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什麼比明代好的地方?
鏡像問題: 明代有什麼比清代好的地方? - 歷史
注意:某朝≠某朝統治機構≠某朝統治集團≠某朝皇族≠某朝皇帝
剃頭師傅手藝比前朝好
- 清代基本上解決了蒙古問題。朝廷將蒙古各部落一一畫地為牢,使之再也無法兼并壯大,威脅中原;再一則,滿清貴族是作為蒙古王公的同盟者而來的(也是君主),通過恩威並用的手段,將蒙古土地併入中國,這是最穩定、最低烈度,最成功的一次。
- 考據學發達。這個是事實,不是評價。無論清代大儒們皓首窮經的生活讓你有多麼不滿,但至少在學術方面,其結果是,考據學成果超過歷代前人。古文尚書之證偽是在清代方蓋棺定論,甲骨文的發現及興盛也是在清代。崔東壁影響了20世紀的古史辨派,他是宋代鄭樵的繼承者,顧頡剛的先道。
- 清代人口遠超歷史上任何朝代。當然,人口的激增從明代便已開始,但最終完成的確是在清代。這期間一是紅薯等外來作物引進的效果,一是比較低的賦稅的結果。康熙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對於下層民眾當然是一個有利的政策。
- 滿洲的開墾和新國土的併入。滿洲人將東北作為『嫁裝』帶給了中國人,並在有清一代使之得以開發。『闖關東』之所以能愈來愈甚,皆因滿洲人和漢人變成了同一國家的國民而已。若非如此,除非中原王朝大興干戈,軍屯軍墾,當無第二條和平道路。另,新疆成為中國的疆土是在清代,西藏真正被中原王朝所掌控也是在清代。清人在邊疆的武功,有大敗,有割地賠款,但也有無法磨滅的守土衛國的功績。
- 近代化的開啟。平實地說,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就是在清代,無論是開口通商,參與國際事務,組建新軍,還是修鐵路,搞立憲,清代末葉幾十年發生的這一切,其激烈程度和轉變速度從秦始皇以下未聞有二。無論這種轉變是不是滿洲貴族甘心做的、做成功了多少,清代是一個王朝,只能說,在這個時代,確實發生了這些而已。
……
最後不言不快的比喻:
B:好個屁,我體育比他好多了。
A:但是你數學不如他呀。
B:哼,他數學好是因為他體育不好!
A:拜託,不管怎麼說,他數學好總是事實吧…
B:誰跟他比數學。體育好才是真的好!再說了,他人品不好。他身體也不好!
A:數學……
B:他媽逼他學習他數學才好,我媽逼我學我數學也好。你別看他數學好,別的班數學比他好的多了去了!
A:…那你為什麼不學?
B:因為我體育好!
A:……
***********************************
C:E君家的蘭花真漂亮!
D:E不是和我們打過架嗎?他家的花,我呸!
C:他家的花漂不漂亮和我們打沒打過架有什麼關係?
D:你個叛徒,你別有用心!
C:誒,誒,說花就說花好吧。
D:漂亮個屁!他的花再漂亮他也和我們有仇!再說了,他的花還是從我這兒要的種子呢,要換我來種,比他的更漂亮!
C:你沒種過你怎麼知道……
D:廢話,我種的閉著眼睛想也知道比他種的強!
C:……
************************************
免責聲明:我既非明粉也非清粉,我是春秋粉和佐佐粉,請勿誤傷。
**************七月的補充解釋*****************
1,考據學發達:再次說明,這是個事實,無關評價。清代的考據學確實是歷代第一,這就是它在學術上超過明朝的地方。至於這種優勢是因何而起,付出何種代價而然的,不在本篇討論範圍之內。
2,嫁裝:請看清這個詞左右的引號,即,這是一個比喻。喻清代時中國始能長久地、穩定地、系統性地統治東北和外東北地區,使之中國化。
3,漢人進入東北:大規模的闖關東的確從清代開始。滿洲人最初是嚴格禁止,至少19世紀中葉便已無力禁止,轉為默許,光緒後更轉為開放態度。在有清一代,沒有直接因為闖關東而爆發大的戰爭,此為統一國家的好處。至於明清革鼎之際的戰禍殺戮,是另一回事,有前後關係,不見得有因果關係。
4,近代化。清代不僅是一家一姓之王朝,也是一個時代,在此時代之內,開了中國近代化的頭子,是為事實陳述。當然,這種近代化的舉動不是滿洲人的初衷,可我們討論的不是『滿清皇族比朱明皇族好在哪裡』,而是『清代有什麼比明代好的地方』,就後一個問題,清代有近代化,明代無,這就是比較優勢。
5,比較的不公平。確實,用一個較後的時代來與較早的時代相比,嚴謹地說絕不合適。只是題目一開始就默認了這種不合適,而未將之加以限制。所以這個題目基本上等同於『清代哪裡比明代好』+『清代有哪些方面比明代先進』。將明清換成室町幕府和明治時代來看,相信不會有人質疑:『明治時代比室町幕府先進,因為明治時代開啟了日本的近代化。』
6,清代割地。有同學說『清代除了割地還會什麼?』這是情緒化,不是理性比較。清代晚期確實在割地,正如它早期中期一直在擴張或是守土。將一個朝代比做一個人,我們不能因為他暮年的顢頇軟弱,一併否定他青年時代的銳意進取。
7,假如不是…一定更…。我是漢人,基於小小的民族自豪感,我也很願意相信,假如沒有滿清267年,中國在近代史上會更光彩奪目。不過,這個假設跨度太大,變數太多,完全無法著手證實或者證偽。假如沒有滿洲人入關(且不說歷史一環套一環,豈容這種可能),後起漢人朝代與清代相比有三種可能:1,勝過清代;2不過如此;3,猶不及清。無可否認,三種情況的任意一種都有出現的可能,所以在平行宇宙里,漢人朝代超過清代的或然率亦不過33%而已(在下數學不好,若有學霸願意指教,鼓掌歡迎)
8,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看仔細的朋友會發現,我引用這句話,實為補充說明『清代的賦稅政策有利於下層民眾的人口增殖』這一觀點。無論此政策是否虛偽,在此之外增加了多少雜稅,至少,其本身和之後的『攤丁入畝』政策減輕了新增人口的人丁稅負擔,推動了人口激增。對此政策,我僅取此一點,毋庸展開批判。
9,反思:題外話。批判清朝的意義遠不如思考,中國歷史何以最終走入了清代,何以日趨保守、種種弊端『一片醬缸。267年,包括之前之後一段時間的下坡路,滿洲統治者當然有責任,但是,占當時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有無需要自省的呢?他們和明代的祖先沒有區別,和20世紀的後代血脈相傳,但偏偏這267年間,願意臣虜自認,不盡起反抗,也不盡爭自由…統治偌大中國,光憑滿洲人是絕無可能成功的,自然,267年間一切問題,也不是滿洲人所能全力擔當的。
10,該說的已經說的夠啰嗦了,在我這個階段,思想上也只能達到這種程度而已,還請方家不必見笑。回答明清的問題,總容易深陷泥沼之中,以後的回復,只談猴子、犬、孤狼如何?^_^
清朝皇帝比較孝順。
乾隆皇帝給母親過生日,一天花出去10萬兩白銀。
你明朝皇帝敢么?
清朝皇帝英明,你看大清朝的文官給皇帝寫奏摺,幾萬字幾萬字,說來說去就是,皇上您最英明。
你明朝皇帝有這待遇?
清朝皇帝仁愛,善待大臣,從不隨便打你屁股。一般都是把你全家拉出去剁了,或者送你到東北,看一下北國風光,我大清龍興之地。大臣不但不埋怨,還要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你明朝皇帝行么?
清朝皇帝自信,乾隆皇帝跟大臣打賭,說勞資這天下是盛世。不信你去下面看看去,哪一省有虧空?然後頒下御旨,說朕要跟丫打賭了!你們各省不要弄虛作假!這個不開眼的大臣就到各地去檢查虧空,果然根本沒有虧空!然後他邊走邊請罪,是我錯了,皇上您太牛逼了。
你明朝皇帝有這水平?
清朝皇帝有骨氣,敢跟世界上最強的十一(?)國同時開戰!打不贏就說,我根本沒想跟你打。要賠款了就說,不就是賠點錢嘛,你連土地都不要,真夠意思!
你明朝皇帝有這氣魄?
清朝皇帝還曾經和日本天皇稱兄道弟,溥儀就是偽滿洲國的皇帝,日本可是最強國之一,也得請清朝皇帝去捧場。
你明朝皇帝有這派頭?
清朝皇上勇敢,敢於割地,敢於逃離首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寧死也要做亡國奴。就是不能把天下給了漢人。
你明朝皇帝有這覺悟?
清朝皇帝髮型帥,那麼長的辮子,不僅美觀,還可以當鞭子來抽你。一舉兩得。
你明朝皇帝有這頭型?
清朝皇帝博學,儒家經典信手拈來。大臣們苦讀幾十年,都不如皇帝讀幾天看出來的多。
你明朝皇帝有這知識儲備?
清朝皇帝寢宮多,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江南行宮。走哪住哪,住哪睡哪,六下江南,留下多少才子佳人的美名。你明朝皇帝就一個紫禁城,還有南京老朱修的那個破皇宮。別說六下江南了,你去一趟都是昏君典範!
你明朝皇帝不行!
綜上
「我大清遠勝於大明。」評論區的朋友們,請好好說話,和平討論。
評論區的朋友們,請好好說話,和平討論。
罵人的,上來就扣帽子的,我就刪評了。
各位見諒。
我解釋一下
一,如評論區所言,明朝同樣也有一堆黑點。
二,我本人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黑,寫這個答案原本只是順手寫的。
三,感謝各位的贊和評論。最後再說幾句。
最後再說幾句。
我大學所學乃是政治學,並非歷史。對於歷史幾乎全部是我在校圖書館看的。
一,我不認同當今版圖是由清朝奠定的看法,清朝皇帝當時是滿漢蒙回藏幾族的共同首領。漢族與其他三族同屬被統治地位,只不過人口最多,又出了很多能人,所以給我們一種錯覺漢族在清朝是統治者,這就屬於扯淡了。清朝佔多大地皮跟漢人關係不大,他們也不是為了漢人佔領的。
二,新疆,西藏,內蒙,東北,這四塊地區,除東北外(當時遼瀋戰役已經結束),全部是毛澤東和米高揚第一次會面時,毛澤東就直接表態,解放軍要進駐這些地方。
事實上,內蒙古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也有獨立的可能,外蒙領導人蒙巴山曾與斯大林秘密商議,要將內蒙併入外蒙。新疆在共和國成立之前,也已經差不多是獨立王國了。至於西藏,我想對於中國現代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西藏自始至終都跟印度扯不幹凈,一直有獨立的想法。如果不是因為解放軍就在那裡,認為這是清朝遺產的各位,你們真的覺得西藏不會獨立?
所以,這些地方今天還在,是毛澤東與米高揚會談的成果,也是毛澤東強硬姿態的成果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功勞!
