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諮詢中的焦點技術是怎樣的?
聽說能在一兩次諮詢後就能大致解決問題,是真實的嗎?
焦點技術也有叫做是「焦點解決模式」(solution-focused approach)國內也有人把這個翻譯成「聚焦解決模式」或者是「集中於答案模式」其實這麼多的名字大家就可以發現「焦點」圍繞的重點了,那就是聚焦在未來,以目標為指向的。這次答案我將從以下幾個問題直接切入去解釋焦點技術我主要以介紹和科普為主(這個基本是我的讀書筆記),因為我發現這個問題竟然是第一個關於焦點技術的問題,汗…我就算拋磚引玉了。
一、既然是焦點解決模式,那麼這個解決模式和傳統的「問題——解決」模式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作為一個理論,那麼焦點技術的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三、焦點技術中的後現代思維特點。
四、焦點技術中的基本技術(選擇介紹)基本概述:
1.奇蹟詢問——解決建構技術
2.例外詢問——解決建構技術
既然是焦點解決模式,那麼這個解決模式和傳統的「問題——解決」模式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焦點技術是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之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模式。在焦點技術中是充分的尊重個體且相信個體自身的資源和潛能的,所以焦點技術要充分的最大化的挖掘個體的力量、優勢或者是能力的,也就是說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個體的正向方面,讓個體總是看向積極的正向的方面,也就弱化了「問題解決—原因「之間的關係。
在傳統的「問題—解決」模式中是會著重去探討這個問題的成因,也就是追溯問題形成的原因,從而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會著重的去分析邏輯推理過程,但是因為驗證偏見的存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這種模式思考下而導致過於看重問題產生的原因,而個體也會因為過分的看重過去的原因和探尋過去的原因而忽略了一些有利因素的認知,再又因為個體面對很多的問題常常無法解決也就更容易導致個體產生出消極的情緒,從而影響到諮詢。
而焦點解決模式則是突出了聚焦未來,挖掘自身的潛能和優勢,不再去看重原因本身而是在關注問題本身的同時又同時讓人們發現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來防止問題的再次發生。
作為一個理論,焦點技術的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焦點技術的基本假設總結起來是這樣的:
1.正向的思考。焦點技術認為一個人的思考方向會影響到這個人的思考內容,進而應到對問題的解決和決策抑或是效能。所以,在焦點技術當中尤其的強調正向思考,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焦點理論認為讓個體把焦點放在正向的或者是已經有過的成功解決的情境中,也就越是可以讓個體朝著一個真相的預期發展。所以呢,焦點也在強調解決的模式是目標導向的而不是問題導向。對於這個理念的應用就是焦點技術中的——例外詢問,通過對於例外的詢問去引導個體走向目標的導向,導引個體遷移到自己的熟悉的已經成功的情景之中,
2.滾雪球。這裡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個體和整體的關係,在焦點的理論中認為個體的改變是可以引起其他的個體的甚至是整體的系統的改變,大有環保低碳從我做起,如果人人都這樣做了我們的世界就變得美了。所以這句話反過來就是這樣說的:如果想要地球的環境改變那麼最終最具有可行性的行為就是我們少開一會兒車。在焦點的觀點中認為個體以往成功的經驗十分的重要,可以運用個體這次的成功經驗讓個體產生信心去處理其他的問題,進而帶起整個系統的改變。這裡引用Milton Erickson的一句話:」在我看來,心理治療就像在山頂上展開滾雪球的遊戲。一旦雪球滾下山坡,必將越滾越大,最終變成一場符合山脈形狀的雪崩。「
3.個體自己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就是自己的專家、自己的諮詢師。諮詢師是協助個體發現自己的資源, 重新構建自己改變的目標和歷程,諮詢師不是教導個體去該做,而是引導。身心所有的人都深藏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資源的。充分的尊重的相信,而且每個人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獨特的具有自己風格的方法。
焦點技術中的後現代思維特點。(本答案著重介紹)
後現代思維主要的特點在於主觀反映論,對於現代科學思維提出了質疑,認為由於人的多元所以」真理「也不是能」永恆「存在的而是多元存在的,是基於語言所構建的。在後現代思維中認為整體決定部分的功能,強調事物之間更重要的是「聯繫」而不是「因果」。而對於「事實」,後現代思維的主張也是認為「事實」是由我們共同建構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架構的雙方社會性、語境的歸納、釋意等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因而就其結果也就是相對的、多元的。正因為相對的,多元的,我們也是無法直接去接觸和把握現實的,而為此我們也就無法精準的預測未來,所以我們其實面對的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空間,也正是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焦點在治療的過程中更看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和其他的諮詢方法和理念很有不同,而不同的更深原因也是因為基本秉承的哲學理念和思維方式不一樣。
