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瓣上電視劇評價那麼高?

特別是劇集 美劇,更不可思議的是 日劇韓劇,讓人汗顏的是一些當下的國產電視劇,不是我看不起或貶低電視劇,我是想知道 像電影那種安排周密 製作精良的作品與 電視劇比起來到底差距在哪裡? 是因為電影時間太短劇情不夠深長嗎?


沒有去驗證題主所說的現象是否存在、是否普遍,如果真有這種情況,那也是有道理的。

兩個原因導致:1、看電影和看電視劇的時間成本完全不可比較;2、評論、打分的樣本框有問題。

第一點大家都知道,不廢話。
第二點,就涉及到統計調研中的樣本隨機性問題了。

對於一部影視作品(包括電影和電視劇),絕大多數觀眾都是在看完之後才會給予一個打分。這就導致給影視作品評價人群的非隨機性——一方面,覺得片子沒什麼可說的觀眾不會來評價;另一方面,不喜歡影片而中途退場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沒有看完片子的觀眾也不會跑到影評網站去打分。這就說明了影評網站(如豆瓣)上對影片的評分,並不真實代表其觀眾(想想那些沒看完的觀眾)。

這個情況在電影上還相對好點,畢竟一部電影也就1、2個小時,再不好看,忍一忍(影院的封閉空間、票價在阻礙觀眾離席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也就過去了。所以,電影的評分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數觀眾的看法評價,不會太離譜。

電視劇呢?那就費老勁了。觀眾看30分鐘後,如果感覺沒興趣,幾乎不可能再堅持看下去,也就不可能去網站上評論。這就導致對電視劇的評分人群中,少了很大一群原本會給負面評論的觀眾。同時,能夠堅持把電視劇看完的用戶,基本上都是確實喜歡這部電視劇的觀眾,或者說,由於在這部電視劇上,這部分觀眾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這部電視劇已經和他們發生了情感聯繫,變成了「我的電視劇」。這種情況下,給電視劇以高評分,也就完全是合情合理——雖然這部分人群相較電影少的多。

總結一下:
1、電影、電視劇的評分都不是隨機樣本,不完全代表其觀眾的真實意見。
2、相較而言,電影由於時間短、環境封閉,更容易激發觀眾上網評價,進而導致樣本量擴大,評分準確性較高。
3、電視劇由於時間長,能夠堅持看完並上網評分的用戶大部分都是「核心粉絲」,其評分會明顯偏高(所謂偏高,是指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平均評價)。


首先我要說明一下,據我所知豆瓣不乏獨立的影評人之流的真知灼見,實際上豆瓣對電影並不是說不屑一顧,而是相對其他平台來說,豆瓣對電視劇的評價更高一點。
其實每一個平台有這個平台獨特的主流價值觀,充滿著主要受眾群體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或者說他們消遣時間的方式不一樣。
就我一些淺薄的知識做一下分析,如有看客覺得我寫得不妥萬望包涵。
首先從平台來講(我們做個比較):
天涯是眾多平台中成立時間較早的,主要受眾多為70-80後,所以討論話題從政治軍事到娛樂八卦相當寬泛,就實際生活來看不乏具有影響力的八卦內容是出自天涯。
而豆瓣,我們知道文藝范十足,話說得糙一點就是偽文青的聚集地。主要受眾是80-90後,共同分享著對影視、音樂等藝術的理解。
從這兩者我們可以比較清晰比較出來,兩者存在最本質的:1、年齡差距 2、領域區別。
簡單點,只從年齡上看。
30多歲(天涯)正處於生命的黃金期,不論是時間還是精力或是心境,都不太可能每天追美劇看日劇韓劇,對他們來說生活有太多負擔、太多內容,有事業、有家庭、有朋友、也有敵人。
而20多歲的年輕人(豆瓣)正是接受新事物的時期,除去工作之外這些人的社會關係沒有那麼複雜,對他們來說,旺盛無處發泄的精力和空閑的時間正是享受生活最大的本錢。

那麼電影和電視劇之間的區別呢?