毛澤東曾經想收復外蒙古,並說,等新中國成立了,國家安定統一了,外蒙就應該和內蒙合併,併入中國。
米高揚說,要合併也是內蒙回歸外蒙。(注意這句話)
為此毛澤東同米高揚發生激烈爭執,談判陷入僵局。
詳細史料,參看沈志華《從西柏坡到莫斯科》,《中蘇關係史綱》,《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
三,中國近代的全面落後,鍋不能由清朝一個來背。但是,漢人在清朝被抽去脊梁骨,漢族大臣被折辱,始終像狗一樣匍匐在清朝統治者腳下,這個鍋確實是清朝的。至於後期四大名臣崛起,那是清朝發現自己人不行收拾不住局面,只能任由漢人做大了。對國人精神和視野的奴化遠超明朝
一群人懷念「勤勉」的滿清皇帝,如果這個國家的官僚系統高效運轉,何必一個拚命工作的皇帝?顯然,一個雄主並不能保證自己的子孫也是雄主,咸豐什麼的再努力也挽救不了這個專制體制。官僚系統逐漸替代皇帝的權威,把皇權置於官僚系統之下才是一個進步的體制,英國女王可否任免官吏?可否大權獨攬?可否殺伐決斷?明朝在這一點上做出了寶貴的嘗試,皇權被官僚所壓制,官僚系統甚至可以自己立新君,甚至連宦官也是皇權刻意扶植出來對抗官僚的。這比一股腦跪在地上山呼萬歲的奴才們不知道高多少。
還有過來裝國內專家的GDP這玩意算古代真的大丈夫?哦,國內專家,懂了
GDP這玩意算古代真的大丈夫?哦,國內專家,懂了永樂大典淚目,四庫全書留下的精華可真是精華,《四庫全書》存書3475部,79070卷;存目銷毀(僅僅存了個書名而被銷毀的書):6766部,93556卷。看來不是精華的都已經被毀了,「寓禁於徵」真是個好政策。而且精華裡面刪改無數,僅舉一例「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猜猜是哪首詞。
永樂大典淚目,四庫全書留下的精華可真是精華,《四庫全書》存書3475部,79070卷;存目銷毀(僅僅存了個書名而被銷毀的書):6766部,93556卷。看來不是精華的都已經被毀了,「寓禁於徵」真是個好政策。而且精華裡面刪改無數,僅舉一例「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猜猜是哪首詞。
魯迅:「文字獄的血跡已經消失,滿洲人的凶焰已經緩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時的禁書,我想他都未必看見。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 (魯迅《病後雜談之餘》)
清朝最大的貢獻就是疆土,不過很遺憾,這事跟我們的關係並不大,清朝的疆土是滿洲人打下來的,漢地亦是其殖民地,辛亥革命後成功翻盤,連滿洲人的老家也一併奪了過來,民國才是中國領土合法性的直接來源,所謂的五族共和。而共和國則用武力實現了對領土的有效控制,滿清和這一切的關係僅僅是給我們畫下了一個大的版圖而已,在它的幾塊殖民地裡面,人民甚至不能自由遷徙,東北在清朝統治的絕大部分時間裡人口稀少,肥沃的土地卻沒有人開墾耕種,最終被沙俄搶去一大塊。聽說過《字貫》案么?編個字典也能死人的哦。
聽說過《字貫》案么?編個字典也能死人的哦。
客觀的說,清朝的考據學貢獻極大,不過當時的文人未必會開心,因為也只有考據最安全了,不然說什麼都可能遇到文字獄,滿門抄斬,開棺鞭屍什麼的。清人作考據想來都是被逼出來的。
X大歷史系某退休院長就是做清史研究的,X市辛亥首義,對這些韃子自然沒有好印象,我承認我不客觀,不過麻煩各位清粉拿點靠譜的論點論據和論證出來乾嘉學派。
雖然我不完全贊成他們的研究傾向,但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求真精神上該服還是得服。
這是我學了文學、文獻學以後的感受。現在正經研究文史的人都受益於他們的研究,無論多不喜歡。
要是沒有乾嘉學派,按著明代那個做學問的路數…
——————-這是我在知乎上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我當時不知道知乎歷史問題下的生態,以為按其它問題那樣答就可以。是是是,清朝有乾嘉學派是因為當時思想壓制,這個玩意又僵化又倒退,高中歷史課本的內容我竟然不知道,受教了受教了,希望不要再私信和我吵架了。
一個很重要的被人忽略的因素:清朝廢除了明朝的重役。
很多人一看,咦,清朝入關後的稅收差不多為2000多萬兩白銀(順治時期),和三餉加派後的明朝差不多,為何卻很快穩定住了局勢,大半個中國傳檄而定呢?為何明末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沒有了呢?
很簡單,清朝鼎立以後,徹底廢除了運役,改為純粹的官收官解制度,於是明中後期北運白糧之弊,頓時煙消雲散,史稱:「虛費革而重役息」。
明朝有一個制度,叫糧長制,就是讓地方富戶充當糧長負責運輸作為稅收的各地糧食。這個制度的後果,極其恐怖。
白糧分北京和南京兩個系統,北運白糧系指由江南蘇州、常州、松江、嘉興、湖州五府中的24縣1州①解運到京師供應庫、光祿寺、酒醋面局、宗人府及百官俸祿的稅糧,每年額派21萬餘石②。其品種包括白熟細米、白熟粳米、白熟糯米等優質米種,因是供應六宮及百官消費,故對米質的要求非常高,明代規定漕糧、邊糧等各類稅糧交納須乾圓潔淨,而對白糧則是「每粒揀選,務在糧精純」,若是不「精純」,則要求「換納」,重新輸送③。史稱:「且此白熟米,得之非易。方其初收之時,鄉民選取一色好稻,舂碾成米,篩簸擇好者取之,其不好者退之,勞費民力頗多。」④故當時官方折算,白糧與普通米相差極為懸殊,金花銀的折算是銀一兩折米四石,而光祿寺糯米則為「每石折銀一兩一錢」⑤。不僅如此,白糧解納之費,冠諸種稅米解納之最,故五府府志及其各縣縣誌都異口同聲宣稱,充白糧解役者必破家,這種情形自成化以來不斷加重,到嘉靖時,史稱:「嘉靖十年以前,民運尚有保全之家,至嘉靖十年以後,凡充是役,未有不破家者」⑥。此類論述比比皆是,到萬曆以後,便愈演愈烈,終明一代,此役一直是個夢魘。
白糧解運有一個非常複雜的流程,可分為在鄉、在途、在倉三個階段,細細剖之,每個階段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弊端重重。
就其在鄉而言,則有僉點糧長(解戶)、領單徵收、領取糧銀貼費、雇船雇夫、驗收裝載等環節。在這些環節中,其弊端可歸結為三點。
一是「不能盡糧」,即糧長難以保質保量足額徵到自己名下的稅糧。僉點白糧長,五府都嚴格規定必是「殷實大戶」,故「白糧長」又稱「大戶」,但因糧長數目不斷增多,實際操作中難以做到盡僉大戶,況且白糧長為極重之役,當此役者必破家,甚至有喪身亡家之患,故巨室富戶用盡手段來避役,如通過詭寄、花分、飛灑、影射、飛匿等手段,使其上戶變下戶,「每每田多者反居下役」(64),再是通過賄賂等手段,賣富差貧,營求稽脫,結果出現了「白糧苦差專派小民」的局面(65),也就是說白糧長有相當一部分派及了中戶甚至下戶。僉點完糧長以後,便是領單徵收,即糧長從「縣總」等處領取征糧長單,再根據長單,糧長自行徵收本名下的白糧正耗米,萬曆《松江府志》言:「此項(白糧)縣派該保區圖,該役自收,不煩收兌出入」,於是「在家有收貯舂辦之苦」(66)。這個舂辦之苦最為核心的是「不能盡糧」。天啟《海鹽縣圖經》載:萬曆三十一年,嘉興府海鹽縣「三倉解戶生員揚秉煒,以不得盡糧,自刎於府堂」。其死時呈示:「解戶五分,應集收起運米五百餘石,往時奸胥作弊,將米升斗零派,花名詭姓,對面難尋,勢豪宦戶十不收一,舊役某人尚監禁七年無○,煒(揚秉煒)情劇自刎,幸救面,生懇乞坐盡本名本圖。」該志又稱:「往時縣總書受賄作弊,將民運各糧盡派於宦家、豪戶及奸頑小民,任其拖欠短少,相傳有以麥豆抵作米,解戶只得含淚收去者。」於是有行「坐盡本名之法」的實施,說白了就是借官府之力收足本名下的白糧(67)。當然這種立法並不會產生什麼實際效果,解戶不能盡糧依然存在,這不僅海鹽縣如此,五府皆然,故常常「錢糧不敷」(68)。因為自宣德以來,明朝通行白糧派於輕賦之田(69),而這些輕賦之田多是勢家富室所有,因此糧長徵收不得不經常面對勢豪宦戶,上述「生員糧長」況且如此,中下戶的境遇可想而知。
二是「使費之侵耗」,即糧長在「奉票支領」白銀貼費時,遭遇了種種勒索,其貼費(使費)常被官吏人等吞沒大半。《松江府志》言:「又領夫船車腳銀兩每石該銀若干,華亭縣該銀二萬四千六百兩有奇,上海縣一萬六千二百兩有奇,青浦縣九千五百兩有奇,此項徵收在櫃,奉票支領。」(70)對此,明末陳睿謨言:「臣每見里中糧役,收領正米外,更有各項名色。官有管轄,遂因其管轄而遞索之事有款項,隨照其款項而各科之,運船未出江口,而使費已耗其大半矣」(71)。萬曆間浙江巡按方大鎮亦言:「夫運必資舟楫,無水腳價則失其資矣。今不請託則不得也,不兌支民間則不得也,不營求比限則不得也,不鑚求放單則不得也,不扣除公堂則不得也,未涉江淮已為魚肉。」(72)仔細考察白糧運輸的監管,有不斷增加之趨勢,正統年間設沿河之官催督,此後隨著各朝推移,又設有委官、儹運郎中、總部、協部之官,且每官之下,又有大批胥吏衙役,這種龐大的官、吏、役隊伍,處處掣肘糧長,處處勒索糧長,糧長安能領足貼費,僅在領銀環節,其貼費已經「耗其大半」。
三是埠頭、官吏、船戶、水手之索詐。嘉靖六年,梁材言:「查得正糧一石,例貼船米四斗,富豪擅利,造船攬載。每船一隻,官價一百二十兩,埠頭寫船,抽銀一十兩,部運官需索,又不下十兩矣。及至登船,一家聚食,官價不敷,往往賠補,此雇船之害也」(73)。以每船500石計,貼船米4斗,折銀為2錢,故糧長領取雇船費,每船為100兩,除「聚食」之外,而實際花費在140兩開外,糧長需賠補40餘兩。萬曆九年規定雇船「每百石定給銀三十三兩」,以每船500石計,每船雇費則為165兩,加之埠頭抽銀、部運官需索,已達185兩之巨,而萬曆《嘉興府志》記載當時的「船錢」貼費依然是米「四斗」,故糧長僅雇船之費需賠補85兩以上。這種情況隨著時間推移,愈是厲害,到崇禎時期,「(糧長)近甚苦之,蓋因埠頭橫索牙用,每船扣銀四十兩,多者五十兩,船戶既受埠頭之勒索,勢不得不從糧長取賞」(74)。此時糧長,僅船費賠補已經達115兩之巨,多者更是高達125兩。而最糟糕的是「吏胥作奸,通同經紀埠頭,豫(預)指某人之船受其雇值,利為己有。及至兌米船尚未到,即欲追退其值而託辭趕船,掉臂逃走矣」(75)。總之,正如徐必達所言:「大戶派兌,有宦戶之拖賴搧揚,驗包有官役之需索,雇覓船只有舟人之攬騙,告領水腳有吏書之扣尅及押運官之索騙」(76)。由此觀之,糧長之苦正在於官吏利用對糧長的監管之權進行勒索。
就其在途而言,白糧解運有各關搜貨納稅稽留之苦;有過洪過閘挽拽起剝之苦;有各處衙門勒索之苦;有軍船、快船、官座船之欺凌需索之苦;有守凍之苦;有起車之苦;有沿途查驗之苦;有風濤漂沒之苦,等等。總之,民運白糧在途中轉運,其苦難述,奏章、日記、地方志等各類資料言之甚多,可謂汗牛充棟,其中萬曆間,浙江巡按方大鎮用文近2000字,對其有詳細論述。其中各關搜貨納稅稽留之費,總計每船70餘兩,過洪過閘挽拽起剝等各類費用,總計每船300餘兩,「而雇船、雇夫與席、草、包、索、飯食、神福一切諸費,又不與焉。蓋白糧一船負富戶之虛名,到處以為奇貨,而漁獵之不厭」(77)。
