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傳統服飾衰落,而西方服飾成為主流?
- 為什麼現在的主流服飾是以西方服飾為基礎演變過來的?
-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飾沒有變成現代生活中的日常服飾?
前來填坑。多圖慎入。
零零散散的研究中國服飾史也有四年時間了,為太多的人普及過,也見識過太多的奇葩人物和奇葩問題,一些人總以為自己的生活常識或者創見能秒殺專業研究,實在令人疲於應對,我知道我的答案幾乎在反對樓上所有人,也必會讓大多數讀者不爽,但是還請所有沒有任何服飾史常識的人謹慎發言。
一,先po結論:
沒錯,西方服飾是現代社會的主流服飾。(看清楚我說的是主流服飾不是全部服飾,我沒排除其餘民族服飾的存在,你上班的時候要是穿的是馬褂的話請勿參與討論,直接出門左轉)現代服飾是西方文明衍生的產物。
西洋服裝史是人類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的許多流行現象,包括人們的審美觀價值觀,以及著裝講究和常識大多來自西方服飾文化。
——《西洋服飾史》清華美院李當岐教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前言
由於現代工業和交通、通訊手段的發達,使近代以來處於科技和軍事優勢的西歐文明向全世界蔓延和擴展。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西洋服飾文化也隨之在全世界普及。
——《西洋服飾史》清華美院李當岐教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p308
現在排第一的答案很莫名其妙,現代服飾難道不是西方服飾發展出來的,而是在非洲誕生的不成?現代服裝和西方服裝是兩個不同的屬性,一個說的是時代,一個說的是源流,並不是對立的屬性。扯到中國人穿漢服更是不知所云。
犯不著用全球一體化當借口,我們穿的就是源自歐洲的西方服飾,這是事實,只有正視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否則將永遠是一個逃避事實的懦夫,使中國的服裝設計行業永無出頭之日。
二,簡要回答:
1, 為什麼現在的主流服飾是以西方服飾為基礎演變過來的?
因為西方文明相對於全球其他文明來說,非常強勢。
2,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飾沒有變成現代生活中的日常服飾呢?
因為中國傳統服飾(特指漢族服飾,其他民族的見下文。)經歷過一次徹底崩壞和三次大變易。
三,具體回答:
首先說明,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的思路很簡單也很清晰,那就是先把西方服飾史梳理一遍,再把中國服飾史梳理一遍,著眼於相互結合的地方,大家自然能夠知道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這樣做將會是一個巨大而浩瀚的工程,而且會扯出無數民族問題,歷史問題乃至正治問題,因此我不可能在這裡說的多麼詳細,只能提個大概,本答案的目的,還在於啟發真正好奇這個問題的人,拿起專業書籍來求索。
其次太多人對服飾史沒有概念,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我們在說民族服飾時,到底說的是什麼?
民族服飾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基於不同民族生存環境、習俗文化等的差異而產生。我們講一個民族的民族服飾,或者以地域泛稱某地服飾時,都講的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因為服飾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的人總是說漢服是什麼?漢代的衣服和唐代的衣服,哪個是漢服?這是一個經常把我氣笑的問題,感情在這些人眼裡,現代和服就是和服,十二單就不是和服了?得叫平安服?然後是不是還得大吼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和服,只有奈良服,平安服,江戶服?……這就是不動腦子的後果。
我們所穿的「現代服飾」,幾百年後照樣是「古裝」。以發展的眼光動態的看待服飾史是一個基本要求。
現在再來看問題:
1,為什麼現在的主流服飾是以西方服飾為基礎演變過來的?
首先我們要回顧西方服飾的發展史,推薦清華美院的李當岐教授所著的《西洋服裝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當然我知道大部分人不會去看的,所以我帶大家梳理一遍。
對於現代人來講,西洋的服飾文化已作為一種國際文化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承認,所以對於這種我們本來陌生的舶來文化,在被動接受的同時,還應主動地去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以便更好地洋為中用。
——《西洋服飾史》李當岐著,第一版前言
這才叫三觀正好嗎,試圖割裂現代服飾和西方服飾的源流關係是什麼心態?這句話為了照顧大家的情緒非常委婉的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你們腦海中的「現代服飾」,其源頭是歐洲諸多民族的民族服飾。
接下來我來講為什麼:
歐洲服飾發展也是一個複雜的漸變過程,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在歷史上有過亞歐非等多種文化元素的注入,並且因為小國寡民的原因,同一時代各民族各國家也會有巨大的地域性差異,這些東西和本題無關,我就不多說了,總之西方服飾的發展不能像中國一樣按照朝代劃分,需要使用主流藝術風格劃分,因此公元十世紀之後的西方服飾的發展順序可以簡單的概括為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巴洛克0.0,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義等等。
近現代以來,西方服飾初期是以義大利,西班牙,荷蘭為中心,然後是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到18世紀末英國的男裝就成為主流。而女裝從19世紀一直到現代,基本上都以法國為中心展開。20世紀之後,因為全球化的關係,服裝設計師成為西方服飾發展的嚮導。
「從加入國際大循環的角度看,西洋服飾史應當是當今中國服裝設計師們的必修課。」
——《西洋服裝史》李當岐著,第一版前言
(沒耐心者可略過圖片只看文字)
上圖是羅馬式時代服飾,11-12世紀的羅馬式時代是中世紀日耳曼人長期接觸羅馬文化與拜占庭文化的混合物。
上圖是13-15世紀的哥特式時代,哥特式是義大利人對於中世紀衣服風格的貶稱,有野蠻之意,語源日耳曼哥特族,發源於法國北部,普及到全歐洲。
上圖是13-15世紀的哥特式時代,哥特式是義大利人對於中世紀衣服風格的貶稱,有野蠻之意,語源日耳曼哥特族,發源於法國北部,普及到全歐洲。上圖是15-17世紀的文藝復興式服飾,文藝復興的原意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實際上包含的內容更為廣闊。這一時期的服飾大體上可以分為義大利風時代,德意志風時代和西班牙風時代。上圖即為西班牙風時代典型服飾,可見脖子上的拉夫和把裙子撐得極大的法勤蓋爾(Farthingale)。
上圖是15-17世紀的文藝復興式服飾,文藝復興的原意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實際上包含的內容更為廣闊。這一時期的服飾大體上可以分為義大利風時代,德意志風時代和西班牙風時代。上圖即為西班牙風時代典型服飾,可見脖子上的拉夫和把裙子撐得極大的法勤蓋爾(Farthingale)。上圖是17世紀巴洛克時期服飾,大體上可以分為荷蘭風時代和法國風時代。
上圖是18世紀洛可可風格時期服飾,巴洛克服飾以男性為中心,洛可可風則更傾向於女性。時間跨度為1715年-1789年。
新古典主義時期服飾分為1789-1804和1804-1825兩個階段,前者是大革命與大革命後的混亂期,後者是拿破崙第一帝政期。
新古典主義時期服飾分為1789-1804和1804-1825兩個階段,前者是大革命與大革命後的混亂期,後者是拿破崙第一帝政期。新古典主義時期服飾。
拿破崙帝國覆滅後的浪漫主義時期男裝。
由拿破崙三世的妻子歐仁妮帶動起來的新洛可可風女裝。
上圖是西方男士禮服變遷過程,其中a,b,f是新洛可可時期的男裝禮服,作為對浪漫主義的反省,1850年代後實證主義和現實主義思潮直接反映於男裝。
上圖是1870年以後的巴斯爾時期服飾,巴斯爾就是使女性臀部突起的臀墊。
19世紀後半葉男裝變遷。
20世紀上半葉
19世紀後半葉女裝變遷。
要在這裡說明的是,這一時期羊腿袖和緊身胸衣再度興起,緊身胸衣與裹腳一樣,都是臭名昭著的陋習,束胸對女性的危害有多大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
在波阿萊(Poiret)和帕康(Paquin)等設計大師的帶領下,確立了巴黎作為世界時裝中心的國際地位,指導了整個20世紀服飾的發展。
1947年迪奧(Dior)設計的女裝。
1950年前後巴倫夏加(Balenciaga)的作品。
20世紀女性裙裝的變遷。
1990年歐普風格服飾
1990年波普藝術風格服飾。
至此,西方服飾發展的歷史簡單的介紹了一遍,讓大家看到,歐洲服飾體系是如何一脈相承的。大航海時代之後,歐洲的堅船利炮攻佔了無數土地,將歐洲文化灑滿全球,歐洲服飾作為其重要的一部分,也在全球普及開來,於是西方服飾成為國際性的服飾體系。這一體系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發展越來越快,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款式,但潮流的中心,依然是歐美。日韓設計款式也是一支重要的生力軍,但他們的服飾設計,依然是在歐洲服飾體系下進行的。新生的T恤,牛仔褲等等,也都是如此。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的介紹西方服飾發展過程,目的是要講清楚,在我們眼裡服裝有從「傳統」到現代的大轉變,而在西方人眼裡是沒有的,他們的服飾史是一段完整進化的過程 ,所謂的「現代化」,只不過是與科技發展相適應的西方服飾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這和我們推翻舊的服飾體系,接納新的服飾體系完全不同。
2,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飾沒有變成現代生活中的日常服飾呢?
