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財務全才有多少?
首先原諒題主的淺薄無知,以下言論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題主對財務全才的定義:
1.通過註冊會計師 和註冊稅 務 師考試,
2.大學英語六級600分以上即英語聽說讀寫問題不大,
3.知識面廣 文字功底良好 ,
4.熟練運用excel即對於各類函數精通 編寫宏代碼小菜一碟,繪製各類圖表信手拈來,
5.會設計最有利於本企業的財務制度, 具備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精通如下業務:成本核算 ,預算管理 外貿業務 編製合併財務報表 現金流量表 也得會編製 內外部審計 財務分析 等等有難度的內容;
6.具備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高超的溝通技巧,
7.通過司法考試就更好了。
誠然 工作經驗也很重要 樓主寫了一些證書只是因為沒有掌握完整的理論體系 看問題的角度會比較狹隘的。題主深知這裡大神很多 各位覺得目前大陸是否存在如樓主所說的財務全才?
補充:樓主所在集團有幾百號財務人員吧,大概有六七個cpa,其中一個財務經理是從德勤出來的,英語不錯,懂審計,外貿會計也懂,但是對於成本會計、稅務籌劃、財務分析什麼的他是不太懂的(或者說沒有做過);他的年薪至少是三十萬。
如果一個財務人員只有事務所的工作經驗,我不認為他跳槽到企業做財務經理,就能夠精通成本會計、稅務籌劃、外貿會計等事宜。那些說滿足題主條件的多如牛毛的人,不妨先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滿足題主所說的條件再來吹牛逼不遲。
懇請先仔細閱讀題主的提問意思,這是對題主的基本尊重。精通程度可不是一般熟悉了解的程度。
從思考問題的角度來看,題主是學生黨吧……
有什麼證僅僅是間接指標,能做什麼、能做成什麼樣才能體現水平
通用:部門管理,團隊建設;
第一段:
1、賬務清楚;
2、財務核算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反應業務實質;
3、能勝任面向資本市場的基本信息披露;
第二段:
1、進行有效財務分析,從財務口實現公司的數據化管理;
2、從財務分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系統性統籌優化財務流程,對業務形成支持;
第三段:
1、系統性實現企業的內控,進行財務風險管理;
2、進行有效的成本、費用管理;
3、在業務流程層面對公司可能存在的業務風險進行控制;
第四段:
1、進行很好的稅務籌劃;
2、完善的預算、結算控制;
3、完善的資金規劃和調度;
第五段:
1、豐富的融資手段和良好的融資技巧:銀行融資、債券、信託、可轉債、股權融資;
2、豐富的投資手段和良好的投資水平:理財:用包括貨幣市場金融工具在內的各種工具進行理財;對於股權投資和併購的重大事項進行把握;
3、關係管理:面向包括銀行、政府等相關者進行有效的關係管理;
第六段:
1、精通企業估值;
2、深刻理解資本市場,對於融資、投資、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會給一級、二級市場傳遞什麼樣的信號有清醒的認識,對於公司市值管理的來龍去脈和實施路徑有準確的見解和完善的規劃;
3、對資本市場的法律框架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能夠應用多種法律主體搭建資本運作的操作架構,在符合外部約束條件之下進行運籌。
簡單說說吧,題主對於財務全才的定義有些奇怪,有些太寬泛而有些太具體,有些內容是彼此包含的,而有些內容則和財務完全沒有關係。咱們逐條說吧:)
1.通過註冊會計師和註冊稅務師考試。
我之前在很多答案中都說到過,通過資格考試僅僅是能力的一個體現,這並不意味著你實務上的能力真的達到了這一點。在稅審和財報審計不分家的年代,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資格,則意味著你在項目選擇的方面擁有更大的餘地。而這兩個資格作為入職時的敲門磚時,則是作為確定為更高職位的砝碼。但是現在稅務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分界是非常清楚的,稅審的歸稅審,財報審計歸財務審計。財務報表審計會藉助稅務審計的結果,但通常不會自己去做稅審的事情,因為即使做了也沒用,到最後還是要稅務師事務所的人來確定。而且就如同你通過CPA考試並不意味著你是會計高手一樣,你通過了註冊稅務師考試,也不能說明你就能夠做稅務籌劃。所以從實務能力考量上來講,同時過這兩個資格,意義不大。
