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耳塞聽歌會導致聽力下降嗎?

相關問題:是否有跡象可以說明長期用耳機聽音樂會損害聽力?


這個問題我也看過網上很多文章,甚至是職業醫生寫的,但幾乎都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借這個問題我來好好梳理一下前因後果。同時推薦樓下 @糰子 的回答,與本答案觀點基本相符,但更加理性客觀,含大量數據分析,可供專業人士參考!

首先放答案:聽耳機(含各種耳塞)如果音量過大,容易引發耳鳴,並會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損害,甚至到40、50歲就會聾掉。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參見:

  • 小伙常戴耳機聽音樂睡著 患上耳鳴耳朵總響,
  • 白領常戴耳機致耳朵受損或患耳鳴,
  • 半數年輕人用耳機音量超標 聽力損傷一二十年後顯現,
  • 此外下面的許多評論和答案(含被摺疊的)中均有網友親述自身悲劇。

這幾篇報道同學們只看案例事實就行,裡面給出的解釋和方法也有不少問題,請忽略之。

下面解釋音量過大導致聽力下降的原因,請看人耳結構:

  1. 聲波(空氣振動)進入耳道,撞擊鼓膜。
  2. 這些聲波帶動鼓膜和中耳內的三塊骨頭(聽小骨)振動。
  3. 振動經過螺旋狀內耳(稱為耳蝸)中的液體,使耳蝸中微小的聽毛細胞振動。聽毛細胞探測到運動,並將其轉化為聽神經可接受的電化學信號。
  4. 聽神經通過電脈衝將信息發送到大腦,大腦對信息進行轉譯和理解。

看年輕人的聽毛細胞排列整齊:


老年人就變成這樣,脫落大半:

(這是耳蝸內壁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可不是耳朵毛)

聽力損傷機理(轉):

過去一直認為雜訊引起內耳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機械振動。最近研究發現內耳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的改變、過量自由基的產生以及鈣平衡失調等許多因素均參與了雜訊引起的內耳細胞死亡過程。通過清除自由基、改善內耳血流、恢復細胞內鈣離子平衡、降低類谷氨酸興奮性神經毒性等手段可以部分地降低雜訊引起的內耳毛細胞死亡,有利於雜訊性耳聾的恢復。雜訊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是雜訊引起聽力下降尤其是 PTS 形成的基礎。人群資料及大量動物實驗表明,毛細胞無論受何種性質的雜訊刺激(寬頻雜訊、窄帶雜訊、高頻或低頻為主的雜訊、純音等),Corti 器的毛細胞損傷部位大多發生在耳蝸基底膜底回和第二回。從毛細胞損傷的過程來看,首先是外毛細胞的變性及丟失,然後是毛細胞和聽神經纖維之間的突觸發生變性。其數量及形態結構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①上行突觸減少;②突觸中囊泡減少;③突觸體積減小;④突觸中囊泡的積聚密度減小。在三排外毛細胞中。第三排最易受損傷,因其位於基底膜中心部位。振動位移最大,故最易受損。隨著雜訊暴露量的積累,然後再累及到第二排毛細胞、Deiter 細胞、Heine 細胞和外柱等支持細胞。內毛細胞由於處於接近骨螺旋板,振動時位移幅度小。所以受損傷相對較小。造成其損傷的雜訊閾值比外毛細胞約高 20 dBA。當有內毛細胞受累時。則常伴有螺旋神經節纖維及其細胞數量的減少甚至整個 Corti 器變形、破壞和消失。

我知道你沒看懂。。。啊呀求別打!粗話總結一下:大音量會震壞聽毛細胞,而聽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掉一個少一個,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耳機音量開到過大。不過,只要在適宜的音量下,每天聽上幾個小時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答主你說這麼多煩不煩,誰不知道音量大有損聽力吖!我把音量調低些不就行了嘛?!」接著你拿起電話——


且慢,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關鍵問題在於所有的耳機都是被附了黑魔法的,這些黑魔法會讓你對耳機真實音量的判斷完全失准!

「吶。。。吶尼?!!」

我向拉麵神發誓這是真的!請聽我解(che)釋(dan)完再報警。

黑魔法一:音樂噪音都進來

聽者使用非降噪耳機在戶外或吵鬧的室內收聽,往往會把音樂的音量調整到「壓過」雜訊。因此當你覺得音樂的音量剛剛比雜訊大時,已遠遠超過了你耳朵能夠承受的範圍。可以做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到車水馬龍的路邊聽音樂,調整到剛合適的音量,然後用此音量在夜深人靜時聽,你會對音量之大感到非常吃驚。孰不知,喧囂的環境噪音加上更大的耳機音量,你那可憐的耳朵在承受著雙重打擊。

黑魔法二:低音高音全滾開

有些耳機刻意把低音調的非常重(嗯,為保人身安全我還是不要點名了),但實際上由於本身品質問題,都只是 50 到 60hz 的低音,根本潛不到 40hz 以下,這就導致中音區和高音區很薄,人聲音量小,聽者就會不自覺的把音量調到比較大。另一種情況則是相反:更加劣質的耳機低音極弱,為了聽出低音的刺激,聽者也會故意把音量放到很大。

下面是人耳的聽閾曲線

注意人的聽覺在低頻和高頻區對於聲強(音量)並不敏感,也就是說要有較大的音量才會讓你聽到。如果耳機在這些頻段的聲強輸出本來就有衰減,那聽者必須將音量調到很大的程度才能聽清這些頻段的聲音。

黑魔法三:就是讓你聽不懂

練習英語聽力時聽不懂會話其實不是因為沒聽清,而是因為你的英語還很渣,實際聽清了卻聽沒聽懂句子。我知道你在得知真像後:

然而往往你會誤以為是音量不夠,下意識的放大音量,結果導致聽力受損,白練了你造嗎?要是你看動畫片也敢開那麼大音量,估計有人的屁股要挨揍了。想真正提高英語聽力,把聲音放小點練才是王道啊!

