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臨床試驗的一般流程是怎樣的,每一期臨床試驗大致需要耗時多久、分別經歷怎樣的過程?
以及請問一下是否有通過了三期試驗但最終沒能上市的先例存在?若存在的話原因是什麼?
簡單舉些栗子補充一下 @Jing的回答。
隨手拖G家orientation里的圖,Phase I是10-100人,Phase II 幾百人,Phase III 幾百到幾千人。死於三期臨床的藥物數不勝數,比較少見主要是一來除了該研發團隊外不會有人特別關心,二來這種試驗階段的藥物往往只有一個公司內部的代號,都還沒有正式的名字,所以更沒人知道了……例如2013年羅氏年報說今年會進入後期研發(基本上都是三期)的叫的都是什麼anti-CD79b ADC,pan-PI3Ki,beta-sparing PI3Ki啥的,也就我自己用過的anti-PDL1這樣的記得住,別的不特別去關注的人記得住才怪……
三期失敗的例子很多,別的不提,光我記得的,去年G家自己就至少有一個三期失敗的,今年三月又有一個,而且這個是二期時數據很好預測七成以上成功率的一款。
這裡小小反對一下樓上的觀點,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是會公布的,例如這個Genentech: Press Releases和這個Genentech: Press Releases。進行中的三期臨床試驗可以在Home - ClinicalTrials.gov這裡或者各個研發機構的網站上例如Genentech: Investigational Medicines這裡和Amgen - Clinical Trials這裡找。一般來說,臨床數據是會分享給第三方機構的,例如你可以在這裡申請Roche Global Policy on Sharing of Clinical Trials Data。包括羅氏近期遇到的關於Tamiflu的質疑論文也是基於羅氏提供的臨床試驗報告(CSR)里的數據的。前幾天發的內部聲明裡指出77份中只有20分被用來證明該質疑的論點,所以公布的數據怎麼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期臨床試驗成功但是FDA審批沒過的也有,但是一般會拿回去重新完善試驗,然後重新送審,畢竟能走到三期的藥物前期投入已經太大了,不弄出點什麼實在是對不起投資人。
三期臨床上市後還會有四期臨床。所以就會出現那些FDA審過,上市開賣了然後因為各種原因被召回的這種悲催事兒。最近幾年比較著名的就是2000年時通過的第一款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Gemtuzumab ozogamicin,target CD33,被用於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輝瑞從Mylotarg手上買下來後,在2010年時被FDA因為四期臨床顯示患者死亡率上升並且與現有治療方案無顯著差別下市。(具體請戳wikiGemtuzumab ozogamicin)比較受矚目的原因除了只賣了10年就被叫停比較悲催以外,也因為ADC是一直被看好的一種思路,尤其是除了這款以外,直到2011年才審過了第二個ADC類單抗藥,Seattle Genetics研發的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target CD30,用於治療複發性的何杰金淋巴瘤和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加上2013年Genentech-Roche出的在Herceptin上聯接小分子藥物的第三款ADC,Kadcyla (Trastuzumab emtansine),ADC重新變成研究熱門。
簡單來說,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比方說對於小A,你會用各種方式組合出一大群小B去和她配對,你要先找到小A最喜歡在一起的幾個小夥伴比方說B1,B2,B3。然後你要把這幾個小B拿去給小老鼠或者小兔子先吃一下,然後你發現B1吃了小老鼠立馬死了,B2吃了還是病怏怏的,B3吃了立馬活蹦亂跳的。於是你放棄了B1B2,把B3拿去給幾個人吃一下下,看看他們能吃多少,吃到多少就不行了 - 這就是一期。假如效果不錯,發現吃個大概幾克都沒事,就可以開始給病人吃了。於是進入二期,幸運的話,這些病人吃了發現不錯有一定效果,又沒有什麼太嚴重的不良反應,就可以進入第三期了。第三期會同時比較現有治療方案,更嚴格的控制試驗對照組(雙盲)、擴大實驗範圍(各年齡層等),假如目標試驗品比現有效果好,無嚴重不良反應。那麼就可以準備BLA送審了。研發過程以FDA審批通過為階段性勝利,因為這意味著可以開始產生利潤了,後續的例如增加適應症、在其他國家上市等主要是為了擴大市場和銷量,已經和RD關係不大了。一款生物製藥從立項到FDA過審大約需要5-12年,普遍認為原研葯平均在10年左右其中preclinical大約2-3年,一期二期3-5年,三期2-3年。要看具體情況,每種molecule都很有個性,很難說。小分子藥物和仿製葯,但是普遍來說仿製葯研發周期會短很多也比較容易過審,FDA對仿製葯有另外一套規定,我不是很了解……