現代思維在思維過程上一直秉承的都是分析為主,從局部到整體,這樣也就是為什麼在現代思維下的心理諮詢更傾向於對於原因的尋找,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理論習慣於對於原因的尋找,比如對於局部的細節和諮詢中細微的情感變化和遣詞造句的變化,並從這些裡面去分析整體的人格特點和可能存在的病症。而後現代思維中的建構特點和強調辯證互動行和不可知性,所以焦點更傾向於弱化對於過去原因的尋找而是更多的關注到個體已有的成功的經驗和自身的資源上來,更關註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原因的探求,從這裡也可以看見後現代思維中在方法是強調參與、多元的。
同樣的在後現代思維的影響下,焦點技術的會談也有區別於其他諮詢的會談方式。在焦點技術的會談或者是晤談中更會強調諮詢師的參與性,這個相對於其他諮詢強調諮詢師的中立的價值觀和態度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前面我們有說到焦點技術中「正向思考「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有一個積極的思考態度那麼就會改變這個人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決策。故而在焦點的技術中諮詢師本人也是可以以自己的積極的經驗和知識參與到諮詢當中,從這個角度看,相對於其他諮詢方法中強調諮詢師是一個中立的人的態度讓來訪者去發掘自己來看,在焦點的諮詢方法中更強調諮詢師也是來訪者的資源,也是來訪者整個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但是在這裡必須要澄清,這並不是意味著你可以去灌輸或者是宣講自己的價值觀了,不管是哪一種諮詢方法都不能這樣做,而具體到焦點技術來說,是讓你幫助來訪者去澄清他自己的問題,把來訪者已有的成功經驗和資源真實的不帶有投射的放在來訪者面前讓他去看,讓他去意識即使是在重壓之下他還是具有著這些被自己的忽略或者是隱藏起來的元素,讓來訪者去恢復這種被」忘掉」的資源和方法,所以在焦點技術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就是不要讓來訪者太過於的執著在解決問題上耗費時間,而是要讓來訪者認識到「問題已經開始解決了,只是還沒有完全解決完」這個觀點就其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正向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而且這個觀點本身就可以緩解來訪者對於問題的阻抗,讓來訪者發現其實事情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從而開始積極的思考。
後現代思維在焦點技術當中是十分的顯見的(因為答案不能贅述),也正是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貫穿其中,才讓焦點技術變得十分的特殊而且神奇。所以與其說有時候有人說在焦點技術幾次會面就發生了神奇的療效,不如說是這個人發現了一個自己未曾發現的東西,他看見了更多的自己,一個在重壓之下的那個依舊閃閃發光的自己。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自己的寶藏,而那副藏寶圖就在你的手上,但是你卻因為太過於緊張和在乎那些問題和麻煩而握緊了拳頭看不見了那閃閃發光的鑰匙。
因為篇幅的問題,最後我只是簡單的介紹下焦點技術的例外提問和奇蹟詢問方法。
例外詢問
例外詢問的例外的意思:指那些問題(來訪者的問題)不存在或者是不那麼嚴重的時刻。焦點理論相信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用一句老話「當局者迷」所以諮詢師是要幫助來訪者找出自己的例外。
例外詢問的核心功能就是從來訪者所抱怨的問題中尋找的例外,從這個例外中去尋找到一個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因為這種力量是來源於來訪者自己所以來訪者會更覺得自尊也會更有自信,因為他會覺得是自己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一切都還沒有這麼糟糕。而且在前面也說過要關注到來訪者已有的成功經驗,例外的提問也可以凸顯或者是促使來訪者去尋找已有的成功經驗並且給予更多的關注。
這裡有幾個例外詢問的例句:
「你們曾經做出的其他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可以改善你們關係的?」
「剛才你告訴我說你害怕高,那麼你想一想你是否有過不怕高的時候,當時的你是一個什麼狀況?「
」你覺得稍微比較舒服是在什麼時候,即使時間很短暫?「
我們可以發現例外詢問技術就是讓來訪者能夠好好的發掘和發覺自己的一種方法而巧妙的地方是在於詢問的方法把能量重新還給了來訪者,讓來訪者重新去審視自己的整體。當然有時候不乏有人說這是沒有價值的,這是無聊的,這個時候不妨假設這個例外已經發生了,讓來訪者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去探尋可能性,去發現自己。需要注意的即使使用這個技術的時候避免封閉式的提問而是要多以開放式的提問。其實例外提問就是在努力的幫住來訪者努力發現
