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冉閔?如何評價五胡亂華這段歷史?五胡亂華這段歷史中國算是被侵略嗎?
關於冉閔,我覺得評價他用兩個字就夠了----亂人。
冉閔所謂殺胡,是在試圖延攬羯胡不成之後採取的措施,根本不是為了所謂民族大義,而是為了自己當皇帝,他的命令不但對人民不利,反而挑動了民族對立,很多漢人也無謂犧牲;
再說一個事兒,冉閔稱帝後,拜其子為大單于,大家應該明白其中意味,他還把一千多投靠他的胡人作為其子的麾下,可見他對投靠自己的胡人也一點不排斥;
有個叫韋謏的人,在後趙石虎時代多次犯顏直諫,以石虎之暴虐,都沒有殺他,反而賞賜他;韋謏建議冉閔去太子大單于稱號,盡誅降胡,冉閔大怒,把他殺了。這件事可以看出冉閔的成色,其暴虐更甚石虎!
冉閔的措施,加劇了後趙末年的混亂,他不是什麼民族英雄,相反更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
五胡十六國這段時間非常複雜,想要一句話說是不是侵略,這是不可能的,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些問題可以看我這個回答: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滅華」有哪些詳盡歷史史實?
---------------------------------------------------------
評論區的野生史學家也是醉了,有空扯歷史邏輯去看下資治通鑒,去看看晉書不好嗎?
閔、
農攻斬伏都等,自鳳陽至琨華,橫屍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使尚書王簡、少府王郁帥眾數千,守鑒於御龍觀,懸食給之。令城內曰:「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
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
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注意,農指李農,此時李農未死。
夏,四月,趙主祗遣汝陰王琨將兵十萬伐魏。
魏主閔殺李農及其三子,並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閔遣使臨江告晉曰:「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朝廷不應。
永和六年四月,冉閔殺李農。
十一月,魏主閔帥步騎十萬攻襄國。署其子太原王胤為大單于、驃騎大將軍,以降胡一千配之為麾下。光祿大夫韋諫曰:「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閔方欲撫納群胡,大怒,誅及其子伯陽。
永和六年十一月,封其子為大單于,以降胡配之為麾下。殺韋謏。
另外我想說的是:
春,正月,趙大將軍閔欲滅去石氏之跡,托以讖文有「繼趙李」,更國號曰衛,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龍。
民族英雄冉閔還姓過一段時間李,加上石姓,正好是三姓家奴。
今天本來在旅行,本來不想浪費時間,不過為正視聽,還是花時間發一下。這就是所有交流的弊端,你要跟無知的人辯論你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遠遠超過他,而他只要用他的邏輯就好了。所以你要跟他討論,你就要付出成本,這種成本是我不願意付出的。
這種人居然敢腆著臉說要治史,你快饒了歷史好嗎?先治療一下可好?
別人告訴我,知乎里的評論都可以不看的,我本著平等交流的原則,一向是願意回複評論區的,不過今天我學到教訓了。
首發微信平台:霍老爺的小木屋(ddz_233)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給你一個大盜賊的視界
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冉閔是十六國時期的一個歷史人物。他建立了一個短命的政權魏(350-352),一般稱為冉魏。冉閔以349年頒行的殺胡令而廣為人知。目前在網上廣為流傳的對冉閔的過高評價中,存在一些諸如篡改史料和隱藏不利證據等問題。這樣描述出的人物與真實的冉閔有很大出入。本文從冉瞻冉閔父子史料的考證,殺胡令的考證,冉閔在胡漢之間的搖擺,冉閔與東晉的關係,及冉閔與同時代其他歷史人物的比較五個方面對冉閔及殺胡令的史料進行了考證和分析。
1、關於冉瞻冉閔父子的考證