所以說三期臨床其實只代表一個研發階段,這個階段主要關注的是藥物的療效和病患的反應,而這些數據需要有足夠規模的實驗對象才能夠獲取可靠的數據。它也並不是一次單獨的實驗,很有可能包含了多個實驗周期、不同的參照對比組。試驗過程會由第三方提供反饋,研發團隊隨時應對不同的實驗結果。基本上來說,任何情況都是可能的。
一般Phase III會被看成一款產品的分水嶺,進入三期以後,不但臨床試驗本身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進行跟蹤調查,另一方面,因為需要的藥量同時成倍增加,本身的生產環節也面臨更大的風險,需要更嚴格的監控和抽樣分析等確保產品質量上達到一致。所以一般三期臨床的預算會比前面所有加起來花的錢還要多很多倍。一個很多人可能會忽略的方面就是,很多情況下研發團隊的生產能力其實是有限的,往往並不是研發團隊本身不想擴大實驗規模。我想做過research的人應該都會有「跑17小時而不跑10小時的原因其實是這樣就可以放一個晚上回來第二天早上繼續」,「選ABCD而不是EFGH的原因其實是我手邊剛好就有ABCD」這樣的經歷吧。。。
默默爬走……我目前在波士頓附近一家CRO(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rion)做數據處理和分析,來講講醫療器械臨床實驗的流程吧。我猜題主想問的是在美國從事臨床試驗的流程,而不是FDA審批的流程。打個比方,臨床試驗是做作業,FDA審批是教授打分,兩件事情有相當的相關性,但臨床試驗更加多變,而FDA審批更加程序化。
我參與過的臨床試驗基本都是二期到四期的。醫療器械因為經常需要植入病人身體中,所以很少做第一期試驗。其實在工作中我們很少會說幾期,而是關鍵性的(pivotal)還是非關鍵性的(non-pivotal)。通常第三期臨床試驗是關鍵性的,臨床試驗結果將會提交監管機構審批,決定該醫療器械是否能夠上市。
我參與過大大小小7、8個臨床試驗了,最少的就只有不到10個人(Enrollment),最多的有500人。後續觀察期(Follow-up Visits)長短也不一樣,短的6個月,長的有5年的。所以在醫療器械行業,整個臨床期的長短(從臨床試驗設計到臨床試驗數據提交FDA)取決於參與臨床的人數和後續觀察期長短。當然,遞交給FDA的申請是PMA(市場上無類似產品)還是510K(市場上有類似產品)對於臨床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舉兩個例子:一個200人參與的、後續觀察期在2年的治療脊柱斷裂的臨床試驗PMA花費了4年時間;另外一個500人參與的、後續觀察期在一年半的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試驗PMA預計要5-6年時間。
然後解釋下之前回答中用到的臨床試驗的名詞吧。
「對照組」:臨床試驗一般會將所有參與的病人分為兩組,一組採用將會提交審批的藥物或者器械,另外一組採用安慰劑(Placebo)或者不採取治療(Sham)。將兩組的試驗結果相比較,看新的治療方案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是否有提高。
「雙盲」:Double-blinding,參與臨床的醫生和病人都不知道關於臨床試驗的重要信息,比如病人分組、手術中使用的器械,以減少臨床試驗過程中的偏見。
Strategy:和廠商討論產品通過FDA審批的可能性,採取哪種方式申請(PMA或510K),protocol有哪些需要如何修改等等關於整個臨床試驗的宏觀設計。
Biometrics:具體又可以分為Data Management,SAS Programming和Bio-statistics,分別是醫療資料庫構建和數據收集、初步處理,數據製表和統計分析。我做了兩年半的醫療資料庫管理和一年的SAS編程。
Safety:主要應對臨床試驗中的不良反應,以及DMC,CEC等獨立第三方機構對於臨床試驗過程的審查。
Clinical:臨床試驗的核心部門,負責聯繫醫院、監測臨床試驗執行情況、協助醫院完成數據錄入。一般整個項目的PM就來自於這個部門。
Regulatory:負責應付監管機構,主要是FDA。
Quality:維護公司內部的質量系統,跟蹤各種內部培訓,以及主導內外部審計。
