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國」真的是一窮二白嗎?

以前上學課本上寫,舊中國連鐵釘、火柴都造不了,叫「洋釘」「洋火」。毛主席領導中國把一窮二白的舊中國變成強國。真的是如此嗎?


粗鋼產量

1913年,中國4.3萬噸,日本25萬噸,印度6.3萬噸。

1917年,中國依然為4.3萬噸,日本已經增長到77.3萬噸,印度也增加到16.7萬噸。

1921年,中國7.7萬噸,為北洋政府時期最高年產量,日本為86.5萬噸,印度18.6萬噸。

南京國民政府上台後,「黃金十年」里最高年產量為1934年的5萬噸,當年日本384.4萬噸,印度也有81萬噸。

1935年開始,隨著日據東北鋼鐵廠的建設,中國名義上的鋼產量開始迅速上升,1935年為25.7萬噸,日本本土則為470.4萬噸,印度為87.6萬噸。

1936年,中國(含日佔東北)41.4萬噸,日本522.3萬噸,印度88萬噸

1937年,中國55.6萬噸,日本580.1萬噸,印度91萬噸

1938年,中國87.5萬噸,日本647.2萬噸,印度95.2萬噸

1939年,中國52.2萬噸,日本669.6萬噸,印度106.7萬噸

1943年,中國達到新中國建立前最高歷史年產量92.3萬噸,當然絕大部分是日佔東北的產量,而日本則為782萬噸,印度為136.4萬噸(印度獨立前最高年產量為1941年的143萬噸)

1945年,中國26萬噸,日本208.2萬噸,印度138.8萬噸

1946年,中國1.6萬噸,日本56.4萬噸,印度131.4萬噸

1947年,中國6.3萬噸,日本94.1萬噸,印度127.7萬噸

1948年,中國4.4萬噸,日本171.5萬噸,印度127.7萬噸

1949年,中國15.8萬噸,日本311.1萬噸,印度137.4萬噸

---------------------------------

發電量

1912年,中國0.46億度,日本11.44億度

1915年,中國1.3億度,日本22.17億度

1922年,中國5.19億度,日本55.86億度

1926年,中國10.11億度,日本105.53億度

1930年,中國15.46億度,日本157.73億度

1933年,中國20.74億度,日本195.22億度

1936年,中國30.75億度,日本271.35億度

1937年,中國18.64億度,日本302.45億度

1944年,中國53.14億度,日本361.22億度

1945年,中國48.76億度,日本219億度

1946年,中國36.25億度,日本302.89億度

1947年,中國46.71億度,日本327.50億度

1948年,中國44.98億度,日本377.91億度,印度45.72億度

1949年,中國43.08億度,日本414.94億度,印度49.09億度

------------------------------------------------------

你以為日本厲害嗎?

鋼鐵 單位萬噸

1895年

美國 621

德國 394

英國 331

法國 89

沙俄 88

日本 0.2

1905年

美國 2034

德國 1006

英國 590

沙俄 254

法國 225

日本 10.7

1914

美國 2389

德國 1494

英國 796

沙俄 470

法國 280

日本 42

1931年

美國 2636

德國 826

法國 781

蘇聯 562

英國 528

日本 188

1937

美國 5138

德國 1981

蘇聯 1769

英國 1343

法國 794

日本 580

--------------------

1939年

鋼鐵

美國4789.8萬噸

德國2373.3萬噸

蘇聯1756.4萬噸

英國1343.3萬噸

法國795.0萬噸

日本669.6萬噸

比利時310.4萬噸

捷克斯洛伐克242.1萬噸

義大利228.3萬噸

盧森堡176.2萬噸

波蘭144.1萬噸(1938)

加拿大140.7萬噸

澳大利亞120.2萬噸

瑞典115.1萬噸

印度106.7萬噸

奧地利78.0萬噸

匈牙利73.3萬噸

西班牙58.4萬噸

中國(含日佔東北)52.2萬噸

發電量

美國(淨髮電量)1613.08億度

德國613.8億度

蘇聯432億度

英國358.1億度

日本341.44億度

加拿大309.79億度

法國221.0億度

義大利184.2億度

挪威104.7億度

瑞典90.5億度

瑞士71.3億度

南非65.74億度

比利時54.3億度

澳大利亞46.88億度

荷蘭40.6億度

奧地利34.2億度

西班牙31.1億度

芬蘭31.1億度

朝鮮29.58億度

中國(含日佔東北)27.73億度

印度25.32億度

汽車

美國358.9萬輛

英國40.2萬輛

德國33.8萬輛(1938)

法國22.7萬輛(1938)

蘇聯20.2萬輛

加拿大13.7萬輛

澳大利亞7.5萬輛

義大利6.9萬輛

日本4.3萬輛


@熊貓有個鵝爹

研究發現這位是蔣委員長的高級黑,軍統中統什麼統都給我盯著點兒他。

洋火(火柴):民國八年即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 。 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一度還打入了南洋市場。

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實行「金圓券」政策劉氏企業全部癱瘓。是的,全部。

洋鹼:留學海外的侯德榜……

沒記錯的話,作為撐過委員長毀國妙手的稀有碩果,侯氏制鹼法在各種教科書中都是大書特書的。當然,上學不好好讀書的可能不知道。

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廠經過3年多的苦戰、幾百次的試驗,陳調甫終於如願以償,研製出了物美價廉的油漆新配方。

事實上,陳調甫除了漆業外,對鹼業也有很大貢獻,他與范旭東合作創辦了永利鹼廠。然而後來,「永利鹼廠的純鹼成為投機倒把的籌碼,每日所產之100多噸純鹼,大部分被強購貽盡。……維持局面已很艱難,更不能慮及發展生產。

建國後,永利鹼廠在人民政府的扶助下重新發展起來。說是扶助,其實也就做了幾件微小的事情:1,貸款十幾億,信託幫扶;2,禁止燒鹼進口,保護貧弱的民族企業。

是的,就這麼幾件微小的事情,某買辦集團會做么?能做么?敢做么?

