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童話往往以王子公主在一起作為圓滿結局?

或是男主娶公主,或是女主嫁王子,或是王子公主在一起,總之從結局看,歷經千險的目的就是為了等王子/公主,從而happy ending
我想問這反映了什麼?為什麼寫童話的成年人想給兒童傳達這樣的理念呢?


@劉柯
同樣的,僅提供我理解的分析心理學(榮格派)對童話的觀點。
簡單來說,童話可以算是神話與民間故事的延續,探討的是人在自性化道路遇到的問題和解決之道。而童話的流變,提示著不同時代下對於同一主題的不同思考。
所謂自行化的問題,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故每一個童話故事探討的側面其實都不相同。在這裡我們集中討論提問的婚姻議題。

  • 婚姻的象徵

說到這個,其實會讓我想到當代LGBT爭取婚姻權利的浪潮,顯然婚姻的內涵和象徵含義在當下已經悄然發生著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在新寫的童話里,以王子-公主成功結婚作為故事結局的童話正在不停地減少。

然而這多少超出了那些「老童話」的範疇。倘若我們回到婚姻童話高產的年代,婚姻其實往往與身份認同、結合、創造聯繫在一起。比方說結婚意味著故市裡的角色完成了從兒童角色向成人角色的轉變(注1);在古代化學-鍊金術的屬於體系里,也經常用婚姻、交合與懷孕誕生來描述各種化學現象(注2);而在世俗社會,婚姻則時常成為家族和資源的整合。

繼續談童話里的婚姻。如果我們以常見的幾個婚姻童話——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青蛙王子——為例,不難看出裡面主要圍繞的三個主題:身份的認同(從小孩到成人,從公主/王子到王后/國王),處理親子間的問題,處理與異性相處的問題

  • 身份認同

可以說,距離的四個故事分別展現了幾個不同的側面。
灰姑娘探討的比起性成熟,更多的是社會身份認同的主題,經歷的是從家庭成員身份的剝奪到得到更高的身份認同的過程,整一個故事的核心,其實都在「配得上」這一議題。
白雪公主和睡美人其實都在談論關於性成熟-女性身份認同的話題。白雪遭受到母后的嫉妒,實際上和魔鏡將白雪判定為「女人」(women)有直接的聯繫——對於母親來說,作為女兒的美麗是無害的、自己期望的;而作為女人,女兒則成為了和字自己競爭的他者,是自己所無法忍受的。睡美人則呈現出另一種特質:關於成熟的抵抗。故事中的紡錘、出血都是有很深歷史淵源的性成熟象徵,紡織作為女性的象徵可以追到希臘神話里雅典娜與蜘蛛的故事(注3)。而國王和王后對於詛咒的恐懼以及禁令,也可看作對於拒絕面對女兒將成熟成為女性與他人結合這一事實的迴避——倘若那位女巫下的詛咒是這個公主將會在成年時被一來歷不明的黑衣男子擄走當老婆,我想國王也會下禁令捉拿所有黑衣人的。
青蛙王子則更多地探討王子一側的變化,公主這邊,在森林裡玩金球和任性不守契約的部分恰好是居於兒童和成人的兩側——一方面是不守規則約束和限制的頑童,另一方面是有關性的覺醒。(注4)

  • 親子衝突

邁向成人的成熟必然意味著親子間的衝突,經典的俄狄浦斯問題會再次浮現——父母如何面對子女伴隨成長散發出來的成人吸引力——一方面是日漸成熟的子女,另一方面則是開始面臨肉體衰退,進入更年期的自己。(注5)同時子女還將進一步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梳理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這意味著雙方即將建立起一個全新的關係模式,在新的模式之下,子女一方面遠離父母,另一方面伴隨結婚生子而站在了父母過去在家庭中承擔的角色。任何對於舊模式與身份的眷戀和對新模式與身份的恐懼都會造成親子間的衝突。這一點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上表現的最為明顯。

