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至今有哪些被拆掉的著名建築?

印象中較深的有北京的城牆以及濟南的老火車站,我想肯定不止這些,大家有了解的,歡迎補充。
建議答題內容可包括兩個方面:建築名稱以及昔日榮耀,拆除時間以及拆除原因。如果有照片提供更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這個問題
國內保存最好的古城(古建築群)在哪裡? - 歷史


多圖預警 推薦一個豆瓣相冊——《拆那的建築 遠去的中國》,裡面大部分是最近一百年(主要是1949年之後)消失的建築: 悶焼包x0x的相冊我這裡將有代表性的建築發上來一些,其他消失的建築物請自己點進去看,謝謝!在轉發過程中,原相冊所有者表述不當的,我做了些許修改

安慶清真寺,最後一次於1896年重建,卒於1970s

鎮遠鄒泗鍾祠牌樓,生於1813年,卒於1960s-1970s,牌樓為六柱五間三層重檐廡殿塔式牌樓,門楣上方豎刻「敕建鄒太常公祠」楷體石額,曾是鎮遠最雄偉的牌樓

開封二曾祠,生於1893年,卒於1960s-1970s,河東河道總督許振瑋為紀念其鄉試恩師曾國藩而建。因祠內祀曾國藩和曾國荃,故名二曾祠。二曾祠規模宏大,分東西兩大院落。中間雙脊建築為瓣香樓。

滄州水月寺,卒於1960s-1970s。歷史上,滄州市水月寺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是京、津、冀、魯的文化活動中心,曾有「天下第一關,地上無二寺」之美譽。目前延參法師正重建此寺。

滄州聞遠樓,卒於1957年,俗稱鼓樓,實際是鐘樓,樓上懸掛一鐵鐘,以前於正午和早晚各敲擊一次。清代光緒年間重修,樓高7丈,上有巨鍾,晨昏叩之,聲聞數里。

成都錦官驛,卒於2003年。從漢代起四川就因蜀錦聞名天下,官員把織錦工人集中起來,由錦官進行管理,因此成都別稱「錦官城」,錦官驛顧名思義是供錦官們居住的客棧,一些商人賺錢後在錦官驛周圍便建起了一排排具有川西特色的獨門獨院老宅,形成了後來的錦官驛古建築群。

杭州火車站,第二代,生於1941年,卒於1997年。第一代車站建於1910年,抗戰被炸毀,下圖為日據期間由日偽政府重建。

靈寶縣城牆和城樓,卒於1956年,國家決定修建三門峽大壩,靈寶古城為淹沒區。1959年秋,縣城遷往南面四十多里地的虢略鎮,原縣城沉於湖底。

贛州八境台,卒於1960-1970s。現存的八境台為1984年重建。

長春基督教會禮拜堂,又稱西五馬路教堂,生於1902年,卒於1996年。

蘭州雷壇河握橋,生於明永樂間,卒於1952年,為蘭州八景之一「虹橋春漲」,因城市建設拆除,當時許多地方紳士出面阻攔未果。握橋建造方法特殊,在兩岸堤壩插木,挑梁凌空對握,河中無柱,不懼水沖之患,稱得上是建橋史上一次技術革命。

昆明金馬坊,卒於1960S-1970S,現在金馬碧雞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風格重建的

昆明碧雞坊,卒於1960S-1970S,現在金馬碧雞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風格重建的

邯鄲彭城東閣,亦稱玉皇閣,卒於1958年,閣上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彭城是瓷都,不知是否因此而擺了好多壇罐,有網友讀出了城門所掛的牌匾是「寅賓出日」意為恭敬地迎接初生的太陽。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的鼓樓,也是北門,卒於1958年,比新城鼓樓早一年被拆,歸化城鼓樓的設計和建造卻別出心裁,在鼓樓的城樓上又加了一個高聳起來的鐘樓。

杭州鼓樓,最後一次消失於1960s-1970s,現鼓樓為當代重建。

天津南運河邊的敕建大王廟,生於1746-1751年間,卒於1960s,鎮水之用,大王廟的主神是金龍四大王。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儀門,卒於1985年。原為清大學士賽尚阿的宅第,同治元年(1862)在衙門院內東側設立京師同文館,稱「東所」,培養外語人才,是中國第一個外語學校。

