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張學良?較之其父張作霖,其差距在哪裡?
首先感謝精彩的回答。但是能否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列出一些出處和相關參考或者推薦的書籍呢?我想這樣更利於大家參與回答和討論。
失東北,禍西安,南囚湘黔渝,台中落魄美利堅。夜殺兩將,卅萬兵勇驚散。消遣三宮六院,不勇不智不抵抗。虛度春秋百年,仍遙記,雙十二。
辱君父,亂兄幃,臣降豫鄂皖,浪子援引蘇維埃。日退千里,兆億肆民泣零。流落五湖四海,累國累民累美人。可憐家鄉萬里,渾不忘,九一八。個人觀點:張學良的功與過,總之是性格決定命運,姿勢決定結果。我們研究問題需要分析原因,而非單純評論結果。下面就根據他一生幾個重大階段,分析分析這個人。
1、思想:
張學良不是敗家子,起碼不是純的敗家子。
相對大帥張作霖而言,張學良早年受良好傳統文化教育,又經歷西方教育洗禮,思維比較西化,思想開明,樂於接受並嘗試新事物。
從講武堂畢業後,在東北進行軍政改組、興教育、農業、工業……一系列舉措。在他號召並主持的「東北新建設」運動中,軍事上整肅軍紀;經濟上提升奉票信譽,穩定經濟,抵制經濟侵略;農業上推行機械軍墾和移民農墾,造林養田擴大生產;工業上建立我國第一家機器制陶企業「肇新窯業」,建廠並生產第一輛載重汽車「民生牌」……等等舉動,都是主動、正面、進步的。
而且張學良反對內戰,熱衷建設,大帥在世時就提出過「息內爭,御外侮」的口號(針對兩次直奉戰役,也正是在這一點上與郭松齡一拍即合,倆人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可見張學良對世界的認知比老一輩要開明得多,厭惡窮兵黔武,重視民生建設。
(我爺爺是當時東大學生會主席,組織學生抗日遊行時被張學良(時任校長)接見談話,據回憶,很溫和、講道理的一個人。但最終因為抗日問題,爺爺還是跑延安去了。)
2、立場:
張學良絕對不是漢奸。
其實張氏父子都不認可小日本,但凡長人心,就沒有一個甘心做漢奸的,更何況身居高位者有足夠的見識。區別在於張作霖那一代人限於時代和經歷,沒有足夠的國民意識,存於「國不知有其民、民不知有其國」的亂世,自然就沒有主義、只認利益。
所以張作霖的目標就是進可入主中原,退可據守東北。也就是說,割據起來做東北王已經是他的底線,何談服從中央政府?何談全國統一?其實那時候閻錫山等軍閥莫不如此,我不賣國,但我的地盤誰占都不行,國民政府不行,日本人不行,共黨也不行。總之是不服來辯……呵呵
對比其父,張學良無疑是真正有理想的,大帥在世時他就曾多次建議停止內戰共同對外(「息內爭,御外侮」)。1928年7月1日,父喪剛過,就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果斷完成東北易幟,讓中國實現了辛亥革命以來的第一次統一,起碼是形式上的統一。東北三省從地緣、軍事、政治等角度的分量都極重,易幟的成果,就是讓全國人民真正意識到「中國是個整體,不可分裂」。
東北易幟這件事,個人覺得如果大帥在世,基本不可能,他的割據意識太強。而且就算易幟,大帥開的價碼絕壁是老蔣支付不起的,呵呵,參考北洋時期大帥的表現,副總統和總副司令頭銜絕對打發不了大帥。
3、性格:
張學良性格比大帥軟弱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張作霖是什麼人?幼時讀過私塾卻又生性頑劣,後來當過土匪,入過清軍馬標,建保安軍,後期受命北洋,直到鎮撫一方,一輩子活在求存和奪權中,靠的就是心黑手狠。先說心黑,在他眼裡只有兩種人:有利用價值的,沒利用價值的。再說手狠,手面大,對有用的人一擲千金,讓你無法拒絕,甘心鞍前馬後為他賣命;下手快,對有威脅的人,一旦起了殺機就毫不猶豫,馬上做掉。張作霖秉承典型的古代帝王哲學,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沒有安全感且對權力慾望極大(兩次直奉戰爭可見一斑)。
這就是張作霖,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徹底的機會主義者、利己主義者、實用主義者。但政治就是現實的、殘酷的,主政一方,還就得這種人才行。
反觀張學良,和乃父相比,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嚮往國富民強,嚮往革新,由於環境優越,致使他凡事過於認可積極的一面,優點是能與人合作,缺點是心不硬,手不狠。
郭松齡兵變一事,最能看出張學良的弱點。
張學良從東北講武堂開始就和郭松齡志同道合,關係極好。他在陸軍整理處當參謀長時任命郭松齡代理參謀長,在京榆駐軍當司令時任命郭松齡為副司令,就這樣,他卻在思想上和利益上都控制不了郭松齡,甚至被郭松齡影響。也可以說他從未想過需要控制一個人,天真至此。
郭松齡一直對奉軍參與內戰不滿,要求停止內戰、積極反日。這種不滿積蓄到郭松齡在灤州發表通電起兵反奉,要求張作霖下野。這一個要求其實等於4個主張,即:「張作霖下野、停止內戰、驅逐關東軍、擁立張學良」,因為郭松齡的背景和立場歷來十分明確,只要張作霖下台,隨後幾件事都是必然的結果。
這些主張既然提出來,那麼無論對郭松齡還是張作霖,甚至日本人,都註定非兵戎相見不能了局,一定是不死不休的結果。而作為三方面關注的焦點,張學良這時要麼選擇反手一刀軟禁老爹上位把持大局,要麼堅決擁護老爹打壓兵變,總之東北不能散、張家不能倒。可他居然表示「贊成主張,反對兵變」,態度之曖昧匪夷所思,真是莫名其妙!
之後張學良三次求見都被郭松齡拒絕,但郭松齡卻隨即寫信向他表白:成了你贏,敗了我死(「成則公之事業,敗則齡之末局」)。郭松齡不與他會面,只能以信明志,這說明什麼,說明兩人情誼太深,一旦與張學良見面,他就沒法繼續兵變!
可這又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郭松齡為了張學良的事拚命,卻不肯帶上他?答案很簡單:張學良不夠狠,帶上他,這事就玩不下去了。
郭松齡想得沒錯,張學良以為這事能夠善終,大家和和氣氣繼續建設新東北……作為大帥之子,他過得太順利,根本不明白這亂世中人人都具菩薩之相,心裡卻如斧似刀。
反觀張作霖在兵變中的表現,則完全當得起梟雄二字。
靈活:當時為避郭松齡兵鋒,已經準備下野(尼瑪大丈夫能進能退,能上能下,七進七出學老蔣么);
無恥:為反擊郭松齡,與日本人商談日奉密約,獲得關東軍出兵支援,結果關東軍的側翼攻擊成為郭松齡兵敗主因(只有利害沒有原則);
手狠:抓獲郭松齡後立即將夫妻二人槍決,並暴屍三日以儆效尤;
反覆無常:之後又毅然反悔導致日奉密約流產(也是皇姑屯爆炸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郭松齡兵敗被殺,張學良痛哭幾至暈闕。
軟弱、遲疑、患得患失、逃避現實、畏懼衝突……在這場兵變大戲的台前幕後,從頭至尾都映射著張學良所有的性格弱點。
張學良的軟弱,已經被所有人看在眼裡,這群東北老幫子對大帥的尊重與畏懼,轉化為對少帥的輕蔑和不滿,正所謂「主上暗弱,下必取禍」,所以才有後來誅殺楊常之舉。換成大帥,楊常二人恐怕連大氣都不敢出。後期在熱河張學良指揮不動湯玉麟,足可見其軟弱貫徹始終。
4、九一八
窩裡反是小事,國家民族乃大節所在,張學良的成敗得失也都在九一八。過程大家都清楚,不用多講。
很多年之後,張學良說自己不是不想抵抗,而是誤判了日本的動機,以為只是又一次挑釁和勒索,沒想到關東軍那麼大膽,居然就敢真的吞併東北。(至於某些人當年高調宣傳蔣介石禁止抵抗,呵呵)
張學良說的這個話我信,但事情不是這個理。
相信的原因很簡單,別說張學良,日本軍部也不相信關東軍那麼大膽。
關東軍是日軍之精銳,關東軍之囂張在九一八和諾門罕事件中都可見一斑。日本人視天皇如神明,可關東軍在擴張行動中歷來是先斬後奏、違旨出擊,只要結果,再以結果挾持內閣與天皇,謀求晉陞之路。當然,日本天皇和政府也想吞下更多土地,但一些理智的人知道保持節奏,避免中國和國際的反彈,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吃多了怕噎死,但關東軍不管這些。
張鼓峰和諾門罕事件,在天皇都不允許的情況下,捏造大本營指令私自帶兵出擊。結果毛哥不慣這個病,諾門罕中飛機坦克大炮一起出動,掄圓了一頓大嘴巴子把關東軍抽回來了,朱可夫一戰成名。關東軍戰損超過70%,就這樣,居然一面上報「輝煌大勝」,一面把手槍給退回來的聯隊長,逼著人家自殺滅口。
九一八更離譜,日軍參謀本部反對在中國大陸繼續惡化事態,關東軍的軍官們必須搶在參謀本部特使到來之前(9月18日)啟動行動,最早衝進北大營的獨立守備隊步兵第二、三中隊的500日軍,連武器都沒帶,就這麼倉促!而且更更離譜的是,推動關東軍這麼做的,是比關東軍更激進的「滿洲青年聯盟」的流氓浪人!