據方大鎮所奏,白糧解戶除「雇船、雇夫與席、草、包、索、飯食、神福一切諸費」外,需費370多兩。雇船、雇夫等費,上述已言,雇船之費,每船需費銀165兩,按政府貼費的規定,雇夫之費是高於雇船之費的,即船米為4斗,夫米為5斗,由此可推算雇船、雇夫等費應在330兩開外。崇禎十六年,應天巡撫陳睿謨對此也作了估算,其疏曰:「運船向系民雇官運,則必用官船,計每船管船頭柁、水手各安家衣資等項……計每船用米五十石,用銀三百二十五兩」(78)。以每石米折銀5錢計之,則雇船、雇夫等費共350兩。以350兩與前者在途在倉所費370兩相加,共為720兩,以每船500石計,每石折銀5錢計,每石需費1.44兩,折糧則為2.88石,即輸納白糧1石需費2.88石,與上述需費5、6石之說,相差甚遠。當然上述之費用,在方大鎮看來,僅是正常費用,隨後其用了1000多字來敘述了非正常的費用,常常有50餘金、100餘金、150餘金、200餘金來描述某個環節的費用,觀之,確實駭人聽聞(79)。現分類敘述如下。
沿河衙門勒索之苦。陸樹德言:「軍運經各該分司衙門,無抑勒需求之苦;民運經各該衙門,動以遲違情由,問擬工罪並諸雜色使用,每一處輒費銀十五六兩,少亦不下十兩。」(80)明代運河管理衙門機構十分複雜,最高機構稱「總河」,下設四個分道,分段管理,即淮徐道駐徐州,淮揚道駐淮安,直隸道駐固安,山東道駐濟寧。僅就山東道而言,其有4個衙門7分司(山東設有寧陽、南旺、夏鎮、沽頭、濟寧、北河、臨清等7個分司),以此計之,整個運河分司衙門多達數十處,若每個衙門都行勒索之事,其費不知幾何。
軍船(漕船)、快船、官座船之欺凌需索之苦。陸樹德言:「其最所畏者,軍運每凌虐民運,有等豪惡之軍,故將己船撞擦民運之船,民船板厚而軍船板薄,微有損傷,即便蜂攢簇擁,盡入民船,百般挾詐,不厭其欲不己也。」(81)徐必達言:「皇店、皇木及黃馬水殿官座等船之挾詐……彼駕船運木,皆驕夫悍卒,藉屬朝廷,駕言上用不容白糧船先行,必需索重賄,方許其行,一近其船,即稱磕損,勒要賠補。小民唯唯,不敢申訴,此挾詐之所由興也。」(82)工科給事中歸子顧言:「皇店皇木之暴戾,抑勒關津閘壩之阻滯留難,快船、官座船之欺凌需索,重至疊出,不惟詐財且阻去路,而早則起車,遲則守凍,耗費不貲。」(83)方大鎮言:「漕白相值,遇險破舟而令白賠漕,私詐未遂鑚求公斷,私詐十餘金而不得,公斷百餘金而莫誰何……不寧惟是,淮上游徒賄得緝盜未消之批,遍搜糧艘,沿河刁棍,怙恃村裡烏合之眾,強御糧行。」(84)可見僅漕船挾詐,每船少則10餘兩,多則需費100兩開外,假設又遇快船、官座船之欺凌,以及沿河刁棍強奪,其費可知。
守凍與起車之苦。方大鎮言:「苦莫苦於守凍……蓋守凍臨濟,每名打點不過五十金,而一至河西天津之間,則內監以起車為例,所費不貲,每名非二百金則百五十金也。」(85)「守凍」是指因運船遲滯,到達王家務後,因河冰凍,不能前行,只好停頓下來,等待明年春暖冰化之時才開行,故「有王家務遇凍賃房、凍米搬運狼藉之苦」(86)。而這裡所言50餘金,僅是守凍過程中「打點費」,並不包含賃房、搬運之費,若是把此包含在內,則有人言:「守凍之賠費百倍」(87)。比「守凍」更可怕是「起車之費」,僅是打點,就需150兩到200兩之間,也就是說,「守凍起車」的打點費共需200兩到250兩之間,故言:「民之私用不知其幾」(88)。
沿途查驗之苦。本來僅是查驗是否夾帶私貨,史稱:「淮安、通州盤驗之阻滯……淮安、通州皆關隘之所,恐有夾帶,向許盤驗,但官不自驗,委之下吏巡攔之夫,明知其無夾帶,必需索足願,方放過關,此阻滯之所由病也」(89)。這是對萬曆九年規定的白糧船「勿令夾帶私貨」(90)政策的堅決貫徹,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查驗中,多不行,少亦不行。史稱:「且州縣查驗矣,又有淮安理刑之驗,通州糧衙之驗,何為者也。況淮安之驗,驗其少,少則罪之。通州之驗,驗其多,多又罪之。少不可,多不可,為之民者安所逃罪乎?」(91)於是被罰總是逃不脫的,其費需多少,不得而知。至於風濤漂沒,有時也會偶爾發生,這就需要全部賠補,此必亡家亡身。
這樣下來,糧長可以說要想不破產,難如登天,當時甚至有糧長耗費2000餘金的極端例子。
由此可見,明代百姓負擔不能僅僅根據國家財政收入來平攤,而要把繁重的「役費」計算進出,不然總會得出明代推行的是低稅政策的結論,但這與明代老百姓因承擔不起賦役而大批流亡相矛盾,也與明代因賦役繁重而民變不斷相矛盾。
清朝在當時,對很大一部分平民來說,甚至可以說是解放。
謝邀
1、限制士紳權力
入關之初第一件就是在打擊士紳,後來又通過攤丁入畝,來控制紳權,在同光軍興以前,地方上的士紳不像前朝一樣,將賦稅全部轉移到平民身上。在限制紳權的同時又在縣下設置,由巡檢、縣丞、典使這些官員分防地方,處理民事問題。在這方面,有本書叫《皇權不下縣?》(胡恆著)可以參閱。
2、宗室問題
清朝除了鐵帽子王,所有的王都要降等世襲。另一方面又把宗室全圈在北京,少部分留在奉天一帶。這樣他們在京里犯事,皇帝馬上就能知道。清實錄里就有砸烤地瓜攤子、調戲婦女被發配回老家的宗室,有意思的是調戲婦女那位化名「趙四」……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趙四。
3、解決蒙古問題
有可能成為成吉思汗第二的噶爾丹被康熙打敗,准部在乾隆時被徹底消滅。至於其餘的蒙古諸部,清朝實行盟旗制,這個真掃聽的話,比實錄上的還有意思。
4、收復新疆
乾隆時收復新疆,左文襄公二收新疆。在新疆設省之後,雖然近代有某些問題,但其最高統治者一直是由內地派出,包括盛世才這王八蛋。
5、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實質上就是在加大實控區的範圍,從雍正時開始,一直到晚清都在進行。通過對舊有土司制度進行改革,加強了中央對於西南邊疆的控制。
6、實現中央王朝對於土蕃的控制
太敏感了,不多講。對一個地區實現有效控制,標誌有三:駐紮軍隊、官員任免、徵收賦稅,是否有過有效控制,就看是不是滿足三條之中的兩條。乾隆朝的金瓶搖簽,本質上是實現了「官員任免」。設駐紮大臣及軍隊,這個一百度就知道了。
7、武人地位提高
康熙時武將也如文官一樣丁憂,這樣使他們可以盡人子的孝道。而且武人也可以擔任文職,如岳鍾琪、楊遇春都當過總督,晚清朝青江浦提督加加部左侍郎銜,相當於一個巡撫;董福祥加過尚書銜。而且武人的僕人屬於可以授官的良民,這等於間接使武人地位提了一個檔次。但武人確實多數文化素質差些,所以沒有改變民間重文輕武的觀念。
8、朝鮮問題
李氏朝鮮一直有對遼東半島的野心,明中後期,開始使用胡藩體制招撫女真諸部。在薩爾滸之戰時,出工不出力並與後金答達默契,根本沒有想到當年明朝給他們的復國之情。當時李朝就是吃白眼狼。清朝兩次進入朝鮮,晚清朝在那邊設置租界,把他們太上皇帶到過中國。在甲午之前,朝鮮一直沒有對遼東半島有不軌行為。(附註:從歪曲史實到誇大戰績 韓國古裝戰爭片中歷史的quot;發明quot;過程 - Mtime時光網 這上面寫的,基本上查三國史記與李朝實錄都能找到)
要說我大清的功績,無可爭議的是對蒙古和西域的穩定和控制,即使是我這種專註黑大清一萬年的對此也是承認的。剩下的農業發展,政治制度各自朝代粉基於屁股不同互相撕逼也屬於符合自己邏輯語境的正常現象。
問題在於不少人大吹大清在東北功績卓著,甚至認為東北的國土是愛新覺羅家送過來的,同時又堅定地認為愛新覺羅家造反的時候也是中國的一份子,這就讓我產生了一種邏輯上的荒繆和錯亂感。
1、如果東北領土開發和繼承的功勞是屬於滿清的,那就證明東北在清之前的朝代在地理和政治上都不屬於中國。換句話說,在清朝建立前,現今東北領土上發生的絕大部分政治和經濟開發行為都不屬於中國,這樣才能說,清朝的建立帶來了東北這塊嫁妝。
2、如果愛新覺羅家造反的時候也是中國的一份子,那就證明愛新覺羅家起兵是以明屬建州衛首領的身份發動的地方叛亂,那等同於承認大萌對包括建州衛在內的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指揮使司下屬各衛有無可爭議的主權,而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指揮使司包括了當今東北的絕大部分領土。
問題來了,如果承認東北領土開發和繼承的主要功勞是滿清的,那就是否認大萌奴兒干都司在內的東北各管轄機構的管轄權,那建州衛的統戰者努爾哈赤家族在明代就是毫無疑問的外國人,關外明清戰爭就是毫無疑問的外戰。
如果承認大萌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指揮使司是在東北具有管轄權和主權的政治機構,那自然也談不上滿清帶來了東北,東北主權本來就是大萌擁有的,滿清只是繼承和鞏固了明朝在東北的主權。事實上,認為明朝對東北的主權和治理程度很低的,明顯無視了直到建州起兵明朝對鐵嶺以南的地區實施直轄統治對更北的地區實施羈縻統治的歷史事實,或者說知道但因為別有用心而不說。
各位可以做個選擇題,承認東北是滿洲的嫁妝,那明清戰爭的性質就等同於抗日戰爭;認為明清戰爭是華夏內戰的,那滿清對東北就只是繼承和鞏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當然還有些人的邏輯是清朝很nb,它把中國佔領了,所以它是中國的一份子,與之相應地,東北就成了它帶來的嫁妝。典型的比如下面這位——
想必能和汪精衛相互理解,
想必能和汪精衛相互理解,畢竟日本也徹底吊打了民國,從北到南,數億民國子民,毫無招架之力,看來當初抗日戰爭就該乖乖舉手投降,這樣說不定數百年後,「日」朝還會給我們送來本州島這個大嫁妝。毛委員和蔣校長果然是分裂未來中國領土的千古罪人。清粉也實在夠了,你們真的很奇怪,我著重講的重點是東北是四萬萬中國人民經過十四年浴血奮戰打來的。卻一堆人跑來說明朝如何如何不好?難道你們看不懂黑字?你們真的是只要有人說一句滿清如何,你們馬上把明朝抓出來鞭屍。
清朝統治過東北,也統治過外東北,也統治過蒙古。東北現在是中國的領土,你們清粉說是清朝的功勞,外東北和蒙古不是中國的領土,你們就說是中國人民沒用。反正不管怎麼說,都是清朝偉大,錯的只可能是別人。
整天說東北是滿清的嫁妝,嫁個屁妝。
是得多腦殘的人才會認為因為中國古代某個朝代統治過哪裡,所以今天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統治那裡。好多人一直在誇清朝,我就想不明白了,如果不是四萬萬中國人民經過十幾年浴血奮戰,人家會因為你哪個朝代統治過哪裡,就把那個地方讓給你嗎?你們這些清粉,到底搞沒搞清楚?
