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朝代的皇帝名號是「XX帝」(如漢朝),有些朝代的皇帝名號是「XX宗」(如唐朝)?
比如漢武帝、隋煬帝;
又如唐高宗、宋神宗、明英宗、清世宗等等
秦朝:秦N世
漢朝——隋朝:朝代名+謚號+帝
唐朝——元朝:朝代名+廟號
明清:年號+帝
具體的我在 為什麼教材上提到各個朝代的皇帝,有的朝代用年號,有的朝代用廟號,有的朝代用謚號? - 豆子的回答 已經答過。
分割線下是原文
==================
相信很多人對儒文化圈中(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帝王的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都理不清,今天咱就來說一下這些東西都是個啥。
1、廟號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經常想自己的祖先都是怎麼稱呼的?
普通百姓這樣稱呼自己的祖先:
爹:父
爺爺:祖父
爺爺的爹:曾祖
爺爺的爺爺:高祖
爺爺的爺爺的爹:太高祖
但如果你是皇帝,你將這樣稱呼你的祖先:
高祖
太宗
高宗
中宗
睿宗
玄宗
……
……
比普通百姓複雜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簡而言之,要麼是祖,要麼是宗,合起來就是祖宗。如果你是平頭百姓,你們村兒的家廟就是奉祀這些祖先用的。
但如果你是皇上,那麼你的家廟也就不叫家廟了。
另有雅稱——喚作太廟。
帝王的廟號是用來方便把自己放進太廟供後代奉祀的,死了才有。
活著的人是沒有廟號的,比方說一個人絕不可能當著李世民的面說:「太宗皇帝別生氣,臣也認為魏徵是個傻逼!」
這跟「同志們,八年抗戰就要開始了!」是一個道理。
2、謚號
死了才有,用於評價。
不光皇帝有,大臣也有。
蓋棺定論,總得有個評價。
後人(一般是公允的集體討論而來)給你的評價就是你的謚號。
慈惠愛民曰文,比方說大唐太宗文皇帝,就是個慈愛百姓的人。
克定禍亂曰武,比方說南宋岳飛謚號武穆,後人稱之為岳武穆,說明此人克定禍亂(足以平定亂世),而且是個很嚴肅的讓人崇拜的人(穆)。
自用去諫曰愎,比方說豆愎帝,很自戀,老覺得自己對,不喜歡聽諫言,豆愎帝就是用來形容這位皇帝剛愎自用的。
3、尊號
尊號實際上以前很少有,唐朝才開始有,誰幹的?
武則天。
嚴謹來說,是則天時期給發揚光大了。
你想,謚號和廟號都死了才有,那麼光鮮亮麗的稱呼,活著的眼饞不?
怎麼享受這麼爽的感覺呢?
於是老武她想通了——給自己上尊號。
身邊兒又有一幫小白臉,爭寵什麼的,投其所好,動不動就給她上個尊號啥的。當然,一開始當著唐高宗的皇后的時候,武則天就天天勸李治給自己加尊號,第一次加的是「天皇大帝」。
很恩愛不是么?
中土的哪個國家我沒去過?
圖樣圖森破。
其實是想給自己添。
你看,丈夫都是天皇大帝了,自己還能是皇后?
不能了!
叫皇后太寒磣,不是么?
就叫「聖母神皇」。
等武則天自己當了皇帝,給自己的尊號是「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意思就是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聖神仙。
這淡扯的。
於是在後代,大家都開始盡情給自己上尊號。
有云:
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元虛圓應開化伏魔忠孝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寶境萬壽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
尼瑪。
其實就是誇自己,另外順便讓史家記下來,看看那些年有那麼一位皇帝,是有多牛逼。可史學家不傻逼,你給自己起這麼長的尊號給誰看啊?我給你寫段子,你一個名號就占我一頁紙,你是不是傻逼?
然後在史書紀年裡,史家就把尊號和謚號全給刪了,因為如果不刪,加起來會有幾十字。這就是裝逼不成蝕把米的奧義。
打那以後,敘事改用年號,因為年號是用來方便紀年的,一般兩字兒,不能很長。
4、年號
後來的謚號是死後別人給起的,那為什麼也很長呢?
答案是:彰顯孝順。
明清兩朝的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順和對先帝的懷念,所以給他爹(死了的皇帝)起廟號、謚號的時候,一起一大串。
比方說努爾哈赤的謚號: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翻譯成簡單粗暴,通俗易懂的語言就是:
真的很帥而且很厲害很能打很孝順也很善良魁梧高大表情剛毅文筆非常好開天闢地創立基業的初代高皇帝
老百姓誰記得清你那些破爛玩意兒?
可以簡稱高皇帝。
可,簡稱高皇帝,又容易跟前朝那些個朝代混,你是哪家的高皇帝?
