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朝代是哪個?

是晉朝么?感覺都沒怎麼聽說過?
歷史事件,文學藝術好像都沒什麼出名的。


當然是桓楚,我看了看其他答案五花八門,連侯漢、偽楚都提了,也沒提桓楚……

既然是討論朝代,那起碼得是正統,割據勢力不算。從這個意義上講,桓楚好歹還算南朝正統,履行了完整的禪讓手續(斜眼笑)。不過論時間,可以說是最短命的正統王朝(謙虛點說,是僭偽),從晉興寧二年十二月到三年三月,前後總共三個月。

東晉大司馬桓溫在世的時候,花了幾十年時間,西滅成漢,北伐中原,收復洛陽,然後正準備篡位。九錫還沒到手就死了,篡位失敗,這是曹操沒當成。然而他死時候小兒子桓玄才七歲,後來居然當成了曹丕。

桓玄年輕時候就遊手好閒,自視甚高,朝廷也忌憚,結果趁著王恭、孫恩連續作亂,居然一下子從閑職搖身一變成了藩鎮,位居江、荊上游,遏制建康。然後就是進攻京都,謀朝篡位了。一兩年就能奪取天下,這也是老爹保佑。

進了建康之後,桓玄就開始消滅異己、貪圖享樂,迫不及待地要篡位了。先是加三公,當相國,然後當楚王,受九錫。接著沒幾天就逼皇帝禪讓,定國號為楚,追封桓溫為楚太祖宣武皇帝。結果當了三個月皇帝就被劉裕擊敗,東晉復辟。就這樣,敗走西陵的桓玄居然在軍中忙著給自己寫起居注,把自己失敗的責任撇的一乾二淨,然後給左右看……最後是身死族滅,為天下笑了。


根據數據,最沒存在感的應該是遼,存在感最強的是三國


什麼王新武周都弱爆了……你們知道侯漢嗎
一個成就了王姓,一個是中國唯一女帝王朝,你說沒有存在感?


人家侯漢可是正統南朝的一個朝代,不是十六國小國!


看到桓楚、侯漢都有答主說過了,那就說幾個冷門的割據勢力。
1.明玉珍的明夏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天完紅巾軍統軍元帥明玉珍領兵西征,由巫峽入巴,佔領重慶地區,並接著擊敗四川元朝官軍,基本上平定了渝川地區。
1363年,明玉珍稱帝,建都重慶,國號「大夏」。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繼位。1371年,朱元璋派兵攻大夏國,夏兵不敵,明升投降,夏亡


2.吳三桂的大周


3.蕭寶夤的「大齊」。地圖實在找不到

4.後梁(不是五代那個後梁)地圖中綠色的一小塊

5.胡夏


6.慕容氏諸王朝(北燕為漢人馮跋所建)


7.黃巢的「大齊」


8.南平國


不算割據政權的話我覺得是新


中華帝國?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以外,我覺得周(為區別,此處稱武周)和大順的存在感也很差。


題主說的晉朝……藝術方面好得很吶,弱弱地問一句,聽說過「廣陵散」嗎?


割據政權算的話,翟遼的魏、張祚的涼、馮跋的燕、宇文化及的許、朱泚的漢、李希烈的楚、楊行密的吳、劉謙(之子劉龑)的漢、高季興的南平、張邦昌的楚、蒲鮮萬奴的夏、耶律留哥的遼……


後漢是中國存在最短的「正統」朝代
從其開國皇帝劉知遠於後晉開運四年(947)二月十五日稱帝起,再到廣順元年(951)正月十三日郭威代漢自立,差一個多月才滿四年國祚。
而如果從天福十二年(947,劉知遠即位後仍使用開運之前的天福年號)六月十五日定國號開始算起,後漢只存在了三年零七個月不到


萬順天國
1990年至1992年期間在河南嵩縣、南召縣等地,由李成福為首成立的一個政教合一的君主國。自建安民黨、萬李起義軍,自稱唐朝後裔,妄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復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1992年4月,因人口普查被發現,被公安幹警剿滅。後村民立李成福兒子李欲明為帝。李成福的妻子為太后垂簾聽政。擁兵八人,立丞相,修皇宮。