(PS.該青年聯盟長春支部頭子,深度參與事變的小澤開作,就是國際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父親。由於他對關東軍的崇拜,小澤征爾的名字都來自板垣征四郎的「征」字和石原莞爾的「爾」字。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外務省指示,禁止滿洲的政府機關和在滿國營企業支援關東軍,小澤開作發動「滿洲青年聯盟」組織,為關東軍提供情報,後勤和醫療支援,立下汗馬功勞。)
流氓逼關東軍,關東軍逼本部,造成既成事實,你要不要吧,就這麼簡單。也就是說,一開始就是各種胡鬧,直到事態擴大到日軍覺得不取東北面子上都過不去才大規模出兵的!
所以說這些無腦、激進、狂妄、沒有退路的行為,連日軍參謀本部都不知道/不允許,張學良說自己判斷失誤或想不到,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不能站在歷史書前,看著必然去判斷先人。
但為什麼說不是這個理呢。很簡單啊,守土有責,你信不信是一回事,該怎麼辦則是另一回事。規矩是規矩,邊境線在那擺著,任何人伸手剁手,伸腳剁腳,這不是應該應分的事嘛!把自身安全建立在對敵人的幻想上,甚至一讓再讓,這就不是為帥者該有的想法,張學良的軟弱再次在危機中徹底暴露,並讓他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力和執行力。
就好像一個慫人被地痞欺凌,怕挨打啊,一想我又和他沒仇,無非是跟我裝裝逼而已,於是挨罵忍了,鑽人褲襠也忍了,想讓事就能這麼過去。結果地痞一看丫這麼慫,直接把房子老婆都霸佔了,把慫人攆跑。慫人事後徹夜難眠,心想早知道今天這樣,我他媽當初就和他拼了又能怎麼樣,又能怎麼樣啊啊啊啊啊~~~可是這時候再說這些有什麼用?
5、西安事變
這個事對當時的中國影響絕對是負面的。抗戰期間兵變+劫持最高長官。至於是誰慫恿的大家心知,這裡只說對張的處置。
蔣介石恨死張學良,但又沒法殺他。
一是地位太高(雖無實權但影響大),而且涉及到黨派之爭,有些事對外界說不清楚;
二是于鳳至等人不斷通過宋美齡求情,這裡面有很深的香火情,老蔣殺張確實也無法對宋美齡交代(沒辦法,靠夫人起家,就是不如張作霖腰杆子硬);
第三點也是重要的一點,殺了張學良,東北軍不抵抗的黑鍋老蔣就背定了(當時就有老蔣下令不抵抗的謠言,呵呵),這個鍋,可以負責任的說,誰也背不起,所以老蔣始終不敢殺他。
老蔣關了他一輩子,又恨又惋惜,後來乾脆不見,反正是你對不起我,不是我對不起你。張學良也知道自己對不起老蔣,所以始終不說蔣的壞話。
當初新中國政府要把大帥府當做張家財產還給張家,張家人堅決不要,這叫做人有分寸,東北怎麼丟的人家心知肚明,誰還好意思住進那個大宅子里,住進去好被人指著罵么?
至於屢次邀請張學良回家鄉看看,我就呵呵了,人家又不傻。張學良一輩子不回家,不是不想,這個人鄉土情不是一般的重。
一是沒臉,羞於回鄉,回去說什麼呢,難不成還按某些人的口徑撒謊說當初不怪我?少帥紈絝不假,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撒謊,這點臉還是要的。
二是不想被利用。張的身份非常尷尬,作為九一八和西安事變的關鍵人物,這個人在中國現代史上的位置太重要,確確實實是「需要對歷史負責的人」。所以在國共之間,他如果選擇一個,就等於詆毀另一個,所以人家乾脆夏威夷去了,兩不相見。
6、總結
張學良這個人的優點,開明、有理想、善溝通。缺點是軟弱甚至懦弱、無主見、好享樂、意志力差。
放到今天,幾乎是現代人的標準模板,沒什麼原則上的大是大非,只能說你這個同志是個凡人嘛。當然,養戲子抽大煙這種事我們玩不起,也絕對不會做,但在當時社會,二世祖們玩這些並不為過。
關鍵是,在某些時代,軟弱本身就是罪惡,弱者的存在就是原罪,尤其在你肩負責任的時候。
一個人的影響依賴於他的地位。比如知乎里這麼多大牛,個個專業頂尖世情通達,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把你放當時一個農民身上能掀起多大浪?如果穿越過去化身吳佩孚孫傳芳,恐怕個個都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梟雄。就這麼簡單。
張學良可以是個好參謀,好校長,好將官,好朋友,好情人,唯獨不是一個好統帥。他有足夠的權力,卻沒有能夠支撐起這份權力的意志。時代錯誤地選擇了他,他也沒有真正看清時代。
在那個需要付出無數人生命,甚至以自己生命為代價,僅僅為了不做亡國奴的年代,張公子悠遊自在,張少帥寸步難行。他的老爹是一名白手起家的亂世梟雄,有問鼎天下之志,但大業未竟,含恨而死。年少的他繼承了父親的基業,身處兩大帝國之間,錯估形式,面臨敵軍壓境,他思不抵抗,將萬里河山拱手讓敵,竟然選擇了投降。他生活糜爛,留下了很多安逸享樂的故事。他曾被軟禁,失去自由。漂流國外,到死也沒有返回故土。不過他身體健康,熬死了同時期的不少人,最終得以壽終正寢,他就是阿斗劉禪。
歷史上鮮有姓張的帝王,但有不少張姓宰輔,如興漢之張子房,輔劉之張益德,復唐之張柬之,治明之張居正。直到民國亂世,東北出了一個張作霖,白手起家,虎踞龍盤,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與段祺瑞、馮國璋成三足鼎立之勢。而後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但該政權也像劉備父子一樣,歷經二世而亡。
其實平心而論,張學良還不如阿斗,劉禪終生對父親留給自己的託孤大臣諸葛亮畢恭畢敬,依為肱骨,做了個四十一年皇帝。但張學良一上台就幹掉楊宇霆、常蔭槐,自毀長城,寒了元老的心。6月份張作霖被炸身亡,手握四十萬東北軍的張學良,12月份就投降國民政府了。當然現在我們可以說他是維護祖國統一,但在當時群雄爭霸,未知鹿死誰手,蔣介石並了張學良是國家統一,那你張學良並了蔣介石就不是國家統一了嗎?但小六子既沒有這樣的魄力,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先棄父輩基業於國民政府,再棄東北山河於殺父仇人。《三國志》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就是說他跟著好人就學好,跟著壞人就學壞。但看小六子這吃喝嫖賭吸大煙的習性,跟著好人也學不了好呀。
大帥當初和日本談判的時候寸土不讓,不出賣國家任何利益,所以被日本人炸死,但因和國民黨對著干,又捕殺過共產黨員,因此至今沒得到正面宣傳。少帥雖然棄萬里江山而不顧,西安事變給我黨成功續命,所以在大陸官方落了一個好名聲。在台灣的兩蔣時期,張學良在課本中一直被當做罪人來看待。等到台灣開放黨禁,蔣經國去世後,對張學良的評價逐漸有所緩和。評價歷史人物是看立場的!有些歷史人物你站在民族、國家、政黨、個人的不同角度去審視他,得出來評價是不一樣的。就像如果站在晉朝的官方立場,劉禪不是敗家子,不是亡國君,而是維護大晉朝民族統一的千古功臣。哪個才是最公正的評價呢?公道自在人心!
