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安城到底是什麼樣,坊到底是什麼樣的?

看書,看圖,個人感覺長安城是一個大城,裡面又有108個小城(坊),是這樣嗎?東西市、坊還有牆,有門,他們算一個個被道路分割開的小城郭嗎?坊裡面又是如何布局?人怎麼住?比較好奇。


5.8更新坊內住宅部分
-----------------------------------------------
曾經也跟樓主有過同樣的好奇,樓上幾位將唐長安城的整體風貌倒是介紹了不少,但是微觀層面卻沒有提及。
長安城內的坊里住宅的細節是怎樣呢?
關於這些,其實都有詳盡的考古研究,當年本人也是小有一番考據之後才有所了解,在此給大家分享下。

1. 唐長安城有多大?

吶,這張地圖基本描出來了唐長安城的格局,對比現在的西安地圖,尺寸大致是現在三環內西安城的一半左右。

吶,這張地圖基本描出來了唐長安城的格局,對比現在的西安地圖,尺寸大致是現在三環內西安城的一半左右。

圖上比例略小可能看不大清,參照最新的西安城區圖,唐長安城區基本是以下列道路的延伸交叉出一個輪廓:

  • 唐延路以東(街心就是唐城牆遺址公園嘛)
  • 電子四路、明德二路、曲江池北路以北(也有城牆遺址公園)
  • 興慶路以西
  • 自強路以南

可見,我大唐長安城雄風如今依舊清晰可辨,以上這些路可以說都是活生生的唐長安環城路喲~
除此之外,上圖中挨著唐城牆的永陽坊(今永陽公園)、芙蓉園(今曲江南湖)、興慶宮(今興慶公園)、大明宮(今大明宮遺址公園)都可以讓我們對唐長安城有一個更清晰的概念。

答主住在當年的郭城南牆外,估計那會周圍都是糜子地吧……?

在城內,一間里坊之於現在的西安城大概有多大呢?這個其實還蠻好辨別,因為我大西安最牛逼之一,就是市內道路大部分還能找見1300多年前隋唐長安的蹤跡。宮城位置至今還在,東西南北幾條核心大街仍在使用,加之長安城的規整,摸清門路分分鐘變專家!不信來看:

前段時間看到網友討論延康坊西明寺,發現了這張延康坊位置圖(同學,你家腳底下有廟哦):

延康坊在今白廟路周邊。唐時坊內有西明寺。西明寺本為隋朝越國公楊素宅,大業中,素子玄感造反被殺後宅第沒官。入唐以後為唐太宗愛子魏王李泰宅,高宗顯慶三年(658),為祈求孝敬太子李弘早日病癒立為西明寺,寺內有大殿十三座,甚為壯觀,內藏大量經典。該寺還以牡丹聞名。

根據上圖,參考北側友誼西路,東側太白北路,東南角三角轉盤對應西何家村,以及地圖之外的含光路、朱雀路,本人即可直接在百度地圖上描出周邊12坊的大致區位,這下就好比出大小了吧,還包含了好幾個尺寸的坊:

2.唐長安城的里坊概況

先甩一張唐長安城圖鎮個場,不過題主既然已經好奇到坊里格局,想必對地圖上能看到的這些也小有了解。由於朝廷位於城北,所以王公貴族也大致住在宮城皇城周邊的坊,南部百姓居住得更為密集。

先甩一張唐長安城圖鎮個場,不過題主既然已經好奇到坊里格局,想必對地圖上能看到的這些也小有了解。由於朝廷位於城北,所以王公貴族也大致住在宮城皇城周邊的坊,南部百姓居住得更為密集。

如上圖,長安城裡108坊可以理解為108個小城,有點類似當今配套齊全的小社區,每個坊外有土牆圍起,高度不等,要看裡面住的什麼人了。由於每個坊都有圍牆,所以臨街商鋪這種商業地產也只在坊內有啦,走在城中大道上只能突出一個路寬人多。坊里圍牆四面有門,日出時開啟,日落時關門。城裡有夜禁,坊外主街夜晚不能閑逛,有官兵巡邏,砍死個黑燈瞎火過馬路的都只是執行公務。正月十五全城解禁聯歡,終於可以打著燈籠串坊~

表面上好像是一天生活只有8個小時,天一黑就得回家宅,搞的像中學住校,其實沒這麼慘啦。坊外入夜不得有閑雜人等,但關了門的坊內還是可以在晚上自由活動。除了東市西市的大型商業CBD,每個坊內也有基礎配套的食肆、店鋪,不然曾經養著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怎麼運轉?所以夜裡只要還有店鋪開門,您大可在坊內瀟洒夜生活:

3.里坊究竟什麼樣?


這張圖好像在樓上出現過,那就說點不一樣的,你所看到的各種繞口令片區名,正是長安市民對坊內地塊的描述,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找不到家。

里坊就這麼粗放地畫幾個道道就分完了?不,講到房地產當然少不了「有錢任性」環節。

客官不知來我們坊看哪個樓盤呢?各家院子的地可不一樣喔~
舉個例子:

這麼大個院子,沒人要就建廟咯~

這麼大個院子,沒人要就建廟咯~

說到建廟,慈恩寺獨佔半坊,看來早就能建亞洲最大噴泉了……

說到建廟,慈恩寺獨佔半坊,看來早就能建亞洲最大噴泉了……

楊國忠跟高仙芝一個坊,房子還比人家大一倍…… 這裡可以提下公務員分房,從王公貴族開始,到宰相將軍各品官員,分房的規律基本就是按官級地位,在坊內等分等分再等分。長安城隋代建成之初,地方諸王勢力強大,例如隋蜀王楊秀宅,獨佔歸義坊一坊之地,約有55公頃,也就比紫禁城小一圈。不過到了唐高宗之後抑制諸王權力,就沒人敢占整坊了。雖然官宅小了,但是擁有至少一隅(1/16坊)可解鎖坊牆獨自開門成就~(基本是三品以上)