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等中國年輕科技人員,經一年多努力,於1919年8月,製造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

馬尾造船局,1941年已成廢墟。建國後,由於處在與台灣對峙的前沿,復興無望。

萬噸巨輪: 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製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

1949年5月22日,國民黨軍隊軍隊在撤退下對江南造船廠進行了大肆破壞。滿目瘡痍,破敗不堪。

----------------------------------------

打住打住,委員長的棺材板按不住了。

總之,這個答案選取的材料,基本是洋務運動跟北洋政府留下來的,其實質是在高級黑我民國蔣府,說他不僅無能自己發展民族資本,連清末、北洋軍閥時期留下的企業也基本上是毀於戰亂或毀於金圓券二選一。這種人竟然能留他答題,簡直是軍統中統的恥辱。

吾等果粉切記要擦亮眼睛,不能被這種人忽悠了。

高級黑答案鏈接:熊貓有個鵝爹:「舊中國」真的是一窮二白嗎?


我發現這個規律:1.當今中國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產業齊全,卻被說各種落後,沒有自主的技術。民國那個狀態,卻是被吹門類齊全,飛機萬噸輪船都能造。2,當今中國和平和高速發展幾十年,卻是中國崩潰論。民國內戰和被日本佔領東北華北,卻是黃金十年


這就像我說我身無分文;
樓主跑不過來說:不對,你口袋明明有一塊錢;


【打臉預警】

圖中所示是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館藏的俄制谷魯森平射炮,口徑37mm,抗戰前期KMT以每門300美元的價格從蘇聯進口。

圖中所示是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館藏的俄制谷魯森平射炮,口徑37mm,抗戰前期KMT以每門300美元的價格從蘇聯進口。

僅從外觀就能判斷,這門小炮在二戰爆發前就已過時——它連反后座裝置都沒有,身管與炮架剛性連接,然後安裝在一個獨腳架上,使用實心鑄造炮輪。(一般而言,二次大戰前主流步兵炮都擁有液壓駐退機構,使用橡膠輪胎,八字腳架,並安裝有防盾。而沒有反后座裝置的火炮因為每次開火後都需要人力歸位並重新瞄準,開火頻率低下,在一戰後已漸漸淘汰。)而就是這門沙皇時代生產的破玩意,毛子給翻修一下就能賣給老蔣,老蔣還說是雪中送炭,原因是什麼?因為民國就是連這種炮都造不出來!

那些舉例子說民國造飛機造萬噸輪造機車造柴油機的?嗯?麻煩你解釋一下,既然這些高級玩意都能造,為啥不順手造幾門一戰水平的平射炮,把每個民國二十二年制的甲種步兵師下面的炮兵編製填滿,這樣咱們忠勇的國軍將士也不至於要舉著集束手雷和鬼子的薄皮小坦克同歸於盡了不是?

換個說法,你從宜家買回來一堆東西自己拼起來,就等於你能造傢具了?那你很棒棒哦。
(更何況,KMT似乎連裝都裝不好……《抗戰時中國輕武器》一書提到過,開戰前中國曾購入100門37mm Pak30反坦克炮的零件,但實際組裝完成僅有93門。)

結論:
舊中國是否能造出火柴和(工業化生產)鐵釘?可以。

舊中國是否一窮二白(主要表現為人民生活貧困,工業水平極為落後)?是。

所以說,問題出在寫教材的人信口開河,給了一些果粉可以高潮的點。但他們的高潮只能用來丟人現眼。
(如果我來改教材,我就把鋼產量和發電量對比貼出來,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2017年8月4日補充:

@淡淡的憂傷 在評論中引用了這段話:

據《江南造船所紀要》稱:「船殼、鍋爐、煙箱等由富有經驗之匠目甘(火肅)初、李慶祥等包工承造,木作工程由何祖康、慶瑤等包工承造,機器、輪軸等件由本所機器廠製造

這段話在網上傳播很廣,但這只是《江南造船所紀要》中關於「官府號」等四船建造經過中的一個片段。在超大的這個帖子中有更完整的摘錄:

中國的第一艘萬噸輪 官府號-中外歷史-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最具影響力軍事論壇 -

更原始的來源似應是「SonicBBS」,但是SonicBBS應該已經無法訪問了(打倒八尺)。

現將其中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旋派本所工程司毛根為代表赴美接洽,......到美後須將擬造之艦、所需鍋爐及大宗材料價值詳細考察,誒有把握致電本所查核;......料價考實後估開船價,其獲利至少須得成本二成辦以外方為合算,因將來各料運華進口稅及煤炭、人工勢必貴一日,均須寬為籌算庶免吃虧;

