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叫起和叫大起皇帝與大臣都是穿常服嗎?
原來是默認題主知道清代皇帝常服款式的,沒有配什麼圖,今天見到上了熱門推薦,於是補充了幾張圖片進去。
================
「叫起」就是清代口語里所稱的皇帝平日視事時召對臣工,雖然《清會典》中沒有明確記載這類場合皇帝服飾(「折本降旨則有御門之儀,隨時聽政則御燕朝,召臣工入對日以為常······御門、燕朝各從所宜服」),但從每日記載皇帝著裝的《穿戴檔》看,如果不在應穿吉服的重要節慶吉日期間,也不是穿素服的國喪期、忌辰日或例穿行服的離京巡幸時期,皇帝日常政務場合都穿常服。
皇帝夏常服冠,編織物,內外覆織物,用紅結線頂,冠檐前部綴珍珠一枚。
皇帝夏常服冠,編織物,內外覆織物,用紅結線頂,冠檐前部綴珍珠一枚。皇帝常服袍,大襟右衽,四開衩,暗花紋或無紋。顏色較多隨皇帝喜好選用(以藍色、絳色、駝色、米色等最多見,一般不用明黃色)。
皇帝常服袍,大襟右衽,四開衩,暗花紋或無紋。顏色較多隨皇帝喜好選用(以藍色、絳色、駝色、米色等最多見,一般不用明黃色)。
皇帝常服褂,圓領對襟,暗花紋或無紋,顏色固定為石青色,即一種極深的藍(檔案里也有寫成紅青色,較石青淺,但也可能已與石青相混)。
穿著時褂在袍外,袍腰間束帶,腳穿靴(乾隆時檔案里夏季也穿鞋),另外在冬季皇帝以端罩或貂皮/黑狐皮黃面褂等翻毛皮褂替代常服褂,這是清代典章里所沒有記載的。
列舉幾則相關的清代宮廷檔案說明。
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檔》
六月初五日
戴雙層清涼糹丕纓冠,穿駝絨色直地單紗袍,紅青直徑地單紗褂,金剛石馬尾鈕子帶(拴刀子、火鐮),青緞鞋襪,乘四人亮轎至金魚池餵魚畢,至懷清芬進早膳畢。至勤政殿辦事、引見畢... ...
六月十六日
戴雙層輕涼南糹丕纓冠,穿醬色直地紗袍,紅青直地紗褂松石馬尾鈕子帶(拴刀子、火鐮),青緞鞋襪。乘八人亮轎出出入賢良門,進前園西北門,至集鳳軒請皇太后安畢。乘四人亮轎至討源書屋進早膳、辦事、引見畢... ...
六月二十三日
戴雙層輕涼南糹丕纓冠,穿兼絲葛袍,紅青直徑地單紗褂,松石馬尾鈕子帶(拴刀子、火鐮),青緞鞋襪。乘四人亮轎至懷清芬進早膳畢,至勤政殿辦事、引見畢... ...
六月二十八日
是日理事。戴雙層輕涼南糹丕纓冠,穿兼絲葛袍,紅青直徑地單紗褂,紅寶石馬尾鈕子帶(拴刀子、火鐮),青緞鞋襪。乘四人亮轎至勤政殿理事畢。至懷清芬進早膳、辦事、引見畢... ...
所引四條檔案正好包含了清代皇帝日常視事的幾種方式,「辦事」就是批閱奏章、召對臣工,之後還有引見庶寮(清代有任職、升遷、調動、保薦、俸滿等和地方官京察一等、大計卓異者的相關官員由主管衙門帶領入宮引見,從乾隆起居注和穿戴檔看引見是相當頻繁的),二十八日「理事」對照當日《起居注》看指的是御勤政殿聽政,所引檔案中這四日皇帝居住於圓明園,「御乾清門聽政」若逢皇帝住園內則為「御勤政殿聽政」(御門/殿聽政乾隆時期一般一個月舉行一兩次)。清宮《穿戴檔》中凡是朝冠、珠頂冠(吉服冠)、朝袍、龍袍、袞服(金龍褂)均會註明名稱以及顏色、質地和織綉方法,凡冠只寫材質的均為常服冠,凡袍褂只寫顏色、質地的均為常服袍褂,所引檔案記載的這些日常政務場合皇帝穿著的正是常服。
咸豐三年《穿戴檔》
三月二十五日(換戴涼冠)
上戴絨草麵線纓冠(綴珠重一錢五分),穿藍江綢棉袍、石青緞棉褂,束銅鑲珠三塊瓦線鞓帶,穿青緞涼里皂靴,至御門聽政畢,還養心殿辦事、進早膳畢,至乾清宮見大人畢,至西廠子看侍衛步箭畢,還養心殿。
咸豐四年《穿戴檔》
三月十五日