  • 異性相處

當個體面臨成人的議題,建立成熟的親密關係將會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主題,在某些文化背景上,甚至會成為社會承認其成人的「里規則」——哪怕在當下的中國,成年獨身仍然是很多地區作為邊緣人群的代名詞,是否婚育成為民眾鑒別對方是否「正常」的重要標準。(注6)和與父母相處不同,成為 一方伴侶意味著面對一個身份對等的人,同時也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角色職責。於是議題的探討將進入兩個層面,一個是作為自身角色轉換的準備——如同白雪公主在森林深處接受來自於照顧七個小矮人的家政訓練和面對來自於巫婆的三次誘惑,都可視作其真正能夠與後來相遇王子結合的準備工作,沒有她對矮人們的照顧和關懷與遭受的磨難,她將失去與王子見面的機會,王子亦不會為白雪的品質所打動。另一個層面則是實際與對方的相處的能力——在青蛙王子的故事裡面,公主實質上向青蛙坦誠了非常多的秘密:作為自己一人遊戲的秘密、公用餐具、食物、寢室以及公主壞脾氣和恐懼男性的一面。實質上,童話的王子大都遇見了其伴侶的陰暗面——那些與嫉妒、死亡和攻擊相關的一面,而另一些童話中的女性角色們,則遇見了男性的陰暗面,如著名的藍鬍子。而能否面對和跨越這些陰暗面,直接影響著王子與公主能否走到最後完婚。

  • 婚姻作為結局

回到回答的開頭。童話在分析心理學的視野下,為人們在自性化上遇到的問題提供了解決的思路。故圓滿的婚姻通常預示著成長問題的解決,個體的心理構建成熟並且得到了環境/社會的認可。在這樣的角度上來說,故事的呈現-具體的問題與解決的過程往往比童話的結局-問題的解決更為重要。而對於結局的關注,通常則在於其對原有衝突的處理——很多童話的結局並沒有提供原有問題解決方案:邪惡的母后或許能夠被燒紅的鐵鞋折磨至死,可是親子間的嫉妒卻不會因此而永恆消亡。
也正因為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童話也在被不斷地改寫和發展。一如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為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道路上的困難給出屬於這個時代的答案

(初稿於2015-7-12)

-------------------------------------------
注1:在過去,不要說青春期對應的青少年群體,實際上連兒童的概念都很稀薄。兒童作為沒有自我權利的父母的所有物的觀點在眾多文化里都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傳統。
注2:這種文化象徵在當代語言的習慣當中依然能夠找到很多印證的痕迹。最為常見的,莫過於將文藝作品稱之為創作者的孩子。
注3:雅典娜是藝術、工藝和婦女手工之神,雙手靈巧,無法忍受別人的挑戰。一位名叫阿瑞克妮的莉迪亞族少女,似乎瞧不起雅典娜的本領,並常吹噓如有機會定能擊敗女神雅典娜。一氣之下,女神裝扮成一位老婦,勸告阿瑞克妮應謙虛一些。但那位愚昧無知的女手藝人,竟勇敢地向她發出挑戰。女神卸去偽裝,接受了挑戰。兩位婦女立刻著手創作各自的作品。女神設計的圖案敘述了她與波塞冬爭鬥的故事,而阿瑞克妮則編織了金蘋果事件三女神為了爭奪虛榮而向一個凡人脫衣的故事。之後,雅典娜吃驚地發現自己的作品不夠好,於是惱羞成怒,把對方的作品撕成碎片。阿瑞克妮嘲笑她,挖苦她,於是,盛怒的女神將她變成了一隻蜘蛛,讓她永遠地編織。(故事梗概摘自網路)
注4:青蛙王子其實是一個特別晦澀的童話,關於金球在森林中丟失、落入深潭中被青蛙撿起的情節,可玩味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了,恕不在此展開。
注5:對俄狄浦斯的後期研究傾向於,衝突和問題的出現並非僅僅出自於子女對父母的慾望與仇恨,實際上的發展更多是雙向的:既有子女指向父母的部分,同時也會有來自父母對子女的慾望與仇恨。
注6:如前文所言,個人的狀態隨著時代變遷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這裡僅僅談論作為經典童話中的婚姻折射出來的當時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思考。

P.S:對於單個童話進行詳細分析這件事情,我之前已經干過,在這裡就不嘗試了。感興趣的請前往:為什麼在很多童話、民間故事中常常出現「殘忍」的情節?


