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喇嘛在激烈的辯經之中都辯些什麼樣的問題?

曾在拉薩參觀過辯經大會"老遠就聽到標誌性的啪啪啪拍手聲,初級僧人常常一對一"答辯",高級些的也有多對一"拷問",很想知道他們都討論些什麼樣的問題,為何"攻辯"方常常顯得情緒激動,拍手的含義是什麼?


年級不同,功課不同,辯論的內容就不同
(圖片來自網路)


上圖這是結場辯經,高手辯經可是智慧和風彩的大秀場,反正我每次遇到高手過招都會看到呆。

這是僧人們活潑可愛的一面,此外藏地真僧人的風度,友善,慈悲與智慧總是令我動容的。


【實例】
有人說:凡是無常,都是知覺。
攻方:凡是無常,都是知覺嗎?
守方:同意。(要先確立守方的立場)
0攻方:凡是無常不都是知覺,因為聲是無常而不是知覺故。
說明:此處攻方找出諍由(有法、前陳):如,聲。攻方的因含有前後二命題要成立:(1)聲是無常;(2)聲不是知覺。
守方:前因不成。
1攻方:聲,應是無常,因為是所作性故。
守方:因不成。(第一輪檢驗小前提)
a攻方:聲,應是所作性,因為是已生的法故。
守方:因不成。
b攻方:聲,應是已生的法,因為是色蘊故。
守方:因不成。
c攻方:聲,應是色蘊,因為是色蘊中的聲故。
守方:因不成。
…………(略幾千字)

你會聽到這些藏語高頻詞

基細?——為什麼?(這裡是直接以反問的方式來強調自己不認同)
馬恰——不一定 。
刀!——沒錯。
刀瑪珠!——不成立!(反對對方的說詞)
察吉!——錯一次!
察!——錯!
察洞!——虛有的錯誤,意思是根本沒錯!被對方說「察!」時,往往會頂回這句話。
問句的句尾有「飲比「瑪」恰阿踏?」 :(某某道理)是不是「不」一定是這樣?


藏傳佛學院的系統學習也必有這個通過辯經來進階的過程。
辯經會上大部分的喇嘛學僧都很有風度,君子之辯,不結私怨,但辯到激烈的時候,雙方也難免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甚至動手比劃的事情也有發生。

一對一或者一對多挑戰,首先由高班的喇嘛同學人向低年級的新人喇嘛提出問題,這時新人要把頭低下去,當高班的人發問時,低頭回答,不可昂首,這是規矩,也是對高班人的尊敬。
高班同學的問題問完了,輪到低班的人問高班的,這時高班的人可以把頭抬起來,答覆問題。

班上的人有地位高的法王活佛,也有普通僧人;有學問好的,也有學問差的。這時大家是平等的,法王和活佛也沒有特別的待遇,大家都是席地而坐。

辯經姿勢小讀解:
「右手向後高高揚起,和左手相拍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個姿勢,高揚的右手說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後。
?
右手向下後又拉回,是希望通過自己內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難中的眾生解救出來。
二手相擊的意思:
1,一個巴掌拍不響,世間一切都是眾緣合和的產物;
2,掌聲代表無常,一切都稍縱即逝;
3,清脆的響聲擊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驅走你的惡念,降伏心中的貪嗔痴疑慢。


除了每日辯經,每個月有一次考試,所有的人都要參加,參加考試的人名提前已安排好。
在考試中由低班的人發問,高班的人回答,旁邊有老資格的格西坐陣,幫助新人發問,每當新學生問不出來問題的時候,由這些老格西來幫著提問題,拷問新人。
這樣的辯經考試每次連續進行三天。常常是通宵達旦,從晚上一直辯論到第二天的早上。發問的一個接一個地問題不斷,回答的答案不假思索隨口而出。
每個喇嘛都使出渾身解數,全靠他們平時的記憶和學識,以及隨機應辯。
這時一個人的水平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法無定法,所有的超能力都是逼出來的!

