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物?

為什麼在尋找外星生物的過程中,總是以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為什麼外星生物不能超越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


好久沒在知乎答題了,部分由於知乎竟然果然沒有一個堪用的Windows Phone客戶端。
這個問題在天體生物學中非常重要,但這個問題並不全對。
@石昊 的回答得到了2K多贊還是被踩到了下面,主要是想像與腦補過多,且沒有回答沒有針對性, @pollydiary 的回答相對好些,但只談到碳基還是硅基顯然是不夠全面的。

石昊的回答有不少篇幅是在介紹各種嗜極生物。對嗜極生物的研究確實與天體生物學緊密相關,這些研究告訴我們生命的邊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廣闊。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無論高等的低等的,包括這些嗜極生物,都是碳基生命。對於外星生命,我們並非完全照搬地球上的生命模式,我們其實想得更多。有許多種假說,共同構成了假定型生物化學,除了用硅或硼替代碳,還可以設想用硫替代氧等,溶劑方面,比如用氨或烴替代水等,這些在理論上都具有可行性。除了元素方面的替代,分子層面,我們也可以認為可能存在除了核酸之外分子能夠編碼生命過程,或者對核鹼基進行替代等。但是在真正發現此類生命以前,哪怕在理論上如何可行與漂亮,都只能作為假說。

既然以上假說都具有理論可行性,那麼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種外星生命不需要水和氧氣?這個問題我不敢否定。那為什麼在搜尋地外生命時,我們仍在一遍遍地提到水,提到適宜的溫度,提到大氣層?而對於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這些幾乎都是必須的,尤其是水。

太陽系以內的情形,以火星為例。火星上有無生命,或者是否曾有過生命,現在還無法下定論。火星與地球同源,大小組成相近,號稱「小地球」,而且過去的幾十億年與地球的隕石交換頻繁。即便有生命,極有可能也是與地球一樣的生命形式。既然是一樣或類似的形式,把地球生命之源的水作為一個條件便很合理,而且這樣的條件也不強,所以我們會探測月球與火星上的水。我們把同樣的思路用到了木衛二與土衛六上,在天文學上它們離地球也很近了。
關於火星生命:我們在彗星上發現了氨基酸,星際有機分子中複雜的也有幾十個原子,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火星上存在最簡單的生命也不要過於驚訝,它們可能是本來就有的,也可能是人類帶過去的。出於避免污染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考慮,幾十年前的火星探測器,如海盜號,都是嚴格殺菌的,而近些年的火星探路者號,勇氣號,鳳凰號與好奇號等,有些部位仍帶有一些地球上的細菌。不過這些細菌幾乎都會被太空輻射殺死,但不排除某些一直躲在探測器內並始終處於休眠狀態。

太陽系以外的情形,受制於現有的航天技術,這種標準現實意義不大,不過可以以此標準來對系外行星進行篩選來估計與我們類似的生命形式在宇宙中的豐富程度,就像開普勒望遠鏡所做的一樣Kepler Discoveries分兩種情況:
1.地外生命是與我們相同或相似的生命形式:如果我們注意分析下嗜極生物,我們會發現它們通常是單細胞生物且多數屬於古菌,換言之,相對低級。產生高等生物等多細胞生物的條件十分嚴格,但宇宙中可能充滿了單細胞的微生物,對於太陽系以外的單細胞生命,現有的通訊與航天技術無法確認它們是否存在,我們只能著眼於高等生物。而以地球上的高等生物為樣本,我們總結出了都需要液態水,適宜的溫度等條件。而且對於這類系外行星與生命,我們存在與他們通信甚至交流互訪與星際移民的可能性。
2.地外生命是與我們是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以一種以氨為溶劑的地外高級生命為例。一個大氣壓下氨的熔點是-78℃,沸點是-33℃。如果我們去造訪他們,氣壓不變我們得忍受低溫,溫度適宜我們得忍受高壓。更麻煩的是,我們要呼吸氧氣,他們有氨氣,如果再點根煙的話。生命形式不同怎麼在一起?所以不如按照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條件篩了他們,就當他們不存在。此種情況一言以蔽之:寧缺毋濫。

理論上,人類並不總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物;現實上,在太陽系內應用地球上的標準是合理的,在太陽系外則是實際的。


的確,外星人的生存環境很有可能千奇百怪、各種各樣,完全顛覆我們的三觀。比如:


可能它們存在基本粒子中,比如質子、中子、電子中,這誰能知道?也沒人能把基本粒子完全剖開,研究透。


也許他們是純能量體,在外界看來是一束光;

也許他們是硅基生命,像一塊石頭,生活在輻射很嚴重的環境中。

也許他們活在暗物質、暗能量中,那裡我們一直不太明白。

也許他們活在恆星里,靠捕食光子過活 。

也許他們活在一些行星的地下面。


……………………


宇宙很有可能有無窮種生命形式,而地球生命只是其中一種。


就像人類造出來的計算機。如果有一天,人類奪天地造化,能實現強人工智慧,賦予機器生命,讓它學會自主思考。那麼計算機的世界我們能夠理解?我們最多只能明白計算機的實現原理、構造,卻不能明白它的世界。也會驚異計算機智慧的存在方式吧。

不說計算機,就說地球上的碳基生命。

燈塔水母,唯一永生不死的生物。長生不老,經過一定時間會返老還童。

燈蛾毛蟲,能在零下70攝氏度低溫。

海底一萬米深也有生物,你想想,這深度壓強多大。

海底熱液噴口,數百多度的高溫,也有長管蟲、蠕蟲、蛤類、貽貝類,還有蟹類、水母、藤壺等特殊的生物群落。

無脊椎動物水熊蟲,不喝水能活120年。極耐乾旱。

巨形蘑菇,美國俄勒岡州馬胡爾國家公園中一種綽號「巨型蘑菇」的蜜環菌。這個學名為奧氏蜜環菌的巨型真菌是在1998年被發現的,它佔地965公頃,至少相當於1350個標準足球場。科學家猜測,它的實際年齡可能高達8650歲。


同一個生態圈、同樣的生命形式(碳基生命)就有這麼多千奇百怪,各種耐極端環境的生物。那遼闊宇宙會有多少種千奇百怪 的生命形式存在?地球上各種極端環境都能有各種生物,那宇宙中各種極端環境為何不可能出現生命?

同樣的,我們尋找外星文明的方式還是很簡陋。比如說,向外發射電磁波。可你怎麼知道外星人是用電磁波和外界交流的?也許他們是用中微子通信呢。

中微子通信,是利用中微子運載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它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並極易穿透鋼鐵、海水,以至整個地球,而本身能量損失很少,因此是一種十分誘人的理想信息載體。(百度百科)

我們屁顛屁顛向外發射電磁波,並嘗試接受外面的電磁波,也許外星人也正在向外界發射中微子,並嘗試接受中微子信息。然後我們就這樣錯過了。我們找不到有意義的電磁波,然後我們一些人,就說宇宙中沒有智慧生命。而沒準人家外星人也正在這樣想,宇宙中沒找到有意義的中微子信息,因此很可能其他智慧生命不存在。

舉一個極端例子,他們如果科技發展方向,跟地球一模一樣。但哪怕慢了一百年,也就不知道在宇宙中如何探查電磁波通信,哪怕快上一百年,也許就會用其他方式通信。而兩百年時間,在宇宙中實在太短了。


我們的存在形式很可能非常不同,我們的科技發展方向也不會相同。

比如說,我們是在科技非常發達後,才出現互聯網的。可也許外星人長的像樹一樣,他們紮根在地下的根系很長,外星「樹」與「樹」之間通過盤根錯節的根互相連接、交流。根與根之間通過光子載入信息交流,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原始生命互聯網。他們發展科技,很可能還沒學會鑽木取火,就憑藉自己生命原始屬性創造了互聯網了。


我們在各種介質上雕刻各種圖案符號,記錄知識(文字、書)。而他們有可能腦中有硬碟一樣的東西,靠這個記錄知識,存滿了就自動脫離大腦。然後腦中繼續生長新的硬碟。別的「人」可以查看閱讀這硬碟里的信息。


我們靠靈活的雙手創造工具,他們很有可能靠胃腸的蠕動,和胃酸的侵蝕雕刻創造工具。我們因此首先發展物理學,他們可能先從化學著手。


我們原始交流方式,是把信息載入在聲波上,通過空氣傳播出去(聲帶振動,說話),應用電磁波傳遞信息是在工業革命後。他們原始交流方式很有可能是把信息載入在電磁波上,傳播出去。(比如身體發光)。而他們應用聲波傳遞信息,沒準也是在工業革命後。(假如他們有工業革命的話)。

甚至,由於他們處在宇宙的某些極端環境中,原始交流方式可能是通過中微子交流、或者身體互相接觸傳遞神經遞質、或者,或者由於他們體積小,可能通過電信號來交流……

我們首先製造的是宏觀大小的工具,納米層次的工具我們很難製造,因為我們體積大。而他們有可能體積非常小,像一個細胞一樣小,一開始直接製造納米級別的工具,宏觀大小的工具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難題。

我們對暗物質暗能量絲毫不了解,對我們這些物質能量挺熟悉,因為我們生活在這當中。而他們很有可能生活在暗物質暗能量中,能利用暗物質暗能量,卻對我們這些常規的物質能量無從下手。

另外,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可能極其高,以至於能適應宇宙中絕大部分極端環境。如果分析人類歷史,會發現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是呈指數級爆炸的,我們現今的手機、電腦、互聯網你跟一百年前的人講,他們會感到極度不可思議。那你想想,一百年後的人拿他們的科技給你看,你是不是也會不可思議?而外星人呢?假設他們比我們先進一萬年、十萬年、百萬年呢?它們的科技會有多恐怖?以至於恐怕和天地同壽,與宇宙同存吧。而我們和他們相比,恐怕差距比細菌和我們相比還大吧。而你要知道,百萬年在宇宙的時光中,也不過是一瞬的事。宇宙中很有可能有存在了幾十億年的智慧文明……這我實在不敢想像。那麼按地球的環境來尋找外星人有何意義?

他們的存在方式、科技發展方向、科技水平很有可能和我們極度迥異,以至於即使他們遍布宇宙,我們也發現不了。因為差別、差距實在太大了。就像細菌無法感知人類的存在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樣,我們尋找外星人為何要按照人類的生存條件尋找?很簡單,因為我們對宇宙實在是一無所知。


我們不知道什麼環境能誕生智慧生命,什麼環境不能誕生。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地球這種環境誕生了人類,而人類的高效交流方式是電磁波。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其他環境能不能產生智慧生命我們不知道,但地球這種環境是絕對可以產生智慧生命的,因為人類就是。那麼我們尋找和地球一樣的環境,不就行了嗎?至少在這樣的環境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人類就是一個好例子。


那麼我們又為何想通過電磁波和外星人聯繫呢?因為同樣的,我們對宇宙的規律也不熟,電磁波是我們目前知道的比較高效、容易普及的交流方式。外星人當然可能通過中微子啊、量子糾纏啊、甚至建立蟲洞連接啊等等一系列方式交流。但我們只熟悉電磁波啊,至少我們知道可以通過電磁波交流,而且挺高效方便,而其他方式能不能,我們不知道。即使知道其他方式可以,我們也不會啊。


說白了,就是我們科技還很不發達,不知道其他生命會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我們只能從簡單的入手,至少地球環境能造出人類,那就按地球環境尋找。至少人類用電磁波挺順溜,那外星人也有可能用電磁波,那就嘗試用電磁波。外星人可不可能存在方式極其迥異,生活在和地球環境極其不同的地方?可能的。外星人可不可能不用電磁波交流,也是可能的。但問題是,我們不這樣找,我們根本無從下手啊。


順便按我的理解解釋費米悖論。為啥我們見不到外星人或外星人的痕迹呢?

第一種可能,我前面說的,他們存在方式可能和我們完全迥異,他們可能存在四維空間,而我們是三維。他們可能一個細胞一樣大,而我們很龐大;他們可能是暗物質、暗能量;甚至整個宇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智慧生命,為啥這麼說?宇宙的一小部分物質可以誕生人?那麼宇宙本身為啥不可能是一個生命?他們甚至可能科技極度發達,移居在每一個電子當中。

第二種可能,科技爆炸,他們科技太高太高。我們和他們相比,就像細菌和我們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差距達到沒邊了。他們遍布宇宙,我們也發現不了。

第三種可能,科技發展方向不同,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們用電磁波,他們可能用中微子,完全錯過了雙方。


總要有個基準吧,否則萬事皆有可能


你也可以問,為什麼生命是碳基的,因為碳原子的化學性質決定的,碳原子非常容易和其他原子結合,所以容易組成複雜的分子結構。簡單說,生物的存在是建立在物理定律的基礎上,包括為什麼生物為什麼是現在的體積,背後都有物理定律的制約。

我們在假設宇宙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地方是一致的前提下,其他星球上最有可能產生的也是碳基的生物,就像前面說的,這是碳原子的性質決定的。至於其他的生命形式目前還沒有發現,也沒有從科學上證明可行,不過現在機器學習也顯示出一些生命的特性,但機器學習這種複雜的模式仍然需要生物智能先製造計算機才行。

最後再推薦一個紀錄片,BBC的生命的奇蹟 (豆瓣),從物理學的角度闡釋了生命的存在合理性以及限制。

-----------------------------------------------
看到這個話題關注度越來越高,對自己的觀點做一點補充。
正如上面的回答那樣,宇宙中確實可能會存在各式各樣的「生命」,但是如果僅僅是建立在一種不嚴謹的猜想之上,這不是科學的態度。

現在主流認為生命最有可能是碳基的,並且離不開水的環境,是有一定理論依據的。根據目前對宇宙的了解,宇宙的規則和常數在任何位置都應該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無論在任何地方,化學周期表上的元素以及元素的化學性質都是一樣。所以我們目前對於物理化學的知識也適用於任何地方。

根據目前已知,碳元素C、氫元素H、氧元素O能夠組成的化學關係遠遠超過其他的元素,而且這三種元素在宇宙中也廣泛存在,所以生物最基礎的遺傳信息載體DNA、RNA由CHO組成也不奇怪了,還有像水之所以必須是因為分子之間的結合以及能量交換都需要液體作為載體,你很難想像一個固態的星球上能夠組成複雜的分子結構和更高級的結構,實際上我們現在認為生物最初能夠出現就是因為海洋的長期存在,讓有機物質能夠不斷的隨機重組,然後不斷升級成更複雜的結構。

至於其他非碳基的生命形式也是可能的,但是根據我們目前對於生命存在合理性的了解,碳基的生命是最有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像硅基的生物即使存在也可能很少,而且很可能無法發展到更複雜的層次。


最後再說幾句無關的感慨,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宇宙總是神秘的,未知的,奇妙而充滿可能性的。
並且,宇宙好像是獨立於我們的一種存在,在談到宇宙的時候,一切的脫離科學的幻想都可以被容許。這很難說就不對,因為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確實很有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知的就是錯誤的,實際上這幾十年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已經比較深入了,雖然M理論(宇宙的終極理論)的模型還沒有被完善,但是在探討未知的時候,也應該顧及到一些科學常識性的東西。

宇宙並不是獨立於我們之外的東西,其實我們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就是恆星爆炸之後噴射出來的物質,甚至說,我們就是恆星的孩子,而我們自身存在基礎,還有我們發明的一切,也都是建立在這個世界的物理規則之上,談論超越這些規則的事物,如果不能用現有的理論解釋和支持,如果不能被實驗或者觀測證實,就不能稱為是一種科學的理論或者猜想。偶爾看看科幻開開腦洞也沒什麼不好,但還是應該對科學有一些尊重和敬畏。

2015-01-09
---------------------------------以下是對這個回答的相關補充說明,可以略過------------------------

因為後來在評論裡面的回答主要是針對提問,有些脫離主題,就不整理到正文之中了,如果對我前面的回答有疑義,請查看下面的評論,並且參照其他人的回答。

還有看到有評論說到關於對宇宙了解的限制,另外聲明一下,我這裡所謂的宇宙並不是哲學意義上無所不包的宇宙,而是科學意義上的,就是已知的從大爆炸以來的宇宙,所有現在關於宇宙的討論和研究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的。

說回來,最近在果殼看了一篇文章,是關於土衛六上非水基生命可能性的研究的,雖然作者不是生物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但也是科學領域的研究論文,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非水基生命存在於泰坦上嗎?其中有一段話是從生物學的角度說明了為什麼液態水是已知生物必須的:

在地球上,生命的基礎是雙層磷脂細胞膜。這種強韌的生物膜以水為基礎,允許物質從中透過,它們構成的囊泡為每個細胞中的有機物質提供了容身之處。由這樣一層膜構成的小囊泡被稱為脂質體(liposome)。正因為如此,許多天文學家在搜尋地外生命時才專註於恆星周圍被稱為宜居帶的區域,只有在這樣一條狹窄的地帶內,液態水有可能存在於星球的表面。


在已知的知識的基礎上探索可以節省很多成本,否則逐個星球去分析去猜想各種的生命構成方式不得瘋了,科學還沒到那種程度。


是因為人類希望給自己找個第二家園,因為人類知道地球上的資源可能會不夠用,甚至地球可能會在某些災難中變得使得人類無法在此生存。為了能夠延續生命,人類才要找第二家園。那麼找的目標自然是以適合人類生存為標準。其實不只是好奇而找外星生命,而是找到了外星生命,那麼那地方我們可能也能生活。所以最基本的也要符合地球上大多數生物生活的基礎條件,比如水、合適的大氣層等。

否則與我們都沒有什麼關係,政府怎麼會出錢支持他們做這種研究?


我們告別地球,來到茫茫太空中.原本是來接受一切挑戰的:孤獨,苦難,困頓,乃至死亡。

我們嘴上不說,那是謙虛使然;但在心裡,我們有時不免把自己想得太過高尚。而且,進一步的考驗會使我們發現,那股熱情到頭來全是虛假。

我們總聲稱:我們並不想征服宇宙,只想拓展地球的邊界,拓展到宇宙太空之中;我們如何人道慈愛,又如何行俠仗義;我們並不想奴役其他種族,只希望相互交流文化,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我們是上帝神聖旨意的衛道士;等等。


其實這只是又一個彌天大謊。當我們總喜歡拿這一顆又一顆的行星和地球相比時,在我們眼中它們或荒涼如撒哈拉沙漠,或寒冷如北極地帶,或豐茂如亞馬遜流域。我們四處尋找,想要的僅僅是所謂的『人』,而不是其他生命構成的新世界;我們只需要一面鏡子,照出一模一樣的自己,而不願與其他世界打交道;我們滿足於自己的世界,只是不肯接受它本來的樣子,要為它尋找一個影像,一個完美的化身;我們苦苦尋求的,乃是一個按我們人類的原型進化而來卻義高於我們的文明。

與此同時,我們的內心深處又存在某種東西,令我們不敢直面,急於逃避。這種東西雖不存在於地球,卻存在於宇宙的某個地方。如今,我們來到索拉利斯,便處於這種現實之中。舊的一頁翻過去了,宇宙真實的另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就是我們想悄悄逃避的那一面。於是,這個世界變得不那麼受我們歡迎了。

——《索拉里斯星》
這部小說被多次多國分別翻拍為電影,很有意思。


還是類似於硅基生命的話題:

地球上的碳遠少於硅,碳與硅相比是千分之一量級的,隨便抓把沙子都有硅,但偏偏地球上全部生命都是碳基生命而非硅基生命,在硅如此豐富的星球上,幾十億年也沒進化出硅基生命,而且不是現在沒有,化石中也沒發現過。奇怪吧?

假設硅像碳一樣是適宜構成生命的最基本元素,那麼硅基生命在地球上就具有明顯的優勢,畢竟在地球上,硅是遠比碳更容易獲取的元素,即獲取硅的成本更低,使得硅基生命更容易存活。即便一開始出現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由於硅基生命的這一優勢,也至少會有一部分生命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轉變為硅基生命。

但現實不是這樣。對此可以給出兩種解釋:1,地球是異類。在所有硅遠比碳多的星球上,地球屬於N分之一的極少數陣營,是極為偶然出現的,其他多硅且有生命的星球上硅基生命更多。2,碳基生命是常態。硅基生命極難產生和極難演化,有著不可克服的缺陷,甚至不可能產生,因此「在一顆硅比碳多三個數量級的星球上,所有生命卻都是碳基生命」不足為奇。

確實,我無法給你解釋為什麼不能有硅基生命,而且這麼說也過於絕對和武斷。但你覺得,這兩種可能性哪個更大?


第一,對現有成功案例進行經驗總結,以此為標準研究其他可能成功的案例模式是合理的。也就是說既然地球生命成功了,那麼其他星球如果也有類似地球生物的生命形式就最有可能成功存在。

第二,碳化合物種類繁多,浩如煙海,還能形成長鏈。

第三,水是已知的最佳溶劑。

第四,地球的溫度區間適合很多化學物質反應,但有不會快速分解掉生命所需物質。


生物學裡有一個思想叫功能主義。當然現在這個概念社科用得更多。
有生命就要有結構,所有結構都是為了功能服務。
所以不要覺得很多東西隨機產生它就不是有目的的。不是意志和預見性的那個目的,而是功能的那個目的。所以為什麼生命起源是「rna世界」,而不是「鐵硫世界」呢?因為這些生物大分子,它們每一個基團都是有目的的。
倒著推,那些找星際空間的樂高玩具的人,思考外星生物「為什麼有而不是一無所有」,它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當然是以思考和理解自己為前提(功能主義)。那些經費funding批下來,都是申請人說研究意義是「這樣能更好理解人類自己」,才通過的。所以當然這麼找了。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其他可能。只是NASA批准這麼……這麼沒用純粹耗納稅人錢的項目,當然是要找像人的那些同類,而不是腦洞大開空想不定數的潛在可能性了,以交代經費沒有亂花。
允許空想的目前只有計算相關以及理論物理吧。
這些都是比較冷門的研究,不必要往心裡去。


問題是,人類在探索宇宙的能力,極其有限的前提下,應該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探索宇宙?什麼樣的生存條件下,才可能產生生命?

人類唯一能夠確定的,能夠有可能產生生命的生存條件,就是人類自身的生存條件。

然而對於對於其他的,例如 @石昊所提到的,只存在於想像之中,而未被人類現有理論所證明的可能形成生命的生存條件,我們的探測並沒有任何意義。

即,即使我們去以某種想像之中而非現實之上或者理論之下的生存條件去探測生命,當我們探測到了這種條件,我們也無法判斷,我們所探測到的地方,是否真的存在生命。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探測這種條件呢?

同時,我們以人類的生存標準來探測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還有其他的作用。

一個是 @AI Euler所提到的,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在證明人類在宇宙之中並不孤獨的前提下,給予人類有家可搬的希望。並且,探測到同樣的條件,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存在生命,但意味著我們一定可以搬家。

另一個就是,假設我們探測到了外星生命,那麼,與我們相似的外星生命,溝通交流和相互促進都可能會更加容易,更容易相互接受。

最後,需要表明的是,本答案並不是在否定其他形式的生命存在的可能。雖然,在我們人類的理論認知之中,碳基生命是最容易形成的,這或許是因為,人類本身是碳基生命。


小時候看過一部科幻劇,講人類在太空中探險,到過很多星球。有一次來到一個星球,敲開岩石竟然流出了血,最後發現它是生命體。這不正體現了人類的幻想和局限。首先幻想石頭是生命體,這超越了人類認知;但同時它具有血液,這是人類很熟悉的生命特徵。

其實,人類自然還是希望找到跟自己差不多的外星人,肯定不喜歡石頭外星人吧!

地球生命體所含氨基酸都是L型氨基酸,另外的D型氨基酸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但不構成蛋白質。

外星生命可能是D型氨基酸生命也說不定呢。


概率問題。生命1:生命確實是形式不拘泥於地球這類的, 但是如果你按照 生命1 去搜尋地外生命,那根本不用搜尋了,因為生命形式是無限的,全宇宙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有生命,這樣的話, 我們一個一個星球的搜尋,這樣一來,極其耗時,根本搜尋不完。。。所以為了加快效率,我們只選擇跟地球生命類似的 星球,這樣能更快找到外星生命


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理解的 ,推薦2篇文章

【高智能生物充滿著宇宙嗎?】

譯文 - 阿西莫夫:並非我們所知的


這不是很簡單嗎,凡事提出非碳基形態的生命形式,大眾非但理解不了,還會質疑提出這個理論的人是神經病,而他的理論從來就不會被傳播。而那些說人類在智能文明裡處於蟑螂層級,有NX多比我們領先的多文明存在,你能接受嗎?


建議你去看看穿越蟲洞這部紀錄片,不是遵循地球生命而是遵循生物 物理 化學的基本原則。


有一個沒有被學界認可、尚未發現原因的的心理學理論叫——恐怖谷效應。

指的是特別不像人的東西,人不會害怕;特別像的也不會,九成像人的東西,人會感覺很恐怖。

讓我來濫用一下這個理論進行推理:同類之間才存在資源的競爭,異類之間不存在,所以特別不像的兩種生物,只可能是對抗或者互相依賴,而不是競爭同一種資源。特別像的物種,雖然有競爭,但合作大於競爭,他們需要合作對抗特別不像的物種,或者聯合開發共同依賴的資源。

唯獨九成像的物種之間會發生最殘酷的廝殺 ,這也是恐怖谷。現代人類的祖先,消滅了其他類人猿,卻沒有消滅黑猩猩,因為黑猩猩和人類足夠不像,已經跳出恐怖谷了。

那麼回到問題,為什麼人類按照自己的標準尋找生命?因為特別不像人類的物種,人們並不感興趣,人們感興趣的是和自己特別像的,可以合作的物種;或者是恐怖谷裡面的潛在威脅。但是……既然知道有恐怖谷,人類為什麼要主動暴露自己呢?

這就是恐怖谷理論最恐怖的地方,因為他完全否認了我之前用以否認黑暗森林的理論:異種之間無競爭,同種之間合作大於競爭。我這個樂觀主義的理論,否認了"相似到有競爭,但沒有相似到合作足以壓過競爭"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就是恐怖谷。

身為極左翼的玻璃心守護委員會委員,我第一次知道這件事的時候真得嚇壞了。後來我安慰自己——恐怖谷是可以被科技的發展擠壓掉的。在交通不發達的地方,村與村之間都存在恐怖谷(我在新聞里看過,即使現在中國的某些山區的村莊之間,已經存在著最原始的"血親復仇"文化);後來,恐怖谷變成了地域之間;再再後來,變成了持不同語言的人之間……最後,到了不同膚色的人之間……現在,隨著核威懾的到來,人類之間已經暫時沒有恐怖谷了。所以說科技的發展,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以至於壓縮恐怖谷。

當然,以上言論都是基於非科學的理論——恐怖谷和黑暗森林。這些都不是嚴謹的科學理論,雖然看似有道理,但是科學就是這樣的,一個粗糙的理論看似有理,但真正細細考察,可能得出相反結論(比如因果倒置),心理學和經濟學裡面就有很多這些東西。所以,上面這些東西權當娛樂,不能當真的。


北京發生一樁謀殺案,你丫跑華盛頓讓搜索嫌疑犯?腦殘吧!


反正沒有知道能不能尋找到,有工資發就可以


人類尋找的是適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並且能力、資源都非常有限。

PS
就算找到能在恆星中生存的生命體,有毛線用?
有哪個經費和時間還不如多寫幾部科幻小說,多拍幾部科幻大片。


推薦閱讀:

TAG:地外生命 | 天文學 | 微生物 | 生物學 | 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