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夏商周漢四朝就維繫兩千年,而之後的兩千年卻有幾十個朝代?


夏朝存在不存在還不一定呢,我們姑且認為它存在,且《史記》所記載的世系是正確的,那麼:


從禹到桀共17王,14代人,倘若以一世代30年計算,則14×30=420年。

換言之,倘若《史記》所記載的夏世系正確,夏朝存在的時間就是400年左右,考之以文獻,這個數據也是差不離。——據《竹書紀年》說,從禹到桀472年,而《三統曆》則說是四百三十二年。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則推定約為470年。

至於商朝,我們知道那是確實存在的,且其世系也非常確定:

從湯至紂,共31王,17代。按一世代30年計算,則17×30=510年。也就是說,商朝存在的時間應該是500年左右。——考之以文獻,則《竹書紀年》說496年,《三統曆》說629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則推定約為554年。

從湯至紂,共31王,17代。按一世代30年計算,則17×30=510年。也就是說,商朝存在的時間應該是500年左右。——考之以文獻,則《竹書紀年》說496年,《三統曆》說629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則推定約為554年。

至於周代,那是很明確的,倘若按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推定的公元前1046年為開端,則周朝總共存在了790年,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八百年天下。——這確實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然而我們都知道,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之後平王東遷,周朝進入了東周時代。那麼西周一共存在了多長時間呢?1046-771=275年。換言之,周天子的權威也就僅僅保存了200多年。此後500多年天子威信掃地,鄭莊公射王中肩,晉文公召王河陽,這樣的天子,連當傀儡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周王室真正有意義地存在的時間,也就200多年。


根據夏商周考古斷代工程,夏商周存在時間確實達到兩千年。即使去掉公元前771年後有名無實的東周,三代延續時間也有一千三百年,遠遠超過後世的統一王朝。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是存在的。

但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夏商和後世的統一王朝性質完全不同,沒有比較的共性。

夏商處在氏族部落末期,推行邦國制。夏商作為大的氏族能夠壓制周邊部落,擔任聯盟盟主,但這種地位是不穩固的,統治也是不連續的。夏有太康失國,商有伊尹之亂,都是其失去盟主地位,權威不能行於周邊,屈膝他族的時代。夏商的一千年,並非其作為中原強權壓制四方的一千年,而是其作為中原主要氏族部落活躍的一千年。

直到周代推行分封制,中原才確立起能夠穩定壓制四方邦國的中央強權。但從武王克商起到平王東遷,西周也不過存在了二百多年,與後世的統一王朝就相差無幾了。


舊石器時代三百萬年,新石器時代兩萬年,青銅時代近兩千年(龍山後期如客省庄二期城子崖良渚等開始算到秦始皇滅六國為止),鐵器時代兩千多年…

生產力生產關係不同,思想啟蒙狀態不同,政治框架不同,單單比統治時間有意思?

題主,你這馬克思主義原理還得多看看啊。(微笑)


這個問題,可以先列舉數據,再來審視。
ps 為了避免延伸出虞夏存在與否的無聊話題,答主一向喜歡直接用考古遺址來代表一個政治實體。

因為中國的禪讓傳承可以視為同一個朝代集團之體系,則
良渚700(除去初期,BC3000~BC2300),
寶墩200(BC2500~BC2300),
兩城600(BC2600~BC2000),
石家河600(BC2600~BC2000),
陶寺500(BC2300~BC1800),
石峁400(BC2300~BC1900),
新砦-二里頭300(BC1850~BC1550),
偃師商-二里崗-殷商550(BC1600~BC1050),
周朝740+(BC1070~BC325,受命稱王開始算,而五國相王運動標誌著周朝變為諸多王國),
楚王國510+(BC740~BC223),
吳王國80+,
越王國170+,
齊王國120+,
魏王國120+,
燕王國100+,
趙王國100+,
韓王國100+,
秦王國120(BC326~BC207),
南越國90+,
西漢-新莽 220+(BC206~AD23),
東漢-曹魏-司馬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 560+(25~589),
拓跋魏-宇文周-楊隋-李唐-朱梁-後唐-石晉 560(386~947)(後晉畢竟為遼所滅,後漢不是禪讓而來),
渤海國 220+(698~926),
南詔-大長和-大義寧-大理510+(738~1253),
後漢-後周-趙宋 330+(947~1279),
耶律遼300(916~1218),
党項夏220(1008~1227),
完顏金120(1115~1234),
蒙元180+(1206~1388),
朱明320(1364~1683),
滿清-北洋310+(1616~1928),
ROC(1912~ )

