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什麼?先秦就有孔這個姓嗎?
.
嚴格意義上講,孔丘的姓為「子」,氏為「孔」。但是要注意,並不是因為他姓子,所以叫孔子,或者叫子孔o(╯□╰)o……「孔子」的「子」,是對男子的尊稱。
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比較大,氏要小一些。因為當時的姓很少,一門大姓下邊,會有很多的氏。孔、華、墨、宋等等很多現在的姓氏,都是原來「子」姓下邊的氏。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
孔子的祖先是商朝君主的後裔。孔子是宋國的遺民。武王伐紂,西周建立之後,封紂王的弟弟,微子啟於宋地。請注意,微子啟,姓子,名啟,「微」是地名,是他最初的封地,而「微子啟」中的「子」是爵位名,不是姓。所以我們稱「微子啟」,就是地名+爵位+名字,就像現在我們說「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或者「龍泉山莊葯膳部,主管經理李寶庫」一樣。
孔子的祖先,是微子啟的弟弟,宋國第二代君主,微仲(其實「微仲」也不是他的名字但是我實在沒有心情展開了)。而後傳傳傳,傳到一位叫孔父嘉的人,這是孔子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別笑,是真的)。我們現在稱呼他為「孔父嘉」,其實他姓子,名嘉,字孔父。那會兒就習慣這麼稱呼,比如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就是名紇,字叔梁。至於孔子為什麼不叫仲尼丘,我就不知道了……
扯遠了,拉回來,孔父嘉是宋國的大夫,後來在宮廷鬥爭中被殺害,他的子孫就逃離宋國,紮根在魯國,為了避禍,以孔父嘉的「孔」為氏,那個時代,以祖先的名字中的某字為氏,是很常見的事情。這就是孔子的「孔」的來源。
而後春秋轉到戰國,禮崩樂壞,貴族沒落,平民崛起,這些制度逐漸都消亡了。到了秦漢時期,姓與氏就合二為一了。所以如果你願意區別姓與氏的話,那麼孔子是子姓孔氏。如果你不願意區分,從後世的觀點來看,籠統地說孔子姓孔,也無妨。
複習一下:
文中出現了三個「子」:
「孔子」的「子」,是對男子的尊稱;
「微子啟」的「子」,是爵位;
還有一個「子」,就是嚴格來說孔子的姓。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
孔子的這個孔字,不是他的姓,而是氏。他應該姓子。
《孔子家語卷九 本姓解第三十九》有云: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號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罩夷,罩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魯。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雖有九女而無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於是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而字仲尼。
說明幾件事:
- 孔子的祖先曾被賜號孔父,一般稱孔父嘉。從此他們一族以孔為氏。
- 孔子父親叔梁紇,為求子在尼丘之山以祈禱,而後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仲表排行第二)
那麼孔子一族姓什麼?同樣在《孔子家語》中有寫過,孔子一族是宋國後裔,微子之後。微子是紂王同父異母的哥哥。而微子,應當姓子。《史記殷本紀》記載: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子姓,開始於被舜封在商地的契,他成為殷人的祖先。後來湯立商朝,子為皇族姓。微子啟作為庶出皇族(《史記》記載: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應當承襲了子這個姓。後來他被封到宋國,才衍生出後來的各種氏。
正好在複習這塊內容,順便補充一下上面的答案:
中國的姓應該起源於氏族社會末期,每個氏族都有圖騰(一般是動物),久而久之圖騰名稱演變為同氏族的標記。
諸侯從受封國名為氏,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以其祖父的字為氏。只有貴族男子有氏,男子稱氏不稱姓,表明身份尊貴(所以古人的稱呼是氏+字的組合而不是今天我們姓+名的組合)
孔父嘉(孔父是字,嘉是名)是宋國人,是孔子的六世祖,所以孔子的姓就是宋國的姓,即"子"姓(宋國人是是殷商後裔,商人的姓是子)。如前文所說,孫輩以祖父的字為氏,所以孔子氏是"孔"。至於為何名丘字仲尼,這個自行Google百度之。
另外再舉個有趣的例子:魯孝公的兒子叫公子展,公子展的兒子叫公子夷則,公子夷則的兒子叫展無駭(取祖父的字為氏),展無駭的兒子叫展禽---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柳下惠(魯國是周朝後裔,所以柳下惠姓姬,氏展,字禽,名獲。柳下是食邑,也是氏。他的謚號是惠)
最後,猜猜"姬旦"是誰?我只糾正一下,孔子被稱為子,是他死後才有的,是哀榮,和活著時被稱為子的子爵是不一樣的
.