這種考試都有大格西在旁邊監考,有時堪布也來參加。
喇嘛在學經時是有壓力的,但考試則沒有壓力,考不出就下去,下次再來。
辯經場上遇到問題了,便去請教師父,弄明白了,解決了問題,下次再去辯論。

平時的辯經是針對某個經論的某個段落而進行,比如《中觀》的某一段落。
當你把全部的《中觀》學完,分段辯論完成了,這時就有總辯論,這種辯論一般是從晚上開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清晨。這個時候就要看你對《中觀》整部經典的把握如何了,別人可以拿出中觀裡面的任何一段或一句話來考你,你答不出來,或者答的不對,就是一個差,考試簡單得很。

三大寺的喇嘛也有集中在一起辯經的時候,那是在每年的十一月底,凡是學因明論的喇嘛,他們當中有大名鼎鼎的因明專家,也有初來乍到的新人,都要去拉薩西面大約六十里的一個叫作降養袞曲的地方,在那裡集中學習和辯論因明兩個月。

別忘點贊
謝絕轉載
么么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今天剛好在西寧塔爾寺,受一名喇嘛及其徒弟照顧頗多。下午一起在寺內轉的時候剛好碰上喇嘛們在院子里上課,觀望很久之後問了同行的喇嘛一樣的問題。容我理一下思緒。
首先,辯經是佛學用語,是對佛教理論的辯論。一般主題針對佛教哲學理論,例如:佛教起源,因果關係等。
其次,辯經的形式往往是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一人站著發問,一人坐著應答。提問人常常擊掌發問,坐著的僧人要接受詰問,並引經據典解答疑問,有時還會爭得面紅耳赤,有時興高采烈。這樣是為了加強對佛經的深刻理解,如同學術討論一般。學院也有考試,考試的形式也同樣如此,不過是一對多。一般來說需要長期的鍛煉和努力才足以應付這樣的場面。
最後,拍手的含義,同行喇嘛的解釋是起強調,加強語氣的作用。
以上,塔爾寺的夜晚非常安靜非常棒(為什麼知乎手機客戶端不能傳圖片=_=),感謝感謝。
goodnight~



西藏喇嘛最為誇耀的就是他們的宗教教育——學經制度,所謂的「先顯後密」,學習「五部大論」,再通過辯經獲得「格西」學位。獲得格西學位以後,即躋身於喇嘛教的上層行列,從此名聞利養不求自來,喇嘛教的辯經和格西考試,等同於漢地古代的科舉制度。

拉薩黃教三大寺學經組織,由拉吉、扎倉、康村三級組織構成。康村相當於現代大學裡面的班級,扎倉相當於系,拉吉相當於大學。每一康村有管理事務的職事若干人,數個康村組成一個扎倉,扎倉的總管喇嘛叫「堪布」,數個扎倉組成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稱為「拉吉」。拉吉採取委員制,各札倉的堪布都是委員,從中再選出年資最高者為赤巴堪布,俗稱法台。例如,黃教的哲蚌寺曾有七個扎倉,其中的羅色林札倉有23個康村,全寺共有喇嘛學僧七千七百多名。

學經的喇嘛先要進入康村。

一、喇嘛在康村的學習
進入康村學習的人,除了極少一部分是信仰密宗的喇嘛以外,大多數人並非自願。西藏的「法律」規定,密宗的寺院有權採用「二丁抽一」、「三丁抽一」和「五丁抽二」的辦法來強制年輕的藏人來康村學習,有錢的人或貴族子弟被抽中後,可以用錢買貧窮的人來替頂,部分寺院甚至將進入康村學法,甚至還可以將學經作為一種差役,派給普通的藏人,叫做「支學差」。


喇嘛進入康村學習後,按照規矩,先要當差,做雜務。但是,如果有錢的話,可以在康村內花上一千兩藏銀,來做布施,就可以免去當差。


喇嘛學僧每天早上必須上殿,完成集體日誦功課。吃早飯後,回到自己居住的康村念經,然後再去扎倉法園聽堪布講經和練習辯論,課業完畢,再回康村吃午飯。下午五時許,又必須上殿誦經。誦經之後,學僧可以立宗辯論,最後回康村背誦經文、休息。