長安右門,卒於1952年。昔日長安左門稱作"龍門",長安右門稱"虎門",每年陰曆八月中旬,刑部在西千步廊舉行"秋審"。死罪犯人從南門洞入聽審,然後與該年的冬至日砍頭,也是過此門入廣場。

濟南八卦樓,生於1914年,卒於1997年。民國初年建成不久的濟南第一樓。位於三大馬路緯七緯八路間,為回字形二層建築。八卦樓是商業樓,樓後有排列整齊的小院落,因與日本領事館鄰近,昔日是濟南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的紅燈區。

青島望火樓,青島地標性建築,生於1905年,卒於2009年,塔身拆除重建,系德式建築,位於青島市南區觀象一路坡頂,高18米,設計望火樓的是德國人庫爾特 羅克格,當時是作為消防望塔使用, 24小時安排人員守侯觀望。

南昌萬壽宮,卒於1960s,因紀念江西人的保護神,道教宗師許旌陽真人而建,時名「旌陽古祠」。萬壽宮是江西人心中的聖地,有江西人的地方必有萬壽宮,一般江西會館即是萬壽宮所在。

奉化市溪口鎮雪竇寺,卒於1968年,現已重建。南宋時與杭州靈隱,天台國清,寧波天童寺齊名,被敕為五山十剎之一。明時被列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民國一度躋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嘉興三塔,嘉興古代七塔八寺之一,原茶禪寺前,最早建於唐代。在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卒於1971年。現又重建。

北京天橋禮拜寺,卒於約1960s-1970s,重建為完全阿拉伯風格建築

北京城牆(西直門段)

南京通濟門,生於1386年,卒於1963年

陽和樓曾是河北古城正定的主要象徵,生於金末元初,卒於1960年代。陽和樓橫跨正定城南門外觀內南大街上,下為重台,磚台下開兩券門如城門,左右各一,行人車馬可以通行。

