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怎麼突然就火了?
感覺這些年國內很推崇冥想,書店冥想的書也很多。
我看了很多書,也知道冥想的好處,但是大多數都過譽了。
甚至有的書說冥想和人的成功有很大關係,有的甚至說::
患中風的幾率降低33%,患癌症的幾率降低50%,患心臟病的幾率將抵達80%。
還有書名字叫做:《冥想5分鐘等於熟睡1小時》,這種帶有營銷技巧的書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能查到一些關於冥想的文獻,中文英文都有,目前我個人相信,冥想對身心健康有益,英文文獻多說是對緩解精神壓力,降低慢性疼痛有益。
至於「患中風的幾率降低33%,患癌症的幾率降低50%,患心臟病的幾率將抵達80%。」,我想知道,是什麼種類的中風?什麼種類的癌症?什麼種類的心臟病? 假設患某種癌症的幾率為萬分之一,通過冥想降低到萬分之0.5,這個冥想還值得花時間去做嗎?我還是默默地求文獻鏈接吧。
至於冥想的其他功能,比如成功等,多屬於扯淡。我倒是覺得,成功人士有閑有錢(人傻錢多?),所以能花時間去冥想,而不是反過來,一個窮人冥想然後就成功了。
所以,我個人推薦是精神壓力較大的人,有慢性疼痛的人,可以把自己平時的休息時間抽出一部分用以冥想。但我不建議人們把自己平時的鍛煉時間抽出來冥想,鍛煉的好處毋庸置疑,冥想的好處還在研究中。
至於冥想火起來的原因,就和其他東西流行起來的原因是類似的。當年氣功比現在的冥想要火很多,我們甚至可以從流行病學的角度看冥想的傳播,任何一個體育運動、智力遊戲、休閑方式的流行都可以這麼分析。
冥想的傳染源就是希望別人也去冥想的人,傳播途徑很多,從直接的當面交流到間接的書籍、網路等等,易感人群就是那些容易相信他人的人,而不易感人群通常自詡相信科學。和冥想處於競爭關係的活動有發獃、睡覺等等,但冥想會試圖把自己的作用誇大,從而和其他活動進行競爭,比如冥想誇大自己的醫療作用,誇大自己的保健作用,誇大自己的社交作用(幾個家庭主婦一起冥想?)。
大家仔細想想,其實很多宗教、網路遊戲、小孩子之間的遊戲(四驅車、卡片等等)也都是如此呢。如果大家對這種文化傳播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meme的相關內容。溫飽解決之後,大家發現心靈仍然荒蕪吧
如果前十年,這事兒可能還用得著分析,現在一個事兒大火起來,基本毫無例外的有商業利益群體在後面推波助瀾,讓一些本來沒有力度引發傳播慣性的事兒持續熱度逐漸加溫。
而且,冥想真的火嗎?地鐵上最近經常有人開始談股票了,還沒經常看見有人熱烈的探討交流冥想經驗。
謝謝邀請。
是的,俺也覺得冥想這幾年,對,就是這幾年,越來越熱門了。《冥想5分鐘等於熟睡1小時》,也在書店裡看到過,並且被題目吸引停下來翻過。很有趣的一本書,我想,營銷技巧也不一定不好吧。
記得千禧年,俺想找本蕙蘭瑜伽,偌大上海書城竟然一本都沒有。最後,還是在淘舊書的地方翻到一本瑜伽 (豆瓣),體育出版社的。八幾年出版的!
——可是,瑜伽不只是體育吧?
那是什麼呢?禪修?冥想?
這可不封建迷信么。
@雲止禪心的回復,讓我想起法鼓山一張海報,是禪修之後腦電波的雜亂與安穩,遺憾的是沒找到,只翻到這個。別人流行別人的,你冥想你的,就這麼簡單。冥想對精神狀態是有切實好處的。
大概越來越多的人想在喧囂的環境中尋找一份心裡的寧靜吧。其實每日靜下心來,拿出些時間跟自己的心靈來個實在的交流,再暢想一下美好的未來,會讓生活變得越來越有希望。但僅僅針對樂觀主義者。
冥想不是現在太突然火的啊~二十年前和十年前都火過一輪啊~
~現在又火~難道這就是風水輪流轉的意思?_?
