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復仇者聯盟》得到了異常好評,大大超過漫威(Marvel)之前獨立製作的幾部超級英雄電影?

對比一下 Marvel Studios 獨立製作的這幾部影片的 IMDb 排名:
2012 年,《復仇者聯盟》8.3,IMDb Top 250 榜第 148 名;
2008 年,《鋼鐵俠》7.9
2013 年,《鋼鐵俠 3》7.9
2010 年,《鋼鐵俠 2》7.1
2011 年,《雷神》7.0
2008 年,《無敵浩克》6.9
2011 年,《美國隊長》6.8
2008 年,《懲罰者:戰爭地帶》6.0


其實我不太想答這個問題。這兩天我批《鐵人3》到處遭遇雞同鴨講,實在是沒力氣再和不具備同等層次認知的人吵架。所以簡單說說算了。

1.Joss Whedon是同時代geek系編導當中的No.1,他在完全獨創世界觀(《巴菲》和《螢火蟲》,還寫過《玩具總動員》的劇本)和基於已有成熟世界觀進行想像力創作發揮(《復仇者》、《X戰警》漫畫,編劇《林中小屋》)這兩個領域都是同輩最頂尖的,在這方面上一輩也只有詹姆斯·卡梅隆(原創了《終結者》、《阿凡達》兩套成熟世界觀,續寫擴展了《異形》世界觀)和萊德利·斯科特(原創了《異形》世界觀,改編了《銀翼殺手》)等寥寥數人可以比肩。即使把視野放大到文學領域,上一代和同時代也幾乎只有尼爾·蓋曼和弗蘭克·米勒在這兩個領域都具備的水準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相比之下,斯蒂芬·金和喬治·R·R·馬丁都長於原創而不善改編。具體喬斯·韋登有何天才之處請參考另一篇答案:漫威為什麼會將《復仇者聯盟》這樣一個大製作交給編劇出身、導演經驗並不豐富的喬斯·韋頓來拍攝?

2.Marvel整體戰略,使得包括《鋼鐵俠2》《不可思議的浩克》《托爾》《美國隊長》在內的幾部第一階段影片,在敘事上忍痛放棄了整體獨立性,而實際上變成了四部《復仇者》的前傳電影,使得《復仇者》電影一開始就進入了信息量超大情節進展超快的敘事節奏當中。相比之下其它幾部個人影片既要兼顧類型敘事的流暢(Marvel對每部電影當然其實也是每個角色誕生之處的定位各不相同,《美國隊長》是戰爭片,《托爾》是帶神話片色彩的宮廷莎劇,《鋼鐵俠》是自大狂傳記喜劇片,《浩克》是火爆的動作片和怪獸片)又要保證完成前傳的任務,於是就會有一定的失衡。為了避免失衡,每部電影選擇的導演都是對具體類型有豐富經驗的老手。目前看最錯誤的選擇就是《鋼鐵俠3》的唐尼死黨肖恩·布萊克了。(《托爾2》導演來自《權力的遊戲》,《美國隊長2》導演羅素兄弟來自著名宅劇《社區大學》)

3.又滿又快特別燒腦子,或者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觀,這是頂尖商業電影的兩大利器。雖然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看《復仇者》之前沒有《盜夢空間》式的心理準備,但實際影片在劇作結構上一直靠角色個性的展現、互相之間的衝突、洛基的陰謀、幽默感十足暗藏很多內涵梗的台詞等種種技巧牽著觀眾的鼻子走。可以這麼說,《復仇者》敘事節奏和剪輯之快信息量容納之大,在科幻類爆米花電影里幾乎絕無僅有(《普羅米修斯》信息量夠大,但節奏不快),倒是有種杜琪峰韋家輝電影的感覺。同時視覺上也沒跌份兒,可以說是沒有明顯短板的。商業電影的最終水準的評價標準不是各項指標取平均值,而是看最弱項的木桶理論。《復仇者》的弱點大多無關緊要,很多吹毛求疵挑刺兒的影評人說的問題都是故事的先天缺陷(為了組成復仇者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危機)。我本人是在影院看了三遍之後才徹底吃透了整部電影的。相比之下,杜琪峰《毒戰》我僅用了兩遍,《普羅米修斯》一遍就夠了。

