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成就頗高但鮮為人知的人?

如題。
成就比名字有名。

請注意是可以載入史冊級別的, 有知友回答說周杰倫公司的某個合伙人就太跑題了
此問題和有哪些人堪稱「神人」,卻不為大眾所知? - 科學有點像,貼個鏈接。

相關問題:曾經做過中學老師的名人有哪些? - 教師 - 知乎


他在專業領域如雷貫耳,但在大眾面前默默無聞。
一個多世紀以前,那是大清朝的最後一年,他考取清華學堂的首批名額,年齡不到13歲。
他遠渡重洋,師從諾獎得主布里奇曼,測量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 h 值。
獲得哈佛博士之後,他立即回國,開始為自己落後的祖國,耕耘一項註定偉大的事業。

27歲那年,他在清華創建了物理系。
31歲那年,他在清華創建了理學院,包括數理化生等六個系。
沒錯,就在清華大草坪的西側,那棟寫著 SCIENCE BVILDING 的小樓里。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理學院將清華從一所學術空白的留美預備學校,逆襲到了如今的地位。
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誕生了23位兩彈元勛,其中一半是他的門生。

為什麼說他的成就,比他的名字更有名呢?
下面我們僅從教育家的角度,看看他培養出了哪些婦孺皆知的成果——

1)我國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中國的「衛星之父」 趙九章,「氫彈之父」 彭桓武(一說為于敏),「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不僅僅是錢三強,還包括「三錢」中的另外兩位:「導彈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以及「光學之父」 王大珩,都是他親手培養的學生。鄧稼先、周光召、朱光亞這些重量級的名字,也是他的門生。

2)他的學生楊振寧,在世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沒有之一。楊對人類科學的貢獻,足以再得一兩次諾貝爾獎。1971年楊振寧首次回國,就提出要探望恩師,但被政府拒絕,詳情見下文。

3)他的學生李政道深情回憶:「是他決定了我的命運。」 1946年,他破格將年僅19歲的李政道送往美國,甚至在辦護照時都招致了質疑。半個世紀之後,諾獎得主李政道回國,再次見到那張被他畢生珍藏的泛黃考卷,不禁哽咽。上面是他的字跡:李政道,電磁學,58+25=83分。

4)第一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人,是他的學生林家翹。

5)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中國人,是他的學生戴振鐸。

6)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當時小華只有初中學歷,是他力排眾議,讓華羅庚在清華數學系任教,又送往劍橋大學深造。與華羅庚齊名,就讀於清華數學系的陳省身,同樣受益於他的諄諄教誨,日後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現代微分幾何之父。

7)他一生解不開的結,是他的學生熊大縝。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熊大縝放棄了赴德留學的機會,前往冀中抗日根據地,在呂正操將軍麾下擔任供給部部長。熊大縝利用清華所學,為部隊製造炸藥、雷管、無線電發報機等軍用物資,為地雷戰提供武器裝備;而老師本人則守在津門,為熊大縝提供支援。1939年,國共關係惡化,中共「鋤奸隊」展開政治運動,將熊大縝誣陷為特務,未經調查核實,用石頭活活砸死。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地雷戰》,貧下中農可以機智到什麼程度呢?
他們面朝黃土,一拍腦袋,竟自行研製出了各種爆破技術!

……

在此後的若干年裡,他堅持為熊大縝奔走鳴冤,反令自己鋃鐺入獄。
文化大革命到來,這位七旬老者被指控為反動權威,「國家罪人」。
他變成了熊大縝變成中統特務的介紹者,慘遭毒打,脊骨受創,大小便失禁。
在聽說兩彈元勛姚桐斌被亂棍打死,愛徒趙九章含恨自殺之後,他精神崩潰,出現幻覺。

文革後期獲釋,他一度在中關村大街上乞討,雙腿腫脹,身子屈成九十度。
後來恢復了些許神智,遇到自己的學生就說:趕快躲開,不要理我,躲得遠遠的!
文革結束,他亦長逝。據說臨死之前,口中還在喃喃:「回清華,回清華……」
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此人死訊,所有報刊均不予刊登。

1987年,在呂正操將軍的努力下,他和熊大縝終於得以平反。
此時距離他去世,已十年之久;而他的學生熊大縝,冤死已近五十年。
1992年,海內外上百位學者聯名呼籲,請求清華大學為他樹立銅像。
1995年,銅像落成。

請記住他的名字:葉企孫(1898 ~ 1977)

他終身未娶,無兒無女,但卻桃李滿天下。
他為新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無黨無派,臨終淪為國家罪人。
一百年前,他年少立志,要拯救這個愚昧落後的民族。
但願不久的將來,盛世能如你所願。


=========== 後記 ===========

比起有「清華四哲人」之稱的葉企孫,大家或許對《三體》更加熟悉。
三體之地球往事,始於一位名叫葉哲泰的物理學家。
在文革中,他被清華附中的紅衛兵批鬥致死。
他嘆道: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前輩,他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石油科學家,曾經不顧歐美的強力阻攔毅然回到中國,在他專攻的領域內,帶領中國超越了西方整整30年。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卻在正值壯年的時候被凌虐羞辱,最終遭遇了滅門之災。

這個人的名字,99%的中國人都沒有聽說過,他就是我國石油化學領域的奠基人——蕭光琰。

他出身於20世紀初的日本東京,父母是叱吒風雲的日本華僑,家境極為優渥,,養尊處優的程度超乎想像。如果放到今天,這樣的富二代不是在超跑里車震,就是正在七星級酒店的前台開房。

然而他並沒有那樣任性放縱,作為一個中國人,他很清楚:當時的祖國正深陷於貧困積弱、出路難尋的困境中。

他發誓在國外多學一點知識,回去報效祖國。

圖:20世紀初的東京

蕭光琰小時候絕頂聰明,9歲就掌握中、日、英三種語言,12歲進入日本最頂尖中學,成績依然名列第一。初中畢業時,抗日戰爭爆發,跟隨家人四處流亡的他沒有讀過一天高中,最終仍然以最高分考入美國坡蒙那大學,後經全體導師推薦,進入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年僅24歲便拿到博士學位。

從25歲開始,,他進入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由於在石油領域接二連三做出貢獻,他連續4年摘得了具有高度榮譽象徵的美國石油金質獎章。

在年僅28歲的時候,就成為了美國首屈一指的石油化學專家。

他的前半生可謂順風順水,當時的蕭光琰在美國擁有一套富麗堂皇的別墅、高檔的轎車,還有一位美麗的妻子。

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國在當時正處於內戰時期,山河動蕩,民不聊生,論生活水平和美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然而令人動容的是,蕭光琰心中真正想念的卻是中國,在國外如此兢兢業業的學習和工作,全都是為了中國。

圖:內戰時期的中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蕭光琰聽聞此事立刻向中國寄來一封信,詢問祖國目前面臨什麼困難,需要哪些石油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在收到答覆後,他捨棄了游泳、打網球和滑冰的愛好,甚至斷絕了一切社交,花費數千美元買來翻印機,沒日沒夜地收集他認為祖國需要的資料,這些資料的數量之多,光是用翻印機翻印出來就花了整整一年時間。

而這些資料,就是日後奠定了中國石油工業基礎的最寶貴的那部分資料。

1950年11月,他決意啟程回國,卻被美國以「掌握國家機密」為由禁止他出境,他不顧生命安危輾轉飛往香港,然後由專人接回了國內。

回國之後,為了貼近最前線的研究,他沒有選擇留在北京,而是去了中國科學院下設的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那裡,每個月只能拿到120塊工資,上班只能坐公交車。但他卻沒有任何抱怨。

圖:後排左一為蕭光琰

1950年代初,我國石油工業還處在相當落後的水平,甚至不知該用哪種催化劑來煉油,就在舉國求助無門的時候,是蕭光提挺身而出,提出鉑重整技術當作催化劑,後來用這個技術建成的大型工業生產裝置,成為了當時中國最重大的五項科技突破之一,被美稱為「五朵金花」。

圖:被稱為」五朵金花「之一的鉑重整煉油廠

緊接著,他用一年半的時間一口氣寫出了十五篇論文,全都成為了中國石油化學的奠基之作,其中「頁岩油的催化裂化」這項研究,甚至對我國整體的工業發展都受益無窮,而如果沒有他,我國的石油工業很可能停滯不前。

他在美國連獲四枚金質獎章的時候都沒對任何人提起過,甚至沒有告訴他的母親。但是自從回到國內,他幾乎每周都興高采烈地對家裡人說:

「你們知道么?我的那些資料又用上了,我太高興了!」

到了1961年,他還主動兼任青島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在那裡開發出了一項超越時代的技術——生物催化技術。

他的研究有多逆天呢?直到上世紀90年代,西方國家才開展生物催化的研究,21世紀才投入實際應用,而我國因為有蕭光琰,所以在1961年便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說在生物催化領域,他帶領中國超越了西方整整30年。

1964年,我國大慶油田製取航空煤油和低凝柴油的過程中,又遇到了重大困難。就在這時,蕭光琰再次挺身而出,憑一己之力發明了一種超高轉化率的催化劑,完美解決了問題,又憑藉之後的諸多貢獻,蕭光琰逐漸成為了我國石油化學領域的重要奠基人。

然而誰也想不到,就在短短四年之後,這位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竟被肆意凌辱,含冤而死。

1968年,蕭光琰被懷疑」裡通外國「,他被囚禁在「拘留所」,遭到動亂分子用皮鞭的瘋狂抽打,那些人問他:

「通敵蕭光琰,你可知錯?」

而他每天都在怒吼:

「我為祖國做貢獻,我沒有錯!」

說罷便遭到更瘋狂的毒打

圖:1968年,出現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宣傳語

1968年12月10日,精神上受盡摧殘,全身已經血肉模糊的他在被毒打了60餘天之後,服下安眠藥,自殺身亡。

蕭光琰死後,他的生平照片被銷毀,骨灰不知下落何處。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當天下午,專政隊又把他的妻子和女兒抓來,同樣用皮鞭毒打,惡語羞辱。

3天後,她們二人也相繼精神崩潰,服毒自殺。

至此,曾經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關鍵貢獻的科學家蕭光琰,和他的家人,就這樣全部含冤死去。

圖:蕭光琰的女兒小洛洛(前排)

曾經有人問過我:那些浩劫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還有必要寫出來嗎?

我們還有必要知道嗎?

