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面對焦慮型依戀?

本題已收錄圓桌「關於愛情」,歡迎前往關注!

==============
經常對我喜歡的人(長期接觸以來可以斷定對方對我也有好感)有些過度的敏感,比如每次對方發QQ消息給過來我會很認真很及時的給予回復,而有時候我發消息過去,對方會過很久才回復(雖然不是經常發生),但是只要有出現這種情況,我就會不由的心中有些生氣,覺得我對對方那麼認真,對方怎麼可以這樣子對我?然後心裡就會產生報復心理(比如覺得好不容易等到對方的回復了,我會故意不搭理對方,我想讓對方也感受一下我心中的這種痛苦和焦慮,但事後我一定會後悔的)。我這種心理是挺不健康的。也許對方真的是很忙很忙,沒空搭理我,不是想故意冷落我,只是我會很容易產生焦慮感,對方沒有回應我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感。我看過一些關於依戀心理學的簡單介紹,提到嬰兒-照看者和成人戀愛伴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1. 都會在另一方在身邊和能夠響應自己時,感到安全
  2. 都有親密、私人性質的身體接觸
  3. 當不能親近另一方時都感到不安全
  4. 都與另一方分享自己的發現
  5. 都會撫弄另一方的面部,並都顯示出相互間的迷戀和專註
  6. 都會進行「身體交談」

而我屬於對方沒有能夠及時響應自己時會特別容易焦慮不安、並會產生一些報復性想法的類型。我意識到自己有這樣子的心理情況,我也想做一個「看的淡然」一些的人(比如迴避型依戀),不要去太在意那麼多小細節,畢竟人最終是為了自己的感覺而活著(我覺得對別人好其實都是在為自己考慮)。

我不想對這些小事情太過分焦慮,覺得痛苦的是自己啊,可確實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用工作的忙碌讓自己的精力強制的集中在事業上,特別忙碌的那段時間裡頭,就算對方好幾天不搭理我,我都半點不會在乎,反而是我好幾天不會去想對方。可人總有累有疲憊的時候,一到這種時候,我還是逃避不了焦慮情緒的回歸,會在想這次對方為啥又不會像我對對方一樣對我,到底是對方真的忙還是故意想冷落我,然後會想辦法和對方溝通,可對方由於性格、經歷等原因往往各種不願意說明緣由,搞得我很焦躁。心煩意亂工作做不下去╮(╯▽╰)╭。

有人說可以去旅遊,運動,看書,看電影看看能不能解決問題,可我都試過了,一旦我覺得焦慮不安了,做啥都會心不在焉額。

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可以去面對這樣子的自己呢?


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於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焦慮-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而當一個人展現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的都是最內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後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憤怒/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矛盾型的人,會要求愛人電話簡訊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出疏離的傾向,採取迴避,忽視,冷戰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係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影響


焦慮型依戀對於成年人親密關係的影響在於,我們在關係中展現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焦慮、疏離/冷漠),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生誤解。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發現對方好像很冷漠,經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蝟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佔有慾強,愛管閑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於千里之外。由於不清楚這些行為的真正動機,伴侶也就無法用真正能夠安撫到你內心擔憂的方式來回應你,而是回應你表現出來的次生情緒。


當兩個人都是焦慮型依戀風格的時候,情況則有可能更糟糕。當一方感到恐懼並展現憤怒/焦慮或者疏離時,也會觸發另一方的恐懼並且展現類似的次生情緒。尤其是如果一方是矛盾型,而另一方是逃避型的時候,就會產生夫妻關係中十分常見的逼近-迴避的場景:一方不斷抗議、逼近、索取更多的愛,另一方則不斷逃避、疏離、拒絕進一步溝通。


如何應對?


我首先的建議肯定是帶著你的伴侶一起去尋求專業的幫助,找EFT或家庭系統治療等流派,擅長夫妻關係的諮詢師。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依戀風格可能會影響和塑造你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但並不會完全決定你的未來。一個人一生的依戀風格會有很大的重塑空間,而把時間和金錢投資在重塑自己的依戀風格上面,會對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關於依戀風格的另一個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點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研究發現即使是安全型依戀的父母,也大概有一半的時候是會犯錯誤的,但是重點是在於這些父母懂得在時候去修復關係中產生的裂痕(Howe, 2011)。這個點請大家先記住。


如果你暫時無法尋求專業幫助,只能依靠自己去做調整改變,那麼首先我要告訴你這個過程會是個不小的工程,需要你的耐心和堅持,因為畢竟要改變二三十年里形成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會建議你按照這樣三個步驟去做:理解與反思,溝通與商討,嘗試與改進。

1. 理解與反思

人格、情感模式和行為的自我調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我認知的反思。人們遇到問題都喜歡去指責和怪罪別人,但是在這個問題里,我認為主要的工作是在自己身上完成的。


你了解清楚了自己的問題,知道如何形成,會有哪些習慣性的反應,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改變。如果你覺得自己是焦慮型人格的人並且不滿這個現狀,那麼你或許需要先去好好研究下這個問題,對依戀風格理論有更深入的理解。


你需要反思的是,你的憤怒/焦慮或者疏離的表現,本質上是為了安撫自己,讓自己避免直面被拋棄的恐懼。可是這些表現,是否真的有達到安撫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選中?


你將一張紙一分為二,在左側列舉一些容易觸發你焦慮型依戀的場景,這些場景里你的情緒、想法和行為,然後在右側列舉理想狀況下你認為最好的,最能夠安撫你被棄恐懼,也最有利於關係的結果。然後你可以問自己:左邊的部分,和右邊的部分,是否真的可以聯繫起來呢?


比如你左邊寫的是男朋友簡訊不回復,你懷疑他和其他女孩在一起,於是你打電話抱怨和爭吵。這樣的行為,可以讓你的伴侶了解到你的擔憂,能夠促使他自願地給予你安撫和積極回應嗎?憤怒和焦慮,往往可以在當下為自己爭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長遠來說,這種強迫性的索取,並不利於雙方形成親近和敏感的回應模式,而是會讓一切親密行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務一樣。


我的經驗中,很多焦慮型依戀的人,在情感訴求的表達上往往都是詞不達意的。心裡想的是一出,表達出來讓別人接收到的是另一出。不光沒有被安撫到,反而破壞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劇了衝突。


2. 溝通與商討

在對自己的情況有了充分反思之後,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侶進行較為深度的溝通,讓他了解你的成長經歷是如何影響你的依戀風格的,包括具體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當下在關係里的習慣和行為。以及當你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是自己的憤怒/焦慮或者疏離情緒在作祟?同時也讓對方知道當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真是的內在情感是被棄恐懼,而不是對對方的嫌棄、不信任、或者攻擊。


你也可以和伴侶分享當前他回應你的方式,會讓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緒上的反應是怎樣的。我的諮詢經驗里,對方往往會對你的情緒反應感到毫不知情,十分意外,所以這樣的分享很有必要。

你們還需要去共同分析,過去的互動當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們嘗試新的方法,而一直都執著於某一個低效的,不良的模式。雙方的那些想法和認知,限制了你們對於不同互動模式的探索。


有了這樣的相互了解和分析,你們可以共同商討,未來在類似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更好地回應彼此。你們可以設計和約定一些特定的行為,以及出現了回應不及時的問題後,最佳的修復方式。記得前面說的嗎?好的父母並不是不犯錯誤,而是很善於修復關係。和伴侶相處也是如此,出了問題,不要讓它就這麼過去,而是等平靜下來之後,兩人一起去溝通、探討,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和修復。


3. 嘗試與改進

接下來的步驟,顯而易見就是要把所有的計劃和商討付諸實踐。我的建議是,先從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小事情入手,嘗試一些新的方法,來得到一些「獨特結果」。


比如以前對方不回信息,你會很焦慮並且打電話過去抱怨,那麼這一次你試著打電話過去告訴對方你的焦慮感又產生了,希望對方知道,而對方則改變之前敷衍的態度,而是鼓勵你勇敢面對焦慮,給予你情感上的支持。這樣的新互動,就會帶來新的體驗和情緒反應,而這種獨特結果,就會成為兩個人關係改善的基石。


從小的事情開始,不斷創造一些獨特結果,讓兩人在互動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體驗,關係就會越走越好。


另一方面,並非所有方法都一定有效,或者同時照顧到雙方的體驗。所以不斷改進和平衡也很重要。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基本思路就是:


1. 盡量讓對方透過你的次生情緒和行為,看到你的原生情緒,給予對方準確回應你最本質的被棄恐懼的機會。


2. 兩人關係出現矛盾和裂痕後,要積極迅速地去修復,不要讓次生情緒在關係當中有不斷滋生和發酵的空間。


最後的最後,關於依戀關係的改善我推薦一本書:《親愛的,我們別吵了》,EFT的創始人之一蘇珊·約翰遜著,是寫給大眾讀者的,非常適合這個問題的深入理解和反思,也給出了很多伴侶關係中值得嘗試的實操方法。另外我寫的《假性親密關係》也有更多相關探討,可以在知乎書店找到。

References:


Ainsworth, MD., Blehar, M., Waters, E., Wall, S.(1978).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owe,D.(2011).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ourse. London: Palgrave.


在《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一書中,作者提出,一定程度的依賴他人、以及允許他人依賴自己,是健康的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作者認為,在如何處理「依賴」和「獨立」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上,人們可以被分為三種不同的關係類型: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和障礙性疏離。簡單來說,適度依賴就是在「依賴」和「獨立」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中間取得平衡;而另兩種狀態則是不平衡的。

作者提出,每種關係類型的形成,都源於我們從童年開始就發展出的依戀類型。而焦慮型依戀的人就往往處於一種非適度依賴的不健康的關係模型中,使得他們容易成為過度依賴者

消極的過度依賴者

過度依賴是一種依附性的關係模式,通過依附他人,來逃避生活的挑戰他們總是致力於和他人保持聯繫,即便在面對他人的輕視和傷害時,也很難、甚至是不可能放棄依賴。(P8-9)

過度依賴的人,依戀類型往往是痴迷型(也被稱為焦慮型),他們隨時隨地都會害怕照顧自己的人會離開。他們的關係劇本是「我一個人不行」,認為如果沒有其他人,自己就無法生存。這種劇本既有可能源自小時候被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也有可能源於過於嚴苛、循規蹈矩的教養方式。(P32)

一般來說,過度依賴的發展階段分為四個步驟:1. 自我否定,想像自己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2. 渴望被保護,同時恐懼被遺棄,這種焦慮、恐懼感越來越強;3. 焦慮和恐懼使他們開始以他人為中心,不惜一切代價地取悅他人;4. 最後,會導致自我分離,即自己與自己分離——因為過於關注別人,而忽視自己的願望和感受。(P33-34)

過度依賴也分為不同的類型,他們通過不同的模式來表現自己的過度依賴:

·無助型(不成熟模式):通過誇大自己的脆弱,表現得孩子氣、需要關愛、容易受挫、經常哭泣,來維持和他人的關係。

·敵意型(控制模式):通過脅迫他人來維持關係。他們總是表現出馬上就要崩潰、發狂的狀態,以此來取得支配地位。典型的表達是「如果你離開我,我就自殺/傷害自己」。

·隱藏型(微妙模式):他們採取的方式是迂迴的,比如偽裝生病、過敏、編造經歷等,使他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這段關係。

·衝突型(難以預料的模式):他們非常善變、反覆無常,總在極端的過度依賴和短暫、表面的自立中搖擺。在「依賴」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敵意型過度依賴的特徵;在「自立」的時候,又表現出隱藏型過度依賴的特徵。(P35-37)

過度依賴 還會導致親密關係的遊戲和陷阱

不同的關係類型,會在親密關係中有不同的表現。適度依賴的人會獲得高質量的關係。高質量的關係往往有以下三個特徵:開放和真誠、關心和體貼、安全感和信任。而對於過度依賴的人來說,關係不具備這種特徵,作者將其稱之為「關係遊戲」

在關係的遊戲中,關係是一種權力鬥爭,兩個人都想要從對方身上索取更多,自己盡量少付出關係遊戲通常都是由其中一方發起,另一方則逐漸捲入這場沒被明確討論過規則的遊戲當中。

玩關係遊戲的人常常使用的策略是「關係陷阱」。設計關係陷阱的目的,是為了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通常是一個人抓住了對方情感上的弱點,使對方若是拒絕Ta的要求就會陷入內疚;久而久之,內疚會變成憤怒和失望。

過度依賴的人,容易設計讓別人承擔自己不願意承擔的責任和壓力。比如,他們可能會故意誇大身體上的小毛病以獲取配偶的關心。落入陷阱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要像家長一樣,負責家裡的所有事。

如何識別和改變,建立適度依賴的關係

那麼,如果你懷疑身邊的人有可能是過度依賴,該怎麼辦?作者提供了識別的方法——通過你自己的反應,來識別對方是不是危險的關係對象。

以下是作者介紹的,與過度依賴的人戀愛的個體可能有的反應,這些不同的反應,都可能由一個過度依賴的伴侶引發。

? 相互依賴。你被Ta的需要所誘惑,扮演了養育、照顧Ta的角色,花大量時間、精力去照顧這些「弱者」,甚至在Ta得寸進尺的時候,還會付出更多的關愛。

? 抵制依賴。你努力與對方製造距離,在情感上退縮。

? 權威主義。你用接管一切的辦法來應對Ta,開始決定所有事情,設置規矩,主導這段關係。而這種反應只會強化依賴者的無力感和消極行為。

? 詆毀或貶低。如果你已經開始掌控依賴者的生活,你會看不起Ta,認為Ta懦弱、無能、幼稚,當貶低進一步發展,就可能產生精神上、身體上和性方面的虐待。(P56-57)

幸運的是,作者發現,適度依賴可以後天習得。

我們在這裡不介紹戀愛對象有問題該怎麼辦(可以自己去看書,有很多章節),著重介紹一下如果自己是不健康的依賴類型,該怎麼辦?