楊國忠跟高仙芝一個坊,房子還比人家大一倍…… 這裡可以提下公務員分房,從王公貴族開始,到宰相將軍各品官員,分房的規律基本就是按官級地位,在坊內等分等分再等分。長安城隋代建成之初,地方諸王勢力強大,例如隋蜀王楊秀宅,獨佔歸義坊一坊之地,約有55公頃,也就比紫禁城小一圈。不過到了唐高宗之後抑制諸王權力,就沒人敢占整坊了。雖然官宅小了,但是擁有至少一隅(1/16坊)可解鎖坊牆獨自開門成就~(基本是三品以上)

注意上圖大宅中間摻雜的小網格,長安城老百姓的安居置業房和朝廷重臣一個院,感覺也是分外和諧,來個細節:

由小院落的布局,又可以引申出下一個問題:

由小院落的布局,又可以引申出下一個問題:

4.坊內住宅是什麼樣子?

中產階級住宅

《示兒》 韓愈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此屋豈為華,於我自有餘。中堂高且新,四時登牢蔬。
前榮饌賓親,冠婚之所於。庭內無所有,高樹八九株。
有藤婁絡之,春華夏陰敷。東堂坐見山,雲風相吹噓。
松果連南亭,外有瓜芋區。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虛。
山鳥旦夕鳴,有類澗谷居。主婦治北堂,膳服適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孫從朝裾。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問客之所為,峨冠講唐虞。
酒食罷無為,棋槊以相娛。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鈞樞。
又問誰與頻,莫與張樊如。來過亦無事,考評道精粗。
躚躚媚學子,牆屏日有徒。以能問不能,其蔽豈可祛。
嗟我不修飾,事與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於朝儒。
詩以示兒曹,其無迷厥初。

大部分同志估計像我一樣,一眼就把昌黎先生的這首長詩給划過去了,但是不考慮其中的情操,要是說這首詩記錄了當時唐代中層官員的住宅概況時,你會不會再回看一眼呢?(會會會)

作《示兒》當年,韓愈49歲,任太子右庶子(正四品下),居住在靖安坊,據資料看大概是在長安大學和小寨賽格那附近,考古工作者也是根據多方文獻出了個推測示意圖,大概是這樣:

這份地產大概占靖安坊的1/32。

這份地產大概占靖安坊的1/32。

嗯,想著若有所思的你,彷彿看見了初見這張圖時的自己……還是就著這張小圖腦補下啦~

這片來自莫高窟的唐代壁畫雖然看著感覺近視加了200度,但是兩張對比著看還是清楚了不少。

這片來自莫高窟的唐代壁畫雖然看著感覺近視加了200度,但是兩張對比著看還是清楚了不少。

介於大家這麼感興趣,再補個描摹莫高窟壁畫的插圖:


由這些文化藝術作品,以及唐代大量描繪長安生活的史料、詩歌等記載,面向非達官顯貴的中產階級的坊內房源大概有以下幾個特徵:
1.住宅門口有馬廄,位於院外側邊,不影響院內衛生;
2.院子普遍分有前後兩組院落,前院為外宅,用於會客,是男主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後院為內宅,用於生活起居,是女主人的主要活動場所;
3.後院內宅左右常有側廂房,也叫「耳房」;院牆內側還可以選裝迴廊、曲室;
4.院內有一定的造景考究,或是植樹,或是景觀石等等;
5.院子普遍會留出不少空間或做菜園或果園。

平民百姓的住宅
如上一部分的平康坊北里三曲宅院所畫,老百姓的住宅是中產階級住宅的簡化版,陝博里的一些文物就很清楚的給了參考:

以上是兩套唐三彩陶制庭院模型,院子簡化一下,裡面養雞養鴨,堂室分前後兩間,側邊或是迴廊或是耳房,簡直是唐代經濟適用房標準戶型沙盤……

以上是兩套唐三彩陶制庭院模型,院子簡化一下,裡面養雞養鴨,堂室分前後兩間,側邊或是迴廊或是耳房,簡直是唐代經濟適用房標準戶型沙盤……

關於經適房戶型面積,唐代宅地分配製度有這樣的記載:

凡天下百姓給園宅地者,良口三人已下給一畝,三口加一畝;賤五口給一畝,五口加一畝,其口分、永業不與焉。

大致就是戶型以畝為單位,家裡3-5口人的話就大致分一畝,三代同堂再帶僕役若干的話,可分得2-5畝的大戶型。
一畝地地可以建一個有3間正房的小四合院,包括帶有一間門房的前院。此外不得加蓋,唐律規定庶人家正房只能有三間,門房一間,所以蓋完房餘下的地就搞菜園啦。(這麼一想,我大漢民族的的種菜絕技果然是由來已久:漢族有哪些民族天賦?少數民族又分別有什麼其他天賦? - 英俊的陳雙獒的回答)

庶民三間房看似戶型精簡,其實是有贈送面積的哦~
杜牧的《樊川文集》上有這麼一段:

某啟,某幼孤貧,安仁舊第,至於開元末,有屋三十間而已。去元和末,酬娼息錢,為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徒其居,奴婢寒餓,衰老者死,少壯者當面逃去,不可呵制。

所以說,三間房大概是只准你有三間客廳主卧,側邊廂房迴廊小倉庫等,只要帶屋檐的都另算,大概是20餘室3廳,陽台若干……總之再多房也就是在那幾畝地里碼開。

再補個推測示意圖:

達官顯貴的住宅
就像我們看待當今巨富的豪宅一樣,那爭奇鬥豔大家就著那個時代隨便想想就好,更何況我大唐這麼鼎盛浮誇的一個朝代。且不說佔地多少傾,房屋多華麗,比如長寧公主家,裡面就有私人鞠場,沒事在自家院子踢蹴鞠打馬球什麼的;還有家裡「山池別苑,山谷蔚蔽,勢若自然」等等。

