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超級英雄都父母雙亡?

看了好多superhero的電影,復仇者聯盟,蜘蛛俠,超人,甚至於一些英雄主義濃厚的電影主角都是父母雙亡,親人死絕。為什麼一定要這樣設定?難道親人健在就不會激勵超級英雄們守護人類的責任感么,難道沒有科學家父母的平民就不能成為超級英雄嗎?


世界上有一位悲催的超級英雄
他父母雙全,家庭成員俱在,還有許多親朋好友天天串門八卦
於是他每天都活著要不要回家的糾結中,猶豫要不要和父母聯繫
一回家就要跟父親吵架,不回家家鄉父老就會深陷危險,不帶女朋友回家女朋友不高興,帶女朋友回家父母不高興,各種挑刺各種干涉……為了世界的和平與親友的安全,天天兩頭跑,最後還吃力不討好
不管做什麼,一舉一動都會被鄰里看到並迅速八卦至天下皆知,三天兩頭有熟人跑來各種說教:不回家不孝順啦,年輕人要有責任感啦,要早點找對象啦,早點娶了村口的小芙啦,你弟弟沉迷賭博又抓進去了你快去勸勸啊……
以至於,這位超級英雄幾乎沒有時間消滅地球上的壞人,人生幾乎主要忙於處理家庭糾紛。

這位英雄就是——


-

西方的悲劇有三大潮流。

一、

第一種,是古典的希臘悲劇,那是基於「神」的,比如「伊迪帕斯王」。

伊迪帕斯王的厄運,從出生時就被註定,是天神賦加給他的,也就是所謂的「命運」造就,非他之過。他就是僥悻逃脫一時,也終究逃不了永久,遲早還要被卷回命運的怒流,最終要被摧毀。

殺父淫母,那是多可怕的咀咒?他不管怎麼努力,終究還是走上可怕的,既定的人生軌跡。

那軌跡,是神明的惡意所鑄成。

二、

第二種,是文藝復興式的悲劇,那是基於「人」的,比如「哈姆雷特」。

他的厄運是人自身的因素,是母親通姦,是叔父殺人,是父親無能,那是人身上的諸多毛病,相互糾纏。「哈姆雷特」式的悲劇,還要加上一點「宮廷」,因為是王子身份,所以問題被複雜化。

「李爾王」、「馬克白」亦如是,都是人自身性格缺失導致悲劇,但因為身份與眾不同,國家興亡扯了進來,有了更複雜的劇情張力。

哈姆雷特也好,馬克白也罷,包括李爾王,都一樣,他們的作為也好,不作為也罷,都要導致悲慘結局,而這個結局影響的不止他們自己,還影響了身邊無數的人。

他愈掙扎,悲劇就愈慘。

羅密歐和茱麗亞,奧賽羅,叫響天的愛情,禁不住試探,就是最可怕的例子。
馬克白表面是個漢子,其實是個妻管嚴的廢柴,被逼求大位而眾叛親離,就是最可怕的例子。
哈姆雷特若動手報仇,就表示他核實了母親的爛,就是最可怕的例子。

不作已經很慘,作了,更慘。

而且還不是慘他一個人。

三、

第三種,則是現代的,小人物的悲劇,最好的代表是「亞瑟 · 米勒」的「推銷員之死」。

在米勒的劇本中,推銷員威利是個虛華誇張,滿嘴胡說八道的傢伙,他其實是個萎瑣至極的失意中年人,生意一塌糊塗,對老婆不忠,兒子也看不起他。這樣一無是無的傢伙,外面還捻花惹草,搞得一個家四分五裂。

「哈姆雷特」痛苦,那至少還有「國讎家恨」在困擾,「威利」的痛苦,則全是一個人的自我敗壞和德性摧毀,他的人生如江河日下,怪不得神明,怨不得家國,一切一切,都是自找的。

發現了沒有,人類文明愈近,戲劇悲劇的著眼點,就愈渺小。(小到沒有什麼價值)。

亞瑟 · 米勒的推銷員如是,易卜生的羅拉如是,現代的悲劇,都是小人物的自作虐。
再沒有皇族,再沒有國家興亡,沒有歷史糾葛,沒有天神作弄。

全是小鼻小眼的家庭風暴。

四、

ok,終於可以說正題了。

為什麼超級英雄父母雙亡?