在做出認識和改變之前,你首先要先明確以下幾點,真正地理解「適度依賴」:

1.你需要把所做的事情和人本身區別開來——你的行為,並不等於對你這個人的定義。尋求幫助並不等於無能,也和缺乏安全感、不成熟、失敗無關。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你也可以是自信、能幹的。

2.尋求幫助不是為了逃避挑戰,而是為了學習和成長。

3.求助需要有方法,讓被求助的、被依賴的人也很愉快,而不是有一種「被套住」的感覺。(P6-7)

在作者看來,當你真正做到適度依賴時,你就能「學會平衡親密與自主,請求幫助而不感到無能,與其他人建立聯繫,而不在這個過程中喪失自我」。對適度依賴的重建過程是變化的、不可預測的,它「充滿了意料之外的收穫和令人沮喪的倒退」,但不管進展如何,你都要學會享受它。

以上。

原文發表於 想變得強大,你要學會依賴 | 測試: 「適度依賴」讓關係更緊密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2016.9.7 關於焦慮型依戀進階狂躁版(補充/更新)


你們能覺得我的回答有用我很高興。本來我是不打算再多說什麼了,不過今天是我和先生領證一周年,我覺得是如此有必要記錄一下。前兩三個月我經歷了焦慮型依戀的最強衝擊波,直至兩天前我才剛剛把自己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恢復到較為正常的模式,一種真正較為理想的夫妻甜蜜相處模式。


類似於我這樣安全感特別低的人群,是容易對一個親密的人產生完全的依賴的,小時候我總是受欺負、遭遇背叛,於是我的母親是我唯一的依賴,我甚至不允許她離開我去旅行、去出差(一直到我高中)。現在我把這份依賴完全轉移給我先生。以下癥狀我甚至覺得自己是病態的,極致的:


1. 微信回慢了一點臆想他在和別人聊天,在幹什麼我猜不到的事情;微信秒回又覺得他是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順帶回復我。也就是說,怎麼回復我都不高興。
2.一在我面前看手機我就不開心,恨不得把他手機摔掉。
3.和別人說話,相處,我卻一定要干涉,很反感他的社交模式,覺得需要我的指導。
4.他突然改變計划行程讓我焦慮到束手無策,會心情很低落。
5.生活上因為一點小事感覺他沒有做好我就會大發雷霆(比如不愛衛生之類的)。
6.對於他以前的女朋友們吃飛醋,非常鬱悶。
等等等等。


這應該可以歸類為:佔有慾,控制欲。
通俗點說:無理取鬧,作。


我自己覺得這也是焦慮型依戀的一種衍生。因為你控制不了他,佔有不了他,才會狂躁不安,才會害怕被拋棄被不喜愛。有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需要讓自己更強大、更自信、生活更充實,以此來減輕對伴侶過高的關注度。只是,很難。因為你要克服的是你心靈上對自己的束縛。

直到某一天我聽到我先生用痛苦的聲音說著他被束縛、不自由、他說我經常這樣鬧他只會覺得對婚姻失望。我清醒了。對他的束縛,就等同於對自己的。在我只看到他的缺點,用一切的臆想來揣測他的時候,我已經把他的好、我對他的愛全部屏蔽了。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所以我才會越來越沒安全感,對他越發挑剔和不講道理地任性。


處理方法:


1.不用想像揣測他在做什麼,你看到的永遠只有事實。你只需在腦子裡勾畫出一副他正在認真工作的模樣即可(這不是自己騙自己,而是你對於想要束縛他的一種強制解脫)。等到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回復微信慢一些,他突然去做了什麼沒告訴你,他的前女友...你都可以不再那麼在乎了。因為你看到的是眼前的這個人。(你永遠無法控制他的思想)
2.多回憶你們之間的美好,多去反覆提醒自己:他有多麼多麼地愛你!有必要的話不斷暗示提醒他,讓他多對你表達各種愛意,以此強化你心中對他的安全感,告訴自己你們是彼此強烈依戀著的!
3.記住伴侶愛的是那個開心的你,就像你一天疲憊不堪回到家也希望看到開心的他一樣。所有的焦慮不安都是自我折磨,與其給兩個人的心情都增加無謂的負擔壓抑,不如好好和他製造今天此時此刻更美好的回憶。珍惜、感恩。勿要在以後後悔不已。
4.最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胸放寬闊。人生還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事,與其糾結伴侶愛人的哪一個舉動,不如好好安排你們共同的生活,豐富它。讓他或多或少覺得,少了你,生活就失去了顏色。

5.降低自己的預期,不拿高要求來要求對方。你若自己很浪漫,希望浪漫,但他不一定能給你你想要的浪漫,正如你可能也送不對他的禮物。這都沒什麼,接受他表達愛的方式。你若對對方秒回微信,他隔了半天回復你也不能代表他對你不在意。他達不到你的某個預期又如何呢?你不還是愛著他嗎,難道因為他達不到你的預期你就不愛他不和他在一起嗎?小事,小習慣,都可以被調教被改正。只要你們彼此相愛,多一些寬容與信任吧!

最後願我今天一周年紀念日可以和老公晚上好好吃一頓飯。^ - ^

--------------原回答》》》

我和我先生戀愛期間我就關注了該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結婚了。總算可以來談談我的焦慮型依戀是怎麼緩解的了....

在戀愛期間我情緒相當敏感,徹徹底底就是焦慮型依戀:回微信回慢一點就暴躁,對方再回復的時候我故意不理睬,去做一件事情事先沒和我說會讓我相當生氣,動不動找不到人了我也非常沒有安全感,聊天聊少了不開心,他對我只談工作上的事情沒有說到感情與生活上的事情也不開心,少拉手少身體接觸也煩躁不堪,和我面對面卻在看手機我也非常不爽,每次睡覺都不等我自己先入睡我也很生氣....等等等等。
因為這些情緒,我和他在戀愛中,每隔一個月我就要鬧一次。原因全部都是【你陪我的時間到底還剩下什麼,你去做你的事情前能不能先和我說一聲?為什麼你還是像在過單身生活..】之類的。總而言之,就是沒有安全感。但是根據我的判斷,我的先生,是逃避型依戀。但是現在被我潛移默化逐漸調成了【安全型】。

這無非是因為:我們非常重視且善於溝通交流。

每一次的吵架,我們都要立刻就解決矛盾,說清楚到底是誰的過錯,或者兩個人在處理這樣的矛盾上都有過錯。而找到原因之後,就要避免以後類似情況再次出現,故而我們會找到兩個人都滿意妥協的方法,以確保歷史不再重演。我在一次次的爭吵中,反覆強調,我不喜歡你吼我/ 我希望我在做錯事情的時候你不是第一時間指責我,而是先安慰我等我情緒穩定了再總結我的錯誤/ 我希望你能主動告訴我你對我的情感以讓我有安全感..等等。所以他很認真地對待我的每次"談心",並且用心記住了。這就導致了以後在日常生活中他逐漸變成了我希望變成的模樣。做個對比吧。以前他是一個不會表達情感的人(從來不說我喜歡你和我愛你),現在他時不時會自己主動表達也不扭捏;以前他是一個很容易動怒和對我吼的人,現在他會在自己有脾氣的時候忍住,而且我們說好如果剛好在對方的氣頭上另一方就不要撞槍口上;以前他做事情都不會事先和我說,現在每一件事情他都有意識「現在是兩個人,需要和老婆商量」...

我們一起完成過【愛的五種語言】測試題。我們的愛的語言其實完全不同,且彼此的最高分還是對方的最低分= =。我的愛的語言是【肢體的接觸】也就是說如果缺少了他的擁抱親吻牽手等我就察覺不出他的愛,而我的愛的表達方式也是如此。而他在這類的得分非常少,相反他注重的是【付出的行動】,更看重我每天給他煲湯、打掃衛生、照顧起居、幫他處理一些小事,從而覺得溫暖和我愛他。這也大大降低了我的焦慮型依戀。他現在經常會肢體接觸的時候和我說:這就是你喜歡的表達方式是吧~ 我連連點頭。我甚至也和他在某次正兒八經的談心中,認真地提及「焦慮型依戀」,我告訴他我情緒特別敏感,希望他在更多的細節上給我足夠的安全感。

其實焦慮型依戀,就是因為對方的細節,達不到自己的安全水位線,故而會感覺心情起伏特別大。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患得患失鬧小情緒,好像顯得自己低人一等,顯得我好像更沒有安全感或是更依賴我的先生。後來我發現只有溝通,才可以讓他慢慢變成真正讓我有安全感的模樣。但是自身的調節也是很重要的,對於焦慮型依戀最重要的是:要放平心態。如下我有兩個心得。
1. 對自己的付出不求回報,就可以不對對方的反應失望。比如他沒有達到你預期一般喜歡你用心準備的禮物(比如我買過一隻昂貴的錢包給我先生,卻被他嫌棄了=_=#)比如你在給他收拾好屋子的時候不要希望他能主動過來答謝於你...因為你的付出是愛他,而你若相信他也愛你,你就該相信你所做的一切他都默默記在心裡,有莫大的感動。
2.做一個文檔記錄你和他所有的小細節,讓你覺得他對你的愛堅定不移,讓你感動萬分的。記得時常記錄,時常回去翻看。若是能做到在對他氣急敗壞的時候翻看一些,回憶一下,焦慮型依戀也會逐漸淡化...因為你知道,你們是如此的相愛。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小事,干涉不了你們的感情。

以前我的先生像個刺蝟一般,現在卻像一隻溫馴的小鹿(任由我蹂躪~)
而他卻還總對我說: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我們已經領證快四個月,正在籌備明年春的婚禮。如今對我焦慮型依戀的癥狀減輕至此,無比的欣慰、與感激。希望每個焦慮型依戀人士都可以找到願意為他做出改變的愛人。


簡單說幾句。
1 所有具有過度焦慮現象的人,需要記得的一點是「放棄治療」。一旦在焦慮的時候意識到「我很焦慮,這只是我的固有習慣,並不能代表我所面對狀況的嚴重性」,就像一個旁觀者審視焦慮的自己一樣「哦,果然我又開始焦慮了」,然後繼續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能解除焦慮引起的不安也就是題主倒數第三段開頭提到的「我不想焦慮,覺得痛苦」,焦慮就焦慮了,不必因此痛苦。

2 不要模仿迴避型依戀。迴避型雖然什麼都不做,但是他們照樣痛苦。

3 還是放棄治療。不要試圖控制自己的表達,想說就說了。如果依戀得不到釋放,多肢體接觸,擁抱等。如果不想等回復,就打電話。不必因為這個原因分手,但是依戀型不適合跟嚴重的迴避型談戀愛。

以上適合所有親密關係類型(親人朋友戀人配偶)。在不同的親密關係類型中,同一個人可能屬於不同的依戀類型。

要得到更科學更細緻的開導,還是推薦看書。我書讀的少,目前只能推薦《親密關係》《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


擴展閱讀:重新擁抱安全感:近年成人依戀的研究趨勢(二)鏈接:科學松鼠會


=== 刪除原答案,重新做答 ===

首先,你要做的是,停止對自己貼標籤的行為。

當你給自己添標籤「我是焦慮型依戀」時,你會放任自己,放任自己肆意發泄自己的壞情緒,

這種以自我為導向的行為,對兩人關係毫無正面影響的行為(可以小作,但愛上癮是病),不是一個成熟的人行為,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應該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

而每貼一次標籤,就是對自己的一次放縱,對自己修復過去傷痛的能力的否定,這種會腐蝕自己價值的行為,遲早放棄的好。

其次,你要做的是,反思你的親密關係。

每次不安,一方面你自己去面對,另一方面,你告訴你的伴侶你的不安和恐懼,看TA的反饋。

真正在乎你的人,能區分合理期望和不合理期望,並以合理的方式,告訴你,哪些想法做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

如果你的伴侶,對你的一切期待表示接受,說聲謝謝,然後離開TA。TA沒有把你當作平等的戀人在相處,TA只是在照顧一個孩子。不會拒絕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不值得託付終身。

如果你的伴侶,對你的一切期待表示抗拒,請你,立刻採取措施,退出TA的生命。因為TA愛上的是一種感覺,不是你。不要有聖母心,不要試圖改變TA,很簡單,你做不了,也沒有去做。

最後,感情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選擇。
那些讓你焦慮不安,
那些讓你的依附系統總是處於激活狀態的人,
那些能讓你感到大悲大喜的人,
都不是適合共度一生的人。

你的焦慮,只是愛你的潛意識,在告訴你,「你和TA不合適」

一旦無法滿足期待,傷害必然會造成,
而讓傷害降到最低的方法,只有一點:

「長痛不如短痛,早一天離開錯誤的人,早一天遇到對的人。」

祝幸福。


謝邀!