孔子就姓孔
-----------------
叔梁紇是孔父嘉的六世孫,.孔子自然就是七世孫,.不姓孔姓什麼呢?
孔子同僚、魯哀公左史丘明所作《左傳》亦明確記載為「孔子」、「仲尼」。
是誰給孔丘改姓為「子」呢?
商湯姓子名湯嗎?!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本來孔子姓子沒什麼好爭的,畢竟孔子家語寫得明明白白的
但是海昏候墓一挖,問題就出來了。劉賀這孩子居然藏了個孔子屏風下去,屏風上用嚴正工整的隸書寫著孔子的生平。
一句,字中尼姓孔子氏,讓學界蒙逼了。
畢竟,以劉賀的身份,以及上萬簡的竹簡隨葬,說明劉賀真的是個讀書人而且受到的儒家教育是比較正規的。而這個屏風更不會胡亂寫的。
先秦有沒有孔姓不知道了,但是孔子姓子不姓孔是肯定的。有一次乘地鐵,騰訊的廣告語就是「孔子姓子不姓孔」。
孔這個氏是從哪裡來的,其他文獻是這麼說的: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
原來,準確地說,孔並不是孔子本人的姓,而是他的氏。古人的姓與氏是分開的,男子不稱姓,稱氏。孔子的孔,最初是氏,後來才變成了姓。孔子的孔,作為氏號,也就是孔氏,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古文獻中已有明確答案。《孔子家語·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本是宋國公室成員,傳到孔父嘉時, 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 。《闕里文獻考》卷一也說:孔子先祖從弗父何到孔父嘉, 五世親盡,當別為公族,乃以字為孔氏 。這是說,孔子先祖弗父何讓國後,其子孫仍然屬於宋國公室成員,傳了五世,到了孔父嘉的時候,按照宗法制的規定,五世親盡,不能再繼續列入公室,而是應該別立一族。別立一族,必須有個族的名號,於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為族的名號。孔氏的孔,是從孔父嘉那兒來的,孔是孔父嘉的字。
東周列國志電視劇:
孔母被野合,生了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並不姓孔,而是姓子。下面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孔子的姓、氏、名、字。
子姓
孔子是子姓孔氏,在春秋時期,人們有姓有氏,且姓與氏是不同的,姓是總括家族祖先出於何處的標誌,而氏則是區別後代子孫分支於何處的標誌,即所謂的「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可見,與我們觀念中的不同,孔子其實並不姓孔,而是姓子。「子」姓是由上古「好」姓演變而來,上古時期是母系社會,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古姓都從「女」旁,但在父系社會確立之後,「好」姓逐漸去掉「女」旁,演變為「子」姓。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氏可以改變,而姓是不可以改變的,正所謂「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不變」,所以同一個姓可以分化出許多不同的氏,子姓在歲月的漫漫長河中繁衍出了許多個氏,如華氏、花氏、蕭氏、宋氏、林氏、墨氏、殷氏、問氏、戴氏、王氏、郝氏、孔氏等。
孔氏
子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契,他是後來商朝的始祖,商朝的開創者商湯又名太乙,故孔氏以其「子」姓結合太乙中的「乙」,是為子姓孔氏。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無氏」,即氏是用來分別貴賤的,因此只有貴族才有氏。由此可見,孔子出生貴族,其家世背景並不普通。
名丘
再來看看孔子的名與字,孔子,名丘,字仲尼,為何名丘呢?關於孔子名字的來歷,有好多種說法,比如,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嫁給叔梁紇時,叔梁紇已七十二歲高齡,顏徽在擔心不能生育,因此私自上「尼丘之山」祈禱,之後懷孕生下孔子,故名丘,取「尼丘之山」之意。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史記·孔子世家》
