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文學
《紅樓夢》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文學
《水滸傳》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文學
《西遊記》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 文學
我們國家有哪些細思恐極的風俗習慣? - 歷史
史書里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歷史
看了那麼多文學作品的細思恐極,也來討論一下歷史的細思恐極吧。這裡的二戰不局限於1939年~1945年,可以把時間放寬一點,從《凡爾賽條約》簽字到東京審判落幕都行。


戰後的世界迎來了生育的狂潮——身在德國的美國人中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話,「歐戰勝利日(V-E)先來,性病(V-D)緊隨其後」,從勝利日直到1945年底,西線美軍中性病發病率激增了235%,造成的結果是,每年每千名士兵中有250人罹患性病。在日本關西有13000名混血兒降生,巴黎1945年因性病住院的女性人數要比1939年高出五倍,1946年荷蘭的合法新生兒數量達到了該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峰,這還沒有算上數千名私生子。甚至就連九死一生瘦骨嶙峋的猶太倖存者都在抓緊生孩子——年齡在18~45歲的猶太婦女中有三分之一在收容所里生了孩子。當歷經艱險的人們終於回家之後,他們開啟了世界範圍內的嬰兒潮,僅僅美國在幾年內就有七千萬嬰兒出生。


在大多數劫後餘生者終於回家的同時,許多人不得不被迫離開自己的故鄉。四百萬東歐日耳曼人被驅逐出自己的家鄉、毒打、強姦甚至殺害,無論他們是否支持納粹。主導者自然是殺紅了眼的蘇聯人(「士兵,你現在到德國了,狠狠報復那群希特勒的狗崽子們!」)。蘇聯人在中東歐地區的暴行情有可原,人們通常都只記住了蘇軍的糟糕軍紀和「人海」而忘記了蘇聯巨大的犧牲和連年苦戰,蘇聯紅軍在莫斯科死了六十萬人,在斯大林格勒死了八十萬人,甚至在柏林都死傷了三十萬人,但並沒有好萊塢來為他們樹碑立傳——橫渡第聶伯河的傷亡人數是諾曼底登陸的一百倍,知名度恐怕要比諾曼底小一千倍。然而最熱衷於迫害「德國鬼子」的人卻不是有著切膚之痛的蘇聯軍人,反而是些通常在戰時沒什麼英勇之舉的人士:許多德國平民被捷克人塞進足球場用機槍掃射,更多的人被波蘭人送進了奧斯威辛——對,就是那個著名的死亡營,「沒有德國人能夠從那兒活著出來」,一位親歷者說,在集中營中一位18歲的波蘭民兵下令處死了6000人。遷徙中倖存下來的東歐日耳曼人一般都認為,他們寧願被蘇軍「護送」(往往伴隨著強暴和劫掠),也不願意陷入一群波蘭或捷克人中。


比東歐日耳曼人更加悲慘的是猶太人,他們好不容易返回家鄉,卻發現自己的一切財產都已經被掠奪殆盡,並且還時刻遭受死亡威脅。1945年夏至1946年,有1000多名猶太人在波蘭遇害——就好像納粹在那裡殺害的三百萬還不夠似的,當時一份波蘭周刊《復興報》在1945年9月說:「我們知道,在這個國家,一個全新的社會階層——新生的波蘭資產階級——業已形成,不誇張地說,其往往佔據了被害猶太人的位置。而且大概因為手上能聞到一股血腥味,這個階層的仇猶情緒比以往更為強烈。」無論如何,在世紀初時還佔波蘭總人口十分之一的猶太人多半都已永遠消失在了世上,此後這個國家的歷史中再也聽不到意第緒語的聲音了。


就算在西歐,劫後餘生的猶太人也沒能要回他們被奪走的房子,他們沉痛地發現,自己不僅無法期待任何舊日的鄰居能夠理解自己的痛苦,而且經過了若干年德國佔領軍大棒式的宣傳後,反猶主義事實上不降反增了,一位荷蘭讀者曾經向報紙寄去過這樣的信件——「毫無疑問,猶太人正是由於遭受德國迫害,博得了荷蘭人民的巨大同情。現在猶太人有必要見好就收,別太過分;他們應該時時刻刻牢記感恩的義務…他們真的不是唯一吃過苦的人。」事實上,整個歐洲直到60年代才真正意識到猶太人曾經經歷了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從奧斯威辛這樣的地方倖存的德國、荷蘭或波蘭的猶太人,怎麼可能回歸過去的生活呢?已經不可能了,他們轉向了猶太復國主義,「今天,我們是巴勒斯坦的決定性力量…我們有自己的商店,自己的工廠,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步槍…德國人休想在猶太教堂里屠殺我們,因為每個猶太男孩和女孩都能射殺任何德國兵。」他們的領袖如是說,於是他們帶著僅存的希望去了巴勒斯坦,在那裡他們將會造出自己的步槍,那些步槍註定了會射殺許多人。

在偉大的戰爭背景之下,同猶太人一樣被遺忘的還有很多人——印尼和馬來亞的華人、混血兒和日本平民被當地人成百上千的屠殺,屍體吊在竹竿上或塞滿了水井;在疆場為「自由和永恆的法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阿爾及利亞人想要得到更多的自治權,卻被法國主子轟炸了幾個禮拜,據說死者高達三萬人;同樣的慘劇還發生在越南,以為自己將獲獨立的本地人遭到了法國軍警的逮捕和酷刑,於是數以萬計的越南人來到了河內,傾聽胡志明發表的獨立宣言。


還有些人的「被忽視」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幸運。石井四郎是一名軍醫,全日本帝國最早號召開打細菌戰的人,他一手在哈爾濱創辦了731部隊以及活體實驗基地,管來自中國、俄國和美國的試驗品叫「猴子」或「圓木」,將大量裝滿老鼠和跳騷的炸彈投入中國城市。他成功地在蘇聯紅軍到來前逃離並且毀掉了所有的設施,並且在受到美國人審訊的時候說服他們,在華取得的人體試驗數據「對美軍有巨大價值」,因為美軍相信蘇聯在這方面走到了他們前面。1959年石井四郎中將安詳地逝世於東京,督辦葬禮的是他在731部隊的副官,北野政次,此人當時是日本第一家商業血庫「綠十字株式會社」的老闆。


最邪惡的人輕易地逃脫了懲罰,沒那麼邪惡的人卻被當作典型送上了絞架。人稱「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將軍因縱容馬尼拉大屠殺而被審判。儘管他的命令是讓所有日軍撤離,但充分發揚下克上傳統的中級軍官和海軍拒絕接受命令,反而在灌飽清酒後大肆屠殺了10萬菲律賓人,徹底燒掉了這座城市。山下聲稱自己問心無愧,但接受絞刑的判決,因為那麼多子弟兵客死他鄉後他已無顏回到祖國——「我過去所認識的世界如今成了一片屈辱之地,此時我若不死,則更待何時?」他臨死前說。


為什麼要在東京審判之前就匆匆判處山下死刑?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解釋是,山下令軍人這個職業蒙羞了——然而實際上更有可能是因為馬尼拉曾是麥克阿瑟本人最喜愛的城市,他需要找到人來為屠殺和1942年被本間雅晴逐出菲律賓的事實負責,山下奉文正是不二之選。另一位在菲律賓擊敗邁克阿瑟的將軍,本間雅晴,也遭遇了相似的報復。本間被指控為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軍」負責而槍決,儘管事實上下達命令的根本不是他。而另一些沒有如此觸怒麥司令的人,比如使用過化學武器,執行過三光政策的岡村寧次,就可以再活二十年,於病床上安度晚年,更不要說無數帶著南京和馬尼拉居民血債安然回國繼續生活的中下級軍官了。(事實上,真正下達了巴丹死亡行軍命令的軍官反而順利逃脫了審判,就是@吳天微答案中提到的那位


對於全世界來說這場戰爭都是一場夢魘,然而夢魘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美國僅僅進行了三年多的海外作戰,蘇聯和德國付出的則是大半個國家付之一炬的代價。法國因為過早退出戰爭而受損甚微,而隔壁的荷蘭卻在戰爭的最後一年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饑荒。義大利南部早就得到了解放,北部卻同盟軍與游擊隊作戰到戰爭結束。而對於中國和日本來說,「戰爭時期」已經持續了快十年,很多孩子生下來甚至都沒見過什麼是「和平」,就連他們的平均身高比起上一個和平中成長的世代都降低了六厘米(日本對十二歲城市兒童的調查)。

當然,這一切無論如何總算是在同一時間結束了——但戰爭真的結束了嗎?對於有些被遺忘的人來說未必如此。數十萬德國和日本軍人滯留在西伯利亞和東南亞的集中營做著苦力(往往是在拆除自己軍隊建造的工事設施),有些直到十年後才回到祖國,他們發現自己在曾經視自己為英雄的民眾眼中早已變成了無能的戰敗者和邪惡的屠夫,曾經堅信的事物早已破滅,妻子說不定嫁給了當年的好友,滿身傷痕的自己在破敗的經濟形勢下竟然找不到糊口的工作,曾經許諾給老兵的退伍金更是不見蹤影。自己已經再也無法容身於世界上了。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老兵自殺、淪為癮君子和犯罪者、留下難以治癒的後遺症或者穿著僅有的一身破軍裝沿街乞討,似乎都是可以理解(如果不是司空見慣的話)的事情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曾經如此深刻地影響世界局勢,以至於其中每個細思恐極的小細節都對日後的世界有著很大的意義。對於1945年終於迎來勝利的人們來說,他們看到了數十年的苦難之後初現的新世界的曙光,然而這其中仍然不可避免地有著許多被忽視的黑暗,正如歷史上的所有其他時期一樣,這點是七十年過後的我們,也應當銘記在心的。


以上二戰末期以及戰後的事實出自於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零年:1945》、三聯的《擁抱戰敗》《鏡子》等書——這些書中可以說充滿了各種各樣令人細思恐極的事實,帶來暴風驟雨般的閱讀感受,上面僅僅是簡單列舉一二而已。

當然,書中在黑暗之外,同樣也有充滿希望的描寫,然而作者們力圖向我們展現的事實卻是——無論戰敗還是戰勝,國家、社會、群眾乃至人性的本質不會改變。


最後就讓我們以其中一位作者的原話作結吧——「當然,這樣的世界不會長久,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但這不是我們不向1945年的男男女女,向他們的苦難、憧憬和抱負致敬的理由,縱然許多期待將化為灰燼,一如世間萬物。」


當年侵華的時候,日本在東北到處找石油。辛辛苦苦找了十幾年,連根毛都沒撈到

時間如梭啊,轉眼到了1959年。我們的石油工人duang的一下,鑿了個大慶油田出來

有個詞怎麼說來著,國運?


大家見過下面這張照片吧,二戰德國所有人都在行納粹禮,只有一個人雙手抱臂,格外明顯。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6年6月13日,希特勒當時在漢堡參加一艘軍艦的出航儀式。也就是說,元首當時在場,而且就站在行禮人群的前面。

在那種環境中作出這樣的動作,不禁讓人膽顫。

後來,這個人怎樣了?

他叫奧古斯特·蘭德梅塞,德國人,納粹黨,照片拍攝時他是一名船工。不行禮的原因是,他當時與一名猶太姑娘相愛了。

1935年德國國會通過了《紐倫堡法案》,禁止德國人與猶太人結婚。

奧古斯特·蘭德梅塞與猶太姑娘女伊爾瑪·耶克勒本來要在漢堡登記結婚,但一個月後頒布的《紐倫堡法案》阻止了他們。

兩人曾計劃逃到丹麥卻在邊境被捕。審訊期間伊爾瑪表示並不知道自己的猶太血統,最終因證據不足被釋放,但他們被警告,必須留在德國境內。

1938年奧古斯特再被批捕,並在B?rgermoor勞改營度過了兩年半。伊爾瑪曾三次被送進集中營。最終,在1942年,伊爾瑪·耶克勒被帶到所謂的貝恩堡安樂死中心,與其他14,000多人一起被殺害。

奧古斯特出獄後,被編入懲教營——第999師步兵營,1944年在克羅埃西亞戰鬥時「消失」了。

(圖片為奧古斯特·蘭德梅塞、伊爾瑪·耶克勒和兩個女兒)

二戰結束後。

1951年夏,奧古斯特·蘭德梅賽和伊爾瑪·耶克勒的婚姻關係被漢堡參議院追認。

他們的兩個女兒在戰爭中倖存,大女兒英格麗德繼承了父親的姓氏蘭德梅賽,而小女兒伊瑞妮繼承了母親的姓氏耶克勒。


食人!