此外,打電話時音質較差聽不清楚,而被迫把通話音量調到很大,對聽力的損傷也是極大的。喜歡煲電話粥的同學,這一點千萬要注意了!

黑魔法四:感觀盡失變廢柴

音響或其它環境噪音音量過大時,我們不僅會覺得耳朵難受,身體和皮膚也會感受到強烈的空氣振動;此外還能通過對比感知實際的音量大小,比如你在馬路上聽到一個商家的大音箱的音樂比汽車喇叭還響,那一定是太吵了,所以比較容易察覺到危險。但如果是耳機,一方面皮膚完全沒有感覺,另一方面也缺少對比,因此我們就很難對耳機音量大小有準確的估計。

上述四個黑魔法使我們對耳機真實音量的判斷產生了極大的偏差,最多可能會超出安全範圍20分貝,這意味著你的聽力健康正在被嚴重的損害!

聽說只講原理不講實操的都是耍流氓?額,快閃開,本座要放驅魔大招了——

全文重點
保護聽力方案

為了避免遭到上述黑魔法的攻擊,本座教你三條咒語,勞記心中可保平安:

  1. 購買使用高保真的降噪耳機,質量好的入耳式耳塞可能更好,
  2. 在每一台播放設備上確定最合適的耳機音量,並始終保持不變;
  3. 避免在喧鬧的場合使用耳機聽音樂,但可以戴上降噪耳機純裝逼。

一副好耳機不僅可以提高你的音樂欣賞品味,還能保護你的聽力健康。要知道再貴的音響設備也比不上一對好耳朵,保護聽力對於熱愛音樂的你來說真的比什麼都重要!

找到合適的音量也很簡單,不過這可是本座的獨家絕門武功,本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今念你心誠……啊喂,打人不打臉的好嘛!

這樣,前提是你做到了上面的第1條,然後為了確定你的耳機在設備A(比如隨身聽)上的最佳音量,你還需要另一個帶外放的輔助設備B,比如手機或電腦音箱。步驟如下:

  1. 挑選一個夜深人靜的時間,先用設備B播放一個比較奔(tu)放(bie)的歌曲,調節音量使其不要超過人的正常說話的聲音;
  2. 耳機只戴一隻耳朵,把線插到設備A上,播放相同的音樂,最好兩台設備同步播放;
  3. 只調節A設備音量,使左右耳音量平衡(一隻耳朵聽A設備耳機,另一隻耳朵聽B設備外放),此時便是設備A上最合適的耳機音量。

當然了,不同的設備、不同的耳機其最佳音量大小都不同,需要分別調試。如果你覺得最佳耳機音量不足以讓你聽清音樂,那說明要麼你的耳機品質或降噪性能太差,要麼環境噪音已經大到不使合長時間滯留,請儘快離開,到安靜的地方去。

使用入耳式耳塞必須選擇和你耳朵大小匹配的膠套,太大會導致不適或耳道發炎,太小起不到降噪效果且影響音質(主要影響低音質感),這個沒有統一標準,只能自己嘗試了。另外如果你是油性耳道(油耳_百度百科),應當定期更換新膠套。有些質量不好的膠套長時浸油容易膨脹變形,藏污納垢還會發硬,容易引發感染。

如果你有過長期使用大音量聽耳機的經歷,建議去大醫院做一個聽力測試(用「聽力計」測,可以給一個曲線報告,測試費用在幾十到一百),很可能已經有某些程度的下降了。歡迎將您的案例和測試報告發給我,我會更新到文中以供朋友們參考。下面是一個聽力計報告的格式:


額,老是有同學私信我推薦耳機,現嚴正聲明:本座一心向善,不賣耳機,也不推薦品牌。話雖這樣說。。。。可是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人請本座代言吶? (╥﹏╥) 我用的退燒機乃們也不會考慮的,所以別問了。

終於扯完了,現在誰還敢報警我就地消滅誰!

==================評論問答精選==================== 請先閱讀再評論,不要重複提問!

問 1:那麼怎樣判別自己的聽力已經受損了呢?如果受損了的話有沒有挽回的餘地??
答:最好是去大醫院用聽力計做聽力測試,在線聽力測試只能作為參考(聽力測試)。如果已經受損是無法挽回的,但一般不會太嚴重,以後注意就好了。

問 2:用耳機連續長時間聽音樂對聽力是否有影響?
答:只要音量合適(較低),時間長短影響不大,至少我沒有看到任何文獻證明長時間收聽會有大的影響。如果你有可靠證據證明,歡迎指出!(另可參考下面 @糰子 的分析數據)

問 3:買耳機選入耳式好還是頭戴式好?
答:只要音量合適,對聽力的影響二者沒有區別。不過在相同的價位,入耳式耳塞的降噪性能顯然會比頭戴式的好很多。頭戴式要做到優秀的降噪,成本好高,主動式就更貴了。。。

問 4:如何判斷一個耳機的降噪性能?
答:不要插耳機,只是戴上,戴緊。然後用音箱來放音樂,放一個純音,調到你能聽到的最小音量,記下分貝,拿掉耳機再測一回,看兩次測得的分貝數差多少,差的越多越好,差到15以上都是相當不錯的耳機。這樣的測試誤差很大,僅做參考。不過用來對比兩個耳機的降噪性能還是基本準確的。

問 5:答主用的啥耳機,給推薦一個吧!
答:你們一定要問我用的啥耳機,我可以告訴你一句:無可奉告,但是你們又不高興。你們啊,畢竟還凸樣,明白這意思吧?不要想弄個大新聞,說我寫軟文做廣告!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還有,在評論中有做廣告嫌疑的一率刪除,恕不另行通知。已經刪了n條,反覆宣傳(山寨)品牌的直接拉黑。

