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輪迴是真實的,那佛為什麼要讓人失去前世記憶?

保留前世記憶不是更好嗎?能讓人懂得更多道理,不至於這一生體會到的道理下一生忘了,又要重新來過。
不知道各種宗教(特別是佛教)里有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解答的呢?


先回答你的如果:輪迴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輪迴是俗諦。就好比一滴水,在大海里,蒸發到天空里,再落到大海,叫輪迴。但是,落到大海里的一滴水,還是當初蒸發的那一滴嗎?不是了。那一滴水蒸發後,它的無數水分子四處擴散不知道找哪個新的伴侶結合去了。這時落下的一滴水,只可以把它看做跟先前的一滴相似。而先前的一滴水,只存在於一剎那。沒有任何有為法須臾不在變化。只是我們把一些東西看做不變,看做周而復始,這個叫輪迴。

再回答你的前世記憶:為什麼輪迴不留下前世記憶。

就好比,水在成為一滴水的時候,可以融化鹽。大海里的水,每一滴中,都包含著氯化鈉,也就是鹽。而一旦她要開始她的輪迴旅程,蒸騰致雲,就不得不和氯化鈉揮淚作別了。沒有辦法,這個親密的朋友無法被她帶到另一個世界上。輪迴也是如此。你的肉身和你的根本識無法進行同一種輪迴。肉身的輪迴遵循物理法則,死了,霉爛,化作泥土。而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必須附著肉身,佛家叫做「依」,眼識依眼根。而第八識,即阿陀那,它是真正的H2O,和氯化鈉在一定的時空下,擁抱在一起,成為海水的一滴。而一旦開始她的輪迴,氯化鈉就被不能再跟同了。

最後,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佛不讓輪迴保持記憶?

佛是誰?佛也是一滴水。佛是知道蒸騰成雲時無法帶上氯化鈉的水。他能洞悉這一切。但是,他不能改變之。佛是覺悟者,不是主宰者。佛覺悟的內容是什麼呢?——一切因緣所成,無有主宰。

回答完畢,請點贊。


輪迴,是指生命被迫出生、衰老、死去後再次被迫出生、衰老、死去,如此不斷被迫「生死」的周期循環。依據佛陀的觀察,輪迴現象是真實的。並非是佛陀讓人類忘失過去生的種種。

生命有四種出生方式: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而在這四種出生方式的生命中,化生的生命有著回憶起前世的能力,譬如:天人、化生的餓鬼以及化生於地獄中的生命。化生的特點是,在出生的瞬間就具備了完整的身心軀體。一個生命體這一生的出生瞬間和上一生的死亡瞬間是相連的,因化生而瞬間具備一副完整身心的生命,其意識也能夠很容易地回憶上一世的事。就就如同當下的你,能夠回憶起五分鐘、十分鐘以及更久之前的事。

而人類的出生方式是胎生。譬如有一個人,他因壽盡而死去,很幸運的,他死去後下一世還是投生為人類。這裡的投生指的是,他在這一世死去的同時,他的下一世便在一位女子的子宮之中以受精卵的形式延續了。受精卵並不是一副「完整的身心軀體」,需要經歷住胎髮育的蒙昧期。由於這個蒙昧期的存在,使得新的一生和上一生之間的意識連續有了混沌狀態的干擾。由此,人們將難以回憶起過去生。

那麼,一個人類是否能夠通過一些方法回憶起過去生呢?可以的,需要強化意識的力量,方法論方面即是修習「止禪」(samatha),以培育定力。既然前一期生命和這一期生命是連續的,那麼強化後的意識,將能夠回憶其過去。即修習禪定,在禪定的基礎上培育「宿命智」,由此回憶起過去生的種種細節。當然,在當今時代,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不過還是有一些人做到了。


最高票說的基本是對的。

首先搞明白,輪迴的不是靈魂,而是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又被稱為「無沒」,就是說不會消失的意思。

阿賴耶識有三個功能,能藏,所藏,執藏。
能藏是指有可能存進去也有可能存不進去。就好像種子種進土裡,有可能發芽有可能不發芽。
所藏是指必然會存進去。種子已經發芽並成長。
執藏是自我意識。種子長大結的果必然是我的。

其次要清楚,阿賴耶識存的是業,不是記憶。

我們的所思所想只是念,念分為善念,惡念,無記念(不善不惡)。
念頭變成事實行為被稱為業,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
念對應能藏,業對應執藏。

最後要明白,業不是靈魂,只是一種類似於基因的存在。

我們的生命是由色,受,想,行,識五大類構成,色蘊對應的是我們的身體,而其它四蘊對應的是我們除身體之外的存在(精神),也就是說,假如有靈魂的話,那也是由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四大類構成的,可是輪迴的只是識蘊,所以你認為這個識蘊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最最最後,要明白業的特性,叫做業力隨感。


也就是說業本身像磁鐵一樣,它有磁性,它天然具有偏好性,舉例來說,人天然就具有好惡的分別心。有的人天生就喜歡唱歌,有的人天生就喜歡畫畫,有的人天生就好鬥,有的人天生就勤快……
業跟這個很相似。

綜上你會發現,佛教所說的輪迴是和我們常人的認知不同的。佛教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佛教的關鍵就在「我」上面,「我執」不去,學佛無益。佛教認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剎那即逝的,世間一切的現象都是運動不息,變化不定的,是不實的存在,但是這些不實的存在,被人認為是真實的,因為你認為是真實的,就起了貪嗔痴,這被稱為能染,就是說這些不實的存在污染了我們,讓我們誤認為我是我,於是就永遠被困在假象中或者說時間的牢籠中不能解脫。過去現在未來在佛那裡只是一剎那而已,時間本身就沒有意義,記憶更沒有意義,這些東西對於修行者來說都是污垢,是需要清洗的,修行就是清洗,就好像乘船過河,到了彼岸,見了本來面目,船是需要扔掉的。

而且佛教是無神論的,有弟子問佛既然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五蘊皆空的話,那麼地獄怎麼會存在呢?佛回答說,地獄跟這個世界是一回事,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真實存在,那麼地獄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是說,天堂,人間,地獄不過是美夢和噩夢的區別罷了,歸根結底,都是夢。


以下為腦洞時間:
六道輪迴,只是三個不同的夢境,即天,人,鬼三界,阿修羅屬於流浪者,三界都存在,畜生也是散居在不同的世界,鬼和地獄在一個世界。從一個夢境轉換為另一個夢境,從一道轉換為另一道是有很複雜的程序的,不是說人死後就變成了鬼,人死後五蘊就散了,只有識蘊(業)不滅,處於輪迴狀態,這時候識蘊需要重新和色受想行四蘊組合才能成為另一道,才能在那個世界存在。相當於你要變鬼也要重新投胎鬼界才行,也就是說你死後不管是進入天界還是鬼界,那個你都不再是原來的你,只是一個和你前世性格脾氣愛好等等很相似的存在,所以即使變成鬼,你也不可能有你生前的記憶,但是你會有你生前的習性。

-----------------------------------------------------------------補充--------------------------------------------------
再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假設人就是一台電腦,那麼內存,音效卡,顯卡,硬碟,鍵盤,滑鼠就相當於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網路就相當於是色聲香味觸法,那麼,我們下載的東西,或者我們在電腦上寫的文件,都會存在硬碟里。可是這時候要注意,存在硬碟里的東西可不是電腦的「記憶」,而是電腦的「業」,電腦的「記憶」其實是電腦操作的歷史記錄,這時候早毀掉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這台電腦壞了,其它的硬體全都壞了,內存也壞了,最後只剩下了硬碟還好著,這時換了一台新電腦,把原來的硬碟做成了移動硬碟外接在這台新電腦上,人如果輪迴要重新投胎一切從零開始,這就相當於這台電腦不僅換了(身體),操作電腦的其實也換了(人格)。

當一個當陌生人重新打開了移動硬碟,看到了上面儲存的東西,就好像我們看到父輩的一張照片一樣,我們只知道這張照片上的內容大概是什麼,但是我們不知道它是在何種情況下拍攝的,我們也不知道它所承載的意義,我們更不會認為這是我們的記憶,我們只是知道這張照片現在屬於我。