由此可推斷包括鍋爐在內很多大宗材料需要在美採購。採購物料數量應該很大,因此即使運費計算上的出入都有可能造成虧損。

自美國材料到廠之日起算,第一艘限期六個月交船,其餘三艘均遞次後五星期完工試船。

在美國採購的一定是關鍵材料,因此才會以美國材料到廠之日開始計算交貨期。

八月一日由美政府交付第一批四艦造價美金一百七十萬元。由紐約大來洋行代收存儲美國銀行,備付購料之用,凡四艦所用之料以及關於承造該艦擴充機器等件,均由該行代表經理購備轉運,所有費用以所收船價歸還。......本所實因由美艦運鋼料迭延期,是以美艦工期稍行遲緩。

有說造這四艘船的船用鋼板是美國進口的,這最後一句話似可為佐證。

另外在超大的這個帖子里:https://lt.cjdby.net/thread-1367395-1-1.html官府號真有其事嗎?-海軍版-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最具影響力軍事論壇 -

有人提到:

龍空有位ID「垂頭喪氣的鷹」在江南造船廠工作過很久,對這事有科普貼,結論是:價值很低,江南廠並不願意提這事

龍空的搜索功能暫時不可用,因此目前無法搜索到原帖。但是在翻舊貼時看到這個帖子:

[中國史] ZT1949年蔣介石帶走了多少黃金?

因為需要登錄才能看,因此將相關內容截圖如下:

由「毛根」這個線索我找到了這篇文章:

【揭秘】一部探究江南歷史名船的嘔心力作-江南造船

根據這篇文章,雖然有母版,但是這四艘船還是可以看做是江南造船所自行設計的。只不過當時的江南造船所的設計團隊是以外籍人士為主的。

在本書的第六章中,我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和圖紙檔案文件的分析,可以證明合同簽訂時的技術附件之一總布置圖是參考某型現有船舶繪製的,我的判斷是多數為EFC1013(Robert Dollar Type),但主尺度作了修改;
......
儘管如此,如果從船舶設計的慣例哪怕是現代船舶設計的通行慣例,這種參照母型船設計方法也是完全可以認定為「自行設計「的。
......
根據本書的分析,我認為儘管建造所用的鋼材、鍋爐 等設備是從美國進口的,但認定江南造船所建造的四艘萬噸級運輸艦是自行設計的是符合船舶設計的慣例,其證據是比較充分的。
......
正如本書所述,我認為江南造船所的蘇格蘭籍總工程師毛根在承接、設計和建造四艘萬噸級運輸艦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在自行設計這四艘萬噸級運輸艦的過程,江南造船所的外籍設計團隊和中方的一批年輕的技術人員的努力也是值得讚譽和肯定的。

在此我說的這四艘船是有美國(客戶)提供圖紙和技工的說法是錯誤的,應予糾正。設計和指導施工的是江南廠自己的外國技師而不是美國(客戶)的技師。

我對上述文章中的一個說法有疑問:

1918年11月,一次大戰結束了,美國政府海運委員會(USSB)認為戰時運輸將不再是此批船舶的任務,今後的主要任務是商業運輸。因此,美國海運委員會在1918年11月對江南造船所提出修改設計以適應今後的商業運輸而不是戰時運輸,並將燃煤鍋爐改成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燃油鍋爐。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江南造船所重新設計了這型船,對比1918年7-8月的合同設計和1919年4月24/25日改型後的第一版總布置圖(7007A和7008A)可以看出,兩個版本的設計差異非常大,可以這樣認定總布置圖(7007A和7008A)完全是一個全新的設計。

根據《江南造船所紀要》,四艘船交付客戶的時候似乎都裝的是鍋爐,後由美國人自己將「西勒所」號改裝為燃油動力。那麼改用燃油鍋爐的總體設計實際沒有使用?

遺憾的是江南廠之後再也沒能建造類似規模的船隻。1930年江南廠自行設計建造的逸仙號巡洋艦排水量1560噸,31年開工的平海號(由日本提供圖紙)排水量2383噸。

--------------------------------------------------------------------------------------------------------

2017年8月2日補充:

關於上海機電工業的發展情況這裡有很多內容: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上海通網站 上海市地情資料庫 上海市的百科全書::::

那個問答抄的文章可能也是從這裡挑選了一部分資料,但是挑選的標準是什麼就不知道了。

從上海機電行業大事記看,上海的機器製造在20世紀初確實有很大的發展,有很多填補空白的成績。但是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400多家機器廠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閘北、虹口,因此在戰爭中損失嚴重,大多數工廠被日軍炮火所毀。這是第一次大損失。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當時上海民族資本共570家機器廠只有66家內遷。有360家直接毀於炮火,剩餘的機器廠搬入租界,並又新建了一批新廠,形成了「孤島」時期的畸形繁榮。只是好景不長,4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很多工廠被日軍強佔、掠奪。

49年上海解放時有機器廠1200餘家,能開工的不足100家。

另外看到50年上海新順泰鐵工廠(現上海標準件十廠)試製成功一字槽自攻螺釘,填補了國內空白。也就是說在49年中國內是不能自己生產自攻螺絲的。由此可見雖然當時中國能生產一些機床、發動機、發電機等設備,但另一方面連自攻螺絲也生產不了,整個工業體系是非常支離破碎的。