有一個比較高冷的,出自對玄宗手下戶部員外兼御史王栱家自雨亭的記載:

至天寶中,御史大夫王鉷有罪賜死,縣官簿錄太平坊宅,數日不能遍。宅內有自雨亭,従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又有寶鈿井欄,不知其價,他物稱是。

也是夠奢……

---------------------------------------------------
PS:不知道題主是否在西安,有興趣可以來小雁塔所在的西安博物院地下一層,看下這個唐長安城微縮景觀(門票免費,用身份證換就行喔),做的還是蠻精緻,基本上還原了唐長安城的景觀。


PPS:有興趣來西安體驗盛唐遺風的小夥伴們請注意,這裡有些獨家建議:去西安的哪些景點能看到當年唐長安的痕迹? - 林康的回答

---------------------------------------------------------------------
(中間令人驚奇的考據平面圖出自 賀從容編著《古都西安》,未註明圖片均來自百度搜索,侵刪)

回頭估計還可以最後更一點關於東西市的內容

溫馨提示:一畝約合522平方米
現行畝是基於一公頃(10000平方米)的1/15計算的,在1875年米才成為國際通用單位。有文獻(唐代度量衡與畝里制度)經過推算認為應該是522平方米。

感謝 @Will Wood 指正

----------------------------------------------
又寫了一篇淺顯易懂的漢長安城乾貨:西漢的宮殿面積佔地真有這麼大么? - 林康的回答

上文中的唐長安城今昔對比圖,之前做了個完整版在公眾號里有:

http://weixin.qq.com/r/bExOVijEmXXmrWw19xl_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為一個生活在西安,博物館的講解員妹子,自認為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很靠譜的回答你。


這個就是找到的唐長安城平面圖。這麼整齊的都城實在是很牛逼,其實它是在隋朝大興城基礎上建成,宇文愷主持修建。唐長安城可以說分為三個部分。皇城 宮城和外郭城
1.先來說皇城。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中間那一塊方形。這個地方是政府的行政辦公機關。相當於咱們現在說的政務廳。下面看到的宮城和皇城只隔一條橫街,寬440米。
2.宮城。宮城是皇上上早朝,批閱奏摺,後宮什麼都在這裡。唐朝有三個不同時期的宮城。最早的就是皇城上的區域


這裡。掖庭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關犯罪的宮女什麼的地方,東宮太子來住。順便提一句上面那個玄武門就是北邊的門。玄武是古代神獸,象徵北方~
其次就是大家看宮城右上角有一個大明宮。


這個是李治時期的宮城。大家應該也都知道。最有名的一個啦。大明宮的主體是含元殿,當時台基超高的~不過現在只剩下夯土了,遺址公園除了大就是大……這個大明宮是李世民未了給自己老爹安度晚年用的,李淵有風濕,sooooo……建的比較高濕氣少嘛,當時修建大明宮的龍首塬是唐長安城地勢最高的地方。可是還沒修好,李淵掛了,於是工程擱淺。李治即位後才最後修好,花了不少錢。(亂入推薦紀錄片大明宮!)
最後說說第三個宮城興慶宮

皇城最右邊。玄宗時期的政治中心。安史之亂的時候大明宮損壞還是很嚴重的。這三個不同時期的宮城合成「三大內」
3.第三個部分外郭城。大家能看到的,除了皇城宮城外所有的地方都叫外郭城。就是百姓官吏居住區。橫豎相間非常整齊的街道把唐長安城劃分成了108坊。每個坊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小區。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晚上一定時間坊門關閉,不得進出。可以看到皇城中間有一個朱雀門延伸的朱雀大街


整個城的中軸線,將城分為左右兩部分。朱雀大街寬155m(想像一下,一條大街啊,155m啊!)城的東西圈出來的地方是貿易區。東市西市。西市通往絲綢之路,是國際貿易中心,東市是國內的。至於怎麼貿易,可以另開一個問題了……
說到外郭城,來普及一下講解過程中大家提問比較多的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唐長安城,是唐朝城牆圍起來的部分,相當於我們說的城區。城外面也有人住,就是郊區。越靠近皇城的地方越住的達官顯貴。
4.說說面積。唐長安城面積83.1平方公里。比446年東羅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阿拉伯首都巴格達大6.2倍。相當於西安現在城區9.7倍。可以說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唐長安城人口大約百萬,包括百分之五,就是五萬左右的外國人。可以說是國際化大都市。
5.關於布局。首先看形狀,非常整齊。白居易說「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真的超整齊有沒有。總共有十一條南北大街和十四條東西大街。還有就是為什麼皇城宮城在北邊不在正中間。就是因為古代人說皇上「譬如北辰,眾星拱之」古代人以北為尊,所以在北邊。
以上

———————————————————————
這會沒事幹來整理一下平時講長安城遇到比較多的問題以及一些遺漏
1.因為當時的主要貿易區是在東市和西市,所以我們所說的「東西」就是從這來的,指代貨品。
2.蟹蟹評論裡面@張教主的補充,關於坊門的開放方向問題~
3.關於其他坊內有沒有東西賣。東市西市可以說是主要貿易區。不僅有各行各業的店鋪,還有酒肆,胡姬等等,非常繁榮。唐朝雖然說不像宋朝貿易那麼自由,但是各個坊內還是有一些基礎的貿易項目的。比如小餐館什麼的。不然買東西很不方便的對吧~想想東市西市走過去也是蠻遠的,就算坐馬車,住的偏一點也不是什麼容易事。所以東西市是相當於現在的商區。而且貿易時間一般從下午開始。
4.很多遊客會問古代的,嗯,宜春院啊什麼的開在哪裡(?Д?)ノ


就是這。紅燈區聚集地阿嘞(=?ω?)?
5.關於門禁制度。每個坊都有矮矮的小城牆和坊門,晚上就關掉了,早上再依次打開。這個時候才能自由活動~唐朝是基本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半夜大街上也有巡邏的人,夜裡不能在街上活動~
目前能想起來的就這些啦

———————————————————————
分割線。補充一些大家會說到的問題。
1.關於門禁。晚上宵禁以後,各個坊內其實管理的就沒有那麼嚴了,上街走走晃晃其實不被發現其實也OK啦,但是各個大街上,坊之間是不允許走動的。宵禁也不是說晚上一定要回自己家,只是說不能在街上亂晃啊嘞。
2.旅館什麼的是肯定有的,外來人口或者來不及回去的,晚上都是可以住的。像崇仁坊就是旅館什麼的聚集區。
3.