東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打下來的,不是你們清朝送的。
這一句才是我要說的重點,至於下面,不過是回答某些腦殘的問題罷了。你們就這麼抓不住重點?一會說明朝怎麼怎麼,一會說奉系怎麼怎麼,一會說日本怎麼怎麼。他們怎麼怎麼關清朝屁事?他們怎麼怎麼都不表示 東北沒有解放軍的奮戰,只要隨便派一個公務員過去就可以在那進行行政管理,收稅。你們到底是怎麼學的中文,我這麼大一行字,你們是看不懂嗎?
清粉們,誰來說說,溥儀難道是個實權皇帝,是他拱手把東北獻給中國人民的嗎?說得好像是,溥儀在偽滿州國把毛主席叫過去,然後拉著他的手說,潤之啊,東北這片土地我就交給你了,一樣。
完全不是,
溥儀把東北送給了日本人。
重要的事情要多說幾次。滿清從來沒把東北送給中國過,他是送給日本,能不能要點臉啊,這才一百年,你們能不能不要睜著眼睛說瞎話呀。當時溥儀從天津跑到長春,建國當傀儡。從現存的證據表明,溥儀當時沒有被綁架。他是被日本人攛掇的,換句話講,他被人家說得心癢了。
====分隔線===
下面這些我本來沒寫的,懶得去查這些。不過好多清粉不信,並且攻擊我,我就寫一寫吧。比如說這位 @一個俗人 ,每一份文書,每一個決定,我都註明了人物,覺得我胡編的,你完全可以查。包括日本版的《現代史資料》,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片倉衷回憶的滿洲國》等等。我也希望所有叫我自己去看的人,你能自己去看看。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軍參謀本部發起了一項討論,如何處理東北地區,最後採用了建川美次的方案,「樹立以宣統皇帝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權」,並要求關東軍立即執行。
9.20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少將,召集板垣,土肥原,片倉等商討對策,最後炮製出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主要有四點,一,領土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二,日本控制新政權的國防,外交,交通,通訊等。三,國防外交等經費由新政權承擔。四,利用擁擠滿清的軍閥拼湊政權。
方案確定以後,東關軍便開始行動。板垣策動張景惠(滿族)成功。四新太郎等策動愛新覺羅·熙洽(滿族)成功,張海鵬(漢族)成功。等等。
1931年10月, 松木俠與板垣,石原等人,再次炮製出一份《滿蒙共和國統治大綱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表面上由中國人統治,而實質上要掌握在我們手裡」
同月,大量漢奸滿奸冒了出來,如袁金鎧(滿族),榮孟枚(滿族,自號關東第二才子),金壁東(滿族,肅親善耆第七子),金梁(滿族)等等。
並且大量滿人充任偽滿州國高官,如鍾毓(滿族人,不是三國那個)擔任黑河省長,葆康(滿族)奉天省長,施履本(滿族)哈爾濱特別市市 長等等,(當然也有漢人和蒙古人,達斡爾人在裡面。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我不是在抓著滿族不放,而是要告訴大家一個真正的歷史)
好了群臣畢集,只差一個大領導了。日本人一開始想找張作相,又嫌他無能沒名望。然後接來了,恭親王愛新覺羅·溥偉,就任四民維持會會長。溥偉一上任,就率領親族舊臣祭禮瀋陽北陵,並強迫瀋陽市民團體參加。
溥偉在陵前發表講話「此際仰仗祖宗靈威,及日本正義,推翻盤踞廿年之仇敵,臣今後當竭其心力,恢復祖宗之基業」(看到了嗎?清粉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你祖宗,他說你是仇敵)
而這時溥儀在幹什麼呢?沒錯,在接受遺老遺少們的朝賀。因為有「清室優待條件」,所以溥儀的小日子過得還不錯,沒有人難為他。於是他在日本公使芳澤利的幫助下,辦起了奏事房,值班房。沒錯,他還在為做皇帝做準備。
1931年,土肥原賢二跑去跟溥儀說,要在東北幫他重新建國,而且是帝制,要讓他們恢復滿州人的榮光。
「這個新國家是什麼樣的國家?」
土肥原答道:「我已經說過,是獨立自主的,是由宣統帝完全做主的。」
「我問的不是這個,我要知道這個國家是共和,還是帝制?是不是帝國?」
「這些問題,到了瀋陽都可以解決。」
「不!」我堅持地說,「如果是復辟,我就去,不然的話,就不去。」
他微笑了,聲調不變地說:「當然是帝國,這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帝國,我可以去!」我表示了滿意。
溥儀就心動了,接受了土肥原賢二的建議,乘坐日本商船淡路丸號到達大連,然後轉道長春。
1932年,偽滿州正式建國。然而建國之前,可憐的溥儀大帝發現,日本人是忽悠他的,但是溥儀大帝還是認了。
3月1日建國,3月6日溥儀大帝就開始馬不停蹄地簽定賣國條約。當日,在湯崗子出賣了國防,治安,鐵路,港灣,礦山的權益。
別急,其實,溥儀大帝這時還沒登基,沒錯,他是先賣權益日本人才讓他在3月9日正式登基。
這皇帝總算又當上,然後10號,溥儀大帝就又簽定了《日滿議定書》及密約,徹底同意了日本人之前設計的方案。而密約更是比日本當時設計的還要多。
幸好,小日本一向有拍照的習慣,否則清粉們要是說沒有,那還真頭疼。
該簽的簽完了,溥儀大帝這時候才有空改元,年號」康德「(不知道要是康德知道了會怎麼想)。偽滿州國成立以後,國聯調查團就來到了東北,調查日本。然而,
12日,日本內閣做出兩項決議《中國問題處理方針要綱》和《滿蒙新國家成立後對外關係處理要綱》
4月11日,日本內閣再次做出《關於帝國對滿蒙新國家的具體援助和指導問題》
6月,關東軍參謀長橋本虎之助做出《指導滿州國綱要(草案)》
1933年8月8日,日本內閣做出」八八決議「,也就是《滿州國指導方針要綱》
這一系列方案底下,日本人輕鬆地控制了偽滿州國,並且由於有溥儀的支持,國聯調查團到東北調查後,向全世界發布日本在東北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問題的通報。
看到了嗎?清粉們?這個時候,你們的溥儀大帝已經把東北賣得連國聯也沒話可說了。
看到了嗎?沒有溥儀簽定的這一系列條約,並夥同日本人演戲給國聯看,世界各國怎麼會認為日本的作法並無任何不妥?
這還不叫把東西送給日本?什麼叫送給日本。
你們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1936年9月18日,關東軍做出《滿州國的根本理念和協和會的本質》,裡面最重要的一段是」滿洲國皇帝秉承天意,即天皇之旨意繼帝位,以服務皇道聯邦中心之天皇,以天皇之旨意為己心作為其在位條件「
也即從此,滿洲國不再是滿洲國了,不再是受命於天的王朝,而是日本天皇欽封的藩屬國,並且還威脅溥儀大帝,如果不遵從」則將立即喪失其地位「,溥儀大帝呢?他認了,他認了,他認了。沒錯,他認了。
所以,清粉們,請不要再隨口來一句,叫我自己去看之類的廢話了。該是你們自己去看看為好。
再來,偽滿洲國溥儀大帝是被蘇聯抓住的。記住了,
溥儀大帝是被俘的,不是主動來投的。
溥儀大帝被俘以後,是蔣介石大量往東北運兵。要謝,你們也該謝蔣介石啊。
解放東北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該謝的是他們,是當時的革命戰士。
終上所述
論自古以來,最正經的法統是元朝,和你大清沒關係。
明時,遼東280多個衛所,設流官,統治方式跟中原一模一樣,並非羈縻州。當時關外就有數百萬漢人,是奴爾哈赤把漢人殺個精光,並非當時沒有漢人在那生活。
有些清粉整天說東北是滿州人的,之前沒有實際統治,根本就是故意強姦歷史。明朝不只實際統治了東北,還有效統治了東北。駐軍,收稅,任官,比今天自治區的要求還高一些。
論如何得來的,是四野發動冬季攻勢,實打實地從蔣介石手上搶來的。而蔣介石則是在抗日勝利以後佔到的。歸根結底地說,
是中國人民用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把原本屬於中國但卻被滿清搶走後來又送給了日本人的東北搶回來的,不是什麼狗屁嫁妝。
溥儀主動從天津跑到東北去建一個傀儡政權,希圖恢復往日的榮光,卻不顧無數中國人的死活,你們還說嫁妝,想想抗日戰爭時死難的無數同胞,你們於心何忍啊。
日本以東北為前進基地,物資集散中心,原材料開採基地,工業製造基地,農業種植基地,並以此為依託加快軍事行動,對整個中國造成更加深重的災難。而這一切,都是溥儀在他的皇帝美夢下,做出來的決定,並且這個決定光靠溥儀一個人是執行不出來的,還有許許多多希圖恢復我大清的威嚴的漢奸們在背後支撐著溥儀。
也許死難的就有你們爺爺輩的親人,你們有何面目面對你們的祖先?這樣還能說成是嫁妝,和畜牲何異?
