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混蛋》神奇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大段的對白的場面為何充滿戲劇張力?能深入分析最好。
謝邀!
@黑色菠蘿 兄弟已經做得不錯了,我補充一點點無聊的拉片。
如果電影有所謂「戲劇張力」,那也並不是來自於「講什麼」,而是「怎麼講」。
(以下嚴重劇透,沒看過片子的同學請自覺迴避。)
鄭重鳴謝知乎團隊和@黃繼新 老師,成功解決了貼圖限制問題,才讓讓俺貼上截圖,終於把坑填上了!
先是開場
音樂起,第一個高音出片名,手寫體,走演職人員字幕。
音樂起,第一個高音出片名,手寫體,走演職人員字幕。
片頭曲來自老西部片The Alamo (1960)。曲名叫《夏日的綠葉》(The Green leaves of Summer),作曲Dimitri Tiomkin獲奧斯卡最佳音樂獎。片名來自1978年的二戰老片。多說一句,眾所周知昆汀電影里很多致敬,但他致敬的前提是不損失整個電影的完整性,也就是說不知道的觀眾也能看懂。所以實際上看電影中的致敬沒多大意義,不過看昆汀電影的致敬會很有趣:-)
第一章題目:Once Upon A Time... in Nazi-occupied France
不單標題致敬萊昂內,後面會說到,這第一章致敬了萊昂內的《黃金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以及萊昂內偶像約翰福特的《搜索者》(The Searchers)。
Establishment:綠草,奶牛,農舍,有人砍樹,有人晾衣服,建立背景。一句話沒說,觀眾就知道此人是農夫。光源在畫左,給煙囪打出一個影子,像老好萊塢一樣,這個鏡頭交代了整場戲保持一致的基本信息。其中就包括光的角度,而這個角度其實是『有用的』。 砍樹的動作配上聲音讓人的視覺重心落在農夫身上,一下一下,打節奏。背景聲鳥叫蛐蛐叫等聲音一直持續,整個第一章都沒停過。
表面上看,開頭一段是很規矩的好萊塢鏡頭——大全,中景,近景正反打,特寫,但後面我們會看到。實際上昆汀沒有完全照著套路走。
切樹樁特寫,搖到中景,聲音加重,發現是在砍樹樁。聲音變大。低機位,光打在後背上,顯得此人高大。背後是逆光的房子。人物穿著暗示天氣可能不是很冷,但肯定不算熱天。
不明白為啥砍這顆樹樁,如果是砍柴就當別論,如果是為了砍倒這顆樹樁來種地,那很可能是向Shane(1956)致敬。
中景女人晾床單,貌似很規矩的鏡頭,兩人分別中景,重點人物動作更多。
自此,通過攝影聲音色調和打光已經建立了一個農場生活的場景,接下來的近景似乎是表現女人。然後,女人彷彿聽到什麼,聲音推上,展開床單變焦到遠方納粹的摩托車。喊出了西部片經典台詞「爸爸!有人來啦!」(居然是女兒……)注意由斧子「丁」的一聲自然的轉到鋼琴聲,這段音樂來自萊昂內的鐵哥們兒莫里康內,名字叫《判決》(The Verdict)
老爸只好把斧子停下,屋裡女兒聽到聲音出來,被老爹喝斥回去了。這時,房子和人都在暗面,注意這個鏡頭,光轉暗色調轉冷。此後影片情緒也從田園生活逐步低落。由於房屋在暗面,於是外面的人看不清裡面什麼情況。
老爹招呼女兒「大丫,幫我打盆洗臉水」。接下來這段父親臉部表情特寫和遠方納粹的正反打,以及後面的餐桌盤問,都是向萊昂內的《黃金三鏢客》致敬,營造的緊張感也差不多。據昆汀說,自己剛拍電影時,很多行話根本不懂,他如果想要這種大特寫就說『Give me a "Leone Shot"!』,攝影師居然也能明白啥意思。不過我們後面也會看到,昆汀還是玩了一點小花樣。
老爹站起身走向陰暗的房子。這個鏡頭也是低機位仰拍。在這個鏡頭觀眾可能注意不到窗戶到底是開著還是關著,此處在後面有伏筆。
老爹站起身走向陰暗的房子。這個鏡頭也是低機位仰拍。在這個鏡頭觀眾可能注意不到窗戶到底是開著還是關著,此處在後面有伏筆。
之前人物服裝已經告訴我們天氣還涼,老爹讓打冰涼的井水洗臉做啥?洗臉之前先看一下窗子,又是做啥?觀眾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狂野的洗臉似乎是想讓自己清醒一下,最後為啥又朝窗戶看了一眼?通過後面的情節我們能猜到這裡他在看什麼,但在這兒至少我第一次看時,感覺是他心裡有鬼,很緊張,對著玻璃(鏡子)平靜一下自己的情緒。當然這是昆汀留下的懸念,後來解開了。
洗臉這段據說是模仿60年代B級片之王Roger Corman的電影Ride In The Whirlwind (1965)此人培養了一大批電影人:傑克尼科爾森、弗朗西斯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詹姆斯卡梅隆、朗霍華德、彼得博格達諾維奇、彼得方達、威廉沙特納……
納粹軍官下車走向他,第一章實際上作用就是建立這位軍官的惡魔形象。這段,肢體語言『顯得』很友好,但他的軍服同環境顏色都格格不入,而且用了小搖臂,落在一個略俯拍的全景。同時,老爹背向太陽站著,是強勢站位——軍官看他一臉陰影看不清,但他看軍官看得一清二楚。這位軍官法語說得很流利,至少比文怡強點兒,能讓法國人聽懂,說明這傢伙很了解法國是個法國通。
進門很老好萊塢,還要推門入畫,不過昆汀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才不會老老實實玩兒這個呢:注意房內光線較暗,窗戶較亮,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原來剛才沒關窗戶。那麼剛才老爹在看啥?當然是看幾個丫頭藏人啦。注意,這部電影雖然很多台詞,但很多內容都是靠視聽語言而並非台詞交代的,這也是昆汀和話癆導演根本區別
進門很老好萊塢,還要推門入畫,不過昆汀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才不會老老實實玩兒這個呢:注意房內光線較暗,窗戶較亮,細心的觀眾就會發現原來剛才沒關窗戶。那麼剛才老爹在看啥?當然是看幾個丫頭藏人啦。注意,這部電影雖然很多台詞,但很多內容都是靠視聽語言而並非台詞交代的,這也是昆汀和話癆導演根本區別
介紹寒暄這段切了幾個三丫的表情特寫,再次暗示了家中卻有隱情。光源雖然來自於畫右的窗戶,但打在軍官臉上的光像是從低處打上來的。這幾個鏡頭中央都是那扇窗子,稍微細心一點的觀眾也會發現了。
介紹寒暄這段切了幾個三丫的表情特寫,再次暗示了家中卻有隱情。光源雖然來自於畫右的窗戶,但打在軍官臉上的光像是從低處打上來的。這幾個鏡頭中央都是那扇窗子,稍微細心一點的觀眾也會發現了。
之後,軍官大大方方做到背對牆壁的餐桌主位,完全的強勢地位。仔細看,有兩束光從房頂直射下來,在桌子上反光,形成整個陰暗房間內最亮的地方,之後這場戲的核心部分也在這展開。似乎老爹想表現下俺是一家之主,「二丫,給客人上紅酒。」沒想到軍官沒給他這個機會,上來就抓住二丫的手說「俺要喝奶!」
之後,軍官大大方方做到背對牆壁的餐桌主位,完全的強勢地位。仔細看,有兩束光從房頂直射下來,在桌子上反光,形成整個陰暗房間內最亮的地方,之後這場戲的核心部分也在這展開。似乎老爹想表現下俺是一家之主,「二丫,給客人上紅酒。」沒想到軍官沒給他這個機會,上來就抓住二丫的手說「俺要喝奶!」