-------------------- 原答案的分割線 --------------------

最初看@熊貓有個鵝爹 的回答就想查一下其中提到的一些企業的後續發展,評論中也有人問這些人和企業建國後的情況,故此查了一些資料,記錄與此,做一補充。

洋漆:抗戰爆發後因為在政府中沒有找到門路,永明漆廠未能內遷。陳調甫不願為日本人生產遂避居上海,天津的工廠里只留代理人勉強維持。後日軍將永明漆廠的貴重原料全部拉走,工廠被迫停廠。

1952年,永明漆廠的油漆產量已躍居中國首位。中國第一代醇酸樹脂漆——「三寶漆」大量生產,質量達到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該廠產品在抗美援朝和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中,被作為指定油漆,在中國廣泛使用,並遠銷蘇聯及東歐、東南亞各國。

陳調甫在49年後的經歷:

1952年永明化學工業公司成立,任總經理。
1953年任公私合營永明化學工業公司副經理、經理。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委員。
1956年任化工部華北研究院副院長。
1959年任第三屆中國政協委員。
1960年任天津化工學院副院長。
1961年12月25日病逝於天津

飛機:巴玉藻在29年被日本間諜暗殺。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後來也沒什麼發展。王助後在中美合辦的中國航空公司、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任總工程師,中方代表等職。有文章說杭州飛機製造廠能批量生產諾思羅普中型轟炸機和霍克戰鬥機,不過這是家中方占股51%,美方占股49%的合資企業,批量生產應該也是組裝的性質。

萬噸輪:我在那個回答的評論里簡單說了下,這裡再補充下百度百科裡的內容:官府號運輸船,中國第一艘萬噸載重出口船,由北洋軍閥政府轄下江南造船所建造。空載排水量4750噸;滿載排水量14750號;載重量10000噸。該船由美國提供材料、圖紙及技工,由江南造船廠提供場地組裝完成。採用燃煤蒸汽動力,交美國後改為燃油動力。由於材料、設備、工程師都是美國的,江南造船廠實際淪為船舶總裝廠,一切配件採購到位直接鉚接安裝。

柴油機:(廣州協同和機器廠)廣州淪陷後,廠房設備遭日軍劫掠一空。抗戰勝利後,恢復機械維修業務。1956年,有9家小型機器廠併入,成為一家專業生產柴油機的工廠。1966年改名為廣州柴油機廠,現在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柴油機專業生產廠家。協同和的廠房現已改建為「柴油機博物館」和「宏興922創意園」。

車床:上海榮昌泰機器廠的情況查不到,應該是榮錩泰。據上海機電工業志大事記,1915年榮錩泰機器廠仿製出4.5英尺車床,並出口印尼等地。不過從中國車床的生產歷史看,1867年江南製造總局製造出中國第一台天軸傳動車床,1877年上海發昌機器廠造出第一台腳踏車床,也是很有歷史意義的。榮錩泰的後續情況只查到到1924年時還在生產,之後的再也查不到了。估計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撐到抗戰了。

銑床:位於上海楊樹浦的上海王岳記機器廠在37年毀於戰火。38年又重建。創始人王生岳45年10月病故。王岳記機器廠後成為上海減速機械廠的一部分。

新樣機器廠應為新祥機器廠之誤,且當時的名稱應為新祥鐵店,新祥機器廠是建國後的名稱。新祥鐵店後來的發展情況還未查到。(8月2日補充:最晚到1924年已經開始使用新祥機器廠的名字,並能生產16、20、25、32馬力低速四衝程內燃機和16、24馬力等5種規格的低速柴油機)

縫紉機:1928年,由上海協昌縫紉機器公司生產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業用縫紉機。同年,上海勝美縫紉機廠也生產出第一台家用縫紉機。1949年年前,整箇舊中國縫紉機產量很低,年產量不足4000台,當時的縫製設備市場主要由美國勝家公司壟斷。協昌一直延續到現在,建國後生產的「蝴蝶牌」家用縫紉機應該挺有名的吧?勝美似乎沒有存在多長時間。勝美的創始人中有一個上海龍華人計國楨,抗戰時偽武漢維持會有個漢奸也叫計國楨,也是上海人,且抗戰初任漢口針織業工業公會理事長,不知是否同一人。(8月2日補充,32年底勝美廠因銷售渠道不暢,股東間又發生意見分歧而宣告歇業)

總結來看,49年前在中國搞實業真的很難。即使這麼難,還是搞出了一些成績的。有一些零的突破,但是沒有成體系、上規模,也沒有很大的後續發展。很多企業在歷史上幾乎屬於曇花一現。能維持下來的也很難撐過抗戰。

原答案鏈接:熊貓有個鵝爹:「舊中國」真的是一窮二白嗎?