最後做一個總評價,我認為張學良是個"多情"的人,這個情包括對家庭、對朋友、對國黨、對共黨、對國、對民族,但殊不知這些情是不可能達成統一的。站在中共的立場,單就"西安事變"這份情,說他是民族英雄也是沒錯的。但是由於他政治方面的不成熟,才幹方面的欠缺。本想做「清理工」的他,總是清著清著就變成了一個「攪屎棍,因此才留下了諸多爭議。
本人曾游瀋陽大帥府,作一七律,以評少帥。
《七律.題張氏帥府》
虎父豚兒意感傷,朝秦暮楚事無常。
降幡高豎讓川地,傘蓋輕隨入洛陽。
當日甘為丟甲帥,此身僅是草頭王。
史官猶記風流事,不入家鄉入夢鄉。
http://weixin.qq.com/r/yUgAGDLEOG9HrXZ79x3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民國坑爹官二代之首
想當年,奉軍入關,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系,控制北洋。張鬍子可以稱上中華民國第一人了,就是兵敗入關,也有東三省的地盤,三十萬強軍,重工業基地,飛機大炮汽車都能生產,到了小六手裡,這才幾年,地盤沒了,軍隊沒了,人也進去了,名聲也臭大街了,得是什麼樣的奇才才能自己玩這麼慘呀!那怕你什麼都不幹,把家當全送人家,不說國家副主席,進政協當個常委總沒問題吧
下面聊聊小六乾的那些事兒
1、錯殺楊常,寒了老兄弟的心,從現在的資料來看,楊常反心肯定是沒有的,又是東北軍的骨幹,搞外交搞經濟都靠人家了,有功有勞,就是有點倚老賣老,說話直點,為這找個借口就把人殺人,還是過了鴉片癮後投硬幣下的決心,這人死的還有天理么?(楊常死後,東北軍內保守派的人心就散了,剩下的都些衝動無腦的丘八,這也為後來
西安事變 的盲動埋下了伏筆。)
2、中東事件沒事惹毛子,明明打不過還惹事,勞民傷財沒面子還死人不說,最嚴重的是與毛子關係搞僵了,改旗後,中日關係已經完了,下面就是爭取時間攢實力的時候,東三省一直能在張鬍子手裡保住還能有發展,關鍵還是張平衡搞的好,說白了就與二虎謀皮,到了小六子手裡到好,一下把二邊都搞掰了,這就是幫關東軍提前入關創造條件呀!
3、九一八不抵抗是張自己的主意,現在已是公論了
4、最絕是西安事變,自己想當草頭王,上了不群的當,遺害千年不說,自己也進去了,軍隊地盤全沒了,輸的是乾乾淨淨。所謂促成國共合作更是搞笑了,搞政治的人會因為口頭答應合作就真合作了么?花生米回歸後完全可以不認賬反攻陝北,沒人會笑話他說話不算,之所以國共真能合作,一是有日本大敵當前,二是毛子出面力保中共,花生米不可能二面樹敵,沒有西安事變,國共合作也是必然的。
其他的吃喝嫖賭抽外加搞嫂子玩明星之類都是私事,就不多說了。
5、改旗易幟。很多知友都提到這事,以為是張的大功,還有說是讓「東北正式成為現代中國領土有理有據的一部分」,這話過了,東北從當代法理上成為中國領土一部分應該是從東北三省建省開始的,為的就是防範毛子和日本,這功當然是大頭的,鬍子都算是他的人,怎麼也算不到小六頭上。
要說易幟這事說明小六愛國心,這個叔認,但要說明這個對國家多有利就兩說了;
我們不防做個假設,大家都知道鬍子是愛國的,可能比當代很多知名偉人都愛國,他的能力也是公認的,設想一下,如果他沒死,他會易幟么?大夥不防先討論一下,有空本貓把自己的觀點寫上來。
講真話,以張作霖的視角來看,張學良真的可以算個敗家子。以蔣介石的視角來看,張學良功過相抵,所以不殺不用貶為凡人。以日本人的視角來看,張學良是個充滿心機的小混蛋。雖然比蔣介石要好些但大大地不如汪精衛,胡漢民。以我黨的視角來看,我黨生死存亡之秋,全賴少帥周全,可謂雪中送碳。
以歷史功過來看,張學良功大於過。
第一功是東北易幟,促成國家統一。
第二功是東北軍入關擁蔣,結束軍閥混戰進一步推進中國的大一統。
第三功是西安事變,在中國共產黨最艱苦的情況下,大量投資。引領了時代。這裡還要補充一點,張學良是親身陪蔣介石回的南京,客觀上維繫了蔣介石的威望,也屬於是不顧個人安危支持抗戰。
過也有,就是九一八事變後不放一槍,把東北拱手相讓。當然他沒有投降!
以此來看,在歷史上張學良在歷史大問題上三次正確,一次錯誤。歷史大趨勢就是國家由分裂到統一,新政黨取代老政黨,外國勢力逐步趕出中國。而少帥在兩個問題上是滿分,在民族問題上勉強及格。因此無論日後歷史怎麼變,少帥的歷史地位,甚至歷史功績都是有的。
當然有人會不服氣,談他敗掉了東北家業,談他睡了無數不該睡的女人。不過對不起!在歷史大潮下,個人的私德根本不值一提。李世民殺兄,囚父,娶嫂,但是歷史定位仍是天可汗。武則天養男寵不守婦德,可是歷史裡也有她一號。反過來,溥儀倒是意圖恢復滿清,算是孝順了,但歷史定位依然是個漢奸。
因此,看歷史人物就要看他對天下大勢的作用,是推動了歷史還是阻礙了歷史進程。我們假定少帥真如各位期望的那樣,能力又強,又有孝心還嚴於律己。那麼東北肯定不會易幟,蔣張還要釜戰多年,搞不好一舉擊潰蔣介石,導致南北大分裂。再或者在中原大戰的時候坐山觀虎鬥,那邊不行了就稍作支持,等兩邊死傷慘重,再大舉進攻,攪他個天翻地覆,擴大地盤。如果真的這樣,那才是中華之不幸。我們將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才能走到今天。
所以,有的人敗家玩女人是作死,是坑爹。但有的人則是推動了歷史進程。世界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此。很多美德放在特殊歷史情景下就變得荒唐,而很多荒唐在特殊情況卻是推動歷史的力量。
我們看歷史,首先要明白人類的渺小,也即是人類無法定義出什麼絕對正確的規則。少帥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敗家子。充分地體現了歷史的複雜和無常。
我補充一點,歷史大勢不是某個人可以決定的。就像潮水漲退不是那一滴水能夠左右一樣。個體在歷史當中要麼順應大勢,要麼站在大勢的對立面。張學良不東北易幟,是不是中國就不能完成形式上的統一?不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的趨勢下,搞分裂不過是略略拖慢了這個進程,並不影響最後統一的趨勢。同樣,張學良不入中原,作壁上觀,擁兵自重是不是國家就停止整合了。也不是!同樣不過是把時間拖上幾個月或者幾年罷了。至於九一八事變,無論張學良抵抗不抵抗,東北還是要丟掉的,中日全面戰爭已然不可避免,艱苦抗戰還是不會輕鬆,這就是所謂的大勢。
很多人覺得九一八不放一槍是張學良的責任,其實看看東北軍的表現,剿共的時候,面對缺糧少彈的紅軍,一上來就損失三個師。需知道當時紅軍的精銳,埋伏日本一個運輸隊(平型關大捷)都是慘勝。東北軍戰鬥力之差可見一斑,這種情況下不撤退,估計就是一潰千里,到時候輸掉的不僅僅是家底還有面子。對這一點李鴻章有著深刻的認識,甲午海戰不打還能嚇唬一下別人,一旦開戰那就是個笑話。如今很多人還認為張學良只要堅持抗日就能扶大廈於將傾。這就證明張學良的判斷和做法是正確的,做一個抗日不堅決地爭議人物,絕對好過當一個千古的笑料。譬如袁紹,一代人傑至今都是個傻X的形象。
另外,東北軍內部派系林立,也有十分親日的派系,真的開戰了,那個場面根本沒法看。張學良不是國民黨,不是共產黨,他是舊軍閥。他手下的兵跟他干也不是為了什麼主義,什麼理想,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為了發財。這樣一群人說能阻止日本侵華的野心,實在是個笑話。
另一方面,如果東北軍抗日情緒真的那麼高漲,第一個被兵諫的恐怕不是蔣介石而是張學良。手下自然有人倒逼他抗日,可是少帥說撤大家就撤,這樣的軍隊怎麼抗日?