能感覺到題主在情感交往中,非常渴望對方的積極回應和肯定,反之很容易陷入自我的不安全焦慮中,似乎缺少了對方自己的內心就不完整一樣,為此失望、痛苦、憤怒和後悔。這種感覺在戀愛初期其實很常見的,隨著雙方情感關係的確定和深入,焦慮不安的感覺會慢慢緩解和消失。但是如果這種焦慮持續存在,個體無力或不願擺脫這種狀態(其實可以通過溝通深入關係或放棄關係),意味著他陷入不安全的情感依戀模式,可以形象的說他得了愛情成癮綜合征。


有人說,愛情成癮會讓人不真實很脆弱。戀愛對象會成為自己情感的中心,而自己則成為一個虛無的黑洞。空虛、迷惘、窒息、無助這些感覺,只有通過和對方的聯繫才能消除。為了維持與對方關係的完整性,他們為此不惜損害自己。在維持某些短暫不合適關係的過程中,他們犧牲了自我的真實和豐富性。結果,一段激情而短暫的情感泡沫破滅後,他們剩下的只是是蒼白和受傷的自己。他們的內心無助且傷痕纍纍,只是為了維持在情感關係上的想像。


我們在情感關係上會有三種判斷,一種是現實理性判斷,這段感情對我的生活有沒有好處,比如,和他結婚的話,我的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積極變化;一種是社會規範判斷,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樣的愛情標準,比如是否相信愛情萬歲,自己是否有魅力和能力贏得愛情;第三種是情感依戀模式,它發源於我們早期的情感互動模式,特別是媽媽(養育者)和嬰兒時的我的關係,讓你能否的安全的氛圍下探索和建立情感關係。這其實是你情感交往上的安全島,是你情感世界的重要原始基石。


嬰兒時期的我們是孤獨無助的,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得食物,媽媽成為我們生存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她可以讓你飢餓時及時獲取足夠的食物,也可以讓你產生安全溫暖滿足的感覺,甚至讓你產生強大全能的印象,因為你的任何需求媽媽都會積極滿足,好像媽媽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我們長大之後不再過度需要這種情感聯結了,但它的殘餘依舊或多或少存在在我們身上。特別是如果依戀在嬰兒時沒充分滿足或合理結束,不安全的情感依戀模式會產生並影響自己的成年生活。


不安全依戀來自三種情況,媽媽(養育者)的情感關注給的太少、矛盾或創傷。給的太少,就會出現冷漠型依戀,孩子很早就擺脫對媽媽的依戀,完全專註於自己的世界,但也不容易和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給的矛盾,就會出現迷戀型依戀(類似題主說的焦慮性依戀),孩子獲得的情感關注是不一致的,這會放大孩子對情感的沉迷和索求。他們內心很無助,又缺乏足夠的信任感,始終需要一個人作為自己的情感中心,一旦暫時中斷就會出現強烈的不安反應。存在創傷,指孩子在成長中存在創傷和喪失、會出現混亂型依戀。


有一種說法,冷漠型依戀的人能夠應對,但是不能感受,而迷戀型依戀的人能夠感受,但是不能應對。我們能感覺到迷戀者的情感非常豐富,但他們恰恰無法恰當處理自己的情感。他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淹沒,而缺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事實上,他們的自我概念非常模糊,迫切需要他人的回應來確定,始終無法獨立的成為自己。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自我感覺極不穩定,很容易從濃濃的愛戀變成深深的憤怒。變化多端的情緒,一方面破壞了他們內心的安寧,一方面也損害了自尊和信任感。


老實說,擺脫這種不安全依戀並不容易。特別是造成嚴重人際困擾和心理障礙的,還需要長期專業的心理治療(如邊緣人格障礙和表演人格障礙)。從心理治療的角度,諮詢師希望提高來訪者的情緒平衡能力,幫助他們增加自尊和信任,這需要諮詢師積極地接納他們內心的感受,以及耐心地建立和維持諮詢關係。諮詢師不否認他們對自我感受的強調,但希望他們留出空間去體驗更深層次的感受,由此形成親密方面更全面和開放的看法。這是一個在安全氛圍下逐漸推進的過程。


如果是心理自助,點在於促成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儘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支持網路。前者可通過記錄自己的情感日誌,理解情感模式背後的自我形象。通過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來嘗試自己希望的改變。這類改變的嘗試你可以寫成備忘錄,其中可以運用敘事治療的技巧,以成熟自我的身份向嬰兒自我寫信,或者以理想父母的身份寫給現在的自己。這些可以豐富對自己的覺察體驗。後者是利用友情關係來協助自己進行關係上的抉擇。你可以向信任的朋友傾述,獲取他們合理的建議和支持。當然對於缺乏朋友的個體,發展是深入友情是第一步,這也是擺脫不安全依戀的重要方式。


通俗易懂的版本請參考本人知乎專欄文章《和剪刀手愛德華一起面對焦慮型依戀》。
2016年5月 第五次更新。

這一次更新的內容是我在進行和親密關係有關諮詢的一些體驗。

我發現了兩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個和焦慮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有關。當我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比如說重要他人身上,那麼我會很容易變得焦慮。我會擔心對方為什麼沒有回複信息,為什麼不和我聯繫等等。焦慮的時候的感覺很不好,會覺得很害怕,是一種擔心被拋棄的恐懼。並且這個時候的自己像是沒有重心的,我可能會根據自己對對方喜好的猜測來做出一些行為。比如我猜測重要他人可能喜歡安靜,那麼我會刻意安靜。可以說我很害怕被拋棄,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我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或者「迎合」對方。這個時候佔據我生活重心的是外界,或者很大程度上是重要他人。

這個時候我會覺察到自己對自己有些厭倦。最開始我把這種厭倦投射到對方或者我們的關係上,我會覺得我們沒有共同話題了,或許我們是不適合的,或者我們已經沒有熱情了。我會覺得有些疲憊。這種時候如果可以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感受?」我發現自己真正厭倦的是那個偽裝出來的自己,也就是「改變」後的自己。它不是真實的我,並且這個偽裝的「我」讓我感覺到無聊。

那麼真實的「我」去哪裡了呢?它被壓抑或者遺忘了。它就像一個不被大人喜歡的小孩子,留在了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或許是因為真實的自己不夠完美,或許是因為曾經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們覺得它必須被藏起來。如果它出現,那麼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比如說可能重要他人會離開我們。所以我們很害怕,要把這個真實的部分藏起來,然後把自己偽裝成(「改變成」)重要他人喜歡的樣子,根據他的喜好不斷的改變自己。

然而偽裝的狀態其實像是一個外實內虛的皮囊,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很容易不舒服。尤其是當我們做出了一些改變,認為這是一種為對方的犧牲,但是對方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進行回應的時候,我們會體驗到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和對方吵鬧,試圖讓對方滿足我們的期待,比如立即回復消息,或者必須要見面等等。如果對方拒絕了這些請求,那麼我們會感到受挫,而受挫的背後其實是被拋棄的恐懼。為了防止被拋棄,我們有可能再次調整自己去迎合對方,也有可能會在對方拋棄自己之前先離開對方。

然而只要內心這部分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治癒,上面的片段很可能會一直重複下去,成為一個循環。

那麼要如何打破這個循環呢?我們需要把自己的重心放到自己的身上。

什麼叫做「把重心放到自己的身上」呢?我很好奇,你覺得自己了解自己嗎?自己愛自己嗎?

最開始的時候,我也不知道什麼是「愛自己」,這個詞語對我來說陌生無比。諮詢師告訴我,我需要愛自己,可是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諮詢師讓我想想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想了很久也沒有回答上來。所以這麼多年,我其實很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我不知道自己的喜好,不知道什麼狀態下自己會感受到舒服,不知道什麼是自己不喜歡的。之後我開始反思,這麼多年我是怎麼過來的呢。我會不斷根據別人的需要來修正自己,改變自己,力圖成為一個完美的自己。我能夠輕易察覺到別人的需要,並且給予滿足,但是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需要。

在我看到這部分之後,我其實覺得自己挺可憐的。「真實的自己」這個部分,就像一個小孩子被遺忘了很久很久,從來沒有人關心過它,也沒有人問過它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接下來我嘗試著關注自己的感受,首先是情緒。此時此刻,我的情緒是什麼?是什麼引發了這種情緒?經常問問自己這些問題,有助於和自己的內心重新取得聯繫。

【待更新】

第二個是焦慮型依戀的個體很可能會覺察到不安全,然後找到理由證明這種不安全,然後逃離一段關係。【當然之後可能會後悔】。

【待更新】

—————————————————————第四次更新。
人生中第一個答案竟然有這麼多贊【對我就是這麼沒志氣不要嘲笑我了嚶】深深嚇到了我。再次感謝大家的鼓勵嚶。

這次更新是想鼓勵一下同是不安全依戀的小夥伴們:) 可能不會特別偏向學術性乾貨,但更多的是個人的一些感受。

其實看了評論覺得大家都好勇敢。即使面對「我焦慮ta迴避」或者「自己就是焦慮型」的情況也沒有放棄,依然想著「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和ta在一起」或者「我應該怎麼自我提升自我適應」。對於「不棄療」的精神真的很感動。

作為一名焦慮型依戀者,深深了解改變的過程多麼不容易。對了依戀類型除了受先天遺傳因素外,童年早期照料者也會有一定影響。比如在我的觀察下我發現媽媽也是焦慮型依戀orz【學心理學的小愛好就是觀察周圍的人…

在我知道自己是焦慮型依戀的時候其實挺如釋重負的,因為腦中跑小劇場和很容易炸毛的情況終於得到了合理解釋233333就好像知道病因一樣。然後就開始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想法。

最開始我經常處於「無意識」炸毛的狀態。也就是和先前不了解自己的時候狀況是一樣的,炸毛就炸毛了,焦慮就焦慮了,反正不怪我。

後來漸漸的當自己炸毛的時候觀察自己的想法,會看到一些很典型的不合理的想法,類似於【對方不接電話一定是故意不接】等等。這個【觀察想法】的過程我覺得真的不容易,因為多年的經歷讓我形成了本能的炸毛反應,但是我偏偏要把這個反應過程阻斷,去觀察分辨這個過程自己的想法,最後觀察分辨的結果還是怪自己—和對方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別人只是很正常的該幹啥幹啥,炸毛是因為我內心深處不安全了。這個時候真是恨不得自己像之前一樣啥也不知道,這樣該炸毛炸毛該焦慮焦慮,至少不需要像現在把自己本能給掰了一樣。

後來慢慢觀察久了,就會有經驗。容易焦慮的情景能夠比較容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也學會如何安慰自己內心不安全的小孩。當然現在還沒痊癒,不過感覺狀態會比之前好一些。

這個自愈的過程雖然很艱難,但是很值得。因為當你慢慢的可以feel safe的時候,感覺非常奇妙。覺得世界都安全了哈哈哈哈哈哈。

嗯最後想說的是,當你焦慮或者困擾的時候,想想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狗【開玩笑 問問自己此時此刻世界上那麼多人有多少人感受和自己一樣呢?那麼就會好很多呢。

婊貝們!你值得好好的安全的愛自己。么么噠!加油!
需要鼓勵或者想問其他問題歡迎私信或者評論。
對了我得安利一下正念(mindfulness),真的很有用。感興趣的歡迎私信摸摸大!

因為我在和GRE這隻小婊砸鬥智斗勇,可能不會回復特別快,不過看到會儘快回復。

祝好!

——————分割線——————
再更新一下。感謝小夥伴們的支持感謝還有收藏摸摸大!