這就是所謂的「業」和「記憶」的不同。


不關佛陀的事,也不關上帝的事。也不是那個什麼阿賴耶識等等亂七八糟的,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的。
首先,你總有過,在深夜熟睡時被人叫起來或者被朋友的電話吵醒後,對法問你問題的經歷吧,你有沒有發現,你剛從熟睡時醒來後有那麼一小段時間,你想事情或者想問題,腦袋轉不過來的感覺,至少那時的想事情沒有清醒時那麼快,那一小段時間我們管它覺醒盹。這樣的經歷你總有過吧,那我就好往下講了。
你要知道,你從入胎開始,就是你娘懷你時候開始,相當至少10個月你的意識狀態是處於熟睡之中的,然後1~3歲這個世間,你的基本就處於弱意識狀態。再接著,你就接受各種各樣的認知上的塑造。接受各種知識文化的概念,等你接觸到前世這個概念的時候,離你前世至少是十幾年後的事情了,對不對。所以當你真正去抓取過去的時候,六七歲的事情你都記得寥寥無幾,更何況前世。理解嗎,對你來說太久遠了,積塵太重,想不起來是非常正常的。
在好比,就像北京的pm2.5.看前世就相當於你看1000遠的距離,要是pm2.5是0,你是能看得到,當這個值是100的時候,你覺得看800遠的距離就有點模糊了(相當於你回想三四年前的事情),是300的時候,你看600遠就覺得很吃力了(相當於你看十一二年輕的事情),想看到前世,這就好比在pm2.5為三四千的時候你想看1000米遠的東西。你覺得有可能嗎?但是投生到人道就是要經歷這些的,這是業果法則,因此跟佛陀上帝完全沒有關係,他們也沒有辦法改變業果法則啊!
---------------------------------------------2015-5-27更新--------------------------------------------------------
@Jare Guo@三塊五毛@廖一一君@許言 沒想到你們爭論的這麼激烈。
我這人懶,平時不喜歡和人多扯佛學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佛學是一整套系統,你拋出一個觀點其實背後是有很多知識點支持的。但是那些知識點你解釋起來有時候是很麻煩的(因為經常會涉及很多概念),不解釋的話別人就覺得你胡扯。但看你們都糾結到這份上了,我就再多說兩句吧。如果覺得有所啟發,就點個攢,如果覺得是胡扯,就當故事看好了,關鍵是,不要動氣嘛。
我不屑於阿賴耶識那方面的解釋,是因為那個是存概念,而且是沒有可操作性的純概念,比如說你說【其次,阿賴耶識的業種子現行,變現出種種境界,所以想要知道過去,看現在就行了】類似這樣的話,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具體怎麼操作,怎麼通過現在看過去?
附錄一會詳細的闡述一個上座部的禪修者是在辨識過去世的具體操作方法(這不是鬧著玩的,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對了,要解釋的一個名詞就是裡頭所說的【智慧之光】的這個概念,這個【智慧之光】其實就是禪像,如果你具體修過出入息念的話這個理解起來就很容易,如果不知道的話,去baidu【出入息念】。
附錄二,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是,其實你這一期生命的有分心(就是你進入深睡眠時的那個心路過程)所取的目標=你這一期生命的結生心所取的目標=上一期生命臨死速行心所取的目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點,這個基點決定了佛法中的追憶過去世的方法所追憶的過去世的久遠度要遠遠高於外道追憶過去世的久遠度,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三者其實是有這種聯繫的。所以也就不曉得利用這種關係來精確的追憶過去世。
先談一下我們心在平時憶念時的基本規律。就是我們在憶念過去的相關事物的時候,心都會取抓取一個具體事物(一堆的色法)或感覺(一堆的名法)作為基本點,然後往前推或者往後推。比如你想去憶念今天早上你都幹了啥?那麼你可能第一念會抓取你早上起床時的那個影像(或事物),又或者以吃早飯作為基本點,開始往前或往後推。或者根據某一種感覺(名法),你會連帶的想起過去有這種感覺時周圍的情境是什麼樣的,或者是聲音(比如聽到熟悉的音樂)(色法),心會抓取過去聽到這音樂時周圍的情境是啥,都有啥啥啥之類的。這個規律的體驗你認同嗎?如果不認同的話,就不要往下看,那是浪費時間,也免得你越看越氣。我們普通人心在憶念過去的這種規律,其實可以理解為非常粗陋的名色識別( 限定)智和攝受緣智。因為真正的名色識別智和攝受緣智是以究竟名色法為基礎來做文章的,這個和我們平時憶念的規律的區別有點類似於精度的問題,在那個精度上看人,就好比看到的都是原子的各種變化(其實究竟色法比原子還要細微的多,這裡只是便於理解就不深入探討了),而我們這個精度上看到的都是完整的一個個人。由於精度的差異所以我們的角度相對於他們來說,顯得粗陋,但憶念規律的本質的原理是一樣的。
為什麼他們會比我們精度高?
因為禪那,這是禪那的特性。禪那可以讓你的心更有力量,使得你可以站在那個精度上看問題?所謂佛陀才說才說要修禪那(就是所謂的修止),因為禪那能保證你如實知見!
所以,你回憶不了過去世,以及不能完整的回憶離我們久遠的事情,都是因為心沒有力量。
所以你能理解我最早答題的為什麼那麼比喻。用霧霾來比喻,就是因為心沒有力量(就相當於霧霾嘛)。
至於熟睡和弱意識狀態那個來說明這個規律,我覺得這個很好解釋但有很難解釋,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沒辦法,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業對我們平時心識和行為的」的理解與體驗不一樣,所以觀點會分歧也很正常。那我做下不知道有沒有意義的嘗試,就是,比如我們睡8個小時醒來後,要20分鐘醒盹對吧,而如果連續睡36個小時候,醒盹可能就要90分鐘。這個體驗你有過嗎?那你再想想,你連續"睡"10個月,而且這種「睡」是在你身體從無到有的過程中進行的。
還有就是越久遠的過去的事情,我們心要去抓取時就顯得越模糊,這也是規律,這是我個人的體驗,你們認不認同,對我來說不重要。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我jjyy講了一大堆話,看起來覺得又吃力又不爽。是的啊,我也是這麼看的啊,我也不想這麼回的啊,所以才會很努力的把這些亂七八糟的簡化成【人話】便於你們理解,唉,可誰知?我真的是很努力了。
我說這些是處於善意,如果我的知見有過失的話,願【法】原諒我!
-----------------附錄一【追溯過去世的方法--阿毗達摩講要第二十五講第六節】---------------------------------
如何辨識過去世?禪修者必須以名色限定智作為修行緣起的基礎。根據佛陀的教法,辨識緣起屬於七清凈當中的「度疑清凈」,或十六觀智中的「緣攝受智」。緣攝受智即把握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的因果關係。當禪修者能夠辨識過去因和現在果、現在因和未來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後,對業果法則、因果關係、三世輪迴已經不會懷疑了,所以又稱「度疑清凈」。成就度疑清凈之前,還必須以見清凈為基礎。

  什麼是「見清凈」(di??hi visuddhi)?《攝阿毗達摩義論》(Abhidhammatthasa? gaha)中說:

  ? Lakkha? a rasa paccupa??hà na pada??hà navasenanà mar? papariggaho di??hivisuddhi nà ma.?

  ?依相、味、現起、足處把握名色,名為見清凈。?