近現代食人的事件並非不存在,但其他事件都是個案的,特殊的,被同類所譴責的;而日軍食人,是集體的,有組織的,被上級所認可的,甚至將食用同類視作「進補」和「勇氣的象徵」,這才是最可怕的。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檔案材料記載了大量日本軍人如何殘忍吃掉西方戰俘以及他國無辜平民的情節。

「當日本軍隊接近時,有2個男人逃出一座房屋,在附近藏了起來。隨後一夥日軍士兵衝進屋子,用刺刀將屋內餘下的5人統統捅死,其中包括一個年僅 3歲的女童。共有6個日本士兵吃了受害者身上的肉。日本兵將那個3歲女童身上的肉割下來後切成小塊,然後用一根木棍串起來,放在火上烤熟了吃。還有一些受 害者的肉被割下來放入鍋內煮熟,還往鍋內加入了蔬菜。當日軍離開後,有2名當地人進入屋子,發現日軍留下的鍋內還有一塊人肉。
我躲在一棵大樹後悄悄目睹了恐怖的一幕,一個日本兵在割地上一具屍體手臂、腿、胸部以及臀部的肉,然後他將這些人肉剁碎並丟入一個鍋內加油翻 炒。在他干這些的同時,一個日本軍官在不遠處向大約150名日軍講話,他講話完畢,這些人肉被分發給在場的每一個日軍士兵,他們當場吃下了這些人肉(提供證詞者姓名:詹吉拉姆士官長)

最先被吃掉的是美軍飛機話務員馬弗。馬弗是用劍砍頭致死的,他死後的第二天,島上的日軍軍官間條決定做頓「人肉宴」,由自己和島上的負責軍官嚴吉雄一起享用。」「寺木醫生用刀切開了飛行員的胸口,然後取出了他的肝。我負責從飛行員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還在秤上稱了一下。」(一名參與解剖的醫生供詞)
幾個星期後又想吃「人肉宴」了,就把飛行員吉米和沃倫殺死,用同樣的辦法挖出心肝割下肉,然後全部吃掉了。(日軍士兵岩川的供詞)

「我聽說我們將舉行一個派對。加藤大佐命令我搞些朗姆酒和用於下酒的肉。酒倒是不難搞到,難的是如何獲得下酒肉。這時一個將軍讓我去搞些被處決戰俘的人肉來。於是我打電話通知手下人,送10瓶朗姆酒以及一些戰俘的人肉到第307戰鬥指揮部。在這次派對之後,毛利海少將告訴我,在下一個美國飛行員俘虜被處決後,從屍體上搞一些人肝給大家吃吃。肝送來後,我割了一部分並將其炒熟吃了,當然,其他軍官也吃了。在中國戰場上,我們將人肝當做一種補藥來吃,他們都說吃人肝對胃很好。我吃過3次人肝,在新加坡時,我吃過一顆由人肝製成的小藥丸。」(日軍軍人供詞)

敵人的肉我們是可以吃的,所以戰俘都可以被殺死,被吃掉。 我們要依靠我們自己夥伴的人肉和敵人的人肉活下去並戰鬥下去。日軍軍人供詞)

「當年與我同屬一個軍營的士兵被發現他屍體的臀部被切掉。他們(日軍)是怪物,他們做出任何事都不會令我驚訝。」 (「歸國士兵聯盟」的前主席魯克斯托)

更多資料可以參考 最新出版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防視覺衝擊補圖)

以下圖片是罕見的日本兵吃人的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國外知名軍事論壇WARBIRDS,美國人攝於194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請做好防心理衝擊準備!
.
.
.
.
.
.
.
.
.
.
.
.
.
.
.
.
.
.
圖為:一名美軍軍官腿部肌肉和內臟被割去的屍體。

圖為:一名美飯盒裡煮熟的人肉

圖為:一名美國軍官和一名澳大利亞軍官展示一塊被割去肌肉的人類前臂骨骼,拒信就是那名死去的美軍軍官的屍體組織。 照片說明指出,肌肉組織和其他部位「不知去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細思極恐的事情之一就是,許多女孩也投入了戰爭。她們是狙擊手、炮兵、坦克兵、通信兵、機槍兵、飛行員、游擊隊員等,當然也是醫生和護士。

其中英軍有22萬5千名女兵,美軍有45到50萬名女兵,德軍有50萬名女兵,而蘇聯參戰的女性更高達100萬人,以下是蘇聯女兵們的自述

  • 我上前線的那一天,拿到了一盒美味的曲奇餅和一件漂亮的毛衣,我高興的跳起舞來.......坐上了列車,放眼望去時我卻差點叫出聲;一列一列的車廂裡頭清一色全是女孩,我突然明白,我們國家的男人不夠用了,所以才需要我們這些女孩去頂替他們。(護士 安娜 尼古拉耶夫娜 赫洛羅維奇)
  • 在謝夫斯克城時,德國人每天會發動七至八次攻擊,有一天我向著最後一名傷患爬過去,發現他的一條胳膊被打爛了,必須馬上截肢包紮,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但我掛在腰上的急救包里的器械早掉光了,最後我硬是用牙齒把他的斷臂啃了下來,傷患還一邊催促著:護士你快點!我還要去打仗呢!」(衛生指導員 奧莉佳 雅柯夫列夫娜 奧爾琴科)
  • 蘇聯和德國著名的普羅霍洛夫卡坦克大戰,兩方一共投入了1200輛坦克和火炮戰車,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我們負責炊事的女兵經常碰到這樣的狀況;有時熱粥熱湯全做好了,卻沒人來吃了。(炊事員 季妮娜)
  • 我從炮火中一共救出了481名傷患。我們要把那些比自己重兩三倍的男人背在身上,還要拖回他們的武器,包括軍大衣和皮靴,扛在身上至少80公斤,放下一個,立刻再回頭去背下一個,每次一輪攻防戰下來,需要來回個5、6次,而我自己只有48公斤,現在回頭來看,簡直不敢相信我是怎麼做到的。(衛生指導員 瑪麗亞 彼得洛夫娜 斯米爾諾娃)(註:那時有規定,背傷患的同時,還要帶回傷患的武器。進了衛生營,首先要問的是,武器還在不在?)
  • 我在部隊里做電話接線生,記得最清楚的話就是指揮官在電話中大嚷大叫:」援兵!我要援兵!」每天都是這樣。 (中士 話務員 烏里揚娜 奧西波夫娜 赫姆澤)
  • 整個戰爭期間,我一直在幫士兵和醫護人員洗衣服,全是用手洗,醫護人員的白袍送來都是紅色的,軍裝很多是沒了袖子,沒了褲管,或是胸口上全是窟窿眼,我們真是邊洗邊掉淚,用淚水在洗啊。(洗衣員 瑪利亞 斯捷潘諾夫娜 傑特科)
  • 1943年5月30日下午一點發生了克拉斯諾達爾大轟炸,我跑下樓去,想看是否來得及把傷患從火車站送出去,結果被爆炸的巨浪甩出去,撞到牆上,當場昏了過去,再醒來時已經是傍晚了,我站起身走到辦公室,只見四處是血,我看到我們的護士長,她看到我驚叫道:」你去哪了?傷患都餓壞了!」他們草草包紮我的頭部後,我就去準備晚飯,一分發完晚餐我就暈倒了。(管理護士 柯賽妮亞 謝爾蓋耶夫娜 奧薩德切娃)
  • 我們的護士在陷入敵軍重重包圍後,冒死保護傷患,兩個護士還帶著狙擊槍爬到中間地帶去殺敵...... (倖存老兵)
  • 我們在路上救了神志恍惚的婦人,路都走不了,只能在地上爬,我們使勁的搖晃她,她才漸漸的恢復了點神志,她對我們講述德軍如何把她幾個孩子槍斃,最後剩下還在吃奶的孩子,德軍要她把嬰兒放下,她卻突然使勁的把嬰兒往地上用力一摔,她寧可把孩子摔死也不願他給德國士兵打死。(游擊隊聯絡員 瓦蓮京娜 米哈依洛夫娜 伊爾凱維奇)

蘇聯士兵實在窮困,資源少的讓人心酸。

  • 送來了一批傷患,他們放聲大哭,不是因為傷痛,而是因為不甘心而哭,這是他們第一天打仗,才剛到前線,卻連一槍也沒開過, 因為還沒有槍支發給他們。
  • 斯大林格勒殊死戰時,鮮血把水和土地都染紅了。卡車拉來的增援部隊里很多都是老人和小男孩。一個人發兩枚手榴彈,就讓他們直接投入戰鬥了,一場仗打下來,沒有一個人需要包紮搶救的,因為全死光了。(通信兵 尼娜 阿列克賽耶娃 修苗諾娃)
  • 那是一個滑雪營地,清一色都是十年級的男生,其中一個傷重的士兵一直在哭,我雖然和他同齡,卻哄著他:乖孩子......乖孩子......他突然對我吼道:你他媽的去戰場上待看看就不會在這裡說什麼乖孩子了!
  • 集合列隊點名時,士兵剛應聲站出來,就和步槍一起倒在地上了 ─ 餓到站都站不住了......(游擊隊政委 亞歷珊卓 尼基伏洛夫娜 札哈洛娃)
  • 我們送進來一名傷患,大夥把睡著的醫生扶起來,用力搖醒他,但一鬆手他又倒下來了,就像一捆乾草似的,甚至用氨水也熏不醒他,原來他已經三天沒睡覺了。(護士 拉莉莎)
  • 反攻時,我們第一次奪取了德國人的戰壕,我們跳進戰壕一看,當場目瞪口呆!戰壕里居然有裝著熱咖啡的暖水瓶,還有餅乾!此外,還有白色床單和毛巾,甚至有衛生紙!而我們卻是睡在稻草上,睡在樹枝上,一個士兵突然開槍打穿了暖水瓶,空氣頓時著咖啡香。(通信兵 阿格拉雅 鮑里索夫娜 涅斯特魯克 )
  • 早上,敵軍燒毀了我們的村子,很多人逃進森林裡。每到晚上,我的鄰居就會揍她女兒,因為她有五個孩子,四男一女,每個都哭著向媽媽討吃的,有一天,我聽到小女兒哭著求她媽媽,求你不要把我淹死,我再也不會吵著要東西吃了.......第二天早上起,再也沒人見到那小女孩了。

還有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 在刻赤海峽的某個夜晚,我們在駁船上遭到了攻擊,船頭燃起了大火,我們知道附近就是陸地,所以水兵們紛紛跳入海中,我水性頂好,想著至少要救一名傷患,我抓住了其中一個,和我一樣衣服都被炸沒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拖著他,總算拖到岸上,就在這一刻火炮劃破天際,我突然發現自已拖著的不是傷患,而是一條和人一樣高的大魚!我當場氣哭了!(審查部門刪除內容摘錄)
  •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德國傷兵趴在地上,因為疼痛,他痛苦地兩手死命摳著地面,我們的一個士兵走到他跟前說:別摳!這是我們的土地,你們的土地在那邊......。(游擊隊醫生 瑪莉亞 瓦西里耶夫娜 帕甫洛維茨)

游擊隊里,很多女兵更是帶著孩子一起」參戰」的。

  • 我 4 歲的女兒和我一起待在游擊隊,有一次女兒對我說,媽媽,我知道敵人開槍時你為什麼不卧倒,就是想子彈把我們兩個人一起打死。其實我是沒有力氣卧倒了,我害怕趴下去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游擊隊員 拉依莎 格利戈里耶夫娜 霍謝涅維契)
  • 1943年,德軍把我們的村子燒成灰燼,把我們趕進學校或教堂,然後澆上煤油......我5歲的侄女問我,阿姨,如果我被燒死了,會留下什麼?靴子嗎?
  • 森林裡的傷患個個命在旦夕,為了能從城裡帶回藥品,我帶著我才三個月大的孩子去執行任務,將藥品藏在孩子的小手小腿之間,再用嬰兒布巾緊緊把他包住,然後用監巴把寶寶的皮膚揉搓到發紅,讓他疼的哇哇大哭,這樣就可以對哨兵說孩子正在出皮疹,可能是傷寒......哨兵一聽就會趕緊放行,還催我趕快走,我真對不起我心愛的孩子,但每隔幾天就要弄痛他一次.......(游擊隊聯絡員 瑪麗亞 季莫菲耶夫娜 薩維茨卡雅)

但是戰爭的殘酷似乎沒有底線,在你最絶望最痛苦的時候仍能火上再澆點油。

因為斯大林噁心的命令,蘇軍一但被俘擄了只能自行了斷,否則就是叛國,有人打仗打到子彈都沒了,既不能反擊也無法自殺,只好用石頭砸爛自己的腦袋......