我想借這篇文章發自肺腑地回答:非常有必要。

未來如何,實在難以預測,我們唯有不忘前車之鑒才能令警鐘長鳴,因此我願永遠銘記他的故事和他的名字:蕭光琰。


不說鮮為人知,只說歷史名聲配不上豐功偉業。

蘇定方

個人心目中的中華第一名將,他的特長是「滅國」。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漢族,冀州武邑人,隋末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義軍、貞觀初年歸李唐。先後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逝世後,追贈幽州都督,謚曰庄,配享武廟,進凌煙閣。

他的個人戰績如下:
滅西突厥,擒敵酋
滅百濟,擒敵酋
滅蔥嶺,擒敵酋
破東突厥
破高句麗
定吐蕃

考慮地理和國力因素,放到今天大約是這樣的:
佔領俄羅斯,俘虜普金
佔領韓國,俘虜朴槿惠
佔領哈薩克,俘虜納扎爾巴耶夫
胖揍蒙古
胖揍朝鮮
胖揍印度(西藏早就是自己人了,只好請頭巾哥來客串)

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以少勝多,甚至有1000破80000的記錄(來自對手記錄哦),還有滅百濟時罕見的中古時代大兵團兩棲作戰。

直到今天,韓國忠清南道還有一座唐代的碑,上面正是蘇定方滅百濟後刻下的《大唐平百濟碑銘》,被韓國當國寶一樣在保護。(不得不說南棒在美帝的調教下還是越來越文明了)


可惜的是,由於評書演義的改編,蘇定方在後世很少作為一個正面形象出現,至今鮮有一部正面描寫蘇定方的文學或影視作品。

但,那又怎樣。


赳赳武夫,明明號令

執戟前驅,邊隅已定

(音頻版答案)
———————————————————————————————————————————
個人愛好,開始通過喜馬拉雅FM,開始將自己的一些答案和想法錄成音頻,還不專業,看在人帥的份上,去聽聽唄O(∩_∩)O

喜馬拉雅ID:肉桂卷

喜馬拉雅ID:肉桂卷
專輯地址:http://www.ximalaya.com/swf/album/red.swf?id=4723849
本答案地址: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red.swf?id=18342888


1897年7月出生

1921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

1937年淞滬抗戰,身負第一線參加前線醫療救援隊

1938年接任中央防疫處處長。在昆明從無到有重建中央防疫處。從這時起,抗戰中的疫苗與藥品源源不斷的從昆明西山送往全國各地。

1942年,製造成功國產牛痘苗,供盟軍使用。

1943年,在這個沒有自來水,每天都要修一次鍋爐,瓊脂要回收利用的廠房,生產出了第一批國產臨床級抗生素。

抗戰8年間,作為中國唯一的防疫機構,肩負起對抗日本細菌戰的使命。

1945年於抗戰結束後來到北平,此時舊時的北平防疫處天壇舊址已被破壞殆盡,開始重建工作。於1947年完成。

1949年建國後選擇繼續留在國內,1950年防疫處改名中央政府衛生部生物製品研究所,擔任所長,主持疫苗與藥品的研發與生產工作。在全國推行牛痘苗,最終中國在1961年宣布消滅天花。

1955年成功在實驗室分離出沙眼病原體TE8。

1958年元旦,以自己作為實驗對象,證明了沙眼病原體的致病性。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發現重要病原體的中國人。

1958年九月,受到拔白旗運動衝擊,自盡。

1970年,這種病原體類型被正式定名為衣原體。

1980年,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想為他頒發沙眼金質獎章,可是他早已不在人世。

湯飛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

=======================================================
第一次收到這麼多贊同,受寵若驚,放下手邊論文加碼一場。

1910年10月21日,東北大鼠疫的指標病人進入滿洲里,6日後死亡。

同年11月8日,疫情傳播至哈爾濱。

12月初,外務部收到日俄兩國照會,要求己方派兵進入東北保護僑民並主持北滿防疫事宜,一時間氣氛凝重。同時疫情逐步向關內擴散,整個北中國岌岌可危。

12月22日,一位年僅31歲的華僑與他的助手登上了北上哈爾濱的火車,主持防疫工作。

12月27日,這位劍橋醫學博士完成了中國第一例疫區屍體解剖。

1911年一月初,判斷東北鼠疫疫情為肺鼠疫,改變了各國專家專家鼠疫只能由跳蚤傳播的看法,推廣加厚口罩。

1911年1月,中國第一次以科學為指導的防疫工作開始進行。

大年初一,哈爾濱進行了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火葬。有效的阻止了疾病的繼續傳播。

同年3月,哈爾濱疫情宣告結束,4月,吞噬6萬餘人生命的東北鼠疫疫情宣告撲滅。

4月3日,萬國鼠疫大會在奉天召開,為中國第一個國際學術研討會,作為抗擊東北鼠疫的首要功臣,那個華僑青年被委任大會主席。

再後來的事,就是他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北京中央防疫處,任第一任處長

於中華民國時期主持收回港口檢疫權事宜。

創立中華醫學會並擔任第一任會長。

創辦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現哈醫大),任第一任校長。

1920年東北鼠疫再起,但是這時當年的那位青年在東北已經布下了十幾所防疫醫院與檢疫站,這一次他再度領導東北防疫工作,最終將死亡人數控制在萬人之內。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身在上海的他最終舉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馬來亞,定居怡寶,開設診所度日。

1960年1月2日病逝於馬來西亞檳郎嶼。

一位來自南洋的青年,在北國的黑土地上面對人類史上最兇惡的烈性傳染病,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拯救了哈爾濱,也拯救了整個東北。

伍連德(1879年3月10日
-1960年1月2日)

「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梁啟超


這是我專業領域的一位大神。


此人有多牛呢?
六十年前,在所有渦輪機計算停留在一維和二維時,此人發表了一篇准三維渦輪機計算理論的文章。

這個理論有多重要呢?
在這裡,我要先科普一下,渦輪機模擬的難度之一在於葉片,葉片太多,流場複雜,所以電腦算起來非常的費時。當時的計算機可不像現在,動輒多少G內存,多少T硬碟。彼時三維渦輪機CFD壓根就是不可能的,同時實體試驗又那麼費錢,人們研究三維渦輪機的痛苦可想而知。這時候,這個人出來告訴所有渦輪機的研究人員:「嘿,我有一個理論,運算的時候可以不計算葉片哦!」你要是當時的渦輪機工程師,會是什麼感受?難道不像看到了救世主一般么?於是,在接下來的六十年里,直至今日,這個理論及其衍生開創了渦輪機研究的一大分支——Throughflow。
現今所有Throughflow領域的文章、會議、研究,都不可避免的要引用此人當年的文章。所有Throughflow領域的研究人員,包括我的導師和我,都將此人視為Throughflow的開山鼻祖之一。

對了,這位大神可是中國人哦——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仲華。


對了,渦輪機原理中,轉子焓的概念也是吳老提出的。這個概念現如今已經被世界範圍內的渦輪機研究者所接受。這個概念有多重要呢?
這世間所有的宏觀運動,都逃不出五個方程:
質量守恆;
三個維度上的動量平衡;
能量守恆;
而在渦輪機計算中,吳老提出的轉子焓取代了傳統能量方程中的焓,轉子焓守恆則取代了傳統的能量守恆,大大簡化了渦輪機計算。


詳細的介紹我就不多說了,下面是百度百科的介紹。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191901.htm?adapt=1

大神的當年震驚學界的文章:
http://naca.central.cranfield.ac.uk/report.php?NID=4996

唉,說起來在國內學習時,就聽說過吳老的大名,但是當時本人還愚蠢地覺得他不過是在業界留了個名而已。後來出國深造,才發現此人乃是祖師級大神。瞬間Orz。

眾人皆知錢老,卻鮮有人知吳老,大概是因為神舟都上了天,而大飛機的心臟卻還是遲遲造不出來吧。


1、四大名著中,有三本不知道作者是誰。

現在我們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但是,這都不一定是真的。學界對此沒有定論,甚至有沒有羅貫中、施耐庵這兩個人都不一定,或者說個別文人筆記中的那個羅貫中、施耐庵和三國、水滸有沒有關係,都不一定。

古代最偉大的世情小說之一《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但這位偉大的作者究竟是誰,無人知曉。

2、四大發明中,有三個不知道發明者是誰。

除了造紙術我們知道蔡倫之外(其實蔡倫也不是紙的發明者,他只是改進了造紙技術,不過鑒於蔡倫對造紙術的重大貢獻,我們姑且認為他是紙的發明者),其餘三大技術的發明者早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畢升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但活字印刷技術在中國並沒有得到推廣應用,中國傳統印刷術一直是雕版印刷。

3、《古詩十九首》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上承風騷,下啟魏晉,毫不誇張的說,它為後世中國詩歌的發展起到了指向性的作用。葉嘉瑩在論及《古詩十九首》時說,她讀這十九首詩,心中經常有一個念頭:「誰人有此?誰人為是?」——但是,這麼重要而偉大的一組詩,我們竟然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誰,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他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一名烈士,他的成就不比錢學森鄧稼先小,卻因離世太早而鮮為人知。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所有報考者力學專業只錄取一人,他和錢偉長 林家翹並列第一。
在上海登船前,他發現領到的護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簽發,怒不可遏,毅然放棄這次機會。
八個月後,他又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進入多倫多大學學習。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
1941年,他赴當時國際上著名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加州理工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和錢學森一起成為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弟子,用了4年完成了有關「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出色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
1946年赴康奈爾大學任教,不久就和錢學森合作拿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數論論文,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並得到了實驗證實,為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1949年,他又探索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在許多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958年,燒掉所有未公開發表書稿衝破阻撓毅然回國。同年參與創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1963年開始參與兩彈一星工作。他在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唯一一位為中國原子彈,氫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一個重要數據,急於趕回北京報告研討,便搭乘了夜班飛機。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墜毀。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他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著著絕密文件的公文包。

中國空氣動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紀念亭,上面刻著張愛萍將軍所書的三個大字———「永懷亭」。

他叫 郭永懷。


我剛入校時並不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事迹後哭成傻逼。

資料整理自網路,有老師口口相傳證明其真實性。郭先生的夫人李佩老師退休前一直任我校教授,被稱為中科院玫瑰,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評論區多位網友提到李佩老師,這同樣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引用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為大家介紹一下: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 人物 -- 中國科技網


第一反應是許鏡清老師,就是西遊記的配樂作者,敢問路在何方、女兒情、豬八戒背媳婦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作曲者,如果說六小齡童知名度100的話,蔣大為老師能不掛科,許老師大概沒到1。。。。
"西遊記"看了30年 我們欠老人家一場音樂會
韓寒替西遊記曲作者抱不平:用曲子都不付錢

說實話,我沒有錢。很多人說,這麼些年你的版權費也掙得不得了,但是2014年以來,我才意識到有人花錢買我的音樂。

《西遊記》的音樂版權在我手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只是幫我們收費。它沒有任何權力,人家願意給就給,不給也不能怎麼樣。我們很難依靠它,但不靠它靠誰?
《西遊記》的版權費我收了多少沒啥印象了,有幾家吧。2008年,《豬八戒背媳婦》曾被廣泛用作彩鈴,我只收到8000多元的版權費,有家網站給了2.7
元,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上世紀初,美國南部有數千人因染上了一種叫糙皮病 (Pellagra) 怪病而喪生。