4.演員服務於影片敘事。復仇者群星憑藉Marvel電影幾乎都躋身了一線地位,但除了小蘿蔔頭之外,其他幾人都還不是德普級別的巨星,這在一般商業大製作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戲份過於向唐尼傾斜的情況。Joss Whedon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讓演員的個人光芒(當然主要還是說唐尼了)完全讓位於角色和敘事,同時又沒有浪費明星的魅力,不得不叫人膜拜。相對來說,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作為精神領袖的作用在缺少Marvel漫畫文化基礎的海外市場(比如中國)的觀眾眼中就被顯得頗為淡化。實際上歐美觀眾就不會有這種感受,三巨頭在復仇者中就應該是電影中這樣的三種狀態才對。觀眾如果看熱鬧當然都盯著浩克了,但從敘事的角度,隊長的作用還是充分發揮了的。

5.同時滿足了core粉絲也就是我們原著黨漫畫迷,和普通觀眾(明星粉絲)看熱鬧追星的雙重需要。


我怎麼覺得大家都認為是有了鋼鐵俠電影、綠浩克電影以後,再把他們融合到一起做成復仇者聯盟電影?
其實之前已經有人在評論裡面給出真相了,復仇者聯盟是63年開始的漫畫系列,這60年它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體系了。甚至對很多美國人來說,提到美國隊長、綠巨人,第一印象是復仇者聯盟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復仇者聯盟的成功,英雄匯聚應該是個因素,但不是因為crossover帶來的新奇感,而是人們期盼已久的結果


復仇者聯盟不只是一部電影

《復仇者聯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驚天地泣鬼神的電腦特效和恰到好處惹人捧腹的插科打諢?就電影本身來說,這確實是兩個最大的乃至可能是唯一的優點。但是《復仇者聯盟》並不只是一部電影。

確實,一點不了解復仇者聯盟成員的人觀影也基本無壓力,欣賞特效和搞笑是不需要背景知識的。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復仇者聯盟》的樂趣也就僅限於此了——一群叫不上名字五花八門打不死的超級英雄,一邊開玩笑一邊組團打怪。那些英雄們,乃至反派們是什麼樣的人不重要,他們有怎樣的故事也不重要,一切打得開心就好。

我不反對這樣的觀影態度,本來看超級英雄就是要看得爽才行。但我反對把《復仇者聯盟》以及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比如《X戰警》系列、《蝙蝠俠》系列、《超人》系列看膚淺了、認為只是賣打鬥噱頭的人。

首先,《復仇者聯盟》不只是一部電影,因為它是很多部。派拉蒙不是突發奇想把一群雜牌軍混搭到一起的。早在08年《鋼鐵俠》的結尾彩蛋中,神盾局尼克就已經出現邀請鋼鐵俠加入復仇者計劃。看看派拉蒙的出片順序:08年的《鋼鐵俠》和《無敵浩克》(這個是環球影業的,但不知為何劇情和其他的有聯繫),10年的《鋼鐵俠2》,11年的《雷神托爾》和《美國隊長》,派拉蒙為了12年的《復仇者聯盟》已經花費了四年和幾億美元。從商業運作角度講,這種齣電影的方式還聞所未聞,也真是大膽,風險大,吸金當然也是大大的。從劇情角度講,幾部電影相互暗線相連,最後彙集到《復仇者聯盟》中,各種情節及人物均有鋪墊,《復仇者聯盟》完全不是空中樓閣。也正是因此,各位超級英雄的單集電影續集和《復仇者聯盟2》都已經順勢列上了日程。這一跨度近乎十年的出品戰略,讓我對派拉蒙的大手筆非常敬佩。

(關於各部電影里相互聯繫的暗線可以參考http://zhan.renren.com/marvel?gid=3602888498024091795from=reblogSynFeed)