當然,張學良不放一槍是錯誤的!即便要撤也該扯足了面子。什麼不做就撤,這還是站在了歷史的對立面,因此挨罵也是應該的。只是,我要指出,張學良作漢奸可是比汪精衛作漢奸要容易得多,順暢得多。汪精衛是不遠萬里,投奔日本,張學良到底也沒有投降。這中間的區別就足以讓他在歷史上毀譽參半,而非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四次歷史巨變,踩准了三次,踩空了一次,這個成績也還算不錯了。而且踩空的那一次,還讓一堆人至今都認為他有能力扶大廈於將傾,高估他的能力,罵中帶捧。比起汪精衛,不抽煙,不喝酒,不養外室,早年追隨總理出生入死,最後上了賊船成為永遠的賣國賊,張真的是太幸運了。
歷史就是那麼無情,只看結果不問初衷。倘使汪精衛後來也腐化了,吃吃喝喝,玩玩女人,抽抽大煙,然後被蔣介石收買,養起來。那麼僅憑那句:「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今天的歷史課本里就有他一席之地。可惜,一足失掉千古恨。有命享樂不享樂,也是要被歷史唾棄的。作為註定要被淘汰的舊軍閥,我看不出還有哪條出路能比張學良這個敗家子更加好的。
//////////////////////////////////////////////////////////////////////////////////////////////////////////////////////////////////////////
有人提到文天祥,但須知文天祥在元朝和明朝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在明朝和清朝也是不一樣的。至於近現代的評價是怎樣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評價各位應當很明白。
因此,歷史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人物的地位也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變化。《世說新語·惑溺》里記錄了荀粲的故事,說他妻子高燒,他赤身裸體跑到雪地里把自己身體凍冷了然後回來抱住老婆來給她降溫,還說他妻子死後,一年後也哀痛病逝,年僅二十九。。《世說新語》里說就因為這些事,當時的人都看不上荀粲。
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以是獲譏於世。
荀粲的故事被化用到了《甄寰傳》裡面,今天的小女生是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的。然而在一千多年裡,對這種行為評價只有一個: 傻X。
今天的道德和過去的道德自然大不相同,因而對一個人的評價也大不相同。
我談張學良目前的歷史定位,基本上是參考官方的評定。誠然,這種評定不會永遠正確,但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它不會被推翻也不會被重寫。不認可這種評定的人當然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只是我提個醒,如果在1800年以前去讚揚荀粲的衷情,除非你是去妓院打算不給過夜費,否則不過是給自己和他人找不痛快罷了。
觀點永遠要快於歷史進程,但是最終留下觀點的人是在歷史車輛滾動前一刻,發出最大聲音的人,而非在此之前搖旗吶喊者。搞清楚自己的歷史局限性,不跟改變不了的東西較真,把有用之身,放在可有所為的領域是所謂智慧的表現。
////////////////////////////////////////////////////////////////////////////////////////////////////////////
很多人糾結溥儀「漢奸」是否合適,總拿他是滿族來自作聰明。感謝某位知友的博聞強記,我把溥儀他奶奶的繳文貼出來,省得無知小輩總是混淆視聽。
慈禧太后的《對萬國宣戰詔書》原文: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迨道光、咸豐年間,俯准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遵我約束。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毀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凶焰,張我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儴項,朝廷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勛。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絕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泄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
老佛爺都沒說「滿奸」,都自認是所謂「漢」的一部分,爾等竟還在此執迷不悟。
謝邀。像我這種基本沒存在感的傢伙還有人邀請真是受寵若驚。。。
張學良這個人呢,其實挺難評價的,一方面,站在不同的角度很容易得出不同的結論;對他做的事情帶來的歷史影響的假設受個人觀點和喜惡影響也會不同;另一方面,他這個人說話經常顛三倒四前後矛盾,你持何種觀點都能從他那裡找到證據支持。相對而言,單純從他個人入手評價要單純容易得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能力欠奉但並非一無是處。論政治,他有著說好聽點是赤子之心說難聽點就是單蠢天真這個原罪,是政客中的不合格產品,對其政治表現可以直接不予評價忽略不提;論軍事,東北軍在張手裡基本無拿得出手的戰績,從中東路到九一八到熱河到剿G,唯一看起來勝了的中原大戰其實更多的是在撿便宜基本沒怎麼打。另一方面,張未足而立,「既負方面,獨握大權」。儘管他能到這個位置,是由於中國傳統的宗法關係扶搖直上,和他有個好爸爸分不開,但和他個人能力亦有關係。二世祖很多,但並不是每個二世祖都能安穩的繼承家業還發揚光大的。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方面只有張的部隊未獲敗績(郭松齡的直接功勞應該更大,但知人善任也是為上者能力的一種);九一八以前,張學良也確實把東北軍的勢力整個拓展到了華北地區(中原大戰入關擁蔣是他力排眾議)。總的來說,張個人的能力和見識不足以支撐其到民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高位,東北軍這艘大船,他作為船長,風平浪靜或者小風小浪還能安全行駛,一旦遇到暴風驟雨就果斷吃癟暈招迭出。
二、赤誠愛國。張的很多行為,大可評價他思想簡單為人幼稚處事SB二世祖誤國。但東北易幟也好、中東路事件也好、乃至到最後的西安事變,儘管原因錯綜複雜,但都離不開他單純的愛國之心,而這點,就比那些私心自用,假抗敵之名行投機之實的軍閥、官僚,還有CP強多了。
三、行事魯莽意志不堅缺乏擔當。張做事情很多時候完全被自己的情緒和孩子氣左右,不會多考慮。這點在楊常事件和西安事變都被生動詮釋,楊常要知道自己的命運被硬幣決定九泉之下也會嘔血;而雙十二之前張布置,在部下問「抓了後怎麼辦」後他居然回答「抓了再說」。此外,受他個人性格影響及見識所限,他很容易被他所欣賞、佩服的人牽著鼻子走,蔣介石和周恩來都是例子。另外,張遇事就愛縮和倚靠人,「父親在靠父親,父親不在靠大哥」,熱河失陷後下野旅歐,對別的將領而言是屈辱,對張而言說不定還長鬆了一口氣。他自己也曾多次表示「東北軍是自己甩不掉的包袱」,甚至在雙十二之前不久,張還「生一幻想,決意求去,然而又恐東北人士責難,假如蔣公能派良出國,脫此苦海,暫避一時……亦未獲允准。」
四、紈絝子弟,五毒俱全。這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就不多說了……在私德方面張學良確實是個渣。
五、命好運氣好。對張學良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他最強的一點。縱觀他的一生,因個人性格、能力、見識而捅得簍子不計其數,但次次自身都能安然無恙。雙十二的簍子只是他這輩子捅的諸多簍子里的一個——目測是最大的那個,造成的後果不忍直視。但儘管如此,哪怕介公對他心灰意冷了宋氏兄妹依然情深意重,東北軍上下矢志不渝。坑ALL而活過百歲,只能說張學良這輩子開掛了,怎麼玩都能通關,這是一個BUG。
至於他的才華、膽識都遠不及張作霖……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張作霖是一個真正的白手起家的草莽英雄。從滿清時做保安隊逐漸做大做強,到招安謀得官職,到一步步掌控遼寧、吉林、黑龍江成為東北王,直至最後逐鹿中原做了北洋時代的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張學良除了命和運好可還真的沒啥能超過他父親。即使是愛國方面,張作霖也不遜於張學良,並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後說下題外話,因為雙十二,CP對張感恩戴德,掌權後幾乎一面倒地為他說好話。這固然是一種報恩,而且是很典型的簡單粗暴CP式報恩。這種為他粉飾的宣傳策略是很絕對且會讓人在得窺真相後像吃了蒼蠅一樣,很容易導致人逆反心理爆棚。而@貓大叔 的答案雖然和導CP向對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一脈相承。反駁如下:1、 錯殺楊常。楊常有沒有反心這個誰也不知道,雖然我傾向於他們沒有。但他影響到張的權威是不爭的事實,楊作為一個下屬,達到將上司不放眼裡,張在房間里睡覺楊即長驅直入,在旁人面前直呼張「阿斗」的境界,張能忍那必須是修鍊成佛了,而他當時只是個二十多歲被寵大的公子哥。當然我承認張對楊勾結日本這事確實有先入為主和偏信之嫌,以及投硬幣過於兒戲(張一貫的風格如此),楊常也確實罪不至死。但楊常事件並沒有給東北帶來大的動蕩且張從此建立絕對權威也是事實,寒了老兄弟的心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2、 沒事惹毛子。中東路事件本質上是為了奪回國權而打仗。當時剛統一的中國正熱熱鬧鬧進行「革命外交」,全國都在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國府也開始試圖和列強談判。張也受這個影響想解決困擾東北當局已久的中東路問題。但談判對張來說毫無意義,東北和蘇聯圍繞路權問題的談判以前就進行過多次,從來也沒有談出過結果。何況蘇聯當時也不被國府承認,張年少輕狂覺得可以不走外交路線直接武力強奪回中東路權益,按他自己的話說是「那時我自不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此舉一開始就博得國人鼓噪歡呼,最後即使敗了一事無成也拿到國府表彰對外抗侮的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還有點不得不提的是,張雖然有心去撩蘇聯(東北當局搜索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但卻沒膽去和蘇軍硬抗(1929年7月時張都還公開強調並沒有要以武力收復中東路的意思),直到中央借了他這個膽。蔣明確表示過,中蘇開戰中央可以出兵10萬,撥幾百萬軍費,但最後結果蔣是把人忽悠進去就不管,這實在太不負責任。直到東北軍被打的滿地找牙蔣還在讓張堅持(據說錢是給了部分,但兵是一點沒出的)。坦白說這也對日後九一八東北軍的不抵抗埋下了伏筆——既然中央明確表示支持並慫恿去打的仗都是隔岸觀火,更不用指望語焉不詳態度曖昧的對日政策了。
3、 九一八不抵抗是張自己的主意。這個我在另一個問題下有回答:當年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真的是因為蔣介石下令撤退嗎?有其他內情嗎?