我覺得,成人對於童話最大的誤讀,就是要相信童話里的故事都會「真實發生」。

最近讀的一本《女巫一定得死 (豆瓣)》這本書里就很好地解釋了:孩子喜愛看童話的動機、孩子從童話里得到了什麼(心理體驗),以及解釋了「女巫為什麼必須得死,公主為什麼一定要跟王子在一起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大家或許都疑惑的問題。


作者說道:

因此,童話的夢想是使閱聽者相信,還有—個地方是只要真誠投入,自信榮耀就會跟著來到的正義世界,這在世俗化的現實生活里已不多見。但我們需要這樣的世界,所以投契於童話故事的熱情與許諾。就如同《魔法的用途》的作者,精神分析家布魯諾·貝特爾海姆所指出的,良善的生活並不否認真實且經常存在的痛苦困難,也不躲避我們心靈的幽暗區域。良善的生活使我們身處苦難卻不至於深陷絕望谷底,我們心靈的黑暗衝力也不會將我們帶往混沌且毀滅的軌道里。因此,勇於承認人類本性又以規避的衝突,積極挑戰生活幻滅苦處的糾結困境,或是人生行旅的最佳腳註。

相信大家肯定聽到「很久很久以前……從此,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種話,都會覺得膩歪透了吧。但是還是有必要先讓大家了解一下童話發展的歷史:許多現在耳熟能詳的童話源自於民間故事,或者是皇室里為了供那些沒有被皇帝寵幸的貴婦們消遣時間,而被編出來的故事,並不適合孩子們看。隨著時間發展,兒童閱讀市場的擴大,於是由格林兄弟等人為適合兒童閱讀而改編,刪減了血腥暴力、攻擊性、恐怖、色情的內容,內容向著積極圓滿的結局。

(有興趣了解黑童話被洗白歷史的童鞋,可以看這本書)

(有興趣了解黑童話被洗白歷史的童鞋,可以看這本書)

巴特!!
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小美人魚》算不算童話?安徒生最負盛名的童話作品,能否列入「童話之列」?
這個問題還沒有一致的答案,例如《女巫一定得死》這本書里,作者就認為,具備了公主、王子、女巫、仙女、對主人公的磨練、圓滿的結局(或類似的角色存在),才是真正的童話。而《小美人魚》里雖然有公主和王子,有仙女和海底巫婆這些角色,但是結局是「小美人魚化作海上的泡沫」,是一個悲慘的結局,並不算「真正的童話」。
所以,迪士尼染指了幾部公主與王子皆大歡喜的童話之後,又改編了《小美人魚》。大家可以看到《小美人魚》動畫版本的結局,是小美人魚在經過重重誤解和磨難後,最後還是跟心愛的王子在一起了,有沒有覺得破壞了對原著的想像?但是有沒有又覺得心裡好像從「致郁」到「治癒」了?

這就是「童話的結局一定要圓滿」。

經過前面長長的鋪墊,舉了故事發展和《小美人魚》迪士尼動畫的例子,下面就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
還是要說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根據他的觀點可以延伸出兩個方面,一個是童話故事中的物品都有著「性隱喻」,比如傑克與魔豆里長到天空中去的豆藤,白雪公主里的七個小矮人等等(不告訴大家到底隱喻著什麼,因為知道之後就再也無法直視童話了)。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想法挺扯淡的,因為只要腦洞開的大,沒有什麼是聯繫不到一起的。

另一個方面就是「自我」、「本我」、「超我」在童話故事中的投射。

(放上女王大人!)

(放上女王大人!)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比如《糖果屋》里一直吃甜食停不下來的兄妹(貪吃)、傑克想要巨人的金銀財寶(貪婪)、長發姑娘里把頭髮放下來引渡王子上去的公主(色慾),不想上學的匹諾曹(懶惰),還有嫉妒、欺騙、虛榮,也就是人類的七種慾望(七宗罪),在小孩子的原始慾望中,這七個方面已經表現出來並支配著孩子的行為。

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例如:因為貪吃而不得不對抗要吃掉自己的女巫,為了參加舞會而勤勞打掃的灰姑娘,被巨人發現而不得不想辦法砍掉豆藤的傑克,這些主人公或受仙女指點,或自發地應對「本我」的七種因貪慾帶來的後果。

「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例如:最典型的就是會施展各種法力的仙子、仙女。她們象徵著我們的潛意識中更有力量、更有智慧、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的「我」,孩子們看到魔法或法術都會異常興奮,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到超能力的形象上面,因為身為孩童因為不得不受大人幫助和保護而產生的無力感,他們也希望自己能迅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一定要提到童話中的反派角色。