2.大學英語六級600分以上即英語聽說讀寫問題不大。
說真的,我沒看出來這個和財務全才有什麼關係。我讓我們所里過專業八級的小孩兒寫個英文詢證函都會比較困難,不是說她寫不出來,而是很多專業的說法和辭彙運用是要經過專業訓練的,不是說你英文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對你的財務能力有多大的幫助。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3.知識面廣 文字功底良好。
同上,我仍然沒看出來這條和財務有什麼關係。我想了半天,也許你說的是財務報告披露表達明確,無文字歧義的方面。但是所謂術業有專攻,審計對外披露的文字是有要求的,不能讓你寫的文采飛揚,意思表達準確即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就更不是財務人員獨立完成的,董秘辦公室和法務部那幫人在正式對外披露前對披露信息都是要審核過幾遍才敢往外報的。
4.熟練運用excel即對於各類函數精通 編寫宏代碼小菜一碟,繪製各類圖表信手拈來。
這個方面說的太小,太具體。熟練運用辦公軟體不是財務的要求,是對辦公室或者行政的要求。當然你作為一個財務人員掌握辦公技能也完全不是壞處。至少你作出東西,比如財務說明或者彙報材料可能看的好看一些,但你做的再好看,沒有實質的內容也沒用。不過作為一個審計人員,尤其是在財務電算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熟練運用辦公軟體來編製審計底稿已經成為一個必備的條件而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
在這裡,題主首次提到了「精通」這個概念,並在問題說明中反覆強調精通不是熟悉和一般了解的程度。我在這裡也要明確這件事,任何所謂技能的精通都是有邊際的。我只會對於我們工作過程中有幫助有必要使用的公式了解並熟練掌握,前提是必須能夠給工作帶來便捷,但並不意味著我必須熟悉所有的公式,即使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它。比如,我在進行底稿一般編製的過程中,很自然的SUMIF公式非常常用;在進行固定折舊測算時,多重IF嵌套公式頻繁使用;在測算產品收入成本毛利時,VLOOKUP公式已經用到爛的程度;更不要提在附註填寫和核對過程中使用的核對相關的公式。但我不能說,我對於各類excel函數精通到你想達成什麼效果,我就要立刻給你編個宏代碼的程度。當然,如果你要的僅僅是炫技後的所謂成就感,那就當我沒說過吧:)
5.會設計最有利於本企業的財務制度, 具備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精通如下業務:成本核算 ,預算管理 外貿業務 編製合併財務報表 現金流量表 也得會編製 內外部審計 財務分析 等等有難度的內容;
終於,終於到了最靠譜的地方了。但很可惜,這裡面的內容很多是彼此包含的,而有些太寬泛,有些又太具體。咱們再分個小段落你不介意吧:)
(1)會設計最有利於本企業的財務制度。
每一個製造業企業都期望能按照GE的模式來規範,每一個中國房地產商都希望把萬科的企業制度和財務規範照搬到本企業,但是GE和萬科都只有一個。不是說規範或者更有效率的制度不好,他們只是不適合而已。每一個企業,由於管理者的管理風格,業務的運行模式,銷售的策略,採購的習慣,行業的固有限制,主管機構的偏好甚至地方政府的傾向等等因素,都會造成企業的不同。哪怕是同行業同地域的企業,都存在千差萬別,而這些差異最終都會體現到財務方面。
用財務的話講,就是任何企業行為最終會落實到錢!
所以企業的最好的財務制度,一定是和企業的運行狀態十分契合的。未必存在一個最有利於企業的財務制度,但一定有一個最適合現階段企業經濟運行狀態的財務制度。但這並不是單單財務人員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因為這關係到企業的各個方面,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需要資源的投入。而企業的每個部門都是有自己的壁壘和利益範圍,所以要做大量的協調工作。就如同 @SeanTan說的那樣,這是財務總監的能力的體現。
(2) 具備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這個咱們得分著說,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是什麼概念?