好幾個小夥伴問到後文計分方式很奇怪。
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兩個都低的是安全,迴避高焦慮低是迴避,迴避低焦慮高是焦慮,兩個都高是恐懼。

還有一個細緻一些不過需要計算的方法。
http://wapwenku.baidu.com/view/12f3bc8ba0116c175f0e482a.html?ssid=0from=1012704nuid=0pu=usm@0,sz@1320_2001,ta@iphone_1_8.4_3_600bd_page_type=1baiduid=666FE6EFB18231018F8677FD340848A3tj=wenku_1_0_10_title#page/1/1438384390537

【摘自百度文庫,裡面包含依戀題目和方法,最後主要是把焦慮和迴避維度的均分算出來,帶到上面的四個公式,最後誰高就是誰,倆相同或者相差不大比如1分之類的就混合。】
請記得反向計分。
請記得反向計分。
請記得反向計分。
反向計分題目序號在原先答案的計算方法里參考資料里列出來了。

感謝小夥伴們的建議!這個辦法你們試一下,如果不合適我就去查查文獻找方法!摸摸大!
~~~~~分割線8.1~~~~~更新。
周圍有小夥伴問到焦慮型和迴避型已經在一起怎麼辦。

嗯這個雖然的確比較麻煩但應該不是無解,就好像某些病症雖然還不能痊癒但是可以控制嘛!所以不要太擔心摸摸頭!況且相處感覺取決於你們倆,又不是病症一定不舒服,所以相比較慢性病而言已經好很多啦!

然後進入正題。

【對了你們不要只收藏感謝不贊嘛QvQ 不以點贊為目的的感謝收藏都是耍流氓好不好辣嚶—】

首先接納你倆的依戀模式,即一隻焦慮型一隻迴避型。不要否認它或者迴避它。這意味著你們共同開啟了一個hard模式的挑戰,雖然就平順程度而言比不上兩隻安全依戀的easy模式,也比一隻不安全一隻安全依戀的medium模式。但就有趣和精彩程度而言相較前兩種毫不遜色甚至更甚。【沒有貶低前兩種的意思相信我…所以就做好準備去應對可能的各種問題就好啦。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你們出現矛盾或者感覺不舒服的可能性勢必比其他兩種大。這就需要更多的技巧來處理你們的關係。

接下來說技巧。
核心技巧一定是真誠溝通。如果雙方都能夠了解自己的依戀類型以及依戀類型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更可能互相幫助或者消除誤會。所以是不是有可能在閑聊的時候一起測一測依戀模式或者用你機智的辦法讓partner明白呢?

其次就好像SFBT【短期焦點解決療法】提到的,不要關注問題的成因,去找解決辦法。你們既然選擇在一起,並且也有一段時間,不如試著去找找是什麼因素讓你們互相吸引決定在一起的,或許是外貌?興趣?性格?等等,以及在你們對彼此很滿意的時候當時發生了什麼。這些是你們解決問題的自身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並且將它們擴大化,比如能不能更多的讓【對彼此心動或者滿意】的時刻發生?【當然套入SFBT還有很多辦法,在此就不一一細說,感興趣歡迎私信】

總體而言,就是既然開啟了hard模式就相信彼此的愛和選擇,一起解決問題升級打怪就好辣!

退一萬步,假設真的覺得無法忍受,那麼就分開吧。你和ta給彼此上了一門很重要的課,幫助彼此的成長,但一定要告別就感恩揮手吧。也許之後都可以找到安全依戀的那個人呢?

以上。希望有幫助。

~~~~~~~分割線就是我辣~~~~~~~
因為做的研究項目是依戀相關的內容,自己之前也慢慢從焦慮型依戀治癒過來,所以談一下自愈的一些辦法。

以下答案來自親身經歷+研究積極關係的老師上課提到的內容,希望有幫助。

首先接納自己的依戀類型。當然首先的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依戀類型。按照Bowlby(1969)提出的母嬰依戀分類可以分為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成人的依戀分為secure、fearful、occupied和avoidant。判斷自己的依戀方式可以用ECR(成人親密關係測量問卷)。
附ECR測試:
http://m.doc88.com/p-676405967819.html(不要看這版計分方式)
ECR計分方式: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a8d2c750100u90t.html?

簡單的判斷可以用一個小故事(表現很典型但是判斷不夠精確,建議用ECR量表)
假設你和partner約好今晚8:00要打電話。ta下午和朋友出門玩耍了。晚上8:00ta沒有打電話過來,你打電話也不接。一直到11:00都是這樣。


安全型:【噢ta可能玩耍太開心啦】發條簡訊:親愛的我很困先去睡啦,玩得開心!明天再聯繫吧!
焦慮型:【腦袋裡面上演小劇場:哦湊這是發生了什麼!ta為什麼不接電話!ta是不是愛上別人了!ta到底和誰一起出去的!ta是不是出什麼事了!天啦嚕!】一直打電話一直打電話直到ta接為止,如果真接了自己會很生氣很焦慮怪對方。

迴避型:8:00到了自己玩的很開心忘記了約好要打電話。第二天ta打電話說很抱歉昨晚因為blabla的原因沒有打電話。其實自己完全不記得有約好打電話這一件事。【對好像就是這麼呆萌,迴避型對親密關係親密行為會本能的迴避】

【這只是一個故事哇要是有覺得和真實依戀類型不一致的表現也是很正常的啦!建議用ECRECRECR!

那麼假設已經做完了ECR測試,明白自己的依戀類型。那麼就該接納自己的依戀類型。安全型依戀固然好,誰都想達到。但是如果不是安全性依戀也不要太介意,依戀類型雖然比較穩定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改變的。所以先接納自己的依戀類型,帶著它來生活。
其次,如果還沒有進入一段關係,那麼就先別急著進入。先把自己調整好。其實當你可以意識到自己出現焦慮的想法和狀態,那麼改變就已經發生了。試著觀察你頭腦中的想法,比如「他為什麼不理我」「他不愛我了」「完蛋了我是一個沒有吸引力的人」「他是不是出事了」,這些只是稍縱即逝的想法而已。試著觀察它們,不去評價它們,就好像傾聽一種聲音一樣:我聽到了這種聲音。
再者,如果已經處於一段關係之中,建議和partner好好聊一下這個問題。坦誠的自我表露。讓他知道你會焦慮會擔心。但要表明自己希望能夠漸漸好起來,希望他能幫助你,比如當你出現焦慮行為自己又沒有意識到的時候能夠提醒你。partner的幫助是非常有效的。
最後。
不要找迴避型依戀的partner。
不要找迴避型依戀的partner。
不要找迴避型依戀的partner。

重要的事說三遍。一個焦慮一個迴避就不用解決問題了不是嘛。建議找安全型依戀的小夥伴在一起!


祝好么么噠!


以前我和你一樣,自己其實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改變會發生什麼

如果還是不剋制,唯一的結果就是把對方逼走,
病嬌這個詞不知道題主知道么
其實在不能見面又為對方行為(不回消息或回的慢,沒能給到你想聽的安慰)生氣的情況下,
下一次見面可能你又賭氣又為見面而高興的數落他,看起來就是個十足的病嬌,很可怕的,只會讓人想逃。

@何鯉游 的觀點很對,對方如果是迴避型的,有的你受的。。。。
你永遠在追著責問或者把相處時間花在賭氣翻舊賬上,巴望他開竅來哄你。
他永遠覺得天了嚕又來煩了不想搭理,怎麼處?

首先必須做的是開誠布公談一次,告訴他你的思維邏輯,你想要得到的反饋。然後問問伴侶一直以來的邏輯是怎樣,斟酌後商量能不能給到最低標準自己能接受的回應措施。
然後這裡情況就分成兩種了:

1.對方依舊完全不想配合你,不願意花時間精力一步步指引你
he"s just not that into u.
別掙扎了,好聚好散。說白了此號已被你玩廢。
哪怕為了昔日的回憶辛苦去重拾他的配合,你心裡也會在意自己先行付出了這麼多,死循環。

2.雖然伴侶對你的行為感到頭疼,但你能感受到對方的愛意
莫文蔚歌詞都在唱「愛情就是一個人丟的一個人撿」但是顯然這一個人不能是固定的,你伴侶會累死的,原因很簡單,每個人作為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生活。
所以這裡又要說到之前我答案里出現的一句話了
一個人活得好,兩個人活得精彩
我的伴侶在初識時就說過他的擇偶標準:精神獨立,有追求,三觀正,溫柔
四個無關外表的審核標準,乍一聽很操蛋,細分析其實很高標準
首先我的定位是他的伴侶,其次我本身要是一個精神比較強大,不會玻璃心到事無巨細什麼苦水都要倒的人,再次我還要有自己熱愛的東西,並且願意去鑽研,最後是作為一個好底子的三觀正和溫柔。
他的潛台詞就是:先照顧好自己,活的精彩了,然後你帶給對方的,才會是對方樂意接受的。
所以題主你這邊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學會有自己的生活,把注意力分到自己的事情上去。
並且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自己,別去迎合對方,這是道德綁架。
不要把自己情緒的掌控權交給別人。你沒安全感,對方也累。

以上。望有用。


題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發現你具有一個不合理的信念:我對對方那麼認真,對方怎麼能這樣對我呢?因此,當別人沒有及時回復你時,你會產生很強的憤怒情緒。但是,也希望你明白,「我對對方那麼認真,對方怎麼這樣對我」的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合理的信念:「我對對方認真,對方也必須對我認真」,是一個「必須」式的絕對化的思維

但是,這樣的思維真的現實嗎?在客觀世界裡,你承認有很多這樣的反例嗎?你認真寫了一晚上的作業,老師隨便批一個「已閱」便發還給你;你認真地完成一樣工作,上司隨便掃了一眼就扔到一邊;你認真和父母說了一堆話,爸媽卻一邊看電視一邊漫不經心地「嗯嗯嗯」。如果你承認這些例子是存在的,那麼是不是也會明白,客觀世界裡,不是我們對別人認真,別人就一定會對我們認真呢?

想通了這一層,你會明白,「我對別人認真,別人就一定會對我認真」的想法,其實只是你的主觀願望,而不是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因此,你要求別人必須對你認真,其實違背了客觀規律,要求客觀事物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當客觀事物沒有符合你的預期,你失望,感覺到挫敗感再正常不過了。

此外,你說別人很久才回復你,會讓你感覺到別人是不認真的,是忽視你的。我想,其實這也是因為你對自己的價值不夠確定,自我評價不夠高,有一些自卑情結導致的吧?如果你比較自信,即便別人長時間沒有給你回復,也不會因此懷疑自己的價值,進而把沮喪感宣洩到其他人身上,讓別人也體驗到這種痛苦,用補償這種心理防禦機制來獲得內心的平衡。

但是如果你有自卑情結,對自我價值不夠確定,當別人長時間沒有給你反饋時,你便會把這種不自信投射到別人身上。你會認為是別人不尊重你,不認真對待你,產生很強的敵意和焦慮感,導致報復的行為。

其實說到底,還是你沒有能夠很好地接納那個脆弱,自卑,沒有安全感的自己。為了維護自我形象,你把這些「壞的」「消極的」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這是別人的不尊重,不認真。你也可以好好想一想,事實會不會是你很要強,比較要面子,因而排斥去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卑的自己?

如果要改變,你可以操作的一個辦法,是學會「主觀符合客觀」的思維方式,去除「必須「類的絕對化思維,將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信念駁倒,調節不合理的情緒和行為。具體的步驟我在上面已經做了一個示範。

另一方面,你也需要與諮詢師合作,修通自卑情結,接納自身不完美的,消極的部分。只有這樣,你才能慢慢學會包容」被不尊重「」被不認真對待「,正常地看待別人長時間沒有反饋的現象,活出輕鬆釋然的自己。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聯繫,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紙媒及公眾號合作請私信

——————————————————————————————————

拓展閱讀:談戀愛時總忍不住「作」,要怎麼辦才好? - 覃宇輝的回答

我時而社交能力特強,時而特別恐懼社交怎麼辦? - 覃宇輝的回答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心視界 - 知乎專欄


這個回答是兩年前了,大家散了吧,怎麼說呢,當時我的想法其實挺幼稚的,老覺得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覺得自己如果能改變自己的性格,就不會在感情里那麼失敗,但現在我想說,一個人是經營不了一段感情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只是源於對方的無回應,而這種無回應,更大的可能是對方在這段感情里的投入並非與我們同樣的多。
現在看來,更多的情況還是對對方的期待問題,當然如果真的已經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者每一段感情中,都停滯在因為害怕對方離開的恐慌里,那麼我認為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我自己是與一位諮詢師視頻諮詢,當然諮詢的意義不在於你可以搞定男神,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體驗,你發現世界上有人是懂你接納你的,有時候一些微小的細節,也會推動你向前很多。如果真的到了因為依戀模式影響生活的程度,建議還是去找諮詢師。
希望大家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fFC1rz0JxvF6IuDa3safK9EAA8mvHdmOTNgftyLMnRZrI00ergcMNa60jiaRpdAia5LsCSjAsG2gmpuC0dGtZL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1~

生活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在親密關係的建立上存在障礙-----表現為總是不能與心儀的人建立親密關係。他們或許單身或許周邊存在著一個伴侶,但是他們內心知道,這個伴侶並非是他心中所愛,正是因為不是他們心中所愛,所以他們才能跟他安然相處,但是這種相處又伴隨著巨大的失落,這種既痛苦又委屈的情形是他們掙扎過多次換來的結果,因為他們無法跟自己心儀的人相處,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次一級的伴侶。除此之外,這種人還容易陷入多角戀的感情糾纏模式里,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很多困擾。有很多人的親密關係似乎每次都需要在多角戀中進行,這其實也是在逃避真正的親密關係,他們藉助表面的假親密或者表面的複雜的糾纏來掩蓋真實的問題-----就是他們在親密關係的建立能力上存在障礙。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人呢?這種人遭遇了什麼?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是他們內部有兩個自我,一個是真實的虛弱的自我,另一個是強硬的虛假的自我。可以說後一個自我是為了保護前一個自我而衍生出來的保護性自我,它像一個面具一樣被帶在當事人身上,是他們在與環境互動中採取的保護性策略。只不過這種保護性策略用的太久,他們早已意識不到這種替換,即久而久之,他們內心對於自我的認識可能會有兩個聲音。在通常情況下,外界激活的都是他第二個自我的聲音,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還有另一個自我。或者有時,自己也漸漸遺忘,自己還有另外一面。

