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到底講了什麼?

吳閑雲先生的西遊記未解之謎從一個角度來嘗試解讀西遊記,還有沒有什麼新觀點和思路來解讀西遊記?或者理順西遊記想要告訴我們的真實故事。


.
謝邀

清代張潮的《幽夢影》里有這麼一句話:《水滸傳》是一部「怒書」,《金瓶梅》是一部「怨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

其實西遊記說了很多,也有人從各個角度解讀西遊記,但說到底,西遊記的主題只有四個字。嗯,不是「關係社會」、不是「驚天陰謀」,也不是「普度眾生」,而是「自我救贖」。

應該細緻說一說,等我再讀一遍《西遊記》再來補充好了。只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吧:

  • 第一,三藏出發以後,是先收服孫悟空,後收服白龍馬,在收下豬八戒,後收下沙僧。這個順序有沒有講究呢?大家不妨去查一個成語,叫「心猿意馬」。
  • 第二,三藏收服孫悟空之後,在路上碰到六個強盜,被孫悟空打死了,為什麼是六個?大家不妨再去搜一個佛教的概念,叫「六賊」。

須知,這不是我憑空瞎想的,這都是作者寫在目錄上的,對,不光是正文,是明明白白寫在目錄上的。

看到網上有不少人連目錄都沒翻過就大談西遊記,真是挺那個的。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


解讀《西遊》
一、白骨精是誰?
白骨精應該是名氣最大的妖精之一了,但是這個角色的寓意到底是什麼?
現在流傳的解釋是:有背景的妖精都被收走了,無背景者都被打死了。
真的如此嗎?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有深刻了解作者的用意。

白骨精這一回已經唐僧師徒聚齊的第三回了。收了沙僧之後,分別經歷"四聖試禪心""偷食人蔘果",到了白骨精這一回。
我們知道梁山好漢上山後第一件事是做什麼:就是英雄排座次。
西遊也面臨同樣的困擾。當前的局面不但唐僧不滿,豬八戒也不滿,沙僧也不服。畢竟人家都是有身份的。

先說豬八戒,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挑擔的其實是豬八戒。如果沙僧未到之前,自己挑擔還說的過去,但是沙僧來了之後,豬八戒依然挑擔,這就讓他不服了。而且豬八戒自視甚高,武功比孫悟空也差不多,憑什麼臟活累活要自己做?如果孫悟空走了,呵呵…
再說唐僧,自己是領導,但是孫悟空頻頻凌駕於自己以上,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而且偷食人蔘果連累自己,心裡早就不滿。現在自己已經有了三個徒弟,即使走了一個猴子,應該沒問題吧…
還有沙僧,自己排名老三,如果孫悟空走了,自己就不是老三了,是老二了。
所以說,孫悟空滾蛋,是大家共同的願望,順理成章的到了白骨精這一回。

所以白骨精這一回,寓意就是權力。白骨代表的就是權力,它由師徒三人的心頭而起,而這一回正好又叫三打白骨精。
遇到白骨精之後,唐僧的態度就是狠狠念緊箍咒,希望孫悟空能回到自己的位置,聽自己指揮,而不是指揮自己。實在不行,只有滾蛋。
豬八戒的態度是百般挑唆,目的是趕走孫悟空,自己做大師兄。
沙僧坐山觀虎鬥,反正結果總會對自己有好處。

前面烏巢大師已經暗示過,魔劫皆有心生。這個白骨夫人就產生於師徒們的爭權奪利。
因此白骨精也成了無背景的妖怪,但是卻又不是作者的無中生有。
作者以白骨比喻權力,也很巧妙,試問哪一場權力爭鬥不是白骨累累。

孫悟空走了,唐僧獲得了取經隊伍的主導權,豬八戒也如願變成了大師兄,不用挑擔了。沙僧也升了一級,變成二師兄,但要挑擔子。這個算虧還是贏?
接下來,就看他們三人能否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了。

而孫悟空呢?他似乎並沒有看出什麼。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豬八戒的挑撥離間。臨走時還在叮囑沙僧,豬八戒不是好東西,要人家小心。事實上,卻不知道所有人都有趕他走,自己已經成為所有人通往權力之路的絆腳石。

二、妖精代表什麼?
根據上文分析,我們已經知道白骨精的寓意。唐僧豬八戒等人對權力有了慾望,一下蹦出個白骨精。那麼,如果孫悟空一生氣呢?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這個指的是假孫悟空一一六耳獼猴。
其實這個書中已經暗示過。烏巢禪師: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岩,側著腳蹤步。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詩中分別暗示前路將會出現的妖怪,如沙僧、獅陀國等等,其中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就是指孫悟空了。之所以出現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嗔怒了。
此時,取經路已經走了一半,孫悟空也是勞苦功高。但唐僧一句話,就把孫悟空趕走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因此孫悟空精神分裂了,生二心了。
如果是現代小說家寫這一段,估計會設計出一個多重人格的孫悟空。但作者畢竟不是現代人,所以設計出來了一個"二心爭鬥"。當然,這也是作者通用的手法。
此外,還有蠍子精的出現。在什麼時候?女兒國,當唐僧見了女國王,但是卻被徒弟們急急地拉走了。西天路多麼艱難,唐僧難道不想休息一下,唐僧真的不會動情,也就是產生慾念的時候,這時蠍子精突然就出現了。

三、那麼其他的妖怪呢?
現在還不明白?其實這些妖精指的就是神仙本人,他們也是由神仙本人的意念所產生。
最明顯的就是黃眉老怪這一章了,黃眉是彌勒佛的寵物。彌勒佛是未來佛,是未來的接班人。
黃眉老怪呢?建小雷音寺,假扮如來。黃眉老怪所做的事就是反應的彌勒佛的內心慾望。它只是彌勒佛的意念而產生。

雖然我們把這些神佛當成真的,但是畢竟是在小說中。雖然他們表面上風光,掩蓋在大慈大悲的光環下,但他們內心也是有慾望的。
不是金角銀角、青牛下界做怪,還是太上老君本人的慾望做怪。
剛開始太上老君還是願意自控的,需要觀音三次請求才肯就範,一旦嘗到了下界的好處,便是一而再再三的放縱慾望。
其次是觀音,表面上享有勝名,但背地裡卻做的最多壞事。這也是為什麼唐僧可以成佛,觀音只能做菩薩的原因吧。因為唐僧的慾念產生的妖魔都殺掉了,但觀音卻不肯除掉。
最可惡是如來、普賢、文殊等佛,西遊最殘暴的組合即出自他們的手筆。
所謂大鵬、大象、獅子即是他們的另一面。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這不是胡扯嗎?網上的解讀不是這樣的,他們說的比我有說服力多了!
我當然不是胡扯,因為西遊本身就是一個多重寓言。
小時候,你覺得西遊記就是電視劇演的那樣子。
上了大學,你覺得大話西遊才是真解。
等你走上社會,歷經滄桑人情,你覺得網上的一些解說才是正解。
等你有一天思想達到新一層次,你才明白我說的並非荒誕不經。

四、作者的寫作手法
為什麼現在關於西遊的解讀會有那麼多,他們解讀的對嗎?比如道家的煉丹說,吳閑雲的厚黑說,甚至有南懷瑾也來擺擺。
他們的解讀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們只是登堂,還沒有入室。
原因就是他們忽略了作者的寫作手法。在作者寫這本小說時,並沒有多少小說可以借鑒,可以模仿。作者必須開闢一條新路。要開新路,就要向傳統借鑒,向生活借鑒。
西遊那麼多妖魔神佛,那麼多寶貝武器,憑藉瞎想,顯然是想不出這些東西的。
西遊不同於三國,可以抄書;不同於紅樓,可以模仿。這就有難度了。
如果你寫小說,你就明白,即使一個人名,也要仔細思索,費盡腦細胞。更何況,是那麼多妖魔神佛,更加困難了!
傳統的手法就是用比興的方式,把神仙世界比作人間世界,把遇難比作煉丹。
因此也讓人覺得這是在煉丹啊,如果真是這樣,倒不如寫一篇《煉丹指導書》,豈不更好。

奎木狼這一回,奎木狼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唯一一次神仙本人下凡,擅離職守,而這一回恰好孫悟空也是離開取經團,也算是擅離職守。
下一回平頂山。幌金繩代表什麼?代表束縛。被社會關係束縛。
葫蘆與玉凈瓶代表名聲,加起來就是名聲束縛。
孫悟空因為被束縛,不得不向老妖怪九尾狐狸跪下,使他痛苦不已。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解讀那麼多。
因此西遊也成了一本多重寓言的小說。
第一重,它是一本講述鬼怪神仙的故事。
第二重,它是一本揭露現實的書。
第三重,它是一本包含寓言知慧的書。
第四重,它是一本宣傳自己哲學的書。前面三重只是引誘讀者來讀,最後一重才是目標。
第四重才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我們要追尋的就是作者的終極目的。


五、作者的終極目的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小說?
是為了稿費養家嗎?顯然不是,作者幾乎是死後才發表。
是為了揚名天下嗎?也不是。作者都沒有署名。
那麼他又為什麼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寫這本小說呢?
只有一種可能。只有傳教士才有這種激情、不計成本、不怕危險,只為向人間傳道。在外國,這叫傳道;在中國,這叫立言。
作者的目的就是為了傳道。

明代中葉,心學泛濫。王守仁的徒子徒孫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傳播心學,其中就有將心學附於小說之中,藉助西遊的故事,傳播心學。
心學與某些佛學有相似之處,但除了《心經》,作者幾乎沒有提過其他佛經。

孫悟空代表心一一心猿意馬。
菩提代表頓悟
靈台方寸山一一心
斜月三星洞一一心

西遊的過程就是知行合一。到達西天,就已經成功了。

心學最難理解的是心與意的關係。上文提到的那些妖精,就是指的意。心無善惡,但意卻有善惡。所以要不停祛除惡意,不忘初心。
唐僧可以祛除自己產生的妖精,卻無法消滅別人(仙佛)產生的惡念(妖魔)。
因此出現一種現象,就是有背景的妖精都被收買了,沒背景的都被消滅了。
當然,別人的那種解釋也不算錯,畢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西遊記是一本現實版深邃的佛經。

