚至寫不出來了。
阿倫·貝克認為,消極的認知過程是抑鬱的根源,是由自我挫敗式的思維方式造成的。自我挫敗的思維,是指個體消極否認自己的能力和著手做某事成功的可能性,在此假設前提下,個體或是乾脆放棄行動努力,或是行動時畏首畏尾,致使行動不盡如人意或徹底失敗,而這又反過來強化了他的自我假設。
這對於不快樂的人們是一種常見的思維方式,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因而產生社交退縮,甚至會反問自己的朋友,我這麼失敗,為什麼還要和我交朋友?
自認失敗的人,喜歡和自己進行挫敗式的談話,傳遞消極信息,從而更加導致自信心和表現力銳減、潛能降低。
常見的自我挫敗式談話有如下幾種:
「我做不到… …」
「我還不夠優秀… …」
「我沒有信心… …」
「我不具備… …」
「我會失敗的… …」
習慣性同自己進行自我挫敗式談話,就像是交到了一個時刻都在貶低你的朋友,你認為這樣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嗎?
2. 消極假設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假設:一個裝有一半水的杯子,你會覺得它是半空的,還是半滿的?對方的答案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樂觀還是悲觀——「你希望它是什麼樣,它就是什麼樣」。
在不快樂的人們看來,杯子往往是半空的。當帶有抑鬱情緒的人觀察一種形勢、與他人活動或互動時,常常做出的是消極的假設和預期。
不快樂的人會不自覺地將交通擁堵、下雨天或買單都自動歸為消極的經歷。而實際上,交通、天氣或付賬本身既無消極也無積極可言,是你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性地賦予了它們消極或積極的意義。
在同樣的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這樣想:交通擁堵正好給了你聽輕音樂或專註於呼吸的機會;下雨天恰好可以窩在家裡喝杯熱咖啡,讀讀書;買單恰好讓你有機會實踐「先為自己投資」的財富積累策略。
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取決於你考慮問題的方式。
3. 與他人進行消極比較
我們總會忍不住與那些有魅力、有作為或社交網路粉絲更多的人進行比較,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如果你發現自己特別希望擁有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感到嫉妒,覺得自己處處都不如別人,就構成了消極的社會比較。
有抑鬱情緒的人,往往都是自我評價過低、喜歡貶低自己的。其中,貶低自己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同他人進行不恰當的比較。
研究發現,習慣性進行消極的社會比較,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壓力、焦慮和沮喪,並且做出自暴自棄的選擇。
4. 消極地沉湎於過去
抑鬱的人們喜歡沉湎於過去的記憶里,對於未來則毫無期待。
對此,需要記住的是:應當從過去吸取經驗教訓,但不是沉溺於過去無法自拔;我們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但可以改變和影響將要發生的事。有時,你邁出了第一步,就會明白你的過去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掌握主動權的是你自己。
如歌德曾經說過的:「沒有什麼比今天更有價值。」
5. 對難纏的人,感到喪氣和自卑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會遇上一些難纏的人——喜怒無常的領導、較真的客戶,都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多多少少的困擾。區別則在於你看待他們及與這些人交往的方式。
面對這些人時,有抑鬱情緒的人們往往會將他們視為作惡者,自己是受害者,從而感到非常喪氣,自信心降低。這樣的態度雖然看起來合乎情理,實際上卻是一種被動的反應——是在自我弱化。
無論對方是自戀狂、消極攻擊者、操縱狂、恐嚇者,你都可以運用技巧和策略來應對。但首先,改變的關鍵是從消極被動變為積極主動。
6. 指責別人
自我評價低的人既容易指責自己,又喜歡讓別人為自己的不幸買單。一些人認為自己不快樂或者不成功的人,總能把原因歸結到別人身上:父母能力不足、人際關係消極、社會和經濟實力缺乏優勢、身體狀況欠佳……
自己不快樂卻去責怪他人,無疑也是將自己看成了受害者。成為受害者好像擁有一些虛幻的優勢,因為通過相互指責,可以為生活中的不滿找理由,從而有借口擺脫那些必要的工作。
然而,你指責的對象往往並不知道,或者毫不在乎你的真實感受,所以,實際上傷害的是你自己。長期習慣性的指責會帶來永久的痛苦、悔恨和無力感。如梭羅《瓦爾登湖》中的一句話——「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寂靜的絕望,在抑鬱的核心,也許就是這樣一種寂靜的絕望感。
7. 難以原諒自己
每個人都會犯錯,回首過去時,總會有讓你後悔的決定,給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樂觀的人們會放下包袱前行,抑鬱的人們則總是因為犯下的錯、造成的傷害、錯失的機遇而責怪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壞人」或者「有瑕疵的人」,陷入深深的自我厭棄之中。
在這些時刻,你需要的是與自己和解——既然已經意識到了,就有機會避免重蹈覆轍,從而對自己及他人帶來積極的影響。錯誤只是一些個別的、特殊的時刻,並不能代表你自己本身。
8. 害怕失敗和犯錯
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往往是完美主義者,或者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完美主義者,他們懼怕失敗和犯錯,總覺得某些方面不夠優秀,因而給自己施加了過多的壓力。
儘管高標準要求自己可以帶來動力,就像適度的焦慮是有益的;但是過於期待完美卻會帶走生活的樂趣,也會使得自己的潛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許多研究表明,完美主義和不快樂之間有著必然聯繫。事實是,儘管我們常常很努力,但也不可能時時事事做到完美——這時,完美主義者就開始焦慮了。
如果都沒有正視真實的自己,何談喜歡自己呢?
最後,假如你對號入座,發現自己擁有以上8種情緒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可以試著通過改變陳述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對待未來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從而不再沉溺於對過去情境的消極想法,而是更多地注意將來的積極想法。這當然也是有依據的,這樣的過程被前面那位「認知三合一」理論的大牛阿倫·貝克稱為「認知重建」:由於人的思維和態度會影響動機,人的行為反應則會因為偶然的強化而改變,因此,可以通過將人的消極陳述改變為更有建設性的陳述,來改變人的行為模式。
貝克認知行為療法有一個基本假設,我常常在想,也想分享給其他和我有類似感受的人:
相信自己應該做什麼,你就會那樣去做; 告訴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以上。
ps如果以上幾種情緒你幾乎全都有,而且較為嚴重,就要考慮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而如果,你身邊有人也在經歷類似的階段,請給他們以時間,以空間,對他們的感受保留一份尊重,更給他們以信任,相信他們知道什麼樣是對自己最好的,不需要你過於殷切的「建議」。默默支持並保持節制,是比熱情關切更難許多的事。
原文發表於抑鬱 和 8種讓你不容易快樂的思維模式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被認證小黃標蓋住的一句話簡介:武大心理學學士,賓大教育學碩士/留美的心理諮詢師,提供遠程諮詢服務/了解詳情和預約可私信或公眾號(ID: yuhuixinli2017)
題主你好,看了那麼多,發現其實你一直存在很激烈的心理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加優秀,但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不足以實現自己的期望.因此沒有足夠的動機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一直在期望和自卑中搖擺,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這一點你也有所覺察).
我覺得你的問題不在於智力(能考上985,211的學生至少在智力水平上是沒有嚴重的缺陷的),也不在於你的能力(即便在你自己覺得很絕望的時候,學習也沒有拉下,這也說明你有能力處理好情緒和學業),而是和你的思維方式有關。
其實你很根源性的問題,就是逃避對此時此刻的體驗。對於你來說,「現在」的力量是幾近喪失的。在你的描述中,最常看到的,是對過去的留戀(留戀從前融洽的人際關係)和糾結(想追溯這種讓你難受的狀態,解決以後再重新出發),以及對未來的幻想和恐懼(想要學藝術,但感覺自己做不到,想要洒脫的生活卻感覺沒有底氣等),把太多的時間放在追究自己過往的問題,幻想自己未來的處境,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我看到你談及了很多過去的迷茫,痛苦,悲傷,以及對未來的無力,擔憂和恐懼,但是對於你現在的狀態究竟如何,其實了解的並不多。
此外,感覺你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為什麼」的探討上,對於「怎麼做」很少提及,或者有意無意地忽略。每當你陷入這樣的負面狀態時,你總希望搞清楚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然後才重新出發。但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想明白了才去做,而是在實踐中慢慢探索領悟的。還記得一個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的學生遇到很多煩惱和痛苦,想尋找快樂。當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的時候,蘇格拉底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他們去造船。於是學生們就開始忙起來,伐樹造船。等造船完成時,他們將蘇格拉底請上船,一起划槳,唱歌。這時候,蘇格拉底問他們:」孩子們,你們快樂嗎?」學生們回答」快樂極了。「
這時候學生們才明白,快樂就是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之忙碌,在這個過程中,快樂也會悄然到來。而題主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自己過去的遭遇,以及未來的規劃,在各種各樣困境的討論中浪費了大量的精力,欺騙自己這樣也是問題解決的方式,拒絕成長,將生活變成無休止的糾結。因此,也希望題主能明白,或許問題不是所謂的抑鬱,脆弱,或者能力問題,而是你將注意力放在過去或者未來,忽略了當下需要付出的努力,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目標並為之付出努力。
(當然,你是有這個能力做到,也是有過類似體驗的。在高考這個明確的目標下,雖然你被負面情緒困擾,但還是能付出努力,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是在大學中,目標多種多樣,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你也失去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因此又陷入了糾結的怪圈。)
說一個小技巧吧:面對問題時,不要想太多」為什麼「,而是問問自己」是什麽「」怎麼做「,並且強調現在的體驗。比如面對同伴感覺比較自卑時,可以問問自己:「現在發生了什麼事?」「現在我應該做些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要太多地考慮:「為什麼我變成現在這樣呢?」當然,這不是說原因和過去的經歷不重要,而是對比較喜歡糾結的你來說,確定問題,思考解決措施,付出行動更重要。不然,「為什麼」類的問題會讓你不斷思考過去,拒絕去面對現在。
當然,修正不合理的信念,確立目標,做真正的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受限於篇幅,我也不便展開太多,只挑最根源性的一個問題「體驗此時此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來說。希望你能在面對現實,付出行動的過程中,改變糾結的思維方式,找到真正的自己。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聯繫,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個人公號:宇輝心理(yuhuixinli2017),有趣有料的心理學公號,聚焦自我探索與實操,歡迎關注
——————————————————————————————————
拓展閱讀:「我愛你,但說不出來」|為什麼在戀愛中習慣被動?
談戀愛時總忍不住「作」,要怎麼辦才好? - 覃宇輝的回答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自我覺察之旅 - 知乎專欄
新更:我非常贊同對抑鬱的這個回答:你是如何擺脫抑鬱的? - 於玲娜的回答
其實,吃藥、治療、談話、不責怪自己,全都是在幫助自己冷靜下來、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所以,抑鬱的癥狀也是個改變的契機。
-------------------------------------------------------------------
個人經驗之談。也算是一路摸索的一點心得。
2016.10
距離我第一次看病已經整整一年了。抑鬱症這個話題,近段時間被炒得越來越熱,痛點總是患者的和其親友的各自的不為理解的委屈。除了對情緒的處理之外,對藥物的使用大家還是缺乏了解,避之不及,於是我想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就醫用藥經驗。
1.找靠譜醫院的靠譜醫生。沒有親友介紹的靠譜醫生,就盡量找大城市精神科權威性最強的醫院,掛專家門診。
見醫生時,你也可以自己判斷你的醫生是否讓你信任、舒服,可以準備幾個問題,看看他的態度是否和藹、回答是否專業、診斷過程是否嚴謹,醫生讓你感覺不舒服的話,可以隨時換醫生,記得帶上診斷材料給下一個醫生。比如我現在的主治醫生,是精神科主任,很忙,要求的加號很多,但每一次見面都會微笑並清楚地稱呼我的名字,對闖入要求加號者總是有禮貌地聽完然後處理;加塞的他也有禮貌地請別人出去,給我一個單獨就診的空間。對我的問題他都可以給出嚴謹的回復。每一次就診都會詢問我對用藥的感受和想法,改變藥物也會對我解釋為什麼這麼變動。
在這間醫院我也看了別的醫生,有對闖入觀看我就診的患者家屬放任不管的(最後是我自己受不了讓人家走了),有雖然我一直表示用藥不適但連著三個月都不調整處方的。精神科的醫生是長程的,我的就診頻率是兩周一次,不喜歡這個醫生,就會不信任他的處方、不配合用藥,甚至可能影響你的複診(我上一次停葯導致抑鬱複發,就是因為不喜歡上一個醫生不願意再去複診……)
另外,我們省內的醫院的醫生都在好大夫上有自己的IP,可以通過好大夫聯繫,你也可以看看這個醫生在好大夫的口碑評分、他給別的病人的回復、他的專欄文章,是否值得你信任。挑選適合你的醫生,也是對自己負責。
2.使用一種新葯會有幾周的適應期;用藥會隨著你的情況改變、或根據其療效而不斷調整。對新藥物的適應期間,你很可能會體會到一些副作用,我經歷過的比如嗜睡(重)、容易睏倦(輕)、耳鳴、眩暈、起夜頻繁,甚至可能短期的抑鬱加重。所以一定要和你的醫生保持聯繫,及時溝通。等身體適應藥物後,副作用就會減輕,對我來說,規律的就醫用藥幫助很大。
我的經歷:確診雙相之後,除SSRI(我試了幾種,最後比較適應的是艾斯西酞普蘭)之外,醫生給我開了一些助眠加緩解焦慮的藥物,阿普唑侖、勞拉西泮、思瑞康,逐一試過,劑量由一顆加到一顆半到兩顆,根據情況來。我中度抑鬱時入睡困難,並且早醒,從三點到五點不等。思瑞康是幫助我入睡效果比較好的,副作用是早上容易睏倦,打哈欠,我的辦法就是喝咖啡。另外這幾種助眠藥物我覺得吃完睡醒都有點腦袋昏昏沉沉的。後來我入睡開始容易了,抗拒用思瑞康,醫生把思瑞康換成碳酸鋰,碳酸鋰主要用來穩定情緒。服用碳酸鋰需要定期抽血監測血液的鋰濃度。兩個月感覺效果都不錯,但是開始頻繁起夜,雖然驗血結果和肝腎功能顯示正常,但醫生還是給我換了葯,換用阿普唑侖幫助維持睡眠。他跟我解釋說,雖然能檢驗的指標顯示我的肝腎功能正常,但碳酸鋰的確被報告有很大概率的副作用對腎臟有些損害,可能是在目前無法檢驗的指標上。換藥觀察看看。我理解,配合。
3.一個小tip:畫一個簡單的表格,記錄一下自己的情緒和睡眠情況。這可以供醫生參考,也便於自己觀察。包括心情(分值1-10),暴怒(分值0-3),睡眠(入睡情況,早醒情況,以及時長)。可以趁每天刷牙時寫在門背後的日曆上,或者記事簿上。每天三個數字,加一些自己能懂的標記,比較方便。我知道低落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想做,太複雜的規範記錄很難持續,簡單的記錄說服一下自己還是可以試試的。每次複診,醫生也都要問我最近的心情給自己打幾分。從前我對自己的情緒也毫無知覺,所以毫無辦法,記錄久了之後也觀察到,有時候的低落是因為失戀後遺症,有時候是天氣不好,有時候是和家人的衝突,有時候就是大姨媽前夕(暴躁,抑鬱,一個月最黑暗的日紙……)。人總是本能地想要為事情找到原因,這就是一個理性的訓練,觀察你自己的情緒波動,並且找到原因,讓你學會理解自己,自己還沒有那麼瘋狂,從之前那一團混沌的你沒有辦法的情緒里跳出來,並且慢慢學會處理這個情緒:避不開大姨媽,那就那幾天不給自己堆積太多的工作,那幾天就下班早早回來窩沙發看電影喝熱湯哭鼻子好了;跟家人打電話要吵架,那就盡量迴避好了,有精力的時候再花心思想怎麼對付好了。這都幫助我加強一點對生活和自己的掌控感。
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情況,睡眠比之前改善,食慾算不上好,情緒總體平靜,遇到一些特定事件會失控一下,和好友保持著聯繫,和家人保持著距離,保持不了的時候讓自己冷靜,盡量讓自己保持理性,保持簡單,就沒有負擔。醫生說想要減葯就要多社交+運動,可我……我盡量吧。
最後來個彩蛋。去醫院這麼久,候診的時候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患者。有被家長拖著來的發瘋的青少年,有逆來順受一臉麻木表情軟弱的家長,有控制欲超強不斷加塞插隊焦慮爆表的親友團,有跟家長吵架爆發最後被護工綁了拖走的小女孩,也有彬彬有禮的為了畢業論文得了抑鬱症的美女博士。觀察患者也變成了我去複診時的一個消遣活動。現代社會壓力大嘛,既然精神出問題的人這麼多,也不多我一個,沒什麼~
又一次候診,坐在我身邊的兩個婦女開始彼此搭訕:
-你看的哪個醫生?
-我看的XXX。
-我也看的XXX!你得的啥病?
-醫生說我是精神分裂。你得的啥病?
-我也是精神分裂。
一時間兩個人默然相對,相顧無言。
這就是精神科的日常(圍笑)
2016.3
進行藥物和輔助治療大半年了。其間情緒起伏反覆,生活劇情輾轉騰挪,和家人、戀人、身邊同學的關係有了我無法控制的變化,也讓自己的信心和耐心耗到接近底線。從一開始的熱切求助到後來的自我懷疑、灰心失望,到痛定思痛,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和世界相處的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為什麼我會得抑鬱症?抑鬱症到底是什麼?造成現在這一切的其實是我自己的錯嗎?我是不是真的很失敗?我……還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嗎?