這裡,首先要明確,什麼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為了清晰直觀,不涉及不相干的討論,在此處我建議不要用「中國的傳統服飾」這一概念來看,容易引起誤會,因為在現代含義中,中國是一個多名族國家。日本只有和族,因此可以說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而不會有人有異議,但是中國不行,要照顧到少數名族。
因此希望諸位在腦海中存在的是「漢族的傳統服飾」,「滿族的傳統服飾」,「蒙古族的傳統服飾」,「維吾爾族的傳統服飾」,「壯族的傳統服飾」,「藏族的傳統服飾」,「苗族的傳統服飾」等等的各民族傳統服飾這樣的概念。
也就是在此處定義「中國的傳統服飾」為「中國境內各名族的傳統服飾」,希望以此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名族問題的討論。
那麼,首先拿出來討論主體民族——漢族的民族服飾。
漢族的民族服飾,即是漢服,漢族服飾之簡稱。漢服自漢民族形成起,一直到1645年剃髮易服令頒布,是一套延續數千年的完備的服飾體系。
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服飾體系,而不是電視劇上舞台美術設計出來的東西。
普及過無數次漢服知識,在這裡再貼一些經典疑惑:
Q1,漢服不存在,因為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飾。
A1:邏輯等同於和服不存在,只有奈良服,平安服,江戶服……再次說明漢服在數千年的發展中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不因為朝代更替而割裂,關於這一點,我看過的歷史實物多了,請不要拿著史書上乾巴巴的「改正朔,易服色」就試圖反駁我。
Q2,穿什麼漢服,怎麼不穿樹葉。
A2,這種人想必看到和服姑娘也會顛顛的湊上去說「你們穿什麼和服,怎麼不穿樹葉。」
Q3,漢服不存在,因為吸收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長處。
A3,該邏輯等同於:漢語中存在外來詞,所以漢語不存在。再擴大一點:世界上每種語言都有外來詞,所以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語言。再擴大一點:因為歐洲文明參雜了中亞和北非文化的成果,所以歐洲文明不存在。請收下我的膝蓋。善於吸收外來文化不只是漢服,也是世界上每一個偉大文明的長處。
Q4,漢服寬袍大袖的多不方便,不適應現代生活。
A4,這是一個常見誤解,誤以為古人穿著寬袍大袖捕魚種地上馬打仗。漢服體系龐大,有華麗的款式,也有方便的款式。至於不適應現代生活,三百年前的西裝照樣不適應現代生活,憑什麼要求三百多年前的漢服立刻就適應現代生活?
Q5,既然不適應現代生活,那還復興什麼?
A5,其一,現在進行的階段不過是在做禮服復興,禮服有自己適用的場所。其二,對於常服來說,與現代生活蒸汽朋克一般的不協調感只是暫時的,這件事要放在長遠的尺度上來看,如果不將漢服的生命延續起來,漢服將永遠的消逝,而只有先接續上它的生命,才能給它追上並適應現代生活的可能。
etc.
【吐槽:希望在對漢服有疑惑的人首先懷疑的不是別人的智商,而是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這件東西。】
對漢服有基本了解之後再來看這個問題,這就涉及到了中國服飾史的梳理,有關漢服體系的詳細內容按下不表,這裡只討論和題目相關的東西:
一次徹底崩壞:1645年剃髮易服,漢服體系崩壞,滿族民族服飾(旗裝、石青褂、長袍、馬褂等等,就是你們看到的清末老照片中的那種)普及。
三次大變易:
清政府倒台之後服飾體系就陷入了混亂,有的人長袍馬褂不願意脫,有的人西裝革履,有的人設計旗袍中山裝,有的人改良旗裝,民國時期服飾長期處於紛亂的狀態,這是漢服體系崩潰後第一次服飾大變易。
第二次大變易是新中國成立,結束了民國時期服飾體系混亂的問題,向蘇聯靠攏,中山裝,舊制軍裝是主流,黑藍灰色為主體,女性除舊軍裝之外,一定程度上承襲清朝-民國風格,廠領系扣或對襟系扣。這些東西大家見得多了,各種老幹部的形象都很熟。
第三次大變易是改革開放,從趙zy首先穿西裝開始,霸佔國際服飾體系的歐美服飾全面取代舊軍裝,直到現在。
其次,其他民族的民族服飾呢,比較弱勢,我就不多說了。
以上對西方服飾史和中國服飾史的簡單介紹,相信已經可以讓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完】
—————————————————題外話————————————————————
我認為這種情況是可以得到改變的,前提是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足夠強,民族自信心重新建立,傳統服飾體系足夠完善且能跟上現代化腳步,當然目前的情況看下來還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我不是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只是來說明一下樓上答題者「蘭陵,琴師」的錯誤,
被從微博雷過來,專程說明這樓的錯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樓上答案作者肯定不是服裝史相關行業者,可見幾個基礎常識性的錯誤,問題不是在於你反對誰,或與其它樓不同,問題在於腦子裡對於服裝歷史連一個準確的基礎系統都沒有。不要覺得翻了幾本書紙上談兵就是懂行了,誤導人。何況看的還不是原始一手資料,是面向大眾的普及東西,現在是個考學不嚴正的時代,所謂科普書籍本身很多都漏洞百出,專業的都要慎重,何況一個現代學院派而且還不是服裝史系的,是美術系的寫的擦邊書(別忘記他們的研究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這書的傾向明顯偏向服裝設計而非考古)這也能算資料?通篇連第二本書都舉不出來,哄哄無知群眾,其實貽笑大方。如果這樣都可以懂,
專業的就不需要學那麼多年了。拜託別糟蹋專業領域了,還是留給懂的人回答吧。
網上偽考據派實在太多,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被迷惑,自己分辨求真。
太忙沒有時間為如此淺顯的概念錯誤舉什麼例子反證了(實在太淺顯了,犯不著堆上專業資料講解),直白指出大體:
一、「西洋服裝的古代和現代是一個完全傳承的體系,沒有斷代」光憑這一句就可以震驚整個學界,讓無數西洋服裝史研究者欲哭無淚。到底讀過些什麼書能得出這種結論,我都吐槽無力了。
還不說別的,首先所謂的西洋是一個多麼不準確的泛指概念(因為看的是普及書所以才會這樣泛吧),此樓「蘭陵琴師」囫圇吞棗到了把整個歐洲服飾混在一起看待的地步,甚至忘記歐洲有多