南懷瑾在講座中提到的西遊記相關佛教知識:
中國產生了一部《西遊記》,裡面有個孫悟空。孫悟空取經以前,已經把閻王那裡猴子的生死簿勾掉了,閻王管不住他了。孫悟空代表什麼?代表意識思想。他上帝也不怕,閻王也不怕。他是東勝神洲一個海島上石頭裡跳出來的,亂蹦亂跳。
後來他去修道,他的師父是須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須菩提很討厭這個徒弟,因為他不守規矩,不過他很聰明。不守規矩的一定聰明。所以我說,老實就是笨,聰明就是滑頭;又聰明又老實的人,找不到的。孫悟空很聰明,很調皮,很快學會了神通變化,但是沒有得道。結果他玩弄神通,師父把他趕出去了,告訴他在外面不準說是他的徒弟,如果說是他的徒弟,就把孫悟空的神通收了。須菩提同我一樣,不準任何人在外面說是我的學生。
孫悟空出來第一個就去找閻王,問閻王生死簿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閻王說有,結果他拿來都勾掉了,把那個電腦用病毒搞壞了,了了生死了,閻王也拿他沒有辦法。
後來他跳到海底找龍王借兵器,龍王打開武器庫,他都看不上,龍王只好陪他到海底最深的地方去看。他看到那個定海神針,又軟又硬,可大可小。那個海底在哪裡?在人的身體里。這個世界,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也等於人的身體,七分是水,三分是骨肉。結果孫悟空把定海神針拿來,放在耳朵里,就是這根金箍棒,可以上鬧天宮,下鬧地獄。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有,就是男人那個東西,可以大鬧天宮;中醫里有「耳通氣海」的道理。
孫悟空就是思想意識,配合這條棒,打亂人間。要把孫悟空(意識)收服了,修道變成佛,就很難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頭生滅無常,本來抓不住的,像水中撈月,所以他不再執著了。豬八戒代表慾望,貪吃貪色,能轉過來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挑行李,代表帶著業障重擔跟著走;他叫「悟凈」,修行就是凈化業障。白龍馬代表氣,馱著唐僧一路取經,唐僧代表本性,所以是師父,取經代表修行修道。
這部小說寫的,就是東方文化印度和中國的宗教思想的系統,天人合一的東西。孫悟空保護了唐僧取經,路上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然後成功了。每種磨難,代表了社會人生的一種現象。孫悟空對幾個妖怪沒有辦法,有個妖怪住在無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系統,也代表了我們的慾望,永遠填不滿。
西方人翻譯了《西遊記》,只認為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不曉得蘊含了印度、中國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裡面還藏有深刻的道理。《西遊記》我看過四五遍,前幾年我還重新一字不漏再看一遍,我很想拿起筆來,每一句話、每一回都把它批了,那真是寫得好,全部修道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內了。
孫悟空出來尋師訪道,後來被壓在五行山下。到第八回開頭,有很長的一篇偈子,那偈子好極了,「試扣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天下人學佛修道、信宗教、信上帝、信耶穌......年輕出家修道,到頭髮白了,得個什麼?「往往到頭虛老」,到老都不成。「積雪為糧,磨磚作鏡,誤了幾多年少」,年紀輕輕萬事不管,跑來修道,以為打坐啊、聽呼吸啊,或者是參話頭就是修道了,都是積雪為糧,磨磚作鏡。這一篇多好!
好句子我把它背下來,最後那真是修道的境界--「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無陰樹下,這個五陰都空了,身心都沒有了,到達這個境界。忽然之間,「杜宇一聲春曉」,杜宇是杜鵑鳥,「一聲春曉」,春天的境界迴轉來了,生機活潑。「那時節,識破源頭」,那時才能夠識得源頭,那個流水的根源一樣,「便見龍華三寶」,才明心見性了。多好的偈子啊!
整理自《南懷瑾與彼得·聖吉》《列子臆說》
-------------
我經常說《西遊記》這部唐僧取經的小說,寫得真好真妙!《西遊記》中三個師兄弟,孫悟空就是第六意識的心,有思想、頭腦、動得厲害,上鬧天宮,下鬧地府,還大鬧龍宮,龍王的定海針被他拔走,結果天下大亂。可是他那麼大本事,逃不出如來的手掌,被壓於五行山下。我們的肉體就是五行山,陷進去了出不來,我們現在受罪就是為了這個肉體,一輩子生活忙還不是為了照應「它」。豬八戒是情,豬一樣哼啊哈啊,什麼事情都是他鬧的,他碰到盤絲洞七姊妹的情絲脫不了,七情六慾都屬情,所以要給他非戒制不可,然而情絲還是戒不了,非常可怕。
《西遊記》上講,唐僧取經到了小西天小雷音寺,見到如來佛。我們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但小說上故意說,孫悟空是念「多心經」的,愈看愈不對,告訴師父這個佛恐怕是假的,不料被師父罵了一頓,到了西天還亂講話,佛就是佛。孫悟空不信,掏出金箍棒一打,果真是妖怪,不是真佛。妖怪化為佛,與佛一模一樣,簡直無法分辨。所以修行人有時覺得自己了不起,入了化城而不知,化城儘是魔境,要想參透化城而達到寶所--究竟寶貝的目的地,很難!
最後一路艱辛萬苦到了西方,唐僧師徒四人見到佛,佛說:「你們很辛苦,功德圓滿。好啦!你們的目的是要取經。」佛就吩咐大弟子迦葉尊者把三藏十二部經典交給他們,迦葉尊者問佛:「給哪一種經?」佛說:「他們從遙遠的東方來,功德圓滿很辛苦,給最好的。」
佛未加說明給哪一種佛經。結果迦葉尊者帶領唐僧一行到書庫,準備拿鑰匙開書庫,迦葉尊者把手一伸說:「拿來。」唐僧問:「什麼拿來?」「紅包拿來」「啊!」孫悟空氣得要揍迦葉,「世界上到處要錢,你這裡也要錢,你這個老和尚該不該死?」唐僧說:「不要吵!請師父慈悲慈悲。實在一路取經,碰到九九八十一種魔難,來到這裡已經什麼都沒有。」「那不行,這裡規矩要拿啊!」「實在是沒有了。」迦葉說:「你身上還有衣服。」「出家人只剩了一件架裟」。「一件也可以,拿去當啊!」唐僧只好脫了架裟,叫徒弟快拿去當了。孫悟空一邊生氣一邊抓腦袋要修理迦葉。這個道理說明什麼?學佛要福智二資糧,一個學佛人先要具備這個本錢,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不夠,沒有辦法的,《西遊記》用這個故事說明。
迦葉尊者打開書庫,取出三藏十二部經典交給唐僧,任務完了。西方雷音寺很大,山門很遠,孫悟空猴子鬼精靈,說:師父啊!靠不住,這個老和尚到這裡都要錢,打開檢查看看,該不要弄破的經典糊弄我們,我們那麼辛苦來取經。」「唉!猴子就是猴子。」唐僧說:「你要誠懇相信人嘛!佛的大弟子哪會有錯!」孫悟空說:「靠不住,他還要紅包耶」。打開檢查一看,唉喲!不得了,每一本都是白紙,孫悟空一面大吵大鬧怪師父,一面嚷著要把迦葉抓出來打死。
這一吵給佛聽到了,孫悟空向佛報告:「迦葉不但要紅包,拿了紅包還給白紙。」佛笑著說:「猴子啊!你不懂。」佛把迦葉找來問:「怎麼給他們這種經典?」迦葉回答說:「世尊,是您交待要給最好的經典。最好的經典是沒有文字的,本來就是道。」佛說:「你搞錯了。我是那麼講,不過他們智慧低,你還是拿次等有文字的給他們。」迦葉說:「那好那好,拿去換過來就是了。」所以第一等智慧不需要文字,《西遊記》即說明這個道理。大智慧不是文字!文字言語是幻術。所以經典上說,在文字上求道找不到道。但反過來說,如果認為沒有學問,就可以成道,那又錯了。不可以拿文字言語是幻術,作為不研究教理的籍口。
整理自《南懷瑾老師講宗鏡錄》《藥師經的濟世觀》
---------------
再用一個譬喻來說,「心」好像一個盤子,「意」好像盤子里一顆圓珠。「知性」好像盤子和珠子放射的光芒,內照自身,外照外物。但這整盤,又裝在一個血肉所製造的皮袋裡,那就是人身。但要知道,這只是勉強的譬喻而已,並非事實的真相。
在中國小說中,古人早已有很趣味的譬喻,那就是《西遊記》的四五個人物,作者把心身意識演化成小說,將心猿意馬,化出代表「心」的孫猴子。代表意氣的是一匹龍馬。豬八戒代表了人的大欲,特別喜歡男女飲食。一個晦氣色的沙僧,代表沒有主見的情緒,只能挑著行李,擔起這個皮囊跟著猴子、豬八戒跑。那代表整個完整的心身生命的,便是唐僧。從表面看來,他是世界上最老實的笨人、善人、好人,雖然一路上他所遭遇到的,處處是艱難險阻,都是妖魔鬼怪,而在這三四個鬼精靈伴隨下,走完一段人生的道路,但由於他的「誠意、正心、修身」,所以他成功了!
那麼為什麼要「繫念」?你們都看過《西遊記》吧?那隻猴子就象徵我們第六意識的心念。一個筋斗雲就翻過了十萬八千里;一會上天,一會下地;打了龍宮,又大鬧天宮。我們的心念不正是如此?總而言之,是上窮碧落下黃泉,亂七八糟,沒有什麼不想的。好討厭啊!打坐起來,它就搗蛋。你要靜,它偏動,真是麻煩!
不過話說回來,唐僧取經主要還就靠這隻猴子護駕,才大功告成呢。他雖然不聽話,調皮搗蛋,可是既能收妖又能降魔,本事大得很噢!我們這第六意識的心念也是一樣,雖然它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亂想一通,可是你們看,什麼電影、電視、電子、電腦,乃至於人造衛星、太空飛船等等,不都是想出來的?要成佛作祖,得道證果,關鍵還是在它。
你們都知道這隻孫猴子又叫「孫悟空」,為什麼叫他「孫悟空」?《西遊記》可不是哄小孩的故事書哦!現在告訴你們,這是一本哄大人的書,因為大人們都沒看懂,都以為它是神怪故事。其實它是一本道書,許多修行道理都藏在故事裡,連他們的名字都不是隨便叫的。你看,「悟空」就是悟了空性,道理上明心見性了,然後還要老老實實修持,所以孫「悟空」又叫孫「行者」,乖乖的隨著唐僧,一步一步的往西天行去。
路途的坎坷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最要命的是他那難改的猴性,也是就是所謂的「余習難除」,一發脾氣,就不幹了,跑回老家去,和猴子猴孫們吃喝玩樂,好不快活!碰到這麼一個神通廣大,又猴性難馴的齊天大聖,怎麼辦?哈!沒關係,有「緊箍咒」,咒子一念,老孫就只好乖乖的又回到唐僧身邊,繼續這段千辛萬苦的道路。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繫念法」,用「緊箍咒」把猴子拴住。
《西遊記》就講孫悟空和牛魔王是拜把兄弟,這兩個沒有結過冤,只是牛魔王的太太跟孫悟空是死對頭。兩兄弟被太太挑撥變了冤家,可是悟空跟牛魔王沒有變成仇敵。悟空是第六意識,心就像猴子,翻天覆地。那個馬是龍馬,心猿意馬。第七識是沙僧,專挑行李的,是那個「我」,我們的「我」背著自己這個身體,跟孫悟空最好也是最壞的。豬八戒是情緒、情感,喜歡亂七八糟,喜歡男女關係,喜歡吃,吃得肚子大大的。所以《西遊記》是寫整個修持,九九八十一難,修行每一個魔障都過關才能成佛。
牛就是脾氣非常犟。禪宗與道家跟牛最有關係,小說上罵修道的道士叫牛鼻子老道,因為老子騎青牛,我們的心性個性變不了,就是一條牛。所以禪宗有個《牧牛圖》,把這一條牛管好,你才能成道。所以牛魔王跟孫悟空兩個是對立的,這是以小說來講。禪宗祖師講牛的故事非常多了,要把一條牛馴服你才能得定。
至於牛魔王的太太那真厲害,叫鐵扇公主。鐵扇公主和牛魔王生的孩子叫紅孩兒,後來觀世音菩薩把他收了,做觀音菩薩的侍者。紅孩兒腳踏風火輪,手拿火焰槍,誰也拿他沒辦法,最厲害,就代表心意識的拙火起來了。
現在大家考據《西遊記》,講鐵扇公主管的地方在新疆過去一點,那個地方有個火焰山,是很熱。孫悟空帶師父過不了火焰山,因為鐵扇公主在這裡,不讓過去。鐵扇公主的法寶是一把扇子,這個扇子這樣一扇,這個火焰山變成清涼世界;翻過來一扇都是火,誰也過不了,所有羅漢神仙都不能過這個關。她這把扇子打開一搖,整個宇宙都起火了。一收放在嘴巴牙齒縫裡。女人這個嘴巴就是這把扇子,這麼一扇就清涼,那麼一扇,你男人就完蛋。孫悟空最怕鐵扇公主了,碰到她一點辦法都沒有。嫂子,你扇子不要扇我!猴子一身都是毛,火一扇毛燒光了,他就拚命跑。只有找觀音菩薩,先把她的兒子收了,然後收了鐵扇公主。這把扇子,孫悟空想偷也偷不了。有一次被孫悟空偷來了,反而扇得火更大了,趕快丟掉。所以《西遊記》這個小說寫的都是工夫的路線,很有意思。
世界上有一次出了一個大魔王,來擾亂世界。玉皇大帝派了許多人來收妖都沒有效,後來報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叫孫悟空來,因為世界上的妖怪,孫悟空每個都認識。孫悟空一看,報告觀世音:「對不起!別的妖怪我都知道,這個魔王的來源我摸不清楚,對他沒辦法。」最後實在沒辦法,到西方找如來佛,佛一聽世界上出了這麼一號妖怪,笑一笑說:「不要緊,我叫一個徒弟去就好了。」結果如來佛就給小和尚一個法寶,一個包袱,叫他下靈山到世上把妖怪收了。小和尚背個黃色的包袱,帶著師父的法寶下山,來到魔王面前一站。魔王一看,如來佛怎麼派個小和尚來,我連玉皇大帝、閻羅王都沒看在眼裡,小和尚算什麼?小和尚說:「你別凶,我師父派我來,我也沒有對不起你,師父叫我跟你講一句話,看一樣東西。」小和尚把包袱打開,拿出法寶--化緣薄,在妖怪面前一擺,「師父說,請你拿一點錢。」妖怪一看,算了!我也不在這裡鬧了!魔王就跑了。四川人有句話形容得最貼切,「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
孫猴子代表此心,變化無窮。定海神針(金箍棒)代表氣,猴子得神針後,乃「幾度心狂欲上天」,即缺乏般若也,五教聖人亦無如之何。如來之手代表真如本體,無際無邊。孫猴子被壓於五行山中,即指「心肝脾肺腎」之肉身,陷於此中而不得出。
孫悟空被佛的手掌心一翻就把他壓在裡頭,叫做五指山,就是五大把他壓住了。孫悟空在裡頭沒有辦法,把頭伸出來,這個頭腦還靈光,就是跳不出來。我們思想靈光,但跳不出這個肉體。孫悟空後來碰到唐僧,他說:「師父你救我!」「我怎麼救你啊猴子?」 他說:「山頂最高處有一個符咒,觀音菩薩貼在那裡的,只要把那一張撕掉,我就跳出來了!」唐僧爬到山頂一看,原來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這樣一撕,孫悟空「咚」 一下跳出來了。哈!這個是修法啊!怎麼跳出來呢?行善。
孫悟空大鬧天宮及七十二變的本事,都是從須菩提那裡學的,這是小說上寫的。後世佛教,稱須菩提為尊者,孫悟空找到尊者,小說上把六祖見五祖那個故事,影射孫悟空訪道訪到了須菩提。因此須菩提尊者的名字,就在中國的民間十分流傳了。《金剛經》上須菩提問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訴他,「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就是這樣住,就是這樣降服其心。等於沒有說,這是第一義,第一義很難懂。《西遊記》里唐僧取經到了西天,見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葉尊者找來,說他們從東方震旦中國來的,很辛苦啦,功德圓滿,你把書庫打開,把最上等的佛經給他們帶回去。當唐僧帶領三個徒弟到圖書館門口取經的時候,守門的說:拿紅包來。孫悟空氣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說:你不要動粗了,這是最後一步,不然我們那麼辛苦,不是白費了嗎?我們沒有錢卻有一件袈裟,拿到當鋪里當了,給他紅包。孫悟空又氣又罵的,迦葉尊者很難為情,所以廟子里塑的迦葉尊者,都是歪著脖子縮著頭。其實西遊記只是小說。
最後拿到了經典到了山門口,孫悟空跟師父吵,說那個老和尚靠不住,還要我們紅包,要把經打開看看,結果發現佛經上一個字都沒有,只是白紙。孫悟空立刻大吵大鬧,被佛聽見了,就叫迦葉尊者來問,迦葉尊者說:你老人家吩咐,給他們最上品的經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給他們。佛說:唉呀!那些眾生不懂啦!沒有文字的經他們看不懂,你還是拿有字的給他換一下,拿那個差一點的。所以真正的經典啊,一個字都不須要,本來空嘛!
《西遊記》中描寫孫悟空頭上被觀世音束了個金箍,最怕唐僧念緊箍咒,一念咒孫悟空就頭痛,只好聽話了。最後到了西天,唐僧也取了經了,孫悟空一想,頭上的金箍還沒取下,就跑去找如來佛,請佛幫他取下來。佛就笑了,問他:「猴子,是誰給你戴上這個金箍啊?」孫悟空答:「是觀世音啊!」佛要他摸摸自己的頭上是否有個金箍,孫悟空一摸,真的,本來就沒有戴上。這就是「種了芭蕉,又怨芭蕉」,一切都是自造的。孫悟空因此大悟,猴子就成佛了。
============================================