  • 《斯大林二二七號命令》:「不得有任何一步徹退!」,只要後退就開槍,就地搶決或交法庭審判,打仗時我們前方是德軍,後方是督戰隊......我們全體人員集合,看著一個年輕的士兵跪在地上準備接受處罰,他一直在求饒,說家裡只剩下媽媽一個人了,就在哭聲中,子彈無情的打在了他的額頭上......斯大林這個命令讓我一夜之間長大了。 (上士 偵察員 阿爾賓娜 亞力山德洛夫娜 漢吉穆洛娃)

就是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士兵們也被教導:」誰第一個開槍,誰就能活下來......沒有一個人是可憐的,就算擊斃嬰兒也可以......。

然而一直想著要報復德國人的女兵,在終於打到德國境內時,有些人還是心軟了。

  • 冬天,一群被俘的德國兵經過我們的部隊,他們凍的瑟瑟發抖,隊伍中有個小男孩,臉上的淚水都結冰了,我當時正推著一輛放著麵包的獨輪車去食堂,他的眼睛就一直死盯著車子上的麵包,於是我拿了一塊麵包,掰了一塊給他,他拿在手裡,不敢置信的望著我!(衛生員 娜特莉亞 伊萬諾夫娜 謝爾蓋耶娃)
  • 到了柏林後,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忽然迎面跳出來一個手持衝鋒槍的小男孩,當時我手上也有槍,隨時可以開槍,但那男孩看著我,卻突然哭出聲,不敢相信的是,我竟然也哭了!我趕緊把他推到旁邊,示意他快去躲起來......(上士偵察兵 阿爾賓娜 亞歷山大洛夫娜 漢圖姆洛娃)

戰後,很多人受到了PTSD的折磨,有醫生終生再也不能見到血和任何紅色的東西,穿紅衣服身上還會長水泡;有人看到飛機就害怕,不敢搭飛機,更不敢去飛機場,更多的人在打仗時撐下來了,卻在戰爭一結束便發瘋了。

  • 戰後某天我坐在電車上,電車突然停了,我聽到有人在哭叫著:有人被撞死了!最後只有我一個人還待在電車上,沒有任何反應,我不懂這有什麼好哭叫的,我是在好多年後才恢復」感覺」的。(狙擊手 貝拉 伊薩柯夫娜 艾普什泰因)

也有人,算是」含笑而終」的吧。

  • 就在我們踏上德國領土的第一天,有一名大尉死掉了。我們知道,在德軍佔領期間,他的家人全死了,但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一直在等待著勝利到來,他一直想著要親自踩上敵人的土地,親眼看到敵人的痛苦,然而,他卻這樣沒傷沒病的突然死掉,也許他是心愿已了?直到現在我都會常常想起這個問題:他為什麼會突然死掉呢?(護士 塔瑪拉 伊萬諾夫娜 庫拉耶娃)

----------------------------

後記 1:

女兵在作戰期間雖然英勇不輸男性,但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 女兵塔瑪拉在槍桿上扎了一束紫羅蘭,遭到營長訓斥:你是軍人!不是採花女!
  • 蘇軍的偵察員抓到了一名德國軍官,對方說有件事讓自己非常納悶就是,他陣營里每天都有十來個士兵被射殺,而且都是打在腦門上同個位置,他很想知道這個神槍手是誰。蘇軍的團長告訴他,是一個叫薩莎的女狙擊手,已經陣亡了。薩莎陣亡的原因是,她很喜歡紅圍巾,某次出任務時也載上了,結果紅圍巾太顯眼,暴露了偽裝......
  • 我們按照軍中規定,如果有人走過來,必須命令他站住,問他是哪一位。有一天有個女兵看到團長遠遠走過來了,竟然大聲喊道:請等一等,你是誰?對不起,我要開槍了!」 她居然說對不起,我要開槍了......(近衛軍中尉 高級飛行員 安東妮娜 格列戈里耶夫娜 邦達列娃)
  • 上面發給我們每人一個背囊,讓我們放私人物品,我們卻把收口的繩子剪斷,把袋底拆開,做成裙子。司務長去向中校報告:」報告中校!女孩們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發給她們背囊,她們卻把它套在身上了!」(淮尉坦克營衛生指導員 尼娜 雅柯夫列夫娜 維什涅夫斯卡婭)
  • 只要女孩的頭髮稍稍長了出來,我會在夜晚時偷偷幫她們卷頭髮,沒有捲髮筒就用松枝,用雲杉球果,至少還能捲起些波浪來。(理髮員 瓦希莉莎 尤日妮娜)

----------------------------

後紀 2:

也許真正細思極恐的還不是打仗,而是戰後的」清算」。

1945年5月,德軍投降,倖存的蘇聯士兵們返家後等著他們的卻不是和平,他們被政府調查為何會被德軍俘擄,最後很多人不是被關入勞改營,就是被自己人槍斃,因為斯大林曾說過,軍人不能被俘,誰被俘擄誰就是叛徒,而被牽連拖累的所謂」叛徒」的家眷更是不計其數。

」我的丈夫在打仗時得了光榮勳章,戰後卻被關了10年的勞改營,只因為他寫了封信給他的同事,說他很難為我們的勝利感到驕傲,因為全國的土地布滿了俄羅斯人的屍體,他立即就被逮捕。(匿名)

又,也許真正細思極恐的是,我看到其他回答下的一些評論,竟出現了哪些哪些士兵殺得多爽的言詞。

打仗的時候,士兵真的有選擇不打的權利嗎?而因著打仗所出現的仇恨與虐殺,他們真的很」爽」嗎?而歸根結底,這又是誰的責任?

德軍殘忍屠殺蘇軍和百姓,蘇軍們有機會又何嘗不是予以痛擊?蘇軍也有人活活肢解德軍俘擄,攻入德國居民區後,10人輪姦1個女孩的事也時有發生,有些老兵們回想起來也不敢相信自己曾經做出那樣的事。

在戰爭時,很多事情都是無能為力的。

但我們能做到的是,永遠不讓戰爭有機會開始。

一個曾經同時救了德國和本國傷兵的護士告訴記者:我告訴你,人不可能同時有愛恨兩顆不同的心,每個人都只有一顆心,我永遠都在想,要如何保護我的這顆心。

願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再被洗腦,沒有加害者就不會有被害者,戰爭只會帶給人類滅亡。

----------------------------

雪萊:「人類引以為自豪的是:他們善於創造出莊嚴的名字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戰爭」就是這樣一個「莊嚴」的存在,而且不僅是無知,更是無恥。

反戰真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嗎?

世界會進步,人類會進化,當我們進化到一定的高度時,思想會提升,以前的」價值觀」會被抺去,相信我們會從物慾橫流的社會,漸漸過渡到追求更高心靈的層次。

也許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我仍滿心期盼著那天的到來。

----------------------------

參考資料: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斯維拉娜 亞歷塞維奇 著

《鋅男孩》斯維拉娜 亞歷塞維奇 著

其他文章:

櫻桃陽子:幸福是什麼?

櫻桃陽子:有哪些關於歷史的冷知識?

櫻桃陽子:關於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櫻桃陽子:自學日語,從零基礎到 JLPT N2 水平需要多久?

櫻桃陽子:旅行拍照穿的超好看(上鏡)的衣服有哪些風格?

櫻桃陽子:大 V 是如何成為大 V 的?

櫻桃陽子:有哪些令人渾身發抖的故事?

櫻桃陽子:你生命中感到最遺憾的事是什麼?

櫻桃陽子:如何克服怕鬼的恐懼心理?


日本在決戰時有過一個方案,一旦美軍在本土登陸,全國立刻殺掉所有14歲以下的小孩,因為孩子只是消耗糧食,不能殺敵報國,日本民族必須捨生取義,在烈火中獲得永生。(這是陸軍參謀在布置九州防禦時提出的方案,60年代被曝光了。)
陸軍制定的應急計劃中,陸軍軍醫部將在沿海村莊部署731部隊人員,把鼠疫擴散到整個被佔領區的日本人當中。
雖然「一億玉碎」的說法廣為人知,但是當時日本總人口其實只有8000萬,而2000萬缺口,按照日本軍方的解釋,是準備用中國和朝鮮人來補的。


我覺得二戰最悲哀的一點,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中英蘇處於絕境時,還能安慰自己「盟國人多地廣,再堅持一下情況或許會有好轉」,自我麻醉。德日打到後期,局勢已經沒有任何自欺欺人的餘地了,連要保衛的人民和國土都已經不存在了(戰略轟炸都炸光了),大家維護的只有「祖國」這個虛幻的概念而已。人處於這樣的絕境下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麼樣,實在耐人尋味。德國在本土保衛戰時處死了大量的德國平民,因為這些人不願意拿起武器保衛祖國,日本本土決戰時,情況恐怕會百倍地惡化。

放一張狂怒里的截圖,其實不只是45年4月這樣,44年下半年空戰中就已經出現類似的情況了。


活塞飛機有尾跡的,和大氣含水量有關。這張就比較明顯了,B17轟炸德國時的照片

另外,美德兩國宣傳片中關於本國力量的展示。


《被遺忘的士兵》

《被遺忘的士兵》



謝邀。


二戰中,平民死亡/軍人死亡比,總死亡比例最高的都是地處大國夾縫中小國。你不抵抗有什麼用呢?該死的時候一樣要去死。因為你沒有價值。「我們不作惡,人家不會搞我們」。醒醒吧,和平太久了,有幻覺了。
二戰中被侵略國家普遍有更高比率的平民死亡率。義大利投降早,日本沒有本土作戰平民死亡率更低。即使德國被整個佔領,戰爭一直打到柏林,平民死亡率也遠低於同盟國。
二戰中,平民死亡最多的是中國。不做橫向的比較都是耍流氓。在人類進入工業文明的時代後,對平民的殺戮無有過德日兩國。日本人每天委屈地說挨轟炸死了多少人,好可憐。他們可憐過中國人嗎?中國軍民死亡保守估計1800萬,有的估計則為3500萬。而且中國人是好端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強盜拎著刀就來亂砍了。這年頭真是強盜比受害者更可憐。

前天看一個答案講蘇軍軍紀最壞。請看看蘇德兩國軍民死亡狀況再談。我也不喜歡俄國人,但是不講事實完全靠主觀好惡去評論一個事情,我也是無語了。嗯,然後你拿事實來講,人家又會來舉報你了。呵呵。

—————————————————



法國人民認為誰干翻了德國人。「歷史真相」就是這麼被還原的。

現在很流行「還原歷史真相」。但你看過多少東西呢。法國人民好歹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等主旋律教育片。

所以建議某些年輕人,一要鍛煉邏輯,二要多看嚴肅讀物,三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之後再出現在評論區。這樣對大家都好。
有時候看看這個圖就對你們理解一些了。

—————————————————統一回復某些人

—回復 曲光星 :「為什麼按國家不按地區統計」。你生動詮釋了什麼叫如何用數據說謊。按國家統計不是更常用做法?為了表達你想表達的故意按有利於自己的統計方法來做。very good!