如果只是企業財務的十年,他有可能只是對財務實務工作非常熟悉,但很可能缺少全局觀念,不能從企業的整體經濟運行模式來做判斷。如果只是事務所的十年經驗,就像你說的,可能具體的實務工作有可能做的並不規範(雖然我不認為一般企業的資源已經龐大到讓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去填支票或是裝訂憑證的地步)。如果是既有事務所審計經驗又有企業財務經驗,那麼結果未必是兩者兼具而很有可能兩者皆不精。但上面說的這些都要看個人的情況,所以十年的經驗只是閱歷的增加並在入職時提高待遇的敲門磚,不能作為能力體現的標準。
(3)精通如下業務:成本核算 ,預算管理 外貿業務 編製合併財務報表 現金流量表 也得會編製 內外部審計 財務分析。
這個有點意思,還得分著說。精通這個概念,我們上面已經提到了,下面還會提到。
成本核算這個概念太寬泛了。如果一個一般事務所十年經驗的人最有可能的是他非常熟悉製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模式,商品零售、運輸業、房地產和批發行業也許能接觸過一些,但金融保險、遠洋運輸和養殖行業則很有可能完全沒有接觸過。而製造業企業的具體門類又根據其產品和製作方法的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差異,成本核算模式可能大體相同,但具體到某個企業則都有些微的差異。如果你把一個只精通或是接觸到部分行業成本核算的人,要求他對任何企業(雖然可能僅僅是你所在的那個企業)的成本核算達到你所謂的「精通」的程度,在短時間之內都是不現實的。當然,如果他有時間在那個企業沉下去,他有這個可能,「精通」那個企業的成本核算。
預算管理,這是一個財務的門類,但對於預算而言,更重要的在於作出預算後和各部門的溝通,相比之下編製預算倒是小事了。
外貿業務,這是一個行業問題,想要達到你所謂的「精通」就要需要在相關行業或者有多年審計外貿企業的相關經驗,就和成本核算相同,這同樣不是一個所謂共通的必須的專項技能。
編製合併財務報表,現金流量表,這又說的格局太小了。任何一個5年事務所經驗的人都可以十分輕鬆的做到這一點,無論四大所還是國內所。
內外部審計,這個就更沒什麼可說的了,只是角度不同,對於技能沒有特殊的要求。
財務分析,這個就更加寬泛了。從資產負債率這種查查百度百科就能做到的財務分析,到能熟練使用杜邦分析模型,甚至設計一個數據模型來進行財務分析都是財務分析。但不是說用杜邦的就一定比用百度百科的精通,僅僅是一個是否適合的問題。
6.具備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和高超的溝通技巧,
我要說的是,具備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是任何一個財務人員或者審計人員的基本要求,這同樣不是一個值得稱讚的技能。而溝通技巧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了,這要看溝通的層次。和不同層次的人員溝通需要不同的技巧,和業務人員溝通,和企業財務人員溝通,和董事長總經理級別的公司高管溝通,和券商律師甚至會計師溝通,這都需要根據當時狀況調整溝通策略。
7.通過司法考試就更好了。
這就更沒必要了,還是上面那句話,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比較好。就算你明白其中的訣竅,你的意見也不能成為輔助決策的依據,僅僅是參考而已。
對於題主所說到的那個從德勤出來的財務經理,我覺得如果他不是那種在四大鍍金的人員的話,你所說的「成本會計、稅務籌劃、財務分析什麼的他是不太懂的」之類的話,想來恐怕也是你所謂的「精通」的概念和他不太相符罷了。
說到最後,本來應該說個我昔日一位同事的光輝事迹的,也許她的經歷能夠稍微符合題主的要求吧,但要趕飛機,所以晚上再寫吧:)
=====================================================================
繼續早上的。
我的這位女同事是和我同年進事務所參加工作的,但是履歷輝煌的如同是從故事書中走出來的一般:高考省狀元,四大財經院校碩士畢業,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超好。拿現在的話講,就是學霸!這傢伙一開始本來沒打算進事務所,去證監會和上市公司都被錄取了,但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又不去了,陰差陽錯進的事務所工作。她進來才知道,原來干我們這行需要一些資格,比如註冊會計師啊,註冊稅務師啊,註冊資產評估師啊之類的。我們所那個時候對於三證齊全的人在工資上有比較大幅度的提升,她一看這事兒值啊。花了一年時間,沒請假,三證全科過。
這還不算完,在所里工作了一年,發現我們所的金融行業業務特別多,上市公司也不少,而且和四大合作的比較頻繁,好像大家都說ACCA是個好東西,但是那個時候要說行業的最高資格還得說是證券業資格!(不是現在學生們考的證券從業資格,這兩個論難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她覺得不錯,所以又花了一年時間,沒請假,全科過。考完之後,她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ACCA這東西,別考中文的,中文翻譯過來的試卷有很多錯誤,考英文的理解起來就方便很多了。證券業資格沒什麼,用點心就好了……
ACCA這個資格,在國內所認的人不多,但是能通過證券業資格,是個非常大的事情。要知道,當時我們所傳奇人物數不勝數,但通過那個資格的人,連同所有合伙人在內也不超過20個。所以她一下子就轟動了,她的入職時的簡歷被人事部的人手抄出來,流傳於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倒不是那些曾經獲得的什麼國際獎項,而是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滿分!