網上拔高冉閔的文章,將他描述為「十一二歲親人死盡後忍辱負重二十載,最終手刃仇敵,為所有親人和天下漢人報國讎雪家恨」的形象。這裡涉及到史料中一處矛盾的記載。在《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六中稱,
「………惟游擊將軍石閔一軍獨全。閔名瞻,內黃人,本姓冉,趙主勒破陳午,獲之,命虎養以為子。閔驍勇善戰,多策略。虎愛之,比於諸孫。」
按照這個說法,石閔就是石瞻。但是在《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四》里則稱:
「(328年,劉曜)與虎戰,大破之,斬石瞻。」
如果328年石瞻就已經被匈奴人劉曜陣斬。那麼338年「一軍獨全」的就不可能是同一個人。而且這裡的記載也不合人之常情:如果石閔是石勒交給石虎撫養的孩子,而且石虎本人也喜愛這個孩子的話,那麼合理的舉動應當是把這個養子像親生兒子一樣養。沒道理為了表示喜愛而把養子降一輩當孫子對待。《資治通鑒》成書於宋,這個矛盾的記載很可能是年代久遠、記錄錯亂造成的。在成書於唐初的《晉書》里就沒有這個矛盾。《晉書載記第七》記載:
「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龍之養孫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內黃人也。………勒破陳午,獲瞻,時年十二,命季龍子之。驍猛多力,攻戰無前。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
這樣我們可以歸納出事情的來龍去脈:被石勒俘虜的是十二歲的冉良。石勒命石虎收冉良為義子,改其名為石瞻。石瞻成年後有子石閔,深得石虎喜愛,「撫之如孫」。
一個仍然存在的問題是,石勒破陳午是在310年,此時的石勒36歲,石虎只有15歲,讓一個15歲的人給12歲的孩子作義父有點不合情理。深入的考證只好等以後了。
網上有的文章說冉閔從來沒有和漢人武裝打過仗。事實上,冉閔父子在後趙軍中時,都有過和東晉交手的記錄,而且攻城拔地,頗有戰功,沒有手下留情的跡象。 關於冉閔父子在後趙軍中的攻戰事略散見於各篇記載,茲整理如下:
(324年)春正月,勒將兵都尉石瞻寇下邳,敗晉將軍劉長,遂寇蘭陵,又敗彭城內史劉續。(《晉書 載記第五》)
(325年)夏四月,後趙將石瞻攻晉兗州刺史檀斌於鄒山,殺之。(《資治通鑒 卷第九十三》)
(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於邾,拔之。彭城內史劉續復據蘭陵石城,石
瞻攻拔之。(《資治通鑒 卷第九十三》)
(328年)七月,中山公石虎帥眾四萬……進攻蒲阪。趙主劉曜……自將中外精銳水陸諸軍以救蒲阪;虎懼,引退。曜追之。八月,劉曜軍追石虎軍及於高候,與虎戰,大破之,斬石瞻。(《資治通鑒 卷第九十四 》)
(338年)五、六月,季龍之敗於昌黎,閔軍獨全,由此功名大顯。(《晉書 載記第六》)
(339 年)八月,庾亮鎮武昌,卒使毛寶、樊峻戍邾城。趙王虎惡之,以夔安為大都督,帥石鑒、石閔、李農、張貉、李菟等五將軍、兵五萬人寇荊、揚北鄙,二萬騎攻邾城。毛寶求救於庾亮,亮以城固,不時遣兵。九月,石閔敗晉兵於沔陰,殺將軍蔡懷;夔安、李農陷沔南;朱保敗晉兵於白石,殺鄭豹等五將軍;張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寶、樊峻突圍出走,赴江溺死。夔安進據胡亭,寇江夏;義陽將軍黃沖、義陽太守鄭進皆降於趙。安進圍石城,竟陵太守李陽拒戰,破之,斬首五千餘級,安乃退。遂掠漢東,擁七千餘戶遷於幽、冀。(《資治通鑒 卷第九十六》,《晉書 載記第六》)
(349年)定陽梁犢反,攻拔長安、洛陽,石虎討之。此戰散見記載於《晉書載記第六》,稱此戰石閔有出色表現,「及敗梁犢之後,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但具體經過又語焉不詳。參考《資治通鑒卷九十八》可將戰役經過整理如下:349年春正月,定陽梁犢率涼州戍卒反,眾十萬,攻長安,又東出潼關。石虎以李農為大都督、行大將軍事,統十萬討之。石閔以征虜將軍隨行出征。李農兩戰兩敗,退保成皋,梁犢軍占洛陽,東掠滎陽、陳留諸郡。石虎大懼,以燕王斌為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再討之。石閔仍隨行出征。戰犢於滎陽,大破之,斬犢首而還。班師途中傳來石虎病死的消息。於是石閔等會石遵於李城,說服石遵進鄴城奪位。
綜合上面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冉瞻冉閔父子兩代人都是生長於胡人之中,未曾見有在石虎處受辱之記錄,相反是頗受親重,冉瞻還為了石氏後趙而殞命,而冉閔也屢次大敗代表漢人正朔的東晉,為石氏頗建功勛。看不出冉閔有多大的華夷之分和民族大義,也無從感覺到「忍辱負重」的意味。那麼,冉閔為什麼要頒行殺胡令呢?
