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欣賞關羽?

除了關羽勇猛過人外,有沒有什麼其他因素?比如出身、政治鬥爭之類的。


二次更新,關於蜀漢的史官問題。


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陳壽說,蜀漢不設史官,沒有起居注,所以很多事兒吧,我也不知道,災異之類的,也沒有記載。這是後主傳的結尾內容。


同樣,在後主傳中,有: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綝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在這段記載中,陳壽寫到了史官和災異的紀錄。

這個就有意思了,兩段矛盾的史料,要麼是文獻錯誤,要麼是有一個隱藏條件,即陳壽同志,你又開後門了,有木有?


嚴肅的史學角度會認為,說蜀漢沒有史官,是錯誤的。


腦洞大開的話,是一片足以垂泛的陰謀起點文——如果沒有史官,景耀年的改元是怎麼回事兒?如果有史官,那麼蜀漢的檔案怎麼丟失的這麼厲害?


呵呵。


————————————————————————

更新一下,關於歷史人物的性格分析方法。在結尾處。



------------------------------------------------------------------
這就涉及到對歷史人物的性格分析了,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

本著無聊和瑣碎的精神,可以對此進行長篇大論。

首先是關羽的性格特徵,我們對關羽的了解來自陳壽的刻畫,而陳壽對關羽的了解基於以下幾個來源
第一,蜀漢大臣和士兵的評論,當時劉禪在位,關羽後代仍然活著,關羽的主簿廖化在蜀漢地位顯赫,關羽的好基友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夫人。
第二,是蜀漢的官方歷史檔案(不要相信陳壽說蜀漢無史官的話,理由另說)。
第三,是敵國人物的評價,陳壽後來來到了北方,奉張華命修史,著作郎的便利讓他可以接觸到大量北魏和東吳人物對關羽的評論。

基於這些東西而出現的關羽性格,又成為了羅貫中和後世劉關張崇拜者對關羽進行想像和再塑造的源頭。

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 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基於這段話,我們來挖掘一下關鍵詞。萬人之敵(軍事成就卓著),為世虎臣(劉備的左膀右臂),國士之風(這個評價極高,蕭何論韓信,國士無雙,即強調了關羽的軍政才幹。關羽並非許褚甘寧這樣的斗將,而是韓信一般可以匡正國家的能臣。),剛而自矜(談到缺點,陳壽非常銳利。剛,意味著不善處理挫折,自矜,說明容易看不起他人。)。

那麼這些特點又是通過什麼事件體現出來的呢?看史書。

萬人之敵的事迹有(陣斬顏良,殲滅曹操荊州軍,俘虜于禁,消滅龐德,赤壁前以水軍萬人掩護劉備撤退,赤壁後同曹仁相持七年,在周瑜圍攻江陵時,絕曹軍北道)。為世虎臣(蜀漢集團第二人,獨當一面,類似韓信),國士之風(報效曹公,在劉備最艱難的時候再次追隨劉備),剛而自矜(荊州談判,和魯肅對峙事,鄙視糜芳事,封爵時質疑黃忠地位事,諸葛亮寫信勸慰後把信給諸將公開事)。

那麼,關羽的形象豐滿起來了。以西方人的觀點,關羽類似阿克琉斯,他勇猛無敵,品德高尚,忠誠可靠,但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點。他形象偉岸,聲若洪鐘,愛惜士卒,藐視士大夫,謀略長遠,善於策劃和指揮,也深得軍心。

那麼,在我看來,曹操心中的關羽,是一個他理想中的自己。

為什麼呢?看史書。

和關羽相同的一點是,曹操出身也很低,在同袁紹一同成長的過程中,曹操心中濃重的自卑感一直無法消除。他遊樂放蕩也好,忠於王事也罷,這種感覺折磨著他。但是另一方面,這種自卑又引發了曹操瘋狂的上進心,在練武,學文的過程中,曹操的軍事,文學天賦逐漸顯露,讓他不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相反,在同袁紹後來相處的日子裡,曹操對這些出生高貴,卻滿腹機心的同伴,慢慢產生了一種鄙視和孤獨感。
他出身宦官,卻同士人的兒子混在一起,他一心報國,身邊這群人卻包藏禍心。