奇蹟詢問
我覺得奇蹟詢問可以算作是焦點技術當中比較經典也是標誌的一個技術之一了。
奇蹟詢問其實表示了一個焦點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未來是可以創造和協商的,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更多的去設定問題已經在未來解決了,然後再去探討如果解決了 可能是因為是什麼元素,積極的努力的去發現來訪者內部的能量和資源。而且奇蹟詢問可以很好的幫助一個來訪者找到自己的諮詢目標(注意,這裡是來訪者找到自己的諮詢目標而不是完全藉由諮詢師去定下諮詢目標,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能量去尋找到目標,來訪者積極努力的在諮詢師的協助下發現和發掘自己,主動性更強,相對的諮詢師的參與性也更強。
奇蹟提問的一些例句:
「比如,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生了一個奇蹟,問題解決了(或者是你看到問題正在解決)你是如何得知的?是否會有什麼事情變得不一樣了?如果你不必和你的朋友說,而你的朋友又知道了你覺得他們會是怎麼知道的呢?而在那個時候,你又會做些什麼呢?」
其實可以發現在奇蹟詢問的例句中,在一個假想的世界中,來訪者本身的焦慮和消極情緒就會降低,並且對於未來的展望是幾乎每個人都樂於去做的事情(有時候有很多人就會說,總會好的,未來總會解決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就是已經開始了自己對自己的奇蹟提問,如果可以接就抓住這句話繼續問下去,慢慢的來訪者會帶領你走進他,也會慢慢的讓來訪者自己看見被藏起來的能量。
其實還想再介紹下焦點技術的一些基本技術、應用和一些對比,但是限於篇幅,暫且按下不表了。先這樣放上來,有興趣了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謝邀!
聽說能在一兩次諮詢後就能大致解決問題,是真實的:焦點短期解決技術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創始人是史提夫.笛.夏德和韓裔茵素.金.柏格夫婦。
適用範圍包括學業困難、夫妻問題、親子、精神疾病、藥物濫用、家庭暴力、性虐待等。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是後現代療法的一種(敘事也是),強調文化的多元,以開放的視野看待個體和事物,重視個體對事物認知的合理性,鼓勵不同「文化成見」的溝通。
焦點、解決、短期意味著:「焦點」和「解決」緊密相連——以問題的解決為焦點。
「短期」——短時間內找到有效方式,以小雪球小改變引發大改變的方式,重複有效行為達到改善。
相對於傳統的諮詢,或者說精神分析心理動力等包含「探索問題成因」,「問題歸類」,「提出解決辦法」這些要素的治療方式,「焦點短期解決」只有最後一個要素:短平快的解決問題。
Insoo 在06年的時候來過中國,當時是在國際學校心理學大會上講 Working On What Works 在對孩子的工作上對於能有工作(效率)的(部分)工作。
她也有出青少年諮詢方面的書翻譯到中文。
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 (豆瓣)
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
作者: (美)茵素·金·柏格 / (美)特蕾西·史丹納
出版社: 四川大學出版社
譯者: 黃漢耀
出版年: 2005-10-01
頁數: 279
定價: 36.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心理諮詢叢書
ISBN: 9787561432709
很遺憾她後來在健身後桑拿的時候去世了。 (好在也沒受什麼苦,他們的女兒聯繫,並且也在發展SFBT)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是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訓練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學、醫學等)的工作小組成員,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米華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共同發展起來的。在這二十多年的發展中,SFBT已逐步發展成熟,並廣泛地應用於家庭服務、心理康復、公眾社會服務、兒童福利、監獄、社區治療中心、學校和醫院等領域[2],並得到積極的肯定。
SFBT產生背景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SFBT的產生,深受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特別是後現代建構主義(Postmodern
constructiv-ism)的影響。後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理」存在於語言、意義和文化,是人們創造出來的,並不是通過精細的求知技術而發掘出來的[3]。作為後現代主義思潮主要流派的建構主義強調:「現實」並不是一個存在於人意識之外的世界,而是作為觀察者的人的精神產品;個人建構的現實也不完全是個人的產品,而深受其所處的語言系統影響,人們透過語言的過程建構個人的真實,個人的知識會驅使人們對自己的經歷去建構、創造、支配及賦予意義。受上述思想的影響,後現代的心理治療強調個人正向能力的思考和學習,揚棄病理模式的分析;強調系統模式的影響力,不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不設定個案對真實詮釋的主觀性及公平性,不將「真理」和「客觀性」強加在個案的身上;鼓勵個案從敘事(narrative)的過程發現自我的存在,審視所述故事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使個案改變對問題的看法,並賦予個案力量重新述說有正向意義的故事。SFBT認為個案的問題並非是獨立的客觀事實,而是通過與個案的交談,在言談間逐漸呈現出來,這個建構出來的互為主觀的現實才是重要的。
