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不那麼熱愛足球?


幾個美國室友,愛看棒球、橄欖球、籃球。對足球興趣真的不大。問過他們原因,他們就說這是文化原因。

前天,和他們一起看踢葡萄牙那場。最後幾秒鐘被扳平。幾個人憤怒地質疑比賽規則:比賽不就是為了比出輸贏么!平局是怎麼回事阿?! 平局就繼續踢阿… !

我只能默默地扭過頭…


其實,這幾年美國足球大聯盟在引入歐洲高齡球星,特別是貝克漢姆之後,在北美的推廣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前兩天正好在網易看到一篇文章,多少可以扭轉人們對美國「足球沙漠」的刻板印象。
美國世界盃熱度完爆NBA總決賽

美國在人們看來,一直都是對足球不感冒的國家。在美國人的字典里,football是橄欖球,腳下踢的那玩意叫soccer,他們的足球聯盟也跟歐洲聯賽沒法比,是明星養老的地兒。但在這一屆世界盃期間,一切悄然改變……


世界盃期間,受益於經濟發達和距離便利,大量美國人湧入巴西觀看比賽,據售票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除了東道主巴西的球迷之外,購票量最大的群體是美國球迷,以19萬6838張票完爆排在第二名的阿根廷(61021)張。

除了「開赴前線」的球迷熱情之外,留在家中的球迷也群情洶湧,美國vs迦納一戰,這場比賽成為美國歷史上收看人數最多的男足比賽,恐怕這一數字也很快會被剛才與葡萄牙的賽事刷新(這場比賽在周日播出,收看的家庭觀眾更多)。ABC兩大直播電視台的數據顯示,在美國足球史上,與迦納的比賽是收視率最高、收看人數最多的男子足球比賽,史上唯一一場比他們更火的足球賽則是1999年的女足決賽,美國女足vs中國的鏗鏘玫瑰。


而在電腦和手機屏幕前,還有很多人通過推特熱議這一場比賽——就在鄧普西閃電進球的那一分鐘,爆發出了17萬3738條推文,這一數字,比美國NBA總決賽第五場最熱時刻要多出4萬餘條微博。一周之後,鄧普西在與葡萄牙的比賽中進球反超比分,「美國隊長」的進球再次引爆網路:這一分鐘,爆發出30萬6403條推文。就直播時間的推特討論數來看,NBA總決賽第五場直播期間的相關推文數是660萬,美國和迦納一戰的數據則為490萬,到了今天和葡萄牙的比賽,討論數達到了800萬;而斯坦利杯(美國冰球聯盟)的五場決賽期間,推特發言量總數也不過是220萬。


事實上,美國足球的在美關注度也在逐漸提升。ESPN每年針對12-17歲的青年作一項調查,調查青年對各大聯賽的喜愛程度。NFL和NBA的受歡迎程度居高不下,但第三大聯盟MLB的關注度近年逐步下挫,相反美國足球大聯盟的受歡迎程度則穩步上升,最近一次的調查顯示,他們已經和MLB旗鼓相當,支持率達到了18%。


根據國際足聯官網在2006年的各國足球發展情況統計,美國的足球人口數量僅次於中國,達到了2447萬人;職業足球球員的數量僅次於德國,接近419萬人;足球裁判人數也達到了79.6萬人。普及度和職業化程度都相當高。在這個夏天,世界盃和足球取代了NBA等體育賽事成為在美國最膾炙人口的話題,誰又能保證,假以時日美國足球不會像其他美國職業聯盟一樣大紅大紫呢?


最根本的原因,沒市場。

在美國這種消費主義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一項運動受歡迎,倒不如說是它的代表聯盟作為一種產品受歡迎。

美國四大聯盟,無一不是商業氣息極其濃厚,廣告幾乎無孔不入,與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式快餐文化相得益彰。加上美國人天性喜歡湊熱鬧,所以四大聯盟在美國的運轉,更像是個大眾娛樂節目的運轉,競技體育本身反而不是主要的了。NFL在美國雖然熱鬧,超級碗收視率奔著幾十去,但觀眾其實也就像看春晚一樣,大多數看個熱鬧而已。橄欖球這種戰術極其複雜,節奏也極其迅速的運動,一般美國觀眾有多少能真正看得懂的,大多數人也只是看著場上激烈拼搶確實比較爽而已。

足球在美國本來就是後發運動,美國人把足球演變來的用手來打的遊戲冠以"football"這個名稱開展起來,真正的足球卻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在四大聯盟都蓬勃發展的時候,足球卻基本止步不前。雖然中間美國人靠砸錢建起了個NASL,更搞過貝利、貝肯鮑爾、克魯伊夫、內斯肯斯四大巨星聚首的壯舉,但很快就玩不下去了。美國職業足球的重新起步,也是94年舉辦世界盃後,借鑒四大聯盟的市場運作模式搞的MLS。

足球運動本身的特性使之不太適合融入美國的這種建立在濃厚的商業基礎上的體育文化。由於不停表,一場足球比賽總共也不超過兩個小時,整個比賽時段留給電視媒體的就中場十五分鐘。我在美國的電視上看MLS轉播,一方後場倒腳的時候電視里居然直接切換成廣告了!現在MLS依靠從貝克漢姆起的挖過氣球星的宣傳策略,其實也是不得而為之的。所以足球市場在美國本來就沒有地位,賺錢又沒有另外四大聯盟容易,發展自然會受到很大限制。

但是足球沒那麼大市場份額,並不代表美國人不踢足球,要知道美國在女足的地位可就是巴西在男足的地位!橄欖球在美國確實火爆,但這種既激烈又燒錢的運動不是人人都玩得起的。足球本身倒是個很合適的休閑運動,足球作為校園運動、群眾運動在美國一直以來開展得就一點不差。足球、網球、高爾夫在美國算是普及程度最好的三大群眾運動。所以對一項運動而言,觀看和參與還是兩回事的。

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論湊熱鬧,全世界沒有人能比得上美國。世界盃這樣的重大賽事,加上美國隊參賽,足球的熱度能瞬間提高無數個數量級!要知道,世界盃迄今為止的上座人數紀錄就是94年美國創造的:依靠NFL球場的規模,94年世界盃創造了場均68,994人的上座紀錄,而今年哪怕在足球王國巴西,平均上座人數也剛過五萬而已。


北美四大職業聯賽:NFL,MLB,NHL,NBA。排名基本反映受歡迎度。

NFL和MLB可以說是對北美觀眾喜好最極致的勾勒:極端追求刺激;可以長時間耐心等待,只為了電光火石的一瞬間。

NHL我了解較少。但熟悉NFL,MLB和NBA的朋友們都能看出,從總體節奏來說,這三大聯盟的賽事其實都比較拖沓:

  • MLB沒有時間限制不談
  • 一場NFL比賽時間1小時,總耗時3到4小時
  • NBA比賽時間48分鐘,總耗時一般在2.5小時

長耗時的原因主要有大量的常規/非常規暫停,包括為了照顧轉播方利益而特意加設的電視暫停;還有非常多的死球。比如NFL里犯規、傳球失敗、出界、得分等情況下都會形成死球停表,時間管理也成為NFL里球權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然而這些拖沓北美的觀眾都願意等。因為在這些拖沓之間的是非常短暫刺激的一個個片斷。那些大量的停表時間客觀上也為球員的體力恢復保留了時間,能讓他們在零碎的時間內以極令人震撼的方式發揮出個人能力。北美的體育觀眾的精神也像一根鬆緊帶,在零碎的比賽時間內高度亢奮,大喜大悲,而在剩餘的時間內舒緩下來,喝個小酒吃個小食互相調侃。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是北美職業體育精髓。

而與此相反,我們熟悉的足球運動卻恰恰走向了另一條道路:足球比賽本身比賽時間很長(常規時間90分鐘),沒有暫停,基本上沒有停表(補時和停表的差別非常巨大),講究場面流暢(為此還特意多次修改足球規則,增加攻方有利球的概念)。足球規則的制訂思路是,通過壓縮一切非必要的時間來讓整場比賽時間內始終具備觀賞價值。這跟北美職業體育的規則思路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後者是允許一定的多餘時間,來增強比賽時間內的激烈度和觀賞性。

從上面這個角度分析,習慣了北美職業體育的觀眾,對足球運動不買賬是很自然的:原本觀賽的節奏和對激烈度的渴望已經定下來了,而眼前這貨試圖讓我45分鐘連續的專註於它,雖然它臉蛋還行,可身段技巧好像完全沒有老相好強……你完全可以想像一個NFL迷看幾年前不可一世的巴薩王朝比賽的情景:這個球隊很厲害嘛,對方根本搶不到……怎麼還在控……要控到什麼時候?我都困了……進球了?!哦……又控了尼瑪……Zzzzzz

相信很多體育迷都體驗過NFL某一檔關鍵進攻開球前,或者NBA里最後一投定勝負時那種心跳加速的感覺。可足球除了點球決勝負的場景,真的沒有能預先讓人亢奮到那個程度的部分。受北美職業體育影響的觀眾們也是這麼想的


留學美國並踢球也有一段時間了,我也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首先,隨著大量移民的湧入,足球在美國已經變得越來越熱門了,可以看到許多拉丁美洲的,亞洲的,歐洲的以及其他地區的移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足球運動,這會感染並帶動整體的足球文化。而隨著互聯網等科技的普及,新一代的美國少年們可以從小接觸高水平的足球,所以在年輕人中足球熱情略有提升。在傳統的美國人中,踢足球的有許多是家庭條件很好的。有一個說法是「suburban soccer mom」, 也就是說很多富有的美國女性認為橄欖球太暴力了,而足球在他們眼中沒有那麼容易受傷(對錯姑且不提),所以都送自己的小孩兒去踢球。這種類似的思維也使美國踢足球的女生很多。
當然了,還有很大一部分美國人並不對足球感冒,他們熱衷於調侃足球。詳情請見這篇文章:http://genius.com/Ann-coulter-americas-favorite-national-pastime-hating-soccer-annotated/
(需要翻譯的再來找我)
我從中截取一段話可以說代表了很多美國人的心態:Everyone just runs up and down the fieldand, every once in a while, a ball accidentally goes in.That"s when we"re supposed to go wild. I"m already asleep.
「足球運動員只是上上下下的折返跑,然後每隔一段時間,一個球總意外地,毫無緣由的被碰進球門。每當這時候,大家就變得好激動啊,我都無聊的睡著了。」
在這些人眼中,足球是一項無聊的運動,很多球員只會假摔。嘲笑球員是如何假摔的成為了這些人的愛好之一。
事實上,足球運動就像下棋一樣,需要智慧,需要團隊的努力,每個「棋子」各有分工,有不同的職責,只有當大家一起形成合力之時,進球才會到來。所謂的運氣球是一系列努力後水到渠成的結果。而要看懂這一切需要挺深的理解,很多美國人對於足球的認識,或者很多其他運動的認識都只在表面,他們無法理解足球的魅力。而反觀籃球,因為進球多,所以即使看不懂也覺得熱鬧,這就使得它容易普及。
當然了,我覺得這一切都是源於橄欖球等運動提前佔領了市場,美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橄欖球,或者棒球文化。足球作為後來者要普及有很大的困難。大部分人甚至不願意去了解,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不過話說回來,因為良好的校園足球(體育)體系,總是會有很多美國孩子投身到足球這個運動當中去,所以無論如何美國足球不會差。在未來,隨著足球人口的提高,甚至會變得更好。


」我認為,所有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參與真正的足球比賽的年輕人都有必要知道,當你投球、踢球、帶球跑、手握球的時候,必須搞清楚美式足球是民族的、資本主義的,而英式足球是歐洲社會主義的。「
———水牛城比爾前四分衛傑克·坎普在美國國會發表反對美國申辦世界盃的決議上的演講

」是的,足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運動,就像大米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食物。那又如何?可能其他國家負擔不起美式足球、籃球、棒球聯盟;可能如果他們玩得起這些運動,他們會更喜歡。「
——《華爾街日報》前體育記者艾倫·拜拉

美國人之所以不喜歡足球,原因是沉湎於對美利堅的國家主義情結,以及對全球化的一種本能地抵抗。這也是美國國內所謂紅藍美國的政治分歧。持」美國例外論「的一派人認為,美國的歷史和獨特的政府結構使這個國家在世界上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它不比從屬於任何國際法律和機構。

也可以說,他們害怕全球化對造成美國文化衝擊。

其實你有看nba就會發現,美國人從來就不屑於鳥那些所謂的國際慣例。我nba就有防守三秒,以前還不準聯防。此外,我的三分線還比你長一米,外線防守還有no handcheck規則。我自個玩自個的,我才不隨著你們的大流,你們都該跟著我玩才對。

所以,在美國國內,足球的性質和歐洲有很大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足球在歐洲是工人階級的消遣,即使到今天也有這種很濃厚的性質。而在美國,擁抱足球的是中產階級。他們認為,比起籃球、橄欖球等,足球的對抗和競爭性都沒那麼激烈。


前美國青年足聯主席迪克·威爾遜曾說:」我們想給孩子們一個機會,參與到競爭意識略小,不以取勝為目的的環境中去……我們要求球隊人員構成保持一種平衡,每年不必保持完整無缺,解散後在下一賽季重新組合。這樣就可以避免大人們建立一種「為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氛圍。「

如果把這話放到NBA或者NFL,會不會是一段很冷的笑話?這樣的價值觀,是否和我們熟悉的美國英雄主義價值觀背道而馳?nba之前一直抵觸聯防,難道不就是像奧尼爾說的一樣,一對一才是真男人?NBA多次修改規則,有多少不是為了突出巨星的個人作用?

所以,足球在美國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可以說是一種邊緣次文化。這決定了它的群眾基礎是遠遠無法跟美國四大體育聯盟相提並論的。


當然了,從90年代起,足球的地位在美國已經有了一定提升並且一直在提升。 @SydneyCarton老師的答案很客觀。


我覺得是對體育比賽這件事情的理解不同所導致。在美國文化中,體育比賽是一種娛樂表演,換句話說跟歌星演唱會的性質差不多,主要目的就是要讓觀眾看得爽。最極端的例子是美國職業摔跤(WWF),名為比賽,實際從頭到尾就是演戲。從這一點來說,美國四大聯盟,尤其是美式足球(橄欖球)的觀賞性極好,完爆足球比賽。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美國觀眾,對足球不感興趣很正常。

但是美式體育表演也有個致命的問題:可參與性差。想玩美式足球,你要有頭盔有護具,全副武裝,場地要專門的,球要特製的,還得有裁判。普通人玩的了嗎?就算你有硬體條件,以那種身體衝撞程度,小孩子能玩嗎,中老年人能玩嗎?顯然不能。但是足球就不一樣,隨便什麼場地都可以踢,大小無所謂,硬度無所謂,沒有門可以擺兩塊磚,沒有球可以踢石頭踢襪子,五歲能玩五十歲也能玩,這些都是美式足球不可能做到的。這決定了為什麼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而美式足球只是美國第一娛樂表演。我覺得,一件事情如果你沒有代入感,你是沒法真心熱愛它的。

不過最近幾十年來,足球在美國也開始普及了,其主要原因,我覺得是外來移民,尤其是大量的墨西哥移民,他們是足球的忠實粉絲。兩種體育文化互相衝擊融合之下,也可以看到許多美國人在改變,很有意思。至少這屆世界盃,美國街頭所有有大屏幕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轉播,這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的。

最後說個有趣的見聞。一個著名的足球模擬遊戲叫「足球經理」(以前叫「冠軍足球經理」),英文是 Football Manager,相信很多足球迷都玩過。這個遊戲在美國亞馬遜上賣,得到很多差評,原因是許多美國人看到 football 以為是美式足球,買回來發現不對,非常生氣,上去糾正賣家說這個叫 soccer,不叫 football,你丫騙人。結果被更多的可能是各地移民到美國的人嘲笑,說這東西在全世界都叫 football,你們美國人就別掙扎了,給你們的那個運動起個新名字叫 handegg 吧。

更新:今天是美國和德國的小組賽,全公司上下所有的男人基本上都在看直播,公司里的大屏幕上基本全是比賽畫面。這在以前真的是難以想像的。這種場景從來沒有出現過,哪怕是 NBA 總決賽,哪怕是超級碗。


因為沒有推廣起來。

MLS成立於1993年,比歐洲的主流足球聯賽成立時間要晚了近100年。與此相對,美國四大職業運動(橄欖球、棒球、冰球、籃球)成立時間都在1920年左右(NBA是1946)年,這幾十年的差距所能吸引到的眼球數量當然不同。當你心目中已經被精彩程度不落下風的其他運動佔據時,很難就再分心到足球上了。

不過近年來,美國國家隊成績提升,已經穩居二流上游;歐洲過氣足球明星去大聯盟淘金;再加上大聯盟商業推廣做得越來越好,美國青少年對足球的熱情應該是越來越高了(無乾貨)。而且美國畢竟經濟實力和運動普及程度放在那裡,看好今後二十年現在這批青少年掌握話語權後足球地位上升。


棒球,美式橄欖球,籃球,都是美國在19世紀末期發明的運動,所以在美國本土有大發展是完全符合情理。棒球曾經是美國的第一運動,但是由於比賽節奏實在慢得可怕,所以觀賞性對於青少年而言並不好,但是因為並不需要多少體能,而且沒有身體對抗,所以是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休閑運動,參與感比較強,屬於團隊運動力的gentlemen sport。後來棒球的地位就被美式橄欖球超過,尤其是橄欖球在60年代兩大聯盟合併然後有了超級碗後。在當今美式橄欖球如此熱門的時代(在美國他們就管這個叫football,所以才把足球叫成soccer,英國自己可不這麼叫),男孩踢足球甚至會被認為是有點「娘」的事情,而且因為大學的體育獎學金大量給了橄欖球,而橄欖球沒有女子的,所以用女子足球來平衡獎學金分配,這也是潛移默化地讓老美認為踢足球的男孩更girlish的原因,當然不得不提踢足球的身材對比那些橄欖球的,確實要「girly"很多,試想169的梅西,單薄的內馬爾,站在一個身高187,體重225斤(NFL聯盟的平均身材),40碼衝刺5秒以內的滿身腱子肉的人身邊的景象,即使C羅整天脫衣服秀肌肉,放在NFL里第一個劣勢就是身板,所以估計C羅去了也只能依靠自己的速度當個外接手或者角衛這種比較依賴速度和靈活的位置,亦或是只好去special team當個踢球手或者回攻手,反正身板是沒法靠的,只能靠速度,靈敏和技巧(本人185,76kg,比小貝還略高大一點,當然就不說那幫南歐南美球隊的啦,但和那些橄欖球的站一起真是有一種被壓迫感)
同時美國的橄欖球群眾參與度非常高,所有的大中小學都有橄欖球隊,而其他球類則不一定都有,同時,即使該學校橄欖球差而其他某種球類較好,橄欖球一樣會是最受歡迎的節目,具體請了解美國高中的homecoming。當然美國運動很多元化,總體而言大家都尊重所有人的選擇,不是說踢足球是丟臉的事,足球聯賽還是排名第五的運動,尤其在青少年中而且參與度並不低,高過冰球(場地要求太高,裝備複雜),比中國也明顯高。
總之,足球在美國並不是一點不流行,只是對比與他們自己的一些本土運動,受歡迎程度相對較低而已,人家不還是時不時進世界盃嗎?亞洲一水國家把足球當第一運動又咋了,美國隊近幾年的實力估計來了亞洲可以拿下亞洲杯了


誰說美國人不愛足球,只是國內大聯盟的比賽資訊較少,遠遠不及NBA和MLB,事實上美國球迷也很多,只不過國內報道少再加上大聯盟名聲不及NBA和MLB大


誰給你說美國人不熱愛足球的?!美國人從小到大上過的學校里都有足球隊,一家孩子里不管男孩女孩都有那麼幾個是足球隊的,而且不像其它職業運動總是由一個種族的小孩控制,比如籃球是黑人,橄欖球是WASP打四分衛,冰球是東歐、北歐裔在玩,棒球是加勒比海一圈的人,高爾夫、網球是生活水平高的白人或者亞洲人在玩。足球在美國是真正的全民運動,白人黑人墨西哥人都玩,亞裔人踢足球可能算少的,但絕對比他們玩橄欖球冰球棒球籃球加起來還多。哪怕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也有幾個社區足球場免費開放。我家住Union Square,附近十幾個酒吧,有三四個就是足球主題的,有一個甚至是樓道兩側掛著C羅梅西本澤馬阿扎爾簽名球衣的!在美國的電影院里周末中午播的是英超的4K直播,美國大聯盟的比賽氣氛狂熱,球迷文化濃厚,球票還比其他聯盟比賽便宜,水平也很高。魯能有一年來美國拉練,踢了一圈MLS的球隊,全輸。美國女足就不用說了吧,世界盃沒少拿,女足聯賽也是水平最高的。


第一個當然是因為本土職業體育的成功,這不僅僅限於美國,印度、澳大利亞都是這樣,本土項目已經高度職業化,足夠消化體育市場了
第二個則是足球本身的特性,節奏或強度往往不如像橄欖球、棒球和英式橄欖球、板球那樣強化,所以在這些國家其實都有足球運動,但往往主要作為一種青少年的鍛煉項目,比如美國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就是全球前列的。
第三則是足球職業本身市場已經足夠巨大了,缺乏向這些市場擴張的動力,以亞洲為例,這些新興職業體育市場已經足夠多金,相比於和那些成熟的職業體育聯盟對抗,足球的幾大主要推廣者自然更加傾向在新興國家淘金。


其實有一點是沒有人說到的,就是他們足球隊的成績並沒有多好,當然這裡的成績沒有多好是相對於美國超級強國的地位而言的,所以他們足球隊成績並不能給他們自豪感。。。。假如美國出了c羅或者梅西這種世界top級巨星,並且帶領美國隊在世界盃上打出了很好的成績,那足球瞬間就在這個國家火了。。。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拿到大力神杯了,這樣足球要逆襲nba,冰球,棒球這種球類不要太容易,其實感覺逆襲橄欖球都不一定很困難。。因為照美國主流媒體和美國人的尿性,美國或者美國人一定是非常迷戀那種美國征服世界的快感,如果足球隊給了他們這種快感,足球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會比之前有一個極大的提升。。。。其實很多運動都是這個樣子,籃球能在中國如此普及,也是因為中國出了姚明。。。。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美國人喜歡的體育運動,應該就是籃球,橄欖球,或者棒球。相比之下,足球,就很少被大家討論。不誇張的說,足球曾經就是這個體育大國的尷尬。幾年前,你要是在街頭和美國人去聊足球,不少人可能連每個球隊有多少人上場比賽都不知道。


但是到了今天,它不僅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盃晉級的黑馬,更成為貝克漢姆、比利亞、皮爾洛等足球巨星雲集的戰場。可以說,足球這一個世界人都熱愛的運動,在美國人民中火了起來。


我在製作《一佳時間》這檔節目時,有幸採訪到了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的副總裁Dan Courtemanche,在他看來,美國職業足球的發展,是大肆網羅世界頂級球星和發展本土天才球員的基礎上實現。

  • 首先,說到大肆網羅世界頂級球星,不能不提到的名字就是貝克漢姆。

2007年,萬人迷貝克漢姆以2.5億美元的天價轉會費從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轉會到大聯盟洛杉磯銀河隊。這位全球最知名的足球運動員的加盟,為這個新崛起的聯盟吸引了大量關注。


自小貝加盟洛杉磯銀河隊後,其上座率上升了20%,球衣銷售更是增長了780%。小貝不僅獲得年工資為650萬美元的收入,還可以拿到1%的銀河隊收入分成。獲得商業利潤的同時,小貝還幫助洛杉磯銀河隊兩奪大聯盟冠軍。這種雙贏的局面,已被美國媒體歸納為大聯盟近年不斷成功的「貝克漢姆模式」。


此外,「萬人迷」還在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製造了另一特權——「指定球員簽約條款」。在2007年小貝加盟以前,轉會到MLS的球員均由大聯盟統一規定他們的工資水平,而有了這一條款,每支俱樂部就可以和一名球員簽訂合同,給他開出極具誘惑力的薪水。


於是,就有了2010年,「足球大帝」亨利以560萬美元,從歐洲冠軍巴塞羅那加盟紐約紅牛隊,他為紐約紅牛出場120多次,攻入51球,助攻42次,幫助球隊兩次獲得東部冠軍;2015年,前世界足球先生卡卡選擇加盟新興勢力奧蘭多城隊,年薪達到了716.7萬美元的他不僅成為了大聯盟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而且還讓足球風靡了整個奧蘭多城。除此之外,皮爾洛,蘭帕德,比利亞,傑拉德,羅比基恩,德羅巴等歐洲大牌都紛紛高薪加盟美國足球大聯盟球隊。不過這些球星精湛的球技,為球隊帶來勝利,拉攏人氣,讓球隊賺得盆滿缽滿,的確對得起高薪的身價。

  • 其次,大聯盟以高價瘋狂引入大牌球星的同時,不忘確保本土年輕球員的發展機會。其中,「工資帽」政策和成熟的青訓系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所謂「工資帽」,即是為俱樂部的球員工資開銷設置上限,以防止其出現支出超過收入的情況。在美國大聯盟,每家球隊的工資上限為310萬美元。大聯盟的副總裁Dan Courtemanche表示,「工資帽」政策是大聯盟的根基,在吸引球星的加盟的同時,也能保證本土球員的發展。

洛杉磯銀河隊就是執行「工資帽」政策的榜樣球隊。球隊花重金購買像羅比基恩,傑拉德等世界級球員同時,立志發展青訓。 格亞西·扎爾德斯就是洛杉磯銀河隊青訓培養出來的年輕球員。能在職業生涯起步時期與羅比基恩,傑拉德等一流球星同場競技,球技自然也突飛猛進。在今年舉行的美洲杯賽中,年輕的扎爾德斯還被美國國家隊選中,身披國家隊球衣,征戰世界大賽。近幾年來在各聯盟球隊培養下,像多諾萬、鄧普西、布拉德利這樣的青年本土球星,直接幫助了美國國家隊在世界足壇登上新高度。


2. 再來說說青訓,美國青少年足協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的註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人數已達305萬。2012年的時候,美國青少年足球協會曾草擬了一份針對俱樂部青訓、長達117頁的《美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發展綱要》,將美國青少年足球劃分為U6 - U12,U14 - U17和U18+3個階段,每個年齡段都有對孩子性格特點、比賽構成、訓練規劃等極其詳細的闡述。對青少年的培訓項目也包括了俱樂部哲學、足球技能、生活技能與心理、健身與健康等一整套理論。這是美國新興足球道路的核心改革,這項改革也在最近獲得了成效。就在今年,紐約紅牛隊青訓球員馬特·米亞茲加加盟英超冠軍切爾西,並代表切爾西亮相歐洲冠軍杯。


青訓計劃的不斷深化,足球在美國也已經打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據美國資深的社區發展分析專家盧克(Rich Luker)旗下的數據調查公司顯示, 在美國12至24歲的青少年最喜愛的運動調查中,足球已經超越了棒球與籃球,僅次於橄欖球,排名第二。美國的足球熱也推動了美國足球的發展,特別是在世界賽場上,美國隊的表現也讓人眼前一亮。在最近五屆世界盃中,不僅再也沒有缺席過世界盃的賽場,還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歷史性進入八強,並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以及2014年巴西世界盃中,連續獲得了小組賽出現資格。


美國足球的起步到今天的國際地位再次說明了,大聯盟採取的這種人氣巨星的引進,與本土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模式,對於帶動美國足球長足發展是非常有效的。美國足球整體水平上來了,但達到全民關注,甚至追趕籃球和橄欖球在老美心中的地位,還需時日。


女足上百萬不是蓋的


美國其他運動的商業化做的比較好,比如籃球棒球橄欖球,我個人覺得是美國人普遍的訴求,讓籃球橄欖球等運動火爆,足球一旦開始就沒有暫停,只有3個換人名額,棒球我不知道,籃球橄欖球都可以大規模輪換,不斷調整,不斷暫停(起碼比足球多),我理解為在現實中不斷的改變,最後取得勝利。籃球等更能反映美國人的訴求。


美葡大戰收視率創記錄,超越NBA追趕超級碗。足球運動在美國發展迅猛,本周一進行的世界盃小組賽美國對陣葡萄牙的比賽,在美國共有2500萬人收看,創下了足球在美國電視轉播的收視記錄,甚至超過了2014NBA總決賽的收視率。如果美國在世界盃走得更遠,相信收視人數有望追趕2014超級碗的1億人的收視率。——來自nfl中國微博


美國有自己的運動,稍加觀察可能還會發現,他們更多是喜愛回合制的遊戲和比賽。喜歡針尖對麥芒的對抗,而足球的變化太多了。

其實足球在美國也挺受歡迎的,並不是足球沙漠。世界盃期間,很多公共屏幕都在播。美國人也經常踢草地足球或沙灘足球。只能說商業的足球聯盟在美國不那麼成功。


有人提到美國大學體育投入方面男子足球很少,女子足球非常多這一點嗎?
引用自《曉說》


我忘了是10年還是14年,反正是世界盃期間,看過一個報道,說美國職業大聯盟的場均上座人數已經超過nba(真實性有待考證),而且從近幾屆美國隊在世界盃的表現來看,足球在美國絕對不是邊緣運動。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警車不加裝防彈玻璃?
為什麼美國州版圖是規則的方塊形?
一家公司的「基因」很難改變嗎?為什麼?
糖尿病在外國怎麼治?
中美之間的科技種類差異是不是越來越小了?

TAG:美國 | 體育 | 足球 | 體育賽事 | 職業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