二、學習「五部大論」
喇嘛寺院對學僧不收學費。喇嘛寺院不負責提供教師,除了寺院的堪布、格西講經(相當於上大課)外,學僧需要自己去尋請老師或花錢去請老師,要根據學僧自己的經濟力量而決定。


喇嘛要學的是「五部大論」,學習「五部大論」前後大約要花11~20年的時間。這「五部大論」及其所花的學習時間為:學習講因明學(邏輯學)的《釋量論》2年,學習《現觀莊嚴論》4年,學月稱的《入中論》2年,學小乘的《俱舍論》2年,學《戒律論》1年,「五部大論」至少要學11年的時間,如果學不完,還可以延長時間。
需要指出的是,黃教的這五部大論,都不是佛經。其中的《釋量論》是講邏輯的,《戒律論》是講戒律的;而《俱舍論》是小乘佛法的論著;真正講到大乘的是《現觀莊嚴論》和《入中論》。《現觀莊嚴論》據說是彌勒菩薩所著,但也只是解釋《大般若經》部分章節的論著。而月稱所著的《入中論》則是印度應成派「中觀」的理論。密宗還有一個中觀派別,叫做自續派中觀,自續派中觀和應承派中觀觀點相左,因此在歷史上吵的不可開交,但是,黃教宗喀巴是獨尊月稱的應承派中觀的。月稱在《入中論》裡面否定佛陀所說的了義的唯識經典,許多觀點都是違背佛教的經教的,故當年法尊法師翻譯成漢文,太虛大師閱讀以後,專門寫作《閱&<入中論&>記》,對其中的錯誤觀點進行批判,破斥月稱的「中觀」學說。如《太虛大師年譜》記載:


(1943年)十月四日,(太虛)大師《閱&<入中論&>記》脫稿。月稱之《入中論》,法尊於三十年譯出,大師曾為刪潤。是論高揚中論空義而專破唯識;大師不忍唯識之被破,乃明唯識而一一反難之。評《入中論》為:「功過互見而瑜不掩瑕」。


太虛大師在《閱&<入中論&>記》說月稱所說的應成派「中觀」:「但為舌辯遊戲,無當證悟,樂著內諍,卒難獨佔全勝,徒令外道乘隙,盡滅佛法,故諸佛子應不為此!」。因此所謂的「五部大論」根本不能涵蓋佛陀三轉法輪——「阿含、般若、唯識」的教法,甚至其教學核心的《入中論》,是違背佛教經典的。


三、辯經
喇嘛僧人,在學習「五部大論」的同時,還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舉行辯論,這就是所謂的「辯經」。辯論有兩種方式:一種叫「立宗答辯」,即立宗人樹立一題目,並以此為辯論,但他只能對對方的提問及問難加以解答,不得反問及發揮,問難的人則可以拍掌高呼,手舞足蹈;一種叫做對辯,即由兩入雙方互相問答。
洛桑珍珠格西在《雪域求法記》第六章——「喇嘛生活」的「結場辨經」一節如是說:


「辨經的時候,會出現學員、上師對於經文的理解不同,而出現爭執不下的情況,每遇到這種情況,一律以宗喀巴『大師』的註解為準,只要一方印證出宗喀巴大師的註解,爭論便到此結束。宗喀巴的理論在黃教是不容質疑的,也是辨經的最後的標準,不論是學經還是辯論,最後都要以宗喀巴的理論為中心!」


密宗黃教所謂的辯經,在辯論的最後依據,都不是依佛經作為評判對錯的標準,都是以「五部大論」為依據,乃至最終以宗喀巴所寫的論著為最究竟的依據,一切法義辯論,都不得違背宗喀巴的觀點,宗喀巴在密宗完全取代了佛陀的地位!如果觀點違背了宗喀巴的觀點,就要判負,那樣就不能畢業,得不到「格西」的學位了。在政教合一的西藏時代,黃教是「執政黨」,黃教的法義是不容懷疑的,懷疑其教義,就是質疑其政權的合法性,就是反叛。