問 6:iPhone的耳機怎麼樣?什麼價位的耳機比較好?
答:iPhone原裝耳機我沒聽過,不知道,但iPhone本身的輸出品質還行。價位並不能完全代表品質,但從現在的市場價格來看,百十塊人民幣的塞子肯定不咋的,頭戴式就更別提了。買入耳式至少準備150-200元預算吧,不過上千元的也沒有必要。另一方面,X寶上好多假貨,選購要擦亮眼睛。

問 7:我的耳朵有問題,癥狀是………………請問怎麼辦?
答:雖說我是搞科研的,但方向不是醫學啊,具體病症啥的還是請去醫院看哦。

問 8:環境噪音太吵的能不能通過戴降噪耳機來保護聽力?
答:可以是可以,只是不要再放音樂,戴緊純裝逼就行。可是耳機的降噪能力再好也好不過海棉耳塞吖!X寶上買個幾塊到十幾塊的進口海棉耳塞(必須要正品哦),效果是極好的。很多人說耳塞效果不佳,其實原因是沒有戴好。只是輕輕的塞上當然沒有用,必須先使勁搓成細棍,塞到底,再按住不放1分鐘後鬆開,用手指甲才能捏出來才行。會有不舒服甚至有些疼,這個要自己試。

問 9:我的音量開的不大,聽的也不多,怎麼還是耳朵痛啊!
答:首先確認你的真實音量的確不大。如果是耳道疼,甚至有皮膚髮炎、感染的現象(長膿包),說明你的膠套大小不合適,要換用小號的膠套,並做到經常清洗(用普通香皂即可,注意別掉到下水道里去)。不過只要沒有嚴重到耳膜穿孔都不會影響聽力,但是如果你都穿孔了還不去看醫生…… ╮(╯_╰)╭

問 10:骨導耳機怎麼樣?主動降噪耳機怎麼樣?
答:骨導耳機沒見過,不知道。主動降噪耳機我只試聽過,而沒有長期用過。當時商家演示的效果是不錯的,但我仍然對其實際降噪能力表示懷疑,理由就在於他的原理。他是通過將收到聲波反轉後播放,以達到峰谷抵消。但是世界上既沒有一種麥克風可以完美收錄自然界的所有聲音,也沒有一種喇叭可以做到完美回放,因此一定還有很多噪音是它消不掉的吧。期待實際用戶現身說法。

問 11:怎樣正確佩戴耳塞才能保護聽力?
答:你先把耳屎掏乾淨就相當於耳機品質升級了100塊錢呢。耳屎可用棉棒清理,但要注意兩點:1) 手法。輕輕搓動旋轉,不要用力摳也不要太深,以免破皮感染;2) 棉棒。禁止重複使用!選用塑柄的優質棉棒,那種黑棉棒最好啦,質量差的木柄可能會有木刺。入耳式在配戴之前要選好大小合適的膠套(上面說過了),放入到產生聽診器效果並且不會滑脫即可,不要用力往裡面戳,以免壓迫耳膜。如果總是會滑脫,可能是膠套尺寸不合適或者是耳機與你的耳道形狀不匹配呢。頭戴式請調好大小豎直夾於耳朵兩側,不要套在脖子上,因為人類的脖子上並沒有聽覺器官。

問 12:除了入耳式塞子,其它類型的可以嗎?
答:封閉式的頭戴也有較好的降噪隔音效果,但是價格較高。開放式的耳機,例如開放式頭戴、掛耳式、貼耳式、平頭耳塞等都不予考慮,除非你能保證你始終在安靜的室內聽音樂。

問13:打電話是否影響聽力?
答:在車水馬龍的路邊,直接拿起手機打電話對於聽力的損傷極大,因為其音量可能會遠遠超過你聽音樂的音量(原理與黑魔法3類似)。從你看到這一條開始,請務必做到:1) 要麼在安靜的、信號良好的地方打電話;2) 要麼用降噪耳機打電話(說有輻射的滾粗);3) 把音量調小,能夠聽清即可;4) 這三點都做不到?只好把聽筒往耳朵下方移動一點咯。。。

最後:
評論這麼多刷一次要費多少流量你造嗎?本座手機現已欠費停機了你造嗎?從現在開始,評論提問的按1元/條收費,還有那些收(men)藏(sheng)不(fa)點(da)贊(cai)的同學,對,說的就是你!收藏按10元/次收費,上不封頂(點贊者免費)。請自覺轉賬到支付寶賬號:devymex@gmail.com。發私信提問免費,文中講過的不回。

本文為Devymex於知乎原創首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必究,歡迎舉報,謝謝!

授權京東官方微信訂閱號轉載。

授權所有為聾啞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非營利性網站/信息平台轉載。

一般營利性機構非特殊情況不予授權。


;)


我決定搭個順風車再無恥的把自己寫過的答案Copy一遍=_,= (已經是第三遍了)


話說最近正在做相關的項目,做完了我會過來更新答案的…


=============COPY的分界線 原文在「戴耳機連續聽 1 小時音樂聽力明顯下降,連聽 2 小時會對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是真的嗎? - 糰子的回答 =============


本文分幾個部分:

1、音量和安全暴露時間的關係

2、對朋友圈原文的分析

3、以索尼Z2和iPhone6為例的安全聽音音量分析

4、聽力損傷的機理


…越寫越長文筆還不好 這樣下去是不是要沒人看了orz


所謂的一小時的出典可能來自於這裡:

「They can also limit the time spent engaged in noisy activities by taking short listening breaks and restricting the daily use of personal audio devices to less than one hour.