青島老火車站,生於1901年,卒於1991年,現在的火車站,是老火車站後移15米以後按照原樣放大1.5倍重建的,僅僅是鐘樓部分。

重慶萬州橋 生於1870年 卒於1970年

哈爾濱江北尼古拉教堂,生於1924年,卒於1969年

哈爾濱聖尼古拉大教堂(喇嘛台),生於1900年,卒於1966年

北京慶壽寺雙塔,生於1257-1258年間,卒於1955年,800多年歷史,修西長安街時消失

北京地安門 卒於1954年底 北京皇城四門之一

濟南老火車站 生於1912年 卒於1992年7月1日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築

北京宣武區包頭章衚衕著名的「轉彎抹角」,卒於2007年宣武區大吉片拆遷改造

浙江古淳安城和古遂安城,1959年因興建新安江水庫而沉入千島湖湖底


成都曾經也是有皇宮的。。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成都皇城,位於成都市中心,舊稱蜀王府,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的一座。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建築可與北京故宮媲美。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台、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蜀王府一改過去歷代成都城主軸偏心的布局,首次確立正南北的中軸線,從而形成類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軸線東西相對稱的龐大建築群。雖為王府,它卻儼然有皇宮的巍峨氣派,故老百姓稱之為「皇城」。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徹底走向消亡。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徹底走向消亡。
1967年,四川省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和眾多的群眾決定拆毀老皇城,修建所謂的「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簡稱萬展館,今天的展覽館),並在館前塑造巨型的毛主席全身像。
1968年,為準備慶祝新中國建立20周年,四川省革命委員會與成都軍區共同決定,在市中心廣場修建毛澤東主席塑像和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為此,市人民政府遷出駐地,全部拆除貢院(舊皇城)僅剩下的南城門及其後面的明遠樓,致公堂古建築和部分舊房。此時,人們逐漸遺忘皇城的舊概念,稱呼為人民南路廣場。同年11月,勞動大軍開入皇城,僅僅用了兩個星期就將這個見證了成都一千年歷史風雨的古建築群夷為平地,其手法粗暴,能打爛的全用石捶砸得粉碎,不能的一律用炸藥解決。至今想來,仍然令人痛惜不已。
1969年,皇城門樓、「明遠樓」、「致公堂」等最後的古建築被拆除。
1970年,「皇城」的護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築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築的,則是「毛澤東思想萬歲展覽館」(今天的四川科技館)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1979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更名為四川省展覽館。 1999年,拆除廣場中間的綠化小遊園,人民南路廣場更名為天府廣場。
2000年,政府決定永久性地拆除天府廣場周邊建築上的所有商業廣告,並邀請美國貝氏建築設計事務所製作天府廣場規劃方案。在貝氏的規劃方案中,依然保留了毛澤東塑像在廣場中的位置。
成都皇城在經歷2353年的歷史變遷中,演繹為今天的四川科技館,並賦於了新的內涵和外延。當我們面對這一宏偉建築再翻開昔日皇城老照片時,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眷顧與回憶,也許還應該是憧憬和展望。這是成都人永遠的記憶!
在摧毀了古老的城牆、牌樓和御河,拆除了本可精心保留和巧妙利用的民居,砍伐了能為騎車人、步行者庇雨遮陽的樹木,又破壞了僅存的文物建築清真寺後,中心廣場既失去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基本的人性尺度,也徹底喪失了任何能喚起對成都悠久人文歷史記憶的物質載體。成都市民們如今只能憑藉一些空洞的懷舊的稱謂,如「皇城公寓」、「皇城老媽火鍋」等,來摸索那些依稀殘留在記憶中的歷史輪廓。
老皇城在一片咒罵聲中,背著「封建」的罪名走到了生命的終點。萬展館和主席像則在「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口號聲中矗立而起。1969年春節過後,主席像首先竣工,10月,萬展館落成。在建設過程中,萬展館的建設被作為當時成都市民的首要也是最高的政治任務:工人,農民,學生都放下手裡的工作或書本,每天都義務的去搬運石料或在工地勞動,這樣大規模的義務勞動使萬展館成為了四川建築史上完工最為快速的建築物。
成都在自己最重要的城市中心地帶切斷了一切與自身歷史相關聯的「血脈」。這一切都呈現出這個城市極其嚴重的文化「失憶」和「失語」的雙重癥狀。

真的很遺憾 網上搜了搜 一張彩色照片都沒留下。

每次說到相關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告訴別人,成都曾經也是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的。

這種事情,一想起來就會心痛。

我的家鄉成都,號稱千年古城,兩千多年歷史,留下來的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東西,只剩下一個至今仍在起灌溉作用的都江堰。。。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50年前梁思成杜鵑啼血也沒保住北京城牆,50年後他們把梁思成故居也拆了。


看到標題就想到了一個,雖然點進來發現好像有點文不對題。倒也不耽擱寫下來,權當提供一點新的思路好了。

我的回答是,馮紀忠先生的花港茶室。不是一個建國前的建築,但也沒逃過毀滅的命運。1963年的作品,剛剛建成就趕上了壞時候,落地還沒聽到響就被拆的拆改的改,現狀是面目全非的。
詳情可參建文章:茶室秋風——馮紀忠作品研討之四 Teahouse in the Autumn Wind :The Fourth Seminar on Feng Jizhong"s Works
下圖是原設計模型。

馮先生的地位如今自不必多說,只想補充兩個事情:
①這學期的一堂課上,馮先生最年輕的博士生HYR教授講了這樣的事,這個作品做成的時候,剛好趕上設計革命化的浪潮,馮先生挨批鬥的時候,被拉到這個茶室去斟茶。多年以後回憶這個作品,馮先生最痛切的一件事是,叫我去倒茶也就罷了,最過分的是放我回來他們就把這房子拆了。
②馮先生至今仍是唯一一位真正在「以現代主義的思路做中國的設計」的建築師。

先生一生,始終沒有多少機會留下自己的設計。
我不是學中建史方向的,這件事在我而言比很多老房子的消失還更刻骨一些。

另一方面也足夠說明時代的心智水平,老的都被推平,新的亦不懂高下之分。君且試看剩下來的究竟是些什麼。

——————————————————————————————————————
關於有人說拆掉老房子並不可惜的說法,剛好有這樣一段話,甩書袋或是開腦洞也好,放上來博一笑。