2、關於殺胡令的考證
網路上流傳的文章中,對殺胡令前後的史料描述多是這樣的:
公元350年正月,石閔宣布複姓冉閔,殺死羯趙皇帝石鑒及石虎諸孫,遂滅羯趙。其後冉閔即皇帝位,國號魏。為了鞏固這個新生的漢人政權,冉閔頒布了殺胡令。並驅逐胡人出中土。
這裡把幾件重要的史實次序顛倒了,在《資治通鑒 卷九十八》和同書《卷九十九》中,詳細記載了殺胡令頒行直到冉魏建立前後的史實,茲節略翻譯如下:
349 年石虎死後,諸子爭位,以殺戮為常。諸子之一的石遵對石閔(此時仍是石虎義孫)許願,得位後封其為儲。但是真的登位後卻沒有履行這個承諾,遂引起石閔怨恨。加上石閔自恃功高,欲專朝政。這引起石遵的猜忌。石遵聯繫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鑒和其他親信密謀殺石閔。石鑒卻去向石閔告密。於是石閔反殺石遵,並在 349年11月把石鑒扶上王位。此後兩個月間,後趙官員中多次有人密謀殺石閔,石鑒也參與其事。最後一次也是規模相當大的一次,孫伏都帶三千羯胡士兵挾持石鑒攻石閔。石閔追殺三千羯兵,鄴城內「橫屍相枕,流血成渠」。石閔判斷胡人不肯為他所用,這才頒行殺胡令。這是349年12月的事。殺胡之後一個月(350年正月),石閔去石姓,改姓李,並改國號衛。對石鑒仍保留了皇帝位。石
虎的其他子孫也並沒有殺掉。直到一個月後,石鑒又密謀殺石閔。這次終被察覺。石閔(此時該叫李閔)才廢殺石鑒,殺石虎三十八孫,盡滅石氏。此時,再也沒有可以擁立的傀儡了。李閔這才自稱帝,改國號魏。又過了一個月,李閔才恢復自己祖父和父親少年時的冉姓。
這裡有兩點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殺胡令頒行時,冉閔的身份是「後趙大將軍,武德王,石虎義孫」。由此可知說冉閔殺胡是為了「維護新生的漢人政權」是不可能的。第二,殺胡令頒行時,冉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卻唯獨放過了鄴城內的石鑒和其他石虎子孫,並且,連石鑒的皇帝位都沒有廢去。這與「冉閔對石虎家人懷有深仇」的說法大為矛盾。試想,如果冉閔真的是在心底對石虎及其後人藏了二十年血海深仇,那麼在他頒行殺胡令後,第一要殺的就應當是石鑒和其他石虎子孫。沒道理拖到一個月後才殺,更不應該給石鑒保留皇帝的位置。一個更可能的解釋是,冉閔頒行殺胡令只是在權利鬥爭中自保的手段。出於同樣的理由他保留了石鑒的皇帝位,目的很可能是脅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後趙境內的其他諸王侯都不聽他的調遣,於是石鑒對石閔就不再有用。這才被廢殺。那麼,殺胡令是否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漢人生存的作用呢?