相反,歷朝歷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年號倒是只有一個,百姓也有很熟悉的認知,因此流行起來。
也不叫聖神元德承天景雲高祖內聖外王大皇帝什麼的了,年號是萬曆,就只管當時的皇帝叫萬曆皇帝,還有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光緒皇帝,都是這樣。
也有的皇帝老喜歡換年號,比方說武則天和她老公李治,他倆……講真,實乃尊號年號界的兩朵奇葩。
俗稱換昵大王。
有人說他們不自信、不自安,所以年號基本一年一換:
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
那年頭,沒設備,也沒設置備註的功能,你讓大家怎麼稱呼?但也無奈,只能老老實實跟著換年號,今年是天冊萬歲元年,明年冬天就成萬歲登封元年了,毫無人性化可言。不過話說回來了,武則天的確是改昵界的始祖大亨。
不光給自己改,還給別人改。
那年,她用荊條抽王皇后和蕭淑妃抽得露骨,把人活活抽死以後,就給她倆改了姓,一個姓「蟒」,一個姓「梟」。
那年,要北伐契丹,臨行前就把契丹首領的名字給改了,管李盡忠叫李盡滅,管孫萬榮叫孫萬斬,還下了文件。
秦朝:秦N世
漢朝——隋朝:朝代名+謚號+帝
唐朝——元朝:朝代名+廟號
明清:年號+帝
好了,最後來做一道題:
2014年8月6日,愛新覺羅·啊哈哈哈為親爹愛新覺羅·哼哼哈嘿上全稱為「太祖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逗逼獸皇帝」,用以紀念元亨時期,愛新覺羅·哼哼哈嘿對國家的卓越貢獻。
據悉,元亨皇帝曾熱愛玄學,給自己取名「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圓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對於先皇的駕崩,新皇帝愛新覺羅·啊哈哈哈非常悲傷,已經決定三天不吃東西。
題目1:
我們說元亨皇帝,元亨是什麼號?
題目2:
「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圓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是什麼號?
題目3:
根據謚號猜測,愛新覺羅·哼哼哈嘿本質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聲明:直接從知乎上點轉載的不必私我,複製型轉載請註明作者豆子並給出原地址。新浪微博的複製型轉載請@豆子和他的朋友們
另外,歡迎關注越古金輪聖神豆皇帝。
分四類吧
以前對於帝王都是以名字相稱的,比如堯舜禹湯!
後來周朝取代了商朝,帶來了自己的一套文化傳統,也包括為尊者諱,和君王一樣的名字固然不可以,隨便念叨君王的名字也不好,就稱呼「謚號」吧!謚號是根據帝王一生的成就作為而選取一兩個字所做的簡評!如周幽王的幽,漢武帝的武!
再後來,唐朝建立,再稱呼謚號不合適了,因為~好長!如唐高祖李淵謚號為「神堯大聖大光皇帝」,那總不能稱呼名字吧——這屬於歷史倒退!稱呼廟號吧!廟號是什麼?廟號在原來,比如漢朝,那可是一個朝代中有作為有貢獻受好評的皇帝才有資格進入太廟獲得進封的!漢高祖(有說是太祖,我也認為是太祖)開國皇帝,有廟號!他兒子漢惠帝就沒有,之後漢文帝就有叫太宗!比較牛叉的漢武帝剛死的時候沒有廟號,等到漢宣帝時候(中間隔了兩個皇帝)才給上廟號!回到唐朝,謚號太麻煩,就給所有的皇帝都上廟號,無論你貢獻作為大小,所以唐太宗,唐玄宗,唐僖宗等!
再後來,明朝建立,朱元璋草根起家,苦口婆心為後世子孫立規矩,一個皇帝只使用一個年號。民間也就習慣用年號來稱呼!年號的始作俑者是漢武帝,有那麼一年得到了祥瑞,建年號「元狩」,以後遇到大事或者想換換運氣,都要改元——換年號!所以明朝以前一個皇帝年號很多,稱呼年號很是不變!老朱估計是無神論者,不相信年號改運一說,也嫌棄麻煩!就一個洪武,後代有樣學樣基本都一個!清朝學明朝,也如此!常常聽到的,如康熙,乾隆,還有很忙的四爺——雍正!
開成為祖,守成為宗
就目前個人儲備知識而言。
1.前面有個回答的都大致介紹了。我作補充。
2.從唐德宗的奉天戰役開始,朝廷就有給功臣賞名號的事。到了北宋一般就只賜給將相。
熙寧年間,臣子向皇上請求給皇上自己加尊號,但皇上不在意這些形式就拒絕了。後來吳充作丞相的時候,請求取消功臣名號,大臣們也都同意,皇上也就允許了。
推薦閱讀:
※魏晉南北朝是個怎樣的朝代?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什麼?
※為何中國歷史書中很少提及五胡亂華?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裝逼遭雷劈的事件?
※有哪些讓你覺得非常驚訝,甚至會覺得世界觀完全被顛覆的歷史人物或事件?
※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都超不過300年歷史,而日本和歐洲卻可以1,2千年不換朝代?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