由此可見,最持久的統治集團:
第一是 周朝740+,
第二是 良渚集團700,
第三是(並列)兩城集團600、石家河集團600,
第四是 東漢-曹魏-司馬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集團560+,
第五是 拓跋魏-宇文周-楊隋-李唐-朱梁-後唐-石晉集團560,
第六是 偃師商-二里崗-殷墟550,
第七是(並列)楚國510+、南詔-大長和-大義寧-大理510+,
第八是 陶寺集團500,
第九是 石峁集團400,
第十是 後漢-後周-趙宋集團330+,
第十一是 朱明320,
第十二是 滿清-北洋310+,
第十三是(並列)新砦-二里頭300、耶律遼300,
第十四是(並列)西漢-新莽220+、渤海國220+、党項夏220,
第十五是 寶墩集團200。

根據以上排名,統治集團的長久,前後各有長短,儘管單個王朝上看,三國之前的更有優勢。

另外,ROC憑藉著先進的禪讓制度,已經戰勝了春秋尾霸吳國、漢初強雄南越國,與戰國七雄里的韓、燕、趙相比,也略佔優勢,正在加速趕超齊、魏、秦、金。


既然春秋戰國算進周朝,也就是題主只算大一統朝代咯?既然沒有秦,那就是短命朝代不算進去咯?

那麼,漢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其實也只有晉、唐、宋、元、明、清,六個朝代而已。


「三種不同的紅色」回答地不錯。從另一個方面講,夏商周時期,華北華南根本沒有深度開發,奴隸制條件下的井田制在開墾土地的效率和積極性上不如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模式。因此,廣闊的未開發土地可以緩解階級矛盾,畢竟大多數人都是能吃飽飯或者有條活路就不會去造反。


夏商周都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邊是成百上千的諸侯國。
因為諸侯國小而多,小則不足以對抗天子,多則彼此牽制。
廣泛存在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削弱了諸侯國跟天子之間的矛盾。

而到了東周后期,七國都自己稱王(名義上跟周平等,實力上可能除了韓國都遠強於周),周能延續那麼多年只是各個大國懶得動它。
這種情況下,仍然是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大於諸侯國跟天子之間的矛盾。

漢初封的諸侯國只有幾十個,不少諸侯的面積和軍力堪比戰國時的大國。(名義上低於漢天子,實力上雖然低於漢天子但也相當強大)
這些大國一旦造反,則可能直接威脅到天子。天子對於諸侯國也出於忌憚經常找事。
這樣,諸侯國跟天子的矛盾可能比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更大。
等到漢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後,諸侯國又變得小而多,並且權力逐漸收歸郡縣,最終形同虛設。

此後的歷代,要麼是沒有諸侯國或者諸侯國形同虛設,要麼是諸侯國過大割據一方。
兩種情況下,都不能讓矛盾很好地分散化。

在周朝,如果你是魯國人,覺得魯國不好,你可以跑到齊國楚國宋國鄭國,也可以造魯國的反,但不會去造周朝的反。
而在明朝,情況顯然不同。


我覺得和生產力的不同有關 上古時代生產力低下 生活條件也不好 人口增長緩慢所以地夠多 人們有口吃的就成,到了後來生產力提高了,人口增長導致人多地少且中國特色封建主義下土地作為恆產 兼并十分嚴重,沒有飯吃的農民,受災的流民等就會造反,然後戰爭導致人口下降,土地又能滿足人口需要 這樣就出現穩定的朝代 直到人口增長到土地不能滿足需求 以此陷入下一個循環 當然這只是一個宏觀的因素之一 還有許多如自然災害 異族入侵 高層內部權利鬥爭等也有影響
不是專業的 錯了表噴我