那其實不止是「父母雙亡」如此簡單,那是更大的「布局」。

超級英雄的誕生背景,都有精心設計,種種設定,都在向「希臘悲劇」援引。目的在於讓人有「命運難違」的「劇場感」,細看超級英雄們的出身,總能叫讀者觀眾自然生出宏大的敘事氣魄。

現代美漫式的超級英雄,身上總能看見「伊迪帕斯王」的身影,捆綁壯烈的「宿命」意味。

超人的星球毀了,蝙蝠俠再英明,也永遠抓不到殺父殺母仇人,抓到了,也不能讓父母起死回生,蜘蛛人的愚蠢作為,害死了自己叔叔,鋼鐵俠心臟是定時炸彈,他父親留給他的是邪惡的軍火帝國,超膽俠是瞎子,父親因他而死,綠箭俠的爹娘是一對邪惡的夫妻,美國隊長捨棄了自身(背叛父母基因),把自己弄成了失敗的實驗室老鼠,綠巨人不但也是失敗實驗產物,更是個不能控制自己,父子相殺的失心瘋……。

因為這些背景設定,沒一件事情是超級英雄所能掌控,所以,他們是被命運糾纏的人。

(父母雙亡,只是眾多悲慘命運造成的結果之一。)

因為有「命運」二字,所以,超級英雄的故事,才有「史詩級」的高度。

(既是英雄,所以你絕不會看見他滿嘴謊話,通姦,叫老婆視破,如同推銷員一樣。)

是的,超級英雄身上,也許也有哈姆雷特式的,第二種類型的悲劇模式,但絕不可能有易卜生式的社會控訴(第三種悲劇模式)。就好的例子是 x 戰警,他們的最大問題,是來自於超能力者的相互博殺,一物剋一物,你我超能力,相互制約,那才是整個系列故的菁華,別以為是那些社會壓力,真的,那些內容不過是引子,是漢堡兩頭的麵包,不是牛肉。

總之,絕不要小看這些超級英雄,以為他們只是漫畫人物。
錯矣,創作他們的本源,可以推到數千年前,人類文明初始的希臘悲劇。

再不濟,你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橫眉怒眼,擲筆而嘆的莎士比亞。

ps:諸位超級英雄迷,請衷心向史坦李老師(包括其它大師),敬禮。


感恩 @胡嵐 美妙的補充。

話說回來,人們都在關注超級英雄身上的命運氣息,殊不知那些與之相對的反派,也幾乎是被命運操控著。

美國隊長的宿敵紅骷髏,生活在德國小村莊,幼年受盡磨難還險些被父親淹死,七歲從孤兒院逃脫之後無惡不作,最後在一家旅店跑堂時結實希特勒受到重用,從此開始走上毀滅世界的道路。

綠魔諾曼一手創建了龐大的奧斯本工業,但怎奈無法承受喪妻之痛而變得厭世憂鬱,以至於後期因為實驗失誤而獲取綠魔力量後,直接分裂出綠魔人格。

雷神之弟洛基,身為冰霜巨人託付給奧丁的遺子,因為奧丁對托爾的偏愛,從小便內心敏感嫉妒心嚴重,加上本身喜歡惡作劇,仙宮人向來不待見他,而後期闖下的大禍,更是有些頑童的氣息以及宿命的味道。

所以我認為致敬斯坦利等大師,不僅要致敬他們創造出如此多富有深意的超級英雄,而還要感謝他們製造出這麼多與之相敵的宿命對手。

-


湊個熱鬧,腦洞大大滴哈哈哈哈

一、兒子是超人
兒:媽,我回來了。
我:你那是什麼打扮?緊身胸衣內褲外穿,屁股縫兒都能看見,你是不是有啥事瞞著我啊?!

二、兒子是蜘蛛俠
兒:媽,我回來了。
我:臉怎麼了?為啥不讓媽看?你到底有沒有女朋友?

三、兒子是鋼鐵俠
兒:媽,我回來了。
我:你闖什麼禍啦啊?心臟都被人挖了!就聽媽一次勸吧,少惹事!

四、兒子是美國隊長
兒:媽,我回來了。
我:快來喝了這碗十全大補湯,你睡得太久,身子虛,得補。

五、兒子是雷神
兒:媽,我回來了。
我哭:你兄弟再不是東西也是你兄弟。

六、兒子是綠巨人
兒:媽,我回來了。
我:你爸托關係給你找了個新工作,可改改脾氣吧?人家說啥都忍著,別動不動就撕衣服,這個月已經是第6件了。

七、兒子是蝙蝠俠
兒:媽,我回來了。
我:又超速了吧?開慢點兒!後面那塊布背著熱不熱?改天我給你做件綿綢的,涼快。

八、兒子是忍者神龜
兒子們:媽,我們回來了。
我:最近吃菜少吧?臉色這麼難看!別一天到晚總鑽下水道,也學學人家葫蘆娃,多去山裡走走,空氣好。

九、兒子是葫蘆娃
兒子們:媽,我們回來了。
我:早告訴過你們少玩疊羅漢,又是噴火又是吐水的,賣藝呢?咱家不缺那個錢!