第一次主要是因為文化方面些許的開放,開始接受美國的一些文化作品。但是他國有太多東西都不適合我國的文化,所以比較中性的瑜伽就進來了(冥想是瑜伽中的一部分)~當時我記得有個穿著和長像都像夏威夷人的女士(她可能就是夏威夷人)的瑜伽錄像經常在電視台循環播放~啊~對了!我想起來了!她叫惠蘭~節目就叫《惠蘭瑜伽》~(後來小康之家還賣過VCD)。
第二次流行時的主要信息來源比較有趣~不能完全算是美國了。具體點說,是因為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改善,開始有一點點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屬於加強兩岸人的交流的所有方法中最安全、保底的~而台灣近代文化上其實是比較接近於5份傳統中式+3份日式+1份美式的~而…(此處省略十萬字)…總之,由於種種原因,台灣當時正流行瑜伽,而文化交流,關於健康、養生之類的,一方面屬於「安全的話題」,另一方面兩岸在養生方面的理念還是比較有共識的~所以在文化交流的時候自然就傳過來了一些台灣流行的瑜伽的資料,當然其中有一些是美國人寫的,台灣人先翻譯了,然後大陸出版社發現了,於是又譯一遍=_=~說話有好些事情都是這樣在各地區間轉來轉去的,比如酵素養生。其實這是十年前台灣就在流行的東西,現在莫名其妙的竟然是由東南亞某小國的科學家在大陸和台灣推廣=_=~而現在比較流行的「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牛奶對人的健康很重要」這些觀念都是上個世紀中期在歐美地區流行的觀念。主要是屬於(我個人稱之為)試管營養學的,整個理論基礎和試驗過程都嚴重的忽略了人體的複雜性。後來他們的醫療、健康界早就改弦更張了……唉~總之,如果稍關心點健康,關心的時間線再長點就能注意到,近100年的醫療、健康、養生界的發展史也是可以成為鴻篇巨製的=_=嗯。這方面寫的有點多了,回來~回來~
而最近,如題主所說的「冥想怎麼突然就火了?」~嗯~我想到的是,這次恐怕和前兩次的流行範圍有所不同了~第一次是當時的高收入家庭,第二次是當時的白領小資(那時候白領還是個很高大上的身份呢^_^),這一次應該主要是注重養生的互聯網人了~~其中還會混雜一些靈修界的人員~至於為什麼~~我只能說:大概可能的原因是~
1、是因為某代某0後小時候知道瑜伽,於是現在正好有了錢,也還不太忙,並且也需要考慮一下自己未來的健康問題了~然後剛好瑜伽這個東西不佔地、買個瑜伽墊,在家就能練~並且說起來也帶點神秘~且明顯比長跑、乒乓球、太極拳什麼的顯得有格調...所以就練了瑜伽~
再聲明一次,冥想是瑜伽修鍊的一部分^_^
2、某些追尋靈性成長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知道了「冥想」這種修鍊方法,於是就開始實踐了。
另外,關於題主所提到的書我是沒看過,不過,如果真如題主所說「營銷」意味濃厚的話,也不奇怪~任何一個「東西」只要流行了,就會出一堆跟風的書~
至於「甚至有的書說冥想和人的成功有很大關係」這倒是可以解釋的:除去只是因為運氣好而成功的人之外的成功人士都是屬於更有智慧的人(而和聰明無太大關聯)。雖然前些年曾經流行「成功學」,還有人說「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但這真的是瞎說。因為任何一個人在某時、某地、某事上的成功都是在對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非常複雜多樣的「對的」因素共同影響下才實現的。所以,沒有人的成功是能夠複製的。更準確的說就是: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成功。
嚦~我感覺到自己又想順成功學的思路跑題了,所以關於成功學什麼的就不再多言。收回來,繼續答題:
為什麼冥想和成功有關?
1、成功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遇到的很多事都不是行動之前就能預見的,因為世界是多維度的,世事是多變又難預料的,平常人們認為重要的「聰明:記力好,計算能力強、會考試……」這些東西在成功的路上是沒有太多用處的。而真正能起作用的是「以不變應萬變」中的那個「不變」~必須說明的是:此處的「不變」不是指固守,也不是指固定,而是指能生一的「道」,是指「如如不動」中的「如如」(如是、如相、如真、如理……),總而言之是「智慧」。
因為1,所以成功人士是更有智慧的人,但是,智慧這個東西是屬於人人心裡都有,但並不是人人都看得見、用得上的東西。而怎樣才能看見、找到、用上自己的內在智慧呢?
=_=~這個問題太難答了~我本來想簡單答一下這個問題的&>_&<~所以,此處還是只撿出和此大題有關的部分來說吧:
要找出自己的內在智慧,方法有很多,難點在於不同的人適用的方法不同,所以這裡就只寫出來所有人都能用上的一個:自省。
常常省思自己所言、所行、所思對自己的工作、事業、生活、人際……產生了什麼影響?是否是自己希望的「影響」?如果不是自己希望的,那麼怎樣思考、言、行才能產生自己希望的結果呢?……大體上就是以上這種思路吧~
而「靜」能生「定」,「定」又能生「慧」~~
用「普通話」 :P來說就是:「冥想」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使人「安靜且專註」的方法,而「安靜且專註」是能幫助人發覺到內在智慧的基礎~所以排除掉那些因為運氣好、資源多而成功的人之外,真正依靠自身實力成功的人都是發覺到內在智慧的人,所以,其中有些人無意間做對了(我注意到有很多實力派成功者都是擁有「獨處深思時間」的),另一些人則是通過冥想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安靜且專註」的。
這個答案就這樣了,以上內容的例子啦、原理分析啦什麼的寫起來內容太多、太花時間了~而最近我要集中精力畫漫畫,所以就不再多作解釋了~見諒~見諒!
總而言之,任何一個東西的「火」,
有時候,
最初的原因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另外一些時候
(很多時候),
「完整的原因太多太多……」
^_^
冥想不是會回藍么O(∩_∩)O~
看了這個問題的所有回答,很遺憾很多人沒有嘗試過冥想,就完全否定它的意義。
基於自己與瑜伽的緣分,我閱讀了很多關於冥想的書,並一直在實踐冥想,我承認並沒有真正獲知進入冥想後的體驗(我想那是超越語言的),但以我有限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關於冥想的體會,並推崇把冥想融入生活。
先看一張照片
1982年,喬布斯讓著名攝影師安娜沃克爾為其拍攝了一張禪修的照片,他親自為這張照片題詞:「這是一個經典的時刻。我獨自一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檯燈和一台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
據稱:喬布斯出任蘋果臨時CEO的第一個月里,處於一種極度忙碌和閉關「冥想」相互交織的狀態。白天逐一跟每個產品小組談話,徹底調查每個項目,晚上就把自己關起來冥想。
禪宗高僧常常用閉關靜思的方法尋求頓悟。喬布斯這一個月的禪修所尋求的,其實只是一個突破口,一個為傷痕纍纍的蘋果重新注入生機的突破口。
回歸正題:冥想怎麼突然就火了?
不是突然就火了!
