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如何學好解剖學?

解剖學作為基礎醫學根基學科的重要性不必贅述,作為學生如何領略這門科(yi)學(shu)?


我正好自創了套學習大法,就在此公布了吧~
(由於本人的生活變動和懶惰,此法只開了個頭,但希望有同好能繼續發揚光大。個人感覺還是很有用的)
不過得說此法其實不適合本科階段的解剖學習,因為太寬泛你會活活累死
臨床時候感覺,本科時候學習解剖時候沒有把骨骼尤其肌肉作為重點是有原因的:過於繁瑣和專業化,並且枯燥。而矯形外科或者說骨科恰恰是圍著四肢骨骼肌肉轉的。
而對於攪合在一起的肌肉來說,光背書是很難獲得立體思維的
於是我就想:做出來!
是的,用橡皮泥自己捏出來
感謝偉大的淘寶,知道現在孩子玩的橡皮泥已經進化成「超輕粘土」這樣高級的東西了,很輕,幹了後可以定型,沾水再軟化可以重複使用
於是花了六七十買了一盒,挑了幾種顏色
至於為什麼是這幾種顏色後面會說到

首先肯定要從骨頭開始做起。我用鋼絲打底。否則粘土再定型也撐不動

然後用黃色做骨頭。為什麼不用白色?因為活體骨就是偏黃的,而且白色我想用到後面做肌腱和關節軟骨面用

然後用黃色做骨頭。為什麼不用白色?因為活體骨就是偏黃的,而且白色我想用到後面做肌腱和關節軟骨面用

然後用黃色做骨頭。為什麼不用白色?因為活體骨就是偏黃的,而且白色我想用到後面做肌腱和關節軟骨面用

因為只打算做一邊肢體,所以也就只做了個一半的骨盆。髂骨的空間結構光看圖很難想出來,返工很多次,最後這個版本到後來也發現有問題:尺寸沒把握好,骨盆太大了……相當於一個三歲孩子長了個Lady Gaga的屁股 T _T

因為只打算做一邊肢體,所以也就只做了個一半的骨盆。髂骨的空間結構光看圖很難想出來,返工很多次,最後這個版本到後來也發現有問題:尺寸沒把握好,骨盆太大了……相當於一個三歲孩子長了個Lady Gaga的屁股 T _T

因為只打算做一邊肢體,所以也就只做了個一半的骨盆。髂骨的空間結構光看圖很難想出來,返工很多次,最後這個版本到後來也發現有問題:尺寸沒把握好,骨盆太大了……相當於一個三歲孩子長了個Lady Gaga的屁股 T _T

合體。

合體。

合體。

開始做肌肉。我用紅色和褐色3:1和成暗紅色。純紅色是想以後做動脈時候可以區分

開始做肌肉。我用紅色和褐色3:1和成暗紅色。純紅色是想以後做動脈時候可以區分

開始做肌肉。我用紅色和褐色3:1和成暗紅色。純紅色是想以後做動脈時候可以區分

先做大腿內側收肌群。用粉色模擬關節周圍韌帶效果比較失敗。不過重點不是效果,而是肌肉的起止點走向以及作用,必須查很多圖譜資料才能明白,所以其實勞動量還是挺大,一晚上做一點,第二天複習一下再開始下一步,不要貪多

先做大腿內側收肌群。用粉色模擬關節周圍韌帶效果比較失敗。不過重點不是效果,而是肌肉的起止點走向以及作用,必須查很多圖譜資料才能明白,所以其實勞動量還是挺大,一晚上做一點,第二天複習一下再開始下一步,不要貪多

先做大腿內側收肌群。用粉色模擬關節周圍韌帶效果比較失敗。不過重點不是效果,而是肌肉的起止點走向以及作用,必須查很多圖譜資料才能明白,所以其實勞動量還是挺大,一晚上做一點,第二天複習一下再開始下一步,不要貪多

後來我開始在每塊肌肉上標註肌肉名稱。最好是拉丁名稱。即使不是要出國行醫,我覺得也該加強專業英語和拉丁語的素養,否則是橫亘在與國際醫學界直接一道巨大的交流屏障。台灣香港醫學教育都是全英文的。他們的精英化我們學不來,但是至少帶頭的醫學院和對自己有要求的同學要有這方面意識

後來我開始在每塊肌肉上標註肌肉名稱。最好是拉丁名稱。即使不是要出國行醫,我覺得也該加強專業英語和拉丁語的素養,否則是橫亘在與國際醫學界直接一道巨大的交流屏障。台灣香港醫學教育都是全英文的。他們的精英化我們學不來,但是至少帶頭的醫學院和對自己有要求的同學要有這方面意識

後來我開始在每塊肌肉上標註肌肉名稱。最好是拉丁名稱。即使不是要出國行醫,我覺得也該加強專業英語和拉丁語的素養,否則是橫亘在與國際醫學界直接一道巨大的交流屏障。台灣香港醫學教育都是全英文的。他們的精英化我們學不來,但是至少帶頭的醫學院和對自己有要求的同學要有這方面意識