4、 西安事變這個事情我對張也有極大的怨氣,他在這事上面「誤長官、害朋友、毀部屬」,以及KMT丟掉大陸,張在雙十二這個點上是錯(但全局的錯還是蔣犯下的)毫無疑問。可張自己想當草頭王這思維也太奔逸了吧。張若真要稱王當年在滿洲就稱王了還輪得到溥儀?堅信法西斯才能救中國擁護蔣獨裁全是口是心非?
儘管原因很複雜,但張在西安做的一系列事情其實目的很單純,無非是要帶東北軍打回去。這是張在丟掉東北後一直想做的事情,但他又很清楚單靠自己不行,必須依附蔣和中央軍,依附全民抗日才有希望。這種心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迫切而蔣讓他越來越失望——這是由蔣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決定的。再加上,蔣對地方軍閥的基本政策一直是借力打力,消耗分解。不管蔣張之間私交好到什麼程度,但我覺得對於東北軍蔣一直是抱持能削則削的想法的。在這種情況下,張本身意志不堅的缺陷加之身邊東北軍對他的影響,他自然會去想在保存自身實力的同時謀求他方的幫助,因此和CP停戰以及寄希望於CP背後的蘇聯——當然張在政治上很天真被CP利用玩兒了也是實情。
張學良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特殊的歷史人物,由於父親是張作霖,他年少輕狂,曾經不可一世。
但仔細看來,他早年的所謂武功,比如直奉大戰的表現等等,都是出於張作霖的刻意栽培,更多的是郭松齡的功勞,而郭松齡反目之後,張在戰場上再無建樹,中東路事件對蘇作戰以及918事變對日退縮,徹底表露出紈絝子弟的本來面目,並且在自己成為東北王之後,就找借口乾掉了父親最倚重的小諸葛楊宇霆,若張大帥在,根本沒有918,若楊宇霆在,日人也不會如此輕易得手,自身沒本事又自毀長城,918來了,連作戰的勇氣都沒有了,保存實力是為自己託辭,其實就是不敢面對日本人。
張大帥為了保護東北黑土地而為國捐軀,三年後,他的兒子竟然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讓給國恨家仇的日本人,真是個敗家子,虎父犬子果不虛言。
西安事變後,他跟蔣介石去了南京,從此被軟禁起來,30多歲就退出了政治舞台,由張少帥成為階下囚,不能不說,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而且失去張學良的東北軍四分五裂,所謂的保存實力也成了笑話。應該說他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弟兄們更害了東北的父老鄉親。
歷史再一次證明,能力與位置不相符,害人害己。所以張學良晚年沒有踏入大陸土地,他實在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張學良的最大成功,就是有趙四小姐這個紅顏知己,僅此而已。
天下之大都大不過他缺的那塊心眼,缺心眼能缺到這個程度也不容易。
思劉景升袁紹雙慈父,豚犬兒。
坑爹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 素質不高且沒腦子的東北紈絝子弟。
- 對日本人在東北的野心完全認識錯誤。
- 東北不抵抗的始作俑者。蔣倒是為他背了這麼多年的黑鍋。
- 國家和民族的罪人。 其罪使日本掀開全面侵華序幕。
- 西安事變脅迫蔣 ,使其放鬆對共黨的剿殺。當然,這是沒用的。皖南事變就是血例。
- 西安事變開始了共黨美其名曰的「全面抗戰」,其實蔣一直都在抗戰啊。
- 蔣對他基本無語,但饒他不死。此人也算廢掉了。
- 和趙四小姐倒是一段佳話。
- 非常高壽。唯宋美齡可與之媲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28902/answer/14776950
張學良是我D政治宣傳史上最出色的例子之一,一個人品、素質、才能、膽識都一無是處的花花公子官二代,就因為一次習慣性頭腦發熱導致的行為,被包裝成了「愛國將領」。他和他爹比起來怎麼樣?這個敗家子要是有他爹百分之一的才華和膽識,中國在20世紀的歷史恐怕要改寫很多,至少老百姓受的苦會少不知道多少!(我只是說日本人……)
張學良----一個官富軍二代,有著新潮的思想,同樣有滿身紈絝惡習。
1,他是個愛國者,卻不抵抗,淪陷了國家領土,更助長了日本侵華的心理優勢和地理優勢。
2,他是個大孝子,卻把老爹從白手起家到國家元首的基業敗的精光。
3,他是個軍人,卻兵諫長官,讓上級服從下級命令。。。
4,他是講義氣的人,但是他曾綁架義兄,也曾多次和朋友妻亂搞。
5,他算是有新思想的進步青年,但是吃喝嫖賭抽樣樣不落。
6,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讓人動容,但是原配于鳳至在異國孤獨老死。。。
幾件大事----
1,郭松齡倒戈:能用,敢用才人,培養自己親信,有政治手腕。郭反戈失敗,為郭求情不忍殺,說明講感情,沒原則。,
2,主政東北:老帥壯烈後,能衝破種種障礙順利接掌東北大權,粉碎日本乘機搞亂東北的陰謀,能力絕不是白給的,且執政時期注重發展,重視教育。
3,改旗易幟: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少帥最大的光輝亮點。讓日俄恨的咬牙的行為。有獨立之能而促統一,確立了東北為中國領土的合法性。除了愛國還能說什麼?
4,不抵抗:保存實力也好,避免衝突擴大也好.......一萬個合理的借口也掩蓋不了沒打就跑的事實,最為邊疆大吏,不妨一起搶一炮大敞國門,怎麼也說不過去,不止是污點,是罪!!!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對不起家鄉父老,對不起張作霖!
5,西安事變:千古功臣(共)or民族罪人(國)?角度不同結論天壤,但我相信他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了中國,而非國或共。
膽識有餘才能不足。有大節操而無視規矩,衝動,頭腦一熱,就改變了歷史進程。。這樣的人適合做遠而敬之的朋友,適合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卻最最做不了現實中的領導人。
話說回來,站在張學良的位置,換做你我,又有幾個人能比他做的好?(如果是我,能不能順利接班都是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認為張學良是個好的人,是一個不合格的軍人,是一個很差的政客。
命運把一個衝動少年屢屢推向了影響歷史的風浪口尖,不得不讓人唏噓感嘆!