自1993年起,「冥想」2次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很早就進入了美國主流生活方式。
93年的封面主題是:
The science of meditation--冥想的科學
第二期的主題是:
The Mindful revolution -- 正念的革命
在英文里,冥想meditation與醫藥mediche是同一個詞根。西方人看來,冥想是一種身心治療的方法。meditation(冥想)的核心技術就是mindfulness(正念),正念,也就是禪,禪修能對人心智塑造產生重要的作用。
英國《金融時報》曾經刊發《大腦的生意》(The Mind Business)一文,分析了為什麼一些西方大公司喜歡在公司文化中推廣冥想。Google公司的正念課程名為「發現自我」(Search Inside Yourself),迄今為止已有超過1000名Google僱員參加過正念課程。哈根達斯母公司General Mills的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冥想和正念訓練可以讓我們的大腦更專註,更清醒,擴大大腦的創意空間,與別人的聯繫更加緊密。」
▲ General Mills公司的正念領導力課程現場
馬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的正念中心設有一個名為「正念減壓」(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的課程。課程創始人是麻省理工學院前醫學院教授卡巴金(Jon Kabat-Zinn)博士。該正念中心的目的是通過正念訓練,減輕身患重疾的病人的痛苦。該課程每周兩小時,持續八周。很快,正念減壓課程從醫學界傳播到當代商業世界中,哈佛大學等其他美國大學開始向大眾推廣冥想。
冥想在中國有幾千年的傳承,道家儒家佛家認為,「靜能生慧,靜能正道,靜能開悟。」古之聖賢也說過:「一切大智慧,大成就,皆從靜定中來。」國學大師南懷瑾也非常推崇靜坐冥想,他說「現代人更需靜定冥想。」
冥想的真諦我並未完全參透,它對每個人所起的作用也並不相同,但是,它很好的提供了一種有用的方法,一些讓人感受到平靜、快樂的方法。
最後依然是廣告時間:
http://weixin.qq.com/r/l3U-J2nEWzQkrS1E9yC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每日瑜伽,一款專註瑜伽的移動應用,讓健康觸手可及。
我們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坐標西安,布局全球
招募有志於一起創業的夥伴:
O2O運營總監、產品運營總監、高級iOS開發、PHP、PM……
如您足夠優秀,我們對薪酬和期權上不設限。
簡歷可直投我的郵箱:grace@dailyyoga.com
以下是著名的哈佛幸福課程17課關於冥想的內容:總之,他們想研究這些冥想者的大腦,他們再比較普通大眾,我們都在一個鐘形曲線內,快樂的人更靠前,左側皮層更活躍;不快樂的人更靠後,右側皮層更活躍.然後他們找來這些冥想者,測出他們左前額皮層和右前額皮層的比例,這是他們的研究發現,這是正常的鐘形曲線,冥想者在這裡,這是2001年的研究,他們找了很多冥想者,他們幾乎偏離了這個圖,表明快樂的程度很高,他們很容易感染積極情緒,對痛苦情緒的抵抗力很強.這是一個很驚人的結果,這些結果之前沒人發現過,直到他們研究了這些冥想者.另一個研究方面就是他們想看看另一個重要的指標,衡量健康和冷靜的驚嚇反應.當你聽到一聲巨響,你會嚇一跳,這個驚嚇反應很重要,因為你越容易受到驚嚇,通常說明你焦慮程度更高,至少容易產生焦慮.大家都有一定的驚嚇反應,即使是軍隊里的神槍手,他們每天都射槍,他們要完全集中注意力,當槍走火時,他們也會受到驚嚇,他們會微微地抖一下,這也是驚嚇反應.要壓抑驚嚇反應是不可能的,或者說當時的人是這樣想的,Paul Ackerman找來這些冥想者,叫他們保持絕對鎮定和冷靜,他嚇他們,他們一點反應都沒有,有記錄以來第一次,有人能夠壓抑自己的驚嚇反應,Goleman Writes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破壞性情緒"一個人驚嚇反應越大,那個人就越可能出現消極情緒,Oser 的表現有著有趣的含義表明他的情緒有著驚人的鎮定",這種鎮定還會傳染,......,他們很難生起氣來,即使這個話題和容易讓他們生氣,例如科學家爭論上帝是否存在,他們說"我生不起氣來",因為平靜是會傳染的,就是快樂會傳染一樣,......,大家都可以冥想,因為這個過程對所有人來說都很簡單,Daniel Goleman說"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這個研究的重點,並不是為了說明Oser或者其他厲害的冥想者本身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為了擴展這個領域對於人體潛力的假設,其中一些關鍵假設已經開始擴展了,部分原因是神經科學對大腦可塑性作出革命性猜想"。
......大家記住,神經塑性、神經形成這些概念,我和像Richie Davidson這樣的科學家認為,大腦是可塑的,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之一就是冥想。這種觀點非常好,所以我們可以下決心把它應用於生活中。
我們該怎麼做呢?Jon Kabat—Zinn在他的研究中,告訴了我們冥想如何應用於那些沒有一整天閑余時間,每天只能抽45分鐘的人,甚至如何每天抽15分鐘冥想或者做瑜伽、或者其他形式的意念練習。他做了兩件事。第一件,表明了冥想不到30年的人從中得到什麼益處;第二件同樣重要,它表明了因果關係的存在。他的研究中有兩組人,兩組都想做冥想,他們都有這個興趣。他讓其中一組等候,他說,你們將在四個月後參加這個冥想班,你們將參加這個報滿了的冥想班。第二組開始這個班的冥想練習,他們的聯繫就是每天冥想45分鐘,周末時他們會聚在一起學習一些技巧,但在工作日時,他們呆在家裡每天冥想45分鐘。然後她那他們跟參考組對比,參考組就是那個等待參加冥想班的組,因為他希望試驗對象都是想做冥想的人。一組已經開始冥想,另一組遲點再開始,然後他測量焦慮程度,對比參考組,那個冥想了8周的人的焦慮程度,平均每天45分鐘,只做了八周,焦慮程度大大降低。然後他研究他們的快樂程度、積極的情緒,他不只關注消極情緒,從消極到積極的都關注。他們更快樂了,心情更好了,僅僅八周。但關鍵還在後頭,他說,這還不夠,「自我報告可能產生安慰劑效應」,這個想法很好,他要不受安慰劑影響的證據,然後他有了這個發現。
他研究他們的左右前額皮層比例,僅僅八周之後,那些冥想的人就出現顯著的變化。這是一個驚人的結果。大家記住,1998年之前,科學家都深信大腦是不可塑的,過了三歲以後就不會改變。突然僅僅八周的練習,這些冥想的人,每天有規律地冥想45分鐘的人,改變了他們大腦的機能,使得他們更容易感染積極情緒,對痛苦的抵抗力更強。