國際衛生組織:WHO | 1.1 billion people at risk of hearing loss

原文並沒有提到說聽1小時聽力明顯下降,更不用提2小時的傷害什麼的了。


@Jay Zhuang 說得好 拋開音量談損傷都是耍流氓

(但是關鍵很多人開音量都死大啊……)


那我們不妨好好來談一下這個音量、時間和對耳朵損傷的關係。


多數研究一般使用聲壓級(SPL)來定義音量及研究其對聽力的影響。

引用維基百科的定義:

聲壓(acoustic pressure)是指聲波通過媒質時,由振動所產生的壓強改變數。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空氣的疏密程度會隨聲波而改變(示意圖見縱波),因此,區域性的壓強也會隨之改變,此即為聲壓。聲壓常用字母 "p" 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聲壓的衡量單位是帕斯卡(符號Pa)。

聲壓級(SPL)是指以對數尺衡量有效聲壓相對於一個基準值的大小,用分貝(dB)來描述其與基準值的關係。人類的對於 1KHz 的聲音的聽閾(即產生聽覺的最低聲壓)為 20μPa,通常以此作為聲壓級的基準值。

我們一般的日常對話,大概相當於60dB SPL. 在該環境中連續暴露也不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市內道路3米外行駛過的一般的汽車大概相當於80dB 也不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dB是一個對數單位, 即是說,dB的變化與聲音中包含的能量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而且人耳也不是線性的,所以聲壓級與感知音量 (人主觀感知到的音量強度) 之間的關係也不是線性的。


舉個栗子:

我們剛才提到日常對話的聲壓級大概是60dB. 3米外汽車是80dB. 這兩個之間差多少呢?

換算標準是這樣的,聲壓級每增加20dB, 聲波傳遞的能量是原來的100倍, 聲壓是原來的10倍,需要的驅動電壓是原來的10倍,驅動功率100倍,主觀聽感是原來的4倍。

所以3米外的汽車音量將會將普通交談的100倍的能量傳遞到你的耳朵里,給你的鼓膜帶來10倍的聲壓,而你只感受到了4倍的聲音變化。


NIOSH(美國國家職業衛生安全研究所)對不造成永久聽力損害的噪音暴露上限是用8小時工作周期的暴露總劑量計算的。在一個8小時的工作周期中,85dB的噪音暴露被認為是安全閾限。在一個8小時的工作周期中在不同聲壓級下的暴露可以通過時間加權算出暴露的總劑量。公式不再贅述。

聲壓級大小與安全暴露時限的關係如下表:

來源:

來源: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Occupational Noise Exposure

Permissible Exposure Time for Noise SPL sound pressure level and duration Guidelines How long can a person endure a certain noise level before hearing damage occurs health sound level noise hearing ears impairment tinnitus damage

注意是這裡提到的是總劑量。另外這是關於職業傷害和勞動保護的標準,所以標準定的其實比較松…(萬惡的資本主義啊…)

答主對國標不是太熟悉…所以用了美國標準orz

WHO的建議比美國制定的這個職業傷害的標準還要嚴格一些,是70dB/24小時, 85dB/45分鐘。


回到NIOSH的標準上來。

我們可以注意到, 80dB以下的聲音連續暴露也不會造成損害,100dB的安全暴露時間只有15分鐘。


好我們扯回耳機,就拿很多人用的Apple的入耳耳機說吧。

它的在100Hz下的靈敏度是109 dB SPL/mW, 阻抗23ohm.

iPhone的3.5mm口的輸出功率我不知道是多少,但應該超過了了1mW.


因為找不到數據,一路估計下來,最終iPhone+原裝入耳在最大音量下的輸出聲壓應該&>=109dB。入耳式耳機聲音的能量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於是我們來看一下安全暴露時間是……

…………

1分53秒…

一路最大音量聽下來的話現在已經可以去燒助聽器了!


不過請注意以上說的是iPhone的最大音量下,想必大多數人聽音樂都不是最大音量吧…

而且不同器材的參數也不一樣,音量調節也不一定是線性的(甚至可能連對數都不是)。


原問題中,提到的1~2小時的界線,大概是91~94dB。

這大概是多大的音量呢?…層主也不知道因為現在手邊沒有設備

我看看能不能借個示波器去……


總而言之扯了這麼多有點兒遠…音量+暴露時間才能決定聽力傷害的程度。

至於有人說的失真,我只想說合格的器材所造成的失真與聽力損傷沒有科學的關聯。

方波和爆鳴除外,方波和爆鳴可能產生在極短時間內的大聲壓級的雜訊。


=====================回答完題主問題、開始瞎扯的分界線====================


雖然題主並沒有放在問題裡面,不過朋友圈上的原帖是這樣的


戴耳機連續聽1小時音樂,聽力明顯下降,連聽2小時,會對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注意①隔1小時休息下②音量能聽清就行③別只戴一邊④頭戴耳機比耳塞的傷害小。


①隔1小時休息下

前文已經提到過了,對高音量的耐受限可以用劑量來計算。聽一小時休息一下確實是好的,但是這不能成為高音量聽音的藉口。

③別只戴一邊

這個也很誤導群眾。當單耳聽音的時候,如果環境足夠安靜,由於左右耳的音量不同,確實會造成感知上的不適,但這種不適與我們說的雜訊對內耳造成的損傷沒有任何的關係。

而且,如果環境足夠安靜, 為了減少這種音量差所造成的不適,會傾向於把音量降的更低。(注意這裡我用的是」我「,這個傾向沒有科學依據我沒有任何的文獻支持。)


④頭戴耳機比耳塞的傷害小。

……這東西誰寫的我要和你好好的談談。

這需要分情況討論。頭戴不等於不隔音,入耳不等於隔音。

先來說現在隨身聽常見的使用情況:馬路、地鐵等等較嘈雜的環境。

馬路如前文所說,大概是80dB。北京地鐵內的雜訊大概也是這個水平

(來源:曲春燕;韓宇晨;浦丕浩;陳彥;梁鳳和; 北京部分地鐵線路乘車人雜訊暴露水平的初步研究)

為了使人能夠清晰的區分語音與背景雜訊(背景雜訊含語音),一個聽力正常的人需要6dB的信噪比,即語音需要比背景雜訊大6dB。為了使背景雜訊不打擾音樂的欣賞,音樂的音量也需要比雜訊大一些,而且應該需要6dB以上。(過兩天我去做個實驗…我現在找不到好的文獻).