—————————————————————————— 城市建築學 by Aldo Rossi

—————————————————————————— 城市建築學 by Aldo Rossi

—————————————————————————— 城市建築學 by Aldo Rossi


濟南老火車站,遠東唯一一座哥特式火車站,九十年代被市長一句外形讓人想起帝國主義而被拆。現在濟南市政府又開始自己打臉了,準備重建老火車站,凈TMD瞎折騰


我來答一個。天津寶坻的廣濟寺三大士殿。

廣濟寺三大士殿:位於天津寶坻城內。殿建於遼太平五年(任宗天聖二年)殿四阿,廣五間,深四間,外檐斗拱雙抄重拱計心造,後尾兩跳偷心。以承梁。梁頭做耍頭。與令拱相交,補間鋪作施矮柱,也稱直斗,上加雙抄大斗,立於普拍枋上(清稱平拍枋),後尾四跳偷心,普拍枋與蘭額成T形。蘭額與由額之間施矮柱。殿內「撤上露明造」。各層梁架以隔架,內槽鋪作支撐,展示了古代契丹匠人的高超技藝,是梁思成先生髮現獨樂寺之後又一重大發現。用梁思成的話來說「這是一次奢移的調查」大殿經受近1000多年的破壞依然完好如初,沒有重修的痕迹,完全是遼代原件原構。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
可惜這座少有的表現中國古代建築結構的傑作,卻於1947年被縣長於生下令拆除。當梁思成得知將拆除三大士殿時,曾向河北省有關當局反映,希望保留這座遼代的古建築,但當局卻認為遼代的古建築,亦不過是座破廟,不如拆了去修橋,還能為人民服務。於是就這樣將三大士殿拆毀了。修的橋,好像是白龍港大橋,也不在了。遼代古建傑作毀於一旦。

三大士殿的最大特點可以說是它的結構部分。"在三大士殿全部結構中,無論殿內殿外的斗拱和梁架,我們可以大膽地說,沒有一塊木頭不含有結構的機能和意義的。在殿內抬頭看上面的梁架,就像看一張X光線照片,內部的骨幹,一目了然,這是三大士殿最善最美處。" 在後世普通建築中,尤其是明清建築,斗拱與梁架的關係,頗為粗疏,結構尤異。但在這一座遼代遺物中,尤其是內部,斗拱與梁枋構架,完全織成一體不能分離。1932年 梁思成對三大士殿進行調查。這些照片都是梁思成先生拍攝的,出自民國21年《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四期第三卷:梁思成《寶坻縣廣濟寺三大士殿》里的照片。

第一張中的梯子是梁思成先生花高價從城裡的棚鋪找的,是一道臨時扎的加長的梯子,為的是能測繪殿頂。第二張是營造學社成員在殿頂測繪,(戴帽子的那位就是梁思成先生)

第一張中的梯子是梁思成先生花高價從城裡的棚鋪找的,是一道臨時扎的加長的梯子,為的是能測繪殿頂。第二張是營造學社成員在殿頂測繪,(戴帽子的那位就是梁思成先生)

第一張中的梯子是梁思成先生花高價從城裡的棚鋪找的,是一道臨時扎的加長的梯子,為的是能測繪殿頂。第二張是營造學社成員在殿頂測繪,(戴帽子的那位就是梁思成先生)

古樸的牌匾

巨大的鴟吻。

參考:天津寶坻的三大士殿重建,又走樣了。無語了!

其實我覺得更可惜的是圓明園。大多數人根據歷史書都會覺得是英法聯軍焚毀的,但更大的破壞是在後面。真是觸目驚心~我們這裡只說建國後對圓明園的破壞。

儘管從1860年開始,對圓明園有很大的破壞,但直到五十年代初,前後湖和長春園仍殘留大片水域,山水格局如故,水豐土澤,中科院北京植物園曾計劃以此處為址。不過,從「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開始,附近的生產隊要回了園林局徵購的土地,流入圓明園遺址中的人口迅速增多,開始大規模地平山填湖、砍樹造田。圓明園匯萬總春之廟(花神廟)的一棵馬尾松在1860年、1900年兩次倖免,被當地居民稱為「神樹」,五十年代末也被公社砍倒。此樹橫卧在地上,對面不見人,其粗大可知。此外除了101中學佔用圓明園昇平署遺址外,不斷有新單位進入圓明園,拆遺址蓋房子,甚至建起了公社一級的馬場、豬場、雞鴨場、區供銷社土產部、裝訂廠、機械修造廠,乃至垃圾場、糞場……