這會兒老爹只好讓大丫關窗戶來挽回頹勢,昆汀也藉此告訴粗心的觀眾剛才窗戶沒關。關上窗戶,軍官就同外面的手下隔絕,三個丫三角形站位包圍,在他對面是老爹,在封閉空間里被敵人包圍住,局勢似乎與他不利。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老爹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焉知這孫子可不是吃素的,二丫給他倒了一大杯鮮牛奶。喝過鮮牛奶的筒子都知道,真正的鮮牛奶味道比較重,不習慣的人會難以接受,這孫子一口全乾,還告訴說bravo,以顯示咱是老油條。這一局,軍官又佔上風。
焉知這孫子可不是吃素的,二丫給他倒了一大杯鮮牛奶。喝過鮮牛奶的筒子都知道,真正的鮮牛奶味道比較重,不習慣的人會難以接受,這孫子一口全乾,還告訴說bravo,以顯示咱是老油條。這一局,軍官又佔上風。
幹了牛奶之後,軍官大方招呼老爹坐到高光的桌子邊說話,上來就讓他把女兒支走。這一招不僅化解了之前的三人包圍之勢,而且女兒出去後就跟那仨納粹兵在一個空間,老爹雖然提心弔膽,但也只好答應,叫三個女兒出去。至此,雖然還沒進入正題,納粹軍官的強勢地位已經確立,可憐老爹只好孤軍抵抗了。
幹了牛奶之後,軍官大方招呼老爹坐到高光的桌子邊說話,上來就讓他把女兒支走。這一招不僅化解了之前的三人包圍之勢,而且女兒出去後就跟那仨納粹兵在一個空間,老爹雖然提心弔膽,但也只好答應,叫三個女兒出去。至此,雖然還沒進入正題,納粹軍官的強勢地位已經確立,可憐老爹只好孤軍抵抗了。
對話這段非常有意思,是這一章的重頭。納粹軍官跟老爹聊天時上來先說「俺要說英語」,為下一步打好伏筆。這時候我們能看清楚,打到桌子上的是兩束光,一束在畫面中間打向玻璃杯,一束在桌角。而老爹兩隻手都沒放在桌子上,暗示藏著什麼東東,與之相對軍官雙手放在檯面上。這段對話基本上是好萊塢最經典的三鏡頭正反打。
軍官拿出大本之後切了個老爹的POV,觀眾完全被帶入老爹的視角:這孫子有備而來啊,他要幹啥?不慌不忙扭鋼筆,吸墨水。這段也是正常的三鏡頭。問到猶太人,老爹坐不住了,決定出大招挽回之前的緊張局面。「俺要抽袋煙。」看納粹軍官的穿著可見天氣很涼,可老爹站起來時觀眾能看到他背後的水印,可見他緊張,當然他可以解釋說是剛剛洗臉時濺上的水。原來老爹拿出個煙斗抽煙玩兒,一是讓心情平靜,二是在強化自己的地位——讓人物手頭一邊做事一邊說話之前已經有過解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01297/answer/15028056 在這裡能增加這個角色的地位,不過他還是高興的太早,最後一個鏡頭落在煙灰缸里,前景虛焦處明顯是帶著骷髏標誌的納粹軍帽。
對話深入,這時昆汀用了這場戲唯一一個推軌鏡頭——繞著桌子走了半圈。鏡頭落幅是倆人的背面,正好同剛才完全相反。這如果出現在中國影視劇中,肯定有審片組的「大牛」拍桌子說『這個鏡頭越軸了!』。不過至少現在的美國電影里,越軸已經不是牢不可破的鐵律——沒錯,越軸可能會不順,但不順不等於沒用——製作者會根據這場戲的情緒發展需要設計鏡頭,而不再認為越軸是大忌(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叫越軸)。那好吧,後面我們還會看到,更「標準」的越軸。
說到一個孩子,說他是9到10歲,給了個特寫,軍官在紙上寫下9-10。也正在這時,昆汀用了一個搖鏡頭。
說到一個孩子,說他是9到10歲,給了個特寫,軍官在紙上寫下9-10。也正在這時,昆汀用了一個搖鏡頭。
原來孩子就在地板下面!之前觀眾的猜測被證實了!!這就如同希區柯克理論中「牌桌底下的炸彈」,從這個俯拍鏡頭開始,這個懸念又加重了觀眾的緊張感——孩子們的命運到底會怎麼樣呢?
這時軍官表示自己要走了,「俺還要喝奶!」叫老爹給他倒杯奶,這時景別也到了輕鬆的大全景,觀眾和老爹都鬆了一口氣——焉知此舉實乃欲擒故縱之計。
接下來這段對話雖然也是三鏡頭,但是除了越過軸線換了角度之外還有兩個變化:兩人的正反打都變成了單人畫面,而不是之前的過肩鏡頭。這樣一來,對角色表情的分量加重。另外,桌子上的納粹軍帽比之前現眼多了,而且正反打取景都包含這個軍帽。這時切到地板下面的女孩,她皺著眉頭轉了下眼睛,似乎很奇怪(後面我們知道她聽不懂英語)。
再切上來,老爹點了一袋煙緩解自己的緊張。而從肢體語言上就能看出,納粹漸漸佔據主導地位。機位再次換到低角度,軍官臉上的光更加猙獰。原來他從一開始就胸有成竹,這個玩弄獵物的笑面虎終於要攤牌了!
再切上來,老爹點了一袋煙緩解自己的緊張。而從肢體語言上就能看出,納粹漸漸佔據主導地位。機位再次換到低角度,軍官臉上的光更加猙獰。原來他從一開始就胸有成竹,這個玩弄獵物的笑面虎終於要攤牌了!
不用推軌,硬切跳軸!軍官發大招兒了,掏出個誇張的大煙斗,把老爹的小煙斗完全壓制住了。在這個鏡頭裡前景的軍官處在高光區,動作更多,而且在畫面上更大在觀眾看來顯得更大,後景老爹幾乎沒動作,佝僂著背,被逼到陰暗的小角落。當此時,勝負已定。視聽語言和情節進展完美貼合,『俺可知道耗子藏在哪兒,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哦,親~』
不用推軌,硬切跳軸!軍官發大招兒了,掏出個誇張的大煙斗,把老爹的小煙斗完全壓制住了。在這個鏡頭裡前景的軍官處在高光區,動作更多,而且在畫面上更大在觀眾看來顯得更大,後景老爹幾乎沒動作,佝僂著背,被逼到陰暗的小角落。當此時,勝負已定。視聽語言和情節進展完美貼合,『俺可知道耗子藏在哪兒,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哦,親~』
之後軍官使出了超必殺。正反打鏡頭也變成兩人的臉部特寫緩推。最終,老爹綳不住了。~~T_T~~完敗
低頭一指,認輸。這時候緊張的音樂進入,接下來的鏡頭隨著音樂進入「高潮」最終爆發。狡猾的軍官換成法語,招呼納粹兵進來。這時鏡頭只拍腳,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萊昂內的那些cling~cling~的馬靴大特寫。同時這裡暗示地板下的孩子只聽到腳步聲,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低頭一指,認輸。這時候緊張的音樂進入,接下來的鏡頭隨著音樂進入「高潮」最終爆發。狡猾的軍官換成法語,招呼納粹兵進來。這時鏡頭只拍腳,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萊昂內的那些cling~cling~的馬靴大特寫。同時這裡暗示地板下的孩子只聽到腳步聲,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當音樂進入高潮,處決開始。一個俯拍鏡頭,納粹朝地板瘋狂掃射,在視覺和聽覺上達到這章的頂點。這個處理比較間接,只是最後留下個不滿彈孔的地板,因為美國觀眾不喜歡殺小孩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18145/answer/15094596電影這樣刻畫這個情節對觀眾的心理衝擊已經足夠了。
這時軍官讓人收聲,是俯拍和仰拍對切,展示軍官的恐怖,聽見聲音,原來地板下還有倖存者!