少個民族和國家,雖然因為環境原因互有影響,但依然分別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和發展史。就像別人要說中國各民族都是一體的話你們會跳腳,為了區分民族而打架的不只有中國。歐洲民族鬥爭
史其實複雜得多。(好吧依此樓的見識好像不太可能搞清楚歐洲幾個主要民族血統的譜系,我就不展開了,暫時不用什麼羅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凱爾特人,維京人,諾曼人,高盧人,斯拉
夫人……這些各種麻煩的概念來把人搞得更糊塗了……)只淺顯地比如說英國自古就有用發色體貌特徵區分貴賤的觀念,來源就是各民族血統之間的差異。盎格魯撒克遜人,凱爾特人,等等這
些民族在被一國統一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服飾。哪怕現在同一國家裡比如蘇格蘭人、北愛爾蘭人直到現代都還不願意被叫做英國人呢,只能叫不列顛人,其民族服裝、精靈體系等依然都
是獨有文化。不同國家比如英格蘭人和高盧人互看不順眼,包括服飾審美上互看不順眼。如果有人說這整個歐洲混戰歷史當中的各種民族服飾(其中有消亡和沒消亡的)全部都沒有斷代都是一系傳承,用膝蓋想也知道是閉著眼睛胡說,怎麼可能!就算我不用哪種服飾具體例子說也夠明顯了吧,我真的只能說:「你不知道的不表示沒有」而已了。比如歐洲中世紀服裝最大的一次斷代變化,可以看作是基督教統一歐陸時期。這與我國古代民族服裝的變化也是一樣的,下面說。不是說在有些中國人看起來,外國人都長的差不多,所以他們就是沒區別——只能說那些人是不熟悉所以區分不出來,外國服裝亦同此理!歷史能淺薄到連斷代劃分都沒有的「民族服飾」那恐怕只有美國(壓根沒有)和某些一直穿樹葉獸皮的非洲原始部落了。
二、其中對於和服系統的描述錯得不能再錯了,說明此樓完全不懂和服知識,但凡稍微有點常識都說不出這種話來。哦不,是但凡會點日語+買過和服那估計都說不出來。
首先和服這個詞本來就是不確切的,籠統的指日本近現代民族服裝,
還真的本來從來就不指平安時代這樣的古裝系統,
人家沒這麼叫過,你把裳唐衣晴裝束(俗稱十二單)叫做和服不讓人笑掉大牙嗎?
日本服裝研究者要是寫東西,就真的不會使用和服這麼泛大不精確不專業的概念。
當然正確的概念也不是此樓說的什麼奈良服,平安服,江戶服……但確實有三個時代是完全不一樣的體系佔主導。日本服裝史本來就是個奇葩,至少經過了三次幾乎徹底的分斷,翻天覆地的變化,沒辦法歸到一起去。
1、繩文、彌生是各族混居不說了,單說大和民族,古墳、飛鳥時代(日本本土民族裝束,大和統一後的形成期)
奈良是過渡期,受隋唐影響
2、中世(公家)大袖系統(也就是以平安時期為主,引進中國隋唐服裝文化基礎上形成),現又稱有職裝束,
3、近世(武家)小袖系統(隨著公家衰落武家興起政治變化而來新系統。用吳服這個詞代稱,當然這還不是吳服這詞源的本義,姑且不說深的)我們現在所說的現代和服,就是在這種小袖系統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跟前兩者差著十萬八千里,連服裝的裁剪結構文樣等基本特徵都不一樣!在服裝學上這些不同,就是不同的種類。
(大和最初的本土裝束是左衽,上衣下裳,常用倭紋。
大袖:右衽,上衣下裳和連衣制,不封袖,無身八口丈八口等,
多件尺寸不一,袖口長度不一,多使用均勻排列整齊對稱的平織暗地文或暗明兩重「二倍織」。
小袖:右衽,連衣制,封袖,有身八口丈八口等,袖口整齊,尺寸差不多,歷代使用分割/不對稱排版鮮明的印花、友禪繪、刺繡等。
總之,簡直沒有一個地方一樣的。
——瞎成什麼樣才能說以上這些東西是同一種衣服系統啊?就如同把我國的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混在一起……連左右衽都不同好嗎)
說到一個服裝體系的傳承,至少要先搞清楚血緣關係才敢說。
無論有些人承認不承認,日本的例子可以說明,世界服裝史上存在改制。把某一個血脈幾乎徹底斬斷,引進新血的事情,依各國歷史情況而發生。哪來的那麼多幾千年從一而終的美夢。中國號稱的傳承周禮也只是一個夢想,一個精神寄託罷了,最早的做法早就失傳了,實際一直在變。你若說作為民族精神象徵的傳承是一個整體我不攔著你,每個民族都需要這樣,但要說嚴肅的研究
分界,胡說服裝製法上是自古傳承下來的就太荒謬。在服裝學上它是不同的,在歷史學上它是變化的,在民族學上它是既有融合也有區分的。「在清朝之前都是一個體系」這種話也只能適用於「自我安慰學」了。
另,「日本只有大和族」,你是沒有把繩文、彌生、古墳這麼長的一段歷史看在眼裡吧,大和統一日本之前的許多部族和他們的服裝都被貪污掉了,這要是放在中國歷史里就如同秦朝之前東周列國服飾都不算一樣可笑。
三、每個朝代本來就有自己的服飾,這是廢話。漢民族服裝當然是存在的,但是存在不等於否認每個朝代的不同。復興民族服裝是好事,但要明確漢服這個概念畢竟是現代硬搞出來的,而且還不是專家搞的,是些半調子不懂行的人搞的,他們樹立的概念有多少是正確的?信奉這些、以為這些就真是咱民族服裝了那可怎麼得了?這個圈子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有些人知識不足、考據錯誤、說到實際服裝設計和製作方面能力就更加沒有了,別說不懂歷史,也不懂服裝設計,結果把服裝弄得不三不四的,還自以為了不起(一群根本不知道「准」是什麼的人天天掐架爭以哪個為準搞不搞笑,任何一行專業人士都會覺得很煩。雖然說學者也掐,好歹人家知道得多點),那就去玩你們自己的吧,但是別用你們自我的概念來定義或否定歷史上事實存在的東西,不要來糟蹋考古系統的概念好嗎,兩回事。本身提倡漢服是好的,可惜被有些人玩壞了。
四、此樓所謂的「一次崩壞三次變易」這種事情,歷史上有過無數次,政治強制原因下的民族服裝融合與變質(甚至是粗暴的),和清朝一樣嚴重的多得是,隨便數數,炎黃統一中原一次,秦始皇合六國一次,漢朝胡漢相混一次,唐朝多民族融合一次,元朝一次不說了……這種事根本不是近現代的特例,只是一直在發生的常態罷了。可能是對於越遠的歷史,此樓的記憶越混亂和淡薄,沒有什麼概念所以以為只有清朝一次吧。(下面有人評論說「清朝那次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清朝的例子以前沒有?才怪了,清朝佔領與元朝的佔領導致的服裝融合不一樣?其實在歷史服裝研究領域是被同類看待的。我剛才說的更早的歷史裡也具有更多類似的例子,完全可以自己舉一反三,只是有人歷史沒學好印象不深刻又偏見固執而已。那我也只能說,元朝的南宋遺民也一定會說出「元朝這次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你們怎麼能跟我們比「。你們是對清朝這次感覺比較接近,比較熟悉,感情不一樣所以覺得就不一樣,憑感情判斷,不是憑知識概念判斷的,我實在沒法了……)
某些人總是用狹隘的有色眼鏡看待,對於近現代的變化過分偏見。
