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葉問、霍元甲誰的武功高?
香港電影有超過百部關於黃飛鴻的題材,創下了同一題材的電影世界記錄。關於葉問 、霍元甲的電影也很多,但是他們的功夫到底怎麼樣,拋棄拳法類別是否有個比較?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照字面意思理解則是指比武定勝負容易,拳腳之下見功夫,而以文會友則難分高下了。我們這裡討論黃飛鴻、霍元甲以及葉問的武功高下,似乎有關公戰秦瓊的意味,但是若在歷史的縫隙中尋找線索,似乎還是能找到一些端倪的……
不過,這三個人不能直接去比較和評價,他們不是孤立的個體,其實他們三人背後就是整個清末民國武林的狀態,所以說他們三個之前,首先要說一說那個時代的宗師們,。
晚清十大高手排名中,黃飛鴻高於霍元甲
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關於晚清十大高手的排名,當然這個排名也照顧了各個門派的利益平衡,分別是下面這些人:董海川、王正誼、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通過排名可以看出,黃飛鴻與霍元甲均榜上有名,黃飛鴻排在霍元甲之前,然而榜上卻無葉問,因為此時的葉問,剛剛隨梁壁學完詠春拳,才是個二十齣頭的青年人。
(民國武林泰鬥合影,左四為孫祿堂)
(民國武林泰鬥合影,左四為孫祿堂)
先說大宗師孫祿堂,他在十大高手中排名比較靠後,因為這個名單不單純是武力值的排名,還照顧到了這些武林人士的後世影響和門派地位。為什麼要說孫祿堂是「大」宗師?因為近現代中國武林,孫祿堂如果稱第二,那麼無人敢稱第一。其實按理來講他應該算清末宗師,然而他的主要事迹還是在民國以後。孫祿堂集形意、八卦、太極三技於一身,獨創孫氏太極,武功高深難測,登峰造極。當時武林公認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可惜的是,老孫頭一輩子生不逢時。年輕的時候四下找人切磋武功,結果錯過了拳打洋人大力士的揚名立萬流芳千古的時機。到後來,跟著徐世昌沉浮起落,也就是當了十幾年保安隊長,直到年近半百時,一輩子不得志的老孫頭才撈到一點歷史資本,什麼資本?古稀之年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一代武林總宗師,百年不遇的武學奇才,就這樣生不逢時,碌碌一生。混到現在,連個電視劇都沒混上。
隱秘的八極拳宗師的江湖生涯
說到拳法,出招狠辣的是什麼拳?很多人會說泰拳,沒錯。但是國產的八極拳,善用膝肘,出招穩准狠,勝似泰拳十倍。彼時有個八極拳宗師李書文,河北滄州人,擅長八極拳、劈掛拳、六合大槍,人稱「六合神槍」李書文,是中國武術史上記載的外家絕頂高手。
李書文(左)和弟子劉雲樵(右)
李書文(左)和弟子劉雲樵(右)
但是李書文比起上文的孫祿堂,似乎還是差了一個檔次。民國另一位武林高手李文亭在《拳術初階》中有過這樣的記載:「世人言近日善者,拳術以孫祿堂先生為絕,劍術以李景林將軍為絕,槍術以李書文先生為絕。余與孫、李、李三位先生皆相識,時相過從。余雖不才,研究國術亦數十年矣,深知拳術為各門法術之基。孫、李、李三位先生之武藝於近代各佔一絕,然究其根底,尤以孫祿堂先生為最。昔日余嘗見孫先生徒手破彼之劍,破彼之槍,神勇絕倫。全賴拳術根基深厚耳。」
孫祿堂能空手破李書文的神槍,可見武功之高。
八卦門裡英雄多,創建中華武士會
上面說到了《一代宗師》,就得說說裡面的主角宮寶田,這也是個宗師級別的人物,因為他的一身功夫得自於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宮寶田是真正的大內高手,曾經任清廷內宮護衛首領,加封四品帶刀侍衛,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1922年宮寶田應張作霖之邀擔任東三省巡閱使兼奉軍總教練。宮寶田有個徒弟叫王壯飛,不甚有名,但是王壯飛有個不記名弟子,叫張春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就大大的有名了。
1912年宮寶田的同門師兄李存義和葉雲表受霍元甲精武體育會的啟發,創辦中華武士會,一任名譽會長即使後來任民國總統的馮國璋。中華武士會號召北方武術界人士為民國效力,進一步可以登堂入室,封妻蔭子,武人也可博一個出身,退一步的話,愛國救民的名聲也能占上,日後開個鏢局武館,不愁無人登門。上文中出現的孫祿堂、李文亭等武林人士均執教於中華武士會。自此,「南有精武會,北有武士會」的格局開始形成,天津的中華武士會與上海的精武體育會遙相呼應,是當時最為著名的兩大民間武術組織。
韓慕俠及其弟子合影,左五個高者韓慕俠,左六為周恩來
韓慕俠及其弟子合影,左五個高者韓慕俠,左六為周恩來
後來中華武士會日漸壯大,李存義的弟子韓幕俠也執教於武士會,韓幕俠這個人,相信很多70後和80後應該熟悉的,小時候看過一部武打片叫《武林志》,裡面東方旭大戰俄國大力士達德洛夫讓人印象深刻。這個東方旭的原型就是韓幕俠,他就曾在1918年在北京與設擂叫囂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比武,韓幕俠用八卦掌直接將康泰爾打飛。捎帶說一句,韓幕俠後來在南開中學收過一個徒弟,叫周恩來。
廣州精武會,黃飛鴻指點過霍元甲之子