(嗯混進來奇怪的東西?)中途碰上聖誕節,順手捏了個禮物送哥們。那會《十萬個冷笑話》正火。「報告大王」。

(嗯混進來奇怪的東西?)中途碰上聖誕節,順手捏了個禮物送哥們。那會《十萬個冷笑話》正火。「報告大王」。

(嗯混進來奇怪的東西?)中途碰上聖誕節,順手捏了個禮物送哥們。那會《十萬個冷笑話》正火。「報告大王」。

最後成品就是這樣了……別嫌糙,咱走的是古拙風。最關鍵的是,腦子裡有了層次和概念了。本來準備小腿足部一直做到上肢的,並且加上血管神經,但後來……好吧不找理由。以後督促自己再繼續。

最後成品就是這樣了……別嫌糙,咱走的是古拙風。最關鍵的是,腦子裡有了層次和概念了。本來準備小腿足部一直做到上肢的,並且加上血管神經,但後來……好吧不找理由。以後督促自己再繼續。

最後成品就是這樣了……別嫌糙,咱走的是古拙風。最關鍵的是,腦子裡有了層次和概念了。本來準備小腿足部一直做到上肢的,並且加上血管神經,但後來……好吧不找理由。以後督促自己再繼續。
好吧,這個其實有點作為手工愛好者玩樂性質。以下才是重點!
———————————————————————————————————————————
到德國後一個在荷蘭上大學的實習生小伙給我推薦了個3D解剖網站
BioDigital Human: Anatomy and Health Conditions in Interactive 3D,
我去一看我了個擦,早知道有這個參考著做起來會輕鬆很多了吧——早知道這個還做個啥啊,每晚多在電腦上撥弄著看幾遍就行了啊!
需要個簡單的郵箱註冊就能用。這裡是一個介紹視頻
視頻封面BioDigital Human 2.0- Explore the Human Body in 3D!視頻

前面答案里很多說要認真背書的。我得說如果這個問題只是問如何解剖學考試分數不低的話,這顯然是金句和不二法門。但背也得看方法吧,五百多頁的書你能全背下來嗎?顯然得多看真題掌握考試重點再去背重點部分。系統解剖96局部解剖93飄過

而至於真正的如何學好解剖,尤其是臨床運用中的解剖,我不認為只有書面文字記憶而沒有立體形象記憶和思維是夠用的
——————————————————————————
有反應對副產品著名動漫周邊手辦蛤蟆君很有興趣的,再附上一張寫真


和@Moritz的方法相似。我在學習牙體解剖的時候需要記住牙齒外形的尺寸、所有尖、窩、溝、嵴的位置及形狀,以及排列和功能特點。為了極度牢固和深刻地掌握每一顆牙自己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綜合使用了撫摸、繪畫、雕刻、堆塑、背誦的方法。
1、撫摸

把全口28顆牙齒用線穿成一串,戴於手腕,時刻撫摸把玩,通過手指尖精確度觸感將牙齒的三維模型映射到腦中,對基本解剖外形有大致的體會。

把全口28顆牙齒用線穿成一串,戴於手腕,時刻撫摸把玩,通過手指尖精確度觸感將牙齒的三維模型映射到腦中,對基本解剖外形有大致的體會。

把全口28顆牙齒用線穿成一串,戴於手腕,時刻撫摸把玩,通過手指尖精確度觸感將牙齒的三維模型映射到腦中,對基本解剖外形有大致的體會。

2、繪畫

通過精細地繪製,強化記憶牙齒頜面的尖、窩、溝、嵴結構,以及牙體外形的具體尺寸、比例、排列咬合規律。

通過精細地繪製,強化記憶牙齒頜面的尖、窩、溝、嵴結構,以及牙體外形的具體尺寸、比例、排列咬合規律。

通過精細地繪製,強化記憶牙齒頜面的尖、窩、溝、嵴結構,以及牙體外形的具體尺寸、比例、排列咬合規律。

3、雕刻

通過對蠟牙的雕刻和堆塑,將腦海中的牙齒三維模型還原到實物上,不僅再次記憶了解剖結構,而且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通過對蠟牙的雕刻和堆塑,將腦海中的牙齒三維模型還原到實物上,不僅再次記憶了解剖結構,而且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通過對蠟牙的雕刻和堆塑,將腦海中的牙齒三維模型還原到實物上,不僅再次記憶了解剖結構,而且還鍛煉了動手能力。4、背誦
對於具體的尺寸大小,根管分叉的概率、萌出時間等內容,還是離不開死記和硬背。


謝邀,解剖剛剛及格too
解剖學無疑是醫學生的第一個噩夢。
幾乎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一下子得記住上千個名詞。還都是第一遇到的。你對醫學的熱愛往往都是從系統解剖學開始灰飛煙滅的。

甚至你對於大學的各種幻想,也在此時被擊的粉碎。本來作為理科生就不擅長背誦的,一下子發現,醫學要背誦的東西要遠超任何一個文科生。

解剖學要學好,還是必須要學好的。可惜,它確實是一門很難學好的課程,但是,如果你學的不好,那麼在以後的醫學生涯中,你隨時都有掉到坑裡去的可能。如果以後你當了醫生,犯解剖學的錯誤都會當成是大笑話被傳揚的。