答案很簡單:從工業化程度來看,確實如此。
1840-1949,國內動亂連年,沒有技術沒有環境也沒有能力進行工業化。
建國後,國內環境穩定,開始有計劃的工業化建設,國內工業才開始有穩定發展。
直到今天,中國工業化水平仍然落後於西方列強。

———————————— 這是原始回答,以下是補充 —————————————

@路西法 這般照抄別人的專題,也不進行分析,也不辨別真假,真是讓人無語
舊中國真是「一窮二白」? 這是鳳凰網的專題,同題主的問題一樣。

既然路先生把這專題拿出來作答案,那就把這弱智媒體的翻案文章簡單分析一下吧。

一,這文章首先提出問題,把教材中的關於一窮二白的論述都列舉了下: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的教科書,在論及新中國工業起步時,總是不忘提及「一窮二白」、「洋火洋釘」
「在舊中國,火柴鐵釘都要從外國進口」 ——(此處媒體概括不當,原文意為國產遠不能滿足需求以至需要進口,媒體概括為全都需要進口,將部分概念擴大為全體。)
為什麼「許多東西都帶一個『洋』字」?
新中國成立後「開始改變工業落後面貌

二,針對一窮二白的論述,鳳凰網提出針對性的反駁:

「中國火柴大王」劉鴻生
國產水泥長期壟斷中國市場
晚清與民國:可造槍支大炮軍艦飛機
抗戰時國民黨武器自給
解放前共產黨也能造槍造炮

三,根據上面的反駁,提出為何教科書不提這些「工業成就」的問題,然後分析問題得出:

1.毛澤東定調
2.工業成就由政治需要決定
3.即便是毛澤東定的調也被歷史否定了

四,根據上面的分析,引用「前所云中國不能造大船之說實無根據」來作結論。


簡單描述下鳳凰網的邏輯:
1.歷史書說一窮二白,造不了火柴
2.你看,我們能造火柴,還能造飛機大炮
3.你看,毛澤東老說一窮二白,不讓別人說不窮,都怪他,他自己還做不好
4.所以說嘛,你說我不能造火柴,我真能造,我還會造水泥呢,我還會造輪船飛機呢,這歷史書不能信。

一般民眾看到這個邏輯,都會覺得:就是這樣啊,什麼都能造,怎麼能說一窮二白呢。其實這個邏輯完全無法成立。

鳳凰網的邏輯錯誤很明顯,它先把原文里的「部分」概念擴大到「全部」,然後舉反例證明「全部」不成立,進而推出原文不成立。這是很低級的文字遊戲。
話說我不知道它這個專題第3部分到底能推導出什麼,難道能推導出「都怪毛澤東總結」所以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難道新中國沒做好就能推導出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我想這段的作用除了牽強地撐撐專題內容,煽動下反毛情緒,沒有多少意義吧。相反這一部分的文獻正好證明了「一窮二白」這個論斷的合理性。

讓我們來看看毛澤東的「定調」: ——(此處文獻在鳳凰網這個專題里有)
「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毛澤東《論十大關係》,毛澤東文集第七卷

毛澤東在這裡說得很清楚,並不是說舊中國就一定什麼都不能造,而是說工業化程度太低,農業水平低,文化科技水平普遍低。

這是一個宏觀的概括,不是舉一兩個反例就反駁得了的,除非你能拿出證據來說舊中國工業化程度不低,農業水平不低,文化科技水平都不低。

很顯然,不可能有這樣的證據存在,因為:舊中國確實非常「窮」。

1.這裡的「窮」,是在跟世界主要國家相比來說,中國遠遠低於幾個大國發展的平均水平。當然,如果你非要拿亞非拉美那些又小又窮的國家來比,我就只有呵呵了。
2.有工業不代表就是工業化了。工業化是個漫長的進程,舊中國所謂的工廠,基本都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輕工業,並且生產力也很低。拿火柴廠水泥廠這些來說工業化,實在是拿不出手。說能造飛機大炮,我也只能呵呵了,話說中國到現在飛機發動機水平都落後人家幾十年,舊中國能造個什麼高技術的東西。
3.中國的工業化在鴉片戰爭之後逐漸起步,1840到1949這百年間,中國經歷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之後是北洋政府,民國政府,都在進行工業化進程,取得了一些成就,這當然不能否定。但是,有成就不等於成就很高。所以被說「一窮二白」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橫向與同時期其他國家比較,還是縱向與中國歷史比較,當時的工業化程度都是很低的。(具體數據我不列舉了,如果你非要堅持說新中國建立後讓工業化倒退了,我只能繼續呵呵)

如今許多翻案文章都是這種套路,愛挑別人概括性的話語,只從字面入手,找出一兩個反例,反駁某一兩個點,然後趁此否定別人全部觀點。營造出正史都是假的,野史才是真理的氛圍,真是搞笑。
可笑的是,就是這些被忽悠的人最愛說別人被洗腦了。


「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從發展的觀點看,這並不壞。窮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難。科學技術水平高的國家,就驕傲得很。我們是一張白紙,正好寫字。」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毛澤東文集第七卷


想了一下覺得最後一句說的太過分,我這個同學只是在表達他的觀點,我可以認為他說的不對,但是不應該說這麼難聽。

想起來前段時間,一個久居美帝的老同學回國,一起喝酒時,他說推翻民國就是一個錯誤,二戰後蔣國公已經統一了中國,成為了聯合國五常,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中國又有像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老毛非要帶著一幫民智未開的農民推翻它,雖然中國現在發展的也很有成就,但是當年要不是老毛非要推翻民國,一切從零開始,中國肯定比現在牛逼。