SFBT還受到催眠心理治療大師米爾頓.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MRI)系統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們相信人本身已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尋求協助時,往往為眼前的問題所困擾,在以往無效的方法里不斷打轉,因此要善用個案已有的潛能,並且加以發揮。另一方面,他們把治療的焦點放在探討問題不發生時的狀況。如系統中有「黑」(問題發生的互動)、有「白」(問題不發生時的互動),MRI傳統的作法是從黑的部份修改,但SFBT的作法卻是從白的部分擴展,由於整個系統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擴大一些,黑的部分就減少一些;白的部分一點點增加,整個系統的改變就發生了。
SFBT的產生也同心理諮詢與治療本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首先是來自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依附的迷思。其次,是來自對諮詢與治療效果的迷思。SFBT則是面對這些困境,試圖擺脫心理學對西方主流文化單一依賴,探索出符合時代要求和實際需要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SFBT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發現問題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促使改變的發生。具體精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事出並非定有因
許多問題發生的因果關係常常很難確定,問題往往是互動下的產物,原來的因演變成後來的果,後來的果又變成因,不斷循環下去。因而,SFBT強調建構解決方法而不是尋找問題,治療的核心任務是幫助個案想像他所期望的情形會發生什麼變化、有什麼不同、想得到解決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問題癥狀同樣也具有正向功能
SFBT認為一個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只呈現出病態或弱點,有時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協助個案尋求更好的方法取代問題行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問題解決的重要關健。
合作與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SFBT認為在言談的過程中,個案和治療師的關係是一種合作互動的關係。SFBT強調以「建構解決之道的耳朵」傾聽個案述說出的故事,通過配合個案的聲調、感情和用語,一步步進入個案的世界做積極的行動引導,促進個案的進一步改變,協助他們搜尋並創造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想法與行為。並且認為: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沒有抗拒的個案,只有不知變通的治療師。治療師與個案合作的方式應是正向與未來導向的,支持個案,通過正向的目標引導方式,並對模糊的陳述予以具體化。
不當解決方法是造成問題的根本
SFBT假設癥狀或問題通常是人們試圖解決問題但卻「形成不適當的習慣模式」。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由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導致問題的出現,甚至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個案是自身問題的專家
SFBT認為個案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治療應從強調個案的優點而非缺點著手。這一理念突出表現在SFBT技術使用的實用性與靈活性,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模式,主要關注個案的特性、力量與偏好。在SFBT的基本精神中,不以精神病理的缺點看待人類行為,不特別去深究問題行為的根源,而是相信個案本身具備所有改變現狀的資源,強調利用個案本身的資源達到改變的目標,提供機會讓個案去積極發現改變的線索。
從正向的意義出發
SFBT強調個案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們的缺陷;強調他們成功的經驗,而不是失敗;強調個案的可能性,而不是他們的限制。SFBT是從正向的角度來擬定治療目標,強調做什麼能夠解決問題。De
Shazer夫婦主張發展取向,一改傳統治療從原因入手、努力減少黑的作法,而從解決入手、努力增加白,白越來越多,黑自然越來越少。
骨牌效應