所以,如果是你自己選擇了醫學這個不歸路,那麼你首先看到解剖學的時候,在思想上就要做好準備,認命吧,你必須邁過這個坎。沒有別的選擇。如果你想退出,這時可能是最好的時機了,如果你繼續往前走,那麼你付出的代價就越來越大。

想學好解剖學,和結業考出高分還是略有區別的。

我後來從事了影像學,幾乎就是靠解剖吃飯了,也經常看到臨床大夫在解剖上鬧笑話。所以,我們就以學好為標準談一談怎麼學解剖吧。

首先要有重點。

學醫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有重點。現代醫學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的學科。知識量絕對是人類已經認知的學科裡面前幾位的。也不是一個兩個神人可以臆造出來的。它是無數先驅,歷經百年的努力所發現的。我們未知的部分更是千百倍於此。一個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完全掌握。

人身上的器官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每個器官的每個點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你有重點的去掌握。抓住其中的關鍵部分。很多泛泛的東西就泛泛的去看。

比如大腦。最易發生腦出血的部位在哪?為啥容易腦出血?生命中樞在哪?太陽穴為啥脆弱?

心臟,冠狀動脈的分布?肝臟的門脈系統,胰腺的出口在哪?等等。

學解剖是為了將來學習內外婦兒等學科打基礎的。所有和將來常見多發病相關的點都是重點。

再就是,解剖學新名詞實在是太多了,怎麼記住它呢?告訴你一個屢試不爽的秘訣。記好了,「重複!」

學醫是一個很耗費記憶力的事情,重複重複再重複幾乎就是你五年大學的全部和以後所仰仗的最重要的方法。你接下來還有近五十門必修課,像中學數學,物理,化學那樣幾乎不用記憶,僅僅理解會做題就搞定的學科一個也遇不上了。

好吧,再吐槽一下我們的教科書。西醫教科書沒幾年就改版一次的。咱西醫是不咋講究經典的,即使是經典,也是不停的改版。甚至你前面幾個學期還在學第7版,後面就開始發第8版的教材了。但是裡面的東西都變化不大,甚至很多寫書的作者都換了,但是內容竟然奇葩的幾乎沒有啥變化。很多教科書上的圖更是畫的不知所云。解剖學,一個靠圖片混的學科更是幾十年了,一直堅持黑白印刷。至於文字部分,更是像深諳古文觀止,一句閑話都懶得說。所以說,你看了教科書,還是有很多東西搞不明白。

這裡給你介紹本書吧《格氏解剖學》,希望你們的圖書館有中文版。「我們的人體解剖學知識近來已經有了顯著的增長,這主要涉及為您日常臨床實踐服務的有關方面。但只有一部臨床參考資料能夠囊括您臨床實踐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全部解剖學資料,那就是第39版《格氏解剖學》」這個就是他們的廣告語。

不過呢,當你充分了了解了自己身體的全部。就像第一次拆機看過電腦的每個零件之後,還是很有滿足感的。

你在實踐課上遇到的標本,及發生的一些故事將來是可以挑起恐怖話題嚇唬女朋友最好使的故事來源。


其一一天下午我在實驗室里泡著看標本,我們學校一個灰常牛叉的解剖實驗老師走過來說,學這個東西沒必要天天泡在實驗室。你把書背過就成了。結果他就真的在我們面前背了我們剛剛學過的一整頁。其二臨走前還跟我說學的時候要把這些東西想像到你自己的身體上,才能靈活應用。大概就是這兩點,這個老師教會我的。ps期末成績93。


以前在李哲教你學解剖的微博上看到,覺得「思維拓展」還是非常適用的。

我所講的思維延展,也稱思維拓展,學習最終的目的還是看你掌握的知識量,如果知識量越大你所運用的思維拓展就會越廣,反之亦然。但如何聯繫以及應用思維拓展,其實方法並不多,也不新鮮,關鍵是看你如何應用以及強化自己意識。

解剖學最煩惱之事莫過於大量名詞,不但要知道這些名詞還要會解釋這些名詞,但教學體會至深的莫過於學生記住而並非真正意義理解,此種現象會讓授課老師麻痹以及同學出現自滿,可怕之處在於大家都處於一種渾然之中,殊不知,如果無延展訓練,那麼這個定義在試卷中也許你是滿分,而進入臨床你只能是0分

l、如何看待思維延展

知識量的累積需要時間,但你想把大量的知識串聯起來,如果一個個知識點來記憶,不知有多少腦細胞會讓你折磨致死,而此種知識的累積會讓你感覺到充實但並不決樂,因為一旦遇見稍微變換之提問就會茫然中否定自己。知識的延展關鍵在於你能否準確的設問,而設問的關鍵在於你能否抓住核心脈絡,抓住核心脈絡關鍵在於你能否抓住最基本的知識。要反覆告誡自己:「你與別人的差距不是前沿科技,不是事無巨細,而是基礎知識,而基礎知識就是最簡單的知識,而最