看到某答案說康熙年間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是仁政,我不能不跳出來反對了。
高中歷史書上就把這點美化宣傳,如果不是對歷史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康熙五十一年的在籍人口是2462萬,才相當於明朝的三分之一。而雍正二年的人口是12611萬。其間不過隔了11年,11年全國人口可以翻5倍?開什麼玩笑。
什麼叫「攤丁入畝」?攤丁入畝,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像吃自助餐,以前是一人50塊錢。現在,一家50塊錢,不管你一家來10個人,還是100個人,但是,吃的每一道菜要另外收錢了。——這就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真相。
之前,老百姓被逼得生了孩子都不敢上報,朝廷靠收人丁稅的路子實在走不通,大勢所趨,倒逼出來一個「攤丁入畝」,跟「仁政」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看到高贊關於剃頭技術的,讓我想起另一個技術,就是太監製造水平。
印象中明朝的太監是只切蛋蛋的。切雞雞是高技術的工作,因為雞雞上有很多血管,弄不好很容易死人。但清朝太監就可以做到雞雞蛋蛋一起切。而且存活率極高,據說可查的記錄中只有一個25歲的男人因手術死亡。這個產業在清代屬於家族手藝。當時被兩家壟斷,一個叫「畢五」,一個叫「小刀劉」。好像還有西方人去考察過,據說兩家的切法還不太一樣,不過大體程序還是差不多的。
貼張驚悚的:
以下來自互聯網:
凈身需要選好季節,最好在春末夏初,氣溫不高不低,沒有蒼蠅蚊子,因為手術後約一個月下身不能穿衣服。凈身者在手術前都需履行必要的手續,其中關鍵是訂立生死文書,並需請上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系自願凈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麻煩吃官司。費用自然是要收取的,但凈身者多來自貧困之家,一時或許拿不出很多銀子,因而可以待進宮發跡後再逐年交納。這些也需要在文書上寫明白。但有兩樣東西是必須帶著的,一是送給刀子匠的禮物,一般是一個豬頭或一隻雞,外加一瓶酒。二是手術所用的物品,包括三十斤米、幾簍玉米棒、幾擔芝麻秸及半刀窗戶紙。其中,米是凈身者一個月的口糧,玉米棒燒炕保暖用,芝麻秸燒成灰後用來墊炕,窗戶紙則用來糊窗子,以免手術後受風。刀子匠要準備兩個新鮮的豬苦膽、臭大麻湯和麥稈。豬苦膽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手術後敷在傷口處;臭大麻湯的功用很多,手術前喝一碗讓人迷糊,起麻醉作用,手術後再喝,讓手術者瀉肚,以減輕小便的排泄量,保證手術成功;麥稈的功用不言自明,即手術後插入尿道。
手術過程中,除了主刀者外,一般還需三四名助手。被閹割者都需採用半卧姿勢仰倒在床位上,幾位助手將他的下腹及雙股上部用白布紮緊、固定,然後有人負責按住其腰腹部,另外的人則用"熱胡椒湯"清洗閹割部位,加以消毒。用於閹割的手術刀是一種呈鐮狀彎曲的利刃,據說是用金與銅的合金製成,可防止手術後感染,但使用時通常並沒有特別的消毒措施,在火上烤一下,便算是消毒了。這一切完成後,主刀者即用鐮狀彎曲的利刃,對被閹割者的陰莖連同陰囊進行切除,通常分兩步:
第一步是割睾丸,在球囊左右各橫割開一個深口子,把筋絡割斷以便把睾丸擠出來。這需要被閹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勁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氣把睾丸擠出來,刀子匠會把片好的豬苦膽貼到球囊左右兩邊。
第二步是割陰莖,這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割淺了會留有餘勢,將來裡面的脆骨會往外鼓出,就必須再挨第二刀,即宮裡俗稱的"刷茬";如果割深了,將來痊癒後會往裡塌陷,形 成坑狀,解小便時呈扇面狀,一輩子不方便。宮裡的太監十個有九個都有尿襠的毛病,這就是閹割的後遺症。陰莖割除後,要插上一根大麥稈,然後把另一個豬苦膽劈開,呈蝴蝶狀地敷在創口上。據說也有的是用栓狀白蠟針插入尿道,並用冷水浸濕的紙張,將傷口覆蓋包紮。這大概是凈身場所不同而出現的技術性差異。
被閹割者在手術後必須由人架持攙扶著在室內遛二至三個小時,然後方可橫卧休息。手術之後的三天,是被閹割者最難熬的時光。在這三天里,他們躺在特製的門板上,雙手、雙腿都被套鎖牢牢地捆住,根本不能動,目的主要是避免觸摸創口,以免感染。門板中間還留有帶活板的小洞口,大小便時用。當時也沒有太好的止痛消炎手段,為了避免傷口感染要嚴禁飲水,可謂是痛苦異常。待三天後白蠟針或麥稈拔除,尿液能夠排出,手術即告成功。然而苦難並沒有過去,最重要的是抻腿,每抻一次都痛得心肝碎裂、渾身發顫,但這對閹割者來說是必須的,否則可能導致腰佝僂,一生都不能伸直,所以只能忍受這種劇痛。此後的調養期仍需百日左右。
發兩個清粉搞笑的歪理的
——清粉的中國疆土繼承清朝法理的理論。
這個理論真是搞笑,按照清朝最後一年,所有白紙黑字簽字的國際承認的契約,清朝的疆土此時是沒有台灣的。按照清粉的gcd得繼承清朝法理的理論,那麼現在的中國得割棄台灣,清粉分裂祖國之心,可謂是司馬昭之心(不過也是,有偽滿洲國這種分裂祖國的例子在,清粉分裂祖國的套路估計也是輕車熟路了)。
法理是什麼?法理只是明面上給人看的,可有可無的,最重要的是有實力,有拳頭。1945年前就沒有蒙古國,他建國有法理嘛?他繼承誰的法理?日本自古以來就擁有北方四島,按照法理,俄羅斯得還給日本北方四島,俄羅斯還了么?按照法理,德國的發源地東普魯士就該德國擁有,德國現在還有東普魯士么?1945年以前是沒有巴基斯坦的,他建國需要的法理呢?按照法理,波蘭領土就在那裡,可後來直接被蘇聯給向西偏移了,這個時候清粉說的法理有用嗎?人家認么?法理就只是明面上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我們的疆土是我們的黨和軍隊用無數鮮血和生命爭奪回來的,根本不是別人送的,更別說是滿清了。
——————
清粉的清朝中國論
清粉認為清朝就是中國,寧死不承認亡國,中國被外敵滅國了,就認為外敵就是中國,就是正朔,而外敵入侵中國失敗了,就認為外敵不是中國正朔,不認為外敵是中國。坦白講:日本最需要的就是清粉這種人,只要日本(白江口之戰、抗倭援朝或者二戰)滅亡了中國,清粉這種人就分分鐘表示日本就是中國,日本就是中華文明的正朔,刷新道德的底線。
波蘭自1795年開始,就亡國了三次,被普、奧、俄滅國,領土瓜分,你看現在波蘭有恬不知恥的說波蘭繼承了普、奧、俄的法理了么?波蘭勇於承認被亡國了,知恥不忘。而要是按照清粉的性質,估計分分鐘說:「普、奧、俄就是波蘭人,波蘭、普、奧、俄一家親,波蘭根本沒有亡過國,波蘭繼承了普、奧,俄的法理,是普、奧、俄送給了波蘭的疆土」。
越南,在明朝的時候被明朝給吞併了,融入中國的版圖,按照清粉的理論,越南應該說「越南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越南從來沒亡國過」。可事實呢,越南一直承認越南被明朝滅國過。
——————
對於那些因為幾代直系親屬大部分是漢族、但有個別是滿族的,就把自己民族改成滿族的清粉,這裡有句詩送給你們:「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
清粉居然舉報導致答案被刪除,答案重新再貼一次:
可以將下述文中二戰日本人改成白江口之戰或者抗倭援朝(跟滿清同一時代)的日本人,以粉碎清粉的任何歪理。
假設當年日本人贏了八年抗戰,那此時的清粉性質的人會說:1)我大日本帝國的疆土(北至北方四島、南至澳大利亞,西至西藏印度,東至太平洋諸島)可是由昭和天皇奠定的,從未有過的大疆域,比歷屆朝代都大,對中國的貢獻前所未有的大(是不是很熟悉:清粉鼓吹的清朝疆域比明朝大,貢獻大,什麼嫁妝論)!2)通過政策(各種大屠殺包括南京大屠殺)奠定了民族之間的和平,是不是也很熟悉(清朝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文字獄等等);3)日本帶領我們進入近代化,是不是也很熟悉(清朝進入近代化);4)gmd,gcd領導的抗日戰爭都是反民族、阻擾民族融合的行為,他們都是罪人(是不是很熟悉:現在的清粉一直鼓吹岳飛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妨礙民族大融合的罪人,史可法、張蒼水、孫承宗的亦然):5)為汪精衛以及偽政府的人樹立墓碑或建紀念館去紀念或者祭祀,感謝汪精衛等人為民族大融合作出的貢獻。是不是很熟悉:洪承疇紀念園,尚可喜墓祭祀;6)相信日本統治中國後,也會像清朝那樣出些政策穩定政權,這裡就概括成日本政策多好,比清朝好,比如設立工廠,提供就業等,按照近現代化的醫療水準,壽命提高,然後人口暴增,就稱昭和皇帝親力親為,盛世再現,人丁興旺(是不是很熟悉:薯類引進後,清粉的康乾盛世);7)稱頌日本遵循華夏文化,遵儒家孔禮,因為自宋滅亡後,日本一直以繼承華夏文化為傲,學儒家、尊儒教、以小中華自居。(是不是很熟悉:清粉吹捧的滿清遵循華夏文化、漢文化、孔禮,卻故意忽略滿清無視以及蹂躪華夏文化、孔禮中的漢服文化、漢發文化,無視孔子的「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無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華夏文化)。
漢人以憐憫的態度,收留並允許從通古斯(西伯利亞)遷移過來的女真在漢人的東北土地上生活,換來的是什麼?換來的是女真搶奪東北,在東北肆意屠殺漢人,其殘忍程度不亞於日本在東北的屠殺,並理直氣壯的宣稱東北就是女真滿人的,還說東北三省是滿清給中國的嫁妝,活生生地演繹了鳩佔鵲巢、恩將仇報的例子。這些令人髮指的行為,清粉們卻故意視而不見。
清粉們,如果你們是滿人,那你們為滿清侵略滅亡中國的行為洗地,那也無可厚非,畢竟現在多數日本人都在為侵華戰爭行為洗地。但如果你們是漢人,那就想想你們的先祖們當初為了抵抗滿清入侵中國,拋頭顱灑熱血,你們現在為滿清洗地,豈不是丟了你們先祖的臉,寒了你們先祖的心。倘若你們的先祖們當初連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滿清,那就更需要反思了,畢竟汪精衛都先抵抗了一下後才投降。
你可以像清粉那樣選擇只記奴性,為當漢奸而找各種理由:「什麼歷史觀、古代觀、現代觀、古代、近現代」來混淆視聽,然後心安理得的當漢奸,一口一個自稱奴才的吹捧滿清;你也可以選擇像我們這樣知恥而不忘!為什麼紀念文天祥,不就是因為有骨氣在么?南宋雖然滅亡了,但出了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岳飛等;明朝雖然滅亡了,但出了于謙、盧象升、孫傳庭、孫承宗、史可法、鄭成功,李定國等,文天祥的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至今不敢忘.