SFBT認為,小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的目標可以帶動個案解決行動的信心與動機,尤其是最先出現的小改變是曾經發生過的成功例外時,則行動起來就更容易。所以,SFBT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引導個案看到小改變的存在,看重小改變的價值,促進小改變的發生與持續。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決
SFBT認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發生,就能從例外中找到解決方法。因此,SFBT在了解個案問題性質的同時,特別持續地注意「例外」(exception)的存在。例外是指個案的問題沒有發生或嚴重程度較低、發生次數較少等較不被個案注意的特定情境。
SFBT是一種建構解決之道(solution-building)的治療,晤談過程有其組織性,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在個案的主觀架構中,發展出正向描述的、小的、具體的、設定良好(well-formed)的正向目標;其二是以例外為根基,發展出多元的解決策略。
SFBT主要技術
De
Shazer(1985)表示,SFBT所用的技術十分相似,其目的都在協助個案體驗行為、知覺以及判斷的改變。經由體驗已經發生的小的改變,維持、擴大並積累成大的改變,而且利用個案既存的力量和資源達成改變的目標。針對整個諮詢與治療過程,De
Shazer等人設計了包括:
圖片_百度百科
一般化 normalizing
咨商前改變的詢問 pre-session change
預設性的詢問 presupositional question
評量詢問 scaling questions
振奮性的鼓舞 cheer leading
讚許Compliment
改變最先出現的跡象 first sign
奇蹟詢問 miracle questions
關係詢問 relationship question
例外詢問 exception questions
任務/家庭作業 tasks/homework
因應詢問 coping questions
EARS詢問 Eliciting、Amplifying、Reinforcing、Start again
共計13項技術。
SFBT基本流程
在諮詢的基本流程方面,SFBT可分為幾個基本的階段:
問題描述階段
這一階段是透過詢問個案的求助動機,提供個案描述問題的機會。治療師需要詢問一些問題的性質與事件的細節,但不追究問題的成因,在傾聽個案訴說的同時,計劃著如何使晤談的對話往解決導向的方向前進。
圖片_百度百科
圖片_百度百科
[2]
發展出設定良好的目標
晤談是朝著個案的目標這一方向進行的,治療師在好奇、尊重、關懷的態度下,引導個案進入諮詢訪談,澄清他想要的目標,並建立工作目標。要了解與擴展個案的目標,常用奇蹟式問句探討。
探索例外
此階段集中尋找與深入探究個案生活的各種例外經驗,並且追溯個案是怎樣做倒讓這些例外經驗發生的。由於個案往往不易看到例外的存在,治療師需要採用例外詢問的談話技巧,去發現個案偶發的例外行為,使個案能有意識地再度使這些例外發生。評量詢問也可以作為尋求例外的方式。
晤談結束前的回饋
治療師需回顧和整理個案在前面階段所提到的有效解決的途徑,然後以正向的回饋、有意義的信息及家庭作業的方式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個案,以促使個案的行動或改變。
評量個案的進步
指導個案自己評量是否滿意於尋求解決之道的過程與結果,EARS是此階段常用的方法之一。
SFBT獨特之處
在後現代旗幟下的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充分體現了後現代主義的理念和建構主義的特徵,拋棄了傳統諮詢與治療理論的龐雜繁複,一改以往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回溯過去、探究原因的做法,而強調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尋找個案的成功經驗,從小步的改變做起以促使個案的困擾的逐步減輕。
SFBT的過程簡潔、目標明確,強調語言在建構現實中的核心作用,提出要重建積極地語言表達方式與技巧,實施有效的信息回饋,把語言作為揭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SFBT之技術中設計精巧的問句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SFBT強調個案的主動角色。
SFBT提供治療師和個案一個正向思考的選擇,遠離過去病理學的問題思考取向,不去探究壞的、不良的所在,而是以合作的姿態邀請個案共同尋找好的、有資源的、有用的例外,以形成問題的解決之道。
SFBT的局限性
首先,SFBT缺乏豐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第二,有研究表明[19]對於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短期治療即使是達到25次以上也不能比長期治療更有效。
第三,SFBT過於強調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策略模式。
可見,SFBT有其長處和缺陷,在使用過程中只要注意揚長避短,就能發揮出它的實用價值。
日常的時候,焦點的奇蹟式提問之類很有幫助找到具體的諮詢目標。
@秦楠@曹舟力 他們已經介紹清楚了,我來補充一點,先上圖
SFBT這項技術是我比較喜歡一類心理諮詢技術,其基本理念跟精分等流派一比簡直就是
SFBT這項技術是我比較喜歡一類心理諮詢技術,其基本理念跟精分等流派一比簡直就是
簡單粗暴直接有效!!