圓明園萬春園的三孔橋,在五十年代拆毀

圓明園萬春園的三孔橋,在五十年代拆毀

圓明園萬春園的三孔橋,在五十年代拆毀

圓明園畢竟根底雄厚,雖然此前屢經殘毀,但直至六十年代,在長春園西部與福海東岸、以及綺春園的「綠滿軒」、「望和堂」等處還殘存些杏花春雨、碧潭雲影、柳陌菱塘之類的小景,至此也全部毀滅殆盡。長春園大東門七孔出水閘、綺春園運料門、三孔橋,以及倖存不多的虎皮石園牆,也都毀於這一時期。


到1975年,圓明園南邊的綺春園尚有最後一處倖存的完整景點正覺寺,包括天王殿、三聖殿、文殊閣等建築,民國時被理藩院的顏惠慶買下改為私人別墅,後來成為清華大學宿舍。1975年清華大學退出,海淀機械修造廠進入,亂拆亂建,至九十年代已經毀光了90%的古建築,並且砍光了近百株的松柏樹林。至此碩果僅存的一處圓明園遺存也被完全消滅


參考:[轉載]圓明園:1860年的焚毀與1900年後的歷次劫難

此處還想夾個私貨,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林徽因在山西汾陽縣小相村靈岩寺的照片。那座寺早已經消失不見,梁思成和林徽因在1934年考察時就只剩下三尊大鐵佛了,但後來大佛也不知去向了。是否「大鍊鋼鐵」了也未可知。

明代鐵佛三尊趺坐在滿目荒涼的瓦礫土丘里。照片中佛像低垂眷顧,林徽因仰望微笑,兩廂成意。


前面有朋友提到的遼構天津寶坻廣濟寺三大士殿是建國前拆毀的,和樓主所問不大吻合,我再補充一個著名遼構,對中國古代木構建築有所了解者應該都知道的一座:大同華嚴寺海會殿,1950年被學校佔用時慘遭拆毀,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發布的關於保護古建指示中,專門提及此事。

海會殿不廈兩頭,面闊五開間,廳堂結構,八架椽屋前後乳栿用四柱,樑柱布置簡潔明了。著名古建專家陳明達先生分析中國唐宋木構建築時,將其基本結構形式分成三大類,其中一類即以海會殿為代表(佛光寺形式、奉國寺形式、海會殿形式)。

借用幾張臨時在網上搜來的拆毀前舊照


西安大興善寺。2011年清代大雄寶殿被拆除。2013年明代山門被拆除。

大興善寺原本是隋開皇二年營建大興城時在城市地勢的「九五」之爻上營建的寺廟,與玄都觀相對。開元三大士均曾留駐此寺,被稱為密宗祖庭,也是長安佛經三大譯場之一。玄都觀早已不復存在,大興善寺屢遭兵火毀壞,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改成公園,但卻一直留存。留存的建築主要是明代至民國的,陝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

2007年,大興善寺開始修建新大雄寶殿,位於原清代大雄寶殿北側。

2009年,新大雄寶殿落成。

2011年,清代遺留的關中風格大雄寶殿、天王殿被拆毀。

2013年2月,廟方開始在山門附近進行施工。

2013年8月,大興善寺作為寺內最古老建築的明代山門被拆毀。

2014年12月,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山門拔地而起
(以上圖片為本人製作,轉載請註明)

明代山門上原有「大興善寺」「五岡唐鎮」兩塊明代石匾,山門被拆後兩塊石匾作為唯二倖存者被仍在後院廂房。那個後院和鐘鼓樓、舍利塔是大興善寺中目前僅剩的古建築。大興善寺2003年就因試圖拆毀山門門樓被文物局通報,沒想到十年後,終於拆成了。