我不是精俄。第一個圖是說明德日更殘暴,沒有任何美化蘇聯的意思。
第二個圖是說明大眾觀念容易受宣傳左右,亦沒有任何美化蘇聯的意思。
煩請提高自己閱讀理解的能力。如果一定要我在表達任何一個觀點的時候,先聲明一句:蘇軍軍紀很差。對不起我不是神經病,做不到。
我覺得我得到了發一個抖機靈的回復也要加一句蘇軍殘暴,某些人才會滿意,才會認可答主是個靠譜的人。謝謝不需要。

回復 葉凡 :原始檔案史料數據,日本人寫的華北治安戰,美國人寫的朝鮮戰史都算。要相互印證。正規史料高於報告文學高於藝術創作。說嚴肅讀物你就意識形態掛鉤,覺得一定是中共制定讀物?。要麼是思維定勢,要麼是閱讀障礙。這樣去理解問題,得到永遠是偏見。


偏個題,不是二戰過後的,而是關於二戰的,就在知乎的問答中:
1,「所謂日軍的三光政策,其實是來源於日軍的三不政策:不殺,不燒,不淫。在TG的宣傳下被醜化為了三光」
2,某個問題:「我在東北,一個老師跟我們說,日本人並不是宣傳中的那麼殘暴,對老百姓很好,那麼真正的日軍到底是怎麼樣的?」
然後下面一群描述日軍友善愛民的答案。
3,「我爺爺當初在東北,他說日本人挺好的,至於731之類的事情他從來沒聽說過」
4,問題「為何日本人的高素質在侵華戰爭中不見了?」下面的一個答案:「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原文如此,少了一個字)。
這才一個世紀不到,日本還沒打回來呢,就搞的這麼迫不及待不遮不掩。
======================================================================
日本人來中國是來侵略的,來侵略的,來侵略的,來中國的是職業軍人,他們的工作內容是開槍殺戮和搶劫,有些不在殺戮計劃內的倖存者的隻言片語,就被認為是日軍親善的證據。居然還有一群人回應表示支持。

舉個例子,1894年日軍對旅順進行了大屠殺,整個旅順僅36人存活用於埋屍。說日軍親善的思路是:「日軍並非暴虐無狀,你看,日軍在旅順對中國人就很好嘛,有36個人日軍不但沒虐待,還給他們找了工作,每天還管飯呢!"然後列舉一下這36個人姓甚名誰。隨後有人說,我爺爺就沒給日軍殺死,日軍跟他買東西還給錢了呢!另一個說,我太奶奶說日本人還給小孩糖了呢……
這種對話和問答讓我細思恐極。

這才七十年整,那場侵略戰爭帶來的傷痛似乎就已經被遺忘,整個中華民族在那場戰爭中付出了兩千餘萬的民族犧牲,而日本挨了兩顆原子彈,搶來的東西連本帶利都吐了出來,這些慘劇應該讓懂點歷史的人重新思考一下侵略兩個字的意義,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戰爭帶來的殺戮更為有效率,中古時代的戰爭也許僅僅意味著攻城略地,但是工業時代的戰爭意味著種族滅絕,信息時代的戰爭也許就意味著整個文明的毀滅。正是因為戰爭帶來的損壞讓整個世界無法承受,所以反侵略反戰爭才有意義。
在這些問答中,沒有對侵略行為的厭惡之情,反而是將侵略看做是合理而美好的事情,有意無意的忽略侵略帶來的屠殺和掠奪,有意無意的忽略侵略戰爭的本質而著眼於無關緊要的某個縣城裡的信息,這是典型的混淆視聽以偏概全。如果是有意的,其心可誅,如果是無意的,其腦殘矣。如果大多數人對侵略戰爭是這樣的理解,那麼下一次侵略戰爭就迫在眉睫,這樣的戰爭可是信息時代的核戰爭,跟中古時代的刀槍劍戟不可同日而語。

======================================================================
知乎讓我欲罷不能的一點就是,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等著你,本來我出於偶然舉了一個旅順屠殺的例子,發現評論區多了這條評論:
旅順虐殺一為日軍苦戰且俘虜遭清軍虐待之後的報復,二是清兵武德喪失,潰敗後脫掉軍服逃跑,引起日方無差別射殺所有男性。這第二條同樣是南京慘劇的一個重要誘因。
本來吐槽這類言論,但是還真就引來了這種言論,這個事情可真有趣,不是嗎?
======================================================================
評論區里比較熱鬧,摘錄如下,侵權刪,不過鑒於我已經將他拉黑,他也沒啥渠道通知我了:
基本邏輯就是這個。你要以弱搏搶,那只有期待敵人的仁慈。
以弱搏強,那只有期待敵人的仁慈,那麼中日戰爭我們應該是亡國滅種,甚至八國聯軍甲午海戰之後中國就不應該存在在這個版圖上了。
是嗎?不,中華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相較於百年前,七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我們更加強大,只要中國人不搞中國人,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沒有人能夠欺侮我們。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敵人仁慈了嗎?不,我們的敵人從來沒有對我們仁慈過。這兩個世紀以來很難找到比我們的敵人更為凶頑的對手。是因為我們有種,我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敢於為了一線生機而努力,因為爾等亡國之論從未被我們民族所接受,因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引用這句話是因為這是我聽過最為猥瑣的一句話,而且裡面還有個錯字。憑這句話我就能推測出說這話的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及其最高學歷。以弱搏強時最不應該的就是期待敵人的仁慈,應該做的是正確判斷形勢,揚長避短,充分使用戰略欺騙,避其鋒芒,伺機而動,在關鍵時刻不怕犧牲,勝負之數尚未可知。我們的祖輩在艱難的抵抗中也正是靠這路數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祖輩中勇敢者長壽者也看到了七十年後的河山依舊。
最後,對於二戰這件事,我希望有些人明白如下常識:
1,對日作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2,中日戰爭是兩個民族的廝殺,日本侵華的目的是為了掠奪中華民族的生存資源,擠佔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奴役中華人民,針對的不是國民政府,而是中華民族。抗戰不是國民政府的事,而是整個民族的事。
3,我們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
4,南京大屠殺是被國際法庭審判過的,戰犯遭受到處決。這個判決結果被包括日本人在內的世界人民所接受。
對這幾條常識有異議的話,跟我提也沒用,上聯合國去申訴去,那地方可遠,別走丟了。
======================================================================
在評論區有這麼一種觀點,總有人拿著日本侵略中國跟元清兩代相提並論,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古代大規模屠殺也是常見,所以日本唯一的問題就是沒勝利。
大意如此。
中古時代的人類是什麼文明程度?近現代的人類是什麼文明程度?大屠殺這種事情對於啟蒙時代之後的人類而言是野蠻而黑暗的事情,是與文明背道而馳的行為,拿著古代的標準來約束現代很荒謬,在知乎中另一問題下的答案說的好:「你三歲扒女同學的褲子,和你三十歲扒女同事褲子是一個性質嗎?」照這個邏輯,人類未開化時普遍的同類相食和亂倫對你的行為是否有指導意義?

歷史也許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吧,但是絕不是由哪些不自量力,胡作非為的人書寫的。自不量力,所以輕易發動侵略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胡作非為,所以踐踏一切文明規則,認定只要軍事上勝利就可以為所欲為。
兩顆原子彈的威力應該足夠讓秉承這樣觀點的愚蠢之輩做出一些反思吧?正因為侵略者的狂妄,所以才敢於大肆屠殺,也正是因為侵略者不自量力的狂妄,才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在民族危亡的時候,肯定不乏一群人對中國的未來喪失信心,即使在和平發展的年代,這群人還是為中國在19世紀沒被瓜分殆盡而耿耿於懷,怪話連篇。不過這些人不是民族的全部,「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有他們的存在,才有中國的屹立不倒。
覺得日本「僅僅是差一點就成了勝利者」的這群人,日本挨原子彈的時候你們在哪兒?


英國響應日本要求,封鎖滇緬公路3個月。(估計英國知道最後緬甸還是會被日本攻佔就不會這麼做了吧?)
緬甸人是歡迎日軍反對(甚至襲擊)遠征軍的。
越南受降中國軍紀律很差。(這個算是二戰後吧)國軍越南受降時軍紀敗壞曾奸淫擄掠


1.毛子二戰期間死亡大概2400萬人。大部分都是用來打仗的青壯年男性。基本上可以說18-40歲的男人差不多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一半帶傷,帶傷的大部分殘疾
2.毛子在二戰中幹掉的德國人佔全部整個同盟軍戰果的80%
3.在1941年底,毛子對比德國大概是鋼鐵1:4,煤炭1:7,銅鋁1:5,工業產值大概1:3
個人感覺,可能除了蘇聯外的任何國家打到這份兒上都撐不住了,結果毛子還一路反推到了柏林(當然美援是非常重要的啦)。

所以到現在絕對沒人敢搞毛子,灰色牲口太可怕。

捧完了黑一把:
3.毛子海軍二戰中最大的戰果是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造成大概9000人死亡,其中約4000人是兒童。威廉·古斯特洛夫號的沉沒也是迄今為止傷亡最大的一次海難。
4.毛子海軍二戰中除了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以外的戰國大部分是在陸地上取得的。
------------------------------------------
World War II casualties
Wilhelm Gustloff
戰後蘇聯人口如圖,右側陰影是多出來的女性人口。


普通人面對命運時的無力。
希特勒以反猶著稱,但是他的軍隊中依然有大量猶太人和猶太裔的存在,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僅僅是想活下去而已,卻不得不對自己的同胞下手,他們到底是受害者還是罪犯?
西德前總理赫爾姆特·施密特的祖父是個猶太富商,他卻借著偽造的出生證明在二戰期間加入納粹德國的空軍中服役,否則他就會被送進集中營。像他這樣的猶太裔大有人在,這些具有猶太血統的納粹老兵有的只是為了逃避被送進集中營的厄運,有的甚至認為只要他們向元首證明了自己的忠誠與勇敢,他們的親人就可以逃過種族屠殺。除了戰死沙場,這些猶太德軍中的許多人甚至獲得了勳章,可等他們回到家鄉,卻發現親人已經被屠殺。更有甚者,猶太德軍為了隱瞞自己的身份,在參與屠殺猶太人的行動中也不能缺席。
《希特勒的猶太士兵們》中甚至寫道

奧斯威辛集中營。一名走向毒氣室的猶太囚犯硬著心腸不瞅自己那當了納粹軍官的兒子,然而,在死去之前,通過毒氣室門上的小小密封玻璃窗,他向兒子投去最後一眼。。。。


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有售
Hitler"s Jewish Soldiers: The Untold Story of Nazi Racial Laws and Men of Jewish Descent in the German Military: Bryan Mark Rigg: 9780700611782: Amazon.com: Books

集中營外擠滿了幾乎絕望卻仍幻想救兒子一命的日耳曼母親們——她們不斷向就要行刑的納粹黨衛隊軍官解釋說,她們的兒子不是她們那已被處死的猶太丈夫的「種」,而是她們同日耳曼情人的後代

還有一位得過納粹鐵十字騎士勳章的老兵,由於他的猶太父親在戰爭爆發前成功地逃到了英國,從而隱瞞了自己猶太血統的真相,被強征入納粹德軍中服役。戰後,當他作為一名德軍戰俘假道英國被遣返回國時,意外地與父親相逢在倫敦。這對猶太父子對著那枚納粹鐵十字騎士勳章,相對無言,惟有抱頭痛哭。


…………補充修改(待續未完)…………

收到這麼多支持筆者,指正筆者的朋友的評論,深感受寵若驚

一直想補充修改怎樣落實,思來想去,還是先把自己批判一番,再搞出點小新聞吧

首先深刻道歉,筆者有酒癮,且已經發展到不喝酒不會說人話的地步(連Business talk前都得喝點),所以有些回答真的前言不搭後語(因為沒喝酒),沒神馬邏輯(喝大了)……這次為了修改專門喝了一點(100ml蘇聯紅軍下),可能會好一些

其次論據論點有些偏頗,具體的有(謝謝所有指正筆者的兄弟們,在有關這次回答的討論中,學到了很多很多知識架構中欠缺,和不完善的),依時間順序:


1、很大一部分毒品在戰爭中做鎮痛藥物使用,而當時的人們因時代的局限,並未認識這類藥物的成癮性,故沒有將其歸為違禁藥物的範疇……這點很多朋友說的很對,當時很多人對這些東西的定義是藥品而不是毒品,對此,筆者自己的理解是:

老祖宗說得好「是葯三分毒」,一直以來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想問題的(各種古裝劇里買砒霜的地方可是藥鋪哦)

很多東西發現它有害處時,已經晚了!

2、《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嗎啡是注射鎮痛用,而軍醫打雷達站那段用過量的嗎啡對自己進行安樂死,嗎啡致死劑量不到一克,電影中軍醫在腸子里撒的不是嗎啡,而是磺胺粉


3、德軍在東線用了很多的冰毒用來克制留守士兵的恐懼,德軍在1941年10月的冬季大潰退中就奉行希特勒的刺蝟戰術和城鎮堡壘戰術,需要留下敢死後衛部隊暫時阻擋蘇軍的時候就會配發毒品,以克服士兵的恐懼(反正不會落得個好死),貌似到1943年烏克蘭戰役的時候發展到頂峰,留守的德軍士兵被綁在碉堡的機槍附近,旁邊還有一大堆毒品.......


4、評論區一位朋友@teddyyy 說TG兩個饅頭一點辣椒都能發揮出同等戰鬥力……還真就是這麼回事!這是為什麼此次回答說「細思極恐」
首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真的太苦難了!當下我們很難想像,抗戰前軍閥混戰之時,平頭百姓參軍大多數就是為了能吃飽飯、能讓自己有成長


[普通士卒之目的跟主義、思想也許很難有太多關鍵,就像納粹之所以興起,跟它讓社會底層吃不起飯,找不到工作的勞苦大眾有了生存的出路,是跳脫不開的(其在二戰中的種種反人類的罪行也是翻不了案的)……試想,沒有飯吃的人,怎麼會去想什麼主義?]