我再加兩個段子。
悟空離了五行山,遇到六個強盜: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恰恰是八識中的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孫悟空輕而易舉打殺了六個,卻被唐僧趕走了。為何?成佛大道上,這前六識都是要去的,不去如何修第七第八識呢?唐僧去了這六識,非常痛苦,趕走了猴子。凡夫成佛,談何容易?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三個妖怪是什麼?佛說的貪嗔痴。貪嗔痴其實是人慾一體的三番變化,是大魔障!也就是屍魔白骨精的三番變化。豬八戒又貪又嗔又痴,老是和猴子作對。三藏本來心軟了要饒了猴子,被豬八戒一頓胡說八道,唐僧的心就又放不下了。孫悟空打跑了的唐僧的貪嗔痴三魔,唐僧忍受不住,恩斷義絕的趕走了猴子。可見即便是唐僧這樣的大修行者,要面對貪嗔痴三魔還是非常困難的,甚至不惜師徒恩情。普通凡人要斷此三魔,難度也可想而知。
=================


猜謎式的各擅其說固然有趣,但往往為了自圓其說而不得不捨棄反證或模糊邏輯鏈條,且常有以論帶史的毛病。如果僅僅是為了釐清《西遊記》原書包含了作者怎樣的表達,脫離了版本考據與文本細讀的誇誇而談恐怕都有泛濫無歸之嫌。

在這一點上,林庚先生的《&<西遊記&>漫話》是較好的典範。一方面,從小說類型的演變入手,分析《西遊記》在「神魔小說」的外表下,對《水滸傳》代表的「英雄小說」,在內核上的延續與變化;另一方面,結合大量通俗小說的故事模型,以及市井生活、江湖世界的基本特點,對孫悟空、豬八戒的原型與本質,有了更貼切的解讀。在此基礎上,聯繫書中對妖魔鬼怪動物化的描寫、一以貫之的喜劇色彩,推導出「童心說」對於《西遊記》成書的重要影響,以為《西遊記》是一部童話書。竊以為,起碼在文本細讀與理論推演上,林庚先生是更為妥帖與平實的。

當然,任何文本只有交由讀者、完成閱讀之後,才算真正擁有了生命,而作者也自此讓渡了極大一部分解釋權。反覆的闡釋是促成經典常新的最大動力。我也喜歡許多網友新奇的構想,但到目前為止,在所有談論《西遊記》的書中,最切中——我以為的——作者原意的,還屬林庚先生的《&<西遊記&>漫話》。

至於「內丹說」云云,置於局部或有道理,放諸全局則未免有偏,畢竟若《西遊記》真為尊道家者,則書中對道士諸多調侃戲謔之詞該作何解釋?同理,書中訶神罵佛者隨處可見,「修佛說」亦未可全信。學者多謂此書合三教為一,是折中之詞,但恐亦抬舉過高。

竊以為作者不過是對三家教義頗為熟悉但未加深究之人,援以入書,不過欲區別此前之西遊故事,顯示文人修為而已。且觀其前後破綻之多,版本流傳之複雜,則「吳承恩」或有可能只是主要作者,後之遞補者乃至同時輔撰者恐有多人。

故糾結於一二細節而以為一書之奧妙,多易落入迷障。統觀全書,不過一消遣讀物,彷彿西方之公路小說,旨在獵奇博異,廣人耳目,調劑市井無聊生活而已。後成經典,故多解讀,誠如鏡鑒,各見其面,自以為是,而以人非,但這不也正是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最大魅力所在么?


看到有人信口開河,特意點進來答題。

《西遊記》唐僧仨徒弟,「悟凈」,「悟能」,「悟空」。這三個人的修行等級是不同的,實際上:空&>能&>凈。吳承恩也用了更明顯的12變,36,72變來說明三個人的修行不同。只是名字上給,讀者的提醒稍隱晦些。

下面,我就以三人名字,給各位看官分析一二:

凈是什麼?眼不見為凈,有時說我們看見風。挺乾淨的吧?看見水,誒,挺乾淨的。

但是沙僧的本領是什麼?它悟到了貌似乾淨的水和風裡面有東西……所以繁體字那個風裡面有個蟲字,水裡面儘管是那麼清那麼凈,但是水裡面有微生物。但是我們沒有延長自己的感官,沒有發明什麼顯微鏡、放大鏡,但是我們可以用心去體會,它是裡面有東西的。

「悟凈」是這個意思,它能悟到有形的,我們能看到的有形的物質。但是還有些物質,它也存在,我們看不到,你不能因為你看不到,你就否定它的存在。


再說說「悟能」,能是能量的意思。它就能悟到氣的那個境界了,沙僧悟到的還是物質境界,是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豬八戒比沙僧武功更高,智慧水平也高,它能悟到推動微生物背後的那個能量。

「悟空」,氣的後面就是空。什麼叫空?就是玄。我們說氣是一種能量 ,它還是有。有的背後就是無了。就是無中生有,就是孫悟空的水平更高。
這就是三個「悟」,就是代表了簡單的一個名字,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概念。

就此看來,西遊記中對修行的理解,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刻。


初看86版西遊記,以為只是一部簡單的打怪升級的歷險記,最終功德圓滿,皆大歡喜,坐在電視機前的我自然滿臉歡樂。看了西遊記原著後,似乎故事並不是那麼簡單,滿書的談佛論道,便認為是一部講述佛道之別的小說。


可是再看一遍是,疑惑似乎更多了。菩提老祖在明知道孫悟空肯定會惹是非的情況下,並不讓孫悟空安分守己,反而驅逐了孫悟空,是否是有意為之?而「講一會禪,論一會道」的菩提老祖又是誰?玉皇大帝點名是把孫悟空硬插進蟠桃園的,是否有意讓孫悟空闖禍?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並沒有叫其他天兵天將現身,就去請如來幫忙。為何不命其他天將收服?孫悟空推倒八卦爐的時候太上老君在場,其在西遊記中屬於bug級的人物,就任由孫悟空推倒八卦爐逃走而不再出現?難道是道教和佛教領導層導演的一場戲。也許西遊記就是以神仙的角度來寫明代官場的是非吧,畢竟西遊記在明代屬於禁書。


懷著這個好奇,又看了一遍再一遍,西遊記似乎是一部講述如何修心的書。最愛鬧騰的猴子成了一動不動的佛,最貪吃的豬八戒「只吃了幾口不知怎麼就飽了」。唐僧呢?前一世他是江流兒,現在他是旃檀功德佛,那成佛後河裡的死屍有是誰呢?是你嗎?江流兒。一出生就沒有父親,見到父親後又沒了母親,終於功成名就了,卻連自己也失去了。


又翻看了一遍西遊記,眼淚差點湧出來。也許從來沒有什麼孫悟空,也沒有什麼西遊記,師徒五人,其實只有唐僧,其他四個,都是唐僧的心魔。


是你打死的毛賊,但你承受不了這個罪過,所以你幻想自己有個頑劣的徒弟孫悟空?是你六根不凈,還想娶妻生子,所以你幻想自己有個貪圖富貴的徒弟豬八戒?其實從始至終都只有一人,對嗎?