頭戴式耳機根據耳機結構不同,隔音效果也不一樣。封閉式耳機隔音效果會相對好一些,但大多比不上入耳式耳機。


來個極端的栗子,開放式頭戴耳機隔音效果幾乎不存在。

(入耳的開放耳機多少隔點兒音…比如說IE800)

如果要聽清楚音樂,意味著聲音至少要到86dB。超過WHO的85dB/45分鐘限度,不過不到美國的標準。不過這僅僅是聽清楚而已……

入耳呢? SHURE SE535的標稱隔音能力可以達到37dB Westone W60 是 25dB。

如果只是要聽清楚音樂的話,兩者需要的聲壓級遠遠低於大耳,大概只需要60~70dB左右。根據聽音習慣不同,很多人會選擇在70~80dB左右聽音,不過這已經足夠聽清楚了。


所以耳機的形式不重要,隔音能力才重要。


當然入耳也有其他的風險,佩戴不當可能造成外耳傷害或感染,摘的過猛可能會出現耳膜氣壓傷……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看看答主能不能借到示波器啊人工耳啊什麼的做個實驗吧。最晚8月份能拿到這些東西,希望我到時候還記著…

==================追加答案 示波器來啦==================

感謝 #劉俊良 同學當天就在萬里之外幫我跑了一個試驗,可以更清楚的展示音量和聽力損傷的關係。

測試設備:SONY Z2 (L50w)

示波器:Lecroy HDO6014 with 1GHz 1Mohm//15pf probe

帶24ohm電阻負載,模擬一個理想的耳機。設靈敏度 = 109 dB SPL/mW (參考Apple 入耳)

結果如下圖:

上圖綠線是WHO的24小時建議暴露值,藍色是NIOSH的8小時/WHO一小時暴露限值,紅色是NIOSH的1小時暴露值。超過該值即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該標準常用作職業安全、勞動保護的標準。超過85dB時即需要使用保護設備,如耳塞。


從結果上來說,只要Z2在出聲,就會超過WHO的24小時限值,所以長時間聽是一定不可取的。

在第六格音量時, 會超過NIOSH的8小時暴露限值,WHO建議在該音量下連續聽音不超過一小時。

超過第8格時,暴露超過一小時即會產生一時性的聽力損失,重複/持續暴露即會產生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所以…如果你聽音音量足夠大…題主的那個問題的答案是

YES

尤其是如果你在公交上用開放式耳機…

呵呵呵呵呵呵…


明天再補個iPhone的圖…睡了


======================再更新 iPhone的圖來了===========================


繼續感謝 # 劉俊良

測試設備:iPhone 6 帶24ohm負載,模擬一個理想耳機。

設靈敏度 = 109 dB SPL/mW (參考Apple 入耳)

結果如下圖:

結論上來說, 按照NIOSH的職業安全標準線,在音量為5~6格的時候暴露8小時(藍線),在音量7~8格的時候暴露1小時(紅線),就會達到安全閾限。超過該劑量的暴露會造成一時型的聽力損失,長時間暴露會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按照WHO的建議,5~6格對應建議聽音音量不超過一小時。

而且iPhone6的驅動力相當可怕…音量到第14格的時候會達到120dB,這是人耳的痛覺閾限。120dB以上的聲音與暴露時間無關,都可能造成一時性的聽力損失,重複暴露也會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所以說,Apple自家的入耳式耳機,7格聽音+1小時就是極限。注意這叫做極限不是推薦值,7格音量聽一小時已經是職業傷害的閾限了。 換句話說……你和帶著耳罩的衝擊鑽工人差不多。

別說鋼琴悅耳衝擊鑽傷耳什麼的,傳遞進耳朵的能量決定一切。

長時間聽?4格以下的話可以忍… 不過仍然不推薦

原因很簡單,即便是NIOSH的職業安全標準,計算的也是總劑量

你能保證除了聽音樂以外沒有任何聲音接觸嘛?怎麼可能…

於是來…再把音量調小一點…


最後來提一下這些圖的幾個局限點吧。

首先是這些圖並不精確,也很難做到精確。耳機對功率的響應並不是線性的,所以在1mW之外的數據計算值會比實際值要低一點。

另外,由於頻響曲線的存在,各個頻段的響度也不一樣。最終計權下來的dbA會有一定的差別。

不過差的不會太多,這些圖的指導意義還是存在的.


建議看到這個圖的同學們可以看一下自己耳機的靈敏度,在100~110之間可以適用這張圖的結論,如果靈敏度高於110dB,請自覺把音量再再再調小一點。


============聽力損失的機理==================


另外關於聽力的損失,聽力的一時損失有很多機理可以解釋,一時性損失經過休息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復。

而反覆暴露在噪音下產生的永久性聽力損失只有一種解釋,耳蝸纖毛細胞受損退化導致的特定頻率下的不可逆的聽力傷害。纖毛細胞一旦掛了是不可修復的(至少在現代醫學條件下),然後掛了你的聽力就再也回不來了。

最討厭的一點是,因噪音暴露產生的聽力損傷的頻率(無關於你的噪音暴露類型),一般都是從4000-6000Hz開始,其他的頻段可能不會受到影響。

人聲和樂器的的能量大多集中在20-4000Hz的頻率範圍內,4000Hz以上都是些什麼呢?