宇宙誕生137億年
地球誕生46億年
地球上出現生命35億年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5億年
恐龍出現1.4億年
靈長目出現6000萬年
古猿出現700萬年
能人出現200萬年
智人出現20萬年
始祖走出非洲7萬年
邦國出現7000年
封建制出現2000年
資本主義出現400年
第一次工業革命250年
第二次工業革命150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70年
第四次科技革命未來數十年


越往後,更迭越快,原始社會幾萬年!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呢。


簡單來說。不是每個朝代的國家都是同樣形式的政治實體。清朝和漢朝的政權組織形式、政治運作機制都是完全不同的。況且,歷史的國家和朝代還有今人重構的成分在其中。夏商周這三代和元明清完全是兩個概念。中國實際上只有在秦漢之後才漸漸發展出比較接近於近代的國家概念。例如已經確定的商朝是完全不具備類似宋朝、明朝這樣的中央-地方的文官管理系統的,這種與其稱作是個國家不如看作是城邦聯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夏商時代,發展生產力才是第一要務,國家職能不是很健全,國家對於民眾約束能力沒有那麼大,很少有人會想著改朝換代。周朝實際統治時間真的不算長。


生產力低下,人口增長緩慢,當時已知並可利用的資源可以滿足大部分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最低生存需求,所以人們不需要大洗牌來重新分配不均的資源。


突然也很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表達下自己的可能並不準確的方法
恩 兩種原因吧

人是逐利的,利益越大越會使人們趨之若鶩
那麼我認為第二個原因就是 早早早……(省略N多重複字)期,至少得推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之前吧?
當首領的利益並不比普通成員擁有太多,這個略略從出土文物陪葬物看出來,首領能多擁有些什麼?多幾個瓶瓶罐罐,墓葬大一點點,當然在更發達一些的地方會擁有一些禮器,玉石什麼的
但是他們也會需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比如治水,嘗百草(這個是瞎扯的),帶領大家捕獲更多的獵物,找到更好的居住地(有巢氏),提供更先進的生產方式(黃帝)等

我認為的第一種原因:
當初(高一?還是什麼時候忘了 反正就那段時間吧)我看《老子》的時候沒有看完,因為我卡在下面這段話了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當初很「憤青」,上面那段話被我直譯成了——統治者需要的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百姓
再聯繫到進入封建後歷朝歷代,只有周的壽命是最長的,而百姓接受教育的機會也算是最少的時代(孔子打破了士大夫階層對知識教育的壟斷,使使平民百姓也能享受教育)
於是得出
民智越低,越利於統治階級的管理
這就是我一直深入我心的第一種原因。
或者你們也可以聯想一下焚書坑儒?
(咳咳= = 斷章取義的黑歷史 就求放過吧)

最後再重複下,這不過/只是是我認為的,可能漏洞百出、錯得離譜,但一直讓我信服的觀點(尤其第一點)


真的要麻煩你了,麻煩你教教我漢朝到底有幾千年歷史? 還有,夏在世界考古史上一直未予承認,因為嚴謹的考古並沒有發現任何物質證據證明存在過夏朝


人口到達生態極限於是在極限附近開始振蕩,技術提高生態極限的場合也許能多續幾年,遇到氣候不順直接腰斬。


生產力一直在發展啊,夏商周是分封制,各過各的,天子存在久又有個屁用。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思想最自由、最少束縛、人民最幸福是在什麼朝代?
為什麼武漢從來沒有做過大一統朝代的首都,甚至沒有出過東晉這種佔據半壁江山的像樣的割據政權?
誰是你們心中的魏晉南北朝第一將?
歷史上哪個人物讓你覺得「他如果不死歷史一定會大不一樣」,從而惋惜的?
中國古代名妓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樣的?

TAG: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朝代 | 朝代更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