「阿彌陀佛」,唐僧低吟一聲。


定住心猿則悟空,拴住意馬便化龍,戒貪戒色共八戒,戒殺戒嗔是悟凈。


其實,西遊記就是一部歷險記而已。


~~~~~~~~~~~~~~~~~~~~~~~~~~~~~~~~~~~~~~~~~~~~~~~~~~~~~~~~~

最後一大段啟發於知乎問題

如果《西遊記》中三個徒弟都是唐僧臆想出來的,會是怎樣的故事? - 腦洞


先說結論:西遊記是中國歷史的縮影。

吳閑雲的東西純粹是過度解讀,這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先前也是因吳閑雲的解說才開始對西遊記感興趣的,所以說他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只不過我個人看問題比較馬克思,對任何東西不喜歡盲聽盲信,而要拿來反覆論證,這也是我開始讀西遊記原著的初衷。

我個人對西遊記的理解也摻雜著陰毛論的成分,但是沒有吳閑雲說得那麼離譜。我覺得西遊記本身是對古代政治鬥爭的一種映射,西遊記的世界是一個架空的世界,雖然借用了佛教道教的各路神仙,但不管跟民間傳說還是其他的神話小說之間都有著很大的區別,可以看做是一部同人小說。所謂「一花一世界」,西遊記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所以我們看西遊記不能拿其他小說和神話進來比對。
西遊記特別是電視劇對我們影響太深,以至於我們對古代神話體系的認識一多半都是來自西遊記。然而西遊記的神仙體系並不正規,比如我們從小到大叫順了的如來佛,其實佛教並沒有這個說法,如來本身就是佛的一種別稱,是一種泛指,並非特指釋迦牟尼佛。
西遊記在我看來,講的是一個王朝末期的情形,主上昏庸無能,王權不能攝眾,諸侯離心離德,周邊四夷並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一片歌舞昇平,但實則暗流涌動。如果大家對我的說法不能信服,且耐心往後看,待我一點一點解讀。
PS:以下僅代表我個人觀點,不見得是西遊記本意,權當開下腦洞吧。

1.昏庸的玉帝
原著黨經常詬病的一點是電視劇把玉帝描寫得太懦弱,大鬧天宮竟然被猴子嚇得鑽桌子。很多原著黨認為玉帝是經一千七百五十劫的上古大神(劫只是時間單位,並非渡劫),實力其實很牛逼。但我覺得這些人是修仙小說看多了,西遊記是一個很寫實的世界,玉帝和民間的皇帝一樣,雖然地位高,但並不會帶兵打仗,他只管指手畫腳就好了。小說里猴子沒過南天門,要是真被他闖到玉帝面前,玉帝真的會鑽桌子也說不定,打他是肯定打不過孫悟空的。
但是以皇帝的標準來說,他並不需要文武雙全,只要會弄權就好。可惜西遊記里的玉帝對權力鬥爭也是毫無經驗,執政毫無章法,幼稚如同三歲小孩。這並不是空穴來風,大鬧天宮那一段把他的昏君本色描繪得淋漓盡致。猴子出生時,驚動天地,千里眼彙報給玉帝,玉帝絲毫不以為意,說:「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足見玉帝毫無危機意識,不能洞察潛在危機。
後來猴子鬧了龍宮地府,二王上報天庭。這在古代就是諸侯被土匪給艹了,按理說宗主國應該幫他們出頭,捉拿土匪。就算你覺得土匪頭子有前途,想收歸己用,也該先打下來滅了他的威風,也讓被欺凌的諸侯對你感恩戴德。結果呢?不僅沒罰,反而封了官。不管你給他封的官大官小,你讓龍王閻王怎麼看?反觀沙僧只是打碎了個擺設,就被罰在流沙河每天受飛劍穿胸之苦,足見玉帝賞罰不明。
而給猴子封的官就更沒道理了。人猴子雖然出身不好,但起碼是個將才,你好歹給人安排到部隊里就算給個低級將領也行啊,你讓人去養馬,換誰都不服啊。後來跟猴子打沒打過,就又立馬答應猴子封他齊天大聖,皇權的威嚴蕩然無存。這齊天大聖空有頭銜沒有實權本來是個好招,反正猴子也是天真,根本不在意,但你好死不死讓個猴子去看蟠桃?這真是把玉帝的昏庸寫得不能再絕了。
玉帝的中央軍戰鬥力之低也是不忍直視。猴子是能打不錯,但你要說他天下無敵真的差太遠,後來取經的時候大家也看到了,跟猴子實力相近甚至超過的一抓一大把。天庭軍最能打的是誰呢?也就哪吒王靈官這個級別的,跟孫猴子差不多。有人說還有楊戩呢。但看了小說的都知道,楊戩跟他玉帝舅舅有仇,在下界割據一方,對玉帝是聽調不聽宣(連你外甥都不跟你一夥,真夠失敗的)。而楊戩也不是沒有事業心,甘心安於一方的人。在大鬧天宮那段,玉帝派人請楊戩,楊戩也是很高興,跟兄弟們說,我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足見楊戩其實也是有能力沒有地方施展。玉帝連自己親外甥都用不好,何況他人呢?獅駝嶺的時候,小妖說大大王大鬧天宮之時,一口吞了十萬天兵。雖然有吹牛逼的成分,但八成也有這麼一檔子事,可見鬧過天宮的不止猴子一人。
所以各方諸侯對玉帝都是表面恭順,背後各有異心。有實力的神仙還是很多的,起碼能收拾猴子的大有人在,不說別人,太上老君的一身法寶大家都見識過,他怎麼一路看戲不出手啊?說白了就是沒心扶植這個廢材了,巴不得鬧得亂點,自己說不定還能取而代之。第二次圍剿花果山之時,要不是觀音故意激他,他估計就一路看戲看到底了。觀音說:「我看二郎神跟那猴子一時難分勝負,讓我用我的瓶子砸那猴子一下,幫幫二郎神吧!」太上老君趕緊說:「別介,你這是個瓷器,萬一摔壞了咋整?還是用我的鐲子吧!」然後就扔下去砸了猴子一跤。這鐲子我們後來都見過,就是青牛精用的那個。青牛精手裡那麼無敵的法寶,到了老君手裡就只是個石頭蛋,可見老君多麼不上心。
觀音在那段活躍的表現也值得我們注意,在別人都在看戲的時候,只有他忙前忙後的,不管是請楊戩還是讓老君出手,都是觀音的主意。可見觀音作為番邦佛教的代表,是很想在中原有所作為的,這也為後面的故事做出了鋪墊。
佛教勢力在西遊記初期還是很弱的,當時他們只是偏安一隅,在中原沒有太活躍的表現。從安天大會上如來跟其他神仙的寒暄可以看出來,他們不怎麼熟。但在天庭岌岌可危之時,玉帝看眾人都指望不上,於是想起了這麼一位西域諸侯。這在玉帝看來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對於整個中原神界來說,無異於引狼入室。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向少數民族政權借兵,結果自取滅亡的故事。如來來到中原一看,呵,這天庭看著牛逼,其實外強中乾啊。於是回去以後就開始謀划了……

2.不知天高地厚的悍匪——孫悟空
孫悟空到底有多厲害?這是有關西遊記話題里最熱門也是爭論最激烈的一個,答者涇渭分明地分成兩派,一派猴吹,一派猴黑。猴吹的中心思想是:猴子天下無敵,取經顯得不牛逼是他故意放水,原因有ABCDEFG……猴黑的中心思想恰恰相反:猴子根本不行,大鬧天宮那麼牛逼是神仙故意放水,原因是ABCDEFG……
其實大家看了前一段應該心裡也有數了,孫悟空的實力就是那樣,不能說不牛逼,但也絕不是天下無敵。大鬧天宮之所以看起來屌,是因為天庭軍隊實在太弱,其他神仙又不是天庭直屬,根本沒有出手。而大鬧天宮這個鬧字寫得很好,他是鬧,而不是敗,不是破,也不是滅,歸根到底是一場鬧劇,遠達不到大家心中神魔大戰的級別。一個神經病掂著兩把大菜刀也可以大鬧派出所,那你說他牛逼么?這也是為什麼取經路上每次他自稱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時,妖怪們都那麼不以為意。
孫悟空能大鬧天宮除了他本身確實比較能打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不知天高地厚,不怕死。他看出了玉帝的軟弱,但卻沒有看到暗處潛伏著的各路牛逼諸侯。為什麼玉帝都這麼軟了還沒有人去篡位呢?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有絕對的實力能鎮住所有諸侯。三國時袁術個大xx拿到玉璽後就趕緊稱帝,結果呢?天下諸侯共伐之。所以就算玉帝再無能,那個位置也不是你想坐就能坐的。古代的皇帝不見得個個英明神武,不見得比手下的將相厲害,但為什麼王朝還能傳承幾百年?因為皇帝能坐上那個位置總有原因,或許是血脈,或許是宗教,或許是特殊的政治需要。你沒有那個條件,就坐不上去,除非真的天下無敵了。孫猴子對如來說:「玉帝老兒有何能耐可以一直坐在皇位上?皇帝的位置是能者居之,也該換我坐坐了!」如來笑道:「人家是上古大神,歷經一千七百五十劫才修成天下共主,你個連人形都沒修成的猴子有什麼本事坐這個位子?」如來言下之意是,連勞資都不敢妄想的位子,你這不知哪個山裡冒出來的猴子就敢去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其實要坐上玉帝的位置也沒那麼難,孫悟空再跟菩提老祖多學幾年說不定真就能成。但問題是,你能坐安穩么?恐怕上午坐上去,下午就死無全屍了吧!
所以在西遊記前半段,孫悟空就是一個典型的悍匪形象,沒文化,沒心眼,有點武力就不知天高地厚。但在取經路上,猴子也一點點學會了圓滑,學會了隱忍,學會了服軟。其實很多時候,逞強並不是牛逼,而是不成熟的表現。所謂匹夫受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看著轟轟烈烈,但是死得毫無價值。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牛逼么?結果呢?勾踐為了活命,連仇人的屎都能吃,最後才能一舉滅敵。冒頓單于為了不激怒大月氏,把自己的坐騎和老婆都給人家了,最後才能連夜偷襲剿滅大月氏。
孫悟空在取經初期仍然是個刺頭,仗著自己有本事,根本不把唐僧這個軟蛋放在眼裡,他們的關係根本沒有電視里那麼師慈徒孝,三打白骨精也就是他們之間矛盾的爆發。其實孫悟空根本沒有必要非護送唐僧到西天,在一開始,因為六賊之事,孫悟空就撂攤子跑了,他完全可以回去稱王稱聖,雄踞一方。但是老龍王一番話給他點醒了:他若是不去取經,一輩子都是個妖仙,沒有前途的;完成了取經這項很偉大的事業以後,他就可以加入佛教這個很有前途的朝陽平台,可謂前途無量(由此可以看出來,龍王此時也倒向佛教了)。猴子在吃了前面的虧,也見識了如來的手腕後,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以後不管唐僧再怎麼沙壁,再怎麼跟他過不去,他都要想盡辦法完成取經這件事,因為他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而在取經後期,孫悟空越來越得到唐僧的信任,一方面是猴子的本事大家有目共睹,一方面是猴子確實有赤膽忠心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猴子越來越會做人了。在取經前期,猴子經常跟唐僧抬杠,連說經文這種唐僧的老本行猴子都要辯駁一番,對於該怎麼處理妖怪問題這種尖銳的事情,倆人更是針鋒相對。但是在後期,你還見過猴子亂逞能么?即便唐僧一而再再而三沒聽他話,落入了妖怪手中,他也不發一言,任勞任怨救人。這就是覺悟。所以,唐僧在前期一直寵幸聽話的八戒,而在後期就漸漸偏向了悟空。連八戒自己都說:「師父你變了,你以前看我夯,老是向著我,現在什麼都聽猴子的,盡讓我受苦。」
最後說下猴子的實力。前面說了,猴子沒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牛逼,但也沒有某些人說得那麼不堪。具體是怎樣的水平呢?其實大家仔細想想就能想出來。猴子的本事有這麼幾個:1.力大無窮,在力量方面可以算是西遊記里頂尖的了,和哪吒、楊戩、王靈官、牛魔王大概是一個水平;2.飛得快,在這方面也是非常傲人的,大鬧天宮之所以拿他沒辦法,筋斗雲佔了很大的原因,整個西遊記里貌似只有大鵬比他快;3.七十二變,其實在西遊記里七十二般變化是躲三災之法,內容很多,不止變形這麼簡單,而豬八戒也說了,天罡三十六變只能變大不能變小,地煞七十二變就靈活許多,也是老逮不住他的原因之一。其實他從菩提老祖那裡學來的就這幾樣了,並沒有刀槍不入銅筋鐵骨的本事,前面也說了,那是因為吃了老君的仙丹。不過就算加上老君的仙丹加成,我們仍然會發現一個問題:猴子的技能都是防禦性質的,進攻能力其實不強。這也就是為什麼猴子只能鬧天宮,而端不掉天宮的原因了。假如說猴子有個金剛鐲那樣的法寶,或者類似鎮元子袖裡乾坤的本事,或許真能一舉端掉天庭軍也說不定。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可能坐穩玉帝的位置,因為天下牛逼神仙實在太多。不說別的,九靈元聖就能完勝猴子,更別說它的主人太乙救苦天尊了。所以籠統地去評價的話,猴子大概是個A級的水平,當然上面還有S級SS級和SSS級。

3.老牌道教和新興佛教間的明爭暗鬥
這個估計不用多說,大家也能從小說或電視中有所感覺。雖然道教佛教兩邊的神仙表面上親如一家,但背地裡的爭權奪利可不少。最明顯的莫過於車遲國、滅法國兩段,故事中兩教信徒矛盾之尖銳,幾乎讓人聯想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長達千年的爭鬥。其實東方人在宗教問題上相對還是很平和的,各教各派之間鮮有爭鬥。歷史上幾次滅佛也是出於政治需要,而非道教徒鼓動。不同教派之間打打嘴炮是常有的事,但也是基於文化交流的層面,遠遠上升不到仇恨的高度。所以這一塊並非反應了歷史中的宗教問題,而只是借其展現出西遊世界裡佛道矛盾的激烈程度。為什麼會這樣呢?說白了,就是老牌勢力對新興勢力的打壓,跟民國時期兩黨相爭幾乎是一樣一樣的。
前面說了,以如來為代表的佛教在鬧天宮的時期只是偏安一隅的地方諸侯,對中原並沒有過多染指。自從收伏了悟空之後,如來看出玉帝已經離心離德,鎮不住天下了,而天庭一役又讓他收穫了很高的威望,於是回靈山後,他老人家就開始謀劃發展自己的勢力。等取經的時候,佛教勢力已經很大了。正是佛教勢力的擴張影響到了道教的勢力,道教徒才會對佛教徒拚命打壓。
而我們從西遊記的字裡行間也隱隱能看出來,佛教道教兩者的處事風格截然不同。道教有點類似唐朝政府,權力下放十分嚴重,神仙們一個比一個牛逼,但作為教主的太上老君卻毫無存在感(其實也不能怪電視劇里把老君演的那麼窩囊,小說里其實也就夠窩囊的了);佛教呢,說實話,跟我黨十分相似,善於抓思想,搞集權,政治手腕很強。大家仔細去想的話,會發現西遊記里有一個很奇怪的設定:道士都是有點法術的,但是和尚就沒有。你看唐僧算是大唐第一高僧了吧?手無縛雞之力,佛法也就超度下亡魂,一點降妖伏魔的功效都沒有。文殊菩薩那麼高的級別,被一凡人綁住扔到河裡去泡了三天三夜(詳見烏雞國)……就連觀音,一路上幾次出手也沒看出什麼法力,降黑熊精是靠孫悟空變仙丹,降紅孩兒靠的是問李靖借的天罡刀,只有降自己的鯉魚精和金毛犼的時候手到擒來。你可能會說了,這難道不是歷史的慣例么?還真不是,其他的志怪小說,包括搜神傳、子不語、聊齋這些,和尚也是有法力的。就算不說別的,難道你忘了法海么?說白了,這是吳承恩在西遊記中的特殊設定,為的是映射現實中的不同執政者。所以在佛道衝突中,佛教徒一面倒地被道教徒碾壓。這樣看起來佛教不佔優勢,但是從宏觀來看,佛教因為權力集中,所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道教卻始終是一盤散沙,最終從內部被瓦解。