在此之下也更不可能想嗑藥來「high」!然而,欲值這個坐標會隨著人成長而變化……喝酒的人懂,剛開始喝啤酒,幾罐就醉了,喝著喝著不醉只覺得脹肚子時,就開始喝一點綠茶洋酒,後來發現還是喝不醉,就開始喝純的洋酒……


曾經自己一直在想:「為什麼有人會吸毒,會迷戀致幻劑這樣的魔鬼?」後來看到了太多人誤入歧途,才明白,欲值被放大到周遭接觸的事物都無法滿足時:人要麼追求玄學方面的通靈,要麼就跑偏了,通過藥物來觸碰自己的G點……


陰差陽錯,我們的民族早在鴉片戰爭就領教了毒品是食人惡魔。傳統的道家思想又告訴了我們「亢龍有悔」、「物極必反」,所以我們的弦始終緊繃著,不去接觸致幻劑,並將其稱之為「毒品」……跳開二戰(畢竟我們大多沒有參與過這場至今餘波未平的大事件),將歷史軸線放大到當下,很多其他的國家對「毒品」、「致幻劑」、「違禁藥物」的見地也沒有這麼深刻,很多人,不在苦悶時去追求信仰,而是去追求藥物,不得不說又是一個「細思極恐」的點

關於這篇回答的起心動念,相信大多數男孩子在小時候,都曾有過一個念想,成為一個戰士,英勇殺敵,建功立業……時至今日,能理性判斷生活中柴米油鹽的我們,提起戰爭,尤其是二戰,或許也多少都有種說不上來的情愫……


誠然,二戰中誕生了各式各樣經典武器裝備,形形色色載入史冊的人物事件。距離讓我們產生也一種動搖,覺得戰爭,是光榮的……在這種念頭的驅使下,筆者曾很接近戰爭,當然,不出意料的充滿了失望,也對這個事物的本質產生了與先前截然不同的評價


有些事是顯學,是故事,可以說,有些事因為敏感,在這個時間,這個平台上,不知從何說起……只想表達一個不成熟而粗淺的認識,細化普通士兵,平民百姓的認識,接觸後經歷後,會發現那真真正正是血淚史……


這也是最最細思極恐的事,而這個回答的起心動念也是想通過毒品這個切入點,傳遞「戰爭是罪惡的」這樣一個觀點

……………………原文……………………


冰毒、搖頭丸、麻古今天之所以橫行世界,二戰「功不可沒」!

元首希特勒所吸食的毒品種類更是高達竟然達到令人髮指的74種!

(……看了下得分最高的幾個回答貌似都木有人提及的說)

1887年,日本化學家從麻黃素中結晶提取出了苯丙胺,因其具有緩解疼痛感、致興奮、精神集中、致幻等藥理作用,導致日本在戰前的1935年前後就將其作為軍需品(特么的把毒品當軍需品,決策者得多喪心病狂?)下發部隊,士兵稱含甲基苯丙胺的成品藥丸為「貓目錠」、「突擊錠」、「空擊錠」(後兩個稱呼不懂日語的讀者相信都能觀其字而知其意)

看到這也許大多數讀者就能明白在南京大屠殺發生時,為什麼當時亞洲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日本人猶如野獸一般倒行逆施!?(看看今天喝醉酒的日本人都能集體在泰國當眾裸泳、法制節目中溜冰癮君子的醜態……毒品能在壓抑的日本人身上呈幾何倍數的將瘋狂放大)

不光日本用,在德國的羅馬尼亞科學家同樣研製出了類苯丙胺的——安非他命,今天在廣大的禁毒宣傳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它的新名字「麻古」

二戰中僅滿編650萬德國陸軍就發放了2億片麻古給士兵!平均6年下來每人30片!這還不包括非官方渠道獲得、民間購買!(這也是每次德粉在論壇大談特談德軍意志力超強,然後舉出一些什麼「不吃不喝在沙漠中強行軍」、「在冰天雪地從毛子的包圍中突圍」的個例,筆者都覺得哪裡講不通,跟打了疫苗一樣的美隊不切實際)

德國、日本軸心國在嗑藥,美國、英國同盟國也在嗑藥!

關於英美沒有太詳實的嗑藥資料(戰勝國,你懂的),但山東省公安廳官方的禁毒宣傳中表述是美軍二戰中大概發放了200W片甲基苯丙胺類藥物,這個數字應當是有信史做參考的

想像下戰爭後期吞下搖頭丸,駕駛著沒有返程油料飛機沖向美軍戰艦的日本神風特攻隊隊員,被嚼著大麻的美國海軍官兵用博福斯高射炮擊落……這個世界荒誕得令人無法直視


還有沒有正常一點的列強?

有……可愛的蘇聯大毛熊,他們不需要毒品致幻劑,只需要斯大林簽署的一份文件:


「自1941年9月1日起,給戰鬥在一線的紅軍官兵每人每日40度伏特加 100ml」


沒有人說亨利·坦迪嗎?這個可以稱之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士兵,我來搬運一下吧:

亨利·坦迪1891年8月30日生於英國沃里克郡利明頓(Leamington)。1910年,19歲的坦迪加入格林·霍華茲步兵團,開始了他的軍旅冒險。1914年10月,坦迪所在的部隊參加了血腥的第一次伊普爾戰役。兩年後,他在著名的索姆河大會戰中腳部負傷。傷愈後,他隨第9營在佛蘭德等地與德軍苦戰。1917年11月,他再次負傷住院。傷好後,坦迪被分配至惠靈頓公爵第5步兵團。在此後的戰鬥中,二等兵坦迪似乎時來運轉了。1918年8月28日,坦迪因作戰英勇被授予「優異戰鬥勳章」;9月12日,他在哈維林肯特戰鬥中因英雄主義表現被授予「軍事獎章」;同月28日,在奪佔馬爾寬渡口的激戰中,坦迪的英勇表現又為他贏得了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坦迪是戰爭期間獲得榮譽最高的英軍士兵。如果他是個軍官的話,王室毫無疑問會冊封他為騎士。然而,坦迪決不會想到,在如此榮耀的經歷中,他鑄成了一樁歷史大錯。

在奪佔法國小鎮馬爾寬渡口的戰鬥中,英國戰報五次提到坦迪的英勇表現。1918年9月28日這天,坦迪所在的步兵團一度被德軍猛烈的重機槍火力所壓制。二等兵坦迪躍出戰壕,隻身一人匍匐靠近德軍陣地並成功地消滅了德軍槍手。抵達渡口時,他再次冒著密集的炮火率先鋪設起木板,使英軍衝鋒部隊得以順利沖入敵軍陣地,最終迫使人數佔優的德軍退出戰鬥。
兩軍的血腥廝殺漸漸平息下來,突然,坦迪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德軍傷兵。這個一瘸一拐走出陣地的德軍士兵也看到了不遠處坦迪的槍口正死死地指著他。然而,這個傷兵顯然已經精疲力竭,他既沒有舉槍也沒有驚慌失措,只是毫無表情地盯著坦迪,似乎在等待已無可避免的最後時刻。「我當時的確瞄準了,但我從來不射殺傷兵,」坦迪日後回憶起當時戲劇性的一刻,「我讓他走掉了。」這個年輕的德國傷兵略略點了點頭,然後就慢慢走遠了。
歷史在這一刻忽然轉向了。這個名叫希特勒的德軍下士與德軍殘部順利撤回後方,而坦迪很快也淡忘了這個戰鬥結束時刻的小插曲。1919年12月17日,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義大利藝術家福蒂尼諾·馬塔尼亞專門創作了一幅以伊普爾戰役為背景的油畫,坦迪在畫中背著一個傷兵,以示這些勇敢的士兵是在為「結束一切戰爭」而戰鬥。1926年,35歲的坦迪榮歸故里,娶妻生子,過起了平靜的生活。

1938年的歐洲風雲緊急。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同意前往德國與元首希特勒會談。雙方商定在巴伐利亞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新近修成的私人別墅見面。
9月15日,張伯倫終於到達建在山頭的希特勒的別墅。令首相大感驚奇的是,這位德國元首的客廳里赫然掛著一幅馬塔尼亞當年為坦迪所作畫像的複製品。希特勒解釋說:「畫中的這個人差點要了我的命,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德國了,上帝將我從英國士兵瞄準我的槍口下救了出來。」張伯倫當時心中有何感想已不得而知。或許他心裡在暗想,坦迪要是扣動了扳機,歐洲的這場災難可能也就無從而起了。無論如何,希特勒希望首相回國後向他的這位英國「救命恩人」轉達最衷心的感謝。首相表示會設法轉告。然而,這個突如其來的祝福對坦迪無疑是命運的一記重重的耳光。
消息傳到英國國內,舉國震驚。一些歷史學家對如此戲劇性的一戰軼事深表懷疑。然而,誰又會如此無聊地編造這樣一個故事呢?希特勒所屬的李斯特團1918年9月的確駐防在馬爾寬渡口地區,由於德國的大批官方歷史檔案毀於戰火,希特勒本人的回憶錄又以混亂和前後矛盾著稱,因此9月28日這一天,希特勒在這場混戰中的確切位置已無從考證。儘管如此,希特勒本人對坦迪的興趣卻是有據可查的。
1937年,格林·霍華茲步兵團公報曾有一段記載,稱厄爾上校從一個自稱施瓦德博士的人那裡聽說德國元首非常想要一幅馬塔尼亞創作的英軍油畫。厄爾上校不久就送去了這幅畫,希特勒的副官魏德曼上尉專門致信表示感謝。對於坦迪來說,這則往事卻是他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不幸的是,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油畫在盟軍攻入貝希特斯加登「鷹穴」後不知去向。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早年的經歷與坦迪頗有相似之處。大戰爆發時,希特勒加入了德國巴伐利亞第16步兵團。此後,他也參加了1914年第一次伊普爾會戰。希特勒在戰鬥中也有英勇過人的表現。為此他兩次受傷,兩次獲「鐵十字勳章」。這個政治狂人此時已深受瓦格納戲劇的影響,認定自己就是德意志民族的救世主。他認為二等兵坦迪當時之所以沒有扣動扳機,完全是上天的安排。因此,他決不會忘記在那個命運時刻指著他的那個槍口和坦迪的那張臉。此後,希特勒在報紙上看到了坦迪被英王親自授勛的消息。對這件事,希特勒顯然牢記在心。上台之後,他仍然沒有忘記設法搞到一張馬塔尼亞為坦迪創作的畫像,以標榜上天對他的刻意關照。

再說坦迪,昔日的榮譽與征戰往事突然間成了最折磨人的記憶。由於他的「善行」,整個世界陷入了一場劫難,數以千萬計的生靈遭到塗炭。1940年,坦迪移居考文垂,他目睹德國空軍將這座城市炸成平地。此後,他在倫敦再次親歷納粹空軍的狂轟濫炸。他對一位新聞記者痛苦地感慨道:「要知道這個傢伙會是這樣一個人,我真該一槍斃了他。那麼多人,那麼多老弱婦孺被他殺害,我真是有愧於上帝啊!」
時年49歲的坦迪再次報名參軍,但他在索姆河會戰中所受的重傷使他已不能重返戰場。雖然這位老兵此後忘我地投入到國內志願工作之中,但對往事的記憶卻時時折磨著他。1977年,坦迪在考文垂去世,享年86歲。根據他的遺願,他的骨灰被安放在馬爾寬渡口英軍陣亡將士墓中。3年後,坦迪的遺孀將他所有的軍功章以2.7萬英鎊的天價出售。1997年停戰紀念日,幾經轉手的軍功章被贈予坦迪當年曾服役的步兵團。今天,這些寶貴的勳章被陳列在格林·霍華茲步兵團團史紀念館,它們將永遠提醒人們記住人類的這個命運時刻。

個人認為亨利·坦迪與希特勒之間這段「孽緣」還有待考據,畢竟很大程度上有希特勒本人神話自己的成分,況且希特勒本人的回憶錄也很混亂。如果是真實的,確實可以稱得上「細思恐極」。當然,即使沒有希特勒,二戰恐怕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促時勢」,沒有希特勒的二戰一定與現實的二戰大不相同,至於會是怎樣的,這就要靠各位的腦洞了。


斯大林之子雅科夫斯大林的被俘和死亡經歷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為穩定軍心、鼓舞鬥志,將自己的兒子雅科夫斯大林派往戰鬥第一線。當時的雅科夫擔任榴彈炮連連長職務,上尉軍銜。1941年7月維捷布斯克戰役後,雅科夫落入德國裝甲部隊的包圍圈中,從此下落不明。

同年8月,德國飛機撒下的傳單上,出現一張一個鬍子拉碴的男人的照片,身著紅軍的大衣,周圍是德國士兵,圖下的文字是:「這是雅科夫·朱加施維里,斯大林的長子,第44坦克師第14榴彈炮團榴彈炮連連長,7月16日在維捷布斯克附近同數千其他官兵一起投降當了俘虜。你們也學習斯大林兒子的榜樣,投降吧!」