還有人覺得人類、神和外星人被糅在一起實在是太過古怪。其實早在《雷神托爾》中,女主角簡就說過,神來到地球的通道很像愛因斯坦-羅森橋。女主角簡還引用克拉克的話說,「任何尖端科技乍看都很像魔法」。《美國隊長》中,納粹指責大反派紅骷髏在研究神話,紅骷髏說,「那是科學」。所以所謂的北歐神話諸神,也不過是一群強大的外星人罷了,所以托爾也會受傷。《復仇者聯盟》的宇宙觀建設得非常完美,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人類神話的來源。

其次,《復仇者聯盟》不只是一部電影,因為它還是無數期漫畫。可能派拉蒙的超大戰略讓人驚訝,但是這並不是那麼難。從60年代各位超級英雄被斯坦這個變態創造出來(居然絕大多數人都是他創造的),Marvel的超級英雄世界已經有了非常完整的背景設定,英雄們的劇情也時不時互相交叉,復仇者組織也早就耳熟能詳,派拉蒙只需一幫編劇對漫畫故事精心編排,就足以列出十年的出品目錄,然後……大把撈錢……

最後,《復仇者聯盟》不只是一部電影,因為它還是一種回憶,就和《哈利波特》一樣(不知這麼說能否喚起人們的共鳴)。對於一個從小看這些超級英雄看到大的我來說,頭一次在銀幕上看到各種熟悉的牛人集合一處……這不像是《神奇四俠》或《X戰警》,它們自從被創造出來就一直組隊,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有限。《復仇者聯盟》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故事和複雜的劇情,他們的聯盟從本質上就和其他「湊份子」式的聯合或更低一等的大雜燴不一樣……nnd我等這一刻等了多少年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激動的心情!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揮淚)

再拿《美國隊長》來說,好多人說它是爛片,其實我看完也這麼想。為什麼呢,因為他故事走的套路還是上個世紀的老套路,各種橋段都那麼狗血。但是要理解!因為他誕生的年代是1941年,他的故事是那個時候寫就的,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誕生的年代正是二戰如火如荼之際,漫畫家們上不了戰場,用這個形象寄託心中的期望。即使硝煙散去70年,通過美國隊長,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逆境中樂觀向上的精神。其實各位超級英雄或多或少,都被烙上了時代的烙印,他們已經成為了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部漫畫。

電影中美國隊長誇張的在舞台上跳舞,電影院里播放的誇張的徵兵廣告,美國隊長帶領一幫弟兄誇張地把敵人全滅……這都是舊時代的表現手法,影片正是力圖去營造一種懷舊氣氛。同時,那些誇張的實驗儀器、大大小小的儀錶盤,這些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老科幻電影中的東西,比起如今動輒全息投影當然顯得愚笨,但是同樣懷舊氣息十足。《美國隊長》的致敬,要重於電影本身。他,和其他超級英雄,已經成為了美國人回憶的一部分,這可能是不少中國人所難以理解的。

如果你沒有看過那些硬漢電影,對《敢死隊》就會毫無感覺。《復仇者聯盟》也同樣。每個人都有對自己來說特別,而別人難以理解的東西。有一些東西,是特別為某一些人準備的。


全明星總是常規賽最吸引人的一場


這和Super Heros是米國的文化符號這點分不開,更是美國英雄主義的象徵,Marvel的美漫在很早就在米國人心目中根深蒂固,有濃厚的情懷,The Avengers同樣如此,所以這是我們和北美觀眾最大的區別。