佛教與道教最激烈的衝突恐怕要數太上老君的兩次了,就是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和青牛精。老君在小說里是個挺腹黑的形象,看起來人畜無害,老實巴交,但背地裡老給你使絆子。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拿著老君一洞看家法寶出來,看架勢完全是要一舉滅了唐僧一行人了,可惜倆人智商有點欠費,那麼牛逼一身裝備還是被虐了(可見老君手下無人)……最後還得靠青牛精拿著終極法寶才扳回一局。老君的做法其實一點都不高明,有點像小孩子鬥氣,你買糖不給我吃,我就挖鼻屎放你水杯里,然後我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看著特開心。但是有什麼卵用呢?人家那邊一路高歌猛進,你這邊是昨日黃花,再刷存在感也阻止不了時代的步伐啊。但老君畢竟是元老級人物,沒有勢力也有威望,如來也不敢一點不給面子,最後送了十八座金丹砂。老君這邊眼看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見好就收。
再說下佛教的用人策略。前面說到了玉帝用人毫無頭腦,而如來這邊就是力所能及吸收一切勢力,完全不看出身。取經之前如來是怎麼對觀音說的?他給了觀音三個箍子,讓他去降服三個牛逼妖魔給取經人當保鏢。而後觀音私吞了兩個,降了黑熊精、紅孩兒給自己當保鏢,又找了猴子、八戒、沙僧、白龍四個戴罪之身給唐僧,本來準備空手套白狼,結果猴子有點控制不住,就用了一個。三個箍子象徵佛教系對手下嚴厲的控制,也可以理解成組織內部嚴格的獎懲措施。佛教在西遊記里非常善於恩威並施,在嚴格控制的前提下也給了手下不少好處,猴子最後能成佛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打一巴掌揉三揉。後面還有大鵬,被如來降服以後收歸己用了;而根據小鑽風所言,大大王當初也是鬧天宮的妖魔,最後成了文殊的坐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佛教作為一個新興勢力,急於發展,但是還是很缺乏人才的,就像早期的我黨一樣,所以需要吸納一些出身不那麼好的手下。但是佛教這邊用人能力還是不錯,雖然出現了青獅白象這樣的反叛,但佛祖一旦前來問罪,兩者立刻束手就擒;即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對如來也是服服帖帖。可見如來手腕之強。
其實佛教這個身份很有意思,因為他是來自番邦的宗教,歷史上很多士大夫也對此多有詬病,甚至幾次滅佛也多少與此有關。所以在西遊記的世界裡,佛教不僅是一個新興勢力,還是一個外來勢力,你可以把它看成歷史上的滿清、大遼、大金、蒙古等等……當一個英明的蠻夷政權和一個腐敗的漢族政權相爭時,你會何去何從呢?似乎想想明末清初的歷史,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命題。西遊記的結尾,兩教最後的戰爭還沒有爆發,但吳承恩卻留給我們很多想像。
註:有說法說《西遊記》實乃元朝道士丘處機所作,若是如此,那就更有趣了。

4.菩提老祖的身份
網友們對此一直諸多揣測,有認為是老君變的,有認為是如來變的,也有不贊成陰毛論覺得就是簡簡單單一方神仙,沒那麼深的水。很多人說,菩提老祖自從教完孫猴子以後,就沒出過場了啊,而且五庄觀的時候,猴子去找他,方寸山已經人去樓空了,不奇怪么。首先,五庄觀那段是電視劇後加的,小說里並妹有;至於老祖為什麼沒再出鏡,我們暫且不去加過多陰毛論,就認為只是作者覺得沒必要吧。但是對於菩提老祖的身份,我們應該先看看原文:「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菩提老祖的原名叫做「須菩提祖師」,對佛經有點了解的人應該知道了,這須菩提就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金剛經就是佛祖和須菩提的對話。因為電視劇的影響,我們都覺得他是個道士,但原文可從來沒這麼說。給猴子起名字的時候,菩提說他教下的排行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這是佛家起法名的字眼。比如少林寺的輩分是按
「福慧智子覺 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 道慶同玄祖
清凈真如海 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 妙體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 性明鑒崇祚
忠正善禧祥 謹志原濟渡
雪庭為導師 引汝歸鉉路」
進行排行的。
這是道教全真龍門派碧洞堂支譜,大家感受下:
「道德通玄靜,
真常守太清,
一陽來複本,
合教永元明,
至理忠誠信,
崇高嗣法興,
世景榮為懋,
希微衍自寧」
其實全真教是三教合一,已經融入了不少佛教的內容,但是從輩分上仍然能看出兩者命名的差別。
那如果說菩提祖師就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這事就有意思了。而且這也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拿他沒辦法的猴子,被如來一招秒殺。你的本事就是我徒弟教的,難道我還不知道你的罩門?


——————————
未完待續


【本文將授權首發於起點中文網,】
自古正邪不兩立,為了弘揚正道,抑制邪魅,三藏奔赴西天,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
隨行的孫悟空一行也修成正果。其中尤以孫悟空成就最高,獲得斗戰神佛稱號。
然後功成名就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先後離開天庭和西方極樂世界,各立門庭,廣收天下妖怪,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其中尤以孫悟空的勢力最大,花果山,一時成為了妖怪的天堂。
而天庭和西天兩大勢力,卻對此恍若未聞。
風雨欲來兮,大亂將至。
花果山
「大聖大聖,他們都說你幾百年前大鬧天宮,諸神退讓,是真的嗎?」
孫悟空一眼不發,沉默的走著,旁邊跟著一隻小猴子,喋喋不休的問著。
此時,已是斗戰勝佛的孫悟空,頭上沒了金箍,懷裡兜著一堆桃子,彎腰低頭,宛如一個平凡的老猴子。
「大聖大聖,你怎麼不說話啊?」小猴子依然纏著孫悟空。
「是的,我大鬧天宮的時候,確實是神佛無敵,最後被如來佛鎮壓,也只是中了圈套而已。」孫悟空低著頭說。
「那為什麼西天取經的時候,你連幾個簡單的小妖怪都收拾不了呢?」
孫悟空的身體一頓,彎著的腰慢慢直起來。
「因為我啊!封印了自己的大部分法力,重新悟道了。」
「悟道?」
「是啊,最先,我靠著一股先天之氣修鍊來了無上法力,但是少了自悟,結果中了如來圈套。被鎮壓的五百年中,我終於明白了自己缺的是什麼,於是也就順水推舟,封印自我法力,再進行一次修鍊了。要不是這樣,取經結束後,恐怕我第一個會被殺掉吧。」
「啊!山谷間,回蕩著小猴子吃驚的叫聲。」
「放心吧,取經對如來他們來說是別有目的,我也順水推舟讓自己達到了比他們更高的境界,現在他們不敢動我們了。我們也可以為那些背了幾萬年黑鍋的所謂妖怪正名了。」
「大聖,妖怪背黑鍋是什麼意思啊?這裡面有別的故事嗎?」
孫悟空彎著的腰慢慢直了起來,他雙眼如炬「這裡面的故事多著呢,你要聽嗎?」
「要啊要啊,小猴子開心的叫著。」
·······
五指山下
五指山紀年,第五百年。
五指山下,一個腦袋鋥亮、面容俊朗的光頭小和尚正蹲在山腳,笑眯眯的盯著山腳下的一塊長滿了綠苔的石頭,彷彿一隻老狐狸盯著一隻小母雞。
「孫悟空啊,你被我師父鎮壓了五百年,你知道我師父為什麼不殺你嗎?」小和尚邊拔石頭上的綠苔邊說。
那石頭彷彿是一個不堪和尚騷擾的活物一樣,左搖右晃,很快綠苔全被甩出去了,一個尖耳猴腮的頭顱露了出來。原來綠苔包裹的並不是一塊石頭,而是一顆猴頭。
順著猴頭望去,只見猴頭以下全被壓在山下。
這赫然是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
五指山被譽為宇內第一山,五座指峰分別對應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指峰直接天上。五指山內,五行交錯,普通神仙在五指山區域內都無法生存,更不要說要承擔五指山的重量了。
傳說五指山是如來佛用無上法力煉製的意見法寶,專門用來鎮壓當年大鬧天宮的妖王孫悟空。
或許,也只有曾經攪動天庭風雲的一代妖王孫悟空,才能夠在五指山的重壓下依舊不死吧。
「呵呵呵呵」,只能露出頭顱的孫悟空發出一陣沙啞的笑聲。「我有金剛不死之身,更兼神魂一體,你們殺不死我的肉身,也滅不了我的魂魄,只好把我囚禁於此。」
俊朗小和尚摸了摸自己鋥亮的腦袋,感慨道「是啊,無數歲月里,也就你這一個妖王讓我師傅和玉帝他們都不得不正視了,他們確實殺不死你,但是如果要鎮壓,恐怕鎮壓在台上老君的八卦爐里,或者鎮壓在我師父的蓮花台座下更好吧,有何必要專門鎮壓在這五指山下呢?」
見孫悟空不說話,那小和尚又自顧說道「這些年來,你被屏蔽神識,作為絕代妖王,為了救你,你的那幫兄弟可沒少下功夫啊。」小和尚似乎有些不忍,面帶惻隱的說「平天大聖牛魔王、覆海大聖蛟魔王、混天大聖鵬魔王、移山大聖獅駝王、通風大聖獼猴王、驅神大聖禺狨王,你還記得他們嗎?」
聽到這些名字,孫悟空金色的眼睛露出了懷念、仇恨、不屑等表情,
「你肯定在恨他們吧」,小和尚彷彿洞悉了孫悟空的想法。「你們當年結拜為兄弟,想為了妖界出頭,結果天宮一戰,你被我師父鎮壓,原本應該支援你的他們卻遲遲不見蹤跡,這幾百年來,你被囚禁於此,更是不見他們前來探望,你想必恨死了他們吧。」
孫悟空桀桀一笑「小和尚,你跟你師父一樣,都是那種說一件事要繞幾百道彎的人。你說的都對,俺老孫被壓了五百年了,這五百年來想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今天你無緣無故來找我,說這麼多話,想幹什麼你就直說吧,不用繞彎子。」
「不不,你還是應該聽我說完,不然,我就白來了。」小和尚憐憫的看著孫悟空說「他們之所以沒來救你,因為他們都死了。」
「死了?怎麼可能?」孫悟空原本面目朝下的腦袋,竟然完全翻轉過來,兩隻金眼直愣愣的盯著小和尚。
「看來你對他們還是有感情的。當年,你大鬧天宮的時候,天庭的主力幾乎都不在,反而是我師父鎮壓了你,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因為天庭的主力都去圍剿他們了。」
「這五百年來,他們之所以沒來看你,是因為五指山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當初圍剿時候逃跑了的幾大妖王,為了救你紛紛落入了這陷阱,如今肉體被毀,魂魄被禁,自然也就無法來看你了。」
「這五百年來,五指山就是一座巨大的磨盤,天下妖怪紛紛來救你,大妖怪被囚禁魂魄,不入流的小妖怪神魂俱滅。不得不說,你這絕世妖王在妖界的聲望,不是一般的高啊。」
小和尚的話彷彿一道道天雷落到孫悟空頭上,他漏出來的頭上毛髮倒立,金色的眼睛最後漏出幾丈長的金光,一聲咆哮自他的口中發出。
瞬間,五指山風雲突變,電閃雷鳴。五指山自身也搖搖欲墜,彷彿要被孫悟空連根扛起。這時,五指山的無座指峰自行轉動,宛如和尚的手指一般捏了一個蓮花訣,五指山瞬間安靜了下來,孫悟空再次被鎮壓在山底。
「別掙扎了,沒用的。」剛才駭人的場景中,小和尚依然雲淡風輕的站著。
「如今,只有一個辦法」,小和尚看著孫悟空不甘的眼睛「我師父慈悲為懷,想給你一個救贖的機會。只要你答應了,你的那幫兄弟還有復活的可能。畢竟對於你這種境界的來說,只要魂魄不滅,你就有辦法讓他們復活」
孫悟空看著小和尚,突然笑了出來「我就說,你們這幫虛偽的禿驢怎麼會這麼好心,專程來消解我對我兄弟的誤會。說吧,想利用我做什麼?」
小和尚彷彿有些不好意思似得,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圓圈,說「只要你答應戴上這個,然後再答應保護我的安全,我就放你出來。這期間,你要做我的徒弟,等我完成任務後,我就幫你解除這個圓箍,並且還你自由和你兄弟的魂魄。」
「緊箍咒,戴上這個圓箍後,恐怕我的法力會被封印一大部分」孫悟空看了看小和尚,又看了看小和尚手裡的圓箍,金色的眼睛中,流露出了一絲不屑與釋然。


寫點自己的看法吧

猴王就像是青年時候的影子。理想、瘋狂與抗爭便是那個年紀的主題。這是大聖最迷人的地方,因為我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些過去了的不甘落寞的願景。
   但也許過了些年,我們就會變成天蓬。安安心心的做個小神仙,而愛情這個東西依然是自己世界的中心。為了她,被貶下凡又如何。
   再漲些年歲,或許就成了沙和尚。任勞任怨,也許為了家庭,也許為了自己;盡心儘力,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了用以維生的琉璃盞。
   而西天之路,就是一場人生路吧。而當悟空卸下金箍,他是誰?
   或許是默默前行的唐僧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西天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同一個歸宿,你沒辦法選擇,沒有辦法回頭,那怎麼辦?你只能在這條路上走的精彩一點,走的昂首挺胸一些。多看一些,多想一些。

   當年的齊天大聖再厲害,不還是如來座下的走過西天路的一尊小佛么?


如果LZ是問西遊記的本意是講什麼,或者作者的初衷是什麼,那我的回答是,西遊記是一本講道教內丹術修鍊過程的隱喻體著作,對它的解讀不可能繞過「內丹」的範疇,其他的,都是扯。