這些問題盤桓在腦海中翻來覆去想了無數遍。看了好些抑鬱症的書、吃了很多葯、見了好幾個醫生、接受了許久的心理諮詢,我還是會有情緒失控、陷入黑暗谷底的時刻。
現在我的回答是:不要再糾結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世間之事的確都有因果,可凡人的智慧未必都能馬上參透。也許是你的成長經歷、也許是你的家族基因、也許是你一直以來的認知方式(可認知方式又如何不受成長影響呢?)、也許是你巨大深埋的潛意識、也許僅僅就是因為大腦中五羥色胺的濃度奇怪地一直降低……總之,所有的這些過去,造就了現在的你。沒辦法,這就是我啊。
我甚至不再覺得世間的事有分絕對對錯。所有生命都在流動,事物在按照自己的軌道發展。抑鬱只是一個信號,告訴我自己和世界相處的方式出現了問題——不一定是我全錯,或者這個世界全錯。但我知道,我如果還想生活下去,我無法改變世界運行的規律,我只能改變對我自己……的處理方式。
做出合理改變的前提是認知清晰,而認知清晰的前提是情緒穩定。抑鬱症有它的生理原因:大腦中的五羥色胺濃度降低,讓你整個人都不快樂,於是你開始按消極的思維方式思考。消極無助的情緒和生理因素惡性循環,讓被抑鬱困擾的你,很難保持情緒穩定。只有當你真正冷靜下來,才能有所改變。你需要幫助。
收起自己的內心和表現的分裂,坦然面對抑鬱,尋求幫助。中哲好友說:「故君子必誠其意也」。唯有收起「活潑開朗」的遮羞布,努力以真情實感去面對自己的缺點,承認它,改正它,才能走向內心平和的正確道路。
我知道,發現自己開始失控,生活變成一團糟,信心在土崩瓦解,也許還會有許多次徘徊在放棄生命的想法。我不喜歡撒雞湯,告訴你生活多美好,我們要熱愛生活。實際上我得說生活很多時候就是很bitchy。可陷入谷底時,還得努力冷靜地問問自己:想放棄活下去,這是你內心的真正需求嗎?(如果發現自己流著淚回答「我不知道」,不要怕,你不是一個人。。)如果此刻你還在翻看答案,我想這也是你在求救、沒有放棄的信號。
權當命運如此,休論為何,接受便是;而發現自己的真正需要、為自己的需要鬥爭,是你的責任。也許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戰役,也是生活本身吧。
2015.10.29
具體建議如下:
1.儘快就醫。去醫院精神科/心理衛生科就診,以及規律地去見自己的諮詢師。按時服藥,切勿擅自停葯。
請克服對西藥用藥的成見。我服用的是SSRI(五羥色胺再吸收抑製劑)一種。服藥之後,我的情緒明顯平穩了很多,隨著服藥的適應,基本沒太大副作用。服藥三個月後我擅自停葯了……結果慢慢又被焦慮綁架,情緒變得暴躁和絕望,這次是爸媽讓我保證回去複診,說抑鬱複發。隨後接受了藥物+TMS治療。老師也建議過,服藥同時接受心理諮詢,反而是很安全的,因為藥物可以保證你的情緒波動在一定範圍內。
2.停止責怪自己。雖然這很難……自責可能是我們根深蒂固由來已久的思維模式。但是,試著給自己的大腦裝個小鈴鐺吧。每次開始習慣性自責,就「叮」地提醒一下自己:請呵護一下生病的心吧。
3.調整自己的認知方式,做一些容易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並記得肯定自己。嗯,沒錯,我現在就是mess up,我的信心是崩塌了,那我就慢慢重建,重建就是很難的。也許我就是需要比別人多的時間和努力去完成這項工作,我知道如果我給自己太大壓力我會崩潰,那我就計劃更充裕的時間好了。一步一步來,完成一步都很了不起,對我而言。
4.克服病症恥辱感,去和別人建立連接。尋求你真正信賴的可靠的朋友的幫助。遠離無法理解你的、指責你的人。
從前我十分看不起凡事流露軟弱的人,總覺得這是博同情、造成他人困擾的不負責任的方式。直到我覺得再也無法獨自承受痛苦,試著一點點跟信任的朋友袒露自己的情況。有朋友陪伴著面對自己的痛苦,得到真實的連接感,又給了我力量。躁狂發作時會瘋狂求助,抑鬱時就躲起來失控地哭泣顫抖,但如果之前已經有知道情況的朋友,那麼在被無力感淹沒時,還能伸出手跟ta揮一揮:
-嘿,我又被淹沒了。
-哎,我看到了。也不能怎麼辦,我就在這裡陪著你吧。
每個朋友的的風格不盡相同。有關心急切又小心的朋友;有耐煩不耐煩罵罵你,哄哄你,說說笑,扯扯淡的朋友;有分享哲學的見解,講講佛家的智慧和慈悲心、清明心的朋友。哪怕只是發一個表情,甚至一個言不及義的笑話,都可以讓我感覺到,自己還能從西伯利亞的龍捲風中,安全降落到人間。重要的是,你的痛苦被看見了。甚至可以被討論。這不可怕,也不需要你那麼為之羞恥。不需要暗自為自己的抑鬱懷有負罪感。一個人承受著痛苦的秘密會很辛苦。讓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的存有秘密,是離開痛苦、解救自己的第一步。
因此現在,即使獨自又陷入萬般灰心的境地,我常感念起他們給予我的溫柔的關切的愛。就像一條繩索,連接著我和他們,維繫著我對自己的信心。
我也曾惶恐過:我何德何能,可以得到大家這樣的關愛?又何以回報?有好友如此回復:如果有一天我嚴重抑鬱了,你會怎麼對我呢?哈……我當然也會盡我可能地陪伴你(在有能力過好我自己的生活的前提下)。我天性敏感,對友情也是相同的真誠。所以我信任友誼的力量。這是我覺得自己幸運的地方。
當然,即使最親密的朋友,也很難時刻都理解你的感受,因為你的認知出了一些偏差。你的思維方式隨著神經介質的改變而改變了一點點。所以才需要同時有心理諮詢師護航。
5.不要怕,要耐心。
如果長期陷在抑鬱情緒里,不要幻想著看一個故事、聽一個道理,就突然頓悟改變了自己日積月累的思維模式、甚至以為可以控制潛意識。從可以改的開始入手,一點一點鬥爭,記得時刻給自己肯定,因為這爆發的痛苦矛盾,很可能就是由於之前你對自己的感受的忽視造成。
不可能指望自己走出抑鬱的泥潭,意志力是沒用的,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的抑鬱症,思維模式已經養成了習慣。藥物輔助治療 加心理認知是最好的方法。
什麼跑步,運動對於抑鬱症患者是沒有用的,因為壓根懶得出門;看書學習看視頻更是無稽之談,根本就沒有一點意志。這種凡是要自己主動一點的方式都不可取,一定一定要接受專業治療,藥物輔助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什麼思維模式的改變,自信心的培養,在沒有接受藥物治療改善內分泌的情況下是絕對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要分清主次,不要無謂的浪費青春。抑鬱狀態下你的效率不及正常人的一半甚至還要低,拖的時間越長問題越多,你這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已經不是輕度了,我不會提倡你自助自救,在這個程度的抑鬱狀態依然發問,只能說明你有想不開的苗頭了,我認為你不是在發問,而是在求救,我能理解那種無助,幾乎與世隔絕,純粹的單相抑鬱,消沉沒活力。這個時候一定要記得主次,生活是美好的,一定一定要堅持,為自己隨便尋找一根救命稻草,無論任何嗜好愛好只要能暫時逃避忘掉現實生活的方式就要抓住,在這個過程一定要儘快尋找專業治療,學校醫務室那些心理醫生的水平我感覺還不如我,而社會上一大把的各種諮詢專家更是一大堆騙子。要看醫生就看三甲醫院的精神科,一定一定看精神科,早看醫生早解決,先吃藥,持續一段時間內分泌肯定會改善,自制力也會有提升,那個時候再從根本解決心理上的思維問題,這方面就主要靠自救自助跟諮詢了。其實以我的經驗,與接觸的很多抑鬱症患者的總體經驗來說,只要能控制住大腦激素水平的正常濃度,慢慢進入社會逐漸體驗生活,再抽時間看書看視頻做心理調節,一般都會慢慢好轉,思維方式的塑造也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而慢慢有邏輯。
你的問題是環境因素,其實抑鬱症患者的問題都是基因加環境因素造成,百分之80都是童年陰影。成長期掉入一種無助無奈的狀態,心理就變得封閉了,渴望很多東西;你對現實生活有著深深的逃避,這種情況非常常見,不想長大,害怕負責,但是終究要走出校園的;堅持十幾年也是不易,你能在十幾年的壓抑狀態下表現得正常,非常累吧。
我們分析一下你的問題,就是看到同學他人的變化,你卻不動,並且對自己的無動於衷而焦慮。這很正常,處於長期抑鬱,你的生物鐘是慢半拍的,效率自然不及別人;對他人的變化敏感,在意別人的看法就不是你的問題了,這是實打實的抑鬱症造成的生理問題,吃藥最先控制的就是這種毫無意義純粹內耗的感受,但是要消除這些心理障礙還是得重塑思維方式。暫時先不要管那麼多,吃藥,作息開始規律,吃飯一定要吃飯,一日三餐不要亂,生活有節律,慢慢就有了活力,那個時候再說運動,努力,不要著急,十幾年都過來了不在乎這一倆月是吧。重塑思維就需要慢慢慢慢來了,大不了花個一年半載,還年輕畢竟。最後,千萬別著急,心情不爽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自我調節,用邏輯分析問題,逼著自己找快樂的痕迹。慢慢試,不要怕。有問題可以私信。
看了留言,幾個字眼「懶」,「心安理得」,用這些毛病來標榜抑鬱症病人是不懂裝懂的行為。沒有活力,沒有理想,渾渾噩噩而又痛苦的生活,逃避問題,思維障礙,邏輯混亂,這種種病理問題用一個「懶」字概括完,可見有多無知。想寫一點個人感受。
長時間走不出抑鬱,大體還是因為給自己貼上了抑鬱症的標籤。
我給自己貼了8年的抑鬱症標籤,6年的躁鬱症標籤以及4年的邊緣人格標籤。
其實我確確實實有這些病,其中現在還是中重度抑鬱,但再也不會給自己貼標籤了。
所謂的貼標籤行為,就是為了獲取自我同情和他人同情而反反覆複查閱抑鬱症躁鬱症等等心理疾病的資料,導致自己的行為越來越病態化的一種模式。為何會變得更加病態化呢。我拿自己舉一個例子。
我18歲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了邊緣人格,很痛苦。看得內容越細節,越發為自己的青春期感到可憐。一般來說,發現自己有人格障礙,第一目標應該是努力治療吧,而我沒有。我開始拿邊緣人格標籤來抱怨父母,恨他們對我小時候的無視,每次看到母親後悔到哭,我甚至有種快感。我開始拿邊緣人格標籤來處理男性關係。啊,這段戀情又失敗了,我這麼作還是因為我怕寂寞啊,我有邊緣人格啊,這不是我的錯。接著,戀情又持續不了兩三個月,啊,我這麼憤怒愛吵架還是因為我世界觀非黑即白啊,我有邊緣人格啊,這不是我的錯。甚至到後期,和談了將近一年的男友分開之後我開始約炮,炮友說法是,男に逃げたんだね,為了逃避男人而躲到男人懷裡。我當時明確感到罪惡了,去精神科問醫生,醫生說,躁狂期約炮很正常啦,不要為此自責。結果,接下來的約炮,我連罪惡感都喪失了。我想醫生那句話,並不是讓我繼續約炮的意思吧。
我們在心理疾病的影子下,一邊感到痛苦,一邊又享受病症給我們創造的優勢。我們藉此可憐自己,藉此抱怨父母抱怨朋友抱怨世界上的一切,無限同情自己,覺得自己被社會遺棄。所以大家不能責怪我。我什麼錯都沒有。我什麼都不需要改變。錯的全都是你們,一切都是你們害的。
對,一切都是自己悲傷的過去導致的。可是你活在現在,為什麼還要在過去的影子里徘徊?
徘徊太久的我對自己的人生觀產生了誤解。我以為自己走不出來了。每當情緒輕微起伏,我便開始擔心是否又躁狂又會抑鬱。不僅如此,真正的誤解來自於邊緣人格障礙標籤給我帶來的一種錯誤觀念。
我只能靠男人而活啊。
這種錯誤觀念非常可怕,沒有了男人,我完全沒價值。其實完全相反,沒有男人,克服孤獨之後,能發現自己比一般人還堅強。需要男人,只是因為當初的我不想從邊緣人格中走出來罷了。
在過去,抑鬱症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無病呻吟,而現在,卻受到了過分的關注。導致自己越來越安逸於病症,不斷找陌生人傾訴自己的過去,希望大家都來同情自己。這樣太爽了,我幹嘛要治病?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再也不會假裝當半吊子心理諮詢師去安慰別人了。
或許最開始只是輕度的心理問題,一旦看遍了抑鬱症量表,給自己歸納了輕度抑鬱中度抑鬱後,第一個思考的不是治療,而是如何和大家發泄自己有多痛苦。這種發泄讓你很舒服,漸漸的,大家都來同情你,對,這不是你的錯。所以你更不想好好治療了。你一邊痛哭,又一邊暗爽。
貼標籤讓自己太過於安逸,可以拒絕自己所有不喜歡的情感,把所有責任丟給別人。
所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標籤給丟掉。
對了,給在國外留學又有抑鬱狀態的朋友們建了個微信群,很逗逼的環境,有興趣的私信我。
抑鬱者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模式(或者說,是一種認知障礙),這種思維模式不進行重建,那麼無法徹底走出抑鬱症,總會覺得自己在泥沼中掙扎,卻怎麼也無法走出來。
這種思維模式叫做自我否定,抑鬱者擅長自我否定自己的積極情緒和積極行為;與此相反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負面行為特別「寬容」。
他們下意識任由自己的負面情緒滋長,儘管他們不喜歡負面情緒。
比如說,假如他中了一百萬,本該高興,此時他卻會否定這件值得高興的事。他會想中了獎又有什麼用,獎金買不到快樂,又買不到幸福。
假如他做成了一件事,他會說,雖然看起來不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或者壓制自己的喜悅,告訴自己不該驕傲。
假如一個女孩對他表白,他也會想,自己這麼沒用的人怎麼可能擁有幸福,肯定這份感情不能持久,而當女孩終於離開他時,他會苦笑,看吧,我早說了我不可能會擁有幸福的。
在同學聚會時,他會想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什麼值得快樂的。
在戀愛時,他會想,快樂易逝。愛情本來就像煙火般,雖絢爛但易逝。那樣奮不顧身,不太可笑么。
他會下意識否定掉自己的積極情緒,反而對消極情緒很寬鬆。
而當他想走出這種狀態時,他又會下意識否定掉自己的積極的努力和行為。比如說:
當他想看書時,看了一兩頁就煩躁難耐,他會想,自己真沒用,這都堅持不下去,怪不得自己走不出這泥沼。
當他跑步,堅持了一兩天,因為某種原因而中斷時,他會說,自己果然沒毅力,看來自己註定一輩子這樣。
哪怕他堅持了很久很久,他也會想自己這麼久的努力都白費了,自己還是沒一直堅持下去。
也就是說,有抑鬱情緒的人,下意識擅長培養自己的挫敗感,而打擊自己的成就感。
所以,如果想徹底走出抑鬱症,必須徹底重建自己的思維模式。
也就是說,把人體的大腦看做一個精密的系統,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抑鬱者來說,都是負反饋;而當抑鬱者努力掙扎時,他得到的是環境和他自己營造出來的挫敗感,而他不努力,則飽受抑鬱的痛苦。於是他自己一直在一種惡性循環當中掙扎。
換句話說,無論他們怎樣,負面情緒總會日益增強。於是他們大腦終究會在負反饋當中徹底崩潰。
這裡就要引入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心理學觀點。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擅長歸因。
什麼叫做歸因呢?就是找原因。
有一句熟語叫做: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找方法。
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擅長歸因。也就是為一件事的成敗找理由。
當一個人失敗了,他把原因歸咎為環境,認為是環境的錯;當他成功時,他把原因歸為自己,認為是自己牛逼。那麼他會逐漸獲得習得性樂觀。
當一個人成功了,他把原因歸咎為環境,認為是環境的因素;當他失敗時,他把原因歸為自己,認為是自己不行。那麼他會逐漸獲得習得性無助。
而抑鬱者一般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中的第二種。他們經常是零成就感。做成功了一件事,他們會歸因為環境,或者會努力壓制自己的喜悅,告訴自己不該驕傲。(雖然自謙是美德,但謙虛利於人際關係,對自己並沒有太大好處。適當自戀有益身心健康。)而一件事失敗了,他們會拚命指責自己,認為都是自己的錯,都是自己沒用。哪怕事情失敗的原因不在於他們自己。
於是呢,抑鬱者逐漸會充滿挫敗感和無助感。感覺自己在泥沼中陷入越來越深,無力掙扎。
所以,不恰當的歸因也是抑鬱症加重的一種因素之一,當你想指責自己,想清楚來,真的是你的錯嗎?抑鬱者習慣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歸咎為自己。
比如明明是抑鬱症帶來的錯,他們卻認為是自己給父母家人帶來傷害……這也是一種不恰當的歸因。
又比如他們不開心時,他們會歸因:認為是自己沒用,所以才一直走不出抑鬱。
他們遇到挫折時,總會傾向於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這些不恰當的歸因只會讓你越陷越深。
那麼,成長型思維模式又是怎樣呢?
成長型思維模式遇見問題不去歸因,當他們失敗了,他們反而會高興,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挑戰,失敗了說明自己還有進步空間,至少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會失敗。他們能從失敗當中獲得成就感。就像《論語》當中的子路,聞過則喜。聽聞別人說自己的過錯,他反而會喜悅,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么?而普通人聽聞自己的過錯,要麼歸咎為環境,要麼自責,這是不利於成長的。
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成長,而不是在挫敗感當中。倘若一個人一直處於強烈的挫敗感當中,他的能力會逐漸萎縮,當他對失敗的恐懼大於對成功的期望時,他便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當中去。
所以,抑鬱者的思維模式,和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差別在哪?
抑鬱症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幾乎是零成就感,他們總會下意識培養自己的挫敗感,而忽視、或者壓抑自己的成就感。而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他們都能從中獲取成就感。
當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遇見問題時,他們會努力去解決,因為他們會想,如果成功了,這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值得高興,而當自己失敗了,自己至少知道了自己為何會失敗,那麼自己以後就能避免再次失敗,同樣值得高興。
因此,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饋當中不斷得以成長。
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是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
當自己做了積極的行為,有積極的想法時,無論結果如何,效果怎樣,都要誇獎讚揚,甚至獎勵自己,因為至少自己在做積極的事啊。怎麼獎勵呢?可以是自己對自己的言語誇獎,比如讚揚自己真棒。也可以是物質獎勵,比如一頓大餐,一個好覺,甚至可以是一個棒棒糖。
比如說,當自己選擇出去散步時,自己對自己說:我真棒。哪怕自己只走了一分鐘,也告訴自己,畢竟出去走了一分鐘,總比一直待在家裡好。
當自己看書時,哪怕只看了一頁書,就堅持不下去,也誇獎自己,畢竟收穫一頁的知識,總比不看要好。甚至哪怕自己沒看書,只是一個念頭,也值得讚揚。
而當自己失敗或遇到不開心時,告訴自己這是人之常情,不要指責自己,告訴自己,是人都會犯錯,相信自己能從中吸取經驗,下一次一定能做好。自己至少收穫了經驗,至少得到了磨礪,這是值得高興的事。
當你開始發掘自己的成就感時,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很多成就值得肯定。
自己堅持了二十幾年活著,沒有被抑鬱情緒徹底擊垮,這是一個極大的成就。值得肯定。
自己還會對父母、親人內疚,這說明自己還有良心,值得肯定。
自己一直在積極地解決問題,雖然問題沒有解決,但這種行為值得肯定。
縱使抑鬱症下一刻徹底把自己擊垮,至少自己曾經努力過、掙扎過,這是自己的成就,抑鬱症無法抹殺。抑鬱症只能擊垮下一刻的自己,而曾經的努力、掙扎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
簡而言之,十個字,發掘成就感,消彌挫敗感。記住: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前行的,而不是在挫敗感當中。
當自己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努力從中尋找積極的意義。
比如被別人罵了,告訴自己真棒,連壞事都能挺過去,而沒有情緒失控,這不是值得開心的嗎?
要無條件相信自己在變好,相信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進步。
無論好事還是壞事,無論努力還是頹廢,抑鬱心態總會讓一個人關注負面的部分,這極大地阻礙了他們前進。
什麼時候,你能從壞事當中看到積極的一面,你才能學會成長
但這很難。
這意味著你要以上帝視角審視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和行為,努力引導自己的思維在正確的軌道上,不發生偏移。
而且自己一旦不開心時,你自己便會質疑自己這條路是否正確。
也就是說,第一步要學會讚揚自己,正如我剛才說的,抑鬱者擅長自我否定,他們會否定自己,或多或少都會排斥自己。
一個人倘若他無法喜歡自己,那麼他也很難喜歡生活。所以,合理地誇獎自己是必須的。當你做對了時,不必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做錯了要適當地寬恕自己,過多的指責自己並不能幫助你成長。
我曾思考過為什麼人會對遊戲上癮,卻很難對生活上癮。後來我發現,遊戲的設計者熟諳人的心理。它努力發掘你的成就感,消除你的挫敗感。比如拿酷跑類遊戲來說,最終遊戲人物都要死,為何遊戲玩家不會想:玩遊戲再開心有什麼用,最終不都要死?