殺胡令本身針對的是「內外六夷」。也確有造成羯族滅族的記載。但是《晉書》和《資治通鑒》都記載了,殺胡令產生了極大的混亂,各地響應殺胡令所殺的人中多半是長了大鼻子大鬍鬚的漢人。《晉書》記載「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資治通鑒》里也說「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可見,殺胡令在殺死大量胡人的同時殺死了幾乎相同數量的漢人。並不是有選擇地只殺胡人,或者多殺胡人少殺漢人。因此,說它「起到了保護漢人的作用」未免牽強。
網文中常被引的一段說明殺胡令效果的文字是:
青、雍、幽、荊州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然後由此展開的論證,殺胡令間接殺了數百萬胡人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並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這必然根本上改變當時北方的胡漢人口比例。胡人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仗云云。
而在《晉書載記第七 石季龍下》中的原文是:
「青、雍、幽、荊州徙戶及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諸夏紛亂,無復農者。」
在網上所有拔高冉閔的文章中,都沒有「徙戶」二字。這裡的徙戶可理解為「遷徙的編戶」。按萬繩楠整理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黃山書社出版)中的論述。胡族統治者實行胡漢分治,對胡人實行單于制度,編以部落;對漢人則實行編戶制度,將漢人以州郡為單位編入戶籍。如《晉書 載記第十二 符洪》云:
「季龍滅石生,洪說季龍宜徙關中豪傑及羌戎內實京師。季龍從之,以洪為龍驤將軍、流人都督,處於枋頭。」
這裡的「關中豪傑」是用地名稱呼的編戶漢人,「羌戎」則是胡人。又如在《晉書 載
記第七 石季龍下》中:
「鎮遠王擢表雍、秦二州望族,自東徙已來,遂在戍役之例,既衣冠華胄,宜蒙優免,從之。」
這裡的「雍、秦二州望族」是用州郡編戶的漢人中的世族。這樣我們再考察《晉書 載記第七 石季龍下》中的原文。就可以判斷「青、雍、幽、荊州徙戶」是從四州遷移到冀並編戶的漢人,「諸氐、羌、胡、蠻」則是胡人。就是說,《晉書》的原意是「從青、雍、幽、荊州徙於冀州的漢人和居住於冀州的諸氐、羌、胡、蠻等等胡人總共數百餘萬」。而網上所有拔高冉閔的文章都把徙戶兩字去掉,意思就變成了「散居於青、雍、幽、荊州的諸氐、羌、胡、蠻等等胡人總共數百餘萬」。如果我們籬清了這個史料,並考慮當時胡漢的人口比例,就可以知道這幾百萬人里還是漢人佔了多半。於是,一幅亂世之中黎民百姓流落四方、相互攻伐,生還者十之二三的人口大滅殺的慘景,就變成了諸胡狼狽逃竄、漢人高歌猛進恢復河山的振奮場面。
《晉書》中最後的這句話同樣在網上拔高冉閔的文字中從不見引用:「諸夏紛亂,無復農者。」這說明,殺胡令引起了極大的混亂,漢人再沒有能安心種地的了。可見所謂殺胡令,其實結果是不分民族的混亂的人口大滅殺
補充一點,胡夏遷徙的原因是「趙法禁不行」,造成石虎當政時被大規模遷徙的各族人
口紛紛「各還本土」,才有這樣大的人口損失。照這樣的說法,這種人口大滅殺與殺胡令更是沒什麼關係了。
3、冉閔在胡漢之間的搖擺
一些歷史記載顯示,殺胡在冉閔的根據地鄴城執行了不過半年多就廢止了。而且,冉閔此後還一度走上「撫納諸胡」的道路。目的是安撫招徠境內的胡人,擴充軍事力量。在《資治通鑒》卷九十八和卷九十九里詳細記載了這樣一件事,350年11月,冉閔帶十萬大軍攻襄國,任命自己的兒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光祿大夫韋謏上書勸諫,言詞懇切。說胡兵不保險,將來難保不會出事,單于這樣的胡人的名號也應該去了才好。冉閔大怒,為了安撫招納胡人,把韋謏肢解,同處死的還有韋謏的兒子。第二年的三月,冉閔打了大敗仗,軍隊潰敗。有軍中降胡趁亂抓了他當大單于的兒子去胡人那裡邀功。冉閔為此頗為後悔,追贈韋謏大司徒。
這個故事被所有頌揚冉閔的文章所忽略。它說明,最遲在350年11月,冉閔就廢止了殺胡令並停止了驅逐胡人的行為,考慮到招募胡人組織軍隊的時間,真正廢止殺胡令的時間肯定更早。
