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戰役可以稱為軍事奇蹟?

大概其就是那種讓某勢力猛然崛起,而敵對勢力大大削弱的那種,比如官渡之戰之類的~


第二次更新結束。
先貼一張圖,《父輩的旗幟》:

不過我不是想說美軍和慘烈的硫磺島戰役。

不過我不是想說美軍和慘烈的硫磺島戰役。
之所以引用這個標題,純粹是借用,為了向我們爺爺那一輩的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將士們致敬。
他們是國家的英雄。他們撐起了年輕共和國的旗幟。
——————————————————————————————————————————
感謝 @PhoeX 的評論!特意增添我軍自己的英雄圖片:

時間

時間:1984年4月28日,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兩山戰役期間。
地點:中國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主峰。
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40師118團3營7連2排5班(35207部隊71分隊)戰士——何天華
震撼點:當這名旗手將軍旗插上主峰的時候,他已經犧牲了…(但何天華的家屬對此不認同)
無論如何,這都是中國軍人的軍魂!
…………………………………………………………………………………………………………………
下面開始:
1950年11月底,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第二次戰役正在最後關頭,司令部里一片忙碌。
儘管軍務繁忙,但整個司令部的人都在問一個問題:113師在哪裡?到了沒有?
電報來了!

「我部先敵到達三所里!」

「敵人企圖經三所里撤退。

「請示我部任務。」

就是這無比簡潔的三句話,讓整個志願軍司令部齊聲歡呼。他們知道,戰爭的咽喉已經被中國人扼住了。幾萬在朝美軍的敗逃命運,在那一刻註定。


電報來自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3師。

113師用自己的鐵腳板跑了一晝夜,先敵5分鐘趕到三所里作戰地域。

僅僅是5分鐘!僅僅比對面的美軍先到達5分鐘!

5分鐘就足夠改寫這場戰役的命運了!

僅僅是5分鐘,就讓三所里陣地成為了聯合國軍拚死也無法逾越的高牆。


——————————————————————————————————————————

為了圍殲整個美軍第八集團軍,志願軍制定了第二次戰役計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能把包圍圈合攏,阻止美軍南逃。

彭德懷把這個艱巨的認為交給了中國軍隊的王牌——第38軍。

「113師(欠339團)沿安山裡、船街里、龍湖裡於28日拂曉前插至三所里、龍湖裡,阻擊南逃北援之敵。」

韓先楚對38軍說:

關鍵是三所里。三所里南有大同江天塹阻敵北援,北有兄弟山卡住公路阻敵南逃。113師卡住三所里後,從那裡南逃的將有美軍3個師,騎1師是"美國開國元勛師",美2師是"二戰"歐洲主力。美軍3個師有300多輛坦克、400多門火炮,113師只有十幾門迫擊炮和少量反坦克手雷。但是,你們不但要插得進去,還要卡得住敵人!」

113師立即出發,和美軍展開了一場賽跑。

「邊走邊吃飯,邊走邊下達任務,不準一人掉隊!」第113師先頭團團長朱月清告訴他的營長們。

為了按時插到三所里,副師長劉海青率領338團作前衛,全團只帶武器、彈藥,輕裝前進。出發前,他交代各團長說:
「每個營、連都要準備當尖刀作前衛。遇到敵人,前面的營、連打,後面的部隊繼續前進。再遇敵,依然是打的打,走的走,交替前進,決不戀戰。
為了便於邊走邊打,他又命令部隊各營、連、排、班都要火器提前,指揮提前,團長隨前衛營,營長隨前衛連,尖刀班由連的幹部帶領。

聯合國軍乘著汽車飛速向南方後撤,志願軍113師在山路上展開了緊急行軍。

都是各自的精銳,都承擔著重要使命。

一個要往前開路逃命,一個要趕過去攔住。

一個裝備現代化,一個只靠兩條腿。

——————————————————————————————————————————


113師一邊急行軍,一邊緊急動員。整支軍隊都拼了!

他們邊打邊跑,擊垮無數股南韓散軍,一步也不停地向三所里狂奔。一些戰士跑著跑著就倒在地上就此不起。一些戰士疲倦到極點就躺在路中間,讓戰友將自己踩醒後接著跑。
最苦的是炮兵,沉重的部件和炮彈壓得他們腰都直不起,卻一步都不能脫離步兵。

現在,支撐第113師前進的已經不是體力,而是純粹的精神力量了。
在翻越海拔1250米的長安山時,所有的軍官衝到前面開路,戰士們結成一長串人鏈互相拖拉前進,第113師已陷入瘋狂的狀態。那時候,上到師長下到炊事員,第113師所有的人思維都凝固了,疲倦已極的大腦里只有「三所里」3個字。所有的腳掌已經不是靠體力往前邁動,而是靠非凡的意志力在推進。
在這個驚心動魄的晚上,第113師的官兵們正在悄悄創下一項至今沒有任何軍隊能打破的世界紀錄。

終於,終於,他們成功了!

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高喊:「這是奇蹟、神跡,14小時用雙腳邊打仗邊行軍72.5公里,那還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這是奇蹟、神跡!」

拚命急行軍14個小時,最終爭取到了彌足珍貴的5分鐘!

5分鐘時間,體力已達極限的113師將士們就進入陣地組織起了防禦。

就是靠著113師的這兩個團,卡住了美騎1師、美2師、美25師、英27旅、土耳其旅、韓國1師6個師旅番號的敵軍。這麼多的聯合國軍,多則七八萬之眾,少則也不低於5萬人。


後面的戰鬥驚天地泣鬼神,將永載史冊,記錄著中國軍人永不磨滅的輝煌。

三所里大戰,龍源里阻擊,血戰松骨峰……那些山頭上的陣地發生的戰鬥,讓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為了全中國「最可愛的人」。

此役,第三十八軍共斃傷敵7000餘名,俘敵3000餘名,其中美軍1000餘名,繳獲各種火炮239門、汽車1500餘輛,殲敵總數約佔志願軍殲敵總數的33%,佔西線戰場殲敵總數的48%,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13師兩個團的遠距離穿插和拚死阻擊,讓整個聯合國軍西線徹底動搖,不得不倉皇后撤。


在中國軍隊的威逼下,美軍在這裡也創造了兩個記錄:

1、發現撤退路線被中國軍隊切斷後,美軍調集重兵猛攻113師陣地,空前強大的火力不斷傾瀉到中國軍隊的陣地上。美軍1個支援炮兵營22分鐘發射3206發炮彈,創造了單炮射彈每分鐘8發的世界最高紀錄——足見美軍為了逃命也是拼了命了。

2、經此一役,美軍從朝鮮北部一直逃到38線以南,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撤退,創美軍歷史記錄——美國報紙說,那是美軍歷史上最長的撤退距離。

…………………………………………………………………………………………………………………

志願軍司令部破天荒地用「萬歲」來描述這些英雄兒女:

嘉 獎

  梁劉並轉38軍全體同志:

  此次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的某些過多顧慮,發揚了38軍優良戰鬥作風,尤以113師行動迅速,先後佔領三所里、龍源里,阻敵南逃北援,敵飛機坦克各百,終日轟作,反覆突圍,終未得逞。至昨卅日,戰果輝煌,繳獲僅坦克、汽車即近千輛。被圍之敵尚多,望克服困難鼓足勇氣,繼續全殲被圍之敵,並注意阻敵北援。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

  彭鄧朴洪韓解杜

  十二月一日

「萬歲軍」的稱號,迄今為止,空前絕後。


篇幅所限,這裡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知友,推薦看一看鳳凰衛視的紀錄片——《斷刀》

———————————————————————————————————————————

38軍的這次急行軍,是什麼樣的奇蹟呢?