齒音、泛音、氣流聲,還有很多樂器的細節。

所以聽力損傷一開始是注意不到的,在4000-6000Hz頻段出現25dB左右的聽力損失,在強大的腦放(咦)的作用下說不定會感覺聲音的音質變的更好…刺耳的齒音沒有啦音量再調的大一些吧(咦)

不過注意這一切都是不可逆的。

然後這之後就沒有這麼溫柔了…當負責4000-6000Hz的細胞死得差不多的時候,聽力損失就會進一步向高頻和低頻波及,低頻會波及到人聲的頻段。 然後你就會發現別人說話開始聽的不太清楚啦。從輔音開始,「三藩市」變成"安安日"啦…

然後反應過來去醫院了

然後發現4000Hz的損傷已經60dB了

2000Hz也被削掉了

25dB以上的損失=聽力損傷

然後就改燒助聽器了

&<完&>

可能有人會推薦做一下Online的Hearing Test,但是不我是很推薦。 由於回放設備各有特色,用家用設備(包括頂級回放系統)做這類測試可能會出現誤導性的結果。對自己聽力有疑問的同學請老老實實去醫院…

============================更新 20150422===================


影響最終耳內聲壓級的有下面這麼幾個因素

1、音量設置

2、設備的輸出功率 (實驗只使用了特定的設備)

3、耳機的頻響曲線 (實驗只用了特定的耳機)

4、實際播放的樂曲的情況 (實驗用的1000Hz 0dBFS的正弦波)

5、聲壓計權網路 (1000Hz在A聲壓計權網路中沒有衰減)

6、耳機與耳朵的配合方式


所以不同的耳機 不同的樂曲最終的聲壓都是不一樣的。在這個實驗裡面我們算出的只是一個參考值,而不是最終的精確結果。


那怎樣才能知道最終播放音量是多少呢?…除了用設備測量以外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能得出精確的答案。

不過參考值已經很夠用了…


2016.1.25更——

醫學汪第一次來賣醫學乾貨吧*罒▽罒*讓本萌妹紙把醫學知識也寫得萌萌噠的吧●v●

我的回答是有影響!!!


由於瀏覽的人比較多 答主聲明一點 答主只是從一!個!方!面!說明有影響 但是評論區有童鞋指出不是這不是影響耳朵的主要原因。。。答主所學知識還很少+人懶 so 答主慢慢更哈_(:з」∠)_

我們先看看聲音傳導的部分原理

我們的外面的耳朵(外耳)與中耳、內耳是不相通的,
可以從圖中我圈出來的看到有鼓膜對吧
●v●

注意一下上圖中我右邊的框框,然後重點來了ヽ(??ω?? )ゝ

這是那個框框放大的模式圖?▂?

這是那個框框放大的模式圖?▂?
這可是我萌親愛的老師的皮皮踢上面的 乁( ˙ ω˙乁)

注意上面的序號
聲音先傳到鼓膜啦~~
鼓膜震動傳到 錘骨(可以看看上圖●v●)

錘骨捶打砧骨:"砧骨砧骨 你快醒醒 聲音傳來啦~~"
砧骨醒了之後,就一直蹬著鐙骨:"鐙骨鐙骨,你快醒醒~~"
鐙骨醒了,聲音就傳到內耳裡面去啦~~

另外,還要補充兩塊肌肉誒(???? ???)

看到木有,我圈出來了一塊肌肉,它一直拉著我們的錘骨誒~~
對噠~它就是為了防止錘骨用力過度出事的(?_?)

這樣就可以看到兩塊肌肉了*^o^*

他們都是為了防止錘骨和鐙骨用力過度的~~

我們先不研究之後腫么傳的

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 ′▽` )

當我們聽歌的時候 ( *′﹀`* ) ?*゜
帶著耳機可不像我們平常聽東西一樣哦
帶著耳機聲音的能量更大一些(????ω????)

鼓膜一直震動對吧(????ω????)
錘骨,砧骨,鐙骨一直在捶捶打打的(????ω????)
還有兩塊肌肉在盯著錘骨,鐙骨這兩個不省事的傢伙。。。。

一直聽歌,他們都會很累的TAT
你也沒讓他們休息一下TAT

答案就是:長期聽歌會!影!響!聽!力!

三塊聽小骨和兩塊肌肉一直工作會有損傷的

跟眼睛肌肉一直收縮久了會累,會調節不過來然後視力下降原理差不多啦(???︿???)

所以照顧一下這三塊可愛的骨頭吧●v●
該休息了休息了~~

答主之前帶耳機(左耳)寫作業,後來把耳機放到耳朵就會自然覺得不舒服orz

可能把耳機聲音調很小對耳朵傷害小一些吧,還有其他的一些有關東西的~~只是答主最近可能很忙沒時間看文獻研究(?_?)

水平有限,歡迎指正

先醬,有時間再更啦

手機碼字好痛苦誒~ 覺得還可以就點贊鼓勵吧●v●


———————blingbling的廣告時間————————

工科留學背景提升
微信公眾號:keyan_up
有任何問題我可以來負責~~~


【影響】。我初中天天睡覺的時候偷偷帶耳機聽歌,而我媽管的特別嚴,後來一次被發現我爸一個大耳瓜子,右耳響了很久,後來我那邊耳朵就不大聽的清了,你說影響不影響?