我不認為明朝就比清朝差,或者清朝就比明朝優。但兩朝之間,確有一個顯著差異,雖然很多人知道,但此處未見答,我嘗試做一個補充性的回答。
宗室制度
清代宗室推行「十二等爵」,作為定製,分等發給一萬兩至110兩的歲銀,每兩歲銀又給米一斛(半石),爵俸不低。俸餉之外,宗室王公還有大量莊田和各項優恤,至於沒有封號的閑散宗室,也發給一定數量的銀米,以示關照和恩惠。
凡宗室王貝勒貝子公將軍,賜畿輔莊園各有差,通計八旗萬三千三百三十八頃有竒。(欽定大清會典)
皇室俸祿的財源和管理,除了宗人府,還有一個內務府也是正管,而內務府最重要的財政收入源於官莊。官莊由內務府會計司管轄,依照乾隆期《大清會典》的統計是:糧庄788個,地1,327,280畝,征糧約93,440石、菽2,225石、芻81,940束。從康熙到光緒年間,內務府官莊的面積,最後擴增至3,730,900畝的規模,每年在糧米產生數量上相當龐大。(陳書田,清代皇族俸祿制度研究,2008)
如此制度化的管理,除了正俸糧餉,尚有產業之賜,對於古典王朝必然產生的宗室子弟的保障,不可不謂不薄,使他們可以與國同休,不至與民爭利奪田(此處略過入關初期在直隸的圈地不談,那是戰亂時期的資源重分配)。投旗庄頭作為內務府或王府包衣人,登記在冊,不得隨意轉換身分(冒充民籍應考、民人冒充旗籍領餉皆為重罪),詳明登載的庄頭族屬、紀錄在案的莊園以及其作物收成,都成為八旗諸王貝勒的產業。在傳統的專制王朝時代,這算是較為穩定的進步政策,明白界定特權者的定義(例如減等襲爵),以及特權的法定範圍(府邸規制、丈量莊園、包衣員額)。
而明朝的宗室子弟繁衍浩瀚,淪為街友者有之,為求一餐而故意犯刑以為囚徒者有之,飽食終日而無所事事者有之,不需要鐵帽子就能傳於無窮的王爵不可勝數,分封各地,不領郡事,盡收民脂民膏而不知足,尚且奪民之田搶民之女者亦有之。開枝散葉、生齒浩繁的朱家王朝子孫,實際上給明朝的中央財政,帶來的不是上繳的貢獻,而是負擔不起的黑洞。
在過往專制制度的局限性之中,對於宗室子弟的給養、職分、教育與管理等體制面問題,愛新覺羅家與朱家,於此間之規劃與具體操作,顯然朱家疏漏較大。朱元璋對親者親的信念過於強大了,死後沒多久不就有了燕王朱棣起兵,幾代後的武宗正德朝竟也還要面對寧王朱宸濠叛亂,這樣鬧到大兵興起的宗室內亂,清朝無有之,不能不說是明王朝對於宗室制度上的缺失。
電視劇多。
國都的開放程度比明代好的多。
歡迎過日本,俄羅斯, 英國 ,美國 ,法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德國等等國家的若干雜兵蒞臨指導。
在偉光正的大清諸帝的統治下,國都像個xx,是個人都能上,開放程度令人咋舌,國都從未被異族攻陷的大明哪比得了。
好好說不吹不黑,清末租地興起,養活清帝國,租售帝國無用之地給其他國家從而增長gdp,為大清帝國延續國柞起到了積極的重要作用,為帝國內現代化建設做到了翔實的起步以及長足的發展,為帝國海軍屹立在世界之巔作出了充足的貢獻。
以下比較重要的割地條約: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1858年5月中俄《瑗琿條約》。沙俄強佔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的6 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條約》。沙俄強佔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864年10月據中俄《北京條約》條款簽《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強佔中國西部領土44萬多平方公里。
1881年2月中俄《伊犁條約》。沙俄通過此約及1882年-1884年的5個勘界議定書侵佔伊犁西面霍爾果斯河以西和北疆齋桑湖以東地區中國領土7萬多平方公里。
1887年12月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最終永駐管理澳門。
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
1898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1898年3月中俄《旅大租地條約》。
1898年7月中英《訂租威海衛專條》。
1902年4月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
等
反觀明朝,屢次阻止東西方文明國家對我們中國的現代化改造,並且在保守派強大的政治力量下發動戰爭,造成了和西方發達文明國家的隔閡。
如:
1521年,明葡屯門海戰
1523年,明葡西草灣之戰
1592年,明日朝鮮戰爭
1633年,明荷料羅灣大海戰
1635年,明英虎門事件
1637年,明英廣州衝突
1662年,明荷台灣回歸事件
等可以看出在明朝迂腐的對外政策下,明帝國一直致力於將先進文明拒之門外的方針,拒絕大中國從外由內的改造,從而造成今日之中國貧瘠任人宰割的地步。明朝這個詞勢必將永遠刻在中華恥辱柱之上。
以上。
我粗略的看了看,幾個回答,意思無非就是疆蒙藏邊疆東北地區都是大清的嫁妝,中國近代版圖都是大清打下來的,要感恩,要知足,沒有大清就沒有中國近代版圖,換句話說沒有大清就沒有新中國?
那麼就順著上面這位大兄弟的的看法來嘛,既然大清留了新中國一千萬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那麼外蒙古怎麼就沒了?民國初年又是哪家的遺老勾結蒙古企圖復辟的?滿洲國又特么是姓什麼建立的?自從辛亥革命以來,莫非又是因為大清的遺澤,所以日本心甘情願把山東權益以及青島歸還給民國?因為大清的遺澤,所以袁大頭才敢拒絕簽訂英國關於藏印邊界條約?因為大清遺澤,所以北洋軍隊才敢北上海參崴?因為大清遺澤,所以所以徐樹錚才敢收復外蒙古主權?因為大清遺澤,所以顧維鈞才敢拒簽巴黎和會?因為大清遺澤,所以國共才有第二次合作的基礎,共同抗日?因為大清的遺澤,二戰後的雅爾塔體系下,國際上會承認東北台灣等屬於中國?因為大清的遺澤,解放軍才敢憑藉小米加步槍,挺進大西南大西北?因為大清的遺澤,所以抗美援朝時,志願軍才敢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所以大清真偉大?所以中國九百六十萬疆域都是承你大清有得割?簽那麼多條約,底氣也足?
那麼就順著上面這位大兄弟的的看法來嘛,既然大清留了新中國一千萬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那麼外蒙古怎麼就沒了?民國初年又是哪家的遺老勾結蒙古企圖復辟的?滿洲國又特么是姓什麼建立的?自從辛亥革命以來,莫非又是因為大清的遺澤,所以日本心甘情願把山東權益以及青島歸還給民國?因為大清的遺澤,所以袁大頭才敢拒絕簽訂英國關於藏印邊界條約?因為大清遺澤,所以北洋軍隊才敢北上海參崴?因為大清遺澤,所以所以徐樹錚才敢收復外蒙古主權?因為大清遺澤,所以顧維鈞才敢拒簽巴黎和會?因為大清遺澤,所以國共才有第二次合作的基礎,共同抗日?因為大清的遺澤,二戰後的雅爾塔體系下,國際上會承認東北台灣等屬於中國?因為大清的遺澤,解放軍才敢憑藉小米加步槍,挺進大西南大西北?因為大清的遺澤,所以抗美援朝時,志願軍才敢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所以大清真偉大?所以中國九百六十萬疆域都是承你大清有得割?簽那麼多條約,底氣也足?拜託醒醒,你大清在近代史上就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面對列強侵略,從一鴉割讓香港島,二鴉天子北狩,沙俄趁火打劫割外東北,英法火燒圓明園,中法戰爭,西南門戶洞開,甲午被日本碾壓,一紙馬關條約,又是兩個億,拳亂之際,八國角聯軍又一次來北京春遊。
這九百六十萬,是歷代仁人志士苦心經營,是抗日戰爭打出來的,是解放軍鞋踏出來的,是抗美援朝打出來的,歸根到底,正是推翻你大清,才有這一片天地,你大清算老幾?
集權,奴役,文字獄,閹割,剃頭,奢靡
這些方面清朝都比明朝做得好太多。
不要和我BB什麼,我就是不喜歡清朝,順帶一體,元朝也是。
我就是不認為清朝是正統中國,和元朝一樣只是個侵略者,我寧願認為中國歷史上亡國了數百年也不願意當他們是正統。
有人問:如果乾隆帝能夠多活50年,中國還會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打敗嗎?強人回答,感觸頗多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揚儒道造成的。這種失去,是滿清造成的。為了維護統治,滿清費盡心思地破壞中華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並且將愚昧和麻木植入我們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難以想像。以至於,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固執的認為落後來自於文化,而不是滿清。孔子也成了滿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們需要恢復中華文化的本來面貌。找回能夠讓我們智慧、遠見和自豪的正宗的中華文化。不是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東西。 下面是具體的分析:先回顧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況。 萬曆三十六年(1608),澳門陷入混亂。香山知縣蔡善繼獲知此事,單車駛澳,平息了騷亂。事後制定了《制澳十則》,對違法葡萄牙人嚴厲懲處。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人自行處置。牽涉華人的,需交中國官員審判。後來,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廣州審判打屁股。
1662年,鄭成功擊敗荷蘭收復台灣,不多說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蘭只是小國。怎麼不說說英法呢?因為,十六七世紀葡萄牙荷蘭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級強國。英國的工業**,是18世紀的事了。
上面2件事,也許不全面,但也能反應出明朝對待西方強國的態度和能力。 清朝就不說了,溫習一下清朝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
幾場戰爭,把中國幾千年發展的經濟成果,全貢獻給了別人。能不窮? 明朝的一個知縣和一個地方勢力,就能將西方列強收拾得順順的。清朝舉國之力卻是一敗再敗。相同的民族,基本相同的疆域,不同的go-vern-ment,造就的完全不同的結局。不由得想問一句:滿清和明go-vern-ment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先看看鴉片戰爭前。
一,國力:道光時清朝人口4萬萬,GDP約佔世界30%,明明白白一個東方大國。英國當時還沒成為"日不落",GDP約佔世界的5%。
二,軍事:英國兵少,而清軍兵多;英國後方太遠,清朝在本土作戰。
三,兵力:1840年6月,英國的懿律帶領的侵略軍也就4000人,乘艦船40餘艘。
四,武器:當時英軍使用的武器,海軍雖用蒸汽機裝備,但很多還是帆船;陸軍雖使用後膛裝彈的火槍和火炮,比清軍先進一些,並不像後來差距拉得那麼大。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多得很。清朝的客觀條件還不錯,是可能勝的,卻敗了。根源在哪兒呢?不要說教科書。
中國引領潮流幾千年,突然就落後了,還落後的一塌糊塗。難道不讓人費解?有興趣的和我一起探索吧。歷史的問題當然要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了解一下康乾盛世的真相。 康熙前面的,實在沒什麼可說。除了殺還是殺。咱們就從康熙開始。 康熙是個了不起的人: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征戰雅克薩,打敗葛爾丹,治理黃河淮河,學習近代科技 。咋一看,戰功赫赫,成績斐然,儼然一位偉大的君主了。真的是這樣嗎?