雅科夫被俘的消息,是對斯大林的一大打擊。戰場上處處失利,如今又加上個人的不幸。最高統帥的兒子被俘,蘇聯軍事偵察機關不敢怠慢,試圖摸清雅科夫的下落,派出了幾個營救組,均無功而返。許多地下工作者和偵察員在向莫斯科通報雅科夫的情況時暴露了身份。斯大林一怒之下,遷怒於雅科夫之妻尤麗婭·梅爾策,以給德國人當間諜的罪名,讓其在古比雪夫蹲了一年半的監獄。

與此同時,德國的宣傳攻勢有增無減,成噸的傳單繼續撒向蘇聯軍隊和毗鄰前線的地區,傳單上印有斯大林長子同德國高級軍官和特工人員在一起的照片,照片下面則是「放下武器」之類的呼籲。此後關於雅科夫下落的各種消息也眾說紛紜,被俘、戰死、被殺、投降等說法均有流傳。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方曾試圖通過紅十字會的渠道,用雅科夫同斯大林格勒被俘的保盧斯元帥作交換。但斯大林表示:「我決不拿士兵去換元帥!」不久後,就又傳出了雅科夫死亡的消息。戰爭結束後,斯大林也慢慢接受了他的兒子已經死亡的看法。

斯大林始終沒有因為毀了兒媳尤麗婭的一生向兒媳道歉。尤麗婭從古比雪夫監獄出來,已是滿頭白髮。她回到莫斯科,卻長時間無法同女兒加林娜見面。直到戰後,斯大林才准許母女見面。加林娜後來長大成人,畢業於莫斯科大學語文系,並考取了世界文學研究所研究生。

加林娜後來收到寄自美國的藍色公文夾,寄件人為美國國防部負責戰俘和失蹤者事宜的部長助理傑瑞·詹寧斯。文件夾中裝有近30頁德語、英語和俄語文件。具體說來,就是幾份美國國務院文件、德國公文複印件、納粹分子審問雅科夫的筆錄、集中營衛兵和醫生的證詞,還有黨衛軍首腦希姆萊親自簽署的死亡證明書。這些文件都是德國投降後,美英兩國在德國境內找到的。這些文件,還原了她的父親雅科夫斯大林被俘和死亡的經過。

雅科夫確實在維捷布斯克戰役中被俘。後來他曾先後輾轉好幾個地方:柏林蓋世太保的拷問室、呂貝克戰俘營、哈默爾堡戰俘營。起初關入集中營的監獄,後來則移至對外保密的囚室,囚室位於特別監禁營,用一道高牆和通上高壓電流的鐵絲網與集中營隔絕開來,由黨衛軍看守。

1943年2月,因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遭受慘敗後,雅科夫拒絕參加反蘇宣傳,蓋世太保首腦希姆萊親自下令將他押送至距柏林僅20公里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再後來就發生了他的父親斯大林拒絕用保盧斯來交換他的事情。

此時雅科夫的精神狀態已經極度糟糕。長期處於敵人的集中營中,納粹德國不間斷的軟磨硬泡、酷刑利誘,被俘的恥辱感,斯大林在衛國戰爭早期提出的「只有變節的士兵,沒有被俘的士兵」的口號也傳到了他的耳中,所有的這一切已經超出了雅科夫精神的承受極限。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雅科夫與英國戰俘之間的爭吵。英國飛行員托馬斯·庫欣曾與雅科夫同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所有與雅科夫一起關在該集中營的英國飛行員,僅托馬斯·庫欣一人至今健在。他對此記憶猶新:

即使在納粹分子中間,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也是臭名遠揚。押送到該處的多半是蘇聯戰俘。僅1941年一年,這個集中營就槍殺了1800名蘇聯戰俘。隨後幾年,戰俘死亡率更是一路走高,因為喪盡天良的納粹醫生拿戰俘充當試驗中的「海豚」。薩克森豪森原有20萬蘇聯戰俘,至戰爭結束時,倖存者已不到一半。
集中營旁邊有個單獨的囚室,是「珍貴戰俘」的住處,納粹可以用他們與同盟國手中的德國俘虜作交換。雅科夫被押送至此,胸中塊壘揮之不去。德國人千方百計地摧垮他的意志,卻未能得逞。
雅科夫要求去跟其他蘇聯戰俘一樣做苦工,德方卻堅持讓他享受「高級戰俘」的特權。他所居住的一號囚室,共住了5個人。有客廳、兩間卧室和兩個洗手間。雅科夫和莫洛托夫的侄子瓦西里·科科林佔了一半的面積,另外一半居住著被擊落英國戰機的機長托馬斯·庫欣和其他兩名飛行員——威廉·墨菲和奧布賴因。由於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分歧,雅科夫與英國飛行員之間時有齟齬。據文獻記載,雅科夫經常說等戰爭結束,紅軍就要把英國的公爵、王子、伯爵、勛爵和男爵統統消滅,他認為這些人都充當了「希特勒的傀儡」。英國人自然不甘示弱,反唇相譏,一號囚室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往往區區小事即可觸發瘋狂的爭吵乃至鬥毆。
1943年4月14日,庫欣挑起了針對雅科夫的爭執。其他戰俘也參與進來。威廉·墨菲站在庫欣一邊,奧布賴因則用污言穢語辱罵科科林。鬥毆中奧布賴因把科科林打得滿臉是血。不知雅科夫在這次爭執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也不知他針對英國人的行為有多大的敵意,但有一點很清楚,當天他的精神已經徹底崩潰。天色已晚,他卻不肯回到囚室,堅持要集中營警衛長接見他,聽取他對英國戰俘的意見。但雅科夫的要求遭到拒絕,於是他徹底喪失理智,一把抓起地上的木棍,邊跑邊喊:「斃了我吧!斃了我吧!」喊著喊著,雅科夫在猛跑中,一頭撲向通上高壓電流的鐵絲網。這時庫欣正在往囚室的窗戶上掛床單,他看見院里亂轟轟的,便一躍而出,眼睜睜地看著這場慘劇的發生。
庫欣講述道:「雅科夫·斯大林瘋也似地朝著鐵絲網迅跑。轉瞬間,我看見了淡藍色的閃光,也聽到了槍聲,集中營里的反光燈瞬間熄滅。我明白,雅科夫已經完了。」哨兵孔拉德·哈爾費什在呈交給黨衛軍警衛長的報告中,詳細描述了雅科夫生命中的最後幾分鐘:「雅科夫·斯大林把右腳伸到鐵絲網的方形空檔,左腳踩到電線上。那一剎那,他一動不動,右腳前伸,身子後仰。然後沖我喊道:『哈爾費什,你是個當兵的!別膽怯,朝我開槍啊!』我就朝雅科夫開了一 槍。」子彈從雅科夫右耳旁擊穿頭部,他當即死亡。然後才是放電。庫欣說:「德國人叫我把雅科夫的屍體裹好搬走。」

德國戰敗後,英美聯軍繳獲了大量德國檔案。1945年7月,英美工作小組研究了相應的德國檔案後,確認了雅科夫·斯大林自殺死亡的事實。1945年7月27日, 英國外交大臣邁克爾·維維安致信美國國務院,稱「我們建議勿將此事報告斯大林元帥。不應讓他注意到:是俄英戰俘之間發生的摩擦成為他兒子自殺身亡的導火線。」美國政府同意這個意見。英國外交部檔案館隨後將雅科夫的專案文件束之高閣達30多年。

1977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命令,授予雅科夫·約瑟福維奇·朱加什維利(即雅科夫斯大林)一級衛國戰爭勳章(身後授予)。命令不知為何秘而不宣,公眾對此一無所知。儘管授獎姍姍來遲,畢竟承認了一個事實:朱加什維利上尉因客觀原因落入敵手,但並未背叛祖國,並未違背誓言。儘管雅科夫被德軍俘虜,但這一事實絲毫沒有玷污他自己的名聲,也沒有玷污他父親——最高統帥的名聲。