1910年,霍元甲最初創辦了精武體育會的目的是「習武強國」,聘請各地名師,公開教習武術。精武體育會最初作為南北武術交流的平台,開始為南方武林人士所熟知。最早的部分南派武林人士北上參加精武體育會,拉開了第一次南北武術交流的序幕。1919廣東精武體育會成立,霍東閣(霍元甲之子)南下廣州,與黃飛鴻等南派武師共聚一堂,並邀黃飛鴻表演了飛鉈、林世榮表演雙軟鞭,堪稱盛況空前。
霍元甲(左圖)及霍東閣(右圖右一)
霍元甲(左圖)及霍東閣(右圖右一)
這應該是歷史上黃飛鴻與霍元甲唯一能扯得上關係的地方,黃飛鴻見到了霍元甲的兒子,並且以長輩為其捧場,並沒有任何拳腳方面的比試。此後精武體育會便在廣東開花結果,遍設分會。
說黃飛鴻是集洪拳之大成者,並不為過,因為他精通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和五郎八卦棍。據《洪家拳虎鶴派傳承表》記載, 黃飛鴻的拳術第一部分來自其父黃麒英,另一部分則是來自廣東十虎之一鐵橋三梁坤的徒弟林福成,(這一段師徒關係被演繹成了電影《鐵馬騮》)。黃飛鴻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並且曾與劉永福駐守台灣,與日軍交鋒。縱觀他的一生,有記載的就有與人交手五次,除第一次交手是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以外,均是以一敵多,不過打的是都是歹徒無賴之流。然而他戰績最顯赫的一次卻是一招擊斃洋人的惡犬,名震香江。
黃飛鴻
黃飛鴻
黃飛鴻年少成名之時,霍元甲還是個半大小子,直到24歲的時候擊敗了一位外鄉武師。而且霍元甲所習練的燕青拳,講究的是腰腿功,步伐靈活多變,腿法要求勁足力滿,霍元甲在葯棧期間,因為力大無比,一直被身邊的人稱為霍力士,於是他結合特點,對燕青拳加以改進,使拳法中花哨的套路變得更加實用,但並未與人交手,直至其去世前,才與日本武士有過一次正式交手,並將其臂骨磕斷,此後沒過多久,霍元甲就與世長辭。
若論對敵戰績和武功修為,黃飛鴻和霍元甲照上面那幾位可就相去甚遠了,黃飛鴻的洪拳一直是以身調氣、以氣催力,氣勢雄壯,剛勁猛烈。霍元甲的改良後稱為迷蹤拳的拳法,套路精練,一招一式常有出乎意料的變化,尤其注重攻防效果,雖是過於實用,卻似乎缺了氣勢。
據傳葉問的師父曾經教訓過黃飛鴻葉問和李小龍
葉問和李小龍
葉問一輩子都與霍元甲和黃飛鴻沒有有過什麼交集,更遑論武功上分高下了。然而在19世紀末的廣東佛山,黃飛鴻卻是葉問師傅陳華順的平輩,根據陳華順後人陳國基講他們陳家的家史,據說黃飛鴻是葉問師傅的手下敗將,由於沒有任何佐證,說法頗為可疑。而葉問本人於別人交手的記錄也是寥寥無幾,無非是在街上與同伴拗斷巡警的一把槍,抗日時期與日本武士交手也是點到為止。
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武術被稱為「國術」,為官辦性質。中華武士會一批骨幹自天津南下,參與中央國術館的籌建。當時廣東省主席李濟深在南京觀看了由中央國術館組織的第一屆武術國考後,深感提倡武術對中華民族的必要,回到廣州後提議籌建兩廣國術館,而此時的葉問還在國民政府的花捐局(向妓院收稅)工作,所以他會出現在後面的金樓之戰中。
李濟深創辦兩廣國術館,最得意的事件就是「五虎下江南」,這「五虎」,包括自然門杜心五的徒弟萬籟聲,也是個國共兩黨通吃的人物。這次的「五虎下江南」,無論是報紙報道還是民間口述,北方拳師橫掃南拳界,南拳的橋馬功夫,還是適合於船戰或者水田狹窄的空間,跟不上北派拳法和腿法的速度和變化。李濟深組建兩廣國術館其實是和當時廣州分治有著密切的關係的。但是當時廣州本地武術家面對政府背景的兩廣國術館的建立則是另一個意見,此時的廣州本地武術家基本被精武體育會收編,於是便懷疑這是北方武師強龍壓境、裹脅收編南方武林搶地盤的的一個策略,就像當時南京政府之覬覦廣東政權的一個試探。
但是好景不長,一開始依靠國民政府某些高層資助的兩廣國術館,註定了難以擺脫政治的漩渦。兩個月後,國民黨內部紛爭,撥給武館的經費突然中斷,失去了經濟支持的兩廣國術館被迫解散。
兩廣國術館雖然解散,但是八卦掌、形意拳等北派拳師在廣東紮下根來,民間的武館蓬勃發展(可以參考電影《葉問》中的閉門切磋一段)。幾乎就在同時,五十多家武館掛起了招牌,前來習武的人越來越多,北派搶了南派的生意,故而有了金樓之戰,金樓之戰打的招牌是南拳北傳,實際上還是南北武術的較量。作為花捐局的工作人員,當時南派武術界公推的人物,葉問在這時候不出手就不合適了,但是高手介入的戰局,都是轉瞬之間定輸贏,後來怎麼過招,沒留下記錄。不過由此可知,葉問的介入給南派武師掙回了面子,而中華武士會,似乎就從此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了。
香港電影創造了「黃飛鴻」的黃金時代
黃飛鴻對後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影方面,他的徒弟林世榮教出了個徒弟叫劉湛,那麼劉湛的兒子叫劉家良。劉家良15歲時,劉湛帶全家赴香港開設武館授徒,次年劉家良投身電影,出演路人甲之類的龍套角色。武館裡的人湊錢拍攝了「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前4部,功夫少年劉家良跟著父親,一腳踏進香港功夫電影最初的江湖。當然他不是演黃飛鴻,而是擔任龍虎武師及替身,偶爾會演一些反派角色。這時候的黃飛鴻的表演者是關德興,劉家良就一直這樣重複著他祖輩的故事。直到1992年,徐克執導的新派武俠電影《黃飛鴻》邀請劉家良去做武術指導,劉家良看到李連杰連南拳北腿都搞不清楚,面對吊著威亞飛來飛去的黃飛鴻,劉家良憤憤的說:「非叫我十萬洪拳弟子笑掉大牙不可!」,於是辭職不幹。後來《黃飛鴻》公映,徐克特地送了他和關德興兩張電影票,面對電影院里山呼海嘯的掌聲,劉家良看著關德興,兩人默默無言。