該病的常見癥狀包括全身乏力、暈眩、嘔吐、腹瀉。當時,很多人認為此病屬傳染病,是由一種來源不明的微生物導致的。

醫學界的專家們也得出相似的結論。他們指出這種病的根源是不良的衛生條件--尤其是下水道系統。畢竟,此病重災區的下水道系統都很差,而周圍不受影響的城市都擁有良好的下水道系統。而攜帶著人類排泄物的污水,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很容易造成疾病的擴散。

有個叫 Joseph Goldberger 的醫生強烈懷疑這種推論。他認為,兩件事有關聯 (correlation) 不代表就有因果關係 (causation) 。即是說,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城市的冰淇淋店多,且這個城市的犯罪率高,就說冰淇淋店的高數量導致了高犯罪率。

根據他的判斷,糙皮病的致病根源應該是營養不良,因為重災區居民的飲食結果往往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即吃了大量的玉米製品,卻少有肉類、蛋類、奶製品。在深入調查後,他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

在重災區的幾家監獄和精神病醫院裡,Goldberger 醫生髮現,雖然這些地方的犯人和病人往往都得了糙皮病,但絕大多數的工作人員卻並未染上這種疾病,而這些工作人員的伙食條件通常都要好得多。

當然了,雖然 Goldberger 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但信心在科研中不能作為證據,他還需要用科學的方法,證明自己判斷的正確。令人敬佩的是,機智而勇敢的 Goldberger 所用的方法不僅符合科學標準,還非常。。。




前方高能


堅信糙皮病不是傳染病(不會通過體液和排泄物傳染),他勇敢地把一個病患的血液、唾液、等各種體液注射到自己的體內。根據當時兩個研究員的回憶 (Bronfenbrenner Mahoney, 1975) ,Goldberger 和他的助手們甚至還把病患的尿液和糞便,包在麵糰里,吃了進去。

如 Goldberger 和他的助手們所料,他們中沒有任何一人因此患上糙皮病。但是,這個結果僅能證明糙皮病不會傳染,並不能證明缺飲食結構是導致該病的罪魁禍首。 Goldberger 還需要找到兩者間的因果關係。

很快,他聯繫到了一個重災區的監獄,徵募了11名自願參與實驗的犯人,作為回報,這些犯人將得到赦免。

在實驗的一開始,研究人員給實驗對象提供了營養搭配均衡的良好飲食,此期間,實驗對象們一切正常。接下去的兩個星期,研究人員只給實驗對象提供玉米製品作為食物,這種飲食上的改變使7個實驗對象染上了糙皮病。接著,研究人員又讓這些實驗對象重回良好的飲食環境,他們的病症很快就消失了。

顯然,玉米才是 Pellagra 肆虐的根源。或者,更確切地說,玉米中缺乏的某種物質,是導致這一切悲劇的原因。遺憾的是,Goldberger 醫生並未能見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癌症在1929年奪去了他的生命。


圖:Joseph Goldberger (1874 - 1929) 生前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照片。很遺憾,我沒能找到他助手們的照片。

生化學家 Conrad Elvehjem 繼承了 Goldberger 醫生的遺志,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玉米中所缺乏的煙酸(維生素B3)是導致糙皮病的元兇。重災區的許多居民由於貧困,長期以玉米為食,缺乏肉類等(富含維生素B3)攝入,所以會染上這種疾病。

Goldberger 醫生及其助手,用勇氣和努力為 Conrad Elvehjem 指明了正確的研究方向,拯救了數以千計的患者和家庭。在面臨難題時,Goldberger 和他的助手始終保持嚴謹的態度和大無畏的決心。

而這,正是科學的意義,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致敬!


轉載規則:本答案中我創作的部分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來自知乎,來自米洛。自媒體及其他盈利性媒體在轉載前私信我以獲知轉載方式(免費)。十分感謝。但如果只是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或非盈利的個人微博,則無需告知。再次感謝所有支持此答案的知友。

參考鏈接:http://nowiknow.com/pellagra/
參考書籍: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th Edition)


一個成就高而鮮為人知已經很可惜了,但大家是否知道,有一個在歷史舞台上活躍了近兩百年的家族,每個人都對歷史貢獻巨大,然而聽說過他們的人極少……

這個家族就是東漢 一朝的耿氏家族,耿家將。其代表人物為東漢開國名將 耿弇,東漢軍魂的締造者耿恭,還有為大漢王朝終結北匈奴的最大功臣耿秉和耿夔。

其中 耿弇之軍事能力與戰績堪比韓信,有差也不會差太多。

其中耿恭之忠勇節義堪比岳飛,事實上岳飛就是耿恭的鐵杆粉絲,為此還給耿恭寫過歌頌的詞句。

其中耿秉和耿夔的歷史貢獻堪比衛青霍去病,當然名氣就差遠了。

首先來說耿弇。

想當年王莽之亂群雄並起,劉秀兄長因功高蓋主被更始帝劉玄所殺,他只能帶著一個「大司馬」的空名號跑去河北,說是去鎮慰州郡,其實就是去逃難了,手底下一個兵都沒有,還想管的動河北各地那些實力雄厚的割據勢力?結果處處被人追殺,關鍵時刻,還是耿弇仗義相助,說服了父親上谷太守耿況及漁陽太守彭寵二郡兵馬歸順了劉秀,並率領這支天下無雙的騎兵勁旅——六千幽州突騎,一路為劉秀斬首三萬,攻下河北二十二縣,這才讓劉秀得到了打天下的第一筆大本錢。後來他又決策河北,審料成勢,勸劉秀脫離更始單幹,史論此策鼎定天下、當可比韓信論項王。


數年後,24歲的耿弇又立大功,竟然不到十日就以燕地數萬新卒滅掉齊王張步二十萬兵馬,全定燕齊,為東漢帝國打下了半壁江山,劉秀乃大讚耿弇道:

「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於信也。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竟然說耿弇比韓信還厲害,雖然稍微有些過譽,但可見劉秀對耿弇的由衷欣賞,要知道劉秀本身也是一個軍事大家。

據《後漢書》載,耿弇決策河北,定計南陽,收集燕卒,克拔齊疆,其數年征戰之間,共平郡四十六,拔城三百,未嘗一挫,其作風剽疾,有氣敢任,奇謀精妙,弓馬無雙,真可說是一個韓信與霍去病的集合體。

但如此一位牛人,如果不是精通東漢歷史的達人,一般歷史愛好者,又有多少人知道?

韓信光芒萬丈,兵仙美名傳萬世;耿弇卻默默無聞,獨留功績在青史。令人唏噓。

第二位我們來說耿恭。

事實上,耿弇一家子都將軍,他的弟弟耿舒曾率兵攻取代郡,轉而又擊退五校流民軍二十餘萬人,並平定彭寵之亂,斬殺匈奴二王,封牟平侯。另有弟耿廣、耿舉,耿國都是東漢將領,官至中郎將。其中耿廣又生了個很牛的兒子,耿恭。



圖:天山腳下的耿恭雕塑

耿恭一生最大的偉業,就是堅守西域。東西漢之交,天下大亂,西域也脫離了中國的控制,投入匈奴的懷抱。於是東漢朝廷派遣軍隊重新控制西域,並命校尉耿恭率數百兵馬屯駐於此,不料匈奴大軍又捲土重來,耿恭乃以單兵固守西域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堅持數載,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最終僅剩十三將士歸玉門,其節義震撼古今,振聾發聵,喚醒天下,大聲宣布了大漢民族之不可戰勝,因而徹底擊垮了北匈奴的戰鬥精神。



你想想,單于親率數萬兵馬,竟奈何不了耿恭數百兵馬,還讓耿恭等十三人全身而退。這對於匈奴的民族自信心,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這個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強悍民族,從此也就對對前途喪失了希望,最終絕望西遷,去搞歐洲人去了。

此後班超能以三十六人堅守在西域經營數十年,最終全定諸國,締造絲綢之路;可以說靠的就是耿恭精神的感召,靠的就是耿恭精神對諸國的震撼。

耿恭堅守西域期間,糧盡援絕,匈奴派人勸降,願妻以公主、封以王爵;如此厚利,卻被耿恭斷然拒絕,並一刀砍了匈奴特使,在就在這城樓上表演「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給匈奴人看,據說當場就嚇哭了很多匈奴人。

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因仰慕耿恭,乃因其典而作下千古詞句《滿江紅》!

如果說劉秀中興了大漢帝國,那麼耿恭就中興了大漢軍魂!

然而,如此偉大之人物,本應封侯以勵將帥;然而漢章帝只將其提拔為長水校尉,又讓他去隴西平定羌亂,耿恭一戰而勝,收服諸羌十三部;然而在此關鍵時刻卻又遭到外戚馬氏陷害,被誣「不憂軍事」下獄,後來皇帝還是看在耿氏滿門忠烈的份上才放了他,而將其貶回原籍,永不敘用。

如果說敗軍之將李廣還一直埋怨自己沒被封侯,那耿恭豈不大大冤枉?

李廣身後還有無數歷代文人墨客粉絲們的同情慨嘆,耿恭呢?

小生翻遍唐詩宋詞,詠嘆耿恭的章句幾乎沒有。

如果說關羽於戰敗之際能為曹操之誘惑而不動心,便為忠義之武聖!耿恭呢?

耿恭於少水無糧百死之地獄絕境堅守一年有餘,竟面對匈奴王爵之誘惑而放棄,這豈不比「內戰英雄」關羽之道德精神強出多少!!

又,同為民族英雄,岳飛所面對之困苦境況比耿恭不知好上多少?

為何偏偏耿恭,默默無聞,鬱郁而卒、被人淡忘?

最後,我們來說說耿秉和耿夔

通曉漢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說的是漢朝與匈奴三百年戰爭中兩次最偉大的記功事件。其中封狼居胥的是霍去病,而勒石燕然的是竇憲。但事實上,竇憲只是搞搞宣傳和後勤,真正的硬仗是耿家將打的,確切的說,是耿弇弟弟耿國的兩個兒子耿秉和耿夔打的,正是他們,一起讓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匈奴,走向終結。


我們先來看看耿秉的功勛有多大。

漢朝與匈奴重奪西域,就是在耿秉振臂高呼下打響的第一槍,這一戰耿秉深入天山,斬首數千級,打的車師王摘去王冠,抱住耿秉馬腿投降。耿秉因此被拜為征西將軍。

十餘年後,東漢與匈奴的最後一仗,同樣也是耿秉打響,他告訴皇帝:「昔武帝單極天下,欲臣虜匈奴,未遇天時,事遂無成。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也!」

於是,竇憲與耿秉各率兵四千出塞,而遣耿家將中的後起之秀耿夔、耿譚(耿秉之弟)與北匈奴單于戰於稽落山,大勝之,並一路追亡逐北, 直打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烏布蘇諾爾湖),大獲全勝,前後共斬首名王以下一萬三千級,繳獲馬、牛、羊、橐駝等牲畜百餘萬頭。北匈奴八十一部總計二十餘萬人向漢朝投降。兩年後,左校尉耿夔又率輕騎八百,出居延塞五千里(打破中國本土軍隊遠征記錄),至金微山(今俄羅斯阿爾泰山脈)將北單于殘部團團圍住,一場大戰,斬捕其母閼氏、名王以下五千餘級,並繳獲其所有珍寶財畜,只北單于與少數部眾逃脫,不知所終,據說是一路跑到歐洲去了?