本人十分贊同評論中@張石敧 先生的觀點,特地摘出來

宋代以後道教內丹術的代表人物全都在大講「三教合一」,吸收了很多佛教禪宗、儒家心學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吸收」很多都是牽強附會的,借用了佛教和心學的名詞,但完全改變了其含義。而《西遊記》的文本是非常非常符合這一特徵的,凡是出現在《西遊記》中的佛教名詞,都是明代內丹術著作中使用過的;凡是內丹術著作中沒有借用過的佛教名詞,在《西遊記》裡面就找不到。這是一個很硬的文本證據,不是用一句「每人有每人的解讀」就能打發掉的。要反駁對《西遊記》的內丹學解讀,必須提出更硬的證據才行。吳閑雲那種東西就是完全缺乏思想史背景,根本不能叫做「解讀」,只能叫做「二次創作」,本質上跟今何在的《悟空傳》、鳥山明的《七龍珠》沒有任何區別,更別提格調上有多麼低劣。

-------------------------------------------------------------------------------------------------

(一)

《西遊記》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同時還是一部闡述「金丹大道」(即內丹術)的「丹經」,這在文壇

上至今雖仍知之甚少,但對於道教內丹研究者來說,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書中充滿了大量的內丹術術語,而且從頭至尾貫徹始終,從回目的設計到每一章的議論,總要歸結到內丹修鍊方面,這樣的煞費苦心的精心設計,很難說僅僅只是出於一種遊戲的目的。那麼,認真梳理一下《西遊記》中關於內丹術的線索,理一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二者之間是簡單粗獷的聯繫或精微細膩的隱寓,對於《西遊記》一書的明確定性和研究,必定是有一些有益的啟示的。


《西遊記》一至七回講的都是孫悟空的故事,主要講其出世、出家、成道、大鬧天宮以及失敗的故事。從文字上看,這七回中與內丹術關係最密切的就是第二回「徹悟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孫悟空出家學仙的唯一目的就是長生,所謂道心開發,如何才能實現長生的目的呢?書中用了很長的篇幅借須菩提祖師之口,否定了「道」字門中三百六十旁門,其中包括術、流、靜、動,涵蓋儒、釋、道各家修鍊養生方術,意思很明顯:「要長生不老,成仙成佛,只有性命雙修的金丹大道這個唯一的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那麼《西遊記》一書後文對佛、道兩家多有嘲弄戲謔,甚至大加撻伐,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知道,煉丹術在我國起源甚早,先秦、兩漢、乃至唐代大部分講的都是煉外丹的,內丹術真正大行其道應該是北宋張伯端《悟真篇》行世以後的事情,這個時候的內丹術已經相當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理論體系,內丹家基本上從理論到實踐都拋棄了外丹術,確立了內丹術唯一正確的地位,所謂「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這一觀點,對晉代道教大師葛洪的「外丹為本,集眾術而共長生」的觀點無疑是一種革命。考察內丹術的來源,應該說是繼承和發展了我國自古以來秘密流傳的鍊氣養生之術,和中醫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融合了老莊、周易、佛教等哲學思想及修鍊方法,在表述上則大量借用了外丹術術語,最終形成的一套理論完備且行之有效的養生修鍊體系。


那麼,須菩提傳授給孫悟空什麼樣的「金丹大道」呢?有詩為證: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比起許多丹經道書來,這段文字不算晦澀,很顯然不是內丹家傳得神乎其神的內丹口訣,不過是簡單粗線條的勾畫了一下內丹術的方法步驟:一是寶精、愛氣、煉己築基;二是凝神入氣穴,真意內守,神入乎氣,氣包乎神,打成一片、結成一塊,煉成胎息,成就真鉛;三是以真鉛(屬金,為情,乃道心中的真知,坎中真陽)配真汞(屬木、為性,乃人心中的靈知,離宮真陰),並應用真土(真意,居中調停,亦名黃婆)調合,千變萬化,均不離精、氣、神妙用,如此金、木、土三家相見,凝結成丹;四是所謂攢簇五行顛倒用,玄秘莫測,總之純入性功,大概離不開沐浴溫養,靜定無為之類。


這樣來看,我們會發現《西遊記》中的內丹術理論,千言萬語,縱說橫說,總離不開這個框架: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合為五行,所謂攢簇五行;三個徒弟,孫悟空為真鉛,號為金公,豬悟能為真汞,號為木母,沙悟凈為真土,號為黃婆,三個徒弟同心合力,所謂三家相見結嬰兒;西行降妖,不過消除心中雜念而已。

(二)

這裡限於篇幅,只能簡要地分析一下本書構思中的道教義理特徵。


1. 鍛煉五行——煉己築基


第十三回,三藏取經先過雙叉嶺,山精怪獸傷不得他,此所謂獸性不能滅人性。伯欽送三藏過兩界山,說:「我卻不能過界,故此告回。」是說過此則超越於人性了,取經見佛乃超凡之業。


第十四回至第十五回,修道之初首在清靜六根,滅眼耳鼻舌身意六賊。以真心定凡心,悟空戴上了緊箍。伏虎後,再降龍。木火一家,三藏龍馬總在一起。


第十六至十九回,存貪慾之心,則心火自焚——老僧自焚觀音院,黑熊喻腎水,黑屬水。水火調,則得八戒——精也,身也,形也,戒身也,皈依道經師寶,以戒殺盜淫妄酒。悟空八戒,金水一家。


第二十至二十二回,定黃風,以真意定氣,得沙和尚,悟凈,意當凈也。至此五行才得攢簇,方為法船,渡得苦海。


第二十三至三十一回,五行初合,必經鍛煉,方能穩固。先是八戒思淫受磨練,再是悟空在五庄觀妄斷先天靈根而受磨練,而後三藏逐悟空,性命金木不合,三藏受磨練。

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即煉後天五行,或說外五行,全真道講「內日用、外日用」,真功真行,《晉真人語錄》:「若要真功者,須是誠心定意……存神固氣……」「若要真行,須要修行蘊德,濟貧拔苦……」天下萬事萬物都可以五行代表,修鍊要運用五行而不為五行所制。故事中金角、銀角——陰陽也,葫蘆——離火,盛水的凈瓶——坎水,劍為金,扇子——巽木,繩子能束,有含容土性。

2. 陰陽水火——命功修鍊


調和陰陽,就是從陰陽歸到太極、無極,還是返本還源。所謂「父母未生前,五行不到處」。抽坎填離,也叫抽鉛添汞,是說先天乾中一陽落入坤中,坤中一陰落入乾中,而成後天坎、離,修鍊就是要從後天坎中抽取一陽填入離中,而成先天乾坤。這是返本還源的原理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坎離可以比喻為水火。火象神,炎上;水象精,潤下。凡人之神易馳散,精易流失,而修道人則以意領氣——所謂黃婆,調和精與神,使精氣神凝聚不散,命基堅固,則心性更易靜定覺悟。


坎的八卦類象還可作井,有坎陷的意思,在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即比作井,從中取出一陽——國君,歸其舊位,去其假君,即是還丹。紫陽真人:「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得丹則長生不死,故三十九回之後,妖魔皆要吃唐僧肉了,而邪終不能長生永恆。


第四十至四十二回,講得丹之後,未能明心見性,火性飛揚,亢陽為害,觀音菩薩靜觀密察,用一海之真水濟此三昧火,收紅孩兒。此火是結丹之後的三昧火,已不同於第十六回觀音院老僧所放的貪慾之火了。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的火焰山之火則又不同,此火是悟空鬧天宮時落下的丹爐之火,自是比前火更大。用來滅火的是芭蕉扇,「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而用芭蕉扇的口訣是:「噝,呵、呼、噓、吹、嘻」,這個口訣實際取自唐代《幻真先生服內氣訣》,其實就是調息之法。要先降牛魔王,丑牛,己土,後天妄意返先天真意,才得調息,才得真炁,過得火焰山。炁字即是無火,以後無火了。《悟真篇》:「縱識硃砂與黑鉛,不知火侯亦如閑。大都全藉修持力,毫髮差殊不結丹。」


第四十三回說的是水。黑河,濁水也;歸於西海,清水也。以清水喻先天精,以濁水喻後天精。


第四十七至四十九回,過通天河,已行五萬四千里,恰一半行程,調和陰陽,菩薩幫助取得水中金(魚)。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來逢女國」,必經之路,凡人皆從此生,此關也是必過之關,所以要仔細。女王,人中正色,故當以禮運。第五十五回講的是邪色,邪色如蠍之毒,及到昴星叫喝,雄雞一唱,始才群陰剝盡。


第六十八至七十一回,講朱紫國王的拆鳳之災,緣由是其為太子時射傷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的二子——「射傷了雄孔雀,雌孔雀也帶箭西歸。」這也是講陰陽偏失。

第八十至八十三回,在鎮海寺、無底洞降妖,講愚人貪色而殞命,至人遇之而悟真,斬然不染,才是真金鎮海。


第九十三至九十五回,金液還丹後,真陰才得歸元。

3. 真假正邪——真性覺悟


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講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說有形有質的命功修鍊是方法論的話,那麼對真心真性的探討則屬世界觀、人生觀。假,就是似是而非;邪,就是迷失正道,即便有一時之利,而終為害。修道一是要樹立正見正行,一是要破除邪見邪行。《西遊記》中很多回就是教人分辨真假正邪的。


《西遊記》中數處提到道士有正有邪:第二十四至二十七回的鎮元仙,是觀音菩薩也要敬三分的高道;而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烏雞國的全真,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車遲國的大仙則未得其真。歷代道教祖師著作中,多有批駁旁門偏失的文章。


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講小周天功夫,度夾脊關。車遲國,河車之遲也。這是因為滅僧,滅僧即是滅無,持有為之法,不知無為,雖是努力,終也難行。《高上玉皇心印經》:「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第五十三回講內丹的結胎,育嬰兒,喻陰陽之合一,此胎當是不有不無不空不色,結成邪胎,故需破之。


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是說悟空與獼猴之辨,即是真心與假心之辨,在本文第二章第4節已有所述。執空、執色、執有、執無,皆不得其真也。


第五十至五十二回的青牛,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的牛魔王,丑牛,陰土,喻後天妄意,老君收青牛,天神收牛魔,後天妄意得返先天真意。能得真意才得真炁,性命是不分的。


第六十二至六十三回,教人辨識假聖假智。竊舍利子與王母靈芝,即所謂竊佛之慧,貪天之功,豈能長久,九頭、萬聖,私智私聖。《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


第六十四回,講木仙庵之假仙,貌似風雅逍遙,實則無益性命。


第六十五、六十六回說小雷音之假佛,被其頑空罩住,要想出來,難!所幸假佛被彌勒真佛收走。


第六十七回,講自謂和光同塵的假聖,市儈氣極重,就如同八百里的爛柿子氣。


第七十二、七十三回寫了房中與燒煉之偏。所煉之葯毒性大矣,卻說得頭頭是道,能將人罩住,日君之母以大光明破之。


第七十四至七十七回伏獅象鵬,說精氣神雖則初伏,若不能還於太虛,見得真性——自家主人翁,終滯於有。


第七十八、七十九回,講一個要食嬰兒心以求長壽的左道術士。歷史上這種術士不少,隋代嵩高道士潘誕自言三百歲,為帝煉金丹,要取童男女膽髓各三斛六斗,煬帝殺之。今則有比煬帝更昏者:網上見了則消息,近年來廣東某些飯店有專做嬰兒(約是墜胎)湯者,一碗三千元,說極壯陽延壽?


第八十四回過滅法國,國王、后妃、大臣之發也滅,人我一相,個個圓成。


第八十五至八十六回,提到《心經》的《頌》:「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是說修道要從心地根本處修,三藏、樵子被綁樹上,皆念其根本。旁門外道最好以假亂真,難以辨識,妖精以假人頭哄悟空、八戒。


第八十七回,講人天感應,欺天就是欺理,違背必然規律。以齋天素供推倒喂狗,故遭大旱,喻也。故修道者當積善修德以感天。


第八十八至九十回,三藏誇悟空之功,悟空道:「皆是他本人善念所感,我何功之有?」《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至玉華州,是明心見性,已達玉液還丹,性功已了。道須臾不可離也,離則如兵器被竊。而道不可盜,九頭獅子以其私智,終無所益。《悟真篇》說:「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


第九十一、九十二回,金平府,說金液還丹,命功已了。明其真,先知其假,辟寒、辟暑、辟塵,假佛以竊民脂,自謂佛即在是,終是哄眾。


第九十三至九十五回,真公主、假公主,以真除假,借假歸真。真陰歸元,陰陽渾化脫凡塵矣。


第九十六、九十七回,講煉神還虛。《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講:「上德不德」,因其自然而行德也,執於名譽,張揚功德,故寇員外遭災;聖人無為而無不為,不能韜晦隱跡,故三藏受苦。至第九十九回,歸途在陳家莊,行者道:「師父說得有理,我們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罷。」這時已是道成事完了。