因為玩家的注意力不在最後的結果上,遊戲總會有各個方面給他們以成就感,比如金幣、技能、等級、分數等方面。而生活中很多事是成就還是挫敗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定義。
方法就十個字,要謹記: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要一直記著這句話。
而這句話的核心論據前提,就是剛才說的: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進步的,而不是在挫敗感當中。
而當你想重建思維時,你可能會下意識覺得很難。但這是因為你將自己的成就感閾值調得太高了,你下意識認為自己要完全重建思維後,才算是成就,於是沒做到你就會感覺有壓力,焦慮。
而我希望你能做到的是,關注每件事中自己的積極的行為和想法,並加以讚揚誇獎,主動去尋找自己值得自己誇獎的部分,而不是把完全重建思維當做一個目標。一旦你把完全重建思維當做一個目標,目標沒達到你便會有挫敗感。
它是工具,不是目標。
(中重度抑鬱症請就醫、吃藥為主。)
………………………………………………………………………………10月28日………………………………
前提是你需要對自我意識有足夠的覺察能力,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說實話,我們絕大部分人對自我意識的覺察能力很弱。
生活中太多瑣事,而我們的思維很容易跟隨著世事變化而變化。
如果一個人對自我意識有足夠的覺察能力,那麼他就能知道自己每一個想法、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源頭是什麼?他會知道自己為什麼有什麼弱點,有什麼優點。而當他對自己的認識足夠多時,他便能從心底里去接納自己的一切,因為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的。
莊子中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這是由於對自我認識已經達到很深的層次,所以不再會被外界變化而干擾。
上面說的培養成就感之類的前提核心是要加強對自我的認知,對自我意識的覺察能力。這才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
而自我意識的覺察能力的增強需要你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剖析,不斷追溯自己每一個消極想法的根源之處。
認識你自己,這才是最難的,你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獨處,去思考,去深入自己內心,去剖析一切。
先寫到這。大一那會病情是最嚴重的時候,每天什麼事都做不了,昏昏沉沉躺床上的時候,大腦只能發出:好難過阿…的信號。所有自救機制,情緒控制機制都被破壞,吃了一年的葯,才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可以漸漸控制思想,不用再像之前一樣焦慮地在宿舍里來來回回,腦子停不了地想各種消極東西。所以如果患有抑鬱症,請一定去醫院就診。
另外說一個情緒的疏散方法。情緒是一種能量,他會有出現,升起,幻滅的過程,當有情緒出現的時候,不要去評判它,去接受它,承認自己悲傷憤怒難過,讓它升起,等它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就會離開。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久了是會變質的,心裡總是有那麼多變質的東西,能開心嗎?
抑鬱症絕大部分由於童年家庭的環境造成。如果要對抗抑鬱,需要我們有跟事實符合的認知。課本上經常教我們要寬容,父母都是愛我們的,只是方式不對,這句話就是在放屁,大多數父母是愛孩子的,但是有一部分父母是真的不愛自己孩子的,如果你的父母真的不愛你,不要因為各種各樣的心靈雞湯去強迫自己覺得父母愛你,那樣以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會非常容易用父母對你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因為你潛意識裡認為父母那是愛你的。這是病態。
應該去承認自己的失敗,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盡量不要讓你的心有口氣一直在擰著,當認知與我們內心真實感受相衝突,就是抑鬱症的開始。
我是15歲抑鬱症
因為人肉搜索
16歲吃藥
吃到了18歲
接著20歲生日的前一周繼續開始吃藥
到現在也會不定期吃幾顆
偶爾吃安眠藥
我不想說我多慘
我過的多不容易
繼人肉搜索後我又經受了什麼鬼事情
我只想告訴你
別人的所有話 都沒有用
你看到的所有的方法
也不會百分百適應你
而你 沒錯
就是你
你很清楚 你做什麼事會開心
你經歷什麼事會很down
這些沒有一個成年人是不清楚的
打個比方 我吃美食 刷街 開心
那我就去做
我在人多的地方 不舒服
那我就減少去人多的地方
人活著我們要對生活妥協
但你發現生活對你的妥協並沒有做出讓步
(很多抑鬱症都會有這種感受 覺得生活巨他媽噁心 也巨他媽莫名其妙)
那你就要對你自己妥協
多試著做自己喜歡的事
次數多了
你會發現
生活中好多事兒你都迫不及待的想去試
想去感受 想去擁有
久而久之 你就不會深陷在我是個病人的心理當中了
最怕自怨自哀
以上 全部本人親測 不喜你就關了 不接受反駁
分割線——————————————
我其實在知乎是個小透明 也是熱門絕緣體
真的很感謝各位對我的關心
我一直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至於我為什麼被人肉 我評論里有回復
還有私我問我抑鬱症是什麼感受
那我把三月份發的一條微博直接拷貝過來
希望你能看懂一點。
「馮聰聰」3月16號微博正文:
我不知道怎麼
網路上出現了大批抑鬱症患者
甚至把抑鬱症當作自己過得不易的象徵
好似一定會被大家關注和心疼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挺不如意的
會有人發私信問我抑鬱症是何種感受
會不會自殺 無緣由的哭泣
身邊人有沒有很重視你的情緒
我想說的很簡單
我羞於被發現得抑鬱症
更厭於別人對我無端的關心
我不會自殺 也從不自虐
第一 我怕疼
第二 沒有第二了 我壓根就沒自虐傾向
我不否認一部分人 會自虐 陰暗 絕望
但我不會 至少像我這樣的有一大堆人
因為壓力大 或經歷大變故 情緒有些異常
但平時該怎麼就怎麼
只是偶爾情緒失控 但多半在一個人時
會發獃 會心煩 想跳樓 只是想 但不會
平時一樣該笑則笑 該吃則吃
生活平淡無奇 還能怎樣?
這玩意兒沒有絲毫地方可以炫耀
也沒有任何地方是可以拿著喇叭告訴別人
你看 我有病 我抑鬱症 我在吃藥
你那不是抑鬱症 是嘩眾取寵病
能正常的過活
該哭就哭 該笑就笑 累了就停
倦了就換 疼了就走 來了就受
每個人都在努力的生活啊
忙於生計 穿梭於大街小巷
哪有那麼多時間讓你躲在房間演悲傷電影
我從小就不積極 但我不會讓我身體受苦
因為我討厭醫院
好不容易活到現在 你問我會不會想自殺
我很確定的告訴你
我不會。
我不僅不會 我還要變的積極 陽光
變的越來越好看
BY THE WAY
頭像是本人啦 不是網圖
之前,我們收到一條粉絲留言,Ta說,自己從記事開始就不是一個容易開心的孩子。情緒總是低落,時不時會想到死亡。 年紀小一點的時候,Ta還會和人談論「不容易開心」這件事,也會寫寫博客抒發一下。年頭長了之後,Ta不再和別人提起這件事——「別人也會覺得我是個麻煩吧」。Ta說,始終覺得自己身上哪裡出現了差錯,甚至因為自己經常情緒低落,對身邊的人懷有一種愧疚感。
對一些人來說,他們的抑鬱情緒可以是很長期的。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長期的抑鬱情緒」。每個長期抑鬱的人,體驗到抑鬱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的情緒波動會比較大,狀態好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抑鬱,但狀態不好的時候就會非常劇烈;也有一些人,會以更高的頻率感受到抑鬱情緒,但激烈的程度會時有不同。
長期與抑鬱為伴的人,可能符合周期性抑鬱症、或者持續性抑鬱障礙(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PDD)的診斷,也有可能什麼診斷都不符合,只是人格特質上不太容易感到高興。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在長時間裡,反覆出現的抑鬱情緒,都會給人帶來一些特定的影響。
長時間和抑鬱感相處是什麼感覺?
覺得空虛,感受不到任何情緒。「什麼也沒有,什麼都感受不到。每天、一整日、什麼感覺也沒有」(Knightsmith,2015)。甚至時間久了後,他們會想不起自己本來對一些事物應該有怎樣的反應和感覺。生活對他們而言好似夢遊,他們足夠清醒到可以與人交流,但同時感覺生活並不真實,就像在做夢一樣毫無意義。他們活得好像自己生活的「局外人」。
但是這不代表長期抑鬱的人不會快樂。在某些瞬間、或者一段時間裡,他們會突然感覺一切又「真實」了起來,好像回到了沒有抑鬱的時候。可一想到短暫的快樂會消失,他們會更加低落。也有人誤以為當自己抑鬱時不應該感到開心,於是當他們覺得心情很好時,他們反而會愧疚,或者覺得自己的抑鬱果然是假裝的(Knightsmith,2015)。
有時,抑鬱的人們為了不讓身邊人過分擔心,會假裝自己好了起來。而由於身邊人也總是盼望抑鬱的人情況會變好,於是讓人們相信這個假象會很容易。但對抑鬱的人們而言,在人前一直保持「正常」的樣貌就像活在一場謊言中,感到苦澀而疲倦:「早晨出門前,檢查我的錢包、我的鑰匙、還有我臉上的笑容是否裝扮良好。(Knightsmith,2015)」
抑鬱會引起自殺的念頭。部分長期抑鬱的人與長期對自殺的渴望感相處。剛開始時,自殺的念頭可能會嚇到他們,但是隨著時間過去他們已對此習以為常,並且學會了在每次很想自殺的時候,試圖找到繼續活下去的理由(Borchard, 2014)。
還有一些和抑鬱相處的人逐漸感到抑鬱成了自己身份的一部分。「我不是患有抑鬱,我就是個抑鬱的人(I didn』t just get depressed. I was a depressed person)。」他們感到抑鬱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他們生活和行動的中心(Folk-Williams, n.d.)。
長期的抑鬱,會給我們留下「人格傷疤」
抑鬱會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嗎?在reddit上的一個網友寫道,當他翻閱過去的日記,看著還沒有患上抑鬱時自己的所思所想,他感到那時的自己彷彿是「徹徹底底的另一個人」(Fauxypants, 2015 )。有研究支持了這個說法,認為抑鬱發作會改變一個人的人格,並且這部分改變成為了抑鬱再發作的誘因,這種改變被稱為「人格傷疤(personality scar)」(Rosenstr?m, 2015)。
傷疤理論的提出是由於人們注意到,比起從沒有患過抑鬱的人,曾經抑鬱發作過的人在將來也更容易再次發作抑鬱(Wichers, 2010),就像受過傷留著傷疤的地方,下次也會更容易受傷一樣。比如,抑鬱症的首次發作會緣於一些比較嚴重的負面事件(e.g. 失去摯愛);而在這次發作緩解後,患者會因為更溫和的事件(e.g. 失去寵物)、甚至在沒有社會及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複發抑鬱。
那,這種傷疤究竟是什麼呢?
研究發現,抑鬱發作後,人們「迴避傷害(harm avoidance)」的程度會增加(Rosenstr?m, 2015)。傷害迴避程度較高的人會更神經質、對讓人不舒服的刺激反應更激烈。並且即使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環境中,他們依然會感到害怕,這種下意識的「感到世界很危險」的感覺不受自己控制。同時,他們應對外界刺激時也會表現的更消極,更容易感到疲勞,也相對更不願意嘗試新的事物。
如果你是一個高傷害迴避的人,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
· 你覺得自己一定會把事情搞砸。
· 你覺得自己好像生活在一個對你充滿敵意的世界裡。你擔心自己身上會發生各種可怕的意外,而且你覺得自己面對這些意外無力抵抗,只會被深深傷害。
· 即使現在的生活好像一切都好,但是在內心深處,你覺得最糟糕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 你希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 他人對你表現出喜愛會讓你很滿足,但一旦當他們有一點冷落你的跡象(大多數時候不是故意的),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討厭了。
· 過度道歉。
研究者認為,之所以傷害迴避的程度會上升,是人們患病後的適應性調整(Rosenstr?m, 2015)。當我們在抑鬱的時候,生理和心理狀態不佳、應對危險的能力有所下降,於是會自發採取更謹慎的態度來應對外部環境,也會對負面的刺激更加敏感,這些原本是為了更好地自保。但事實上,這種變化反而使得人們更容易抑鬱。以社交為例,抑鬱症患者會過分擔憂社交時被拒絕帶來的痛苦,一方面,痛苦給他帶來的感受會更強烈;另一方面,對痛苦的擔心會讓心情更糟。於是,TA自發地將自己和他人隔離開。而這種自我隔離帶來的孤獨感反而加重了抑鬱(Steger Kashdan, 2009)。
一些治療抑鬱的新型療法
1. 鑽開頭骨治療抑鬱(Deep Brain Stimulation)
對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都無效的難治性抑鬱患者來說,深度腦部刺激(DBS)技術或許可以幫到他們。這項技術最開始被應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但之後被神經學家Helen Mayberg (2005)用於嘗試治療抑鬱症。
治療開始時,患者的頭骨上會被鑽開兩個洞,兩端電極被置入腦中。 (Gupta Segal, 2012)。在手術的過程中,患者會全程保持清醒,一邊聽著自己頭骨被鑽開的聲音,一邊和醫生交流他們的感受,以便醫生根據他們的反饋調整,打開或者關閉觸點。在治療期間,患者的感受就會發生很積極的變化。而根據Mayberg (2005)的實驗結果,在手術治療結束以後,病人可以獲得持久的緩解(sustainedremission),即抑鬱癥狀消失且功能恢復良好。
DBS起效原因目前沒有答案。但Mayberg (2005)假設這和降低大腦25區(Area 25)的活躍性有關。25區是情緒控制通路的樞紐,抑鬱患者的25區異常活躍,而許多有效的治療方法都會降低25區的活躍度。難治性抑鬱患者在其他療法無效的情況下,只好打開頭顱,直接用電極改變大腦的25區。
2. 熬夜用來治抑鬱?(光照療法bright light therapy)
經研究發現,一種「睡得少+光照」的療法可以迅速地緩解抑鬱。參與治療的人在過程中將經歷幾天的部分睡眠剝奪,並在睡醒後接受強光照射。
比如,在Sahlem等人(2014)研究中,參與者被要求治療開始前一天整日整夜不能睡覺,之後,在治療第一天晚上,參與者們被允許從6點睡到凌晨1點;在治療第二天,他們的睡眠時間變為從晚上8點到凌晨3點;到了第三天晚上,則變成了從晚上10點睡到早上5點;在餘下的治療日子裡,睡眠的時間便固定在從晚上10點到早上5點。每次睡醒,參與者們都會接受30分鐘的強光照射。研究發現這種療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大部分參與者身上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療效。
雖然這種治療方法背後的機制還沒有徹底地弄明白,但研究者們猜測,通過改變睡眠時間和進行強光照射,改變了人體內部分神經遞質與激素的分泌與吸收,從而緩解了抑鬱癥狀(Wirz-Justice Van den Hoofdakker, 1999)。
說點有用的:
長期感到抑鬱,我該怎麼辦?
1. 藥物治療
有時候,藥物治療是必須的。很多人會擔心吃抗抑鬱葯會導致成癮,因此抗拒用藥。實際上,抗抑鬱葯並不會讓人成癮。但每個人對於每種精神科藥物的反應都可能不一樣,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去嘗試和調整,從而找到合適自己的藥物。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John Preston, PsyD, 和James Johnson, M.D. 在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 第七版中提出的一張圖表。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採取的診斷依據是《精神衛生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目前使用的版本為第五版,但仍有參考價值。
a. 什麼情況下,我需要選擇藥物治療?
如果你持續的存在植物性癥狀(vegetativesymptoms),應該考慮尋求藥物治療,因為它的出現意味著患者在生物化學層面上出現了紊亂。和抑鬱障礙有關的植物性癥狀有:睡眠改變、食慾改變、疲勞感、性慾減退、注意力嚴重無法集中、記憶顯著減退、白天感覺很不好(特別剛醒來的時候)、完全無法產生愉悅感等等。
b. 用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雖然藥物可以幫助消除或減緩植物性癥狀,但抗抑鬱葯不是快樂葯。它無法讓你的空虛與不快樂消失不見。
其次,藥物的生效需要時間,一般2~4周起效。很多人沒有立刻看到效果,以為藥物無效而私自斷葯。而隨意停用藥物會增加複發幾率。切忌在和醫生討論前就擅自停葯,不然可能會造成難以預料的不良反應。但如果過了6-8周,你依然沒有感受到抗抑鬱葯帶來的效果,應該和醫生討論,醫生可能會更換藥物劑量或種類。
而服藥開始後,個體需要的服藥時間不同,通常服藥6-8周會度過抑鬱急性發作期,但這時不能停止繼續服藥,通常需要繼續服藥6個月,之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少用藥劑量。如果過程中複發,則恢復用藥。
另外,抗抑鬱葯可能會有副作用,比如剛開始用SSRI時,可能會感到嘴干、噁心、頭痛甚至失眠。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好轉。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告知醫生,醫生能通過更換藥物或改變原有藥物劑量等方式降低副作用。
最後要說的是,抑鬱症患者因為受到抑鬱影響,容易對治療感到絕望和消極。特別對周期性抑鬱症患者來說,反覆經歷發作會讓人沮喪而疲憊(Van Rhoads Gelenberg, 2005)。但保持對治療的期待是重要的,研究發現,如果人們越傾向於認為自己能在治療中獲益,那麼治療的效果也會更好(Rutherford, et al., 2010)。
2. 日常自助
除了向專業人士求助外,也有些日常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抑鬱。
你可以寫日記。不止記錄發生的事件,而是要記錄圍繞這個事件的感受和想法。處於抑鬱狀態的人時常會描述自己的思想像是「被困住了(stuck)」,好像頭腦結成了一塊,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寫日記正可以幫助我們同自己的心智(psyche)對話。在寫作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察覺自己過去沒有意識到的、一閃而過的念頭。而當個人主觀的想法變成客觀的文字呈現在紙上,你就可以去觀察它、去改變它、甚至去摧毀它,你可能會發現面對同樣的事情,你可以用一種與當時不同的方式去描述,用不一樣的感受去應對(Grayson-Mathis, 2002)。
記住自己感受良好的時刻。即使接受了治療,我們也會有感覺非常糟糕、甚至生不如死的時候。但是,記住自己曾經感受良好的時刻,這樣我們會知道抑鬱帶來的痛苦不會是永恆的,而自己有能力感到快樂。
最後,要對抑鬱有合理的期望。和抑鬱為伴可能會是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會經歷一次甚至多次反覆;而即使經過治療,我們在將來可能依然會因為一些事感到低落或痛苦。雖然治療無法徹底消除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學著更好地和抑鬱共存,到那時,可能你會發現抑鬱也並非那麼可怕。
說了這麼多,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至少希望你能了解一件事:抑鬱確有其事。它是一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並不是一種臆想。如果你自己深陷抑鬱情緒,要尋求治療和幫助;如果你身邊有人表現出抑鬱,你可能無法理解,但至少可以尊重——抑鬱的痛苦極端起來,是可以讓一個人毫不猶豫地同意在自己頭骨上鑽洞的。
以上,晚安。
原文發表於:研究:抑鬱會給人帶來一種「人格傷疤」|長期抑鬱怎麼辦?
----------------------------------------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內容: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昨天給一個患焦慮型抑鬱症女孩寄去了一盒大白兔,有一張卡片寫著:願你快樂常在,祝自由。
女孩加我的微信,是晚上10點,她說剛確診焦慮型抑鬱症,過幾個小時就要跟家人去醫院辦理住院手續了,我給她發了三個擁抱的表情,她說:有人給我擁抱耶,真好。到這,我感受到這是一個需要人關心,也顧及別人感受的女孩。
「你可以隨時找我聊天解悶啊。」
「現在都不是很懂怎麼跟別人交流了。」
「咱可以隨便聊,想聊什麼都行,權當傾訴
吧!」
「最近做什麼事情都容易忘記,這絕對不是以前的她,白天發現腦子的思考速度已經跟不上別人講話的速度了。」
晚上十一點,到點了我說晚安,她回我說要早點休息,然後一個月亮表情。她是一個讓人覺得溫暖的女孩。
隔天聯繫的時候,她告訴我八點被餵了葯,然後崩潰在走廊哭了很久,她朋友來看她了,抱著一起哭,她說,這樣會被人覺得矯情吧!很多人告訴她要開心,她自己也很想開心起來,可是更多的時候開心不起來,有一種無力感,這應該就是我之前在其他回答所說的有心無力。
她說,周圍的人都期盼她開心起來,然後她自己就努力裝開心,結果越來越難受。我說,你要慢慢的調整,面對自己的內心,不要把情緒壓抑著,要真正的開心,為了自己開心而開心。「可是我看到他們不開心我就會不開心,我不想看到他們那樣,只好強迫自己開心起來。」她告訴我,我發了一個擁抱表情過去。
女孩告訴我,最近休息不好,吃了葯晃晃蕩盪還是睡不著,我告訴她,嘗試放下手機就能睡著了,她說會試一下。
她問了我一個問題,「小哥哥,你說我的抑鬱症能治好嗎?」我告訴她,很多人的抑鬱只是短期的,看了她的手相,因為之前也遇到到一些抑鬱症知友,只是年份不好的時候心裡就像有一個魔障一樣影響他們。
後來我又講了我的故事給她聽,我說我有過類似經歷,不過我不是抑鬱,我是焦慮,焦慮了得有一年,就在我運勢特別低迷的時候,焦慮最重要的是去面對問題,我逃避過一段時間,後來發現我不能這樣,逃避不是個事情,後來我抓住問題源頭,解決了。
她說吃不下東西,護士姐姐說不吃東西會脫髮就不好看了,我問她,你想一下你喜歡吃什麼,她說不知道。「那你喜歡吃糖嗎?」我問,她說「喜歡」。給了我醫院地址,我給她寄了一盒大白兔奶糖,希望她能喜歡。
「真好 ,本來剛剛做了很多檢查很難過 ,現在覺得好開心呀!又多了一個期盼」她說,我告訴她,等你好了就知道自己有多棒了。
今天告訴我,喝了一碗粥被護士姐姐表揚,中午睡了兩個小時特別踏實,自己感覺能吃一碗粥了覺得自己很棒。我,打心裡為她高興。
我所認知的焦慮,往往是因為某件事情影響了自己,抑鬱的情緒也隨之而來,會一直一直想某一件事情,這個就像放空了一樣,而在經歷的時候很幸運的一點就是,有幾個好朋友一直開導我安慰我,開導最重要,我在那段時間,晚上睡覺失眠,相比抑鬱症患者,我經歷的不算什麼,而且白天要表現的特別開心,好似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可能我天性也比較樂觀,過來了,我覺得自己老厲害了,那麼難的時候都過來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很難)
現在的感想就是,既然曾經歷了不安,戰勝了困難,現在和以後遇到的所有我都要直面,而不能逃避,逃避是最可怕的。
希望所有被焦慮抑鬱影響的人都能好好的,未來是美好的,我想給你們一個遠程擁抱。
下午看她發了一條朋友圈,自拍照片上的她,是一個很美的女孩。配文:今天超開心 ,穿著病號服也覺得自己很美。
願你快樂常在,祝自由。
小姑娘跟我交流,發現她在變好。昨晚還跟一位另同樣是焦慮型抑鬱症的朋友聊,與她兩個月前找得到我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等她完全好了再來寫她的故事。讀博士讀了2年,在第2年下半年開始有抑鬱情緒,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上上周開始大爆發。大聲痛哭,絕望,覺得自己的人生超級無趣。每天強顏歡笑,除此之外我已經做不好任何事了...