這部電影計划了這麼久,之前所拍的《鋼鐵俠》、《綠巨人》等等已經把鋪墊做到了極致,這是之前的超級英雄電影從沒有過的。另外,抖森、小羅伯特唐尼、傑瑞米雷納和克里斯埃文斯等等的粉絲群,是多麼的龐大。而且電影本身基本無尿點,節奏把控作為商業片來說屬上乘,為暑期檔開了一個好頭,續集提上日程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來說說中國,對於爆米花一類的米國電影,爆棚是必然的,很多觀眾看過後的反應基本都是:燃了!
關於IMDb的評分,雖然衝破了Top 250,但最後勢必不會穩定,很大程度是米國有非常多的美漫粉,IMDb了解的人最多,但並不權威,也僅僅是代表了北美地區的影迷,08年的TDK也存在刷分現象。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在各種超級英雄的電影出現前,漫畫的內容就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了。Marvel在DC的正義聯盟之後成立的復仇者聯盟基本上可以說是M公司結束蕭條的轉折點。這麼說來,復仇者聯盟的成立是很得人心的,這是其一;其二,Marvel公司下的漫畫英雄不是那種絕對完美型的,他們有自己所擅長的,同樣也有本身的性格缺陷,更貼近現實人的生活,也是更加受歡迎的原因;其三,電影復仇者聯盟是介紹的其成立的時候的情況,首批成員,M公司是精心挑選過的。鋼鐵俠:花花公子,詼諧不羈的性格;美國隊長:傳統、保守,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依然堅信自己正義的信念;浩克:是一個自身的矛盾體,電影裡面的角色設定是比較可愛的,但漫畫中浩克在加入復仇者聯盟後還需要一些監禁措施;托爾:作為一個神的存在,在體驗了地球生活後與地球人成為朋友;鷹眼:自身也是經歷了很多磨難才踏入超級英雄的行列;黑寡婦:與鷹眼有過戀人關係,作為本片的女主角是很出彩的。當然除了以上三點,能在一部電影中看見那麼多英雄同時出現也是很過癮的。


我和男友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我最喜歡美國電影院的地方就是「空」,每次都是大大的電影院就坐幾個人,特別爽!但是《Avengers》上映那天,大大的供不應求。這是我來美國後,第一次在電影院門口看到排隊甚至排除了電影院的大門。

試想一下要是中國弄出一部葫蘆娃孫悟空黑貓警長舒克貝塔一起的電影(好詭異),主觀上得給多少感情分啊。上次在知乎上還看到有人說是美國版的金庸群俠傳。豈是其他普普通通的superman movie可比的。

許多美國人說,自他們第一天開始看Marvel的漫畫開始,就一直盼望這有一那麼一天,有一個人,能把他們所喜愛的heros都集合到一起,共同戰鬥。

片中Captain America和Iron man不和,也大大地滿足了漫畫迷們的興趣,他們早就想看他們倆打架了,看誰更厲害!在電影院看的時候,吵架那段Captain American一副花瓶臉嚴肅得不行地一直說「put on your suit!」也賺夠了美國人的笑點,看得他們那個興奮。

劇情上也相當取巧,除了美國人一直都大愛Heros之外,他們特別喜歡這種團結一心對抗邪惡力量和不平等觀念(我是神,顫抖吧凡人),一看就超興奮。Loki大喊,「Enough! I am a god, you green ugly creature! And I will not be bullied by you!」 然後,Loki就不見了,瞬間出現Hulk狂扁Loki,扁完輕飄飄地來一句「Puny god」,滿滿電影院的人都笑了好幾分鐘,那一幕過了還在笑。特別喜歡Hulk,那麼一大隻,盡搞笑。美國人都說這部電影各種「ridiculously fun」,"I have an army." "We have a Hulk!" 你能不笑嗎?

Joss Whedon在Forbes的採訪里說到2009年的《Watchmen》,http://goo.gl/7x62k

The problem for me is that 「Watchmen,」 one of the great comics of all time, is a look at superheroes that has gone beyond the concept of or necessity for superheroes. ...

But I feel also that I』m not ready for that movie because that movies says 「We know so much about superheroes, we』ve seen so many great superhero movies. Now let』s tear it apart.」 And I』m like, 「Whoa! Wait a minute. I haven』t seen that many great superhero movies.」 I still want to see the ones that make me feel galvanized and excited and really moved and that make me feel really invested in the people I』m watching. I don』t want to tear them apart yet.