炎黃之戰夏商周直到春秋戰國那些時代被侵略戰敗的種族直接當奴隸,被屠殺堆封土的,被吃的被祭祀用的,被當牲口使喚的,別談什麼服飾了任何固有文化都被侵佔破壞強制異族化,後代更文明的世界的戰爭在這些面前根本不夠看,這還沒有清朝嚴重?元朝都把人分等了,漢人在最低等,和印度的種姓差不多這麼嚴重的奴役型壓迫改造,這種情況你們覺得漢人服制文化還能剩下個渣?人權都沒了還有民族服裝權?起碼清朝還不至於這樣吧,可有人還是執著偏見地認為沒有清朝嚴重?永遠清朝最嚴重,因為普及歷史書上寫著清朝叫了口號剃髮易服,在這些人的感情里口號是最嚴重的,是感情里,不是理智里,不管實際,天真到以為不叫這個口號換個說法那就不嚴重了實際服制就沒有被破壞被剝奪了嗎?所以我真的是沒有辦法和這些人說了,完全不看實際。有些朝代的異族文化侵略沒有這種口號,只不過是因為用不著這口號,或者戰爭太慘烈歷史文獻被破壞地太徹底失傳了根本沒有機會流傳下來當時使用了什麼口號所以後人不知道,那些蠻子有比清朝更蠻的做法,總之他們把你們連「降民」都不算,直接算奴隸,沒有他族公民的權益當然服制的保存根本就談不上,你必須無條件按他們的來(能不能讀讀書,了解一下宋末的史料和文物散失到什麼程度,甚至造成了大量文化的完全失傳斷代,近古代服制上最大的斷代在這時產生,以至於宋前的與宋後恢復的禮制有非常多不同之處,許多東西今天根本沒法了解都是元朝害的,明末沒有那麼嚴重過,看這個都知道哪場戰爭比較慘變化比較多,清朝是明著要求你變服的,許多歷史記錄沒有丟掉,元朝可能是談都不談直接給你摧毀,竟然還在糾結清朝有口號元朝沒有,歷史都丟了那麼多空白,你怎麼知道沒有?)相比之下滿族是更漢化的,畢竟還讀了半桶子書,學會這種文人打仗的方式,還跟你明面開條件讓你改個衣服就算歸順給你人權的清朝比起前輩真算侵略業界良心了,呵呵。我只能說,不讀書的人,對歷史連一知半解都沒有,感情推測真的是非常不準確的。
注意,我沒有說不是完整的體系,這話太空泛,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服裝史無論怎麼發展都可以說是一個完整體系啊,此樓提出的錯誤說法是他覺得漢民族服裝是從古到清前直系傳承下來的(清前沒有斷代,是同一種服裝),我是針對這個反駁。肯定不是。
非常明顯,所謂斷代繼承這個問題服裝史學有確定的劃分方式,一個服裝是否繼承自古系統必須看它本身的構造特徵和血緣(不是精神繼承,這是個務實的學科),不是漢服圈這種外行半調子能插嘴的,歷史和服裝學畢竟都不是特意為民族精神而服務,也不能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就發明「歷史」或「考據」,你發揚民族精神可以,請用正確方法,不要禍及你不熟悉的其它學科!
懂行的都懂,別的世界是不會站在「漢服圈」的自大角度看問題的。歷史是歷史,服裝是服裝,不能理客中地研究,不務實,過多玩假大空的概念,以感性判斷代替學問,帶著政治/民族主義視線是不可能看清的,因為基礎目的都偏了。你要先把它搞清楚了才有資格講恢復吧。
請大家思考一下,沒有專業修為的人,囫圇吞棗看看書,看看文物,聽聽講座,真的就能夠頓悟了嗎?瞬間就高大上可以狂妄地自稱研究者了嗎?不。由於他們不具備專業知識基礎,而且往往還目光偏激,就算看到了東西,也會任意生吞活剝斷章取義歪曲誤解,因此是沒有用的。
基於這幾點基本概念都錯誤(對於我國古代服裝、西洋服裝、和服都沒有足夠的認識),此樓的理論基本上可以當作是靠著生吞普及書本,用自己貧乏的相關知識強自解釋,在錯誤基礎上腦補出來的東西,毫無意義。
我真的就是痛惜文化的流失,尤其是這些人明明自己無知,還假裝知道很多似的胡亂給人「科普」,造成真實的知識不普及,謬誤越來越多。
引用一著名文人的名言結束:有些人的問題就在於,學得太少,想得太多。
PS也有人說吧,這段行文結構不清晰,比較混亂,看不出重點。說實話我是隨手寫,不過,另外原來錯誤的那樓他本身的觀點和描述也確實相當混亂,在專業看來也是不知所云,我都不知道他重點在哪,或者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腦補,有時不知道大眾這個觀念到底擰在哪裡了,對於我來說是本來非常清晰的東西。我自己開篇文章好像是不至於這樣的,但是,我是針對他的錯誤一一進行糾正,只能滑到哪裡算哪裡了,結果變成這樣……抱歉。還有一個可能性您看不出重點,也可能是基於您對於這行基本概念沒有了解。說白了,就是雙方有溝……只有知識基礎思維方向一致的人群比較好溝通。
應有人要求貼出
偽科普糾錯的部分博文有興趣可以看:作者啞男,轉載請注
古代裝束考證知識貼 網上流行所謂的「唐婚禮服圖」到底有多少個錯誤及(基本)正確考據例證
Sina Visitor System
小談蜀漢崖墓俑服飾文化和宗教意義
Sina Visitor System
(幾本常見的偽科普資料書糾錯):
古代服裝資料黑名單糾錯,這就是我說的那本喪心病狂的「內衣史」
Sina Visitor System
《所謂伊人紅顏探古.先秦》糾錯
Sina Visitor System
糾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等2本
Sina Visitor System
(古代女裝系統的小筆記)
Sina Visitor System
推薦過的泛類書目:Sina Visitor System
知乎我就來這麼一次,沒想到這回答引起了關注,不會常來的,一般在微博。統一回復幾個主流問題:
1、認為我只是表達了「不懂別瞎說」而沒有回答問題的。
沒錯,理解得太對了,我就是想表達不懂別瞎說啊,問問題的人想得到正確的知識,不要用錯誤的干擾別人。沒有回答但是我幫忙排除錯誤。
說過這篇我是反駁上面,並沒有想回答問題。這種題目我不想回答,根本就是學生考試用的,世界沒公認的東西拿來提問,各抒己見而已,還指望有標準答案不成。而且還是典型的中國式考題——只會想以前,只會想抽象,馬列總結馬後炮,沒有實際研究價值,沒有任何作用。這種題不好意思上學時候答夠了不愛了。要不問一問傳統服飾構成可以講,要不,像別人家的考卷一般是問「如果想重新興盛民族服裝應該怎麼辦」,那樣我可能還有點興趣……這種題目你要我怎麼加乾貨來說明啥啊?本來就沒什麼
好說的啊。乾的是務實學科,又不是學政治的,所以只是見那個答案有知識性錯誤才提出的。這題目你要問我就一句話解決:因為歷史原因,近代戰爭破壞了中國文化系統,先進文明的精神侵略成功,許多習慣上洋化,導致民族服裝失傳。沒了。本來沒內容的東西我還真展開答不了誰有本事誰來編。
2、有人認為我講的不實質。我想說,
即使有時間我也只會講我認為的實質。以上雖然是吐槽也確實也有涉及到一些實質問題,起碼比漢服黨靠譜多了。如果有人非要認為他們實質,我不實質,那可能是思想根源已被扭曲,覺得沒有YY黨的看著偉大所以不信不覺得好甚至鄙視,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服裝史這是一門不完備的實踐學科。只能例證有證據的內容,就是告訴你某個時期大概有一些什麼樣的服裝情況存在,但憑僅有的文物連成一個完整整體目前都是不可能的,都是散碎的。非要講沒有的東西才覺得偉大,那別說學者做不到,是神仙都做不到的,只有YY黨做到了。我們不講形而上,不講抽象,不講「靠思想傳承物質」的鬼話。那些人是因為他們不懂具體的,只好講思想,思想也大多是他們瞎編的。服裝必須看實際,看實際,民間服裝在古代是穿的是穿的,沒什麼那麼多政治因素,又不是天天文革時代。