第九十八至一百回,《西遊記》詩曰:洗塵滌垢全無染,返本還原不壞身。脫凡殼而見真佛。有趣的是阿儺、伽葉向三藏索賄要「人事」,佛祖替他們辯護:「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先與無字經,無為也;後與有字經,有為也。無字經非凡人易學者。及至通天河又遭一難,方成九九之數,毫髮差殊,不能成真。功圓行滿,「徑回東土,五聖成真」。

-----------------------------------------------------------------------------------------

以前天涯上有個叫黑色大司命的高人寫過類似的帖子,比什麼吳閑雲之流的厚黑學說要靠譜的多,有興趣的請戳http://bbs.tianya.cn/post-no05-132621-1.shtml
-------------------------------------------------------------------------------------------

PS 現在好多人都說《西遊記》不是吳承恩所做,我也傾向與這個說法,但是居然有說是長春真人(就是丘處機啦)寫的,實在不敢認同。。。。。

(更新於2013.10.9)


想讀懂西遊記講了什麼,肯定得從書中主角的的故事說起,西遊記中的主角非孫悟空莫屬,主角的人生階段可以分為以下階段:

1. 初出茅廬,天真爛漫,活得自在,但是發現生命會隨著時間消逝,於是求仙問道,求得長生

2. 本領學成,也得強幹,想要自由,必須打破體制壟斷,於是大鬧天宮,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3. 造反不成,被體制打趴下,蹲了500年大牢。

4. 另一個體制來給他指了明路,不得已為了金身正果,漸漸磨滅本性,一路上過得非常辛苦。

5. 取經途中,多次和唐僧鬧彆扭,對生活理念不同,對佛教認識不同,一個誠心向佛,一個為了自由,多為自己想。

6. 隨著取經事宜進展,逐漸領悟佛門奧義,體會心經,自真假美猴王之後,成了真悟空,可以說原本的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猴子已經死了。

7.修成正果,封為斗戰聖佛,體制內的自由人,生而來之的本性蕩然無存,原本的孫悟空早就死了,剩下的只是一個活在體制內的佛陀。

縱觀人生近百年,誰人不是如此?

作者的 意圖很明顯,人生不過白駒過隙,悟透了其中奧義。

當然書中穿插了各種影射現實的實際情況,文學的價值自然不用說了。


為什麼?為什麼都在這瞎猜?為什麼作者都清清楚楚寫出來了還在這猜?

西遊記開篇就說了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造化是什麼?指的是創造演化,指世間萬物,也指命運
會元是什麼?接下來就寫了「一元分為十二會,每會該一萬八千歲」,就是指特別長的時間

那意思就是
想要知道世間萬物是如何能夠生存這麼長時間的,那你就得看看西遊記了

很簡單,寫的是萬物的生存之道,也就是人的生存之道

所以你就得重點看裡面的角色為什麼會生存下來,又為什麼會死

如果進一步說,那就是人在社會裡該怎麼生存,該怎麼混

無論你怎麼演繹,這個答案都脫不開這句話

這作者在開篇就寫得清清楚楚的東西為什麼滿地瞎猜啊?


唐僧是仁,孫悟空就是那個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所以仁要當義的師傅,用緊箍咒制住義。

這是我看到的《西遊記》。民間也有類似的俗語,比如「菩薩心腸,屠夫手段」,其實說的是一件事。


《西遊記》的境界竟然如此之高,以前真是白讀了

《西遊記》境界極高

可惜大多數人都沒看懂

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是根本讀不懂西遊記的。個人認為,《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嗎?),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


《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變,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不就是人的氣度嗎?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了解「貪、嗔、痴」的本質。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後,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凈乃取經之本。


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慾望(豬八戒)牽著走!於是人(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內心(悟空)設定的界限(劃的圈),於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領著人(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燒了觀音禪院,於是出現了阻礙他成佛的心魔,於是黑熊怪就來了。

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變,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頭上的火焰。牛魔王與悟空為結拜兄弟,又勢均力敵,所以發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孫悟空踢下一塊火磚,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爐後為出一口惡氣而放的,到頭來卻燒傷了自己。火焰山這一難是由孫悟空早年頑空之心所生,所以說「牛王本是心猿變」,要「打破頑空參佛面」,在這裡孫悟空剪除了頑空之心。


紅孩兒象徵著仇恨之火,一個人活在仇恨中,到頭來只會燒傷自己的心(紅孩兒燒傷了悟空)。此外,紅孩兒還象徵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毀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


黃風怪會吹三昧神風,他代表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

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此外,白骨精也象徵人皮面具,人皮面具(白骨精)能引出人的本能慾望(所以豬八戒開始挑撥離間),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


金錢(金角大王、銀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作者將這個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幌金繩把孫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蘆把孫悟空封住了。後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個黃眉怪用金鐃把孫悟空封住了,金鐃這個法寶也象徵金錢,金錢能把心困住。

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七情六慾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絲)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隻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慾望的象徵。


蠍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蠍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真假美猴王,一個真心向佛的悟空擊敗了一個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實是自己的兩種意志互斗,是一個人的兩顆心。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是由師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孫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豬八戒沙僧不肯說情的「嫉妒之心」,師徒師兄弟之間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就必須除掉第二顆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孫悟空被打死了,師徒幾人才得以繼續上路。

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孫悟空變做假唐僧,比喻這時的唐僧和悟空合二為一,他剖開自己的肚皮滾出了一堆心來,也是象徵「多心」。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悟空三兄弟好為人師,在玉華州收了國王的三個兒子為徒弟,教他們習武。好為人師,不謙虛,因此惹出一窩獅子精。獅者,師也。

九靈元聖是西天路上最厲害的妖怪之一,是一隻九頭獅子,可妙擒孫悟空。九頭獅子象徵「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一個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聖,九思成聖,所以叫九靈元聖。


九思分別指的是:


1)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


2)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3)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4)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5)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7)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8)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氣了。


9)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做到了這九思,就可成聖了。孫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怎麼可能打得過已成聖的九靈元聖?

師徒在寇員外家裡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


最後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後,離真理也就不遠了。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最後心(孫悟空)被封為斗戰聖佛,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情慾(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至於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家裡所發生的荒誕怪事則是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獅駝城是一個巨大的妖精王國,也是黑暗時代的一個巨大折射。


最後佛祖之所以給師徒無字經,是因為無字經才是真經,無字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這一路上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經」,遠遠勝過那些個文字。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堅定不移,寓為金剛,既然心已成金剛,那麼心頭(悟空的頭)上的金剛箍便不必存在了。佛之經典,正為《金剛經》。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幾歲時讀和二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作者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

——延伸閱讀——

《西遊記》中

你未必知道的18個細節


1

混世猴王孫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

孫悟空在《西遊記》原著里的長相實在不好,身高不滿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約是32cm,也就是說悟空身高在1.3m左右。混世魔王曾嘲笑孫悟空:"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麼上下?"


2

唐僧肉的正確吃法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第十三回里的寅將軍,剖腹剜心,剁碎其屍,首級心肝獻客,四肢自食,骨肉分與各妖。


然後是黃風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先綁在定風柱上三五天,也就是風乾了之後或煎或炒;進一步發展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選擇蒸著吃,並使得這種吃法在妖界流行起來,以至於日後的紅孩兒、小雷音寺的黃眉大王、盤絲洞蜘蛛精以及獅駝嶺三兄弟都選擇這種吃法。


最後那些更講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塵三大王,他們要細切細銼,配著酥合著香油煎著吃。


3

沙僧戴的9個骷髏都是唐僧前世

第八回,沙和尚被觀音菩薩降伏後,情願皈依正果,主動講道:「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玩耍。」


沙和尚的是原型深沙神,而他脖子上那串骷髏是三藏法師的前身,在元人《西遊記》雜劇中,深沙已變成沙和尚,他脖項上掛著九個骷髏頭,據說唐僧「九世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


4

龍的地位低到難以想像

龍王在《西遊記》里的地位低到難以想像。在中國民間神話中地位崇高的龍,在《西遊記》里卻地位低下,四海龍王膽小怕事,涇河龍王為了一點小事就被告死罪,小白龍更是變成坐騎踏上取經贖罪之路。


「龍王」這個概念,其實是隨著佛教經典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在印度的動物崇拜中,金翅大鵬受是很高等級的神物,而龍經常是金翅大鵬的獵物。大鵬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所以,從佛教經典傳入的「龍王」形象,地位不高,也不難理解。


5

六道眾生之外的靈物不止孫悟空一個

《西遊記》中如來明確說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孫悟空就是靈明石猴,他護唐僧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後皈依佛門,在佛祖座下修行,他十分靈通,得三十六路心法,賜「聞達侍者」;因由樹生,取木姓,法號尚智。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在《封神演義》中,曾修行千年,以化身為人,是梅山七怪之首,名叫袁洪,為紂王領兵征戰,是商朝一大猛將。


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假悟空,無姓名,神通與孫悟空一般無二,變化成孫悟空、觀音等,照妖鏡皆不能識。後被如來說破原身,被悟空一棍打死。


6

孫悟空的恩師菩提老祖到底是誰?

菩提老祖,即須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金剛經》的當機者。菩提老祖居住的地方有一副對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實這副對聯是個字謎,謎底是「心」字。動念即乖、心行處滅,有禪宗意味。


7

四大部洲90%的人都念錯

一開篇,吳承恩寫道:「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很多人不知道,四大洲的正確念法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譯,是佛教名詞,分別表法四類社會階層里的人道眾生。


8

牛魔王的人物設定是在向鳩摩羅王致敬

牛魔王的名字是從「鳩摩」演化來的,從古至今印度都以牛為神物,是當地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鳩摩羅是印度神話中大神濕婆與雪山神女帕爾瓦蒂之長子,為神話中戰神,在南印度廣受崇拜。


9

金箍、緊箍、禁箍傻傻分不清楚

《西遊記》第八回,如來讓觀音去東土尋找取經人,除了錦闌袈裟和九環錫杖之外,如來還給了觀音三個箍兒。三個箍兒的順序是:金、緊、禁。孫悟空戴的是緊箍;禁箍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最後收伏了紅孩兒。


10

最強兵器並不是金箍棒

孫悟空的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煉的神鐵,後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後遺下的定海神針,放在東海,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測量工具。而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全名為上寶沁金耙,是太上老君用神冰鐵親自錘鍊,借五方謁諦、六丁六甲之力鍛造而成,乃道家至寶。


11

弼馬溫是正四品的大官

中國歷史上並無「弼馬溫」一職。民間傳說,是將母猴子的尿與馬尿混合在一起喂馬,可以避免馬生病。「弼馬溫」的諧音就是「避馬瘟」。弼馬溫這個官職,在《西遊記》是御馬監的「正堂管事」,是給玉帝養馬的,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馬監」來的。而明朝的御馬監一把手,是正四品的官,和地方知府是同一等級。


12

玉帝吃龍肝,如來喝鳳髓

《西遊記》里神佛滿天,他們吃什麼?蟠桃盛會的菜品自然上上乘,絕非人間可比。「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佳肴色色新。」 八字四菜——龍肝鳳髓,熊掌猩唇,玉帝和如來就入口這樣的菜品,神仙的世界也一樣奢華浮誇。


13

悟空、悟能、悟凈的法號玄機

唐僧三位徒弟的法名,正巧合了佛教中「空能靜」三字的含意,空能凈,空,四大皆空,塵世一切拋下捨去放下,活的自在,活的洒脫,一心向自在。能,能愛一切眾生,能接受一切眾生,能容一切眾生,能度一切眾生,能捨得、能放下,能容宇宙萬物,容者乃大。凈,首先自身乾淨,六根清凈。心裡無任何邪念,內心純凈,凈乃靜,修自己修內心修清凈。


14

紅孩兒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鮮肉

各種影視劇版本里的紅孩兒都是小孩形象,其實原著里寫他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他的外貌是這麼描寫的: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塗朱一表才。鬢挽青雲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所以,紅孩兒這位聖嬰大王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鮮肉。


15

牛魔王是唯一一個有坐騎的妖怪

《西遊記》里有各式妖魔,其中不少是神仙坐騎變的,但是唯有一個有坐騎的妖怪是牛魔王。牛魔王的坐騎是避水金睛獸,避水金睛獸只能辨識容貌,不識氣味,貌似麒麟,龍口、獅頭、魚鱗、牛尾、虎爪、鹿角,全身赤紅,能騰雲駕霧,會浮水,性情通靈,疑似龍族。


16

兩界山下孫悟空殺六賊的寓意

孫悟空被唐僧救出了五行山後,有一段打死強盜的故事,1986版《西遊記》里雖有表現,但做了大量刪減。有意思的是六賊的名字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和身本憂。孫悟空所殺的六賊,其寓意就是孫悟空到達了六根清凈的境界,是謂無欲是真心,有欲是凡心。


17

嫦娥不是一個人而是指一大群人

關於嫦娥,西遊記中的說法跟民間傳說中很不一樣,當然也跟影視作品裡說的不太一樣。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嫦娥一直是一個具體的人,她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女兒,后羿的妻子。而在《西遊記》里,嫦娥卻指的是月宮裡的一群宮娥,豬八戒調戲的那個,有一個專屬的名字叫做霓裳仙子。


18

妖怪最多的地方是獅駝嶺

獅駝嶺為獅、象、鵬三魔王佔據,要抓唐僧來吃。獅駝嶺上的妖怪南嶺五千,北嶺五千,東路口一萬,西路口一萬,巡哨的四五千,把門的一萬,燒火的無數,打柴的無數,共計四萬七八千。

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輯整理


答案好精彩,不過我也認同吳閑雲那個說法:西遊戲的主線就是在那個道教佔據主流的年代,佛教徒是怎樣一步步進入統治者的候選項里的。
先是設計了一個局,用營銷術語來說就是給用戶創造需求,讓最高統治者李世民為了解決怨魂纏身的問題,決定取經。
在取經過程中不斷打壓競爭者道教,沿途傳播佛教。最終成功。

當然話說回來,魯迅在《迅全集-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中這麼說:《紅樓夢》〔2〕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西遊記》也是如此。


【西遊記】的前七回是鬧天宮,後面的部分是取西經。個人認為全書思想價值最高的部分是前七回:前七回可以稱作「齊天大聖時期」。一隻從石頭裡跳出來的猴子,他沒有受到任何封建社會的影響,沒有那條封建思想的臍帶勒著他的脖子。於是這隻猴子做出了前人想都不敢想的驚天偉業——大鬧天宮,直接攻擊封建統治的最上層。還給自己封了一個nb無比的稱號——齊天大聖。可以看出來作者在寫這部分的時候是完全自由的,他對封建統治的蔑視變成了小說里石猴對滿天神佛的戲弄。雖然石猴最終沒有跳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但前七回的思想解放意義是前無古人的!


小說後面的取經部分,可以稱為「孫悟空時期」。石猴被關係曖昧的觀音姐姐「招安」,跟隨唐僧西天取經,還被封了個「悟空」的法號。這是這部小說最讓人悲哀的地方!雖然取經的過程相當精彩,但我們可以看出整個取經過程不過是滿天神佛共同導演的一出大大的鬧劇!孫悟空在緊箍咒的束縛與觀音姐姐的忽悠下完全失去了大鬧天宮時藐視一切的無上霸氣,變成了唐僧的馬弁。我想在寫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作者由於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禁錮,已經把對封建統治者的崇拜深深地刻在了腦子裡,寫出石破天驚的前七回之後,他已經怯懦了,失去了衝破一切、解放一切的勇氣,僅僅滿足於寫一部精彩而又流俗的小說了。

真TM可悲。


當年我還小,和小夥伴們隨性玩耍,好不快活。
後來我年輕,意氣風發,胸懷大志。我發現我必須學點什麼。
於是我去尋師,學有小成,以為天下盡收眼底,不在話下,只恨無處施展,恨不得把天通個窟窿。
隨性放肆終於招來禍患,被一巴掌拍到地下,付出了多年受壓迫的代價,幾乎不能翻身再見天日。
終於有人肯扶了我一把。
於是我學會了隱忍,掩了光,收了性,阿諛奉承,逢場作戲。再不敢張揚。
為了晉陞投靠了派系,給自己帶上了金箍。
背過黑鍋,挨了千刀,兢兢業業,任人愚弄,千難萬難,終於熬出了頭,被派系認可,成為了圈內人。

可是我一點也不覺得高興。這還是當初的我嗎?

我心裡有一個英雄,他叫孫悟空。但是我的英雄後來失去了顏色。

這是一個悲劇!而喜劇色彩只不過是襯托。

也許一個孫悟空,就寫盡了凡人們的一生。
作者如此,你我皆如此。誰也打不破規則。


也許《西遊記》是一部言情小說大典。

【壹】公主愛上窮小子
總裁的妹妹愛上自己的保鏢,他們生下一個孩子,雖然天生奇才,但被總裁所不容,給了他一個分公司。

總裁……………………玉皇大帝
總裁的妹妹……………雲華
保鏢……………………楊天佑
孩子……………………楊戩

【貳】喜愛蟠桃會
狂歡派對,司令看上了一位妙齡少女,想請她喝一杯,卻發現這個女人原來是自己上司的上司的姘頭,被莫名其妙查了水表,吃了一個降級處分。

司令……………………天蓬元帥
上司的上司……………玉皇大帝
姘頭……………………嫦娥

【叄】這個強盜不太冷
強盜把公主擄走了,許多年過去了,雖不說是愛上了強盜,但公主也為他生了幾個孩子。直到有一天,一個不小心到來的快遞團隊的到來,打破了這場十多年婚姻隱藏的寧靜……
強盜……………………黃袍怪
公主……………………寶象國公主百花羞
快遞團隊………………西遊小分隊

————————————我是害羞的分割線————————————
最近在重讀西遊記,我想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
言情小說也只是一部分,還有更多的東西,在慢慢醞釀,爭取花兩個月時間把這個坑填完。

好的作品就是各種人都可以從裡面獲得靈感和共鳴。

但是沒有想到我最先想到的是愛情故事。

也許在我純爺們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浪漫言情心。

啊!春天來了!好想談戀愛。【賣萌臉


超越人間的情義,放下了人間的各種執著,最後會成佛。如果你不相信佛家,也可以理解為成為聖人。


比較認同魯迅先生的觀點:遊戲說
「作者雖儒生,此書則實出於遊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元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
——《中國小說史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目前由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這是趨勢嗎?
為什麼感覺《三國演義》的謀略比《冰與火之歌》更厲害,而後者卻更殘酷?
為什麼會主動尋找藝術作品中虛構性故事的真實性?

TAG:小說 | 國學 | 文學 | 西遊記 | 吳承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