我們哈佛醫學院的Herbert Benson,發現每天做15到20分鐘的冥想,做了一段時間後,就能大大地改善健康,情緒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改善了。因為Jon Kabat—Zinn做了另一個研究,他給兩組人都注射了感冒細菌,他想測的是,他們體內的抗體會有什麼反應。他發現冥想者的免疫反應比那些沒有冥想的人強了很多。那些在等候冥想的人,只需八周的冥想,每天45分鐘。
你們知道當我們更平靜時,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就會增強,我們焦慮時就更容易患上疾病。所以冥想能加強心裡免疫系統,增強心理抵抗力,同時還能改善身體免疫系統。
因為冥想確實是好東西,只是以前很少有人知道罷了。
或者知道的人有的也是不正確的理解,我周圍有同事一直以為冥想就是睡覺。
現在是信息時代,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越來越火爆,互聯網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是人們去「搜索」信息,現在是信息主動來找人(個性化推薦)。
信息是越來越多,信息的滲透力也越來越強,但並這不表示我們對信息的理解能力變強了。
如果我們缺乏對信息的理解和轉換能力,信息對我們而言就是噪音,一個人在有噪音
的環境下還能安心工作、生活和學習嗎?
冥想(或者禪宗的內觀),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讓人們暫時從持續的「心智流」當中解脫出來。
正常人除了睡覺(無夢睡眠),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工作和處理信息,從一條「心智流」跳到另一條」心智流」。就如同小貓小狗玩追尾巴的遊戲一樣,永遠也沒有終點。要知道有時候,思維非但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複雜,尤其是當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思維的時候。我們感覺很累、不開心或者不快樂,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想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反而是我們想得太多,把問題複雜化。人類歷史上從來不缺乏聰明人和天才,但是仍然免不了貧窮與戰爭。冥想,能夠讓我們平息大腦裡面的噪音,接觸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讓我們明白,我並不是我的大腦,大腦只是工具而已。我覺得這正是大家所需要的,尤其是信息時代,否則我們只能隨波逐流。
版本分割線
-------------------------------
冥想為什麼會火?版本2.0又和大家見面啦,相比第一個版本會更系統一點。另外冥想的介紹資料很多,某某科學家實驗、alpha波beta波就不講了,自己百度就能查到。爭取講一些大家查不到的東西~請看清楚是主版本號不一樣哦,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呢?各位看官請擦亮眼,對面的妹子看過來!!
後面看了下大家的回答,真是百花齊放、群芳鬥豔,都很有趣,贊一個~ 期待更有趣的回答~一個人能看到的點確實有限,綜合大家的回答,又神經錯亂、腦洞大開了一次,閑話少說,果斷上乾貨。
冥想為什麼會火?答案很簡單,因為條件比較成熟了,就像果子熟了自然就會掉下來一樣。我們來看看一個東西火起來都需要哪些條件,這些條件冥想是否具備。
1. 東西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價值,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冥想的價值在哪裡 ?
===&> 讓人變得更健康;
===&> 讓人更加有智慧;
===&> 有智慧的人當然更容易成功,看看人家馬雲,是不是很有智慧
後面將注重論訴前兩點,篇幅較長,不放這裡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
2. 有一群人想從這些東西中獲取利益
這個不足為奇,而且也無可厚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而且如果從互聯網產品的角度來看,經曆數千年的沉澱,冥想本身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產品,不需要打磨,只需要簡單包裝一下就行。因此相比自己去發明一樣東西、不斷打磨,再推銷出去,成本更低。
3. 有能夠快速傳播的渠道
這個渠道是顯而易見的——互聯網。
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相比pc時代更加快。
因為手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有電腦的朋友們想想自己的電腦多久才開一次機?手機是不是隨身攜帶,有是沒事就拿出來瞅瞅,對著它傻笑^_^
4. 東西具備的品質,應該讓它更容易被炒作,口口相傳當然是極好的
比如健康和成功,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因此容易被炒作。
冥想的另一個品質是——貼近自然。科技越來越發達,現在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很多工作,好多小夥伴都喜歡宅在家裡,我們與自然的距離被拉得變得越來越遠。但人也是動物,內心深處其實還是渴望貼近自然的。
冥想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品質——很神秘。像是在提煉查克拉有木有。。。有朋友說像是回藍,笑噴了。。。當然不僅如此,實際上冥想和佛教的禪定很相似(但不相同),我一直將冥想看成禪定的實用版本。但禪定並非佛教產物,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的之前,曾拜過不少師傅,從兩位師傅那裡修習過禪定。但是禪定本身沒有讓佛陀開悟,額。。。好像歪樓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神秘?
以上都不是乾貨,乾貨來了。
現在來讓我們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冥想是如何讓人變得更健康的?又如何讓人變得有智慧?
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先需要回答另外兩個問題:
排開環境因素,是什麼讓人變得不健康?如何才能變得更健康?