這種孤獨,自卑,鄙視,自大的複合心態一直伴隨著他,有一天,他遇到了劉備和關羽。

那個時候,曹操彷彿看到了知己,看到了同類人。

歷史記載曹劉的第一次相見是伐董卓前的洛陽(漢末英雄記,獻帝春秋(貌似))。歷史沒有透露更多的東西,留出空間,我們可以想像。

當二人再次會面的時候,有了青梅煮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這既是一種坦誠,也是一種試探。劉備的反應並不讓他意外,他也許會暗暗認同之餘,又有了一些不應該有的遺憾——我們知道,曹操的浪漫主義病一直很重。

這之後,曹劉很快決裂,曹操對劉備的快速打擊,可以說是一種懲罰,也可以說是一種讚賞(劉備人傑也,必先擊之)。

這之後,有了關羽降操。

曹操長的矮小猥瑣,而關羽容貌雄偉。曹操這輩子都沒能找到一個值得效忠的君主,好讓他去做征西將軍曹侯(曹操的人生理想),而關羽很幸運,他從一開始就認識了傑出的君主劉備,並決心與他相終。有時候,曹操不願意承認劉備的魅力,以及關羽對劉備的感情,而種種試探(封賞和交心)後,關羽的大義又逼迫他承認了這一點——

這是一個我想要做卻不可能做到的人。

這是一個我想動搖而動搖不了的人。

他比我要幸運。

最後,曹操開始真心實意地欣賞起這個人來,他甚至願意用縱敵的行為來完善關羽的完美。

於是,有了那句蒼涼而大氣的話,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除了關羽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並用餘生來完善自己,而曹操從一開始就走向扭曲,最終變成一個自己不想變成的人這一點外,兩個人非常相像。

他們都出生不高,才華橫溢。他們都對軍旅生活抱有憧憬,從小有著建功立業的英雄夢。他們都鄙視士大夫,相對草根。甚至,他們都很好色,連對女人的品位都很像(關羽同曹操攻打呂布時,曾向曹操要一個女人,曹操開始答應,後來發現這個女人也是自己的菜,就自己要了)。甚至,他們都是讀書人,熱愛左傳,熱愛孫子。

但是,重點是但是。

關羽一生無悔,死得其所,他的墓碑上註定要刻上那些華麗的頭銜,從漢壽亭侯,前將軍,到我們熟知的武聖大帝。

而曹操知道,自己的墓碑和後世評價不可能太好。他是權相,他是漢賊,他是魏武帝,但是,他永遠不可能成為漢征西將軍曹侯。

有時候覺得,曹操身上的無奈,就是那個時候華夏民族的無奈。他力圖維持的帝國統一,很快毀於司馬氏的亂政。他力圖堅持的法家集權,很快崩毀於自己兒子喜歡的九品中正。他一心想堅守的大漢的武功和帝業,最終為南下的胡人所荼毒,曹操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那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曹操最欣賞的人,無論是劉備,關羽還是荀彧,都最終站在了他的對立面。他們纏鬥一生,為了復興一個大一統帝國捐盡了心血,但是他們不能勝利。

那麼,讓幾個片段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建安二十三年,白髮蒼蒼的劉備和曹操最後一次相逢於漢中戰場,烈士暮雨,卷水蒼苔。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威震華夏。

一年後,年邁的魏王最後一次看到了關羽。

君侯別來無恙。

對於曹操來說,他心中的理想人格在那一刻轟然破碎,雷擊火焚。那個活在曹操心中的,漢征西將軍曹侯徹底死去了,他殺死了內心中那個榮譽,崇高的自己,也殺死了長期以來激勵著他不斷前進,不斷殺戮的英雄夢。

幾個月後,魏王薨。謚武。

又過了幾個月,他一生的宿敵,漢帝劉備崩,謚昭烈。

在兩個已經成為雕像的姓名背後,一直保持默哀姿勢的另外兩個人開始抬頭,他們目光熱烈地碰撞,表情奇妙而複雜。他們將在漢朝興起的地方進行秦漢帝國與時間的最後戰爭。而結局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