結論:他媽不死能成嗎。


所有當代超級英雄故事都是一段英雄征程(A hero"s journey),其核心主要是基於古希臘羅馬神話以及宗教傳說,而這些神話傳說的構架則是基於人類與生俱來的潛意識

在你給我講「窗帘真他媽是藍的」的笑話前,聽我說完。以下解釋並非超級英雄電影的標答,而是一種理解方式,希望他能給你下一次觀影帶來一個全新的角度


所有的超級英雄故事(仔細想想,許多中國武俠小說也是准循著這個套路)的基本骨架都准循著這個套路:

  1. 英雄被召喚(而且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被召喚)
  2. 神人相助
  3. 第一道門檻(開始改變)
  4. 更多的冒險(偶遇女神啦,打小怪獸啦 etc.)
  5. 死亡與重生 (靈關一閃,頓悟了……)
  6. 改變和贖罪
  7. 回歸平靜的生活

故事的順序可以變化,偶爾有跳過或者重複的,但是這些點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到。

比如《星球大戰》一開頭天行者Luke就被Obiwan召喚了,他的第一反應是「不行,我還要回家種地。」直到他看到自家房子被燒了才決定成為一名絕地武士。
蜘蛛俠的神人相助則是那隻給予他超能力的蜘蛛,有了射得一手好網的技術之後,他開始救人,開始改變。
《加勒比海盜4》中傑克船長的「更多的冒險」就是哪些美人魚啦(又是女神又是怪獸,嘿嘿~)
《鋼鐵俠2》里的死亡與重生就是Stark被關在家裡發現新元素的那一段,他及原諒了父親(贖罪)又擺脫了死亡的詛咒,一舉兩得。
而《星際迷航》的結尾Kirk率領船員們再次啟航,則是他們回歸平靜生活的標誌。


為什麼英雄征程(Hero"s journey)是這樣安排呢?

英雄征程歸根結底是一個寓言故事,這個寓言故事所傳達的信息則是成長

剛成年的男娃子被迫離開熟悉而溫暖的家,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他很不情願,但是這也是必然的。在經歷過一系列洗禮後(最大的洗禮莫過於直面死亡,所以很多希臘神話都有一個去陰間的片段),他回到熟悉的地方,(娶妻生子)開始自己的生活。

最經典的英雄征程莫過於希臘的英雄神話,什麼Jason啦,Achilles啦,Odyssey啦,Perseus啦。要是你不喜歡打架,可以看迪士尼版《大力士海格力斯》,該有的環節都有,還配有美妙歌曲。如果你拋開吸引人眼球的天神怪獸打架愛情,其實說的故事就是英俊少年XXX如何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連新片《超》的宣傳詞也是:看超人如何成長為鋼鐵之軀。

回答樓主問題
為什麼超級英雄一般父母雙亡呢?一部分原因是,英雄征程是個非常極端的成長寓言。而成長是個脫胎換骨的過程,需要離開父母的溫暖去打拚出一個新生活。這樣的故事,哪裡能有父母心疼關心你的橋段呢?

父親、母親在英雄征程中的代表什麼?

(由於兩千年前是個重男輕女的時代,此處均為男性視角。姑娘們請自動將性別調換。)

  • 母親

母親在男孩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一般是保護性的。所以母親(以及年長女性、母性的女神)的一大意向就是保護以及幫助。比如蜘蛛俠的姨媽。

又由於「漂亮女人信不得」,有一些女性形象(尤其是後媽)則是壞的。她們扮演了引上不歸路的角色,企圖腐敗英雄。比如加勒比海盜里的美人魚(PS. 美人魚是希臘神話里最常見的勾引者)。

這裡我也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後媽都是壞的。不是因為後媽真的壞。想像一下,兩千年前,某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爸爸在給兒子講故事。他想給兒子講女人的危害性,所以就編了個故事。那這個壞女人是誰,肯定不能是媽媽吧,要不第二天家裡不得鬧翻天了,所以就有了傳說中的後媽……
同理,為什麼哈姆雷特和獅子王里邪惡的都是叔叔,因為父親的形象是偉大的……
所以壞後媽和邪惡叔叔為父母的陰暗面背了黑鍋