我的轉折點在於兩周前,我發現我懷孕了。想想孩子我覺得我應該做些改變。我不再悶在家裡,而是更多的出去玩。老公為了讓我開心花更多的時間陪我,甚至不要我洗衣做飯,洗碗擦地他也是全包。但是,這樣看似已經完美的生活仍然讓我覺得只是場戲。我要把我的覺得扮演好,因為人人為我,我也要去為人人。
我孤單極了。我不想說話,我不知道我內心是什麼樣的感覺。我的手機欠費了好久,後來我乾脆完全不去管它,也不給它充電。房間很亂。我自己也是一樣。一連幾周不洗澡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從洗衣籃子里隨便抓件衣服就去出門見人。沒時間理會事業。儘可能遠離人群。我知道我把自己活成了一攤垃圾。我放任自己如此這般的借口是:「我很忙...」 但其實我任何有實質意義的事兒都沒有做。
但是好在,至少對於兩件事我的認知是清醒的:1、我不開心;2、我不能這樣不開心下去。
任何事我都不願意去做,但我我終於還是鼓起最大的勇氣去看了心理醫生。以下是第二次去看心理醫生時,醫生給我的分析和建議。我要算試著去做一下,因為我真的好想走出來。
生活的四大平衡
首先,醫生給我畫了一個model來分析一下我的情況。
醫生先是畫一了張圖,然後對我說:「我的生活主要有這四個大塊組成,分別是Play(玩)、Work/Education(工作或者學習),Relationship(關係)和Health(健康)。」
好示意我指出我的生活重心。我的答案是:「我的生活沒有Play這個Section。」
之後,醫生問了我的興趣愛好。她說這些興趣愛好一定要與Relaxing(放鬆)、Achievement(成就感)、Fun(有趣)、Enjoyable(令人愉悅)和Social(社交)有關。
我回答說:「攝影、看書、做飯...」 當時是我說一個她寫一個。我說完Photography(攝影)以後就不想繼續說了,但也是她還繼續問,一至到我說完三個,她可能覺得差不多了,然後就沒再繼續問下去。所以,如果是工作、關係或者是健康方面的失衡,可能也需要例出來三個與Relaxing(放鬆)、Achievement(成就感)、Fun(有趣)、Enjoyable(令人愉悅)、Social(社交)有關的事情吧。
七日清單
接下來,醫生Alexis要我和她一起做一個清單。這個清單上要寫上七件我當下喜歡做的事或者是做起來沒那麼有壓力的事,然後每天去做一件。這些事要比興趣愛好更具體,而且也要與Relaxing(放鬆)、Achievement(成就感)、Fun(有趣)、Enjoyable(令人愉悅)和Social(社交)有關。 比如我之前告訴她我喜歡Cooking(做飯),在這個環節她很nice的問了我:「你是否願意找一個晚上來做些簡單的飯菜?」 我回答說:「願意。」 然後她又繼續問我:「那麼你想在哪一天,做些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我想今晚我就可以做一個酸辣湯!」 Alexis問了我為什麼,但是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告訴她說:「我也不知道,只是酸辣湯是第一個跑到我腦袋裡的答案,所以我想我是比較願意去做個酸辣湯的。」 Alexis應該是覺得我的理由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她幫我寫到了今晚的日程上。
根據她的意思,我覺得可能七天就是一個療程,我需要持續堅持下來直到康復。我的最終清單是:
W(周三):酸辣湯,因為心裏面覺得願意去做這件事(Achievement/成就感);
T(周四):讓老公給我做按摩,因為覺得可以放鬆 (Relaxing/放鬆);
F(周五):畫畫,因為覺得有趣 (Fun/有趣);
S(周六):看小說,因為覺得看小說很享受(Enjoyable/享受);
S(周日):和一個朋友視頻聊天(Social與社交有關);
M(周一):拍一個自拍,因為我想向生活宣布我要改變的決心 (Achievement/成就感);
T(周二):健身,因為有趣,讓我很享受,而且達成了目標也讓會讓我很有成就感(Fun/Enjoyable/Achievement);
W(周三):記日記 or 寫個博客,因為我喜歡記錄生活。從小我就很有憂鬱氣質,斷斷續續的一直掙扎於depression。今天我終於開始面對它並採取措施去改變我的生活。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要記下來(Achievement)。
另外,醫生Alexis還特意囑咐,千萬不要把目標設得太大。相反,越小越好。比如當我覺得我可以連續運動20分鐘的時候,我一定要把目標設置成:運動15分鐘。這是一個小trick(把戲)。目的其實就是很easy的把事情做完,很輕鬆的get到成就感就好。
183件令人快樂的事
醫生Alexis鼓勵我堅持這個七日清單,另外她還給我列印了一個快樂清單,裡面含根了183件可以令人快樂起來的事。倒不是建議我去把照清單上的事做完。只是一些多一些建議說不定會更有幫助。
好啦先寫到這兒。現在的感覺很好。加油!
我的第一步
我的七日計劃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碗酸辣湯。今天我做到了,而且反饋很好。
晚上快睡覺之前老公和我吵架了,我很不開心。他說不喜歡我參與他的事業。我對他這樣的說法覺得很失望。我還是比較喜歡能和我一起打江山謀天下的伴侶,而不是單純的為人妻甚至未來為人母。
這件事提醒了我一定不能放棄自己的事業。可能下一步我的七日計劃里要添加一些工作或者學習方面的能讓我快樂或者有成就感的事情。
抑鬱荒廢生命,一定要努力走出來。
我有時會想,自己荒廢了十多年,想努力改變,什麼都晚了,但還有後半生幾十年,至少能積極改變自己的狀態。
命運不同,做不了高端的工作,基礎的總可以做好,消費不起健身房,身邊總有能免費跑步,運動的廣場。
抑鬱會令我們發展的不如同齡人,不要去想和周圍人比較,從今天開始行動改善,拯救自己。
淡忘,總結昨天,不奢望明天,努力過好今天。
支撐一個人的是精神,信念,同樣一副軀體,有信念時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力量的人,能做一些事,精神垮了,會覺得是失敗者,整個世界都在笑你。所以,讓自己有精神支撐,有信念。我也在努力保持,
我一周總有幾個時刻會垮掉幾小時,再努力找回精神。
你會查到很多改善的辦法,但是,光知道沒有用,一定要行動。
不管是跑步,寫日記。收拾屋子。曬太陽。讀書。
《三聯生活周刊》有一篇科學的分析。寫的很好。可以買這期作為資料。作者:陳賽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c5MTU3NTYyMQ==mid=402179025idx=1sn=d16d701505fd8fed05b75aa9acc59792scene=23srcid=0228yn2oou5nhZGcGoEiU2bx#rd
【寫了很多建議,對我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跑步】量變產生質變。如果真的想拯救自己,每天跑一會。跑步能讓自己獨處,思考,隨著每天的積累,會帶來力量。強健的力量,和改變自己的力量。
【每天問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是不是扛起生活的責任,前提是不是有個好身體?怎樣擁有一個好身體好狀態?跑步是最簡潔的方案。也可以羽毛球,籃球。兵乓球。游泳。
引用了《讀者》期刊的文章、《果殼》網站的文章、只是想幫助抑鬱的朋友,看看這些文字,也許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感謝文章作者和翻譯者。
如果我的孩子抑鬱,我會耐心陪伴,幫他改善,引導他走出來。
所以如果家人朋友孩子抑鬱,耐心的對待他,努力拯救。
抑鬱有時是這種狀態,像困在一口井裡,覺得此生的世界就是這口井。這口井也許是不開心的學業、工作、家庭。
如果有經濟能力,暫離現在的生活,旅遊、換個城市,休假。請假。從遙遠的地方觀察抑鬱的生活圈子。<要去安全的地方,注意安全>
以上帝視角,看著地面的那個自己,為什麼困在那裡,苦苦的不開心。
抑鬱最大的問題是,身邊的人不了解這個狀態,家人會覺得你為什麼這麼懶,死氣沉沉,不上進。沒人能理解這種痛苦的狀態。
這個世界,只有自己覺悟了,才可以拯救自己。
【我經常問自己的幾個問題:】
1.別人能開心的活著,我什麼自己不能。
2.父母生養不容易,為什麼不能珍惜生命?
2.你有觀察過這個世界嗎?有沒有看看街上,樓下。年輕的媽媽,呵護,精心照料著小寶寶。。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被媽媽和家人費盡心血照料長大的,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努力就放棄。
3.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是不是扛起生活的責任,前提是不是有個好身體?怎樣擁有一個好身體好狀態?跑步是最簡潔的方案。也可以羽毛球,籃球。兵乓球。游泳。
【說說自己目前狀態:】
目前生活在深圳。
1,愛駕車,愛車,長途一口氣開十幾個小事很輕鬆,很開心。生活樂趣之一。
2,每天會堅持跑步。哪怕兩公里。看狀態。
3,從沒諮詢過抗抑鬱藥物,從未諮詢過醫生。我堅信醫生能讀書學到的知識,自己也可以讀書學到,而且自己更清楚自己抑鬱的狀態。最前沿的抑鬱方面的研究,多看看網上資訊,一定不會比醫生懂的少。
我堅信所有玄幻的問題都有科學可以解答:
【請朋友們】仔細的看完我後面摘錄的文字。立刻去做,改變自己。
我覺得抑鬱的主要原因是壓力,不順利,財務困境,被人傷害,欺騙。這個,只能看開,生與死之間,都是小事。
至今,雖然已經保持半年沒有抑鬱了,偶爾還是會和抑鬱的情緒抗爭。遇到什麼不順的事就很怕自己突然抑鬱消沉。失控。
【抑鬱的狀態,】
本人1978年出生,天秤座,西北人。城市生活,大專。
從來沒有想過抑鬱會伴隨我,高中,大學,都是積極陽光快樂的生活,無憂無慮。
根源,應該是不能適應畢業後,殘酷的工作壓力,做什麼都不適應,
1,最嚴重時,幾年沒去上班。
2,最嚴重時,手無縛雞之力,骨瘦如柴,爸爸媽媽曾經自我安慰的說,就當自己的孩子是殘疾的。
3,因為抑鬱。工作的時間沒周圍人多,談吐能力,社會各種規則經驗,明顯不如周圍同學。
4,曾被朋友懷疑沒能力學會單板滑雪,事實證明,運動能力沒有影響,高級道,單板大迴轉,輕鬆勝任。
2,有很長一段時間白天不出門,只在夜裡出去買點吃的。大概幾個月。
3,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很嚴重。度日如年的上班,下班不回家,在辦公室,半夜才回家。失眠,每天只睡3小時。渾渾噩噩,茶飯不思。被壓力困擾,走不出來,無端的讓自己憂鬱到胃疼。
4,令家人失望,無法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5,畢業二十年,身邊朋友同學都發展的在正常軌道,自己因為抑鬱荒廢時間,沒有順利發展好事業,經營好家庭。
就好像你打星際,朋友都出大艦編隊了,你的基地只有幾個機槍兵。
6,對喜歡的事失去熱情,愛聽的音樂變得很少聽。
7,近20年,在抑鬱時,經常會在沖澡時想大哭,幻想有一道光照射自己,壓抑太久的情緒,希望自己能突破一切灰暗。這個畫面的場景應該來自兒時的任天堂紅白機遊戲雙截龍的結束過場動畫。
8,2015年7月,因為前半年抑鬱,失眠多,掉了大量頭髮,有脫髮的趨勢,突然從鏡子里看見後,想大哭。還好,後半年積極跑步,恢復睡眠正常,心情舒暢,好多了。
9,截止到2016年,偶爾還是會因為壓力頭大,懶得動,但近半年每天堅持跑步,能每天扛得住,沒有進入失控的抑鬱狀態。
相信自己的經歷,能理解抑鬱這事。
首先要看的開,解開心結。這個最難。
抑鬱,通常是因為遇到困難,難以解決,陷入財務危機。
也有可能,突然有什麼事改變了自己習慣的生活。
所以,要積極想辦法看淡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
沒人理解抑鬱,即使家人,朋友,時間久了也只覺得是你懶惰不上進。沒人在乎你的感受。這個世界只承認勝利者。
尤其是抑鬱這個狀態。老一輩的人只會覺得你懶惰,只有親歷者才知道對生活恢復熱情有多艱難。
只能自己救自己。
【以下是自己覺得有效的方案】
【每天勤洗澡。】洗澡會讓人心情好,有條件的話保持衣服整潔舒適。穿棉製休閑的衣服會讓人放鬆。
【跑步,】每天跑,從走路開始,看自己狀態,不強求量。堅持一周或者一個月就會有效果。我現在不累就會跑,居住地樓下,上班下班路上,工作或者辦事步行途中,有心情就跑幾步,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多呆在戶外。】室內會讓人抑鬱。我們的大腦只有在戶外時會讓人心情好,在海邊,廣場等開闊的地方心情好,是有科學依據的。
【飲食科學。】缺碘,缺乏營養會導致心情低落,身體疲憊。
【寫日記,】哪怕每天寫一句話,把想法和焦慮寫在紙上或者手機APP里。或者心煩時偶爾寫一句。安靜的和自己對話。
【收藏積極健康生活方式的文章】多看,悶了就看。我堅信僧人每天讀經是有意義的。身體狀態太不可控了,說走神抑鬱就抑鬱了。積極的鞭策自己。
【曬太陽】。陽光會帶來好心情,冬季寒冷陰天多,也更容易抑鬱。
【以下是看過的一些文章的節選,】
【信念決定一切】【Carol Dweck 和他的同事發現,人們對自己的心理能力抱有不同的信念,有人認為心理能力是一種天賦,無法改變,有的人則堅信心理能力是靠經驗獲取的,並隨時間而變化。那些視心理能力為一種可變化的技能的人,意志更堅定,能夠更好的面對他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也能更好的應對偏見等不利境地。(節選自果殼網的文章)】
【從前大腦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是它們駕馭著人類祖先在動物界中並不強壯的身體走出非洲,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了生存,人類每天平均大約要行走20公里。甚至有學者認為人類之所以進化得到比其他動物更聰明的大腦,就是因為人類在不停的運動、行走中不斷地解決問題。人類雖不健壯也不夠速度,但人類可以稱得上最有耐力的動物,可以不停地奔跑,要知道有學說認為人類曾經是靠著不停奔跑使得獵物精疲力竭而獲得食物的。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非常明顯,它使得更多新鮮血液攜帶著大量氧氣通過大腦,給大腦豐富的滋養。同時運動可以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生長。
所以現在你知道「宅」人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嗎?腦細胞是否會因為「幽閉恐懼症」鬱悶地消沉下去?(節選自果殼網的文章)《大腦不能適應宅生活》】
【你不是個天生的失敗者!只是成功的路上挫折太多,讓你退縮。就像心理學家的狗,在反覆被電擊之後,完全放棄了逃脫牢籠的願望。所以如果你長時間保持單身,你會認為孤獨是生活的真相,並且錯失跟人約會的機會。你該怎麼辦?