拆除前的大興善寺山門(圖片來源於網路)

山門拆除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山門拆除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山門拆除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拆除後的山門(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興善寺原地重建的鋼筋混凝土山門(圖片源於網路)

大興善寺原地重建的鋼筋混凝土山門(圖片源於網路)

大興善寺原地重建的鋼筋混凝土山門(圖片源於網路)

打電話問了省文物局,他們說,都是在文物局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拆除的。說是會責令整改,可文物損毀已然不可逆,至今也不知整改成什麼樣。

大興善寺千年古剎,如今一地粗製濫造的鋼筋混凝土。
直至今日,西安居然有文物保護單位被擅自拆除。
嗚呼哀哉,古城之悲!!


這一座是外國友人過問過的,很令人惋惜:

1931年,旅居上海的地產大亨哈同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在上海公共租界中區的博物院路20號(今虎丘路42號),捐資興建阿哈龍會堂(Beth Aharon Synagogue)。這是一座造型特殊的摩登派穹頂建築,平面為橢圓形,由公和洋行設計,位於二樓的會堂可以容納400多人。
二戰期間,阿哈龍會堂也成了一所大型的猶太難民的避難所,他們在這裡居住、生活,還開辦學校教育兒童。可惜的是,1986年時阿哈龍猶太會堂被拆除,原址建成文匯大廈。

這座會堂比保留下來的另兩座卓越迷人得多。


被建議修改了,嗯
中午時間有限,那就簡單而友善地說吧,這是針對范錦意那個回答的回復
他那個答案繞來繞去找的理由是對於保護古建築那時候人沒這個念頭不能事後諸葛亮
但只要回憶一下北京、南京是如何解放的,就知道這違背史實
進一步哪怕簡單百度一下 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 也能知道早在戰爭時期就知道要保護古建築
所以他的觀點不成立

至於「這些古建築拆除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而是拆了蓋別的用途」,這就需要他自己來舉證了,這也符合題主的要求「建築名稱以及昔日榮耀,拆除時間以及拆除原因」,是否真的如他所說「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


牌樓
牌樓是中國建築文化的獨特景觀,是由漢族文化誕生的特色建築,又是中國特有的建築藝術和文化載體,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國外的唐人街,牌樓往往就是華人的象徵。諷刺的是在國外牌樓大肆修建的時候,國內的牌樓卻不得很好的保存。

(墨爾本唐人街牌樓,圖片來自百度)

(墨爾本唐人街牌樓,圖片來自百度)

(墨爾本唐人街牌樓,圖片來自百度)
以北京為例,北京擁有中國最多的牌樓,牌樓昔日是北京城市裡街道上的重要建築物,裝點襯托著市容。
清末,跨於街道上的木牌樓有27座左右。臨街的牌樓有兩座。
今天,北京城內所剩下跨於街道上的牌樓僅有4座,即兩座成賢街牌樓和兩座國子監牌樓。
民國時期,拆除了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並肩部分牌樓改建為混凝土結構。
1950年9月初,由於要拓寬天安門道路,北京市建設局拆除了東公安街和司法部街牌樓,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拆牌樓。
而在1952年5月,北京是開始醞釀因阻礙交通等原因大面積拆除牌樓。在梁思成等人的強烈反對和其與建設局的爭論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文化部組織起聯合調查小組,對北京城區的牌樓及其他一些古建進行調查。
最後,對牌樓做出了保、遷、拆三種處理方式,即在公園、壇廟之內的可以保存下來;大街上的除了成賢街和國子監的4座外,全部遷移或拆除。從1954年1月開始,北京開始大規模拆除北京牌樓。
並且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調查測繪的所有資料,全部遺失。被遷至陶然亭公園的東、西長安街牌樓,在1971年被江青下令拆除。

(東長安街牌樓,圖片來自百度)

(東長安街牌樓,圖片來自百度)

(東長安街牌樓,圖片來自百度)
梁思成為牌樓的拆除痛苦了好幾天,所謂的拆遷,事先並未落實拆建地點,拆下一堆料不知去向,當做一堆垃圾,在「文革」被當做柴火燒掉也沒準兒。
後來,毛澤東定了這樣的調子:「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而梁思成和陳占祥等人後來也曾被打為右派,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
參考:王軍《城記》