聽了他這席話,我深感大家價值觀的不同,我是不贊同他這種唯心史觀的。


民國這個「黃金十年」,只怕除了洋人和狗(果黨上層、官僚地主、舊文人、還有果粉),誰也不願意過。
就連那些民族企業家、各黨派元老、那些左翼的才子佳人,都對那個民國恨之入骨,最後用腳投了票。侯德榜、榮毅仁、李濟深、張瀾乃至於梁思成、林徽因不都過來了嗎?
這個一窮二白,指的還不只是物質上的貧困,還有整個國家的精氣神都不在了,甚至連滿清洋務派身上的進取精神都丟了,連北洋軍閥實幹興邦造福鄉里的土鱉家國情懷都沒了,除了刮民撈錢、荼毒百姓、濫殺左翼、對外吮癰舔痣奴顏婢膝,對內法西斯統治,國民黨沒有做出任何建設性的成就,所謂的火柴、制鹼、造船,不過是清末和北洋時代的餘熱罷了,而恰恰是這麼一點可憐的火種,還被不要臉的國民黨親手掐滅,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能重生。
看鋼鐵產量、看發電量、看農村水利、看交通設施、看醫療衛生、看人均壽命、看國防工業,民國給新中國提鞋都不配,果粉不要出來侮辱大家的智商了。
畢竟一個假裝成政黨的黑社會流氓組織,一個上海灘的青幫癟三小混混領導人,除了打打殺殺搞破壞撈錢是幹不成什麼事的,他們腦子裡沒有人民,也沒有國家。


果粉用民國能造火柴這類所謂的「證據」來證明民國不是一窮二白,進而試圖攻擊新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洗腦,簡直貽笑大方。

當我們的抗日戰士在前線用血肉抵擋敵人的坦克飛機時,我們的坦克在哪裡?我們的飛機在哪裡?請問我們的軍艦又在哪個造船廠下水?

—————————————————————————

2017.08.01更新,補充了一些數據

—————————————————————————

所謂的「一窮二白」,指的是國民生活窮困,工業體系落後,國力衰微。

一、民國時期的人口數據

有學者統計了民國時期的人口變化數據[1]:

大家可以計算一下,經過民國三十多年的發展,人口數量才增長了多少?有人可能會說,民國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人口增長慢自然是理所當然。然而,保持國家的穩定繁榮,難道不是一個國家的合法政府應該做到的嗎?

讓我們再來看看新中國的人口數據[2]:

除了三年困難時期,其餘時間人口數量都保持了高速增長。所以說舊中國「一窮二白」,在民生方面有任何問題嗎?然後再來看看工業水平。

二、抗戰爆發前,經過所謂「黃金十年」後,中國跟日本的工業能力還是有著極其懸殊的差距。

軍事工業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最終體現,最終是要為戰爭,或者是潛在的戰爭服務的。那我們看看,經過所謂「黃金十年」之後,民國的軍事工業在抗戰前夕表現如何:

「抗戰爆發前,日本的年工業總產值高達60億美元,中國僅為13.6億美元。日本鋼產量169萬噸,中國4萬噸,僅為日本的1/42。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而中國尚不能生產一架飛機,一門大口徑火炮,一輛坦克或汽車。」

三、如此懸殊的國力差距下,國府自然要大量進口國外的武器裝備。

抗戰時期有三個主要的武器進口途徑,主要包括:1、抗戰前——1938年,從德國進口;2、抗戰爆發——1941年,蘇聯援助;3、1941年5月——抗戰結束,美國援助、租借。

1、中國跟德國的貿易,主要是用中國的農礦產品(比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鎢砂)來換取德國的武器裝備。

「自1934 年8月中德易貨合同實施後 , 中方向德方訂貨 (包括軍火和軍工設備) 總值在4億馬克以上 ; 截至1937年10月 ,由德 國運抵中國的軍火為5000萬馬克,在隨後的1月 , 應中方緊急訂貨 , 德方又從其國防軍裝備中抽調了530萬馬克軍火啟運來華 ;12 月,德方又啟運了兩批包括十幾 架俯衝轟炸機共值4400萬馬克的軍火來華。如此看來 , 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初階段 , 至 少有 1.44億馬克 (按當時匯率約合5816萬美元) 的德國軍火物資運抵中國。」

2、抗戰爆發後,蘇聯給予了國民政府慷慨的援助,蘇聯援華航空隊更是充分發揮了國際主義精神,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蘇聯自1937年9月至1941年6月,援助中國飛機1235架,大炮1600門,機槍1.4萬挺,步槍5萬支,子彈1.8億發。同期,蘇聯向中國提供貸款1.73億美元。志願空軍進入中國領空作戰,連同蘇聯軍事顧問、專家、技術人員共達5000人左右」

3、珍珠港事變爆發前,美國標榜孤立主義、中立主義,但卻大量向日本銷售鋼鐵、汽油、銅、錫、鉛、機床等各種戰略物資。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美國開始對華展開大規模援助。

「美國從1941年5月至戰爭結束,援華的租借物資及勞務總計約為8.46億美元,其中槍炮、彈藥、飛機、坦克、車輛、船艦及各種軍用裝備價值為5.17億美元。中國向美國購買或租賃的飛機即達1394架。另,經濟貸款6.98億美元。租賃的飛機即達1394架。另,經濟貸款6.98億美元。至於人員援助,陳納德的飛虎隊在開闢駝峰航線,對抗日機······總計至抗日戰爭結束,飛虎隊及其後身第十四航空隊,共擊落日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船、44艘軍艦、1.3萬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擊斃日軍官兵6.67萬名。美國在中國領空犧牲的飛行員高達1579名」

四、結論:舊中國當然能稱得上一窮二白。

工業發展上偶爾的亮點並不能掩蓋舊中國就是個落後的農業國這個事實。實際上我認為中國工業快速發展的真正源頭是一五計劃(1953年-1957年)期間蘇聯對新中國工業領域的156個援助項目。當然果粉是不會承認的,畢竟有「黃金十年」,有這麼多民營企業家,你蘇聯的援助算什麼?