--------------------------------
就不要拿少帥和大帥比了,除了身高和壽命,哪項不被大帥爆出東四省~~~
----------------------
排名第二的@貓大叔,的幾個觀點,我認為很有必要討論一下。
1,錯殺楊常:楊常死因不是有反心,這只是借口,原因是不尊重新帥,以長輩居功自傲,可不是說話直接點那麼簡單,明顯是瞧不起看不上,對領導指指點點,當面諷刺,嚴重影響了張學良的權威統治。這絕對是張學良的定時炸彈,雖然有才,有功,但是於大局來說,必須除掉。
2,中東鐵路事件現在是咋黑咋有理,畢竟張學良敗了,妥協了,關係僵了,暴露實力了,但是那個時候人家外國就是不講道理的欺負你,試想當初張學良不出兵直接妥協,現在是不是被黑的更慘?
3,西安事變在您眼裡怎麼就成了張學良想做草頭王?如果想做草頭王幹嘛改旗易幟,張學良稍微有點自私的心稍微沒電節操附庸一下日本想獨立是個問題嗎?再不濟做個東北王豈不是更舒服?貽害千年你是怎麼得到的結論?你就敢說國民黨若沒經歷內戰的失敗,經過痛定反思,執政大陸一定會比現在共做的好?沒有張學良國共也會合作您又是如何得出?蘇聯的力保?呵呵,感情是校長非常聽毛子的話?感情是蘇聯看中共要滅了才保?早幹嘛去了?但是西安事變我認為是張學良的出發點是為了中國,而不是國共哪個黨,破壞了蔣的計劃,救了危機的共,加速了日本的全面侵華這是事實。
4,改旗易幟您也能一筆帶過,讓我看出了您有點故意為黑而黑了。還設想張作霖沒死會怎麼樣怎麼樣,好,那麼我們分析下,張作霖有手腕和威望,但不能忽視他的為人圓滑,綠林出身,投靠過清廷,支持過袁世凱,甚至最初是支持他稱帝的,後來看風頭不對馬上抵制恢復帝制,後來入駐中南海成了國家元首,蔣聯合各路諸侯北伐,張作霖不敵馬上通電全國退守東北,也就是說,對於張作霖來說,一切勢力都可以聯合為自己所用,是個識時務者,若後期蔣勢力壯大,張作霖改旗易幟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你不能因為你爹沒死也會這樣做而抹殺了兒子這麼做的功勞吧?對國家明顯是大功勞一件,到您這怎麼又要另說了,另說是怎麼個說法?
改旗易幟算不算大功要放到歷史過程中看,就當時那個時期節點,算大功,可是從以後的歷史看,說不定算大惡。假如沒有改旗易幟,白崇禧率領的北伐軍絕不會只打到山海關,而是要進軍東北,憑張學良那兩下子,基本上是兵敗如山倒,那麼東北就是國軍駐守,那還會有918嗎?
在知乎為張學良洗地大有政治不正確之意,這個問題下太多的人上來就扣上民國最大罪人第一漢奸的帽子,卻什麼乾貨都沒有,還自己覺得特自豪。
很大的原因無非就是對TG不滿的反彈嘛,尤其是知道九一八蔣並沒有下達不抵抗的命令後,更是一拍腦門就認定東北沒了是張一人的責任了。可是你不能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對他的錯誤燈下黑,也不能因為討厭一個人而對他的功績玩失憶。愛或不愛,要搞清關係。
我對張學良的評價是:對TG有大功,對蔣有小過,對民族的歷史進程並沒有大的影響,紈絝子弟性情中人,因為身世機緣站在了那個位置,最後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能善終實在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下面我逐一闡述:
1.對於TG有大功: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在蔣剿共的最後五分鐘力挽狂瀾,保住TG的火種,可以說沒有張,TG基本上就團滅了,也難怪TG掌權後要把張大書特書。
2.對於蔣有小過:很多國粉總喜歡把蔣最終丟失大陸的鍋甩在張身上,實在是呵呵。
(1)首先張東北易幟讓蔣名義上統一全國,這個功勞不小吧
(2)其次1930年中原大戰調奉軍入關,幫住蔣搞定馮閻桂的叛亂,功勞不小吧
(3)最後說西安事變,確實使蔣喪失了剿共的最後希望。可是蔣從江西蘇區開始,一路到陝北都沒能完成剿共,中間TG的兩次黨內鬥爭給了蔣那麼好的機會。然而蔣呢,一方面要剿共,一方面又想借剿共消滅地方實力派,而地方部隊蔣一不給槍二不給錢,那還有人給你賣命嗎?早就和TG達成默契禮送出境了。老實說,如果不是蔣想太多,在TG毛王之爭四渡赤水的時候就可以讓TG團滅,怪誰?退一萬步講,就算是TG一直存在,到抗戰勝利時蔣也佔有很大優勢的啊。你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完全控制黨和地方部隊,最後滿盤皆輸去怪張,豈不可笑?
國內甚至有些人認為,如果不是張,那蔣執政後,今天的中國不會是這個樣子。簡直呵呵,蔣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沒有看到嗎?是的,TG建政後是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但是起碼在1949那個歷史節點,TG優於國府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何況國府和TG同樣是一個黨一個領袖的黨國體制,有什麼區別嗎?只不過太祖比蔣更狠罷了。
3.對於民族沒什麼大的影響:很多人總是說九一八不抵抗丟了東北,是的,這個污點是洗不掉的,你作為軍人沒有履行保家衛國的職責這個指責無可厚非,但是要說張抵抗了就能如何如何,把張說成是大漢奸,實在是呵呵。
(1)「八一三」淞滬戰役在上海,各大地方實力派包括蔣的中央軍全部出動,連宋子文把自己全部德械裝備的稅務警團都調到前線去了,可以說舉全國之力與日本干,結果呢?全部打殘了,日軍順著長江而上,一年多的光景南京武漢全部失守,舉國之力都打成這樣,張學良的東北軍又能如何?我估摸著當時就算東北軍跟關東軍幹了,那也不過是一部分陣亡一部分成為偽軍一部分在白山黑水打游擊罷了,對張的聲譽有很大提升,對歷史進程無甚影響
(2)有人說當時張只要動手,為了民族大義,蔣的中央軍和各大地方實力派不會坐視不管,簡直呵呵。我從來不懷疑蔣的民族氣節,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這毫無疑問,但是他始終把剿共和消滅地方實力派放在抗日之前這也是事實。中東路事件張和蘇聯乾的時候,蔣出手了嗎?九一八時才1931年,西安事變時已經是1936年,請問中間五年蔣為了抗戰又做了什麼呢?又有幾個地方實力派是為了抗戰的呢?所有的人都不過是想保住自己的地盤軍隊罷了,就連TG也不過如此,民族大義?呵呵
(3)關於張有漢奸之心的就更加胡攪蠻纏了,你說他的行為是漢奸的行為尚可討論,但是你說他想當漢奸,那人家早就做東北傀儡皇帝了,那還能有溥儀什麼事?