文學性的表述結束了(比較好寫),下面是比較實在的歷史分析方法。二次更新。

關羽的性格特徵上面已經講到,由於對曹操的性格變化描述不清,看到評論里出現了一些誤解。

曹操的性格特徵,主要是《魏武帝紀》,《先主傳》,《關羽傳》,《張遼傳》,《孫破虜討逆傳》,《周瑜傳》,《宣帝紀》。《袁紹傳》,《呂布傳》,《張楊傳》。

做官前: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這行字,最重要的詞,是機警和權數。曹操不是一般的暴發戶子弟,只知道飛鷹走狗。他雖然玩,心裡有數。當然,任俠放蕩,參見陽光燦爛的日子,風評不好。

一般來說,什麼樣的成長條件,會形成機警的性格?答案是:鄙視和危險。曹操的少年,離快樂兩個字有點遠,故而,生於憂患。

做官之後,曹操性格出現了劇變。

第一件事,棒打權貴。

第二件事,上書皇帝,要求打擊貴戚,言詞很直白。

第三件事,上書不用,對仕途失望,最終沉默。

讀到這裡,難道不奇怪嗎?一個放蕩任俠,四處惹事的暴發戶子弟,怎麼突然就變成了一個海瑞?而且還是個有腦子的海瑞?
---------------------------

先說到這裡,做飯。

繼續更新。

探討一個歷史人物的性格,重點是抓住他的幾次性格劇變節點。

對於曹操來說,他在舉孝廉之前,一直扮演著一個合格的二世祖形象,和其他二世祖不同的是,他相對更加狡黠,對自己的利益看護的更加嚴密(和袁紹搶新娘事)。

但是這個人在當官之後,突然變成了一個漢朝的骨鯁之臣。他蔑視權貴,他痛陳時弊,他除殘去穢,橫掃豪強,他最終悲觀失望,辭官,沉默,閉關,讀書,打獵。

通過這些事件,我能夠看到的是,曹操對自己少年時期的生活,並不滿意,甚至,有些痛恨。他當官之後的一切行為,似乎都是要和那個風評極差的壞小子劃清界限。他想向長輩和同伴證明自己已經成人,懂得榮辱,也知曉進退。

但是,現實再一次打擊了他。「治世之能臣」,但是治世即將結束。

「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曾經的熱血青年沉默了,曹操在憤怒和孤獨中,結束了自己的青春期。

亂世將要來臨。

人民活不下去了,黃巾軍起義了。曹操再一次被啟用,拜騎都尉。有功,征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還鄉里。

不久,許攸等人,謀立合肥侯,廢靈帝,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有了一些名氣(不事權貴,敢作敢當),密謀集團找到了曹操,曹操拒絕,不久,密謀失敗。

當年的熱血青年死去了,曹操天生的恐懼感和警惕心拯救了他,他在韜晦和忍耐中真正邁向成年。

不僅如此,曹操可能還利用了這個事件,標榜了自己的忠心。因為,他拒絕密謀的文辭被史書完整收錄,流傳至今。

西北叛亂,涼州兵禍連綿。曹操再一次被征,加入西園八校尉。這個組織是皇帝為了對抗何進而成立的,不久,靈帝死去,接著,這個組織的頭目蹇碩被殺,何進掌握了實權。緊接著,京城爆發內亂,曹操再一次挺身而出,向何進提出相對溫和的策略,被袁紹激進的進言和行動所妨礙,不久,何進,何苗死,宦官全滅,董卓進京,曹操逃亡。

這一年,曹操志在報效的皇帝和朝廷都已經被毀滅,毀滅這一切的人,正是曹操小時候的玩伴袁紹本人(何進還沒有決策的時候,袁紹已經散步何進要殺絕宦官的流言,並徵召各路武人入京,導致宦官走險,袁術殺何進弟何苗,隨即董卓入京,漢朝統治中樞被摧毀)。