小學僧吹逼。
強行從字縫兒里扒拉幾個草頭王,越生冷越好,斗獸棋一樣。
我就看你們什麼時候拿建國後被村派出所剿滅的戲班子「朝代」吹逼。
草頭王也配朝代咯?
一般認知,漢朝漢劉邦呂后韓信,前幾年漢武帝也火了一把。
接著就三國。
亂世不談,隋唐也是廣為人知——唐太宗殺兄囚父萬國來朝,隋煬帝唐玄宗管不住屌。哦還有武則天啪啪啪。
下面就宋朝了,狸貓換太子這個屌,突破物種限制,開封有個包黑臉,楊家將岳爺爺。
然後元朝,萌古人。
下面是我大萌史上第一丑逼太祖,錦衣衛,廠公威武,不是要聖旨么,來呀,咱家給你寫一張。武宗也是性福的。然後嘉靖海瑞balabala。
然後動次打次動詞打,洪亨九大玉兒啪啪啪,九龍奪嫡啪啪啪,康熙乾隆自駕游啪啪啪,劉羅鍋,和珅,喜來樂。
看起來也就我晉存在感稍弱。至於新莽,民間傳說聽過一點,然而誰當他一個朝代呢。


真正存在感最低的是「楚」吧,義帝熊心的。秦王子嬰前207年10月投降,熊心前206年11月被殺,一年王朝。

分明大家反秦是靠他名分,項羽分封是靠他名分,劉邦東出是靠他名分,最後卻頂數他沒名分!


明朝那些事出版之前的明朝


沒存在感的朝代也得是「朝代」,那些野路子草台班子割據政權就別算進來了。
要算得上沒存在感,年頭一定要短,來不及玩出花來亡了,比如南朝齊、陳,還有五代。要麼就是過渡政權,從誕生起就註定活不久,比如北朝的東、西魏。
秦、西晉、隋雖然時間都短,但貴在能折騰,還是有不小的歷史知名度。


偽楚,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後,金扶持張邦昌當了二十多天的皇帝,他自己都覺得沒臉當,金人一走他就退位了


我覺得是西梁……僅據有江陵,堅持了33年,然而沒人把它當梁朝正統,陳滅梁後都懶得管它……


東夏


割據政權的東遼算不,好歹存在了幾十年,時間不算短了,但知道的人真不算多


首先,存在感是個很難判斷的。
歷史長河中,漢唐宋元明清總是如此耀眼,先秦大秦也不遑多讓。但長河的每一段,不曾留意的,也總有存在感很強烈的。
就像五胡十六國,西涼的幾個小國,在南北朝也有地位。
就像西夏,在北宋歷史中也有地位。
因此,存在感最低的,排除以上情況,排除大一統時期的地方起義、獨立,最為存在感的,應該就是齊了。
沒錯,宋齊梁陳的齊,最多留下宋齊梁陳的排列,貌似真的沒有多少人會去認真的關注。
談起南北朝,談起南朝,我們能想到的,是什麼?
主流的歷史書,科普書,少兒書,會說劉裕建宋,東晉結束,會說文嘉草草,封狼居胥,會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會說蕭衍故事,南朝衰落,會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不專註的你,會想到還有齊?北齊?蘭陵王的北齊?陸貞傳奇的北齊?高洋高歡的北齊?
不是,南齊,大概你真的沒印象。
附百度百科,
南齊(479年—502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為蕭道成所建。
蕭道成是宋朝將領,在宋明帝在位期間擔任右軍將軍。宋明帝去世後,他與尚書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蕭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了禁衛軍,督五州軍事。此時劉宋政權內鬥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大權。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擁立其弟劉准繼位。蕭道成被封齊王。在這之後,蕭道成剷除了忠於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准禪位,滅宋建齊。改元建元,齊源於讖緯之說,民間有讖歌云:「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劉宋」。史稱南齊或南朝齊或蕭齊。
公元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梁王蕭衍。蕭衍稱帝是為梁武帝,齊朝滅亡,齊是南朝五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23年。