但是在一些壓力較大的突發情況下,那個被掩蓋了的自我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冒出來,可以認為是這個人現了原形。比如一些特殊機構的招聘面試中,會採用壓力面試,一些平時看上去很自信的人就會頂不住壓力,陷入崩潰的局面,表現出跟平時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有些人外表看上去特彆強勢,特彆強硬,但是你如果去問他,他一定會告訴你他渴望的是一個能看穿他表面的強硬偽裝而看到他內心虛弱的人,但是因為他的這種強硬裝扮的如此之好,很多時候他吸引來的都是一些被他的強硬、強勢的特質迷戀的異性,這些異性對他的迷戀,一方面滿足了他優越的自尊心,但是又讓他們感到深深的害怕,因為他們的潛意識總是在提醒他們,他們的真實內心根本不是這樣的。於是你會看到,與這種人戀愛你總是需要跟他隔著500米的距離,你觸摸不到他,似乎他需要的只是你的迷戀,而不是真正的與你建立親密關係。

同理還有一種人似乎特別的活潑伶俐,十分的逗比,特別會討人喜歡,風度翩翩,總是在充當大眾情人的角色,永遠是人群的焦點,但是他找的另一半卻非常平凡,似乎跟他嚴重不匹配,一個如此耀眼,一個如此黯淡,你會很難理解這種現象。

同理還有一種人特別清高,特別驕傲,特別不食人間煙火,絕世而獨立,似乎永遠不屑於與人發生關係。其實不是的,他們需要的也是別人有距離的愛他們,或者說是隔著500米的迷戀。

以上這幾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

~2~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跟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有關,叫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劇烈的撞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和他有一種特別的共鳴(俗稱的有感覺)時,這種感覺除了帶來幸福,還會帶來安全感的動搖。愛情的發生總有某種失控的成分,因為大腦失去理性,這種感覺會讓我們想要在那個人面前袒露自我,表達自我,希望和他建立深度鏈接,希望他會懂得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並和我們同喜同悲,會接納我們的脆弱和依賴。

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面對愛情時,除了有常人遭遇的欣喜外,會容易爆發恐懼。這種恐懼會讓他啟用自己的防禦機制,即第二個假我來保護自己。這樣就讓他在向外傳達信息時,會傳達出非常矛盾甚至相反的信息,比如明明是渴望想靠近一個人,卻表現出了非要推開他的模式,或者一會渴望,一會推開,出現變幻不定的模式,還有的人是同時發出渴望和推開共用的模式。這樣的信息傳遞會讓他的戀愛承受者非常的迷惑和甚至痛苦,因為解讀不了他到底要傳達什麼信息,為什麼似乎被他愛上了但是卻又總是被他傷害。

這種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存在著嚴重的早年心理創傷,這種創傷如此早,很多時候已經根植於潛意識,可以說它們是一種被壓抑著的遺忘了的痛苦。在這種早年的創傷中,一個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被媽媽愛過,被媽媽接納過,從未與媽媽建立過真正的情感鏈接,也沒被理解過,他們對愛懷有游移,懷疑和各種不確定,因為以往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他們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愛的,不值得享有好生活的,非常差的,即便現在他們通過一個偽裝的第二自我掩蓋了這些,甚至遺忘了這些。

但是當他們遭遇愛情,遇到另一個人試圖走進他們的生命的時候,這些被壓抑的遺忘的情感就會突然地被激活,因為愛情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重返子宮,重返那種在母親懷裡的安謐和一體化,建立起深深地依戀,但是因為這種人的母子關係質量如此之差,早年的依戀感覺充滿創傷,所以這時候,與一般人不一樣,愛情喚起的就並不僅僅是甜蜜,而是一種甜蜜里夾雜著恐懼、憤怒和懷疑的強烈感覺。正是這種感覺成為建立親密關係的殺手。

正是為了緩解這種巨大的恐懼,一些人會糾纏在複雜的三角戀愛關係里,因為複雜的三角關係正是當年他們那種對母親又愛又恨複雜情感的再度重現;一些人會反覆的檢驗對方是不是真愛自己,設置一個個的問題來考驗對方,直到把對方考驗的忍無可忍,轉身離開,再次驗證他們內心那種不值得愛,不相信愛的早年假設;還有一些人只能遠遠地注視著愛情和親密,無法走進一步,他們也是內心從未獲得過愛,並且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愛的踐行者;最後一種就是會不間斷的傷害自己所愛的人,明明愛他卻又要傷害他,因為有感覺所以要傷害他,是因為他們在早年的親子關係里積攢著大量的對母親的憤怒,現在的這個人激發了他們早年的那些潛意識裡壓抑的憤怒的感情,這些憤怒就不自覺的爆發了出來。

~3~

如果你的愛人讓你感到困惑,或許他就是一個具有不安全依戀模式的人,克服這種不安全依戀的最大招數就是提供安全感,在他爆發出各種傷害你、不可理喻的事情的時候,依然選擇愛他,就是對他最大的修復,也是他在感情里最大的渴望,即無論如何,不離棄他,無論如何,都愛他,接受他,永不拋棄他,一旦獲得這種肯定,不安全依戀模式的人才能正常下來享受親密關係,慢慢向你敞開自我。

但這並不容易,因為作為愛上沒有安全感的人的另一方,本身也不見得就具有特別成熟的人格和洞察力,往往是在與缺乏安全感的人的互動模式中,被他傷的體無完膚後,只能黯然結束這種戀情。況且內里的沒有安全感外在會偽裝成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花心,周遊在好幾個異性之間,習慣性劈腿等等,這些行為本身就會傷害戀愛的忠誠,且容易讓人開啟道德評判的模式,除非你是強大的拯救者型天使,退出和結束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但是如果你真的愛上了某個人,而對方又表現出了上述不安全依戀的模式後,不妨使用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來幫助自己的愛情,如果你能意識到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行為僅僅是因為在早年的親子關係里他有大量的未被處理的創傷,大量的未被處理的情緒比如憤怒,真實的他的自我是那樣的脆弱無力,以至於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而你在意識到這些之後,能兜住他的這些破壞性行為,他的攻擊和憤怒,那麼你會收穫比常人更好更堅固的親密關係。怎麼說呢?連他媽都沒有給他滿足過的情感,你給他滿足了,他這一生中都沒有獲得過的心理營養,你給他提供了,那麼他就永遠都無法離開你了,你會永遠進入他內心深處,成為他的一部分,成為他生命里永遠重要的人。

這種聯結建立的難度超越了一般的愛情,但一旦建立可能就是無堅不摧的。

當然在這裡面要識破哪些是他真正的表達的需求,哪些是偽裝的需求至關重要。這需要一個人既要有很深的洞察力,又要有深深地共情能力,而如果你對一個人的認識具備了這兩點,你就深深地懂的了他。

這世界上,沒有理解化解不了的心理問題。甚至有心理大師說,之所以有人有心理問題,是因為他們缺少一個理解他們的人,他們從來沒遇到過一個理解他們的人。

~4~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足夠的幸運,可以遇到那個解開你生命困境的人,我們等來等去,可能最終需要的是自己解開自己的困境。比如你想要愛情,又不敢愛,或者無法與親密的人相處,這時就要覺察一下自己的戀愛模式了。

比如你明明想要愛情,為什麼每次當愛情出現的時候,你又退回去了,你需要覺察,導致你退回去的原因是什麼?你在擔心什麼?你的內心在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為什麼你每次進入感情時,總是會陷入多角關係,你內心真正喜歡的是誰?為什麼你無法放棄另一個?你要保持這種複雜的感情模式,背後是在恐懼什麼?

或者為什麼你只能在500米之外喜歡一個人,而無法享受和別人近距離的親密,你只能享受別人迷戀你,卻無法打開心扉,讓真實的你跌落人間,你總是展示給別人包裝過的自己,偶像樣的自己,但是你知道,這樣很孤獨,這真的是你要的嗎?如果不是,是什麼阻礙了你去發出渴望,去做一個煙火氣的你,平凡的你?你為什麼如此害怕暴露真實的你?

不論什麼人,親密關係都是一塊可以檢驗我們自我的鏡子,好的親密關係會修通我們以前整合的不夠好的自我,讓我們破除虛假的自我,而勇於擁抱真實的自我,這種真實的自我就是我們內在的生命力,當一個人換髮出他內在的生命力的時候,他會由衷的感到幸福健康;但是當一個人的自我遲遲得不到滋養,或者被壓抑歪曲的時候,他的生命力會漸漸萎縮,這個人一定會活的僵化,板結,疼痛,不夠張揚,這是因為他們的真實自我和虛假的自我並不一致,他們更多的是使用自己的虛假自我來適應世界,但是在潛意識裡,他們的真實自我是不舒服的,歪曲的,壓抑的,這種適應有著巨大的能量消耗,內耗嚴重,時間久了,一個人會真的非常累。

虛假的自我會帶來虛假的親密關係,那些不敢愛的人,是因為他們放不下自己的防禦機制也就是那個假我,在他們碰觸戀愛時,會同時啟用真我和假我一起談戀愛。這表現為一個人熱衷於感情遊戲,這說明他背後的感情需求濃度很高,但是他又極度的恐懼被人傷害,同時並不相信會有人真愛他,所以他同時會啟用假我的防禦機制參與到他的感情模式里,這樣表現出來的就是他熱衷於感情,但是他總是在玩遊戲,沒法真誠的投入任何一段感情。但是這樣實在解決不了他背後的問題,所以他十幾年如一日的執著於干這個事,他收穫了一段玩弄異性的經驗,唯獨沒有真正的愛。他看上去沾沾自喜,但是沒法掩飾他其實是想獲得真正的愛這樣一種強烈的深度需求,只是他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這一需求,他以為自己沒有需求。

恰恰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高濃度的感情需求,就不會一直熱衷於玩感情遊戲,與他表面的玩世不恭相反,他渴望的正是那種嚴肅的真實的真正的愛情,他渴望有人向他證明這種東西存在,他不明白他可能是個真正痴情的人,所以聖徒和浪子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種人,就看他處在一種怎樣的環境里,和積累了怎樣的環境經驗。

所以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是認識自我的第一步,也是建立親密關係的良好準備。由於偽裝的太久,有些人已經分不明白哪些是真實的自己哪些是偽裝久了的自己,比如哪些強勢的自己,強硬的自己,強大的自己真的是真實的自己嗎?那些驕傲的自己、清高的自己,看上去對什麼都不屑的自己真的是自己的真實意圖,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自尊而衍生出的一些偽裝策略,如果一個人意識不到自己的偽裝,他就不能夠面對真實的自我,一個沒有真實自我的人,當愛情敲門的時候,他就會異常虛弱,然後不敢走進,不敢接受,因為本質上他們的自我還是之前那個偽裝前的樣子,低價值,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他們就會在潛意識中不自覺的推開這個愛情,而無法用強大的力量去擁有它。

~5~

而如果你在當前的感情模式里,總是虐待自己的伴侶,或許是因為你在重複早年和父母的相處模式,你是在表達對父母的憤怒,一種複雜的又愛又恨的感覺,或者你總是考驗別人,你應該意識到之所以考驗別人,是因為你潛意識裡不相信有愛情,不相信自己值得愛,別人經不住考驗並不是別人的問題或者世界有沒有愛情的問題,而是因為你內心的問題,你內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會有去考驗驗證愛情這種需求,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埋藏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可能是未被處理的很深的創傷。

所有你經歷的外界都是你內心的反映,所有你現在遭受的對待都是你想要的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你沒有找到愛情,當愛情來了你總是把握不住,不是你把握不住,而是你潛意識裡就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不相信會被愛,你會在潛意識裡把它推走,繼續忠誠於你早年經歷的感情模式。

你不敢做真正的自我,那個自我曾經被如此的否定,所以你拋棄了它,壓抑了它,試圖忘掉它,但是它就像你的影子一樣,緊緊的跟在你後面。人是不能拋棄自己的影子的,因為影子是你真實的靈魂。只不過你的影子在早年曾經被貼上很多不好的標籤,它被定義為虛弱,醜陋,不夠好,讓你身受創傷,所以你決定扔掉它,而穿上一個假影子,以此保護自己。

現在你知道,這都是一場誤會,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不好的東西,你委屈了你的影子,現在應該好好地抱抱它,把它釋放出來,儘管它代表著脆弱、無助、不夠好,但是你願意接納它為你人格的一部分,要知道所有的人都有影子,所有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正是因為人有影子,才需要被人愛。

是的,這個影子正是你不敢示人的一部分自我,如果你不接納自己,你就無法讓別人接納你,你這部分就永遠得不到安慰,你也不允許別人走進你的內心,而這正是親密關係的障礙。

生命越真實,你就會越有力量,即便暫時沒有人理解你,自己理解自己,能安慰自己的影子,就是對愛情最好的準備。即便愛情暫時不在,但當它來敲門時,強大的你一定做好了準備,可以擁抱住自己的幸福。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身心靈成長專家,中國青年報特約心理評論專家,作家,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工業時代的月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fFC1rz0JxtujP7nexbP7qOhrFXNhzp0Y39pgBGfdtG6f2IpAicLzUHibcUriaocHqHdVPLPpTOBExFsAib9mwBk0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懶人南 已經給了一個非常好的答案了,我就補充一點把。

聽上去題主是一個無法自己在和自己相處時,仍感到被愛和關注的人。這確實聽上去是一個和依戀狀態有關的問題。

關於解決這個辦法我覺得要分三條路走:


1、和你所處的環境表達出你的困難,嘗試尋求一些資源。正如你所說的,我想這些人有的也許是真的不喜歡你,有的未必是那樣。不妨開誠布公的和你周圍的親密圈子談談,看看大家都喜歡你什麼,不喜歡你什麼。找找有什麼大家喜歡你的點是能夠讓你在感到不踏實時,能幫助你感到好一點的。


2、嘗試向內自我探索。你說的對,我也覺得騎車啊,運動啊之類的確實是不能幫助到你,因為聽上去你的問題是在你心裏面有一個很大的擔心,這個擔心指向了你和別人的關係,和你內心的安全感。要解決這個擔心,我們就需要好好地探索一下到底這個擔心是怎麼在你心理搭建出來的。這個過程你可以嘗試自己探索,也可以嘗試尋求專業幫助。


3、嘗試為自己做點什麼,我聽明白了你經常會感到不踏實,但是我確實沒聽明白,當你感到不踏實的時候你自己能為自己做點什麼嗎?比如說自己給自己做一頓飯?自己給自己念一本書?自己請自己看一場電影等等?其實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特別脆弱的自己,但同時我們也有一個能照顧這個脆弱自己的自己2號存在。不妨找找你的這個自己2號在哪?相信你會有許多新的發現。


終於來填坑了... 距離這個flag已經過去了一年多...而我...也已經畢業了...