蘇珊娜逃跑這個鏡頭是從門口往外面拍,裡面暗外面亮。用門口天然裁剪出一個畫框,軍官出門形成一個剪影,這招來自約翰福特的《搜索者》。
在蘇珊娜和軍官的對切中,暗示觀眾軍官肯定要殺她,結果出乎意料,軍官放了她一馬(也許是她跑出了手槍射擊範圍?)。這個行為為後來的情節提供了鋪墊——這是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兩場戲的分割線,中間跳過好多劇情,喜歡的朋友可以買碟觀看《《《《《《《《抱歉大家,食言了,跳票這麼久才放上來。
所謂酒館戲應該放在第四章 Operation Kino裡面來看。
Kino是德文,意思是「電影,電影院」。和法語cinéma同源,都源自希臘文詞根「κινη-」是「運動」的意思。因為電影的發明就是記錄運動。
這段戲實際上昆汀是在諷刺影評人(這位出口成章貌似專家的影評人最不靠譜),所以可以當喜劇片來看。這也是昆汀的風格,他討厭藝術,或者說討厭道貌岸然的談論電影藝術,他自己看的藝術電影一點不少,而且電影里也有很多抄襲自藝術電影的手法,只是他貌似痛恨影評人隨便拽藝術、風格、作者這種大詞兒。上一篇有人問我『除了迷影角度四處塞私貨,你覺得影片整體結構這樣處理還有什麼考量?這是我比較不滿的地方。如果按照戴罪立功(就是翻拍的原版義大利戰爭片,上譯引進過)或者the dirty dozen的路子,老老實實講故事(哪怕還是幹掉希特勒這種扯淡路子),會不會更好點?』直接回答,也許會好,但我懷疑昆汀能否做得到,或者即便能做到,出來的東西還是不是昆汀?我承認這片子很多地方還是有點拖,但沒有迷影沒有血腥沒有話癆就不是昆汀了。
(少特么廢話快點進入主題吧)
唉……咱不是有圖片限制么?多叨叨兩句,聊勝於無。
之前有大段鋪墊,略過了。大概講的是:影評人中尉剛剛在丘吉爾面前大秀自己的影史知識—一大坨迷影私貨——然後接到任務要去巴黎郊區的小鎮同德國女星會面。大家都以為這個牛氣衝天的影評人會成為電影后半部分的主角。這場戲就在小鎮南丁的酒館裡上演(當然還有昆汀的一坨坨迷影私貨)。
上次說過的這次就不重複了,Establishment。燈光,飄雪,馬蹄子音效。酒館戲的開場我選在這裡是因為昆汀在進酒館之前有鋪墊。
這個鏡頭有意思之處在於縱深,之前講過人眼是喜歡看縱深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01297/answer/15028056==,這個Brad Pitt吐槽的鏡頭恰恰玩兒了一下縱深。本來倆人一前一後,結果後來在縱深又進來一個人,站位正好同他們倆錯開,鏡頭搖過去。用的是小廣角,三人排成縱深,看著不累。
說的話也很有意思,行動一上來就不順,接頭的小酒館居然是地下室。Pitt台詞是"You know, fightin" in a basement offers a lot of difficulties. Number one being, you"re fightin" in a basement! "
這句台詞來自電影《搏擊會》Fight Club(1999)的Tyler Durden——誰規定昆汀只抄老片?
德國壯漢在磨匕首,磨刀聲帶起音樂,不由讓人心跳加速。他也穿著德國中尉軍服。這段用幾個特寫就塑造了一個德國壯漢的形象。
影評人顯然很緊張,賤嗖嗖過去囑咐要冷靜,德國人來句,誰說我不冷靜了。音樂戛然而止。後來事實證明這哥們兒最靠譜。順便提一句,這個演員叫斯威格相當於德國的湯姆克魯斯——不論是電影圈地位還是身高——在德國人中1米78實在不算高。
可以看到,昆汀再一次使用這種從天花板垂直打下來的聚光。這種光在這節經常出現。影評人碰了一鼻子灰,回來跟Pitt打小報告,暗示自己不太放心這個德國人。Pitt給他個挖鼻屎的表情『你丫又不是去開研討會?』撅回去了。順便譏諷一下,你要出問題了咋辦?
影評人站起來慷慨陳詞,同第一場戲一樣是頂光。仰拍影評人更顯細高挑,但是臉部始終在暗區看不清楚,QT還特意在前景讓一雙大皮鞋翹在桌子上。這段鏡頭整體用光偏暗。人家問他為啥選在一個不好交戰的地方,他說因為那邊僻靜沒納粹。
結果……全尼瑪是納粹……
硬切過來,光更亮,打光方式也從前一段的風格化打光變成好萊塢式的滿堂亮,環境聲嘈雜喧鬧,這兩點同之前那段形成完全鮮明的對比,凸顯喜劇效果。從德國兵拉開再推到女人身上,我們知道這是剛才提到的德國女明星。從此開始,還給了觀眾一個懸念,Basterds什麼時候進來?會不會被發現?
扮演者黛安克魯格也是德國女星,現在好萊塢發展。
哪位說這個不像德國人的可以去看看喝大酒的德國人,基本就是這場戲裡的狀態。實際上德國的經濟環境決定了,德國人是個農民性很強的民族。這場酒館戲表現出容克地主和農民的典型風格。這種嚴謹死板的民族似乎都靠喝酒來發泄壓力。通過台詞知道他們在玩10Q的遊戲。
這老幾位喝成這樣居然又點了5杯Schnapps——杜松子酒,非常烈的蒸餾酒,一般都是下層人喝,間接道出了這群人的階級,包括粗壯的德國女人,一看就是農民——喝香檳的女明星沒要。
注意看這段鏡頭中,他們桌子上的光並不明顯,後面會有跟這個鏡頭對比,你會發現隨著劇情變化,光在變化。這個人猜的人物是,阿帕奇部落的酋長Winnetou,來自於德國作家Karl May1893到1910年間創作的系列西部小說。
這段碰杯的鏡頭就能看清他們的軍服和肩章,都是下級士兵。
幾個人頭上的人名包括『Pola Negri』(劉別謙御用女演員,波蘭人,後來隨劉別謙去了美國),『貝多芬』,『成吉思汗』,『Edgar Wallace』(《金剛》的作者)。
正上酒呢,basterds就下來了,這個鏡頭拍得也很有意思。前景是腳,觀眾可能聽見腳步聲了,但也看不見人。相反電影里的角色比觀眾反應快,女兵一句立正,嚇得全桌納粹兵向長官起立敬禮。連女招待托盤裡的杯子都摔碎了,凸顯德國軍隊的紀律。此時所有背景聲都停掉,只能聽見唱機里的歌聲。歌曲名字叫《The Man with the Big Sombrero》來自1934年的美國老片《Hi Diddle Diddle》
跟納粹的表情一對比,這三位的神情就更可笑了——你很難說兩方誰更緊張。注意,只有影評人(軍銜最高)雙腿發軟,前後兩個兵都沒露餡。
跟納粹的表情一對比,這三位的神情就更可笑了——你很難說兩方誰更緊張。注意,只有影評人(軍銜最高)雙腿發軟,前後兩個兵都沒露餡。好在女明星機靈,招呼他們找個地方坐。此時這兩撥人都已經『進場』了,從這個移鏡頭開始,觀眾的懸念變成:basterds扮演的『假納粹』會不會脫身?