周朝,高昌漢人王朝,還有唐朝地方割據,五代十國之外政權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原,由於內地戰亂不息,河西地區一些世家大族相繼逃難遷居高昌地區,對於飽嘗戰亂之苦的這些漢民來說,西域當然就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了。他們與原漢代屯田士卒相匯合,吐魯番盆地迅速繁興起來。在複雜的外部形勢左右下,高昌地區在先後經歷闞氏、張孟明、馬儒諸政權後,至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在柔然人的支持下,金城(今甘肅蘭州)漢人麴嘉被推立為王,建立高昌國。麴氏王朝自此子孫相沿,到唐貞觀十四年(640)為唐朝所滅,統治吐魯番盆地140年。其勢力全盛時,南接吐谷渾,北抵天山北麓,東連敦煌,西鄰庫車。
麴氏王朝是當時西域各族地方政權中唯一的漢人政權,也是極有影響的一個地方政權。由於轄內漢人對民族文化與傳統的堅守,其域內通行漢文,軍政管理皆採用內地制度。二十世紀初以來,中外考古學家在吐魯番地區發現的眾多漢文書,如晉人寫本《三國志》殘卷,前涼時期秀才對策文等,不少都是高昌麴氏王朝時期遺物。隋開皇中突厥曾破高昌城,高昌政權不得已屈從於突厥。大業五年(609)遣使朝貢,並出兵協助隋朝攻打高麗。貞觀初(626)高昌王麴文泰來朝,後來麴文泰又與西突厥結盟,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萬均等大將證討。貞觀十四年(640),高昌為唐所滅,置高昌縣,後設安西都護府統之。「安史之亂」時高昌被回鶻侵佔,後來整個族群被同化。
唐朝地方割據
 大燕(756-763)
雄武帝(安祿山) 勝武(2) 丙申 756
聖明(1) 丁酉 757
哀帝(~慶緒) 載初(1) 丁酉 757
天成(3) 丁酉(十) 757
應天帝(史思明) 應天(1) 已亥 759
順天(3) 已亥(四) 759
末帝(~朝義) 顯聖(2) 辛丑(三) 761
秦(783-784)
秦帝(朱泚) 應天(1) 癸亥(十) 783
天皇(1) 甲子 784
楚(784-786)
楚帝(李希烈) 武成(3) 甲子(四) 784
齊(784-784)
齊王(李訥) (1) 甲子(二) 784
冀(784-784)
冀王(朱滔) (1) 甲子(二) 784
魏(784-784)
魏王(田悅) (1) 甲子(二) 784
大齊(880-881)
宣武帝(黃巢) 王霸(2) 戊戌(二) 878
金統(5) 丁丑(十二) 880
秦帝(秦宗權) 龍紀(4) 乙巳 885
梁(761-761)
段子璋 黃龍(1) 辛丑(三) 761
天平(860-860)
裘甫 羅平(1) 庚辰 860
大越羅平(894-896)
董昌 大聖(1) 甲寅 894
順天(2) 乙卯(二) 895