漫威系列漫畫中,神盾局成立所依賴的回形針行動是真實存在的。 提到回形針行動,許多影迷的第一反應會是這個

漫威宇宙中地球的守護神——神盾局,而在美國隊長2中,九頭蛇的科學家索拉博士也反覆提及這個計劃,並稱此計劃保留住了九頭蛇的血脈,得以植根於神盾局當中。

漫威宇宙中地球的守護神——神盾局,而在美國隊長2中,九頭蛇的科學家索拉博士也反覆提及這個計劃,並稱此計劃保留住了九頭蛇的血脈,得以植根於神盾局當中。

漫威宇宙中地球的守護神——神盾局,而在美國隊長2中,九頭蛇的科學家索拉博士也反覆提及這個計劃,並稱此計劃保留住了九頭蛇的血脈,得以植根於神盾局當中。

而在真實歷史中,回形針行動是個什麼計劃呢?回形針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吸收

而在真實歷史中,回形針行動是個什麼計劃呢?回形針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吸收

而在真實歷史中,回形針行動是個什麼計劃呢?回形針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吸收德國納粹科學家的一項計劃,當時美國通過爭奪納粹德國技術專家,將大批德國火箭技術專家及高階研究人員轉移至美國。 1944年6月前後,納粹先後向英國發射威力極大的新式武器V-1、V-2火箭,其他先進武器包括極為少見的噴氣戰鬥機動性制導導彈等也露出猙獰面目。盟軍受到很大損失。美國等一些國家紛紛展開對納粹先進武器裝備及其技術人員的爭奪。美軍把這一活動代表統一為「雲遮霧繞工程」。然而,美國國內有人強烈反對美軍利用敵人的技術人員為自己服務。為此,美軍不得不把行動代號改為「回形針工程」,但其任務仍然沒變。根據美軍有關規定,禁止與戰爭罪犯直接打交道。美軍情報部門發現,幾乎所有需要帶回美國的納粹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技術人員都與納粹黨有聯繫,甚至有犯戰爭罪的嫌疑。美軍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決定繞過那些規則秘密行事。 哈里·杜魯門總統確信德國科學家一定能夠協助美國的戰後計劃,並在1946年9月同意批准「回形針行動」計劃。這項計劃委派經過精心挑選的德國科學家在二戰期間去為美國工作。
隨著戰果的擴大,美軍派遣進入德國進行搜集活動的技術情報人員從100名增加到700多名。700多人分成了多個小分隊,小分隊又分成多個情報小組,分別負責戰鬥機、導彈和火箭等先進的武器裝備及其人員的搜集。
這些科學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沃納·馮·布勞恩。納粹V2導彈的策劃者。同時,他還是黨衛軍高級組隊員。他的原始信息檔案把他描述為「一個安全隱患」。美國計劃署接見了沃納·馮·布勞恩以及其他七百多個在美國同盟國的眼皮底下從德國逃離出來的科學家。後來成為土星5型火箭之父。
還有,亞瑟·L·魯道夫,這位納粹科學家曾管理一家兵工廠。依靠在火箭製造方面的專業才能,1945年他在招募曾為納粹德國服務科學家的「回形針行動」中被帶到美國。後來為NASA為魯道夫授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勛錢老,似乎也參與了這個行動。在64年前,還在美國深造的錢學森曾追隨導師馮·卡門前往戰火紛飛的歐洲前線,為美國軍方搜尋納粹德國的導彈技術。
1943年,盟軍情報部門獲悉,德國V1和V2導彈即將投入實戰。面對威脅,美國軍方希望加州理工學院的火箭小組能製造出同樣的武器,馮·卡門教授及其高徒錢學森經研究後認為,美國的技術能力比納粹德國相去甚遠,如果要同德國人全面競爭,華盛頓必須建立全新的大型噴氣推進實驗室。錢學森特別指出,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射程超過160千米以上的導彈。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很快批准該計劃,撥款300萬美元在加州巴沙迪那新建噴氣推進實驗室,它下設彈道、材料、火箭、結構四組,錢學森被任命為火箭研究組長。他仔細研究了美軍情報部門送來的相關情報,得知德國V1導彈的具體性能,在此基礎上,錢學森撰寫出長篇報告《噴氣推進》,這是美國首部全面系統論述噴氣推進原理和導彈性能的著作。後來,這篇報告成為美國空氣動力學研究生和軍事工程師必讀的教材,在美軍內部被奉為經典。
1944年底,美軍邀請錢學森培訓專門的導彈軍官,這些學生在20世紀50年代之後成為美軍導彈領域的骨幹力量。不僅如此,從1944年10月起,錢學森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科學顧問團成員,能自由出入戰時設在華盛頓的秘密高層指揮中心。
1945年春,納粹德國行將就木,美國戰略情報局和聯合情報調查局共同發起「回形針」行動,派遣專家隨美軍進入德國腹地搜尋導彈專家,務必趕在別國之前控制這批「寶貴財富」。在軍方授權下,4月底,馮·卡門組建一個由36位專家組成的調查團前往德國,調查團成員全部被授予正式軍銜,團長馮·卡門當上陸軍航空隊少將,火箭組長錢學森被授予陸軍航空隊上校軍銜。在美軍護衛下,調查團冒著戰火深入德國,封存德國最高科技機密,並「邀請」德國一流科技人才為美國效勞。
錢學森首先盯上「德國導彈之父」馮·布勞恩。1945年5月2日,錢學森隨美軍第44步兵師攻入巴伐利亞山區,這一天,第44師剛好俘獲馮·布勞恩的兄弟——火箭工程師馬格努斯。審問期間,馬格努斯用蹩腳的英文對錢學森說:「我的名字是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我的大哥發明了V2導彈,我們都想向你們投降。」在馬格努斯幫助下,錢學森終於找到隱藏在加米斯的馮·布勞恩,兩位導彈大師一見面,馮·布勞恩就開口說:「我知道我們(納粹德國)創造了一種新的戰爭模式,問題是現在我們不知道。應該把我們的才智貢獻給哪個戰勝國。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進行一場世界大戰,我認為只有在各大國導彈技術均衡的條件下,才能維持未來的和平。」
錢學森當然知道馮·布勞恩的價值,他在「回形針」行動名單中列首位。1945年6月19日,即美軍向蘇軍移交加米斯防區前兩天,錢學森和美國陸軍少校羅伯特·斯塔韋爾一道,用吉普車把馮·布勞恩轉移到慕尼黑。隨後,錢學森一行又火速乘軍用運輸機前往維岑豪森西南約40千米處的小鎮諾德豪森(美軍佔領區)。應錢學森的要求,馮·布勞恩寫出書面報告《德國液態火箭研究與展望》,受到美國軍方重視,於是馮·布勞恩被美軍正式招募。此外,錢學森還訊問了另一位德國導彈大師——魯道夫·赫曼,獲得不少絕密技術信息。更令人吃驚的是,錢學森還會同馮·卡門一起審訊了德國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普朗特是馮·卡門的老師,師父和徒弟連手審訊師祖,堪稱歷史奇觀。
而在德國不倫瑞克郊外的松林中,錢學森和馮·卡門還意外發現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直接領導的「氣體動力學研究所」。錢學森欣喜若狂,他不但查驗了研究所,還花費大量時間檢驗高速風洞、實驗室和所屬工廠等總共50多處偽裝良好的建築物。聰明的錢學森感覺這裡似乎隱藏著一些東西,果不其然,他用儀器探測到埋藏在密林深處的數千份機密文件。除此之外,錢學森還走訪了德國境內其他地方的風洞,撰寫多份報告,由此對德國導彈研製有了深刻的了解。
1945年6月20日,美國國務卿赫爾致電感謝馮·卡門調查團所做出的貢獻,批准將馮·布勞恩等德國科學家儘快送回美國。9月20日,錢學森親自護送首批7名德國科學家返回美國,其中就包括馮·布勞恩。他們飛到波士頓後,再轉乘小船來到波土頓灣的強堡基地。
馮·卡門調查團回到華盛頓後,準備向美國政府遞交書面報告。這時,錢學森不僅從德國帶回豐富的數據資料,還走訪了美國各地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對美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現況和未來潛力有了全盤了解。調查團最終向美國政府提交《邁向新高度》的研究報告,這份遠景規劃報告共有9卷,其中第3、4、6、7、8卷和技術情報附錄均出自錢學森之手。錢學森認為,納粹德國戰敗前,在飛機和導彈技術方面已超越美國。他總結了歐洲各國特別是納粹德國的科研成果和發展經驗,向美國政府提出戰略性發展規劃和實際可行的技術路線。錢學森詳細闡述了高速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包括脈衝式噴氣發動機、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固態與液態燃料火箭、超音速導彈乃至把核能作為飛行動力的可能性等尖端技術。在這份報告的指導下,美國在航空與航天方面獲得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專欄作家米爾頓·維奧斯特曾這樣評論說:「錢(錢學森)上校是使美國成為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之一。」 後記:1.馮.布勞恩一手主導了美國在冷戰時期的航天計劃。1961年阿波羅計劃開始,1969年7月,人類首次登月成功。 2.錢學森1955年回國,1956年,中國航天工業委員會成立,1958年成為中國科技大學創始人之一。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


最恐怖的是二戰距離一戰也就不足20年而已。


「生的荒唐、死的窩囊 —— 記75年前敘利亞那場未竟的軍事冒險

近日以來,俄羅斯空軍在敘利亞動作頻頻使得敘利亞局勢再次成為國際主流視野的焦點。特別是在巴黎恐怖系列襲擊事件發生後,法國加大了對ISIS組織的空襲力度;緊接著繼一個月以來的筆墨官司後,土耳其與俄羅斯空軍間圍繞敘利亞行動引發的系列摩擦終於升級成了交火事件,一時間大有風雨欲來中東戰事全面升級之勢頭。固然當前網友們口中的「俄國大軍登陸特拉布宗、」「普大帝身著紫袍重返君士坦丁堡」類似言論更多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誇張式調侃搞笑,然而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敘利亞第一次因法國在內的西方勢力干涉而成為世界性的戰爭危機中心了:早在75年之前,英法兩國圍繞敘利亞為中心展開的一次未竟的軍事冒險,險些掀起比今日更大、甚至於改變整箇舊大陸世界格局與命運的波瀾。

1.


時間倒回76年前,1939年4月16日,時任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馬克西姆·李維諾夫在會談中向英國駐蘇大使西茲提出了一個正式建議,主張英法蘇三國結成聯合陣線,對中歐和東歐受德國侵略威脅的國家(波蘭、羅馬尼亞、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提出安全保證。然則這一提議遭到了來自幾乎所有被提議保護國家的強烈反對:地緣政治而論,對這些小國來說,蘇聯迫切尋求在中歐和東歐充當緩衝的「友好」國家的強烈意願,和納粹德國試圖在同一地區實現控制從而達到「民族復興」目標一樣危險。

蘇聯人對陷入僵局的談判已經失去了耐心,1939年5月3日,還沒有等到英國人回復,幫助蘇聯加入國際聯盟、對提高蘇聯國際威信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李維諾夫便突然被總理莫洛托夫所取代,並遭到了軟禁。這一突如其來的職務變動實質上宣告長期以來蘇聯為應對納粹德國一系列侵略活動而試圖聯合其他歐洲國家的集體安全政策最終失敗。5月2日還與李維諾夫有過接觸的英國人措手不及,直到5月8日才匆忙提交了一份新提議——然則為時已晚:5月14日,莫洛托夫在給英國駐蘇大使西茲的備忘錄中,以安全保證的適用範圍不夠大、援助規模和形式的不具體為由予以回絕。

著名的反共鬥士、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這麼描述李維諾夫被解職:「這位被德國視為眼中釘的卓越的猶太人,一時像一件破舊工具似的被丟在一邊了;不讓他為自己申辯,被毫不留情地攆出世界舞台,過幽居的生活,靠微薄的薪給度日,還受到警方的監視。」然而站在蘇聯立場上,當蘇聯在捷克危機時期不惜進行了局部動員來震懾德國,而最終連慕尼黑會議的出席都沒能獲邀,那麼英法等國關於加入集體防衛的談判誠意便很值得商榷了——事實上即便是反共鬥士丘吉爾本人也不得不同時承認:「俄國政府所提出的建議,是想成立反侵略的英法俄『三國同盟』 ……聯盟的目的,只是為了抵抗將來發生的侵略行為和保護被侵略的國家。……我看不出蘇聯建議有什麼不好。這個簡單的建議有什麼不好的呢?有人說:『你能信任蘇聯政府嗎?』我想他們在莫斯科也會說:『我們能信任張伯倫嗎?』」


李維諾夫因其親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於1941至1943年短暫出任蘇聯駐美國大使,這位曾致力於推動美國承認蘇聯的外交家在此期間內又推動了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

不管怎樣,伴隨著莫洛托夫-里賓特洛普協定及其一系列新的經貿協定的簽署,東西兩線同時夾擊納粹德國的計劃已經化為泡影。擺在英法兩國面前的一個更迫切的問題:如何避免納粹德國從物產豐富的蘇聯獲得其所稀缺的戰略物資來支援其對英法戰事——考慮到本位面在截止蘇德戰爭爆發前的18個月內,德國從蘇聯獲得了包括200萬噸石油產品、14萬噸錳、2.6萬噸鉻在內的巨額戰略物資,這個擔憂絕對不是多餘的。

2.

1939年10月歐戰爆發伊始,面對蘇聯向納粹德國輸血成為既定事實,英國參謀長委員會(英國並沒有總參謀部傳統)早早展開了對「英國對蘇聯宣戰的利弊」問題的研究:時任國防協調大臣,查特菲爾德勛爵向參謀長委員會提交了名為《關於蘇聯石油開採區易受攻擊》的報告。該報告明確指出,有鑒於蘇聯當時三個最主要的石油重鎮:巴庫(毗鄰裏海)、邁科普(毗鄰黑海)、格羅茲尼(毗鄰通向裏海的捷列克河)由於儲量豐富、油壓偏高,均是採用粗放的噴射方式來開採,因此更容易遭受轟炸破壞,從而達到「使俄國及任何一個希望從它那裡獲得石油的俄國盟國失去石油、」
這個潛在敵人的全部機器因汽化器缺乏燃料而無法開動」的戰略目標。


曾經的高加索四大石油重鎮,巴庫與巴統已經成了外國,格羅茲尼被民族主義者變成了國中之國,令人唏噓。

突擊高加索的方案得到了法國方面的大力配合。1939年8月歐戰爆發前夕,法軍近東地區司令部組建,出任總司令的是一位敘利亞人民的「老朋友」:曾於1923到1924年間短暫出任黎凡特(Levant一詞源自法語「東方」,指代近東地中海區的國家地區,此處特指一戰後被法國監管的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高級專員(實質上的殖民地總督,「太上皇」)的馬克西姆·魏剛

在這裡不得不稍微提及一下敘利亞當時的政治局面。根據1920年8月10日在法國簽訂的賽弗勒合約,敘利亞和黎巴嫩被劃歸法國的委託統治之下。隨著戰爭陰影的逼近,1938年12月,法國政府決定不履行1936年人民陣線政府與敘利亞和黎巴嫩政府草簽的關於給予半獨立地位的條約,引發了當地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彈。而1939年法國方面為促成英法土三方互相防衛同盟條約的簽署,默認了哈塔伊省公投加入土耳其(沒看錯,正是今下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擊墜事件的事發地),更是導致了敘利亞政府的集體辭職。態度強硬的時任高級專員加布里埃爾·皮奧於是在7月7日宣布暫時廢止敘利亞憲法,一併被撤銷的還有敘利亞外交部和國防部,其事務由法國方面直接接管;而此時以法軍近東地區總司令身份重返敘利亞的魏剛正好填補了這一權力空白。
根據英法兩國達成的協議,新官上任的魏剛同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英國地中海海軍司令坎寧安將互相配合進行這場高加索大冒險的準備工作,「打斷俄國的脊梁骨(時任法國陸軍總司令甘末林語)」。

這並不是魏剛第一次參與針對蘇聯的軍事行動。早在19207月,魏剛就作為法國軍事代表團的一員來到波蘭支援對蘇戰爭,出任波蘭軍總參謀長、塔德烏什·羅茲瓦多夫斯基的高級顧問。然而由於魏剛和他的小夥伴們未能帶來波蘭人所急需的援軍,使得魏剛等人在波蘭的地位十分尷尬:他提出的軍事建議幾乎都被慘遭無視,不少波蘭軍官甚至在魏剛在場的場合只用其聽不懂的波蘭語交流。825日,華沙戰役結束不久,只在波蘭停留了一個月的魏剛帶著一枚安慰獎式的波蘭二等勇氣十字勳章(Virtuti Militari)黯然登上了回國的火車。諷刺的是,回到巴黎的魏剛被不明真相的法國群眾當成「那個拯救波蘭乃至歐洲的英雄」熱烈歡迎,當時還是法國總理的亞歷山大·米勒蘭還為此親自授予其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十字勛位(Grand Cross of the Legion of Honour)。

反覆推敲後,兩個性質相似的計劃:英國的「MA—6計劃」和法國的「RIP計劃」在1940年春終告出爐。而無論是哪一個,英法方面對這次空襲行動均抱持有我們現代歷史愛好者立場上所難以想像的樂觀態度:對蘇聯油田和高加索各城市實施空襲只需包括有5個美製格倫·馬丁式轟炸機機群和4個英國布萊漢姆式轟炸機群、約90至100架不等的規模, 從不同高度進行晝夜轟炸;信心滿滿的盟軍參謀大膽預測,這樣規模的空中突擊足夠「在一天半內摧毀巴統,在十二天內摧毀格羅茲尼,在十五天內摧毀巴庫,」從而「決定整個戰爭的命運。