開始燒耳機,後來燒音響,最後助聽器


有許多答友點評都很詳盡,也很正確。我談一下我的觀點。
戴耳機聽聲音和撇開耳機聽聲音,就耳朵的官能而言都一樣(耳機不會識別有沒有東西壓住它)。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聽音樂戴沒戴耳機並不是損害聽力的根本原因。
因為,損害聽力大致只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外力至損。如愛迪生遭的那下大耳刮。第二種:年齡增長或疲勞。你家爺爺耳背就是這原因,如果持續熬夜,泡吧……也會過早變成爺爺那樣。第三種,就是和耳機關係最大的問題了:聲壓級,通俗說就是音量。
就耳朵的生理構造再次不熬述了,其他答友很全很深刻。簡單來說,損害聽力大致在三個部位:耳膜損傷(多因外力至損,有修復可能),聽小骨損傷,耳蝸聽覺神經受損(多因大聲壓級引起,不可逆)。而與耳機關係最大的便是對耳蝸的損傷了。
用耳機聽音樂會帶來損傷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音量大而造成的耳蝸損傷,就這麼簡單。問題本身的根源其實是:我們對於為什麼用耳機聽音樂會造成音量大的不解。因為,似乎我們平時聽音樂的時候調節的音量並沒有感覺有多大呀?
在這裡請題主回憶兩個場景:夜晚躺在床上,我們可以聽到鐘的指針跳動聲,自己的呼吸聲。在喧鬧的迪廳,和身邊的朋友說話得湊到對方耳邊大聲喊。兩種狀態都只是剛好滿足我們要收聽所需信息的音量,或者說,兩種場景下我們都沒覺得需要聽到的聲音是那麼響。而實際上兩個空間的聲壓級相差至少在80dB以上。這主要是因為聲音的掩蔽效應造成的:如果本底的噪音越大,那需要收聽有效信息所需要達到的音量就必須超過本底噪音。
讓我們再回憶一下通常情況下我們聽耳機時所處的環境:或許我們在戶外奔跑;或許在地鐵上擠在人堆里;或許我們在飛機上犯著困;或許在家裡,自己的房間,但是媽媽在廚房炒著菜……你並不是在小黑屋裡或者錄音棚里戴耳機,你是在各種的雜訊環境下。
或許你的音樂你只需要聽60dB左右的動態變化,但是在戶外你可能要提高40dB,地鐵上,可能需要提高50dB,飛機上,恐怕要提高90dB(這種情況下你耳朵一定廢了)。……
所以,傷害你耳朵的,耳機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你所處的聽音環境逼迫你提升耳機音量。
也正因為如此,後來市面上才出現了入耳式耳機。它用厚實的耳塞阻塞了外部的環境雜訊進入耳道的渠道,大大降低了環境雜訊的干擾,從而可以有效控制耳機音量,使之降低到健康的收聽聲壓級下。同時也正因為極佳的隔音效果,耳機本身也獲得了更多的動態幅度的展示空間,可以讓音樂的細節表現更佳,力量表現更深厚。所以關於入耳式耳機更損害聽力的說法是毫無邏輯的扯淡。
當然,題外話,再說一句和入耳式耳機有關的內容:別在跑步的時候戴入耳式耳機。因為入耳式耳機會讓耳塞到耳膜之間的這段耳道形成空腔,會使符合該尺寸波長的低頻引起較多共鳴,而跑步的震蕩會引起這種震蕩聲的加劇(說這麼多其實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長期用耳塞式耳機聽音樂會影響聽力。不建議長期使用。


主要是要注意音量。可以選擇降噪效果比較好的耳機,比如 Bose 的那些。


會,本人親身經歷。。。嘈雜的環境下,甚至一下午時間就可以讓你的聽力降為0。。。初中時候,學校運動會,雜訊應該算比較大,我帶耳塞聽音樂,作死把聲音開到很大。。。傍晚活動結束,拿下耳機,就覺得右耳被什麼東西塞住了,聽人聲怪怪的,從座位上起身感覺頭暈暈的。。。第二天早晨沒有好轉,反而已經基本喪失平衡能力,站都站不穩。。。去醫院,診斷為突聾,住院治療了兩周才有所好轉。。。右耳聽力後來也沒有完完全全恢復,高頻率的聲音聽不清楚了。。。


當!然!會!

小學初中經常聽歌 聽力下降的特別快 初二去檢查的時候醫生說聽力已經跟六七十歲的老人差不多了

耳鳴 鼓膜內陷 癒合性穿孔 每次感冒上火中耳炎肯定複發

現在超級後悔!!
用耳機聽歌一定要適度阿!!!


說那麼多估計也不會有人看完
原理不講了
總之答案就一個,就是會,最初是假性的,時間長了就是永久的
只要在你戴耳機的環境中,能聽到另外的聲音,就一定會對耳朵造成損傷,只不過是大小的問題
尤其是戶外,請不要戴耳機,損傷聽力還很危險


謝邀...
邀來我就發現排頂上的答案了...該說的都說完了我現在估計只能安慰一下各位了...

首先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首先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對的沒錯長期用耳塞聽歌的確對聽力有影響」
好消息是「儘管如此只要注意用耳衛生民那桑還是不會這麼容易就聾掉的」
就耳機發燒友的個人經歷方面,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現在的聽力情況非常樂觀,雖然很偶爾會有別人說啥聽不清的現象但我認為這還是因為大家說話不肯講清楚點...耳朵聽力狀態好的時候我會很中二的走在街上聽大自然聲...嗯後面有車嗯風在吹楊柳卧槽誰在亂按喇叭?!
壞消息是我這才燒了不到三年...