曹操再一次被挫敗了。他一心維護的東西,不管是他心中的清正,還是朝廷的威嚴,都已經不復存在。軍閥四起,漢朝已經容不下他繼續打獵讀書了。

但是,曹操並沒有失望,在他心中,漢朝仍然是可以挽救的,他的決心並沒有被動搖。

於是,有了諸侯討董,曹操任奮武將軍。

在這個事件之前,有一件不太起眼的事,這件事對曹操性格的進一步轉變,造成了重大影響。

呂伯奢之死。

在這之前,曹操殺人,打人,都是國家蠹蟲,不法豪強,他問心無愧。

這一次殺人,卻僅僅是為了自保,警惕心和恐懼感再一次主導了曹操,但這一次,這種天賦並沒有拯救他。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大錯已經鑄下,不可挽回。從此,曹操再也不能說自己一身潔白,骨鯁中正——通向屍山血海的道路已經鋪開,而祭刀的卻是一群無辜的人。

那就這樣吧。這就是命。

雖然,在日後討董的戰鬥中,曹操仍然兢兢業業,奮勇戰鬥,幾乎戰死沙場,面對袁紹等人的皮裡陽秋,曹操仍然是仗義敢言,擲地有聲:「

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觽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但這個時候,我相信,絕望和悲愴已經從呂伯奢之死所留下的裂縫中升起,對於天下的命運,漢朝的危亡,站在洛陽廢墟上的曹操有了一種天命難違的宿命感,而對於那些早就從心裡拋棄了朝廷,也拋棄了戰友的同僚,曹操心中只有冰冷的憤怒。

我這樣說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個時候,曹操身邊的朋友還有一些,比如鮑信。

不久,黃巾肆虐兗州,曹操率兵入兗,血戰獲勝,但是卻喪失了鮑信這個好友。曹操痛哭流涕。

在這裡我們可以停一下,我想問一句,走到現在,兗州刺史曹操的生命中,正向的刺激究竟有多少呢?

應該說很少。曹操的前半生,在志氣不申中度過。兒時,天下莫之許也。青年,朝廷解體,皇權不振,宮廷連環政變,董卓專權,討董時,周圍的目光莫不包含著戲謔和背叛,當曹操鮮血淋漓地回到酸棗的時候,不報以幸災樂禍的人究竟有幾個?知己鮑信死於戰場,不久,陳宮背叛,整個兗州拋棄了用鮮血保衛他們的曹操。和呂布對峙,三軍缺糧,不得不放任部下劫掠,至於率獸食人。可以說,曹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被亂世那種慘烈的鬥爭,兇險的人性給塑造成最後的樣子的。

那麼好吧,你們卑鄙,我就比你們更卑鄙。

曹操很可能對自己說過,熱血青年和愛國志士曹操已死。現在的目標,是如何在亂世的漩渦中活到最後。

僅此而已。

但是,當年的那個曹操真的死透了嗎?

我認為沒有。在日後的道路上,曹操雖然日益孤獨,日益警惕,甚至警惕到了近似於受迫害妄想症的地步,但是他最初的大志,他一直記在心裡。

於是有了青梅煮酒。曹操從心裡鄙視袁紹,他在洛陽和酸棗就自以為已經看透了這個人,但對於同樣懷有大志的劉備,曹操沒有吝惜自己的讚美。而且這種讚美不止出現過一次: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曹操第一次這樣說,劉備驚駭萬分,隨即用打雷掩蓋過去。

劉備,人傑也,將生憂寡人。曹操第二次這樣說,劉備斬殺車胄,威脅到曹操側翼。

劉備真吾儔也,惜得計稍晚。第三次這樣說,曹操剛剛從華容道逃脫,劉備羽翼漸豐。

曹操的後半段人生,幾乎就是這樣看著他最忌憚和欣賞的人,一步一步走向和自己勢均力敵的地步的——這種敬重,欣賞對手的態度,證明曹操心中的英雄心並沒有泯滅。

於是有了哭祭袁紹。

對於袁紹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因為政治分歧走向戰場的敵人,曹操的情感有些複雜。一方面,他終於通過戰勝袁紹證明了自己的正確,另一方面,他也同樣通過這場勝利證明了自己的孤獨——當年的夥伴們,或者死於黃巾,或者死於戰亂,或者死於自己之手,而他只能孤獨地走下去。因為他知道,自己和這些人歸根結底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不能要求曹操有劉邦那樣的大氣,劉秀那樣的溫和,甚至朱元璋那樣的不可一世,他做不到,也不可能。這三位人物,都是豪情萬丈,帶著一群同學老鄉就打下了天下,而曹操不同。