她不僅學習能力強,而且最得人心的就是她的性格非常好,是項目組的開心果,人又長得漂亮,活潑,大方,關心同事,每到一個項目,必定會成為項目組甚至客戶矚目的焦點。她的字跡十分工整,審計思路明晰,排版美觀,索引清楚,可以讓一個完全沒有財務知識的人毫不吃力的看懂她的底稿。在我們那個用十四欄底稿紙手寫底稿的時代,她的底稿曾被當做範本而爭相傳閱。
在當時,我們只有在做固定資產折舊測算的時候,才被允許使用電腦來輔助審計工作。而她在參加工作之前,完全不知道excel還可以設公式。但一個項目過後,她僅僅通過看excel幫助文件,就成為我們部門最強大的excel高手。就像題主要求的那樣,任何函數公式,信手拈來。
說到司法考試,關於她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話說她通過司法考試完全是因為一個玩笑。當時她和她老公和我們一起玩的時候,總當著我們的面嘲笑她老公是一個超級笨的人(題外話說一句,她先生是常春藤盟校工商管理碩士,當時一家外資資本管理集團的中華區管理層之一),她老公的確不如她聰明,而且又說不過她。當時就說了一句氣話,說你這麼有能耐,你去考個律師出來啊,你不行吧?當時她就極罕見的被噎的說不出話來,然後她就去考律師了,然後就過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想想看,我們這位超級學霸也許符合題主所說的全才吧,不過呢,說到對企業的成本核算方面,她也許也做不到能夠像題主所說的「精通」的地步。
1.俺爹考的93年注會,之後為了事務所業務考了一大串資產評估,註冊稅務師的資格。
2.98年冒著大洪水去武漢考的做上市公司的資格。(那個考試彷彿是難度過大取消了?)(問他他說取消了對個人的考察,而是把這個資格給予事務所,有的所可以做,有的就不行)
3.俺爹英語書面還行,口語比我略爛,他那個年代不知道有沒有六級。。
4.財務經驗也差不多20年了,當過審計苦力,有過政府經歷,主管過地方融資平台,在擬上市公司就職過。
5.acca考到P階段就沒動了,準備去關島考AICPA和參加領軍人才培訓。
我把題目給俺爹看了下,俺爹說這些條件符合的人還是挺多的,在他那個領軍人物的班裡的同學就差不多都符合條件的。
芭比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學財務的,全不如專,專不如精,若是樣樣精通幾乎不可能做到。
俺爹在工作溝通方面做得很不好,情商偏低,脾氣暴躁,性格急躁,造成了事業上很多機會的錯失,以他現在的專業技能,不應是現在的境況。那麼結合我爹的失敗案例,一個財務全才,不應僅有專業技能,還應有良好的溝通交際能力吧。
條件設定得有些低。這樣的人跟天上繁星一樣多。
我們來看看目前中國幾位比較知名的CFO,看看他們的情況或許能夠有一些對比。
1.蔡崇信 阿里巴巴 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和法學博士,紐約律師從業資格。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就曾在瑞典最大的工資投資企業 Investor AB任副總裁,時年薪已達百萬美元以上(300萬港),和IDG及軟銀賽富及薛蠻子都熟悉。後在1999年接受馬雲的邀請,加入阿里巴巴。需要知道的是,蔡崇信不僅本人能力很強,其家族背景也很強大,蔡崇信的父親蔡中曾、祖父蔡六乘,是「常在法律事務所」創辦人,早期在台灣律師界,「常在法律事務所」與「理律法律事務所」可說是台灣獨佔鰲頭的兩大律師樓。1996年,與台南幫大老、也是南紡創辦人吳三連的孫女吳明華結婚。(《商界》 2014-1-9)蔡崇信在阿里巴巴主要是負責投融資,包括先期極其重要的高盛等的投資都在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馬雪征 前聯想,後加入TPG,現任博裕資本合伙人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學士,(無資格證書相關信息)。其早年在中科院工作,後來在聯想成立後加入聯想。