舉個懷柔栗子吧
我這麼愛他,他為什麼不愛我?!!!!!接電話慢,回簡訊不及時,約會不浪漫,等等等,我們老吵架,我非常難受(寫到這合理abc在我腦海中晃悠)
這要是SFBT理念一解釋,大家都明白了~
1、事出並非定有因(啥意思,就是問題不是問題,我們要把重點放在解決方法上,您問我他為什麼不愛你,這不是事兒!有句話怎麼說來著,xxxx不愛xxx這是病,得治!!!也許有的事兒它真的沒有「病因」,重點是要怎麼解決!)
2、「問題癥狀」同樣也具有正向功能(是的,你沒看錯,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只呈現出病症或弱點,有時也存在有正向功能。 如小孩在學校打架滋事、問題不斷,看起來這個孩子真是問題學生。但是深入探究其家庭背景之後,老師發現孩子的父母早已離婚,互不往來,只有在孩子出事時,父母雙方才會一同來到學校,而孩子的幻想中仍然希望父母有一天能重修好,所以他透過打架滋事來完成他的夢想。 所以,其實他沒這麼愛你,也是真的有苦衷或者沒表現出來,也許厚積薄發直接跟你求婚了也說不準呢,有的高端漢子泡妞講究欲擒故縱!!!!)
3、合作與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諮詢師是解決問題「過程」的專家,而妹子是最了解問題的專家,兩者合作,就易使問題迎刃而解。是的,你沒看錯,解決問題沒你男朋友的事兒,關鍵在做諮詢的咱們兩個!! )
4、不當的解決方法是造成問題的根本。(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解決方法不當導致問題出現。他為什麼這麼做我們不管,面對每個問題,應考慮問題的多面性及特殊性,發展彈性的問題解決方法,而且相信妹子是有能力、有責任發展出合宜的解決方法、克服困境,不致因為解決方法的膠著而產生更大問題。 )
5、來訪者是自身問題的專家(妹子,你行的!!)
6、從正向的意義出發(你來做諮詢是因為你是個好姑娘,你想繼續這段感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是好妹子!!!)
7、雪球效應(SFBT看重小的改變,當小的改變發生,系統就和原來的不同了,只要維持小改變,就會累積成大改變。諮詢師要引導來訪者看到小改變存在、看中小改變的價值,而願意促進小改變的發生和持續。 也許妹子你做一些小的改變,他會更愛你呢)
8、找到例外,解決就在其中(透過妹子懲處做了什麼而使問題沒有發生,並加強、加多例外情景的發生,而使這小小的例外變成改變的開始,逐步發展成更多的改變。「何時問題不會發生?」「曾做過什麼事使你心情好一點?」比如那個暴雨天,他坐1號線從四惠東到五棵松然後划船去看蕭敬騰?
9、重新建構個案的問題,創造改變(首先諮詢師問妹子:「你在生活中想要些什麼?」這樣可使妹子停止抱怨,正視問題的解決,以帶出行動的目標。然後建構一個問題得以解決的情境,和妹子討論出不止一種解決方案,找出最有效的行為,鼓勵個案多做一點。其實,我就想和他好好的,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幸福!)
10、時間及空間的改變有助於問題解決(焦點解決短期諮詢的基本精神在於這是一個包括改變、互動與達成目標的整體模式。也可以被稱為消費者模式,即要妹子案選擇她的目標,決定目標;協助妹子達到他要改變的目標,而不是將諮詢理論強加在個案身上)
(張愛玲說過什麼來著,時間和新歡......)
哇,這技術這麼爽,那具體怎麼個過程呢?諮詢一次管用不?那可是500大洋一小時
(一)建設解決的對話階段:約四十分鐘對話架構
目標架構(正向開場與設定目標)
例外架構
假設解決架構
(二)休息階段:約十分鐘
(與幕後觀察諮詢的協同者討論)
(三)正向回饋階段:約十分鐘
讚美
訊息提供
家庭作業
我們不妨來再來看個懷柔例子,以下簡稱諮詢師與來訪者
咨1:你好,若水太太。你今天來這裡的目的是……(直奔主題,簡單粗暴!)