上戴天鵝絨緞台[胎]冠,穿藍緞棉袍、綉石青綢棉金龍褂,戴蜜蠟朝珠(內殿),束金鑲紅藍寶石線鈕帶,穿青緞氈里皂靴。至天穹殿、欽安殿、斗壇拈香畢,至延暉閣辦事、進早膳畢。還養心殿,朝珠、金龍褂下來,換石青江綢棉褂,見大人。
五月十四日
上戴萬絲生絲纓冠(綴珠重一錢六分五厘),穿藍芝地紗袍、石青直地紗褂,束金鑲碧玡 王+么 馬尾鈕帶,穿青緞涼里皂靴。至欽安殿龍王前拈香畢,還養心殿。辦事、進早膳、見大人畢,至建福宮等處拈香畢,還養心殿。
五月十五日
上戴萬絲生絲纓冠(綴珠重一錢九分),穿駝色葛紗袍、石青芝地紗褂,束白玉鉤馬尾鈕帶,穿青緞涼里皂靴。至欽安殿、斗壇、天穹殿拈香畢,還養心殿。辦事、進早膳、見大人畢,換駝色葛紗衫。
這幾則檔案同樣顯示御門聽政、召對、引見時皇帝也是普通的常服袍褂。
若逢國喪期,如大行皇帝、大行皇太后賓天穿滿百日縞素後的二十七個月內,上述場合皇帝均穿素服,式樣同常服,但袍和褂全為元青色,即黑色;平時逢已故帝後忌辰,只穿元青色外褂,袍用藍色最多見。
穿皇帝常服的康熙帝。召對、引見時官員如何穿著未在清代典章、官書里見到明確記載,目前僅見到御門聽政的,清嘉慶欽定《皇朝詞林典故》「御門侍班儀」下注「凡御門皆常服朝珠,若逢五逢十,仍用補褂,惟月之三十日,則移於次月初一日。」在某些私人筆記中記載過皇帝召對時的臣工穿戴,如震鈞《天咫偶聞》:「召對、引見皆服天青褂、藍色袍,雜色袍概不得服,羊皮亦不得服,惡其近喪服也。」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故事:引見官員,例由吏部帶領,應著藍袍天青褂,掛朝珠,每逢朔、望,及五日、十日,著補褂... ...至召見,大致服色略同,惟長袍不一例,藍者、深駝色、淺醬色者皆可著,亦配忠孝帶(俗稱荷包手巾帶)」說明召對時官員服飾可能是初一日以及逢五逢十日為常服袍補褂朝珠,其餘日期為常服袍常服褂朝珠,但是常服袍的顏色是固定用藍色還是可隨意選用因不同記載間互相矛盾或不同時期有不同規則,不能確定。官員常服袍褂形制、裝飾特徵同皇帝,補褂為飾有「補子」的石青色對襟褂。
總體來說,皇帝日常視事著裝較同場合官員為輕,即不論日期均用常服褂或冬季翻毛皮褂,不用裝飾四團龍紋補子的金龍褂(袞服),官員可能視日期在常服袍外或穿常服褂或穿補褂;召見引見時皇帝不掛朝珠(御門聽政有掛朝珠例,也有不掛例),官員需掛朝珠。
清代官員補褂
「叫大起」也是口語稱謂,可能是類似光緒庚子年決定宣戰前的大型集議,我查了一下史料,有私人筆記記載當年是五月二十一日開始三天「叫大起」,據光緒二十六年《穿戴檔》
五月二十一日
上戴白羅面生絲纓冠(綴珠重七分),穿醬色芝麻地紗袍、石青芝麻地紗金龍褂,戴伽楠香朝珠,束綠玉勾搭線鞓帶(掛帶挎),穿青緞涼里尖靴,辰初外請,至聖母皇太后前請安畢,更換尋常,見大人畢,還涵元殿。
後兩日除袍色不同,與之一樣。
從檔案里看,當天光緒皇帝起床後給皇太后請安穿常服袍、金龍褂,之後就換成了常服褂(清宮口語里將常服袍褂稱為尋常袍褂,因皇帝一開始就穿的是常服袍,這裡所更換的」尋常「只能是指的常服褂),和皇帝日常視事的穿著一樣,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從清代皇帝穿戴習慣看也不會穿非常服袍褂的服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商朝這個朝代?
※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突然就滅亡了的?
※南北朝初期南朝強於北朝,怎麼到後來強弱逐漸逆轉了?
※為什麼有些朝代的皇帝名號是「XX帝」(如漢朝),有些朝代的皇帝名號是「XX宗」(如唐朝)?
※魏晉南北朝是個怎樣的朝代?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