其最知名的是主導了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需要知道的是,馬雪征初期並沒有財務知識,但是依靠團隊和自身能力,卻逐漸在聯想壯大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依靠其出色的溝通能力和資本技巧,幫助聯想順利的完成了上市,併購IBM,神州數碼拆分、和電訊盈科合作,與AOL合資等,馬雪征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3.孟晚舟 華為 華中科技大學會計學碩士,(無資格證書相關信息)。孟晚舟眾所周知是任正非的女兒,其姥爺孟東波是國家領導人秘書(孟晚舟是如何成長起來的?)。自身通過在華中科技大學的進修取得會計知識,通過多年的磨練,一步一步的成長為華為的CFO,到12年披露華為業績為大家所知曉,其在華為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4.曹國偉 新浪 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會計碩士,美國註冊會計師。曹國偉在加入新浪之前在普華做過一段時間,後來加入新浪主管財務。其最知名的是面對盛大的收購實施了毒丸計劃,瓦解了盛大對新浪的收購。新浪的股權結構比較複雜,創始人王志東早早的離開了企業,後來的職業經理人換了好幾撥,直到曹國偉成為CEO後才逐漸穩定下來,將新浪經營到目前的狀態。可以看出,曹國偉先生不僅財務知識精通,更對投融資和企業經營非常在行。
5.李昕晢 百度 哥倫比亞大學MBA ,(無資格證書相關信息).百度的原CFO是王湛生,後突遇意外,然後聘請李昕晢作為CFO。李昕晢在加入百度前已經是通用中國的CFO,其最知名的是成為第一位加入標準500公司的中國女性。
企業有了商品和商業模式之後,最需要的就是錢和人。而錢的問題就需要和財務息息相關。我認為,不管是一個小企業或者是世界500強,對於CFO的要求,都首要的是能夠能夠熟知投融資技巧。小企業需要引進風投或者進行其他的融資,需要CFO對企業估值,和風投銀行等人員的溝通熟稔,而世界500強需要和資本市場打交道,需要CFO對市值管理,和投資者及機構的溝通等很熟練。而像會計實務,excel技巧,審計稅務等的核查,讓下邊的人去做吧,或者遇到的時候再上網查一查。而對於企業財務及內部控制制度,法務相關,需要企業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不斷的調整,遇到問題之後就解決問題,沒有哪一個財務負責人會說我精通做這個,我能設計一套一直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制度。不同行業的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面對的問題都是新的,需要不斷的想辦法解決。
以上,有點文不對題,僅供參考。何必求全?
1、企業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本來就分 綜合性 和 專業性兩條路線 ,同時時間越長越深入業務,行業背景的影響也會越加深入,四大現在的趨勢也是按行業分組。
2、集團CFO 或者 子公司財務負責人 無疑需要的綜合型財務人才。 可以每一方面都不是最精通的,但必須每一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能夠做出專業判斷,能夠知道招什麼樣的人幫自己做事,或者知道外包給什麼機構。 題主你說的那些要求都是某一方向的專業性人才的需要深入的事情。 一個CFO 去折騰這些實際執行的事情,得有多不稱職。
3、專業型路線的財務人才方向就多了: 稅務(稅務執行、稅務籌劃--法人架構設計、收入費用安排、稅收優惠資質維護等等)、資金(資金效率、資金安全、融資等等)、預算(編預算和月季年考核的時候打架打的不亦樂乎,預算的多必須對業務足夠了解,不然你拿什麼跟人打架)、核算(費用、成本、收入、總賬、合併報表等等)、財務分析or商業分析 、Oracle Sap等財務系統維護人員 or 推進信息化建設的人員
4、對於大部分企業財務人員,基本走的時候專業化路線。 提主你所描畫的財務人員屬於不太可能存在的類型,不但橫向跨越財務各個方向,更是縱向跨越了多個行業(估計你們集團是跨行業經營的綜合集團)。