電影是把一個故事濃縮起來表現出來的,內容緊湊,簡練,多餘的部分很少。一部出色的電影他的每一幅畫面幾乎都是有內容的,是來說明一些道理的。電視劇其實主要是用來消磨時間的一種娛樂手段。所以時間很長,有很多多餘的內容,除了少數經典的電視劇,其他的就是湊時間。
電影和電視劇的明顯區別舉個例子吧:
先描述一個場景,在戰場上,倆兄弟在戰場上作戰,其中一人不幸戰死。電影大概是這樣的:另一個人拚死衝過去,抱住死者,神情悲憤,抬頭,怒火中燒,然後奮起殺敵。或者乾脆就不過去,只是先來個臉部特寫,比如兩眼圓睜看著死去的兄弟,然後大吼一聲,奮勇殺敵。
電視版大概是:必須奮不顧身的殺過去,可能殺敵的動作還有些特寫。然後抱住他,傷者奄奄一息,說什麼不要管我,以後我不能陪你了之類的。生者:說什麼你不會有事的,堅持住,兩人嘮了半天,傷者實在是沒啥說的了,然後死去,這時生者還得緊緊抱住死者默哀一小會,而且身邊的敵人就跟沒這兩人似的,還打的很開心,這時生者再大吼一聲,奮起殺敵。

很明顯,電視劇在消磨時間上比之電影更甚好幾籌,在內容上也要較之電影翻一番。

既然如此,豆瓣對電視劇評價高,又有什麼問題呢?


一個是,老子掏錢看電影結果竟然是個這!一個是,作為電視劇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篇幅是一個問題。。
電影要在一個半兩個小時內表現巨量的內容,這就對表現形式有著很嚴格的要求,怎樣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一個故事講好,要滿足大眾、影評人等等的口味和喜好,畢竟只有一兩個小時時間給你,容錯率當然就很低。但這對於電視劇來說就容易多了,篇幅夠長,拍個幾十上百集,只要劇本好,內容實,可以採取多種表現形式,隨意嘗試也不用太擔心篇幅限制,就比如給你講兩個質量相當的故事一個十分鐘一個半小時,你肯定會覺得後者給你感觸更深。電影和電視劇應該也是這個道理。


這種問題不需要回答的過分專業化,還是更貼切通俗的來談比較實際。
1,電視劇篇幅大,只要大體精彩,一般給分4星就差不了了。而大體精彩的基礎上,再用點心,評論4星半不難。說不好聽點,這鍋很大,老鼠屎有幾顆也壞不了。而90分鐘的電影,有20分鐘的拖沓,幾個不合理的劇情,一般打分,就別想超過4星。
2,同樣是篇幅大,一部電視劇可以涉及的方面就多了,倫理,喜劇,諷刺,反轉,懸疑,很可能都能涉及到,而一部2小時的電影,有多少能方方面面包含到?甚至很多季那種,後面的不好看,也會有情懷分。而電影,續集雖然確實水平通常不行,但他們就會被單獨對待,不享受情懷分,甚至會刻意打低,認為不配叫續集。

所以我豆瓣打分就一向主張一個觀點,分類打分。一部恐怖片,只要讓你覺得緊張刺激,它就該值得4星。而豆瓣上恐怖片有幾個7分的?豆瓣逼格高,希望什麼電影都能諷刺人性,意想不到,發人深省。對他們而言,包含面比較廣的電視劇能滿足些。

所以在我看來就是篇幅問題。生活大爆炸我也給5星,同理,8,90年代很多香港喜劇片,我也給5星,但事實上他們的打分也就4星不到。其實,不都是讓大家笑的嘻嘻哈哈么?破產姐妹到了後幾季,評論都一片不滿,但打分依舊將近8分。
公平么?

所以看片子不要太在意分數。6分以上的恐怖片就可以看看了。而電視劇,呵呵,低於8分的,要打個大問號了


系列電視劇即使後面的劇集質量下降也有眾多腦殘粉刷高分,不信可以看看一些受歡迎劇新一季還沒上映時的短評,好多是提前佔位無理由五星好評。


電視劇要求低,看電視劇的人要求也低。


很多普通青年去豆瓣想裝一把文藝青年結果硬把自己逼成了二逼青年


你可以去看看一些美劇再做評價 要看完


推薦閱讀:

為什麼觀眾能接受武俠卻不能接受手撕鬼子?
為何動畫沒有取代那些主打真情實感的電視劇?
讓人特別悲傷的台詞有哪些?
如何評價電視劇《北平無戰事》?
為何在中國,韓劇的觀眾要比日劇多?

TAG:電影 | 電視劇 | 豆瓣電影 | 豆瓣 | 經典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