  • 父親

聽說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節么?我不是說所有的超級英雄都喜歡他媽,只不過父親扮演的角色有時候是敵人。家裡兩個男人,年長的在各種決定上壓著年輕的,浴室後年輕人就有了積怨。

與此同時,父親也代表著超級英雄的未來。(這個道理和選女朋友要看丈母娘,因為二十年後女朋友會變成那樣相同)。既然DNA相同,少年們很可能走上同一條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超級英雄們挑戰的往往就是他們的父親(或與父親等同的形象,比如師父、叔叔)。《星球大戰》中Darth Vader就是天行者Luke的父親,《蝙蝠俠5:俠影之謎》中的大壞蛋就是蝙蝠俠的師父,《哈姆雷特》的叔叔(壞叔叔再次為父親背黑鍋)。(如果主角是女的,那麼挑戰的則是母親,比如迪士尼公主故事裡的各種後媽。)這些超級英雄們是世界的拯救者,他們從壞人手上奪下了掌控世界的權利之後呢?他們自己成為了「國王」。權利是腐敗人心的,他們所挑戰的父親形象就是最好的證明。

The hero of yesterday becomes the tyrant of tomorrow, unless he crucifies himself today.

這是為什麼哈利波特在最後要把接骨木魔杖折斷,否則他就會變成下一個伏地魔。(如果你仔細想想,伏地魔一直是哈利波特的一部分,所以他在某種層面上也是哈利波特的成年版)。
(有評論好心提出來書里哈利波特並沒有把接骨木魔杖折斷,只是放回去了。橋段不同,但道理相仿。多謝提醒,么么噠~~)


回答樓主問題
父母雙亡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在英雄征程之中有跟深刻的含義。而且有時候被其他角色(女神、叔叔、後媽等等)代替,所以表面上英雄是沒有父母的。


Joseph Campbell 的《千面英雄》

本文的觀點主要來源於"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這本神書是盧卡斯寫出《星球大戰》的直接原因,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不是說每個superhero film都是照著這本書來的,很可能劇作者在寫的時候對這些內容毫不知情。但是由於英雄征程的故事構架在世界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影響,無論是刻意還是潛意識,劇作者都會受到它的影響

回答樓主問題
當然,不排除把父母寫成雙亡有作者偷懶之嫌。超級英雄們成天出去冒險泡妞打怪獸,如果父母在,不得叨叨死他們……


作為寫過一點小說的人,得要來說說這個問題。






























父母在哪裡?逢年過節主角不回家看看?
不回家:不孝(╯‵□′)╯︵┻━┻
回家:
A 與主線有關:專門因為主角有父母就要費盡心思設計這麼一段劇情煩不煩啊?
B 與主線無關:和主線無關折騰這麼段劇情有意思嗎?
(╯‵□′)╯︵┻━┻

寫了幾十萬字,主角沒往家裡打過電話。沒人情味。
(╯‵□′)╯︵┻━┻

寫幾十萬字,主角往家了打了好幾次電話。誰看小說要看這種劇情啦。
(╯‵□′)╯︵┻━┻

主角找了個女朋友,是神奇女俠……等等,是不是得帶回家讓父母看看?
(╯‵□′)╯︵┻━┻

主角棄世隱居啦,但是父母怎麼辦?
(╯‵□′)╯︵┻━┻

父母弱
主角有個死對頭啦。欸?死對頭不抓主角父母不合理,但每本都抓去,這是統統照抄楚漢演義的節奏嗎?
(╯‵□′)╯︵┻━┻

父母強
主角有個死對頭啦,想去抓主角父母,然後被主角父母打敗啦。這老兩口這麼強,反派要罷工啦。
(╯‵□′)╯︵┻━┻

父母極強
沒有人敢惹主角啦,劇情怎麼發展啊。這是要主角一輩子在父母的陰影里嗎?說好的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呢?
(╯‵□′)╯︵┻━┻

所以說啦,除了」我是你爸爸「,除非劇情設計極為精妙,否則給擁有超強力量的小說主角設定父母簡直是作者自虐啊。幾十萬字不提一句父母不好吧,提了有鳥用啊,就為了設定個不是孤兒的主角嗎?和反派鬥來鬥去還要顧及父母在這裡面的作用,費這個勁幹嘛?
(╯‵□′)╯︵┻━┻