Business:客戶關係、市場營銷。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如果有具體問題也歡迎問我。
FDA是不做臨床試驗的,它只負責審批。當然想要通過審批,肯定要按他的規矩來,包括提供所有的臨床試驗的數據和設計(包括動物試驗數據)以及和藥物相關的資料(合成方法,過程,化學性質,等等),必須有一個review board隨時監控進程確保符合道德,諸如此類。如果臨床試驗設計的不好,影響FDA認為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懷疑,那肯定是也是不會批的,會打回來讓藥廠繼續作試驗。
一般來講Phase 1 是給幾十個健康志願者吃,主要看安全性(因為健康人嘛本來就沒毛病),好決定合適的劑量(就是說吃多少一般人能承受)。一般是分成幾個小組,第一組吃比較低的劑量,然後下一組增加,看有什麼毒性反應。
Phase 2也是小樣本,一般少於100人,不過是給患有藥物打算治療的病症的病人吃,主要是看有效沒有效,以及最佳劑量是多少。
Phase 3就是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了,一般是有對照組的雙盲的RCT,多中心,大樣本。這個部分最費錢,耗時也比較長。
這就是在送審之前需要完成的部分。
審批的時間倒是不長,半年到10個月吧。但是實際的臨床試驗一般都要做上好幾年。平均長度可以參見英文wiki的配圖。Clinical trial
至於完成了三期沒有上市的,這個我沒聽說過,不過這樣的葯我也不會知道因為根本沒上市也就不會發出資料來讓大家知道吧……要說有沒有可能那是有可能的,比如剛好藥廠倒閉了之類。準備這個審批過程以及臨床試驗可是砸了很多錢的,所以如果不是有什麼要命的理由,藥廠不可能會放棄完成最後一步:上市然後把投入轉化成利潤的機會。就算它自己做不來也會賣給別的藥廠去做的。
另外可以參考:http://www.marsdd.com/dms/entrepreneurtoolkit/Regulatory-PDFs/How_New_Drugs_Approved_in_US.pdf
New Drug Application (NDA)
問題無關。
就糾正題主一個觀念,臨床試驗沒有通過不通過這一說。
最終試驗只要完成,是否拿來作申報支持,需要權衡達到終點與否、藥效結果如何、副反應情況、biomarker變化等很多方面。
mark,占坑,明天開完會來作答。完成了三期試驗但最終沒能上市的先例有很多,很不幸我們公司也有。故事比較多,事故也比較多。
先轉載一個新聞吧。過了三期臨床也沒上市的:
「
輝瑞吸入式胰島素Exubera前景不妙
輝瑞投資吸入式胰島素Exubera導致盈利下降
2007年10月18日,全球最大的製藥企業輝瑞公司Pfizer(NYSE: PFE)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政報告,銷售額從去年同期的123億美元下降2%至120億美元。凈盈利從去年第三季度的33.6億美元或46美分/股下降至7.61億美元或11美分/股,盈利大幅度下降主要由於收購吸入型胰島素Exubera,如果刨除這些費用,盈利為58美分/股。2006年,輝瑞公司從法國製藥企業賽諾菲-安萬特(NYSE:SNY)手中買進了吸入型胰島素Exubera,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非注射胰島素,耗資14億美元。但是,上個季度Exubera全球銷售額僅僅400美元,令輝瑞傷心欲絕,打算放棄對Exubera的市場開發。
公司製藥業務下降4%銷售額為110億美元,而動物健康產品銷售增長了13%達到6.36億美元。藥物銷售下降主要是仿製葯的競爭,輝瑞已經在1月份宣布裁員10000人,同時關閉一些工廠。輝瑞6大暢銷葯位,Lipitor(降血脂)銷售下降5%為30億美元,Norvasc(高血壓治療)銷售下降47%(專利在今年第一季度到期)為6.4億美元,Celebrex(類風濕)銷售上升8%達到5.77億美元,Lyrica(神經痛)銷售增長37%達到4.65億美元,偉哥(增強勃起)銷售增長6%達4.5億美元,Zyrtec(過敏)銷售增長8%達3.97億美元。輝瑞預計2007年全年銷售額將為475-480億美元。
10月18日美國東部時間12:00,輝瑞公司的股價上長20美分為24.76美元/股,市值為1715億美元。
相關新聞:
美國FDA批准首個吸入型胰島素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於2006年1月27日批准了第一種吸入型胰島素(商品名Exubera)上市,用於成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DA稱,這是自19世紀20年代發現胰島素以來首次採用這種新的胰島素給藥方式——重組人胰島素(rDNA)吸入粉劑。以前糖尿病患者服用胰島素只能採用注射的方式。另外,歐盟也已在1月26日批准將Exubera用於患1型和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治療 。
先前曾在2500名成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服用Exubera起效比常規的注射型胰島素要快,平均在49分鐘(30到90分鐘不等)即可達到胰島素水平的最高水平,而常規的注射型胰島素平均需要105分鐘(60到240分鐘不等)。
根據FDA的要求, Exubera不能用於吸煙者和戒煙後前6個月的患者。也不推薦將藥物用於哮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患者。但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還是可以使用Exubera,儘管可能會引起咳嗽。 FDA建議患者在接受吸入型胰島素治療之前應先進行肺功能檢查,並在以後的每6至12個月檢查一次。
與其他胰島素產品一樣,Exubera的一個副作用就是低血糖,因此服用的病人必須經常監測其血糖水平。在臨床試驗中Exubera出現過的其他副作用包括咳嗽、氣短,喉嚨痛及口乾等。
這種新的治療方式是由輝瑞、賽諾菲-安萬特和Nektar製藥公司共同努力,經過10年的研究後發明的。本月初輝瑞公司購買了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的Exubera使用權。
吸入型胰島素的給葯裝置比治療哮喘的吸入器要大一些。經過摺疊以後體積接近於一個標準的手電筒大小。從裝置的體部可以伸出一個可回縮的吸入管,吸入管展開後可以從胸部延伸到口裡。在裝置啟動之前必須先裝入泡包裝的胰島素。
吸入型胰島素並不是唯一一種研究中的備選胰島素劑型。其他的還有胰島素口噴霧劑、胰島素貼劑甚至口服劑型的胰島素。其他製藥公司也在加速研製自己的吸入型胰島素——尤其以Eli Lilly Co和Alkermes公司合作的研究進展最快。
FDA是在專家諮詢小組以7:2的投票結果得出推薦藥物的結論後批准藥物上市的。諮詢小組(投票結果為5:4)還號召對Exubera進行進一步研究考察藥物在有潛在肺臟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FDA的批准文件上要求製造商進行長期研究以證實Exubera的安全性。
Exubera被批准用於1型和2型糖尿病的治療。但臨床試驗發現,只有不到30%的患者在接受了6個月的吸入型胰島素治療後能夠在將血糖降至推薦的水平。
輝瑞和賽諾菲-安萬特沒有申請FDA批准將Exubera用於兒童和青少年。早期在兒童中開展的臨床試驗由於考慮到Exubera對兒童呼吸的影響而中途停止了。公司計劃在與FDA協商後再重新進行兒童患者方面的研究。」
~~~~~~~~~~~故事結束的分割線~~~~~~~~~~~~
2013最具轟動性的新聞不是哪個葯快速上市了,而是哪些葯在3期臨床掛了,國外有好事者甚至會每年都整理top 10(節操啊)
1.Ziopharm Oncology公司的Palifosfamide ,用於治療軟組織腫瘤,三期臨床結束後,研究人員發現,沒有達到首要終點 (primary endpoint),即無進展生存(惡性腫瘤藥物有效性的一種評判標準)。公司不打算繼續下去了(其實是燒錢燒不起了,也沒接盤俠,畢竟結果不好)
2.Vical公司的velimogene aliplasmid,用於治療轉移性黑素瘤,公司信心滿滿,甚至連這個葯上市的商品名就註冊好了。結果3期臨床失敗,為此公司付出的代價是290萬美刀的代價(含這個葯的開發費用和其他裁員補償等),同時裁員39% !
3.安斯泰來公司的Tivozanib ,很不幸,這個葯碰到了明星藥物索拉非尼,對照試驗掛了……安斯泰來損失800萬美刀。。
。(待補充)
。
。
。
。
~~~~~~~不一定會續~~~~~~~~
每年到3期臨床就掛了的項目太多了。
我就不說我家哪個項目掛了
過了三期在市場葯監時發生聯合用藥毒性或者新不良反應真是很痛心的事
在看一個項目的時候找到這個帖子,非常高興從各位的回答中看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我想根據回答內容中的資料請教各位:一個項目從開始到臨床三期完成一半需要花費多少?以及時間?(項目是研發專門用於防治癌細胞轉移的藥物 - Fascin蛋白抑製劑,藥物開發到完成動物實驗階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