  禪修者有能力通過特相、作用、現起和近因來辨識究竟名色法的觀智,稱為「名色限定智」。由於禪修者見到的只是究竟名色法,他不會再執著於實有人、眾生、男人、女人等,從而暫時鎮伏了邪見,所以名色差別智也稱為見清凈。

  因為先需見到究竟名色法,才有可能去查找名色法之因,所以,只有在見清凈的基礎上才能培育度疑清凈,或者說只有在名色限定智的基礎上才能培育緣攝受智。

  佛陀的教法不是無因論,而是有因論——有因有緣世間生起。所以,禪修者有能力辨識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之後,還應嘗試查找它們的因。應當如何了知生命之因、了知名色法之因?可以通過緣起法則來查找、辨識。

  當一位修到名色限定智的禪修者透徹地辨識了六門的色法和名法後,業處老師會指導他嘗試造一些善業,並且在造善業之前或之後發願。

  例如禪修者在佛像面前發願:「願我來世投生為天人!」根據業處老師的教導,禪修者在發願的同時,觀照當時的名色法,辨識六門的色法和名法。由於發願投生為天人時執著天人的生命,喜歡天人的生命,所以生起的是悅俱貪根心。

  因為此禪修者已擁有名色限定智,邪見一般不會生起,所以是悅俱邪見不相應貪根心,有 19 個名法。

  然後,他拿袈裟去供養僧團,做布施善業。根據業處老師的指示,他應觀照供養袈裟時生起的是什麼心,他辨識到的是悅俱智相應心,這是殊勝的三因善心,有 34 個名法。

  他為布施感到滿意,然後一邊前往禪坐的地方,一邊不斷地辨識自身的名色法。來到禪坐的地方坐下後,他先複習根本業處,例如入出息念,依次進入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由於第四禪產生的智慧之光是很明亮、晃耀且不動的,他從第四禪出定後,藉助強有力的智慧之光來辨識一到兩遍內在、外在的色法和名法。

  辨識外在的名色法是很重要的,因為辨識過去的名色法和辨識外在的名色法很相似。假如一名禪修者不能辨識外在的名色法,則在辨識過去的名色法時將遇到很大的困難。

  此後,他決意往前逆推,藉助智慧之光辨識他剛剛坐下時的那一堆名色法,就像辨識外在的名色法一樣。若他可以成功地把心往前逆推,證明他將有能力辨識過去。然後他依此逆觀的方法,不斷地往前辨識名法、色法,辨識他前往禪坐處時的名色法??辨識布施袈裟時生起的悅俱智相應心,發願時生起的悅俱邪見不相應貪根心,以及當時的名色法。

  能夠如此辨識最近的過去名色法之後,他再往更遠的過去逆推,推到當天上午用餐、起床??昨天晚上睡覺、下午禪修、中午用餐、上午禪修??用名法、色法的方法往前逆推,如此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一個月前、兩個月前、三個月前、四個月前,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前、四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斷地辨識過去的名法、色法。這時他見到的只是究竟名色法而已。

  當他見到自己小時候的名色法,再把觀智導向進入母胎時,即今生最初的那一剎那。這一剎那在名法上叫做結生心(pa?isandhi citta),在色法上叫做 kalala。《清凈之道》說人類最初生起的 kalala 就像用一根最微細的羊毫所沾起的乳酪那麼大的一個小丁點,也就是所謂的「受精卵」。他應辨識今生的結生心到底有多少種名法,屬於哪一種心,然後再辨識今生結生時有 30 種色法,即: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心所依處十法聚。他應辨識色聚里的究竟色法,而不是只看到色聚而已。

  若他能夠辨識今生結生時的名色法,為了尋找結生之因,他應進一步往前逆推到過去世。

  這時,有些禪修者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那多數是由於定力不足的原因,導致無法辨識到過去世。例如有位緬甸的長老,他完成了名色限定智的課程,但是精進了一年多都沒辦法突破過去世。我有幾次問他:「尊者,您現在見到過去世了嗎?」他說:「還不行。「為什麼?」」「定力不足。」由於定力不足,他仍然無法突破前世。

  然而,若禪修者擁有強有力的定力,見到過去世的名色法將是輕而易舉的事,甚至在一座當中就能達成。對於不同的禪修者,所見到的過去世的影像也不同。有些禪修者看到前世是一個老人躺在那裡,這種情況可能是他前世臨終時的影像。但大多數禪修者所看到的前世是某些影像,這是前世臨死心路的所緣,它們是業、業相或趣相三者之一。

  從緬甸帕奧禪林的很多禪修者查到前一世的經驗來說,今世投生為人之因很大部分是由於過去世布施的善業成熟,例如有些人看到的影像是拿著湯匙把飯放到比庫的缽里。但只是通過這些影像還不足以知道過去具體造的是什麼業,他應該進一步檢查這些影像是不是真的。為什麼要檢查呢?因為臨死時很多業會爭著成熟,但最終成熟並使他投生的業只有一種,所以有的人會看到很多影像,這些影像有的是由令生業呈現的,但有的卻不是。

  當他看到影像後,接著需要查當時識知這個影像的名法。例如禪修者辨識過去世並看到一個人正在布施。只是看到布施的影像並不等於已經找到了原因,但由於他有能力辨識究竟名法和色法,所以應該把觀智投入到取這個布施影像為所緣的那一堆名色法。

  他需要檢查這個布施影像是否呈現為臨死心路的所緣,當時生起的是哪一種心。如果成功,他可以再根據臨死心路的名法,去追查造業時的名法,因為臨終時成熟的業與他過去所造作的業是有聯繫的。

  假如他前一世是在 85 歲去世,他所看到的影像不一定是一位 85 歲的老人在布施,而可能是一位年輕人在布施。於是,他應追查這個布施的影像(業)是在什麼時候造下的。他用辨識名色的方法往前逆推,查看和臨死心路相應的名法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臨死心路的名法和造業時的名法是一樣的。因為臨死心路只是作為某一種業成熟的管道,它被人體驗為猶如重新造作一般,所以臨死心路的體驗必定是他以前曾經體驗過的。

  確定布施的影像是其前生臨死心路的所緣後,他應嘗試辨識這種布施善業是在什麼時候造下的。例如他查到是在大約 30 歲時造下的(觀智往往不能確切地知道具體的年齡,只能依所見到的影像推斷大致的年齡),則可知道他在大概30 歲時所造下的布施善業在其臨死時成熟,從而使他今生投生為人。接著再辨識布施時的名法是多少、色法是多少,然後再檢查做布施時的名法和臨終看到的布施影像時所生起的名法是否相應,再檢查臨死心路的名法和今生的結生心是否相應。如何相應呢?就像我們回憶昨天或前幾天的事情一樣,現在的心與前幾天的心是有連結的,不會說現在的心和幾天前做了什麼都聯繫不上。心與心之間在時間上會有連貫性,同樣地,今生和前一世也有一種連結,不會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回事,這稱為相續流。

  他在過去造業的時候,例如用蓮花供佛,生起的是悅俱智相應心,那時的影像是用蓮花供佛。如果這種業在他臨終時成熟,他的臨死速行心也必定是悅俱智相應心,所呈現的影像也是以蓮花供佛。正是因為臨死心路的名法和過去造業時的名法是有聯繫的,所以我們才可以透過這種相應關係來追查前世造了什麼樣的業。

  例如他是以供佛或供僧的業而投生,當他見到臨死心路的影像後,即可以依據當時的名色法來辨識,透過辨識名法而知道造業時生起的是什麼心,透過辨識色法而知道過去是男的還是女的。有時候雖然可以看到過去世的影像,但並不能清楚地知道當時是男人還是女人,因為他看到的只是一堆名色法。然而,他可以通過辨識名色法來判斷:如果找到男性根,證明他前世是男人;如果找到女性根,則證明前世是女人。只要他把心放在過去世的名法上,將會發現:如果是天人,幾乎都是快樂的,少有憂苦、恐懼;如果是人,則是憂苦多,快樂少。所以,如果他看到前一世生起的幾乎都是快樂、殊勝、明亮的心,而且當時的色法也異常明亮,這就有可能是天人。如果他看到既有苦、憂,又有樂,而且色法也不是很殊勝,這可能就是人。如果他看到的色法低劣,名法又是痛苦、憂愁多,這很可能是惡趣眾生。如果他看到一片黑暗,或者異常低劣的色法,這也很可能是惡趣眾生。