經驗說:如果你處境堪憂,你會採取一切手段逃離困境。
實驗說:如果你覺得你不能掌控你的命運,那麼你將會放棄努力並且接受現狀。
近日,心理學博客「你沒有那麼聰明」(You are not so smart)博主大衛·麥克萊尼(David McRaney)撰寫博文介紹了「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這一現象。
1965年,一位名為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科學家開始了電擊狗的實驗。
他試圖擴展巴甫洛夫——這可是個能夠讓狗在聽到鈴鐺響的時候分泌唾液的傢伙——的研究範圍。塞里格曼想把研究引向另外一個方向,當他搖鈴的時候提供給狗的不是食物而是電擊。為了讓它們保持不動,他在實驗的過程中用狗項圈限制了它們的活動。
在狗被建立了條件反射之後,塞里格曼把它們放進一個大箱子里,這個大箱子里有一個低矮的柵欄將它一分為二。實驗者設想如果他們搖鈴(並不電擊),狗將會跳過柵欄以逃脫電擊,但結果它並沒有這麼做。它只是坐在那裡做好被電擊的準備。於是他們決定試試鈴響後電擊。結果狗仍然只是坐在那裡並且承受了電擊。當他們把一隻之前從來未被電擊的狗放在盒子里,然後電擊它——結果它躍過了柵欄。
承認吧,你也習得性無助
其實,你和這些狗其實沒有什麼兩樣。在你的生命歷程中,如果曾經歷過慘敗、虐打或控制感喪失,經過一段時間,你認識到你自己已無處可逃,這時候如果有逃離的機會提供給你,你也不會行動起來——你已經變成了一個虛無主義者,相信嘗試無用而不是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對臨床抑鬱症患者的研究表明,當這些人失敗了,他們常常屈服於失敗而停止努力。正常人在項目失敗的時候往往會歸咎於外部因素。他們會說這客戶就是個混蛋,或者說因為他們自己沒休息好。而抑鬱症患者卻會責怪他們自己並且相信他們就是個笨蛋。
你投過票嗎?如果沒有,這是由於你認為這不要緊因為事情從未因此改變,還是認為雙方的政客們都是邪惡的,還是覺得一張選票在幾百萬張選票中無足輕重?是啊,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當受虐待婦女、人質、受虐待兒童、長期牢犯拒絕逃離困境,那麼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在於:他們已經接受了嘗試無用的觀點。那逃離先前的困境與否又有什麼差別呢?如果那些人確實離開了折磨他們的環境,他們也常常會經歷一段艱難的日子,難以投入精力做任何可能會失敗的事情。
一點一滴,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任何情形下,喪失控制感都會引發這種萬念俱灰,只能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心態。1976年由蘭格和羅丁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療養院這個鼓勵服從和被動的地方,病人的每一個獨特的想法都遭到關注(和反對),那麼這些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會急劇下降。相反,如果這些療養院里的人被賦予責任和選擇權,他們就會保持身體健康和心態積極。這項研究後來在監獄裡得以重複進行。毫無疑問,僅僅是讓犯人們搬動傢具和選擇電視節目就可以讓他們避免患上健康問題和抑制他們階段性的暴動。而在無家可歸者的收容所里,那裡的人們因為不能挑選睡的床,也不能選擇吃的東西,他們努力得到一份工作或者找到一處寓所的可能性更小了。
所以,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單身,你會判定孤獨是生活的真相併且錯失跟人約會的機會。
那麼要如何改變呢?從一點一滴做起!當你能夠成功完成簡單的工作,那你也有勝任困難工作的可能。
儘管每天都有那麼多影響你命運的力量是你不能掌控的——國家的政策、老闆的脾氣,但你可以階段性小反抗一下下。比如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手機鈴聲,粉刷自己的屋子,收集喜愛的郵票。總之你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選擇,即使是很小的選擇,都可以抵擋無助感的壓頂之勢,但是你不能止步於此。你必須用你的行動反擊,學會雖敗猶榮。
你沒有那麼聰明,但是你也沒有那麼脆弱。所以,不要輕易屈服。(選自果殼網的文章)】
【焦慮往往使我們在一些事情上掉鏈子,比如一次考試,一項談判……如何應對焦慮?不如將它們寫下來試試,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Gerardo Ramirez和Sian Beilock發現,如果有考前憂鬱的學生在考前十分鐘寫下他們的擔憂,那麼他們就能在考試中有好的表現。更妙的是,焦慮程度越深的童鞋改善越明顯。
在鴨梨面前,人們常常發揮失常,完全無法表現出正常的水平,可以說表現很糟糕。這中間存在很多原因。對體力任務來說,如在足球場上的點球任務,鴨梨會讓球員過於擔心自己的運動動作。這往往帶來負作用,讓一個擅長此運動的人變為一個生手。對腦力任務而言,腦力資源被焦慮所佔用,反而使得腦力資源無法被用於腦力競技活動。對於腦力任務來說,摒棄雜念專心致志才是取勝之道。
Beilock可以說是箇中高手。作為《Choke》一書的作者,她將如何緩解焦慮寫成了一本書。她與Ramirez充分地解釋了緩解之道就是在考試前寫下焦慮的內容。在書寫的過程中,大腦中的焦慮被釋放出去(就好像CPU內存資源一樣),保持大腦處於最佳狀態。聽起來這是一個好主意,畢竟,心理學家常常通過書寫來幫助抑鬱患者,抑鬱患者往往反覆處於消極的想法中無法自拔。(節選自果殼網的文章)】感謝果殼網
【你好抑鬱,徐卓君撰文】《讀者》期刊編輯。感謝《讀者》
抑鬱,我忠實的僕人
抑鬱的開始各式各樣,但抑鬱的過程就像同一口井,在這個井底,每個人都對所有事不再有興趣,那些灌入腹腔的井水,含有一種叫「自責」的毒。
美國作家、「資深」抑鬱症患者安德魯·所羅門在《憂鬱》一書中對此有過精準的描寫:「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為太害怕而無法起來洗澡,但同時,心裡又知道洗澡其實沒什麼可害怕的。我用全身的力氣坐起來,轉身,把腳放到地上,但是之後覺得萬念俱灰,害怕得又轉過身躺回床上,但腳還在地上。然後我又開始哭泣,不僅因為我沒辦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還因為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愚蠢無比。」
作為最摧殘和消耗人的疾病之一,專業書籍中那些有關癥狀的機械性描述——「一種精神疾患」「食慾睡眠紊亂」「喪失興趣」「持續的心境低落」並不能悉數傳達抑鬱症的可怕之處。
我想,死會很快樂
自殺,是抑鬱症最為可怕的癥狀。意識流小說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曾經常年被抑鬱症困擾。在抗抑鬱葯還沒有面世的1941年,伍爾夫在口袋中塞滿石子,跳進了寓所附近的歐塞河中。
在留給丈夫的遺書里,她描述了面對這種疾病的無力:「我們無法再一次經歷那種可怕的時刻,我不會痊癒了。我開始幻聽,心神無法集中。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再也無力和它戰鬥了……」
「自殺意念」是抑鬱症診斷手冊中的主要癥狀之一。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亞倫·貝克的研究,25%的輕度抑鬱症病人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在重度抑鬱症患者中,這個比例高達75%。
在2010年版的《精神病學》中提到,抑鬱症的自殺風險是19%,也就是說,每5個抑鬱症患者中有一個會將自殺付諸實施。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63%的自殺者有精神障礙,40%的自殺者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會頻繁地產生自殺的念頭?如果和他們深入交談,你就能明白,他們的腦海里都是悲觀的想法:回溯過去,只有痛苦和壓抑的時光;當下,沒有任何事或者人能引起他們一絲一毫的興趣;未來,都是灰色,永遠不會再快樂起來。
這不只是主觀感受,2013年發表在醫學名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抑鬱症能使人失去行動能力,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致殘原因。
在傳統的認知里,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這樣的軀體疾病才是人類社會的心腹大患。實際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單相抑鬱症已經成為社會第三大疾病負擔,到2020年,將升至第二位,僅次於冠心病。
醫生不是我的朋友
抑鬱症患者王丫米認為自己的自救還是蠻積極的。市面上能買到的有關抑鬱症的書,她都去看,也去看醫生。王丫米想像的心理診所是一個暖色系的、精緻的地方,但實際上,它跟一般醫院沒有什麼兩樣。
「我做了巨大的心理建設,去看精神科醫生。我在外面戰戰兢兢地排了3小時隊,想了半天怎麼跟醫生說,要不要追溯童年,我以為會和醫生聊很多,醫生會問我很多,」王丫米說,「但他就問我睡眠怎麼樣,情緒怎麼樣,談了3分鐘,給了我一張100多個問題的表格,測試完,告訴我是中度抑鬱,開了葯,和我看感冒是一樣的。」
一進門,王丫米就對醫生失去了信任。
找到合適的心理醫生,從來不易。安德魯·所羅門在6個月之內換了11個心理治療師,每換一個治療師,他就得把自己的痛苦重新講一遍。
在現代醫學的工具箱里,有改變大腦化學失衡的抗抑鬱葯,有解決情緒劇變和創傷的認知療法,還有能快速緩解重症病人癥狀的電痙攣療法。
遺憾的是,在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受了有效治療。
中國的數據更加觸目驚心:根據加拿大學者費立鵬在2001至2005年間的調研,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這已經是中國最近的一次抑鬱症流行病學調查,費立鵬的這項研究2009年刊登在《柳葉刀》上。根據這個發病率的數據推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人數已經達到9000萬。
在這個龐大的數字中,有多少人得到了治療呢?被廣為引用的兩個數值是5%和10%。
而造成這個糟糕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對包括抑鬱症在內的精神類疾病的污名化,和對這一疾病缺乏恰當的理解,使得多數人既不願意尋求,也不信任專業幫助。
在所有的誤讀中,將抑鬱症看成一種單純的心理疾病,恐怕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抑鬱症患者以為靠自己就能「走出來」,因此拒絕精神科醫生和藥物的幫助。
最親切的陌生人
為了確定抑鬱症的根源,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幾乎爭吵了幾個世紀。心理學家認為,是童年創傷或是社會壓力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而生物學家認為,基因和腦部化學反應才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科學界已經不再為這個問題而爭吵,抑鬱症受基因和外部環境共同影響的理論已經得到確認,雖然還不知道哪個因素的作用更大。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編者注)而言,基因的作用似乎更加明顯。一對同卵雙胞胎,如果一個有雙相情感障礙,另一個的患病概率高達60%;如果是父母患有這種疾病,子女的患病風險大約是10%。
雙相情感障礙兼具抑鬱和躁狂發作,區別於只有抑鬱發作的單相抑鬱。在一般概念里,兩者都可被稱為抑鬱症,但在醫學的範疇里,這是兩種疾病,有不同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法。
按照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凱·傑米森的說法,抑鬱症患者的體質是天生的,你很難知道,是這一次的失戀,還是那一次的失業,抑或只是一次遲到事件,點燃了抑鬱症的火花。有的時候,壓力事件接踵而至,腦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抑鬱情緒,量變引起了質變。
雖然有關抑鬱症機制的研究有太多的爭議、假說和不確定,但科學家們在大腦的化學層面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
神經遞質是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學分子。神經元之間有一個負責通信的接頭,被稱作突觸。一個神經元釋放出神經遞質,神經遞質攜帶著要釋放的信息,游過突觸,和另一個神經元結合,把信息釋放給它。
不同的神經會使用不同的神經遞質,大腦掌管情緒的那部分是邊緣系統,這個系統經常使用的神經遞質是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
在健康的大腦中,神經元細胞會分泌足夠的神經遞質,以保證認知能力和情緒的穩定。但是在一些抑鬱症患者體內,它出現了缺陷。病理學家在對抑鬱症患者的屍體進行解剖時發現,他們大腦中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低於常人。
因此,科學家推測,抑鬱症是由於大腦中缺乏這一種或多種神經遞質所致。這是迄今最為科學界所認同的抑鬱症發病機制的一種假說,抑鬱症藥物的開發,都集中於增加神經遞質的濃度或活性。
我就是飛鏢盤
抑鬱症的性質決定了它不是人的意志、勇氣所能克服的疾病。奇怪的是,雖然對它的機理一無所知,但高效的藥物從來不少。服用抗抑鬱葯之後,60%~80%的患者會被治癒。相比心理治療的漫長而不可控,以及電痙攣療法的副作用,藥物治療更受歡迎。
2007年李橙抑鬱症第一次發作的時候,她剛23歲。她的家庭是標準的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李橙起初死活不肯吃藥,她說:「這個病怎麼可能需要吃藥?明明就是心理問題。」
後來李橙實在受不了了,又去校醫院的心理門診求醫,校醫院的醫生也讓她吃藥。
讓李橙意外的是,吃藥吃到第10天,忽然就見效了。李橙一下子變得思維敏捷,情緒也變好了,心理上康復的感覺比生理上創傷癒合的感覺對一般人來說要陌生得多,感覺就像是上帝「啪」地甩了你的靈魂一巴掌一樣。
李橙吃藥吃了兩周,狀況不錯,就把葯停了。
讓她無語的是,這個病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開始是急性的,後來變成慢性,越來越複雜。
有一天,李橙的同學來她家玩三國殺,但她完全反應不過來,她說:「這個病沒有讓我智商下降,但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李橙就是看到一本書都會害怕,因為她知道自己是看不懂的。
雖然抗抑鬱葯的有效率最高能達到80%,但只有不到50%的病人對第一次服用的藥物有反應。
財新傳媒的張進在博客中分享過他服抗抑鬱葯的經歷:最初服用的是羅拉、氫溴酸西酞普蘭片、三辰片,兩個月後,情緒、思維和行動能力沒有改善,醫生為他新加了一種葯以後仍不見效。在更換主治醫生之後,醫生為他重新選擇了4種藥物,這一次,終於見效了。
這是典型的試錯法。由於對疾病的機制,藥物的作用、途徑完全摸不著頭腦,精神類的疾病大多採用這種試錯法進行治療。
「這種試藥的方式,讓你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飛鏢盤。」安德魯·所羅門總結說。
除了試錯的療法,還需要患者堅持用藥。但是人們極度抗拒長期甚至終身服藥,就好像抗抑鬱葯是毒品或是其他什麼會讓人上癮的東西。
雖然極少的抑鬱症是患者自身的責任所致,但幾乎所有的抑鬱症都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才能治癒,願意自救的人,醫生才能救他。
在安定醫院抑鬱症研究中心主任王剛看來,藥物治療固然是抑鬱症的基礎性治療,但僅有它是不夠的,人的社會功能的恢復需要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護理人員、社會工作者,甚至包括患者和家屬組成的治療聯盟。
實際上,治療的第一步,找到一位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就不容易。中國有執業資格的精神科醫生是兩萬人,與之對應的是龐大的病人群體,各類精神障礙的患者有1億多,其中重性精神類疾病病人1600萬。
「現代的醫學理念要求醫生治療的是人,而不僅僅是病,」王剛說,「但現狀正好相反,醫生更關注的是你的癥狀有沒有消失,而不是作為一個人的社會功能的恢復。」
再先進的醫療技術、再完美的藥物,只能提供一個重塑自我的可能性,藥物或是技術,並不能幫人重塑自我。
你好,抑鬱
很多學者都試圖從積極的角度思考抑鬱的問題。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情緒如同其他生理功能一樣,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恰當反應。上海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教授陳蓉霞認為,輕度抑鬱可能起著適應作用,它促使個體在逆境時積蓄力量,在安靜時陷入反思與內省。
這就如同痛感,儘管它給人帶來不舒適的感覺,但失去痛感的人非但沒有生活在天堂中,相反,連生命都難以保障。
而且也有研究表明,輕度躁狂、抑鬱與活力、創造力及魅力相關,這種基因可以給個體帶來先天優勢。因此美國心理學家史培勒說:「這種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
歷史名人達爾文、林肯、丘吉爾等,還有很多作家,像三毛、弗吉尼亞·伍爾夫……都曾為抑鬱症所困擾。
焦慮、抑鬱是人性必然的成分,不可能清除。因為只要人類存在,一定會有抑鬱的情緒,當抑鬱的情緒影響了你正常的社會功能時,才把它定義為抑鬱症,這實際上是人的一種主觀建構。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我們也不能把人們的很多問題都歸結於抑鬱症。抑鬱症是結果,不是原因。
不要把抑鬱症像狗皮膏藥似的到處貼,這樣是在用抑鬱症掩蓋實際存在的問題。
(金 蕾摘自《南都周刊》2014年第10期,本刊有刪節,王 青圖)
【身體的十二條情緒秘密】作者anastasia stephens《讀者》期刊的文章。感謝《讀者》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假如被迫頂著壓力工作,身體的過敏癥狀會在接下來的兩天中加重一倍;而這時如果能大哭一場,壓力造成的荷爾蒙則會隨著眼淚立刻被排出體外。那麼,人的喜怒哀樂究竟是如何影響身體健康的呢?
假如你對另一半直抒愛意
告訴愛人你有多愛他,這能有效降低你的膽固醇指數。如果每周花20分鐘寫一些跟愛人有關的東西,你的膽固醇指數便會在5周內有所下降。
假如你與人發生激烈的爭執
如果你的身體已有所不適,但還和愛人吵上30分鐘,那麼身體要比原來再多花1天才能完全恢復。而如果你的脾氣火爆,很容易和人起爭執,那麼你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可能只是其他人的1/2。
假如你壓力過大
短暫的壓力可連續數周提高免疫力並催生抗癌分子,但如果長時間壓力過大,則可能讓你記憶力衰退,思維不嚴密,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同時,壓力還會激化過敏反應。
假如你把事情悶在心裡
女性如果在和丈夫發生衝突後忍氣吞聲,那麼她們罹患心臟病、中風和癌症的概率就要高出其他人一倍。可如果一生氣就放任自己大喊大叫,哪怕只是幾分鐘的爆發,也會讓血壓和心跳急速上升,使得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提高19%。不過即使你找到一種稍微溫和的方式表達你的憤怒,比如不耐煩或者發牢騷,與憤怒相伴的壓力和情緒低落同樣於健康無益。
假如你正在戀愛中
愛情可以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分泌。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類似於荷爾蒙的物質,能夠幫助神經系統再生,並通過促進腦細胞發育而提高記憶力。同時,由於戀愛中的人們時刻享受著被愛的滿足感,所以身心狀態都變得比較穩定。
假如你情緒低落
抑鬱、悲觀和消極會對身體產生多種傷害。血清素和多巴胺是大腦里兩種跟快樂有關的神經遞質,心情好時,它們的含量就高一些。除此之外,血清素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降低痛感,所以,45%的抑鬱症患者同時會伴有各種生理上的疼痛。
假如你忍不住笑出聲來
每當人體多分泌27%能夠令人心情振奮的β-內啡肽,幫助睡眠和細胞修復的人體生長激素含量會隨之提高87%,而這一切,只需看一部搞笑電影就能做到。哪怕只是想笑而沒笑出聲來,也能夠抑制與情緒低落相關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分泌。人在大笑的同時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心臟病發病率也因此降低。
假如你失聲痛哭
眼淚中含有大量與壓力有關的激素和神經遞質。由此可以認為,眼淚是身體在壓力下清除有害化學物質的途徑,忍著不哭也會讓身體無法自然排毒,最終將導致免疫力、記憶力和消化能力下降。
假如你感到嫉妒
嫉妒是人類情緒中最激烈也最痛苦的一種,偏偏也是最難控制的。女性常常因為感情上可能遭到的背叛而產生嫉妒之情,男性的嫉妒則往往來自對自己性能力的質疑。嫉妒混合了恐懼、壓力和憤怒,它會激發人體的「緊急應急機制」。所以,當一個人妒火攻心的時候,血壓、脈搏、腎上腺素和免疫系統都會受到威脅。
假如爭吵過後你久久不能釋懷
除了發怒的當下會導致血壓升高,在怒火攻心之後的一個星期里,只要爭吵的情景回到腦海中,人體壓力指數就會再次回升。也就是說,假如你最近剛跟人起過爭執,最好盡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再糾結其中。
假如你在和別人擁抱
催產素是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起源,戀人們之所以會渴望擁抱、親吻,正是由於催產素在起作用。而當人體內催產素含量上升時,會隨之釋放出大量DHEA(脫氫表雄酮)激素。DHEA不僅能夠延緩衰老、緩解壓力,還能促進細胞重生。
假如你細數生活中的幸福點滴
愛、感恩、滿足感都會刺激催產素的生成。當心情開朗或有強烈歸屬感時,心臟會分泌催產素,在它的作用下,神經系統漸漸放鬆,壓力也得到舒緩。同時,體內組織的供氧量大幅增加,復原速度進一步提高。此外,人在感恩時腦電活動與心電活動都趨於和諧,在這種狀態下,大腦與心臟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趙紅星摘自《37°女人》2012年第9期,〔德〕比特納圖)
99健康網
2016年1月15日
什麼原因讓都市人越來越不快樂
bianji@99.com.cn
不管你在追求什麼,其實你最終想要追求的都只是快樂!但最終決定你是否能得到快樂的並不在於你是否追求到了你想要的東西,而在於你是否了解自己不快樂的根源,並去根除這些導致自己不快樂的根源!
導致自己不快樂的根源,你找出來了嗎?
1.不能接納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
每個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我不夠好的觀念的困擾。不管這個人多麼富有,成功和卓越!
你自我接受的程度才是真正決定你人生快不快樂,幸不幸福,成不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認為自己不夠好只是一種幻相,因為你是神按照自身形象創造的,你天生完美!
行動方案: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告訴自己:我喜歡我自己,因為我是神按照自身形象創造的,我天生完美!
2.不能寬恕過去——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全世界的故事版本只有兩種:一我是受害者;二我是幸運兒。
如果你給自己貼上受害者的標籤,你就會為自己吸引來所有的惡運和痛苦,為自己創造一個悲慘失敗的人生!如果你給自己貼上幸運兒的標籤,那麼你就會把所有的好運和快樂吸引到你生活中,並為你創造一個成功幸福的人生!
行動方案:對過去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表示感激,讚美和祝福。
持續告訴自己:現在的安排即最美好的安排,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為最美好的事情而準備的!
3.不能對自己擁有的表示感激——總是想著自己缺乏的東西
幸福並不在於你是誰和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如何看待你擁有的東西和你遺失的東西!
一般人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視而不見,而對自己遺失的東西則憂思難忘!而真正快樂有智慧的人則對自己擁有的東西心存感激,對自己遺失的東西表示最真誠的祝福!
行動方案:列出一張感恩清單去體驗自己是多麼幸運,並對自己遺失的東西表示感恩和祝福!
持續告訴自己:我是命運的寵兒,我真是幸福得不像話。
4.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不願意主動付出,害怕吃虧
人們之所以不快樂和空虛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得到愛唯一的方式就是主動付出愛!事實上我們能付出多少愛,我們就能得到多少愛,一點也不會多,一點也不會少!
行動方案:日行一善,每天至少讓一個人嘴角掛上微笑!
持續告訴自己:我熱愛幫助別人,因為幫助別人就等於10倍的幫助自己。
5.不願對自己的快樂負責任——把自己的快樂寄託於外界
幸福不在於你是誰和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快樂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很多人認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老公對自己不夠好,同事太冷漠,上司對自己太苛刻等等。其實他們不了解自己不快樂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把自己快樂的權利拱手讓給了別人!誰依賴外界,誰就成了外界的奴隸!
行動方案:列出所有讓你心情不好的人、事、物,並對它們表示最真誠的讚美,感恩和祝福!
當我們改變不了事情來改變心情時,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心情來改變事情。而改變心情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影響自己心情的事情表示最真誠的讚美,感恩和祝福!
持續告訴自己:我是我情緒的主人,我對自己的快樂負百分之一百的責任,沒有經過我的同意任何事情都無法偷走我的快樂!