一個可以說是公認的觀點是,350年前後中原地區胡漢民族矛盾是非常尖銳的。但是,冉閔是不是真的基於這樣的矛盾而高舉民族大義的旗幟。則是一個很值得商榷的問題。冉閔在350年初,恢復自己的漢姓,改國號。都表現出一定的民族大義。但同時,這樣的政策是搖擺不定的,冉閔同時還對漢人乞活軍表現出猜疑的態度,殺李農一事尤其表現出這一點。
這說明,對於冉閔來說,殺胡或者撫胡,對於冉閔來說都是權宜之計,最終目的是擴充勢力。民族大義在冉閔那裡並不是被始終堅持的綱領。相比之下,祖逖的北伐,是主動地有意識地以民族大義為旗幟的。河西張駿,也是這樣的典型。(後面我們會詳細說到這兩位的事迹) 冉閔在胡漢之間的搖擺,說明他並不像現在網上許多文章所說的那樣,是堅定的堅
持民族大義。
4、關於冉閔與東晉的關係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點是,四世紀中葉時的中國,晉室是公認的正統。至少在當時諸夏之中,「人心思晉」是普遍的心態。如,354年桓溫北伐關中時,關中父老「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晉書列傳第六十八》)。又如當時河西的張駿,祖孫三代世守涼州四十多年,使河西成為中原大亂時漢人的避難之土。即使這樣,仍謹守臣節,不敢稱帝(《晉書列傳第五十六》)。網上有的文章提到冉閔和東晉的關係時,認為是冉閔邀東晉恢復中原,被偏安江左無心北伐的晉廷拒絕,才不得已稱帝的。這是把兩件事情的先後搞反了。冉閔先在350年閏正月稱帝,後在三月遣使赴晉。云:「逆胡
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事實上,早在殺胡令造成北方大亂的消息傳到晉的350年正月,晉就已經在作北伐的軍事準備了(《資治通鑒卷九十八》)。這樣的情況下,晉廷對僭稱帝號且國主為石虎養孫的冉魏政權自然會有所戒備,不對冉魏的來使有任何回應也是正常的。
5、與同時代人物的比較
客觀地說,冉閔能夠「悉散倉庫以樹私恩」,帶兵打仗的能力「胡夏宿將皆憚」。也可算是人傑。更且他在冉魏國內,保護了一些漢人,也算是功德一件。臨死前說的那句名言,「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更是擲地有聲。但是與十六國時期為了重建或復興華夏而有所作為的其他歷史人物相比,冉閔的功業並不出眾。網上拔高冉閔的文章稱「如果沒有冉閔殺胡,諸胡在中原繁衍之後,必然會南下,再殺光南方漢人。則中華文明就會滅亡」種種。抓住侯景之亂作文章,完全不考慮生在這個時代的其他漢軍將領如謝玄劉裕陳慶之等人對諸胡作戰時的輝煌戰績。畢竟歷史不容假設,如果可以設想諸胡的大舉南下,滅亡中華,那麼反過來也可以設想劉裕等人的成功北伐,勒石燕然,乃至橫掃西域,遠征羅馬等等。種種荒誕,已不是歷史研究的內容。
還是讓我們回到確鑿的史料,看看與冉閔同時代的其他人物在做什麼:
祖逖,以北伐為己任,收復淮北,使石勒不能南侵。中流擊楫的故事,中國人耳熟能詳。
劉琨,與祖逖一同聞雞起舞的好友。一生以「立功河朔」為志,艱辛苦鬥,在當時就有忠臣之名。
謝玄,淝水之戰率領北府兵打敗了氐秦的大規模進攻,保衛了華夏正統。
劉裕,北伐盡復黃河南岸地方,一度收復關中。是歷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一次,「氣吞
萬里如虎」。
這些人物,以言勇氣毅力血性驍勇,都堪稱一時英雄,有些人的功業遠在冉閔之上。而且這些秉承華夏文化傳統的武裝力量都沒有類似殺胡令的主張和行為。所以,單單把製造了人口滅殺的冉閔稱為是「民族大英雄」、而且還拔高到「中華第一英雄,漢民族第一偉人」的位置,未免有失偏頗。希望大家在看到類似問題時,多一點思考和求證,少一些衝動和盲從。
這就是冉天王
這就是冉天王這怎麼能算侵略。
這叫少民自治區的叛亂。
不知道為什麼通不過審核……看來要刪除一些內容……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想有必要先簡述一下冉閔屠殺羯族的歷史背景。