到底是德國人冷靜,還與女星應對兩句,英國影評人嚇得不敢說話了。
女星招呼老闆這個鏡頭很有意思,用了拼接特技,前後景兩個人都是實的。後來我們知道,原來前後景兩個人都是卧底。
中間跳過,後面說。
一個桌子下面的腳鏡頭,不用表演,就能讓觀眾明白女星的處境和心理狀態,而且動作更大。
接著一個唱針的特寫,女星在後景虛焦處站起身,變焦到後景女星說話。這種技法可以讓運動幅度不大的鏡頭更好看,原理就是引導觀眾的視線,讓眼球運動,從右向左。
接著一個唱針的特寫,女星在後景虛焦處站起身,變焦到後景女星說話。這種技法可以讓運動幅度不大的鏡頭更好看,原理就是引導觀眾的視線,讓眼球運動,從右向左。接著就是一個相似的鏡頭,變焦相反,從後景到前景,這次是讓觀眾的視線上下運動。這倆鏡頭有意思的地方還包括:前景的物品都和納粹有關係,前一個是蓋世太保放的唱片,後一個是卧底老闆在倒酒。
這個鏡頭和剛才的鏡頭機位和光線不同,給人的感覺也不相同。仔細看,是不是跟第一章的鏡頭很像,後面你會發現,不僅這一桌,另外一桌的打光也從好萊塢式的滿堂亮變成了從天花板垂直打下來的光。
這時候納粹的形象還沒建立,這裡需要進一步讓觀眾對這些(或者說某一個)人有認識,至少要讓觀眾記住這些人。於是這裡加入了這場戲,讓女兵欺負男兵,顯示德國女兵生猛,男兵軟弱。小美女和老闆的性格也給人留下印象。而且特彆強調其中一個兵剛有孩子——先讓觀眾關心人物(喜歡、害怕或憎恨),這個人物的死就能對觀眾產生觸動。
當然,冷不防的動作,影響力會增加。比如這裡,聊得正入港這個剛當父親的醉漢士兵突然過來,讓觀眾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另外注意下,這個鏡頭裡女星臉上的光同第一章的軍官一樣,到最後也證明女星原是殺器。醉漢最後一舉杯,濺了影評人一身酒。最後還賤兮兮的問您為啥來法國。
這段醉漢騷擾,匕首哥表現極其冷靜,還在跟他搭腔。但緊張的英國影評人實在受不了這德國土包子了,他也不知道自己這種二把刀德語小聲說還可以,大聲一吼,全尼瑪露餡了。幾個德國人的表情都變了。
匕首哥及時救駕這段拍得很搞,從畫外伸只手進來,把人拉出,還裝得特牛。注意看,這時候連納粹這桌的光線都成這模樣了。昆汀是有多喜歡這種打光風格啊?還是說他刻意向德國表現主義致敬呢?
跟老港片一樣,在這時總有一聲「慢著」,一個黑影從意想不到的地方飄出來,這位就是蓋世小太保、本章大魔頭。出場就頗講究,一直在陰影里,基本看不見長相。看過恐怖片就知道,任何怪獸魔頭,出場一般都不露全貌,比如《大白鯊》和《異形》。
留心一下,他出來時攝影機繞著basterds那桌走了半圈軌道,小太保走到桌邊前拍了老闆的肩膀,後面的情節告訴我們,老闆是蓋世太保的人。
他一出來所有人都安靜了,這個鏡頭居高臨下,可以看出吧台和兩張長桌都變成垂直的打光,除了兩人的對話以外沒有聲音,緊張感破表。幾個人都和小太保虛與委蛇,只有匕首哥一直虎著臉。
這個私貨很明顯了,影評人直接說俺來自G W Pabst(就是影評人那本書里寫的導演啦)的 White Hell of Pitz Palu。這電影是當時德國最流行的類型片——登山片的代表作,女主角是大名鼎鼎的美女里芬斯塔爾。
坐下聊天也是三鏡頭,小太保對他的口音還是有懷疑。只是注意一點,此時影評人是單人鏡頭,小太保是雙人鏡頭。
這時隔壁桌又玩兒起來了,跟之前一個機位差不多的鏡頭對比非常明顯,打光完全變了,氣氛緊張起來。
這次他們猜的人物是格麗泰嘉寶的代表作Queen Christina《瑞典女皇》中的同名角色。
轉回來,小太保馬上藉機主導局面,提議要玩兒牌,此時給他的是單人鏡頭,而影評人則是雙人鏡頭。而且最後一個鏡頭本來是雙人,結果小太保起身離席出畫,留下一個無奈的影評人。這種景別變化值得留意,因為後來的遊戲中再一次使用了這個技巧。
怎麼又讓他玩上遊戲了TNND,事情難辦了。
怎麼又讓他玩上遊戲了TNND,事情難辦了。疊化,匕首哥回憶自己受到納粹的鞭刑。被小太保提醒回過神來,打定主意要壞他一下。
Sam Peckinpah的粉絲應該能看出這段兒閃回是抄襲The Wild Bunch吧,幾乎一模一樣。小太保還說你可以寫任何名人,從孔夫子到付滿洲——付滿洲系列電影是當時電影中一個狡猾惡毒的華人形象。
一抬頭是金剛,所有人都笑。
一抬頭是金剛,所有人都笑。其他四個人分別是G W Pabst(前文提到的那位德國大導演,代表作是《潘多拉魔盒》和《三便士歌劇》),Brigitte Horney(當時著名的德國女星),Brigitte Helm(德國女星,Fritz Lang的Metropolis《大都會》中女機器人的扮演者)和……Marco Polo?
猜牌這段基本上李淼已經分析過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37462/answer/15141104
我只補充一點:在第七個問題之前,是傳統的三鏡頭。後景中老闆一直在偷聽。
之後景別變成這樣。完全是他一個人的單人鏡頭,觀眾只能看到蓋世太保的表情,同開場段落一樣,景別機位隨著情節推進,不用對遊戲太熟悉,鏡頭語言已經告訴你:這位勝券在握。
注意最後一個問題他眼神的變化。影評人又暴露一個疑點。
還得喝酒,匕首哥這個氣啊。
影評人又煩躁了,想趕快趕他走,小太保正好用這個試探他一下。
又回到第一章的大特寫對決,這下其實是虛晃一槍,假意和解,是為了讓他放鬆警惕,故意說要換杯子喝酒,老闆裝聽不見,大聲問話,引他打手勢。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你看給我們女星尷尬的。有些敏感的觀眾可能看出小太保發現了。
當然,關鍵情節怎能沒有私貨。這個橋段來自於一部義大利戰爭喜劇《天翻地覆行動》(1970)講二戰期間,四名盟軍士兵奉命空降到西西里的戰俘營執行任務,美國人也是這麼暴露的。
在掏槍之前,他也肝顫,還敬一杯啤酒『第三帝國萬歲』。影評人(和粗心的觀眾)還以為說沒事了,刻意大聲喊出來,剩下的人都沒說話,正在這時,小太保掏槍了。
注意這裡也是跳軸,手槍指向畫右,而下一個鏡頭持槍者則在畫右面對畫左。然後老闆摸到步槍,這時大部分觀眾可能還不知道老闆是哪撥人。然後再回來,影評人的槍就順過來了
這裡玩兒的是戈達爾在《斷了氣》裡面一樣招數,手槍特寫跳軸。
匕首哥一槍頂在蛋蛋上,台詞提到了下一章的男主角,德國神槍手左勒。這下昆汀又玩兒了一回他最喜歡的吳宇森式對槍僵局。此時這個僵局已經到了臨界點,就等開火了。影評人也切換到英語模式。那麼兩方為何必須兩敗俱傷魚死網破請看這裡
http://zhihu.com/question/20029304/answer/14582249
『跟你的納粹蛋蛋說拜拜吧~』開戰!