有人或者被邪教洗腦,整個思維的基礎就不對,非要憑主觀臆斷,讓人說「整個古代民族服裝體系」(這種不存在的東西),讓人解釋某一種漢本位思想在服裝體系上的體現(我跟你說根本就沒有),讓人說民間服裝如何受政治領導(怎麼可能有!),非要拿近代才出現的漢族概念現代教育中西化的民族思想去套古代的思想(那是完全不同的,你連古代民族概念和現在有什麼區別都沒有搞清楚,受的西方教育影響靠純西化的思維來臆想還叫著古典文化,你說我從何解釋起,從根錯),這些我都是做不到的,如果覺得這些才是有內容這些才是實質這些才是乾貨這些才是了不起,那我一點沒有辦法和他們溝通,因為這些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不對的,某些人想像或編造的,懂的人不能這麼說,我不會說這些對不起。為什麼我覺得有些人我不必要回答,我認為根本是雞同鴨講沒用,請願意學習的多去學習,修正錯誤,擴展新的知識,請固執己見的繼續固執己見,滿足於不懂裝懂繼續滿足於不懂裝懂,我就是一吐槽,我不能挽救世界。
3、有人問我漢服的相關問題。
關於漢服,我就不想說什麼了,懶得在網上掐。有時間只說我的服裝史知識,信他們的繞著我走。互不相干。我在努力做件事情,
想寫一本專門考證現代漢服錯誤的書,從指導思想上的錯誤,到歷史考證的錯誤、具體製作形象上的問題、還有實際工藝質量流程的差距和缺陷等等,都會包括(不吐槽,純理性評價和科普乾貨)。由於準備湊成書,我之後一段時間就不在網上隨便發漢服挑錯相關的內容了,存起來。但因為今年我手裡還有兩份正經約稿未完成,又不是專職的,今年肯定不行了。準備先湊齊圖片資料一年份(這種書肯定要配圖,比起文字部分好寫,圖片是更麻煩的,正例反例都要自己準備,不能用別人的,那些漢服你要拿他們做反例他們不可能給授權,所以都得自己模擬出圖,工作量比較大。自己干或者和美術商量合作),明年正式寫,然後尋求途徑面世,估計至少後年見了吧。第1要時間,第2,我還不知道這種上不得檯面的主題編輯看不看得上(我認識的可以合作的出版單位貌似都比較嚴肅,寫書畢竟和網上帖子不一樣,這種書不討好,所以專業的沒人樂意寫呢。有點志氣的誰不想奔著學問專著的目標去寫嘛,說著都好聽。拿著服裝考古這麼大架子,主要內容卻只評判一種四不像的民間鬧劇活動,何苦呢,寫著都沒法高雅起來,談論對象low就一切都low,這話題確實一聽就low,往文化類門檻里擱我都心虛),還得想辦法。我就是為了了結一點宿怨。現在也不知道是能公印還是私印,看情況,估計困難重重,但是一定努力去做,完此心愿。破除邪教,任重道遠= =
有事要找我去微博,謝謝。這裡不再更新了,正經的都回答完了,連人身攻擊噴子該回答的都回答了,再說沒意思了,而且發現這裡也挺無聊的,起碼在我的專業範疇里,假知識很多,懂的人並不多,天朝網路民科的水平堪憂,觀點不同還就人身攻擊,老回復太浪費時間,有的時候真的沒辦法期待所有人都自覺有素質,終於學會了關閉評論,不針對熱心討論知識的朋友謝謝你們,散場吧,鞠躬。
(多圖,手機慎入)
上完課了,回來填坑,算是處女答,不好見諒。
首先得確定一點,就是中國的傳統服飾是「漢服」,而非近代出現的所謂「唐裝」的那一套奇怪的衣服。
現在切入要點。
服飾的複雜性
西方服飾至於中國服飾的一大優點既是:穿著方便,利於在日常生活的行動。
早在周朝趙武靈王親自率衆臣到山西界河西岸視察「林胡」部落的穿戴,當趙武靈王確認了胡服的節奏優勢,便敏銳地把異族服飾中符合時代氣息的元素注入到中原傳統服裝中,創造了面目壹新的「改良」胡服,形成了至今仍沿用的上褂下褲的基本制式。
引進和消化後的「胡服」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的變化:
1.西周習俗頭戴「委貌冠」,「以尺布裹頭爲巾。胡服改用毛氈或皮革成尖筒狀,免去纏裹之勞,而輕便易戴。
2.寬身大袖的祖傳深衣改裁成緊身小袖的齊膝上衣,下身著「褲褶之制」的長褲,便於作戰、可騎射,革去深衣繞身自纏,絆手拖腳之弊。
3.先秦的履無統,趙武靈王改履爲靴,把鞋口上延成「連徑履」(即短統靴),十分有利奔走騎馬,解除拖踏趿鞋之憂。
4.當時無扣衣裳需「縧帶」圍腰系住,紮結繁雜,改用皮革製成革帶用帶鉤(亦稱)相連,比坤帶便捷利索與牢固。
由此可見衣服都是在由繁到簡的一個過程(類似過程可參考漢字的演變)
中國的傳統服飾都是建立在祭祀祖先的前提下的,既是華麗集於一體,儘可能的添加裝飾。相之西方的服飾多了許多不便,因為在祭祀的時候不會需要跑動等動作大的過程,一切以慢為佳,你能想像到一個人在祭祖的過程中像百米衝刺一樣跑來跑去麼?
漢服的縫製也是很麻煩的,不像西服一樣是由多塊布縫合而成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在上圖上看到衣服是由哪一些布,在哪一些地方縫合的。這使得西服的裁剪相對於傳統服飾更加簡便。
下面是傳統服飾中的襖裙結構圖
你可以看出來傳統服飾基本上是由一塊布裁剪而成,相對於西服來說成本增加了很多,畢竟邊角料不好處理。而且傳統服飾對於衣服的下襬,領口,袖口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你不僅僅需要用布料裁剪出一件衣服,還要用針線手工在衣服的各處繡上花紋,這使得同樣質地的衣服,傳統服飾的製作時間和人力的使用很比較於西服繁瑣了許多。
穿戴方面也體現除了西服的優勢,我相信各位在穿現在的日常服飾的時候基本上一個人是完全可以穿好的,很少情況需要他人的幫助。
而現在的服飾基本上的穿戴步奏為:套上內衣。套上襯衣。套上外套。冷一些的再披上一件大衣和圍巾。
但是相對於傳統服飾,不僅穿起來步奏多,而且還有諸多要求,所以爲什麽古代大家在穿衣的時候需要有人在旁幫助,我給大家上級張圖:
在現在生活節奏那麼快的節奏下我相信大家穿衣服都不會希望那麼繁瑣,打個比方:
有一天你起床晚了,但是趕著去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還是夠的,這時候擺在你面前的有
一,西服(或運動服)
二,傳統服飾
你會選哪個?我相信不用多說了吧。
所以相對於傳統服飾,西服的簡便成了其流行在現在常規服飾的原因。
而傳統服飾,更加適用於節日及盛大活動的穿著,例如和服至於日本祭典,韓服至於韓國婚禮。
所以傳統服飾在中國的復興,可以參考日本對待和服的心理和傳統。
======================================================================
至於西方服飾我也不免啰嗦幾句。西方也是有傳統服飾的,參考例如的有蘇格蘭的裙子。中世紀誇張的襯衫裝飾和高領口,女士裙子中沉重的鐵圈。而西方文明總是在變革中過渡,現在也基本很少有人會去穿中世紀那套笨重的衣服了。當然,過於新潮的衣服我相信你也不會穿上街的,對吧?