這就是皇城內部圖,政府辦公區域劃分。

這就是皇城內部圖,政府辦公區域劃分。
4.


城裡也有寺廟什麼的,如上圖。
----------------------------------------------------------------------
跑個題,很多人也問為什麼不能在博物館開閃光,在科技網看到一篇文章,侵刪

美國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的一項實驗表明,手機閃光燈0.1ms內在距離1米處產生的光照強度足以匹敵太陽,因此博物館都有著明確的規定,禁用閃光燈。很多人認為開一次兩次閃光燈不會對文物造成多大影響,而事實恰恰相反,閃光燈每次閃爍都會都給不同文物帶來不同的傷害。

讓書畫老化、變色

閃光燈不僅會發出我們看得見的可見光,也會在波長200nm-400nm間的紫外光區和700nm-1200nm間的紅外光區發射,發出我們看不見的紫外線和紅外線。而這些不可見光線會直接損壞書畫類文物。


資料表明,波長小於358nm的紫外線可以斷裂有機物分子中的線性飽和鍵,對於書畫中的有機成分有分解作用,可以造成書畫紙張和絹的老化、發黃、變脆。同時,紫外線還可以分解空氣中的氧分子,形成初生態氧,這些初生態氧一方面可氧化文物中的有機成分,如可以將紙張中的纖維素氧化為狡基纖維素。另一方面,在潮濕條件下可以與書畫上的水分子結合成過氧化氫,使顏料發生化學反應,以致書畫類文物出現褪色、變色等現象。


紅外線又被稱為紅外熱輻射,顧名思義紅外線可以產生熱量,書畫類文物在熱輻射光源的照射下,其表面的油飾彩畫層和下部的材料層易產生溫度變化,溫度變化越劇烈熱脹縮作用越強,從而會引起彩畫顏料的軟化加速書畫類文物的老化


讓織物褪色、焦化

東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組閃光燈對絲織品影響的實驗,他們將紅、黃、藍、黑、茶、白6種不同顏色的絲綢樣本分別裝在6隻閃光燈前進行間斷多次照射,發現紅、黃、茶色絲綢在閃光燈照射下很快就發生了褪色現象,開始藍、黑、白色絲綢顏色變化並不顯著,但長時間照射下藍、白色絲綢也發生了變化,多次照射下所有絲綢樣本表面都發生了焦化,其中紅、黑、茶色絲綢焦化最為嚴重。


絲綢在閃光燈照射下發生褪色現象,主要因為絲纖維上的染料顆粒、絲絮、污垢顆粒等在光的作用下發生變化,它們受光照而變色、炭化,在絲纖維表面形成吸熱點,從而使絲纖維在熱的作用下受到破壞,產生焦化,使絲綢的色彩進一步發生改變;閃光燈光譜中的紅外線的加熱作用也是造成白色絲綢變黃、染色絲綢褪色的重要原因;染料顆粒的種類、大小及分布情況對光照下絲綢色彩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絲纖維表面的平整性變差及絲絮、污垢的存在也會加速絲綢的光老化。


由於絲纖維已經老化,絲絮增多、污垢顆粒變多,平整性變差等原因使織物類文物比普通織物在閃光燈下更為脆弱。


讓彩俑變色、開裂

彩俑所用礦物顏料為石英、辰砂、方解石、雌黃、片狀褐鐵礦、紫螢石、藍銅礦、孔雀石、辰砂、褐錳等。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方解石、褐鐵礦、鉛丹、孔雀石、錳這五種主要礦物顏料進行過光感試驗,最後發現這些顏料在光照下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褐錳、孔雀石、鉛丹尤為敏感。


光照對彩俑顏料的色彩變化有著直接的作用,光源的波長越短,光子能量越強,彩俑的變色程度越劇烈,紫外線和高強度的可見光都可以造成彩陶的變色;雖然紅外線不能對彩俑造成直接傷害,但它穿透能力強,能引起熱效應,紅外線照射會讓彩俑表層溫度上升,濕度下降,最後引起表面翹起和龜裂。


對比圖

讓漆器腐朽、變質

漆器大都為木質裝飾品,漆器中的木胎屬於纖維質地,因而對光有很強的敏感性,閃光燈所發出的的紫外線對木胎漆器有極大的破壞力。紫外線能使木纖維組成分子中的C一C鍵斷裂,即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繼而直接引起木材腐朽,強度降低甚至酥粉。


閃光燈的強光也會使漆器表面漆膜褪色,失去光澤。同時,強光照射會使漆膜溫度突然升高,表層水分快速蒸發,而漆器內部的水分向表層移動的速度較慢,這樣就會打破漆器中的水分布平衡,因而造成漆器表面的捲曲、開裂、龜裂。


博物館在文物擺放、燈光設置方面都有著科學嚴格的要求,遊客完全可以不用開閃光燈拍出好照片,況且大部分展品都有玻璃保護罩,使用閃光燈拍照反而會出現反光的情況。


博物館是公共場所,使用閃光燈不僅會對文物造成影響也會干擾到其他參觀者對文物的欣賞,所以請在拍照時自覺關閉閃光燈,做個中國好遊客。


利用自己微薄的號召力說一下,在博物館不要開閃光!不要開閃光!不要開閃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保護文物!蟹蟹大家