漢民族與諸胡之間,乃至諸胡各族各部之間本就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矛盾,冉閔對羯族的屠殺,可以看做是漢羯兩民族之間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東漢、曹魏乃至蜀漢政權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按周一良先生的話說,便是「平時壓迫榨取,遇到反抗就出兵鎮壓。」(詳可見周氏原載於《歷史研究》1954年第3期的《論諸葛亮》)漢族政權至遲至西晉時代起,就已開始了各種以今天的角度看來是種族迫害的對羯政策,其中一個,便是販賣胡人作為漢人的奴隸,使用異族奴婢甚至在魏晉時代儼然成為了一種風氣(白人富豪之家每喜以黑人為奴,可類比觀察)。阮咸、薛合、皇甫謐和祖逖都曾蓄用胡奴。《太平寰宇記》所引《郡國志》曾記載,西晉宗室司馬騰曾「掠羯胡萬戶于山東,賣為生口。」此時距「五胡亂華」尚有相當長的時間,可以想見,這一「掠」一「賣」對一個少數民族而言,迫害是顯而易見的,漢人對胡人的歧視與與之帶來的非人道的處對政策從此事中也可窺見一斑。
而後來羯族的首領石勒,正是當年被販賣的奴隸之一。石勒後來也正以為司馬穎報仇為名,討伐了司馬騰,顯而易見,這是個人與種族的雙重層面上的報復。屠殺石勒羯族的冉閔是「乞活」集團的一員(可參考周一良著《乞活考》),該集團為并州鄉黨集團,曾受司馬騰之恩,故而屠殺羯族的行為,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激烈的民族衝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兩個集團間對往來恩怨的互相報復。
下面再簡單談一談我對「五胡亂華」這一歷史的看法,以當時的歷史角度而言,顯而易見是中原漢族政權遭到了侵略,漢族文化遭到了破壞。我們關注歷史、考察歷史,更重要得還是要從中發現一些歷史的規律並解釋一些歷史的現象,萬萬不可盲目的繼承仇恨與鼓吹民粹。評價「中國」是否遭到了侵略,顯然有一些以現代眼光重解歷史,並試圖用重新解釋歷史的辦法為今天的政治主張找根據的嫌疑,我以為這樣的壞處很大,歷史愛好者應該自覺避免走入這一誤區。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這是范文瀾對冉閔的評價。
評價歷史人物,要從當時所處的時代來考察,而不應該用現在的民族政策來考察。
當時強調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徙志,不與華同。因此,對於冉閔的行為,不能用現在這種民族團結的觀點來評價。
五胡殺漢人,同樣漢人也可以殺五胡。有的人說冉閔要被釘在恥辱柱上,這就好比你洗乾淨脖子等別人來砍。別人要殺你,你不反抗,這種邏輯實在無法理解。
多說兩句,晉書載記部分是唐朝編成的
為何網路重啟那段歷史,我看也是借古諷今的表現。在那個年代胡行惡道,滅絕人性,做為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幾盡滅族的漢人屠胡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行為。對於促進這一事件的導火索——【冉閔】,我只客觀說一句:按胡魔一仗吃二十萬少女的進度,四百萬漢人夠吃多久?不是某人及時出現,再吃幾年一百個殺胡令也沒用了。
換到今天,這不是種族主義的抬頭,而是文明在向歷史真相的拷問。再次審視皇家日記是否應該代表中國歷史的質疑。這是民主的覺醒。歌頌冉閔是對草根英雄為歷史推進貢獻的合理審視。並不是像皇家日記那樣只取悅於皇權的虛偽之聲。
同時也是表達一種嚮往,一種壓抑在華人心中幾百年的怨恨需要宣洩的嚮往。歷史真相不能掩蓋,胡魔食人當誅,欺我中華百年的諸寇亦不能忘卻。尤其是日本的
實名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完全帶著自己的偏見和有色眼鏡去看問題,肆意妄為的扣帽子,還有很嚴重的人身攻擊,自己說不過就把自己評論關了然後改在答案里罵人了,呵呵,知乎大V就這素質,我真是醉了。
不過評論里有亮點,感謝知友@楊辰和@魯魯修,公道自在人心。
冉閔稱帝後拜其子為大單于,所謂「大單于」只不過是一種稱號而已,北方在五胡亂華後受到蠻族文化影響,自然匈奴的君位「單于」也是一種無可厚非的稱號(類似清朝時期軍隊有牛錄的官職),就像木蘭詩里的「可汗大點兵」句一樣(木蘭詩也深受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木蘭」據考證是鮮卑語詞),難道一定要改成「皇帝大點兵」?相反,我們可以從冉閔封子大單于看出他其實最初是希望民族團結一視同仁的,甚至根本就沒考慮過屠殺這回事,結果整個鄴城的羯人不給面子幾乎跑光;您說冉閔是亂人,難道他最初聽韋謏的話殺光五胡才不算亂人?