很多年前聽說了漢服啊!然後就掉坑裡了啊!
漢服看圖漂亮有木有!
仙風道骨美人如玉有木有!
傳承文化,民族精神各種內涵有木有!
然後當時熱(腦)血(殘)啊!就特么聯繫了服裝廠啊!想著長尾市場有希望啊!
簡直是叫輛水泥車給自己灌水泥啊!
我們先說說漢服為什麼賣不出去啊!
什麼斷代文革誤解文化入侵都是扯淡啊!
漢服就是不!方!便!啊!
寬袍大袖你特么擠公交給我看啊!
多少姑娘穿了齊胸襦裙上街就是掃地啊!
特么的裙子被人踩一腳就只見胸了啊!
特么胸平的妹子走半小時就得找個廁所修正下,不然裙子自己掉下來啊!
你問我為什麼不加個肩帶?
因為加肩帶不合形制賣不出去還被噴啊!
不合形制罪大當誅啊!
然後漢服還不兼容皮鞋啊!
女生就沒辦法穿高跟鞋啦!
漢服本身就是桶一樣的剪裁,沒身高穿得和國際象棋似的,特么還不兼容皮鞋!
這特么沒情懷的路人誰會穿啊!
男裝寬袍大袖還忒貴啊!
一哥們穿深衣吃火鍋,一袖子過去,什麼料都沾上了!上千的面料啊!
周圍人都用看買鎚子手機的人的眼神看他啊!
你給我說漢服怎麼做常服啊!
我特么做個窄袖的用了盤扣又被噴成狗啊!
不合形制罪大當誅啊!
然後男裝夏天熱死,女裝冬天凍死啊!
現代人短頭髮不戴帽子啊!
男裝真心國際象棋啊!
女裝那剪裁被旗袍爆了三十條街啊!
多樣性和易用性還不如美特斯邦威啊!
有多少人穿衣服是為了學文化啊!
有多少人能接受穿衣服還得學文化這麼奇葩的設定啊!
一不小心穿錯了上網po照片還被同袍噴啊!
不合形制,罪大當誅啊!
我這心吶,拔涼拔涼的啊!
然後漢服圈也是各種奇葩啊!
人家新手剛入坑就遇到各種撕逼啊!
什麼中縫接袖沒有不算漢服啊!
人家古代人生產工藝不行弄了個接袖,中縫,你現在和我說這是民族傳統?你特么在逗我吧!
還有左祍不算漢服啊!你這麼說隋唐人民心都碎了好么?
改良混搭也是要撕逼啊!裙子不能短過膝啊!
人家彌秋上個央視被噴成狗啦!各種考據啊!
您真學識淵博啊!敢不敢讓這圈子再小一點?!
說好的禮儀呢?
禮儀特么都到接袖上去了啊!
所以說啊,能在這種環境活下來的新手都是民族的未來啊!
還有奇葩的中國史觀啊!
漢服可以上溯到炎黃啊!
李世民是胡人啊!
朝代就剩秦漢,唐宋,明啦!
有些人覺得明朝都受元影響應該挖掉啊!
你這麼玩兒中國史信不信習大大拿槍突突你啊?!
你讓我怎麼和顧客說啊?!
不符合現代生活,你特么還忙著撕逼,玩個蛋啊!
WTF!!!!!!!
1.為什麼現在的主流服飾是以西方服飾為基礎演變過來的?
現代化進程中政治、經濟、科學、交通。。都是參照西方,服飾也是其中一個方面而已。就像為什麼古代日本朝鮮的服飾效仿中國一樣,因為有些國家的文明程度走在前頭,所以其他國家勢必效仿,即使沒有侵略和殖民,也一樣會效仿,不效仿,日本如何在公元前3世紀直接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扯遠了。西式服飾(或者說現代服飾)更貼身更簡潔更方便,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別跟我說穿漢/韓/和服一樣能玩手機騎單車跑步,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2.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飾沒有變成現代生活中的日常服飾呢?
中國情況特殊,漢族傳統服飾被滿清滅了,以至於自己的傳統服裝都不認識。那我們再看看日韓,他們的傳統服飾沒有斷代,但是今天他們一樣穿西式服裝,和服和韓服也不作為常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跟第一個一樣,西方文化在近幾百年來引領了「標準」,西式服飾的優勢也是客觀存在的。
再扯點別的。由於現代服飾在認同上和方便性上的巨大優勢,漢服將來也不可能作為常服。但是它應該被我們所認識和傳承。如果再看到56個民族合影中漢服代表穿T恤,我將十分悲傷,你咧?
支持漢服運動。
現代生活中:
運動的時候需要方便的運動服。→被西方人發明出來了而已。
日常需要穿結實耐磨的褲子。→有群淘金者推廣了牛仔褲而已。
年輕人需要可以寫寫畫畫還算結實的布鞋。→美國人在賣它們而已。
至於跑步鞋,登山鞋,衝鋒衣,都是適應需求的科技產物。
——
總結一下,中國欠缺的一是市場,二是技術。
——
並不能都歸罪於建國後政治風氣。
從古至今,中國的商品經濟都不發達,人們的消費需求難以表達。
這就造成了底層人民的生活方式在幾千年來改變甚微,市場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推動服飾的變遷。(只有政治力量可以,如清初的移風易俗)
巨大的慣性沿襲到近現代,商品經濟剛剛啟蒙,人們有了消費需求,這時候發現自己需要的服裝,都已經在西方被發明出來了。
於是,自然,開始接受這些服飾。
——
衝鋒衣,跑鞋就是技術的問題了。
——
本質上跟中醫西醫的錯誤劃分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並不說,「為什麼現在的科學都是西方科學,而中國的科學沒有傳承?」
知乎現在風氣不正,明明就「文化入侵」四個字可以說清楚的東西,非要整個長篇大論外帶配N張圖,彷彿這樣才能多些人點贊。(還真是這樣…)
中國現在一切的西化現象都可以用「文化入侵」來解釋,除了服飾外,包括但不限於:
1.為什麼現在沒人玩詩詞歌賦對對子,但是幾乎全民都在學英語啊?
2.為什麼大家都在研究星座沒人研究易經周易啊?
3.為什麼年輕人都最喜歡過的節日是西方的聖誕節啊?
4.為什麼年輕人都在看《海賊王》而不看中國自己的《大鬧天宮》啊?
5.為什麼有這麼多年輕人喜歡韓國洗剪吹大長腿都教授啊?
6.為什麼大家喜歡的LV、愛馬仕都是西方品牌啊?