君主偉大與否誰說了算呢?衡量君主的標準是什麼呢?這個標準選不好,結果就會出問題。我認為君主偉大與否要看:君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而不是君主的個人能力。 咱們來逐一分析康熙做的大事,了解了解真相。 智擒鰲拜,說明康熙很能幹。不過,這和偉大沒有一點關係。不過是清go-vern-ment內部的皇權爭奪戰,變更的僅僅是國家實際領導人。這是康熙為自己而戰,沒有涉及到國家民族的貢獻,和百姓也無多大關係。
平定三藩,更是為了維護皇權。康熙和吳三桂爭著當老大,結果大打出手。戰爭還是康熙挑起的戰爭。(戰爭販子?)這不過是一場地方go-vern-ment與中央go-vern-ment的奪權戰爭,和貢獻沾不上邊。戰爭中,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遭了殃喪命了。康熙最終勝了,也只因為他的手段比吳三桂高明,說明他確實能幹。沒有涉及到貢獻,自然也和偉大沒有關係。也許會有人會說:至少康熙維護了領土的完整,難道不算貢獻?好問題,贊一個。我還是要說:這和偉大不沾邊。不是我固執或偏見。你想想:吳三桂如果勝了,他會允許分裂嗎?肯定不會的。也就是說,這場戰爭,不管誰勝,國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因此,你的觀點不成立。這和沙俄分裂新疆有著本質的不同。 滿清收復台灣,我實在是不願說。當時的情況和現在根本不一樣。 接著是雅克薩之戰。此戰發生在康熙年間,清go-vern-ment戰力最強的時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還是遠征。彈藥和糧食都有限。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規模巨大和慘烈。清軍數倍於沙俄軍,還享受著不錯的裝備,水陸兩軍同時進攻,打了大半年才了事。這種戰鬥(根本算不上戰爭)和結果有什麼自豪的?哼!康熙28年(公元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把西伯利亞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土地送給俄國,才換來百年的安定。這就是大家引以為榮的康熙和雅克薩之戰。不知道歷史學家出於什麼原因,大肆宣傳,真是誤導人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足狗文人寫的?請不要自欺欺人了。 康乾對漠北蒙古的准葛爾部進行了種族滅絕,殘忍得罕見,不說了。 黃河淮河,隔若干年就會出點事。哪個朝代沒治理過呢?趕上了,順便就治理了嘛。此等分內之事,哪能和偉大扯上關係呢?明朝那個,30年不不知道了吧?所以說,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腦袋長在自己脖子上,不要被別人擺布了。
接著是康熙的勤奮好學。 康熙和同時代的彼得大帝,幾乎一樣的好學。不過,彼得將自己對科技的興趣推廣到全國,使俄國迅速走向強盛。康熙對科技僅僅是個人興趣,而這種興趣還有政治動機。
滿族這個落後部落,在中國還沒有坐穩江山之時,他要讓漢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麼能幹和智慧的皇帝,滿人並非蠻裔。這就是康熙學習科技的動機。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28連發的,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康熙棄之不用。還說: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後來,天才級人物戴梓被充軍關外。這就是康熙打壓科技的手段。 清朝後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從一處明代炮台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看到沒?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僅不發展科技,反而打壓科技;不僅不進步,反而退步。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質。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順便比較一下康熙和同時代的路易十四。 先看看個人情況。
路易十四奢靡無度;熱衷芭蕾;沒有興趣參與任何科學活動;期望成為亞歷山大那樣的歐洲霸主。咋一看,有點荒唐,不學無術之人還愛做夢。
康熙一生節儉勤政;對西學頗有研究;以大禹為自己的治國偶像。很不錯的樣子。 接著是兩人的作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國家普及科學。他接受大臣的建議,成立了法蘭西科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和法蘭西喜劇院,其成員享受國王的津貼,研究活動受到資助。同時代的康熙,則忙著進行文字獄,以維護滿族統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發動了大量的對外戰爭,打造了一個鼎盛一時的法國。康熙熱忠打內仗建功立業。對外只和俄國發生過衝突,面對俄羅斯一股小小的遠東軍,康熙煞費苦心。
路易十四為了發展海外貿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將國門大開。加強法國與歐洲及世界的聯繫;而康熙在開海禁海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最後以禁海告終。禁海不僅使中國造船技術一路滑坡,也導致離奇事情的發生:明末對世界地理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清末竟沒人知道歐洲在哪(還有其他原因:銷毀相關地理和科技書籍等)。有人會說:明朝也禁海,為什麼只說清朝的不是?好問題,後面會談。 康熙和路易十四比較之後,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皇帝的個人能力和成就並不成正比。皇帝的個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優秀的輔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開討論天文預兆和曆法研究。因為這些內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舉考試中也禁止了相關內容。此前兩年,鄉試和會試的策問,都已禁止涉及天文、樂律和計算方法。就這樣,文字獄成了清朝的一項基本國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變考官及書生的興趣幾百年,真是能幹至極。清朝後期無知無能的種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這也是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幹未必就是好事。有時,甚至會成為某些民族的災難。 順便看一下,一直被大家罵的,所謂黑暗的大明朝。
大明朝最懶的皇帝應該是萬曆帝了。30年不上朝,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風景。如果你知道這件事是在:皇權與文官制度發生了劇烈衝突,皇權受到壓制的情況下發生的,不上朝是萬曆帝的消極對抗。你會有何感想呢?皇權受到壓制,怎麼可能?不是說明朝很黑很專制的嗎?是啊,已經專制到皇權都受到了壓制了!不可思議嗎?確實。開始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這和我腦子裡的印象完全不同耶。後來才知道:以前被洗腦了。言歸正傳。皇權受壓制時,萬曆帝沒有因為大臣與他作對而殺過一人。不上朝也並不是不辦公,萬曆年間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萬曆帝處理的。大的如萬曆三大征(全勝),特別是明朝的援朝逐倭戰爭,一直是在萬曆關心和支持下進行的。小的如利瑪竇進京傳教,建立教堂等,都是在萬曆過問下,得以順利進行的。東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萬曆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可思議?)順便說一句: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是個笑話。除清朝外,中國曆朝都是開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則徐不過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罷了上朝的萬曆帝在位時,還治理過黃淮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錯。
不知道了吧?所以說,有些事根本不是大家想的那樣。腦袋長在自己脖子上,不要被別人擺布了。
接著是康熙的勤奮好學。 康熙和同時代的彼得大帝,幾乎一樣的好學。不過,彼得將自己對科技的興趣推廣到全國,使俄國迅速走向強盛。康熙對科技僅僅是個人興趣,而這種興趣還有政治動機。
滿族這個落後部落,在中國還沒有坐穩江山之時,他要讓漢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麼能幹和智慧的皇帝,滿人並非蠻裔。這就是康熙學習科技的動機。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28連發的,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康熙棄之不用。還說: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後來,天才級人物戴梓被充軍關外。這就是康熙打壓科技的手段。 清朝後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從一處明代炮台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看到沒?這就是康熙造的孽。不僅不發展科技,反而打壓科技;不僅不進步,反而退步。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質。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順便比較一下康熙和同時代的路易十四。 先看看個人情況。
路易十四奢靡無度;熱衷芭蕾;沒有興趣參與任何科學活動;期望成為亞歷山大那樣的歐洲霸主。咋一看,有點荒唐,不學無術之人還愛做夢。
康熙一生節儉勤政;對西學頗有研究;以大禹為自己的治國偶像。很不錯的樣子。 接著是兩人的作為。
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國家普及科學。他接受大臣的建議,成立了法蘭西科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和法蘭西喜劇院,其成員享受國王的津貼,研究活動受到資助。同時代的康熙,則忙著進行文字獄,以維護滿族統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發動了大量的對外戰爭,打造了一個鼎盛一時的法國。康熙熱忠打內仗建功立業。對外只和俄國發生過衝突,面對俄羅斯一股小小的遠東軍,康熙煞費苦心。
路易十四為了發展海外貿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將國門大開。加強法國與歐洲及世界的聯繫;而康熙在開海禁海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最後以禁海告終。禁海不僅使中國造船技術一路滑坡,也導致離奇事情的發生:明末對世界地理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清末竟沒人知道歐洲在哪(還有其他原因:銷毀相關地理和科技書籍等)。有人會說:明朝也禁海,為什麼只說清朝的不是?好問題,後面會談。 康熙和路易十四比較之後,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皇帝的個人能力和成就並不成正比。皇帝的個人能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眼光和優秀的輔佐人才。
康熙晚年,禁止公開討論天文預兆和曆法研究。因為這些內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年,康熙在科舉考試中也禁止了相關內容。此前兩年,鄉試和會試的策問,都已禁止涉及天文、樂律和計算方法。就這樣,文字獄成了清朝的一項基本國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變考官及書生的興趣幾百年,真是能幹至極。清朝後期無知無能的種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這也是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 突然明白:皇帝能幹未必就是好事。有時,甚至會成為某些民族的災難。 順便看一下,一直被大家罵的,所謂黑暗的大明朝。
大明朝最懶的皇帝應該是萬曆帝了。30年不上朝,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風景。如果你知道這件事是在:皇權與文官制度發生了劇烈衝突,皇權受到壓制的情況下發生的,不上朝是萬曆帝的消極對抗。你會有何感想呢?皇權受到壓制,怎麼可能?不是說明朝很黑很專制的嗎?是啊,已經專制到皇權都受到了壓制了!不可思議嗎?確實。開始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這和我腦子裡的印象完全不同耶。後來才知道:以前被洗腦了。言歸正傳。皇權受壓制時,萬曆帝沒有因為大臣與他作對而殺過一人。不上朝也並不是不辦公,萬曆年間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萬曆帝處理的。大的如萬曆三大征(全勝),特別是明朝的援朝逐倭戰爭,一直是在萬曆關心和支持下進行的。小的如利瑪竇進京傳教,建立教堂等,都是在萬曆過問下,得以順利進行的。東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萬曆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可思議?)順便說一句: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實是個笑話。除清朝外,中國曆朝都是開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則徐不過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罷了
事實上,明朝的皇權是有限的,內閣是很成熟的。很多國家大事都是內閣處理了。內閣的老大稱為首輔,類似與現在的總理或者首相。這些內閣成員大都是學時淵博,德高望重,聰明絕頂之人(有時也會有些混蛋)。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懶散的資本。這就是明朝的部分皇帝不勤政,機構卻能一直正常運行的原因。
以往的各個朝代,包括明朝,皇帝的"治統"之外,還存在著一個"道統"。明朝的官員很驕傲地認為自己掌握著道統,因而經常和皇帝爭執。官員常常不以皇帝的標準看問題,動輒在朝堂與皇帝發生爭執而據理力爭。有時皇帝氣得沒招了,就打大臣的屁股。即便這樣,這些官員依然義無反顧。因為,被皇帝處罰的同時,獲得了另一種榮譽--整個國家,整個文化界,都認為大臣是對的,而皇帝錯了。這就是:吾更愛真理。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讚揚亞里士多德,卻沒人願意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先呢?自卑來源於無知。 清朝吸取了這個教訓,通過種種努力,把道統收到皇帝手中。 實現道統和治統統一的王朝,歷史上,只有滿清一個。 清朝是如何實現的呢? 首先: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學。這個不新鮮,只是程度加重了很多和太多。讀書人熟讀八股,只為科考得中,兩耳不聞窗外事。富國強兵的技術和思想卻鮮有涉及,極大地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讀書人的智慧和良心都沒了,國家怎麼能好?清朝後期無能愚昧的種子,又播種了一些。(明朝雖然也提倡程朱理學,但影響有限。)
其次:侮辱和痛貶名儒的人格,使他們顏面掃地,根本沒資格以名儒自居。更別指望他們像明朝官員那樣和皇帝爭高下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召集翰林官員作文。題目:理學真偽論。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員當考生。羞辱這幫以才學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師熊賜履和一些已經過世的名儒。罵這些人是假道學,同時以皇帝的威嚴痛斥當世名儒。告訴人們:真正懂道學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 大臣失去道統,就失去了制衡皇權的王牌。治統與道統的統一,使得清王朝成為歷史上最為專制的王朝(很多人以為:其他朝代也是這樣的,因而大罵自己的祖先。把清朝的做為擴大到5000年的歷史,是不對的哦)。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稱奴才,口稱主子,開口閉口皇上聖明,就這樣出來了。沒人敢和皇上爭高下了,皇上能不聖明?奴才也順便出來了。奴才需要的是聽話,不是才幹。