征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家語》
第二種說法源自於太史公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圩頂(音魚鼎),其本意是「中低而四傍高「,即頭頂凹陷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出生時頭頂凹陷,所以取名為丘。那麼,頭頂凹陷和丘又有什麼聯繫呢?《說文解字注》中稱:」四方而高曰丘「,可見,丘是代表四方高中間低的地勢,與頭頂凹陷(圩頂)正相吻合,故取名為丘。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子像也是頭頂凹陷的形象。
字仲尼
按照第一種說法,「丘」取「尼丘之山」之意,則「字仲尼」就順理成章了,因為丘與尼正是「尼丘之山」的意思。
若按第二種說法,孔子取名為丘與「尼丘之山」並無關聯,那麼,為什麼取字為尼呢?這是因為,「尼」是「屔」的假借字,「屔」的本意是四周高、中間低、可以蓄水的山丘,正與代表四方高中間低之地勢的「丘」字吻合,故名丘,字仲尼。
那麼仲字又是何意呢?古人加冠取字時往往在前加上「伯(或孟)、仲、叔、季」以代表其在家中的排行,孔子字仲尼,可見,其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文化大革命時批判孔子,又稱孔子為孔老二。
孔子既然排行老二,那麼他應當還有一個男性兄長,這個人就是孔子的庶兄孔皮(子姓,孔氏,名皮),人稱孟皮,孟代表排行,就是老大的意思。
綜上所述,從姓、氏、名、字來分析,孔子是商朝後裔(子姓孔氏),出生於貴族世家(有姓有氏),其身世與尼丘有關聯(名丘),在家中排行老二(字仲尼)。
參見:孔子姓、氏、名、字解讀-孔子真的姓孔嗎?
《孔子家語 本姓解》記載:孔子之先,宋之後也……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故後以孔為氏焉。
周時,乾坤顛倒。男權取代女權。族內婚結束,神權終結,不再統治天下。
弗父何,弗,治理。何,河。宋父周,周后稷。勝,昌也。考甫,伯邑考。武庚,名祿父。炮烙?祿,不能考。
10世紀前歷史,參考古埃及。
太伯號句吳,句龍之後有孔龍,姬氏小媽?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就像屈平,羋姓,屈氏,名平,字原;知罃,姬姓,知氏,名罃,字子羽一樣。
孔子的姓是子,氏是孔
而後春秋轉到戰國,禮崩樂壞,貴族沒落,平民崛起,這些制度逐漸都消亡了。到了秦漢時期,姓與氏就合二為一了。
並不是貴族沒落 平民崛起 而是士族崛起
無非後世亂扯附會,和漢人的命名法根本不一樣,姓名這東西代表血緣傳承,根本不會弄得誰是誰兒子都無法從稱呼上體現。
宋國貴族作為殷商遺族,繼承了子姓
姓者 統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 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傳》
那麼孔子即是商的後代,追溯到商的祖先,孔子是子姓
註:1.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史記·五帝本紀》
2.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 《殷本紀》
所以說在秦以前是嚴格區分的,秦漢以降,姓氏漸漸合二為一。
太史公抑或根據當時的風俗,最終把姓氏混而為一
叔梁紇的叔梁是表字,當時人有稱呼人時表字放在名前的習慣
孔子子姓孔氏,生於公元前551年。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孔子其七世祖孔父嘉在宮廷內亂中被華督所殺,其子木金父為避難逃到魯國鄒邑,從此以後木金父以其父親的字為孔氏)
[2]
,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人,原籍河南省商丘,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
孔姓大抵有七八個來源,但早期孔姓在春秋時期發展而來,某些孔姓是後期少數民族改姓。具體參見http://baike.baidu.com/view/33959.htm?subLemmaId=33959fromenter=%BF%D7%CA%CF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