想想500年前,西方人(最主要是歐洲人)還在為搞清楚中國遍地都是的瓷器配方絞盡腦汁,歐洲的貴族都以家裡收藏有中國瓷器為榮,為此甚至不惜發動戰爭來進行掠奪。
500年後,中國的有錢人們用同樣的態度對待LV和GUCCI。
哪有那麼多原因好講?近代經濟、科技全面落後所導致的文化入侵而已。4個字就能講明白的事情拜託不要整的那麼複雜好嗎?
最後,一個美好的願景是:希望中國經濟騰飛以後,能再次成為世界文化的輸出國。好像沒人提這一點:現代(西方)服裝絕大部分是平-等的,而漢服是有階-級的
短褐一定是勞苦大眾,讀書人啊官員啊是不穿的
但是一件白襯衫,男人穿,女人穿,老人穿,小孩穿,白領穿,藝術家穿,奧-巴-馬穿,小商販穿,服務員也穿。
現代西方服裝(除了一些特殊的服裝,如燕尾服或者制服類)是體現出平-等的。
———————
我知道為什麼沒人提了!包含不宜公開討論的鄭智內容!這是熟么節奏!
其實這個問題,服飾只是一個表象,真正深層次的原因是文化的同化。
歷史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原因是大家互相交流比較少。但是開始深層次交流之後,文化就會趨於統一。
歷史上這種例子非常多。
當異族入主中原之後,很快的就全方位接觸漢族的文化,同時漢族人也開始接觸異族的文化。但是我們的文化底蘊比較豐富,我們人口眾多,異族被我們改變的文化習慣多,我們被異族改變的文化習慣少。五胡亂華那幫人基本被同化的差不多了,清朝的滿人更是被同化的不像樣,滿語還有幾個人會說。而我們漢族本身風俗習慣,服飾,語言也一直在被改變。比如我們在唐朝以前還沒有使用現在的桌椅,那個時候我們都是像今天的日本人一樣坐著(日本人就是深受唐文化影響,至今都保持著一些我們在唐朝的習俗),桌椅都是後來從異族那裡學來的。如果題主對我們的服飾發展史有了解的話,就應該知道,服飾的變化從古到今都擺脫不了別的民族的影響。還有語言,不同省份語言有很大差別,都是因為與不同民族雜居造成不同影響。比如東北話裡面的很多特有的詞語,埋汰、個應、磨即等等等等都是滿語辭彙。而外國這種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當新航路開闢,工業革命開始,歐洲強勢開始全球殖民,再到20世紀的全球化,這種文化的交流與同化就明顯的一塌糊塗了。北美南美的土著居民現在還能維持古老習俗的已經不多,基本都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美國的印第安人,黑人,亞裔人,拉美人都沒有太明顯的民族習俗,服飾語言什麼的大家都差不多。當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有日本人曾經要全盤西化。中國五四之後,也有人要把漢語拼音化,這些過激行徑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但是文化同化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當今世界上還有5000多種語言,大多數都瀕臨消失,而幾種主流語言越來越流行。服飾也是一樣,無論你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基督徒還是穆斯林,甚至是南美亞馬遜叢林裡面的人,T恤大褲衩這種組合大家都沒覺得有啥特異的。至於風俗習慣也在相互影響,我們聖誕玩的很high,老外也在春節的時候跟著湊熱鬧。
今天你找來一群20多歲的人,最好是高中畢業有幾年的人,你看看他們看得懂古漢語的多還是看得懂英語的多。
回到題主的問題,今天全球的服飾同化是最嚴重的,仔細看這種服飾的底子是歐洲的服飾,這跟近代歐洲的強勢和全球殖民有關係。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原有的服飾基本不怎麼穿,甚至完全消失了,這都是文化同化的結果。
我們穿的是現代服裝,不是西方服裝。
中國人穿漢服的時候,西方人穿的也不是現在這樣兒。當曾經的中國領先世界的時候,日本、朝鮮、越南均頒布法律效法漢族服飾。
今天亦同
還有別拿方便不方便說事,過去人幹活不必現在少
看到章彥博說的文化內核問題,突然想通了一點。
「現代化」是源自西方(或者說西歐)、經美國推廣至全球的文明演化。
在工業化帶來的經濟基礎之上,思想層面最大的變化是「平等化」,即貴族的衰落和平民的崛起。藝術、政治、思想、輿論等各種思維創造物逐漸為更多人掌握。服飾作為藝術和工業的產物,以及社會地位的直觀表現,在這一過程中也走的是「平等化」的路子。
服飾平等化有兩個路線,一個是貴族服飾庸俗化,一個是行業服飾被精英提煉後推廣。
前者的例子是從訂製到成衣的演化;後者只看近代美國,礦工的帆布衣褲(牛仔褲、丹寧布那些)、屠宰場工人的衛衣、運動員的帆布鞋等,都是實例。
略過其他一些推理,給出我的觀點:現代服飾的總體演化是以西方工業化為基礎,以形質合一為設計理念(包豪斯)的社會演化產物。
反觀中國,一直不能影響或創造獨特的服飾演化方向,除了文化上的弱勢(或弱勢心態)之外,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工業化長期發展緩慢。
導致的結果有:社會分工不足、缺乏行業多樣性(大部分時間大部分人是農民)、自身沒有發展更多服飾元素的土壤,經濟不夠發達、大部分人必須努力才能保證溫飽、沒有發展服飾的動力(長時間社會動蕩也是原因之一),設計(廣義的)長期以來無力成長、不具備抽象出設計元素投入服飾演化對話的能力。
環顧世界,較有影響力的非西方文明多數都有寬鬆的傳統服飾(中日韓、阿拉伯突厥、印巴),但沒有誰能夠在現代動搖西方文明對服飾演化的絕對影響力,大家更多是以「保護傳統」為目標來穿戴原來的服飾,做得好一點的是將所謂「文明元素」附著於西方服飾的骨骼之上。其根本原因,我認為就是「工業化」才是現代服飾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展望未來,中國服飾有沒有可能影響甚至引領服飾的演化方向,或至少擁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演化路徑?
完全有可能。判斷的基礎是後現代世界是建立在消費主義基礎上的,「消費」這個浪潮我們趕上了,而後現代之後的世界以什麼為基礎,誰都說不好。
1. 建立屬於自身的當代平民文化,尤其是平民的服飾文化。上面大家說的華服,幾乎都是貴族服飾,貴族美學是在逐漸消亡的,這點在世界各地都是大勢。想要開時尚風氣之先,廟堂上那套都是戰五渣,必須「引車賣漿者」有自己的服飾系統,且得以推廣。
2. 真正擁抱多元化價值觀,尊重精神、尊重勞動、尊重設計、尊重權力之外的力量。內心尊重的一個表現形式是錢,精神產物(知識、藝術、娛樂等)和物質產物的價格接近就是尊重精神的一種表現。類似的,勞動的價值、設計的價值、權力的(主動和被動)收斂,都可以找到判斷的標準。以此為基礎,中國服飾的發展有可能引領主流。
想知道答案,讀幾本書,華梅的中國服裝史,李當歧的西洋服裝史,馮澤民的中西服裝發展史。
作為一個廝混服飾行業很多年的人來說,唉,這個簡直成了我的口頭禪,或者我的學歷證明了,說明我蠻猥瑣的,一開口就是行業中人的口吻,讓行業外的那幫大爺不敢說話,這也好似中國社會的傳統,崔永元和方舟子纏鬥,方舟子一開口就是你學過生物學嗎?我生物學博士.崔永元生生被搞得方寸大亂,七竅生煙.步步錯誤.我只不過也是學習方舟子這廝的方式來抬高自己,嚇跑你們罷了.