6.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能享受工作的樂趣
克里希那穆提說過,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愛的事。
如果你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人生就成了天堂;如果你把工作當作一種義務或者苦差,人生就成了地獄。
行動方案: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持續告訴自己: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如此的重要和讓我著迷!
7.生活沒有希望——不能徹底說服自己我可以實現一個夢想!
人類所有不快樂的根源都來自兩點: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二是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它!
幸福的真諦就是永遠按照內心的渴望來生活,而永遠按照內心渴望來生活的真諦就是對自己內心的渴望和能力保持絕對的信心!抓住自己的夢想,然後相信它。每個人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生命的奇蹟!
行動方案:一旦確定了目標,就應盡一切可能,努力培養達成目標的充分自信。
持續告訴自己:我是宇宙的創造者,我可以成為任何人,去做任何事,擁有任何東西!
8.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義和價值——沒有使命感
您生來是要為這個世界做些除了您之外沒有人能辦到的事!
當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活著,也就是你還沒有找到一個自己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使命時,你還不算真正活著!
行動方案:把自己的天才發揮到極致,然後在自己的天才領域以為最多人謀求最大利益為目標!
持續告訴自己:我的生命是如此的有意義和價值,因為他們是如此的需要我,不能沒有我(列出需要你的人)!
唯有自己想救自己才可以走出來。
本人抑鬱症20年。花大量時間寫這麼多,就是真摯的希望朋友們跑起來,生活都陽光。
生如夏花,璀璨,不辜負來這世界。
強烈反對 @石昊最高票答案。
本人曾經是重度抑鬱患者。
目前一步一步走出來了。
但如果說,你告訴我一個思維方法我就走了出來了。
這根本不可能。
因為抑鬱症是一種生理加心理病。
比如患有抑鬱症的人,腦子裡面,會有一種神經迴路,簡單把它稱作抑鬱迴路。
當以後你生活中,一旦有一個稍微刺激的事情,負面的情緒給到你之後。
你就會馬上觸及到這個抑鬱迴路,輕微一點就是情緒低落幾天,重一點就可能複發抑鬱。
這不是你能靠思維改變的。
思維並不能改變神經迴路。
改變神經迴路其實就是修心。
然而修心最重要的是行為、經歷、體驗才能起到的效果。
我自己認為最有用的一個方法。
不是別的。
就是。
跑步。
每天跑40分鐘,戴著運動耳機,或者你腰上綁著運動圍腰弄個手機聽音樂,聽你喜歡的音樂,要麼你聽音頻都是可以的。
慢跑就好了。
只要你不斷地去做,大部分人的抑鬱症都會有非常顯著的改善。
因為,跑步分泌的各種激素就相當於抗抑鬱的藥物了。
而且,這種藥物還沒有副作用。
我大概是病稍微好點之後,就開始跑了2個月。
感覺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但因為之前有一段時間做了手術。
不能運動。
所以被迫停了一段時間。
但沒有運動的那段時間,明顯感覺自己就情緒控制力逐漸減低。
然後,動力失去了,興趣度也減低了,工作也不太願意去做了。
因為我並沒有完全康復,所以。
跑步這味葯是不能停的。
一停就會可能產生複發。
跑步之所以可以起到這麼大的效果。
就是因為,1萬年前的人類,必須天天跑步。
不然就沒有獵物,必須要追趕獵物。
人類這種跑步追趕獵物的天性都有幾百萬年了。
人類文明才1萬年。
所以這種基因是不能被改變的。
如果你不去運動,無疑就是不符合自然規律。
現在天天坐在電腦前,更是如此。
所以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發福的,三高的,就是因為嚴重缺乏運動。
跑步可以提高情緒控制能力,提高意志力,提高生命力,創造力,專註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提高身體免疫力,身體的健康水平。
同時提高你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為身體和心靈密不可分。
身體出了問題,情緒會大大受影響。
如果你指望只靠心理學的那些心理世界的方法去改變自己,那是痴人說夢。
除了跑步。
我再分享一下幾個靈丹妙藥。
這都是《哈佛幸福課》裡面提供的。
第一,保證8小時睡眠,如果不行最次7小時。
第二,一周堅持6次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
第三,一周做7次冥想,每次15分鐘以上。(具體可在土豆視頻搜索初學者的冥想書,跟著音頻來做)
第四,每天擁抱15次。(所以有個對象很重要,親密關係對我們的幸福至關重要)
第五,每天5分鐘感恩日記,記錄每天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人。
打坐也和跑步類似,不過是一種靜的方式。
擁抱就更加符合自然規律。
人類就是必須要有親密關係的接觸才能讓我們更加感覺到幸福和愉悅。
不然天天處於一種肉體匱乏的狀態,會導致我們情緒不那麼健康。
保證睡眠這個其實還好。得抑鬱症的人,要麼是睡不著,要麼是睡太多。
感恩日記也是比較好的。
每天寫5件,這樣的話讓自己在一種幸福的氛圍下熏陶。
對自己的,抑鬱情緒的調節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今我還在康復之中,還在和抑鬱症對抗之中。
但我不怕它了。
因為我找到了靈丹妙藥。
所謂的靈丹妙藥,不過就是做一些讓我們幸福快樂的事情。
好有了這個基礎。
你再加上一些改變認知的思維方式才會有效。
比如,一個事情有人覺得沒什麼,你覺得很糟糕。
那是因為你對這個事情認知模式太消極了。
你要改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模式。
比如我只是個凡人,平常人, 我做錯事情很正常,我能從錯誤獲得成長。
允許自己是個次等人,不給自己過高的標準等等。
這些都是心理認知的方法,可以多去改變。
但最重要的改變不是改變思維。
而是永遠。
永遠。
永遠的。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有一次豐富而深刻的內在探索。這樣的契機或許來自感情的糾葛,或許來自事業的坎坷,或許來自人際關係的挫折。直面那些痛苦的、不安的、孤獨的、焦慮的負面情緒,不放過每一個消極的想法,抽絲剝繭,刨根問底,回溯自己的過往,直至找到脆弱的根源,把它們轉化成力量。認識自己從來都是最難的,但如果你想獲得心靈的成長和真正的快樂,走的更遠更從容,就必須獨立完成這項任務。
說說可以採取的具體做法,都是自己實踐過並行之有效的。病情嚴重的人該看醫生看醫生,該吃藥吃藥,需要接受專業的指導和治療。
--------------------------------------------------------------------------------------------------------------------------------
乾貨在這:
大多抑鬱症患者需要解決認知扭曲和存在焦慮兩大問題。認知扭曲相對好辦,存在焦慮則複雜些。大致可以總結為三步。
第一,改善心情,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可以採用認知療法,推薦伯恩斯寫的一系列書籍,按照裡面的方法認認真真做。每天寫上幾頁的分析筆記,你會感覺到自己在變好。第二,調節心境,培養自我覺知意識。推薦卡巴金博士的正念療法或者葛印卡老師的內觀課程。國內和香港都開設有內觀課程,十天時間,需要提前報名。第三,修鍊心性,活在當下。宗教和哲學是一劑猛葯,用的好直接大徹大悟,獲得解脫。
前兩步主要針對認知扭曲起作用,糾正消極的思維方式。最後一步是為了解決最深層次的存在焦慮,回答終極命題。病情較輕的人一般完成前兩步即可有較大改觀乃至痊癒,不過癮的話可以接著來第三步。第三步需要以前兩步為基礎,務必循序漸進。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得,看開不等於看輕,放下不是放棄。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耐心地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獨處、思考、閱讀、分析、寫作,勇敢地深入自己的靈魂,冷靜客觀地剖析一切,不停地推倒重構。你的情緒會不斷反覆,注意力一開始很難集中,繁雜的念頭無從下手。但是一旦堅持下來,你將深刻理解自由與獨立的含義,得到只屬於你的精神財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從抑鬱中走出來更開心的事情了。
--------------------------------------------------------------------------------------------------------------------------------
最後,人生需要的不是追逐,而是回歸。回歸真實的自我,朝著內心世界的最深處不斷邁進。
相信自己,走出困境。- 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人,是無法理解題主的。
- @石昊的回答寫到關鍵點了,抑鬱症是錯誤的認知模式,要走出抑鬱,必須慢慢地糾正那種認知模式。很值得一看:總是走不出抑鬱怎麼辦? - 石昊的回答。
他們說的那些要積極啊要樂觀啊世界這麼美好等你去看這麼多美食等你去嘗快去做你想做的事啊等等.....普通人會非常認同,但是在抑鬱症患者的腦袋裡想的是,類似:那些又有什麼意義呢我雖然知道那些事是好的但是我就是不想去做啊好無奈為什麼明明知道他們是對的就是做不到呢果然自己還是太消極了都是我的錯又辜負了大家的一番好意為什麼自己這麼沒用呢他們看起來笑的好開心啊如果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就好了好難過好難受提不起精神呢胃口也沒有吃不下飯要是餓死了又對不起父母雖然對他們沒有特別深沉的感情但是畢竟他們有養育之恩不能就這麼一走了之吧為什麼我老想這麼消極的東西果然又是我的錯全都是我的錯為什麼自己一無是處為什麼......
一,先說結論,根據題主的描述,如果感覺自己走不出抑鬱的狀態,就馬上去看心理醫生(能開藥的那種精神科醫師,而不是單純的心理諮詢師)各地的第一人民醫院一般來說靠譜點,確診後,根據醫囑服用抗抑鬱症藥物還是挺有效的。副作用的話,我知道的是會犯困瞌睡等。網上搜素的結果是:使人睏倦、口乾、視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難和體位性低血壓,這類副作用一般不影響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可逐漸適應;嚴重的心血管副作用、尿瀦留和腸麻痹少見。過量可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最新研究還證明可增加腦出血風險。遵守醫囑。
二,自救的方法。如果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對你絕對有用。《少有人走的路》,《走出抑鬱症: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成功自救》,《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等武志紅的書。很多人說的運動,也是個好辦法,有時候甚至比服用藥物效果更長久,反覆幾率更小。不過,根據抑鬱症患者的心理狀態,能不能堅持是個關鍵的問題,能有個人督促就太好了。
三,談談個人經歷,希望對題主有一點幫助吧。
大學的時候,偶然看到測量抑鬱症的問卷,那些癥狀十有八九都符合,那時才知道,原來從高一以來,就一直處於抑鬱症不斷加深的過程。最嚴重的時候,不僅僅是抑鬱,還有躁鬱。有時失眠有時24小時不睡還精神亢奮,沒慾望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吃飯沒胃口老是覺得口很乾吞咽都很困難,整個人幾乎是崩潰的想要逃離有過離家出走甚至想過自殺....
轉折點是去了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一位本校心理專業的研究生大哥幫我做心理治療。那一刻突然感受到這個世界的一絲美好了,這個人好溫暖啊特別能理解我無論我說什麼他都不會批判我我可以毫無顧忌地跟他講藏在心裡的所有的最不堪的陰暗面「壞秘密」。後來我知道了,這叫移情。在心理諮詢師那裡,你能得到類似「無條件的愛」。
像是在無邊的黑暗中開啟了一扇明亮的大門,在他的介紹下,我開始看大量心理學的書,一本是《少有人走的路》,我說對心理學特別感興趣了,他推薦了波林版的《實驗心理學史》,通過這本書又開始去了解馮特,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等等各個心理學流派的大師,了解心理治療。
我開始懂得自己反思了,為什麼我會抑鬱?從父母那裡得不到無條件的愛是關鍵。
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監視下,「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小學升初中考了全縣第32名,而只有前三十名進全縣最好的初中是全免一萬塊錢建校費的。我的總分跟第三十名是一樣的,而且30,31,32,33名我們四個人總分一樣,然後按語文數學綜合的分數再來排次序,我永遠記得,我是因為把蜷縮的蜷,錯寫成疲倦的倦,這裡扣了分造成語文成績比第三十名的少0.5分而排名靠後,結果要交3000塊建校費。當時我家裡經濟情況不太好,還欠了一些債,爸媽就說算了吧選個第二好的初中節約這幾千塊錢,我已經忘了當時的心情,大概是極度內疚覺得自己不爭氣吧,後來還是在我舅舅的堅持下,爸媽同意交了那三千塊進了最好的初中。
然後,在初中就卯著一股勁,用普通人無法想像的努力去學習,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試,我就考了全年級第一名。我清楚地記得出成績的當天晚上,放學之後我一路飛奔跑回家告訴我爸媽,我考了全年級第一!然後我爸享受著在其他人面前無上的光榮與自豪,有個讀書最厲害的兒子,是他這輩子唯一值得自豪的成就吧。他會在我考好之後給我錢,雖然不多,一次一百二百,但是平時從沒有零花錢的我終於可以有錢用了。讀書成績好,老師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同學們都崇拜我,甚至經常有別班的同學慕名而來想一睹學霸的廬山真面目,我自己也享受著成績好帶來的成就感。
這裡的問題就是,不論我讀書還是做其他事,我的出發點都成了,讓父母滿意,讓其他人認可我,而不是因為我喜歡,我想做。父母對我的愛也是有條件的,讀書好就愛,讀書不好就打罵。
雖然初中三年長期霸佔年紀前幾名,成了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每次考試我比任何人都緊張,高處不勝寒,我是最害怕失敗的那一個。永遠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因為早餐吃壞了肚子,考試快開始了我還在拉稀,時間一點點流逝,心理越來越緊張,肚子疼不見好,考試開始前5分鐘的準備鈴聲響起,我差點跳起來,也不管拉沒拉乾淨,匆忙擦完屁股提起褲子就往考場沖,心裡想的是,天啊不能遲到啊遲到十五分鐘就考試作零分處理快跑快跑我是絕對不允許自己考試失敗的快跑快跑以至於中途突然.....咯噔一下....跑的時候,我尿褲子了......就像高潮的時候不受控制地射出精液一樣,不受控制地尿褲子了....當時,我頭腦一片空白,大概臉色也是慘白的。還好尿得量不多,用上衣蓋住褲襠的位置扭扭捏捏走到考場,裝作什麼都沒發生,深呼吸之後,繼續考試.....
初中畢業考試,雖然初三就已經開始各種玩遊戲,還是讓我考了全縣第一名。後來知道,在全市是第三名。
名聲在外,市裡的民辦貴族私立學校的招生辦主任親自來到我家,用傳銷一樣的吹牛把他們學校吹上天哄的我和我家人一愣一愣的,給出的條件在我父母看來無比優越,學費全免,一年好像是一萬的學費,只需交200塊一個學期的雜費,把我當作最重點培養的苗子,目標清華北大。當時家裡的親戚朋友全沉迷於買地下六合彩,都輸了很多錢,多少家庭因為」買碼「夫妻反目成仇,親戚拔刀相見,破產遠走高飛。而我父母也是,一聽到免學費,立馬同意我去,而我也不想待家裡聽他們吵架。
後來發現這個學校是個坑,具體這裡不說了,當時在教室里看了一期節目,講台灣的塑料大王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創業史,錢錢錢讀書還不是為了找份好工作賺錢父母吵架也是為了錢我有錢不就解決一切問題了,所以我決定輟學經商,瞞著所有人偷偷溜回家,告訴他們,我不讀了,我要創業去。
父母叫來七大姑八大姨圍著我教育批判或是苦口婆心好言相勸的過程也不具體說了,最後我妥協了,轉校,繼續讀書,轉到全市最好的高中,市一中。
打擊就從這裡開始了......掉落神壇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縣裡第一名來到市一中的重點班,第一次期中考試是全班第13名。父母開始責備我讀書不努力,質問我是不是沉迷網遊(曾被我哥在網吧逮個現行)。那時逆反心理嚴重,他們越高壓管制,我越報復性地玩。從初三開始被同學帶著進網吧玩魔獸爭霸和星際爭霸,後來玩泡泡堂,去網吧通宵包夜成了常事。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親曾答應我考了第一名就給我買電腦,等我考了第一名,他卻言而無信,說初中生沒必要買電腦怕影響學習,從那一刻開始,父親的形象和威信徹底崩塌。加上看見太多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他們無休止的爭吵打架,玩遊戲成了一個逃避現實的最好的途徑。
我記得星期一班主任物理老師在講台上講課的時候,周末連續兩個通宵的我,意識已經模糊,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最後高一期末我物理直接不及格,高二隻能選擇去學文科。
那個時候,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更加劇了逆反心理,自暴自棄。讀書又有什麼用,一台電腦都不買給我,考第一名還不是回到家看你們吵來吵去鬧離婚,一直都是為了你們在努力讀書,現在來看,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交待一下背景有空再補吧,如果有人看,朋友叫我打dota2去了,我爸初中畢業,我媽只讀了小學二年級,小時候家裡務農種水稻,實打實的農民,這是很多觀念狹隘的原因,當時我自己也脫離不了這種環境的印刻)
7月29日補充,沒想到有位知友給我私信說想看我繼續寫自己的經歷,像是一顆孤獨的靈魂發現了另一顆孤獨的靈魂,一隻踽踽獨行的螞蟻看到了另一隻踽踽獨行的螞蟻,即使只是遠遠相望,但是知道彼此的存在,也就會安心一點,心裡暖暖的吧。
上面寫到物理不及格,只能選擇學文科.....高二末尾的時候又轉回縣一中。由於兩邊課程進度不一樣,我落下了挺多課程,史地政還好背誦就行了,數學沒學過的知識點就真的是看天書一樣,那時長久地持續失眠,身體和心理狀況都很糟糕,又是頂著傳說中的學霸風雲人物的光環轉回到家鄉的學校,以前的同學和老師們的關注還有父母的期望,帶給自己的壓力特別大。看見那些初中的同學甚至是同班同學,我都不敢去跟他們說話,上課很想專心聽講,但是控制不了地走神。
一下課就往廁所跑,尿急尿頻尿不盡,非常痛苦,而這種痛苦好像一直伴隨著我這二十多年。失眠的晚上是最受煎熬的,即使睡前沒喝水(我也不敢喝),一閉上眼,亂七八糟的思緒就開始從四面八方鑽進我腦子一樣,然後每隔半小時就有尿意,撒完躺下了,沒過幾分鐘,焦躁不安,尿意又不可阻擋地襲來,一個晚上下來能去十幾次廁所。後來腰部好像多出一個東西很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發現是有腎結石,激光碎石加上喝中藥調理,到現在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觀。後面去人民醫院專門做泌尿科的體檢,B超,驗尿,檢查前列腺,都沒有問題。醫生說只能用中醫的理論來解釋了,體虛還是什麼來著忘了,又是開了幾副中藥。現在看來,我這種尿急尿頻尿不盡,更多的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吧。
大學裡跟我的心理諮詢老師,也說到過這個尿頻的事,記得他採用的是催眠的方法,探尋根本原因,找到那條導火索。他讓我躺在舒服的沙發上,燈光柔和,他的言語溫柔,用導語讓我慢慢放鬆,然後回憶,我想起了小學的一件事忘了是幾年級。那時在村裡的小學,教學樓並沒有廁所,廁所在幾百米外,教室下面樓梯間有一間雜物間,不斷有調皮的同學直接尿在裡面,對於我這種聽話的乖孩子好學生,當然不會去那裡撒尿,都是乖乖的跑幾百米去廁所。直到有一天,可能課間跟小夥伴追逐打鬧忘了去撒尿,上課鈴響起的時候尿急了,不得已去雜物間尿了一泡,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了壞事『。然而,班主任經過雜物間也聞到了那股濃烈的尿騷味,班主任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好像是課也不上了,大喝一聲,要揪出所有在雜物間撒過尿的人,不達目的不讓放學回家。有慣犯被她猜出來的,有被舉報的,陸陸續續站起來好幾個同學,而我那個時候,心跳加速砰砰砰像是要爆炸了,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沒人看到我我不站出來就沒人知道我還是不要承認吧不行啊爸爸媽媽說過了要聽老師話老師說了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列寧摔破花瓶主動承認的故事閃現在腦海里啊我是個好孩子做了壞事就要承認我還是主動站起來吧但是老師看到我也幹了壞事會不會就不喜歡我了告訴我爸爸媽媽我又該腫么辦哎腫么辦站還是不站......最終,我還是主動站了起來,承認錯誤。但是現在我已經記不起老師是怎麼處理的,只記得,師兄問我,如果回到那個時候,你會對老師說什麼,我回答道我會說老師對不起,我不應該在那裡撒尿。
這個算是跟過去告別的一個儀式吧,不過,我太想嘗試被催眠了反而沒真正被催眠,順著師兄的引導我說出的這個回憶,是不是尿頻問題的癥結所在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繼續說經歷吧。聽別人回憶高三的時候,會說那是激情揮灑的青春,那是值得一輩子回憶的美好,跟同學們一起奮鬥付出淚水與汗水然而無怨無悔的充實感。但是,我卻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麻木,只記得用幽幽的步伐挪到學校,課間站在樓道邊,兩眼空洞地望著遠處的山......