當然,折衷的解決方案也是有的,比如日漫中屢屢出現的旅居國外留主角一人在家的父母……

所以說,電影、小說里的大俗套,都是有現實原因的啊。


不同意前面幾個答案說的超級英雄漫畫面向青少年,其實這些漫畫讀者據統計平均年齡都是20以上的,我相信仔細看過這些漫畫的人也不會覺得他們面向群體是青少年。
關於死父母問題還是蝙蝠俠帶的頭,之前在一個紀錄片里編劇們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到,正是悲慘的遭遇讓英雄們有了「我必須做點什麼」的念頭,是啊,一個人如果好端端地一家老小幸福生活在一起,成為超級英雄的概率當然會大大減少,雖然這樣的超級英雄也是有的,但減去那些全家人都是英雄的,剩下的人比有悲慘遭遇的英雄少很多。


不光超級英雄無父母,間諜一般也沒有父母。

原因是父母是他們最大的弱點啊。

難道要面對敵方的時候,敵方突然掏出一張他父母的相片說你想知道他們在哪么?還不給我乖乖給我住手!

有這麼巨大的弱點存在,又怎麼可能成為超級英雄?


引一段我自己寫的小說

「挺不錯?俗套得挺不錯吧,」葉空山伸了個懶腰,「這一類小說無一例外都是那種惡俗的套路:凡是英雄人物,一定要背負血海深仇父母雙亡,然後被人追得走投無路狗急跳崖;偏偏每一個山崖下面一定藏著點秘密寶藏,跳下去的人一定能撿到一本破破爛爛的上古秘籍,撿到了一定能練成絕世神功從此稱霸武林。所以說行走江湖,沒有跳過山崖撿過兩本破書簡直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好啦,別說啦,」岑曠一臉悻悻之色,「聽你這麼一總結,還真是那麼回事。不過……想想也挺奇怪的,為什麼寫小說的人都喜歡安排主角父母雙亡呢?」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殺父弒母的仇恨更加具有情節上的推動力,能夠給主角的奮發向上尋找到心理支持,」葉空山說,「另外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父母的存在挺麻煩的。」

「麻煩?」岑曠不太明白。

「讀者看著書里的俠客們行走江湖,圖的就是那種自由自在的爽快感,」葉空山說,「拖家帶口的還怎麼闖蕩江湖?家裡留守著爹娘,隔三差五就得回家幫忙種種地養養雞,沒事兒挨兩句訓,勾搭個漂亮姑娘也得父母驗貨,還沒闖出點名堂來先被要求抱孫子……那種代入感也太糟糕了。所以寫小說的人總是寧可把主角的身世大大簡化,能殺掉的親人一律殺光,好讓他們無牽無掛地打打殺殺吃喝嫖賭。


父母雙亡這樣的設定並不只存在於美國超級英雄故事裡,幾乎在所有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的故事都能找到這樣的設定。反過來看,面向成人和兒童的故事中這樣的主角設定就比較少見了。
戲劇中有這樣一條定理——不動即是死亡。因此不管是真正的父母雙亡,還是其他使父母遠離故事主線的設定,都可以看做是在使主角處於一種孤兒狀態。
這個話題我以前就曾經和同行們調侃過。說的複雜一點,這個涉及到主角的「主動性」問題,也就是說主角可以在劇情中擁有多少自主決斷、自主選擇、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問題。
再說得簡單一點,父母都沒有(不一定是死,還有像長期出差這種設定)的孩子的戲比較好寫。
總結一下,這樣的理由有很多。
1,主角個人的人生探索可以成為戲劇的看點。《超凡蜘蛛俠》結尾部分有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戲劇結構,那就是我是誰?」 當一個孩子,身處在一個非常規的生活環境下,生活在一個幾乎沒有監護人存在的環境下。他會如何成長?如何面對青春的困惑?如何面對社會的真實?內心中人性純粹的部分是否能夠向著觀眾希望的方向成長?如何面對友情和愛情?如何……總而言之,這樣的環境會使諸多的戲劇衝突成為可能。
2,父母類型角色的存在會使戲劇衝突減弱。這個就不詳細解釋了,上面某樓的同志解釋的很清楚。而在有些沒有刻意去強調戲劇衝突,而無法合乎邏輯地讓主角父母死去的故事中,通常會加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疏於監護職責的設定,這點在日本動漫作品,尤其是喜劇作品中最為多見。當然,也有極端些的例子,比如星球大戰中的達斯維德和天行者盧克這樣直接將父親類角色作為主角的敵人出場的設定。至於作用,還是那句話,為了「齣戲」。
3,故事的延展性。當觀眾們熟悉並淡忘父母這類的角色,並且當主角邁過了第一階段的成長之後,編劇常常會把這樣一個新的問題拋給主角——「你的父母其實是XXXX」或者「你的父母給你留下了XXXX」那麼「你該怎麼做?」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當中沒什麼值得深層解析的東西。作為一個系列故事的第一部,創作者通常會完整地構思這個階段故事的各種構成元素。但是接下來的部分通常則不會細想(因為開篇不好被腰斬剩下的工作就全白費了)。因此,父母雙亡,或者是其他使父母淡出設定,是一個很好地,展開故事下一階段的鑰匙。