耿夔,一個歷史上少有人聽過的「無名之輩」,一個敢以八百人萬里長征俄羅斯的絕世英雄,他,終於達成了劉邦、劉徹、劉洵、李廣、衛青、霍去病、李陵、趙充國、蘇武、傅介子、張騫、陳湯、耿恭、班超……以及無數大漢英魂的百年夙願。

——漢朝與匈奴三百年馬拉松般的戰爭終於宣告結束,北匈奴滅國。

仗雖然是耿家將打的,但能裝逼的確是皇帝的大舅子竇憲。他竟藉此大勝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命班固刻石勒功,大造豐碑,留下一篇冠冕堂皇、傳耀千古的華彩銘文:「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於是,竇憲被拜為大將軍冠軍侯(當年霍去病之爵位),食邑二萬戶;而耿秉只封美陽侯三千戶,並被削去兵權而任光祿勛,不久又因多年征戰而積勞成疾,乃至病逝。耿秉在邊關多年,驍勇善戰,愛惜士卒,在蠻夷中頗具威信,他去世後,南匈奴舉國發喪,人人號哭,或至刺面流血,以其祭奠耿公之英靈。

而以八百騎縱橫萬里而覆滅北匈奴的蓋世功臣耿夔,則被封為粟邑侯,後又歷任邊郡太守、度遼將軍,與貊人、鮮卑等異族數戰,多有戰功;並曾率軍攻入高句麗王國,大敗朝鮮人。但後來耿夔也被人控告下獄,出獄後不久老死家中。

耿恭、耿秉、耿夔幾兄弟雖然遭受不公待遇,但耿家將的輝煌並沒有就此完結。

耿恭的兒子耿溥,後任京兆虎牙都尉。漢殤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在丁奚城討伐叛羌時陣亡。耿溥的兒子耿曄,在順帝時任烏桓校尉,曾率部大破鮮卑十萬大軍,威震塞北。耿氏滿門忠烈,代代相傳,相比於北宋楊家將如何?相比於西漢李廣一家又如何?

此外,還有些功名不顯的耿家忠烈也令人欽佩。如耿弇之子耿忠,生下來就是萬戶侯,但也毅然從軍,而以騎都尉擊匈奴於天山,有功。又如耿秉的曾孫耿紀,雖為曹操信臣,卻始終忠於大漢,乃起義兵而誅曹操,兵敗被殺, 夷三族。

據不完全統計,曆數東漢兩百年,耿家總共培養出了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這樣一個超級名將世家,絕對算是中國第一名將家族。范曄說三代為將,道家所忌,名將世家到後來一般都沒好下場;然而耿家N代名將,卻世世代代功勛卓著而善始善終。因為他們以暴制暴、以殺止殺,卻從不妄戮一人,這才是保家衛國的正義力量!


然而這樣一個超級名將家族,為何也是默默無聞??一百個國人之中,能有十人知道耿家將嗎?

我看不見得有這麼多。

歷史人物活著時候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死了,竟依然存在不公正。學界的冷淡,後人的漠視,在天若有靈,漢家戰魂的雙眼恐怕永遠難以闔上。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總是讓我們的英雄在流血之後,還要流淚?

如果這篇回答點贊數不超過一萬,我都感覺對不起我大漢耿氏一門英烈。

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歷史上那些耀眼的光芒,總是多在竇憲這些能裝逼的人身上停留;默默無語的鐵血軍人,永遠默默無聞。

其實,曆數整個東漢一朝,馬家、竇家等外戚集團幾乎把持了東漢朝所有封侯之途,不可諱言,他們名下也有很多卓越戰功;但是,在我的名將字典里,他們無法流芳。因為,在耿家將們所樹立的真正鐵血漢軍魂之下,他們因人成事,平庸且渺小,自私而腐朽,堪稱軍人之恥辱,遺羞萬年。

有時候,掌權者們認為自己創造了歷史,其實,他們只是恰好被歷史與命運選中而已。真正成就歷史的,是青史背後無數默默無聞的英雄。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jhxlesheng

原文地址:被歷史塵封的名將世家:其功勛、忠勇遠超楊家將百倍,國人卻大多沒聽說過

如需轉載,請聯繫公眾號


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馬相伯

前幾天聽張雪峰的單口相聲正在笑得不行時,他突然介紹了一個人,他稱之為馬相伯老先生,並且說他的成就很高,於是我十分有興趣的往下聽,聽到最後馬相伯先生的遺言時,我突然忍不住掉淚了。

馬老生於1840,卒於1939,百年的人生見證了多少屈辱的近代史,可他為了中國那是一刻不停的發光發熱,他真如同他口中所說只是一條狗,一條叫了百年的狗。

馬老和白方禮爺爺一樣,雖然已經到了晚年,竟然將全部家產捐出用作辦學。

60歲那年,馬相伯將自己三千多畝田地全部捐給天主教會,要求他們辦一所中西大學。

1902年,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學發生墨水瓶事件,多次交涉不成蔡元培憤而辭職,許多學生退學抗議,於是蔡元培把部分學生介紹給馬相伯。

但這個時候天主教會拿錢不辦事,多次催促下終於辦出一所大學,也就是震旦學院,馬相伯任院長。

1905年天主教會想把震旦學院變成教會學校,要求學生禱告,改變學校規章制度,學生聽後十分生氣,摘下學校的牌子,退學抗議。 這時已經65歲的馬相伯看到自己的學校竟然要變成神學學校,也是十分生氣,在張謇、嚴復等人幫助下,馬相伯創辦了復旦公學,並且擔任復旦第一任校長。

馬老還擔任過中華民國的南京第一任市長,但馬老已經將家產全部助學,連孫女上學也成了問題,學生弟子見到感慨萬分,募集了萬元給馬老,馬老接受後又去助學。

九一八事變時,馬老已經91歲了,他仍然心繫國家,但他的家產早就變賣,如何捐錢?

馬老便想到了賣字,替人寫信,寫春聯,可這能得多少錢?一副春聯最多幾十,但馬老就這麼堅持一張張寫,最後得到10萬元。 讓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寫出10萬元也不簡單,更何況已經91歲的老人呢。

後來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地淪陷,馬老看到國家已經半壁淪入賊人之手,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後來馬老多次避難,最後跑到越南開始還不知道,後來得知自己已經跑出國,竟說出:正愧無德無功,每嫌多壽多辱!

1939年11月4日,奔走百年的馬相伯終於走不動了,終年100歲。

馬老出身並不顯貴,早年求學從老家江蘇鎮江走到上海,現如今怕許多人還走不下來。 年輕時求學做官,籌集銀兩賑濟災民,反而被教會幽禁,馬老憤而退教會,但仍然信仰天主教。 60歲起變賣家產辦學校,以一人之力辦起兩所大學,後者更是如今的復旦大學。 90歲仍然心繫祖國,賣字助國。徒弟有于右任、邵力子、黃炎培、李叔同、陳寅恪、胡敦復,桃李滿天下。

成就這麼大的人但在今天似乎不如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名氣大,這是為何?

原因不得而知,但我有個故事想說。

1952年,陳毅派人陪同馬相伯親屬將越南的靈柩請回,葬在了現在的上海。

馬老的墓在XXXXX中被毀。


我忽的又想起了馬老那句話,叫了一百年也沒叫醒,其實一百年哪夠啊,現如今許多人依舊沉睡,雖然有人在叫,但叫得太大聲人家不聽,還讓你閉嘴。


中國青黴素之父——樊慶笙

中國青黴素之父樊慶笙:炮火中帶菌種回國(圖)-中新網

樊慶笙出生於辛亥革命爆發的1911年,故鄉在常熟,1940年留美,1944年歷經曲折回國,並在當年成功生產出青黴素,由此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研製盤尼西林的七個國家之一。

  盤尼西林是一種高效、低毒的重要抗生素,如今已廣泛運用於臨床醫學。在中國,第一批盤尼西林製劑是由樊慶笙研製的,並將其命名為青黴素。

  目前,樊慶笙個人的部分檔案資料被收錄到江蘇省檔案館,他的女兒樊真美和樊真寧在捐贈檔案時,講述了父親留學美國時,為拯救抗戰中的傷病員,冒著生命危險,突破日軍層層封鎖,飛越駝峰航線,將盤尼西林菌種帶回中國的曲折經歷。

  歷史雖已遠去,但那段經歷,卻依舊驚心動魄。


貧寒學子的曲折人生

  樊慶笙出生於辛亥革命爆發的1911年,故鄉在常熟,他的青少年時期目睹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看到積弱積貧的中國受到列強欺凌,自小確立了發奮讀書,科學救國的志向。

  記者在檔案資料中看到,樊慶笙生於小職員之家,家境貧寒,人口眾多,入不敷出,他從小聰明過人,1929年在蘇州萃英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金陵大學森林系讀書,第一年的學費是父親借來的,進校以後,他年年獲得獎學金資助,順利完成學業。1933年,樊慶笙畢業時獲得金陵大學最高獎項——金鑰匙獎,並留校任教。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寇大舉進攻,平津相繼淪陷。檔案資料記載,當時沿海各大城市高校紛紛西遷內地,金陵大學也西遷到了成都。1938年,樊慶笙與青梅竹馬的周珊珍戀愛結婚。

  1940年夏,洛氏基金會給金大農學院一個留美名額,因僧多粥少,校方難以安排,於是,院里將一份獎學金分給三人,時間由三年改成一年,目標是碩士,學成後回校執教。樊慶笙由於工作勤奮,被院方作為首選三人之一。就這樣,他暫別了身懷六甲的妻子,去美國留學,而當時周珊珍腹中的孩子,便是樊真美。

  樊真美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四歲前,自己都沒有見過父親,父親留美的經歷以及研製青黴素的經歷很少對人提起,在他生命晚期,妹妹問起來,他才將這些經歷告訴孩子們,揚子晚報記者也由此聽到了他完整且曲折的故事。

  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進修一年後,一位細菌系的導師看中了他的才華和勤奮,主動資助60美元幫助他攻讀博士學位,兩年後獲得博士學位。

  在校期間,樊慶笙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和圖書館度過,閱讀大量的科技文獻資料,練就了精湛的實驗技術,並積累了廣博的知識。

  樊真美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父親到美國後改行攻讀細菌學。1943年他獲得博士學位後,為了爭取實踐機會,他去美國南部的西格蘭姆研究所工作,對方提供的待遇優厚,使他的生活為此大為改善。