所有的童話里都離不開反派角色,也總是這些角色讓主角命懸一線,增加了故事的刺激性,讀起來大呼過癮。

所有的童話里都離不開反派角色,也總是這些角色讓主角命懸一線,增加了故事的刺激性,讀起來大呼過癮。
而這些邪惡的反派角色,也都是我們(主角)自己。
這麼說的原因是,當我們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情景中,會發現反派的目的和我們一樣,也都是七種慾望,所以反派知道主角心裡在想什麼,想要什麼。

比如皇后和白雪公主都想要美貌(在格林童話的版本中,白雪公主三次受皇后陷害,都是因為受了想要更美的誘惑),小美人魚和巫婆都想到女性的魅力(小美人魚想要人類的雙腿才能吸引到王子,而巫婆要以小美人魚美妙的歌喉為代價),傑克和巨人都想要很多很多錢財,灰姑娘和後媽及兩個姐姐都想要得到皇宮的榮耀(嫁給王子,或自己的女兒嫁給王子)。

主角和反派的溝通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主人公即使什麼也不說,反派也就立即知道了。參見小美人魚去海底找邪惡巫婆,還沒等她開口說明願望,巫婆就說「我知道你想要一雙人類的雙腿,去岸上見王子」。因為正是同一本體的兩個不同顯現,所以才會心靈相通。
所以,每當反派遭到了正義的制裁、陰謀沒有得逞、被殺死時,其實殺死的也是主角及我們心中邪惡的力量。一定要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才能打敗那些我們內心過分的慾望。

————————————————重要的結論部分——————————————————
所以現在看明白了吧?
無論是主人公,仙女還是反派巫婆,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當讀者在讀童話時,會因為主角和自己遭遇類似困境(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慾望)而引起共鳴,同時又希望有超能力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動用我們的智慧,周圍的力量,激發我們的勇氣情感),最後一定要把邪惡的念頭殺死掉,完成自我心靈的一次成長和凈化的過程。

從心理觀點來看,快樂結局象徵自我正面的力量獲勝。女巫被除掉,她代表的邪惡部分隨之消滅,兒童就不再受到自我譴責、自我懷疑的干擾。自我經歷了變化—也就是所謂的洗滌,讓小讀者感到安全自我肯定。 ——《女巫必須得死》


什麼?你說童話里都是看臉的世界?
你沒看到白雪公主跑到小矮人家裡每天還要服侍小矮人吃喝睡覺,灰姑娘還要忍辱負重地在掃灰,美女也要忍受著面對著野獸的孤獨和恐懼才能理解另一個物種,小美人魚還要踩刀尖呢。這些童話角色身上的品質,我們大多數人還未必有呢。


——————————————————最後吐槽——————————————————
每次這些小眾的題目寫的盡心儘力,字數和贊數實在不成正比。知乎的推薦功能到底怎麼使用……

賣萌打滾求點贊~~

&>&>&>
終於體會到第一次答案破千的感覺~蟹蟹大家點贊!這樣一個小眾的問題居然因為大家的點贊而得到了2w多了瀏覽量,我覺得還是很驚訝的。身為本科傳播學的學生,第一次切身感受到這種大眾傳播的力量,然而我在本專業是個學渣,現在半路出家專門研究童話繪本。

這些領域不僅缺少關注,而且缺少好的問題,在發達國家很重視的兒童文學和兒童教育,在中國剛興起百年,也是發展艱難。有這麼多人評論,我覺得也挺欣慰。但是現在還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兒童文學專業的童鞋來跟我交流,甚為孤單啊(捂臉)

繼續、繼續加油!

(轉載請私信孔陽君~蟹蟹~)

對童話和繪本感興趣的可以繼續看:
童話和幻想類小說有什麼區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一本好繪本是如何進行構思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不太希望三歲的女兒去背古詩詞,請問有好的童謠推薦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能否推薦一些比較好的關於繪本創作的書籍或資料?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哪些繪本改編成了動畫或電影?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怎樣製作立體書?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哪些專題類博物館令人印象深刻?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後來公主嫁給了王子,每天茶米油鹽更關心雞肉的二十三種做法,曾經那些輾轉反側的少女心事很少再提了。王子不再屠龍,每天吃著家裡的熱乎飯菜,想起曾經風餐露宿的路途艱辛愈加覺得此刻幸福。他們不再是書里亮閃閃的主角,人們漸漸將他們遺忘,可他們覺得自己的幸福故事才剛剛開始~~

最後的最後

「未來,你許她情長,做她的好好先生,滿分男友,會不會想起曾經欠我的時光?」——龍說


「兔小灰,為什麼每當童話故事寫到'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時就不再繼續寫下去了呢?」

「因為接下來的故事就不再屬於童話的範疇了吧!」

「那是屬於什麼的?」

「自然是屬於現實啦!現實就是從童話結尾處開始的故事。」

「可每當我讀到結尾的時候,就很想知道王子和公主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美麗動人的故事。」

「嗯……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想想的話,接下來的故事其實也已經在之前的描述中透露出來了。」

「是什麼?我怎麼不知道?」

「兔小白,要知道童話里邪惡的王后以前也是公主,愚昧的皇帝從前也是王子。所以說,皇帝和王后就是王子和公主後來的故事。」
——夏正正《兔子什麼都知道》

我們都不知道王子和公主有沒有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又生出了小公主,等待別的小王子來拯救她。

現實就是從童話結尾處開始的故事。

也許是留給我們想像空間吧,童話之所以打動人,因為它是純潔美好的,天真無邪的,令人嚮往。

但現實就不一定那麼美麗動人,也許就是公主還沒成皇后王子就英年早逝了,她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揩把汗說你們別整天拿那些騙人的童話故事欺負我老實人。

所以我更希望故事到這裡就畫上句點。任由想像的翅膀帶我脫離現實的世界,沉浸在一片美好之中,彷彿一場自我救贖。


很多著名的童話都有王子或者公主,然後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高票的回答已經在理論上做了闡述,於是咱們就說的輕鬆簡單一點。

女孩基本上都有個公主或遇到王子的夢,因為很夢幻,很美麗,閃閃發光,令人目眩神迷。

多少女孩想要變成這樣的


遇到的他是這樣的

簡單來說,公主和王子就是頂級的白富美和高富帥的代表。沒有白富美和高富帥,連偶像劇都沒法拍啊。

王子和公主們一定集美貌,善良,豁達,聰明於一身。可以超越一切階級,透過對方帥氣,美麗的外表,看到對方最善良的內心。當然有時候暫時的(重點)外表不完美也不影響,比如美女與野獸,當然最後還是會變成帥氣的王子的,不然可能無法給小孩子看了。

總之,主角們不求人物豐滿,但求完美無缺。大概小孩子的世界暫時理解不了人性的多面性,那是長大了了之後生活會教給大家的。

除了主角還有兩種人。一是主角們的助攻,比如白雪公主裡面的獵人和小矮人,灰姑娘裡面的仙女教母和小老鼠南瓜。二是,大家眼中的反派,通常是繼母,比如白雪公主的後媽,灰姑娘的後媽等等。

一切人物都是黑白分明,因為這就是孩子最能理解的世界。

所以,你看最新版的灰姑娘的親媽還是一遍一遍說著記住要勇敢善良。國王那麼輕易就讓王子娶了不知道哪裡來的灰姑娘。

因為給孩子看的,自然是要教導孩子相信真善美,相信努力就有回報,相信善良的人一定是美麗的,幸福的,即便一時不幸福,只要堅持勇敢善良,最後一定會超級完美幸福的。因此,壞人一定得被打倒,王子和公主一要會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

這就是為什麼要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為圓滿結局。

至於,婚後生活會不會因為門戶不相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不同而有問題,那不是童話討論的範圍。
還有反派的亮點和主角的不完美,那也是暫時不需要告訴小孩子的,除非你想講完一個故事之後再回答一下十萬個為什麼。

當然,童話故事也不是一模一樣的,安徒生的童話很多都沒有王子公主,或者有也沒有那麼完美,風格不一樣啊。


大人們給孩子寫的故事都是帶有美好希冀的,願孩子們永遠相信愛,做善良的人,還灌輸了善惡有報的樸素道理。


童話故事一開始並不是講給小孩子聽的。《小紅帽》、《糖果屋》什麼的都是中下層勞動階層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創造的。
後來到了十七世紀中,歐洲掀起了一陣「沙龍風」:中高層的女性開放自己的沙龍,並一起創造改編故事。直到後來格林兄弟推出了童話集,童話故事的正式群眾才變成了兒童。

跑題了。


這篇會重點講兩種「王子和公主」的故事:
1. 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關於成長
《白雪公主》
2. 命中注定:階級主義
《橘子樹與蜜蜂》《青蛙王子》

註:因為童話故事有很多版本,以下一切皆以格林兄弟的版本為基本。
再註:格林兄弟的故事也都有好幾個版本,我不能確定書上和網上看到的是哪個,畢竟已經過去一些時間了。具體有好幾個版本的原因將會在我另一篇(還沒有寫完的)答案里出現。

--------------------
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關於成長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的生母溫柔善良,卻很早就去世了。她的繼母迷戀著自己的美貌,在有一次魔鏡回答白雪公主比她美之後,拜託獵人殺掉白雪公主。
故事一開始就「殺死」了白雪公主的母親。但是格林兄弟版本的《白雪公主》提供了一些細節,暗示白雪公主那溫柔的生母和惡毒的繼母其實是同一個人。而故事中,她們被分成了兩個人,只是為了不讓兒童讀者感到不安。
《白雪公主》整個故事講的都是白雪公主和王后2的故事,而白雪公主的父親從來沒有出現過。整個故事裡唯一講過話的男性,是那面鏡子。在《白雪公主》的一開始,白雪公主的生母(以下簡稱王后1)正在看著窗外,而畫面翻轉,繼母(王后2)正在打量鏡子里的自己。這個女人經過了從「向外看」到「向內看」的過程,就是因為鏡子所代表的男性審美已經參透到王后1的腦海中了,所以她變成了王后2,為的就是留住男人的心。
而故事結尾,與王子結婚的白雪公主雖然看起來像得到了完美結局,仔細看看,白雪公主已經有了變成王后的跡象。當王后2出現在白雪公主的婚禮上時,白雪公主命人拿來燒得通紅的鐵血,強迫王后穿著它們跳舞,直到她死去。
在故事最後的最後,白雪公主變成了新的王后,殺死了王后2. 等到下一個新的公主到來時,白雪公主也會被遺棄。

而王子在故事裡的作用,只是推動白雪公主變成下一個王后。他給了她足夠的權力和新王后的地位。在他的領導下,她會將自己迷失與男性審美的世界中。

所以這真的是一個王子和公主幸福美滿在一起的故事嗎?
所謂白雪公主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與王子在一起,還不如說這明明是女人在父系社會的權威下一代代逃不開命運的悲劇啊。

2. 命中注定:階級主義
階級主義最明顯的例子應該就是《橘子樹與蜜蜂》了。這個故事的作者是Madame d"Aulnoy(法國女伯爵和一個沙龍主辦者)。這個故事雖然不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般家喻戶曉,卻是階級主義最明顯的故事之一。

Aimee公主從小被遺棄,然後漂到了一個住著食人妖怪的孤島上,被妖怪收養。雖然從小與妖怪一起長大,Aimee公主與生具來美貌和優雅還是讓她像太陽一樣照亮了食人妖怪的生命。然而Aimee公主卻因為他們的醜陋而很嫌棄養她的妖怪一家,包括從小就照顧愛著她的小妖怪。有一天,Aime王子因為一場颶風來到了孤島。雖然語言不通,兩人立刻就墜入了愛河。然而發現了Aime王子的食人妖怪打算將他吃掉,Aimee公主為了能和王子離開,不惜背叛了與她一起長大的小妖怪們,導致了好幾隻妖怪的死亡....

當然,在這個故事裡,王子和公主通過層層障礙,包括兩人不同的語言、背景等在互相不了解的情況下私奔,最後還是結婚了。
是不是「王子和公主的圓滿結局?」

看起來是吧,然而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儘管Aimee公主跟妖怪長大,還是跟長成了讓王子都讚歎的優雅少女。
儘管Aimee公主跟妖怪長大,還是嫌棄他們的醜陋。

在這個故事的階層化非常明顯。故事在暗示一個人的特徵和命運是由他的物種(階層)來決定的。這個暗示在落難卻依舊保持高雅的Aimee公主、Aime王子和深情無辜卻依然被厭惡的小怪物身上都十分明顯。

再舉個例子。
《青蛙王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公主一直都很厭惡這隻粘著她的青蛙,因為「青蛙只能和他的同類呱呱叫。他不能與人類作伴的。」
是,青蛙只能坐在井底看著高高在上的公主。但是「有著美麗友好眼睛的王子」卻與公主同床共枕、得到了她的青睞,並最後結婚了。

在這裡,青蛙和王子是同一個人,但是在這個故事裡,「美麗」「友好」這些特徵就像剛剛在《橘子樹和蜜蜂》中一樣,都是屬於高階層人群的。而「青蛙」所代表的底層人群,只能是「噁心的」「冷的」「醜陋的」。

同樣的,白雪公主雖然被王后趕出皇宮,卻依然優雅善良。
灰姑娘雖然不是公主,但是落難前也是大戶人家的千金。
睡美人比喚醒她的王子老了一百歲,還是和人家結婚了。


其餘的還用我說么?

當然,童話中也有很多飛上枝頭的例子,比如《斷臂姑娘》,《美女與野獸》。但是在這其中,階級中的互動就更有意思了。上面說的這兩個故事中都讚美了女生的善良、虔誠,但是在鳳凰男故事《穿靴子的貓》中,男主卻是因為自家貓的謊言而得到了公主的歡心。男女在跨階級時候的表現十分不同,是否側面反映了某些社會對男女不同的要求呢。

參考資料:
Tatar, Maria. The Annotated Classic Fairy Tales. New York: Norton, 2002. Print.
"The Frog King or Iron Heinrich." Grimm 001:. Web. 19 Mar. 2016.


「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在這裡餓的腸子打結冷的牙齒打架」

童話故事的前身民間故事版的結尾,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看到這種版本的。童話是原始故事的凈化版,過濾的比你飲水機里的水都要純凈(⊙v⊙)。
格林們費那麼多神就是為了守護我們那段美好無知歡樂滿滿的童年時代啊~


感謝邀請

反映了你看的童話太少……

大部分童話跟王子公主都沒啥關係。
童話起初是人們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充滿了血腥暴力,粗俗不堪,漸漸被童話作者們(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等)改編成(稍微)適合孩子們看的版本,然後又在全世界範圍內不斷地被改寫。
如果你看的童話夠多,就會發現童話跟小說並沒什麼不同,反映的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東西,只不過以更有趣生動、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的方式寫了出來。
比如前幾天看到這樣一條微博:

回過頭來說,為什麼大家會造成這種形象

回過頭來說,為什麼大家會造成這種形象

或是男主娶公主,或是女主嫁王子,或是王子公主在一起,總之從結局看,歷經千險的目的就是為了等王子/公主,從而happy ending

主要是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大團圓結局,被迪士尼式電影發揚光大了。
然而現在大家的審美口味沒那麼單一了,所以你看見的也可能是公主跟公主在一起,王子跟王子在一起……

那麼又為什麼大家都喜聞樂見大團圓呢?
因為我們還始終相信一些樸素的真理:比如努力必定有回報,比如邪不勝正,比如艱難險阻之後會迎來美好結局……
在短暫懵懂的童年之後,未來幾十年都將經歷成長之痛,被欺騙、傷害,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每當遇到這樣的時候,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也只有那些樸素的真理了。


告訴孩子們:公主不能和小矮人在一起


因為婚後生活太狗血,兒童不宜,所以到此為止了~


因為人只能通過意淫來滿足不切實際的願望。


王子和王子在一起的結局一般人接受不了啊,臣妾做不到啊!


接下去的買車買房吵架冷戰家暴小三不孕不育意外懷孕計劃生育等等…這些出現在童話中真的大丈夫?


因為那是童話,是給小孩子看的。

王子和公主結婚了然後在婚禮上被亂刀捅死那叫《冰與火之歌》。


要告訴大家一個道理:社會主義好


要不讓王子和王子在一起嗎…


可能巫婆並不惡毒,她只是醜陋而已。如果不是當事人,誰又能知道真相。


用犯罪心理里Dr.Reid的話來回答


我想王子公主的圓滿結局就是為了讓孩子在面對恐懼之後仍能知道那光明的希望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童話就給個圓滿吧。


推薦閱讀:

社交恐懼是怎樣的體驗?
騎單車、游泳技能終身不失?為什麼?
為什麼人會忘記學到的知識、卻不會忘記怎麼游泳怎麼騎車?
怎麼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什麼在做重複勞動的時候,必須開個視頻聽個響才做得下去?

TAG:心理學 | 文化 | 外國文學 | 童話 | 格林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