來1:我的婚姻有問題。我先生不愛我了!他不願意和我討論這件事,每次我試著想和他討論我們之間的問題,他就會厭煩地說:「別再來這種老套了!」然後他就走開。如果我堅持要談,我們就會吵架。我先生認為我們之間沒有什麼不對勁,我才不信呢!如果他願意和我討論,或者在言行上表現出他還愛我的話,我就不會這麼焦躁不安了。我也試過要我先生和我一起來這裡諮詢,但是他說他不能忍受在一個陌生人面前聽我數落他的不是。
咨2:聽到你發生的這些事,真令人感到遺憾。不過你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如果你和你先生沒有這些困擾,你猜你們兩個相處起來會有什麼不同? (假設解決架構)
來2:嗯,他會願意和我討論,他會告訴我他到底怎麼了,而不是對我不理不睬,對,就是他比較願意和我溝通的樣子。
咨3:當你先生比較願意和你溝通的時候,你有些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著重在個案的改變與責任,而不是如個案所期待的去改變對方)
來3:我會比較不緊張一點。
咨4:聽起來,不緊張會讓你看起來好一點。當你不這麼緊張的時候,你的行為會有什麼不同? 或者至少在你先生的眼中,你會有什麼不同? (假設解決架構,以他人立場來看)
來4:我猜我比較放鬆,比較有安全感吧!
咨5:你想你先生可以看到你有什麼不一樣的動作,或聽到你說什麼不一樣的話,而知道你是比較放鬆的? (將情緒性字眼具體化為行為性的指標)
來5:我會比較談論我的朋友、工作等生活的事啦,或者做我自己的事。他覺得我太依賴他了!
咨6:所以你相信你先生認為你太依賴他了。當他認為你太依賴他,他會怎麼說或怎麼做呢?
來6:他會說我在猜忌他,然後就走開。他大概希望我獨立一點吧!
咨7:所以你不希望他轉身離開或是對你有所批評。當他認為你比較輕鬆或覺得安全一點,你猜他會說他想做些什麼不同的事? (假設對方的反應,由對方來看自己)
來7:我大概會喜歡……嗯……,我不知道他會怎麼說耶!
咨8:如果他在這裡,你猜他會說他想要做什麼?
來8:我猜他會說他想要和我在一起的時間長一點,或者他會說希望我快樂一點。
咨9:有沒有一些時候,是你表現得放鬆一點,或者多做些自己的事的時候? (例外架構的引發)
來9:有時候會,我會比較不黏他,就看我自己的書,那他就會走過來看看我。他可能認為我比較獨立吧!
咨10:你認為他比較喜歡你獨立一點。你是怎麼幫自己做到能獨立一點的? (振奮性問句)
來10:噢,有時我覺得想做做自己的事,有時我告訴自己不可以總是賴著他。(意義的變化與脈絡的變化)
咨11:當你這樣告訴自己時,對你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來11:有呀!我越是這樣想,就越可以做到獨立一點。
咨12:你是如何讓自己可以這樣想,而且可以獨立一點呢?
來12:我朋友有建議過我。我想她是對的。
咨13:如果你繼續多往這方面想、多往這方面做,你想你先生有沒有可能覺得你越來越可愛,而漸漸願意和你溝通呢? (聯結例外與目標)
來13:有可能耶!他的確在我比較快樂、必較不黏他的時候,和我說話的時間比較多。
咨14:所以,如果你繼續試著獨立下去,是不是就可以達到你來這裡談話的目標了?
來14:我的確需要多認識、多鼓勵我自己。
咨15:你會如何幫助自己繼續做下去呢?