「The Avengers,」 because it』s a movie about grown-ups, has a somewhat if not cynical then realistic eye about how much damage these people are capable of and how precariou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still want to go, 「Come on, guys! Yay!」

美國人真的超愛正義的Heros的。何況還這麼多個。

另外,剛上映又讓美國人很興奮的電影,IMDB的評分起初都會偏高一點點,2008年《Dark Knight》上映時曾給出9點幾的高分成為IMDB Top 250裡面的第一名,後來降下來了,估計過段時間《The Avengers》的分會降一些的。但是仍然還是會比其他的高,because it is an exciting superhero team-up film packed with memorable moments.


《復仇者聯盟》的成功是營銷的勝利,現在看來,它應該已經拓寬了好萊塢電影常規franchise的做法。以前的franchise,指環王就是一個系列,哈利波特就是一個系列,蝙蝠俠也是一個系列,但現在《復仇者聯盟》把什麼雷神、鋼鐵俠、綠巨人,將來肯定還包括蜘蛛俠全部crossover到一起,這種做法未必是自它始,但營銷上環環相扣、彼此促進,最後能這麼成功的,那要數這次。

《復聯》的營銷起點可以說是從2007年《鋼鐵俠》的十分鐘片段在Comic-Con上亮相併大獲好評就開始了。然後第二年《鋼鐵俠》出乎意料的全面成功,帶動Marvel後續幾部漫畫英雄影片,直到《復聯》的大集合。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沒有大的閃失,最後不成功已經不可能了。

Marvel Studios有Kevin Feige這樣個人,而他手下有一個專註、高效的團隊,用不同於好萊塢普通片廠的形式運作,手握同樣資源的華納及其DC沒能取得這樣的成功,福克斯儘管也在利用X-Men、金剛狼打相同的算盤,成效也遠不如Marvel。或許現在他們會從Marvel與《復聯》獲得某種啟迪,調整下面的策略。

這片的casting很有學問,如果從明星片酬的成本效益角度來說,除了小唐尼是天價,其他人都壓得很低,片方的支出並沒有特別大,但他們組合起來對觀眾的吸引力跨越了各個年齡、種族、性別群體,所以最後所有人都去看了。

不過從我個人的觀感來說,《復聯》是大爛片,我比較認同這頁上 http://hollywood-elsewhere.com/2012/05/history_3.php 一個叫Eloi Wrath的跟貼的評論。之前幾部,《美國隊長》也很爛,《鋼鐵俠1》還行,其他沒看過。


首先我覺得你不能把這部作品稱作什麼大雜燴好么,復仇者聯盟的第一刊漫畫起源於1963年,有著非常龐大的漫畫迷,電影沒上映之前的期待度就非常高,作為美漫不算是主流的中國,顯然這種亂斗形式的視覺大作會讓即使是沒看過漫畫的人也產生期待值。之前的單行電影說白了都是為了復仇者聯盟普及而做的鋪墊。復仇者聯盟1的電影結束之後,很多不知道MARVEL角色的人們了解了這些角色故事,所以M社才打算將之前的鋪墊單行電影推出續集並且認真來做,不再作為單純的鋪路石。


每一個在自己的獨立電影里厲害到不行的英雄都集合在一塊了。不贊一下都不好意思


單個看遍蒼井空,rio等人,肯定不如一次看見她們大群戰過癮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一般都會經歷情節鋪墊、情節展開和情節高潮三個時期。看電影最容易讓人覺得無聊的階段就是前面的情節鋪墊和情節展開。對於《復仇者聯盟》這部電影來說,前面幾部就只是它的鋪墊和情節展開,因此前幾部總讓人覺得似乎不夠味,而復聯就顯得十分緊湊,從第一刻開始就能直接進入情節的高潮期。這140多分鐘實際上是汲取了前面幾部的所有精華。