簡單的知識往往是我們不屑一顧的知識」

2、學會準確抓住自己弱點

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其實這是哲學問題,而我們想知道自己對於知識的理解薄弱之處非常容易查詢,只要敢於問自己「為什麼」,「我是如何找到的」而不是你「攏到了什麼」,強調方法比強調記住知識更重要,因為我們需要的是長久記憶,而非走馬觀花之效尤。如果你明知該結構可以在體表定位,並可以把定義背的海枯石爛,但依據定

義卻莫名其妙的攏不到該結構,此時你的弱點已經暴露無遺。。。

3舉例說明

(1)腹股溝三角的定義:腹壁下動脈,腹股溝韌帶內測半和腹直肌外側緣。這定義很多正在學局解的人都很熟悉(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忘記)

分析:該定義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體表確認這個三角。要先確認這個三角首先你要知道,定義中的三個名詞你能否界定出來,如果界定不出來這個定義對你來講不存在任何價值(或許唯一的價值就是期末考試)。

要以知識點的方式來進行歸類:

腹壁下動脈隱含3個知識點:體表投影、走行、發自哪個動脈

腹股溝韌帶隱含2個知識點:骼前上棘、恥骨結節

腹直肌外側緣隱含1個知識點:鎖骨中線或腹前正中線旁開3-4橫指

搞清楚6個知識點,這個定義才算是完美,每個隱含的知識點都屬於思維拓展

(2)如何通過腹壁下動脈延展到鎖骨上三角

看起來沒有必然聯繫,但知識就是一個體系,能將你想不到的知識有效而穩固的鏈接,你所記住的內容將是以倍數來遞增。再聯繫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按部就班,層級遞進的原則

①腹壁下動脈對應的是腹壁上動脈,腹壁上動脈是胸廓內動脈終支(一級遞進)

②胸廓內動脈發自鎖骨下動脈(二級遞進)

③鎖骨下動脈穿經斜角肌間隙(三級遞進)

④前斜角肌是鎖骨上三角的核心結構(四級遞進)

完成4次知識的遞進之後,你發現有多少個知識點了嗎?

知識點1:腹壁下動脈發自骼外動脈

知識點2:腹壁上動脈是胸廓內動脈終支

知識點3:腹壁上、下動脈在腹部有豐富吻合

知識點4:胸廓內動脈與胸骨的位置關係

知識點5鎖骨下動脈的體表投影以及重要分支

知識點6:椎動脈的走行

知識點7:斜角肌間隙的組成及其內容物

知識點8:鎖骨上三角的組成

知識點:9鎖骨下靜脈與前斜角肌的位置關係

知識點10:神經、頸橫動脈、前斜角肌三者的位置關係

兩個例子,只要認真揣摩其中奧妙,你對一個定義的掌握深度以及應用程度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別人講的再多,再透徹,那終究是別人的知識,而不是你的知識,只有轉換為為己所有才是真格的。解剖教學中雖然很多同學喜歡老師講一些臨床的例子,來幫助理解,這固然會提高學生興趣,但你要明白等你真正到了臨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會很多的時間再看基礎內容。這個世界有些人不是因為痛了,才知道教訓。未雨綢繆之,方可自信滿滿上!


先說理念

在任何一個領域學習都是一樣的:在最基礎的層面上,你要死磕的,就是那些你看不懂的概念。

記得在雲圖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先知駕駛飛船來到末世居民的村落。在接待時,村落居民對先知所帶來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大家圍坐著,各自像先知提問以弄明白先知所擁有的物品。所有的人都在得到先知的一個回答後,「哦,哦」以對,並不停地點頭。但其實他們任何人都並不明白的先知的解釋到底是什麼,因為他們沒有人針對先知回答中不理解之物再次發問。

要弄明白的一個迎面而來的未知的概念,我們往往需要查閱大量資料,不停地深入,最後進入核心區,此時出現的陌生概念就會變得極少。確切的弄懂那些部分,再回過頭來整理理解,就成了。

那麼對於醫學生要理解解剖學,最核心區是什麼呢?依我的理解是「名」與「形」的從整體到細節的結合。一個人出現在我們面前,眼、耳、手、鼻、口,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這對醫學生來說是萬萬不夠的,因為在手術中,最危險的後患可能是一顆小小的淋巴結,如若此時在術者的心中沒有一個被具名的形象,便無法將其找到,即便找到也可能只是恰巧。但巧合不會每次都出現。

學習解剖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但是絕對不枯燥。系統解剖學到局部解剖學到解剖實驗課,是一個由整體到部分到細節;由名詞到形象再由形象到名詞的結合過程。