最後,當然就是殺頭了。明朝能容一個罵皇帝的海瑞,清朝不能容一個哭廟的金聖嘆。專制與否,在這裡表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初年,庄廷龍修《明史》,莊家被滅族。這樣的事多得很,有興趣的自己找相關資料吧。有思想的人幾乎被殺盡,事情做到這份兒,能不愚昧不落後?難怪小日本會笑話我們。此外,滿清律規定:凡漢人三十人以上集會者,以謀反罪論處。這可是古往今來第一次,滿清真是有開拓精神呢! 一句話:康熙是一個能幹的人,但他不是一個好皇帝。甚至可以說:康熙是個很糟糕的皇帝!那麼,誰才算是偉大的皇帝呢?古代中國,偉大的皇帝不少呢。有興趣的,了解一下隋文帝楊堅,一個被遺忘的人。 看了康熙,再來看看乾隆。
乾隆時,文字獄達到頂峰,發生了160多起。少則牽涉百人,多則牽涉萬人。思想被禁錮得連文化科技都無法正常發展。望文生義,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甚至一些瘋子的言語也被定為逆案而處死,荒唐至極。 劉三元,本瘋癲。某日對人說:我是漢室後裔,要眾官扶持。結果被殺。一個瘋子,一句瘋話,就掉了腦袋。 王錫侯,因不滿《康熙字典》為一家之言。用了十七年時間,編成一部新穎的字典:字貫。因字典中有康熙、雍正的廟諱及乾隆的名字,乾隆大怒:下令把王錫侯處斬,子孫六人處***二十一人連坐,妻媳及未成年之子為奴。 尹嘉銓,自稱古稀老人。乾隆說:我稱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麼也敢自稱古稀老人?絞死。 (沒一點點涵養和胸襟,還稱十全老人。) 徐駿,已過世。遺著《一柱樓詩》中有: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乾隆認為壺兒就是胡兒,誹謗朝廷,嘲諷滿清沒文化。結果,徐駿被剖棺戮屍,兒孫和地方官員全部斬首。 這些是發生在咱們祖先身上的,真實的事。不是故事,而是事故,是悲劇。 這樣的事還多得很,有興趣的自己查資料吧。接著咱們來看看,乾隆朝修訂的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乾隆三十九年命各省查繳"詆毀本朝"之書,盡行銷毀。乾隆四十年令四庫館臣對所收書籍"務須詳慎決擇,使群言悉歸雅正"。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毀,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部還多,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乾隆心想:秦始皇算什麼,敢跟我比?)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咸、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等人的著作,都成為禁書。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中華的歷史和智慧都在古書里)文字獄之徹底可見一斑。唯一幸免於難的就是漢字。滿清較之前代的外族統治者,更加陰險卑劣惡毒。魯迅說: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而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天工開物》《物理小識》《武備志》《明將軍傳》等非常有用的,記錄中國明朝科學成就的書籍也被清朝列為禁書。吳三桂的《反滿檄文》,《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在中華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滿清就是這樣閹割了中華的光輝科技和燦爛文化,使中國回到了歐洲中世紀黑暗蒙昧的境地。思想沒了,文化沒了,科技沒了,後來錢也沒了。發展了幾千年,又被打到原始社會,怎能不愚昧不落後?難怪小日本嘲笑:中國發展5000年不如日本發展50年。中華文明被毀滅的同時,清王朝也失去了強盛和進步的基石。清朝的皇帝據說個個勤政,卻落了個喪權辱國的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了。這恐怕是滿清前期的統治者始料未及的。沒過多少年,整個清王朝就成了,鴉片戰爭中,人們看到的,愚昧、麻木、扭曲和奴性疊加起來的德性了。直到現在,也沒好到哪裡去。 《四庫全書》名義上是為了綜合古今典籍,實際上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徹底的清洗。乾隆統治的六十多年,是中國文化最KB最黑暗的年代。現在清朝宮廷戲頗多,都是讚美和稱頌之詞。每每看到這裡,心裡就泛起悲涼。多少人因此對歷史造成錯覺,其影響和後果,唉…… 欲滅其國,先去其史。滿清對中華文化進行的徹底而細緻的清洗與篡改,為的就是不讓明朝的真實記錄留傳下來。一些可以醜化明朝的東西卻被全面渲染,以妖魔化明朝。這就是大家誤解明朝的原因。假作真時真亦假。幾百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相信,這個朝代是前朝不可企及的盛世,皇帝也是不可多得的聖君。滿清篡改捏造歷史的本領,實在是前無古人。汗一個……抗戰期間,日本在我國東北推行奴化教育和滿清如出一轍。日本人說過:征服中國不必在乎手段殘酷。因為征服中國後,東條英機就不再是屠殺者,而是中國的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看來日本人確實深入的研究過中國的歷史,再汗一個…… 滿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女真族民不過百萬還是野蠻民族(沒自己的文明)。面對泱泱中華時,心理弱勢是不言而喻的。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們就從漢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下手,打掉漢人自信和能幹的基石。漢人變得愚昧和奴性,才便於他們統治。這就是滿清極力醜化扭曲漢人政權及歷史的目的,也是文字獄的目的。漢人習慣了當奴才,他們才能放心做主子。國人的愚昧和奴性,就是這樣被滿清種植的。 而滿清後期的屢戰屢敗,除了落後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滿清不願勝。鴉片戰爭中,滿清go-vern-ment重用琦善,誣陷林則徐,以及後來的中法之戰"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已經把滿清的意圖顯示的清清楚楚了。三元里抗英,更是說明了英國根本沒有想像中的強大。滿清貴族說過"漢人一強,滿人必亡。"即使國難當前,滿清首先提防的還是漢人,而不是友邦。於是,"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事,也就不難理解了。 聲明:說這些可能影響民族團結,我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我也希望各民族和睦共處,更沒有要傷害誰的意思。但這是事實,影響重大,不能不說的。 至於康乾盛世,清朝國力居世界第一,則要歸功於中國雄厚的基礎。以往各朝代,中國的國力都是世界第一,不是到了滿清才第一的。明朝經濟總量佔世界45%,清朝約佔30%。這說的還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質(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滿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明末崇禎年間,中國耕地總數783萬頃。而順治16年,中國耕地總數是549萬頃。乾隆31年,達到741萬頃,才接近明末。 明末,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札記》這樣記載中國:這裡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 …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而乾隆時來訪的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則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 …很多人沒有衣服穿… …軍隊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 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質。
清朝這個專制殘暴和扭曲都達到頂峰的朝代,骨氣和思想,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國傳統的為官直言敢諫,為史秉筆直書的觀念徹底被摧毀。後來又被東西方列強欺負和蹂躪,國人的自卑和媚外也順便產生了。被征服和奴役的太久,都進了潛意識,形成了習慣。直至現在,還有那麼多賤骨頭,自己不行,卻認為祖先和文化有問題。漠視那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 看看現在:
那麼多人以拿外國綠卡為榮;那麼多女明星以嫁外國人為榮;那麼多人心甘情願的做西方資本家的奴才;那麼多……已經把國人自卑和媚外表現的淋漓盡致了。這是不對的。
飛船上天和北京奧運,那麼多人關注,為什麼?藉此獲得一點點的自豪罷了。這是不夠的。(小子夠狂,口氣大得沒邊了。) 那麼,怎樣才夠呢?尋找。只有找到我們民族的智慧和自豪感的源泉,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才能獲得屬於我們民族的驕傲。 撒切爾夫人說過:"中國成不了超級強國。因為中國沒有能夠推進自己,削弱西方國家 的,具有國際傳染性的學說(思想)。"真是入木三分,不愧一代豪傑。她也提醒國人:超級強國是需要領袖氣質的,漠視民族智慧的民族難當大任。 滿清已經成為歷史,就讓它過去吧。但是,反省,發現,重整旗鼓,是不能不做的。可惜,這麼久了,還沒人做。大家都不做,就讓我這個不自量力的小人物來吧。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下面是明朝和清朝的一些情況。 中華文化在唐宋達到鼎盛。明朝的文化成就,大家看看"影響中國的100本書"的明朝部分就知道了。滿清完全是文化荒漠。 260多年只產生了一部偉大的著作:紅樓夢。內容還是揭露清朝的腐朽的。曹雪芹為了躲避文字獄,才以小說的形式表現。 思想上相對唐宋較為嚴苛的明朝,思想家也是層出不窮:王守仁,李贄,王廷相,顧憲成,呂坤,顧炎武,黃宗羲等。偉大人物的誕生,必然伴隨著偉大的智慧。而兩百六十年的滿清,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竟沒有一個思想家。滿清本沒有思想,卻壓制漢人。使中國,在近三百年的時間裡,思想上處於一片空白。(難怪會被嘲笑)直到現在,國人還沒有醒悟,悲哀莫大於此。 從胸懷上看,漢唐明的中國和類似於現在的美國。對外表現為自信、開放、開明和吸收。真正閉關鎖國的只有滿清一朝。
七下西洋的太監英雄--鄭和;足智多謀的和尚軍師--姚廣孝;百科全書式的王爺--朱載堉;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將--秦良玉;文武兼備的一代宗師--王守仁;為研究西學加入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啟……明朝的開放與精彩哪是清朝可以想像的。明朝雖然也禁海,卻不是徹底的禁,而是時禁時開。即便後期官方從海洋退出,海洋世界也不是權力真空。海商和海盜成為海上的統治者。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現在中國海域的荷蘭船隻,常被鄭芝龍部截獲。天啟七年,鄭軍與駐台荷蘭軍還發生了一場戰爭。結果,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西方海洋強國,荷蘭戰敗。此外,明朝非常重視與西方的交流,積極吸收西方先進的技術。那個木匠皇帝朱由校,還為中西交流做了很大的貢獻呢。(誤解歷史,愧對祖先。) 人格和氣節方面,中國的文化從來都是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來都是教育人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從來都是要人以禮義仁智信廉恥來自律;從來不乏鐵骨錚錚之人。且不說:蒙恬-教爾等嘗嘗帝國鐵騎的滋味兒;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蘇武-牧羊;陳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冉閔-力挽狂瀾,拯救華夏於危亡之際;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楊堅-重建中華文明和秩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岳飛-還我河山,滿江紅;虞允文-國難當頭,挺身而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明朝也不乏: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海瑞-不畏強權,剛直不阿;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鄭成功-驅逐荷虜,收復台灣等高節之士。而滿清卻盛產奴才。奴才從來都是卑躬屈膝的,哪來的人格和氣節?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兩百六十年啊,中國竟無一個真正的人,奴性被破天荒得發揚光大深入骨髓。 祖國,我為你痛哭! 明朝的太監也是個不能不說的話題。由於劉瑾和魏忠賢的關係,明朝的太監名氣好象特別大。這兩個人做了不少壞事,出了名,連累了其他人。不過,他們就是他們,不能代表全部太監。實際上,明朝有貢獻的太監遠多於禍國者:七下西洋的英雄鄭和;助徐階清除大奸臣嚴嵩的黃錦;助張居正改革的馮保;危險之中保護小皇子的懷恩等,都是太監。太監是一個群體,有好有壞,不是一些人認為的:只要是太監都是壞蛋。
有人可能會問:"馮保還貪污呢,你怎麼把他也算到好人里了?明顯的偏見。"又一個好問題,贊一個。馮保是貪污,不過,他也是張居正的變法的有力支持者。沒有他,變法恐怕也不會那麼順利的。變法限制了王公大臣的胡來,讓百姓減輕負擔,國庫充盈。他的貢獻遠遠超過他的貪污。又不是聖人,有點問題是難免的,看人要看大局。而且,馮保後來也被處置了。而清朝的貪污更厲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甚至皇帝也撈,還撈得更厲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很能說明問題。據說,和珅的財產是清王朝10多年的國庫收入,那才叫強悍呢(貪官里的極品)。結果,全裝進了嘉慶的私人腰包,又一個混蛋皇帝。說到亂政,慈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災難之深重,恐怕不是明朝那幾個能比的。慈禧最經典的名言更是響徹雲霄了:寧與友邦,不與家奴。明朝亡國的崇禎帝的最後遺詔則說:勿傷我百姓一人。瞧瞧,這就是差距,這就是本質。 由於明朝的文官權力甚大,皇帝會讓太監去牽制大臣。皇帝,文官集團,太監,三者是相互制約相互利用的。(三權分立?)這就是文官集團和太監集團頻繁鬥爭的原因之一。適當的矛盾,其實是有利於進步的。權力有了制橫,才會透明和民主。
忠奸並存,鬥爭激烈,胸懷廣闊,開明吸收,群星璀璨,波瀾壯闊---這才是真正的大明朝。 說了這麼多,有人會認為我是故意挑起民族爭端。唉,我只是一個小老百姓,自然也是希望國泰民安的。只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些歷史的真相。歷史,我們可以寬恕,可以原諒,絕對不能忘記,尤其是被故意篡改的歷史。這不僅是歷史和現實的需要,也是我們民族自信自尊自強的表現。 只有正確認識我們的歷史,才能正確認識我們的文化;正確認識我們的文化,才有可能發揚我們的文化;發揚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民族才能擺脫自卑重拾民族智慧和自豪感;擁有民族智慧和自豪感的民族,才是一個有靈魂的民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國人要想讀懂自己的祖先和文明,必須讀懂明朝。國人要想承前啟後,全面復興中華,也必須讀懂明朝。要真正讀懂明朝,需要先正確解讀滿清王朝。
修四庫全書大量篡改前代著作
文字獄冤殺無數,滿清一朝可成出國王守仁這樣的大思想家
打壓明朝發展起來的手工業致使中國始終停留在農業文明,迴光返照式的盛世,我認為明末的手工業是中國跨入資本主義的一個契機,如果二百年無外敵入侵,或許我們沒有落後西方這麼遠
八旗子弟擁有高人一等的地位
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
至於樓上說的疆土毫無意義,現在俄羅斯比當年遼闊的蘇維埃好太多了,宋朝連中國的主體部分都沒能統一,但宋朝依然是一個很好的朝代,遼闊的清朝只是一場災難
推薦閱讀:
※如果明朝和清朝以南北朝的形式進入近現代世界,那今天的中國會是怎樣的?
※爲什麽清代宮廷服飾都那麼寬大?穿的人不會覺得笨重不舒服麼?
※電視劇《雍正王朝》服裝考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