總結一下,父母雙亡這種設定之所以經常會出現,是因為這樣一來故事設計起來簡單,故事走向符合邏輯,再展開時方便,容易齣戲。
還有就是,這類故事一般是心中仍未長大的男孩子們看的。


沒有雙親是自由的首要前提

——米蘭·昆德拉 《生活在別處》

補充一句:

And the wonderful possibility of liberation must have evoked much guilt: Arthur realized that his father would have forever blocked the path to his becoming a philosopher. In this regard one thinks of two other great freethinking moral philosophers, Nietzsche and Sartre, who lost their fathers early in life. Could Nietzsche have become the Antichrist if his father, a Lutheran minister, had not died when Nietzsche was a child? And in his autobiography Sartre expresses his relief that he was not burdened with the search for his father"s approbation. Others, Kierkegaard and Kafka, for example, were not so fortunate: all their lives they were oppressed by the weight of their fathers" judgment.

——The Schopenhauer Cure


大多數答案都是以編劇的角度來回答,我來以觀眾的角度來回答吧。

超級英雄的劇目一般都面向青少年群體,這個群體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中二病」。在中二病的眼裡,世界是以我和我的朋友展開的,不要說父母,甚至連家人、老師等長輩形象也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是以反面形象出現的。青少年們在這個時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而長輩就是束縛他們的枷鎖,也是他們最難以對抗的對象。實際上青少年們所生活的世界並沒有離開長輩所營造的環境,他們並沒有看見真實的世界中的種種問題。所以他們對長輩這個對抗對象的認識是清晰可靠的,但是他們對世界這個對象的認識只不過是理想化的。在中二病們的心中,他們或本能的逃避了長輩這個終極BOSS,或直接把他們作為終極BOSS來看待。這些中二病們在觀看超級英雄劇目的時候,會把自己帶入到故事之中,藉以逃避壓力、表達訴求、宣洩感情等等。所以這個劇目應當是符合他們心目中理想化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怎麼可以允許過多的長輩以正面形象出現呢?

但是英雄劇目往往還是會出現一兩個長輩形象最終幫助主角突破難關,但這絕對不是父母。因為在青少年的角度來講,當他們面對巨大的壓力時,他們也只能求助於長輩,他們本質上還是渴望關愛和幫助的孩子。而父母則是叛逆的少年少女們心中的底線,是他們最不想低頭的對象。

所以這種迴避父母的劇情在面向青少年的電影、漫畫中廣受好評。而面向兒童和成年人的作品中卻較少發現。因為兒童對父母還沒有建立對抗的意識,而成年人學會了和父母互相包容和理解。


不這樣寫,怎麼讓英雄放開手腳去干呢?


超級英雄自身很牛逼
但是最怕親人受到威脅

哪怕如超人這樣刀槍不入的,妹子被抓去當人質他一樣也沒辦法

而且,另一條問題在於,要是反派三番五次的總去抓親人當人質,讀者看的也很煩啊。於是不少乾脆直接把不少親人都砍了,主角直接孑然一身,只有愛情還在。

這樣,即使因為愛情的原因去救人,相信讀者也不會那麼抵觸了
想想看,一個是去救老媽,一個是去救老婆,你作為一個讀者,你看三遍救老媽和看三遍救老婆,你覺得哪個你還能繼續看下去?

當然了,現在不少反派都不這麼low了,很多都是有事直說,不再去威脅別人了


不死的話,不好編下去啊。
父母會逼著相親,親戚們會問他是幹什麼的,一個月掙多少錢,有沒有對象要不要介紹一個。。你說你是拯救世界的試試。。


這種典型的故事框架,我認為分為起源發展兩個階段。

除去後面主角光環的藝術成分先不談,只說這類故事題材的起源的話....

它們顯然是起源於現實中的...

因為自幼父母雙全,家庭和諧,鄰里和睦的環境下成長出來的人————他們大多自帶的,是善良純潔的本質,而不是心狠手辣的侵略心和強盜邏輯的狼性性格。


反之,自幼缺愛,缺錢,缺朋友,或是缺各種各樣東西的娃子,大多心理上的不平衡,嫉妒,還有補償心理會讓他們產生難以根除的巨大怨念,這股怨念會驅使著他們去競爭,去掠奪,去追求力量,變得強大————當然,大部分這樣的小盆友並沒有成材,他們都被無情地埋沒在人海中了。

但我們都知道,故事嘛,肯定是要取最有節目效果的,最有特點的,所以最開始,故事的聽眾們所知的真人實例(以及由此改編的故事)中,應該是這種「逆襲」的人的故事....