地圖上的直線距離是145華里(72.5公里),但沿途都是山路,顯然實際距離遠大於72公里。

但就算是這個14小時72公里,在當時也是中外軍事史上的最快記錄。


(圖片及距離測量工具均來自Google地圖

有興趣或者不相信的童鞋歡迎自己去測量一下,學歷要求——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一年級水平

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平均每小時攻擊前進5.2公里,14個小時連續作戰,在路上先後打垮南朝鮮第7師、土耳其旅、美25師、美騎1師、英29旅各一部,跨越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

有人評價說,有史以來步兵從未如此輝煌過。

這個評價並不高看。志願軍在朝鮮的表現,堪稱當時世界步兵的巔峰。
(且不論沿途敵軍阻擊,單純看每小時5.2公里,志願軍的速度也達到了每秒近2米。請大家自行腦補保持這個速度行軍14個小時是什麼概念。)

———————————————————————————————————————————

近40年後,全副武裝的美英聯軍也沒能打破38軍戰士們用腳跑出來的記錄:

1990年,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中,極其現代化的美、英軍重型裝甲部隊在平平展展的伊拉克沙漠上,面對已經一敗塗地的伊拉克軍隊,每晝夜的進攻速度也只有五十到六十公里。

海灣戰爭美軍是用裝甲部隊打伊拉克的潰軍,"伊軍的混亂狀態使盟軍部隊輕而易舉地完成了主要戰略機動--相當於13個師的『左勾拳行動』"。在這次作戰行動中,美軍每小時攻擊前進的速度,第7軍是2.4公里,第18空降軍是4.1公里。

38軍戰朝鮮:行軍超海灣戰爭美軍 50年無人超過。

——————————————————————————————————————————

113師的這種急行軍速度,即使在世界特種兵領域也是不遑多讓的。


一、英軍特種部隊通常的徒步行軍是負重最多68千克,9小時行進65千米。

平時的徒步速度是6.5千米每小時,必要時是10千米每小時左右,山地徒步是5千米每小時。

以上內容引自英國懷斯曼著《懷斯曼生存手冊2:強身手冊》,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113師負重估計沒有英國皇家特種部隊那麼重,但是他們創造的山地行軍速度紀錄是比英國皇家特種部隊更快的。

………………………………………………………………………………………………………………

二、再來看號稱世界最強的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一作戰分遣隊D分隊——"三角洲"特種部隊

三角洲特種部隊是當今世界上訓練最有素、裝備最齊全、資金最雄厚的特種部隊之一。

三角洲的體能標準如下:(引自三角洲部隊 _百度百科)

在體能上,必須要能夠在25秒內後退爬行35米、每分鐘仰卧起坐37次、每分鐘做俯卧撐33個、24秒內通過所設置的障礙、16分鐘內完成兩公里長跑、能全副武裝泅渡100米。完成這些項目後緊接著進行18公里急行軍,休息兩個小時後,還必須在24小時內,在得不到任何暗示、指點的情況下,僅靠一個羅盤和一張地圖,在荒無人煙的地區完成單獨行軍74公里的體力極限測試。

經過一些體能消耗之後,單獨行軍74公里在三角洲特種部隊看來也是屬於挑戰體力極限的項目了。並且時間還能有24小時。

38軍113師14小時行軍72公里,看來至少是符合三角洲的這項標準的。

三、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拿中國軍隊常規部隊的士兵去對比美英的特種部隊標準,在具體指標上比不上是正常的。

考慮到實際距離更長,還要在路上一邊作戰一邊行軍,113師的普通步兵們在那個晚上的表現,真是不比這些世界一流的特種部隊差多少。

———————————————————————————————————————————

更新:

居然有人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說這是一面之詞,軍史吹牛不可信云云。好,既然只信美國人,那就上美國人自己寫的書來印證一下:

圖片來自20世紀最偉大的記者之一David Halberstam著《The Coldest Winter》

(中文名:《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

第24章——長手套之戰,第385頁。


此圖可以與上文阻擊作戰示意圖互相印證。
就在這張圖片後面,作者描述這場戰鬥的結果之一是——整個美2師的崩潰與瞬間解體。


為什麼沒人提項羽的兩次戰役 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
光看數字,彭城之戰的比例在冷兵器時代已經很神奇了,四萬爆了五十六萬啊。
不過在我看來難度更大的是巨鹿之戰,因為彭城之役你可以解釋說項羽對手太渣,不經打再多都沒用,但是巨鹿可不一樣,秦軍的戰鬥力在當時那個時代是非常恐怖的。而且最關鍵的是,跟項羽作戰的秦軍絕大多數是由王離統領的戰鬥力最強的長城邊防軍,這些人長年在邊塞駐軍與匈奴對峙,其戰力我認為不比統一六國的秦軍差。而且在戰局上,也是秦軍以逸待勞,布好了口袋等著你來送死的,就這樣的一個兵力部署戰局規劃,典型的圍點打援。我也認為這是秦軍非常正確的一個戰略部署。這至少三十多萬的秦軍吃掉一百萬的諸侯軍都有可能。但是就這樣一種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項羽能夠用六萬的兵力主動攻擊,硬碰硬的跟以逸待勞的四十萬秦軍拼,並且取得最後勝利,勇戰派的屬性發揮的淋漓盡致。這贏的根本就是開了修改器了。
———————————————學大家的分割線————————————————————
作為萬年潛水黨,第一次被人贊,心裡有點小緊張,自己才疏學淺平時都只敢看不敢說話 0.0
第一次回答還是稍微認真一點吧。所以補充一點巨鹿之戰的情況。
回歸正題:
先補一張圖