關德興和成龍扮演的黃飛鴻
關德興和成龍扮演的黃飛鴻
李連杰與趙文卓扮演的黃飛鴻
彭于晏(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飾演的黃飛鴻
彭于晏(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飾演的黃飛鴻劉家良和他導演的電影《洪熙官》(這個鏡頭恰好表現了洪拳對詠春,其實還有個略三俗的圖,我不好意思放)
劉家良和他導演的電影《洪熙官》(這個鏡頭恰好表現了洪拳對詠春,其實還有個略三俗的圖,我不好意思放)
應邀放一個略三俗的圖,其實也無所謂了,娶老婆千萬別娶練過詠春的,除非你練過虎鶴雙形劉家良不但是洪拳大師,而且對詠春拳也有很深的研究,電影《葉問》上映的時候。劉家良就說,不是真的詠春,詠春不是這樣打的。詠春拳創始人嚴詠春是女人,拳不能打太猛,那樣的話很會難看的。所以詠春的馬步,不是以攻為主,是以防為主。劉家良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洪熙官》,裡面才拍出了詠春拳的精髓。
其實現在來看,詠春宗師葉問代表的並非是清末民國的時代,他代表的是民國之後的新舊文化的交替的時代。香港有個彌頓道,路邊掛著好幾個詠春拳武館的招牌,沿著彌敦道一直走下去,走到太子,左手邊就是大南街,當年葉問來到香港,就在在大南街上的港九飯店職工總會開始教習詠春的,他正式註冊成立的第一個組織叫做「葉問國術總會」,就在尖沙咀的美麗都大廈,想來這些詠春武館都是葉問弟子所開。但是讓詠春走向世界的,卻是1956年葉問收的一個叫李小龍的徒弟。如果沒有李小龍,試問有幾人知道葉問和詠春?李小龍在武術這條路上走的比葉問更遠,他的創立的截拳道主要來自詠春,但其中融合了各種武術的優點,不僅中國武術,而是世界各國武術。而李小龍,最終讓「功夫」這個詞跨越了種族文化和語言,真正傳到了全世界。隨著截拳道和「功夫」的流行,詠春拳也在全球開枝散葉,大概是練習者最多的中國功夫。
少年子弟江湖老,到底誰是真宗師
清末民初,那個英雄輩出的傳奇年代,有許多外國拳師本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為了中國的武術事業,不遠萬里的來到中國,並被中國武術家反覆擊敗。不過根據記載,這些中外武師交手記錄雖然有些值得商榷,但是有些記錄,還是值得一看的。
韓慕俠在1918年以八卦掌勝俄國人康泰爾;王子平在1919年以查拳勝美人阿拉曼、德人柯芝麥;
孫祿堂在1921年以形意拳勝日本人板垣一雄,1930年又在上海一次打勝6名日本武士;
佟忠義在1925年以六合拳勝日人山井一郎;
王薌齋在1940年以意拳勝日人八田一郎、澤井健一;
蔡龍雲分別在1943年和1946年於上海兩次打敗俄國人馬沙洛夫和美國人魯索爾。
上圖即蔡龍雲擊敗馬沙洛夫
上圖即蔡龍雲擊敗馬沙洛夫
再來看霍元甲,與他同時期的武林宗師都有著顯赫的擂台戰績,他卻沒有什麼太值得書寫的戰績,因為那個洋人聽見霍元甲的名字就嚇跑了。他創建的精武體育會後來停止活動,近幾年出於於利益的目的,又重新開張,無非也是借了霍元甲一個名頭。表現霍元甲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總也是距離真實的霍元甲相去甚遠,甚至連基礎的燕青拳都沒有表現出來,實在是令人失望。
我們現在討論他們三人武功的高低,其實討論的還是整個清末和民國的武林,討論的還是在那個大時代下這些武林人士身世浮沉。論陣前廝殺和擂台高下,霍元甲和葉問並不一定敵得過黃飛鴻,甚至霍元甲也不一定能敵得過比他小許多的葉問;若是論及愛國救民,怕是黃、葉二人又比不過霍元甲;但是論及設館收徒、功夫傳播,怕是誰也及不上葉問。其實我們這裡討論誰的武功高低,那些消逝在歷史長河裡的武林宗師們,他們經歷的那些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又豈能僅僅憑藉技擊之術,被後人一言定高下呢?那就來點有用的吧
1關於孫祿堂:第一名沒有說與那個日本武士「比武」的時間,還好我有幸找到了這個故事的完整版
這個故事更玄幻,反手一點打退出幾米開外,我也是信了,不過關鍵的是這個:1921年,這個年份減輕了我很多工作,因為孫老自己有一本著作《拳術述聞》
這個故事更玄幻,反手一點打退出幾米開外,我也是信了,不過關鍵的是這個:1921年,這個年份減輕了我很多工作,因為孫老自己有一本著作《拳術述聞》這裡面大概記載了孫老幼時到明國17年(1928年)間的經歷與心得,我在這裡面連日本兩個字都沒找到,我已經不需要多說什麼了吧。
這裡面大概記載了孫老幼時到明國17年(1928年)間的經歷與心得,我在這裡面連日本兩個字都沒找到,我已經不需要多說什麼了吧。Ps.如果有人會使用「全國報刊索引的」的話可以把1934年1月29日《大公報》的原稿找出來,那天孫老逝世《大公報》刊載了一個悼文,對孫老的生平做了一個簡介,下面是我在百度上找的,出處不知道可不可靠
2關於板垣一雄,下面是日文wiki的搜索結果
2關於板垣一雄,下面是日文wiki的搜索結果這四張圖貼出來我是想說關於「板垣一雄」我實在是不知道哪冒出來的。另外諸君請看百度詞條
這四張圖貼出來我是想說關於「板垣一雄」我實在是不知道哪冒出來的。另外諸君請看百度詞條大正天皇特技勳章是個什麼東西?200磅90公斤就是這麼個貨?