  他可以通過辨識過去的究竟色法,來分析自己的過去世屬於哪一趣眾生,再分析是什麼業使他今生投生為人。當他見到過去所造的業時,應該分析造業時的名法,那時,他將有能力辨識到使他投生為人的是哪一類善心。因為影像即所緣,所緣即是心認知的對象,所以,要查這個所緣是被什麼心認知,就應當去查造業時的名法。由於善業,今世才能投生為人,善業的名法很可能是 34 或者 33, 是悅俱智相應34心,33 則是舍俱智相應心,能夠修到緣起的人,大多數都是三因結生。

  儘管今生的五蘊和上一世的完全不同,我們不能記得前一生的詳細情形,但是通過這種觀智來貫穿過去生和今生的因果關係時,我們仍然能看到前世的某些影像,然後通過這些影像去辨識過去世的名色法,找到過去世造了什麼樣的業,使我們今世投生為人。

  接著,他需要辨識使他投生為人的很可能是他過去曾經發過一些和他今世投生結果有關的願。他需要去查找是不是過去生貪著人的生命,例如喜歡人的生活,喜歡人的生命狀態。如果是出家人,他應嘗試去查找是不是過去曾經發過想要出家、想要成為比庫,或者想要過修行生活的願。他很可能會發現,在他做善業前、正在做時或者完成後,或者過去某一生中有強烈的願望,希望他未來世能夠投生為出家人。

  如果投生為天人,他應查找是不是傾向於過天人的生活等。

  如果是動物,他會發現之所以投生為動物,必定是造了不善業。不善業往往夾雜著貪瞋痴,因為貪瞋痴圍繞著不善業,這些不善業成熟而使他墮落到惡趣。過去世曾經投生為豬的人也許會問:「我不可能希望投生為一頭豬,為什麼還會變成一頭豬呢?」因為造不善業的時候,生起的是貪瞋痴的心,是貪瞋痴煩惱圍繞著不善業,所以才投生到惡趣。

  找到了當初發願時的名法,這些名法多數是不善的貪根心。他應辨識在這些發願投生為比庫的名法中:錯知有「比庫」的真實存在, 「無明」 貪愛比庫的生活, 「愛」這是;這是;執著比庫的生命,這是「取」。由於無明、愛、取這三種煩惱作為其心的傾向,這種心的傾向成為支助他造善業的煩惱。有了煩惱和業,就能導致果報的成熟。

  通過這種業果關係,我們可以查找自己的過去世,而這種業果關係的關鍵環節就在於死與結生階段。通過緣起的方法來辨識過去世,必須見到前一世臨死時生起的是什麼影像,見到之後,分析其時的名色法,再查找業,並查找圍繞著此業的無明、愛、取這三種煩惱。

  有位禪修者準備修緣起時,正在查找她的過去世,結果發現前一世臨終時出現的影像是一個女人在供養比庫。她嘗試檢查這個女人的影像是不是她的過去生,結果查來查去都無法找到因果的連結。就好像你把心投入到別人的有分心裡,由於心相續流不同,總是無法查知別人昨天在做什麼,和今天完全沒有關係。這樣努力了大概一周時間,還是沒有結果,於是按照業處老師的指示,她去查那個影像,發現當那位女人在供養的時候,旁邊有一條狗,她嘗試辨識那條狗的有分心,結果心流一下子接續上了,原來她的前世是一條狗。但是狗為什麼能夠投生為人呢?她發現那條狗當時看到女人在供僧,感到很歡喜,並且簡單地想:「如果我是人就好了,不僅自己有吃的,還可以給別人。」就這樣,認為做人很好,這是無明、愛、取,是導致它今生投生為人的煩惱;又由於過去的某一種善業在這條狗臨終時成熟,使它今生投生為人。當然,今生她能夠修到緣起,是由於她在過去幾世前也曾經是禪修者,但是由於某種不善業成熟而使她上一世投生為狗。

  根據?業生起果報,果報由業生;由業而再有,如此世間轉?(Vm.688)的法則,通過查找過去世的煩惱和業,來了知今生果報之因。這是修行緣起的原則。


----------------------------------附錄二【阿毗達摩講要第四十五講】------------------------------
在這個人臨死的時候,他(她)速行的所緣是殺生。殺生也就是說這個人曾經在還是健康的時候殺生。這個時候他(她)看到他(她)自己猶如正在殺生,這個是業。例如:他(她)下生要投生為魚,這個例子來說明。
這一個人下世投生為魚的時候,他(她)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的對象,他(她)的所緣是他(她)殺魚、殺生的這種業。
我們再看一看,在心路過程上是怎麼樣發生的呢?例如:這個人在臨死的時候有分流不斷地生滅,之後等一個意門轉向心生起的時候,這個時候被他(她)體驗到的就是他(她)在殺生。然後,五個速行依次的生滅,也繼續取殺生的這種業。換而言之,為什麼這一個臨終的人會看到這個景象呢?是由於他(她)過去所殺生的業即將要成熟了,而將會使他(她)下一生投生到惡趣。
在臨終的時候他(她)所見到的景象就是殺生的業,那個時候他(她)的心的體驗就猶如正在造作一般。因此,在這五個速行裡面,她的心是屬於哪種心?殺生是屬於哪種心?嗔根心。所以他(她)感覺到猶如他(她)正在殺一樣,所以他(她)生起的心和當時在殺生的心是同一類的心。雖然說業早已經造下了、早已經滅去了,但是由於它的性質和他(她)臨終的時候所生起的臨終速行心,是屬於同一類的心。
當這五個速行滅去之後,心流又落入了有分,有分還是繼續取蓮花為所緣。等有分滅去之後,生起了死心,宣告著這個曾經殺生的人已經死了。死心的目標還是和這一個人結生的目標、和有分的目標一樣。也就是說,這一個殺生的人在前一世臨死的時候,他(她)臨死速行心的目標是什麼?是什麼?前一世臨死心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蓮花。等這一個人死了之後,死心滅去,緊接著就在魚卵裡面結生了。它的結生心就發生在魚卵正好受精那一刻。這一條魚的結生的目標是什麼?它的所緣是什麼?是什麼?是殺生的這種業被它作為目標。當結生心滅去之後,生起的有分心仍然是取殺生這種業為對象、為目標。


上面的善知識們,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我從理性的角度來啰嗦幾句,只能算自我的一點感悟,僅供參考。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可以不管輪迴,也不管任何宗教,僅僅從思維邏輯上分析,就能得到答案。

因為我們生之前的,和我們死之後的事,現階段還無法通過科學手段去證明。那我們現實一點,將重點放在今生上。

現在,你可以問自己:2003年5月8日下午3點整的時候,眼睛看到了什麼,鼻子聞到了什麼,耳朵聽到了什麼,身體接觸到什麼,當下那一刻,你在想什麼。

這個或許有些難為人,那將時間推移,你再問自己:昨天整整一天,我都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到了什麼,當下那一刻的感受是什麼。

你閉上眼睛,去思維,卻發現一切都是模糊的,哪怕是此時此刻,一個物品在你眼前,只要你閉上眼睛,它都是模糊的。更不要說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經歷的一切。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這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東西形成完善,卻依然不能從時間那裡,抓住任何東西。是的,我們有過美妙的情感,有過痛苦的經歷,有個深刻的記憶,但當上一秒過去,或者一年過去,那些深刻的都只留下淡淡痕迹,更多的隨風散去。

太不合理了!簡直是細思極恐,錄像還能有個存檔呢。這種情況,其實等於間接否定了我們存在的意義。特別是到了死亡的那一刻,你只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TM什麼是我的!

什麼都不是你的。

以上這些,看起來跟問題無關。然而,想了解輪迴存在的真實性,就必須要了解人這個東西,必須要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多麼不靠譜。如果你執著地認為,人是最碉堡的,人的一生能有什麼意義,那你永遠都不會認為有輪迴。

接下來的問題就有些無厘頭:人的一生既然沒有意義,那人為什麼會存在?