在我看來,冉閔是一個悲劇英雄,五胡亂華是一段混亂和殺戮的歷史。說一句大實話,很多歷史學家絕對不會明說和承認的實話:沒有冉閔就沒有現在的漢族。
僅從分子人類學角度證明,漢族的Y染色體基因是世界上所有種族裡面最單純的(O3基因),南北漢人沒有差異。最初包括我在內,按常識和邏輯都認為北方漢人都是原本的華夏族和契丹、女真、党項、奚族、蒙古、匈奴、羯族等等民族混血而成,實際上恰恰相反,相對於南方漢族混雜了些許百越基因,北方漢族在血統上更純粹一些。而南北漢族民系的外貌身高等差異僅僅是因為母系基因的差異。
分子人類學的例證也就說明從血統上,數千年前從秦漢就形成的華夏族,和今天的漢族在血脈上一脈相承。
如果冉閔沒有頒布殺胡令會有什麼結局?我們只需要腦補一下羅馬帝國衰亡時期發生的大規模蠻族入侵,原本統一的歐洲被撕裂,原本的羅馬人消失在民族融合中,而偏安小亞細亞和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在查士丁尼時期試圖收復失去的領土但還是失敗了,而帝國在希臘化後丟掉了自己傳統的一切,包括文字和語言。
如果沒有冉閔,中國北方漢族基本不會存在,如果有,也不會像現在這個漢族一樣Y染色體在世界眾多民族裡保持極高的單純度。
換而言之,也就沒有我們。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漢族是一個文化概念,實際上漢族的血統也是很穩定的,這也是在「漢地十八省」地理範圍內不存在邊疆地區分裂叛亂而可以形成歷史上大一統華夏王朝的基礎。
最壞的結果是,如果沒有冉閔,北方漢族會被屠殺殆盡,類似於過去羅馬帝國的原住羅馬人消失在歷史和民族融合之中。如果沒有冉閔殘暴的報復行為(這種屠殺事實上是反人類的罪行),中國可能像現在歐洲一樣分裂,因為那時的中國北方很可能是個多民族分布的地區----當然,這多民族裡沒有北方漢族。
最後說一下,五胡亂華不能算中國被侵略,因為中國從歷史上來說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在當時和現在看來,五胡也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冉閔在網友輿論中的遭遇,類似柴靜的遭遇,儘管你做的對,但我們可以從人品上,經歷上,技術上,數據上反覆質疑你個人,進而否定你所做出的成績,而且這些人還是同個民族的人,這樣的民族萬劫不復,活該被虐殺幾千遍
做為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員,冉閔身上具有其所處時代的時代特徵和其歷史局限性……這個很難必免。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參考歷史人物所在的時代背景。
不管冉閔發布那三道殺胡令,是為了民族大義或是純粹的個人野心。
後世所有以漢人自居的人,認同漢族、及漢文明的漢人,都不能否認「殺胡令」在客觀上對漢民族生存的有利一面。
ps
饒把火、和骨爛、不羨羊。
2016-0206更新
政權短命,歷史只論成敗。
時間太久造成很多資料滅失在漫長的時光中。
後世民族大融合,不和諧。
後世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打壓。
漢族真是個奇葩民族,蒙古人為成吉思汗殺人千萬而歌頌至今。
千年之後的中國人卻在責怪冉閔當初殺人殺太多了,殺心太重。
哈哈哈哈,果然中國人。
因此評價歷史人物,應參考其所在的具體的社會背景。
不管冉閔發布那三道殺胡令,是為了民族大義或是純粹的個人野心。
後世的「漢人」都不能否認其行為在客觀上對當時漢民族興存的意義。