另一個原因:明星大薈萃帶來的高分效應。比如《鋼鐵俠》從粉絲角度給他打高分的估計只會有小羅伯特唐尼的粉絲,給《美國隊長》打高分的大多是克里斯埃文斯的粉絲,但是復聯則是聚集了幾大巨星的粉絲團來。明星粉絲效應也造成了此種異常的好評。

最後一個是我私人的感受:靠,這麼多英雄都在一起並肩戰鬥了哎!!!一下子就燃了!!!!!誰還管別的啊,直接五星。


從性價比說,一部集合電影確實更容易吸引不同角色的粉絲,獲得較大的觀影快感。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前面的幾部獨立電影確實質量不高。綠巨人和鋼鐵俠1還好,而鋼鐵俠2、雷神、美國隊長則完全算是爛片了。(個人感覺)雷神和美國隊長完全是為了復仇者上映所做的宣傳片,只能作為看復仇者的前期功課,非常草率。我彷彿看到投資方邪惡的嘴臉說:「親,想看復仇者嗎?想看復仇者不看美國隊長是不行的喲,來看吧。」基本上美國隊長這電影就是坑一個不虧,坑兩個還賺的那種。
攢了那麼多部爛片,就為了等這一部復仇者,不管從投資製作的力度,還是影迷的心理期待,都註定它的票房口碑都不會太差。


韓國的妹子組合,日本的妹子組合,都他娘的要百人斬的數量了。人多好,蘿莉御姐熟女,要啥有啥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唱的如何就沒有那麼關注了。

同理,復仇者聯盟,有人喜歡這個有人喜歡那個,多好啊(^_^)Y

如果把泰森成龍托尼賈李連杰史泰龍施瓦辛格甄子丹等等20個打星放在一起對抗異型加鐵血戰士,我覺得也會破紀錄的比他們單部電影。

史泰龍這麼做過了。

對哦,現實中人的聚集有成本,漫威湊一起沒演員成本哈(^_^)Y


超級英雄大亂斗這一點本身就註定要吸引人的目光,DC2016年的蝙蝠俠大戰超人也開始走這一路線了


一張電影票可以看好幾多個英雄,賺到了!太賺了!大大超過了受眾的心理預期!


超級英雄大集合,各種互毆和群毆,還需要什麼其它理由嗎?
難的是拍這麼多部,逐步建立起漫威宇宙,把電影當電視拍,幕後的團隊運作得多牛b


漫威工作室成立以後,先後推出了幾部電影《鋼鐵俠1》、《綠巨人》、《雷神》、《美國隊長》等。採取的方式是眾籌,在好萊塢大製作中屬於獨立製作。《復仇者聯盟》可以說是工作室的一種水到渠成、壯志躊躇和創新方式。用神盾局把諸多超級英雄聯繫起來。(神盾局在多部電影中都出現過)這也是漫威工作室的一種野心,即這是一個宏大的宇宙世界,超級英雄在平行並行多維的空間中存在,共同守衛正義。
《復仇者聯盟》首次把這些英雄連接起來,共同在紐約的街頭戰鬥。除了故事講的好以外,電影所傳達的光明必將戰勝黑暗的信念,也讓人動容,在快結尾時迸發出巨大能量。
《聯盟》之後英雄又回入從前的生活,鋼鐵俠3和今年的美國隊長冬日戰士。包括只在電影露露面,卻缺一不可的神盾局,漫威工作室也製作了獨立電影。其實工作室一直在突破2013年鋼鐵俠3的口碑並不比聯盟差。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你懂吧,靠的就是人多勢眾。在舉個例子,佛跳牆知道吧,就是這個道理。


我覺得一方面是之前的那幾部培養了一些新的美漫迷(通過電影大概了解了一些英雄的出身事迹之類的),其次組合比單人容易聚集人氣(幾個人中更容易有你喜歡的類型)。


推薦閱讀:

哪個超級英雄戰鬥力最強?
如何評價《雷神 2》?

TAG:電影 | 鋼鐵俠 | 超級英雄 | 漫威(Marvel) | 復仇者聯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