兌現諾言,擠個時間來更新一下……2015.04.14
說明一下:
添加了第三部分,古今關係。
不知道為什麼 知乎竟然把我的IP封了……
————-分割線————————

(原答案2015-03-27)我從三個方面說一下。第一回答題主問的唐代長安城到底是什麼樣的;第二回答題主所問的坊的問題;第三我補充一下唐朝長安城與今西安明城牆的關係。
1.唐長安城
唐長安城,應該說是隋大興城-唐長安城。

  • 概況

隋文帝建國第二年(582年),決定放棄漢長安城(具體放棄原因就不多說了),在原漢長安城的東南龍首原興建新都城。由高熲主持,劉龍和宇文愷負責具體規劃、設計和實施。至三年(583年)三月宮城基本建成,正式遷都(前後只有十個月,據史載,其材料都是從漢長安城的舊宮殿上拆下來的)。因為楊堅在北周時被封為大興公,因此,新城叫大興城,宮城叫大興公,主殿叫大興殿。大興城建有皇城、宮城、106坊以及兩市。
唐朝建國時,基本沿用大興城,改名長安城,改大興殿為太極殿(稱西內,與東內相對)。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在北城外偏東修建大明宮(又稱東內)。因為要在大明宮正門前修路,因此分原翊善坊、來庭坊,增加光宅、永昌二坊,合計108坊。開元二年(714年),把興慶坊改建為興慶宮(稱南內)。整個唐朝,基本保持隋大興城的規劃原貌,沒有做重大的改造。

  • 規劃布局

長安城最外的大城叫外郭城。北靠城牆建宮城,宮城南面建有皇城(又稱子南城)。宮城、皇城居中偏北,被外郭城三面包圍。城中集中布置了官署社廟,皇城與宮城被橫街隔開。長安城外郭城尺寸,史書上記載不同。

東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唐六典》、《長安志》《呂大防長安城圖題記》
東西18里150步,南北15里175步。--《舊唐書》
東西6665步,南北5575步。--《新唐書》

註:1里300步。

外郭城經社科院考古所實測,為東西9721米,南北8651.7米。面積84.1平方千米;宮城東西2820.3米,南北1492.1米,面積4.21平方千米(為外郭城的1/20);皇城東西2820.3米,南北1843.6米,面積5.2平方千米。
外郭城四面各開三門,東西、南北各門相對,大道連接,形成六條主幹道,稱」六街「。在所形成的地塊布置里坊,里坊間也有道路,共同組成了長安城複雜的道路網系統(東西橫街14條,南北直街11條)。這些道路網把長安城分為130個網格,其中,皇城、宮城佔16格;東西市各占
2格(共佔4格);後又建興慶宮、十六宅佔2個。剩餘108坊,為居住區。

  • 道路系統

南北三街: 朱雀街(中軸線),從正門明德門到宮城正門朱雀門,街寬155米;兩邊自啟夏門、安化門至興安門、芳林門二街縱觀全城(9721米),寬134米。
東西向三街:通化門至開遠門大街,寬220米,合300步。為宮殿前廣場。春明門至金光門大街,東西主幹道,寬120米。延興門至延平門大街,由於人員稀少(後面我會說),路寬55米。
其餘,南北向道路:丹鳳門大街寬120步(147米),實測與此相符。其他南北向大街有134、108、68、20米等各不相同;東西向道路:由北向南,第一、二街寬88.2米,第四街75米,第五街到第十三街分別為:120米,44米,40米,45米,55米,55米,45米,59米39米。四周的順城巷街寬均25米。街道路面均為土築。道路兩側有排水明溝,寬2.5米,深2米。

2.坊

  • 長安城坊的規模形式主要有五種 :

  1. A區:位於朱雀大街兩側,共18個坊,為350步*350步(515米*515米),約26.7公頃;
  2. B區:位於朱雀大街兩側第二排,共計18個坊,為350步*450步(515米*662米),約34公頃;
  3. C區:位於春光門、金光門大街以南其他區域,共計47個坊,為350步*630步(515米*955米),約49.2公頃;
  4. D區:位於通化門、開遠門大街以南,春光門、金光門大街以北,為550步*650步(797米*955米),約76.1公頃;
  5. E區:位於通化門、開遠門大街以北,為400步*650步(588米*955米),約52.2公頃。

其他還有一些坊,如光宅、翊善、永昌、來庭、永嘉等,都是由於開闢丹鳳門大街和擴建興慶宮而形成的。

  • 坊內的布局:

坊內有兩種布局形式:

  1. 一字橫街

A、B區,坊內中間有一字橫街,東西兩個坊門;這是由於它們位於皇城南面,一方面是因為坊面積小,另一方面由於風水迷信,認為會沖了皇城宮城的氣。

2.十字路

C、D、E區在坊里中間有十字路,有四個坊門。並相應的與之命名。


坊里的四周有夯土坊牆,牆基厚度2.5-3米左右,都臨近各街溝邊,牆高2米左右,每一坊里相當於一個小城(一般居民只能坊內開門,只有貴族和寺廟才能向大街開門)。
坊在日出日落時敲鐘打鼓啟閉,這就是「晨鐘暮鼓」的來歷。坊門關閉後,不得在街上行走,每年只有正月15前後才不閉坊門。

3.今西安城牆歷史演變
先上一張現在西安城牆區點陣圖

資料引用來自《西安市志》
隋朝:


唐:


唐代後期長安城毀於戰火,五代至民初時期,西安城主要沿用唐長安城的皇城部分。

天復三年(公元903年)

  正月 李茂貞與朱全忠言和停戰。朱全忠迎昭宗回長安,殺宦官800餘人。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

  正月 朱全忠劫持昭宗遷都洛陽。拆毀長安宮室、百司公廨、民間房屋,將所得木料由渭水漂流而下運往洛陽。京城成為廢墟。強令京師民按戶籍遷居洛陽。

  三月 以長安為佑國軍。

  是年 佑國軍節度使韓建放棄長安宮城和外郭城,以皇城為長安城,是為「新城」。

五代:


北宋:

五代、宋、金期間:
沒有什麼大修建。城建方面主要發生一下事件:

蒙古中統四年(1263年)

 六月 京兆府城穆斯林在大河西巷(今學習巷)新建一座清真寺。

蒙古至元十年(1273年)

  是年 安西王忙哥剌加封秦王。在京兆府城東北滻河西岸營建安西王府(遺址在今西安城東北石家街東)。並疏浚龍首東渠,引滻河水自長樂坡西北流入安西王府。

明:


明洪武三年至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長安城皇城和元奉元城基礎上擴建而成。一直保留至今的格局。至清初期間,為城牆加磚保護,修建了鼓樓、鐘樓、城隍廟等建築。
主要大事件

洪武十一年(1378年)

是年 西安城垣竣工。周長(中心距)13.79公里,比元奉元城向東、北兩面各拓展1/3。設四門:「東長樂、西定遠、南永寧、北安遠」。四隅有角樓,環城牆上有堞樓98座。

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府。

洪武十三年(1380年)

  是年 在元敬時樓舊址重建鼓樓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是年 在鼓樓西迎祥觀附近(今北廣濟街南口東側)修建鐘樓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是年 於東城門內修建都城隍廟。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於西大街。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五月 巡按御史吉棠等倡建的杜公祠(詩人杜甫的廟堂),在西安城南少陵原邊建成。

隆慶二年(1568年)

  三月 初四(公曆4月1日),西安府、臨潼縣地震,「倒塌城池房屋,壓傷人口」。

  四月 十九日(公曆5月15日),西安府、臨潼、高陵、盩厔、鄠縣等處地震,「有聲如雷,平地起仆不常」,「舉城無完室,舉室無完人」。

 是年 陝西巡撫張祉開始修葺西安城牆,在頂部和外壁砌磚保護。

萬曆十年(1582年)

  是年 陝西巡撫龔懋賢主持,長安、咸寧兩縣負責,遷建鐘樓於現址,以適應西安城擴建後城市中心的東移,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的格局。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十月 陝西布政使汪可受令咸寧、長安兩縣,將寶慶寺東小悉園改建為關中書院(今西安城南門內東側書院門街)。

泰昌元年(1620年)

六月 西安東南城牆上文昌閣(魁星樓)修建竣工。

天啟六年(1626年)

  是年 德國神甫金尼閣、傳教會副會長陽瑪諾、教士魯昭來西安,在糖坊街建立天主堂。

崇禎八年(1635年)

孫傳庭修筑西安四關郭城。

崇禎十六年(1643年)

  十一月 十一日,李自成攻西安城,擊毀東門正樓、南門箭樓。明軍守將王根子開東門迎降。

李自成改西安府為長安府,稱西京。徵發民工修葺長安城。

清:

在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11 日,潼關失守。13日,李自成焚毀宮室,率余部13萬人,撤離西京,經藍田趨龍駒寨出武關。 19日,清豫親王多鐸率大軍進入西安城。

西安城牆沒有大的格局變動,主要是修修補補。清末以來,城牆損毀破壞嚴重,清末拆毀四城門外圍月城和閘樓;

主要大事:

順治六年(1649年)

  是年 拆毀明秦王府。在西安城內東北隅修築八旗駐防城,是為滿城。舊址約當今東大街以北、北大街以東地段,面積約佔府城1/3。

順治十三年(1656年)

是年 陝西巡撫陳極新整修西安城牆,疏浚城壕,修復東門正樓和南門箭樓。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是年 於端履門以東城東南隅修築漢軍駐防城,是為南城。乾隆四十五年(1779年)漢軍出旗,南城廢。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十一月 藏傳佛教喇嘛寺——廣仁寺,在西安城西北隅建成。

雍正元年(1723年)

  是年 位於西大街的都城隍廟被火燒毀,川陝總督年羹堯擴充重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是年 陝西巡撫鄂弼修葺西安城牆,疏通護城河。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是年 陝西巡撫畢沅重修西安碑林,並由撫衙直接管理。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十一月 畢沅開始大規模整修西安城牆。全面修補牆體,加厚外壁磚層,牆頂鋪砌青磚,內壁加砌青磚溜水槽,加固城樓、角樓和垛口,疏浚城壕。

民國:


民國期間:
由於時代和思想觀念的開放,開始在城牆開門,方便交通。抗日戰爭時期,在城牆內側大量挖掘防空洞;40年代末,城牆上敵樓、角樓和魁星樓拆毀殆盡;

民國元年(1912年)

9月24日 陝西都督府下令拆除西安滿城西、南兩面城牆。

是年 在四府街南端城牆開鑿小南門。民國27年(1938年)命名勿幕門。

民國10年(1921年)

 秋 馮玉祥發動士兵拆除明秦王府城牆舊磚,在皇城內修建督軍公署。

民國15年(1926年)

10月19日 西安南城門箭樓失火燒毀。

年末,在西安東城門北側開闢中山門。

民國17年(1928年)

關中大旱,夏、秋歉收。省、市政府以工代賑,在中山門內路北修建民樂園。整修東、西、南、北四大街道路,拆除石條路面,改築石子土路。拆除東西南北城門外洞及市內街口門樓,以利交通。修築新市區尚勤、尚儉、尚仁(今解放路)、尚德路。

西城牆北段開闢玉祥門。

民國23年(1934年)

在尚仁路北端開闢中正門(今解放門)以通火車站。

建國後:

新中國後:

1958年「大躍進」期間,拆城牆建街道工廠,拆磚建煉鐵爐;

「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在牆體內「深挖洞」;

1983年維修前已是千瘡百孔,80%以上牆體受到嚴重破壞。另外,城河因城區排污嚴重污染,垃圾污物使河床變高變窄,雨季溢流成災;環城林帶多有違章搭建、雜草叢生。

  1981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看到《國內動態》發表《我國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封建古城垣遭到嚴重破壞》後,指示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轉陝西省人民政府,要求對西安城牆認真保護,及早維修。