解剖和生理是醫學的基礎,一個宏觀,一個微觀,撐起了醫學的大旗。而此兩個系統同世界上所有未知一樣,我們的探索之路,都是一個從發現到命名到運用再更新的過程。

學習任何事物之先都需要有一個整體觀,即便的從細處入門,在入門後也是需要先弄出個大體模樣後才能再進行細化鞏固。

那對人體,有多少人進行過整體的理解呢?解剖書的編排對初學者來說是很好的,但是極少有人會對解剖課本的目錄(即編者對人體的理解)進行整理的。那一部分可能對初學來說(甚至是任何階段的學習者)都是十分有助益的。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便強調而且論證的工具類書籍的閱讀方法中,第一步便是檢視閱讀,即對目錄的閱讀理解。

其實這是一個及其簡單的過程,但少有人會這樣做。大多數人做法是拿到任何一本書,翻開就讀,一讀就忘,再讀還忘。學習好像永遠都是碎片知識的推挪,永遠不能整體把握。


然後說說我的方式

說到解剖學學習方法,自己本來是完全不夠格來寫這個的,但是在我開始寫公眾號「我愛解剖學」的時候,所能讓大家看到的只是經過我思維後所呈現出來的一個表象而已。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所經歷的才是我所獲得的,也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首先,我要再次明確一下我的目標:是要在腦中構建起整個人體的3D視圖,不是像現在手機軟體里的那種拉到細節處便無法深入的狀態,而是從整體到部分到細節的完整構架。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為了心中有數,很多人會說要即便是成為極厲害的外科醫生也無需這樣來掌握解剖學,完全可以以應用解剖為切入點進行深入了解。但我想說的是,在我面對一個生命的時候,我不希望在對之進行治療的時候,他是部分的。我要他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這樣我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醫生,而不是匠人。

要想完成這樣一個目標,我先要了解人體解剖學。首先,是人的解剖,人是一個具體存在的形象。對於這樣一個形象的學習,最好的辦法便是直接接觸這個形象。

需要經歷以下幾步:

1、整體上感知;

2、從整體到部分的去認識;

3、再由部分回到整體地去進行鞏固。

對整體的感知。

對醫學生和醫生而言,就不僅僅是看外表的眼、耳、手、鼻、口這麼簡單了,他也需要對內部有一個完整的概念。這裡我就要強調一下系統解剖學的目錄,我們需要對他進行整理和消化。這樣便完成了第一步。

從整體到部分去感知。

在這一個部分里,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大量解剖名詞和解剖結構的對應了。但其實解剖結構的命名方法是有大量規律可言的(讀讀解剖學課本緒論就能看出些端倪,在這裡還要推薦一本書《解剖學邏輯記憶法》是一個很不錯的總結),在記憶的過程中我們對換一下切入點,要從圖和實物切入給結構以名。人衛版的解剖書有一個缺點就是圖太少,而系統解剖課又不能保證每節課都能充分利用,那麼一本高質量的解剖圖譜是必須的。我的方法是以一個單位或者是系統開始,逐一結構的去讀圖(每次不貪多,一次一個,較大的還會再次分解),通過讀圖(可以試下自己畫下來或者在腦中進行想像畫下來,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將形像記入腦中),去理解解剖名詞,並記住。當然別忘了在對應體表標誌的時候,自己的身體多摸摸。局解的實驗課更是非常棒的機會,有同學幫著念課本,操作的時候順著結構進行思維,課下再進行回憶,一次下來,收穫非常大。同時可以藉助各種學習網站和軟體(3D解剖)進行強化和興趣提升。最後就是不要忘了你的暗時間(行動以外的時間,比如散步時進行回憶,聊天的記憶回閃都不要錯過;當然這樣在開始時得要有意識的培養這樣的意識)。

最後由部分回到整體地去進行鞏固。

在這裡需要自己對解剖學進行多角度的總結。同時對腦中的人體形象進行3D化,這裡需要時間和前期培養起來的想像力。多說無益,等你來到這一步了,就知道其中的妙處了。到那時,你會發現斷層解剖其實根本就是沒用的課程,而影像學你能非常快速的進入。

強調的一點是每一步都需要在腦中進行想像,從第一步構建一個大致的人體形象,到第二步的細化,第三步3D化。至於如何去想像,這涉及到空間記憶法和圖像記憶法,知乎一下會有各種牛人非常詳細的回答,中心點是要有這樣的意識和耐心去想像,不是空泛的,而是有線有點的。我是通過在腦中模擬繪畫過程輔助圖片記憶的方式進行想像的。你可以試著尋找最適合自己的。

這個方法感覺十分抽象,但細節描述是沒有意義的。佛語中有一典故「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我自是凡塵愚夫一人,所用的方法也可能都是極笨的方法,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月」。

以下是具體實施的外在形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就先說工具。

軟體: The Brain 8

Mindjet MindManager 2016

工具書:局部解剖學八年制第三版

Grays Anatomy, 41st Edition

Atlas of Human Anatomy 6ed

搜索: 谷歌圖片 醫學百科 維基百科

The Brain 8

是一款網路化的腦圖軟體,為主體工具:用來做知識管理即通過它將解剖學所有知識進行系統化,我是以八年制局部解剖為基礎進行整理。其實局部解剖的編排與格氏解剖學的編排類似(具體使用方法十分簡單找到軟體安裝包直接開始使用就ok),做出來的效果如下:

可以隨意的拖動圖片至想法節點:

可以隨意拖動Word、pdf、網址等任何你想加進去的解釋或延伸:

Mindjet MindManager 2016

這個腦圖軟體主要用來做小總結:

通過Mindjet MindManager 做出來後可以保存為多種格式,根據自己需要進行。然後就可以隨意拖到The brain 的想法節點之中,可以隨時點開。

搜索工具沒有用過的谷歌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直接搜出來的圖片有多好;醫學百科和維基百科是進行醫學名詞的搜索,其中醫學百科是中國人自己做的且已經比較全面了,維基百科的好處是大多數能找到原始出處或文獻。


總的想法其實已經通過對工具的介紹體現出來了,以The brain 腦圖軟體為主體進行知識管理,圖文並茂,最主要的好處網路化無限的延展特別適合醫學這樣知識龐雜的系統。同一個腦圖中不單單用於管理解剖知識,同樣可以以解剖為基礎進行臨床知識的關聯管理(看後期個人的應用)。

此處為分割

解剖學素來被認為是極其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卻同時也是極其枯燥、難學且帶刺激性氣味(福爾阿林)的課程。無人不頭疼,我至今猶記得當年大一時,考試前一夜背下整本解剖學習題冊的愚笨與瘋狂。

後來隨著臨床學科的深入學習,方逐漸明白解剖學的重要性。無論是內科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還是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都與相應的解剖結構基礎有密切的相關性。醫學知識的龐雜,如果能夠回歸基礎知識去理解,去建立邏輯,一切都會變得沒那麼難。

而學好解剖,是不是意味著一定要背下那麼多的文字呢?絕對不是的。記得在馮唐的一篇雜文中看到當年他的協和老師曾說過這樣的話:有些知識我雖然忘記了,但我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暗時間》的作者劉未鵬說:記憶不是單純的記住知識點,而是讓它們能在需要的時候能出現在大腦中,如及時雨一般。前者曾經用心花過時間,後者建立起了聯想,所以不怕忘記和知識的龐雜。

那麼如何去記憶呢?在以前的一些文字里,我有提到所謂記憶便是建立在對少數基礎名詞的掌握下的連接,可以表現為任何外在形式背後的思維(比如導圖、橡皮泥、素描等)、複述、文字總結。總之,你的花時間去理解,自己理解,而不是跟著他人的思維流竄。

以上是題外話了,下面進入今天的正題。

學好解剖(其他一切學科自己對應)你需要時間、好的習慣、書籍、圖譜、網站、Google、翻牆。

時間和好的習慣大家都知道,就單單在此處把它提出來,你是否在花時間並保有好的習慣呢?

書籍

人衛版五年制解剖學書籍:簡潔明了,是非常好的教材;缺點也是簡潔以致缺少細節,圖片太少。

八年制教材:與人衛版差不多,增加了一些臨床相關的tip。

Human Anatomy:國外系統解剖學教材,表格的形式即概括又簡潔,圖多字少好。

Gray』 s Anatomy :國外經典教材,屬於局部解剖,內容十分詳盡,從胚胎學到臨床相關無所不包,對解剖結構的深入緊跟前沿,配圖不局限於手繪。是每個醫學生都該看看的解剖書。本書現已出版至41版。第39版有北醫大的譯本,但翻譯得略粗糙,對於看英文比較吃力的夥伴可以選擇這個版本。

Moore"s Essential Clinical Anatomy :如書名,是一本臨床應用解剖學,整體感覺不錯。

圖譜

國內的圖譜不說,都太菜,還記得當年花了60多買的一本圖譜,上局解和系解時想要的都找不到,後來直接扔掉了。

Thieme Atlas of Anatomy:畫風簡潔,線條細有質感,突出體表標誌、臨床臨床相關。

Atlas of Human Anatomy:被廣泛接受和熟知的圖譜,中譯本也多,但也貴,電子版似乎只有第三版。但是第三版圖偏少,建議用詞典看第六版,看著看著那些詞就認識了。

Sobotta Atlas of Human Anatomy:風格與Thieme Atlas ofAnatomy類似,可用於互補,以上幾種圖譜內容不盡相同。

網站

http://teachmeanatomy.info/ 圖片精美,不同的結構會以不同的顏色區分。有3D視圖。

http://doctorlib.info/anatomy/index.html 此網站不僅包含解剖學內容,還包含醫學各學科內容。

編排很緊湊,同一頁面包含一個完整內容,免去了翻頁的痛苦,只需下拉便可。

http://www.instantanatomy.net/index.html網站內有大量的簡圖,清晰明了,有搜索功能。

http://www.thebodyonline.net/index.php網站內每一個結構都配有屍體標本圖片。

http://www.a-hospital.com/中國的網站,非常不錯的,有各類醫學知識,Google 搜索時在搜索詞後加上「醫學百科」也許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結果。