他一生中最險要的關鍵詞,仍然是背叛。

背叛他的多是他尊敬,看好,友愛的人,陳宮,劉備,于禁,以及官渡之戰後他一把火燒掉的黑名單。在那場決定中原氣運的戰役中,很少有人相信他能贏,背叛他的人可以排隊排到幾公里以外,他只能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於是有了義釋關羽。

可以說,曹操對於他看得起的人,都非常夠意思。在曹操手下的降將中,關羽的待遇是獨一無二的,偏將軍,這是一個很多將領廝殺一生也爬不到的位置。可以說,能給關羽的,他都給了。

太祖壯其為人。可以想見,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已經高到了什麼地步。

但是仍然留不住他。

我不知道當關羽說出」欲與劉將軍共死「這句話的時候,曹操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很可能是這樣,這樣夠意思的下屬和同事,怎麼我就遇不到呢?

在曹操已經完全被亂世的烈焰磨練的鐵石心腸的時候,可以看到的忠義和忠烈居然就在自己身邊發生著,而曹操對於這種忠義又完全採取了鼓勵,讚許的態度,我們又怎能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其心已死,其志已亡呢?

於是有了奇襲白狼山。

這是曹操戰爭生涯中非常兇險的一次,日後回憶時,曹操也心有餘悸,重重賞賜了那些勸阻他出兵的人。但是,他仍然做出了這個及其冒險的決定,和張遼乘高突進,痛擊胡虜。

我不知道那一瞬間,曹操有沒有想到自己當年那個「漢征西將軍曹侯」的志向?

寫到白狼山,也就寫到了曹操軍事生涯的巔峰。以後的日子裡,迎接他的只有理所當然的衰老,無力回天的戰敗,殺而不絕的流言,此起彼伏的叛亂,以及格局已定的三國割據局面。窮其一生,曹操既沒有能夠削平天下,也沒有能夠讓漢朝得以復興。他所作的,就是維持,維持局面的苟延殘喘,維持一個已經失去經濟基礎的殘破制度,而已。

於是,有了《讓縣自鳴本志令》: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就這樣吧。比起早作準備的袁紹,劉表,劉焉等人來說,曹操本無割據自立的本錢和打算,但是這些人都完蛋了,他堅持到了最後,和他的宿敵劉備,孫權一起,徹底分裂了天下。

特別是,與袁紹相比,當袁紹在沽名釣譽,陰養死士的時候,曹操在掃蕩豪強。袁紹在洛陽煽風點火,巴不得天下大亂的時候,曹操在勉力維持。袁紹在戰場上皮裡陽秋,吞併同僚的時候,曹操在浴血奮戰。袁紹在密謀擁立劉虞,甚至自立的時候,曹操在兗州血戰黃巾。等到袁紹布局完畢,攜帶大軍南下,同曹操決戰的時候,曹操兵微將寡,無人看好他,但是,命運的奇妙和弔詭在於——

沒想贏的,最後贏了。一直圖謀不軌,為自己做打算的,卻輸了。

曹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他從來沒有指望過的王位,甚至皇位。

可以說,曹操的一生,極度孤獨。也充滿恐懼。

吾夢中好殺人。

究竟是經歷了多少次背叛,暗害,奸謀之後,才能琢磨出這種自保的方式?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究竟是被攻擊,擠兌到什麼程度,才要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做這種辯白?何況還沒人相信?

可以說,後來的曹操,對於身邊人的人性,操守,是沒有什麼信心的。但是他心中光明,正直,忠誠的那一面,又到死都沒有能夠泯滅,否則,他又何必在距離皇位最後一步的時候截然而止?