四、考取「格西」
喇嘛學僧,學完這「五部大論」,就可以考「格西」學位了。但是,在申請考格西以前,還必須有足夠的財力,在康村、扎倉或者全寺發放一次大布施,布施包括茶和飯錢,以及每個喇嘛一份錢。這樣的布施至少也要三四千兩藏銀,有錢的大喇嘛、活佛在考格西前發放布施,一次要花費三四萬兩藏銀之多。密宗裡面說學「佛」要福慧雙修,如果不具備福德資糧,如何能夠學佛呢?因此,在申請考格西之前,如果發不起布施,被認為是福德資糧不足,就算「五部大論」學的再精通,也是沒有資格申請考格西的。有的貧窮的喇嘛,通過做雜工來積累發放布施的錢財,往往要苦幹三五十年,才能湊足發放布施的錢。(這叫有理無錢莫進來,信奉密教的弟子不妨自己去查一查:密教考取格西是不是有這樣的規矩)!

喇嘛學僧在學完五部大論,發放布施以後,就可以考格西了。格西分為四等:

第一等格西稱「拉然巴格西」,每年取16名。要在達賴喇嘛或者攝政喇嘛面前辯論,辯論獲勝以後,需經達賴喇嘛或者攝政喇嘛的審定。按照規矩,達賴喇嘛也要參加格西考試,但是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因為他是密宗的宗教領袖,不論如何他都能考上的。

第二等格西稱「措然巴格西」,每年取16名,也需經達賴喇嘛或攝政喇嘛的審定,但是不需要在他們面前辯經。

第三等格西稱「林塞格西」,這是各個大寺廟自己產生的,沒有名額限制,由各個喇嘛寺廟的堪布決定。

第四等格西稱「多然巴格西」,級別最低,是各個寺廟的扎倉產生的。

具有資格考取第一等格西的,往往都是西藏喇嘛寺廟的頭面人物,因為他們放得起大布施。實際上西藏的喇嘛寺院,大體可分為上層僧人和普通僧人兩個大階層。上層僧人包括活佛、堪布、管家及各級有實權的僧官,約佔僧人總數的4%;其餘的大部分都是沒有權勢的普通僧人。僧人出身家庭的政治經濟實力,決定了僧人的分工,而分工和經濟實力進一步決定了他的社會地位。凡有地位和財力的僧人,入寺後通過送禮、捐贈、布施和宴客等手段,可以為自己地位的上升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最後取得一個公認的特權地位,享受種種特權,從衣著服飾、住處、座席、學經年限到分享寺院收益和布施份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待。在這僧侶階梯上,每向上爬一級,都需花大量的金錢,等級愈高,數目愈大。有時大到驚人。一旦考取格西,獲得職權,即可從下屬那裡獲取加倍的補償,積累私產。因此,喇嘛們為了獲取格西的文憑,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對主考喇嘛進行賄賂。而一般家庭出身的喇嘛僧人,是沒有這個財力的。拉薩三大寺的一個普通喇嘛,從入寺到考格西,需十至二十多年,據估計,單考取格西前後的一筆花費,就達四五萬兩藏銀,這絕不是普通家庭能夠承擔得起的。
五、進入上下密院學習


凡考上格西的喇嘛,相當於大學畢業了,要麼通過關係,在喇嘛寺院得到一個好的差使,要麼繼續入上、下密院,學習密法。當然,沒有經過格西考試的喇嘛,視情況而定,也可以直接進入上下密院學習密法。而沒有考上格西的則須補學再考,或者另謀出路,有的甚至在此終老一生。因為這一級是沒有年限的。