而後來,隨著藝術文化的發展.....故事框架開始改變。


故事中那些血脈噴張的狼崽子們逐漸被替換成了金庸式小說中毫無心機單靠運氣天賦崛起的「俠客」,以及日本動漫里各種各樣玻璃心聖母心神經質軟弱無能的,坐在靠窗倒數第二排(偏偏長得很俊還有人品光環)的普通高中生————那是後來為了滿足觀眾需求而妥協的,藝術加工成分了————畢竟你寫的主角如果像我毛太祖一樣心狠手辣,估摸著容易被和諧,而且太平盛世下的觀眾們接受起來也相對較困難....所以我們還是,弄一批陽光開朗聖母正義感的孤兒吧。

(吐槽:咳咳,現實中你見過幾個孤兒像漩渦鳴人這樣正能量到逆天的)

唯有不變的是————父母雙亡(雙忙),有妹有房的經典設定,保留了下來....因為這樣可以解決很多繁瑣的身世,理想,仇敵,人脈之類的關係設定


——————分割線——————


補充:為什麼我說普通環境長大的少年一般會相對缺乏狼性呢?

呃,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對於死刑存廢的問題,知乎上的用眾,大多那些出身好的,從小沒見過多少社會兇險的知友,他們大多就會支持廢死,因為他們認為死刑不人道啊,多殘忍啊,你看某個故事裡講要槍斃死刑犯之前要人家張開嘴,哎呦,聽到這裡就受不了了看哭了云云...生命怎麼可以如此卑微呢是不是?

反之,那些出身相對普通or貧寒的用眾,應該就會支持保留死刑,而且會血脈噴張地罵對立方為聖母...會舉出各種他們見過的窮凶極惡的人...並明確表示「總有那麼些人,應該去死」。

此後對事也是如此,一部分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會去享受,而另一部分則桎梏於自己過去的怨念,以及慣性地想要再追求更高的生活,更大的野望,更多的貪婪,更自私,更不會去考慮別人,只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

是的,其實很多時候是嫉妒,怨念,仇恨,貪婪這些負能量,支撐著一部分人跪著向前走。

順便說句題外話,你看看基督教的七宗罪,裡面的每一條都是我們奮鬥的動力丫!~


黑寡婦萬萬沒想到,在一次任務中竟然與自己的親生父母意外相認。她自幼孤苦伶仃,受盡折磨,家對她來說就是復仇者聯盟,就是神盾局。

沒想到,她終於也擁有了一個家,有了自己的父親母親。每次執行完任務後都有一盞燈亮起等她回家。

更沒想到的是,這也是煩惱的開始。

「女兒,你一個女孩子家,在外面這麼拼幹什麼,那都是男人乾的事情,還是安穩些好。要不你和局長說一下,轉為內勤怎麼樣?」

父親擔憂對她說。黑寡婦知道他的好意,只好委婉表示自己很喜歡這項工作。

父親見說不通,只好退一步:「那也別叫『黑寡婦』啊,你還沒結婚,叫這個名字都晦氣,當心嫁不出去。」

她又耐心解釋,這個稱呼已經家喻戶曉,如今深入人心,不能改,而且對敵人也有震懾力。

既然說到結婚,母親一旁開口:「聽說你和班納博士走得很近?其實他人挺好,學歷高,可是脾氣大,容易控制不住自己,萬一以後家暴怎麼辦?你們還是分手吧!」

黑寡婦有些無語:「我自己的感情,會自己做主。」

「別以為我們不知道,外面傳出你多少緋聞。有說你和鷹眼有過情史,他可是有婦之夫,這不是當小三嗎?還有傳你和冬日戰士在一起過的消息,他被洗腦那麼多次萬一留下後遺症怎麼辦。你和美國隊長是不是還有點意思呢,人看著老實,不過他年紀那麼大也不知道那方面還行不行……」

「別說了,」黑寡婦腦袋都要炸了,「你們只要安穩過自己日子就行,不要為我擔心。」

「你是我們女兒啊,怎麼能不擔心,這可是為你好。」母親苦口婆心地說,「我數來數去,也就鋼鐵俠最適合,有錢,又帥,還聰明,這樣的男人哪裡找,剛好他剛分手,你們可以試著接觸……」