首先稱為軍事奇蹟的話,就意味著難度非常非常大,大到幾乎不可能完成。那麼作為軍事的奇蹟,戰役的奇蹟,不單單只看數字的比較,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
1、敵軍的戰鬥力以及敵軍將領的能力
2、敵軍的數量以及對對手的重視程度
3、戰場的戰略部署以及敵我態勢
4、這場戰役造成了多大影響
那麼先從敵軍的戰鬥力以及敵軍將領能力來看,當時項羽面對的是兩股強大的力量,一個是當時中國乃至是世界最最精銳的戰鬥力最強的長城邊防軍,這支部隊是由華夏第一勇士蒙恬建立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邊境不穩定。派蒙恬修了長城,並建立了這支軍隊。在賈誼的過秦論中提到的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幾句話「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句話說的可就是這支長城邊防軍,這群人可不是諸侯軍這樣的烏合之眾,而是職業軍人,作戰經驗非常豐富。這支部隊是不會輕易到內地來的,秦二世把這些人抽調過來平叛可以說是放大招了。再說說章邯的二十來萬人馬,史稱驪山軍,全部是由驪山的死囚組成,這些可都是不法之徒啊~跟普通農民可不一樣啊,都不是什麼老實人,章邯帶他們打仗,按照秦國的制度,是可以以軍功抵罪,甚至能陞官拿爵位的。所以這是一支標準的敢死隊啊。章邯就是靠著這一支軍隊到處平叛的,打的各路反賊稀里嘩啦的,可見戰鬥力之強。然後再來看項羽人少不說,這些還都是剛入伍的兵,也許很多人都沒有上過戰場,更沒有殺過人,很多是餓著肚子日子過不下去才造反的農民(當然還是有不少有節操有理想的熱血青年跟著項王準備大幹一場的),所以在戰鬥經驗上、軍人素質上根本就沒辦法相提並論,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然後我們再來看將領。歷史上確實有不少因為帶頭的弱導致軍隊在明顯優勢下潰敗的案例。但是項羽面對的這兩個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先來說王離。王離何許人也,名氣確實不大,但是說起他爺爺那就碉堡了,戰國四將之一的王翦,秦始皇掃六國的時候最大的功臣,軍事才能不必多說,再來說說王離他爹王賁,秦始皇滅六國,王翦王賁爺倆就包了五個,王賁滅了齊國、魏國。王翦滅了趙國、楚國。燕國是這爺倆一起滅的。雖然王賁啃的骨頭並沒有王翦硬,但是也足夠體現他的軍事才華。王離作為一個將門之後,作為他們的兒孫,又是秦國的大將,長年在北邊指揮長城軍團和匈奴對峙,軍事能力一定不弱,而且還有一點特別有意思的是,當年他爺爺王翦滅楚的時候,敵軍統帥正是項羽的爺爺項燕,作為個人感情而言,他也想打敗項羽,弘揚爺爺的風采,這對他來說簡直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再來說章邯,作為秦國最後一員大將,其軍事才能絕不一般,因為在遇到項羽之前他就已經帶這這群驪山君到處平叛,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大秦帝國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瞻、項梁。所以這兩個對手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啊。
然後我們再看雙方的軍隊數量,這個更要命。剛才有說過項羽面對的是兩股軍隊,一個章邯的驪山軍一個王離的長城邊防軍。章邯的驪山軍人數是多少呢?其實這個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只說起源是驪山的七十萬囚徒,但是我認為這個數字水分不小。後來有一次出現了數字記載,是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的二十餘萬秦軍將士。在巨鹿一場惡戰之後,手頭上還有二十餘萬的將士,應該說軍隊數量還是很驚人的,而且之前章邯迎擊各路叛軍的時候一直都打得很順利,人數上應該不至於特別少。再來說王離的長城軍團:這一支精銳之師人數其實也不好估計,「北方軍團」的總數應該是三十萬,可它可使要守衛整個「萬里長城」的。在突然發生的秦末大起義的面前,燕、趙、代這幾個長城沿線的地方都有人插旗造反。駐紮九原的王離在這種情況下,他最多就能控制九原、雲中、雁門這三郡,其他的地方都相對困難。所以他能控制在手中的北方軍團人數應該是二十五萬左右。秦二世給他下達平叛命令他也不至於把人都帶走,至少也要留下基本的守備部隊,那麼估計他真正帶到巨鹿前線的軍隊人數也差不多二十萬。
所以總結一下,秦軍的軍隊總數是四十萬以上。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項羽的部隊人數情況,也就是楚軍:楚懷王派出了六萬部隊北上救趙,原統帥宋義被霸王宰了。然後項羽先派了兩萬楚軍渡河,或者說並不是先渡河,在我看來項羽是整個軍隊渡河渡到一半,還沒等所有人都到岸上就已經開始發起進攻了,兩萬人首先攻擊甬道,等六萬人都過了河,然後大家面對著河水,項羽就開了個非常成功的戰前動員大會,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破釜沉舟,也是巨鹿之戰的精華所在。然後六萬男女老少齊上陣,再加上一個中國第一掛B戰神項羽。
所以雙方的兵力我們可以清楚了,是40+萬 VS 6萬
這裡可能會有朋友說我忽略了其他諸侯聯軍,因為這些人雖然在戰場上有起到一定的強制敵人的作用,但是實際作用並不大,因為看看章邯的表現就知道了,他並沒有和王離一起在而是把部隊遷移到了漳水的南邊,和王離形成掎角之勢,為的是和王離準備一個口袋等著項羽鑽進來,這說明在他們眼裡北邊的諸侯聯軍根本就不是一盤菜,因為他們知道諸侯聯軍膽小不敢和他們打,所以章邯才敢把部隊遷移到漳水,準備迎擊項羽。所以諸侯聯軍並沒有在整個巨鹿中起到多少強制秦軍的作用,反而從這件事上體現出了章邯王離對項羽軍隊的重視程度。所以巨鹿之戰並沒有投機取巧的成份,因為項羽的對手足夠重視他,並沒有大意,更沒有露出什麼大的破綻。
然後我們在看看敵我態勢和戰略部署。王離圍城,章邯在漳水,中間有運糧的道路,並且和以逸待勞的章邯形成掎角之勢,等著項羽往裡面鑽,典型的圍點打援。就怕你項羽不來,來了就吃掉你。
所以巨鹿之戰難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比人數:人家7:1、比單兵素質:人家是職業軍人,你是沒打過什麼仗的平民、新兵、比戰場優勢:人家以逸待勞布好了陷進就怕你不來,你千里迢迢北上救人往人家的口袋裡鑽。這種仗古今中外幾個人有辦法打得贏?
且看人家霸王外掛續費效果。
首先面對這種態勢,項羽也在尋找勝利的機會,尋找對方的弱點。
最重要的就是燃起戰士的激情,讓將士們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來支撐著肉體打這一仗,項羽讓所有將士向河站立,把鍋碗等砸了,把船沉了。將士不知所云,項羽開始了動員大會。他講三點,一是明確戰鬥重要意義,要麼秦軍贏我們死,要麼我們贏秦軍死,不是生就是死,我們沒有退路。讓天下諸侯看看什麼是楚國純爺們。二是男人活一世,就不能白活,生死何懼,要有精神狀態。三是表態,我項羽標準貴族高富帥也一定同你們共存亡。說完,大家都明白只有勝利才能活,根本沒有退路好不好。遂齊呼,願共存亡。這就是破釜沉舟。之後,項羽覺得勁差不多了,摩拳擦掌,打開修改器奔向巨鹿背後,打了九次硬仗,九戰九捷。王離被俘。蘇角戰死。(涉間自焚了貌似)史記中對這個場景有形象描述。「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手下兵都是一頂十,高叫興奮(不知道項王去搞傳銷之類的效果怎麼樣= =)連作為友軍的諸侯軍都嚇得哆嗦,你猜秦軍怎麼看?這精神力量爆表。項羽收拾完王離,就南下準備捅章邯,章邯一看氣場太強趕緊跑,趙國的圍也就解了。
不過其實巨鹿之戰並沒有那麼簡單,現在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項羽是屬於那種有勇無謀的類型,其實在軍事上,霸王絕對是個奇才,咋一看巨鹿之戰是靠著項羽破釜沉舟給大家統一續費外掛然後就這麼簡單的一路狂暴打贏的。真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
之前就有提到,項羽在破釜沉舟之前就有做過一次進攻,就是進攻甬道。這雖然是一個小勝仗,但是也具有很大的意義。第一項羽看出來了,想要贏必須要切斷章邯王離之間的聯繫,如果他們合兵一處那麼幾乎沒有取勝可能。想要切斷他們的聯繫,攻擊甬道是最直接最效率的辦法。第二,因為攻擊的是地方薄弱環節,所以取勝把握很大,能夠鼓舞士氣,告訴士兵們,秦軍也沒啥了不起,這不就打贏了。第三就是示敵以弱,讓章邯王離覺得項羽膽小不敢硬碰硬,就知道找軟柿子捏。這些都是項羽軍事水平的體現。還有一點就是巨鹿之戰收尾部分,剛才說到章邯看項羽氣場太強跑了,項羽這樣性格的人當時並沒有乘勝追擊一口氣吃掉他,為什麼?因為畢竟他手裡還有二十萬兵啊,萬一章邯帶著剩餘的二十萬人殺一個回馬槍怎麼辦,如果項羽繼續強攻,把他逼急了,巨鹿之戰勝負就難說了。其實霸王並不是總會來硬的(雖然他喜歡硬的=、=)但是這次他很冷靜的採取智取的戰略,選擇攻心。最後成功勸章邯投降,到這裡巨鹿之戰才算真正結束。不戰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別老以為項羽是那種有勇無謀類型的,雖然政治智商確實不高,但是單看軍事水平來說,項羽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一流的,人家只是玩法不同而已(就是喜歡簡單粗暴開外掛打你怎麼滴,不服單挑咯)壯哉勇戰之王~
至於巨鹿之戰對當時中國造成了多大影響大家都知道,二十六歲的項羽從一個普通將軍一躍成為西楚霸王,中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秦帝國也因此次戰役完全失去戰鬥力,走向滅亡。
———————————————學大家的分割線———————————————————
第一次冒泡評論,知乎大神太多,求輕拍 =、=


克倫戰役

這是二戰初期發生在非洲的一場相當重要的戰役。英軍因為這場戰役保住了對東北非的控制,為之後盟軍通過蘇伊士運送資源補給,以及日後美軍擊敗隆美爾創造了條件。戰鬥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二戰中的任何一場著名戰役。這是一場山地戰,雙方都需要冒著敵人居高臨下的掃射在峭壁上攀爬,而一些關鍵的要道只有幾米寬,卻受到大量火炮的打擊,受地形限制,戰鬥經常演變成慘烈的白刃戰。而且由於沒有道路和水源,雙方部隊都遭遇了缺水和彈藥食品斷絕的困境,頗有非洲上甘嶺的感覺。很多參戰士兵回憶說,這個戰場是二戰中最接近地獄的地方,而雙方士兵都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精神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場戰鬥英國軍隊的對手是義大利人


我姑姑的老公公是離休老幹部,湖北人,參加過解放戰爭,朝鮮戰爭。有次聊天的時候我問他:您老是怎麼加入到革命隊伍當中的?他說我們3000國軍被500共軍俘虜了。


紅軍長征過後

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一文中說:「共產黨在一九三七年,因為在內戰時期受了挫折的結果,僅有四萬左右有組織的黨員和三萬多人的軍隊。」毛澤東在1971年視察南方講話中說:「長征前紅軍三十萬。到陝北剩下二萬五千人。」

1紅四方面軍最後到達陝北的人數約1.2萬人左右。

2紅一方面軍主力(陝甘支隊)到達陝北時約7000餘人;

3紅二十五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時兵力約3400餘人

4紅二方面軍長征勝利時人數為1.1萬餘人。總計,紅軍長征勝利最後保留下來的兵力3萬多人。

最後面對軍閥,日本勢力,還有國民黨

只用了14年時間建立新中國,要知道中間還打了8年抗戰!(現在說法是14年)

解讀長征(16):紅軍長征最後保留下多少兵力--黨史頻道-人民網

這是歷史上非常大的奇蹟了!