地安門!
竟然沒人提這個!
54年因交通線路更改被拆,拆下來的部分堆放在天壇,結果後來天壇著火了。
現在新建的地安門在景山公園的前面。
東安門1912年因袁世凱兵變被毀。
西安門1950年毀於火災。
就剩天安門了。


唉,時代的悲哀吧,就算是保留下了的又要什麼,被當做旅遊景點,被一群無知的人當做炫耀的資本,有幾個人是真正緬懷歷史,在乎這些古迹。


聖·尼古拉大教堂。

1898年哈爾濱建城開始:

在精神上,哈爾濱往往被俄僑看成是新聖彼得堡,城市規劃卻是脫胎於莫斯科。(哈爾濱市-公共主頁

哈爾濱的老市區最高點在現在的「博物館轉盤道」處,最高點被設計為哈爾濱的市中心,建立聖·尼古拉大教堂。教堂的特殊之處之一是她是一座木結構的教堂。很多哈爾濱市民稱之為「喇嘛台」。

1940年的照片。

1940年的照片。

1940年的照片。

Harbin, the centre of civilization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Manchuria. 遠處是博物館。

Harbin, the centre of civilization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Manchuria. 遠處是博物館。

Harbin, the centre of civilization at the northern part of Manchuria. 遠處是博物館。

教堂居於市中心。

教堂居於市中心。

教堂居於市中心。

1899年,沙皇俄國在哈爾濱秦家崗建立中東鐵路局的管理機構,並決定修建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堂。修建教堂的決定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並在聖彼得堡發布了哈爾濱東正教堂設計競賽的通知,最終選定了俄國教會著名建築師鮑達雷夫斯基的設計方案,教堂的名稱以聖尼古拉的名字命名。…… 教堂建設工程由著名工程師雷特維夫主持。著名畫家古爾希奇文克則完成了聖母像及教堂內部的大量壁畫。教堂內部的聖物、聖像及大鐘都是從莫斯科運來的,耗資巨大。……聖·尼古拉教堂全部採用木構架井乾式構成。教堂內部圍成巨大的穹頂空間,外部則運用俄羅斯民間木結構帳篷頂的傳統形式。由於教堂處於廣場中央,為使來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因而建築採用了近似於希臘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教堂東面明顯凸出而為聖壇,西面為主入口,南北兩側均略凸作為次入口。一個洋蔥頭形穹頂矗立在八角形帳篷頂端,中間與變細加長了的鼓座相聯結。(http://zh.wikipedia.org/wiki/聖尼古拉教堂_(哈爾濱))

當紅衛兵在1966年8月23日開始拆除聖·尼古拉大教堂,由於其結構堅固,「榫卯嚴絲合縫」(語出親歷的紅衛兵):

紅衛兵不得不動用各種工具以及消防車、卷揚機,直到8月24日早晨才將教堂徹底拆毀。教堂內的文物也多被毀壞或散失。(http://zh.wikipedia.org/wiki/聖尼古拉教堂_(哈爾濱))

現在教堂所在地「博物館轉盤道」被一個玻璃丘佔據:

哈爾濱在建國後被拆毀的教堂不只有聖·尼古拉教堂。
比如 布拉格維音斯卡婭教堂

哈爾濱在建國後被拆除的建築也不只有教堂,比如 哈爾濱老火車站:

(20世紀初的照片)

(20世紀初的照片)

(20世紀初的照片)
這是如今的哈爾濱站:

這些建築我懶得詳述了,歡迎朋友們多寫一些內容。
——————————————————————————

評論里 @Madao Hannibal 朋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討論被拆的著名建築的根本意義不是被拆了什麼,而是為什麼被拆。」

據我所知,聖尼古拉教堂的拆除有兩個原因:

  • 中蘇關係破裂導致俄僑撤離。雖然大部分俄僑是逃避蘇聯恐怖主義政權而到哈爾濱的,但中蘇關係破裂仍然導致哈爾濱的俄僑大量撤回蘇聯。猶豫俄僑之外哈爾濱並無很多東正教信徒,這使得作為在哈俄僑宗教場所的聖尼古拉教堂失去了其宗教功能。這點在士課街的「聖母無染原罪堂」上也有體現,其原是沙俄隨軍東征教堂(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80年代哈爾濱恢復天主教活動後,由於天主教徒眾多,但哈爾濱的基督教教堂大都為東正教教堂,新教和天主教教堂並不多,於是將東正教堂改成了天主堂。
  • 破四舊。參見《人民日報》1966年6月1日的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
因為知乎是一個充滿了頭腦混亂或者居心叵測的評論者的平台。我不對以上內容做任何評價。但我相信,美與丑是可以被誠實地感知的,同時,建築外形的美與丑是可以反映出政治與文化的美與丑、善與惡的。


http://www.memoryofchina.org/


一直很驚嘆千島湖的美麗,但是後來看了《大江大海1949》之後,才知道,千島湖因人工蓄水的需要,淹埋了好幾個幾千年的古鎮。1959年,因興建新安江水電站,始於漢唐年間的「獅城」、「賀城」一夜間被淹沒在這片碧波之下。賀城始建於公元208年。古錢幣狀精工細琢的「商」字形門廊下,成片的徽式大宅緣溪而建。另一座獅城得名於遂安縣城北部的五獅山,該城從唐代開始作為遂安縣治,古有「浙西小天府」之稱。這兩座古城,都曾是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樞紐。據《淳安縣誌》等歷史資料的記載,1955年10月,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建設新安江水電站,選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銅官。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庫區開始蓄水。從此,這兩座歷史悠久的浙西縣城悄然「沉入」了千島湖底。


梁思成故居。


杭州的老火車站,清泰街新華書店,慶春路 鳳起路一大批老建築,中山路 河坊街的民國建築群,幾乎就是老城拆光,後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搞了些舊包新。


針對樓上下關於西安的城牆的討論,正解在這:首先 西安的城牆當年沒被拆這是事實(跟一個人的爸爸幫忙有很大關係 知乎上不能討論 ,你們應該能猜出來是誰)之所以城牆是現在看起來的樣子是因為八十年代修了一次(主要是火車站那一段)由於採用的是完全仿造,所以現在看到的城牆根本分不清哪裡是修的,哪裡是沒修的,這也是沒有成功申遺的原因。但是沒修前是全國相對保存完整的 苦於現在反正說不清楚了.

正題作為一個學這個的我要告訴你們別說是建築。當年還展開過轟轟烈烈的拆城牆活動呢,呵呵。要吐槽的真是太多了。梁公保得了日本的奈良卻保不了中國的城牆,附加一句題外話:當年陳占祥(中國城市規劃專家)和梁思成對於北京的規劃是雙中心,保持古城原貌新區往外移,各位可以去查一下「梁陳方案」,但是毛主席的回應是:有那麼一個教授,要把我們從北京城裡趕出去。他希望從天安門望出去是一片煙囪。 一片煙囪。。。煙囪。。。(不能多說了我不想被趕出去,),所以京城現在才跟攤大餅一樣往外擴。大部分被開發的古城,拆了舊的修仿古的,(我承認這個拆字用的不準確,這裡指的並不是全部拆掉,推到重建)西安(西安拆的不多是愛建仿的),鳳凰,平遙,閬中。。。,商業氣息越來越濃,不是一個建築一個建築的拆,是一個古城一個古城的毀。

被拆掉的太多了,沒辦法列舉。看大家的綜合在一起吧。

最後附上北京當年副局長對梁思成的一段著名的話:「您是老保守,將來北京城到處建起高樓大廈,您這些牌坊、宮門在高樓包圍下豈不都成了雞籠、鳥舍,有什麼文物鑒賞價值可言!」


推薦一本《後望書》
看每一章都很心痛。
這是目錄:


推薦閱讀:

商場內扶梯為什麼有的上了一層直接能再上,有的要繞一圈才能上?
原設計 20 層樓的建築改為 47 層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買房子,要檢查哪些建築結構、施工細節,確定質量好壞?
為什麼一樓下面是負一層?而不是零層?
鄂爾多斯 100 項目後來如何了?

TAG:歷史 | 建築 | 建築設計 | 文物 | 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