密教扎倉是沒有學位的,在拉薩的上、下密院要將密教四續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學完。由顯院而入密院的學僧,一般要學三年以上,直接入密院(拉卜楞寺)一般要學十年以上,期滿就可以報考密教學位,成績合格者授予「昂仁巴」,相當於博士了。這種名額太少,拉卜楞寺兩密院每年只考取一名,拉薩上、下密院稍微多一點,但也很有限。取得「昂仁巴」學位,就可以派往其它寺院任堪布、法台、住持,也可經在密院當格貴、翁則、堪布等職務,最終可以接著升法主,再往上升就是甘丹赤巴(甘丹寺的堪布),為格魯派寺院的精神領袖。


綜上所述,在密宗裡面,要得到格西的文憑,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的,還需要經濟實力作為後盾。可是,一旦得到格西的文憑,那麼名聞利養不求自至。因此,考取格西的資格,完全等同於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而其內幕,比之科舉制度還要黑暗!

密宗黃教考取格西所要學習的「五部大論」,本質上等同於現代政黨的「黨章」,如果違背了黃教的教義理論(而無論是否符合佛教經典),說明喇嘛不接受「教義」,那麼他就無法得到格西的文憑。故喇嘛教的修學制度根本就不符合佛教四依四不依精神,是一種沿襲黃教舊西藏政教合一時的統治制度的體現。
以上摘自:《雪域求法記》 洛桑珍珠(刑肅芝)口述,張建飛 楊念群 筆述,三聯書店 出版 2003年第一版

刑肅芝,1916年出生,9歲皈依佛門,16歲進入重慶漢藏教理院學習藏文,1937年獨自去西藏學習密法,於38年抵達拉薩,進入哲蚌寺學習5部大論,拜多位活佛學習,包括達賴喇嘛的教經師——領倉「活佛」,經過7年的學習,終於考取了密宗的最高學位——拉然格西,成為第一個獲得此一資格的漢人。學成之後,奉蔣介石之命,出任西藏拉薩國立小學的校長之職務。後轉道去美國定居


哲蚌寺參觀過辯經,已經明顯感覺有小部分僧人作秀成分很濃,但是也確實看到勤勉僧人專心思辨的。已不純矣


類似這樣,出自《悟空傳》

如何是禪?
  法明:「是。」
  天楊:「如何是正法眼?」
  法明:「不是。」
  天楊:「如何是空?」
  法明:「問。」
  天楊:「是么?」
  法明:「不是么?」
  天楊:「是么??」
  法明:「這……」

「請問。」
  「什麼是佛?」
  玄奘看看頭上,又看看腳下,再看看門外……
  「你丟東西了么?快想啊!」法明急了。
  「想什麼?他已經答出來了:無處不是佛。小師父,真有你的!」天楊說。
  玄奘一笑。
  「我再問一個,還是剛才那個法明答不出那個,如何是空?」
  「破!」玄奘想也不想就說。
  「是么?」
  「不是!」
  「不是還答!」天楊瞪眼道。「找打!」
  「不是還問!」玄奘也叫起來。「欠揍!」


色拉寺辯經,戴眼鏡深色僧服的後面才知道是一位活佛,鳳凰網看到才知道。

色拉寺辯經,戴眼鏡深色僧服的後面才知道是一位活佛,鳳凰網看到才知道。

色拉寺辯經,戴眼鏡深色僧服的後面才知道是一位活佛,鳳凰網看到才知道。


主要是些邏輯學,

比如:

為什麼蘋果是紅的?

人死後會去哪裡?

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

地球為什麼自動向西轉?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E%A9%E7%BB%8F


因明學吧,主體內容是佛學知識,但邏輯體系是因明學。


辯來辯去,都是紙上談兵


雙修的時候用什麼姿勢?


喇嘛們在嘮嗑,別當真…


表演嗎?樓主說的


一群唯心主義者在爭論類似於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這樣的問題


推薦閱讀:

李敖關於藏傳佛教的微博是否有失公允?

TAG:宗教 | 佛學 | 藏傳佛教 | 宗教哲學 | 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