還有長征
作者:陣雨
中央紅軍在長征出發時,8.6萬人共有槍支33244支,平均每支槍不到56發子彈。即使加上6101支梭鏢和882把馬刀,一半人赤手空拳。除了有數幾個將領,包括毛澤東在內很多人沒有接受過軍事教育。
紅軍將領軍級平均29歲,師、團級平均25歲。
林彪,紅1軍團軍團長,28歲。
長征開始那一年,少共國際師師長肖華18歲。
長徵結束那一年,廖漢生25歲,已是紅二方面軍前鋒師政委。
在今天,這個歲數還是多數年輕人剛剛開始工作的年齡。
紅三軍團先鋒第四師師長的洪超18歲參加南昌起義,身經百戰,犧牲時年僅24歲。
湘江之戰,紅4團三面受敵,後來擔任過國防部長的團長耿飈身患瘧疾,仍舉刀沖向敵人,團政委楊成武率部反衝鋒,腿部中彈。
這年,耿飈25歲。楊成武只有20歲,在黃土嶺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時候,楊成武也不過25歲。
殿後的5軍團34師、3軍團6師18團被敵人阻斷在湘江西岸,大部分陣亡。
34師師長陳樹湘中彈被俘後,從腹部傷口處扯斷了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歲,敵人砍下他的頭,掛在長沙城門示眾。
紅3軍團參謀長鄧萍,犧牲在遵義時26歲。
徐海東紅二十五軍的鄂豫皖蘇區被白軍大肆屠戮燒殺。
麻城,十幾個同志被剝皮挖眼,鼻子耳朵都被割掉,淺淺的埋在土裡;
句容集鎮上,剩下幾個老人。帶著紅軍找到十七具年輕婦女的屍體,赤條條地在陽光中躺在那裡,都是被強姦後殺死的。白軍顯然是很匆忙;他們只有時間剝下一個姑娘的一條褲腿。
歐公集躲進山溝的四百多群眾,被國民黨軍架起機槍殺光,有的地方血有幾寸厚。有些死去的婦女還緊緊抱著孩子。目睹慘狀,許多戰士氣得哭了,他們決心死戰到底!
1935年7月,紅25軍在冒雨渡河中遭敵突襲,政委吳煥先親自率兵直插敵側後,被子彈打中胸部,這位勇敢的軍政委按住胸口繼續指揮部隊衝鋒,直至把敵人截成兩段。勝利的號角吹響時,吳煥先停止了呼吸。這時,他還差1個月才滿28歲!
紅二方面軍改編成八路軍120師,設伏雁門關,斃傷敵500餘人,數十輛日軍汽車在衝天大火中化為灰燼。端槍沖在部隊前面的716團團長,就是後來的獨臂上將、當時24歲的賀炳炎。
129師769團夜襲陽明堡,擊毀敵機24架,殲敵百餘人。
這個團23歲的團長陳錫聯,19歲擔任紅四方面軍11師政委。一生負過四次重傷,三次子彈穿過身體。
1935年2月,紅軍一渡赤水,進入川滇邊。
據云南鎮雄縣雨河、坡頭、大灣一帶上百名老年人回憶,聽到紅軍到達水田寨及扎西時,當地除留下少數老人看家外,其餘攜子暨妻,藏諸山林及岩洞之中。
紅軍到達當地時,多數家中無人。
有的群眾到山上餓得支持不住了,才悄悄來到家附近找吃的。
見紅軍寧肯冒著嚴寒露宿街頭,也不亂開群眾住房,方知道受國民黨的騙,於是奔走相告,到山中將飢腸轆轆的親人接出。
有的人在紅軍走後才回家,見家中鍋中留下銀元、鎳幣及條子,作為吃去糧食燒去柴草的補償。
據四川省古藺縣太平鎮走馬壩的群眾回憶,紅軍在老百姓的菜地取食蘿蔔時,每挖一個蘿蔔,就在土中埋入一枚銅元。
在雲南扎西大灣倉上趙懷高家燒了一鍋開水,付了半元鎳幣。
蔣介石發給劉湘、潘文華的電文稱紅軍:
「……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蔔者,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於土中;又到敘永時,捉獲團總四人,僅就內中貪污者一人殺斃,余均釋放……戰電令,愛護民眾,勿為匪所利用,為要。-- 蔣中正」
一方面軍翻越山脈18座,其中5座經年被積雪覆蓋,跨過大河24條,歷經11省二萬五千里;
二方面軍行程9520公里,途經10省92縣,攻佔縣城92座;四方面軍行程5000公里,3過縱深近500公里的草地。
長征途中,紅軍穿越了數十年來沒有一支軍隊經過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突破了國民黨中央軍和10個地方軍閥的圍追堵截,幾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軍74華里。
他們就是這樣,從長征走向抗日戰場,走向解放戰爭,走向抗美援朝。

後面上甘嶺戰役就不說了!


睢陽保衛戰戰絕對是戰爭史上奇蹟中的奇蹟。
張巡從757年1月開始,到757年10月陷落,苦撐了十個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個月之久,保江淮免於戰亂十個月,而睢陽之戰前後大小四百餘戰,張巡已不足萬人之眾(與許遠合兵後6800人),屢敗賊兵,無一敗仗,殺傷賊兵十幾萬人。最後張巡,許遠,南霽雲等36人不屈而死。
有人說了,不還是陷落了嗎,最多是一段可歌可泣的體現軍民團結,激勵後世的故事,其實不然,睢陽之戰的戰略意義,遠可比溫泉關之戰,近可與轟轟烈烈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相媲美,它使安慶緒前後大兵幾十萬人(尹子奇的13萬大軍)被張巡所牽制,使之無法回師救援長安。如此方使唐朝能夠反攻、使郭子儀能夠從容收復兩京(所以長安九月得以光復,洛陽在睢陽陷落後十天光復)。另外睢陽保衛戰最大的戰略意義在於,使叛軍不能破城南下,一旦南下不僅可以卡住運河,而且江淮必陷落,永嘉南渡後,尤其是在隋煬帝修運河後,中國經濟重心漸移東南,江淮的富庶為唐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也是唐軍能夠反敗為勝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睢陽保衛戰與溫泉關和斯大林格勒的區別。
韓愈評價這次戰役說「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者?」。另外有句話說的更透徹「既足以挫賊之鋒,使不得席捲東下,又即以分賊之勢,使不得并力西侵,江淮得保富庶之餘力,膽給諸軍,賊旋盪覆」。這直接點出了睢陽保衛戰的兩大戰略功績。
最後說一下,張巡在這場戰爭中用的很多計策,心理戰,奇襲戰,草人借箭(類似於狼來了的故事)等等,都體現了他的卓越的戰爭藝術,至於有的人糾纏他的食人之舉,這似乎也是他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吧。我建議大家把格局放大一些,總之,張巡的獨特戰功,這在世界軍事史冊上也都是絕無僅有的。


薩拉米灣海戰 大家都知道溫泉關戰役斯巴達300勇士抵住幾十萬波斯軍隊,但畢竟是失敗了,只是暫時拖住了波斯軍隊腳步,還不足以挽救希臘文明,真正的決定性戰役是發生在薩拉米海灣的海戰,希臘聯軍以200艘靈活的三列槳座艦大破波斯上千艘大型戰艦,自身只損失不到40艘,失去了制海權的波斯陸軍因為後勤無法得到保證,只能在已經佔領希臘大部分領土的情況下悻悻撤退,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世界的勝利告終,此後波斯國勢轉衰,最後被希臘世界的後起之秀馬其頓反推滅國,更重要的是,後世有史學家認為如果這場戰役以波斯的勝利告終,古希臘文明,以至於整個西方文明將會被扼殺,所以希臘聯軍在這場戰役中的勝利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大家既然這麼喜歡伊娃格林我就貼女神鎮樓吧~~~


第七次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


王玄策甘地斯河之戰。這是一場「在印度這樣的異國中,率領著尼泊爾異國的軍隊,與象之大軍作戰而獲得勝利」的以少勝多之戰。
上面這句話,及以下內容均引自田中芳樹《中國武將列傳》:


第五十七位的王玄策,可說是個相當特異的人物,他所驅策的戰場並非中國本土,而是在遙遠的印度。西曆六四七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有友好關係之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一個叫做阿爾裘那的人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了瑪卡達。

  王玄策這樣就逃回了大唐嗎?沒有,他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瑪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在這兒,他與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借用了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

  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了勝利。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在是不容易。

  王玄策在俘虜了阿爾裘那、回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後,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最後回到了大唐。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將軍的話,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獄一事要求賠償,加上其恢復和平的大功,要將瑪卡達國當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麼說,王玄策的功績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羅伯特·克萊夫匹敵,而他更是對領土及權利的慾望無緣,到底這是個人的資質呢?還是兩人所屬文明的價值觀不同?