人之所以會不健康,是因為有某些活動(行為、習慣)對身體產生了傷害。這些行為天天都在偷走我們的健康,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大一點的比如抽煙、喝酒、熬夜、焦慮。小一點的比如愛喝冷飲。而行為是思維所導致的,任何事物必先經過兩次創造,第一次在腦海,第二次在現實。事物不會憑空產生,人的行為習慣也是如此。而改變行為習慣是比較困難的,不是說簡單的變換一下思維就能行得通,大道理大家都懂。因為在舊有的行為模式當中,人的身體會感覺很舒服、很安全,一旦離開自己自己熟悉的模式,感覺會很不爽。因為貪圖這種感受,我們很難發生改變,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因此為了變得更健康,先決條件是必須「短暫」的「犧牲」一下這些好的感受,允許健康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發生。我經常用的一個比喻是游泳,我每次游泳的時候,剛下泳池的那段時間都感覺特別冷,根本不願意下去,但毫無疑問我的思維是想去游泳的對不對。一旦身體適應了水溫之後,感覺很舒服,就跟魚一樣在裡面游來游去^_^。
因此如果人要變得更健康,首先得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而就像前面所說,行為習慣的改變是很困難的,不是簡單的聽點大道理,變換思維就能達到。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這樣一種途徑,痛過這種途徑不僅能超越我們的思維,而且能夠超越我們的身體感受!這個途徑就是冥想或者禪定。通過「旁觀者」的身份來覺知自己的思維和情緒,進而完成對思維和身體感受的超越,這種超越就是無分別心的全然臨在、臣服和接納。
人在無意識情況下,總是憑感覺辦事,怎麼舒服怎麼來;或者憑自己的思維模式辦事,思維越來越僵化。如果把工作和生活看成最優化問題,無意識的狀態下,我們的最優目標並不是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優化的目標往往只是眼前的身體感受和思維模式,很容易造成短視和管窺,找不到全局最優解,被局部最優束縛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會感覺南轅北轍。冥想能夠讓我們的優化目標變得更明確,這就是為什麼說冥想能讓人變得「更」成功,健康也緊緊是身體的成功而已。
今天貌似花在知乎的時間有點多。。第二個問題有時間再來寫,對不住了。小夥伴們點贊是我堅持的動力哦~
現在有時間,繼續。。為了回答第二個問題,同樣的先拋出另外兩個問題:
究竟什麼是智慧?如何獲得智慧?
智慧是什麼?
有兩種智慧。
第一種是藉由知識(或者經驗)的不斷積累,量變引起質變而產生的,佛學中稱為「自然智」。具足此智慧的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上可指點江山、不戰而屈人之兵;中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下可高談闊論、激辯群雄。有偈子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種在佛學中稱為「無師智」,具足此智慧的人,了解宇宙人生實相,看破眾生紅塵,已至「無學」之境——學無可學。為什麼說是學無可學呢?因為不需要學習,他能自己生髮出智慧。有偈子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具足第一種智慧的人生活中比較常見,具足第二種智慧的人,很難見到活的,即「開悟」「得道」之人。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禪宗六祖慧能,慧能不識一字,聽到《金剛經》中的一句話「因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得開悟。後面為人講經的時候,都是別人念給他聽,他聽了之後再跟別人講解經意。不識一字,卻能深解佛意、具足智慧,因此是無師智。
如何獲得智慧?
借用老子的話來回答,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為學,即追求第一種智慧,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歷練,多多益善,故名「日益」;
為道,即追求第二種智慧,這種智慧不在於學到多少,而在於你能看破多少、放下多少,故名「日損」。等到自己真正」一無所有「的時候,那個剩下的東西就是道,名為「實相、如來、自性」,它有很多名稱。找到它,你就悟道了,即所謂「見性成佛」。
冥想和禪定對追尋兩種智慧都有益處。
為了說明這點,又不得不舉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我不大會講故事,所以直接百度貼了個,抱歉:
弟子前去拜見禪師,問道:「師父,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這候年來總是沒有長進?」
禪師笑著說:「先喝杯水吧!」於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壺,然後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滿了,但禪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注滿了。」禪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一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著說:「杯子已經滿了,你再怎麼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禪師說:「這個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為什麼還來問我呢?」
弟子終於醒悟,自言自語地說道:「是啊!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心裡裝的東西太多了,自然裝不進去其他的了!」
冥想,就是將杯子里的水逐漸倒空的過程。很多人的杯子之所以是滿的,是因為「我執」太強。總是執著於自己是正確的,因此再難裝進去其他東西,而冥想可以逐漸打破這種執著。當然,把杯子倒空的方法不只一種,比如「謙虛」。但冥想是較為徹底的一種。正常人的思維充滿各種噪音,就如海面,波濤洶湧,通過冥想可以逐漸深入大海的深處,海面雖然波濤洶湧,但是深處卻是一片寧靜。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的,冥想和禪定功夫好的人,也未必能悟道。為什麼呢?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杯子裝水,比如杯子本身的容量、或者杯子是壞的、底下有個洞,換句話說,修習禪定的人品行怎樣、以何種目的來修習(發心),也很重要。。
因為崇洋媚外,國人的劣根又發作了。
舉幾個栗子(如有異議請多指點)
早年歐美育兒法都對孩子不管不問的,用現在的話說孩子哭鬧要抱抱就不給他抱。這種育嬰方法直接導致的人格扭曲。後來歐美回歸了親密育兒。
but 親密育兒 咱一早就是 不過目前還有很多人推崇老外之前的方法 部分進步人士已經又學習歐美親密育兒法了。 可能這個時候有人會噴我但是咱們看下一條
冥想 VS 打坐
這東西其實就是打坐 入靜 禪定 反正都差不多 但是外國人練的比較容易裝B 有深度
放國產來就成了裝神弄鬼了
瑜伽 VS 八段錦 等古健身術
以前我經常會在家裡或者戶外 練習八段錦 自學五禽戲 其實就是鍛煉身體嘛 只不過不跑步 周圍人又把這當成老年人的運動了 結果某些人又開始裝B抬高瑜伽 合著我練八段錦 五禽戲就是老頭子 你們都是高端人士?