1982年7月,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馬文瑞倡議義務勞動建設西安「城牆公園」,並和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等有關方面主要負責人討論。8月,這一倡議在《陝西日報》報道,引起群眾和各界人士廣泛關注和熱心支持。西安市委、市政府對環城建設的規劃和可行性進行認真研究,提出「維修城牆,整治城河,改造環城林,打通環城北路」的「四位一體」建設方案,並於1983年1月向省委彙報,2月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主要領導批轉有關部門同意決定給予專項撥款支持。

  工程施工組織採取先維修城牆,整治城河,然後進行環城林改造建設和環北路隧道工程。整個工程大體經歷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983年4月~1984年3月),完成由東門經南門至西門的南半城(6.06公里)城牆、城河及環城林工程;第二階段,(1984年3月~1984年9月),完成退水渠(4.5公里)加寬加深改造工程;第三階段(1984年7月~1985年5月),完成由西門經北門至東門的北半城(8.5公里)城牆、城河及環城林工程;第四階段(1984年10月~1985年10月),完成引水渠(33公里)工程;第五階段由1986年開始完成環城北路隧道,以及環城公園園林建設。

  1986年至1990年,完成技術性較強,施工難度較大的專業施工工程項目。包括環城北路火車站地下隧道工程和商場停車場工程,南門月城及閘樓弔橋復原工程,長樂門、安定門、文昌門、建國門、朱雀門和尚德門豁口券洞工程,含光門新建工程,牆頂12座敵樓和1座魁星樓復原工程,隋唐皇城城牆城門發掘保護工程,7座城河壩閘建設工程,5座橋涵維修工程,17座橋涵新建工程(其中有些豁口券洞和橋涵工程於1986年前施工建成),火車站城河隧道工程,同時完成環城林帶景點建築如涼亭、牌樓、廊橋、屋榭等多處。在這段時間內大規模的義務勞動雖已結束,但經常性的義務勞動仍不斷進行,1990年春,通過全民義務勞動,在環城林帶突擊清理垃圾,挖運土方,平整林地,種植了大量花草林木。

  至1990年,環城建設工程共完成投資額18139萬元,其中國家及地方投資15234萬元,義務勞動摺合投資2905萬元。

1953年
修建南郊雁塔路,開通和平門,拓寬和平路,使其成為一條南北主幹道。
1954年
5月1日 西安鐘樓整修竣工。
10月29日 29日 國務院批准《1953年~1972年西安市總體規劃》,確定把西安市建設成輕型的精密機械製造與紡織工業城市。
1957年
西安市城河改造工程開工。


書籍:
唐兩京城坊考
增訂唐兩京城坊考
唐長安坊里內部形態解析
唐長安里坊內部道路體系探析
隋唐長安里坊規劃方法再考
=============================================
下面簡單總結一下
整個唐長安城面積81平方公里,紐約曼哈頓島面積57平方公里;
坊的大小面積不一致,大略三種,
1.宮城皇城的東西兩側的坊,面積最大,內有十字大道
2.長安中軸線朱雀大街兩側的坊,面積最小,內部只有東西一字街;
3.其他的坊,面積也有差別,內有十字街

最繁華的坊,在皇城東西市之間區域,和太極宮皇城大明宮興慶宮之間的區域;
長安越往南越荒涼,號稱的百萬人口,其實是填不滿這麼多的坊市的,最南邊一些坊里人煙稀少,還有田地,是各類誌異故事的理想發生地;
靠近東西城牆的坊,居民也比較少。很多被寺廟道觀佔據了;

最有名的坊,除了東西市外,就是平康坊了
平康坊,東邊緊臨東市,西北角挨著皇城,是著名紅燈區;也是各地駐京辦事處的聚集區;
夜幕降臨,俯視長安108坊,最燈火輝煌人聲鼎沸的,就是此坊了;

坊內部,道路體系,大致分為三級
第一級,就是十字大街,連接坊的東南西北四個坊門;
第二級,是十字巷,把坊的四個區域進一步劃分為十六個小區域,當然實際中,有些豪宅廟觀獨佔四分之一坊甚至半個坊
第三級,是曲,就相當於小路小衚衕了
不過也有認為十字巷就是曲的一種;
此外,有認為,坊牆處也許有沿牆街;

坊牆是不能對外開門的,即使住在坊牆邊上,也要從坊門出入
但是大貴族大官可以得到恩准在坊牆上對外開門的
=======================================
暮鼓晨鼓
每天傍晚,街鼓敲八百下後,坊門關閉,還在大街上沒進坊的人,都要被抓起來了,罪名犯夜禁;唐傳奇里,趕路的人,在鼓停後,還沒進坊,就只好藏在大路兩邊的排水溝里躲避,
「六街鼓歇行人絕,九衢茫茫空有月」
每天早上,敲鼓三千下後,坊門開啟;嚴重懷疑長安人睡不了懶覺,因為晨鼓時間很早,夏天四點不到,冬天剛過四點;
管理坊門的,有專門的坊正,下有坊卒、門吏等;
一年裡,只有上元夜,沒宵禁
大唐越往後期,宵禁越鬆懈
宵禁,給各種傳奇誌異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背景
==========================================
當時的人,也是喜歡屯房子的,特別是豪門貴族,基本都有別宅別園等,比如太平公主,傳說就在長安城的樂游原上有園子;樂游原是除了大明宮外地勢最高的,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因為宵禁和長安的廣闊,長安人民出城遊玩和城內逛街時,都下意識的有時間壓力,生怕趕不及回坊;
相比之下,後世的汴京和臨安人民就沒這擔心了,一是不宵禁,一是城市小,
特別是臨安,臨安的人口密度,傳說達到了每平方公里萬人以上,勝過現在杭州;當時的臨安,火災是非常困擾的事情
而長安人民,就住的非常疏朗開闊了