  本稿的討論就此打住。

  背靠著萬年冰雪的喜瑪拉雅山、立於尼泊爾騎兵先頭、在辛都斯坦平原上賓士的中國武將之姿,我等可以想像。只是歸國之後的他,並沒有再度出世,而是在宮廷的一個房間里默默地寫作《中天竺行記》一書。冬日長安,停筆望向窗外,鉛色的天空粉雪無聲無息地飄落,一面哈著熱氣的王玄策心中在想此在么呢?而到了老年,他是否又會對著孫子們道往昔,說說那永不會落雪的遙遠南國的故事呢?可惜的是,《中天竺行記》一書至今幾乎完全沒有殘留下來,其活躍的史實也唯有從《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從印度出土的銅版文書研究中探索了。


這是一場驚人的戰役,這是一場光耀千古的戰役,這是一場無可比擬的戰役,這是一場近乎神跡的戰役。

這就是項羽長達八年軍事生涯里的巔峰之作,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彭城之戰。

三月的城陽(今山東莒縣)春雨綿綿,細細的雨絲與柔柔的微風令人昏昏欲睡,感受著春的溫柔,項羽心靜如水,古井無波,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曾在這片土地上對這裡的人民進行過殘暴至極的殺戮。

一轉眼,項羽在齊地已經耗了足足三個月了,齊地的叛亂還沒有平定,劉邦已經違約出關,在洛陽集結了近六十萬諸侯聯軍,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朝彭城攻去。三晉之地的諸侯已全部叛楚,項羽所封的三位楚地之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竟也坐山觀虎鬥,態度曖昧不明。可憐的項羽,明明是最佳男主角,風頭卻被最佳男配角劉邦完全搶光,六十萬群眾演員,也全成了劉邦的旗下擁躉。

現在的情形,項羽當年所封的十八個諸侯王要麼已然背楚投漢,要麼存心觀望,簡直是在拿項羽當從前的暴秦來辦。

短短的一個月,項羽已從天下霸主變成了天下公敵。

然而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易怒的項羽卻出乎尋常的冷靜下來,那是暴風雨之前的碧空如洗,那是核彈爆炸之前的天高雲淡。

有時候,極端的冷靜,是極度憤怒的,另一種面具。

——是,全天下的諸侯是大多背叛了我項羽,但是,只要我還沒有在戰場上被敵人擊敗,回頭一個勝仗,我就能奪回我所有的東西,你們看著吧。

項羽短暫的一生打過七十多仗,除了臨死前最後一戰,其他全都是勝仗,但是當時,天下沒有一個人認為項羽能打贏這場戰爭,因為劉邦有近六十萬大軍,項羽手邊只有十萬,且散布在三齊各地平叛,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做出了一個震駭天下古今的決定:他命令麾下諸將若無其事不動聲色,督率大軍繼續平定三齊;而自領精銳騎兵3萬,日夜兼程,秘密回救彭城,閃擊諸侯聯軍。

可怕的勇氣,瘋狂的計劃,近乎變態的戰爭藝術!

有史以來至楚漢,天下間的戰爭不知凡幾,實力懸殊仍能取勝的不是沒有,如孫武與伍子胥率三萬吳兵大破楚軍二十萬,攻破楚之郢都;又如陰晉之戰吳起以七萬魏兵擊敗秦軍五十萬,守住河西;但像項羽這樣妄圖以三萬破敵六十萬真是前所未聞,而且空前絕後——日後雖有昆陽之戰兩萬勝四十萬,淝水之戰八萬勝八十萬,但那都是以守為攻、以逸待勞——而西楚軍卻需要長途奔襲、奪回老窩,其難度係數絕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項羽的軍事能力就算再強他也畢竟是人,人是不可能創造神跡的。

所以,不但劉邦與諸侯們不相信項羽能贏,就連張良、陳平這樣智計無雙的「半仙」也沒料到項羽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翻身。

總之,當時天下人都不信項羽能贏。

但是,項羽信。

只要項羽信,三萬楚軍就信,因為項羽就是他們的神,戰神。

正是他們主帥帶給他們的這種近乎不可理喻的自信,讓他們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別說六十萬,百萬千萬又如何?

圖:宿遷項王故里,項羽塑像——英雄蓋世

另外,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過萬人以上的騎兵突襲,在此之前騎兵通常與步兵車兵配合作戰,很少擔任單獨作戰的任務,更別說千里突襲了。

這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驚人創舉,要知道與之同期的漢軍,此時連支像樣的騎兵部隊都沒有!

城陽(莒縣)距彭城只有200多公里,兵貴神速,軍情如火,但項羽騎兵並沒有急著走蘭陵這條最短直線,而是到啟陽後突然向西進入浚河河谷,在魯中山區秘密穿行直至魯縣(項羽始封之地、今山東曲阜,對項羽絕對忠誠),然後又突然轉而向南、閃電般穿越胡陵(今山東省魚台縣),從北至南直插彭城側背,只一個晝夜便兵抵蕭縣(今安微省蕭縣)。

圖:項羽如神鬼般莫測的行軍路線

這時候,劉邦的六十萬大軍正在北面大舉進攻彭城,彭城破在眉睫,按照通常的做法,項羽應該立刻東進援救彭城才對。

但是項羽並沒有這麼做,他決定放棄彭城,而就在彭城西南面的蕭縣悄無聲息的潛伏下來,等待諸侯聯軍佔領彭城後防備鬆懈,再繞到彭城後方突然襲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這個決策可不是一般指揮官都敢做的,萬一被諸侯聯軍提前發現,項羽這三萬騎兵除了被圍殲外,不可能有其他的結局。

但是項羽敢,他就是猜准了劉邦不可能想到這一點,才做出了這個瘋狂的決定。

誰能想到,前幾天還在齊地坐鎮指揮平叛的項羽,能在數日之間溜到楚地來。

誰能想到,急性子的項羽會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潛伏下來,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老巢被端而按兵不動。

誰能想到,即便天下都背叛了項羽,但魯地和楚地的百姓絕不會將楚軍的行蹤暴露。或許在秦人與齊人的眼中,項羽是位暴君,但在魯人和楚人眼中,項羽是他們的雄主,他們的偶像,他們的神。

果然,劉邦在佔領彭城後,只在東、北兩線構建起防禦工事,防禦楚軍從齊地南下。他萬萬沒想到,項羽早已在他的後方埋伏了下來,悄悄的打量著志得意滿的劉邦,眼中寫滿了不屑。

——劉季,你得意的太早了,竟敢在我項羽的地盤撒野,小樣兒,看我不把你的鳥蛋捏爆!

毛主席教導我們:「凡是開始打了勝仗,興高采烈,深入敵境,就打敗仗。」

公元前205年四月某日拂曉,當諸侯軍還在睡夢之中囈語,項羽的三萬鐵甲騎士已經出動,馬不停蹄直奔彭城。

楚人尚赤,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火神祝融的嫡嗣。所以項羽這三萬楚騎均著紅盔紅甲,一眼望去簡直如火如荼。這些楚國最勇猛的戰士,在出發的那一刻起,就早有了戰死沙場的覺悟。

死不過是灑一腔鮮血,拋幾根白骨,這有何可懼?

經當年巨鹿一戰,項羽的軍事天才已為天下公認,但巨鹿之戰畢竟只是十萬對四十萬,且有二十萬諸侯聯軍策應。可是這一次,項羽卻是獨以三萬騎兵面對六十萬諸侯軍,還是那句話,除非有穿越人士將每個楚軍士兵裝備上一把機關槍,否則誰能相信最後的勝利者竟是項羽?

但這道數學題不能這麼算。十個騎兵也許打不過二十個步兵,但一千騎兵絕對能擊敗數千步兵。當騎兵方陣的數量達到三萬,它對步兵的衝擊力將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這三萬騎兵還不怕死的話,那簡直就是無敵了。

偏偏項羽的這三萬楚軍,個個都不怕死;偏偏劉邦的這六十萬步兵,個個都怕死。

在戰場上,在生死關頭間,愈怕死的人,反而死得愈快,就好像賭場上,愈怕輸的人,通常都會輸得最多。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

所以,當彭城城下六十萬怕死的諸侯軍被震天的馬蹄聲吵醒,發現眼前一片楚騎組成的紅色海洋,漫無邊際的朝自己湧來,他們不由心膽俱裂,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就立即朝彭城內潰去。

秦末漢初,天下萬戶的大邑屈指可數,彭城即便是西楚草創的國都,相信城池也不會有多大,忽然間要有數十萬敗軍湧入,其擁擠狀況可想而知。劉邦此時方從昨日慶功宴的宿醉中醒來,他聽到外面吵吵嚷嚷,便光著屁股走到窗戶邊去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彭城內到處都是慌不擇路的各國敗兵,那情景,簡直比大學生人才招聘會還混亂。