4.紈絝子弟性情中人:
(1)紈絝子弟就不說了:正如他自己所說「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歲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
(2)性情中人:他這輩子所有的事情給人的感覺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什麼都不管。畢竟十九歲就擔任中校營長,二十七歲就執掌東北,三十一歲便坐上了天下的第二把交椅,黃河以北這片全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歸他管,就連官員的任命都由他說了算。用周恩來的話說就是「你很早就掌握了重權,卻未必深知其中的險惡」,是啊,三十一歲就如此風流瀟洒權傾天下,又能服誰呢?所幸意氣用事並未釀成大禍,雖喪失自由五十年卻長壽善終,至於身後名,也並不儘是指責謾罵。
所以,他真是一個有福的人啊。
「漢卿為人有小聰明,而根基太壞,到如今還不曾成熟,就為小人所誤。」——《胡適日記》1936年12月13日
以下全文引述劉仲敬先生的文章《「老兒子」張學良》:
張學良屬於那種事迹眾所周知的人物,因此無需重複敘述。他的性格屬於「老兒子」的類型,任性而脆弱。「老兒子」的意思是:一個家庭多年期望得子,卻生了太多的女孩。在大家都已經絕望的時候,兒子突然降生了。他處在這樣的環境內,不變成花花公子是非常困難的。他少年時代習慣了奉系勢力節節上升的趨勢,自己又在軍事革新當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視事太易,沒有堅持長期計劃的耐心,不能區分枝節的困難和方向的謬誤。
東北易幟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此後的一切錯誤都派生於此。張作霖在東北的地位主要依靠他的外交平衡術,因此奉軍可以輕易入關,關內的勢力卻不能輕易出關。東北的特殊地位如果動搖,奉系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東北軍接受國民黨的民族主義,自殺性質極為明顯。張作霖和孫文結盟,就堅持擱置三民主義和反帝外交,表現了高度的審慎。蘇聯取代沙俄以後,東北亞的勢力均衡體系已經搖搖欲墜。國民政府的勢力一旦伸入東北,東北的緩衝區地位就全完了。在新的平衡實現以前,東北必定會淪為動蕩的焦點。張學良指望將外交責任交給南京,無異於抱薪救火。
從勢力均衡的角度看,九一八事變恢復了東北易幟前的平衡。張學良過度地倒向南京,結果使自己喪失了統治東北的資格,從此只能依靠蔣介石的善意了。這種格局非常類似亞努科維奇(前烏克蘭總理和總統,02年和06年兩次當選總理,12年當選總統,14年2月倒台出逃)倒向俄羅斯,結果失去了統治烏克蘭的資格。對於奉系自身,九一八將張學良繼位造成的裂痕變成了鴻溝。張景惠(1871-1959,字敘五,政治家、軍人。曾任滿洲國國務總理)一流舊派人士憎惡國民黨超過憎惡日本,早在楊宇霆((1885-1929),字鄰葛,奉系軍閥首領之一。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叄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叄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易幟典禮當天拒不參加集體留影。29年1月10日,楊向張學良提出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的要求,張學良推說晚餐再說,後召警務處長高紀毅進府,晚上楊宇霆與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被高紀毅、譚海率領六名衛士殺害於「老虎廳」,奉天稱此事件為「楊常而去」)遇害後就離心離德,現在乘機投向日本一方,在「新京」新政權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學良本人領導的新派游士氣質多於土豪,厭惡鄉民的土鱉式忠誠,酷愛北平的花花世界,習慣了蔣介石撥給的統戰津貼,早已不願返回關外。他們相信蔣介石欠他們的,因為流亡是易幟的代價,他們理應永遠佔據國民政府的第二位。
然而在蔣介石嫡系和南方各派系的眼中,東北軍根本就是北洋最保守的一派。他們支持領袖的統戰收買政策,僅僅因為外交和地緣政治的需要。他們覺得現在東北軍已經淪為仰人鼻息的客軍,理應效法皈依三民主義的北洋殘軍,接受黨國的革命史觀,放棄特殊化的幻想。認知圖景的衝突比單純的利益衝突更難調和。蔣介石和張學良兩人最初仍然很講義氣,但他們的部屬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摩擦。從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角度,蔣介石實際上可以而且應該迅速背信棄義,吞併張學良在關內的部隊,但他自負英雄,不肯乘人之危。從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角度,張學良在九一八以前完全可以背叛蔣介石,在九一八以後就絕對不能再起貳心,但他也不是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老兒子」始終好高騖遠,覺得身邊的土鱉不如遠來的和尚,其實不是因為他對土鱉和和尚的理論有多少了解,而是因為熟悉和管束令人厭煩,陌生和新奇引人入勝。他一旦得到遠來的和尚,又會像對待原先的土鱉夥伴一樣,迅速由厭倦而背叛。他的政治操守和對待女人的忠誠差不多,原因也非常相似。他最容易犧牲忠誠的朋友,購買敵人的歡心,部分原因就是土鱉過於忠誠,無論他怎樣反覆無常都會忠誠到底。他對真正冷酷無情的敵人,反倒流露出無計可施的紈絝子弟本色。他在老帥張作霖麾下,對國民黨作戰,卻覺得三民主義比土鱉鄉親的《三國》式忠義更時髦,最後為了時髦誅殺父親的老將,為原先的敵人出死力,不惜犧牲自己的根基。他一到蔣介石麾下,孫文思想就失去了原有的魔力。他像拋棄委身相許的女人一樣,迅速轉向更加神秘的獵物,開始跟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調情。墨索里尼坦白地告訴他,義大利人和所有歐洲人都對中國不感興趣。於是,這個厭倦新玩具的孩子又轉向斯大林。
蔣介石以寬大慷慨自負,不殺降將、不毀承諾,在中國歷代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見的。張作霖留下的顧命老臣大抵是民間粗俗儒學熏陶產生的江湖人物,集粗魯、殘酷和小團體的忠義於一身。這些人都把張學良當成任性的寶貝,一再容忍他的輕率,一再替他收拾殘局。他身邊的女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內,自然培養不出審慎和遠見。斯大林則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極端謹慎和堅忍,從不忘記過去的冒犯。他的殘酷不是為殘酷而殘酷,而是極端謹慎和缺乏安全感的產物,因為他冒不起寬恕舊仇人而遭到反噬的風險。他一向不會為了虛榮的損失而採取實質性行動,而且非常鄙視托洛茨基和布哈林這種愛慕虛榮的文人氣質。虛榮損害鋼鐵般的堅強,而斯大林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鋼鐵。朱加什維利(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維利)之所以給自己取這個名字,就是想要模仿這種性格。
張學良背叛蔣介石的動機主要是虛榮,覺得遭到蔣介石集團的怠慢,卻提不出具體的、馬基雅維利性質的政治要求。事實上,他去西北的安排是他自己選的。蔣介石和他的盟約是安排他做國民政府的副主席、行憲後的副總統,蔣介石並沒有因東北淪陷而背盟。張學良因為某些後勤軍官負責的雞毛蒜皮不滿,其實這些事情並不由蔣介石本人負責。這種行徑就像嬌縱的小孩哭鬧,沒有具體的要求,只是覺得大人對他不夠注意。斯大林理解不了這種動機,只是簡單把張學良當成張作霖和東北軍的政治繼承者。他沒有忘記,張作霖是蘇聯和共產主義不共戴天的死敵,張學良本人又是中東路事件(1929年7月,在南京國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圍中,張學良以武力強行收回當時為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沙俄修築的從俄國赤塔經中國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到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鐵路中在中國境內的一段鐵路,簡稱「東清路」,民國以後改稱「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或中東路))部分管理權)的主要製造者。這樣的人居然突然提出加入共產黨,未必沒有叵測的居心。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能冒這種險。