趕課程進程,明明不懂的問題,又不好意思表現出來,害怕讓同學老師知道自己其實不知道,只得逼著自己去鑽研。成績一點一點追趕,高三最後模擬考試,終於能夠考到600多分,正常發揮的話,能達到往屆清華北大的分數。
然而,高考前的那一夜,我不出意料地失眠了,依然是焦慮伴隨著尿急尿頻尿不盡,雖然也嘗試用老師教的自我減壓放鬆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腳趾頭上,動一動,然後轉移到大腿上,再動一動,比如重新穿好衣服再脫衣服,重複入睡的這個動作,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最後一次上廁所看時鐘,是凌晨3點多,具體什麼時候睡著我也不知道。高考的那幾天,整個人都是神遊狀態,因失眠而精神萎靡,因壓力而吃不下飯。考試的時候,幾乎每一科都緊張到腦子短路一片空白,然後尿意頻頻來襲,只能舉手跟監考老師申請去廁所撒尿,洗把臉,才能稍微恢復過來,回到考場繼續答題,但是平時的水準完全發揮不出來。
最後成績出來,581分,只比湖南省重點線562分高19分,而清華北大好像要650多分,差十萬八千里。然後只能選擇一個普通的重點本科,那時家族裡面也沒出過大學生,選擇學校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什麼的啥也不懂,只憑著感覺,家裡說醫生和律師好,文科學醫沒好選擇就選法律吧律師收入高,好吧這個分數的法學專業哪個學校招人一看華南師範大學有行了就選它吧。
你也看出問題了,大學和專業都不是因自己的興趣和喜好而選擇的,而是瞎選的,為了好就業,但是法學其實根本就不好就業就業率常年倒數第一第二。
到了大學,就是老生常談的環境轉變適應環節出了問題,從初中高中的萬眾矚目的學霸,到大學成了毫不起眼的普通人,這種心理落差,那個時候的自己,是不知道怎麼調整過來的。
學習方面,雖然華師比不得中大,但是也是卧虎藏龍,好多人的分數夠了中大的分數只是因為廣東這邊是提前填報志願而謹慎的選了華師。在那些真正優秀的同學面前,我相形見絀,加上性格內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語言不通聽不懂粵語,更是與廣東籍的同學融不到一塊。
經濟方面,雖然到了大學,一個月的生活費由高中的三百塊漲到了500塊,500塊比很多貧困家庭的同學多了很多了,但是除了吃飯和日常用品的開銷,真沒剩餘錢去開展課外生活了。同學們熱烈地討論各種新手機,2007年那時還是諾基亞的天下,什麼N95,N97,2,3千一個手機,而我只能買個300多塊的夏新翻蓋手機。同學一雙球鞋阿迪達斯耐克一兩千,對於那時的我是無法理解的,自己在十八線城市一雙特步安踏李寧就是名牌了也就1兩百,過年的時候才買一雙鞋,買一套新衣服。室友說夏天太熱四個人湊點錢裝一台空調,我打電話給我爸,他說空調電費交不起不同意......
衣服穿著上,我去上下九步行街買的是3塊錢一件的斷碼衣服,大的離譜,而我還很開心地買了兩件,穿了不止四年。
人際交往方面,抑鬱的人對自己沒有一絲自信,可能實際上外形也不醜,但是一點都不懂穿衣打扮,氣質上也是萎靡不振,一副屌絲樣吧。跟女孩子交往的情商是0,那個時候想的是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最喜歡拿來安慰自己的話是」不打擾是我的溫柔「,還沒開始追人家,就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想很多遍,其實是習得性無助吧,凡事先找好失敗的理由。喜歡一個女孩子,又不敢去約人家,做出很多幼稚可笑的舉動,比如去她空間看完每一篇日誌,每一篇日誌都留個言,留的言是傻兮兮的,沒話找話,實在找不到話就留個表情,還不重樣。她要過生日了,不敢以自己的名義送她禮物,去她空間加她最好的朋友,跟她朋友溝通好以她朋友的名義送禮物......最後終於有一次約了她出來散步,結果完全不知道怎麼接話,也不會找話題,她講了一個冷笑話,我也不懂怎麼接,只能目瞪口呆地看著她然後呵呵傻笑,在腦子裡構思想像了一萬遍的表白,面對她時卻怎麼也開不了口。那時哪裡會懂,表白是勝利的勳章,而不是衝鋒的號角。
進大學一開始,父母就開始給我灌輸找工作的壓力,一直把我當做貪玩的小孩子(其實我也真的是貪玩的小孩子,補償心理和叛逆心理),每次打電話第一個話題就是說你不要老是玩遊戲,沉迷遊戲荒廢學習的話到時候畢不了業找不到工作,你要是再玩遊戲我就不給你交學費了......這種不信任,無意把我推得更遠。
那段期間的日誌是下面這樣的:&<談談生命的意義&>
克里希那穆提說:「到底有沒有成就這樣東西?還是它只是人類追求的一個觀念而已?因為你即使達到了目標,永遠都還有一個更遠的目標在前面等待你去完成。只要你追求任何方面的成就,你就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奮鬥和衝突之中,不是嗎?」
人生如果不去追求任何形式的成就是不是就沒有動力了呢?這些世俗的所謂成就一方面是膚淺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一個人此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那些用各種各樣的世俗標準來衡量的成就,譬如名望、金錢、地位,那他就永遠不能停歇,永遠沒有時間享受此生的快樂。
如果我們的生命不應當用來追求成就,那麼應當用來做什麼呢?人怎樣才能獲得快樂的人生呢?
克里希那穆提為我們提供的人生方案就是:並不與他人競爭;並不追求世俗的成就;只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自由的人,擁有快樂的人生。 (嗯,這段話我以前引用過)
時常胡思亂想
墮入無休止的哲學思辨之中
考慮人生的意義
以及整個宇宙的前途
困惑
虛無縹緲
無力感
感覺不到價值和意義
站在全人類的角度看一切問題,所有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站在地球和宇宙的角度看一切事物,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腦海中常浮現這樣的畫面
處在離地球很遠的某個地方
俯瞰我們這個蔚藍的星球
透過白色的大氣層
隱約可見海洋和陸地的輪廓
人類就在這個星球上
繁衍生息
所有的人類活動大概可以概括為
攝入一些物質
排泄另一些物質
做一些機械運動
改變物質的位置和形態
農業 手工業 工業
村莊 城市 工廠 熙熙攘攘的街道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生存需求滿足後
產生思想 文化 宗教 國家
它們的意義是?
人性自私論
人類劣根性
貪婪 慾望
環境污染 物種滅絕 種族衝突 戰爭......
當我坐在教室悠閑地聽老師講笑話
當我面對電腦敲擊出這些字
地球另外的地方
有人正在挨餓
有人正飽受戰亂之苦
我無能為力
聯合國的作用也總是與我們的期望相差甚遠
慈善家們也許正在富麗堂皇的酒店裡
開展新一輪的募捐
然後呢?
問題還是沒解決
這樣想,證明我很偉大嗎?
我又為他們做了什麼呢?
我為什麼要想這些呢?
為什麼又覺得自己很沒用?
除了空想這些沒有結果的東西
把自己弄的木木痴痴的
別的都不會
不是十足的書獃子嗎?
我只是個普通的人
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點
逃不開人類劣根性
我不是向來喜歡看書嗎?
當個哲學家?連自己都覺得可笑
成為作家?
看看這篇語無倫次的東西
也不見得有什麼才能
同時
我又覺得文字是多麼軟弱無力
那麼多小說 雜文 散文 詩歌
也沒有改變多少現實
看不起那些蠅營狗苟的事情
但是我敢保證自己沒有做過那些事情嗎
藐視那些純粹為了便於找工作而入黨的人
但是他們卻是我所喜歡同學和朋友
我並不討厭他們的人
只是厭惡這種行為
那麼這種厭惡又有什麼意義呢?
讓心裡的清高又多了一分?
滿足了卑微的自尊心?
像羅梭那樣
像陶淵明那樣
隱居?
逃離這個世界?
又或者是像海子那樣
自殺
然後說
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剛才搜了一下海子
發現他竟然也是法律系的
而且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
天啊 有這麼巧的事情?
我是在重走海子的道路?
不 不 不
我不想
真的不想
我是怕死的
一個膽小,優柔寡斷的懦夫而已
我還有爸爸媽媽
他們逐漸老去
有一天會需要我去照顧他們
我還想得到一份美好的愛情
永遠不離不棄
一起慢慢變老
我還曾夢想成為億萬富翁
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都要用錢
錢大概可以帶來一點安全感
以備不時之需?
我還想........
既然我還有這麼多想要的
就說明自己還是正常人...
明天就開始上課了
還是認真學下吧
沒有興趣就培養興趣咯
讀書是為了什麼?
為了上大學
上大學是為了什麼?
拿個文憑,學到一些技能,找到工作
找工作是為了什麼?
賺到錢,維持生存
然後呢
為了更好的生存
再賦予生存一些美好的意義
於是我們說,是為了生活
總要考慮大學畢業後
能夠有求生的本事
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
足夠支撐一個家庭
這是不能逃離的責任
雖然是胡言亂語
不過把悶在心裡的部分東西
吐露出來
還是舒服了很多
也許是心理學上的作用
其實我一直相信心理學是解開困惑的鑰匙
繼續看我的王小波
繼續我的愛好和追求
有時間再去圖書館借幾本心理學的書看看
要樂觀.
後記:
現在是公元2009年4月28日。
時過境遷,現在我的生活態度已經轉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消極抑鬱。
現在的我,時刻提醒自己,seize the day ~ living for today~ 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
我不希望看到這篇東西的朋友,因為我以前的不好的心情發泄而引發「共鳴」,
弄得憤世嫉俗,鬱鬱寡歡,甚至不說想活了....
這樣可不行啊,我會內疚的....
大家都要好好地生活啊~
有空的話請看看,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方法:
QQ空間
可以看出,我是在逃避現實,轉而思考一些形而上的哲學問題,把自己置於聖人、哲人王的高度,去思考人類的命運和宇宙的前途,整天冥思苦想著如何拯救全世界....
說了一大通自己的瑣事,還是回到正題吧:如何走出抑鬱?
如同回復題主的,容易抑鬱的孩子都是利他性的人格。你需要學會生氣,學會發泄出不好的情緒。 慢慢來,與自己和解,告訴自己「我不需要永遠做個聽話的好人」,不斷對自己說「我自私一點才是對的,我不用做個聖人」。也就是改變認知模式。
我個人同抑鬱相愛相殺的過程,遊戲是伴隨其中的關鍵性因素,開始是魔獸爭霸,後來是dota。因抑鬱想逃避現實而沉迷遊戲然後愈加抑鬱,也因在遊戲裡面取得成就而緩解抑鬱。在遊戲裡面取得的成就感,是現實中找不到的,而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又是那麼真實。
特別是dota,因為有war3的操作基礎,我上手起來特別容易,玩chen,地仆師,小鹿那種特別需要操作和多控的英雄都遊刃有餘。最開始是我高中同學釣釣介紹我玩dota的,只記得我選了個長得像war3裡面人族的英雄山丘之王,我以為就是他,有個鎚子可以暈人圍殺好厲害是我的菜,結果在dota裡面是zues,怒摔,哪裡有鎚子技能啊,結果跟他中路solo硬是打不過他的冰女,從那一把之後就沒興趣了。後來我室友大印又拉我入坑,我記得很清楚,他選了JUGG劍聖,我又拿了臉熟的月騎,war3裡面暗夜的月騎嘛。雖然連兩個英雄的技能都不懂,被他拿一血2血完虐,但是靠良好的意識,我在河道反殺了他一次,後來想想,這遊戲還挺有意思的嘛,可以通過操作和意識,碾壓對手。
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在區域網裡面跟本校的do友們夜以繼日地do,從開始被人虐,到打完之後觀看錄像,學習最厲害的那幾個人的打法,模仿,然後超越。從最簡單的毒龍入手,hit and run,慢慢開始成長,最後逐漸讓全校的DOTAER們記住了xianggua這個ID,dota圈人稱瓜神。後來我們組了一隻戰隊,叫Guard也就是瓜的戰隊(自戀的笑),拿了全校冠軍。後來參加過各種線上的線下的比賽,最好的成績是獲得廣州百腦匯組織的全廣州地區的比賽亞軍,而對手是職業玩家hao帶的隊,沒錯,就是TI4冠軍newbee戰隊,現在VG的世界頂級carry,砍手hao。他們冠軍5000塊獎金,我們亞軍3000塊,5個人每個人分到好幾百好開心,輸給職業玩家也不丟臉。我還跟hao中路solo對位,並沒有被他碾壓,只是團隊整體實力差距擺在那裡,輸了也光榮~
我的dota打得好,在全班,全年級,乃至全校的dota圈都有了名氣,之前不認識的本專業的同學,都跑來我宿舍看我第一視角,我的性格隨和,也很容易就跟他們成了好朋友,直到現在,我最好的朋友都是通過dota認識而交心的。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dotaer們,在我的組織下,線下一起打邊爐,一起吃宵夜,吃完宵夜回到宿舍半夜繼續開著我的黃金主機,十個位置還不夠,我又不忍心T人,只能不停重C,讓他們拼手速,秒進我主機,真是充滿歡聲笑語呀。
然而,成為dota職業玩家的夢想並未實現,臨近畢業的時候,隊友們都忙得不可開交,經常打個比賽5個人都湊不齊。找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我為了逃避這個壓力,也是因為理想主義情結吧,報名去了西部計劃,全稱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在廣西百色市革命老區作為志願者服務了一年,美其名曰基層社會管理崗位,其實就是辦公室打雜.....那一年裡,又結識了幾個志願者do友,大學裡的do友也在11平台一起開黑。
從大四開始,在我爸的要求,一直在不停的考公務員,其實我自己是很反感這個腐朽的體制的。考了7,8次,進過一次國考的面試,心理素質太差面試緊張掛了。後來呢,一個好do友幫我挑選了一個公務員考試的崗位,結果就考上了.....現在是體制內的一名小公務員,下了班就跟do友們打dota2.
如何走出抑鬱?從心理層面來說,需要改變認知模式,在現實生活中取得一點一點的成功或者成就,慢慢來夯實自信的基礎,可以是成功出去逛一次街,可以是成功堅持跑步一個星期,可以是成功考到駕照,而我是通過打dota,取得成就感,獲得友誼。現在我不再認為玩遊戲就是錯的,不再覺得玩遊戲是不務正業而內疚,我就喜歡打dota,別人的偏見關我屁事。我不再苛求自己做個聖人,不再擔心人類的命運和宇宙的前途,不再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考上公務員讓我父母滿意了)。我可以做一個更自私的人,更加關心自己的喜怒哀樂,注重當下的體驗,我不用讓身邊的每個人滿意,不再害怕跟別人起衝突。我明白了,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也沒有那個必要。
我也知道,抑鬱時而會反覆,比如前段時間,因為父母說的找對象的事情又失眠焦慮,但是,我學會了與這種焦慮和諧相處。大學裡面沒談過戀愛,大學以後談了幾次又失敗了,相親也相過幾次了依然失敗。我這樣安慰自己,雖然我圖樣圖森破有時拿衣服,但是我不斷地在成長,我在努力讓自己變的更好。dota之餘有時間有機會就運動健身,心情不好了抑鬱了不想運動了那就歇著,宅在屋裡do一天,玩通宵甚至玩幾個通宵,玩到不想玩為止。玩累了自然又會想休息,身體乏了自然會去跑步。
在知乎關注了許多心理諮詢師,特別感謝他們提供那麼多優秀的答案 @甜閣下 , @羅林 , @動機在杭州 , @菠菜 , @俞林鑫 , @李松蔚 , @采銅 等等
最近在看心理諮詢師武志紅的幾本書,都挺好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少有人走的路》也重新拿起來看。
最終走不走得出抑鬱,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了。
用一句很俗的話收尾:接納自己,
活在當下。
一般,人的情緒會程波浪形,陽光很好會突然心情很好,天氣陰沉會覺得心情鬱悶。情緒是起伏不定的,會莫名開心也會莫名悲傷。
心理學認為,情緒是由某種刺激引發的較為短暫的或低層次的心理過程,通常伴隨著強烈的內心體驗和外在情緒表現。
通常抑鬱症患者與常人不同的是這種抑鬱狀態持續時間較長,情緒狀況一直處于波浪底端的最低點。
但即使作為正常人,也會偶爾情緒跌入底端。拿我來說,而從昨天開始,就陷入周期性情緒萎靡狀態。其表現為:心情低落,不想說話,自我否定,反應遲緩,為未來持悲觀和沮喪心態等。
其實,心理和身體是一樣的,會生病,心理也會有「感冒」癥狀。同樣,和鍛煉身體加強身體抵抗力一樣,學會並鍛煉自我情緒管理和調節極為重要。
現在,我正在努力調節,尋找原因並積極行動起來。無論哪一種體驗都是感知活著的真實觸摸感。
如果你也有這種突然傷感、抑鬱、沮喪等的情緒,不用害怕,面對和調節,這也說明情緒開始要向上走到波頂了。我朋友的經歷,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本文來自溫暖家園互助社群:群管理員東閣。
我嚴重抑鬱症兩年有餘,住院三次未見成效,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痛苦煎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內心糾結。
事實證明:人只要沒死,就有希望!現在我已完全康復,現在的我是快樂的,寬容的,接受一切和享受生活的。
不能一直只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中,要走出來,要去做。找一個簡單的又能對身體有鍛煉效果的運動,例如出門散步或跑步。
不管你現在認為這是多麼的枯燥和沒意義,請你一定堅持下來,日後你自然會感受到神奇的效果。
請你要學會相信自己,因為這是必須的。別人的幫助只能是暫時的,人最終只能是靠自己。
痛苦的煎熬最初會讓你害怕和喪失信心,會讓你感到無奈和絕望,但只要你能挺過去,它最終會讓你的內心一步步走向強大。
毛主席說過:堅持就是勝利。我感覺這句話用在我們抑鬱症患者身上再適合不過了。請耐心平靜地加油吧!熬過黑夜,就是黎明!
當時我的感覺和你現在一樣,很多的東西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傾訴,我的內心是痛苦的、掙扎的,焦慮的,自卑的,無奈的,煎熬的,孤苦的,絕望的,混亂的……
彷彿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與我無關!精彩的世界,無奈的心境,我當時無數次地質問老天爺: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為什麼要讓我患上抑鬱症!我痛苦地蜷縮在床上。
我以前抑鬱症時,也是感覺痛苦、迷惘、無助和絕望,因為我沒有看到身邊抑鬱症康復的實例,看到的只是網上抑鬱症的可怕和悲劇。
但是經過多年的認知和磨練,我發現了一些身邊抑鬱症康復的真實個例,這讓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旦我清楚地認識到抑鬱症不是絕症,我就有了熬過去的信心和決心,我知道黎明來臨前的一切痛苦煎熬都是值得的。事實證明,我的抑鬱症真的完全康復了。
我想每個人走出抑鬱的具體方式是會有差異的,有人可能依靠藥物輔助,有人可能依靠運動,有人可能依靠朋友。
我說出我的方式以供參考:在陸續休病假一年多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堅持每天上班,晚上散步,即便在別人眼中我是顯得那麼的怪異和格格不入。但我清楚地知道:我必須堅持著。
不必理會別人怎麼說,即便她們中傷你,嘲笑你,侮辱你,逼迫你……只要他們沒有用行動來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就不必理睬他們。
現在你關鍵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生命凌駕於一切之上,只要自己內心夠自信,別人的一切惡意誹謗和評價都無法傷你分毫。
面對抑鬱和死亡,我曾經思考得太多太多。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真的沒必要。人生在世,是非成敗轉頭空,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你的生命不屬於你自己,你要對你的家人負責。除非天災人禍,你必須為他們活著,因為你是他們的慰藉和支柱。人只要沒死,就有希望!