劉邦聽到亂軍中分明在喊:「霸王來了,霸王來了,快跑啊……」

這時劉邦的大軍師張良沖了進來,慌道:「楚軍已兵臨城下,大王請速速登城守御。」

劉邦一屁股坐倒在地:「楚軍何其速也?」

劉邦問張良,張良問誰去,兩人只好大眼瞪小眼。

他們很快發現,眼下這情形,再集結人馬堅守城池不可能了。城外數十萬敗軍往城裡涌,士兵找不著伍長,伍長找不著什長,什長找不著隊率,隊率找不著屯長,屯長找不著軍侯,軍侯找不著校尉,校尉找不著將軍,將軍找不著各諸侯王,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劉邦一聲長嘆,命令道:「四開城門,各軍分路突圍吧。阿嬰,備車,寡人也要走為上計!」

阿嬰就是劉邦的車夫太僕夏侯嬰,三國時夏侯惇這一族的祖先。

劉邦是個權謀大師戰略大師,卻顯然在戰術指揮上段位太低,韓信後來說他只能將十萬兵,多了他控制不了,然也。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地圖。你會發現彭城不但是一個四戰之地,而且竟是一個死地。其城三面被山,獨其西平川數百里,可西走梁、宋。兼且三面阻水,以汴、泗為池,獨其南可通車馬。這樣的地形,適合堅守,也只能堅守,如果棄城而逃的話,三面為河水所阻,通通都是死路,相信項羽選擇這裡作為都城,就從未想過會棄城而逃。

圖:水網密布的彭城

偏偏這一次,劉邦的諸侯軍不得不逃了,而在這樣的死地逃,當然只能死的更快。

項羽進攻的方向是由西向東,諸侯軍只能朝東、北、南三個方向敗逃。項羽見此,也不入城,竟直接將三萬楚軍一分為三,分路追殺。

三萬人追殺六十萬,也端地是可笑的緊。

結果,向北向東逃的諸侯軍,沒跑多遠就遇到了瀔水阻隔,無船可渡,只好回身接戰。

幾年後,有一個叫韓信的人(他這會兒還在關中平滅章邯余部),曾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

然而,韓信不是誰都能做的,無能之輩碰上背水一戰,只有死路一條。

可憐的諸侯軍,顫抖著立在風蕭蕭兮瀔水旁,眼睜睜的看著項羽的鐵甲騎兵,已經排成了密集衝擊陣形,朝他們猛衝了過來。

秦漢之時馬鐙還沒有發明,所以騎兵的衝擊速度沒有後世那麼快,但當萬人的騎兵密集方陣死命前壓,那威力也足夠驚人了,問世間誰能當鋒,何況膽魄已喪的諸侯軍。

結果,一戰下來,十幾萬諸侯軍,不是被斬殺在瀔水之濱,就是被逼入滾滾浪花之中,隨波逐流,夢殘魂斷。

向南逃入山地的劉邦直屬漢軍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厄運,他們在靈壁(今安徽淮北市南)東面的睢水之濱被項羽親自率領的一萬騎兵追上,兩軍對陣,漢兵不斷後卻,楚騎不斷前逼,殺氣騰騰,空氣為之凝結。

兩位老友,竟在這樣的情況下尷尬重逢了。

項老弟,放我一條生路吧!我們畢竟曾是好兄弟。

住口!兄弟就是兄弟,兄弟絕不分好壞,因為兄弟只有一種。如果你對不起我,出賣了我,你根本就不是我的兄弟,根本就不配說這兩個字。

霸王,放我一條生路吧!我保證退回關中,再也不踏入中原一步。

住口,要麼就投降,要麼就死戰,我不會再相信你的花言巧語!

談判破裂,項羽於是下令一萬楚騎對漢軍再次發動強有力的集團衝擊,漢卒不能抵擋,前陣一退,則陣陣後退,一陣壓一陣,一排排的被擠進睢水之中。十幾萬漢軍的屍體幾乎築成一道肉壩,竟使睢水為之不流。

加上前面喪生的十幾萬諸侯軍,近三十萬條年輕的生命竟在一日之內就成了孤魂野鬼,為大漢王朝的奠基做了炮灰。嗚呼,哀哉!

這三十萬野鬼,本都是些好青年,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他們會娶妻生子男耕女織,過上安靜祥和的日子,但現在卻只因劉項二人的恩怨與野心白白斷送了卿卿性命。嗚呼,哀哉!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嗚呼,哀哉!

只遭到三萬名楚軍的襲擊,一支剛剛還在誇耀陣容強大的諸侯聯軍,轉眼之間就如狂風吹襲般灰飛湮滅了。黃昏時分,彭城四周戰事已基本結束,三萬楚軍在睢水之畔集結,里外三層,密不透風地把劉邦手下僅存的萬餘殘軍團團圍住,就是插翅也難逃了。

雄圖霸業一朝喪,望著夕陽下的睢水河,劉邦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殘陽如血,什麼叫窮途末路。

——不,我不甘心,我不能就這麼認輸,我是赤帝之子,我是神之所使,我是地之所載,我是天命所歸,你們誰也殺不了我!

劉邦對著手下僅存的萬餘殘軍,大聲命令:「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有我無敵,後顧者必殺之!」

命令一下,樊噲、周勃等大將遂手持長劍,親至前線督戰,前進者賞金拜爵,後退者必斬無赦。

困獸猶鬥,其勢也勃,萬餘漢軍在生死存亡之際對楚軍展開了瘋狂的反撲,他們不顧性命的沖入楚陣之中,有的抓住楚騎的長矛,生生將其拖下馬來用短劍刺死;有的則竄到楚騎的馬下,猛刺馬腹。一時之間,楚騎紛紛落馬,戰局似乎有了轉機。

眼見此景,項羽卻突然大笑起來:「好,好,看來劉季還有些骨氣,仗打成這樣,才有意思嘛!!」繼而回過頭去,命令親兵在指揮台掛上了代表弓弩的狗旗。

楚人雖上了馬,但數百年前大楚第一神射養由基傳下來的擅射傳統並沒有忘,後陣萬名楚騎於是將長矛置於馬上,取出背負長弓,彎弓搭箭,一齊朝漢兵射去。

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萬箭齊發,一個巨大的陰影遮天蔽日的朝漢陣襲來。只聽得嘩嘩嘩嘩……幾陣箭雨下來,萬餘漢兵頓時倒下大半,樊噲周勃胳膊上也各中的一箭,無奈只好暫退。

萬餘殘軍只剩下不到一千,且戰氣俱失,又無人救援,劉邦這回真的死定了,除非有天助。

無數的回憶潮水般湧上劉邦的心頭,從沛縣到薛縣,由彭城到霸上,由鴻門到漢中,由三秦再回到彭城,劉邦只覺自己的人生在世間轉了一個大圈,一切回到原點。到頭來,只不過從人間逛到天堂,再從天堂掉入地獄,一覺醒來,一切成空,一切只當做了一場春秋大夢。

我真的是神之所使,天命所歸嗎?真若如此,老天,你為何還不來助我?

老天聽到劉邦的深情呼喚,竟然真的來救他了!

公元前205年夏天,一場多半發生在中國北方靠近沙漠地區冬春之際的沙塵暴,竟然奇蹟般的在蘇北山區之中爆發了,大風從西北方向席捲而來,一時間,戰場上黑霧彌空,黃塵四塞,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飛沙走石,樹木摧折,楚漢兩軍都被吹了個東倒西歪,你看不著我,我看不著你,項王即便有拔山之力,卻也奈何不了颶風來襲。

風停了,沙散了,項羽緩緩睜開雙眼,發現戰場中央的漢軍已經消失了個乾乾淨淨。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是的,劉邦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逃走,如果不是巧合的話,我只能說他真有神助。

煮熟的鴨子居然也會飛?項羽暴跳如雷,即命手下大將季布、鍾離昧、丁公各領兵三千,連夜分路追擊,搜擒劉邦。得漢王者,賞金二十鎰!

丁公暗道了一聲項王小氣,便自帶部曲往北邊沛縣方向追去,他想劉邦肯定捨不得沛縣的家小,往那邊追肯定有戲。

說句後話吧,數年後垓下決戰,劉邦派灌嬰領兵五千去追項羽,懸賞是千金萬戶。

更多項羽韓信的名將傳奇,請點擊鏈接:傷心楚漢


特拉法加海戰,史詩般的雙縱隊突擊。


為什麼沒有人講歐洲四大名將領導的戰役呢?這些人基本上都打過以少勝多的戰役啊

下面說一個前331年10月1日馬其頓VS波斯的那場關鍵性戰役,高加米拉戰役!!這一個戰役打完後波斯直接損失過半領土,而後再無翻身之力!