不得不說,焦慮型依戀的孩子在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後,很可能陷入一種自我搏鬥式的糾結。面對對方的冷淡表現,我們總是思考到底是對方已經不愛了還是自己太作了?關於「如何分辨是對方不愛還是自己作」的問題,我來灌一波雞湯...

首先,在這個通訊如此發達的社會,只要對方沒有被剝奪通訊設備,那麼TA不願意花時間跟你溝通交流的情況一定是不愛。

其次,將你的感受表達出來,看對方的反應。如果TA不置可否,或者短暫安撫之後依然故我,那該撤退就撤退吧。

最後,希望每一個焦慮性依戀的孩子都能找到這樣一個人,TA願意花時間陪伴你,漫無邊際的聊天,讓你不再整日思索 「異地戀多久聯繫一次正常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35938」 或者 「如何正確面對焦慮性依戀」 這樣的問題。想找TA的時候,就發消息給TA,不必擔心是否會打擾。即便一時沒有回復,你也知道TA只是沒看到。偶爾有小小的壞情緒,TA也會用包容的心傾聽你的不安,一起尋找不合理之處,悄悄撫平你的焦慮。

最重要的是,TA覺得這樣的你很萌。我相信找到這個問題的孩子大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相處模式的不合理之處,如果還是要作,大概是因為是真的受了委屈。所以,讓你不必擔心自己是不是太作,這大概就是愛了吧。

------------------------------------------------------------

分手啦
期末好多論文要寫
期末結束了來補充回答
關於如果分辨是對方不愛還是自己作

-------------------------------------------------------------

看到這個問題實在是很有感觸。作為一個從小家庭幸福,無論是學業還是早戀都順風順水的人,儘管大學輔修了兩年心理學,還拿到了三級心理諮詢師的證書,但是在三個月前,我從未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焦慮型依戀的人。

理論部分:
首先,我要介紹一下對我的轉變起到了巨大作用的一個理論:Ellis的情緒ABC理論。
簡單來說,ABC理論認為人類對某一事件的反應(Consequence)不是來源於事件本身(Activating event),而是來源於TA對這一事件的解讀(Belief)。也就是說,同樣的一件事情A,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有不同的理解B1/B2,自然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C1/C2。
舉一個非常典型的栗子:戀愛中給男朋友打電話沒人接(A),焦慮型依戀的人很容易緊張,他為什麼不接我的電話,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出什麼事了(B1),於是可能會不停地打電話直到對方接(C1),但是對方接起來之後往往會收穫一通數落,心中覺得莫名其妙;而安全型依戀的人更傾向於認為他只是沒聽到或者不方便接聽(B2),於是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C2),不一會兒對方打回來解釋剛剛只是去洗澡了。

在Belief這個環節中,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導致了情緒的焦慮。大體來講,不合理信念可以分為三類:
1.絕對化要求
認為某事必定發生或者不發生。往往表現為「必須」「一定」等想法。比如「我這麼愛你,你也必須要一樣愛我」或者「你必須滿足我的一切心愿,否則就是不夠愛我」(沒錯,就是以前的我...)
2.過分概括
以偏概全。往往表現為把偶爾的一件事情擴大為經常甚至總是。這個很容易導致「翻舊賬」,比如雙方約定好了每天打電話,但是男生有一兩次忘了給女生打電話,女生就會抱怨「你總是不記得給我打電話」(沒錯,還是以前的我...)
3.糟糕至極
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了,那將非常糟糕。比如吵了一次架,雙方各不讓步,然後就認為雙方性格不和,完全不能再相處下去了,我們分手吧。(沒錯,依然是以前的我...)

在ABC理論的基礎上,Ellis又提出了ABCDE情緒管理理論。
其中,ABC與情緒理論相同。D是指在心中同不合理信念辯論(Disputing),E是指通過辯論和疏通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行為(Effect)。

故事部分:
接下來,我將回顧自己的黑(zuo)歷史...希望能給有同樣困擾的盆友一點幫助。

我跟男票是高中同學,但是大學才在一起,海淀-昌平異地戀。在追求我的時候,小樣兒非常殷勤,天天打電話聊QQ,每個周末都四個小時往返來找我;然而我們在一起之後,事情就變得有一點微妙了...剛開始的幾個月還好,畢竟熱戀依然很膩歪,但是之後我越來越覺得不爽,我們見面的頻率由一周一次降為了兩周一次,打電話的時間也越來越短,QQ(後來用微信)也基本不聊了。少女的心總是辣么敏感,我森森地覺得:他不愛我了。作為拿得起放得下的新時代女性,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出其不意地向他宣布:「我們分手吧!」他大為吃驚,不斷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我覺得你不愛我」。他非常震驚:「沒有啊!我愛你啊!」我:「不,我感覺得到,你已經不是那麼喜歡我了,你變了。」後來,在我舍友的攛掇下,他買了花送到我樓下,表示不要分手,而我見到他,突然又覺得我們還是相愛的,於是第一次分手就這麼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你以為這就是結局了?Too young too simple!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我大概這麼突然地表示要分手還有4-5次(突然覺得男票好包容我嚶嚶嚶),理由大致如下:「你怎麼一整天都不聯繫我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我們分手吧」;「你總是忘了給我打電話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我們分手吧」;「聊天的時候我打三行字你才打一行你一定是不夠愛我我們分手吧」;「我們都兩周沒有見面了你還因為要考試不來看我你一定不夠愛我我們分手吧」;「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一直玩手機都不跟我說話難道我沒有手機重要嗎你一定是不夠愛我我們分手吧」。現在回頭看看這些理由我都覺得自己是個奇葩...不過在當時說這些話以及提出要分手,我的內心是非常受傷害的。因為如果他沒有給我打電話我會在心裡暗暗較勁,似乎在冷戰一樣,誰先說話誰就輸了(然而人家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回事);而且那時候上知乎每一個情感困擾下總能看到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我堅信他的這些行為都是因為不夠愛我;後來他好不容易說服我讓我覺得他是愛我的,我又覺得「你必須按照我的要求來愛我,否則我是感受不到你的愛的呀。我想要蘋果可是你給我一車梨又有什麼用呢?我不喜歡吃梨啊。」總之那會兒覺得自己哪兒哪兒都有理。
當然了,作為一個工科男,男票也是充滿理性的。在我們無數次分手之後的和談中,他曾經說過「我不給你打電話你可以給我打啊,為什麼一定要我打呢」然後我恍然大悟,我倆談戀愛我很少給他打電話因為覺得戀愛就應該男生主動(被寵壞了的小公舉...),之後也會主動給他打電話了;他還說過「有時候毫無徵兆地你突然就要分手,我真的覺得很莫名其妙也很累」,我才意識到自己所謂的「雷厲風行」原來是如此神經質;還有「有些時候你可能生氣了但是沒說,於是我真的以為你沒生氣,然後你更生氣了,你為什麼不直接說生氣呢」,我也思索了一下,是啊為什麼呢!為什麼非要通過這麼彆扭的方式來表達呢!以上這些都讓我在聽到的一瞬間產生極大的內疚感並深刻反省,然而很快就忘了,結果下次照舊。
事情在五月份的時候有了轉機,我們又吵架了(捂臉),因為我們吃飯的時候他一直玩手機沒有主動跟我聊天,我覺得他不在乎我(打下這些字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在吵架之後的和談中,他問我:「為什麼每次聊天都要我找話題呢,你也可以跟我聊天啊我又不會玩手機不理你」,我又醒悟了!而回想自己的表現,我發現自己總是希望對方的注意力無時無刻不在自己身上。這個時候靈光一閃,我想到了兩年前在發展心理課上學習的依戀類型,麻的,我不會是那個彆扭的焦慮型依戀吧!!!當時還想過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呢!!!深夜一點,我就著床頭的小檯燈翻出了之前的課本,完了完了越看越像怎麼辦,上網查了一個依戀類型測試,呵呵噠果然是焦慮型依戀,而且是時而迴避時而緊張的焦慮型(揮手)。
作為一個受過半專業心理學訓練的妹子,突然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怎能止步於診斷呢,我對自己的種種行為做了一個深刻地剖析,發現所有的作都來自於自己動不動就認為對方不夠愛我。這不是典型的情緒ABC理論嗎!我把對方一切不和我心意的行為解讀為不夠愛我,這才會導致一次次地要分手。既然問題已經明確,接下來的自我調整就順理成章了(ABCDE理論嘛,我可是學過心理學的人呢)。於是,我在自己的小床上翻來覆去,一夜未眠,把自己的行為用ABC對應了一遍,當然,其中的B大多可以歸進三類不合理信念中,又用D去一一駁斥,並對接下來的E做了美好的展望!真是脫胎換骨的一夜啊!在這裡還是舉個例子:比如發生了A某天晚上他沒有給我打電話;B有什麼事情比我還要重要!說好了每天一定要打電話的!你一定是不夠愛我才會忘了給我打電話!(絕對化要求+糟糕至極);C好吧,既然這樣,那我故意不理你,你打電話來我也不接哼;D就是忘了打電話而已嘛,可能在改論文呢沒幾天就要答辯了;E打個電話問一下在幹嘛呢「啊寶貝我忘了給你打電話了對不起,改論文實在太忙了就忘了」「沒關係你好好改吧辛苦了BABY么么噠」。

經過這次認識,我終於明白了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缺陷,也慢慢能夠處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現在我們已經三個月沒有吵架啦(其中還有兩個月是異國戀)。至於自己為什麼會是焦慮型依戀,我做了幾個猜想:一是可能有遺傳的因素,二是小時候家裡太忙經常半夜醒來只有一個人然後嗷嗷哭,三是從小到大可以說完全沒經歷過一點挫折,變成了被寵壞的小公舉,想要什麼就要得到什麼。但是到底為何也很難說清,暫時無所謂了,不過如果以後我有機會研究的話我願意再深入了解。

當然了,光是自己一個人努力也是不夠的,兩個人在一起不僅要享受對方的優點,也要承擔對方的缺點。我把自己的依戀類型跟男票說了,自己也慢慢學會不拐彎抹角,不鬧彆扭,有什麼說什麼,而且我可以感覺到很多時候他也在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給予我安全感,讓我信任他,比如帶我去見家人,在國外從不掩飾自己有女朋友,有時候因為學習的需要跟女生在一起,我們視頻的時候他也會讓對方和我打招呼之類的。總之,在親密關係中,要想緩解焦慮型依戀,一是要發現自己的問題,進行自我調整;二是要有一個能夠理解和包容你的伴侶,能夠給予你安全感,幫助你走出焦慮。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答案還是深夜碼字,主要是想把我的經歷分享給有相同困擾的盆友們,同時我還要感謝和大力誇獎一下我的男朋友,感謝他的包容和支持讓我能夠成長。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個月的英國-中國跨國戀,接下來馬上要經歷一年半的英國-澳洲跨國戀,儘管季節和晝夜都顛倒,我也願意為了我們的未來好好努力。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公開課直播QQ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B 338245123

頭幾個高票答案說的方向都錯了,你萌如果真照他們那樣去解決問題,往往問題會越解越大,坑會越挖越深,像最高票答案 @何鯉游 就錯得離譜,解決這類焦慮性問題,就是應該把關注力向外而不是向內。

  今晚我會在YY頻道28069108直播這個主題,除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以外,我還會深度剖析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為焦慮型依戀者。歡迎大家來提問。

  我翻了一下前面很多答案,首先很專業,其次沒有用,我希望大家首先不要被那些專業名詞嚇到,其實很多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會把人往坑裡帶,在心理學這一塊嚴密的邏輯推理遠比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有實用性且接地氣,而且更加活潑不死板,更能解決你的問題。

  首先我想表明我的立場,我對目前知乎上主流心理學是持批評態度的,這些人的理論知識很多,但是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這也是目前心理學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因為這門學科缺乏像其他學科那樣的嚴謹性,主要原因就是主觀性太強。

  有用的知識應該用最樸素的語言表達,能幫助人的道理應該是一條清晰而嚴密的思路,這樣才有價值,希望各位心理學界的同仁盡量說大白話,不要生造概念。

  什麼叫焦慮型依戀,不就是缺乏安全感嗎?
  什麼叫迴避型焦慮,不就是喜歡使用冷暴力嗎?
  什麼叫矛盾型焦慮,不就是控制欲太強嗎?
  什麼叫原生情緒次生情緒,不就是因為怕所以擔心嗎?