這個問題是基於一個辯證:沒有意義的東西不會存在。這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本身就有存在的意義。比如一把椅子,是用來坐的。空氣,用來呼吸的。水,用來喝的。山川河流,為了環境和氣候。以至於宏觀和微觀里一切東西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如果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人或者任何情況對椅子這個東西有任何坐或者觀賞等需求,它就不會存在。因為它毫無意義。

以此類推,人從出生到死亡這一段過程,是看不出存在的意義的,但人卻還依然存在,依然有口有鼻有意識,簡直是詭異。

那只有一種情況,讓這種詭異顯得合理。那就是不可能只有此生此世。

就像我們現在的智能手機,它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我們以前沒有(只是沒有實體,但各種條件都在朝智能手機發展),以後可能會更智能。只有將以前的沒有、現在的有、以後更智能這三者相續地結合起來看,它才有意義。

這個有個很重要的詞:相續。相續就是連續無間斷的意思。

那我們試想一下,幾千年以後,iPhone不存在了,對於幾千年後的未來來說,它是不具備存在的意義的,但放在整個人類文明中,它就有意義。

人也是一樣,我們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就像一個孤立存在的東西一樣。但實際上,從相續的角度來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它有前、有現在、有以後。

只有如此,你才能說,它是有意義的。

就像一組相片,單獨拿出一張來,可能讓人很迷惑;但一組相片呈現出來,才能發現每一張都有意義。

至於這個意義本身有什麼意義,就是另外一回事。

可能有點啰嗦。我說這些的目的,是想讓他們不要太去關注輪迴的神秘性。它一點也不神秘,只要將我們的思維,放到一個相續的角度,萬法皆通。

再扯一點相續吧。

前面說了,相續是連續無間斷。佛家的說法就是:因果不絕。任何一個東西都存在,都是有因有果的。也就是說,沒有東西的存在,是沒有因的。這個因,也不是獨立的因,是很多因摻雜在一起的。佛家的說法就是:因緣和合。

比如智能手機,不可能是某個工程師張開手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智能手機,就有智能手機。

再說人,人為什麼會有眼睛鼻子耳朵,為什麼眼睛的視野這麼窄,身體會變老等等,都不是憑空而來。宇宙有多大?但人也就能看個十米遠,跟沒有作用差不多。從富士康的角度來說,人就是殘次品。

如果人如此不堪是一種果,那因是什麼?

一般人都會說業,但對於沒有學佛的人來說,業又是很玄乎的東西。

我們思考另一個問題:如果人類從有史以來,沒有戰爭,沒有衝突,所有人都很和諧都生活,並學以致用,在這種理想的情況下,現代文明會是一種什麼樣子?

我覺得保守估計,至少比現在先進個千年吧。

但不行,人類很擅長作死。沒資源,要搶;有資源,也有搶。一言不合,打你丫的。有美女,搶一堆過來做壓寨夫人,如此等等。

人類在無窮無盡的利益爭鬥中,失去的是什麼?


失去的是對智慧的追求。

智慧和利益,永遠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你撿起了利益,智慧就只能在角落裡生灰。

利益能很快讓人得到滿足,但它給予人的,是迷;但智慧這個無盡的寶藏,因為太難得到,就沒有人管。

等於人在一個山洞裡,看到黃金美女就使勁往裡鑽,殊不知那是一個又一個虛妄的泡影,無窮無止;而回頭就是洞外的明朗世界。

你選擇了迷,所以才會在相續的時空的,一直迷。你種下迷的因,就會得迷的果。

至於為什麼人為什麼沒有前世的記憶?上面各位善知識的有了很好的回答,請參考。

我補充一句:那就是因為你覺得今生就是所有,換個說法就是,把今生當真了,就像把夢當真一樣。如果你把夢當真,你就會問,我在後一個夢裡,怎麼不記得前一個夢?


宗薩欽哲仁波切《八萬四千問》第二章第四個問題的回答

「如果發生了什麼猛烈的事,比如天花板掉到你的頭上,把你砸成了腦震蕩,突然間你可能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更不用說昨天或者十年以前發生的事情了。我們中大多數人不記得前世,是因為發生了某種比被天花板砸到還要可怕的事—— 某種叫做死亡的事,它所導致的震蕩大到足以讓意識和身體完全分開。

但即便我們確實記得前世,也還是不能證明前世確實存在,因為我們的記憶來自於意識,所以它只是一種想像。」

而比被天花板砸到還要可怕的事,除了死亡,還包括,入胎、入胎、出胎。

神識在入胎時,就像一隻蒼蠅突然進了電風扇一樣,更確切說是進攪拌機,馬上被攪進去並給攪暈了。僅這一關,就能讓我們一般人完全迷失記憶了。

「住胎」:佛在經中,稱住胎時為「胎獄」,和坐監獄一樣受罪。既使前面入胎時沒有迷到,到這裡,悶十個月也給悶迷了。

「出胎」:佛說如千針刺鮮肉般的痛苦。

既使是一個人修行得很了不起了,能夠做到入胎、住胎不迷,但不一定能到了「出胎」這一關不迷。


很多法友都寫得很精彩,嘗試做補充

很多人以為:要不然沒有輪迴,如果有輪迴,那輪迴的就是這意識心。

但這是錯的,意識心從來沒辦法輪迴,甚至意識心根本沒辦法連續不斷的過完這一生。意識有五位斷滅:眠熟丶悶絕丶正死丶無想定丶滅盡定。


正死丶無想定丶滅盡定我們難以體驗,但前兩者是可以驗證的:睡眠不做夢時,人沒有意識,否則叫鬼壓床。昏迷也沒有意識,比如醫院手術時病人沒有意識,否則叫麻醉不完全,叫凌虐,要賠錢的。


能夠連續貫串這一生的生命,讓意識睡眠丶麻醉後能夠斷了消失了又再生,乃至貫串三世的,是第八識如來藏。而意識其實是如同肉體一樣,都是「被出生的」客塵,而不是生命的主體,每世換肉體時,也是整個砍掉重練的,所以人才會沒有前世記憶,除非是具備神通,可以用神通觀察。


而觀察意識的依他起性,五位斷滅,又能夠一段時間不存在後又再生,據末學自己聽聞,是佛法斷我見的觀察重點之一。


我很小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題主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記憶」看成是和肉體不一樣的東西,覺得肉體可以消亡,但「記憶」可以被「我」帶著走,去到下一個肉體,這是不對的

我不是佛教徒,就不說阿賴耶識什麼的了,用大白話來表達我自己一個基本的哲學看法吧:本質的「我」,不是大眾理解的那種「帶有記憶、帶有情感、還帶有體驗能力的、可以飄來飄去到處看的靈魂」。你的肉體,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嗅到的,你觸摸到的,你的記憶,你的情感,你的所有體驗,這些東西是屬於同一類的。

就好比看一場4D電影,有光影,有音效、或許椅子還能晃動。但記住,上面這些,包括記憶和感情,都是「我」體驗的客體對象,而不是「我」。什麼是真正的「我」?我是體驗這一切的主體,是一種體驗世界的基礎能力,僅僅是一種能力,不包括其他任何東西。

用一塊黑幕來打比方,所以其他的一切都在黑幕的一端,而只有」我「在另一端。」我「無法和黑幕那一端的任何東西捆綁,因為本就不是一類的,包括記憶和情感同樣不能和」我「捆綁,記憶和情感,和其他被體驗的東西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在那一端的。但也只有這一端」我「的存在,才讓黑幕那一端的東西有了意義。

不知道這樣說明白沒有。再說一遍,「記憶」本身也是你體驗的對象,而不是你自帶的功能。

不要把「我」比成電腦,把記憶比成硬碟里的數據,這種說法大錯特錯了。真正的那個「我」,不是電腦,而是看著電腦屏幕的那個「東西」(對,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東西)