於是,曹操性格中光明的一面,幾乎都獻給了他的對手。他在劉備,關羽,周瑜這些人身上,還看到了些許自己的影子,類似的壯志,可望而不可即的忠誠,以及為某個大志去奮鬥和犧牲的熱忱。當他和這些人決勝疆場的時候,他不會痛苦,也不會疑懼。這是他看得起的對手,也許和他一樣孤獨。

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漢獻帝對曹操講,你要是能輔佐我,就尊重我。不能輔佐,就不要讓我坐這個位置了。曹操汗流浹背,從此不敢獨自進諫皇帝。

就從這個小細節上,我看出了曹操心中的掙扎,恐懼,慾望,和不得已。雖然他能夠毫不留情地撲滅漢獻帝組織的一次又一次政變,但當他面對皇帝的時候,心中那份漢臣的情感仍然沒有能夠完全消滅。

好了,敘述進入了尾聲。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

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

一個時代結束了。

曹操身上那種當時已經罕見的,戰國秦漢式的英雄氣,也隨之消散。

中國的第一帝國時代,至此徹底終結。

我有一個朋友曾這樣評論曹操和漢末英雄:——曹操,或者說曹劉孫這批人,是最後的士。

最後一個士。

我想,這是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


曾經有一個富有的男人深愛著一個貧困的絕色女人,而女人已經心有所屬。

一個偶然機會,女人落難,不得已委身男人,男人傾其所有討女人歡心,送車送房送衣服,但最終女人還是留下存摺和房本,毅然離開追尋自己的初戀而去。

儘管男人捨不得她離去,而且他也可以借其權勢強迫女人留在自己身邊,但他不願那麼做,因為他知道愛的真諦不在於佔有,而是讓對方快樂,於是他讓女人帶著他的祝福上路了。

多年後兩個人在一個名叫華容道的地方重逢,只是這時情勢已然大變,男人正面臨自己最落魄的人生窘境,女人感念於男人曾經的恩義,冒死助其脫困,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從此情天恨海,恩怨了斷,但男人依舊不舍對女人的一往情深。

又過了很多年,傳來女人被仇家所害的死訊,並帶來女人的一綹青絲,男人睹物觸景,大放悲聲,回想起曾經擁有的舉案齊眉和惺惺相惜,儘管短暫但都宛然如昨,只是此時一切都已成惘然了……


喜歡一樓的答案,有理有據,看了讓人長知識。

但觀點不太認同,曹操欣賞關羽,是有非常明確的政治目的的。

袁曹官渡決戰,是出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但問題是,以弱勝強是打勝了之後的說法,開打之前連曹操自己心裡都沒底,他的原話「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曹操尚且這樣想,隊伍里有一些打算明哲保身,乃至於投敵的人,並不為奇。曹操勝袁紹之後,「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擺在曹操面前的首要問題,並不是怎麼跟袁紹打,而是怎麼在強敵面前保持隊伍的團結。

而御人之術,首在陣營。曹操旗下基本上分為三大派系,統領禁軍的曹氏宗親,掌控文官體系以潁川係為主的門閥世家,在軍事、行政系統中擔任中下層官吏軍佐的平民精英。

這三大陣營中,曹氏宗親不用說,一損俱損,絕對的死忠。而世家門閥一開始就和曹操不是一條心,互相利用而已,他們怎麼搞定這裡不提。剩下的就是中下層官吏軍佐,來自平民的精英,比如五子良將。

那個時代,世家門閥如日中天,世襲壟斷官場,平民精英的上升渠道受到壓制,而曹操是少數幾個唯才是舉,提拔和重用平民精英的君主。在外有強敵人心浮動的時刻,曹操急需一些事情,讓他們重新想一遍,只有在曹操這裡,他們才會因為自己的才華而如魚得水,才能憑藉軍功獲得上升空間,而在袁紹這樣完全門閥統治的政權里,他們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

這個時候關羽出現了,這樣一個草莽出身恃才傲物的降將,卻受到了極大的禮遇,曹操彷彿把他當寶貝一樣,在各各方面對他妥協,而關羽也迅速在官渡的前哨戰中獲得戰功,並因此封侯。

這對軍中的平民精英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激勵,曹操要他們明白這不是為了曹氏而戰,更是為了一個平民可以出頭,為了一個不是一切都由門閥說得算的世界而戰。

這種籠絡人心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信陵君為侯嬴御車,吳起為病卒吮疽,皆同此理。

如果單從用人的角度,曹操是不可能用關羽的,關羽確實萬人之敵,但性格缺點太致命了。

兩個例子。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颻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備曰:「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當年讀到前一個例子的時候,簡直是被驚到了,「羽怒曰」,我靠,古代君臣禮儀是極為繁重的,對君主出口不敬是會出人命的,關羽居然直接就對劉備開罵了,除了劉備,沒有任何君主受得了。