晉(881-923)
881年,唐封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895封晉王,923李存勖稱帝建後唐,據山西北部,內蒙一部。首府太原府,923年稱帝,為後唐。
李克用 881-908
李存勖 908-923
朔方(887-933)
887韓遵為朔方節度使,始割據,據寧夏,首府靈州(今寧夏靈武市)
韓遵 887-899
韓遜 899-917
子韓洙 917-929
子韓澄 929-933
岐國(887-924)
887年李茂貞為鳳翔節度使,901封岐王,907開府制官,據陝西西部及甘肅東南,首府鳳翔府。
李茂貞 887-924.4
子李從嚴 924-
燕(895-913)
895李克用任降將劉仁恭為盧龍節度使,909封燕王割據,911稱帝,國號燕,據河北一部,北京,遼寧營口等地,首府幽州(今北京)。
燕王劉仁恭 894-907,d.914
子燕帝劉守光) 907-913
成德軍(761-894)
成德軍於761年建立政權,783年定國號為趙。自821年王庭湊為節度使,後四代為主,割據一方。據河北石家莊、冀縣、趙縣等地,首府鎮州(今河北正定)。
王庭湊 821-834
子王元逵 834-855
子王紹鼎 855-857
弟王紹懿 857-860
紹鼎子王景崇 858-883
子王熔(王矪) 883-921
張文禮 921
張處瑾 921
魏博軍(763-915)
安史之亂後魏博割據。唐末,羅氏父子為節度使割據。據河北南部魏州、博州、澶州、相州,河南北部一部等地,首府魏州(河北邯鄲市)。
羅弘信 888-898
子羅紹威 898-910
子羅周翰 910-912
楊師厚 912-915
定州義武軍(北平軍)(782-929)義武節度使
唐末割據政權,879王氏為節度使,922附晉,928叛後唐,929亡於後唐,據河北易州、定州、保定等地,首府定州(河北保定)。
王處存 879-891
王郜 891-900
子王處直 900-921
子王都 921-929
定難(881-982)
881党項族拓跋思恭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封為夏綏節度使,號定難軍,夏州政權始。據陝西北部,寧夏東一部等地,首府夏州(今陝西)
拓跋思恭 881-895
拓跋思諫 895-908
李彝昌 908-909
李仁福(924唐封朔方王) 909-933
李彝超 933-935
李彝殷(李彝興,954封西平王) 935-967
李光銳 967-978
李繼筠 978-980
李繼捧 980-982
982李繼捧降宋,割據結束。但其族弟李繼遷帶領一部分人外逃,後其孫李元昊建西夏國。
清源(946-978)
南唐滅閩後,946任留從效為漳泉地區節度使,964年改稱平海軍。據福建漳州、泉州等地,首府泉州。
留從效 946-962.3
留紹磁 962.3
張漢思 962.3-963.4
陳洪進 963.4-978.4
978降於宋
武平(951-963)
951南唐滅楚,楚地南部為南漢占,大部為南唐占。952原楚將劉言、王逵等盡復馬氏故地割據,據湖南省,首府潭州(今長沙市)。
劉言 951-953
王逵 953-956
周行逢 956-962.9
子周保權 962.9-963.2,d985
將張文表 962.9-963.1
963降於宋
  西漢末年爆發了綠林、赤眉農民起義。起義軍聲勢浩大,推翻了王莽政權。為了消滅新起的劉玄政權,公年24年12月,樊崇率領赤眉軍開始了戰略西征。西征的赤眉軍兵分兩路:樊崇、逄安為一路,進攻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徐宣、謝祿、楊音為一路,進攻陸渾關(今河南嵩縣東北)。公元25年6月,樊崇立劉氏宗室城陽景王的後代劉盆子為皇帝,國號漢,年號建世。就在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的同時,盤踞河北的西漢宗室後裔劉秀在鄗(今河北柏鄉)稱帝,不久移都洛陽。這樣,在全國形成了三大勢力角逐的局面。
赤眉軍西征後,東部一時出現了真空地帶,於是封建割據勢力乘機而起。東漢初年,山東地區處於劉永、張步、董憲等封建割據勢力的控制之下,戰火不斷。全國各地戰火仍在燃燒。不過,這時戰爭的性質已經演變為地主階級內部爭奪最高統治權的權力之爭。