現今科學對記憶的研究更進一步,發現了記憶,尤其是長期記憶的幾大特徵:1)驚人的不準確性;2)網狀特性,一個結點可以激活另一個結點;3)有機的特性,會隨時間和經歷而不斷變化,而非一次存儲就能永葆恆常;4)圓融故事性和價值性,記憶並不是一種事實的存儲,而是一種將事實和經歷轉化成圓融的故事和價值體系的系統;5)非中立性,記憶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並不是事實的陳述性保存,而是帶有自身觀念、感受、認知和感情的一種綜合體。
因此,我們的長期記憶甚至可以說不是一種存儲系統,而是一種價值生成體系。我們經歷的事物在這個體系中被不同程度的顯隱,誇大或者忽略,扭曲或者激發。
從佛教的理論來看,我們的長期記憶應該是六(我們對經歷和五根對環境的探查的意識)、七(我們的自我意識)、八(我們的宿世業力牽引所得的和這一世的六七識交融所產生的意識種子庫)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最終六七識的精華和過去生的業力提煉出了第八識的意識、行為習慣、習氣、性格等等的種子庫,基本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命運軌跡。從這個角度看佛教的理論與科學的研究有共通之處 - 即記憶的主要功能是記錄種子形成基本價值 - 佛教還認為這種基本的功能決定了我們往生的走向。
因而,我們在往生後,比如從人墮落到畜生,所謂的記憶仍然以種子庫的基本形態出現,細節部分因為不準確和不重要而被忽略或者被暫時隱藏 - 因為記憶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當前經歷(尤其是痛苦的經歷)會覆蓋過去的經歷。但是,最重要的是,種子庫所承載的業力再臨命終時起到絕對作用,在再次投胎時扮演了延續種子以繼續決定畜生行為習慣的作用。而細節有可能會通過某些程序而被激發出來,使人回憶起前世。

總之,人所產生的一切概念和概念的綜合都是一種坍塌的結果,這種坍塌產生了對立的概念,從我們的角度改變了事物本質的疊加態,所以我們不可能如同電腦那樣只記錄信息,而是不斷的解讀、曲解、選擇、扭曲、提煉、歸納、總結信息,並且隨著自身時空的變化而不停的更新和重複這些步驟。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記憶可以說是我們不斷對時空做坍塌的一種集合體,是不究竟的,因此即便全部保留也無法使人在下輩子證悟。而假設保留可以使人證悟的話,那麼六道輪迴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證悟是需要摒除一切坍塌的,通常在深深禪定中可以達成。


哪裡是佛讓人失去記憶哦。

上周的事情你還記得多少?
上個月呢?
一年前呢?

你年輕的時候還記得,等年紀大了一點,還記得嗎,去問問你的父母和長輩吧。

按照佛經所說,有情眾生輪迴的時候,阿賴耶識與肉身分離和結合兩個過程痛苦異常,經歷這兩場痛苦之後,莫說前世,生生世世的事情基本上都忘個精光。

阿賴耶識與肉身分離和結合都是自找的,慾念熾盛才會不斷輪迴,這個鍋只能自己背。


並不是佛陀要讓人失去前世記憶的。每個人都有八識,前六識為眼耳鼻舌聲意,第七識為末那識,也叫意根,第八識為阿賴耶識。每個人死後前六識都要斷滅,每一世入胎以後也要出生這一世全新的六識,因此當然記不得前世的記憶。
每個人前世無量劫的善惡業種子均含藏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中,阿賴耶識根據善惡業的不同出生這一世的五陰世間讓眾生去受報,所以每一世的輪迴實際上是眾生自作自受,但第八識是離見聞覺知的,他從來不受報而自無始劫一直住於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當中。
以上是末學的一點淺見,供參考。阿彌陀佛。


謝謝邀請。佛教中解釋其他人已經回答很清楚了,我就不再綴述。
然而,宗教中的解釋再完善總會被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有人希望證明六道輪迴是不存在的。這卻是我反感的一種情況。
我想六道輪迴及其他很多的宗教理念是給活著(當下)人面對痛苦的緩衝以及活下去的勇氣及信心。
例如,對於失去親人而無法面對的人,告訴他們分別是暫時的,總有地府相見之時。這樣活著的人才會繼續忍受痛苦活下去。
同樣像祥林嫂這樣的情況,告訴她還有來生應該是最好的安慰吧,難道叫一個弱女子去革命? 如果沒有來生,今生的祥林嫂還能活下去嗎?
宗教是人類面對無法改變的痛苦時最後的一層安慰,希望世人不要再去問怎麼會了,更不要證明哪些是假的,不存在的。讓痛苦中的人們有繼續活下去的理由,讓生活有些盼頭。如果你今天能夠覺得並不痛苦,那是因為還未經歷太多。我佛慈悲,諸位慈悲,大慈大悲。

再及,
在上班的路上寫了以上文字,本意是讓大家能夠適度的和宗教理念共存。佛教本質上對人,人的心理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但是,評論中一位佛家弟子和一位道家弟子都指出了我理念上的不正確。
談談我自身對宗教的認識吧,
我個人贊成儒釋道三教圓通,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個注重實用的人。宗教在我看來,哲學的意義大於形式和偶像的意義。任何宗教教義中如果對於人們的實際生活有幫助的,我都會拿來用。例如:六道輪迴。 至於信不信的問題, 我當然信,既然對我對大家都有幫助為什麼不信呢?
萬法歸一不過是求真務實而已。


【中陰身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魂靈,就是識神,它的的確確是存在的。它就是這麼轉來轉去,做善事為人類造福就升天,做壞事造惡就下地獄,一點不假。還有的人說:「那人為什麼不知道前世的事情呢?是不是喝了迷魂湯了?」其實不是。而是經過入胎、住胎、出胎就昏迷了。入胎就是在男子放精的時候,把中陰身衝進母親的子宮裡。男子的精液很臭,母親的子宮裡也是血肉模糊,中陰身在這樣渾濁的環境里住九個半月就昏昏沉沉的了。這就叫住胎中陰(以後再詳細介紹)。生出來的時候,頭朝下腳朝上翻個顛倒,從骨盆里像兩座大山夾著一樣硬被擠出來。這樣經過入、住、出這三個過程就昏迷了,就不知道前世的事情了。經過入、住、出能不迷者只有佛能做到。那麼有人要問了:「怎麼有的人知道前世的事情呢?」的確是有,報紙雜誌上曾報道:美國好萊塢的明星轉胎到了保加利亞,他就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情。他把他前世的事情講出來,人們經過驗證一點也不錯。在我國的雲南、貴州等地也有好幾個孩子知道自己前世的事。這是什麼緣故呢?那是因為他們的緣份好,在小孩剛要出生的時候,把前面一個中陰身趕出去,而自己搶住進去,這就叫搶胎。就像文革時期搶房子,把別人趕出去,自己住進去。所以他沒有經過入、住、出這三個階段就知道前世的事情。由此可見,六道輪迴一點也不假,不是死了就完了。

佛說的話不是空口無憑,都是自己親自證實的,大家一點都不應懷疑。不然的話,佛在世的時候也沒有顯微鏡,佛怎麼說:「人看一杯水,佛視千萬蟲。」呢?!那時也沒有望遠鏡,佛怎麼說:「天空中有很多很多的太陽,很多很多的世界。」現在這些都能驗證了,水裡是有很多的細菌,太陽也有很多,世界也有很多。現在我們不是能乘宇宙飛船到月亮上去嗎,他們說月亮上沒有人,也沒有生物,其實月亮上、太陽上都有人。大家會說:「哎喲,不對吧?太陽上有人不是被燒死了嗎?」其實太陽、月亮上的人都不是我們這樣的身體。我們的身體需要氧氣,沒有氧氣就無法生存。他們的身體燒不死,我們也看不見。人的肉眼連我們人間的鬼都看不見,還能看見太陽、月亮上的人嗎?!你們要想看見就必須好好修法,但千萬別著相,一著相就成魔了,所以佛說的話一點也不錯,佛是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所以這部《中陰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也是不容懷疑的,即使是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懷疑。太虛大師說:「不理解的地方先放到一邊,不要去懷疑、誹謗。」以後慢慢深入地去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就明白了。佛說的話沒有錯誤,不是假的。不像現在的人都是騙人。葯是給人治病的,人命關天,還有人弄假藥來害人,真是不得了。

——《中有成就秘笈(14)母音老人》

中有成就秘笈(14)母音老人

---------------------------------------------------------------------------------------