塔羅牌 VS 算命 預測術 (奇門 六壬 八字 紫微 等等)
這個我就不用說了 現在很多人對塔羅牌還是不抵觸的 一到了算卦上就拉低了檔次 其實我想說中國的預測術 比塔羅牌檔次高到天上去了
最後我不加結論 因為想爆粗口 諸位自便
冥想火起來大概跟之前心靈雞湯火起來,還有現在一些靈修這類的事情火起來,本質是一樣的。
仔細想想,這些事情的共同性是什麼?就是告訴你一個不費力,不費神,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快捷方法。並且這個方法簡單易學,而且貌似見效還快。
這種東西,用好了,是你發奮努力的基石,沒有用好,就變成了自欺欺人的精神鴉片。
我買了《秘密》這本書,而且也看完了。慶幸的是,我是帶著批判性的思想去看的,因為買這本書之後,看這本書之前,生活上發生了一些事,讓我一度進入到了人生低谷,然後誤打誤撞的加入了一個靈修的群,剛進入時候,感覺就像捉住了救命稻草,那些心靈導師說得太有道理了,而且聽完之後,還會覺得非常舒服,非常放鬆。每天晚上都有分享,有各路的人在說自己的覺醒故事,直到有一天,聽到一個人分享說,自己感受到了神,感受到了與神的連接,就感覺似乎有點不太對勁了,而後的幾天,甚至分享自己在胎兒時期在母體裡面的感受,感受到了母親不想要她,所以導致了她現在沒有安全感。
幸好自己是受唯物主義論的教育長大的,聽到這些之後就覺得,這些人被洗腦了,果不其然,這些分享的人都是在某個印度的靈修大學上過課。每次分享後都會推薦那個課程,費用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在惶恐過後,搜了很多資料,才發現,邪教,離我們會有多近。 如果是簡單的教你開心起來,告訴你能通靈通神這些都還沒有什麼,但直到查到這個機構,居然還宣傳過末日論,要覺醒才能拯救全人類,當然是要上他們的課才能真正的覺醒。世界當然安然的度過2012,但他們全體學員一起感動落淚,覺得這一切是因為他們都覺醒,他們拯救了全世界,這就有點驚悚了。
好像扯遠了,回到冥想這個來,所以我看《秘密》這本書的時候,是比較理智的了。這本書沒有直接說冥想,就說如果你想得到什麼,你就要假裝自己得到了,然後再視覺化你的想像。就好比,你想有一幢大房子,還有一輛好車子,你就要覺得自己是已經有了樣的去生活,然後要視覺化,就是認真的想房子在哪裡,有些什麼植物,房內的擺設是什麼,車子是幾座的,是什麼顏色,哪個牌子,就好像在你眼前一樣。然後你每天都要花時間這麼去想,日復一日,你就一定可以吸引這個東西過來了,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堅持。
對於懶惰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個太棒的方法了,怎麼不讓人舒服。每天花十幾分鐘做個白日夢,我就能吸引來我所有想要的東西啊。
宣傳冥想的書,也是這樣的概念。你不愛運動,那你就坐著冥想吧,冥想半個小時你就能百病離身了。你不愛讀書,那你就坐著冥想吧,冥想半個小時,你就豁然開朗或者靈光乍現了,生活中的問題一定就能迎刃而解了。
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又懶惰又想成功的人啊,那些宣傳簡直就是在告訴我們,你買了這本書,學會了怎麼樣正確的去做白日夢,你就一定會成功,是一定哦。 再加上一些成功人士說冥想多好多好來證明這本書沒有撒謊。當然,那些成功人士也是一定沒有撒謊的,只是他只是突出了冥想這一點的功能,而沒有說,在他開始冥想之前,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事,讀過的那些書,付出過的那些努力。然後你就以為,你只要學他冥想就可以成功了。 簡直就像告訴你怎麼樣迅速的中彩票頭獎一樣,那麼,冥想為什麼能不火呢?
冥想一定是有用的,但有用的冥想是建立在一定的閱讀量上面的,冥想靜坐一定也是對身體有益的,但一定也是在平常的跑步等其他運動的基礎上的。
如果要光靠冥想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那麼你一定會失敗。
如果,你喜歡閱讀,也喜歡思考,也喜歡運動,那麼正確的冥想,一定會讓你錦上添花。做冥想教學的就地路過
其實冥想教學比大家想像中的要困難得多,如果你把冥想只當成一種完全的放鬆的話他的確比較有效,但是它的效果也非常具有局限性,用不了多久你就會厭煩。
一百個人練習冥想有九十個在一個月就會放棄。冥想自學非常困難。
首先,無法堅持。
就算堅持你也不知道自己這樣是對還是錯。
冥想練習不對,反而更加容易引起焦慮和其他情緒。
所以找個老師教其實更加方便點。
當然大家為了省錢可以去看書自學,但是很多人會光看書不練習,或者是跳的練習不是一步一步去做。最後的效果也更多是一種自我暗示而不是一個實際的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談冥想帶來的是阿爾法狀態,其實不正常,冥想帶來的狀態應該是γ,是一種更加的專註和集中注意力精神,和精力的充沛。而並非是阿爾法的思維走神遊離,以及放鬆。
但是很多人在沒有達到這一步之前就已經放棄了,所以儘管冥想很火,但都是很多錯誤的東西。
冥想修行它不僅是種練習它還涉及到認知以及哲學方面的東西,它是基於體驗上的一種認知的一種重新的翻轉和覺察。
真實的冥想會涉及到瑜伽冥想佛學,道學,各種的知識體系,所以說簡單很簡單,說很複雜,也非常的複雜。
冥想的修行追求的並非是冥想狀態中能達到如何的深度,而是生活當中的改變,如果生活你都沒有任何的改變。那你的練習絕對是錯誤的。
看過一個TED,好像是示範冥想想什麼,名字我忘記啦,鏈接也找不到了。大意就是冥想時,你作為一個旁觀者,觀察自己的念頭的來去,視頻用拋水果做舉例。要是哪位記得名字請告訴我。
我覺得冥想應該就關於身心靈這方面吧。具體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種書。
我自己感覺可能會更平和,更專註,我是從念經的感受來回答的-_-||。
期待專業回答。
作者:趙越
鏈接:正念的奇蹟 - 遇見最好的自己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本書實在太出名了,我想過多的介紹就不用了吧。保持正念是這本書的核心,正念有什麼作用呢?如何才能保持正念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當然如果感興趣還是看原著比較好。
關於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是越南人,他在20世紀60年代在越南創立了社會服務青年學校。他推動「入世佛教」,主張年輕人以慈悲精神投身社會運動。他不支持任何政黨,只是與憎恨和無知作鬥爭。後來一行禪師被逐出越南,在法國他建立了梅村。在那裡,他指導大家種了數百棵梅樹,賣梅子的收入用來幫助越南飢餓兒童。梅村每年夏天都會開放,接受來自世界各地希望能夠在那裡修習正念禪的訪客。
這本書是一行禪師寫給一位朋友的一封長信,儘管沒有詳盡的佛理,但單從他的信中,我們就已經學會了什麼叫做正念,以及正念為什麼是奇蹟。
正念,從洗碗說起
很多人都覺得洗碗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尤其是你要在寺廟裡洗所有人的碗。
如何才是正確的洗碗?