割據魯西南的是西漢宗室梁孝王八世孫劉永。更始元年(公元23年)劉玄稱帝後,劉永以宗室後裔的身份赴洛陽朝賀,劉玄封其為梁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後來劉玄西遷長安,加上赤眉軍西征使東部空虛,劉永乘各種勢力無暇顧及之機,舉兵起事。劉永封弟弟劉防為輔國大將軍,封漢宗室劉少公為御史大夫、魯王,然後招兵買馬,自己任命將帥,並設濟陰、山陽、沛、楚、淮陽、汝南等共28郡。
割據齊地的是琅琊人張步。張步最初起兵於琅琊,聚眾數千,自稱王威將軍,佔據了本郡。更始政權建立後,劉玄任王閎為琅琊太守,被張步率軍拒之境外。王閎發出檄書文告,告知吏民百姓,徵集到數千人,佔領了贛榆(今屬江蘇)等6個縣,與張步相持。
劉永自知單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爭衡天下,於是派使節聯絡董憲和張步。當時董憲、張步出於各方面的考慮,表示願意與劉永聯合。這是因為:一是劉永的勢力較強,與其聯合對董憲與張步有益;二是劉永是漢宗室,依附劉永可以名正言順。就這樣,劉永與董憲、張步三方實現了以劉永為首的政治軍事聯合。劉永仍稱梁王,董憲稱翼漢大將軍,張步稱輔漢大將軍、忠節候,督青、徐二州。劉永還收編了西防(今山東單縣北)以山陽佼強為領袖的一支地方農民軍,封山陽佼強為橫行將軍。這樣,東漢初年山東地區基本上是在劉永的勢力覆蓋之下。劉玄被赤眉軍處死後,劉永自稱天子,與在河北稱帝的劉秀,在四川稱帝的公遜述三方並立。
在接受了劉永封爵後,張步在劇縣(今山東壽光南)舉行了大閱兵,任命其弟張弘為衛將軍、張藍為玄武大將軍、張壽為高密太守,然後分兵略地,佔領了泰山、東萊、城陽、膠東、北海、濟南、齊諸郡,成為一支雄厚的力量。這時,王閎聽說劉玄已死,也歸附了張步,協助張步處理地方政務。
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前,由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忙於同佔據關中地區的綠林和赤眉軍作戰,因而無暇顧及東部。公元26年以後,劉秀便開始了進擊山東割據勢力的戰爭。
劉秀,西漢末年人,漢宗室,南陽(今河南南陽)著名的大豪族。公元8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廢除漢宗室封爵,並禁止劉姓人做官。劉秀一家受到很大打擊。王莽末年,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爆發。公元22年,劉秀和他的哥哥劉績懷著重建劉家天下的政治目的,在舂陵(今湖北棗陽縣南)糾集族人、賓客七八千人,起兵反王莽,號稱「春舂兵」。為了利用農民軍,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加入了綠林起義軍。公元23年3月,綠林軍和王莽軍在昆陽發生大戰。綠林軍被王莽軍包圍在昆陽城內。起義軍派劉秀到外地調集援軍。援軍到達後,劉秀擔任了援軍的指揮,在與昆陽城內的義軍配合夾擊王莽軍隊的戰鬥中,劉秀立下了戰功。
後來不久,劉繽、劉秀與綠林諸將發生了矛盾。昆陽之戰後不久,綠林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在宛城殺死劉繽。劉秀得到消息後,考慮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不敢公開反對劉玄,於是採取了以屈求伸的策略。他從作戰前線趕回宛城,既不為劉繽服喪,也不與劉繽的部下私下談話,只是向劉玄謝罪,從而騙取了劉玄的信任。公元24年9月,劉玄一方面在洛陽建都,一方面派劉秀到河北去發展勢力。
劉秀一到河北,就釋放囚徒,廢除王莽的苛政,恢復漢朝官制,取得了當地官僚、地主的支持。當他在河北立穩住腳跟、壯大勢力後,便公開與劉玄決裂,拒絕執行劉玄的命令,開始獨立活動。經過1年多的時間,劉秀鎮壓了河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公元25年夏,劉秀在鄗(今河北柏鄉)稱皇帝,不久,定都洛陽,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便把矛頭指向了赤眉軍。公元27年,劉秀消滅了赤眉軍勢力,基本上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於是,他又用10多年的時間先後消滅了當時在全國影響較大的一些封建割據勢力。