來15:我會多提醒自己,也去找建議我的那位朋友再多談談。
若水太太的例子告訴我們,
溝通不暢,我們吵架------------------------不吵架時啥樣子,溝通好時啥樣子--------------------好像自己獨立一點情況會好耶!!--------------------------------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簡單粗暴,開心就好
至少我的童年陰影不用拿出來曬了參加過許維素老師的培訓,也看過許維素老師的書,在實踐中也嘗試過使用焦點解決。感受是:
1.心理諮詢發生改變的前提是雙方建立好的諮詢關係,一兩次建立好的關係比較難,除非一方絕對權威,另一方絕對信任。所以通過焦點解決一兩次解決問題不太可能。但是,焦點的正向以及問題取向的思路,在諮詢後期來訪者決定好改變時,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2.焦點解決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自過去的例外或資源,所以焦點解決在諮詢中所謂的解決問題也只是幫助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具體的行動還需要來訪者在生活中落實,只是在焦點解決治療中會非常具體的討論解決問題的每一步操作,解決問題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辦法等,所以從找到辦法到真正做出行動改變,並帶來改變的效應,也不是一兩次能夠解決的。
3.一些社會心理功能比較好的來訪者,在來了一兩次之後就不來了,並不一定是他們問題解決了,而是他們不再為解決問題而發愁了,因為焦點解決是正向賦能的,來訪者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應對眼前的問題了,開始有信心去開始做一點點的事情了。其實來訪者一直都知道問題該如何解決,只是沒有那麼堅定而已。而焦點解決能帶給來訪者這樣的信心。
個人認為,焦點解決是技術性的治療流派,但是如果缺乏對來訪者作為一個人的理解,這些技術並不會起到想像中那麼正向的效果。儘管焦點解決也有它的哲學觀,比如not-knowing,
leading a step behind等等,但是因為難以把握而常常被人忽視。許維素老師說過一個比方,她說治療師是站在來訪者的身後,偶爾拍拍她的肩膀,說:「嘿,那邊有沒有可能?」。如果來訪者沒有準備好改變,治療師越積極,反而會讓來訪者越不想動。
前面@秦楠和@曹舟力把焦點解決的模式都說得很清楚了,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我就簡單說一下焦點解決快速的問題。焦點解決基本上是採取很直接的手法,問題解決的思路來解決,在EAP(企業員工幫助項目)中運用最為廣泛,因為企業的環境只能提供、同時也要求其中的心理諮詢是短程快捷的。而在企業環境中,一般遇到的問題都是輕度的,而且問題比較明確,多數就是跟領導溝通、與親友關係等等,來訪者本身是高功能的,只是需要一些引導和技能。這時候焦點解決就特別好用,可以說如果你就是腳扭了一下,那沒必要全身都拍X光,把腳裹上就行了,這就是焦點解決。所以如果你的問題本身是一個比較輕度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本身身心比較健康,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明確的問題,那麼可能一般心理諮詢6-8次才能解決的問題,焦點解決2、3次就能給你解決掉。
但是如果你的問題超過了輕度水平,問題模糊,甚至感覺你生活中問題到處都是,一般心理諮詢也要解決個十幾、幾十次的話,焦點解決也不能幫你更快的解決,甚至可能焦點解決這個療法就並不適合你了。一般企業中,這類來訪者直接就轉診了。我以前去過一個焦點解決的培訓,培訓的諮詢師就說,焦點解決的特點就是短平快,三次就應該出效果,三次不出效果的,就轉診……也就是說能治好的就算焦點解決治療有效,不能治好的就算根本不在焦點解決的治療範圍內,相當無敵的邏輯……當然,這個也有點誇張了……
簡單來說,如果你功能高,生活中遇到點問題,那麼焦點解決無疑。如果你功能中等偏下,問題到處都是,甚至想改變下自己的個性,那麼估計是要選其他療法。
心理諮詢並不是別人不懂什麼道理 ,而是心理不由自主,所以焦點就是你要有自身的魅力,能夠感化別人,而不是靠給別人講道理,如果你是個大美女,那麼失戀的男人受你鼓舞會立刻得到改變;如果你是個億萬富翁,那麼事業受挫的人聽你幾句話立刻會信心滿懷,反之你說再多道理都沒有用!懂了嗎?少年!其他那些看起來很高端很專業的解答都廢話,一點用都沒有!
1、並非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可以用焦點解決技術來解決,輕度心理問題確實可以一次搞定。
2、如果非要簡單概括之,那就是通過諮詢讓來訪者自己學會遇到問題先正向思考,我還需要學習什麼(找正向目標),我以前的成功經驗是什麼(複習過去方法),我可以調用的資源和關係是什麼(尋找支持)。
通過發掘心理問題背後的成因,迅速的解決問題。但是,很少心理諮詢師能迅速的發現問題背後的成因,所以時間需要很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