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開刀的叫外科,而不需要開刀的反而叫內科?


在古代歐洲,「外科」是只能處理體表的外傷感染和疾病的,劃分方式也是頭部/胸部/...。「內科」是從人體內部各個器官系統找病因,是主流醫學,甚至就是「醫學」的代稱。直到16世紀初的時候歐美還是內科學主流的,那時候做外科學的主要是部隊理髮師(理髮店門口的紅藍白的含義是動脈-靜脈-繃帶),因為他們廣泛使用了治療槍傷的手術學。
但是那時候做個手術病人和大夫都需要特~別大的勇氣。因為那時候木有麻醉劑,手術室離病房都是能遠就遠,因為病人做手術時疼的嗷嗷叫喚,分貝特別大(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婦產科產房……去一趟就知道那裡混雜著各種疼痛的呼喊以及,嗯,對老公的詛咒);做手術時病人是血流不止的,非得拿個火燒才能止血(止血鉗是1872年的事情了);做完手術病人還是很可能死的(截肢手術曾經有50%的死亡率……),因為醫生做手術的時候不洗手病人感染了……
所以,外科學轉變為一門真正能動手術的(研究人體「內部」的)學問,要歸因於麻醉、消毒、止血技術的改善。1846年乙醚能做麻醉劑了,大手術可以做起來了;1867年醫生開始在做手術的時候洗手了(其實是個偉大的進步……);1872年止血鉗也可以用了,20世紀初的時候可以用抗生素,可以輸血,外科學才真正成熟起來。
我們說的「外科」、「內科」的二分法是從日語漢字裡面直接用進來的,用以表示20世紀早期歐美醫學的內科/外科分化。不過現在傳統叫法的「physician(內科醫生)」已經成為臨床醫生的總稱了,和「surgeon(外科醫生)」沒有二分的關係。這是因為現在外科內科的分野其實不明顯了。正如問題所隱含的含義,其實外科早就在處理"人體內部"的活兒了,內科也開始用起外科的技術了,比如您說心內科放支架算不算「外科」乾的活?但是大家還是公認這是內科做的。現在有些醫院把「外科」「內科」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叫做「手術科室」/"非手術科室",算是比較接近現在的情況的說法。

要了解外科學腫么走到今天這個層面的,強烈推薦松鼠會的《冒煙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齒》,裡面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醫生~


其由來要追溯到古代了。古時候,大夫只能對體表疾病進行手術,而體內疾病只能靠非手術方法治療。所以手術科就叫外科,不手術的為內科。
現代手術可以在身體的任何地方進行,但名字還叫外科,古名沿用至今。就如「心病」是「思想病」,而不是「心臟病」一樣。
版權在此http://iask.sina.com.cn/b/3641695.html 我只是複製


我是這麼理解的:外科是物理過程,內科是化學過程


我一個當外科醫生的姐姐曾經很簡單的跟我解釋過這個(當然,這個解釋可能不是很專業):

外科:外科不負責解決看不見的內在的問題,外科在解決你的內部問題時需要把你的身體劃開,劃開之後,你的內臟就暴露在外表,那麼這個內在問題就變成外在問題了。

內科:就同外科相反了。


外科,主要通過手術,可以用物理方式明明白白,確確實實地對身體想幹嘛就幹嘛,切一塊、鑽個洞、加塊材料、塗點膠水……施治過程、治療效果都能看得見,視角宏觀顯於外,主要靠醫生的一雙妙手。
內科,主要通過藥物,用化學方式融於血脈、曲徑通幽、細胞傳遞,看得見效果,摸不著過程,視角微觀藏於內,彷彿決勝於千里之外,主要靠醫生的一顆聰明腦袋。


肉眼看得到的是外科,不管通過什麼方式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叫內科。


這命題好奇怪
需要從外面把你肚子切開還不叫外科?


處理身體內環境問題的叫內科,外環境則叫外科。
這是內環境的解釋:http://baike.baidu.com/view/828888.htm


我理解的,細胞內的叫內科,細胞外的叫外科


有本叫 開膛史 的書 寫的挺有意思


人體組織會和體外環境接觸,即外科


推薦閱讀:

22歲就頸椎和腰椎疼痛僵硬,有什麼較好的解決辦法?
雙側多囊卵巢分哪些發展階段,對身體有多大影響,應該怎樣應對?
腰間盤突出患者著涼後病情加重的原理是什麼?
整容合同的條款全都對醫院有利,比如手術風險自負、整形失敗屬於正常情況等,當患者提出由自己律師提供合同時,醫院表示不接受,國內的整形機構都是如此嗎?難道這家是特例?
據說頭髮是皮膚的特化死細胞,它為什麼會分叉?

TAG:醫學 | 普胸外科 | 內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