Google

無論是圖片還是內容,搜索結果都要比百度之類的好上N多倍。如果你的電腦上還沒有谷歌,就趕緊裝一個。

翻牆

翻牆的方式有很多,如果不翻牆Google是用不了的。本人用的翻牆軟體是藍燈。覺得很不錯,有專業版和免費版;區別在於免費版每月限制下載流量180M,超出後並不限制瀏覽速。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既然有這麼好的工具,君子為何還不用起來。


發現很多人在推薦圖譜……
第一次上解剖離現在太久了……不過覺得這種可以具象化的東西還會要拿在手上摸才有感覺。。。如果你們學校有條件果斷多去看標本啊,抱著真實的標本多看幾遍比死背書有用得多。。。


在知乎一直做伸手黨,不是不願意貢獻,而是自己實在才疏學淺。自己是醫學生,翻到了這個問題時發現答題的人特別少,那我就來說說自己的方法啦。
畫圖!畫圖!畫圖!重要的事說三遍。
沒有模型,看不見自己的骨骼怎麼破?一定要把三維的轉化成平面的,記這種小而多的骨頭很有用。如下圖:

細化局部,把細節都搞清楚。

細化局部,把細節都搞清楚。

細化局部,把細節都搞清楚。

脊椎四段關節凸的軟骨斷面不是一樣的,我都標粗來了。如上圖。

脊椎四段關節凸的軟骨斷面不是一樣的,我都標粗來了。如上圖。

脊椎四段關節凸的軟骨斷面不是一樣的,我都標粗來了。如上圖。

記憶頸椎怎麼連接的時候,我把它轉化成幾何圖形了,比較好記。

記憶頸椎怎麼連接的時候,我把它轉化成幾何圖形了,比較好記。

記憶頸椎怎麼連接的時候,我把它轉化成幾何圖形了,比較好記。
突然沒法上穿圖片了,等以後更吧。
接著更

非美術專業,在這獻醜了。
畫出來的目的就是加深印象,在我看來比背書有趣多了。


有個軟體叫 vh-anatomy pro的軟體,可以隨意將真人的結構一個個取下來,相對於其他軟體不易產生概念圖和真實人體脫節的感覺,對於局解感覺很有用


我自認解剖學的比較紮實。
就兩點:
1、解剖東西很多很多,要學會先建立框架,就是先熟悉大骨頭,大肌肉,大血管,大神經,把這些靠自己觀察理解能串起來了,再去掌握細一級的,以此類推。
2、多去解剖室。畢竟是形象學科。能和同學一起去最好,互相描述補充,事半功倍。


3Dbody解剖——可逐個添加系統,可隱藏,可旋轉,可放大縮小,可360度無死角觀察,好用哭~


這個答案是針對考試醫科生
我也是一位醫學生,剛學習解剖學的時候是一頭霧水,在知乎上翻各個答案,請教學霸們學習方法,後來自己慢慢摸索總結出來。
【第一,上課認真聽講(?)利用網上資源】
老師一般會告訴重點,雖然我的大學挺重點,還是有幾個老師(很水),有些地方,比如肌肉,神經,傳導系統,兩節課怎麼可能解決?因為人衛教材圖太少,老師被課堂時間限制講的很潦草,所以我選擇了網上資源。
目前我覺得最清晰,講的也比較權威,有趣的是


【中國醫科大學】系統解剖學-曹郁琦 50講

(非常感謝某up主把它放到b站上了,真的省了不少時間精力)
還有很多別的視頻了,反正要多看多總結。

第二 圖譜
圖譜什麼的,【奈特圖譜】已經被推爛了,但是太重了,在宿舍可以經常看看辨認結構,但是去課堂圖書館的話。本來就背著教材xxxxx之類的,奈特幾斤的實在無奈,後來發現一本精巧的解剖書
【中信出版社出版】
【學生用系統解剖學彩色圖譜】
【主編 丁自海 原林】
(不要吐槽)這本書不重,小巧,涵蓋知識也挺全面,挺適合考試用。我們圖書館特別多!!
還有很多別的圖譜了,反正要多看多摸索。

第三 結合實物
人解實驗室的各種標本,大體老師,是需要多看多摸的,反正以後是在人上動刀,和圖譜結合一下,辨認位置,剛才推薦的那個圖譜,就是實體結構了~
第四 思維導圖
推薦一個公眾號【我愛解剖學】
作者很用心的一個人,有自己知識見解,還提供了思維導圖軟體,和自己總結的一些思維導圖,方法,以及各種圖譜。(可以這樣推薦嗎)

第五,3D軟體
3D那個,有個答主已經推薦了,也有答主推薦了其他軟體,我只用過第一個,平時摸索摸索,這個軟體提供大體觀,細節方面還是要
【圖譜+實體】
最重要的
背(重要內容)
畫(隨便畫畫結構)
認(盡量在實體上辨認所有結構)
還有十幾天考試,求過
醫學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比心)
打了這麼多,我不知道怎麼加粗,湊合看看吧,希望大家互相交流一些心得~