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首先同劉秀髮生直接衝突的是劉永的勢力,這一年,劉秀派遣虎牙大將軍蓋延討伐劉永。蓋延包圍並攻克睢陽,劉永敗走保湖陵。但是,蓋延軍中原綠林軍將領蘇茂這時倒向了劉永,使形勢發生了有利於劉永的變化。為了扭轉不利局面,切斷劉永後援的路線,劉秀於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天,派遣光祿大夫伏隆持節使齊,拜張步為東萊太守。劉永聽說伏隆到劇縣,也派使者至齊,立張步為齊王。張步見劉永的封號重於劉秀,於是殺死伏隆,表示接受劉永的命令。但不久劉永在與吳漢、蓋延的戰鬥中,被吳漢、蓋延合圍,兵敗被殺。
劉永死後,其部將蘇茂、周建立其子劉紆為梁王,佔據了垂惠(今安徽蒙城北)。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劉秀派遣捕虜將軍馬武、騎都尉王霸包圍垂惠。劉紆自知力量不足,難以抵擋,於是率部突圍來到西防與佼強匯合。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劉秀派遣驃騎大將軍杜茂攻西防,佼強與劉紆逃往下邳投奔接受劉永海西王封號的董憲。
劉秀又派蓋延與平狄將軍龐萌一起進攻董憲。這時發生了意外情況。當蓋延與平狄將軍率軍來到山東前線時,劉秀的詔書只傳送給了蓋延而沒有下達給龐萌。龐萌心存不滿,遂起疑心反叛,率軍進擊蓋延所部,結果蓋延部被擊潰。龐萌又與董憲聯合,屯兵桃鄉(今山東汶上縣東北)之北,自稱東平王。
得知龐萌反叛,劉秀大怒,親自起兵征討龐萌。董憲等聽說劉秀親自率兵討伐龐萌,就與劉紆、蘇茂、佼強離開了下邳,回師蘭陵(今山東蒼山),與龐萌合兵3萬,進圍桃鄉。
這時,劉秀已進兵至蒙,聽說董憲等兵圍桃鄉,於是親自率輕騎三千,步兵數萬人,星夜前往救援。同時又命令在東郡的吳漢也率軍進擊。結果,在桃鄉城下,東漢軍隊大敗董憲軍,董憲、劉紆逃往郯城。漢軍又追擊到郯城,劉紆被殺。董憲逃往朐縣(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吳漢又率軍包圍朐縣。第二年,董憲與龐萌逃出朐縣,並率兵突襲佔據了贛榆,後來被東漢的琅琊太守陳俊趕走。在逃亡途中,董憲、龐萌先後被殺。
消滅了劉永、董憲之後,建武五年(公元29年),劉秀又把進攻的矛頭對準了張步。早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永死後,張步就曾計劃擁立劉紆,自封為定漢公以擴大影響。但王閎反對說:「梁王以奉本朝之故,是以山東頗能歸之。今尊立其子,將疑眾心。且齊人多詐,宜且詳之。」張步於是取消了原來的計劃,在劉秀與劉紆、董憲的鬥爭中實際上採取了觀望態度。這時,當聽到劉秀派軍來攻的消息後,張步封其部將費邑為濟南王,屯兵歷下,以阻擋劉秀大軍的攻勢。劉秀派遣建威大將軍耿賓進圍費邑。公元29年冬天,耿賓擊破費邑所部,費邑被斬首。耿弁乘勝東進又攻克了臨淄。張步見耿弇孤軍深入,便親自率大軍包圍臨淄,想一舉拿下耿弇,結果張步卻被耿弇擊潰。張步率領殘部逃往劇縣,劉秀率軍進圍劇縣。張步又退保平壽,劉秀又追剿而至。在劉秀大軍壓境的形勢下,張步不得不放下武器,向劉秀投降。張步投降後,劉秀封其為安丘侯,遷到洛陽。建武八年(公元32年),張步由洛陽潛逃到臨淮(今屬江蘇),並招集舊部,結果被琅琊太守陳俊追殲。至此,山東境內的割據勢力全被平定。山東又重新置於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統治之下。
山東割據勢力被平定後,隨著中央與地方政治軍事機構的調整和東漢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山東對中央政府的依附性越來越強了。


推薦閱讀:

「舊中國」真的是一窮二白嗎?
有哪些中國歷史冷知識?
歷史上比五胡亂華更黑暗的事件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古代史上沒有造成百萬級別大規模人口死亡的瘟疫?還是說發生過但沒有史料記載?
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是否有白種人?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