作為一個廝混服飾行業很多年的人來說,什麼是中國傳統服飾衰落了,而西方服飾成為主流.這問題是很詭異地存在,請問,中國傳統服飾是什麼?一,民國長衫
二,清朝馬褂
三,明朝棉衫
四,元朝質孫服,這玩意後來被朱元璋貶下華服之列,充當低賤之服
五.宋朝儒服,宋朝是一個小弱國,周邊都是民族國家,請問西夏,党項,遼,金服飾放在那裡
六,五代十國何其亂,就算了
七,隋唐朝,唐裝
八,南北朝,袴褶
九,魏晉,襦袴
十,漢朝,漢服
十一,秦朝,褒衣
十二,周朝,大袍
十三,先秦原始社會,獸皮,樹根
哪一個朝代是正朔傳統的服飾,又那一個朝代不是發展變化之中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尚有更多的民族服飾
如苗族的蠟染
白族的扎染馬褂
彝族的七彩裙.
等等,哪一個又不是民族服飾.而這些都依舊存在.
從古至今,現代的褲型和古代的褲型是一樣的,沒有那個褲型會做成上衣,也沒有那個上衣會變成褲子
這個大方向是永恆不變的,至於現代技術的工藝發展,讓很多繁瑣的,勞累的工作變的輕鬆,這是一種進步.更符合人體美學的各種裁剪讓服飾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而這個進步是因為西方科技比東方更快更早,以至於一切不單是服飾也就只能成為跟隨者.
但是,很多中國傳統的元素依舊存在,比如,滾雲紋,回龍紋.盤扣等等.很多的元素成了今人時尚的元素之一.很多老年人喜歡穿的棉服大致上就是短馬褂的變體.這些都說明,中國傳統服飾依舊存在的基因.
至於中國服飾的發展就厲害了,可以這樣大言不慚,毫不客氣地說,除了創意和創新產品的核心,中國服飾產業鏈加工是全世界沒有對手的第一.是的,沒有對手,因為中國的服飾產業鏈太完善了,大獎南北都是完成的線.只是,我國的服飾山寨太多.國人的心結依舊.不可能出現風騷一時的超級大牌.但是整個產業鏈是全世界最好的.
在啰嗦一點的是,圖片來自於沈從文先生的中國服飾史.你倒是給我舉一個「西方XX衰落,中國XX成為主流」的例子,一個就行……
所以正確答案就是:現代文明是在歐洲發展起來的,它以外的文明在最近500年,都處在要麼被同化,要麼被淘汰的處境。已經有很多很靠譜的答案了,我這裡補充反駁一下「方便流"。
就現代社會來說追求方便簡潔是一種趨勢,就像操作系統的發展方向一樣,但是歷史上並非一直如此。
往前倒200年,無論中國還是歐洲美洲,文人雅士和貴族富商(土豪鄉紳)都是喜歡穿著華麗的長袍的。更好的一個例子,200年前中國高端人士喜歡戴高高的頭冠留很長的頭髮,這種造型是根本不能運動的,而同時期西方上流社會流行整齊的背頭,同樣是不能運動不能出汗的造型,這大概就是體現自己不用勞動因而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地位的不同(不同於工人農民)。而且無論長發還是背頭打理起來都很麻煩,所以是需要僕人服侍的。由於諸多此類的原因,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個時代及以前的很長的人類文明史,不需要勞動的人都並不追求方便。
換句話說:我們從未如今天這般全人類都追求方便簡潔。
再換句話說:追求方便並不是人類一直以來對於穿著打扮的選擇標準。
因此如果要回答題主提出的為什麼西方服飾現在發展成為了主流,說人們選擇服飾首先追求方便是並不準確的。
所以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今天穿西裝上班,穿牛仔褲逛街,穿比基尼去沙灘。都只是一種流行,成型於過去的幾十年內,只屬於這個短暫的時代,過去和未來都不是也不會仍然穿著這樣的服飾。
那麼一種流行之所以流行,就是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問題,就像冠希哥卷了褲腳之後卷褲腳就成為一種流行一樣,影響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偶然有必然,這也就終於回到了我們的主題,而各位大神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我很贊同其中關於「沒有給中國傳統服飾一個過渡的時間」這種說法
另外,我個人覺得建國後那段「李超英你好,我叫張趕美,我們一起去勞動湖划船吧」時期的狂熱和近乎偏執的「我們愛勞動」的價值觀也仍在影響著現在的我們的思想和生活乃至穿著。
另外為免被誤解,關於往前倒200年的那段,我說的「喜歡麻煩」的人都是有限定詞的,勞動人民從古到今都是穿著便於打理、活動方便的服飾的。
以上想想下面這幾個問題,可能就不會再去想上面那些問題了。
男子長衫女子旗袍,這些滿清入關後帶來的是不是中國傳統服飾?
元稹詩中說:「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不光是異族服裝,異族的一切都曾在唐朝流行,長安街頭有西裝有絲襪,也有搖滾有藍調。這是國力衰弱,受強勢文明的影響嗎?便宜的原單才是主流。。
誰穿一套漢服擠個公共汽車或者春運的火車我們看看......
近代有一批大師曾經做過這樣的努力,比如辜鴻銘、章太炎等。但是而後的「新文化運動」、「五四」等諸多運動,則是對傳統文化的多次摧殘,當時藉由西方強大的國家實力與文化影響力,又使得傳統文化更加式微。同時,啟蒙主義文人也在不斷的批判傳統文化。
後又有文革,幾乎摧毀了中國大陸的秩序體系,中國在更多方面不得不求諸西方文明,所謂「禮失求諸野」。
然而,容易被摧毀的,多是外在的東西(如衣冠體系),或是與外在聯繫較大的東西(如傳統的宗族秩序)。經由漢字傳承的語言文化、淺表的哲學體系等等,仍然可以在夾縫中求生。而衣冠、節日(部分)、用具,則因諸多因素被人淡忘。
所以這不光光是衣冠體系的衰落,更是中華文化中表象之內容的集體衰落。
另一個方面,則是審美因素,西方近現代服飾,多以簡潔明朗為特徵,如「西裝」;而中國傳統服飾,如漢服,則是以自然、樸實為特徵,即便是經由滿清剃髮易服之後的改良滿服,亦存此特徵。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之快,則改變了人們的審美傾向,特別在經濟快速上升之階段,其猶如此。其如果是對等地與西方風俗共同發展,很難導致如今的局面,上面有人說「擠地鐵不方便」,諸位請看看此圖:
所以我們謂「風俗」,有「風」亦有「俗」,「風」是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普遍信條,「俗」是在「風」影響下的具體行為方式。近來所興之「回歸古典」、「漢服運動」,則是「風」的轉變,是自然演進的過程,也是國力增長後,追求自我認同的結果。
而衣冠,則是一個文明哲學觀念的外現,是思想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縱觀歷史,它的盛與衰,則與一個文明的興衰聯繫在一起。
一些人對於傳統文化、雅俗,批判、不屑,其實中間很多人,不過是自輕自賤,久而久之,也能理直氣壯了。
如果因為一個國家有歷史,有沿革,便因此沒有了傳統服飾,或者說搞不清傳統服飾,那實在是悲哀之事。
衣冠雅俗之消失,很可惜,很遺憾。但並不是不可挽回的,當今自民間自發產生的一些古典熱、追求身份認同的行為,就是民風轉變、生髮的苗頭。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的兩晉南北朝史較冷門?
※五胡亂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夏商周漢四朝就維繫兩千年,而之後的兩千年卻有幾十個朝代?
※中國歷史上思想最自由、最少束縛、人民最幸福是在什麼朝代?
※為什麼武漢從來沒有做過大一統朝代的首都,甚至沒有出過東晉這種佔據半壁江山的像樣的割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