太牛了吧各位。。我就一條,看解剖書和看自己的身體。。然後在上手術實習的時候才又更進一步的體會。。。


看到上面高手林立,我已經羞恥得想匿了。
作為一個法醫專業的,我覺得前期需要熟記,看圖譜,不過要想把真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自己動手解剖是最好的,手術的過程確實視野太小,別的又不夠直觀。
所以我只能說,珍惜每一個大體老師。


前面幾個答案已經很好了。作為前醫學生我來補充一點。
見習的時候醫生說解剖學到這個程度就夠了:當你在外科病理之類的書時,能夠看懂裡面的名詞。
解剖老師上課的時候說過:我不指望你們能背出書上的每個概念,我之希望你們今後在看到一個概念時,知道在書上的什麼地方。
很多東西在接觸臨床之前是難以有深刻的理解的,所以也不用過於焦慮。

好像沒有回答問題?
嗯。我當時是這麼做的:背書(重點在於名詞解釋),看圖譜(這裡推薦grant圖譜,超清晰,簡直是業界良心),做題。

最後我在大一取得了3%的成績(在高手眾多的985這還是蠻難得的)。嗯,還是蠻有效的吧。
然後我換了專業~脫離了哀傷的醫學。匿了。


深夜寫個文
本人大三臨床醫學生,自認為解剖課學得不錯。所以來答題。
港真,接觸了臨床醫學課以後你就會發現,解剖比起重點浩瀚如宇宙的臨床課,不僅重點明確,而且是很好記憶的。
解剖與生活聯繫十分密切,看得見摸得著,每個人都有一定生活常識,就算是非醫學生,沒有醫學基礎也可以很好地掌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大一就能學解剖。
這裡說說系統解剖,方法總結如下:
1.好課本
包括解剖書和圖譜
說中文的吧,畢竟很多文字內容需要理解和想像,還是母語用起來理解起來更方便,效率高。
解剖書有文字有大標題小標題,一本思路清晰的解剖書可以建立框架,精準的文字描述也很重要,他的描述可以讓你自然而然地聯想解剖結構並更加準確理解概念。文字描述還可以讓你系統的掌握整個知識體系,當然,也和考試息息相關。總之,掌握框架,由淺入深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圖譜也是,書本圖可能不夠多,不能所有解剖結構都在書上顯示,我用的是鍾世鎮院士編寫的彩色實物圖譜是和課本配套的。

入門的話,學校用的解剖書我還是很喜歡的,中文,是鍾世鎮院士編寫的系統解剖學,裡面的思路很清晰,重點突出,描述很棒,也有結合臨床的,推薦!!!

2.好老師
帶你結合生活去學習,一個好老師在課堂上給你講生動的例子,你真的可以永生難忘,兩年了,當年老師上課講的一字一句我都記得。
☆順帶講一下課堂重要性
預習 不需要很細緻,但要了解本節課的框架,這很重要,比如骨學,分為中軸骨和四肢骨等,分別又有哪些。
課堂 不需要跟著老師畫書,以理解為主,適當作筆記,書為輔。
課下 以書為主,精讀,想像。

3.形象思維(重要!!)
理解概念的時候,一邊讀文字一邊腦內試著浮想,一開始的時候可能不習慣,可以結合圖譜熟練之後,前後,大小,走行,這些字眼一看到就會條件反射,看書越來越快,理解也越來越快。到後面就算沒看圖譜,看完文字描述你的想像基本和實物圖譜無異了。

4.練習冊
不知道你怎麼想,反正我學系解的時候,很喜歡做題,一般是看完一章就做那一章,然後看到很多都是看過的,而且系解做題不是靠死記硬背的,如果做到我上述的幾點,做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得心應手,而且好的題庫可以幫助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同一個知識點變換著考,就可以變成幾道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題目,而且它會讓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剛才看書沒看懂或者理解不夠準確的知識點,說到這我又忍不住推薦了@_@ 真的不是打廣告,人民軍醫出版社的系統解剖學,重點是題真的很夠,放心當你學會舉一反三的時候你還會嫌題目少,反正我考試之前覺得手癢又拿了一本新題刷了一下練手感。嗯,這個和考試比較有關係。

先寫這麼多,想到再補充。


推薦App 3Dbody解剖
我覺得解剖這學科主要是學以致用
你背會組織之後要能用得上才會記得牢
沒事總捏捏自己。。。也挺有趣的


叫來女朋友當模特。


沒寫完


畫,國內教學資源限制不可能做大量實驗,所以動手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分別按照系統分類畫,按照部位分別畫,從骨骼構造畫到肌肉血管神經分布以及器官形態功能,有助於理解記憶,基礎課程越系統越紮實對後面的學習很有幫助


畫成這樣也要繼續畫!


推薦閱讀:

心肌梗死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可以徹底治療嗎?
吃了艾滋病人的血會得艾滋嗎?
看牙科為什麼貴?
骨骺線閉合是什麼意思,骨骺線閉合了還能長高嗎?能做手術長高嗎?
為什麼需要開刀的叫外科,而不需要開刀的反而叫內科?

TAG:學習方法 | 醫學 | 解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