大正天皇特技勳章是個什麼東西?200磅90公斤就是這麼個貨?
3關於武術與格鬥
特意要說一下李小龍,沒錯外國人尤其是格鬥家也很尊重李小龍,但不是因為他那些不知道哪冒出來的冠軍頭銜,而是因為其截拳道不拘泥於傳統,拋棄形式注重實用的理念。武術家就是武術家,格鬥家就是格鬥家,武術家創造技巧,格鬥家使用技巧,加上去一些無聊的履歷只會給我們的武術抹黑。
可以去看看MMA規則的比賽,比如中國的CKF,比如美國的UFC,看看技巧是怎麼被運用到實戰里的。日本現在已經是MMA賽事規模的第二大國了,日本選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什麼他們可以把柔術那麼好的運用到比賽中,而我們的武術還只在我們YY裡面,為什麼張鐵泉李景亮豁了命去參加比賽,我們直播里還是「武林大會」這種舞蹈比賽。
目前只有這麼多了,今天在日報里看到了第一名的答案,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日報的編輯就是這個水平么,還是說其實日報的定位是「故事會」?,也就是1年前,我身邊的人都還不知道知乎的時候,我對知乎的答案深信不疑,現在呢,越來越多得在微博上看到來自日報的分享,慢慢知乎已經成為在朋友圈裝逼的工具了,我相信「知乎日報」這個app的推出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日報顯著的降低了知乎的門檻,從日報到知乎入門變得友好了,於是有大量的「水友」出現了。我想起來一個新教徒告訴我的他關於「上帝悖論」的答案:上帝是存乎邏輯之外的。太厲害了,這句好一處已經沒有辯論的必要了。同樣,現在的知乎呢,信口開河,不用證據,不用出處,信是應該的,不信就是XXX,各種花式扣屎盆子,還有討論的必要麼。
誰更厲害不知道,但三人都是為中國武術做出貢獻的人物。
以葉問為例,通過他的傳播,使現今世界上具有超過200萬的詠春弟子,詠春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拳種之一。一代宗師名副其實。
樓上有的人認為這種結果依賴於他最著名的弟子李小龍,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葉問為詠春建立了合理、開放的傳承體系,這使得自葉問之後詠春門下高手、名師輩出,李小龍也是這種體系的受益者,並進而為詠春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葉問傳承詠春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三方面原因:有教無類、實戰為王、同門競爭。
有教無類:在葉問之前,傳授武術是一項費心費力的活,每個老師能夠帶的徒弟十分有限,而老師也要生活,所收學費就自然不菲,這使的以前學習詠春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富家子弟(包括葉問本人)。但葉問將詠春的體系簡化為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再加上六點半棍法、木人樁和八斬刀,降低了收生門檻,擴大了收生規模,販夫走卒皆可學拳,葉問又熟知英語,打破傳統成見,廣收在港洋人為弟子,為詠春在海外傳播打下基礎。
實戰為王:如果葉問只是將拳術標準化、簡單化,收的弟子多,那今天的詠春不過是另一個太極拳翻版而已,因為同樣做法太極拳也曾經做過,但與太極拳逐步演化為一種健身運動不同,葉問在普及詠春的過程一直強調詠春的技擊性,注重對實戰有一定幫助的木人樁訓練,鼓勵門下弟子講手切磋和走上擂台,儘可能保留了技擊武術的獨特吸引力,這是詠春拳館開遍世界,以致進入多國警察、部隊訓練中的的重要緣由。
同門競爭:異於大多的傳統武師,葉問不那麼重視傳承脈絡的嚴謹性、唯一性,生前很少強調某某弟子是自己的傳人,葉問弟子一旦出師,就可以天高任鳥飛、自立山頭,這種結果導致詠春門內紛爭不斷,甚至有某弟子奉師命與師叔比武、將師叔KO了的事件,各人都強調自己是詠春正統。但最終結果是,由於門派內存在競爭,每一個支系都非常重視自己體系的開枝散葉,不斷擴大連鎖分店,改進豐富詠春的理論和教學方法,提升對學拳者的吸引力,全力培養、扶植自己門下的精英,使詠春在葉問之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看到第一的答案忍不住了,請問你們這些事情都是哪裡看來的,可信嗎。為什麼我看到的都是另一個世界,中國武術對泰拳、踢拳術等大部分敗多勝少,不堪一擊。
一個事例是香港拳師數次組團去泰國挑戰(大概二三四十年代),無一得勝,後來亦從大陸找人過去,仍然大敗。時人斥之為豆腐拳師。這個史料多處有記載,報紙反覆報道。我查證過。
另一個是中國散打協會副會長口述,散打初創的時候,邀請武林人士華山論劍,開打前熱鬧非凡,有道士,有和尚,有的宣揚什麼三角勁,有的一掌能拍出木板里的釘,但是真正上擂台,除了一個練通背的堅持了一會兒,其他都一觸即潰。
我印象中有資料記載的中國傳統武人牛逼的:一是日本一代空手道大師(忘記名字)去泰國切磋後途徑香港,拜訪一位太極拳宗師,未交手但被對方氣場所迫,未有出手,此人在自傳中表達了欽佩之情。二是李小龍,這個沒啥好說的。其實李小龍的截拳道,更多是一種武術思想,與kickboxing,泰拳等實用的技擊武術很多相近之處。
各種傳聞中的武林軼事,配合國人盲目自大的心態,使得中國技擊武術的發展固步自封。武林風等節目也時不時請個所謂泰拳王來打表演賽,泰國拳風鼎盛,一個小城可以有幾十個泰拳王,但曼谷倆大拳館每年誕生的真正拳王,沒見哪個中國人敢挑戰。
我認為中國大部分傳統拳種,藝術性已經遠超實用性,既然搞藝術,就不要裝的天下無敵,想搞實戰,就站出來打,畢竟"武無第二"。K1,UFC等世界性的自由搏擊比賽,有哪個所謂武術大師去過?以前武警散打總冠軍孫濤算有種去打K1,第二回合被播求打到扔白毛巾,以後打散打的算是龜縮不出了。網上有視頻。
實戰是武術發展的捷徑。泰拳以前只用肘,後來融入了西方拳法。空手道與泰拳交手大敗後發展出kickboxing,我們也就見到了播求與魔鯊斗的空前激戰。至於黃飛鴻之類,我不認為一輩子不與人交手能真的擺脫花拳繡腿的窠臼。