如何從根本上規避耳塞破壞聽力這種情況發生呢?這裡有一堆好消息和一堆壞消息

如何從根本上規避耳塞破壞聽力這種情況發生呢?這裡有一堆好消息和一堆壞消息
好消息:只要你換個形式的耳機就行了嗎,比如封閉式大耳,平頭塞開放式大耳別提了,擾民
壞消息:封閉式大耳是妥協產物除了某些極品(如th900),聲音方面能不能吊打2000+的耳塞都是疑問
好消息:只要不用耳機啥問題都沒有!
壞消息:大家都是需要出門聽歌的人...
好消息:玩音箱去吧少年,保證讓你瞬間了解「出門聽個響」的真理!
壞消息:你基本玩不起...別拿那些小破箱子說事兒...無駄無駄無駄無駄
好消息:還有降噪耳機啊同學們!
壞消息:如果你不追求聲音降噪耳機自然是美得很但是你如果對「聽個響」有需求...這麼說吧...這東西不太夠
耳塞並不是黃賭毒,不對拿錯台詞了...耳塞並不是什麼妖魔鬼怪,從兩個角度出發,耳塞帶來的對於聽力的影響絕對可以減少,可以保證你在未來的日子裡自然變聾而不是非戰鬥性變聾#喂你在胡說八道些什麼#

1,減短聽音時間:目前本人的使用標準是上班來回共計一個半小時,晚上直接插大耳了。聽我一句勸吧,如果你習慣塞著個塞子幾個小時聽或者乾脆睡覺的時候聽,那麼將來燒助聽器基本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從一個發燒友的角度來看,好的耳機帶來的信息量是聽長了會累的,以及,好的耳機會讓你情不自禁的注意起音樂的細節表現...所以我也不知道連續聽幾個小時能聽出什麼鬼...精聽要比泛聽累多了(這段可無視)
2,減輕音量:並不是讓你手機最低音量聽歌,那估計連「聽個響」都做不到了,而是要加強隔音,防止外界對你聽歌的時候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通過物理手段,降噪(被動降噪)
相對於降噪耳機的主動降噪技術來說,被動降噪更加方便當然,畢竟主動降噪技術也是降噪耳機價格的大頭
加強隔音的方法,大致是個人使用過的一些:
1,Comply耳棉,也就是傳說中的C套

基本上主流耳塞都能適用的耳棉,原理類似於3M的隔音耳塞,捏扁,放耳朵里,等著漲開,基本上就能達到一定的隔音效果,順便加低頻削高頻,不過個人不太喜歡,塞子的聲音搭這個感覺會變悶

基本上主流耳塞都能適用的耳棉,原理類似於3M的隔音耳塞,捏扁,放耳朵里,等著漲開,基本上就能達到一定的隔音效果,順便加低頻削高頻,不過個人不太喜歡,塞子的聲音搭這個感覺會變悶
2,三節套

這個東西的隔音效果更加喪心病狂,親測在地鐵上塞著這個不放音樂連報站都聽不到。

這個東西的隔音效果更加喪心病狂,親測在地鐵上塞著這個不放音樂連報站都聽不到。
缺點之一是佩戴太難受了耳朵里感覺有明顯的異物感,當然對於我來說這也不算毛病,剛好能控制下自己聽歌的時間
缺點之二就是並不是所有耳機都適合用這個,比如說我相信下面這樣的耳機不在開塞露的幫助下你是塞不進耳朵裡面的...

3,大腔體的入耳式耳機

3,大腔體的入耳式耳機
原理就是用耳機的腔體把你耳朵堵個嚴實,缺點是佩戴還是不太舒服

4,直接定製耳機唄

4,直接定製耳機唄
缺點:太貴
這幾個東西的共同缺點是,你可以在地鐵里在公交車上聽但掛著這些玩意兒在街上聽實在是太作死了
所以大家也不要那麼的悲觀,反正我一直以來堅信人遲早有一天會死,啊不對是遲早有一天會聾,還不如趁年輕,用科學的、合理的方法,玩一些自己力所能及可以玩到的最好的東西,將來等真的玩不動的時候也不會後悔嗎~

如果你依然覺得這樣不行不好,那就放下唄,別忘了把手頭夾著的香煙也給棄了唄

如果你依然覺得這樣不行不好,那就放下唄,別忘了把手頭夾著的香煙也給棄了唄
玩耳機要錢耗聽力
抽煙要命


不要太大聲就不會


好可怕!
本來想燒耳機,看完這麼多答案,嚇得我還沒開始就退燒了~
省好幾萬塊錢(? ??_??)?


還得看聽什麼風格和誰唱的歌


會。


在軍工廠工作的,長期接觸火炮的人,不光十分損傷聽力。50歲不到耳朵就會背得很厲害。很影響正常生活交流。不過這都是小事,畢竟搞軍工的也不需要什麼社交,也就是家裡人以為你裝聾,受點埋怨,多吵吵架。可怕的是很多靶場實驗基地的炮兵,壽命都會受到影響。
向他們致敬。


不懂科學,以本人實際經驗告訴你,是。
但即使耳背如我,有人要給我錢的時候還是聽得超清楚。


聽人說話也會聽力下降


反對以上大部分回答,人性化的聽音設備都有安全音量,至於什麼耳機是骨傳導…呵呵…去見見真正的骨傳導設備,比如google glass第一代再說什麼叫骨傳導耳機好吧?

如果聽音時間過長、音量過大,無論是不是戴耳機聽,都會導致聽力下降,請問貝多芬時代有耳塞么?

耳塞由於密閉,聲音連續不斷的播放,相比於平時聽聲音或用音響聽更容易疲勞倒是真的。


推薦閱讀:

戒煙後的感覺是怎樣的?
電腦頸椎病到底是仰頭還是低頭造成的?
頸椎不好,有沒有治療頸椎的頸椎操?
如何幫辛苦上班者按摩以緩解疲勞、預防腰椎頸椎疾病?
產生大量的頭皮屑是新陳代謝旺盛的表現嗎?

TAG:音樂 | 健康 | 生活 | 耳機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