斯大林生性多疑,不可能沒有注意張學良同時跟國民黨、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調情。從他的角度看,即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花花公子的反覆無常、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是陰謀家拖蘇聯下水的妙計,他也要把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用來防範這百分之一的危險。資產階級政治家可以多次失敗和再起,但蘇聯政治家一次失敗就是萬劫不復。雙方對風險的看法當然截然不同。斯大林知道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內都有一批人渴望引誘蘇聯和日本開戰(至少李立三((1899-1967),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工人運動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宣傳部長,全國人民防空委員會秘書長,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和蔣廷黼(音「服」,(1895-1965)歷史學家,1936年至1938年任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1945年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已經把這種意圖公開化了),給自己減輕壓力;而他的外交布局恰好是想誘使中日開戰,給自己減輕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懷疑張學良的主動投靠乃是誘使他反日的陰謀。主謀是張學良自己、日本人、國民黨還是中國共產黨,對他並不重要。他為了小得多的懷疑,已經殺掉了許多忠實部下,怎麼可能對張學良網開一面。
這時,張學良犯了另一個判斷錯誤。他以為中國共產黨就是蘇聯的忠實代理人,不會假傳聖旨。然而,他缺乏知人論世的智慧。中國共產黨當時正處在最絕望的時刻,張學良幾乎就是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如果戰爭重啟,他們可能不得不退往蘇聯。斯大林對失敗的共產國際支部人員非常殘酷,他們很可能像波蘭共產黨中央一樣被斬盡殺絕(1938)。如果張學良倒戈,他們立刻就能打開局面,獲得蘇聯和國民黨的重視。如果他們將斯大林的拒絕告訴張學良,這個任性的孩子可能再次覺得感情受到傷害,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因此只能瞞著他,雙方慢慢聯絡感情,至少可以拖延時間,從張學良手中得到一些軍火和資金。拖延到最後的結局會怎樣,他們自己也心中無數。他們沒有料到,張學良這個孩子沒有耐心,居然把共產黨假傳的斯大林意見當真,以為蘇聯會支持他們的西北聯盟抗日,魯莽地發動了西安事變。蘇聯、日本、國共兩黨都驚詫莫名,相互懷疑是不是對方的陰謀。今天我們發現這些資深的陰謀家偏偏在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完全無辜,充分證明歷史沒有什麼必然性。
中國共產黨最初希望蔣介石去死,國民黨徹底瓦解,最大限度地減輕他們的壓力。但斯大林完全不是這麼看問題的,他覺得蔣介石死亡的最大受益者顯然是日本人,非常懷疑張學良是日本人的間諜。當然他高估了花花公子的馬基雅維利能力,但人之常情都是以己度人。斯大林如果處在張學良的位置上,不會覺得玩弄馬基雅維利主義外交有什麼不對。何況,他始終認為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他對張作霖非常忌憚,直到高崗事件(1954)的時代仍然耿耿於懷。在他的理論中,張作霖的繼承人肯定比孫文的繼承人更反動,正如弗朗哥將軍肯定比西班牙共和派(西班牙內戰(1936-1939)中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及其支持者)更反動,儘管他們都是敵對勢力。共產國際的紀律比國民黨嚴格得多,中國共產黨不得不為蘇聯的大局犧牲自己的小局。他們完全清楚,這樣做就是害死了張學良(聯蔣抗日)。他們直到時過境遷幾十年後,仍然對張學良心懷愧疚,一再送去最優厚的條件,但張學良從來沒有寬恕他們,不給片言只句的回覆,堅決將他們從記憶中抹去。
張學良聽到蘇聯宣布他是日本間諜,還以為可能是外交辭令,等到周恩來前來表態,就完全絕望了。他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具政治殭屍,就完全不想活了,最後一次任性起來,照他一貫的作風,又是犧牲現在的盟友,投向現在的敵人,親自將蔣介石送回南京。蔣介石寬恕他,因為兩人其實是相互理解的,也因為蔣介石知道:張學良名義上是他的下屬,事實上是他的盟友。如果黃埔軍人私通敵國,肯定不會放過;但諸侯實際上就是一個準國家,翻雲覆雨並不是異常現象,廣州國民政府也是這樣做的。
一個人無論年輕時多麼荒唐,晚年總會喪失驅使他荒唐的各種慾望。張學良只是任性,不是弱智。退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自己的形象: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壞;誰對他壞,他就對誰好。這樣的人如果成功,世界上還有天理嗎?老帥和他忠肝義膽的江湖好漢辛辛苦苦打下江山,讓他坐享其成,得到了什麼結果?他一再自己害自己,這並不要緊,但他也一再害死對他最好的人,還有什麼臉面在這些人犧牲以後苟活下去?中國人不容易接受基督教,是因為相信人性本善,儒家的罪惡是一個具體的世俗概念,但他沒有這方面的障礙,因為根據儒家的世俗標準,他已經是不忠不孝的罪人了。蔣介石皈依基督教,最初可能是向強大的西方示好,體貼虔誠的妻子;最後就變成修身養性
的法寶,逆境中最可靠的依託。張學良最後皈依基督教,則無異於解脫,否則他無法面對自己。
(本人的注釋添加者是冬川豆同學,他的人人、豆瓣、微信號:dongchuandou)
大帥有兩個愛好,錢,女人,錢是從槍杆子里弄的,大帥有勇有謀,寸土不讓,否則也不會喪身於皇姑屯。
少帥有一個愛好:女人。官二代坑爹,大帥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高下立判
因為本人比較對歷史感興趣。所以歷史方面看到東西也比較多,但是再多的資訊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讀書讓你變成了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死讀書讓你變成了不會思考的呆在。
看完上面的答案,我突然想起李開復老師曾經在知乎發出的感慨。「如果我們希望知乎成為一個有養分的問答社區,最好每個用戶的回答都是花點心思、自己真的懂的、基於事實和數據的。這樣的用戶也很多,所以知乎才會有今天。不過,許多用戶習慣性地把回答問題當作聊天,例如:一兩句話不著重點的回答、隨性想表達相關甚至無關的想法、自己的揣測或判斷等。這習慣可能是聊天室、QQ、微博留言、BBS、貼吧等產品培養的。」
毫無疑問,上面關於張學良評價基本是百度上人云亦云粘貼,沒有考據,很多甚至是自己的揣測或判斷。某歷史學家說的好:討論歷史就要回歸歷史的環境,否則無異於耍流氓。
所以關於對張學良的評價,你不僅要國內對他的評價,也要看國外對他的評價,不僅要看國名黨對他的評價,也要看共產黨對他的評價。不僅要看官方對他的評價,也要看民間對他的評價。首先毫無疑問,張學良因為出生的問題,他的性格確實有些懦弱或者中庸吧。首先說東三省問題吧。當時張學良已經收編於國民政府的領導。坦白說在老蔣的地方軍閥中,張學良對老蔣還是比較忠心的。當然還是因為張學良的性格問題,他這個人其實相比政治家來說吧,主見和魄力不夠,這一點確實不如他那死鬼老爹。當年918事變以後,日均集結隊伍,但是數量上跟東北軍還有差距。實力上可能也不一定乾的過東北軍。當時這一事件張學良是報告過老蔣的,意思說兄弟隊伍集結完畢,干不干你看著辦。老蔣這人,可是曾國藩的粉絲,而曾國藩可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提出者和踐行者。其實從香港大學解密的歷史文件中顯示,張學良撤出全部部隊可是經過老蔣受意的。其實是老蔣對日本方面判斷失誤造成的,老蔣心裡是這樣打算的,跟日本妥協幾個月,這樣他就可以用這個短暫的和平騰出手收拾匪軍了。
可是後來事情的發展超過所有人意料,當然將在外軍令有所受有所不受。張學良也沒想到日本人會的得寸進尺,後來導致東三省完全丟失。因為東北三省的丟失,張學良是東北軍的主帥,直接下的撤退命令,所以首當其衝千夫所指。而這一點在他的回憶錄中也透漏出替人受過,沒辦法,老蔣是最高統帥,只能棄卒保帥。當然東北的丟失張學良錯就錯在沒有主見。
關於西安事變我覺得更有必要說幾句,樓上甚至有人說就算沒有西安事變國共也會合作,是因為老毛子對共產黨的支持。我真不知道你在哪看的野史,還是你的意淫。真實的情況是蘇聯對國共牆頭草兩邊倒,哪邊得勢支持哪一方面。舉個栗子,早起蘇聯為了自己的利益,對抗北洋政府,是支持孫中山的國名黨的,包括黃埔軍校的建立。後來37年的時候紅軍已經被幾次圍剿和內亂搞的一塌糊塗,退縮在陝北屁大點的地方,只有幾萬兵力。而這時蘇聯為了在亞洲拖住日本,又開始支持國民黨,包括提供飛機神馬的。而這時如果沒有西安事變,可以說共產黨必亡,這一點毋庸置疑。周恩來對張學良的 評價是:共產黨的恩人。這就是為什麼國名黨對西安事變的評價及其反面,因為8年抗戰後,共產黨在抗戰期間部隊發展到了幾百萬,幾乎了與國民黨抗衡,而國名黨在抗戰期間負責的是正面戰場,精銳可謂盡失,而共產黨一路做大。而這時蘇聯為了防美,又對共產黨大力支持。所以共產黨又牛逼起來了。西安事變,毋庸置疑對我黨有再造之功,對國民黨則是一個遺憾,徹底消滅對手的遺憾。
下面來談談張學良同學為什麼要發動西安事變。其一是因為當時內戰遭到軍內進步軍官的抵觸,毋庸置疑。其二是國內的輿論,而且尤其是我黨的宣傳搞的不錯。其三是張學良背了個黑鍋,一直想洗涮。而張學良的下場錯就錯在了跟陳獨秀同學一樣,左傾完右傾,老是站錯隊伍。一會堅定不移的跟著老蔣混,一會跟我黨曖昧。這可是大忌。要是他在西安事變後堅定不移地的跟著我黨混,結果也不至於搞的一世罵名,下場悲了個劇。為何,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已經決定了他的一生。
推薦閱讀:
※袁世凱一貫沉穩老道,但成為大總統後,為什麼要在短時間內冒失草率地稱帝呢?
※為什麼錢穆還有很多人一致很多次都提到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期?之一都不用?
※有哪些冷門但值得了解的歷史人物?
※黃飛鴻、葉問、霍元甲誰的武功高?
※歷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