所謂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們洗碗時人們就應該只是洗碗,也就是說,在洗碗時,應該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知。在洗碗的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存在,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這就是正念。
如果洗碗時我們只想著接下來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趕緊加入朋友們的聊天或遊戲,或者看一部喜歡的電視劇,你就會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趕緊洗完,就好像它們很令人厭惡似的。那麼,我們就不是為洗碗而洗碗。換句話說,洗碗時我們並沒有活在當下。事實上,我們站在洗碗池邊上時,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奇蹟。
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我們也就不懂得喝茶,當然也不會懂得吃飯。所以,我們總的來講不懂得生活。每天的生活就像應付差事一樣,從我們身邊滑過,似乎總沒有生活過。
吃橘子
禪師和吉姆一起旅行。當他們坐在一棵樹下分吃一個橘子的時候,吉姆掰了一瓣橘子放進嘴裡,在還沒開始吃之前,又掰好另一半準備送入口中。他幾乎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我們每個人平時吃飯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禪師對吉姆說:「你應該把含在嘴裡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驚覺自己沒有在正念的狀態。專註於吃橘子的每一瓣,才叫做真正會吃橘子。
後來吉姆因為反戰入獄,禪師寫了一封簡訊給他:「還記得我們一起分享的那個橘子嗎?你在那裡的生活就像那個橘子。吃了它,與它合為一體。明天,一切都會過去。」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奇蹟,就是在大地上行走
當你知道「正念」就是指「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時,生活中的時時刻刻就都成為你修行的機會,而不是只有在禪修時。
當你走在鄉間小路或者林蔭大道,甚至烈日下面,你都可以對身旁的秧苗、綠樹或者日光保持覺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體在走路,心卻掛在別的什麼地方。
能騰雲駕霧或者在火上行走並不是真正的奇蹟,真正的奇蹟就是在大地上行走,當你能夠與行走融為一體的時候,這就是奇蹟。
我們如何修習正念?
一行禪師的答案是:
專註工作,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正念。
越南人說:
修行最難的地方是家裡,其次是工作中,再其次是寺廟。
把工作和修行分開是很難實現的,而且那並不是一個好的修行思路。王陽明曾經寫信教訓自己的學生,說:我何曾和你說過要專門找個時間修鍊?每日斷案,不都是對自己心靈的修鍊嗎?
修習正念具體的方法
有覺知地呼吸
深吸一口氣,知道自己在入息
深呼一口氣,知道自己在出息
入息長時,知道自己入息長
入息短時,知道自己入息短
出息長時,知道自己出息長
出息短時,知道自己出息短
數息法:吸氣,在心裡數一,呼氣,在心裡數一。再吸氣,在心裡數二,再呼氣,在心裡數二。這樣一直數到十,然後再從一開始。如果沒有正念,你將很難數清楚,很快就錯了,然後從頭。等你不會錯的時候,就可以不用數息法,只專註於呼吸本身就可以了。
行住坐卧都是禪
除了呼吸之外,我們要學會在行住坐卧以及工作、洗手、洗碗、拖地、喝茶、聊天時都練習禪修。能保持正念,砍柴是禪,擔水也是禪。
高僧得道後說「飢來吃飯睏來眠」,因為他時時刻刻都在正念中,而我們也吃也睡,卻是千般挑剔,萬般揀擇。
給自己安排一個正念日
當你做不到每天每時都在正念中時,可以在一個禮拜里給自己留出一天全身心地修習正念。這一天將提升你,使你養成修習正念的好習慣。
起床時,提醒自己今天是正念日,感覺到自己嘴邊的一絲微笑。躺在床上,慢慢隨順呼吸,然後慢慢起床。
平靜而放鬆地刷牙洗臉,保持淡淡的微笑。
至少花半個小時洗澡,在正念中慢慢地洗。然後可以做做家務,不論做哪一樣,都輕鬆從容地做,安住正念中。
你也可以聊天或唱歌,但要對你說的和唱的都保持全然的正念。
午飯時間,用正念給自己準備一頓飯,簡單一點也沒問題。吃飯,每一口都緩慢有體會。
然後洗碗,給自己泡壺茶,坐下來好好品嘗。不要用那種急著要離開的方式喝茶,慢慢喝。
晚上你可以抄寫一段經文,給朋友寫一封信。晚飯可以少吃或者不吃。
然後閑適地散散步,或者打坐。
最後,在正念中數著呼吸入睡。
怎麼樣?美好嗎?