  簡單的事非要換個詞說,其實樓上幾個高票答案你們按照這種大白話翻譯一下,你會發現他們什麼都沒說。而且把解決問題的方式著眼於對方的配合,這顯然是個悖論。很多時候人出現這種焦慮的時候,其實是已經感覺到了對方對自己的厭煩,這個時候你還要對方去配合,本來就煩你煩得要死,還讓別人做這做那,現實嗎?

  在關係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最讓人厭煩的是無止境的索要,總是喜歡去過分地要求別人,增加別人的包袱,但完全意識不到應該為了別人去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讓對方省心。

  向內的話,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往往會更加狹隘,要解決情緒問題,千萬不要過度關注情緒本身,這毫無意義,親人死了自然會悲傷,事情干成了自然會開心,看到美女就喜歡,看到大便就厭惡,遇到沒把握的事自然會焦慮,這是人最自然健康的狀態。

  情緒是一個剛性的東西,所謂「因境生情」,歌詞都這麼唱,每次感到難過的時候,就去看一看大海,充分說明情緒不可控,只可被替代。比如你正在看島國片擼管擼得正嗨,你這個時候想控制自己根本不可能,唯一能夠打斷你的是突然響起的電話聲或者外面的腳步聲,這是因為你的注意力被打斷,所以情緒轉移了。所以你們去關心那些什麼原生情緒次生情緒,別說次生情緒了,你關注披薩情緒也沒用,這就是很多搞心理學專業的人最後把自己也學成神經病的原因。

怎樣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 - 貓爵士的回答

  很多人喜歡去關注情緒,但是不關注情緒的誘因,什麼意思呢?比如,沒把握的事情自然會焦慮,你們都喜歡把關注力放在「焦慮」上,而不放在「沒把握的事情」上,你們說這種問題怎麼解?你的方向一旦出錯,你以後遇到問題都按照這個方向解,不把自己解成神經病才怪。

  這位同學,聽過一句話嗎?只在情緒上計較,不在做事上認真,你那個心理醫生別去看了,這樣下去你會走火入魔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會產生焦慮,是因為關注對方的反應,實際上關注對方是沒錯的,人在任何關係中都應該關注對方,只是你太過於關注對方了,因此產生了多餘的擔心,所以很多人因為這種多餘的擔心自己去創造出了很多問題,然後試圖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比如我們在諮詢中常見的:

  聯繫對方應該以什麼樣的頻率為好?
  我這樣會不會顯得太黏人了?
  我這樣做是不是會成為備胎?
  對她太好會不會被當成凱子耍?
  太主動了是不是會顯得自己很掉價?

  因此安全感缺失的人很容易被人說:你想多了,其實安全感缺失是腦迴路出了問題,一開始就試圖去解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問題,結果把這個問題越搞越大,因此一開始動機就錯了,所以後面的所有一切都錯。

  在缺乏安全感的人群中,關注他人一舉一動的心理動機其實都是避害,因此衍生出來的行為和言語以及相關措施都是防禦性的,這樣出現的問題就是拿不定主意,總是在搖擺,根據對方行為、語言甚至一些細微的動作去揣測對方的心理,然後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去作反應,所以避害型心理動機往往出現的內心語言是:我要不要……萬一……還是算了吧(心裡特不甘心)

  我要不要這個時候給他電話?萬一他在忙呢?還是算了吧(心裡特不甘心)
  我要不要約他?萬一被拒絕呢?還是算了吧(心裡特不甘心)
  我要不要冷他幾天?萬一真冷沒了呢?還是算了吧(心裡特不甘心)
  我要不要發脾氣?萬一搞砸了呢?還是算了吧(心裡特不甘心)

  實際上大家會發現,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答案,但是很多人就是會鑽到這些問題裡面去試圖解決。結果搞得自己焦慮感越來越嚴重,壓力越來越大,最後逼得自己退縮、迴避和放棄,即便最終走出第一步,稍微碰點釘子也會很快縮回來。

  所以這樣的人無法進行正常的感情輸出,而是情緒化,或者有的人知道自己情緒化不好,就想換種方式來應對以博取對方好感,但是無論怎麼做感覺都不對,因此最常出現的一個體驗就是變得不像自己。

  常以這種心理動機作為出發點來思考的人特別容易陷入焦慮中,因為焦慮本身就是因為擔心,有危機感、困難感,覺得自己不做些什麼就會挫敗,常常會惡意揣測他人的行為和用心,時時對任何有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行為嚴防死守,甚至不停地使各種手段來測試對方,拿一些事情來綁架對方,一旦發現有任何不對勁,不管對方是否故意,他馬上就會因為這樣的心理動機而作出進一步措施,所以這種人看似是在解決一個根本沒有必要解決的問題——防止失去,但實際上卻是在失去對方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與愛人相處的時候,特別容易沒事找事,無是生非,小事鬧大,大事鬧到不可收拾,逼得對方只好離他遠一點,對他好感度下降,關係惡化。很多出軌和劈腿就是因為這種矛盾。缺安全感的那個覺得對方不在乎他,長期得不到親密,只好去別人那裡尋找溫暖。而對方就覺得被綁得太死想要自由,所以也會劈腿。

  所以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常常首先自己就很彆扭,弄得別人也很彆扭,但問題的根本是,這種人往往不認為自己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反而常常還以自己清醒、睿智、有心眼而自我陶醉,實際上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才察人之惡時間長了,對誰都不信任,特別容易放大別人的缺點而對優點視而不見,算計來算計去,把包括戀愛在內的人際關係搞得烏煙瘴氣

  我在另一篇回答中引述過一個唐太宗的例子

貞觀初年,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和之前在戰場上的縱橫馳騁,爭取了很多五湖四海的人過來,很多人甚至是原來敵方的降將,但是這些人呢,就會魚龍混雜,不知真實嘴臉,有人向唐太宗進諫,建議唐太宗使用一些技巧來辨別臣下的忠奸,比如故意在朝堂上發怒,只要有人順風向他倒,這些人就是奸臣,或者可以跟臣下一起發牢騷,還有賄賂大臣,看大臣是否接受,另外還可以勾引對方造反,對方一旦上鉤,就會暴露出真實嘴臉。

  大家看著是不是覺得很牛逼,也很腹黑?但是唐太宗卻拒絕了這些權術,他說的意思翻譯成現在的語言就是,我一旦開始跟這些大臣玩套路,這些人能爬到這個位置,個個都是人精,他們就會有反套路,本來政局就不穩定,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會造成上下相疑,互相猜忌,整個政治環境就會烏煙瘴氣,於國家發展不利,所以後來唐太宗採取了對臣子以誠相待的方法,因此,貞觀年間整個政治環境非常清明。

  問題鏈接:如何變得會聊天? - 貓爵士的回答

  講了這麼多,其實大家不難發現,其實引發你焦慮狀態,並進入這種思維模式的,其根源是不信任,這種不信任的邏輯就是首先假定對方要傷害自己,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所以要對對方嚴防死守。比如說像唐太宗這個例子,只有一個疑心重的人會去採取權術手段,然後讓自己疑心越來越重,歷史上曹操就是最講權謀的人,所以他的疑心病也是最重的,所以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自己首先要降低自己的疑心。

  這種人其實在挑選伴侶的時候就有判斷上的錯誤,就好像曹操的用人策略一樣,唯才是舉;這種人挑選伴侶時過分看重對方的魅力才能而非人品,這對於女人來說確實是天生的矛盾,因為所有女人都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一個蓋世英雄,而且自己能夠完全掌控這個蓋世英雄。

  這本身就是矛盾的,一個男人越有本事,一個女人越漂亮,就越不可能被你所掌控。

  因此要解決心理上的焦慮情緒,一個字:

  焦慮情緒其實很多時候就在於內心的不確定,因而缺乏掌控感,性格軟弱,優柔寡斷的人經常會出現要不要放棄的搖擺,或者採用過激的手段,其實大家看那個《好先生》中的江浩坤對甘敬就是這樣做的,一會思索想放棄,一會為了確保結果手段過激,實際上這是因為自己心虛,不確定,不能順應現實的狀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對方對他的感情不夠深,但是他又急於求成。

  有很多人追女生就是這樣,人家還不是你女朋友呢,你就去問你跟那男的什麼關係,你昨天又去了哪裡之類的問題,女的很多時候就回嗆一句,我跟你什麼關係,我跟誰出去你管得著嗎?

  一開始我就說了,人要向外關注問題,但不是老是問「要不要,萬一」這種問題,毫無意義,而是直接想怎麼辦,人的掌控感來源於對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對結果的急於求成。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掙來的500萬,和你中彩票得來的500萬,哪筆錢更能給你安全感?

  直接想怎麼辦,實際上是腳踏實地解決問題的做法,不管你的那一位是個什麼樣的人,既然你做出了選擇,動了感情,他不合你意,你不可能去一味要求,比如上述很多答案說的是積極溝通,不是每一位伴侶都有這樣的情商去跟你溝通,這本身就是一件對他人要求很高的事(當然我並不否定你要去積極溝通),對別人有要求意味著自己是消極的,但是你自己積極去想怎麼辦,就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行為,意味著你積極去適應外部,而不是反過來要求外部來適應你,符合你的期望。

  兵法有雲,如果不能增加對方的確定性,那麼就增加自己的確定性。一個人面對人和事越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他心裡就越踏實,反之亦然。

  比如,你在街上看到一美女想去搭訕,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開始焦慮,我要不要上,萬一她男朋友在附近呢?還是算了吧……大概就是這種焦慮者會出現的典型句式,實際上你直接定下來我就是要去搭訕,你接下來思考的無非是怎麼搭訕而已。

  同樣的,很多人之所以處理不好戀愛關係,實際上也是缺「定」,比如說,很多人在確定關係之前,完全不去了解對方的品性和為人,只要顏值高,有錢,就急著把自己的老底交出來,在男的表現為隨便為對方亂花錢,在女的則表現為隨意付出自己的身體,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留住對方,因為自己本身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但是又像得到,這樣的關係往往確定下來,付出多的那一方就會非常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另一種說法,就是心裡不踏實

  所以感情這事,一定不能在對方還不夠認定你的時候,就急著去確定關係,應該是很清楚現實狀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很多人就是嫌這個過程麻煩,不願意付諸真誠的行為去打動對方,所以才導致自己在關係中的被動。所以很多男的追不到女的,都是犯了這個錯誤,搞得女孩子也很難辦。

  很多男的去確定關係,要麼是用盡各種手段,在對方心裡還不是很確定的情況下,急著逼迫對方去確定關係,這是躁;另外就是在要確定關係的時候,你總是在拖延不敢去做那臨門一腳的事,這是弱;所以從頭到尾都不踏實,你首先就不踏實,別人心裡就更不踏實了。

  你前面的工作沒做到位,到了確定關係之後肯定就會有因為前面問題沒解決的更多歷史遺留問題了。

  假如你們已經確定了彼此的關係,那麼就不應該去糾結於對方對你如何,你作為別人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既然這個角色已經確定了,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所需要思考的所有問題無非是兩個:

  1、我如何去把女朋友或者男朋友這個角色扮演得更好,這樣你就會更多地關注對方的需要,讓自己去做得更好。

  2、我的原則和底線在哪裡,如果出現對方有明顯違背原則和底線的事,應該如何處理和應對。

  所以同樣是關注對方,焦慮者往往關注的是自己的需求和慾望,所以腦子裡想的是我如何得到和佔有,就會做出對關係有負面作用的事情。所以這種人往往很沒底線,有時候明明是對方做錯了傷害了自己,自己卻委屈求全,有的時候明明對方沒做錯,自己卻亂髮脾氣,毫無主心骨。

  成為一個優秀的伴侶往往應該是站在原則和立場的基礎上,腳底下先踩實,關注的是對方的需求,所以腦子裡想的是我能為對方做些什麼,如何做得更好,這樣往往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融洽。讓對方不願意不忍心也不敢做出背叛自己的事情來。

  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腦迴路,前者的結果就是情緒化表達,後者的結果就是情感輸出,因此決定了彼此關係的融洽度。