這段槍戰的剪輯乾淨利落脆,沒有廢話,每個人怎麼死的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血漿噴濺和煙霧給人以極大的爽快感,剛才積壓了那麼長時間的緊張情緒終於得到釋放,這段視聽高潮展示出昆汀的動作片功底。
這段也有抄襲The Wild Bunch的嫌疑,比如急搖、急推等等技巧,這種子彈芭蕾(Bullet Ballet)的設置很像Sam Peckinpah。
這段也有抄襲The Wild Bunch的嫌疑,比如急搖、急推等等技巧,這種子彈芭蕾(Bullet Ballet)的設置很像Sam Peckinpah。
沒想到酒館老闆居然是納粹的人。
煙火設計也很亮,最後孩子他爹這個MP43橫掃,牆上的炸點和人身上的炸點配合得天衣無縫。
煙火設計也很亮,最後孩子他爹這個MP43橫掃,牆上的炸點和人身上的炸點配合得天衣無縫。最後就剩下孩子他爹把所有人都掃了,居然空中還留了一塊血霧,不知道怎麼做的。突然聽到門響,趕緊一通狂掃。這種火花四濺的特技似乎老片經常用,但新片貌似很少見到這麼誇張的火花了。
跟Pitt對峙這段的目的是讓觀眾喘口氣。有意思的是pitt永遠只露個小腦袋。倆人都沒想到還有一個女星,正反打到最後變成了女星和孩他爹的對話
沒想到,女星手裡還有槍,孩他爹被那個為自己孩子簽名的女星結果了性命。而且先給你孩他爹中槍倒下的鏡頭,然後在放上女星開槍的鏡頭,這種鏡頭安排又是一個意料之外,對觀眾感覺的衝擊更大。
至此,酒館戲完結,整個酒館12個人(a dozen),只留下1個活口,簡直成屠宰場了。
後記:本人並非科班出身,純粹野路子,斗膽叫『拉片』,平心而論只能稱『截圖』。
感謝大家的好心與耐心,如果哪位發現俺有錯誤,歡迎訂正。
昆汀最擅長拍這種嘮嘮叨叨的對話戲了,台詞中充滿了荒誕和黑色幽默。@黑色菠蘿 對戲劇張力的分析已經很詳細。我再補充兩場戲。
第一是在餐廳,Hans審問蘇珊娜那場。Hans又一次把優雅的恐懼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昆汀在對話戲中很著重對細節動作的表達。Hans和德國演員在爭論要審問蘇珊娜的對話中,鏡頭一直在蘇珊娜的臉上,和他們的下半身,注意,蘇珊娜的表情非常豐富,立即進入了恐懼、焦慮的氛圍。
然後在和蘇珊娜對話的過程中Hans點餐和吃蛋糕的情景,又很細膩地描繪了Hans的優雅、冷靜和細緻,而且也讓這場本該單調的審問戲變得文藝十足(昆汀的電影中很多這樣優雅的流氓,比如《低俗小說》中那個殺人前總要念一段聖經的殺手)。和蘇珊娜的表情對比,使得其中隱含的內心戲張力十足。
然後在和蘇珊娜對話的過程中Hans點餐和吃蛋糕的情景,又很細膩地描繪了Hans的優雅、冷靜和細緻,而且也讓這場本該單調的審問戲變得文藝十足(昆汀的電影中很多這樣優雅的流氓,比如《低俗小說》中那個殺人前總要念一段聖經的殺手)。和蘇珊娜的表情對比,使得其中隱含的內心戲張力十足。最後Hans說還要問一個問題,但是說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中間用伶俐的眼神凝視了蘇珊娜三四秒鐘,最後笑著說:無所謂,一定不重要。這裡似乎給他最後的投降埋下了伏筆,以他犀利的洞察力估計已經看出了蘇珊娜臉上的慌張了,但他也沒有深究,因為最後他自己也想炸掉希特勒,哈哈。
最後Hans說還要問一個問題,但是說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中間用伶俐的眼神凝視了蘇珊娜三四秒鐘,最後笑著說:無所謂,一定不重要。這裡似乎給他最後的投降埋下了伏筆,以他犀利的洞察力估計已經看出了蘇珊娜臉上的慌張了,但他也沒有深究,因為最後他自己也想炸掉希特勒,哈哈。第二是那位德國年輕演員去放映間找蘇珊娜的那場。出現了我認為的本片最驚艷的一段戲。蘇珊娜用槍射殺了那演員(這裡就很有昆汀的一貫的不按常理的風格,那演員在戰場上打了3天殺了將近200人,但卻被一個小姑娘輕鬆擊斃),然後那演員臨死前掙扎了下,蘇珊娜似乎有些同情,一向冷酷的她顯露出了難得一見的柔軟一面,此時背景音樂《Un Amico》響起,然後蘇珊娜過去想扶他的時候,那德國演員忽然拔槍射殺了蘇珊娜,此時音樂的高潮和畫面太搭了,既有強烈的意外感又有強烈的畫面感,有一種很難描述的混搭之美,昆汀的電影中的暴力美學和音樂也是核心之一。這部電影的原聲大碟確實很贊。
在網上找了一段很好的描述,特此引用:
「索莎娜被槍殺的那個鏡頭是整部電影里鮮有的唯美鏡頭。
血花飛濺的場面看上去卻似桃花盛開,鮮亮的紅色衣裙在砰砰聲中倒下,倒在一身白衣的德國神槍手旁邊 。
這個復仇的猶太女孩中槍時,un amico的高潮霎時逼近,讓人窒息的的震撼 」
最後引用問題評論中@雙王記 的一句話:喜歡它的人因為它是一場玩笑,而不喜歡它的人也因為它是一場玩笑。昆汀的電影就是這樣,喜歡的人會很喜歡,討厭的人會很討厭。
-
Martin 的回答,因為五十張傳圖的限制,不能在一篇回答中寫完,這裡是第二部分的圖文。
這個也滿額了……=_= 請期待後續。
贊同和感謝請投向 Martin 的回答,謝謝。
說到一個孩子,說他是 9 到 10 歲,給了個特寫,軍官在紙上寫下 9-10。也正在這時,昆汀用了一個搖鏡頭。
原來孩子就在地板下面!之前觀眾的猜測被證實了!這就如同希區柯克理論中「牌桌底下的炸彈」,這個懸念又加重了觀眾的緊張感——孩子們的命運到底會怎麼樣呢?
這時軍官表示自己要走了,「俺還要喝奶!」叫老爹給他倒杯奶,這時景別也到了輕鬆的大全景,觀眾和老爹都鬆了一口氣——焉知此舉實乃欲擒故縱之計。
這段對話雖然也是三鏡頭,但是除了越過軸線換了角度之外還有兩個變化:兩人的正反打都變成了單人畫面,而不是之前的過肩鏡頭。這樣一來,對角色表情的分量加重。另外,桌子上的納粹軍帽比之前現眼多了,而且正反打取景都包含這個軍帽。這時切到地板下面的女孩,她皺著眉頭轉了下眼睛,似乎很奇怪(後面我們知道她聽不懂英語)。
再切上來,老爹點了一袋煙緩解自己的緊張。而從肢體語言上就能看出,納粹漸漸佔據主導地位。機位再次換到低角度,軍官臉上的光更加猙獰。原來他從一開始就胸有成竹,這個玩弄獵物的笑面虎終於要攤牌了!