「媽,你把我當什麼了,我喜歡誰不喜歡誰不用你來決定!」

「怎麼和你媽說話的?」父親呵斥道,「我們是過來人,感情不能衝動選擇,這關係到你一輩子的幸福,必須聽我們意見。」

母親也抹著眼淚說:「我們這不是擔心你嗎,你都這麼大了還沒個固定男朋友,別人家孫子都抱上了。我們現在都不敢出門,鄰居見了我們都問你現在怎麼樣,根本沒法回答,心裡都是淚啊。」

黑寡婦見他們長吁短嘆,辯解不是,妥協不行,長嘆一口氣,逃似的跑出家門。

大街上,她猶豫了許久,用手機撥通局長的電話。

「局長,聽說咱們現在已經研發出時空運輸機?」

「是的,但還在實驗階段。你問這個做什麼?」

「我想,」她頓了頓說,「把我送回遇到親生父母前的時間吧!」


來來,我給你介紹兩位父母雙全的,你就知道為啥了

一,達米安,四代羅賓,父母雙全,自己先死了(已復活)。
二,少年正義聯盟的沃利,父母健全,性格開朗,活潑,愛好剎不住車,摔跤俠。第二季結尾消失在神速力中。

父母是沒死,自己都先掛了。
至於沃利到底…問天國的第三季吧。
有沒有覺得父母雙亡其實是活得久一點的潛在條件?

此答案只是瞎說,請不要當真。


超級英雄是孤兒已經成為經典設定,下面看幾個最典型的例子,蝙蝠俠Bruce Wayne,在犯罪巷遇到搶匪父母雙亡,蜘蛛俠Peter
Parker的Ben叔叔,因為自己沒有制止罪犯導致悲劇發生,不能讓這種事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打擊罪犯成了他們存在的目的。

還是嬰兒的Kal-El在故鄉Krypton毀滅前被父母送往地球,之後成為超人,和前兩者略有不同的是,超人成為孤兒是單純起到推進故事發展的作用。

當然,親人如果發生這樣的事,復仇也會是第一想法,不殺原則也會因為復仇不存在,這樣的英雄往往形單影隻,例如妻兒被罪犯殺死的懲罰者,復仇成了打擊罪犯唯一的驅動力。

在Flashpoint事件中,蝙蝠俠的故事被重新設定,在犯罪巷被殺死的是Bruce Wayne,而他的父母活了下來,父親Thomas
Wayne為了復仇成為蝙蝠俠,他沒有兒子那套不殺原則,母親則徹底瘋掉變成小丑,悲傷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結果也不會改變多少。


閃電俠Barry
Allen為了挽救被殺的母親,意圖改變歷史而造出了新宇宙,Flashpoint之後則引出了目前的新52宇宙,起到了蝴蝶效應的作用,可以看出英雄面對親人的離去,對故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以上幾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在失去親人後開始成長,推動故事發展成為轉折點,開始逐漸成長為英雄,從此改頭換面,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在這樣的重大打擊後也讓英雄更堅強,讓觀眾產生同情心,最主要的是讓他們今後不再有更多畏懼,因為親人會成為英雄們的致命弱點,失去親人已經成為英雄的必經之路。


如果不父母雙亡的話父母會讓你好好學習好好考試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尋個好對象然後親戚問你啥時候結婚啊啥時候要孩子啊每月掙多少錢啊。
你根本沒時間成為超級英雄。


答案都好複雜。

其實一個人存在社會中,逃不出社會的圈子。一個沒有經歷過特殊境遇的人,誰不想在這個社會有所依靠,有所寄託。有一句話說的雖然不全對,但是絕對可以反映父母在個人成長中扮演的角色。
「一個男人真正長大的那一天,是他父親去世的那一天,因為那一刻,他知道了擔當,知道了獨立,知道了一個男人在家庭中,在鄰居中,扮演的角色。」
其實,並不是說家庭健全的人沒有辦法「長大」,而是,「失去」會讓人「淬鍊」,讓人重新認識世界,重新反省自己。
人生活在世界,有太多的慾望,父母,子女本身就是慾望。
英雄,不僅實力強勁,而且內心強大。
而強大的背後,就是他長期失去的心。

說的更血腥一點。
一山容不了二虎。
父母過於優秀,英雄無用武之地。父母過去普通,英雄無法放手一搏。

如此。


推薦閱讀:

有哪些以西方視角反映「冷戰」的電影和文學作品?
如何評價電影《美國往事》?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喪屍題材?
電影《雲圖》是超級神作,還是嘩眾取寵?為什麼?

TAG:美國電影 | 超級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