而第二個例子,說明關羽的功利心已經偏執到了極致,馬超一個降將,再怎麼著也不可能成為劉備的心腹,關羽居然會吃醋,要諸葛亮這麼肉麻的哄他,還連帶損了張飛。

如果曹操真的要用關羽,使用成本將遠過於關羽的產出。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曹操的形象設定是有差別的,但是也有相同之處,這一處也是無論羅大忽悠怎麼改也無法磨滅的地方,就是曹公的求才若渴,以及其對品德高潔的人發自內心的傾慕。這是其一,分析曹操。
關羽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的形象設定差別並沒有曹操那般巨大,但也不小,從三國志惜墨如金的文字中我們可以認識到關羽,作為漢末三分天下劉備集團的中流砥柱,是名副其實的三國時期威震天下的大將軍,這一點在歷史上無論是與關羽並駕齊驅的張飛,抑或是布射僚丸在三國演義中冠絕天下的呂布,還是當今坐擁無數粉絲的趙雲,都無法比擬的,可以說關羽對得起「蜀小國爾,名將唯羽」這句能體現出魏國集團對他離世後仍懷有忌憚的評價。這是其二,分析關羽。
曹操對關羽的欣賞貫穿了整部三國演義,而且在三國志里也有很多體現,要問為什麼?因為關羽本事大、氣場足,能成大事,天下虎臣,不僅如此,那個標榜忠義的時代更是讓關羽名垂千古的忠肝義膽鑲上了一層金邊,在這種種凡人無法企及的優點面前,剛愎自用,傲氣凌人,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而且或許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
最後,關羽在初降曹操之際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助其擊敗顏良文丑,解了燃眉之急。附上這三國志中最雄壯的一段文字——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曹操抓了關羽,對其很好 。
2.關羽帶劉備老婆去曹營 。
3.曹操放了關羽,並讓其帶劉老婆一起走 。
4. 阿斗出生。
4.趙雲救阿斗時,曹操不讓人放箭 。
5.劉備見了阿斗就想摔死他 。
6.魏軍攻到成都。阿斗開門投降。


丫忠義!


因為關羽是第一個和他講話就臉紅的男人。


當年,劉備還在曹操手下,帶關羽隨曹操圍困濮陽呂布。
關羽請求曹操:我老婆沒生兒子,拿下濮陽,我想收了秦宜祿老婆。(秦為呂布部將。)
曹操說:沒問題!
打到城門口時,關羽又請求了一次。
壞就壞在這裡。
曹操懷疑秦宜祿老婆漂亮,自己先收了。
後來,劉備和曹操一起打獵。
關羽要找機會機殺曹操。劉備勸,關羽不聽。
關羽最終也沒得到機會。
後來,關羽就一直怵著曹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1、就算你非常想得到某個東西,也不要表現得太明顯。
2、所謂「英雄惜英雄,好漢識好漢」,遠非歷史的真實情況。

以上出自《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志》:
初,羽隨先主從公圍呂布於濮陽,時秦宜祿為布求救於張楊。羽啟公:「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公許之。及至城門,復白。公疑其有色,自納之。後先主與公獵,羽欲於獵中殺公。先主為天下惜,不聽。故羽常懷懼。


《新三國》中陳建斌百家講壇似的講演就揭示了曹操微妙的心理了。


「曹公壯羽為人」——《三國志》,曹操欣賞關羽的品格。


曹操應該是「欣賞」關羽的。

如果說曹操「喜歡」關羽「勇猛過人」什麼的真的沒問題嗎?不忍直視。。。

更新:看到題目改過來了頗感欣慰。


第一長得帥
曹操手底下的猛將們沒有一個長的帥的。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貨,比如身體殘疾的:夏侯惇;腦袋大脖子粗的:許褚;面相兇惡的:典韋。整天都是一群這麼些人在曹操身邊難免他當然受不了。有句話不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嗎,曹操迫切的想改變這一點。這時候有一個江湖上公認長得帥,又能打,逼格又高的關羽出現了,曹操當然想留住這個帥哥。
第二鬍子長
鬍子在那個時候可是身份修養的體現。在馬超打曹操的時候,曹操被打的割須斷袍,成為笑柄。可見鬍子在那個時候越長越吊。對砍的時候還能多一項甩鬍子的技能。
第三裝備好
青龍偃月刀啊,戰前通名的時候你武器名字沒有三個字以後你都不好意思跟關羽打招呼。赤兔馬啊,只認關羽啊,曹操那那麼多人都鬧不住就顛顛的跟著關羽跑了啊。
純屬扯淡,不要噴我。