不用推軌,硬切跳軸!軍官發大招兒了,掏出個誇張的大煙斗,把老爹的小煙斗完全壓制住了。在這個鏡頭裡前景的軍官處在高光區,動作更多,而且在畫面上更大在觀眾看來顯得更大,後景老爹幾乎沒動作,佝僂著背,被逼到陰暗的小角落。當此時,勝負已定。視聽語言和情節進展完美貼合,「俺可知道耗子藏在哪兒,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哦,親~」
之後軍官使出了超必殺。正反打鏡頭也變成兩人的臉部特寫緩推。最終,老爹綳不住了。~~T_T~~完敗
低頭一指,認輸。這時候緊張的音樂進入,接下來的鏡頭隨著音樂進入「高潮」最終爆發。狡猾的軍官換成法語,招呼納粹兵進來。這時鏡頭只拍腳。暗示地板下的孩子只聽到腳步聲,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當音樂進入高潮,處決開始。一個俯拍鏡頭,納粹朝地板瘋狂掃射,在視覺和聽覺上達到這章的頂點。這個處理比較間接,只是最後留下個不滿彈孔的地板,因為美國觀眾不喜歡殺小孩,電影里有這個情節對觀眾的心理衝擊已經夠了。
這時軍官讓人收聲,又是一個俯拍,聽見聲音,原來地板下還有倖存者!
蘇珊娜逃跑這個鏡頭是從門口往外面拍,裡面暗外面亮。用門口裁剪出一個畫框。這來自約翰福特的《搜索者》。
-
我寫個短答案吧。
大段對白的戲劇張力來自於人們對其後一定會發生的暴力衝突的期待,所謂」風暴前的平靜「,昆汀利用對話一點點向那個臨界點逼近,這是他的拿手好戲,類似的例子還有《真實羅曼史》中沃爾肯和史萊特他老爸的對白,《落水狗》結尾處的對白等。如果沒有那個爆發的」臨界點「給觀眾以期待,戲劇張力就沒那麼強,比如《落水狗》開頭,以及《四個房間》中昆汀的段落,那個就是純粹耍嘴皮子。
如@SydneyCarton 在問題評論中說到的,《無恥混蛋》在開場和酒館對射的兩場戲張力十足。
(為了拉片寫答案,專門又去下了這部電影,感謝快播對本答案下載事務的大力支持。)
先看第一場戲,場景在在法國的一個小農莊。
開場納粹軍官朝ladipate先生(農莊主人)家駛來,ladipate先生拿出毛巾擦臉,女兒慌忙地跑向壓水機。這一切都想觀眾暗示:一場災難即將降臨。目光凝視黨衛軍走來的方向
但是,接下來出現的故事卻讓人有點出乎意料。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飾演的Hans上校彬彬有禮,不僅是滿臉笑容,而且非常客氣,完全想不到這會是一個殺人狂魔。反觀ladipate先生一家人的表現,卻又是另外一種感覺。ladipate先生始終保持著一種「局促感」,為此,還問Hans上校能否抽煙(緩解緊張),而他的三個女兒,自始至終不發一語,Hans上校進門的時候,三人整齊地排成一排。從Hans出現,到坐下來和ladipate先生談的這一段戲來看,戲劇矛盾雖未凸顯,但是已經完整地建立了。
非常有禮貌的殺人狂魔
除了以上說到的之外,昆汀還花了很多細節來展現Hans的「禮貌」。一個是ladipate先生問Hans是否喝酒,Hans選擇的卻是牛奶(昆汀作品裡有很多黑色幽默的元素,這個小細節就充分地說明了。另外,Hans拿出那個誇張的煙斗也著實能逗翻一大堆人),同時,如果細究,Hans一口喝掉整杯牛奶,讓人對這個角色有一種不可知的恐懼;第二個是一系列的動作:Hans從公文包里拿出紙、筆、墨水,然後擠墨水、寫字,整體的動作非常有涵養。
至此,對Hans欲抑先揚的鋪墊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瞬間的爆發和冷靜的處理讓這個角色立刻就豐富了,其實光憑這一段戲,克里斯托弗·瓦爾茲拿下最佳男配也是毫無爭議的。
來自牛奶的恐怖,可參見《發條橙》,我的頭像出處
這煙斗是要逆天
但對於整段戲而言,真正讓人屏息靜「看」的地方還是出現在影片大約12分鐘的時候(版本可能不同),Hans和ladipate先生的對話已經進行了約6分鐘,在觀眾即將被昆汀這種「常規」的連篇話嘮弄得昏昏欲睡的時候,攝影機慢慢地拉下:一家子猶太人原來躲在地板下。從故事轉折的時間點上來說,恰到好處。本來要睡覺的,此刻也都醒了。與昆汀之前的《落水狗》《低俗小說》甚至是《殺死比爾》相比,敘事技巧更為商業化。
地板上下,人間地獄
高潮的戲來得非常快,這和後面酒館的戲,處理的手法是一樣的。Hans對ladipate先生權衡利弊,ladipate沒怎麼著就招了。在背景樂的選擇上,低沉而緊促的配樂,效果也非常好。
接著看第二場重頭戲:酒館混戰。
先來一張「都要死全家福」,嘿嘿嘿。這場戲原本只有兩撥人,一撥是在慶祝生子的納粹德軍,另一撥則是喬裝成德軍的反納粹。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內(與開篇農莊戲相同),融合了偽裝、仇恨、間諜、歡樂等等元素。在穿黑衣的少校(木有名字)出現之前,兩撥人雖有發生衝突的潛在因素,卻並沒有一根「像樣的」導火索。德軍士兵都喝得七七八八,甚至跑到「偽上司」這兒找女明星簽名(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應該不會幹出這樣的事)。但就是因為簽名的事件,假德軍露出了口音的把柄。接著,黑衣少校登場。「都要死」全家福
對比Hans上校和黑衣少校的登場,可以發現,昆汀對兩者都採用同樣的「諷刺式」鋪墊。Hans上校懂禮貌,黑衣少校有文化——士兵們喝得爛醉,他一個人安靜地躲在一邊看書聽黑膠。禮貌和文化,這些看似和殺戮不相關的東西卻和納粹融為一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恥混蛋》也寄託了昆汀對納粹意識統治的思考(這話專門用來扯淡用)。
黑衣少校有文化,真流氓
與Hans又不同的是,黑衣少校審問嫌疑人的方式乾脆直接。先從口音質疑,再到出行的目的,直到最後發現手勢的漏洞。如果說Hans是一種沉著冷靜的恐怖,那麼黑衣少校則是聰明幹練的恐怖(懷疑口音、「金剛」的猜謎答案)。這場酒館戲,沒有過多的伏筆,對白雖然同樣多,但因為黑衣少校,不停地質疑,「有邏輯」地推進劇情,看起來就不會顯得乏味。
露餡兒了,注意看女演員的眼神
黑衣少校是酒館戲的核心。在這個核心之外,還有一位「憤怒哥」非常有意思。鏡頭幾次掃過他,丫都是一臉怒相看著黑衣少校。這個角色的存在,增加了觀眾的心理期待:身邊擺一個Hulk,誰TM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憤怒哥