其實人就兩腳兩腿,哪有那麼多玄玄乎乎的,鞭腿側踹正蹬,直拳勾拳擺拳,外加肘膝,關節技,實用的就這麼多,關鍵靠運動員式的訓練。一個老頭再練也打不過一個同水平的壯漢。
以上,歡迎補充詳盡史料。緬懷我在南京五台山體育館練散打的日子。不搞個聖杯戰爭把他們召出來叉一叉那不過都是嘴炮,又沒打過誰知道哪個更強
1856.8.9—1925.4.17
網上和民間流傳的黃飛鴻照片,其實都並非他本人,包括這張,都是他第十個兒子黃漢熙的照片。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鄧富泉先生關於「黃飛鴻真像」考究的文章。很遺憾一世傳奇黃飛鴻並未留下遺照,連他的最後一任妻子莫桂蘭也無丈夫真像。之所以黃漢熙的照片會被用來當作黃飛鴻,大概是因為虎妻莫桂蘭曾表示「阿四」(黃漢熙)相貌跟父親黃飛鴻最為酷似。
葉問:1893.10.1—1972.12.1
1868.1.18—1910.9.14
黃飛鴻20歲時,霍元甲8歲,葉問還沒出生
黃飛鴻68歲(去世)時,霍元甲已去世15年,葉問32歲
這樣描述有點繞,換個親切點的說法吧,在遙遠的19世紀,黃飛鴻是50後,霍元甲60後,葉問則是90後。目測三人也不屬於同個朋友圈,特別是90後的葉大俠。所以,要讓三人比武,的確很難。
但可以從不同維度看看幾位大俠的「功力」!
1.武術成就
黃飛鴻:掌握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瑤家大耙等各種招式。還對洪拳進行了較全面的整理,現傳下的一些拳術套路歷久不衰,更是被列為中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沒點硬貨,也不可能傳這麼久…
葉問:詠春拳。
發揚詠春拳,被讚譽為「一代宗師」。但是「詠春拳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傳於葉問,盛於梁挺。」最大的功勞其實都不在葉先生身上。客觀上講,葉問是李小龍的恩師這件事其實比葉問本人的功夫聞名多了。
霍元甲:迷蹤拳
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最早的體育團體「精武體操會」,提倡尚武精神,但強身強國都是表面目的,背後也牽扯出各種政治勢力,拉幫結夥的諸多問題。
由此可見,至少在武術的傳承上,黃飛鴻&>葉問&>霍元甲
2.聞名事件
葉問: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一舉成名;
霍元甲:拳打西洋拳師、腳踢東洋武士,但事實是其實這樣的:俄國大力士斯其凡洛夫和英國大力士奧彼音都曾跟霍元甲約定比武,但當兩人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強時,都在比賽前逃之夭夭了… 看來霍大俠擁有著不打就能嚇跑對手的技能啊。稍微查證下史料就會發現,霍大俠一生其實從未登過擂台,更無同海外武士交手的經歷。
黃飛鴻:先後被記名提督吳全美、劉永福聘為軍醫官、技擊總教習及廣東民團總教練,並隨劉永福在台灣抗擊日軍。還有「香港斗洋犬」等諸多著名事件。傳統社會中的習武之人,沒有真功夫是很難立足的。黃飛鴻能受到劉永福、吳全美、唐景崧等清朝廷武將的賞識,可見確有不凡身手。
先不考證黃飛鴻在戰場的的具體功績,軍醫也好,教練也好,從側面都體現了黃師傅較好的人際關係,無論與官場上層或是民眾。
所以,就這些事件的影響程度上看來,黃飛鴻&>霍元甲&>葉問
3.加分技能
葉問:
神預測:笑言李小龍「短命」一語成讖,雖然是根據醫學依據斷言並非自己首創,但葉先生也算是心明眼亮。
霍元甲:宣傳、公關能力,多次不戰而勝嚇跑對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對手和群眾信了…
不戰而勝後更是各種「借勢公關」,報刊連篇累牘進行報道,很好的鞏固了名聲。
黃飛鴻:
醫術:當過軍醫,有醫館「寶芝林」,擅長治療跌打損傷,後半生只肯做醫生不再做武師,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有趣的是你會發現很多功夫甚好的武師都不開設武館,反而以開藥店為生,比如開「贊生堂」的詠春拳祖師梁贊。這是武師們的生存哲學,「藝多不壓身」,開醫館除了養家糊口,也可以廣結人緣,韜光養晦,不愧是收斂鋒芒的折中之計。
從技能的實用性來看,黃飛鴻&>霍元甲&>葉問
對了,黃飛鴻還有另一項特殊,克妻!前三任老婆都相繼去世,於是第四任莫桂蘭只好以妾的身份嫁予他。
4.來看看大俠們的業餘愛好
葉問:飲茶、打麻將、鬥蟋蟀、斗狗
黃飛鴻:舞獅
這項技能更是成功幫他找到了妹紙(在一次表演中布鞋飛出身外,正好擊中了在台下觀看的莫桂蘭,為表歉意黃飛鴻登門道歉,於是成就了黃飛鴻與莫桂蘭的這樁老少姻緣…)
(↑妹紙)
(↑妹紙)霍元甲:不詳
黃飛鴻的綜合能力絕對最強,也難怪相關影視作品拍了一百多部,創吉尼斯紀錄。黃飛鴻電影中黃飛鴻的形象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截然不同,可以從中窺探出歷史文化的沿革,很有意義。
附上一份電影資料館《黃飛鴻》電影片目
1949年:
1949.10.08《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導演胡鵬
1949.10.12《黃飛鴻傳下集之火燒霸王莊》導演胡鵬
50年代:
除去胡鵬導演一人拍的50部黃飛鴻電影,其他如下:
1951.03.15《黃飛鴻傳大結局》導演羅志雄
1953.07.19《黃飛鴻義救海幢寺(上集)》導演凌雲、王天林
1953.07.19《黃飛鴻義救海幢寺(下集)》導演王天林、凌雲
1955.01.13《黃飛鴻正傳》導演丁零
1955.07.26《續黃飛鴻傳》導演丁零
1956.04.25《黃飛鴻七斗火麒麟》導演陳國華
1956.07.19《黃飛鴻沙面伏神犬》導演王天林
1958.08.24《黃飛鴻夫妻除三害》導演任彭年
60年代:
王風導演了9部,胡鵬導演了4部
70年代:
1970《黃飛鴻勇破烈火陣》導演羅熾
1973《黃飛鴻》導演何夢華
1974《黃飛鴻少林拳》導演鄭昌和
1974《黃飛鴻義取丁財炮》導演王風
1976《陸阿采與黃飛鴻》導演劉家良
1978《醉拳》成龍主演,導演袁和平