天下香火共一升,雲長獨佔八斗,孔明一斗,其餘人共分一斗。
曹老闆老婆孩子這麼多,養家很吃力的,所以要和二哥搞好關係,方便問他借錢 =。=


曹操身材短小,關羽高大威猛,由慕生愛也是有的。曹操能欣賞劉備,關羽也喜歡秦宜祿妻,可見倆人口味還真是「同好同好」啊,惺惺相惜也是有的。曹操的文才就不用說了,關羽一介武夫也能喜歡讀左傳,曹操既有優越感,又覺得孺子可教啊,「你很像我」,培養之心也是有的。作為反例的就是張松,長得又矮又丑,還在老子面前炫學問,曹操於是就深所不喜了。


有格調的欣賞是欣賞者的格調


上面的朋友說的挺全面的,我談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1. 曹操是複雜的人,這一點毋庸置疑。非褒非貶,實事求是而已。而一個複雜的人,其實是了解一個複雜的人,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部下、朋友的選擇。所以他更喜歡簡單的人,比如典韋、比如郭嘉,而關羽性情耿直到近似不可理喻的這樣一個人,而且關羽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對於政治的處理,都非常的不堪,他是處理不好的。而這樣一個可以說一眼可以望到底的人,曹操怎麼能不喜歡?至少如果得到了關羽的認可,那麼曹操是有這個自信的,無論自己做的事是忠是奸,是善是惡,關羽都是一個鐵杆粉絲。無論從人性、感情甚至勢利的角度,他都有喜歡、欣賞關羽的動機。

2. 曹操愛才,而關羽有才。而且關羽有的還是大才。甚至在當時曹操的陣營,除了夏侯兄弟或許堪以與關羽一比,後面的五子良將和關羽比,真的矮了一截。這樣一個帶兵、武藝都是絕頂的文武全才,怎麼能不讓曹操欣賞?

3. 關羽愛讀書,而曹操也是手不釋卷的人。 曹操對士兵特別好,關羽對士兵也特別好。 曹操不喜歡世族,而且由於政治需要,他不能表達不滿,至少不能太過。而關羽也不喜歡世族,而且開口就罵,拋開所有的因素,你碰到一個脾氣秉性如此相近的人,你會不欣賞?至少會覺得過癮吧?

4. 就是曹操的轉變,其實關羽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而更接近一個近乎完美的大俠,有點像做完美的武俠小說里的主角。他桀驁不馴,從來不會因為權貴、榮華而改變自己任何的價值觀和做法。例子簡單說一個,就是孫權上門說媒,想和關羽結親家。關羽骨子裡是看不起孫權的,至少是不喜歡的。但是一般的人,婉拒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大動干戈,而關羽罵辱其使,趕了出去。在政治上無可恭維,但是在人性上說,不覺得非常爽?誰不想快意恩仇,不受所有外界環境的影響,我高興就笑,不高興就罵,多痛快。而曹操從最初出仕的時候的一些做法,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是非常痛快的,不因為犯人朝中有人就放過,至少這個是曹操的真性情,後面曹操得意以後表現出來的做法也是這樣,比如說曹操殺邊讓,雖然不良效果非常大,直接造成部下反叛,陳宮張藐投敵,但是個人而言,我覺得特別爽。太爽了。而曹操在成為一方諸侯之後,太多的言不由衷,太多的身不由己。我相信箇中滋味,我們這些小人物也是有一些體會的。那他看到這樣一個最理想的人,他怎麼能不欣賞?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在忠義的人里最有能力,在有能力的人里最忠義,能幫你大忙又不會竄你位子,綜合評分極高,你是老闆你不想要啊??


推薦閱讀:

曹操為何不稱帝?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曹操 | 關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