貧民窟里的貧民,好歹還有個棚子,有些人還能用上手機,我們就不能說他們一窮二白了,這是什麼邏輯?

—————————————————————————

關於新中國的人口增長,補充一點數據[5]:

—————————————————————————

註:IMR指1年內平均每l 000名活產嬰兒中,未滿1周歲的嬰兒死亡數,是兒童生存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侯楊方. 民國時期全國人口統計數字的來源[J]. 歷史研究, 2000(4):3-16.

[2]張彬斌. 新中國60年人口發展軌跡:兼談中國未來勞動力供給[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24(8):33-38.

[3]楊天石. 抗戰時期中國與美、蘇、英三大國的關係[J]. 探索與爭鳴, 2015(4):8-10.

[4]馬振犢. 抗戰爆發前德國軍火輸華述評[J]. 民國檔案, 1996(3):76-85.

[5]米傑, 張美仙. 中國兒童生存狀況:嬰幼兒死亡率變化趨勢[J].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 2009, 4(4):325-329.


真的,不但一窮二白還一身病。

老家浙江某百強縣,剛建國時,青壯年血吸蟲的普查感染率差不多要百分之50........
後面防治全靠了毛主席,民國時的公共衛生制度基本沒有,各類傳染病普查都是建國後開始的。

民國時就算是浙江這種地方的小百姓得了血吸蟲也只能該吃吃該喝喝,不對準確來說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得沒得。


送瘟神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如果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八國聯軍能浩浩蕩蕩進北京?
如果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中國政府會在巴黎和會上有那樣恥辱的外交失敗?
如果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東北三省會變成滿洲國?
如果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日本敢全面侵華?
如果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中國人還會被看不起?
吹捧晚晴、北洋、民國時的那點工業亦或是舊上海的繁華都是毫無意義的,歷史不會說謊,大家都心知肚明。


印象中當年連續看到過兩個不同的新聞,因為都有鋼材量,自己心裡做了下對比,所以印象特別深。
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合計使用鋼材(包括各種優質鋼材和特種鋼材)共11萬噸。
1949年新中國成立,粗鋼(鋼材原材料,即鋼胚)合計15.8萬噸。
這意味著,如果算上粗鋼生產中的損耗的話,即使1949年新中國橫徵暴斂刮地三尺,不顧國防民生等一切而將鋼材聚斂,以中華之廣博舉全國之物力,一年時間,連建造一座「鳥巢」的基本鋼材原材料都湊不齊。
真的是一窮二白啊。


我們現在新課標省份,

我們現在新課標省份,現行歷史教材,嶽麓版必修二經濟成長曆程。寫的很明白,而且第二幅圖人民日報旁邊那段,明確點出領導人名字,多進步啊。沒好好看過就沒有發言權的。不要總覺得我們的歷史教育都是洗腦的,教材都是陳舊的,還看你老師怎麼講。


真的。
以前都叫:洋槍、洋炮、洋火、洋釘、洋布、洋面、洋油燈(煤油燈)……洋鐵皮。
知友提醒:水泥叫洋灰
還有:洋裝、洋鎬、洋夷子、洋鍬、洋面、洋蠟……

國民黨去台灣時除了帶走了軍隊、知識分子、黃金白銀故宮博物院……
還把能破壞的都破壞了。

有很多地下工作者和市民在解放時保護工廠、大壩不被炸毀的。

而且還留下一屁股債。

從1949年到1950年,中國的平均月貨幣貶值是38%(現在年3%就叫高)。

可以看看當時共產黨是怎麼在上海應對通貨膨脹的。


國民黨還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前一天,和蘇聯簽了《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蘇聯拆走了大批日本當年在東北的機器設備(有些在抗美援朝後又援助回中國)。
蘇聯還在東北有駐軍,中長鐵路的路權,旅順港也給蘇聯了。

中蘇關係破裂也有這個原因,毛澤東不同意蘇聯在中國駐一兵一卒,並且全部收回中國的旅順港,中長鐵路。


當時中國不止是一窮二白,是負債纍纍,積貧積弱,四面皆敵。

窮橫窮橫的。

現在很多公知還在鄙視共產黨沒有契約精神,不承認國民黨簽的很多條約和借款。

國民黨借錢用於打共產黨,共產黨把國民黨趕跑了,還要還當初用於打自己的借款?
MDZZ!