1979《林世榮》袁和平導演
80年代:
1980《黃飛鴻與鬼腳七》關德興(76)。劉丹青導演
1981《武館》劉家輝。劉家良導演
1981《勇者無懼》關德興。袁和平導演
90年代:
1991《黃飛鴻》李連杰主演,導演徐克
1992《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李連杰主演,導演徐克
1992《黃飛鴻笑傳》譚詠麟主演,導演李力持
1992《黃飛鴻系列之一代宗師》錢嘉樂主演,導演李釗
1993《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李連杰主演,導演徐克
1993《黃飛鴻對黃飛鴻》譚詠麟主演,導演李力持
1993《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李連杰主演,導演王晶
1993《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導演劉國偉
1993《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趙文卓主演,導演元彬
1993《少年黃飛鴻之帖馬騮》曾思敏(女演員反串黃飛鴻)主演。袁和平導演
1993《蘇乞兒》袁和平導演
1994《醉拳2》成龍主演,導演劉家良
1994《醉拳3》季天笙主演,導演劉家良
1994《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趙文卓主演,導演徐克
1997《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李連杰主演,導演洪金寶
1981——1991,中間間隔了10年,未有黃飛鴻作品誕生。從97香港回歸至今黃飛鴻電影又停擱了十多年,箇中原因不得而知。但黃飛鴻形象是絕不會從此消失的,今年,黃飛鴻電影終於又要再次登上大銀幕了,其實這算是第一部在內地公映的3D黃飛鴻影片,《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將
由彭于晏飾演成為一代宗師前的黃飛鴻。這種問題無意義。我只說一件事,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霍元甲練的什麼拳吧。霍元甲練的叫迷蹤拳,流傳在滄州一帶,這個拳還有一個名字叫燕青拳,是個很有名的弓架拳,很多規定長拳的動作都來自於這些民間拳種。有很多拳種都吸收了這個拳作為基本功訓練。
忽然想起,快二十年前(汗。。)的大學課堂上,我那個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高等數學李老師,不知咋地忽然吐槽起中國功夫來。他的吐槽分三段:第一段:海燈法師(現在聽起來很喜感的名字,當年可是一代宗濕哇)是假的。一指禪神馬的都是扯犢子;第二段:丫如果牛逼,抗日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丫躲哪去了,為啥不去手撕鬼子;第三段:丫如果真牛逼,去拿個世界三大拳擊組織的冠軍來哇。然後李老師居然真的把WBA、WBC、IBF的名號念了出來,讓愛看拳擊比賽的在下嘖嘖稱奇。回到一代宗濕的話題。中國人熱衷武俠由來已久。用王朔的話說,「全在於大伙兒活得太累,很多人活得還有些窩囊,所以願意暫時停停腦子,做一把文字頭部按摩,能無端生些豪氣。。。第二天去受罪還能懷著點希望。」用吳思的話說,「武俠夢就是中國男人的改良皇帝夢。大俠贏了以後怎麼辦?大俠在逃避了追殺,贏得了美人心,清除了各種威脅之後,終於可以過正常生活了,那時候,他怎麼過?如何養家糊口供房子?當保鏢?當武術教練?他不覺得口中寡淡嗎?」
回頭說武俠,武俠在香港人那裡達到了登峰造極,給吹的神乎其神。誰TMD說中國人內斂,含蓄,沉默,害羞?吹起牛逼來讓洋人都望而生畏,以為中國人人都會chinese boxing。。我年輕時候錄像廳里天天打打殺殺的儘是黃飛鴻齙牙蘇神馬的,然後佛山無影腳一陣亂蹬,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洋人挨了踢之後,莫不落荒遁逃。用東方不敗跟西班牙人吹牛逼的話說,你有科學,我有神功。黃飛鴻放多了之後,我感到有點膩歪了。有一陣我聽見黃飛鴻這個名字和那首男兒當自強就起雞皮疙瘩。黃本是個只在廣東地區出名,越過五嶺就無人知曉的武師。結果由於香港(也包括廣東)人成了暴發戶,經濟發達了,文化也要跟上,自然要將本土英雄發揚光大,於是什麼廣東十虎,什麼寶芝林就開始泛濫成災了。不過問題來了,黃飛鴻真那麼能打?不知為何,我一直武斷地堅信非洲原始部落里都有百八十號比黃飛鴻能打的,可惜人家家裡窮,吃飯都困難,更拍不起電影。我甚至覺得黃飛鴻可能還打不過江西老錶王淋大濕,至少王大濕還會一招放蛇咬人呢。等到黃飛鴻終於消停了幾年(?貌似最近又出來了),葉問和詠春又火起來了,拍了一代拍二代,拍了終極拍前傳,拍了電影拍電視劇。墨鏡裝逼犯王X衛終於耐不住菊花的搔癢,也來湊熱鬧,這不,一代宗濕葉問,搞了2d搞3D。現在問題來了,葉問究竟能不能一個打十個?如果巔峰的葉問和巔峰的黑洋鬼子泰森對打,誰會贏?看過網路視頻上的老錄像帶,葉問貌似是個乾巴的南方小老頭。年青的時候估計也強壯不到哪去。而泰森。。。不敢想了。
記得前不久,一個詠春高手在某衛視的拳台上被散打選手擊倒了,網上標題取得挺損:「還說打10個?練了20年的詠春高手被散打選手輕鬆KO」。這這這,這不是抽王墨鏡的臉嗎?中華武術到底是一門搏擊術,還是廣播體操廣場舞?五千年了,中國人到底願意活在現實中,還是願意一直活在渾渾噩噩的吹牛逼的夢裡,這TMD是個問題丫。。(可以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其實真正的高手都是幾乎沒怎麼留下影視印象的。比如韓慕俠,這是個真正跟外國人打過擂台並且連奪外國高手十一枚金牌的中國武術高手【霍元甲那個是純粹憑藉著身板嚇跑俄國人的,而且那個俄國大力士也只不過是當時俄羅斯一個街邊混混騙子,四處招搖撞騙撞到中國來了,偏偏不巧碰到霍元甲了。霍公一生沒上過擂台,雖然我因為受到八十年代那部《大俠霍元甲》的影響也很喜歡霍元甲,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你說王正誼也許沒人知道,但是他還有另一個綽號,就是「大刀王五」。這個人在當時是相當有名的,是鏢行的人,但是刀法也堪稱精湛中的精湛,當時的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外國人都怕他的刀,而且此人俠肝義膽更是讓他朋友極多,可以參見《神州第一刀》這部電影。