入胎、住胎、出胎有下列幾種不同:

一、四天王 – 入胎不迷,住胎、出胎就迷。

二、羅漢 – 入胎、住胎不迷,出胎就迷。

三、八地以上的菩薩 入、住、出都不迷。但如釋迦牟尼佛,出胎之後向前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非常清楚,以後就不知道,要靠修法。為什麼八地以上的菩薩入、住、出都不迷,而佛會有這種現象呢?這是示現,這是佛對眾生示現,示現與凡夫無異,也須透過參禪念佛用功而至成佛,讓凡夫知道佛也是這樣修才成佛的,讓眾生有信心修行。

四、凡夫 入、住、出都迷。

——母音老人《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 | BAUS Wisdom Journal 美佛慧訊


分享一下自己十多年經歷和學習的見解。讀過著名的三部曲&<與神對話&>,這部書超越了單一的一種宗教,解答了許多根本性的問題。其中講到輪迴,大體的意思是,靈魂是同一個靈魂,只是換了一具軀體,所以許多人做前世回溯,會記起許多前世的記憶。靈魂在輪迴時,會暫時性地抹掉從前的所有記憶,讓一切從頭開始 (這樣才能從新開始啊,不然全亂了套了). 但是並不是完全地"磨滅"所有的記憶,人們仍然帶著前世的創傷來到今世,前世的恐懼 - 比如天生怕水的,可能曾經溺水而死,比如今生很害怕被拋棄,可能前世曾經被拋棄且遭遇悲慘的結局等等,這些在布萊恩魏斯的許多書里都有講到,而這些癥狀也在前世回溯中被治癒; 布萊恩魏斯不是唯一一個研究前世回溯的醫師,還有邁克爾紐頓,Dolores Canon, 還有台灣的林顯宗等等,海外有許多這類的書籍,有興趣可以進一步查閱。

靈魂的輪迴要學習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謂掌握的"知識",而是要體驗愛,同情,忍耐,關心,等等,這些是靈魂的本質,而靈魂要認識自己,並不是通過概念性的理解,而是要不斷地體驗這些感受來認識自己。這是為什麼,上帝是愛,人間卻有天災人禍,死亡,疾病,痛苦,因為通過經歷痛苦,我們明白了什麼是歡樂,經歷恐懼,我們明白了愛,經歷仇恨,我們明白了原諒。我們活在一個二元世界裡,任何事物的存在,是倚賴於它的對立面,因此上帝讓我們經歷二元世界,而每一次經歷,都讓我們更明白自己是誰,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次決定"我是誰"的選擇。這是輪迴的意義。

所以聖經里說,不要積蓄財富,這些都是帶不走的。也就是說,輪迴帶不走財富。說要善待他人,愛他人如愛自己,包容,原諒,忍耐,因為這些習得的能力,是輪迴可以帶走的東西,是讓靈魂升華進化的東西。聖經也說,人人平等。是的,每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世俗的比較,富有貧窮,愚昧聰敏,都是暫時的,因為每個靈魂都要經歷不同的人生。(信基督十多年都不理解人間為什麼有苦難,不理解為什麼人人平等,明明不平等,後來就明白了)

基督教長期作為政治統治的工具,許多教義都被扭曲,而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喻。比如聖經最早是有輪迴一說的,被刪掉了。地獄被用作製造恐懼的工具,這樣可以讓百姓更好地聽命於當權者。所以信了十多年的基督教後來決定出走。並不是離開神,而且離開那個被少數人創造出來的神,去認識真正的神。


本人在海外將近10年,以閱讀英文書籍為主,國外尤其是美國有許多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從16歲信仰基督教,到後來放棄單一的宗教而研究佛教,道教,更相信一種廣義的信仰,spirituality,這不是一種宗教,而是集各種宗教的核心價值的一種價值觀。


一個嬰兒一生下來就對他爸說:「孫子誒,我是你爺爺投胎轉世啊」


先說結論:
1.輪迴是確實存在,但輪迴的不是你的意識,而是 阿賴耶識。
2.佛陀是觀察者,不是主宰者。他之告訴你真相。
3.記憶不存在於意識當中,但存在於 阿賴耶識中。
4.記憶並沒有消失,只是你記憶力太弱。
5.上世記憶可以恢復,但是條件嚴格需要名師指導。
6.本答主有嘗試,並恢復部分記憶,以下解答有個人理解和體驗成分。
7.本答案只做參考,修行請自尋明師,對走火入魔者蓋不負責。
—— —— —— —— —— —— —— —— —— ——

輪迴:阿賴耶識受到業力的牽引。
什麼是 阿賴耶識?
什麼是業力?

人有八識 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前六識。這個每個人能認識到的,其中意識,就是我們講的思維,邏輯,短暫記憶這部分。方我們睡著的時候,六識中有些就弱化了,比如身,舌。當你做夢的時候有些識就比較強,比如意識。意識,我們更多的時候講我們清醒時候的意識。而非非清醒狀態,做夢或者昏迷狀態下,意識就非常複雜,玄奘大師的八識規矩頌裡面就有講,但是非常人能讀懂。
另外兩識末那識, 阿賴耶識。
末那識,我們暫且理解為下意識,比如自然的呼吸,眨眼睛,走路邁步子,或者各種無意識的手勢動作。(專家請輕拍)

阿賴耶識又見根本識,藏識,如來藏,神識等等。主要功能是能記錄你所有發生的事情,包括每句話,每個畫面等等。無所不藏。

我們平時的所作所為大部分是收到意識的支配的,比如思考問題,做事情。當然還有末那識的控制。末那就是末梢,細微的意識。

而 阿賴耶識不起現行,他總是在意識的背後發揮作用,默默收藏一切。
阿賴耶識什麼時候起現行呢,嘿嘿,要等到你意識失效的時候,比如做夢,昏迷。夢中的景象其實是 阿賴耶識種子中記錄的再現,或者是意識的加工。發個比方,本來某個東西藏到什麼地方,很久了記不得了,突然某一天做夢,夢到了,醒來一找,嘿,還真在哪裡。

業力,簡單理解就是慣性,習性,習慣。比如你喜歡抽煙,喜歡喝酒,或者喜歡別的。一到你有遇到這些事物,你就會被這些事物所吸引而去做這些事情。這就是習性遇緣合和,而造作。

而你的習性是會收藏在你的 阿賴耶識中的,是會影響 阿賴耶識去造作各種事情。當你意識喪失的時候,習性就控制你 阿賴耶識發生種種故事,比如做夢裡面做各種事情。比如夢裡面遇到美女你去××oo。或者別的。人死亡之後意識就會喪失,哈哈,習性也就是業力牽引你的 阿賴耶識到處流竄。總體來分,流竄的結果就是投身到所為的六道裡面。當下一期生命結束,習氣再次牽引阿賴耶識流竄於六道,就是輪迴了。

如果你要問,能不能不流竄了,我說能,怎麼不流竄就是佛陀講的法了,佛陀講法不就是讓眾生出離六道嘛?出離六道就是離苦得樂嘛,出離之後是去哪裡?出離以後就去了四聖道:聲聞,緣覺,菩薩,佛。

六道和四聖道合稱十法界。十法界中佛是最為智慧圓滿的了。所以佛最希望是大家都能成佛。
看到沒有,業力能讓你輪迴六道,也能讓你超凡入聖。佛陀講的就是如何鍛煉,培養你的習性,讓你能夠超凡入聖。那麼這些方法就是佛法,為了防止你形成繼續輪迴的習氣,就產生了戒律。讓你止惡防非。

那麼回頭開,記憶又是什麼?記憶都藏在 阿賴耶識中,我們普通人意識熾盛, 阿賴耶識就潛伏起來了,就像太陽太亮星星就看不見了,但是不是不存在,當太陽下山了, 阿賴耶識的活動就明顯了,就起現行了。

我們短暫的記憶可以理解為意識的活動,就好比是電腦的內存,臨時記憶一下,配合一下CPU的計算工作。但是一遇到斷電,內存內容就消失了,比如睡眠,比如死亡。

其實重要的信息,我們藏在了 阿賴耶識,這就好比電腦的硬碟,斷電沒有關係,可以長期保存。

但是由於我們大腦磁頭(意識)對硬碟的讀取存在屏蔽性,老是提示找不到硬碟。於是我們覺得硬碟不存在,或者是不是壞掉了。

因為我們經常性的間歇性休眠行為(睡覺),不斷將內存信息清空,導致我們都記不得昨天發生的事情,如果再遇上幾次長時間斷電(死亡),我們怎麼可能記得住上輩子的事情呢?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怎麼讀取存儲在 阿賴耶識中的數據。找到我們的硬碟,恢複數據。
數據恢復成功,你就發現"書到今生讀已遲"。很多問題都無師自通了。

那麼我們講講恢複數據的方法,其實佛教的各大門派中最開始的部分都是在幫你恢複數據。比如凈土,比如禪宗。

這些方法的第一步是止。停止,停止思維,打死意識,生起 阿賴耶識。大學中有講知止然後有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然後能得。這個就是修行的次第。
凈土就通過不停的練念阿彌陀佛,一天24現實不間斷的念阿彌陀佛的方式來止住你的意識,在前念剛滅後念為起之間體察 阿賴耶識的現行。
禪宗就用身體的凈坐的方式,讓你放棄念頭,破斥一切有相來達到止。或者通過參話頭的方式,讓你意識崩潰,體悟 阿賴耶識。

通過在這方法止住念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 阿賴耶識中的記憶就會復活,就會在你頭腦中噴涌而出。

那麼還有什麼強大方法可以恢複數據,嘿嘿,聽過過閉關吧。

把你關在一個房間里,什麼都不讓你做,或者就讓你打坐或者念佛,當外界的單調重複信息不在湧向你的 阿賴耶識的時候,你阿賴耶識就很無聊,就截斷新信息的湧入,就起到止的作用,然後記憶開始反哺,你之前記憶就一點一點的往外倒,按照逆時間方向恢復起來,先是昨天事情,再是前天的事情,再是大前天的事情,再就是上周的事情,再就是上月的事情,上年的事情,一直大學,高中,初中小學,甚至自己幼兒時期的事情都倒出來了。當然,記憶倒轉不一定是線性的,存在跳躍性,和主題性。比如那些人給過我錢,那些人對我不好,等等,按照主題搜索出來。
關鍵的時候來了,當這一生的事情都倒騰煩了的時候,上輩子,上上輩子的事情都倒騰出來了。
曾經讀過的書,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泡過的妞,都回憶起來了,呵呵。這個過程可能並不那麼爽快,反倒是伴隨著強烈的自責。就會出現很多精神的疾病,陷入自我記憶不能自拔。
這也是很多人在幽閉的環境中出現問題的原因。當然,主要是你不會調節。對於修行人來講,這都是關。要一一突破的關口。需要過來人的指點和幫助。這個過來人就是佛陀了,他講了49年,就是講這些經驗和方法。
//-----------------------------------------------------------------------------------------------------------
有朋友問輪迴是否真實存在?
其實六道輪迴並不是佛教最先發現的,在佛教創立的時候,印度的本土宗教(可能是印度教)就發現輪迴的事情了(或者說有了六道輪迴的理念)。
那麼在我們中國輪迴轉世的記載就出現在各代的書籍當中,當然當代也有不少的資料,國外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一會兒給你們連接。

先插一段公案:

梁武帝時,就有一位志公和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某次,一個有錢人家有婚事,便請志公和尚去念經。他一踏進門口,便嘆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豬羊炕上坐,六親鍋里煮。

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眾人來賀喜,我道真是苦!


網上關於關於再生人的視頻:

國內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NH4GY1gM

輪迴的真實事例 夭折男孩轉世投胎到鄰村
海南「再生人」唐江山——我的前世叫陳明道-20141126鳳凰視頻
湖南侗鄉百餘人自稱死後轉世 官方望保持神秘感

國外的:
http://www.iqiyi.com/v_19rrhy3btc.html
美國男孩擁有前世記憶 系二戰飛行員
http://www.fosss.org/LunHuiStory/USPilot/Ind

科學家證實了輪迴的存在
這是個外國的記錄片


問題問的就不正確。什麼叫佛陀讓人失去前世的記憶。。。。
唉。。。。,這個問題說明對佛法充滿自以為是的誤解的人真是不少。


若無輪迴解煩憂,寂寞千秋誰抵受。


直觀的輪迴流程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出生時一無所知,出生後通過身體這個渠道學習與社會的灌輸,我們接觸到各種世間的事物與知識,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我們是世間事物、感受、思想觀念、記憶印象和肉體的集合,並沒有一個真實獨立的自我。死亡時這些集合都各自還回去,我中關於你的印象還於你,你中關於我的印象還於我,然後生命結束。

如果有輪迴,在因果規律的運轉下,在慣性業力的牽引下,我們將再次尋找適合的肉體與之結合,逐漸集合相近於今生的各種知識觀念、能力天賦,成為另一個既相承又毫不相干的「生命」。這是人流轉輪迴的承負因果,也構成了人「生而不平等」現象的根本。


這生命流轉輪迴的過程中,並沒有一個真實的主體,也沒有所謂的主宰者。所以說「佛讓人失去記憶」是一個偽命題——從輪迴的角度而言,失去記憶是自然規律運轉的結果,也是對生命的一種保護機制。

不除舊立新,帶有舊觀念與腐朽記憶,新生命如何適應新的世界?
內存爆滿不需要釋放舊的無用的進程嗎?——如果想做選擇題式的釋放與保留,能做到入胎不迷的人也早無這般想法。

如果單獨看待人的一生,可以說並沒有所謂的輪迴可言,我們在這個世間所獲得的一切,最終都必然歸還於世間,生命的最後歸宿,純粹道家的看待一如莊子的鼓盆而歌,人走了就是回到了天地這個家。
是喜大普奔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不能幹了這一碗絕世雞湯呢?


不,世間本無輪迴。題主,讓我來告訴你這一切的真相吧。
上古之時,這世上之人,人心清清朗朗,無欲無念。生之時,乃自蓮花之中化生而來,其身明凈,無風自香。死之時,於樹下安然而逝,其身化為蹁躚蝶舞,隨風遠逝。然世事變遷,人心漸漸不古,慾望雜念叢生,輕盈之體態受濁念影響,漸變沉重。臨死之時,他們不再無憂無欲,因心中有太多無法割捨之人之事之物。如此這般,他們天生擁有的靈力愈發削弱,雜念日漸繁多。終有一日,他們用盡本就所剩無幾的靈力,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幻象。在這個幻象之中,一切是沒有盡頭的。人們死後,靈魂進入另一個身體,成為另一個人,再一次經歷生老病死,經歷他們經歷過無數次的事——七情六慾,五味雜陳。世人稱之為"輪迴"。這幻象太逼真,耗盡了靈力的人類,再無法識別其真假,只有以假為真,沉浸其中,把這當作自己擁有的全部,而最初的那個自己,已變成了幻境中人們口口相傳的神話。
可是仍有一些人,體內還殘存著些許的靈力。他們生於這幻境之中,卻對輪迴,對周圍的一切產生了疑問。於是他們捨棄了自己擁有的一切,只為找到一個答案。這樣經過幾世,幾十世,甚至百世輪迴,終有一日,他們恍然大悟。他們想起了自己是誰,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樣子。一切雜念慾望消逝,他們回到了本來的狀態。他們跳出輪迴,跳出了這個本就不存在的幻象。他們,對於仍沉迷於幻境中的人來說,是傳奇一樣的存在,甚至還有很多人不相信他們真的存在。這樣的人,人們稱之為——佛。
佛已覺悟,曰:萬物皆空。因為這一切,都是你為自己而造的幻象啊。
而你是誰?
你是自己的佛。
你心即佛。


推薦閱讀:

TAG:死亡 | 上座部佛教 | 宗教 | 禪宗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