早有報國心同胞國內抗戰,他要帶著設備回國去

  就在這時,微生物學界發生了一件轟動世界的大事——盤尼西林在美國研製成功,並投入臨床使用和生產,這種神奇的藥劑應用,挽救了二戰中成千上萬傷病員的生命。

  樊慶笙敏銳地想到,中國人民正在艱苦抗戰,前方將士天天流血,中國太需要盤尼西林了。他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必須趕快把盤尼西林移植到中國去,報效祖國。此時的他雖然有研究所待遇優厚的工作,卻依舊歸心似箭,無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上交通被阻斷,歸國艱難,他心急如焚。

  樊真美告訴記者,恰在此時,美國組建了一個援華機構——美國醫藥助華會,此機構決定在昆明援建一個包括裝備、人員、技術在內的輸血救傷的血庫,用以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血庫的設備和凍乾血漿的製備技術在當時都處於醫學進展的最前沿。因為缺少細菌學的檢驗人才,醫藥助華會便給樊慶笙發了一封信,邀請他參加。

  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既可以隨醫療隊回國參加抗日,同時又可以把盤尼西林的生產技術帶回國。於是,樊慶笙毅然辭掉研究所的工作,去往紐約應聘。他向醫藥助華會會長Van Slyke坦陳了自己想進行盤尼西林研製的想法,對方表示理解和支持。於是,他請求幫助採購研製盤尼西林所需的儀器、設備、試劑和溶劑,特別希望設法提供菌種。該機構備齊了他所需要的所有東西,並搞到兩支極其珍貴的菌種,加上威斯康星大學又贈送的一支,他共帶回國三支盤尼西林菌種沙土管,後來都用於生產盤尼西林藥劑。

  不久,樊慶笙被聘為「華人血庫」檢驗主任。為此他還專門去紐約中央醫院學習血液的檢驗技術和製作凍乾血漿的技術,同時去圖書館廣泛收集有關盤尼西林的最新科技資料,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華人血庫」試運行期間,得到了中國留學生、華僑、美國友好人士的幫助,共采血1157份,採得血液製成57份乾血漿準備帶到中國。1944年1月,機構組成員攜帶美國捐贈的設備200餘箱,準備啟程回國。


曲折回國路在日寇炮火中飛越喜馬拉雅,他回來了

  在樊真美寫的《父親與我們》回憶錄中,記者看到,樊慶笙回國前,先寫信將歸期信息告訴了同窗好友裘維番先生。結果,那艘船前往中國的途中,遭遇日軍攻擊被炸沉,裘先生得知這個不幸消息後,不敢告訴樊慶笙遠在成都的妻子,一個人默默承受下來。

  然而,沒想到,半年後樊慶笙竟奇蹟般地出現在昆明。也是在此時,4歲的樊真美第一次見到父親。樊真美告訴記者,二戰期間,交戰雙方的諜報活動很厲害,大概是日本人獲悉了船上有美國醫藥助華會援助的醫學專家和援華設備,特別是掌握製造盤尼西林秘密的專家,而當時盤尼西林在日本還不能製造,因此千方百計設法阻擊。美方接到情報後,放了個煙幕彈,臨時通知樊慶笙等一行醫療隊,在紐約附近的一個軍港,上了另一艘美軍的運輸船,才躲過一劫。

  然而,死裡逃生這才算第一步。樊慶笙的小女兒樊真寧告訴記者,父親病重時,曾談起回國路途艱難。當船離開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後,遭到日本軍艦和飛機的圍追堵截和轟炸,不時有炸彈在船的周圍爆炸,掀起數丈巨浪。此時,樊慶笙在前艙甲板上的救護站工作,一遇到警報時,他戴上鋼盔、穿上救生背心,戴上防毒面具到前艙甲板值崗,但是船還是遭到了破壞,只得返回巴拿馬。

  樊慶笙對小女兒說,當時為了避免日本潛艇襲擊,只能繞道紐西蘭及澳大利亞南部海域,進入印度洋,歷經五個月到達印度孟買。之後換乘火車經加爾各答到達利多,再搭乘美軍運輸飛機,沿著當時全世界最危險的,隨時可能機毀人亡的「駝峰航線」,飛越喜馬拉雅山,終於在1944年6月到達昆明。揚子晚報記者在相關的史料上發現,駝峰航線是當時美國開闢援助中國唯一的空中通道,從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間,美軍在駝峰航線上墜毀的飛機就有500多架,機組人員犧牲超過1500人。

  了解這些背景後,兩姐妹感嘆,父親為報效祖國,參加抗日工作的歸國之路,時刻充滿了生命危險,而在他看來,隨身攜帶的三支盤尼西林菌種沙土管,比生命還可貴。


戰火中的偉大實驗:研製中國第一批盤尼西林,樊慶笙給定的名字:青黴素

  記者從資料中了解到,從美國歸來的醫療隊將血庫建在昆明的昆華醫院內,樊慶笙作為檢驗主任,負責檢驗血液,製造血漿,生產的血漿專供正在為打通滇緬公路浴血奮戰的戰士。

  在血庫的南面,隔著昆明湖就是當時中央衛生署防疫處,處長湯非凡是有名的細菌、病毒專家,當時他正在領導一個小組進行盤尼西林的研製,從印度輾轉弄來了兩支菌種,但缺少新技術和儀器設備。一種使命的巧合,樊慶笙與他認識,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合作。樊慶笙不僅有儀器、設備,還帶來了新技術和菌種,這使盤尼西林的研製進度大大加快。

  史料顯示,樊慶笙用在美國學得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最新試驗方法,帶領助手朱既明不分日夜進行研製,終於在當年(1944年)研製成功第一批5萬單位的盤尼西林試劑,經過臨床使用效果很好,由此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研製盤尼西林的七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瑞典和中國)之一。

  當時進口盤尼西林價格昂貴,有一兩黃金一支盤尼西林的說法,一般老百姓用不起,樊慶笙想,只有儘快實現規模化的批量生產,才能讓國產的盤尼西林造福普通老百姓。

  抗戰勝利之後,樊慶笙受聘衛生署上海生化實驗處任技正,負責青黴素菌種選育及發酵條件的研究。他每周往返滬寧兩地,忙於青黴素生產中最關鍵的環節——青黴素菌種的篩選和培育,為青黴素的批量生產打好基礎。要使青黴素早日投入批量生產,樊真美告訴記者,當時父親寫信給在美國留學的李揚漢先生,托他回國時帶回新一代菌種,研製的盤尼西林效力又有了提高。1948年,樊慶笙在上海生化試驗處籌建盤尼西林廠,準備進行工業化生產。

  史料記載,盤尼西林研製成功並大規模生產之後,樊慶笙考慮應該定個中文名字,便於中國廣大百姓能夠接受,於是,他取名青黴素。為何會取這個名字呢?樊慶笙在晚年曾向外孫女楊帆說起過起名依據:一是形態上,這種霉株泛青黃色,所以取其「青」;二是,英文中詞尾「-in」生物學上常翻譯為「素」,如「vitamin」翻譯成維生素。兩者合一,定名為「青黴素」。從此,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樊慶笙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是我國青黴素引進、研製、定名、生產的先驅。樊真美告訴記者,父親是一個潛心做事,不張揚的人,家人對他一生所傾注的事業和抱負難知詳情,也因為歷史原因,直到1998年樊慶笙去世,幾十年來不為人知。


並不明白歷史成就大是什麼概念;

舉個例子,扁鵲說自己有倆哥哥,醫術都比自己高,別人就不信,說你的哥哥醫術比你還高,那怎麼不出名呢?

扁鵲就說了,因為我大哥醫術太高超,在別人的病還沒發作前就幫他預防了,我二哥醫術比我大哥遜色了些,在別人的病剛剛出現時才能發覺治療。只有我醫術最差,只有等到那人病勢加重才發覺並治療,結果反而讓好多人以為我的醫術很高。

當然,扁鵲這個邏輯是有一點點問題的,比如他大哥如果遇到一個外來的重病患者,然後起死回生,按理說也能火起來。

但是曲突徙薪,勝過亡羊補牢,因為前者的成本最低。在歷史上有很多人都做到了洞見觀瞻,達到老子「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的境界,按理說他們這種功勞最大,但是世人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好大喜功是人之常情。

比如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其實一大半的功勞在於他的前任在任時積極防備,上疏陳策,王陽明後來用的策略,跟這倆人提的如出一轍。

但是遺憾的是,我自己如果不查書,都記不得這兩個前任叫什麼名字了。

還有明朝萬曆年間抗倭援朝戰役中有一個大才子叫做袁黃,他本名大家不熟悉,但是如果說他出家後的法號可謂是名垂青史,叫做了凡,《了凡四訓》就是他寫的。在抗倭援朝戰場上,他這個參謀當得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是因為這場戰爭的爛尾,他差點也被湮沒無聞了。

還有這場戰爭中,身在日本心在明的兩位華僑,以及日軍中一位華裔將領郭國安,他們在此戰中輸送情報,提前警告,不遠萬里送來日本國情書,為大明操碎了心,結果差點就史書不載了。

你看,我又忘了這兩位華僑叫什麼了。


還有一個人,真實的案例,現身說法,如果表情包真的可以傳下去的話,爾康會火下去,但很多人不會記得周傑是誰。

所以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說白了,就是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好好的為人民服務,就算歷史書上沒有你,那又怎麼樣呢?