本人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的,本想長篇大論一篇,發現霍真布魯茲老爺說出了我想說的,我對他的觀點是贊成的,冉閔出自乞活軍一部,其家族應該是長期為後趙服務的,而且從冉閔給其子配胡騎護衛,可看出他是想和胡族達成和解以維護其統治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應該把他定位成亂世梟雄的,他客觀上也打擊了胡族欺壓漢人的局面,至於說到暴虐,冉閔自小被石虎收養,必然受些影響。最後,說到對冉閔的評價問題,引用莫久愚先生談崔浩時的一句話,沒有民族氣節的人不一定沒有民族意識。從史書記載,毫無疑問冉閔是沒有民族氣節的,但他所為是有民族意識在裡面的,對某些鼓吹冉閔民族英雄或者醜化冉閔殺人惡魔的,都不敢苟同。另,人都是逃脫不了其時代局限性的。
冉閔這個人很複雜,從當代的倫理眼光來看,他是一個種族仇殺的魔鬼,但在特定的環境下,他是民族英雄。十六國唯一的漢人政權就是他建立的,他下達了屠胡令,將羯人種族滅絕,現在先說一下羯人族,羯人打戰從來不帶兵糧,只帶漢人少女,白天做軍妓供士兵淫辱,晚上當食物吃掉,這絕對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殘忍行徑。而冉閔幾乎就要成功統一北方,驅逐胡人,而他卻被遼西的慕容鮮卑偷襲,冉閔被鮮卑人偷襲,是因為把自己的軍糧全分給了老百姓,自己帶著少量的軍隊外出征糧。冉閔死後,他的重臣大多守節自殺,無一投降鮮卑人,冉閔政權的幾十萬漢人萬人空巷,南遷避難東晉,但一路被鮮卑人追擊、屠殺。東晉的一位將軍還因為未能及時出兵保護難民,而謝罪自殺。這就是漢族的氣節! 說到這個必須要說一下慕容鮮卑,慕容鮮卑和羯人一樣,都是食人族。打下了冉閔的鄴城後,一個冬天,就把城裡的5萬漢族少女全部吃光!之後為什麼冉閔會被後人曲解,是因為當時的政策是民族團結不適合美化他。五胡亂花這段歷史是歷史上最黑暗但是記錄卻很少的一段時間,這100多年的歷史讓我十分嚮往,特別希望有研究鮮卑等這些民族的大學者來重敘一下這段歷史。
反對排名第一答案,冉閔在那個時候下了滅胡令,無論原因,都是那個時候漢人的英雄,他對自己的軍隊也好,他在被襲擊時,全軍無一投降,這就是骨氣,血性
中二時期極其崇拜,恨不得見人就安利,現在想想真是羞恥。
這種把歷史當戰略遊戲,沒人入侵你就能把科技點滿的想法,無非是意淫,就是想把自己的失敗歸到老祖宗頭上,然後給老祖宗找各種借口,聲稱是這些原因導致老祖宗不夠好,所以自己不夠好。
這種不負責任的想法就兩個字:兒戲。
好比一個人今日各方面一般,也不被人重視。偏生他有個顯赫的祖宗,曾經風光一時,卻最後因為遭了橫禍,家道中落。他每每思及便咬牙切齒,恨那橫禍不長眼,怎生便尋了自家祖上的晦氣,不然自己也肯定能跟別墅區的山姆似的平步青雲衣食無憂。
你說,這人是不是頗有幾分可憐呢。
各位設想一下,自己穿越回到那個時候的中原地區,身為一個漢人平民,你是希望冉閔的出現呢,還是不希望?回答出這個問題,對冉閔的評價也就出來了。
客家人在此。祖先在五胡亂華時期南逃。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所謂冉天王不過是有理就圖,不服就砍,真不曉得是哪個憤青把他吹到如今這樣
看了這麼多分析,有人也許歷史專業出身,但光有史實還不夠,同樣的史實經過不同的分析,可能得出相反的結論,歸納一下對他的批駁要點並逐條反駁之:
1、冉閔政治水平低,內政外交不行。這和是否民族英雄是一個問題嗎?東條英機水平很高,妨礙他是一個中華民族的仇人嗎?
2、冉閔當上皇帝以後,內部矛盾很大。搞不好內部團結就不是民族英雄了?例子不想再舉了。
3、冉閔一心為了自己的權位,投靠胡人不受待見,才發布殺胡令。這不正說明了漢族和胡族之間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嗎?因為民族矛盾憤而殺胡,不是民族英雄是什麼?
4、冉閔民族大滅絕,老少婦孺皆殺,不如祖狄謝安戰場殺敵。但羯族怎麼滅漢的?真要滅族復仇,顯然冉閔的做法更有效。
5、結論:冉閔是漢人,他基本滅絕了羯族,而這個民族正是屠殺漢族的兇手,從對當時和以後胡漢關係的影響來看,至少挽救了數以萬計的漢族人的生命,邏輯非常簡單,他就是民族英雄。編輯於 2016-02-18
推薦閱讀: