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操?

相關問題:
如何評價劉備? - 歷史
如何評價孫權? - 三國


三國故事圓了一部分讀者的明君夢、智者夢、俠客夢,也向另一部分讀者提供了大量的心機、算計、權術、謀略。浪漫且實用。


然而三國故事的魅力還不止於此,當我們厭倦了好得不像人的好人和壞得不是人的壞人,曹操世家這一經典反派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於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思維牢籠開始崩塌,臉譜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也變得豐滿了起來。


由於曹操的事迹知名度極高,本期將以略寫事迹,詳細探討問題的方式為您講述三國最強世家——曹操世家!


一、人在囧途

曹操是個官三代,更準確地說是個閹三代。

其父曹嵩是老一代宦官領袖曹騰的養子。在東漢王朝眾多的宦官子弟中,曹嵩稱得上出類拔萃——撈錢送錢的本事不明覺厲、細思極恐,連太尉這樣的高官都能買到手。


這一慷慨大方的優良家風使曹操在19周歲就進入仕途。不久升任首都公安局北城分局局長。


任職期間,該同志嚴格執法,敢於拿宦官首領的家屬開刀。許多領導同志都指出,像小曹這樣的年輕幹部在京城當一個分局長太過大材小用,特提拔為頓丘(今河南清豐)縣令。


23歲,在基層鍛煉還不到一年的曹操就因為堂妹夫的妹妹宋皇后被廢而受到牽連,回到老家譙縣(今安徽亳州)做了一名待業青年。


25歲,宦官勢力重新洗牌,曹操又被朝廷徵召,出任議郎(皇家顧問)。該同志屢屢上書言事,針砭時弊,可喜可賀的是,其中所有不重要的意見都被領導採納。


29歲,黃巾之亂爆發,曹操第一次出任軍職——騎都尉,斬敵數萬,因功升任濟南國相。該同志在任期間搞得官不聊生,其手下五分之四的官吏被撤職。為非作歹之人逃跑,百姓安居樂業,齊誇曹操的領導。


很快,朝廷的調令下達,要將曹操平級調動到東郡出任太守。曹操憤然辭官,獲得了一定的聲譽。當時有些地方豪強看曹操對朝廷不滿想拉攏他入伙另立中央,曹操斷然拒絕,但也沒有舉報他們。


33歲,在老家看書打獵了四年的曹操在老爹的四方奔走(花錢如流水)之下出任剛剛成立的皇帝直屬部隊——西園八校尉的第四號首長。一號首長正是他做分局長時得罪過的宦官蹇碩,還好二號首長袁紹是他的發小兒、鐵哥們兒。


青年時代的曹操告別了少年時代的放蕩不羈、任性頑皮。自進入仕途起就決定做一個樣板兒式的好官,把什麼不畏權貴啦、嚴格執法啦、直言敢諫啦,保境安民啦這些約定俗成的用來形容好官兒的標籤掙了命地往身上貼。可朝廷不賞識他也就罷了還處處搗亂,把他當成球一樣踢來踢去。


曹操不是被嫌棄,而是幹得太用力。黑色幽默之處在於,一心報國的他之所以還能混得下去只是因為他有個一輩子同流合污的老爹。老爹給了他一次又一次碰壁的機會,既然從政實在不行那就還是從軍吧。

對政界失望的曹操轉而寄希望于軍界。當時西北有十幾萬叛軍,朝廷與羌族的百年戰爭也還遠遠看不到盡頭。若是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官拜征西將軍,封侯爵賞,亦足以快慰平生!


誰曾想,曹操的黑色幽默史在34歲這一年才剛剛進入高潮。由於袁紹處心積慮地安排,外戚宦官兩大勢力火拚之後同歸於盡,但袁紹的勝利果實被竊取——西涼軍閥董卓入京,架空朝廷,擅行廢立。曹操隻身逃出洛陽,投奔另一位發小兒陳留太守張邈,得其相助,曹操於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起兵。


35歲,關東諸侯組成討伐董卓的聯軍,公推袁紹為盟主。曹操帶著剛剛招募來的五千人馬加入,經袁紹推薦出任代理的奮威將軍。雜號將軍還是一代理的……沒辦法,誰讓朝廷在董卓手中。此時的曹操不在意做大官,一心想做大事,號召大伙兒共襄盛舉、勤王剿賊。


幾位大佬們都覺得既然這次會盟選出了袁盟主,足以稱之為一次團結的大會,一次勝利的大會。開了這麼久的會,大伙兒都很累了,應該通過一起喝酒喝出風度喝出水平、還需要通過一起看歌舞表演來增進感情。


然而曹操並沒有像演義中所寫的那樣孤軍奮戰,老朋友陳留太守張邈派出部分兵力贊助他,更驚喜的是代理濟北相鮑信願意帶著兩萬步兵,七百騎兵、五千輛糧車與曹操合夥痛擊國賊。


嗚呼!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理想主義者的部隊初戰失利,曹操險死,鮑信負傷,但這次失敗也使他們得到了敵軍的一手資料,為關東聯軍制定了戰略戰術。只要大伙兒能夠團結一次,哪怕就一次,也一定能消滅董卓。


然而各路諸侯經過與會期間的交流溝通,已經在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上大徹大悟,他們第一時間拉幫結派各自打了起來……關東聯軍就這樣可恥地解散了,曹操率本部人馬浪跡天涯。


二、投名狀

曹操從萬里西風瀚海沙到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除了他本人及其部下的努力,還需要感謝他的三個朋友——袁紹、張邈和鮑信。


36歲的曹操有官位卻沒有地方上班,有部隊卻沒有糧食。這倒也罷了,最麻煩之處在於他還有理想。打董卓他勢單力孤,打別人他又師出無名。好在當時天下大亂,山賊草寇都能發展到十幾萬人,臣服百年的南匈奴也打算再現祖上的榮光。於是曹操在東郡以少勝多,大敗黑山賊和南匈奴。剛剛當上冀州牧的袁紹今非昔比,堂而皇之地推舉曹操出任東郡太守。曹操終於結束了流浪,成為了兗州地界上的一方小諸侯。


37歲,黃巾軍餘黨死灰復燃,兗州刺史劉岱被臨陣斬殺。在親密戰友濟北相鮑信的擁戴之下,曹操升級為大諸侯——兗州牧。其原有東郡太守職務由他永遠的副手夏侯惇接任。這時的曹操內有鮑信、張邈的鼎力支持,外有袁紹作為強援,還有烏合之眾的黃巾餘黨給他打。這很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然而幸福總是短暫的,就在這一年,曹操擊敗黃巾餘黨,得到三十萬青州兵,鮑信卻戰死沙場。曹操的這一生,敵人很多、部下更多。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說只有鮑信一個。


38歲,曹操再次擊敗黑山賊和南匈奴並一路追殺袁術。當時的形勢是,袁紹與曹操結盟對抗袁術、陶謙和公孫瓚。趁曹操追殺袁術,陶謙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曹操以牙還牙,十倍奉還,連下徐州十餘座城池。


當初張邈與袁紹鬧翻,袁紹要求曹操剁了他,曹操頂住壓力答覆說:「咱們仨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現在天下大亂,不應該自相殘殺。」出征徐州之前,曹操囑咐家屬說:「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可以去投奔張邈」。凱旋時老友相見,執手相看淚眼,關係就是鐵到這個程度。


39歲,再征徐州。陶謙退守,曹操糧盡退兵。


40歲,曹操的父親曹嵩和唯一的弟弟曹德被陶謙殺害。曹操五雷轟頂。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世人多以為殺父之仇給曹操製造了攻打徐州的借口,其實在這之前兩家早已動過手。董卓入京時,曹嵩在徐州避難。曹操崛起後曹嵩就成了陶謙扣在手中的人質。曹操派人秘密地去接家屬,消息被陶謙破獲。


雖然陶謙並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忠厚善良,在史書上的形象更像是一個十足的惡棍,但他應該不會傻到去逼瘋曹操,他只是想繼續扣留人質罷了。但陶謙的部下貪戀曹家的巨額財產,殺人越貨後跑了。(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曹操對徐州展開報復性進攻,所過之處雞犬不留。有人說他屠城是迫於糧食不足,有人說他是為了打擊徐州士族的根基以方便征服徐州後安插兗州勢力,還有人說年輕時的好心沒好報、殘酷的諸侯征戰消磨了曹操青年時代的正義感——他受到了太多負面的刺激,積攢了太多的負能量。然而屠殺這種暴行,不管有何借口都不能被原諒。誠然曹操一生的功績彪炳史冊,但屠徐的巨大污點是永遠也無法抹去的。


報應轉眼就來,曹操再次五雷轟頂——他肝膽相照的老朋友張邈從背後捅了他一刀,迎接呂布當兗州牧。各郡縣紛紛響應,兗州境內還姓曹的只剩下三個縣城!


張邈為什麼會反叛曹操呢?

原來袁紹剛剛在與公孫瓚的戰鬥中大獲全勝,勢力急劇膨脹。張邈擔心曹操早晚會頂不住袁紹的壓力,不如先下手為強!這是心理學上典型的囚徒困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可悲地敗給了猜疑的鏈條。曹操原本是個磊落的漢子,張邈的背後捅刀是他後來變得猜忌多疑的起點。

兗州各郡縣為什麼紛紛反叛曹操呢?


士族是世代做官的家族,地方勢力實際上掌握在當地士族手中。而兗州士族進入不了曹操集團的核心班底。曹操集團的核心是譙沛武人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單有武將當然不夠,那麼文臣謀士到底哪家強呢?當然是汝潁世家,這是天下士族中的精華。汝潁世家之前一直效力於袁紹,但袁紹勢力壯大後引入了河北系勢力,引起了汝潁世家的分裂,一部分人如荀彧、荀攸就就投奔了曹操,成為了曹操的主要謀士文官。


兗州士族覺得曹操太不夠意思了,你本來就是個外來戶,還是寒門出身!當初吐出來一個東郡太守不給我們,我們忍了,眼巴巴等著重用。你可倒好,還要引進外人!


其實曹操並不是排斥兗州人,程昱是兗州人也成為了他的主要謀士。只是他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與士族所希望的老子英雄兒好漢難以調和。


曹操回師兗州,與呂布大戰百餘日,互有勝敗。由於爆發饑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雙方各自撤兵。這時袁紹發來了邀請函,曹操一度心灰意冷打算投奔袁紹當小弟算了,被程昱勸阻,靠著手中僅有的三個縣城苦苦支撐。


40歲,曹操再戰呂布,三戰三勝,收復兗州、滅張邈三族。張邈本人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殺。呂布投奔徐州,這時陶謙已死,新任徐州牧是我們所熟悉的劉備。曹操再次打起了徐州的主意,被首席謀士荀彧勸阻。


為什麼這時的徐州打不得了呢?


演義中,曹操覺得與其逼得劉備和呂布抱團兒不如暫緩攻勢讓他們內訌,這有一定道理,但亂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口,當時的徐州經過曹操的屠殺已經大傷元氣,縱然呂布與劉備再團結也很難作為曹操的對手。劉備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背棄了陶謙時代的外交戰略,拜袁紹為老大哥,並且與袁紹的兄弟兼死對頭,已經被曹操打得沒多少實力的袁術死磕。


這時打劉備就等於向袁紹叫板兒。此時的袁紹已經雄踞青、幽、並、冀四州,是天下最強諸侯。雖然徐州是個軟柿子,但就算拿下徐州,也不足以與袁紹抗衡。

曹操41歲那年,落難皇帝從長安逃出,回到了已經是一片廢墟的洛陽。皇帝與眾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唯一的指望就是在餓死之前被一個有忠心或者說有眼光的諸侯撿走。這時離皇帝最近的諸侯是袁紹,但他現在已經是天下第一高手,覺得與其接這個董卓擁立的叫花子皇帝還不如自己立一個算了。


曹操的前半生得到了袁紹很多的幫助,袁紹是他的老朋友、老大哥、老上級、也是他的伯樂,但所有的有心栽花都不如這一次的無心插柳幫助大。曹操晝夜兼程趕往洛陽,將皇帝迎接到自己控制下的許昌,被封為大將軍,從此奉天子以令不臣,勢力迅速壯大。但曹操此時還是不能得罪袁紹,只好讓出了大將軍職務,以司空頭銜領袖朝廷,積攢實力。


三個好朋友,一個戰死,一個反目成仇,還有一個現在是大哥但早晚要動手。亂世出英雄,古來英雄多寂寞,古人誠不欺我。


三、無極

42歲,曹操在宛城招降了小軍閥張綉。


曹操在某些方面有著過人的需求和能力,他的二十五個兒子,六個女兒足以說明問題。得意忘形加上軍旅寂寞,曹操非禮了張綉年輕貌美的嬸娘。史書上說張綉不堪其辱,也有江湖傳言說張綉與這位嬸子有不正當關係。總之張綉感到曹操讓他失去了做一個好人的機會,在天下第一毒士賈詡的謀劃之下,突襲曹營。曹操的侍衛隊長典韋、長子曹昂、弟弟曹德的遺孤曹安民戰死。按照史書的記載,這無非是一場兵變,最終曹操在愛將子侄的捨命相助下死裡逃生,是一個美女引發的血案,也是一幕可歌可泣的悲劇。


然而許多年後,曹操的次子曹丕在他的自傳《典論·自敘》中回憶說當時他也在宛城,雖然年僅九周歲,但還是策馬奔騰跑了出來。


以宛城之戰的慘烈程度,賈詡的算無遺策。為何曹操跑了、曹丕跑了,曹昂卻戰死了?

宛城驚變使曹操損失慘重,也使張綉結下了強敵。唯一的受益者就是曹丕,從此他成為曹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當時曹丕年僅九歲,但他的母親卞夫人以歌妓出身卻在曹操眾多妾室中脫穎而出,備受寵愛、生下丕、彰、植、熊四子、穩坐第二夫人的位置,但又長期受到曹昂的養母,正室丁夫人的打壓……

再看賈詡,三年後他力主張綉投降曹操、二十年後又在曹丕與曹植爭儲時一錘定音幫助曹丕上位……

詳情請看馬伯庸先生的名篇《宛城驚變》,這一疑問由馬伯庸先生首發,在下不敢掠人之美,只為了給本文後半部分的二府之爭埋下一個伏筆。


四、天下無賊

43歲,曹操消滅了董卓的繼承者國賊李傕、收穫巨大聲望。這一年,呂布逼走了劉備,再次改變徐州外交戰略,脫離袁紹勢力、與袁術時戰時和。


這可便宜了曹操,他終於可以大大方方地對徐州出手了。曹操一氣呵成,收劉備、滅呂布、得徐州,如果要他發表獲獎感言,應該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感謝呂布的無腦、感謝呂布的無腦、感謝呂布的無腦!


44歲,曹操派劉備攔截窮途末路的袁術,使其無法與哥哥袁紹相逢一笑泯恩仇。袁術嘔血而死,其原有地盤被江東小霸王孫策佔領。


曹操對劉備極為欣賞,給了劉備朝廷認證的左將軍證書,還對他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很像年輕時的曹操,一樣的處處碰壁,一樣的百折不撓,一樣的理想主義。自從被張邈捅刀以後,他已經很少信任什麼人了,卻敢讓劉備帶著軍隊去出差。


45歲,劉備利用曹操對他的信任,發動偷襲再次佔領徐州。此時袁紹已經準備與曹操決戰,但曹操覺得劉備雖弱,但是個真英雄,現在不把他幹掉將來就來不及了。袁紹這人反應慢,等我幹掉劉備回來他才能回過味兒來。


曹操再次征服徐州,劉備出逃投奔袁紹,關羽為保護劉備家眷投降。


袁紹的虎狼之師終於出動、關羽斬顏良報答曹操之後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曹操當時還在與袁紹決戰,卻以博大的胸懷縱虎歸山。識英雄、重英雄,這是曹操身上最為亮麗的一抹色彩。但關羽的出走無疑再次寒了他的心,使他在多疑和猜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官渡大戰,曹操以一兩萬人的兵力逆襲了袁紹的十一萬大軍,天下震動。其戰爭過程一直以來被大書特書,但其實這場戰爭的意義卻遠遠不止是曹操成為北方霸主那麼簡單。


官渡之戰對曹操的影響是什麼?

對曹操個人而言,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好,挾天子以令諸侯也罷,於公於私他都要維護漢室。然後官渡之戰後,曹操已經是天下第一雄主,只有他威脅別人的份兒,哪裡還有「賊」能威脅到他?


漢室的股票暴跌,皇帝不僅是傀儡,更越來越像一個累贅。但曹操畢竟有過忠君報國的理想,要他學王莽,他過不了心裡那道兒坎兒。那就先保持現狀,看以後的情況再說吧。


官渡之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自光武中興以來,士族的勢力就一直在膨脹,他們掌握話語權控制聲望系統、壟斷基層實際權力,與中央爭奪人口、稅收以及人事任免。皇帝只好倚靠外戚和宦官與士族抗衡。外戚宦官這兩根柱子同時倒塌,士族掌權便成了大勢所趨。他們大多團結在頭號士族子弟袁紹的周圍。只要袁紹擊敗曹操,把皇帝握在手裡,名分、實力、人心結合在一起,處於觀望的各路諸侯和天下士族便會趨之若鶩。屆時袁紹出任董事長,士族們掌握股份,讓寒門子弟祖祖輩輩給他們打工。憑出身就能世世代代做官、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然而曹操卻橫空出世,以逆天的才幹強行頂住了歷史的車輪。


由於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士族沒法高枕無憂,還得去和他們所鄙視的庶族拼業績。


曹操採用的屯田制度使大量土地歸為國有且不可買賣,限制了士族對土地的兼并。


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唯才是舉使很多有才無德之人可以放開手腳橫徵暴斂,比士族的吃相更加難看。屯田分為民屯和軍屯,民屯使老百姓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自由,軍屯使士兵又要打仗又要種地,異常辛苦且降低了作戰能力。


但縱然有這些不足,總比特權階層安享榮華、作威作福要公平得多。


這是曹操的歷史功績。


五、天將雄獅

52歲,為了徹底肅清袁氏勢力,將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的外患消滅在萌芽當中。曹操把攘外必先安內的經典案例統統棄如敝履,在天下未定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北征烏桓。


曹操的軍隊從一條廢棄多年環境惡劣的小路進軍,距離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二百里時被敵軍發現,烏桓的蹋頓單于與袁紹的兩個兒子率領數萬騎兵迎擊。當時曹軍的軍需物資還沒有到,為了趕路很多士兵連盔甲都沒有。曹操登高遠望,看敵軍人數雖多但陣勢不整,決定擒賊先擒王,派張遼為先鋒,將蹋頓單于斬殺,敵軍自亂,二十餘萬人投降。袁紹二子再次跑路,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


征途之中,曹操寫下《步出夏門行》。隨軍出征,年僅十五歲的曹植寫下《白馬篇》,曹家父子的文採風流相映成趣,使這次北征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具有浪漫色彩的戰爭。


以少勝多是曹操的拿手好戲,但這次遠征的難點不在於敵人而在於環境。遼西乾冷,二百里沒有水源,只好在冰天雪地里打深井。背著糧食走不動於是只好殺馬充饑。在滅呂布、袁紹時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天才軍師郭嘉在途中病亡,臨終前囑託曹操不要進攻遼東,這樣公孫康一定會把袁紹二子的人頭送來,果然言中。郭嘉是曹操手下最年輕的高級幹部,而且有很多可愛的小缺點,讓曹操又欣賞又放心,本想讓他輔佐繼承人的。從後來的歷史來看,就是十個踏頓單于也比不上一個郭嘉重要。


失去郭嘉固然可惜,但這一役使曹操威震塞北,他一聲令下,匈奴左賢王就得乖乖把妻子蔡文姬送回。


九年後,曹操扣押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將其終身軟禁並把匈奴分為五部,派漢人官員前去監督。秦皇漢武的宿敵——匈奴在曹操手中踏入了萬丈深淵。


十一年後,烏桓再次反叛、當時東有孫權,南有關羽、西有劉備,曹操無懼多線作戰,派兒子曹彰再次北征。曹彰將烏桓徹底打散,使烏桓永久地失去了威脅中原的資格。同時,鮮卑首領軻比能震懾於曹家的軍威,率數萬人馬請求臣服。


同室操戈,再強也算不得什麼本事。曹操與中國歷史上那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甚至投靠外邦異族的帝王、軍閥們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多少皇帝坐擁天下兵馬錢糧,其武功卻比不過僅有半個中國的曹操?尤其是竄奪了曹魏基業,一統江山卻亡於匈奴人之手的晉朝統治者更是應該羞紅了耳朵。

對外硬不硬,是評價一個政權的關鍵之一。


六、赤壁

53歲,基本平定北方的曹操廢除三公,自領大漢丞相。之所以說基本平定北方是因為關中地區還有十幾個小軍閥,曹操打算等他們自相殘殺得差不多了再動手,因而將兵鋒指向了南邊的荊州牧劉表。

劉表積攢實力已經十八年,還收留了劉備做客將,雖然對劉備既用且防,但大敵當前原本足可與曹操一斗。但劉表已經66歲高齡了,說死就死,其繼承人向曹操投降。劉備潰逃,謀劃著聯合孫權以抗曹操。


荊州來得太容易,曹操簡直都不敢相信。當他真的進入荊州,不禁豪氣倍增,決定超額完成計劃把劉備孫權一勺燴了。這時,從不主動獻計的賈詡一反常態,給曹操兜頭一盆冷水,勸他花幾年時間穩定荊州,到時孫權也好,劉備也好要麼投降要麼只能主動來攻。


曹操正處在一生事業的頂點,哪裡聽得進去。他把盞臨風,橫槊賦詩,誦出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千古絕唱,盡顯其超一流詩人的迷人風采。


然而剛得瑟完,形勢就急轉直下:

1.軍中爆發瘟疫,出現大量非戰鬥減員。

2.與孫劉聯軍小試鋒芒,敗於東吳大都督周瑜之手。

3.曹操中了黃蓋的詐降計,被黃蓋放火燒掉了先頭船隊。

4.不知是何原因,風向突然從西北風轉為東南風,火勢蔓延。曹軍士兵多是北方人,容易暈船,因此將戰艦緊挨在一起以求穩。這下船隊保不住了,曹操急中生智,再放一把火,阻擋了敵軍的攻勢,從華容道逃跑。


華容道道路泥濘,騎兵無法通過。曹操命令染了瘟疫的士兵割草鋪路,率領精銳騎兵連人帶草踐踏而過。在這悲慘到窒息的時刻,曹操竟放聲大笑說:「劉備,也算是我的一個老對手,但是腦子太慢,如果早點兒在這兒放火,我就完了!哈哈哈哈哈」。剛說完,部隊後方火光衝天,顯然是劉備軍放的火,不過已經晚了。


縱使兇殘,誠然機智。曹操一生,狼狽出逃不知有多少次,但從來都是微微一笑,絕對不抽,不失奸雄本色。單憑這一幕,就足以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反派,誠可謂大奸大惡,大智大勇。

赤壁之戰的過程在史書上語焉不詳,只留下一鱗半爪。在演義中則是繪聲繪色,被寫成了全書的最高潮。似乎曹操經此一敗就再也沒有了一統天下的本錢。然而曹操麾下有名有姓的文官武將無一陣亡,他照樣雄霸天下。荊州的一部分也還在他的手中。


那麼,赤壁之戰對曹操的不利影響究竟有多大?


與去年同期相比,曹操的確沒多大損失。但如果以長遠眼光來看,赤壁之戰對曹操最不利的影響有二:


1.劉表養了十八年,唯一可以與東吳水軍匹敵的荊州水軍損失慘重。當長江上再出現一支更為強大的水軍時,魏蜀兩國都已經亡了。


2.劉備有了用武之地。劉備之前曾兩次出任徐州牧,但徐州兵少將寡無險可守。現在劉備掌握了荊州的四郡,獲得了荊州士族的支持,組建了其核心班底荊州集團,前所未有的兵強馬壯。要說曹操看人的眼光真是不服不行,袁紹佔據四州都沒能把他怎麼樣,劉備佔了小半個州卻能掀起滔天巨浪。


七、建國大業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得不承認,一統天下的偉業只能交給後人去完成了。但丞相這一職位是不能世襲的,當皇帝又不行——孫劉已經崛起而且還處於蜜月期,哪能授人以柄?


那就一步步來吧。


55歲,為了給後人儲備人才,曹操下《求賢令》,把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作為國家法令。


56歲,西征馬超、韓遂,關中地區基本平定。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覲見皇帝可以配劍、穿鞋,不必以小碎步前行,只能稱其官位,不可直呼其名。)這樣的待遇,賢相蕭何有過,王莽篡位前也有過。因此雖然引人猜想但還不算太敏感。


58歲,南征孫權,留下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價無功而返。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邏輯在曹操身上也適用。朝廷下詔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做了公爵就可以建立國中之國,擁有自己的宗廟,冊立接班人。但更敏感的是加九錫,這就是明擺著要學王莽了!


漢室的老臣們連個屁都不敢放,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卻站出來強烈抗議。


荀彧為曹操效力幾十年,為什麼在要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


在荀彧看來,曹操是英明的主公,即便做一個權臣也無可厚非。伊尹、周公這樣的權臣最終把權力還給天子而不是傳給兒子,所以照樣是聖賢。


就算看不出聖賢的苗頭,只要別明擺著學王莽,讓荀彧騙騙自己也好啊。這麼明晃晃的要篡位,讓理想主義的他何以自處?最讓他傷心的是,一個個口口聲聲說什麼生食漢祿,死為漢臣,關鍵時刻都哪兒去了?荀彧是抑鬱而死的。


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在荀彧死前五年,他保舉了司馬懿出仕曹操。許多年以後,已經權傾朝野的司馬懿評價荀彧說:近百年以來的人物,我親自接觸過的,沒有人比得上荀文若。這其實就是在說曹操比不上荀彧。


荀彧之死對曹操震動不小,但道路已經選定,只能「利無反顧」。


60歲,曹操征漢中,收服張魯。


61歲,朝廷晉封曹操為魏王、並特許其儀仗和禮儀向皇帝看齊。


代漢的呼聲高漲起來,繼荀彧之後的天下士族領袖陳群帶頭勸進:大漢早已名存實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曹操斷然拒絕,答覆說:「若天命在我,我就做周文王」,暗示篡位的事由下一代去做好了。


可是曹操的兒子眾多,這個下一代究竟會是誰呢?


八、銅雀台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歸來。夜宿鄴城,看到金光由地而起,第二天在發光之處挖出一隻銅雀,認為是吉兆,下令建造銅雀台。


公元210年,銅雀台終於落成。曹操召集文人登台做賦,曹丕、曹植兄弟也在其中。十八歲的曹植一揮而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銅雀台賦》(正式名稱為《登台賦》,但《銅雀台賦》因為《三國演義》為世人所熟知,故用此名。)


史書記載曹操的反應是很驚喜。其實《銅雀台賦》的文學價值遠不能與曹植十五歲寫下的《白馬篇》相比,然而《銅雀台賦》勝在這篇文章達到了拍馬屁的最高境界。


拍馬屁的要義有二:一是一定要發自內心地拍,不能有絲毫虛情假意。二是要有新意,有文采,使被拍的人能夠牢牢記住並且可以到處顯擺。《銅雀台賦》堪稱古往今來最優秀的馬屁文章。


公元210年,是曹操栽樹,準備給後人乘涼的一年。按照傳統,曹昂死後,曹操的兒子們以曹丕居長,但曹操對這個兒子一直比較冷淡。這一年司徒趙溫舉薦曹丕出仕,曹操表示趙溫舉薦曹丕並不是因為曹丕的才能,將趙溫免職,這就是當眾在打曹丕的臉!


或許是曹操之後有些過意不去,公元211年他讓曹丕當上了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但在同一年他也讓曹植在諸子中第一個封侯。(比其兄長曹彰早了五年。)


公元213年,曹操就立嗣一事發出密函徵求眾臣意見。立曹丕明明是順理成章的事,徵求意見是個什麼意思?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孫權,一改由曹丕留守的慣例,安排曹植留守。並勉勵曹植說:「你老爸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事業剛剛起步,那時做過的事情至今都不後悔,你一定要發憤圖強啊!」

換了別的父子,這話不過是老爹囑咐兒子像自己一樣好好乾事業。可曹操乾的是什麼事業?王霸之業啊!


曹丕急了。權謀什麼的可以請教司馬懿等親信班底,但老爸不僅是個政治家、軍事家,最要命的是他還是個詩人,文采這一項決不能瘸腿兒啊!


曹丕在文學上下了極大的功夫,他向建安七子請教,大搞文學沙龍。他的詩篇《燕歌行》質量上佳,文采斐然,由於讀過曹丕詩的人很少,特摘錄如下: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我國最早的七言詩,五言詩實在干不過曹植,只好在形式上創新了。


這還嫌不夠,曹丕生怕自己的才華不被父親知道,寫下了一本自傳——《典論·自敘》,說自己文能通經、史、諸子百家、武能左右開弓,在快馬上用牙齒咬箭搭弦、在脖子後面開弓射箭、用甘蔗擊敗劍術高手……


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宣傳的效果,曹丕像發傳單一樣把這本自傳到處送人,甚至連長江以南的孫權和張昭都目瞪口呆地收到了曹丕專程派人送來的簽名版自傳……


公元216年,曹操封王,卻沒有同時任命曹丕為魏王太子。曹丕實在沒轍了,找賈詡問計。賈詡只讓他老老實實做個好兒子。看起來是句廢話,其實賈詡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曹操的心態。


青年時代的曹操約束自己一心做應該做的事卻處處碰壁,理想破滅以後徹底自我解放,成就越大越任性。他以法治國卻把自己的心情凌駕於法律之上,他自己長得就不怎麼樣卻喜歡以貌取人。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文采什麼的都是次要的,縱然曹植的真性情有些過度,但曹丕卻是耍心機耍得所有人都能看出來!


曹丕聽明白了賈詡的話,從此裝作不裝的樣子。


曹操猶豫不決,也詢問賈詡的意見,賈詡暗示他想想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後果。二府之爭就此一錘定音。


公元217年,曹丕受封為魏王太子。


曹丕之心,路人皆知。但曹植的種種表現卻自相矛盾。


曹植到底想不想當太子?


公元214年,好不容易當了一回留守卻整天就知道喝酒。

公元217年,酒後駕車擅闖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走的皇宮正門。

公元219年,關羽攻樊城。這時曹丕已經當了兩年太子,曹操卻派曹植領兵救援,可曹植居然又喝醉了!


要說曹植為了爭位做過什麼?好像只有寫賦和寫詩哦。

據此很多人說曹植根本就不想爭權奪利,他在意的唯有酒詩。


可說他不想吧,明明白白告訴老爹不就完了?犯得著讓兄長猜忌、惹老爹生氣嗎?


曹植想當太子,但他更想要自在的生活。老爹不就是堅持做自己嗎?他不就喜歡真性情嗎?對曹植來說,最理想的當然是用堅持做自己的方式當上太子。


曹操最終沒有選擇曹植,未必是曹植失寵,恰恰是因為曹操太疼愛這個單純的兒子,讓他繼承王霸之業那就是害了他。且不說孫權、劉備,單是圍繞在曹丕周圍的人他都對付不了。


曹操給曹植漲工資,加封為萬戶侯,打算讓曹植痛痛快快地喝酒、安安心心地寫詩。


可惜曹操管得了生前,管不了死後。


九、亂

63歲,皇家醫學院院長吉本串聯了一小撮漢室忠臣在許都作亂,試圖劫持獻帝投奔關羽,曹操的秘書長王必在平亂後傷重而死。

64歲,曹操的愛將、連襟夏侯淵在定軍山被劉備軍斬殺。漢中失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降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宛城守將叛變響應關羽。同時鄴城有一位超級演說家魏諷煽動了一大堆官二代準備發動政變。


65歲,關羽在曹操孫權兩軍的聯合絞殺之下敗走麥城,孫權居心叵測地將關羽首級送到曹操面前。曹操見招拆招,將關羽以諸侯之禮安葬在洛陽。


葬禮之後,曹操在洛陽一病不起,當時曹丕身在鄴城,曹操卻派人去長安急召近年來在軍事上表現搶眼的曹彰,由於曹彰未至曹操就已去世,其動機成為千古之謎。


曹操臨終前發表了題目為「分香賣履」的著名遺言,一句軍國大計都不涉及,只是嘮嘮叨叨地安排著小妾們以後的日子到底該咋過。在曹操看來,軍國大計早已安排妥當,屯田保障了糧實,唯才是舉保障了人才的梯隊建設、漢室無人可用,孫劉反目成仇、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曹操想不到他所自豪的制度在曹丕看來是多大的麻煩。曹操充分考慮了那些不忠於自己的人已經被解決得七七八八,卻沒有充分考慮過忠於他的人不一定會忠於曹丕……


在開啟曹丕時代之前,按照慣例應該給曹操一句評語,筆者原本想刷刷刷寫上一大堆評價,但在1954年,唯一一位與曹操同樣在政治、軍事、詩歌、書法上造詣極深的毛澤東已經為曹操寫下了一段無法超越的詩詞,遂決定老老實實摘錄如下: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少年時的曹操,熱血、天真,宦官子弟出身,卻像個黨錮清流一樣才一當官就痛陳時弊、搏擊豪強,在洛陽當北部尉居然直接就杖斃了違法夜行的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簡直有點東漢初年強項令董宣的味道)。年少時的他最大的夢想不過是為朝廷平定涼州動亂,以圖死後能在墓碑上刻下「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幾個字。這個心懷天下,吟誦著「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人,面對遲疑不進、各懷鬼胎的關東諸侯,是何等的大義凜然——「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關東聯軍討董最終不了了之,這幫人撤兵之後,不念國家大計,而只想著爭權奪利,各自割據。袁紹回河北後籌劃擁立幽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虞為帝,力邀曹操同建擁立北帝之功,曹操的回答卻是擲地有聲,彪炳千古——「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面前,他終於明白,哪怕他一心忠於漢朝,可是和他一起長大的這些大族清流們卻各個都是包藏禍心、唯恐天下不亂的蠹蟲。何進要盡誅宦官,是袁紹強烈建議的,引董卓入京的餿主意,也是袁紹這幫人提議的,最後討伐董卓,還是這幫人拖泥帶水、互相糾纏以至於一事無成,最終社稷不可再復。他終於看清楚了這幫人的真面目,他們不是蠢,他們就是壞,他們又何嘗不知道宦官和外戚雖然是東漢開朝以來的兩大痼疾但也同樣是皇權的兩大保障?他們難道不知道盡誅宦官等於自斷朝廷臂膀?何進入宮誰不知道兇險異常,可他們偏偏還讓他去,不就是想一舉而剷除掉宦官和外戚這兩大皇權樹立在他們面前的障礙么?外兵入京,誰都知道會天下大亂,為什麼要提這麼個餿主意,難道不是這幫蠹蟲本身就是盼著天下大亂?袁紹那麼早就在河北形勝之地建立了根據地,不就是想複製當年漢光武龍興河北的故事么?朝廷社稷、天下萬民,這幫人幾曾放在過心上?

當聽到何進他們要盡誅宦官的時候,我們那一向聰慧到狡黠的太祖真是氣得簡直要笑了:「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至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可是就是這樣一群人,用這樣一種愚蠢拙劣的手法,把光輝的四百年大漢給亡了。他終於明白這幫人和董卓就是一丘之貉——「袁紹為盟主,因權奪利,將自生亂,是復有一卓也。若抑之,則力不能制,只以遘難。且可規大河之南以待其變。」那麼好吧,是你們逼我的,是你們毀了我做一個好人的機會,「治世之能臣」我已經做不了了,但是做「亂世之奸雄」,難道我會輸給你們么?

只是很多年以後,端坐在黃河南岸洛陽宮殿精緻王座上衰老的魏王,最後一次面對著從遙遠江南送來的錦匣中那個赤面長髯的頭顱,緩緩地說出「君侯別來無恙」的時候,他大概會再度想起自己當初的夢想吧!漢征西將軍,漢征西將軍!是你親手殺了他。


不管歷史的真像怎麼樣,這位政治家的存在,符合我自己的一切審美。下面的敘述不像在評價,像是在翻譯武帝紀。不過我更希望,是像在講一個偶像或是一個朋友的故事。
一個出身官宦,也是宦官之家,從小不被人當做紈絝子弟,和一群壞小子偷人家新娘子。叔叔老說他壞話,他就想了一個主意讓父親不信他叔叔。卻在一個王朝最風雨飄搖的時候,幾次挺身而出。先是刺殺張讓,失敗;又刺殺董卓,又失敗,幾乎被殺。雖然胸中萬字,筆下千言,他卻選了一種最純粹,最單純的方式,來實現為國除賊。有點任俠放蕩的感覺。我們這些人,有多少年輕的時候,沒有尚武的情結?「太祖嘗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那幾年他雖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小子,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好男兒。
他也有知己,忘年的知己。太尉橋玄一句「吾見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願以妻子為托。」試想年不過二十的一個胸有抱負少年,一個位高權重的重臣,以妻子相托,胸中熱血怎麼按奈得住?不過也有些人不是很瞧得上紈絝子弟的作風,他問許劭自「我何如人?」?許子將不語。於是有趣的事發生了,遍尋各種記載,我們都不能知道他究竟對許劭做了什麼,許劭最後終於就範了,吐出了那十個字「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我們後來看曹操,說他是奸雄,不知有多大成分,是因為這一句話呢?不過更有趣的是「太祖大笑」。歷史過了這麼久,我也始終沒有弄清楚,太祖為何大笑。
接下來的事,大家大都耳熟能詳了。先是華麗的登場,除洛陽北部尉,制五色大棒,棒殺蹇碩叔父。之後遷濟南相,法度嚴明,治界之內,豪強紛紛遷出,於是郡界肅然。之後又隱居一段時間。再後,就是刺殺董卓,逃回陳留,興兵除賊了。唯一有趣的小插曲是兩次都有人和他謀劃廢立,他都斷然拒絕。一次是王芬,一次的袁紹。第一次他還義正言辭「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詳也」到了第二次,估計他的心已經涼了,於是他笑嘻嘻的和袁紹說,我不聽你的!至於之後決意抗袁,也只怕是從這裡和酸棗的酒會埋下的種子吧。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有一面: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試想一個人幾乎九死一生,為天下甘冒大險,遊俠刺客也做得,興兵討逆也做得,天下群雄響應之後,群雄卻夜夜笙歌。於是他撂下一句「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就獨自向西了。卻敗於徐榮。我想,他當時心中的浪漫主義,也就是從這時一點點慢慢消散,他開始變得現實,他開始擴張勢力,他開始不打算做能臣,大概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吧。
這之後的事,大家就更熟悉了,先是袁紹在河北發展,他擊破眭固等,佔東郡,再取濮陽,收黃巾殘部。得兗州。又遇見陳宮反叛,失濮陽,再得濮陽。迎天子,於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都許。之後滅呂布,破袁術。至於宛城成敗,更是眾說紛紜。一路跌跌撞撞,到也算勢如破竹。終於他站在了官渡的戰場。以少勝多,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不過劇情的跌宕,到真是難得一見,因為官渡里有情有義,有膽識,有氣魄。先是雲長斬顏良解白馬之圍。之後是他自己六百騎,破文丑五六千騎。下馬上馬的計策,使紹軍大震,算是他一生軍事生涯的一次得意之舉。可是這一戰,他也沒有信心,畢竟「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之二三」。他和袁紹在官渡戰場上雖然互有勝負,但他知道,袁紹拖得起,他拖不起。他也會流露出一絲的無奈與憤恨,他看到士卒疲憊,於是對運糧的士兵說「卻十五日為如破紹,不復勞汝矣」。別人可能讀這句讀出的是豪邁的氣魄。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內心掙扎痛苦,故作強顏的朋友,這一句,在我心裡,讀出了無限的辛酸。於是他聽聞許攸來了,於是赤腳倒履。許攸勸你襲取烏巢,他便親甩五千夜襲淳于瓊。袁紹來救,左右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透過短短几行字,薄薄一頁紙,我們也許感受不到但是得事態緊急。但幾乎兩千年過去了,那鼓角聲,那殺伐聲,那火光,那劍影,依稀還能聽到看到。於是一戰成名。於是成了漢賊。
但他還是可愛的,是浪漫的,是詩人,於是征高幹時寫下了那首《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這首詩的點評,百度就可以不贅述,我卻覺得,王夫之說的最好———「純好」
擊破袁紹之後,那一把火,燒了所有袁紹的書信。一把火,燒了反意,收了人心。
至於後來三征烏桓,征劉表,赤壁被周郎一把火燒成了背景。羅貫中這個蜀妖更是狠狠黑了一把「丞相為何發笑?」北歸之後,他徹底變了,變成了以權臣,再去南下之意。於是才有玄德得蜀,三足鼎立。
之後有趣的事變得越來越少,大概年紀大了,人都會變得無聊。稍稍有趣的事,大概有幾件。一件是路過橋玄的墓。下車拿了一壺酒,一隻雞來拜會。一邊拜會一邊念念有詞,大概的意思是:當年和你約好,我發達了,路過你的墓的時候,不下車來看你,我就會肚子疼。於是我備了一隻雞和一壺好酒來看你了,我可不想肚子疼啊。他心裡究竟是怎樣想,你我無從得知,但是我猜,他一定很懷念這個往年的老友,很想問問他許子將說的治世究竟還有沒有了,要是你還在一定會告訴我何去何從吧。另一件有趣的事是那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寫的真是句句大實話,千百年後看來,才覺得,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比起猿臂摔子的大耳賊,活的著實真實洒脫。
建安 二十五年春正月,一件不是那麼好,也不算壞的事傳到了洛陽。他見到一顆人頭,不是別人的,是雲長的。這個人算是最契合他心中理想的一個形象。所以他才會官渡成全他的美名。我猜,幾曾何時他看到雲長,就會想起刺殺張讓董卓,散盡家財興兵除賊的自己。這一年,呂子明白衣渡江,於是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我猜想,他心中僅存的,沒有被權利與慾望侵蝕的理想主義,也就此全部破碎了。第二年,也是正月,你留下一封被蘇東坡吐槽「平生奸偽,死見真性」的《遺令》:


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下施繐帳,朝脯設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讀完這篇遺囑,簡直覺得曹操婆婆媽媽的,年五十不稱夭的時代,他過了六十六年,不能算沒活夠。但是臨終的遺囑,還是弄了我們一個出其不意。他沒有像一個英雄一樣高歌,他選擇作為一個最普通的人的方式離去。他曾經說,他曾有一個夢想,就是去世後,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下這麼幾個字:漢征西將軍曹侯墓。等他一生過去了,他既然得到的遠不止一個征西將軍,那些虛名,那些假的豪言壯語,說說又給誰看呢?除非還真能向天再借五百年。遺言這事,怕是只有他和武曌想清楚了。蘇子那八個字的評價,其實說的很對。我們仔細想想我們自己,哪一個不是平生奸偽啊?哪一個不是戴一張面具在這生活的夾縫裡掙扎啊?能做到死見真性,就不容易了,何況,他還用一生給我獻上一部超壯麗的歷史劇。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說到我最羨慕他什麼。無非是那三四個場景:
刺殺張讓的戟,刺殺董卓的刀。
官渡時自己焦慮,對人泰然而堅定的神情。
征張魯後,意氣風發,寫下「袞雪」那兩個大字。
還有最羨慕的兩個場景:
他和一群人吟詩行令,笑的頭巾浸在食物的湯水裡,濕漉漉的,他卻依然開懷大笑。
一個是宛城之戰,雖然一怒之下趕走了丁夫人,但他沒幾天巴巴趕去,手掌輕撫丁夫人的背,說:「跟我回去吧」。丁夫人不理他,他就默默的看著,靜靜地等。等到黃昏,他才又問:「真的不和我走嗎?」丁夫人沒有給他機會,於是他灰頭土臉的回了。故事到這裡還沒完,二十三年之後,他彌留之際,心心念念的不是別的,是:「要是等我到了那邊,子休和我要媽媽,怎麼辦啊?」。真真是一生本色,死見真性。


快兩千年過去了,自從一個名叫羅某的大蜀妖出現後,他很少以正面,進入人們的視野。但不妨礙,我對本色的愛。因為,這世界,我們本已經是煢煢孑立,於是我們穿好外套,戴好假面,究竟一生能有多少人,能在你面前變得赤裸而鮮活呢?你又敢在多少面前褪下偽裝呢?他從來不願偽裝自己,他只是赤裸裸利用規則,然後赤裸裸的愛並赤裸裸的恨。這才是曹公最可貴的精神!


新三國裡面,曹操最後的獨白已經很清楚和透徹了:

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

我寧願當一個能夠實現自己抱負的奸雄,
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
忠義和姦惡都不是能夠從表面就能看得出來的,
也許你們從前錯看了我曹操,現在又看錯了,

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都不怕別人錯看我。……」


謝邀

曹操:怎麼一個「操」字了得】

曹操這個人很複雜,該從何談起呢?思來想去,還是從曹操的名字談起吧,名字是人降臨世間後的第一個符號,從名字入手分析曹操,或許能夠看到一個返璞歸真、天然去雕飾的曹孟德。


曹操,姓曹名操。姓是老爹給的,無從選擇,但名的學問可就大了。我很確信曹老爹給兒子起名字的時候,是希望他做一名有德操、守節操的五道杠青年。但現在人們提起「操」字時,卻會瞬間聯想到低俗的詞語。操還是操,意思卻已經變了。一個字意的演變都如此複雜,何況一位歷史人物?《古惑仔》中山雞做自我介紹時,說到:「我叫山雞,雞巴的雞。」那曹操又該如何做自我介紹呢?我叫曹操,操行的操?操蛋的操?我眼中的曹操就是夾雜在操行與操蛋兩者之間的一個人物,他一生充滿的矛盾與對立。


1、 善與惡的矛盾

曹操是個非常敞亮的人!作為周公的腦殘粉,曹操一生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如果三國時期有感動中國,曹操絕對可以上榜。曹操進攻徐州時,兗州集體反叛,曹操斷言:只有魏種不會背叛我。當聽說魏種真的背叛自己時,曹操氣得咬牙切齒,發誓一定要殺了他。誰知日後俘獲魏種時,臉被打的腫呼呼的曹操還是因愛才而赦免了他。曹操在處理他與關羽、劉備之間的三角戀關係時,也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肚量。曹操深愛著關羽,但愛來愛去才發現自己是個備胎。當關羽毅然決然的離開自己去尋找劉備時,曹操任由他去。愛情的最高境界其實是放手,因此當我們討論千里走單騎時,值得讚賞的除了劉備的魅力與關羽忠義之外,還不應該忘記曹操的胸襟。


曹操又是一個非常刻薄的人!德才兼備、才貌雙全的崔琰,因為對曹操稱王的事,發表幾句模稜兩可的評論,曹操認為他是在高級黑,便將崔琰下獄處死。而清廉正直的毛階,也因崔琰死後發了幾句牢騷而被下獄,之後鬱鬱而終。連曹操年輕時候的好友兼得力謀士婁圭,因語言不當而慘遭殺害。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曹操對荀彧的冷漠。曹操第一次見荀彧時,高興的說:吾之子房也。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策劃士,荀彧確實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然而當荀彧反對曹操受魏公時,一個空盒代表兩人正式的決裂。如果兩人活在現代,曹操必然會說: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荀彧也必定會感嘆:即便回到過去,也不會到當初。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善與惡之間的一個人!他善良起來,能夠寬宏大量,既往不咎。他兇惡起來,又能殺人如麻,不念舊情。這正代表了曹操的兩面,當曹操露出善良一面時,是希望有人能幫他完成自己的霸業。當曹操露出兇惡一面時,那是因為有人阻擋了他的霸業。因此曹操的善與惡,在性格上是矛盾的,但在政治上又是統一的。即便是一根荊棘,只有對曹操有用,他也會強忍著疼痛把它握在手中當拐杖。但曾經的墊腳石變成絆腳石時,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踢開。所以當曹操對崔琰、婁圭等人痛下殺手時,他的霸業之路越走越順,而他自己也在奸雄之路上越走越遠。


2、正與邪的矛盾

曹操是個正直的人!如果當時有《新聞聯播》,必定一天二十四小時滾動播出曹操為官的事迹。作為一名初入官場的官二代,他打老虎,抑豪強,不慕權貴。身為首都的區公安局局長,有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長輩犯了錯,曹操直接將他秒殺。中央辦公廳主任張讓作惡多端,曹操乾脆潛入他家中準備行刺。而當國務院總理董卓對曹操進行招攬時,曹操厭惡其人,索性辭官歸鄉。可以說年輕時的曹操就是正義與俠義的化身,打個噴嚏都能噴出好幾斤正能量。當曹操日後大權獨攬時,他依然是個好官。他賞罰分明,唯才是舉,發展生產,提倡節儉,「治世之能臣」的評語可謂恰如其分。


曹操又是個邪惡的人!據魏晉第一八卦雜誌《世說新語》記載,還有無數民間狗仔隊的追蹤報道,人們看到了曹操的另一面,他好色,殘忍,生活糜爛,奸詐狡猾。曹操一生有三個污點,即盜墓、坑降、屠城。為了緩解軍費壓力,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如今已經被寫進盜墓小說,成為了盜墓門派。歷史上的項羽、白起都因坑降而受到非議,曹操也不例外。在官渡之戰坑殺了八萬降卒,使曹操的形象進步一妖魔化。而他因私憤而造成的徐州大屠殺,連刻意維護曹操形象的陳壽,在寫《三國志》時都吐槽了一句:所過多所殺戮「亂世之奸雄」的評價也是一語中的。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善與惡之間的一個人!為何反差如此之呢?我們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成長。根據曹操自己的話,他最初的夢想是「欲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建立名譽」,而後變成了「慾望封侯做征西將軍」,最終才變成了「若天命在孤,孤願為周文王。」曹操慾望在不斷的變成,他的手段也必須跟著變化,而這條霸業之路必定是充滿著血腥風,所以曹操必須一手拿著麵包,一手拿著屠刀,一路前行。歲月磨平了曹操的稜角,在現實面前,曹操不得不將當初懲治貪官權貴的屠刀砍向他的朋友與百姓。什麼是成長?成長就是你漸漸變成了你原本討厭的人。


3、 忠與奸的矛盾

曹操是忠臣!老劉家的房子快塌了,張角踹了一腳,董卓搶一個回,袁紹袁術都在周圍虎視眈眈的盯著,看能不能撿個便宜。唯獨曹操這個包工頭把這棟房子修修補補,裝修一番,雖然沒了昔日的光輝,起碼讓戶主劉協有了安身之地。曹操也搖身一變成了老劉家的大管家,但他並不安心,老劉家的遠房親戚劉備認為自己才有資格當這個家,於是拉了一群忠於老劉家的長工另起樓灶。孫堅是老劉家昔日的保安,他的兒子孫權,也經常在曹操和劉備之間縱橫捭闔,左右逢源,看看不能撿個漏。即便如此,曹操在世時,老劉家的房子依然在,房產證一直是劉協。正如曹操所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又是一位奸臣!他剛開始見到戶主劉協還禮數有加,但隨著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大,慢慢的進屋不敲門了,踩地毯不換鞋了。劉協的岳父想幫女婿討個公道,結果曹操連他媳婦也一起秒了。曹操的反客為主引起了劉協的反感,他對曹操說:「你若能輔佐我,就對我好點。否則你就廢掉我,算你開恩了。」但這並沒有遏制住曹操的野心,他雖然沒有在名義上霸佔老劉家的房產,但在臨死的時候卻直接過戶給了自己兒子。有人說,朝代更替不是正常嗎,為什麼要罵曹操呢?有一點需要明確,曹操是靠「漢相」這塊招牌起家的,而漢朝最終也是因為他直接或間接滅亡的。所以周瑜評價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處於忠與奸之間的一個人。曹操若像劉邦一樣直接挑起起義大旗,從而獲得權力,沒人會罵他。但他沒走革命之路,而是走的保皇之路。曹操若像霍光一樣忠心輔佐皇帝,安心做治世能臣,也沒人會罵他。但他沒走忠臣之路,而是走的權臣之路。曹操若像楊堅、趙匡胤一樣光明正大的逼宮稱帝,然後一統天下,還沒有會罵他。但他沒走皇帝之路,而是走的霸主之路。自己怕擔罵名死活不稱帝,留給兒子給自己追謚皇帝,曹操自以為撿了一個便宜,但當曹家後代剛開始享用曹操留下的政治遺產時,隔壁司馬家族也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見樣學樣。之後的桓溫、高歡、宇文泰也是走的這個路線。由此可見,隔壁老王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呀。


曹操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結果他先稱王,他兒子先稱帝。一個女人若淪為妓女是可憐,但當了婊子還想立鎮牌坊那就可恨了。曹操何嘗不想從良呢?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說:「如果自己交權朝廷,又怕被異己勢力所害呀。」孫權勸他稱帝,曹操說:「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爐火上烤!」桓階勸曹操正位,夏侯惇認為等到滅蜀服吳之後,再光明正大的稱帝。史書記載:王從之。但曹操沒能等到那一天就去世了,老天給了曹操稱帝的慾望與資本,卻沒有給他稱帝的時間與契機。所以曹操只能在忠與奸的夾縫中,做一名徹徹底底的奸雄。


讓我們再次回到曹操的名字,我叫曹操,操行的操,操蛋的操。這種兩面性,不單單是曹操,連劉備孫權、唐宗宋祖、甚至每一個政治家都具有的。只不過在曹操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更加有代表性而已,因此才形成了中國歷史獨一無二的曹操形象。

如何評價曹操呢?曰:操!


如果為曹操選擇一個對照物的話,我想是袁紹。

袁紹美姿容,而他猥小,這在看臉的漢代是大忌諱。

袁紹甚得民心,為政寬厚。年少時候就開始預謀大事,多養死士。而比他小的曹操,這時候還跟著他混事。以後也是親睞法家權謀。

袁紹出身世家大族,樹恩數代。這樣的家世,曹操自然是比不過的。

到最後卻是這個世受漢恩的袁紹一手預謀了漢家的覆滅。

許攸喊曹操搞大新聞,謀廢立,曹操知其不可為。袁紹給曹操擺弄玉璽,曹操惡之。

不過抗下漢賊這鍋的就是曹操了,沒跑了。最想贏的輸了,步步驚心的卻贏了。

袁紹預謀的光武之業,終於化為泡影。鄴城裡的魏王,並不是他。

但我想,曹操還是想回到漢的一統時代吧。即使是征西將軍也行。那樣,他不會失去太多。

友情,親情。背叛,殺戮。


生於亂世,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他總該明白,他是沒太多好名聲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算乾淨。殺戮皇妃,威逼主上。為政嚴苛,世家不滿.甚至於他的暴戾多疑,總也是日漸一日的。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他所渴望的一統,終究崩裂。他所奢望的人盡其才,終究換成了世家獨裁。

如果我們知曉那種殺人遍野,友輩成鬼的場景。那副大疫,兵災,人心思亂的三國,卻正是真實的。

那個少年,本來是陽光的,燦爛的。轉了彎,卻變了模樣!


我對曹操的評價是極高的,他第一次提出「唯才是舉」,這種思想不但遠遠超出了他的時代,甚至也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時代(2015年)。他所處的時代,連科舉考試都沒有,寒門子弟再有本事也沒有向上的管道,這也是為什麼劉備一定要翻族譜給自己找個皇帝祖宗認。

不看相貌、不管恩怨、不看品德、不看出身、不看SS民族、不看見義勇為、不看奧賽、不看烈士子女、不看優秀幹部、不看三好學生、不看階級成分、不看手上老繭、不看工農兵、不看北京或山東、不看三模三電……

唯!才!是!舉!

敢提「唯」字,就意味著排除干擾不怕非議,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極少有領導人能做到。

當然曹操也有他的歷史局限性,他只是確立了唯才是舉的理論基礎,但是仍然要別人「舉(薦)」,無法「自舉」。如果寒門子弟不結交士族就沒人舉薦,沒人舉薦曹操也就看不到這個人才。真正開始解決了「舉」的問題是隋煬帝(問題兒童通常比較有開創精神),他開創了科舉考試,解決了「自舉」的問題(一說)。

曹操還嚴格執法,不畏權貴。他曾經擔任洛陽北部尉,我猜可能是洛陽城北部的一個公安分局局長,是一個小官。當時執行宵禁,晚上不許到處走,結果十常侍之一的蹇碩的叔叔仗著家族勢力不知道出來幹什麼,被曹操抓到,當場依律杖斃。

曹操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坦誠,許多領導人想的都一樣,但說出來都是冠冕堂皇的,但曹操沒有什麼避諱,凈瞎說大實話,比如借頭平軍變就直接告訴這個倒霉蛋: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征討張綉。在賈詡的撮合下,張綉投降了曹操。然而不久曹操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他看上了人家張綉寡居的嫂子。張綉經常抱怨,傳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準備幹掉張綉。沒想到卻被張綉知悉,打了曹操一個埋伏,戰亂中曹操的戰馬死了,曹昂把馬讓給曹操,曹操逃脫了,曹昂卻戰死了。曹昂的戰死讓曹操很悲傷,可還有一個人比曹操更傷心,就是曹昂的養母丁夫人。


曹昂戰死後,丁夫人哭哭啼啼不停地怪曹操,「你看看你,把我兒子都害死了!」曹操一開始想著自己也確實不對,後來被說得多了也就煩了,乾脆遣送她回娘家了。


過了段日子,曹操心裡估計又後悔了,畢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結髮妻子,自己親自到娘家來接她。丁夫人正織布著呢。僕人們告訴她曹公到了!丁夫人不動。

曹操站在她背後看了一會,輕輕拍了拍她的背說:「跟我一塊回家吧?」

丁夫人沒回頭。

太祖走到了大門口,不甘心又喊了一句:「真不跟我回去了?」

丁夫人還是沒動靜。

曹操感嘆了一句:「真訣矣。」


曹操對敵人「奸詐狠辣」,對自己媳婦兒倒是好話說盡,溫柔到底。這可跟一些在外面吆五喝六,在家裡打罵媳婦的男人強多了。他後來還特意叮囑讓丁夫人改嫁,不過也沒人敢娶。


曹操的幾則小事也讓人感到他的可愛。比如:

「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譚,斬之。操作鼓吹,自稱萬歲,於馬上舞。」

現在看來這就是個逗比兒,仗打贏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沒點兒主公的樣子。

袁暐獻帝春秋曰: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閑,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

這則故事的場面則有些無厘頭了。


呂布一個下屬逮住了曹操,大聲喝問:「嗨!你小子知不知道曹阿瞞往哪兒跑了?」曹操一想,嘿!有戲,於是縮著頭對他說:「報告!就前面那個騎著黃馬的人就是曹操了。」


至於曹操臨死前囑咐的「分香賣履」,還特意關照銅雀台上的女伶們的辛苦生活。蘇東坡認為這失了一代梟雄的威風,臨死前想的事情還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我倒以為恰恰相反,這才是曹操身上一些真正的閃光點,不做虛無模糊的完美梟雄,只願做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劉備一輩子政治正確,臨老玩了一把兄弟情仇,聯營七百里施壓於吳國,甚至早年也是氣血方盛,怒鞭督郵(他對人民仁愛,對兄弟夠義氣)。

張良晚期焚香學道,不問朝堂事,年輕時卻也聚集起眾多豪強,親自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


曹操為官之初,造五色棒,鞭撻豪強,後來得罪權貴,只能避禍辭官。


他們都是人傑,有時我會忍不住地想,如果他們凡事都隱忍低調,完全冷漠的向自己的終極目標進發(司馬懿、王莽),肯定成功的機會會大很多,然而,正是他們那些血性之舉,才真正讓人感到英雄的血肉,雄傑真實的人性。


也才更值得讓我們欽佩。


曹操原本也是個有著掃清宇內,拯救蒼生之志的磊落之人,可惜亂世人心不復。194年,曹操帶兵討伐陶謙,把後背交給了張邈,而張邈,他最親近最信任的朋友,給他背後捅了刀子。這些一次一次的背叛,漸漸讓這個原先 「自作鼓吹,於馬上舞」 的中二少年,開始不再輕易地信任這個世界。

羅貫中春秋筆法,為劉備隱,貶抑曹操。改《三國志》里

曹操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幾字之易,天壤之別。此類作品中還有多處,人民口耳相傳,曹操的命運也就和嚴嵩差不多了。

什麼叫做春秋筆法,之前我寫過一篇《魏武故事》,與羅貫中貶曹的立意相反,引用一組:

1.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①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注①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

2. 「吾夢中好殺人」

3.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春秋筆法,作者隱藏在事實背後,通過描寫部分事實,字裡行間誘導讀者自己得出結論,讓讀者不自覺站到他的立場上來。


所謂字裡行間,我標註了幾個關鍵詞,雖然我沒明說,但如果聯繫上下來來看依然能夠讀出我隱含的意思:


大半夜人睡得好好地,突然十幾個漢子準備放火燒你的營寨,你提著褲帶,褲子都沒穿好就跑了出來,一下幾把大刀就砍了過來,嚇死爹了。一邊提褲子,一邊擋著。幸好這時候許褚趕過來了,幫著你把它們一一擊退。這時候你才把褲子完整地提了上來,胳膊卻已經挨了一刀。


要知道你昨天早上還拍拍他們某個人的肩膀,問候了一下,他們平常對你也很恭敬。這時候你出來整理整理隊伍,才發現,4000兵馬,中間被背叛了一次,走了3000多,這回沒有背叛你的只剩下了500多了。這亂世,你能不想點辦法防一防嗎?所以曹操只好想出了這個段子「吾夢中好殺人」,這實在是迫不得已地自保之法。


所以他在殺了他們一家人之後,即使心裡再難過,再「凄愴」,也要大著嗓子吼出自己的亂世宣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我們的文化已經給了我們太多毒素,使我們並不能全力以赴的追求幸福。而追求感傷則顯得容易一些,而且具有某種廉價的美感。

一定要很強悍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曹操就是這種很強悍的人。


要是我們殺錯了人,做錯了事,就會產生「我沒有資格」「我不配」甚至「生而為人,對不起」這類自悲自怨的愧疚心理。在亂世里,如果產生這種心理,必定活不長。


而曹操即使心裡再「凄愴」,也要大著嗓子吼出自己的亂世宣言。其實喊了也真不一定要這麼做,這實際上是一種為了能在亂世存活下來、防止自我愧疚過度的自我心理保護機制。


亂世人命為芻狗。

在當時人人都說假話謀取官位的時候,他還是少有的敢講真話的人。


早期他真的是大漢忠臣,初當官時,不畏權貴,秉公執法「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

然因得罪權貴,棄官去職。


年少的理想熱血受到了現實無情的打擊「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馥在鄴。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觽已合,諸君何疑?……」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早年各路勢力會盟,商議剷除董卓,談了半天沒一個人動,都是光說不練,怕損失自己的兵將。曹操急了,對他們喊了一大通沒人聽。玩手機的玩手機,摳指甲的摳指甲,轉佛珠的轉佛珠,諞閑傳的諞閑傳,氣得曹操憤而離營,決定自己帶兵前進。


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有自己內心的信仰並為之而奮鬥的熱血青年。可是現實總是殘酷。


後來他逐漸成熟,然而心中的英雄夢想依然沒有破滅,他是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濟蒼生之志的。他敢作敢當敢說真話,為人詬病詆毀而代以諸般「大笑」。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曹操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他本來最高的願想也只是做大漢朝的將軍,臨死之前有墓碑上能刻上「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心裡已經很滿足了。


曹操任濟南國相時,下屬官吏多趨附權貴,貪贓枉法。曹操奏請撤免八個縣官,下令搗毀六百多所祠廟,嚴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當時的權貴近臣。於是託病辭官還鄉,年方三十來歲。


而後築精舍,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他懷著讀書人最樸素的理想與願望,如孔子所言:如果世道還算清明,就努力做官為人民造福,如果世道污濁,就掛冠而去,等待清明時代的到來。


他講實話「設施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他還告訴我們,他不是想當皇帝,他之所以不肯丟掉兵權,是因為真的退隱以後,肯定會有人害自己,把話都講到這份上了。


呂思勉評述曹操時講:「魏武帝的已亥令。還有可注意的兩端:

其(一)是他怕兵多意盛,不敢多招兵,這正和後世的軍閥務求擴充軍隊,以增長自己的權力相反。


其(二)他老老實實說:我現在不能離開兵權,怕因此而受禍,不得不為子孫之計。又老老實實承認:想使三個兒子受封。以為外援。這是歷來的英雄,從沒有如此坦白的。天下惟心地光明的人,說話能夠坦白。遮遮掩掩,修飾得自己一無弊病的人,他的話就不可盡信了。

……

人生在世,除掉極庸碌之輩,總有一個志願。志願而做到,就是成功,就是快樂。志願而做不到,看似失敗,然而自己的心力,業經盡了,也覺得無所愧作,這也是快樂。


志願是各人不同的,似乎很難比較。然而其人物念大,則其志願愈大,其志願意大,則其為人的成分愈多,而自為的成分愈少,則是一定不移的。哪有蓋世英雄,他的志願。只為自己為子孫的道理?說這種話的人,正見得他自已是個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鴻鴿之志了。」

陳寅恪先生將魏、蜀統治者的社會階級為寒族,非儒家。

而晉朝、東漢、孫吳統治者的社會階級為伏膺儒教的豪族。


魏、蜀的出現與滅亡,反映了豪族儒門統治的動搖與穩定。從利弊來看,魏與蜀國的政治勝過東漢、袁紹政權、孫吳政權、西晉的統治。


魏晉的興亡遞嬗,不是司馬,曹姓的勝敗問題,而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的寒族的勝敗問題。如廬江陳敏曾承中州之亂,據有江東,但基業未定,便告敗亡。可以看出,當時江東的氏族大姓寧願接受司馬氏的統治也不願同為江東的但卻是寒族的陳敏稱王。


如此我們又多了一個敬佩曹劉的原因,他們是代表寒族階層,衝決舊有統治秩序的孤膽英雄(典型的如曹操的求才三令,衝決舊有僵化的道德標準,「唯才是舉」。給予有才能的寒族士子以進身之階,而「五虎將」、「六子良將」以及諸多文官,拔於行伍平民的也不少)


至於司馬懿,「他一生用盡了深刻的心計,暴虐的手段,全是為一個人的地位起見,絲毫沒有魏武帝那種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意思了……」


曹操、荀彧、劉備、諸葛亮這些公忠體國的武將、鞠躬盡瘁的文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士」的代表,隨著三國以晉室為終,「封建時代的道德就澌滅以盡了。」


跟著演義隨便開個腦洞,請輕拍。


《誰是誰的誰》


曹操(當世第二大奸臣,智商很高,有點傻逼。)

姓名:曹操

性別:男

生卒年:公元155年~公元220年

性格:謹慎,多疑,自信,自卑。

人生格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傳略:操字孟德,生於閹宦之家,少有才而無志向學,及長,以父嵩蔭衛戍京幾,遂存天下之志。數十年間,挾天子,平江北,位及魏王,追魏武帝。

許多年後,在一個叫程曦的人寫的《三國人物傳略》里,我的一生被濃縮成了這短短的一百多個字,其實我已經很滿足了,因為你們沒看過劉備的傳,比我少了整整一半:「備字玄德,性偽詐,起兵於涿郡,僭位於益州,後戰陸遜於夷陵,北,卒於白帝。」

袁紹的更可笑:「紹字本初,四世三公,起於河北,屢敗於曹操,遂憂憤而卒。」才二十二個字,倒有一半與我有關。

年輕的時候,我的興趣是混社會,當古惑仔,那時父親總是教訓我:「你看誰家那誰誰誰,人家多有出息。你再看看你,遊手好閒,好吃懶做,不學無術。」每說到這兒,父親便會操起笤帚劈頭蓋臉打將過來,我後來的頭風病,就是年輕時被笤帚抽出來的。其實,年輕時我一直認為,我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成為「那誰誰誰」,我只求別讓人看不起就行了,因為人家的爺爺是李雙江,人家的爸爸是李剛,而我的爺爺,是個想「剛」都沒東西可「剛」的,太監。

我的父親是個落魄小地主的兒子,我爺爺,當然,不是親爺爺,是個太監。因為是宦官的孫子,我從小沒少遭人白眼,於是我便恨起了我的爺爺,總想著哪天他要是死了,我便不會再被人看不起,我聽說爺爺最討厭的兩首歌,一首是《把根留住》,一首是《一剪梅》,於是我逮著機會就會突然出現在爺爺背後,大聲唱這兩首歌,結果,終於有一天,他老人家連氣帶嚇,一口氣沒接上來,掛了。

父親繼承了爺爺的封國,從落魄小地主的兒子,一躍成為了吃喝不愁的大地主,然而,清流們見到我,卻依然不屑地從鼻孔里哼出一聲:「閹宦之後。」這時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若在一群人中出現了一個名人,那這個人就會成為這一群人名字前面共同的定語,就像芙蓉姐姐,芙蓉姐夫,以後還會有芙蓉小弟,芙蓉小妹,芙蓉媽媽,芙蓉爸爸,甚至她吃的雞蛋,也得改叫芙蓉蛋。就像我父親,是宦官曹騰的兒子,而我,是宦官曹騰的孫子,我要想改變這個定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定語。

後來,一個叫程曦的人評價我說:「曹操是個神奇的矛盾體,他極具戰略眼光,在戰略問題上幾乎從來沒有犯過錯誤,而他的戰術能力又極其低下,有時連張飛都能唬得住他。他是個傑出的詩人,文風大氣磅礴,可同時他又是個猥瑣的色狼,對人妻的愛好在整個三國時期無人出其右,他相當自信,敢刺殺董卓,敢追擊李儒,敢與袁紹官渡決戰,他骨子裡又十分自卑,愛慕虛榮,陶醉於接受眾人艷羨的目光,也正因此,他愛赤兔甚於愛貂蟬。表面上他是個偉人,骨子裡他是個平民,我們都說他有鴻鵠之志,可其實所謂志向,只是一個比現有的虛榮更大更光鮮的虛榮罷了。」

我很詫異我愛赤兔甚於貂蟬的陰暗小心思居然被他洞悉,那年我平了呂布,得了個貂蟬,得了匹赤兔,說心裡話,兩個我都非常喜歡,但一定要說我更中意的那個,還是赤兔,理由很簡單——騎著赤兔,我能洋洋得意地坦然接受別人艷羨的目光,貂蟬行么?

我虛榮,我承認,就比如赤兔,它是我功勛的一塊豐碑,即使它脾氣暴烈,我也會想方設法制服它,騎著它出去。因為對我而言,它只有出現在大家面前,才有價值。它是馬、是珠寶、是車、是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被曹操拿出來的,人們欣賞的是它,歌頌的是我,所以,當我後來把赤兔贈給關羽時,心中多少總是不舍,可我還是要搏一下,因為是人都清楚,比起赤兔,關羽是個更光鮮的虛榮。

許多年後,世上已經有了許多用我的名字定義的人和物,曹操的愛將,曹操的馬,曹操的子,曹操的馬子……我感到無比的快樂,我已經成了「你看誰家那誰誰誰」里的「那誰誰誰」,世上再也沒有了「曹騰的孫子」,而只有「曹操的爺爺」……

自打從領導位置上退了下來,我的話就越來越多了,前面說了那麼多我為什麼想成功,我還沒說我為什麼會成功吧?其實,成功不是很難,只要認準方向,摸准門路,努力向前就可以了。你是不是很想成功?其實,成功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實……我辦了個學習班,只要十兩銀子就可以入學……


《屌絲的懷抱》: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從貂蟬的角度能否講一個基本尊重原著,又有所創新的故事? - 程曦的回答

《我的名字叫赤兔》:從赤兔馬的視角,可以寫出一個什麼樣的關於三國演義的腦洞故事? - 程曦的回答

《鹿鳴河洲》:若是寫一個段子,三國期間,那幾個人那幾句話哪些事迹。能顯出三國的風采與兒女柔情? - 程曦的回答
《誰是誰的誰》:如何評價曹操? - 程曦的回答
《筷子?攪屎棍?》:水鏡先生說卧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為啥劉備兩人皆得未得天下? - 程曦的回答
《選擇題》:諸葛亮為什麼不投奔曹操? - 程曦的回答


三國英雄,唯操一人耳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
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
橫流築台據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
霸王降做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嗚呼!古人做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操戈天下
洛天依
狼煙四起 戰不休
董卓據長安 酒池肉林樂無憂
孝廉出世 志九州
矯詔倡義兵 平定董賊起陳留
面威容 心有鬼謀
黃巾亂中救 奉迎天子令諸侯
風流春秋 六合游
鐵騎踏平川 席捲八荒威風抖
劍指四方 皆俯首
漢中破馬超 征戰官渡平涼州
拍案發兵 報父仇
凡負我之人 斬盡殺絕不可躊
驚雷雨天 煮梅酒
論天下英雄 使君與操二人留
笑談之間 雲煙舊
滄海傳詩篇 碣石今世身影猶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內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揮手投鞭 斷水流
看星羅棋布 何時才能平爭鬥
用人不疑 忠義守
唯能人是舉 高明遠識魏武侯
自削鬚髮 以代首
嚴整軍中紀 自身不例萬人叩
深情重義 明哀愁
代為葬關羽 直教東吳孫權羞
嘆生苦短 堪回首
生靈猶塗炭 幾多春秋戰不休
天下不定 志未酬
何時熄烽火 安得繁榮民衣裘
惜膝下子 怨已久
同根亦相煎 奈何泣下釜中豆
千古霸業 不易守
司馬狼顧 自此一留魏不再走
青史冊 幾筆數春秋
勿回首 自留七十二疑冢待後人何時能看透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內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夫當關 使周瑜江陵無功返
自不貪歡 佔半壁江山多少年
揚善懲奸 胸中自有著蜜與劍
豈肯偏安 將心中志向天下宣
奇襲驚天 烏巢大破袁軍十萬
入董營間 隻身將七星劍借獻
霸業無邊 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親身征戰 兵書作枕火光中眠
奉孝智仙 萬里外已料敵在前
元讓武全 咫尺內啖眼也當先
不受帝冠 為世人謀太平人間
機關算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假設你是首都的區公安局局長,有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長輩在你轄區內惹出事了,你會怎麼做?


魑魅魍魎稱人靈,我自有言《短歌行》
後人不識英雄魏 ,只管嘵嘵論功名


看過各種評價,還是覺得陳壽的評價最犀利,最客觀,細細品來回味無窮: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踞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擎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曹公還好色,估計口味不輕啊。


摘一章拙著來看看效應

曹操收攏得卞氏,一連幾日,得享閨房之樂,遂漸漸將官場失意之事不放在心上。

這日,雪後初晴,曹操坐在書房窗前,一面擁著卞氏,一面讀書寫意。卻忽地聽得窗外喜鵲嘰喳叫嚷,不由得心神一分,抬眼望時,便見得窗外的竹枝亂晃,細雪飄散,那喜鵲卻早飛得沒影,但見得蒙蒙青山之間,朝陽吐氣,飛霞彌天,天地間一派清澈寧靜。

當即來了靈感,令卞氏磨墨,鋪開宣紙,提筆揮毫,即興書道:「雪之紛紛,飄泊無依,有若世之庸人,碌碌無為,攘攘熙熙;大丈夫者,當如怒竹三尺,外直中空,挺拔不群,有登臨雲霄之志。」

下筆甚重,頗有風雷激蕩之勢,跟著略一沉思,又凝筆繼續寫道:「人生百年,轉瞬匆匆!世之大丈夫,非凡人傑者,乃天地所生之驕子,造化所鑄之鬼雄!生於世間,非是為一己之私,而求高官厚祿;非是為婀娜兒女,而求萬貫家財,非是為光耀門庭錦衣夜行,苦心孤詣閉門苦讀;亦非為救濟世間無知庸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爭不過是以蒼天為鑒,以日月為鏡,以四海為心,證得自己苟生於天地之間,得天地日月之愛,得牛鬼蛇神之恨,非是世之庸人,乃生當建一番奇功的真偉丈夫也!若贏得上蒼之垂青,功成身就,得以冠絕天下,名蓋千古,固然甚佳;便是不能,也寧留得千古罵名,做一萬人痛恨之奸賊,名氣為腐儒所口誅,聲譽為庸民所曲解,而絕不屈大丈夫胸懷,做一碌碌凡夫!百年而後,人亡身死,托體山阿,無名墓前,有一二後世英傑,略知生平事迹,覓得墳前,斜陽草樹,碧蘚寒鴉,霜風侵階。斟一壺冷酒,掬一抔英雄熱淚,痛苦流涕,嘆生而有之年無緣識得曹孟德,天下已無知己……則雖在九泉之下,也當快慰生平:我身雖死,但世上尚有得此人,知我曹孟德之心,不斷我大漢之骨骼,不絕我華夏之精髓,其死何悔?」書罷,不覺心潮澎湃。

卞氏覺得曹操胸懷起伏,顯有不平之氣,想是為丟官一事而激,當即勸道:「君乃人中龍鳳,不必太過在意一時得失。」

曹操回視佳人,但見得佳人笑顏如花,不僅神色一松,停下筆,嘆道:「我又何嘗在意,不過是一時情懷所觸,草草而書,意興難抑罷了。」

卞氏略顯得有些歉意,欠身道:「君素來志趣非凡,抱負遠大,怎會在意那等小事?想是賤妾誤會大人了。」

曹操收拾情懷,停筆起身,為了戲弄卞氏,在卞氏臀上輕拍一掌,道:「其實我還真在意!想我曹某人,自問為官以來,為國家鞠躬盡瘁,造福一方,卻不料忽地便丟了官,焉能不氣?」

卞氏知道曹操調笑,也笑盈盈道:「便是生氣又如何?莫不還要找賤妾出氣不成?」

曹操道:「本來還沒想過,但既然夫人提及,那自然要在夫人身上出得這等怨氣了……」說著一面嘿嘿冷笑,一面一雙眼睛在卞氏身上打轉轉。

卞氏見狀,情知不妙,當即一面用力掙扎出曹操懷抱,一面譏誚媚道:「君一世英雄,卻怎地在賤妾一介弱女子身上出氣,只怕賤妾經受不住。」

曹操見得卞氏媚態,只覺得骨頭髮酥,某物蠢蠢欲動,當即就要拿住卞氏,讓她好好承受他的「英雄之氣」,一個餓虎撲食,將卞氏撲倒,正待寬衣解帶,領略箇中滋味,卻忽地聽得門外一陣得得馬蹄聲由遠而近,跟著長嘶一聲,在門外不遠停下。

然後有人在外面高聲嚷道:「少主,老主有急函一封,特命小人自京城帶來,囑託務必親手交給少爺。」

曹操聽得此人聲音,識得是在其父手下辦事的老家丁老張,知道京城定有大事發生,否則他父親斷不會讓老張親自送信,當即硬生生斂住輕薄神情,在卞氏鼻子上輕輕一刮,跟著捉住卞氏下巴,在她櫻桃小嘴上輕吻一口,低聲道:「現在有正事,且先放過你,不過等會兒……定讓你嘗嘗什麼叫做英雄氣概?」

卞氏滿面羞紅,含笑不語。

曹操乾咳一聲,不耐煩叫道:「來了來了,鬼叫魂似的。」跟著穿好衣服,直起身子,珠簾一掀,來到門外。

老張早已系好馬,這會兒見到曹操出來,當即走上前來,從背上解下個包袱,跟著打開包袱,從裡面取出封密封完好的信來,跟著恭恭敬敬地遞給曹操,道:「少主,請過目。」

曹操一面接過信,一面隨口問道:「我父在洛陽可是身體康健,一切安好?」

那老張道:「老主人飲食起居倒是一如既往,只是近日總是皺眉嘆氣,煩心事甚多。」

曹操心道,定是濁流清流相互爭鬥,父親斡旋其中,難免操勞費心,遂漫不經心道:「沒事就好,卻不知究竟這信里究竟寫的是什麼東西。」

老張道:「小的也不知,只是老主人萬分囑託定要親手交到少主手上,想是萬分緊要之事。」

曹操若有所思哦了一聲,然後賞了老張五千錢,令其到廂房休息。老張素來知道曹操大方,也不推辭,高興作揖行了個禮便下去休息了。

曹操拿著那封信,走到書房,拆開來細看。

原來,朝廷局勢又有大變化。

張讓、蹇碩這等宦官居然意圖對鮮卑、烏桓用兵!一幫閹人,竟然有膽作這熱血男兒方敢為之事!但轉而一想,頓時釋然,雖則朝綱不振,但漢家兵馬素來強盛,打這些蠻族野民,自然手到擒來!此舉一來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之事,二來可以挾勝勢趁機向皇帝邀官進爵,大有利處。這幫閹奴,可是算盤打的梆梆響!曹操不禁暗暗切齒。

但為著究竟誰領軍出征,全權負責這用兵之事,張讓等人卻又是爭權奪利,互相攻訐,一時間,竟無暇顧及曹操這等小人物。而靈帝自誅宋太后,偶爾反思,宋太后似並未作甚傷天害理之事,自己卻誅殺其全家,未免良心過意不去。有心撥亂歸正,提拔宋皇后家親戚。曹操彼時雖從坐免官,此時卻未免因禍得福,靈帝已擬任命曹操為議郎一職,詔書不日即到。曹嵩此書乃是提前叮囑曹操,此次重返洛陽,萬事務虛謹慎,莫再鋒芒畢露,得罪十常侍,自毀前程。

曹操看得此信,不由開懷大笑,道:「夫人快來看,有吉訊來報。」

卞氏雖不知曹操為何高興,但見得曹操手舞足蹈模樣,當即妙目流轉,笑道:「今日喜鵲臨門,不知何故;但夫君如此高興,想是朝廷將要重用夫君了。」

曹操心中暗贊卞氏聰慧,見微知著,懂他心思,當即一把拉入懷中,道:「也談不上甚重用,不過是被任以議郎罷了。」

卞氏不由得驚叫一聲,但見的曹操興緻高昂,也不忍敗興,雖然對朝廷之事並不感興趣,但也道:「議郎在天子面前參政,若得蒙天子賞識,以夫君之能,一展雄圖指日可待。」

曹操笑道:「一展雄圖怕也難矣,不過怎地卻也強似終日在家無所事事,若不是有夫人在,這等日子卻也難過!」這會兒曹操將卞氏擁入懷中,不禁呼吸加重,那活兒又不自禁突兀硬生起來。當即將卞氏放倒於紅衾上,跟著七手八腳將卞氏衣物除下,而後一聲龍吟,旌旗直詣中軍大帳。

一時間,風定月住,雲張霧漫,恰似那雨落花台,吟嚀有聲,又似那孤舟橫渡,白浪滔天,又似那雁過千山,落爪之處悄然無痕,又如那日沉霧中,亦真亦幻,紅綃軟衾之中,春色旖旎,風月無邊,獸煙濡香,柔情種種,不可勝說;千種風流,萬般嬌羞,只在一片朦朧煙雨中。

幾日後,曹操擇定行程,作別夏侯等人還有一干狐朋狗友,攜帶著卞氏及其他家眷,浩浩蕩蕩開向了洛陽,開始了曹議郎一職之生涯。

其實這議郎,品秩也不過六百石,但卻是天子喉舌。其權說小即小,不過向天子建言而已,但說打亦大,可自尚書台複查天子詔令,以防有不法阻塞聖廷。曹操初時到任,深記其父教導,每日不過查閱書籍,整理文案而矣,該值班值班,該休假即休假,涉及朝廷黨爭之事,只是裝聾作啞,明哲保身,雖未得天子歡心,但為人處世,談吐之中不失聰慧,進退之間不失穩健,周旋一幫大臣之間,遊刃有餘,頗得天子信賴。

是以初時,蹇碩等人雖對曹操諸多不滿,但有天子照拂,加上曹嵩暗中斡旋,曹操又是滴水不漏,這些宦官人並未抓住他任何把柄,怎地也奈何他不得,只得任其自生自滅。然則曹操見得朝廷政局日漸險惡,民生日漸凋敝,一腔熱血怎地也不願就此埋沒,心道:自己既然蒙皇帝恩賜當上了這議郎,就有責任為皇帝多出分力氣,有責任為天下人伸張正義,得干出點名堂方可。

這日查得昔年天下名士陳蕃、竇武一案:當年陳蕃、竇武意圖聯合一舉殲滅宦黨,中興漢室;但不料走漏風聲,遭小人泄密,結果被宦黨曹節、王甫等人得知,於是搶先一步,騙得桓帝下詔,當日便捕殺陳蕃,跟著逼殺竇武,更是將兩人親友賓客一等全部擒殺,舉薦的弟子門生等黨人,或是矯詔枉殺,或是鋃鐺入獄,或是發配邊疆……只令黨人一蹶不振,朝廷更是中興無望。不禁扼腕沉思良久。

而此時王甫雖然在宦黨內亂中被誅,另一主使曹節卻仍舊大權在握。曹操血氣方剛,有心要除掉宦黨這一禍害,遂試探皇帝對宦官態度,乃上疏建言皇帝,雲陳蕃等人乃為了國家,泯不畏死,是國家忠良,應為其平反云云。靈帝收到奏摺,稍覺意外,草草看了後,覺得曹操忽地為個陳年老賬翻案,純屬無事找事。遂束之高閣,置若罔聞。

皇帝此舉自然令曹操大失所望,皇帝心中卻是毫無半點振興朝綱意識!只能嘆氣作罷。而曹操所奏雖未言及宦官,但是被一干宦官得知,這等舉措無異於往宦黨眼中摻沙子,不免令十常侍等人對曹操又多了一份忌恨,大為惱火,然則曹操卻不知是命中真有菩薩保佑還是怎地,竟然福星高照,一直安然無恙。

到得次年光和六年(公元182年)正月,因朝廷高官多有貪贓受賄不法行為,民間無聊人士乃創了歌謠,諷刺買官賣官等醜事。三傳五傳,不知怎地傳到宮中,被靈帝得知。靈帝頓時龍顏大怒,遂令三公太尉許戫、司空張濟和司徒陳耽徹查此事。但三人中,除了陳耽與宦官毫無瓜葛外,其餘兩人與宦官就是一個鼻孔出氣,叫他們去查,不過是豬吃麥,羊去趕!怎地個查法?

但皇帝有交代,二人遂擬了封名單,約有二十五六人,都是忠貞賢良之士,素來不與宦官們對付。乃誣告說是這些人是那貪贓枉法的亂臣賊子……陳耽看不過眼,雖然事不關己,但還是擬了份奏摺上書皇帝,說此調查是顛倒黑白,誣陷好人。曹操出於義憤,也同時上書皇帝,言辭懇切,說此次調查是「放鴟梟而囚鸞鳳」。

見得二人都上書,靈帝不免起了疑心。而那些被誣衊的官員也紛紛上書申明冤屈,於是另派了一幫官員前去調查。結果水落石出,這些名單上的果真都是有德有才之人,靈帝不免心中惱怒,將許戫和張濟叫來,罵了個狗血噴頭,申斥一通,卻並未加以任何處罰,只是將那些被冤屈的官員都征為議郎。

曹操冷眼旁觀,至此才知道皇帝和宦官乃是一條心,自己上奏不過是徒勞而已,不免對朝政心灰意冷,日漸懶散。但身為議郎,職責所在,有時意氣到得頭上,卻又顧不得那麼多。


我朝開國皇帝一向把自己比作開疆擴土,同時又想重構社會的曹操,同樣希望打破士族壟斷的社會,希望提拔庶族,加快社會流動。只是結果和阿瞞一樣,身故後曹丕都和士族妥協了


如何評價一個人,一直都是一個很寬泛的問法。
說起曹操,很多人首先想起的一個詞便是「一代梟雄」。但是我想從曹操的名字這裡來聊聊這個人。

曹操這個人還是人如其名的,對 cào這件事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這點和他的好基友劉備不太一樣。

劉備這個人是漢室宗親,小時候家裡卻很窮,窮到要編草席賣涼鞋。劉備這個人卻跟祖宗劉邦一樣,喜歡 衣服、女人、狗馬。但長大了要屌絲創業嘛,只能收斂起自己的興趣,踏上了演技的道路。

曹操小時候家裡不窮,就是祖上認了太監做乾爹,說起來不太光榮。曹操從小對衣服狗馬什麼的都沒什麼興趣,唯有對女人,那是孜孜不倦的追求。

東漢時候的太監權勢狠大。有些太監可能是沒有割乾淨,就在宮裡養起了宮女,過上了一些不太完整的婚姻生活。而我們的孟德小操操,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躲在宮裡偷看太監叔叔和宮女們的 那些事情

青年以後的曹操更可愛。

青年以後的曹操更可愛。

他有個同班到官二代同學叫 袁紹,兩個人不好好讀書,經常在一起鬼混。

有天曹操和袁紹在躺在野草地上睡覺,遠遠地看到一隊人在敲鑼打鼓迎親結婚,兩個人就跟蹤了過去。青年曹操跟青年袁紹說:


閑著也是閑著。

走!咱們去把新娘偷了吧!


袁紹一聽覺得有趣,一拍大腿說好啊。然後袁紹放風,曹操去偷。背起人家的新娘就往野地里跑。一邊跑曹操一邊指著往另一個方向逃的袁紹喊:


偷新娘賊在那裡!


大家應該知道曹操從小就是個什麼樣的人了吧……

狠多年以後,曹操準備和同學袁紹撕 B 開戰。 宛南有個叫張繡的小諸侯過來歸順曹操。曹操狠高興,覺得天助我也。熱情洋溢地接待了張綉。


順便還把張繡的嫂嫂給睡了


張綉聽說以後簡直崩潰,剛剛投降又只好造反。帶頭去打曹操 ▼

在張繡的追擊中,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重要部將典韋和長子曹昂。自己也險些喪命。後來曹操回想起來也忍不住感嘆:


嫂子雖好,

也不能貪杯哦。


詩歌和女人,基本上構成了曹操私生活的主要形態。曹操的部將下屬都知道一個道理:丞相他任人唯賢,大家只要不結黨營私,丞相還是狠大度能容的。

但是特別有一點:老婆不能太好看! 防火防盜防丞相。這是三國時期北方高級官員的重要生存法則 ▼

在女人這件事上,劉備的二弟 關羽 ,對曹操也是有了解的。在與劉備走散期間,關羽曾經委身曹操一段時間,替曹操斬顏良誅文丑。曹操待關羽當然也不薄,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

有天曹操問關羽:君侯,我看你也不要錢,你有撒想要的么?

關羽想了想說:我想要袁紹軍中一個女人

曹操一聽關羽開口,立刻就答應了下來。但女人畢竟是曹操的命門,所以他特地把那女人叫過來,想看看關羽喜歡的到底長什麼樣。一看不得了,趕緊自己就收了…

然後寫信給關羽:君侯你還有什麼想要的嗎?

後來你們知道的,關羽就千里走單騎找劉備去了。

總之,曹操喜歡收編別人老婆的事迹在三國時期流傳的狠廣。一般東吳和蜀漢一聽曹操來了,連戰前動員都不用做。為了自己的老婆也得拚命

有名的赤壁之戰,就是東吳的周瑜和他主公孫權,一個保衛老婆,一個保衛嫂嫂的故事 ▼



如欲轉載或合作,請在知乎上私信我:)


曹操是沛國譙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長七尺,細眼長髯」,他本姓夏侯氏,因為他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所以改姓曹。「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他小時候讀書不認真,但是特別有權謀,應變能力很強,這些在戰場當中有很卓越的表現。曹操20歲出山創業,一生在戰爭中成就顯赫,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最終建立了曹魏政權,曹操雖然個子小,但是他的步伐卻是鏗鏘有力。曹魏政權在三國時代實力最強大,佔領了整個中國的北方。曹操在事業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管理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可取之道。
打破傳統用人觀:唯才是舉

在三國時代用人不光講究能力、才幹,還要講究出身,但曹操為了吸納更多的人才打破了這個常規,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方略,這個舉動對人才的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形成了荀彧,荀攸,劉燁,郭嘉,許褚,徐晃等人才紛紛來投的格局,使曹操人才陣容鼎盛。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縱橫天下。

曹操的唯才是舉在當時除了吸引了人才之外還形成了一個社會熱點。當時的傳媒沒有現代這麼發達,主要是靠口碑宣傳,以街談巷議的方式傳播出去,這樣就給散落民間的人才提供了一個發揮才能的舞台,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實現了曹操的目標。

所以在企業經營管理當中敢於突破,敢於超越常規是非常重要一點。「順則為人,逆則為仙」,用常規的的方式去做事,得到的是常規的結果,如果符合企事業發展的方向而打破常規,突破自我很可能得到驚喜的回報,這是曹操打破傳統用人觀得到的理想回報。


? 現代案例:浙江金義集團陳金義先生

浙江金義集團的陳金義先生,在十多年以前,他被稱為民營企業集團第一個用CEO的一個企業家。不管他企業經營的成敗,當初陳先生管理的決策是值得今天的企業家們學習和借鑒的。他企業做大了以後,需要CEO來統籌全局,這個時候,他沒有用自己家裡的人,而用了重慶分公司的一個經理來出任CEO,用了這個CEO之後,企業在一段時間裡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在對待家族成員的問題上,按現代企業管理的機制運作,選擇CEO時,沒有任人唯親,而是舉賢任能。

不是說用家族以外的人好,而是因為家族的圈子是有限的,天下英才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族成員裡面。家族成員是有功的,也有成功的家族企業,但是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講,他不可能在他的家族成員裡邊就有自己核心需要的所有人才,所以有時候要打破常規,去取得用人的突破。

對空降兵的任用

我們把曹操陣容中的降將看作「空降兵」,傳統用」空降兵」是慢慢觀察,逐步提升或淘汰。曹操不同,他是一眼看透人性,一步到位,對」空降兵」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儘快融入團隊,縮短磨合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收降張郃、高覽

張郃、高覽二人才幹出眾,本來是忠誠於袁紹的,在官渡之戰當中,因為袁紹的手下郭圖出謀讓張頜、高覽去攻打曹操的大寨,但他們沒有完成任務,郭圖對袁紹說他們兩個要投降,袁紹的懷疑,使張郃、高覽走投無路投了曹操,張郃、高覽去投降的時候,曹操開營門來迎接,夏侯惇大將提醒曹操,「張、高二人來降,未知虛實」?曹操回答很堅定:「吾以恩遇之,雖有異心,亦可變矣。」曹操首先給他們一個定心丸,提供了一個讓人充分發揮能力的舞台,在收降的過程中,張頜、高覽馬上翻身下馬,聲音都有點顫抖,所有的投降曹操過來的人是不堅定的,但是投向曹操之後卻十分的忠誠。


義釋張遼

張遼原是呂布部將, 也是很出眾的人才,劉備和關羽感其忠義,都力保張遼。呂布與曹操作戰失敗之後,張遼是堅決不投降,被擒後大罵曹操,曹操生氣要殺了張遼,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遼感其意,遂降。操拜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遼投降後屢建奇功,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了,在失敗當中大火彌天的時候張遼救他脫險;跟東吳作戰的時候,張遼駐守合肥大戰逍遙津立下了蓋世奇功。曹操用空降兵非常卓越。


文聘追敵

文聘原是劉表的部將,劉表死後,他的小兒子劉琮即位,在公園208年曹操佔領荊州之後,劉琮帶領荊州集團不戰而降投了曹操,曹操入主荊州,文聘是最後一個去見曹操的大將。諸將中卻獨不見文聘,操使人尋問,方才來見。操曰:「汝來何遲?」對曰:「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歔流涕。操曰:「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便教引軍開道。馬上給他一個最重要的任務追擊劉備,文聘率軍一日夜行三百餘里,在當陽追上劉備,大獲全勝。

曹操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個統帥,原來帶領著自己集團的人下江南,劉表集團的人大批的員工加盟,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首先告訴新加盟的團隊,不要有任何顧慮,在他這裡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文聘的任用給準備加盟企業集團的人樹立了一個姿態;另外告訴跟隨自己已有團隊成員,不要居功自傲,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給每個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和機會是均等的,告訴兩大陣營消滅中間的鴻溝。曹操善用空降兵的舉動發人深省,儘管大膽,但卻十分精妙。


曹操用「空降兵」的秘訣

●以忠勇識人

●以信待之

●厚賜爵祿


? 現代啟示:如何讓後來者儘快融入團隊

(1)避免先來的人的優越感,在有意無意中新加入團隊的成員心理壓力;

(2)掌握後來者的擔心:能否融入這個團隊,有沒有發揮的舞台,要想辦法讓後來的人和先來的人融為一體。

在企業經營當中能夠各盡其才發揮作用,是我們在企業管理當中面臨的問題,曹操對空降兵的任用給出了很理想的答案。

身先士卒,榜樣激勵

濮陽大戰呂布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有時候需要管理者能夠沖在一線,形成一個榜樣激勵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非常重要的。在濮陽的時候,呂布用了一個計策,派一個大地主田氏,告訴曹操說他要投降了,半夜十分把城門打開讓曹操進來,結果把曹操騙進城,快到城門的面前的時候,有大將就勸曹操說:不知道虛實,萬一假的就麻煩了。曹操一聲斷喝:「我不親往,誰肯向前」!大呵一聲,策馬進入城中,這一仗實際是曹操中了埋伏,從戰略來說是判斷失誤了,但是從管理的角度,是激勵了士氣,讓團隊感覺管理者能夠跟團隊同心協力,同甘共苦,一起面對挑戰和困難。


火燒烏巢親自領軍

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爭奪北方霸權,曹操靠烏巢取勝來實現戰局的逆轉,原本袁紹的實力非常強,曹操的壓力非常大,他「親領五千精兵前去燒糧,應變得當,奇襲成功,扭轉戰局」。曹操親自率兵,謀臣、重將都反對,但當時曹操力排眾議親自帶領五千人馬,這是他烏巢之戰的勝敗干係之所在,戰爭態勢也很驚險,但在整個過程當中,由於曹操親自領軍,激勵了士氣,雖然只有五千人馬,但是卻能擊敗十萬之眾,而且還能擊破援軍,取得火燒烏巢成功,這一戰是扭轉乾坤的一戰。在管理的角度講,曹操的榜樣激勵,身先士卒,功不可沒。


? 現代啟示:如何身先士卒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形式上的身先士卒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關鍵要團隊成員感覺到管理者始終與他們同在。

令出如山,嚴於律己

曹操出征張秀時,有一個關於曹操的經典故事,「令出如山,割發代首」。曹操出征張綉,言明軍紀:「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為了安定民心,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出征;同時告訴大小將校要愛惜老百姓的麥子,不要損壞老百姓的莊稼。結果曹操光顧法令了,沒注意自己胯下的馬,一下子馬受驚,衝出去踩壞了麥田,按照軍紀,論律當斬,所有眾人都來勸,主簿曰:「丞相豈可議罪?」操曰:「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即掣所佩之劍欲自刎。眾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義:「法不加於尊。丞相總統大軍,豈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於尊之義,吾姑免死。」乃以劍割自己之發,擲於地曰:「割發權代首。」古人的頭髮被認為身體膚髮受之父母,很神聖,更何況是三軍統帥的。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裡面的命令能不能執行是很重要的。在企業裡面制度的執行力,總是因為受到各種困擾執行不到位,或者是在執行上打折扣。制度要做到有效的執行,必需具備兩個要點:一是制度必須具有合理性,合理的制度才能被執行;二是令出如山的保證。從企業管理上來講,要求別人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嚴於律己,才能令出如山。例如,有的企業要求掛一個工牌,上班時間掛工牌,可能董事長沒有掛,總經理沒有掛,開始幾天員工都掛,過了一個月就沒有人掛了。簡單的一個事情也反應了一個管理的原理,「己身正不令而強,己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企業里的管理者是沒有自由的,我們應該樹立這個理念,管理者首先要約束自己的言行,一言九鼎,用現在的不自由才能換取將來更大的自由。

勇於承擔責任

不迴避自己赤壁之戰的決策失誤。

赤壁之戰是三國的重大戰役,是曹操事業發展過程中最大的挫折,此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曹操從此失去了統一全國的可能。赤壁慘敗是戰略戰役的失敗,是曹操一生當中最重大的失敗,這個失敗的打擊刻骨銘心,內心的傷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這時的曹操不是遷怒他人,而是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曹操到南郡後已經安全脫險,突然放聲大哭。眾謀士曰:「丞相於虎窟中逃難之時,全無懼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已得料,正須整頓軍馬復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啟示:當企業管理當中出現了失誤的時候,管理者不要把下屬叫過來一頓痛罵,而是可以向下屬去檢討自己的失誤,吸取教訓,改正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向新的明天進發。

善於納諫

善於納諫,就是善意聽進不同人的意見。當企業家創業或者管理者在企業一定位置上,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他的人生是得到肯定的,當別人給他提意見的時候,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他的說法,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有難度。曹操有一個口頭禪「聞過則喜」,一個人的進步,一個企業的進步是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勇於歡迎聽到不同的意見,改進自己的缺點,這是進步之道;而如果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企業家每天都聽到阿諛奉承之詞,或者說正面的語言,就不可能進步。人無完人,企業也沒有完美的企業,要進步,要超越今天走向明天,走向未來,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然後改進它,這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聞過則喜,善納忠言,決策中集思廣益。」

濟州之戰,曹操戰勝了爭奪北方霸權的最大對手孫權,取得了北方的霸權,曹操佔領濟州之時喜形於色,被崔琰批評,當場接受。

操即召琰為本州別駕從事,因謂曰:「昨按本州戶籍,共計三十萬眾,可謂大州。」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爭,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先計校戶籍,豈本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操聞言,改容謝之,待為上賓。

崔琰大意是說濟州是大地方,但是原來袁紹他們一家人在這裡盤踞,對老百姓非常的苛刻,加之連年的征戰,使老百姓的屍首暴屍於荒野,這是現狀,現在丞相佔領了濟州,不首先來呼籲居民安定地方,而高興開心自己佔領了一個大的地方,這不是我們老百姓所期望的,老百姓希望的是修養生息。曹操聽了之後,沒有發怒,反而對崔岩更加的敬重。

啟示:在企業經營管理當中,特別是我們的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有這種風範,應該有這種工作的習慣,不管別人說我們的企業多麼優秀,自己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自身還有很多不足,甚至要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態來經營一個企業,很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曹操和袁紹為爭奪北方霸權在官渡相持,曠日持久,不能取勝,信心已經有點動搖了。在官渡他的人馬沒有袁紹多,這一仗打的很艱苦,相持了幾個月,糧草將盡,後勤供應上很難保障,這種情況再打下去很艱苦,有退兵之心。於是寫信回許都問荀彧,荀彧洞察了戰場的態勢,給了曹操明確的意見:「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公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首先荀彧說明了決斷的重要性,也讓曹操對自己的建議的重視,這是一個戰略高度的決斷,如果錯誤,我們就可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指出袁紹的人馬雖然多,但是他不善於用人,都是烏合之眾,不足以懼怕,給曹操信心,我們可以戰勝;另外,從戰場的態勢分析,我們人雖然少,但是我們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再堅持下去事情會發生轉機,是我們出奇制勝的機會。曹操聽取了他的建議,堅守之後,等來了火燒烏巢扭轉戰局的時機。

啟示:現在企業經營管理當中,當下屬給我們提供一種建議的時候,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能不能採納下屬正確的意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兵貴神速搗烏桓

官渡之戰之後,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跑到沙漠去投靠了少數民族的首領,盤踞在沙漠裡面。曹操為剿滅袁紹殘餘勢力袁熙、袁尚,需追入沙漠,直搗烏桓,大軍遠征,擔心後方遭襲。眾多謀士表示反對,這時郭嘉力排眾議:「諸公所言錯矣。主公雖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邊遠,必不設備;乘其無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且袁紹與烏桓有恩,而尚與熙兄弟猶存,不可不除。劉表坐談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也。」

郭嘉分析這種殘餘勢力,如果不及時剿滅會對我們形成大的威脅,這是需要完成的任務。表面上到沙漠很遠,天氣很惡劣,後勤補給很難保障,但是正因如此沙漠有的人就沒有準備;雖然曹操名震天下,軍威很正,但是沙漠的人沒有切身地感受到這一點,所以他的準備工作是不充分的,如果我們突然襲擊出其不意,必然有取勝的把握;另外,後方雖有隱患,劉表實力不錯,但是沒有魄力,真正要做決斷大事的時候,劉表是有缺點的,現在雖然劉備和劉表在一起,但劉備是英雄,劉表不會完全放手用劉備,劉備的能力不可能得到發揮,雖然我們可能主力都派出去了,後方空虛但是沒有憂慮。曹操採納郭嘉意見,直搗烏桓成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郭嘉一計定遼東

在曹操兵貴神速直搗沙漠成功的打擊之下, 把袁尚、袁熙趕得沒有去路,只好遠走遼東投奔公孫康,如何徹底消滅袁紹最後的殘餘勢力?按常規的想法還是要剿滅他,應該進兵去攻打,但是曹操的決斷表現卻出人意料:按兵不動,沒有搬師回許都,就在碣石山去吟詩作賦在那裡呆著,他手下的謀臣很奇怪,二袁投了公孫康,要麼打過去,要麼回去。曹操卻說在這裡等,等公孫康把兩個敵人的頭送來,我再撤軍。等了幾天之後,公孫倘果然派人把袁尚和袁熙的首級送來了,這個計策是郭嘉繼兵貴神速搗烏桓之後臨終之前再出的奇謀,「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并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出色的褒獎

勝馬超褒獎文武

中國人比較講究含蓄和內斂,一個人的成長,一個團隊的成長,要體會到在掌聲中、鼓勵中成長,如果我們在一個企業工作,老是得到否定的答案,老是否定我們自己,那麼我們時間長了甚至會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能不能有大的作為等負面影響,所以管理者對下屬應該多做正面的褒獎,而且要做到恰到好處。

在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和西北的軍閥馬超和韓遂集團發生了激烈的戰爭對抗,曹操初戰不利,有「割須棄袍」的狼狽,馬超進軍,曹操敵不過敗逃了,曹操在前面逃馬超在後面追,因為亂軍之中,馬超能辨認曹操,就喊長須的是曹操,曹操為了逃命就拔出寶劍,把鬍鬚割斷,長須變成了短須;這時候後面有人喊短須的是曹操,曹操用一塊布把鬍鬚包起來;追兵為了找目標又喊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又把紅色的外套脫脫下來扔掉,讓追兵失去目標,逃命狼狽於此。

馬超是三國的著名的戰將之一,曹操逃了性命之後深溝高壘,說馬兒真英勇把我逼的如此狼狽。曹操就開始謀劃反間計,在謀劃的同時,每天都派偵察兵去哨探,觀看敵情的動態,這一天偵察兵回來了,報丞相馬超徵兵兩萬,一聽到這個消息,手下的眾將大驚失色,曹操卻很開心鼓掌大笑,喜形於色,剩下的謀臣和大將都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過了幾天,馬超又增兵兩萬,曹操更開心了,手下的謀臣好奇的問丞相:「馬兒加兵何故欣喜」,曹操說待我破敵之後再告訴你們。馬超之所以強大不是一個人,馬超和韓遂兩個人是聯盟,但是這種聯盟是鬆散的,曹操用反間計讓馬超和韓隧兩個人猜疑,首先曹操出馬找韓隧聊天,其實也沒聊什麼重要的事情,就是讓馬超心裡有懷疑,再有寫了一封信給韓隧故意做了一些塗改,就好像有一些見不得人的話塗改掉了,結果馬超一聽曹操來找韓隧,因為韓隧和馬超的父親是結拜兄弟,說叔父我想看這封信,韓隧就把信給馬超看,馬超看到信件上有塗改的地方,認為韓遂肯定勾結曹操了,兩個人猜忌自相殘殺,曹操趁勢進軍,大敗馬超。

這一仗取勝之後曹操揭開了這個謎底,他徵兵是羌兵少數民族的部隊,他們雖然多,但都是烏合之眾,而且人越多,分歧就越大,內部的管理思想更難統一,內部出現裂痕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讓我使反間計,我的反間計得逞的話我就容易出奇制勝,所以他徵兵不是我的危機而是我的機會。眾將拜曰:「丞相神謀,眾不及也!」

古今中外的軍事家,沒有過在戰場態勢上聽說敵人徵兵大聲歡笑,這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所以眾將發自內心的稱讚,曹操在這裡受到了褒獎,並沒有驕傲,他說「亦賴汝眾文武之力」,把功勞歸給下屬,最主要靠你們出謀劃策,靠各位將士三軍用力戰場廝殺。這是一個管理者,一個企業領袖需要把握的。現在的管理理念「功歸下屬,過歸自己」。

舉個反面例子,如果我們一個營銷部的經理,今年的業績很出色,表揚的時候經理上台做結論報告:「董事長、各位董事,各位企業的高管,各位同事,謝謝,今年我們的部門完成了比較好的銷售業績,這最主要是我作為經理管理有方指揮得當取得的,........」這是一種報告形式。另外一種:「今年取得的一點成績是企業領導的正確戰略,還有特別是我們團隊我們部門的員工一起努力的結果。........」這兩種形式中,第二種對下屬的褒獎和激勵最有效。

在企業管理當中功歸下屬,過歸自己是一種胸懷,是一種管理者應該把握的一個技術要領。


獲勝凱旋賞諫者

諫者就是提意見的人。郭嘉力挺曹操追擊袁尚和袁熙,深入沙漠,凱旋而歸。曹操回到益州犒賞三軍,首先獎勵跟隨深入沙漠征戰的有功之臣,另外還獎了一批人,就是當初反對去打仗、反對深入沙漠的人。曹操獎他們的理由:深入沙漠去遠征敵人,雖然取得成功了但是僥倖的成功,不能把它作為一種方法論去運用,如果冒險去是有危險的,各位提出的意見是從企業的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乃萬安之計,所以要重賞。同時,這也是在激勵大家,以後碰到事情,不要有難言之隱,要直接說,這樣對企業是有貢獻的,企業會表彰這樣的功臣,這是曹操了不起的地方。


? 現代啟示:精神激勵的把握

在企業的表彰當中,除了物質表揚之外還要有精神的激勵:

(1)獎勵的原因廣泛告知;

(2)宣揚對團隊的貢獻;

(3)鼓勵再接再勵。

曹操獎勵提意見的人原因是,雖然沒有採納他們提的意見,但是他們提的是萬全之策,所以要獎勵他們。團隊的貢獻,會讓我們的企業養成一種良好的風氣,幫助我們規避一些風險,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內部要養成一種上下言語暢達的管理局面,這是非常到位的一點,值得所有企業管理者學習。


曹操的情緒管理

曹操的情緒管理是戰勝心理上的自卑。曹操雖然英明神武,但自己生得比較矮小,相貌也一般,內心深處還有一點自卑。匈奴的使者來訪,匈奴使者來拜訪見過漢獻帝之後,曹操代表朝庭以丞相的名義設宴款待來自遠方的少數民族首領,按道理曹操作為東道主應該去招待,但曹操擔心自己1.61米的個頭矮,長的又不帥,不足以體現我大國的一個風範,就找崔琰,假冒自己設宴招待。曹操為了看到匈奴使者的表現,就捧了一個寶刀裝作侍衛在賬下伺候。這一頓飯吃的賓主顏歡,席散的時候,崔琰岩就問匈奴使者對自己的印象,匈奴使者說,丞相雖然儀錶不俗,但賬下那人更是氣度非凡。曹操親耳聽到這句話,從此曹操徹底克服了內心的一點自卑,戰勝自我,進入新的境界。

英雄不問出處,我們中國的企業,創業條件基礎會差很多,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要充滿自信,讓它成為我們心靈的一個動力,我們把這種自信,自我激勵成為事業發展的一個永動機,一輛汽車、一架飛機要起飛,發動機是最關鍵的部件,但是光有發動機不行,還要有永動機,永遠都有能量給你,讓他戰勝自我充滿自信。

曹操這一點在與馬超、韓遂作戰的時候用過,用反間計的時候,曹操一點出馬,向敵軍喊到「看到沒有,就是我,我甚至不高大,但是會用計,你們小心」。就把敵人嚇的大驚失色。自信不一定能夠管理,但在企業經營當中,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是企業家和管理者應修的一堂必修的課程,理想的狀態是自信而不自傲,充滿信心但也不狂妄自大,同時也保持平和的心態,正確的決策,睿智的決斷。

曹操管理的特點

打破常規用人

曹操在聚人才上出手不凡,打破傳統的用人觀「唯才是舉」和對「空降兵」的大膽任用,顯示了曹操不同尋常的用人膽略,這是聚才和用才上非常卓越的表現。


愛才如命,求賢若渴

對關羽的歸降和離去的處理充分體現了曹操的愛才之心。曹操把關羽圍在一個土山上,如果下令進軍可以把關羽殺掉,但是愛才如命,讓張遼去說服關羽歸降。關羽知道劉備下落之後堅決要離去,一方面曹操為了取信於天下,當初答應關羽如果知道劉備下來會放他走,為了這個信譽,他放走了關羽。在長坂坡的時候,看到趙雲的萬軍之中衝上,往來如入無人之地,下命令趙雲到時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他想把趙雲收為己中,這體現他愛才如命,他也是因愛才如命,求賢若渴,才聚集了很多有才之人,才能夠任天下之力以到欲之,實現他的競爭策略。


以信任換忠誠

曹操一生背著「漢賊」罵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卻得到了下屬的擁戴,而且下屬十分忠誠。赤壁之戰,亂兵之中諸多文臣武將跟隨他突出重圍,這是忠誠,得到下屬的忠誠是用他的信任換來的。前文講到的張頜、高覽、張遼等,曹操是用信任來換取忠誠,即便是假的或者有情緒上波動,「以恩欲之,亦可變矣」,只要付出信任,還是可以換來他們的忠誠。

龐德是馬超的舊將,馬超後來投降了劉備,這時,戰場的態勢是曹操要派兵救援樊城,對手是關羽,讓餘燼做主將選一個先鋒,先鋒要武功比較出眾,就選了龐德做先鋒,餘燼做主將,帶領七隻精兵去對抗關羽。做了這個決策之後,內部有人告訴曹操不能用龐德,龐德是原主馬超的人,馬超現在幫助劉備,在敵人那邊,他的親哥哥也在劉備那裡,你派他去做先鋒,就會出大問題。但是曹操經過考察之後還是堅定用龐德做先鋒,「卿不負孤,孤亦不負卿也」。戰場的時候,龐德抬著一口棺材,龐德說這次去作戰帶一口棺材,戰勝了把關羽裝回來,我被關羽殺了把我裝回來,棺材不會是空的,「抬棺始戰」,這就是剛剛投降時間不長的龐德給曹操的回報。


善於向下屬請教


個人才幹的充分展示

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多才多藝,他作的詩給將士們帶來很大的激勵。其中的代表作有《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曹操看著渤海灣的壯觀的景色來歌吟詠志,把自己的志向胸懷做了一個展示,這首詩作在三軍傳開的時候振奮軍心,也讓下屬對他的擁戴和尊敬之情得到提升。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需要企業的領袖和管理者在個人才幹上做一定的展示,這樣對企業的管理有正面的積極的作用。

關注我

這是張正平的公眾號

這是張正平的自媒體


------分享·交流·收穫------


微信號

zhang-zhengping(←長按複製)


我還是更願意相信,曹孟德在關羽的犀利進攻之下,選擇與孫權結盟時,內心是有過一絲猶豫的:從來都是仲謀小兒和大耳賊結盟抱團,孤去征討二賊,什麼時候這種窩囊行徑也輪到孤頭上?

我也更願意相信,曹孟德把孫權計劃襲擊荊州的情報泄露給關公,不光是嘴上說的為了讓關羽和東吳死拼火併,他的心裡還是有一絲顧念老朋友的想法的:情況也告訴你了,雲長,刀劍無眼,吳人多詐,多加保重,守不住荊州,好歹有所準備,找機會回蜀地。

我同樣願意相信,曹孟德如果泉下有知,知道他死後曹魏帝國所發生的一切,知道高平陵,知道高貴鄉公,也不會暴跳如雷,不會悔恨,不會痛哭,不會怨子孫不肖,不會滿是怨氣地詛咒司馬氏,大概只會苦澀地一笑吧。畢竟,這位亂世之奸雄早就把人性、把亂世看得比看赤身裸體的鄒氏還要透徹。

「我死之後,你們要勤學女工,賣錢自給。」臨終之前,曹操突然「婆婆媽媽」地交代起妻妾這些事。因為他真切地知道,他終將離世,而在這個世上,這些女人將無依無靠。

「我管不了你們了,我也很清楚,以後,也沒人能管你們了。」我想曹操一定在心裡對他的妻妾們默默地說過這麼一句。

「諸葛亮也好,司馬懿也好,曹爽也好,曹魏也好,這個亂世也好,天下也好,我管不了了,就這樣吧。」

我也相信,如果他泉下有知,能見到荀彧的話,還是會沒心沒肺地拉著荀彧的手笑著說一句:

「文若,我最終沒有篡漢,就這麼穿戴著大漢衣冠來陪你了,一切就交給後人吧,我,我也管不了了。」


推薦閱讀:

曹操為什麼欣賞關羽?
曹操為何不稱帝?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曹操 | 歷史人物 | 如何看待/評價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