做了閻羅王算不算成就頗高?而且除了做閻羅王外他生前俘虜了南陳國主陳叔寶。但對歷史不了解的人基本不知道有這個人。

《隋書》記載了韓擒虎病重將死前幾天的事,興揚在用白話文給大家說一下,當時他鄰母去見擒看到他家有儀仗隊,如同王者一般。

好奇之下就問,鄰母就問你們來幹什麼?儀仗中也人說:「我來迎王。」然後依仗隊就不見了,過了一會又有人跑過來,在擒家說:「我想拜見大王。」門衛就問那個人,你拜見什麼王?那個人說:「我拜見閻羅王。」韓擒的家人覺得很奇怪,以為那個人是來挑釁的,就拿起鞭子想抽他,韓擒虎阻止了家人鞭打他,並說「生為上柱國, 死做閻羅王, 斯亦足矣.」幾天後韓擒虎去世,陽壽五十五年。

《隋書》是二十四史中的正史,秉持儒家觀念不談亂力怪神,很少會記載這種事情。可以寫入其中,說明這種傳說已深入人心。在晚唐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中說了韓擒虎的古寺,說他在滅亡陳朝後, 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 韓應允, 請假三天。

隋文帝楊堅並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 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雲前來迎接, 自稱"原是天曹地府, 來取大王"上任.於是, 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 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


長孫晟
大隋第一謀略家、外交家、戰略家,著名軍事家、地理學家,將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突厥汗國兩部分的主力策劃家和幕後推手。
北魏皇族後裔,唐高祖李淵的親家,唐太宗李世民老丈人,長孫皇后、三朝元老長孫無忌他爹,唐高宗李治的姥爺。
隋朝淮陽太守、右驍衛將軍,儀同三司、左勛衛車騎將軍,左領軍將軍。
唐太宗追贈長孫晟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謚號「獻」。
年少時就被隋文帝楊堅所賞識之人
去世後仍被隋煬帝念念不忘懷念其功勞的之人

少年時就不凡,為隋文帝所賞識。長大後謀略過人,出使突厥,將突厥的山川地理各部落的恩怨情仇實力強弱暗記於心。後來大隋與頭號敵人突厥開戰,對其進行文攻武嚇。一方面邊將猛烈進攻突厥,一方面長孫晟出謀劃策,恐嚇離間利誘拉攏突厥各部落,突厥逐漸分成了沙缽略的東部集團和阿波的西部集團兩大勢力,一個大突厥汗國生生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個汗國,內部爭鬥不止,無力再南侵大隋, 合則強,離則弱,兩突厥汗國都競相向大隋稱臣,解除了大隋伐陳的後顧之憂和北方邊患……

南北朝時,北方分裂為北周和北齊兩國,為了避免被突厥襲擊,兩國爭先恐後的向突厥進貢大量物資。突厥可汗得意洋洋的說自己有兩個好兒子。
後來大隋建立,要征伐南陳,但突厥汗國如芒在背,唯恐腹背受敵。

583年,因隋分化離間和軍事打擊,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勢力大為削弱,再也無力威脅大隋。
588年,大隋晉王楊廣統帥51萬大軍,南伐陳國,摧枯拉朽般的統一了天下,混一域內,結束了東漢末年天下割據紛爭混戰數百年的局面。
630年,長孫晟的女婿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徐世績率軍滅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
657年,長孫晟的外孫唐高宗李治派蘇定方率軍滅西突厥,俘獲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

長孫晟在其一生中,同突厥交往達20餘年,雖未指揮過大的作戰,但憑其出眾的謀略,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寧,解除大隋伐陳的後顧之憂,為國家統一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一個強大的突厥帝國,從根本上就是毀於長孫晟之手,此功非常人所能及也!

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煬帝出塞北巡,於雁門為突厥始畢可汗(啟民可汗之子,名為咄吉)所圍,隋煬帝慨嘆道:「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隋書·長孫晟列傳》)!

主要事迹
1.獲取敵情
開皇二年(582年),突厥向大隋出兵,長孫晟就給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疏。他說,突厥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分裂。當時,突厥分為五大可汗,分別是沙缽略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和突利可汗。長孫晟說,在這五大可汗中,達頭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都與沙缽略有矛盾。既然他們彼此有矛盾,那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他們之間的內部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長孫晟為什麼對突厥的事情那麼清楚呢?因為當年送千金公主和親的時候,他就是送親使團的副團長。到了突厥後,沙缽略可汗對其他人都沒放在眼裡,唯獨看中了長孫晟,挽留他住了一年多。有一次,沙缽略可汗和長孫晟一起出遊,正好看見兩隻雕爭肉吃。沙缽略就給了長孫晟兩支箭,說,你把這兩隻雕射死吧。長孫晟看了看角度,只抽出一支箭來,彎弓射過去,一下把兩隻雕串成了糖葫蘆。這就是成語「一箭雙鵰」的來歷。
突厥民族天生崇尚英雄,一看長孫晟武藝這麼高強,沙缽略對他佩服得無以復加,讓貴族子弟都來陪他玩,跟他學射箭。特別是沙缽略的弟弟突利可汗,這時候乾脆偷偷跟長孫晟結了盟,天天來和長孫晟一起指點江山,縱論天下大事。一年之後,長孫晟已經把突厥的部眾強弱、山川地理和戰略虛實都弄得一清二楚。
2.以夷制夷
隋文帝派出了兩個使團,一個使團去找沙缽略的叔叔達頭可汗,向他表示,隋朝認可他的權力,要與他聯盟;還有一個使團由長孫晟親自率領,去找從前的朋友,沙缽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跟他重修舊好。
更厲害的一招是對付阿波可汗的。阿波可汗與隋交戰失敗,長孫晟馬上就派使者去找阿波了。對他說:人家沙缽略每次出來,都能打勝仗,可是你居然一打就輸,這不是突厥的恥辱嗎?沙缽略早就想吞併你的勢力,這次肯定要拿這件事做文章了,你估計自己能打得過他嗎?阿波一聽,出了一身冷汗,是啊,這怎麼辦呢?聽聽長孫晟的高見吧。
長孫晟說:達頭與隋聯盟,你最好聯合達頭,實力就強了,誰也不怕了。比回去被沙缽略侮辱好。阿波聽長孫晟分析得頭頭是道,馬上派使者跟著長孫晟入朝了。沙缽略一聽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到了隋朝,趁著阿波可汗還沒有回來,率軍襲擊了阿波可汗的營地。不僅收編了阿波可汗的部眾,還把阿波可汗的母親給殺死了。
阿波可汗只好投奔達頭可汗去了。達頭可汗馬上援助阿波向東進攻沙缽略,阿波和沙缽略一交鋒,原來被沙缽略收編的那些部眾也隨之倒戈,又回到了阿波的旗下。這樣一來,沙缽略可就吃虧了,只好狼狽逃回了東邊。一看沙缽略實力不如從前,其他大大小小的勢力也都起來造反,突厥逐漸分成了沙缽略的東部集團和阿波的西部集團兩大勢力,內部爭鬥不止,無力再南侵大隋。

個人作品
《全隋文》收錄有《表奏宜北伐》、《上書進離間突厥計》、《奏許染干尚主》、《奏徙染幹部落》、《奏請招慰都藍部落》。

人物評價
長孫晟在其一生中,同突厥交往達20餘年,雖未指揮過大的作戰,但憑其出眾的謀略,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寧,促進民族融合和國家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

歷代評價
楊堅: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突厥貴族: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楊廣: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
魏徵等《隋書·長孫晟列傳》:①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趫捷過人。②好奇計,務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③晟體資英武,兼包奇略,因機制變,懷彼戎夷。傾巢盡落,屈膝稽顙,塞垣絕鳴鏑之旅,渭橋有單于之拜。惠流邊朔,功光王府,保茲爵祿,不亦宜乎」
黃道周:長孫工射,一箭雙鵰。處羅有識,密與之交。山川形勢,銀耳昭昭。隋有天下,攝圖牢騷。南侵合眾,勢盛難消。隋主大懼,築城阻撓。晟因書啟,胡眾最豪。兵力難制,離間易挑。上悅其計,賜矗以驕。再引使上,疑貳以牢。鐵勒反告,能不驚逃。染干婚後,警輒奏朝。賜射鳶落,獲齎獨饒。毒留破敵,聲比雷高。受降再出,早死於勞。若使長在,許誰咆哮。[14]
蔡東藩:以夷攻夷,為中國制夷之上策,漢班超之所以制匈奴者在此,隋長孫晟之所以制突厥者亦在此。蓋夷人無親,又無信義,誘之以利,怵之以威,未有不為人所欺,而自相殘殺者。晟上書計事,不過寥寥數語,而夷虜已在目中,厥後依策施行,無不獲效,乃知制夷不難,難在無制夷之策,與制夷之人耳。

=======================

苗沛霖(-1863年),字雨三。安徽鳳台人,清末軍事人物,被美國著名學者費正清的《劍橋中國晚清史》定義成「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軍閥」。開創了中國近代軍閥割據之先河。

費正清稱他是「一個毫無原則的武夫,能隨時與任何人結盟,並以製造分裂為自己的事業服務」。其實,他也並非毫無原則,他的原則就是:利益是永恆的,盟友是暫時的。所以,他才能在太平天國、捻軍與清政府之間周旋,割據一方,由此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軍閥。


原為團練首領,參與平定捻亂,後發展為割據勢力,後勢力日盛,裁留兩淮錢糧稅收及厘金,控制鳳台周圍數十州縣,割據稱雄,在淮北建立「天順王國」,自稱天順王。與太平軍、捻軍和清軍,時而勾結,時而反目。後遭到清軍僧格林沁討伐,陣亡。

  苗沛霖三次反清,兩次變節,首鼠兩端,反覆無常,被歷史學者稱為「最無原則的軍閥。」陳玉成怒斥苗沛霖: 「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此言竟成讖語。一年半後,走投無路的苗沛霖被迫反清,最終落得戰死蒙城城下,喪命亂軍之中的下場。

家境清貧, 生於嘉慶年間。「少負意氣」,「倜儻有大志」,年過三十,考取了秀才。誰知卻沒有撈到一官半職,只擔任鄉村私塾教師。失望、憤懣、牢騷滿腹,終於淪為「對社會極端不滿」一類人。


讀書讓苗沛霖擺脫了知識上的蒙昧,精神上的荒蕪,並沒有改變現實生活的貧困和凄涼。書本和學識開闊了苗沛霖的眼界,提高了他認知世界的能力,也讓他像許多下層知識分子一樣背上一個終生難釋的夢魘。他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現實生活的苦澀和艱難,產生出更多人生無所依憑的卑微與絕望。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因知識的增加,自信的提高,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令人難以忍受。失意多生怨憤,得志不免輕狂。當眼前的一切無望通過科舉進一步改變的時候,無法排泄的精神痛苦便在苗沛霖心底淤積,發酵,並揮發出許多敵視和仇恨的氣息。耳聞目睹的社會現實讓他深惡痛絕,感知經歷的一切都成了他牢騷抱怨的對象。
  傳統的儒學教育使苗沛霖蔑視僭越成規,故其將反抗滿清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視為仇讎;同時凄楚的生活境遇,又令他極端不滿清王朝的腐朽與沒落。他在一幅楹聯中對二者都做了入骨三分的詈罵:

  什麼天主教,敢稱天父天兄,喪天倫,滅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攪得天昏,何時伸天討天威,天才有眼;
  這些地方官,儘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憐福地名區鬧成地獄,到處抽地丁地稅,地也無皮。

  自感懷才不遇的苗沛霖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歷,查找自己落魄的原因,最終把它歸結為詩書對自己的耽誤。他以詩明志,借文消愁地在《秋霄獨坐》中寫道:

手披殘卷對青燈,獨坐搴帷數列星;
六幅屏開秋黯黯,一堂蟲鳴夜冥冥。
杜鵑啼血霜華白,魑魅窺人燈火青;
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誤窮經。