(所以說參謀大爺們不要再學地球另一面的同行們立奇怪的flag了……)

不同於英法遠征軍協同芬蘭軍切斷摩爾曼斯克至列寧格勒交通線的計劃姍姍來遲,最終淪為了激勵曼納海姆繼續對蘇作戰的空頭支票,各種意義上更為大膽的高加索方向突擊計劃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官僚們的筆頭下:1940年3月20日在敘利亞的阿勒頗召開了駐黎凡特法軍和英軍指揮部代表的會議,會議中表示,「空襲計劃內涉及的二十個一級機場的建築工程將於1940年6月前準備就緒」。一個月後的4月17日,魏剛向甘末林的報告中也傳達了「空中突擊的準備工作將於6月底至7月初完成」的信息。

圖一所示的是一架隸屬法國空軍的美製格倫·馬丁167「馬里蘭」型轟炸機及其機組在1940年的敘利亞,圖二則是編隊飛行訓練中的某寶同款(霧)。這款飛機在戰初的英法空軍中都有大量裝備,他們是計劃中對蘇空襲中的主要力量,而事實上幾個月後他們將隨法國一併退出戰爭;更諷刺的是再過一年,他們將代表維西法國而戰,抵抗來自一年前的盟友、中東英軍司令部總司令韋維爾對敘利亞與黎巴嫩的進攻。

與此同時,盟軍的陸軍力量針對高加索地區的攻勢也在緊鑼密鼓籌備當中:1940年3月15日,甘末林的《關於作戰問題》報告中提到,英國可能會主動提出使用伊朗領土進行對蘇聯的陸上攻勢。同時法國在黎凡特集結的越來越多的兵力使土耳其軍隊有可能加入在南高加索地區的活動:此時僅魏剛麾下集結的法國陸軍部隊已經達到了8萬人,其中駐紮在貝魯特的三個師及其司令部已經被編組成了一個「黎凡特快速軍隊集群」在待命。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包括一隻出身特殊的部隊:由從南歐取道土耳其、一路撤到敘利亞的前波蘭軍隊人員組成的喀爾巴阡步兵旅,約有4千餘人。

一系列戰備工作是如此頻繁,以至於在大清洗中損失慘重的蘇聯情報系統也嗅到了危機。1940年5月16日,時任烏克蘭內務人民委員部(即大名鼎鼎的NKVD)邊防軍司令員奧索金和烏克蘭內務人民委員部邊防軍政委克柳耶夫在給烏克蘭內務人民委員部的特別報告中彙報了英法在土耳其的一系列物資調運活動:「據第26邊防總隊可靠的境外情報,(英法)最近正加緊向土耳其運送武器……1940年4月27日,一艘法國商船抵達伊斯坦布爾,從上面卸下許多彈藥箱,用途尚不清楚……1940年5月1日,在伊斯坦布爾停泊場,從一艘美國貨輪卸下許多內裝軍事物資的箱子;同一日抵達伊斯坦布爾的還有兩艘內裝易燃物資的英國乾貨船……(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囤積了大批從英國運來準備轉運土耳其的炮彈,因船隻不夠至今還存放在比雷埃夫斯港……當地居民謠傳,今年4月初一日夜裡,有7條英國軍艦未駛入比雷埃夫斯港而直接取道土耳其方向……據其他情報得知,這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出現了幾條疑似改裝作潛艇母艦的英國油輪/電纜船……」

1940年9月,一位不速之客在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接應下經非法途徑從土耳其潛逃了出來。這位生活在土耳其的喬治亞裔僑民其真實身份是一位代號為「奧梅里」的間諜。因其與一位檔案中被代稱為「59號」的喬治亞孟什維克黨高層交往甚密,被NKVD發展成線人並成功叛逃。這位間諜為蘇聯方面帶來了大量有關泛高加索地區各民族在海外流亡的民族主義者群體的相關情報,其中包括「59號」於1939年9月前往敘利亞與魏剛見面,並在其引薦下輾轉至伊斯坦布爾為法國駐土耳其武官蓋爾戈將軍擔任高加索事務顧問的一系列經過。在蓋爾戈的幫助下,「59號」同包括土耳其參謀總長費夫齊·恰克馬克元帥、奧斯曼帝國末代三巨頭之首恩維爾(這位著名的泛突厥主義者堪稱如今東突勢力的祖師爺)的侄子努里、及其女婿奧爾倍將軍等在內的土耳其軍方背景濃厚的實權人物建立了聯繫。法國方面竭力撮合喬治亞民族主義者與土耳其人合作,強調雙方正同蘇聯進行的共同鬥爭以及在高加索地區建立緩衝國帶來的潛在共同利益。也正是在同上述相關人士的交往中,「59號」亦獲悉了盟國方面準備轟炸巴庫等高加索重鎮的計劃,並被「奧梅里」獲悉。

然則就在突擊行動已箭在弦上,歐戰局勢發生巨變。隨著國內戰局災難性的惡化,1940年5月17日,魏剛被急急忙忙召回國內接替被解職的甘末林,一片混亂中行動計劃被擱置。6月17日,貝當在廣播中要求停戰;6月25日,新任法國國防部長的魏剛致電法國各殖民地司令官命令履行停戰條件,敘利亞的法軍陷入分裂:6月28日,接替魏剛成為法軍近東地區總司令的米泰爾奧賽將軍最終屈服於命令,封鎖了法屬黎凡特地區國家與英屬巴勒斯坦的邊境;而另一方面他的參謀長、未來的自由法國將領德·拉米納上校帶著包括波蘭喀爾巴阡步兵旅在內的一小部分軍隊在留下了坦克等重裝備後穿越邊境與英軍會合。就這樣,雄心勃勃的高加索軍事冒險在一地雞毛中胎死腹中。

發生敘利亞的黑色幽默並未畫上句號。近一年後的1941年5月,為支援發生在伊拉克的武裝政變,在敘利亞的軸心國「停戰委員會」徵用了自休戰以來一直被封存的法軍武器、彈藥並將它們運往伊拉克,用以對抗英軍;曾是英法大力爭取對象的土耳其,在軸心國的政治壓力下也選擇對其開放自己境內的鐵路系統,好讓從阿勒頗出發的軍火列車可以直接駛抵伊拉克的摩蘇爾;至於那些原本被修建用於對蘇轟炸的空軍基地也被開放給德國空軍來支援伊拉克方向。

忍無可忍的英國人終於下定決心對一年前還在同一戰壕內的法國近東軍動手。5月14日,皇家空軍開始轟炸敘利亞境內德國人正在使用的機場;6月8日,盟軍部隊開入敘利亞境內,與一年前的法國盟友交火。7月14日,在美國領事的調節下,盟軍與維西當局達成了停火協定。根據協定,與這次戰役相關的維西當局及其軍隊被自由法國方面給予慷慨大赦,
不願加入自由法國的法國戰俘可以在被解除武裝後遣送回法國本土。生的荒唐、死的窩囊的法國近東軍就這樣迎來了自己的最期。

19417月,敘利亞的阿勒頗,自由法國空軍的人員正在機場檢查一架被維西法國遺棄的「馬里蘭」型轟炸機。

3.

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這場未竟的軍事冒險,能感到的只有慶幸。正如盟軍參謀所預測的那樣,高加索突襲行動若按照原計劃得以實施,各種意義上的確能 「決定整個戰爭的命運」——雖然是負面意義上的既然互相在奧地利與衣索比亞問題上相互作梗下絆多年的德意兩國可以為了更遠大的戰略利益暫時擱置雙方在巴爾幹、阿爾卑斯山口的地緣政治矛盾結成同盟,進一步深化的蘇德同盟完全是有例可援的成熟操作——此時盟軍對蘇聯的主動攻擊毫無疑問會替雙方打消最後的顧忌。一旦蘇德兩大巨人的「邪惡軸心」得以成型,幾乎意味著舊大陸主要發達工業區、產糧區及工業人口的聯合,其所帶來的破壞力毋庸置疑將是空前的;至於地球另一邊在蘇聯援助下苦苦支撐的中國人民,其命運會被蘇德「邪惡軸心」的戰車車輪、及其可能為遠東地緣政治關係帶來的一系列潛在連鎖反應帶向何方,只能說細思恐極。

1939922日,布列斯特 -利托夫斯克城,為慶祝該城按協定移交蘇聯軍隊,「展示蘇德雙方在波蘭戰役結下的戰鬥友誼」,蘇德雙方舉行了聯合閱兵式。圖一從左至右分別是馮·維克托林、海因茨·古德里安、謝苗·克里沃舍因。雖然在本位面中,後兩位坦克戰天才最終兵戎相見,克里沃舍因更是一路打滿全場,參加了柏林戰役;誰又能斷定,在另一個蘇德「邪惡軸心」的位面里,這位講得一口流利法語與古德里安談笑風生、比旁人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的猶太裔指揮官,會不會有機會繼續友好合作呢?蘇聯坦克與德國大兵並肩開上街頭的一幕幕,會不會在開羅、德黑蘭、德里、乃至倫敦出現呢?

以史為鑒,不僅僅是需要人類牢記戰爭傷痛,緬懷犧牲先烈,更重要的是察古知今,在歷史與現實的比照中總結經驗教訓,防止歷史悲劇重演。遺憾的是,包括英法在內的西方諸國似乎早已忘記了自己75年前同在敘利亞自作聰明反被「聰明」所誤,甚至險些給舊大陸人民帶來災難的那出黑色喜劇,仍醉心於在中東搞驅虎吞狼之計,自以為能坐收漁利……

卻不知他們這次還能笑到幾時?


-


一、


納粹德國有專門的「國民法院」,專審反戰的失敗主義者。


1937年,32人死刑。

1938年,17人死刑。

1939年,36人死刑。

1940年,53人死刑。

1941年,102人死刑。

1942年,1192人死刑。

1943年,1162人死刑。

1944年,2079人死刑。


愈近戰敗,殺「說實話的異議份子」愈多。


二、


其中,最著名的有兩人。


1、

瑪莉安娜 · 埃莉澤 · 卡。她老公是陣亡將士,戰場上的英雄。

瑪莉安娜在柏林郊區當繪圖員,工作中說了笑話,被人舉報,判死刑。


笑話內容是:


希特勒和戈林站在柏林廣播塔上,希特勒說,他很願意給德國人民帶來快樂。

戈林說,那麼,請元首從這塔上跳下去。


2、

另一個說笑話被處死的,是天主教神父約瑟夫 · 米勒。


他說的笑話,簡單描述,就是:


希特勒和戈林的照片掛在牆上,中間還有空位,可以掛上耶穌。

(耶穌釘十字架時,身邊兩人是罪犯。)


因笑話被判刑的有太多人,這裡只舉最著名的二人。


三、


當然,能進國民法院的,多是社會知名人士,一般老百生在地方上,殺了也就殺了,不計數。


上面說的,都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一般人都知道集中營用毒氣殺猶太人,

不知道為了突顯失敗份子之可恨該殺,為震攝國民,納粹德國殺異議份子方法,是斬首。


-----------------------------------------------------------------------------------------------------------------------

感謝 @Exotic Hadron 補充:


7.20暗殺事件的多數參與者也是通過國民法院的過場處以極刑,例如海軍上將兼情報機構負責人卡納里斯,執行方式不是給予軍人尊嚴的槍決,而是將受害者們全身赤裸以鋼琴弦掛在冷庫使用的掛肉鉤上弔死,受刑者無不大小便失禁尊嚴全無。希特勒命令屬下將行刑過程全程拍攝並製成影片,供自己與隨從以及軍校學員觀賞。


感謝 @WorldX Hello 補充:


我查到了出處來自William L Shirer 的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章節標題July 20, 1944 中的bloody vengeance P1071"The punishment was meted out ... On August 8" 大致情節符合原文。增補一些,審判的原始影帶已找不到相信被毀,確實被拿去給某些陸軍觀眾看,但是軍校學員The Cadet School at Lichterfelde拒絕觀看they walked out as it began to run. 並且影片不久被撤was soon withdrawn from circulation. 引自Dulles,Germany"s Underground, p. 83.

-


推薦閱讀:

長得帥卻沒有女朋友是什麼體驗?
歷史上有哪些沒節操的人?
如何優雅地管理自己的襪子和內褲?
怎麼有效地反駁「不抽煙的男人不夠爺們兒」這一說法?
如何評價司馬炎?

TAG:電影 | 文學 | 戰爭 | X 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