  所以一個焦慮者要改變,實際上是需要培養這個人的責任心,多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現實問題上,而不要聚焦到人身上。原因很簡單,當一個人整天沒什麼事的時候,所有的注意力就特別容易集中到一個人的雞毛蒜皮上面,然後腦子裡胡思亂想。

  這種人基本上屬於一談戀愛整個人的心思全部陷進去了,有的是因為單身太久,有的是習慣於依靠男人,尤其以女孩子居多,每天沒什麼正事就圍著一個男人打轉。或者不圍著一個男人打轉就是周旋於多個男人之間,總之工作娛樂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以男人為基石,所以這類女孩子一遇到感情不是成為怨婦就是成為各種婊,尤其是很多看似瀟洒浪蕩的女玩家,其實真正遇到愛情的時候反而最容易陷入焦慮和恐慌。

  這都是因為缺乏責任意識而導致的,一個人一旦缺乏責任意識,就每天只會混吃等死,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容易任性妄為,不講規則和秩序。

  什麼是責任意識呢,簡單說明下。

  假如你是一個士兵,不管你的國家你的上級怎麼對待你,你的責任就是要首先做好一個士兵的本分,並在這個本分上做到最好,韓國有個電影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名字是《率性而為》大家可以去看看。

  其實責任意識用通俗的說法就是角色扮演,你是別人的女朋友,你就要做好一個女朋友該做的所有事情,你是父親,你就要成為一個好父親,你是兒子,你就要成為一個好兒子,這些原則、立場和定位都不以他人對待你的態度而轉移,所以這樣的人往往只會要求自己,從而用自己的行為去對別人付出,盡到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無止境地要求別人。

  然而很多人情緒嚴重,人際關係不順,就是心裡只有自己,只為自己而活,因為缺乏基本原則立場和底線,那些戰場上的逃兵,革命事業中的叛徒,都是這樣的人,不知道那些事該做不該做,哪些話該說不該說,所以人格特徵很模糊。自然就會變得不像自己咯~

  如果所有成年人都有這樣的成年意識,愛情的保鮮度就會更高一些。祝各位早日脫離苦海,如果想諮詢麻煩去值乎提問,我認為我的答案的含金量還是比其他人要高很多的。

  同時我們平台也推出了相應的課程。

凡事都有解----立體思維法(課程介紹)
主講人:一思

課程內容:

? 定位軸與邏輯網----如何在腦子一片空白時快速理清思路

? 順序邏輯與時間管理----如何最快速地達成目標----時間都去哪了?

? 信息收集與管理----如何對事物進行全盤掌控並作出精準的分析判斷

? 方法論與執行----如何條理性最大化地提升辦事效率

? 溝通象限----如何使用最簡潔精準的語言與人交流

課程諮詢QQ:2357521534和800136299
諮詢微信:i_think2014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建議你們關注我,並翻翻我其他的回答,會有很多收穫,對噠,就是這麼的蜜汁自信。

  最後利益相關,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貓爵士,自己是獨立做培訓和課程的,有公開課也有收費課,靠這個養活自己,不拿誰的錢,也不為誰說話,觀點和見解不見得對,你也不見得會喜歡我的說話方式,但我可以以人格擔保我的觀點不抄襲,也不為誰站台洗地,總之基本還算正直。
  有文人的酸腐,覺得對就贊,覺得不對就噴,但基本原則是對事不對人,很多時候會嫉妒那些靠營銷和刷贊聽起來有道理其實狗屁不通的高票答案,但我個人認為自己還算直來直去,坦坦蕩蕩,屬於沒有葯救的二杆子性格,不花錢請大V幫我點贊加權重,也不會為了錢去給誰點贊,更不會請水軍來刷贊。
  我屬於「凡事都有解」平台,比較注重培養年輕人的心智、個人成長以及責任意識,我有聲音直播的公開課,也有付費課,另外還有一位一思老師做思維方法和社交能力的培訓,是我的搭檔,也是我的導師,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號,我志在盡己所能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並同時靠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該得的報酬,所以這個廣告我打得理直氣壯,那些在評論里冷嘲熱諷的,你咬我啊?

           可直接在微信搜索框輸入:凡事都有解 關注我們。

拓展閱讀(手機黨點不進去,麻煩關注公眾號後,然後點」精選內容「,抱歉):

自我成長:

擺脫內心苦痛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自己思維能力

如果天生個性不是特彆強勢,如何培養領導別人的氣場?

如何增加自信

如何改變氣質,提升逼格

如何克服自卑

如何克服你的依賴性,成為真正獨當一面的強人

每個人的三場戰爭

如何運用自卑的能量使自己獲得改變

你是怎樣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

自制力是怎麼回事?怎麼培養


撩妹:

林志玲為何會愛上黃渤?

究竟如何表白?該在什麼時候表白?

如何製造浪漫邂逅

什麼是「性」吸引力,哪些因素會造成影響?

男女交往第一要素——存在感

喜歡的類型和適合的類型總不匹配 這是為什麼?應該怎麼辦?

很喜歡班裡的一個女生,但不知道如何交流?

為什麼不敢和喜歡的女生說話

為什麼你喜歡的女生不喜歡你?

為什麼越是研究「泡妞」技巧的人越泡不到妞

深度吸引女孩的秘訣


思維方法: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迅速精通一項技能

我說話沒底氣,究竟是什麼原因?


心理分析: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為什麼還是會不努力?

如何在戀愛中還擁有自我?

如何冷靜地面對一切

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穩定?

如何冷靜地面對一切如何冷靜地面對一切


權謀:

負能量——你是如何被控制的?

【權謀防身術】如何防範別人的算計

掌控力從哪裡來?


人際關係:

我經常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怎麼破?

感覺無法融入同事圈子,說話總是破壞氛圍怎麼辦?

如何提升在朋友圈中的地位如何提升在朋友圈中的地位


定時更新,只做精品內容,關注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即便你並不需要相關內容,但你身邊的一定有人需要我們的內容。


每周3、5、日晚8點在YY頻道28069108準時開始公開課,歡迎大家關注


謝邀
先說結論:找一個全心全意愛你的男人,擁有一段純粹的愛戀,會治癒你所有的焦慮。
像題主這麼懂事的傻姑娘真讓人心疼。
對方對你若即若離,逗一下再冷一下,根本不是因為他是所謂的「迴避型依戀」,而是因為他也許對你有好感,但是就是有點好感而已,他沒那麼喜歡你,喜歡到要熱烈地追求,但是他又享受和你曖昧的感覺。
而你所有的表現,都是陷入戀愛初期的姑娘的正常表現!!再說一遍,正常表現!!患得患失,惴惴不安,一會兒欣喜一會兒失落,這才是戀愛的獨特體驗。
所以,姑娘,你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
你可以開誠布公地跟他談一談,攤牌,要不要交往。
告訴你,都到這個年齡了,誰也不是十幾歲的純真少年,真正喜歡你的男人會毫不猶豫地和你確定戀愛關係的。
而健康的可以保證你走入幸福的婚姻生活的戀愛關係會給你足夠的安全感,讓你變得更強大而美好。
如果這個男人對你若即若離,那是他認為你還沒有足夠有吸引力。
看你有多喜歡他了,要是很喜歡不如快點去爭取,好好談戀愛。
但是,姑娘,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要愛就勇敢,不愛就乾脆。
祝好。


女友和你男友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我一男的居然難過的掉眼淚。尤其是前段時間,我超級累持續一個多月的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壓力山大,焦慮了想和對象傾訴一下求個安慰啥的,各種不理我,或者回復的超級慢。
不過現在好多了,我解決的辦法是在撐不下去的時候,叫出來開誠布公的談,了解對方在想什麼,同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這樣類似的交談進行了三四次以後,慢慢就彼此互相適應了,結果就是向對方靠攏,我理解她可能是正在忙或者需要個人空間,沒那麼計較了,她理解我需要回應和交談更能心安,就更主動更積極一點了。
現在相處起來自然多了,你要給自己和對方耐心,人是可以慢慢變的。不過對方要是一直那副德行完全不在乎你的感受,趁早分。


據統計,依賴性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以女性多見

有些女生很愛黏著男友,兩人似乎如膠似漆,羨煞旁人。但是旁人無法想像的是,很多被黏的男人過得並不自在。兩人的親密是一回事,緊緊黏住是另一回事,會讓人不舒服,感覺被拴住了。心理專家認為,黏人是一種依賴,而過度的依賴對親密關係具有破壞性。如果到了「依賴性人格障礙」的程度就更嚴重了,往往是從小父母教養方式不當所致,需從小事做起培養獨立性。

黏人是對伴侶的一種控制

黏人是依賴的表現,而一定程度的依賴是親密關係發展良好的標誌。當你白天心情不好,或者身體不舒服,自然希望伴侶能夠安慰你。反之亦然,有時你依賴對方,有時對方依賴你,彼此享受相互依靠的時光。有時,伴侶很晚才回家,你也許會嫉妒、鬱悶,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了,因為你知道對方不會甩掉你,你是安全的。

但是,當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到達黏人的程度,就要小心了。美國精神病學家馬克·班斯奇克博士認為,黏人的伴侶缺乏自信,內心脆弱,害怕被對方拋棄,或者擔心自己不是對方的最愛,必須確保自己「擁有」另一半,否則就會很苦惱甚至絕望。愛得越深,就越是黏人。但是,過度的依賴是對伴侶的控制,被依賴的一方覺得終日受到打擾,不勝其煩。這時,黏人已經具有破壞性。

心理正常的人進入親密關係之後,也有可能出現過度依賴的情況。班斯奇克建議通過心理治療減輕焦慮,例如學習一些放鬆技巧,不要急著打電話和發簡訊聯繫伴侶,過一會再聯繫也不遲—你會發現,那股著急勁會消退,事情並沒那麼要緊。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感情需要,明白到保持一定距離是十分有益的。

短暫分開都受不了的女友或有人格問題

黏人的女朋友,也可能是具有依賴性人格。這是指一個人依賴別人才能滿足自己的身心需要,缺乏獨立性,程度嚴重還可能是人格障礙。據國外的統計,依賴性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以女性多見,多數在成年早期表現出來。

依賴性人格者一方面把別人當成萬能的依靠,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的幼稚想法,別人並沒有他們所想的那麼完美;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看得很無能、無助、百無一用,無法在這個殘酷而危險的世界上獨立生存,所以寧願把命運交給別人。有了「強人」的保護,即使自己很弱小也不覺得害怕了。為此,他們十分謙卑,像孩子般100%順從,對依賴的人十分崇拜、愛慕,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但是,依賴對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關係一旦破裂,他們又會尋找新的依賴對象。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副主任金俊認為,很多獨生子女就有依賴性人格,是家長溺愛、凡事包辦代理造成的。情侶間的黏人要具體分析,因感情執著而黏的人不一定是依賴性人格,這要看他們短暫分開(例如男友出差)的時候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對策:從疊被子開始培養獨立性

人格是難以改變的。依賴性人格障礙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做人模式讓自己吃虧,然後才有動力改變,目標是自立自強。金俊稱,很多患者不認為依賴是一種病,很少為此專門求醫,有的人選擇去做心理諮詢。如果黏人的女友被確診為依賴性人格障礙,可嘗試在生活習慣中糾正,每天把應該獨立完成的事情從大往小列出來,從疊被子、洗衣服之類的小事做起,逐漸到做菜等,之後記錄下來,最好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此後,她逐漸發現自己原來也是有能力的,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人格障礙一般不適合用藥物治療,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癥狀。金俊稱,依賴性人格障礙者如果出現失眠、抑鬱等精神癥狀,才需要進行抗抑鬱等藥物治療。


1,努力剋制自己
2,轉移注意力,看書,看電影,出去玩。


焦慮型的依戀常常特別需要別人及時的回應,希望能夠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在乎,愛,重視,希望能從對方的回應中感受到自己價值。

和你的另一半分享你的感受。我想你在痛苦的時候,你的另一半一定也特別想明白你的感受。可以和他分享你特別想念他的心情。當對方不能夠及時的回應時,我們常常感到沮喪,感受到不再被愛。告訴他當你發信息給他的時候,特別的想念並希望他的回應,但是也同時允許他可以在方便的時候回應你。和你的另一半商量他可以做些什麼,讓你感覺好受一些。比如他可以晚一些回復你一個電話,和你好好的聊一聊。可以真誠的邀請他談談他對你的感受,我想有的時候你只是想聽到他告訴你,他很在乎你。

我們常說要改善焦慮型的依戀,那麼就找一個安全性依戀的伴侶吧,TA會治癒你的一些問題。

也許你需要有人陪你走過一段旅程。你可以選擇心理諮詢,通過心理諮詢師來陪伴你度過這段旅程。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可以幫助你感受到那些你需要的需求,你需要的感受,真正的可以感受到一個人全心的在關注你。我想這也許是你所需要的。


如果不能改,就接受這樣的自己。坦然告述他你需要回應。還有題主需要個愛好,比如男孩打起遊戲來,啥事都忘了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做到不在乎別人罵?
怎樣鍛煉產力?
既然思想是我的,那麼為什麼有時候我控制不了我的負面情緒?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調節 | 焦慮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