廢話不多說,就是你了@Allenisgenius
引用一句話:
精通美國CPA的是天才,精通中國CPA的是鬼才。
唉,我在四大,周圍像這樣子的人不要太多,國內事務所的也有非常多人滿足樓主條件,樓主多出來走走就知道了。
按題主的定義,我還差注稅、司法和5年多的工作經驗,其他條件都滿足了,當然我是沒有興趣去考注稅和司法,注稅是沒必要,司法則與財務不相干。
會計始終只是門管理學科,沒有太多深奧之處,絕大多數內容簡單明了。會計準則除了很少企業用到的金融工具外,其他內容都說不上難(企業合併和合併報表對初學者來說比較難,但對有經驗的人並不難;現金流量表就純粹是個體力活不是腦力活了);實務中財務管理難處往往是在管理上,而非財務上。
題主的眼光是很狹隘的,因為一個人有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沒有接觸過進出口業務,沒關注過流程怎麼走,增值稅具體怎麼計算和申報,這些對一個有能力的人,應該是能夠很快接手並掌握的。之前熟不熟悉其實並無關緊要。成本會計每個企業核算過程差別非常大,但本質原理都是一致的。外貿會計和成本會計這些都無需具備太多經驗。稅務籌劃就太抽象了,太寬廣了不好說,但我相信也沒人敢說自己擅長稅務籌劃,說了也是虛的~
題主說只有事務所經驗的人不適合做財務經理我是完全不認同的,一方面事實上很多事務所的人直接跳槽到企業做財務經理;另一方面,說事務所出來的人不擅長成本會計、稅務籌劃、財務分析就簡直是倒著說了,事務所做審計需要查閱企業的成本是怎麼核算的,所以對成本核算的見識非常廣,財務分析是審計工作的日常工作一部分天天在做,稅務籌劃往往關鍵點在於獲取外部審計師和稅務師的認可(因為稅局一般不會自己下去查),所以事務所出身的人最懂得如何做出受認可的稅務籌劃;一個有企業經驗五年的人,往往只呆過一兩個企業,而一個事務所五年經驗的人,可能已經把近百個公司的賬務都翻閱了一遍,你說哪個知識更豐富?我不排除你遇到某個事務所出來的人能力不足的情況,但以此以偏概全就是犯大錯了,你以為事務所出來的人能力都一個樣么,你見過幾個事務所出來的人足以讓你下此結論?事務所的人可是被你黑得比竇娥還冤~
題主有本事說說,你眼中的外貿會計、成本會計、財務分析難在哪?怎樣才算精通?因為這點破東西,我沒感覺有啥精通可言。樓主,感覺思想有偏激,
好財務,基本上最後都去融資了
個人不負責任地估摸一個數,目前通過注會的人數大約不到20萬,通過cta的10萬左右,六級600分不是容易的,很多資深人士都不年輕,英語水平可能不會很高,早先的注會很多可能都沒參加過四六級,加上計算機水平,再假設過了注會就算精通吧,我覺得符合的可能也就幾千人。大型公司的財務高管一部分,精英從業人員一部分。估摸而已。
樓主說的是考試全才吧,這些條件都有的話意味著什麼?會考試有正常人的思維而已。
先說題主第2條,沒有參考意義。CET-6在中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往往在實際工作中搞不定。
真的,我見過這樣的財務後來做了500強IT總監,你說的除了司法考試沒參加,其他都具備了。當然他有些細節不清楚,畢竟是97年過的cpa,據他說那年代還不按借貸走
帝都四大...貌似周圍這樣的同事挺多的
全才加一個財務的框框,其實是很矛盾的。題主倒是說說,哪些內容不屬於財務財務全才需要掌握的範疇啊。其實懂點財務的人都知道,財務人員需要掌握的東西是沒有止境的。就拿成本核算來說,越深入專業,成本核算才能越精確。你最好會自己編寫財務軟體,這樣財務核算可以量體定做。最好你會數學建模,這樣財務分析牛逼一踏。你最好懂各國語言,這樣溝通效率最高。。。。。。話說這樣的全才只是干財務嗎?
我的發現 不知道是不是太淺薄 好的領導不如會溝通的領導 最後是唐僧帶領大家取得真經 不是孫悟空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看待和分析毛利率?
※盡職調查的重點在哪?和審計的共同點和區別在哪?
※加快固定資產折舊是否合理?
※嘀嘀和快的補貼超過 4 億,財務上是怎麼做賬的?
※增值稅由誰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