還有「神力千斤王子平」,此人後來的事情我不多說了,勝任新中國武警格鬥技術總主席。而且這也是個有兩次跟外國人打擂的記錄的,當然不用我多說也是贏了的,最重要的是此人跟馬鳳英馬鳳圖等眾武術家合編了《破鋒八刀》,將中國傳統的大部分刀法編纂成適合普通人在幾天之內就能學會並且上了戰場立刻就能用威力無比的能力,就可瞧見他的水平了。
至於葉問,黃飛鴻。我只想說,真正的高手,真都不是他們。噱頭太多
很多人質疑中華武術的真實性,認為中國功夫也不過就是現代武術那種表演花架子
如果真是如此,溥儀、蔣光頭,毛老頭這些人都是傻的嗎,請那些武術大師做保鏢?
盲目的對中國文化自信是不對的,但是現在知乎上很流行貶低中國文化,似乎把我們已知的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貶的一文不值,他們扭曲的心理就滿足了,就能體現出他們的與眾不同了,真是有夠搞笑。
黑中醫的,黑武術的,都是這樣。
我接觸過一個傳統武術師傅,李天華,可以查到的,甘肅武術界名人。六七十的人了神采奕奕,別的我不評價,手勁是感受過的,比我強太多,我感覺像我這種二十好幾的小夥子起碼兩三個干不過他。
李小龍是學傳統武術出身的,別說中國人了,全世界範圍內有人能否認他的成就嗎?
就算他是青出於藍,百年難得一遇,那民國的那些大師就是吹出來的?全國人民都是傻子,沒有真材實料會口口相傳嗎,那些大軍閥們會請他們上門嗎?
有些人已經不是沒自信了,是自卑的都扭曲了。
————————————————————————————————————
懶得一條條回,關於中國武術和西洋拳,就和中醫西醫一樣,只有庸醫,沒有庸術。
非要用西方現代競技規則要求中國武術,挺好玩的。
至於說李小龍打不過泰森,簡直可愛。去看看歷屆K1有沒有拳擊手再說話吧,拳擊手都打不到別人。
中國武術,西方格鬥,泰拳,這些都沒有高下之分,只有練武之人才有高下之分,你們非要貶低中國武術,用搞笑的「天山武林大會」,你家隔壁練太極的老大爺代表中國武術,我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
合氣道和巴西柔術真正實戰不一定就打得過不要命的泰拳,你能否定合氣道和柔術嗎?
我知道我要是說一龍的戰績,很多人又會說一龍擊敗的都是外國的小嘍嘍什麼的,可是一龍不也是少林一個普通俗家弟子么。
槽點太多,吐都吐不過來。
用隔壁老王的太極花架子定義整個中國武術,我不知道你們是何用意,這雙重標準用的真是漂亮。
武術套路各國都有,我練跆拳道的時候還分實戰和品勢。
有些人不是不相信,而是只願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就算給他們眼見為實,也會拋出雙重標準扯皮耍賴,總之,現在知乎流行反傳統,反共,總之反了,他們就與眾不同了,就能凸顯自己的逼格了,倒退四十年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紅小將。
對自己國家沒自信的人,走到哪兒都被人看不起。
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時期的人物,拋開拳法來說,還精通醫術,開過醫館,也是「廣東十虎」之一,他的事情實際上除了電影很少有人知道,民間眾說紛紜,真真假假很難取證。葉問,是民國乃至解放時期人物,由於徒弟是李小龍,而為人所認識。霍元甲,也是民國乃至解放時期人物,他武功到底有多強這個還真的無從考究,因為迷蹤拳現已失傳。好,現在咱們來對比一下,首先是黃飛鴻和葉問。先不談洪拳與詠春拳,先看師承關係:黃飛鴻--黃麒英--陸阿采--洪熙官,葉問--陳華順--梁贊--黃華寶--梁蘭桂--嚴詠春--五枚師太。當時來說由於科技落後,拳術只能言評身教,傳著傳著就越來越少,所以黃飛鴻對比葉問應該在這個範圍略勝一籌。再看霍元甲,自創迷蹤拳(這個相對難考證,暫時認為是吧),迷蹤拳有多厲害不知道,不過在當時號稱「四大俠」應該還不錯吧,練武之人應該長壽,因為練拳先練功,霍元甲活了不久就去世了,相當可惜,相反黃飛鴻和葉問活得還挺久的,這個方面,他們兩個相對略勝一籌。最後排名應該是 黃飛鴻--葉問--霍元甲,或者葉問霍元甲並列。最最後,世界上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學武之人,謝謝。
民國武術是搞過實戰的,有一次杭州遊藝大會,事實證明上了擂台南拳不行。
霍元甲就是個力氣大的夥計,商人捧起來,在武術屆地位不高。
孫祿堂,李書文這些人都是踢館打實戰打出來的有戰鬥力。
其實你看軍閥政要保鏢找誰就行了。沒實戰能力誰要你。
溥儀在東北有個大同公園事件,就是護軍和日本人的衝突,空手踢死狼狗,毆打日本憲兵。這些人的師父是李書文的徒弟徒孫。
武術的實戰能力到清末民初還是很強的。所謂的武術家,大多是職業軍官或者皇帝保鏢。
民國打的什麼大力士拳王,大多是馬戲團級別的,少數是職業拳擊手。沒什麼代表性。
解放後實現武術基本禁止了,退化的厲害,一些東西民間還保留了。
誰說武術點穴是扯淡的,可以打個賭,10000塊可以讓你體驗下,摸摸手就讓你頭疼欲裂。我想說,從歷史文獻和口述史等等可靠的資料上看,黃飛鴻從來沒現在說得那麼厲害過,別說和霍元甲這種聞名全國的猛人了,就是當時地區性排名的廣東十虎,他能不能算都沒定論的。
必須說他的聲譽和粵語長片《黃飛鴻》系列有直接關係。
另外,黃飛鴻沒照片的,當年寶芝林被焚,把什麼東西都燒沒了。
現在這張流行照片是他的第十子黃漢熙。再就是排名第一的答案里,居然說霍元甲沒有氣勢:
黃飛鴻的洪拳一直是以身調氣、以氣催力,氣勢雄壯,剛勁猛烈。霍元甲的改良後稱為迷蹤拳的拳法,套路精練,一招一式常有出乎意料的變化,尤其注重攻防效果,雖是過於實用,卻似乎缺了氣勢。
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說法,史料呢?