代表人物
馬其頓以及希臘聯邦靈魂人物:亞歷山大大帝
波斯帝國大boos:大流士三世

先看看雙方的實力比較:
亞歷山大擁有步兵4萬、騎兵7000,而大流士三世擁有號稱百萬的部隊。當然,古典史學家們對高加米拉戰役中參戰的波斯軍隊數量眾說紛紜,亞里安認為有騎兵4萬人,步兵100萬人,戰車200輛;迪奧多羅認為波斯騎兵有20萬眾,步兵80萬人,戰車200輛;最保守的科丘斯認為波斯步兵戰鬥部隊有20萬人,騎兵4萬5千人,戰車200輛

所以最後保守統計:亞歷山大步兵4萬、騎兵7000人對大流士三世20萬人,騎兵4萬5千人,戰車200輛

再來看看戰爭前的準備

波斯戰車,話說這種戰車特別要值得提一下,這個戰車叫卷鐮戰車,是專門為馬其頓方陣準備的,也就是經常在歐洲古代戰場能看到的兩邊車軸都裝有三棱鐮刀,衝過去直接絞殺敵軍的那種,對衝擊步兵方陣的弱側很有效果。類似就是下面那種。。

再看看地理位置,大概決戰的位置雙方都已經知道了,就這,高加米拉!!
高加米拉的地貌是平坦開闊、略有起伏的
砂土地,非常適合騎兵活動。大流士特地讓人將戰場中央剷平,以便于波斯戰車衝鋒。這可以看出來大流士是精心準備的啊~~~~~

而亞歷山大方面很淡定,只是使用一貫的馬其頓方陣配合他的騎兵,其他基本沒有變化,當然馬其頓方陣也是非常著名的,每個士兵雙手持六米長槍,組成一個恐怖的荊棘之陣,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好調整,一旦被衝擊弱側就會潰不成軍


戰爭前夜
亞歷山大認為偷來的勝利是不光彩的,他要正大光明奪得勝利。而大流士擔心遭受馬其頓軍夜襲,命令他的軍隊整晚站立保持清醒和警覺,而馬其頓軍則是充分休息。

其實從以上信息可以說,這絕壁是一場硬剛的戰役,不會像我國古代一樣,一個計謀弄死上萬人。題歪一下啊,我也覺得奇怪,為什麼外國全都是靠戰術陣形而咱中國是靠。。謀略,下次我提問下

雙方經過充實的準備,馬上要開始一場劃時代的戰爭了啊!!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的清晨
馬其頓方:說實在話,馬其頓方兵力太少了,在面對波斯的時候只能把戰線拉長,不然就會被包圍起來胖揍的,所以亞歷山大把4萬名步兵+7千名騎兵組成了一個空心的梯子型。15000步兵組成馬其頓方陣為第一道防線,騎兵分兩翼進行機動作戰,當然為了防止敵方戰車騎兵衝破第一道防線迂迴包夾,另外15000組成了第二道防線,其餘步兵分散在前線遏制卷鐮戰車衝擊,亞歷山大自己則率2千精銳騎兵在右側打頭陣,準備隨時抓住地方戰線漏洞衝進去殺掉大流士。

呆萌大流士方:大流士充分利用寬廣的戰場地形,排列出一個長達8公里的巨陣,陣前是巨大步兵方陣外加戰車還有少量戰象,自己矗立於一輛金碧輝煌的戰車上在中央壓陣,當然還有弓箭手和印度騎兵數千人,後方又是一個巨大的方陣,兩翼則是騎兵。
大概部署圖如下:

縱觀兩方的作戰思路,可以援引福勒的話就是,

縱觀兩方的作戰思路,可以援引福勒的話就是,大流士是「兩翼包抄」,亞力山大是「中央突破」

下圖可以看出雖然兩側已被包圍,但是剛好分散了保護中央的能力,亞歷山大的騎兵找到突破缺口插到了波斯中央方陣中,大流士戰車司機被刺死,大流士三世大驚而後騎馬逃命,波斯中央軍開始潰敗。


引自維基百科,戰鬥經過:

戰役開始亞歷山大命令步兵方陣以斜型陣列朝波斯軍中央的前進,自己率領騎兵開始慢慢朝右方移動,騎兵後方隱藏一隊輕裝部隊一同向右行動,同時大流士
為了阻止亞歷山大繼續向外移動,令波斯左翼騎兵向外延伸,意圖包抄馬其頓右翼,雙方就此在外圍展開交戰。在經過新一批增援下,馬其頓右翼外圍部隊抵擋住波
斯包抄部隊。此時大流士開始命令刀輪戰車朝馬其頓方陣突擊,以圖切開缺口,但一些被方陣陣前的標槍兵解決,剩下的戰車沖向方陣時,馬其頓軍隊自行打開一個
缺口,使戰車衝進缺口內而被後方部隊解決,大流士的意圖落空了,雙方中央步兵開始交戰。

同時,越來越多的波斯左翼部隊往馬其頓右翼外圍的戰鬥增援,使波斯中央和左翼露出了一個缺口,亞歷山大等待的戰機出現了,立即率領夥友騎兵組成楔形隊形朝這個缺口突擊,在亞歷山大後方隱藏的輕裝部隊隨即現身,來阻止波斯左翼騎兵回頭援救。

亞歷山大奮不顧身親率騎兵與波斯部隊廝殺,並往波斯軍中央陣線夾擊,波斯不死軍和希臘僱傭軍紛紛被突破,馬其頓騎兵直撲大流士。大流士發覺他陷入危險當中,心驚膽跳的他隨即跳上一匹快馬瘋狂逃命,波斯軍中央陣線開始潰散

亞歷山大正想追殺大流士時被告知側翼被包圍陷入困境,於是放棄追大流士回援,波斯兩翼知道大勢已去於是紛紛潰逃,至此,亞歷山大翻盤成功,獲得了高加米拉戰役的勝利。(是不是有點像偷水晶的感覺。。)

關於這場戰役的意義自然無須多言,歷史書上說的太多了!!


「只要世界上還有戰爭,人們就不會忘記奧斯特里茨戰役。」——恩格斯

補充:

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至少一半來自於戰前準備,拿破崙在開始戰役之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為了引誘沙皇亞歷山大上當,他佯裝撤軍迷惑聯軍,導致聯軍對法軍實際實力嚴重低估,特別是在與俄普代表會晤的時候,拿破崙出色的演技將俄軍代表騙得團團轉,沙皇自然堅定不移地走進拿破崙的圈套。可以說,奧斯特里茨戰役基本上是拿破崙為聯軍預設而打起來的。

戰中,拿破崙集結了他能集結的所有兵力,總兵力達到了75000之多,火炮數量250多門,儘管兵力上仍處於劣勢(聯軍85000),但是由於戰前的迷惑工作,聯軍完全沒有估計到法軍有如此強大的兵力。為了更好的演好這場「戲」,引誘聯軍進攻,拿破崙主動放棄了普拉岑高地,果然俄奧軍隊將此舉誤判為法軍懼戰退縮。於是,聯軍決定在奧斯特里茨地域開戰,並迅速展開總攻。開始聯軍的進攻非常猛烈,戰鬥的進程也一度超出拿破崙的預料,當聯軍突破到哥爾德巴赫河西岸時,拿破崙下令將第三軍調往此處阻擋進攻,由於突然受到法軍精銳部隊的襲擊,聯軍開始西撤,這個撤退對於聯軍可以說無足輕重,但剛愎自用的沙皇竟未經庫圖佐夫的同意將普拉岑高地的守軍調走大部分,這如同將決定成敗的鑰匙拱手讓人,而這正在拿破崙的計劃內。高地失守後,沙皇與庫圖佐夫企圖奪回,然而側翼過來法軍的重騎兵部隊將他們打得措手不及,法軍穩穩地守住了高低(這是拿破崙慣用的戰術之一,即集中兵力從側翼突然襲擊,打亂對手部署)。緊接著,法軍發動了總攻,將聯軍從戰場中央切斷,使其南北無法相顧,完全暴露在普拉岑高地法軍的炮火之下(這也是拿破崙的慣用戰術,即將敵軍優勢兵力分散,各個擊破)。在法軍的騎兵的猛烈突擊和炮火支援下,聯軍敗局已經明朗,大部分聯軍被壓縮到了扎錢湖和莫尼茨湖之間的沼澤地帶。然後他們被趕到了結冰的湖面,人車馬炮一片混亂,法軍在高地猛烈炮擊湖面,幾千人葬身冰冷的湖底。

下午4點30分,天降小雪。拿破崙巡視戰場,奧斯特里茨戰役以法軍的輝煌勝利告終。由此宣告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徹底瓦解,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 ;同時也宣告了警戒線式戰略和線式戰術的破產,成為近代歐洲軍事史上的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

PS:其實戰役也有一點遺憾,由於繆拉親王的草率貪功,使法軍喪失了殲滅俄軍殘部的良機,為俄軍保持了有生力量,不過這也無傷大雅。


一位新的歐洲霸主已經儼然屹立在雪中的奧斯特里茨!