國民黨跑台灣去,還恬不知恥的在地圖上把自己當時簽約讓出去的外蒙古包括進去。
所以龍應台這種人就會說中國地圖是海棠葉,葉他奶奶個爪!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就對日作戰後期及戰爭結束後解決雙方爭議問題的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根據條約原文,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將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1937年中國鋼產量達到民國的最高峰——50萬噸,走出了漢冶萍公司倒閉的低產陰影。結果同年中日開戰,呸,是日本對華宣戰,日資大量撤離,民國在1938.1939年鋼產量均未超過1000噸。。。

說實話啊,認為當時的中國是一窮二白這是及其不負責任的說法(居然還要我手動滑稽)

君不見,宋美齡夫人都有自己的「美齡號」專機;江浙財閥虞恰卿僅私人小汽車就有3輛;裕通錢莊的大股東徐申如有自己的捷利電話公司,舊式磁石交換機二百四十部;北洋司法總長林長民私宅3套,小汽車2部;財政部長宋子文是六家銀行的大股東(承認外蒙古獨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就是他主持簽訂的)。

你們說舊中國一窮二白,我是非常不同意的。國軍從德制博福斯到瑞造厄利孔,法制1897,以及沙俄工人匠心典範的M1902,哪怕是步槍都有美製春田氏,機槍有捷克ZB26,手榴彈和鋼盔都是德意志血統,空軍有蘇制I—153,美製霍克三,坦克都有蘇制T26,英造維克斯,明明就是富甲天下嘛!

1937年日本都沒對蘇宣戰,1.3億美元的援華軍火貸款就批准了;1940年日本還沒偷襲珍珠港,5000萬美元的對華援助就到賬了。
諸多外國友邦,幾大世界強國伺候著,武器要啥有啥,哪個國家的先進軍火沒有?什麼買不到?只求貴的不求好,講究的就是闊氣!


從兩個側面,瞥一下當年窮到什麼程度。

為排除生產力因素,以不變美元計價對比。

第一個側面:

49年,金圓券收刮半年,掠得黃金白銀外匯加起來摺合14214萬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摺合2017年美元約20億。按照美元—黃金比價,摺合2017年美元約50億。

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

什麼概念?

————當年以赤貧為代價,收刮半年得來的錢財,摺合今日中國不到半天的財政收入。

2016平平常常的半天=1949竭澤而漁的半年。

第二個側面:

現在中國流通的貨幣,比金圓券總的發行量還要高。

同樣貨幣流量下物價的對比是什麼?

————你現在一天的飯錢,在當年只值幾百分之一粒大米。

1949一粒米的價錢占社會財富的比例=2016吃一年的飯錢占社會財富的比例。

現在問,舊中國是不是一窮二白?


知乎上的答案還真是讓人開眼界啊。概括性的描述根本就不適合通過個別反例,尤其是定量化的個別反例來加以反駁。題主問的問題其實是極其寬泛的,論證和反駁之前都應當進行細化,否則一定會淪為無盡扯皮。


題主說「舊中國連鐵釘、火柴都造不了」,這並不是歷史教材的原話,「造不了」和「要從國外進口」之間的差別可是相當大的啊。。。


要反駁「造不了」實在是太容易了,這不是史實,樓上各位朋友舉出的反例都很對。但問題是,各位眼中我黨意識形態控制工具的教科書上也不是這樣說的啊。。。在論證到底能不能造上做這麼多文章真可算是被題主害了。。。


如果要想再進一步反駁「要從國外進口」或者「一窮二白」,這些例證恐怕就太蒼白了吧。


幾位反對胡視遠答案的朋友舉出的例子中說,「1930年時年產銷量已佔全國的22%」,我不知道另外的78%是不是也都是國產的,似乎從火柴大王這個例子本身來看,是國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這78%是進口的,那豈不是替對方做了一個很好的證明?


「讓八路軍擁有了可與日軍抗衡的步兵火力」這樣的引用,我實在是不知道能說些什麼。畢竟這裡是知乎,我不想用呵呵。


「抗戰時國民黨武器自給」。。。美國政府情何以堪。。。


另外我想問一下幾位反駁胡視遠答案的朋友,你們可曾仔細讀過高中的人教版中國近現代歷史教材,讀了幾遍。


哎,看來知乎上也成為了五毛和美分的戰場,意識上也分成了毛派和國統區。
「一窮二白」從常識上來判斷是似乎貌似應該可以定性的,那些反對「呵呵」的人,應該會反問我依據的常識是什麼?
一大半的中國人吃不飽肚子,你說不是窮是是什麼?
普通的機械廠、輪船修理廠離開洋技師就玩不轉,麵粉廠的機器全部是進口,不是白是什麼?

民國的富豪們,你們瞅瞅,有誰是搞大工業發家的?
宋子文?虞洽卿?張謇?官僚,買辦而已。
可以參考同時期的福特,洛克菲勒,杜邦,杜蘭特。


所以一窮二白是沒錯的,相比當時的世界工業進程。
@路西法按照你的舉例,請告知我,哪一樣產品是舊中國可以大規模應用生產的?
哪一樣是可以標準化生產的?哪一樣是有完整工業體系的?請參考 什麼叫做「完整的工業體系」?

請放棄你這種五毛般的意淫。

所以舊中國是真正的一窮二白:生活上人民吃不飽肚子,產業不成體系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中國歷史冷知識?
歷史上比五胡亂華更黑暗的事件是什麼?
為什麼中國古代史上沒有造成百萬級別大規模人口死亡的瘟疫?還是說發生過但沒有史料記載?
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是否有白種人?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中華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