霍元甲確實自小有病,面色發黃,但卻也自小就力大無比,身形魁梧,故得外號「黃面虎」,且一直都是以力取勝的路子。還有這個對迷蹤拳的說明,牛頭不對馬嘴,典型的外行不懂見字生義,徹底不靠譜。最好開發一款遊戲,黃飛鴻、霍元甲、葉問都有,最好關羽、李小龍都加上,系統設定每個人差不多,風格不同,最後誰贏,看玩家水平!
中國傳統武術:
1.年齡越老越牛比,經常需要苦練幾十年,三十小成,五十大成,七十歲老頭總是無敵於世-----原因為何?中華武術博大精深;
2.對陣不用講究重量級,對打不用考慮物理定律,對吹不用腦------原因為何?中華武術博大精深;
3.高人總是在民間,總神龍見首不見尾,常用句型:「我那誰誰誰,我家誰誰誰,我見過誰誰誰。」你問他為何高人不出來參加國際賽事,揚我國威於域外,振我國術於民間?答曰:高人淡泊名利看破紅塵,黨的政策不允許諸般如是。
這三人中,霍元甲戰鬥力最高,此人在當時的時代算是個超大塊頭,且在本地有一定的真實的!實戰記錄,能打,敢打,是個硬茬。(民國大仙們如孫祿堂等人一打一百的實戰記錄都是徒子徒孫們瞎吹的,所謂內家拳都是嘴炮,理論像修真,實用像坨屎)
黃飛鴻排第二,他會的功夫種類很多,技術傳承發展得也比較好,從武術技術的繼承和傳承上來說,也是比較牛的。但是他沒什麼像樣的戰績,估計就像電影里那樣,在佛山一代應是出類拔萃滴——還是本人的老觀點,那時代的人跟現在專業練拳的比都是戰五渣,何況黃師傅本就是開藥店為生,一生窮苦,生活壓力極大,拿他的副業跟現代天賦異稟一大堆陪練的運動員比是欺負人,就沒必要苛求什麼了,毫無疑問也是一個當時的人才。
葉問在此三人中倒數第一,首先他是最輕量級,同樣練得差不多的水平肯定打不過前兩位,(認為可以超越量級的傳統迷們可以散了,你們咋不去打泰森呢?),其次此人除了名氣以外,各種指標都比較平庸,以至於拍電影美化他的人都挖不出他有啥光輝事迹,最後拍出來的閃光點就是意淫毆打日本人和開拳館教徒弟(其實葉問曾短暫地當過日偽時代的警察),葉問就是運氣好,碰到了個李振藩找他學拳,以李振藩開放的思想、叛逆的精神,若當年去學了蔡李佛,日後也會變成一個推行MMA的李小龍,那就沒葉問什麼事了,沾光的就是菜問洪問之流的一代宗師了。葉問老年時代有練拳視頻,看了果然是——不咋地,老一套,其實他也是李小龍所批判的那類只知道悶頭練自己的玩意兒的老拳師罷了。黃飛鴻吧,畢竟那麼多年都沒人敢醫鬧他
雖然我練的是詠春,但我還是力挺黃飛鴻。
黃飛鴻是這三人之中唯一既有單獨比武的能力,同時又真正上過戰場的人。
練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二者的差別了。
至於霍元甲和葉問,我就不知道了。
黃飛鴻——李連杰;葉問——甄子丹or黃秋生;霍元甲——李連杰。
so,黃飛鴻與霍元甲旗鼓相當,二者功夫強於葉問。
一個赴日求學,蹉跎多年未果的富二代留學垃圾,歸國後成為反動派政府走狗,專司向失足婦女征斂稅金,後做過情報特務等並因此官至少校,後因害怕我黨而拋髮妻棄幼子,連夜獨自逃跑求生的懦夫,一個連年吸食鴉片的癮君子,怎麼到了電影里成了有情有義,善打日本人的民族英雄?要知道,人家逃了以後十幾年的時間,即便是對親近的朋友也是守口如瓶,對妻兒絕口不提,同期妻子病亡。這種男人,我還真看不慣。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微軟認為 Google 的研究項目光芒蓋過他們只因宣傳做得好,這對嗎?
※蘇軾被神化了嗎?有哪些例子可看出蘇軾仍是「凡人」?
※歷史有哪些驚人的相似?
※對南北朝歷史如數家珍是什麼體驗?北齊高家真的是遺傳精神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