我是過來人,我經常在總結我從嚴重抑鬱症走出來的根本原因和方法。我現在初步的結論是:抑鬱症的治療應該先從身體入手,然後才到心靈。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堅持下去,日後你自然會感受到神奇的效果——抑鬱症不藥而癒了(註:個體有差異,雖然我的康復不依靠藥物,但我絕不否認藥物對某些抑鬱症患者的有效作用)。
對於嚴重抑鬱症患者來說,出門散步或跑步幾乎是鍛煉身體的唯一可行方法了。身體好了,心情也會好。量變到質變,抑鬱症會在某天突然消失。
人有時需要悲傷,但悲傷需要有度。很多事情即使自己現在放不下,將來也要被迫放下。是非成敗轉頭空,何苦呢?
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各位同仁,我已完全康復。
我的個人方法:
每天堅持出門散步,即便開始很不情願,也要逼迫自己去堅持。
盡量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這很重要。
適量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到餐廳吃飯,去打撞球,與人聊天等等。
總之,人只要沒死,就有希望! 各位同仁,請一定要加油!
人世間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對你自己和家人來說,你自己就是世界。所以說,拯救你自己,就是拯救世界。
請記住以下三句話:
人只要沒死,就有希望;
自助者天助之;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如果說本文對你有所幫助,你康復了;那麼請你感謝你自己,因為本文是外因,內因是你自己。抑鬱症的康復終歸是靠自己的。)
人只要沒死,就有希望。這句話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曾幾何時,我是多麼的後悔、自責、自卑、自閉、衰弱、呆傻、絕望……
我當時給自己下了定論:我已經變成了一個瘋子,一個痛苦煎熬、度日如年的行屍走肉,一切都已無法挽回,從此再無快樂可言……現在一切都過去了。
抑鬱症的康復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很強的忍耐力,還有內心逐漸增強的傲骨和傲氣。
還要能做到我行我素,放下尊嚴,能屈能伸,無視別人的譴責、謾罵、侮辱、嘲笑、蔑視或者古怪的眼光。
極致的痛苦是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必經階段。要有耐心,我相信你懂且行!
抑鬱症的康復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抑鬱症康復後,真的有如脫胎換骨,很多事情你會看開了,放下了,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世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嚴重抑鬱症兩年有餘,在廣州三次住院累計7個月,每月住院費用近萬元。每次住院都是我自己提出來的,目的是想解決失眠的痛苦,躲進醫院逃避現實,尋找同類,尋求慰藉。
回頭看看,我認為住院吃藥的治療效果很小,但費用很高。對我來說,住院唯一的好處就是讓我見識了各種精神疾病患者(抑鬱、自閉、幻聽、幻覺、強迫、酗酒、精神分裂、躁狂、癲癇,驚恐……)
日後讓我對病痛、親情、生命和人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人世間有太多的遺憾和無奈,看開了、放下了、首先把自己活好了才是對家庭和社會最有意義的事情。
三次住院後,我的抑鬱症沒有什麼好轉。出院後我又隱居在家幾個月,極致的痛苦已令我慘無人形。
由於內心深處不甘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我逐漸開始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後來終於我邁開了關鍵的一步,走出家門,外出散步,並堅持了下來,然後堅持上班,再後來抑鬱症竟不藥而癒了。
我的體會是:抑鬱症的康復方法是簡單的、多樣的,但過程是複雜的、艱辛的。
希望各位抑友要有信心和耐心,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康復方法,早日行動起來,走出抑鬱。
熬過黑暗,就是黎明,希望就在前方。真的。
我住在海邊,當時每天晚上我是逼著自己必需去海邊散步,雖然內心是多麼的不情願和懶惰。
散步時,我什麼都不想,也不與路人的目光正面接觸,只顧我行我素地行走。中間我會停下來休息一會,拉伸身體,並與星空對話。
我會找個空曠的地方,像軍人一樣地站立著,兩腿立正,綳直身體,仰望天空,注視著星空強化著內心的信念:我要堅持,我正一天天地強大著,我一定會好起來的!
就這樣每天堅持散步,我的身體一天天好起來了,內心的苦悶也一點點地消散著。
出門散步逐漸變得輕鬆,曾經混沌麻木的頭腦也開始活躍清晰起來。再後來出門散步竟變成了我的一種習慣和享受。破舊的戰車一旦發動起來,就越走越順暢了。
我曾經在抑鬱的沼澤里苦苦掙扎了兩年,然後在抑鬱症最嚴重、頻臨絕境的時候,從一個簡單的散步開始逐步走出了抑鬱。
如今我已完全康復,我會經常思考這個問題:運動治療抑鬱的方法我一開始就知道,為什麼我會折騰了兩年,讓家人和自己都受盡痛苦的折磨後、幾近絕望時才艱難地付諸行動?
現在我的未必成熟的想法是:抑鬱症的痛苦令我急於求成,我當時急於脫離抑鬱失眠的痛苦,急急忙忙地嘗試著各種方法,希望一蹴而成。
我當時也聽從過家人的勸導,出門運動,散步,但因為自己感覺沒有什麼效果,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兩年後,各種方法都試過了,還是沒有什麼效果,黔驢技窮了,只有等死了。
可能是我內心深處不甘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於是我選擇並堅持著最簡單的方法——散步。
堅持散步三個月後,飲食起居慢慢有了好轉,身體狀況也慢慢好轉,混沌的頭腦開始清晰起來,鬱悶的心境逐漸消退,快樂的感覺重新被喚醒。
散步讓我絕望的心境重新感到了希望。於是我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快樂,身心在散步中逐漸強大起來,半年後抑鬱症竟然不藥而癒了!
我嚴重抑鬱症時我堅定地認為我的腦力已經嚴重受損且無法逆轉復原,當時我覺得自己與瘋子、傻子無異,比他們強一點的地方就是我還有自我意識,還能自己吃飯、洗澡。
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我已經完全恢復,我感覺腦力並不比以前差,甚至可以說考慮問題更周到全面了,動作、思維甚至更加敏銳了。
總體來說,我的抑鬱症康復依靠兩個方面的變化:思想和行動。
思想方面 (可以用兩句詩來概括)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
行動方面 (開始很難但堅持去做)
鍛煉身體
融入生活
抑鬱症讓人產生無能為力的痛苦感覺。這種感覺是非常真實的,雖然它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去做的就是鍛煉身體,鍛煉心靈,令身心逐漸強大起來。
當某天你的內心足夠自信了,不再糾結於別人對你的看法和評價了,那麼你的快樂的感覺就會重新被喚醒,同時你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會迅速恢復起來。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有些事情是被迫要放下的,這需要有遊戲的心態。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
行動起來,走出抑鬱,讓自己快樂起來,從而讓身邊的人也快樂起來,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另外有一點我要特別說明,我病時也陸續吃過一兩年藥物,只是感覺效果不大。後來我是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從堅持出門散步開始,逐步融入工作生活中康復的。
但正所謂個體有差異,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雖然我自身的康復不需要藥物,但我絕不否認藥物會在其它病友身上起效。
我的觀點是,無論是否服藥,運動絕對是有利於康復的手段之一。
其實我認為抑鬱症無論時間長短輕重,都是有可能康復的,關鍵是自己要去努力,去行動,去改變。
很多病友會認為,自己的病情是與眾不同和嚴重的,那些康復了的病友的病情與自己是有差別的或沒有自己嚴重的。
其實不然,抑鬱症的普遍自我身心感受就是失眠痛苦,獃滯無力,社會功能喪失,自卑懶惰,感覺前途渺茫,失望、絕望等,所以大家都是一樣的,天道酬勤,付出才有收穫。
任何運動都有利於抑鬱症的康復,找到自己合適的運動方式就好。
不過抑鬱症期間是不喜歡與人交流的,複雜些的運動也做不了,所以我認為簡單孤獨的散步或跑步是最佳的運動方式之一。
無論是信基督,信佛,或是心態,或是吃藥,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或工作,或學習,通過與人交往來感受友愛,愉悅。
從而自我認同並感恩,藉此打開心扉,寬容對待自己和他人,接納更多的人和事,抑鬱症自然消失於無形。
以下是2016.8月寫下的,那個時候,我很抑鬱,想過自殺,可是現在我已經很好了,只要大家活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_……__
我不知道自己抑鬱的程度有多嚴重,每次來犯,都會無限放大自己的各種情緒,迷茫,恐懼,擔憂,孤獨,空虛,抑鬱。我就像被鎖在一個冰冷黑暗的地窖里,看不到一絲希望,沒有一點溫度,也見不到任何的光亮。我蜷縮在角落裡,不想說話。這個世界沒人能體會到我們在經歷什麼,在他們看來,開心是很簡單的事,嘴角微微上揚而已。可是我反反覆復反反覆復的問自己,為什麼我就不開心?
跟別人講,自己有抑鬱,有時候自殺的念頭會一遍一遍在腦海里衝撞,甚至想將自己凌遲。就是想結束,放棄這痛不欲生的人生。可是周圍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安慰你,抱怨的多了,會說你扮演苦行僧,前任特別厭惡我的負能量,每次我抑鬱症來襲,都把我扔在一邊,不聞不問,在前任看來,沒有辦法安慰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我,所幸不聞不問。
有時候會跟父母講,說自己不開心,有抑鬱症。然後父母就說,白養你了,你看看人家的小孩,哪個像你死氣沉沉!除了一頓怨念,我感受不到任何的關愛,可能他們的表達有問題,畢竟都是農民。
現在的我就在承受著抑鬱,好幾天了,每天都要跟自己的內心各種斗,當清晨睜開眼,那種空虛寂寞的感覺就會吞噬我,我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的生不如死。跟對象也分手了,父母也不想說,周圍的同事也不會好到關心你的狀態,我就只能自己在這裡對著知乎發泄一下生死邊緣的煎熬。希望遙遠的你 能看到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如此,可是卻依舊在活著。
我渴望的愛情沒有,我有夢想,又無法觸及。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牽著愛的手 一起回家,走在陽光下。
我感覺自己給了自己好多壓力,想走自己喜歡的路,可一直放不下,家庭,工作,生活。看到別人都有朋友,我卻不能跟任何人講起自己內心的秘密。我一個人承受著這所有的一切。沒有男朋友,沒有女閨密。姐姐也一直對我進行各種洗腦,看到別人的哥哥姐姐 都會支持 或者很開明的 我也很羨慕。看到別人秀恩愛,我也很心疼。看到別人的父母,對孩子說,只要你開心,爸媽這邊都沒事,我也很渴望。我已經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不想再有來自其他人的壓力。
我也不知道自己胡言亂語說了一些什麼,現在的我越來越會保留自己的情緒,盡量不去朋友圈發一些負能量,我會選擇去豆瓣寫一些日記,沒人認識你,也沒人會看到。
我們每個人都要找到一種情緒的發泄口,可以跑步,可以健身,可以吃吃,可以聽音樂,可以寫日記,可以把自己關起來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說話,可以隨心所欲,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可以去做極限運動,蹦極,過山車,拳擊,可以大喊大叫,放聲大哭,也可以走在街上,看著車水馬龍,默默流淚。方式有很多,可是請不要選擇最極端的,不要想在你青春年少的時候,就結束原本屬於你的歲月。
死,是一種解脫,但也不是唯一的。
如果死亡在你腦海里已經醞釀了很多遍,當它就像魔鬼一樣控制你的身體一步步走向陽台樓頂的時候,請你在紙上寫下你曾經還有的夢想,還想去的地方,還想做的事,還想見得人,畢竟這是你自殺之前與這個世界最後的接觸機會了。如果你嘗試了所有的東西,見過了所有的人,卻依舊厭倦了這個世界,那麼請你再做最後一件事,買份保險,受益人寫父母吧,也算是一種報恩吧。記的保險生效日期是一年以後。
這一年時間太長,你或許很煎熬,生不如此,但是就算苟活,也一定要堅持下來,說不定,生命的轉機就有了,你會遇到一個讓你願意為他好好活著的人。
加油吧,願我們都能被這個世界疼愛,因為我們都是心靈的孤兒。
編輯於 2016-08-23
第一步,接納負面的情緒,要哭就哭一場吧。後續的可以參考我其他的答案慢慢來。
情緒,一直被人們主觀的分為「積極情緒」「負面情緒」。很多心靈雞湯都會教你如何把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更為扯淡的會有成功學教育你「每一次的磨難都是一次更接近成功的機會,為此你要感恩」。
我最痛恨這種無端的、自以為驚世駭俗、實則害人害己的理論,失敗本來就是苦澀的,新鞋子踩到狗屎,誰都會難受,難不成還要脫下鞋輕吻狗屎,感謝狗屎給了自己新的發現?忘記那些滑稽的理論,首先要學會如何看待負面情緒。
失敗,挫折,你總是要發泄出來,而哭則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我曾經以為忍耐,幽默是應對負面情緒的最好方法,但是慢慢地,我發現自己不會笑了,原來我已經開始情感麻木了,我感知不到痛苦、悲傷,也感受不到快樂、自信,我成了情感上的植物人,最終劃入痛苦的深淵 。
有些事情,你以為你完了,忍了,但是你的身體不會,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所以,面對那些你所痛苦、厭惡、憎恨、無法忍受的事情,找個沒人的小房間,好好哭一場,一天、兩天、一個月都沒有關係。
之後再看一下我其他的答案,慢慢從中解脫出來。人的心理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抑鬱症分析起來原因各種各樣,但解決它們的方法還是有很多共通之處。人其實是天生自帶良好的自我保護機制的,但由於一些其他原因導致這套程序運行受阻,所以抑鬱了。我將提供一些自己應付抑鬱症的實踐方法,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1.不要認同自己的思維
思維常常給我們製造一個假象,那就是,思維就是我們自己。其實不是的,你要知道, 思維只是人類的工具,運用得好,你會改造世界,運用得不好,你會毀滅自己。當你太過認同自己的思維時,你對自己就失去了控制權。
判斷你是否正確運用思維,就要看你是否能隨意掌控自己的思維,你的思維是否具有實踐意義。
要解決抑鬱,首先需要識別你的思維。你要知道自己哪些思維是有害的,哪些思維是有實踐意義的。當你抑鬱時,如果仔細觀察你的想法,你會發現你的想法有百分之九十是沒有意義的,毫無事實基礎的,是有害的,你每天都在不自覺地給自己吃心靈毒藥。
這個環節推薦你看一本書《伯恩斯新情緒療法》,裡面的情緒認知幫我在戰勝抑鬱這條路上跨出了最有意義的一步。
識別到想法有毒之後,一般情況下就能夠停止住那些想法,但有時候有毒的思維很狡猾,他會偽裝成各種各樣的形式讓你不小心又陷進去而不自知,等你覺醒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吃了心靈毒藥。
這時候需要用到潛意識。潛意識是無法分辨真假的,你腦子裡想的畫面,潛意識會認為是真的發生的,他會根據你的想像做出一系列反應。
如果你躺在床上準備睡覺時,回想過去發生的某個痛苦的情景,潛意識會真的以為你正處在那個環境下,進而源源不斷地產生各種負面情緒,讓你激動,痛苦,焦慮,然後失眠。你想去擺脫這些情緒,擺脫這種痛苦的情景,然而,痛苦太過強烈,導致你擺脫它的心也太過急躁,你傾向於向未來尋求解脫, 於是你把當下投射到未來,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要做到某些事,完成某些目標,才能擺脫痛苦 。你不想活在當下,不想體驗當下的感覺,而不活在當下,不接受當下,你就沒有動力去完全你未來的目標,未來和過去就這樣反覆折磨著你。
其實,解決它,很簡單。你只需要接受當下。
接受當下,並不是要你去接受那種因為回想過去發生的事而痛苦的情景和感覺,而是讓你認清當下然後接受它。你要分清哪些是你的幻想,哪些是現實。
如果你正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現實就是你現在正躺在舒適的被窩裡,要休息了,僅此而已。讓你痛苦的場景,發生在過去,不是現在,你現在很安全,沒有什麼能夠威脅你傷害你,你的現在沒有痛苦。(你正躺在被窩裡準備睡覺,這個現實絕對不可能讓你痛苦,對不對?)這就是你的當下,享受你的當下。
所以,你需要認清現實,並不停地給潛意識強調現實是什麼情況,你現在在哪裡,在做點什麼。你不需要緊張,不需要不安。你的不良情緒,僅僅來源於你的想像。
這一階段,推薦你看《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吹響了我戰勝抑鬱的號角。
另外,我要指出你思想的一個誤區,你說如果你再這樣下去的話會不好。這樣下去的確不好,但遠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好,不要驚慌,不要緊張,你要知道你天生自帶自我調節機制的,它現在仍在儘力為你調節,只是效果不太好而已。未來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壞,未來和你的想像其實沒有一點關係。
擺脫抑鬱第一步,就是不要認同自己的想法和幻想。
2.確立自己的原則。
設立原則最好是具體的,對待具體一件讓你不安焦慮的事,或者對待你的慾望。
我舉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供你參考吧。
我前段時間要參加某個面試,因為我長期處於抑鬱狀態,沒動力沒心情準備,所以在要面試前覺得好焦慮,別人都在認真準備,而我卻在墮落,覺得自己人生好失敗,前途渺茫,然後開始自我否定,自我攻擊。請警惕這種心靈毒藥,解決它,就要認清事實,設立原則。(所以說痛苦催人尋求解決之道啊)
原則1.接受自己狀態不好這個事實。在連活著都拼盡全力的情況下,我不能用精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原則2.我來參加面試主要是抱著來積累經驗,長見識的想法來的,能不能通過並不是重點。
原則3.我知道我會緊張,但我想,如果習近平在競選國家主席時也是一群人坐在他對面讓他答題,答得好就讓他當,答得不好就換人,我想他也是會緊張的。所以,不要緊,緊張是很正常的。
原則4.答題要有邏輯,說出的話要緊跟自己的思維,就算有磕磕巴巴的時候,也要把意思表達完整。
原則5.面試前我不必緊張,因為我還沒有面試,當下的環境沒有讓我緊張的事發生。面試時習近平都緊張,我緊張一下也沒什麼。
(不造習大大要是知道我拿他來當擋箭牌會咋想)
我在面試前一直在心裡給自己重複這些原則,焦慮就減少了,面試時也能發揮出正常水平,不至於被自己打敗。
當你面對讓你不安的事情時,務必要客觀分析情況,確立原則,並不斷重複提醒自己。
3.善於運用執拗
我相信走在抑鬱這條路上的人心中一定是有執念的。執拗既然能把你帶到抑鬱這條路上,就一定能把你帶出來。
你其實不是沒有過正確的能擺脫痛苦的想法,而是你腦子裡聲音太多,把它們淹沒了。
也許,你開始想,我要活在當下,當下沒有憂慮,我感到內心很寧靜。
腦子裡另外一個聲音就會響起,你也不想想你曾經做過的蠢事,你還好意思安安淡淡地活在當下,無所作為?你的未來咋辦?你想擺脫過去?沒有過去,那你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當下的力量》有)
這時候,就需要你用倔強任性的聲音朝那個聲音吼:「你管我,反正我就是要活在當下!」
過了一會,也許你一鬆懈又活在了痛苦的想法里,吃了一記心靈毒藥。那個聲音又來:「看吧,這個方法完全沒有用,你還是沒有擺脫痛苦,放棄吧。」
這時候,你又要繼續倔強任性滴吼:「滾你丫的,勞資偏要這樣,怎麼著!」
就這樣周而復始,執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執拗地擺脫那些心靈毒藥,朝心裡那個潑你冷水的聲音吼去,它其實是你以前慣用的把你帶進抑鬱的思維方式。
然後繼續進入當下吧,相信自己。
接受自己,接受當下,我用了一句話:允許自己成長,並能看見自己成長。
當下不完美,我不完美,但是我能看見自己慢慢在成長。
凡事知易行難,做到知行合一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斷重複實踐的。戰勝抑鬱也是一樣,並不會短期就讓你擺脫痛苦,但當你回頭去看時,你會發現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希望能幫到你。
每個人的心理問題都不一樣,希望你能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殺出一條血路來~手機打字排版不好,見諒。
推薦閱讀:
※兒童時代的校園暴力本質上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能否通過干預避免?
※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說,哭泣這種行為應該被鼓勵嗎?
※如何選擇合適的心理醫生、抑鬱症醫師?
※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死亡?怎樣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天津濱海新區爆炸,需要做哪些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