最後,試著來回答提問者補充說明中的「大段的對比為何充滿戲劇張力?」這個問題(沒學過專業知識的人,總有種詞窮的感覺……)。我不覺得是「大段的對白」促使了「充滿戲劇張力」,至少我在拉片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並不是對白,而是演員的表演、有意思的鏡頭語言和一些不易察覺的細節。說實話,《無恥混蛋》的對白,尤其是這兩場重頭戲,還是有點絮叨,在這種絮絮叨叨的對白過程中,通過表演、鏡頭語言和細節描述才能真正地完善整個故事的表達,這些比對白有意思的多了。
英文名是:Inglourious Basterds
用金山詞霸翻譯第一個詞是沒有結果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拼錯的詞。
應該是:Inglorious Basterds(來源於1978年的義大利《戴罪立功》的英文片名)
不曉得導演是為了向那部電影致敬還是調戲觀眾。
------------正文開始------------------
混搭風流行了好多年,無非是優雅配前衛,波西米亞長裙配莫西干髮型,總之看起來不搭調的反而是最和諧的。
這個無良雜軍也是一混搭作品,因帥成名的Pitt留著小鬍子,講一口德州鄉下話,從一個私酒販子做到惡魔小分隊的頭頭;優雅的黨衛軍軍官彬彬有禮的為女士拖凳子然後變身變態殺人狂掐死女演員;正太風格的戰鬥英雄迷戀猶太姑娘卻在最後一刻開槍打死了一心想追求的女人;有著迷人藍色雙眼的影評人卻在地下室里因為外語不過關被蓋世太保pk掉(我懷疑昆汀是故意的)......總之混搭到你想不到,可又讓人覺得順理成章。
喜歡故事的開頭,藏匿猶太人的小騙子遇上了閱人無數的黨衛軍大騙子,猶太獵人。法語、英語的轉換讓人明白學好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飾演黨衛軍的Christoph Waltz獲了最佳男配角,實至名歸。昆汀的風格第一次體現:話多。話多不是壞事,關鍵要找個好字幕。
小酒館的一場戲也異常精彩,剛做爸爸的德國小士兵在地下室酒吧慶賀,英國女間諜美目盼兮,左右流連,哄的那些德國小兵雲里霧裡。然後是穿著德軍制服的盟軍來接頭,和蓋世太保的那場斗機鋒都快趕得上唐僧和如來了。外語,又是外語,蹩腳的口音一開始就惹了懷疑,錯誤的手勢徹底暴露了身份。不怪敵人太狡猾,只怪德語沒學到家。開始以為那些人會成功脫險,誰知道死的一個不剩。昆汀的風格第二次體現:捨得演員,該死就死,你以為他是主角,結果下個鏡頭就死掉。
後半段倒是很一般,在戲院里猶太獵人和私酒販子都一臉假笑,互相裝清純。依舊是外語說的好的佔了上風,把這些裝義大利人的騙子一網打盡。女演員的死很可惜,但一想到她槍殺了上一場中的德軍小男生,這種惋惜就立馬煙消雲散了。昆汀的風格第三次體現:沒有立場,你以為德國人是壞蛋,可那些穿著制服的帥哥們立馬就把觀眾迷倒了,你以為盟軍代表正義,可他們用棒球棍和開山刀的血腥鏡頭能趕上德州電鋸殺人狂。
結局很意外,猶太獵人居然假裝自己是個卧底,看來他不在乎信仰,不過是個純粹的投機主義者,在戰爭今晚結束的時候為自己找個長期飯票和一個溫暖小巢。最後五分鐘我在納悶為什麼洋人都那麼講信用,照我說行動成功後直接把人帶去殺掉,神不知鬼不覺,也沒人說你違反戰俘管理條例。好了,這又是昆汀的風格:讓我這個觀眾變得和劇中人物一樣無情血腥和變態了。
總之,這部個人風格明顯的電影雖然篡改歷史,模糊正義,調戲觀眾,但依舊是部好看的電影,值得去電影院一看。但遺憾的是,國內院線顯然不會引進。所以.....盜版碟吧,再一次提示,找個好字幕很重要。戰爭給平凡人帶去的影響是本片最大的魅力。
如果沒有戰爭,兩個年輕人也許在某一街角偶遇,被對方所吸引,愛上對方。然而電影中是,當穿著德國士兵衣服的年輕士兵向法國年輕女影院老闆搭訕時,年輕女子對他不屑一顧,對於一個受到德軍在自己面前殺害全家的生還者來說,恨不能手刃之,更別說和你熱乎了,於是年輕女子的冷漠的正常表現,恰巧激發發了年輕士兵的熱情,對於他來說,自己殺敵過百,甚至是希特勒眼中的紅人,這樣的人,微微的自大是應當的,年輕女子的激起了他的好奇。
第二次見面的場景,女子一人在咖啡館看書抽煙,消磨下午時光,而年輕士兵二次遇見,這次他的出現引起旁人注意,並在女子前,亮明了身份,士兵滿臉期待女子像普通人一樣,敬仰贊幕的表現,然後得到的只是摔門而去。男子想不明白,自己是戰場英雄,卻被如此冷落。
放映室,士兵衝進去。女子讓他回身關門,轉身拿出手槍,啪啪就是兩槍,乾淨利落,然後女子反應過來,對士兵抱有惋惜,誰聊男子並沒有死絕,啪啪啪反開三槍,大紅色的長裙像煙花般炸開,女子倒地掙扎,士兵再補上一槍,兩人同死。可死之前,士兵也不明白,自己為女子做了這麼多,卻連尊重都得不到,他也不會想到,女子對他除了在倒地後的一絲歉疚,卻無絲毫感情,因為他不知道,女子面對的是引得全家殺害的德國軍人,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也許兩人本是無限般配,恰巧命運所固,英男俊女,化為烏有,女子一生背負對德國人的憎恨,而士兵滿腔熱枕討好女子,卻連女子拒絕自己的原因都未能知曉。這是我看過最乾淨利落,最有爆發力的片子。很激動。
希望昆汀以後可以駐守抗日一線的橫店影視城,拍一部抗日題材的。
剛看完,其他不再贅述,很多細節樓上高票已經給出。
講講電影另外一個插曲吧:那個電影院女老闆蘇珊娜和德國狙擊英雄佛雷德里克的橋段,這二位故事倒是告誡了眾位男士,不要硬追不喜歡你的女人。更不要刨根問底她不喜歡你的原因,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明擺著這位蘇珊娜小姐都是一臉毫無興趣的表情(迷之性冷淡……)。可我們的戰鬥英雄佛雷德里克被沖昏了頭腦,也不仔細想想為何人家是那種表情,說不定就是不喜歡你,也說不定人家痛恨你的身份。他只是一個勁的追,還異想天開的用了各種小把戲。然而……
當然了,很多男人最後被逼急了就會失去理智,戰鬥英雄最後跑放映室里想霸王硬上弓,絲毫沒注意蘇珊娜的一臉嫌棄:
當蘇珊娜讓他關門的時候。傻小子就真的屁顛屁顛就去關門了……然後他的女神就從背後把他突突了。。。
這種表情很常見……例如去年8月14號凌晨震驚全國的事件里的那個女人……很多吃瓜群眾老早就從表情上看出端倪。
而以前看過一個新聞,有個男歌手巧遇前女友,就是那種表情……奉勸男同胞,如果女人給你這種表情,亂世里說不定會把你突突了,治世里結局能好一些,嗯,頂多給你幾個印象深刻的白眼:因為有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這個妖孽般的存在
啰啰嗦嗦
這部電影我是沖著導演來看的 昆汀的作品從來沒讓我失望 一心想著這部竟然沒看過[還是大帥哥皮特演的]於是屁顛屁顛就跑來了 當時自己在學校看的第一遍 愛死了德國戰臣與心上人Shosanna互相扣扳機那段以及這段的BGM[看了不下二十遍] 於是又把兩個基友分別拉來看 均被這片的精彩荒誕折服得不輕。
好 開始說正事!