  這裡姑且不說苗沛霖詩文水平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譚嗣同《獄中題壁》中最豪邁,最感人的一句詩,竟有半句是原封不動從苗沛霖那裡借來的。但是兩人後半句反映出的思想境界卻有著天壤之別!細細比較很耐人尋味。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林鳳祥、李開芳北伐,淮河流域貧苦農民紛紛響應,結捻起義。地主豪紳為保安全,集資籌糧,大辦團練以抗義軍。苗沛霖認為有機可乘,狂喜道:「此大丈夫得志之秋也」。他奔走鄉里,向豪紳地主獻策:「徒團不足恃,必築寨、積粟、治兵可自保。」由於他地位微賤,開始無人理睬。咸豐四年至五年(1854—1855年),蒙城、鳳台、額上一帶的團練遭到捻軍的沉重打擊後,地主豪紳才採納苗沛霖「築寨、積票、治兵」的意見,推舉苗沛霖為「練長」操辦團練。
苗沛霖撕衫為旗,經過 1年的籌糧籌款,築寨練兵,修成苗家圩(群眾稱為「紫禁城」),把苗練訓練成「出則布陣,入則為營,編以隊伍,齊以金鼓,束以號令」的隊伍,就連他的妻妾也能騎馬射箭,出擊戰鬥。苗練在與捻軍幾次小的戰鬥中均獲全勝。苗沛霖又派人聯絡額上、蒙城等地地主納土,連圩設練,很快就形成以苗家圩為中心的連圩數十、擁眾數千的淮北實力派。


1856年在鄉率團練與捻軍作戰,勢力迅速膨脹,曾控制鳳台周圍數十州縣,割據稱雄。1856年夏,捻軍兵至鳳台,苗沛霖糾眾與抗,屢敗捻軍,於是「籍團練名,聚黨蓄眾,又不附者殺之……遠近畏懾,無不求附,附者領旗以別於官。不二年而鳳、穎數百裡間,盡屬苗矣」。他控制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河南東部、山東西南部,縱橫十幾州數十縣,兵力十幾萬,不僅太平軍、捻軍不能涉足,連清政府的統治也名存實亡,「諸邑守令虛置而已」。

1860年10月苗沛霖在蒙城設壇,大臨三日,為清帝咸豐縞素髮喪,聲稱「天下已無主,我等當各求自全。」苗沛霖僭稱「河北天順王」,建立天順王國。

1861年借口「壽州擅殺案」,舉兵反清,圍攻壽州,派部將王金魁赴六安,與捻軍和解,又遣朱鑫赴廬州與陳玉成部聯絡,被太平天國封為「奏王」。後安徽巡撫翁同書將徐立壯處死,將士紳孫家泰監禁,苗沛霖暫時罷兵撤圍。

咸豐十一年(1861年),翁同書助苗沛霖降清,朝廷責令苗沛霖「帶團立功」,但是年十月底苗沛霖攻破壽州城,殺孫家泰全家,誅皮、黃、洪、吳、張諸姓,俘翁同書,占掠霍丘、潁上、懷遠、正陽關等地。次年攻潁州,圍安徽巡撫賈臻,不久,投靠欽差大臣勝保,與賈臻合兵,解了潁州之圍,張樂行、馬融和敗走潁上。由於樂行脫困,清廷指責苗沛霖剿滅不力。苗沛霖誘捕太平軍英王陳玉成、導王陳仕榮、從王陳德漋、天義陳聚成等王獻給勝保。


不久由於勝保倒台,清廷下令其解散團練,遂又舉兵反清,六月初四日, 壽州知州毛維翼戰死。後因曾國藩、唐訓方屢屢告急,清廷決定剷除苗沛霖,下令僧格林沁剿苗沛霖,令部將詹啟綸、克蒙額會陳國瑞等進攻。再下旨都興阿添撥馬隊兵勇二千餘人,由幫辦軍務富明阿往援。苗黨張公端見大勢已去,向清軍投誠,清軍輕取懷遠。

1863年5月, 苗沛霖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情勢下再次打起反清旗號。他在鳳台誓師,稱:「我輩所為,終難一死,不如先發制人。」走投無路的苗沛霖這時已顧不得自己勢單力薄,匆忙間第三次舉起反清大旗,親督大軍圍攻安徽蒙城,做拚死一搏。 。十月二十八日,清軍僧格林沁部攻陷蒙城(今安徽蒙城),苗沛霖親自巡壕,為部下所殺。

由王萬清冒功獻給僧王。苗妻徐氏、子苗連生皆被殺。


苗沛霖是中國近代由團練成為軍閥的典型,在清廷與太平軍與捻軍的消長中求生存,對清朝政府而言,絕不能允許這樣的勢力存在。苗沛霖是落魄書生,有文才,他的《秋霄獨坐》中寫道:「杜鵑啼血霜華白,魑魅窺人燈火青;我自橫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誤窮經。」後來譚嗣同《獄中題壁》即引此句。


人們通常認為的近代軍閥的開山始祖的湘淮集團,雖然具有較濃厚的私兵性質,但畢竟隸屬於清政府,聽從清政府的命令和調遣,實際上算不上什麽軍閥。而苗沛霖,一有私兵——苗家軍,可以用兵自重,可以左右時局。他雖然曾在表面上接受清廷招撫,而實際上並不隸屬於清政府,二有一塊地盤——農民起義軍和清軍激烈爭奪的緩衝地帶的淮河流域,並不斷延伸。在這塊地盤上,他可以生殺予奪,地方官受其控制,有名無實;他可以征糧、徵稅、徵兵,甚至可以隨意私設厘卡,擅立「公寓」,進行統治。三建立了軍閥政權——天順王國,所以,從廣義上說來,苗沛霖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軍閥。


Maurice Hilleman

他是研究疫苗的先驅,先後發明了8種疫苗,分別是:麻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腦膜炎疫苗;肺炎疫苗;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他是研究疫苗的先驅,先後發明了8種疫苗,分別是:麻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腦膜炎疫苗;肺炎疫苗;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這些疫苗先後拯救了數百萬生命,他被公認為20世紀拯救人類數量最多的科學家,在他死後,除了行內的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更別說知道他一生中曾經做過了什麼。

在他的生命之火熄滅前夕,他在費城兒童醫院的一次捐贈職位中回顧了自己的工作,有句話讓我特別感概:

我每個星期都會工作7天,每一個星期都會重複重複再重複,因為這些工作不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人們可以享受到你工作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對科學的探索,更能贏得對病毒的勝利。


參考資料:
Maurice Hilleman


民國徐世昌

(前排中間那位,圖片來自網路,青山)

說幾個他厲害的地方:

1.

袁世凱的把兄弟:

並且是在袁世凱沒發跡前就拜了把子的

這就相當於你和馬雲當年一起玩過泥巴啊


有很多人都覺得袁世凱牛B,

其實徐世昌比袁世凱牛B100倍:

袁世凱的祖上袁甲三那是欽差大臣,朝廷的一品大員,

袁世凱是個官二代 + 富二代,

徐世昌則是個絕對的窮二代。

他的成就,

全靠自己的奮鬥,

神一樣的男子

牛的一B


2.

北洋政委:

當年北洋軍,

袁世凱是老大,

徐世昌是老二,

後面才是北洋三傑:

北洋之龍:王士珍
北洋之虎:段祺瑞
北洋之狗:馮國璋

想想看,

能力壓段祺瑞和馮國璋的人,

神一樣的男子

牛的一B


3.

大清的重臣:

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就是所謂的樞相,

不知道「樞相」是什麼意思?

放在今天,

大概就是軍委副主席+總理級別吧

以一介平民,

最後官居一品,

神一樣的男子

牛的一B


4.

民國總統:

民國總統袁世凱幹了3年,

徐世昌幹了4年

剩餘的16位總統,一共幹了9年,平均不到半年。

從大清朝跳槽到新公司,

直接就干CEO+董事長,

這就相當於把曾慶後直接拿出來,

放到今日頭條去干張一鳴的工作啊。

並且他乾的時間還最久,

怎麼樣?

神一樣的男子

牛的一B


敝人不才,給徐世昌先生寫了一份傳記:

《徐世昌傳》

----By 韜奮大叔

徐自幼喪父,

家境敗落,

寄人籬下,

刻苦攻讀, 期能自立。


後, 少年奔波, 艱辛度日。

偶遇袁世凱, 一見如故, 結為異性兄弟,得袁資助,北上進京應試。先生果然人中龍鳳:先中舉人,後中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 光耀門楣。


之後雖經年不得升遷,人皆勸其外放,徐不為所動。

於京師光積人脈,八面玲瓏, 遊走於各派, 獲稱「 水晶狐狸」 。

後暗助袁世凱謀得小站練兵之職,袁得發跡。

徐亦獲重任,治理滿清老巢東三省,

周旋於日俄兩大列強之間,

張弛有度, 遊刃有餘。

歷經兩年, 東三省煥然一新, 世人驚嘆。

後袁世凱被罷, 徐從中斡旋, 袁得保全。


及至宣統退位,

徐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正一品) ,加「 太保」 銜( 正一品) , 雙料一品大元, 位極人臣。


後袁氏復出, 迫清宮遜位, 抑黨人北伐, 風頭一時無兩。

袁登大寶之後,本為徐飛黃騰達之良機,然徐不為所動,任袁屢次催促, 堅決不仕, 急流勇退, 歸隱故鄉。

然袁氏復辟, 為天下人唾罵, 遺臭於後人。世人始察徐之睿智歸隱,得避袁氏復辟之醜聞。


袁氏覆滅之後,北洋群龍無首,天下大亂,

為國民計,復出。

得選大總統, 在任四年, 謀南北和解, 然事不濟。


後歸隱, 適逢日寇進犯, 力邀徐出山任偽職。

徐憤然罵曰:何為晚節?

貪一時之利,

棄民族大義,

違背天良,

是為晚節不保,

吾誓死不為

堅辭不就。


後病體日重, 終不肯就醫於京津, 恐為日寇所圖。

經年,

壽終正寢,

年85。


壯哉!


麻將的發明者。
個人認為用戶體驗超過微信,發明者遠勝喬布斯


有一位醫學先驅,現在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患者因為他的勇氣和遠見成功獲救,而他生前卻因為自己的「離經叛道」一度遭受冷遇甚至下崗,國內的醫學生如果不是心血管介入專業的,可能都知之甚少,心血管方面的專著上即使有寫,也都是一筆帶過。他就是人體心臟介入之父維爾納·特奧多爾·奧托·福斯曼(Werner Theodor Otto Frossmann)。

圖:福斯曼醫生,圖片來源:

圖:福斯曼醫生,圖片來源:http://themitralvalve.org


福斯曼1904年生於柏林,在柏林大學完成醫學學習後,於1929年進入柏林附近的埃伯斯瓦爾德( Eberswalde)醫院工作,這個25歲的年輕人顯然不是循規蹈矩之輩,在剛剛通過國家醫學考試的工作之初,他就謀劃著做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把一根導管插到活人的心臟里去!