遼瀋戰役

1946年6月,被毛寄予厚望,希望作為國共談判的重要籌碼的四平保衛戰中,此前大半年一直被kmt打的一路向北,得了「撤退將軍」的「美名」林總雖然集中東北民主聯軍全部主力,但是還是被打的大敗。匆忙之下,連發給毛撤退命令還沒有回復,林總就急忙撤出四平。更嚴重的是,四平保衛戰的失敗在東北民主聯軍中引起巨大震蕩,之前的收編的偽軍,土匪,新部隊基本上都散了,土匪到處大燒大搶,還切斷牡丹江達到松花江的鐵路線。逃亡叛變者層出不窮,作戰科長王繼芳帶著全部檔案投了KMT,KMT軍追林總像閱兵似的,四路縱隊在馬路上如入無人之境。八年沒帶過的兵,再度出山的林總在撤退路上是這麼多年的軍事生涯最鬱悶的時候,性格文靜的林總在撤退路總還發了脾氣:部隊撤到舒蘭的時候,參謀處長李作鵬沒有及時架好電台,倒跑去喝酒,林總一把就掀翻了酒席!此時的林總和東北民主聯軍誰都不敢相信會翻盤,要不然蔣介石也不會在談判之中提出苛刻的條件,要tg讓出東北和華北的城市,TG當然不能答應,內戰於是全面爆發。

然而僅僅一年後的1947年,林總帶著東野通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夏,秋,冬季攻勢,東野已經反守為攻,而且在當時tg五大野戰軍所對的形勢之中,東野是唯一佔優勢的野戰軍。

到了1948年,東野已經擁有百萬大軍,還有炮兵,鐵道兵等多兵種,遼瀋戰役僅僅用了兩個月就解放東北全境,tg的兵力已經達到300w,相比之下,KMT此時只有290w,讓新中國的曙光從東北大地上升起。隨後東野百萬大軍浩蕩入關,徹底改變了全國的戰場形勢。而流傳至今的,還有在林總在指揮藝術巔峰期間總結出的六條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種情況三種打法,三猛戰術,四組一隊,四快一慢。原華北野戰軍的一位作戰參謀回憶:東野大軍一入關,兩下一交流,他們第一次聽說這些戰術原則,運用到戰場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都不禁佩服林總高超的軍事才能。

1949年,平津戰役的勝利讓林總先於領導人站到了天安門,東野(四野)克天津,去武漢,下廣西。林總再一次回到湖南和廣西,已經是長征15年之後了。

1950年,四野達到史無前例的150w,一直打到了海南島,至此,林總軍事生涯達到了巔峰!

時間撥回到1946年6月,白崇禧作為督戰長官在東北主張對林總趕盡殺絕,孫立人帶著新一軍已經越過松花江,再前進一步就兵臨東北局所在地的哈爾濱城下。蔣介石關鍵時候出現了,突然下令停戰,原定的15天停戰期停了足足4個月。當然,蔣介石還是在書里寫下了這是他一生中最後悔的一次操作。蔣介石不僅是微操大師,而且在戰略層面的操作也不弱於人啊!


靖康之變,北宋稀里糊塗就滅亡了。。。


王陽明平寧王叛亂的鄱陽湖之戰。寧王叛亂,王陽明一個光桿司令逃了出來,寧王率領六萬大軍跟著攆,到鄱陽湖的時候,王陽明通過一路上攢兵,終於攢夠了五千,然後回頭把寧王反殺了。


1.虎牢之戰。
唐武德三年,李世民以七千餘人擊敗王世充、竇建德聯軍十六萬,「斬首三千餘級,虜其眾五萬」,一舉掃清了外患,為唐朝的穩定提供了保障,但如果戰果相反,可能又是一個南北朝。
2.釣魚城之戰
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築釣魚城,其後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階,於1243年復築釣魚城,屯兵積糧,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並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當時蒙古建國後正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攻鄂州,察塔兒進攻兩淮及兀良哈台進攻雲南,自己則領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鈺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古軍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
它使蒙軍的第三次西征行動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非等國的 威脅。並且使宋得以延續20年之久,使忽必烈得以掌權,從而改變中國歷史。
如果戰果相反,歐亞大陸會被整個洗牌。
3.歪個樓,說一個人吧:陳慶之。梁伐北魏之戰的戰神啊!「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陳慶之以7000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如果當時梁武帝能更有雄心一點,歷史將被改變。


軍事奇蹟?以弱勝強就是奇蹟?出其不意千里奔襲就是奇蹟?我要說最奇蹟的就是明明打贏了還特么的認輸!!

絕逼當屬中法戰爭!

關於過程我覺得不是很重要,想去了解的去百度自己搜,如果覺得百度不客觀去維基百科搜索。

剛剛好最近本人學習近代史,看到這個中法戰爭我只能說…真tm無語!!這絕逼是軍史上的奇蹟!!不敗而敗!!作為國人我是深深地感到恥辱!!

看了目前排名第一的評論區的答案,私以為知乎這種莫名黑黨黑國家的氛圍真心不太好

我先申明立場,無論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我都不是很推崇,反正這個東西作為老百姓也沒必要非得爭哪個好或者不好,但是我特么就是想噴一些傻逼,沒事就尼瑪噴GCD,沒事就推什麼民主啊啥的,你特么黑黨勞資就算了,大家實事求是,本來就有很多問題,你特么黑軍隊是什麼意思?軍隊怎麼了?他保衛了國家保衛了你這種所謂的人民,你特么自己說你是不是白眼狼?

我曾祖父就是大地主的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聽他說,他親眼看見自己的姐姐,母親,還有很多很多親人就這麼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他常常說他當年活著就是因為遇到了共產黨的游擊隊,如果沒有這些軍人保護了他,他早就死在日本人的刀下,後來他把所有的錢財全部捐給了黨,自己也加入了游擊隊,後來抗戰勝利,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全身上下多處受傷,從朝鮮回來後因為讀過大學被重視,後來又遇到文革被批判入獄。

他自己說過關於黨他自己有些憤恨,但是說到軍隊他常常兩眼放光,他常常給我講他當年的好戰友,怎樣和他一起苦中作樂,怎樣和他患難與共,這種感情恐怕只有當兵的才能體會,他給我說他的老部隊在朝鮮戰場上幾乎全部犧牲,就剩下他們幾個人,說到激動處,還會大喊

我就是死也要把軍旗保住!!軍旗就是我們軍人的榮譽,是我們軍人存在的價值!!

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保護了我們的國家,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些人會抹黑他們?

就算到今天國家都沒有給過任何的補助,但是我曾祖父都從未有過怨言,他只說過,文革要了他的幾個戰友的命,他看到那些老照片是常常老淚縱橫,就算後來病的不能走路了,他也執意要去公墓上為戰友獻花。

他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地影響我們幾代人,我能在他挺直的脊樑上看到一個軍人的崇高和偉大,就算在最後遺囑中他也提到,每一個子嗣後代都要去當一次兵,甚至他的最後一筆錢也捐給了當地武裝部,事實上我所有的長輩以及同代人都當過兵,有的甚至還是現役軍人,這一切都是曾祖父的影響。

今天是首個國家公祭日,中法戰爭過去一百多年,軍人為民族而戰,軍人為和平而戰!

寫此文僅僅想祭奠一下我這熱愛軍人的曾祖父,還有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中國軍人,他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我為他感到驕傲,中國軍人萬歲!!!萬歲!!


對印自衛反擊戰


高加米拉戰役,鐵鎚跟鐵砧。
法國戰役,閃電戰。
巴巴羅薩行動,閃電戰。
蘇芬戰爭中的芬蘭軍隊。鏖戰。
克里米亞戰役。
上面有人說斯大林格勒戰役,那這裡就有冬季風暴跟第三次哈爾科夫會戰。
當然還有小土星行動中的義大利軍隊。Tridentina, Avanti!
卡扎拉會戰。隆美爾的得意之作。
市場花園行動。莫德爾
中途島之戰,開掛的轟炸機飛行員。。

著名的「薩伏伊」騎兵團一部六百人對Isbushenski的蘇軍發動反擊,蘇軍有兩千人,裝備火炮和迫擊炮,一隊意軍從正面進攻,而其他人從蘇軍背後騎馬衝擊,他們僅裝備馬刀。蘇軍大感意外,並被擊敗。這次二戰中歐洲戰場最後的騎兵衝鋒消滅了蘇軍兩個營,並擊潰一個營,俘虜五百人,繳獲炮四門,迫擊炮十門,機槍五十挺。

關於義大利軍隊實力究竟如何。


《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84頁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軍事重鎮?它們為什麼能成為重鎮?
殲20對中國空軍實力有多大提升?
歷史上有哪些精彩的預言?
古代的城池不能繞過去走嗎?
怎樣才能消滅 ISIS?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