補充幾點罷了。

唐代長安,大的格局可以說是棋盤格,北部皇城宮城,中南部的坊是府邸和民居。南邊有一大塊地是沒有人居住的。喪葬區和菜地。坊的格局是四面圍牆,除北側外各開一門,寺院不在此例。除公卿官員府邸外,坊牆臨街不許私自開門。坊內有不等的街道貫通。坊門定時啟閉,訪內只有極少的私人經濟活動。並且每個坊有高台瞭望進行監視。這種體系,傳統的聚居防禦功能的色彩還沒有褪去。對個人的生活管控極為嚴格。

晚唐這一制度就沒有嚴格執行下去了,所以私搭亂建衝破坊牆的商鋪出現。

晚唐的縮城,以朱溫遷都,拆毀民宅府邸宮殿,將木料投入黃河順流而下,拆毀整個長安,所以後來進行了一次性的縮城。以都城的中軸線確定方位,北界宮城城牆,南界皇城城牆對城牆進行拆改,封堵部分城門。以後在此基礎上發展。


謝兄弟邀,人生圓滿了 :)

作為西安人,從小對「坊」的第一印象是西安城裡好多地名都帶個「坊」字,如安仁坊、長樂坊、回坊等,以及一堆奇奇怪怪的騾馬市、木頭市(還分東木頭市和西木頭市)、大差市、炭市街、五味什字(得名於中藥甘辛酸苦咸五味)等等。小時候對這些地名毫無概念,長大才慢慢體會到,這都是這座城市千年歲月以來留下的斑斑痕迹。

中國名城雖多,但西安是不可複製的。遠古時代有驪山烽火戲諸侯、秦始皇陵和阿房宮;中古時代有隋朝建都大興城、盛唐萬國來朝;近古時代有同治回亂、慈禧西逃;近現代有西安事變、潼關抗日…這幾千年的厚重歷史,匯聚出一座獨一無二的長安城,配上延綿至今仍不絕息的晨鐘暮鼓和蒼茫城牆,我相信每個西安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雖然自唐以後,中華民族漸漸從內陸農耕文明向山東、江浙等富庶地區的沿海文明、商貿文明和現代文明轉型,導致關中地區越來越退出中國歷史的主要舞台,但不管關中地區如何衰落、如何閉塞,它永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炎黃子孫的血脈源頭,是中國版圖的地理中心。

這個身份並不常被人們掛在嘴上,但永遠在每個人的心底深處。也許你並不認同它、或常常忽略它,但請相信我,當你站在西安古城牆的頂上感受西北朔風之時,當你來到兵馬俑看到始皇帝的千軍萬馬之時,當你前往黃帝陵拜祭蒼茫古松之時,當你漫步在西安街頭看到那些「這坊那市」等奇奇怪怪的地名並忍不住微笑起來之時,你會在心裡默念這句話:「原來這便是我祖先的城,長安城。」


記得一本神書《唐朝穿越指南》里對此有比較詳細的敘述。每一個坊都是有圍牆圍起來的,對外開門。唐朝有宵禁制度,晚上就會關閉坊門,早上再打開。當然這裡的圍牆又不是像城牆那樣高大,估計就是為了分割和安全作用吧。話說這個城市特點真是傳承到今天啊,今日西安城的主體還是四四方方的,街道都是九宮格。


就像小時候在菜市場見過的雞蛋盤子,一個個排列的很整齊,一個坊就是一個雞蛋,每個雞蛋內涵的不一樣但是外觀看起來差不多的樣子喲,每一個雞蛋盒子會有橫排豎排交叉的十字格,最大的那個形成東西南北不同的「大街」,而考慮到菜市場晚上要收攤的原因,坊在唐代也是要定時關閉的……我是有多喜歡吃雞蛋~~




就是這樣噠~~~


如果要切身體會坊的規模的話,明城牆西南角外側的西北大學太白校區所在的街區大概剛好佔據了整個太平坊,隔壁西北工業大學老校區加上西工大路和太白北路之間的街區部分差不多就是整個光德坊的面積


唐朝的其他沒有見過,但是唐朝土牆見過!如圖:唐早期土牆。


視頻封面隱匿千年的唐長安城密碼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長安城地勢:核心位於405米-420米區間。



通過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我們可以感悟長安城所隱匿千百年的秩序精神。

隋大興城規劃,上以應天,下以應地,經天緯地。中以易經,以應人事。天地合一,萬民一統。

皇城:南北六里,以應易經六爻,東西五里以應五方、五行、五德。

外城:南北十六里,東西十八里,以取天地之數。地數二,天三參之為八,天數三,地二參之為九。八、九之數倍之,南北十六里,東十八里。

兩市:方2里720步。地有四方,四方匯聚。

里坊:南北13坊,以應一年13月。最南一坊為閏月,故該坊300步。城坊分為四類。

坊戶:南北12戶,以應一天12時辰。每戶南北24步,東西10步,道路6步。

道路:南北朱雀大街,東西承天門大街120步,城門大街60步,其餘大街30步。以應君,臣,民。


日本京都

日本京都

長安

長安



請看王小波的「紅拂夜奔」


拋開細節不說,去日本京都會有一種夢回長安的感覺


@馬伯庸
《長安十二時辰》書附圖哈哈哈


潘谷西先生主編《中國建築史》對於長安城的描述,可以參考一下,唐長安城隋代稱為「大興城」


平民和貴族他們是怎麼分配的,是不是平民多在西南面的坊,貴族都在東北區域的坊內?


一個韓國遊戲,好像叫絲路傳說的,裡面就有一個濃縮板長安城,裡面還有敦煌,拜占庭什麼的,但是遊戲性實在太差了,玩的人很少


來西安,帶你看看真正的坊。


推薦閱讀:

夏商周斷代工程可信度有多高?

TAG:歷史 | 考古 | 西安 | 唐朝(李唐) | 城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