在福斯曼之前,生理學家已經在狗和貓的動物實驗中將導管插入動物心臟以測量血壓等參數,但福斯曼走得更遠,他設想:如果能在活人身上將導管放入心臟,就可以實現對心臟的直接觀察和給葯,這必將開啟心臟學科的一個新時代。但福斯曼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得到上級醫生的支持,換作今天,一個剛剛拿到執醫證、僅有不到一年年資的住院醫師跑去跟主任說他要搞一個大新聞、做一項沒有人嘗試過的手術,大概百分之九十九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吧(剩下百分之一是主任呵呵一笑,問你考執醫時法律法規這部分是不是都學到狗肚子里去了)。福斯曼很清楚這點,於是他直接跳過了主任,說服了手術室管消毒的護士格爾達·迪策(Gerda Ditzen)來協助他,迪策護士倒是答應了(看來福斯曼年輕時要不是顏值很高就是口才特好),但是條件是要以自己而不是福斯曼作為受術者(這位也是一條日耳曼女漢子)。福斯曼見迪策態度堅決,就假意答應了她的要求。

公元1929年的一天,現代醫學上偉大(而瘋狂)的一幕上演了,兩個演員中唯一知道真實計劃的福斯曼先假裝要給迪策護士麻醉,把迪策護士捆好在手術台上之後,他麻溜地給自己的手肘部分消了個毒,自己切開自己的左肘前靜脈,把一根潤滑過的導尿管插了進去!然後大騙子福斯曼先生才給意識到真相但為時已晚的迪策護士鬆綁,讓她給放射科打個預約電話。

圖:據說是當年福斯曼給自己插管的照片,真實性待考。圖片來源:cardiologiasemfronteiras.com.br


就這樣,手肘上露出半截導尿管的福斯曼醫生和哭笑不得的迪策護士在眾目睽睽下穿過醫院,走到了放射科,在胸透的指引下,福斯曼又把導尿管往身體里送了六十公分,導管前端到達了他的右心房,然後拍下了這張青史留名的X光片(下圖)。這張X光片的歷史意義,可以說比倫琴夫人那張帶著戒指的手部X光片不遑多讓。

圖:福斯曼給自己插管的X光片,可以清晰的看見呈白色細長高密度影的導管。圖片來源:

圖:福斯曼給自己插管的X光片,可以清晰的看見呈白色細長高密度影的導管。圖片來源:http://list25.com


福斯曼的領導毫無疑問地對他的魯莽行為很是光火,但當他看到上圖的X光片時,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他還允許福斯曼在一位終末期女性患者身上進行經導管給予強心藥物的嘗試,而事實證明經導管心內直接給葯的效果確實要比經外周靜脈要好。也許是意識到這個年輕人確實有才華但需要打磨,也許是想在惹火燒身前把闖禍精送出門,福斯曼被領導發配到柏林著名的夏洛特醫院外科主任、名醫費迪南德·紹爾布魯赫(Ferdinand Sauerbruch)醫生手下無償工作,而不死心的福斯曼仍然在未經允許的情況偷偷進行著他的研究,當看到福斯曼最終寫出來的論文時,紹爾布魯赫主任抓狂了:「誰TM准你這樣干外科的?!」然後開除了這個刺頭。

之後福斯曼的醫學生涯就是一連串的上崗、下崗,其間在1933年和一位女泌尿科醫生結了婚,最後他發覺自己由於「不服從領導、偷偷幹人體實驗」的名聲在老本行心臟學科已經干不下去了,又改行跟夫人一樣幹了泌尿外科,福斯曼確實有兩把刷子,即使半路改行,後來還同時兼任了兩家醫院的外科主任。和當時德國很多有頭有臉的人物一樣,福斯曼在三十年代加入了納粹黨——至於是主動還是被迫就很難說了,二戰中作為醫官還被授予少校軍銜,戰爭中被抓進了美國人的戰俘營,1945年被釋放後,福斯曼當過一段時間伐木工,還和夫人一起當過鄉村醫生,1950年才重新回到一家醫院的泌尿科工作。

就在福斯曼身陷囹圄之時,兩位美國醫生安德列·弗里德里克·庫南(Andre Frederick Cournand )和迪金森·伍德路夫·里查茲(Dickinson Woodruff Richards)讀到了他十多年前發表的論文並大為折服,他們發展了福斯曼建立的方法並進行了大量臨床研究,福斯曼這位心臟介入的創始人也逐漸為人所知。德國科學院因為福斯曼的創舉於1954年授予其萊布尼茲獎章,1956年,福斯曼和上述兩位美國醫生因創立心臟插管術和發現循環系統的病理變化獲得諾貝爾醫學獎。1979年6月1日,福斯曼教授於小鎮肖普海姆逝世。

如今,心臟介入手術雖然還不能完全取代對硬體和外科手術技術要求極高的開胸心臟手術,但在心臟治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僅僅在中國每天就有上千名患者接受心臟介入治療後重獲新生,心臟介入的適應症也從冠脈疾病發展到了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臟電生理治療等領域,而這一切,都始於近百年前一位德國醫生的大膽一試。


後記:福斯曼前輩的事迹是十多年前我在湘雅讀書時,診斷學名師莫龍教授在課堂上講過的,後來我發現大眾對福斯曼前輩的事迹知之甚少,很是遺憾,今天終於敷衍成文,也算完成一個小小的心愿。平心而論,福斯曼的做法的確違反了很多原則,突破界限與遵守規定如何平衡,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需要轉載授權請私信本人或聯繫維權騎士,禁止網易新聞客戶端轉載。


不能說她鮮為人知,但跟她參與的事情以及後來以她為原型的小說和電影來比,她的名字就沒有那麼出名了。

鄭蘋如。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色戒》中王佳芝的原型。

當然,張愛玲一直強調「希望讀者專註於小說本身,拒絕讀者將《色戒》還原為野史、黑幕」,也許是當時的「刺丁案」給了她靈感,藉以講述自己的情感,王佳芝的原型究竟是不是鄭蘋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這裡不多做探討。

這裡想說的是,即使「刺丁案」是一次失敗的暗殺,抗戰時期的愛國仁人志士也不勝枚舉,但鄭蘋如,作為一名沒有接受過任何特工訓練年僅19歲的女學生來說,能夠挑起「刺丁」這一重任,本身就值得說上一說,值得載入史冊。

先從「刺丁案」的目標:丁默邨說起。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他曾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三處處長,和戴笠、徐恩增,並稱為國民黨三大特務頭目。

1938年,國民党進行的改組中,丁默邨的第三處被取消,只留下了軍事委員會參議的空架子,以他的野心怎麼可能咽的下這口氣,於是1939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與李士群在極司菲爾路76號組建特工總部,並擔任主任一職,成為汪偽政府的特務主要負責人。

這就是當時上海人們談之色變的76號殺人魔窟,眾多抗日愛國仁人志士都在其中折磨致死,作為這個殺人魔窟的總頭目,丁默邨自然是殘殺抗戰愛國志士的罪魁禍首,這時,陳寶驊,中統上海潛伏組織負責人,接到密令,必須除掉丁默邨。

但是,丁默邨本身就是一名特務,又在國名黨內部的特務處待過,對國民黨的暗殺手法那是了如指掌,自身又有很高的警惕性,要刺殺他談何容易。

但人總會有弱點,他的弱點就是——好色。

於是,尋找一位漂亮、聰明、有抗日熱情的女子去刺殺丁默邨,便是中統局駐滬專員陳寶驊腦海中盤算的「刺丁」計劃。而這時,鄭蘋如進入了他的視野。

鄭蘋如的母親鄭華軍是一名日本人,原名木村花子,是日本的名門閨秀,父親鄭鉞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的革命隊伍,成為同盟會會員,是國民黨的元老。良好的出身,出挑的長相,聰穎的天資,成為當時上海的名媛,曾登上1937年7月第103期上海《良友畫報》的封面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加上她中日混血、能說一口流利日語的優勢,逐漸進入上海日軍機關的中上層交際圈,並且,她還是小野寺機關的翻譯,並在日軍報道部新聞檢閱室任軍部電台播音員,這些身份,幫助她獲取了大量的高端機密。

鄭蘋如便成為刺殺丁默邨的不二人選,經由嵇希宗介紹,鄭蘋如加入了中統。

1939年3月7日,軍統的軍委會別動軍淞滬特遣分隊隊長、忠義救國軍六縣游擊司令熊健東被日軍捕獲,鄭蘋如借這一事件,以師生之宜為借口,請求丁默邨出面救出熊健東,好色的丁默邨見到鄭蘋如怎會不上鉤,隨即派人調查她的底細:中日混血、經常混跡日本上層交際圈,便斷定其為親日派,很快,鄭蘋如成為丁默邨的私人秘書,打入76號內部。

取得丁默邨的信任,鄭蘋如便開始策劃一次暗殺行動,但是以失敗告終。特務出身的丁默邨極其謹慎,一直找不到暗殺的機會。

而此時,日本欲和汪精衛簽訂密約——《中日新關係調整要綱》,與汪一起修改草案的高宗武通過杜月笙傳話,將此事告知蔣介石,同時,76號正在瘋狂殺人。蔣介石便下了死命令,必須除掉丁默邨,以此來警告汪精衛。

於是,鄭蘋如便開始策劃第二次暗殺計劃。而這時,她得知,丁默邨要去參加日本梅機關舉辦的宴會,她決定,在去宴會的途中實施暗殺行動。

當路過上海靜安寺路西比利亞皮草行時,鄭蘋如「撒嬌」,請丁默邨陪她一起挑選皮草,丁默邨沒有拒絕,進入皮草行,暗殺者也就位,就等最後一擊,但丁默邨彷彿有預感一般,沒過一會兒,他就迅速衝出皮草行,坐上門口的車,躲在暗處的刺殺者還沒來得及開槍,讓他又逃過一次,然而,鄭蘋如徹底暴露了。

坐上車後,丁默邨依然去赴宴,在宴會中還同周佛海和日本梅機關機關長影佐禎昭講述剛才的經歷,而日軍駐滬司令部特高課課長林秀澄告訴了丁默邨,刺殺他的正是鄭蘋如——這個日本情報部早已注意很久的女子。

暴露了的鄭蘋如等待她的是殘酷的局面,對於她的被捕,在中調局(原中統)有這麼一份材料:

丁逆出言,如鄭烈士不自首,決格殺全家為脅,烈士自思,如此情況,乃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決心,決意前往滬西特工總部,再謀覓取機會,身懷手槍,謀對丁逆最後之一擊。

但鄭蘋如還是沒能成功,被關進了76號,最後,據說在丁默邨的妻子趙慧敏的授意下,被林之江槍殺於滬西的荒野之中,年僅23歲。

抗戰勝利後,鄭振鐸以《一個女間諜》為題來悼念鄭蘋如:

為了祖國,她壯烈的死去!比死在沙場上還要壯烈!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掌閱讀書~

歡迎關注知乎機構號: @掌閱讀書


推薦閱讀:

于丹是真的不懂《論語》,還是為了大眾能聽懂故意那麼講?
歷史上有哪些驚人的巧合?
歷史上有哪些人,本來是有豐功偉績卻被傳的遺臭萬年?
五代十國時,荊南那麼弱小是如何存活到宋太祖即位才滅國?
如何評價最近熱播的《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TAG:歷史 | 生活 | 名人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