這樣的一天才是真實體會的一天,不斷保持正念的修習,你的生活會和過去截然不同,你會喜歡自己慢下來的感受!
你為什麼要修禪?
如果不修禪,主宰你的將永遠是你的情緒,而不是你自己。
當我們憤怒時,我們自己就是憤怒本身;當我們快樂時,我們自己就是快樂本身。我們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觀察者。所以,重要的不是驅趕或者執著於任何念頭,重要的是覺知這個念頭。散亂的心也是心,就像浪花也還是水一樣。當心看好自己,迷惘的心就變成真實的心。
真實的心就是自我,也即是佛陀。所謂,明心見性。
三十二個正念的練習
1.早晨起來時,輕輕地微笑
2.閑暇時,輕輕地微笑
3.聽音樂時,輕輕地微笑
4.發怒時,輕輕地微笑
5.平躺,全身放鬆
6.坐姿放鬆
7.深呼吸
8.用腳步測量呼吸
9.數呼吸
10.聽音樂時,隨順你的呼吸
11.談話時,隨順你的呼吸
12.靜坐時,隨順你的呼吸
13.運用呼吸,靜定身心以知喜悅
14.對身體的姿勢保持正念
15.泡茶時,保持正念
16.在正念中洗碗
17.在正念中洗衣服
18.全神貫注地打掃房子
19.慢動作洗個澡
20.想像自己是一顆鵝卵石
21.正念日,做自己的主人
22.觀照組成自己的五蘊(色受想行識)
23.觀照自己與宇宙
24.觀照自己的骸骨
結語
這不是一本講解八正道的專業佛教書籍,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明白前半部分。他讓我們知道了正念是什麼,以及怎樣保持正念。這就足夠了。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得道高僧,因此後半段很輕鬆的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專業高度。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目前是做不到的。不過不要緊,修行就是一個終身的事情,正因為複雜,所以才有趣。抱定一個保持正念的態度,一切複雜都變得簡單。不因為我們達不到目標就焦慮,而要體會和享受此刻精進的過程。
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寫一下個人體驗,我寫這個回答是希望有同樣經歷或者體驗的人能互相交流促進。或者說能幫到我對這方面的理解和認識能更進一步。
------------------------------------------------------------------------------------------------------------------
剛開始進行打坐的時候,驚喜發現,我不用練習就可以雙盤。
先問兩個問題,大家可以現在就細細想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呼吸我們都感覺到了沒有? 當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有沒有感覺到「我」?
現在說說我體驗到的打坐的幾個階段。
1 沒有進行打坐的時候,即日常生活活動。我是感覺不到呼吸和我的肉體的。因為這些早已習慣,如果不特定去感受,其實是被「我」忽略掉的感受。
2 進行打坐的過程中,不管是哪一種方法,由於身體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沒有活動,這個時候原來感覺不到的呼吸自然就被很容易的顯現出來,我能感覺到每一次呼吸和呼吸的深淺。也能感覺到「我」,即我的身體,我的腳我的手,我的肚子,我的腦袋。
3 當打坐不斷的深入,呼吸越來越小,突然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感覺不到呼吸。重點講一下這個時候的狀態。這時候感覺不到呼吸,而第二階段的「我」又不見了,肉體完全被剝離,不存在「我」,而只存在我的思維。這個時候感覺很空靈,一切都和思維融合在一起,世界沒有固體,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時候我的狀態,或許書上說的混沌就是這種感覺。這個狀態讓人很舒服,而且這個回答裡面出現了那麼多的我就是在這個狀態才發現我的不同。
4 為什麼3的狀態是一段時間而不會保持呢,是每次我進入的時候只要感覺很爽很舒服,只要出現「我」,或者是體驗到舒服,立馬就會退出狀態3.我的體驗里這個狀態保持的時間大概就是幾秒或者幾十秒。其實我不知道這段時間的長度。
一般打坐20多到45分鐘之間就完成,通過這個體驗,我發現,肉體和靈魂的唯一聯繫就是呼吸,如果沒有呼吸(人掛了)或者不再感覺到呼吸,靈魂就能和肉體剝離,出現一種遊離的狀態,而這個狀態是很舒服的,但是也是不能保持的。 不能保持,我想應該是我的練習不夠或者練習的方式不對。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某種姿勢不動(不一定雙盤),然後感受呼吸,以一念破萬念。
因為冥火被取消了
自己看了徐公子勝治的小說神遊後,試著去打坐,有幸進入過大概是道家所謂定境。確實對人精氣神有好處。後來了解到古代讀書人都會打坐以養神。喬布斯年輕時也都在印度求佛好多年,塞林格窮極一生,遠離人群,靜室打坐以求真我自在,可見不管打坐還是冥想應該卻有其用,但卻不好入門。我本就沒有人帶著練這些,打坐過程中能給自己解惑的要屬南懷瑾大師的許多著作,取其中很有趣的一段,大概意思是,打坐必須心靜,但初學者坐下來腦中難免會有很多雜亂的念頭,很多人會為此煩惱,想要強加控制,這樣會越來越亂,南師卻說,這個時候,將你腦中能想到的事情全部梳理一遍,仔細想想明白,然後在慢慢的將注意力放在呼吸和感受自我上,就能很快達到效果了。
我不懂冥想的正確方法,但是從小睡前就有個習慣,喜歡思考我是誰,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意識之類的問題,然後想了五-十分鐘後就會進入忘了我是誰的狀態。。。雖然還在思考問題,但已經脫離了自我。。。但是這種感覺不太好,像是意識脫離了身體一樣。出於恐懼我會默念「我是XXX,我是XXX,我是XXX」,自己呼喚自己很多遍才能把自我的意識拉回來。有時候剛起床刷牙洗臉的時候對著洗臉池或者鏡子想也會陷入這種狀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