從演員陣容來看確實沒話說 皮特和黛安克魯格這樣的老大牌好萊塢 但不得不說克里斯托弗在裡面的表現不凡 甚至壓住了皮特自帶的光環 前者扮演的Hans上校冷靜、機警、擁有讓人不寒而慄的氣質 他每一個狡黠的微笑都暗藏玄機 他每一個佯裝淡定的眼神都穿透人心 你以為他會繼續話嘮模式沒想到下一秒就切入正題 你以為他恐怖至極誰知他已享受在奶油的味蕾里 不要急 你以為他真的是在享受?錯了 他每一個動作都在為你營造一種威懾的氣氛 越是不經意 就越是顯得荒誕 光是十幾分鐘的戲就可以敲定克里斯托弗的最佳男配地位[本人也被他圈粉 一下看了他和昆汀的第二部合作《被解救的姜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補一下~]
我想討論的是那段相愛相殺 一個背負父母仇恨長大的女子 帶著仇人留給她的痛苦回憶 隱姓埋名 潛伏在電影院度日 她的仇恨不止是弒親之仇 更是民族之恨 以為可以將這一切埋葬 誰知半路殺出個二逼中意她中意得死去活來 還以為她是嫌棄他一文不值 當別人都對他畢恭畢敬他以為在心上人面前終於大顯身手[還真是個二逼 少年你是德國兵啊 人家是土生的猶太姑娘土長的法國人]結果不出所料便是奠定了Shosanna對他恨之入骨的情感基礎。。。這少年甚至還想在她的電影院辦首映禮藉此大獻殷勤 誰知姑娘不是那麼單純 心眼裡謀劃的是一場復仇的榮譽之路 他卻打了一場真愛的算盤 於是複雜與純凈 仇恨與愛戀的角逐由此打開 說到底這不過理智與情感的較量 然而終於到了火急火燎的關頭 正待膠捲放完的千鈞一髮的時刻 德國士兵以「你認識這電影院的老闆嗎 這片子的男主角太差了 我要求退票」這樣一句玩笑話開頭打攪了Shosanna的秘密大謀 本來就緊張這一來更是對他感到厭煩 好言規勸過後便是謾罵 而大兵對她的委婉柔情也終於在自尊心驅使下爆發[鄙人認為他終於硬了一把] 她對他所有的冷淡 所有的不在意原來他都記在心裡 他心想再頑固的心應該都會被他的真誠感化 更何況是他這樣的有顏值有功勞有理想的壯年 這時卻見她一反原來的姿態 暗示他可以得到她了 於是他聽信她的話轉身去關門 還未待轉回 後背就挨了三顆子彈。。。其實他在打探心上人的心時她卻謀劃著如何躲過他這一劫 心中其實早有答案 只有一個辦法:戰爭面前,生命應該無畏 於是用曖昧的話吊他上鉤 哄騙著讓他去鎖門 見他轉身便迅速打開鮮紅的水鑽手拿包 掏出手槍 不帶一絲猶豫扣動了三下扳機 她想 三下應該致命 他痛苦地背著身趴下 她轉過身去看電影的放映進度 突然一陣曲風清奇的BGM緩緩響起 屏幕上那張臉——大兵呻吟著乾咳了兩聲 此時Shosanna內心升起一股奇特的溫柔:那個人 那個被我打死趴在地上的人 他不過是在錯的時間愛上了我有什麼錯?我為何頭腦發熱地暴斃他? 女性天生自帶的光輝在此刻忽然蒸騰放大 她慢步走過去蹲下欲打探他的傷勢 一襲紅裙就盛開在大兵的腳邊 隨著BGM節奏的升起 她撫過他的肩頭想望望這張與她無緣的臉 畫面卻急轉直下 大兵猛烈的對她開了四槍 音樂的高潮也在此時炸裂 她受不了如此迅疾的子彈帶來的強大衝擊力 向後彈射在放映牆又立刻向前倒去……一橫一豎 一白一紅 癱倒在冰涼的地板……
細心的朋友應該聽到了在Shosanna走向大兵時他扣動扳機的聲音[很容易淹沒在BGM裡面]他的手也隨之動了一下 但頃刻被情感佔據的Shosanna是沒有注意到的 說來也十分奇特 這樣一個懷抱仇恨多年的沉重的女子 多數時候都能做到心無旁騖一心向著殺敵 她的心應該是塵封的 被弒親之痛壓抑 無法輕易打開 包括大兵三番五次的嘗試 她都是那麼冷靜且專註 而在千鈞一髮的時刻 最不應該有所忌憚的時刻她卻動情了 就如同一直處於戰鬥狀態的片子突然插進一段兒女私情 觀眾在驚嚇中玩味的看下去竟是這樣駭人的結局 這就是昆汀的風格 生硬卻生動 荒誕卻不可笑 讓人過足了一把劇情大反轉的癮
說回我們無辜的大兵 還沒搞清楚什麼情況就吃了三槍 很多網友說無法理解他為何要開槍打死他愛的人 鄙人覺得這可以理解 也是必需 以下是我的粗見:憤怒之餘他殘存的思緒讓他反應過來她是姦細 之前所有的不理睬和冷淡以及首映禮的順從都有了解釋 所以她如此憎恨他 他也懂這不是他自己的錯 更不是她的錯 是時代的錯 是戰爭讓他們無法走到一起 但訓練有素的德國士兵似乎自帶優雅高尚的氣質 這樣危險的人物勢必會威脅到首領 不能讓戰爭以這樣的方式結束 於是他開了槍 隨著音樂推進 他掙扎著思慮著 最後還是向她補了一槍 這一槍願心上人與自己在另一個世界有更好的結局 其實這樣荒謬的劇情完美凸現昆汀的風格 黑色幽默讓人內心一笑卻又被震懾 高超的敘事風格能感到電影被導演玩弄於鼓掌內 觀眾的心弦也被導演撥弄於手指間 而預告片最後皮特的獨白「我覺得這會是我的曠世傑作」 這也是昆汀的自我評價
PS:這是鄙人第一次答題~歡迎指正錯誤哦*^_^*不喜勿噴π_π
最後布拉德皮特裝作義大利人,說話方式應該是在模仿《教父》中馬龍白蘭度
由於會外語的同伴全部意外陣亡,三個不會說英語的美國人冒充義大利人面對德國人,沒想到德國人的義大利語堪比義大利土著,三個人一臉懵逼,漏洞百出。
這一段看第一遍的時候,並沒有笑點,但是看的越多,越是讓人忍俊不禁,再後來我看到那裡就笑個不停。
德國軍官的演技就值回了票價...
湊個熱鬧,昆汀式的叨逼叨台詞是俺的最愛,對暴力場面的拿捏在低俗小說中咱就見識了,痞子昆對鏡頭的運用相當有自己的感覺,不說殺死比爾裡面的血漿和金剛不壞裡面的撞車,就看本片裡面直接的近似白描的鏡頭,凌厲不拖沓,不存在帶著傷各種掙扎許久還不死的娘娘腔情節,更像武俠片唯快不破,好吧以上垃圾文字算是致敬了,至於水平不高就請笑納了。
在於不把敵人形象扭曲成白痴,而如實刻畫出敵人的狡猾陰險殘忍!只有戰勝這樣的敵人,才能表現人民的智慧堅強苦難!殊死搏鬥從來都是一眨眼的功夫乾脆利落,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觀眾來看你死前戲份!
老娘一口氣看完,
真的真的是第一部,讓我看到有高潮了的感覺。
斷斷續續看過幾次,總感覺這電影有點反諷美國,猶太女主角和黑人談戀愛,猜謎遊戲里說的黑人,這幫人整天講德國人怎麼殘害猶太人,結果美國自己的種族問題也不少,到底誰是無恥混蛋?或者其實都是
我還是不喜歡這部電影,我感覺是:膚淺過癮演得酷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超級英雄都父母雙亡?
※有哪些以西方視角反映「冷戰」的電影和文學作品?
※如何評價電影《美國往事》?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喪屍題材?
※電影《雲圖》是超級神作,還是嘩眾取寵?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